CN108023619B - 一种预编码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编码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3619B
CN108023619B CN201610974339.0A CN201610974339A CN108023619B CN 108023619 B CN108023619 B CN 108023619B CN 201610974339 A CN201610974339 A CN 201610974339A CN 108023619 B CN108023619 B CN 1080236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dth
precoding
frequency band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band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743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23619A (zh
Inventor
戎璐
刘永
武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7433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2361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90052 priority patent/WO2018082319A1/zh
Priority to EP17867269.7A priority patent/EP3528397B1/en
Priority to BR112019008726A priority patent/BR112019008726A2/pt
Publication of CN108023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3619A/zh
Priority to US16/401,824 priority patent/US10972159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23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36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3Auxiliary parameters, e.g. power control [PCB] or not acknowledged commands [NACK], used as feedback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06Configuration setting for initial configuration or provisioning, e.g. plug-and-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预编码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预编码配置方法包括:生成预编码配置信息,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发送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送端设备、一种接收端设备以及一种预编码配置系统。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编码配置方法,通过生成并发送预编码配置信息,接收端可以根据该预编码配置信息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相比现有技术,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仅仅由系统带宽确定,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灵活地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能够满足无线通信系统多样化的场景需求,有效针对不同场景来优化系统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预编码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编码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多输入多输出(英文: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简称:MIMO)系统中,通过在数据发送端采用多天线预编码,可以有效地提升系统性能。为了支持接收端对数据进行解调,发送端通常需要对解调参考信号(英文: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简称:DMRS)进行相应的预编码,以便接收端能够对预编码后的等效信道进行信道估计。
在基于正交频分复用(英文: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OFDM)的系统中,数据在频域的多个子载波上传输。为了避免消耗过多资源,DMRS不会在所有传输数据的子载波上传输,而是在与之相应的一部分子载波上传输。因此,多个连续子载波上的数据,会共用一个相应的DMRS预编码。
通常频域邻近的多个DMRS,也会采用相同的预编码,以提升信道估计性能,降低信道状态信息(英文: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简称:CSI)反馈开销。采用相同预编码的数据及其相应的DMRS,通常位于一段连续的子载波。
在现有的长期演进(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系统中,预编码资源块组(英文:Precoding Resource block Group;简称PRG)用于指示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仅决定于系统带宽,只要确定了系统带宽,用户设备(英文:User Equipment;简称:UE)就可以根据LTE标准协议的约定,确定该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在5G多场景条件下,仅仅根据系统带宽来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缺乏灵活性,难以有效地针对不同的场景条件来优化系统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灵活地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有效地针对不同场景条件来优化系统性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编码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预编码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
生成预编码配置信息,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发送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编码配置方法,通过生成并发送预编码配置信息,接收端设备可以根据该预编码配置信息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相比现有技术,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仅仅由系统带宽确定,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灵活地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能够满足无线通信系统多样化的场景需求,有效针对不同场景来优化系统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包括频带宽度参数,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等于所述频带宽度参数乘以基准频带宽度。
其中,基准频带宽度等于资源单元的频带宽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包括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值或该宽度值的索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包括宽度映射规则的索引,所述宽度映射规则中记录有系统带宽与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包括宽度更新参数,所述宽度更新参数用于对当前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进行更新。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预编码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预编码配置信息,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根据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编码配置方法,通过接收预编码配置信息,接收端设备可以根据该预编码配置信息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相比现有技术,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仅仅由系统带宽确定,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灵活地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能够满足无线通信系统多样化的场景需求,有效针对不同场景来优化系统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包括频带宽度参数;所述根据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包括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等于所述频带宽度参数乘以基准频带宽度。
