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2716B - 电感器 - Google Patents

电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2716B
CN108022716B CN201610931449.9A CN201610931449A CN108022716B CN 108022716 B CN108022716 B CN 108022716B CN 201610931449 A CN201610931449 A CN 201610931449A CN 108022716 B CN108022716 B CN 1080227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oke
reactor
split
inductor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314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22716A (zh
Inventor
梁志勇
佐伯英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mura China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 ltd
Tamu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amura China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 ltd
Tamu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mura China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 ltd, Tamura Corp filed Critical Tamura China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3144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22716B/zh
Priority to JP2017174007A priority patent/JP6811696B2/ja
Publication of CN108022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27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227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27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45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of cylindric geometry and coil wound along its longitudinal axis, i.e. rod or drum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6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substantially closed in itself, e.g. toroi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55Magnetic cores made from p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 H01F3/10Composite arrangements of magnetic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 H01F3/10Composite arrangements of magnetic circuits
    • H01F2003/106Magnetic circuits using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magnetic material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难以发生电感元件间的磁耦合的电感器。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感器包括多个线圈和形成各线圈产生的磁通的闭合磁路的磁芯,磁芯具有分别穿过多个线圈的多个柱部和连结各柱部的两端的轭部,形成柱部的材料的磁导率比形成轭部的材料的磁导率低。由此,在具有多个电感元件的电感器中,能够降低电感元件间的磁耦合。

Description

电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感器。
背景技术
在多种电路中使用有电感器。例如在组合有多个系统的电路那样的复杂的电气系统中,存在使用的电感器的数目变多的情况。电感器由于在电路的结构要件中比较大型且重量也大,因此,特别是在使用多个电感器的电气系统中要求小型化、轻量化。
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通过将多个电感元件的磁芯形成为一体来实现小型化、轻量化的电感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99915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感器中,卷绕有线圈的柱部(卷筒磁芯)的磁导率比磁轭(屏蔽磁芯)的磁导率高,因此,在电感元件间易发生磁耦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具有多个电感元件的电感器中,降低电感元件间的磁耦合。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感器,其包括多个线圈和形成各线圈产生的磁通的闭合磁路的磁芯,磁芯具有分别穿过多个线圈的多个柱部和连结各柱部的两端的轭部,形成柱部的材料的磁导率比形成轭部的材料的磁导率低。
根据该结构,由于形成柱部的材料的磁导率比形成轭部的材料的磁导率低,因此难以发生电感元件间的磁耦合。
在上述电感器中,也可以构成为柱部包括压粉磁芯。
另外,在上述电感器中,也可以构成为轭部包含压粉磁芯、非晶磁芯、电磁钢板磁芯和纳米结晶磁芯中的至少任一者。
另外,在上述电感器中,也可以构成为形成轭部的材料的磁导率是形成柱部的材料的磁导率的2倍以上。
另外,在上述电感器中,也可以构成为形成轭部的材料的磁导率是形成柱部的材料的磁导率的3倍以上。
另外,在上述电感器中,也可以构成为形成柱部的材料的相对磁导率为30以上40以下,形成轭部的材料的相对磁导率为150以上200以下。
另外,在电感器中,也可以构成为柱部具有间隙。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磁饱和的产生。
在上述电感器中,也可以构成为:轭部具有与多个柱部的一端接合的第一轭部、与多个柱部的另一端接合的第二轭部和连结第一轭部与第二轭部的第三轭部,第一轭部包括多个第一分割轭部,第二轭部包括多个第二分割轭部,由线圈和穿过该线圈的柱部形成电感器单元,轭部将多个电感器单元连结在一起。
在上述电感器中,也可以构成为:轭部具有与多个柱部的一端接合的第一轭部、与多个柱部的另一端接合的第二轭部和连结第一轭部与第二轭部的第三轭部,第一轭部包括与柱部相同数量的第一分割轭部,第二轭部包括与柱部相同数量的第二分割轭部,由线圈和将穿过该线圈的柱部与第一分割轭部和第二分割轭部接合而得的磁芯单元形成电感器单元,多个电感器单元连结在一起。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电感器设为单元构造,能够在多品种中实现部件的共用化,特别是在多品种少量生产时,容易降低材料成本。另外,还可以实现电感器的组装工序的共同化,还可以降低加工成本。此外,因为第三轭部由多个电感器元件(磁芯单元)共用,因此,与使用多个单一磁芯的电感器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小型化、轻量化以及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的降低(例如,减少30%的重量,减少30%的材料和加工成本)。
另外,在上述电感器中,也可以构成为形成柱部的材料的磁导率比形成第三轭部的材料的磁导率低。
另外,在上述电感器中,也可以构成为第一分割轭部和第二分割轭部为平板状。
另外,在上述电感器中,也可以构成为第一分割轭部和第二分割轭部在线圈的轴向上看时为正方形或正六边形。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电感器单元的填充率,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抗器单元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磁芯单元的主视图。
图6是磁芯单元的一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直流叠加特性的图表。
图10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主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俯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主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俯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主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俯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主视图(纵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俯视图。
图20是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俯视图(横剖视图)。
图21是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俯视图(横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共用的或对应的要件附加相同或类似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和图2分别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抗器100的主视图和俯视图。电抗器100是组装有两个电抗元件(电感元件)的复式电抗器(电感器)。电抗器100具有两个电抗器单元10(电感器单元)和两个第三轭部56、58。
图3和图4分别是电抗器单元10的主视图和横剖视图(图3的A-A剖视图)。电抗器单元10具有线圈20和作为磁性部件的磁芯单元30。