其中,基准频带宽度等于资源单元的频带宽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包括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值或该宽度值的索引;
所述根据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包括将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值确定为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或,
根据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值的索引与频带的宽度值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包括宽度映射规则的索引,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映射规则中记录有系统带宽与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根据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包括根据所述宽度映射规则的索引确定所述宽度映射规则,再根据所述宽度映射规则和系统带宽确定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包括宽度更新参数;
所述根据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包括根据所述宽度更新参数确定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发送端设备,该发送端设备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生成预编码配置信息,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包括频带宽度参数,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等于所述频带宽度参数乘以基准频带宽度。
其中,基准频带宽度等于资源单元的频带宽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包括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值或该宽度值的索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包括宽度映射规则的索引,所述宽度映射规则中记录有系统带宽与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包括宽度更新参数,所述宽度更新参数用于对当前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进行更新。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接收端设备,该接收端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预编码配置信息,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包括频带宽度参数;所述根据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包括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等于所述频带宽度参数乘以基准频带宽度。
其中,基准频带宽度等于资源单元的频带宽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包括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值或该宽度值的索引;
所述根据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包括将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值确定为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或,
根据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值的索引与频带的宽度值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包括宽度映射规则的索引,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映射规则中记录有系统带宽与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根据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包括根据所述宽度映射规则的索引确定所述宽度映射规则,再根据所述宽度映射规则和系统带宽确定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包括指示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更新参数;
所述根据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包括根据所述宽度更新参数确定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预编码配置系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预编码配置系统包括:第三方面及其任一可能设计中提供的发送端设备;和,第四方面及其任一可能设计中提供的接收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编码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通过发送端设备生成并发送预编码配置信息,接收端设备可以根据该预编码配置信息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相比现有技术,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仅仅由系统带宽确定,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灵活地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因此,借助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发送端设备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下给接收端设备反馈最优的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能够满足无线通信系统多样化的场景需求,有效针对不同场景来优化系统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网络的示范性示意图;
图2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预编码配置方法的示范性示意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预编码配置方法的示范性流程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送端设备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5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收端设备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6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送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7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收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8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预编码配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发送预编码配置信息,接收端可以根据该预编码配置信息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相比现有技术,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仅仅由系统带宽确定,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灵活地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能够满足无线通信系统多样化的场景需求,有效针对不同场景来优化系统性能。
下面就结合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网络100的示范性示意图。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网络100包括基站102~106和终端设备108~122,其中,基站102~106彼此之间可通过回程(backhaul)链路(如基站102~106彼此之间的直线所示)进行通信,该回程链路可以是有线回程链路(例如光纤、铜缆),也可以是无线回程链路(例如微波)。终端设备108~122可通过无线链路(如基站102~106与终端设备108~122之间的折线所示)与对应的基站102~106通信。