线圈20是通过将绝缘扁线在宽度方向弯曲而形成的所谓扁立线圈,具有卷绕成大致圆筒螺旋状的绕组部22和从绕组部22的两端呈直线状延伸的终端部(端子)24、26。线圈20在终端部24、26与外部导体或其它电抗器单元10的线圈20连接。
图5是磁芯单元30的主视图。磁芯单元30具有用于卷绕线圈20的圆柱状的柱部40和分别为正方形平板状的第一分割轭部52a和第二分割轭部54a。第一分割轭部52a和第二分割轭部54a分别通过粘接等与柱部40的两端接合。
第一分割轭部52a和第二分割轭部54a例如由铁粉磁芯(压粉磁芯)、非晶磁芯、电磁钢板(硅钢板)磁芯、纳米结晶磁芯、软性铁氧体磁芯、坡莫合金磁芯、铁芯等磁导率比较高的磁性材料形成。
柱部40是通过将表面由绝缘层覆盖的软磁性材料粉末加压成型而制作的铁粉磁芯(例如Fe-Si系压粉磁芯),由磁导率比各分割轭部52a、54a低的磁性材料形成。柱部40的磁导率能够通过加压成型的压力来调整。此外,也能够利用磁性材料的种类、组成来调整柱部40的磁导率。
两个电抗器单元10在与线圈20的中心轴Ax垂直的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上排列,第一分割轭部52a的端面彼此和第二分割轭部54a的端面彼此分别通过粘接等而接合。由此,两个第一分割轭部52a连结形成一个平板状的第一轭部52,两个第二分割轭部54a连结形成一个平板状的第二轭部54。另外,第一轭部52和第二轭部54,为了设为由多个相同的电抗器单元10构成电抗器100的单元构造,可以分别等分割为多个分割轭部52a、54a。
另外,一方(图1的右侧)的电抗器单元10的第一分割轭部52a和第二分割轭部54a通过第三轭部56相连结。具体而言,第一分割轭部52a的端面通过粘接等与第三轭部56的一个面下端部接合,第二分割轭部54a的端面通过粘接等与第三轭部56的一个面上端部接合。同样,另一方(图1的左侧)的电抗器单元10的第一分割轭部52a和第二分割轭部54a通过第三轭部58相连结。
由此,第一轭部52、第二轭部54和第三轭部56、58连结,形成环状轭50。另外,由两个柱部40和轭50形成电抗器100的磁芯。
第三轭部56、58使用具有比柱部40高的磁导率的磁性材料(例如铁粉磁芯、非晶磁芯、硅钢板、纳米结晶磁芯、铁氧体磁芯等)。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轭部56、58由与第一轭部52和第二轭部54相同的磁性材料形成,但也可以由与第一轭部52和第二轭部54不同的磁性材料形成。
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100是其所包含的两个电抗器元件共同具有第三轭部56、58的结构,因此,与使用2个具有单一的电抗器元件的电抗器的情况相比,需要的部件(第三轭部56、58)数量少。其结果是,能够实现更小型、更轻量,且以更少的工时就可组装的电抗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由于与各电抗器单元10的柱部40相比,第三轭部56、58的磁导率更高,因此与通过柱部40的磁回路相比,通过第三轭部56、58的磁回路的磁阻更低。因此,由一个电抗器单元10的线圈20产生的磁通,不仅通过另一个电抗器单元10的柱部40,还通过第三轭部56、58。其结果是,各电抗器单元10的线圈20产生的磁通不易相互影响。即,电抗器100所包含的两个电抗器元件间不易发生磁耦合。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第三轭部56、58由多个电感器元件(磁芯单元10)共用,因此,与使用多个单一磁芯的电感器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小型化、轻量化以及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的降低(例如,减少30%的重量,减少30%的材料和加工成本)。
当使第三轭部56、58的材料的磁导率为柱部40的材料的磁导率的2倍以上或3倍以上时,能够充分得到抑制电抗器元件间的磁耦合的效果。例如,在令柱部40的材料的相对磁导率为30~40左右,第三轭部56、58的材料的相对磁导率为150~200左右的情况下,能够很好地抑制电抗器元件间的磁耦合。
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100可以用作例如2相交错控制方式的开关稳压器用电抗器。
<电抗器单元的变形例>
图6是磁芯单元的一变形例30A的主视图。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磁芯单元30没有设置间隙(气隙或间隔部件),但在本变形例的磁芯单元30A设置有三处间隙。
磁芯单元30A在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柱部40,具有两个分割柱部42a、42b和三个间隔部件44a、44b、44c的柱部40A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磁芯单元30不同。第一分割轭部52a、间隔部件44a、分割柱部42a、间隔部件44b、分割柱部42b、间隔部件44c和第二分割轭部54a,以该顺序在线圈20的中心轴Ax方向上层叠,通过粘接等接合在一起。
分割柱部42a、42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柱部40约一半的长度的柱部,是磁导率比分割轭部52a、54a低的铁粉磁芯。另外,分割柱部42a和分割柱部42b的长度也可以相互不同。另外,分割柱部42a和分割柱部42b的组成或磁导率也可以不同。
间隔部件44a、44b、44c是由磁导率比分割柱部42a、42b低的材料(例如,铝等陶瓷或各种合成树脂等非磁性体)形成的板状部件。另外,也可以由粘接剂来形成间隔部件44a、44b、44c。该情况下,不需要再通过粘接等将间隔部件44a、44b、44c与各磁性部件(分割柱部42a、42b和各分割轭部52a、54a)接合。
根据本变形例的结构,通过在柱部40A设置磁导率比各磁性部件低得多(即,磁阻大得多)的间隙,使得难以发生磁饱和。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柱部40A上设置有三个间隙,但也可以在柱部设置一个(例如,间隔部件44a、44b、44c中的任一个)、或2个(例如间隔部件44a、44c)、或4个以上的间隙。另外,也可以代替间隔部件而设置气隙。
另外,本变形例不限于第一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于包括后述的第二~第七实施方式在内的其他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
图7和图8分别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抗器200的主视图和俯视图。电抗器200是组装有三个电抗器元件的复式电抗器,具有三个电抗器单元10(电抗器单元10R、10S、10T)和两个第三轭部56、58。
三个电抗器单元10R、10S、10T在与线圈20的中心轴Ax垂直的方向(图7的左右方向)上排成一列,相邻的第一分割轭部52a的端面彼此和相邻的第二分割轭部54a的端面彼此分别通过粘接等而接合。另外,一端(图7的右端)的电抗器单元10T的第一分割轭部52a和第二分割轭部54a通过第三轭部56相连结,另一端(图7的左端)的电抗器单元10R的第一分割轭部52a和第二分割轭部54a通过第三轭部58相连结。
图9是表示电抗器200直流叠加特性的图表。横轴表示直流偏置电流值(单位:A),纵轴表示电感值(单位:μH)。图9中的实线R、短虚线S和长虚线T分别为图7中的左侧、中央和右侧的电抗器单元10R、10S和10T的测量结果。另外,实线R、短虚线S和长虚线T的电感是在其他的(即,非测量对象的)2个电抗器单元10的线圈20断开了的状态下对各电抗器单元10进行测量得到的,以下称为“断开电感Lopen”。此外,图9中的点线“R(S、T短路)”是在使非测量对象的电抗器单元10S和10T的端子24与端子26使之短路的状态下测量的电抗器单元10R的测量结果,以下称为“短路电感Lsc”。另外,图9所示的直流叠加特性使用LCR测量器和直流偏置电流叠加电路来测量。
断开电感Lopen(图9中的实线R、短虚线S和长虚线T),由于在测量时没有产生电抗器单元10间的相互感应,因此实际上为各电抗器单元10R、10S、10T的自感LR、LS、LT。此外,电抗器单元10R的短路电感Lsc有以下计算式(1)表示。
Figure BDA0001138010000000071
其中,Lsc:电抗器单元10R的短路电感,
kRS:电抗器单元10R与10S的耦合系数,
kRT:电抗器单元10R与10T的耦合系数,
LR:电抗器单元10R的自感,
Lopen:电抗器单元10R的断开电感。
将以上计算式(1)变形,能够得到表示耦合系数kRS和kRT的方均的平方根的计算式(2)。
Figure BDA0001138010000000081
为了计算方便而将各电抗器单元10间的耦合系数假设为相等的(kRS=kRT)时,能够得到表示耦合系数kRS、kRT的以下计算式(3)。
Figure BDA0001138010000000082
根据图9的图表可知:短路电感Lsc与断开Lopen之比Lsc/Lopen为约0.9,耦合系数kRS、kRT为约0.05,电抗器单元10间的磁耦合变得非常小。
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200例如可以用作3相交流用电抗器、3相交错控制方式的开关稳压器用电抗器、或者太阳光发电系统等中使用的三输入电路的多串方式的电力变换器用的直流电抗器。
<第三实施方式>
图10和图11分别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抗器300的主视图和俯视图。电抗器300是组装有四个电抗器元件的复式电抗器,具有四个电抗器单元10和两个第三轭部56、58。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400只是所连结的电抗器单元10的数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抗器200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300例如也可以用作太阳光发电系统等中使用的四个输入电路的多串方式的电力变换器的直流电抗器。
<第四实施方式>
图12和图13分别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抗器400的主视图和俯视图。电抗器400是组装有五个电抗器元件的复式电抗器,具有五个电抗器单元10和两个第三轭部56、58。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400只是所连结的电抗器单元10的数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抗器200和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抗器300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400例如可以用作太阳光发电系统等中使用的五个输入电路的多串方式的电力变换器的直流电抗器使用。
<第五实施方式>
图14和图15分别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抗器500的主视图和俯视图。电抗器500与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抗器300同样,是组装有四个电抗器元件的复式电抗器。电抗器500具有四个电抗器单元10和两个第三轭部556、558。