基站102~106用于为终端设备108~122提供无线接入服务。具体来说,每个基站都对应一个服务覆盖区域(又可称为蜂窝,如图1中各椭圆区域所示),进入该区域的终端设备可通过无线信号与基站通信,以此来接受基站提供的无线接入服务。基站的服务覆盖区域之间可能存在交叠,处于交叠区域内的终端设备可收到来自多个基站的无线信号,因此可以同时由多个基站为该终端设备提供服务。例如,多个基站可以采用多点协作(Coordinated multipoint,CoMP)技术为处于上述交叠区域的终端设备提供服务。例如,如图1所示,基站102与基站104的服务覆盖区域存在交叠,终端设备112便处于该交叠区域之内,因此终端设备112可以收到来自基站102和基站104的无线信号,基站102和基站104可以同时为终端设备112提供服务。又例如,如图1所示,基站102、基站104和基站106的服务覆盖区域存在一个共同的交叠区域,终端设备120便处于该交叠区域之内,因此终端设备120可以收到来自基站102、104和106的无线信号,基站102、104和106可以同时为终端设备120提供服务。
依赖于所使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基站又可称为节点B(NodeB),演进节点B(evolvedNodeB,eNodeB)以及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此外,根据所提供的服务覆盖区域的大小,基站又可分为用于提供宏蜂窝(Macro cell)的宏基站、用于提供微蜂窝(Pico cell)的微基站和用于提供毫微微蜂窝(Femto cell)的毫微微基站。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未来的基站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名称。
终端设备108~118可以是具备无线通信功能的各种无线通信设备,例如但不限于移动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无线数据卡、无线调制解调器(Modulator demodulator,Modem)或者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等。随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技术的兴起,越来越多之前不具备通信功能的设备,例如但不限于,家用电器、交通工具、工具设备、服务设备和服务设施,开始通过配置无线通信单元来获得无线通信功能,从而可以接入无线通信网络,接受远程控制。此类设备因配置有无线通信单元而具备无线通信功能,因此也属于无线通信设备的范畴。此外,终端设备108~118还可以称为移动台、移动设备、移动终端、无线终端、手持设备、客户端等。
基站102~106,和终端设备108~122均可配置有多根天线,以支持MIMO(多入多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进一步的说,终端设备108~122既可以支持单用户MIMO(Single-User MIMO,SU-MIMO)技术,也可以支持多用户MIMO(Multi-UserMIMO,MU-MIMO),其中MU-MIMO可以基于空分多址(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DMA)技术来实现。由于配置有多根天线,基站102~106和终端设备108~122还可灵活支持单入单出(Single Input Single Output,SISO)技术、单入多出(Single Input MultipleOutput,SIMO)和多入单出(Multiple Input Single Output,MISO)技术,以实现各种分集(例如但不限于发射分集和接收分集)和复用技术,其中分集技术可以包括例如但不限于(Transmit Diversity,TD)技术和接收分集(Receive Diversity,RD)技术,复用技术可以是空间复用(Spatial Multiplexing)技术。而且上述各种技术还可以包括多种实现方案,例如目前常用的发射分集可以包括,例如但不限于,空时发射分集(Space-Time TransmitDiversity,STTD)、空频发射分集(Space-Frequency Transmit Diversity,SFTD)、时间切换发射分集(Time Switched Transmit Diversity,TSTD)、频率切换发射分集(FrequencySwitch Transmit Diversity,FSTD)、正交发射分集(Orthogonal Transmit Diversity,OTD)、循环延迟分集(Cyclic Delay Diversity,CDD)等分集方式,以及上述各种分集方式经过衍生、演进以及组合后获得的分集方式。例如,目前LTE(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标准便采用了空时块编码(Space Time Block Coding,STBC)、空频块编码(Space Frequency Block Coding,SFBC)和CDD等发射分集方式。
此外,基站102与终端设备104~110可采用各种无线通信技术进行通信,例如但不限于,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技术、频分多址(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技术、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技术、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TD-SC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DMA,OFDMA)技术、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FDMA,SC-FDMA)技术、空分多址(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DMA)技术以及这些技术的演进及衍生技术等。上述无线通信技术作为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被众多无线通信标准所采纳,从而构建出了在今天广为人们所熟知的各种无线通信系统(或者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CDMA2000、宽带CDMA(Wideband CDMA,WCDMA)、由802.11系列标准中定义的WiFi、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Microwave Access,WiMAX)、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LTE升级版(LTE-Advanced,LTE-A)以及这些无线通信系统的演进系统等。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网络便可以是上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任意系统或者网络。如无特别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应用于上述各种无线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系统。此外,术语“系统”和“网络”可以相互替换。。
应注意,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网络100仅用于举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无线通信网络100还包括其他设备,例如但不限于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同时也可根据具体需要来配置基站和终端设备的数量。
图2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预编码配置方法200的示范性流程图。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方法200可以由发送端设备来执行,该发送端设备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图1中的终端设备108~122,或者基站102~106。
步骤202、生成预编码配置信息,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步骤204、发送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
上述方法200中进行相同预编码是指采用相同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的过程,为了方便理解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我们以现有LTE标准为例对这一概念进行介绍,在LTE系统中以物理资源块组PRG来指示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上述方法200中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与LTE系统中的类似。
上述方法200中预编码配置信息可以包括频带宽度参数,在这种情况下,预编码配置信息所指示的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等于频带宽度参数乘以基准频带宽度。可选的,该基准频带宽度等于资源单元的频带宽度,该资源单元可以是LTE标准中的资源块(Resource Block;简称:RB),也可以是重新定义的类似于RB的单元。此外,该频带宽度参数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值,例如频带宽度参数是数值3,资源单元用LTE标准中的RB表示,那么预编码配置信息所指示的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就为3RB的频带宽度,即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为540kHz(3×12×15kHz)。应注意,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基准频带宽度还可以是其他宽度,例如但不限于子载波间隔。
优选的,上述方法200中预编码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值或该宽度值的索引,该宽度值或者该宽度值的索引用于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例如在发送端设备生成的预编码配置信息中携带一个用于指示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的具体宽度值,例如上述宽度值可以是180kHz,该宽度值180kHz即为发送端设备向接收端设备指示的其在某一种场景下最优的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上述提到的场景可以是高频场景(载波频率大于6GHz)、低频场景(载波频率小于6GHz)等,上述场景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限定。又例如在发送端设备生成的预编码配置信息中携带一个用于指示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值的索引,接收端设备接收到该索引之后,按照预先约定的该宽度值与索引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可确定发送端设备向其指示的最优的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具体地,该宽度值和索引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参照下表1。
索引 宽度
0 180kHz
1 360kHz
2 720kHz
3 1080kHz
表1
优选的,上述方法200中预编码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宽度映射规则的索引,其中,该宽度映射规则中记录有系统带宽与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该宽度映射规则的索引用于指示宽度映射规则,在这种情况下,接收端设备可以根据该宽度映射规则和系统带宽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例如在发送端设备生成的预编码配置信息中,携带一个用于指示宽度映射规则的索引,通过该索引确定宽度映射规则,该映射规则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来表示,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形式来表示。以LTE标准为例,采用表格的形式可以参照下表2(为了便于说明,该索引用idx表示,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用P表示,该频带宽度的单位用现有技术中的物理资源块PRB表示),根据该索引idx的取值,确定系统带宽与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的对应关系。例如idx的取值为0,系统带宽为11-26个PRB,P等于2PRB,即360kHz。
表2
优选的,上述方法200中预编码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宽度更新参数,该宽度更新参数用于对当前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进行更新。例如在发送端设备生成的预编码配置信息中,携带一个宽度更新参数,该宽度更新参数用于指示需要对当前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所做的更新,具体的更新内容可以采用计算公式的形式表示,具体可以参照下表3(为了便于说明,该宽度更新参数用CASE表示,当前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用P表示,更新后的该频带的宽度用P*表示,该频带宽度的单位用现有技术中的物理资源块PRB表示),根据该宽度更新参数CASE的取值,确定在相应系统带宽下更新后的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例如CASE的取值为0或者1)。
表3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在步骤204中,发送端设备通过确定的资源向接收端设备发送上述预编码配置信息,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可以通过如下信令之中的一种进行发送:
物理层信令;
媒体访问控制层信令;
无线资源控制信令。
物理层信令也称为第一层(Layer 1,L1)信令,其通常可以由物理层帧中的控制部分来承载。L1信令的典型例子是LTE标准中定义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PDCCH)中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在一些情况下,L1信令也可以由物理层帧中的数据部分来承载。不难看出,L1信令的发送周期或者信令周期通常为物理层帧的周期,因此这种信令通常用于实现一些动态的控制,以传递一些变化频繁的信息,例如,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传送资源分配信息。
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信令属于第二层(Layer 2)信令,其通常可以由,例如但不限于,第二层帧的帧头来承载。上述帧头中还可能携带,例如但不限于,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等信息。除帧头外,第二层帧通常还包含帧体。在一些情况下,L2信令也可以由第二层帧的帧体来承载。第二层信令的典型例子是802.11系列标准中MAC帧的帧头中的帧控制(Frame Control)字段中携带的信令,或者一些协议中定义的MAC控制实体(Control Entity,MAC)。第二层帧通常可以携带在物理层帧的数据部分。上述预编码配置信息也可以通过媒体访问控制层信令之外的其他第二层信令发送。
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属于第三层(Layer 3)信令,其通常是一些控制消息,L3信令通常可以携带在第二层帧的帧体中。L3信令的发送周期或者控制周期通常较长,适用于发送一些不会频繁发生变化的信息,例如,在现有的一些通信标准中,L3信令通常用于承载一些配置信息。上述预编码配置信息也可以通过RRC信令之外的其他第三层信令发送。
上文所述仅为物理层信令、MAC层信令、RRC信令、第一层信令、第二层信令和第三层信令的原理性描述,有关三种信令的具体细节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因此本文不再赘述。
不难看出,通过信令发送预编码配置信息,接收端可以根据该预编码配置信息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相比现有技术,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仅仅由系统带宽确定,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灵活地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因此,借助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发送端设备根据具体的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下给接收端设备反馈最优的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能够满足无线通信系统多样化的场景需求,有效针对不同场景来优化系统性能。
图3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预编码配置方法300的示范性流程图。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方法300可以由接收端设备来执行,该接收端设备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图1中的基站102~106,或者终端设备108~122。
步骤302、接收预编码配置信息,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步骤304、根据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和资源单元的频带宽度的概念以及其他相关的特征在方法200中已有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方法300中,预编码配置信息可以包括频带宽度参数,根据所述频带宽度参数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等于所述频带宽度参数乘以基准频带宽度,其具体确定过程在方法200中已有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上述方法300中预编码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值或该宽度值的索引,根据该宽度值或者该宽度值的索引来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例如接收端设备接收到一个具体的宽度值,例如上述宽度值可以是180kHz,在这种情况下,该宽度值180kHz即为发送端设备向接收端设备指示的其在某一种场景下最优的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上述提到的场景可以是高频场景(载波频率大于6GHz)、低频场景(载波频率小于6GHz)等,上述场景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限定。又例如接收端设备接收到一个用于指示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值的索引,在这种情况下,接收端设备接收到该索引之后,按照预先约定的该宽度值与索引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可确定发送端设备向其指示的最优的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具体地,该宽度值和索引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参照方法200中的表1,例如索引等于1,其对应的宽度值为360kHz,即发送端设备向接收端设备指示的最优的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为360kHz。
优选的,上述方法300中预编码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宽度映射规则的索引,其中,该宽度映射规则中记录有系统带宽与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该宽度映射规则的索引用于指示宽度映射规则,在这种情况下,接收端设备可以根据该宽度映射规则和系统带宽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例如接收端设备接收到一个用于指示宽度映射规则的索引,通过该索引确定宽度映射规则,该映射规则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来表示,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形式来表示。以LTE标准为例,采用表格的形式可以参照方法200中的表2(为了便于说明,该索引用idx表示,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用P表示,该频带宽度的单位用现有技术中的物理资源块PRB表示),根据该索引idx的取值,确定系统带宽与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的对应关系。例如idx的取值为0,系统带宽为11-26个PRB,则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等于2PRB,即360kHz。换句话说,此时发送端设备向接收端设备指示的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为360kHz。
优选的,上述方法300中预编码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宽度更新参数,根据所述宽度更新参数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例如接收端设备接收到一个宽度更新参数,该宽度更新参数用于指示需要对当前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所做的更新,具体的更新内容可以采用计算公式的形式表示,具体可以参照方法200中的表3(为了便于说明,该宽度更新参数用CASE表示,当前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用P表示,更新后的该频带的宽度用P*表示,该频带宽度的单位用现有技术中的物理资源块PRB表示),根据该宽度更新参数CASE的取值,确定在相应系统带宽下更新后的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例如CASE的取值为0,系统带宽的取值为27-63个PRB时,则更新内容采用的计算公式为P*=Px2,即当前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宽度为2个PRB时,接收端设备更新后的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为4个PRB;例如CASE取值为1,系统带宽为64-110个PRB时,则更新内容采用的计算公式为P*=P,即当前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宽度为2个PRB时,接收端设备更新后的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也为2个PRB。
可以看出,接收端设备可以根据发送端设备发送的预编码配置信息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相比现有技术,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仅仅由系统带宽确定,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灵活地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因此,借助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接收端设备通过接收发送端设备根据不同的场景发送的预编码配置信息,进而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能够满足无线通信系统多样化的场景需求,有效针对不同场景来优化系统性能。
图4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送端设备400的逻辑结构示意图。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该发送端设备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图1中的终端设备108~122,或者基站102~106。如图4所示,设备400包括生成模块402和发送模块404。
生成模块402用于生成预编码配置信息,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发送模块404用于发送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
上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可以包括频带宽度参数,其中,上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等于频带宽度参数乘以基准频带宽度,该基准频带宽度等于资源单元的频带宽度。
优选的,上述预编码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值或该宽度值的索引,该宽度值或者该宽度值的索引用于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优选的,上述预编码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宽度映射规则的索引,其中,该宽度映射规则中记录有系统带宽与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该宽度映射规则的索引用于确定宽度映射规则。
优选的,上述预编码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宽度更新参数,该宽度更新参数用于对当前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进行更新。
设备400用于执行图2所示的方法200。设备400涉及的相关技术特征已经在上文结合附图,例如但不限于图2,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图5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收端设备500的逻辑结构示意图。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该接收端设备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图1中的基站102~106,或者终端设备108~122。如图5所示,设备500包括接收模块502和确定模块504。
接收模块502用于接收预编码配置信息,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确定模块504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宽度。
上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可以包括频带宽度参数,根据所述频带宽度参数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其中,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等于频带宽度参数乘以基准频带宽度,该基准频带宽度等于资源单元的频带宽度。
优选的,上述预编码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值或该宽度值的索引,该宽度值或者该宽度值的索引用于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优选的,上述预编码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宽度映射规则的索引,其中,该宽度映射规则中记录有系统带宽与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宽度映射规则和系统带宽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优选的,上述预编码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宽度更新参数,根据所述宽度更新参数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设备500是与设备400相对应的接收侧设备,用于执行图3所示的方法300。设备500涉及的相关技术特征已经在上文结合附图,例如但不限于图3,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图6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送端设备60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设备600包括处理器602、收发器604、多根天线606,存储器608、I/O(输入/输出,Input/Output)接口610和总线612。收发器604进一步包括发射器6042和接收器6044,存储器608进一步用于存储指令6082和数据6084。此外,处理器602、收发器604、存储器608和I/O接口610通过总线612彼此通信连接,多根天线606与收发器604相连。
处理器6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也可以是专用处理器,例如但不限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此外,处理器602还可以是多个处理器的组合。特别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处理器602可以用于执行,例如,图2所示的预编码配置方法200中的步骤202,和图4所示的发送端设备400中生成模块402所执行的操作。处理器602可以是专门设计用于执行上述步骤和/或操作的处理器,也可以是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608中存储的指令6062来执行上述步骤和/或操作的处理器,处理器602在执行上述步骤和/或操作的过程中可能需要用到数据6084。
收发器604包括发射器6042和接收器6044,其中,发射器6042用于通过多根天线606之中的至少一根天线发送信号。接收器6044用于通过多根天线606之中的至少一根天线接收信号。特别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发射器6042具体可以用于通过多根天线606之中的至少一根天线执行,例如,图2所示的预编码配置的方法200中的步骤204,以及图4所示的发送端设备400中发送模块404所执行的操作。
存储器608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存储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非易失性RAM(Non-Volatile RAM,NVRAM)、可编程ROM(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PROM(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M,EEPROM)、闪存、光存储器和寄存器等。存储器608具体用于存储指令6082和数据6084,处理器602可以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608中存储的指令6082,来执行上文所述的步骤和/或操作,在执行上述步骤和/或操作的过程中可能需要用到数据6084。
I/O接口610用于接收来自外围设备的指令和/或数据,以及向外围设备输出指令和/或数据。
应注意,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设备600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器件,本文不再一一列举。
图7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收端设备70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设备700包括处理器702、收发器704、多根天线706,存储器708、I/O(输入/输出,Input/Output)接口710和总线712。收发器704进一步包括发射器7042和接收器7044,存储器708进一步用于存储指令7082和数据7084。此外,处理器702、收发器704、存储器708和I/O接口710通过总线712彼此通信连接,多根天线706与收发器704相连。
处理器7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也可以是专用处理器,例如但不限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此外,处理器702还可以是多个处理器的组合。特别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处理器702用于执行,例如,图3所示的接收预编码配置信息的方法300中的步骤304,以及图5所示的接收预编码配置信息的设备500中确定模块504所执行的操作。处理器702可以是专门设计用于执行上述步骤和/或操作的处理器,也可以是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708中存储的指令7082来执行上述步骤和/或操作的处理器,处理器702在执行上述步骤和/或操作的过程中可能需要用到数据7084。
收发器704包括发射器7042和接收器7044,其中,发射器7042用于通过多根天线706之中的至少一根天线发送信号。接收器7044用于通过多根天线706之中的至少一根天线接收信号。特别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接收器7044具体可以用于通过多根天线706之中的至少一根天线执行,例如,图3所示的预编码配置的方法300中的步骤302,以及图5所示的接收端设备500中接收模块502所执行的操作。
存储器708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存储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非易失性RAM(Non-Volatile RAM,NVRAM)、可编程ROM(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PROM(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M,EEPROM)、闪存、光存储器和寄存器等。存储器708具体用于存储指令7082和数据7084,处理器702可以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708中存储的指令7082,来执行上文所述的步骤和/或操作,在执行上述步骤和/或操作的过程中可能需要用到数据7084。
I/O接口710用于接收来自外围设备的指令和/或数据,以及向外围设备输出指令和/或数据。
应注意,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设备700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器件,本文不再一一列举。
图8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预编码配置系统800的结构示意图。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如图8所示,该预编码配置系统800可以包括:发送端设备810和接收端设备82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端设备810为图4所示的发送端设备400;接收端设备820为图5所示的接收端设备500;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端设备810为图6所示的发送端设备600;接收端设备820为图7所示的接收端设备7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例如,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各方法的步骤之前、之间和/或之后添加其他的处理步骤,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各装置中添加其他的处理模块以完成额外的处理,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应用在特定场景或者特定条件下,均应视为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进一步的改进,因此均落入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5)

1.一种预编码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预编码配置信息,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发送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包括宽度更新参数,所述宽度更新参数用于对当前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进行更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包括频带宽度参数,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等于所述频带宽度参数乘以基准频带宽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频带宽度等于资源单元的频带宽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包括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值或该宽度值的索引。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包括宽度映射规则的索引,所述宽度映射规则中记录有系统带宽与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新后的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以如下表中计算公式的形式表示,宽度更新参数表示为CASE,当前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表示为P,更新后的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表示为P*,其中频带的带宽的单位用物理资源块PRB表示,系统带宽表示为PRB的数量,P*根据CASE的取值、P以及系统带宽确定:
7.一种预编码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预编码配置信息,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根据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其中,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包括宽度更新参数;
所述根据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包括根据所述宽度更新参数确定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包括频带宽度参数;
所述根据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包括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等于所述频带宽度参数乘以基准频带宽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频带宽度等于资源单元的频带宽度。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包括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值或该宽度值的索引;
所述根据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包括将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值确定为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或,
根据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值的索引与频带的宽度值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包括宽度映射规则的索引,所述宽度映射规则中记录有系统带宽与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根据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包括根据所述宽度映射规则的索引确定所述宽度映射规则,再根据所述宽度映射规则和系统带宽确定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新后的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以如下表中计算公式的形式表示,宽度更新参数表示为CASE,当前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表示为P,更新后的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表示为P*,其中频带的带宽的单位用物理资源块PRB表示,系统带宽表示为PRB的数量,P*根据CASE的取值、P以及系统带宽确定:
13.一种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设备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生成预编码配置信息,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包括宽度更新参数,所述宽度更新参数用于对当前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进行更新。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包括频带宽度参数,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等于所述频带宽度参数乘以基准频带宽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频带宽度等于资源单元的频带宽度。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包括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值或该宽度值的索引。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包括宽度映射规则的索引,所述宽度映射规则中记录有系统带宽与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更新后的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以如下表中计算公式的形式表示,宽度更新参数表示为CASE,当前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表示为P,更新后的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表示为P*,其中频带的带宽的单位用物理资源块PRB表示,系统带宽表示为PRB的数量,P*根据CASE的取值、P以及系统带宽确定:
19.一种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预编码配置信息,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其中,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包括宽度更新参数;
所述根据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包括根据所述宽度更新参数确定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包括频带宽度参数;
所述根据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包括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等于所述频带宽度参数乘以基准频带宽度。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频带宽度等于资源单元的频带宽度。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包括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值或该宽度值的索引;
所述根据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包括将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值确定为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或,
根据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值的索引与频带的宽度值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包括宽度映射规则的索引,所述宽度映射规则中记录有系统带宽与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根据所述预编码配置信息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包括根据所述宽度映射规则的索引确定所述宽度映射规则,再根据所述宽度映射规则和系统带宽确定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更新后的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以如下表中计算公式的形式表示,宽度更新参数表示为CASE,当前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表示为P,更新后的进行相同预编码的频带的宽度表示为P*,其中频带的带宽的单位用物理资源块PRB表示,系统带宽表示为PRB的数量,P*根据CASE的取值、P以及系统带宽确定:
25.一种预编码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配置系统包括:
权利要求13至18任一所述的发送端设备;和,
权利要求19至24任一所述的接收端设备。
CN201610974339.0A 2016-11-03 2016-11-03 一种预编码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Active CN1080236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74339.0A CN108023619B (zh) 2016-11-03 2016-11-03 一种预编码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PCT/CN2017/090052 WO2018082319A1 (zh) 2016-11-03 2017-06-26 一种预编码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EP17867269.7A EP3528397B1 (en) 2016-11-03 2017-06-26 Precoding configu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BR112019008726A BR112019008726A2 (pt) 2016-11-03 2017-06-26 método de configuração de pré-codificação, dispositivo, e sistema
US16/401,824 US10972159B2 (en) 2016-11-03 2019-05-02 Precoding configu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74339.0A CN108023619B (zh) 2016-11-03 2016-11-03 一种预编码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3619A CN108023619A (zh) 2018-05-11
CN108023619B true CN108023619B (zh) 2023-09-01

Family

ID=62075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74339.0A Active CN108023619B (zh) 2016-11-03 2016-11-03 一种预编码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72159B2 (zh)
EP (1) EP3528397B1 (zh)
CN (1) CN108023619B (zh)
BR (1) BR112019008726A2 (zh)
WO (1) WO2018082319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42538A (ja) * 2010-01-08 2011-07-21 Sharp Corp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移動局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02379091A (zh) * 2009-03-30 2012-03-14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WO2015184927A1 (zh) * 2014-07-09 2015-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导频信号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WO2016122437A1 (en) * 2015-01-29 2016-08-04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recoded transmissions for narrowband transmissions within wider system bandwidt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81514B1 (ko) * 2004-12-30 2010-09-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부분 채널 정보 피드백을 이용한 적응 부채널 및 비트 할당 방법
US8830983B2 (en) * 2005-12-20 2014-09-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generating code sequence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signal using the same
JP4689724B2 (ja) * 2005-12-20 2011-05-25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コードシーケンス生成方法及びコードシーケンス送信方法
KR101382894B1 (ko) * 2007-03-12 2014-04-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정보 전송방법
US20110222629A1 (en) * 2008-11-20 2011-09-15 Nokia Corporation Pre-coding for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KR101588731B1 (ko) * 2009-02-20 2016-01-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Sc-fdma가 적용된 상향링크 mimo 시스템에 있어서, pmi 통지 방법
EP2465210A1 (en) * 2009-08-10 2012-06-20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n0n-c0debook based precoding
EP2378703A1 (en) * 2010-04-13 2011-10-19 Panasonic Corporation Mapping of control information to control channel elements
US20130155992A1 (en) * 2010-08-24 2013-06-20 Pantech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accordance with mimo operation mode
TWI468063B (zh) * 2011-01-07 2015-01-01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基地台以及無線裝置
US9401748B2 (en) * 2012-03-27 2016-07-2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a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5149333A1 (zh) * 2014-04-03 2015-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csi报告方法和设备
US20150305049A1 (en) * 2014-04-21 2015-10-22 Collision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Efficiency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5992343B (zh) * 2015-01-30 2020-05-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9091A (zh) * 2009-03-30 2012-03-14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JP2011142538A (ja) * 2010-01-08 2011-07-21 Sharp Corp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移動局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5184927A1 (zh) * 2014-07-09 2015-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导频信号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5245310A (zh) * 2014-07-09 2016-0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导频信号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WO2016122437A1 (en) * 2015-01-29 2016-08-04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recoded transmissions for narrowband transmissions within wider system bandwidth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R1-1609771 On PRB bundling".3GPP tsg_ran\WG1_RL1.2016,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28397A1 (en) 2019-08-21
EP3528397B1 (en) 2021-01-20
WO2018082319A1 (zh) 2018-05-11
CN108023619A (zh) 2018-05-11
US10972159B2 (en) 2021-04-06
US20190260437A1 (en) 2019-08-22
BR112019008726A2 (pt) 2019-07-16
EP3528397A4 (en) 2019-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58628B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31198B (zh) 带宽资源切换方法、指示带宽资源切换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10583076B (zh) 一种资源配置的方法及设备
US11190321B2 (en)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side apparatus, and user equipment
US1178477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reference signal,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reference signal
EP355398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reference signal
CN108901071B (zh) 信道测量方法和用户设备
US10924168B2 (en) Reference signal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s and related device
US20200128547A1 (en) Frequency Band Indication Method, Frequency Band Determining Method, Transmit End Device, And Receive End Device
US11101941B2 (en) Reference symbol ind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0574415B (zh) 信道测量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9417542A (zh) 传输信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8023619B (zh) 一种预编码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842474B (zh) 传输指示方法、设备及系统、存储介质
CN109802786B (zh) 一种用户设备和信道测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