四个电抗器单元10在与线圈20的中心轴Ax垂直的方向上呈格子状排列成2列,相邻的第一分割轭部52a的端面彼此、相邻的第二分割轭部54a的端面彼此分别通过粘接等而接合。另外,一端(图14的右端)的两个电抗器单元10的第一分割轭部52a和第二分割轭部54a通过第三轭部556相连结,另一端(图14的左端)的两个电抗器单元10的第一轭部52和第二轭部54通过第三轭部558相连结。
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500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抗器300(图10、图11)相比,第一分割轭部52a和第二分割轭部54a的接合面多、接合面积大。因此,在例如通过粘接等接合各轭部的情况下,得到机械强度比第三实施方式高的轭550。另一方面,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抗器300,由于第三轭部56、58的进深(图1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比本实施方式的第三轭部556、558(图15)短,因此与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500相比有利于轻量化。
<第六实施方式>
图16和图17分别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电抗器600的主视图和俯视图。电抗器600是组装有三个电抗器元件的复式电抗器。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线圈20和柱部40形成电抗器单元610(电抗器副单元)。另外,如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单元610,在本说明书中将不包括轭部的电抗器单元特别称为“电抗器副单元”。电抗器600包括三个电抗器单元610、一对矩形平板状的第一分割轭部652a、一对第二分割轭部654a和矩形平板状的第三轭部56、58。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分割轭部652a、第二分割轭部654a和第三轭部56、58是相同的部件,但这些部件也可以是大小、材质等相互不同的不同部件。
一对第一分割轭部652a的端面彼此通过粘接等接合,形成矩形平板状的第一轭部652。此外,一对第二分割轭部654a的端面彼此通过粘接等接合,形成矩形平板状的第二轭部654。
三个电抗器单元610,在与线圈20的中心轴Ax垂直的方向(图16中的左右方向)上等间隔地排列,柱部40的一端与第一轭部652通过粘接等接合,另一端与第二轭部654通过粘接等接合。
第一轭部652和第二轭部654的一端,与一方的第三轭部56的一个面中的下端部和上端部分别通过粘接等结合。此外,第一轭部652和第二轭部654的另一端,与另一方的第三轭部58的一个面的下端部和上端部分别通过粘接等结合。由此,第一轭部652、第二轭部654以及一对第三轭部56和58连结成环状,形成轭650。
在上述的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中,第一轭部和第二轭部分别按电抗器元件数被等分割,从而分割为各每个电抗器单元10。由此,进行也包含轭部的一部分的单元化。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不进行还包含轭部的单元化,将第一轭部652和第二轭部654等分割为比电抗器元件数少的两个。根据该结构,将第一分割轭部652a、第二分割轭部654a以及第三轭部56和58设为相同的部件,由此能够降低材料成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轭部652和第二轭部654分别切分成电抗器单元10的排列间隔的3/2长度的第一分割轭部652a和第二分割轭部654a。这样,使第一分割轭部652a或第2分割轭部654a与电抗器单元10的配置间隔的1/2的整数倍(或仅配置间隔的整数倍)的长度一致,由此,能够用少的种类的部件(分割轭部)组装电抗器单元10的排列数不同的多种规格的电抗器。另外,通过将第一分割轭部652a或第二分割轭部654a的长度设为比电抗器单元10的配置间隔长(例如,配置间隔的1.5倍、2倍、2.5倍的长度),能够减少分割轭部652a、654a彼此的接合,能够提高电抗器的组装效率。
<第七实施方式>
图18和图19分别是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电抗器700的主视图(纵剖视图)和俯视图。电抗器700是组装有两个电抗器元件的复式电抗器。电抗器700包括两个电抗器单元10和一对第三轭部756、758。各电抗器单元10的第一分割轭部52a的端部相互接合而形成第一轭部752,第二分割轭部54a的端部彼此接合而形成第二轭部754。
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700中,第三轭部756、758的尺寸和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抗器100(图1、图2)不同。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抗器100中,第三轭部56、58分别安装在电抗器单元10排列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700中,第三轭部756、758分别安装在与电抗器单元10的排列方向和中心轴Ax垂直的方向(图18中的上下方向)上的两端。一对第一分割轭部52a、一对第二分割轭部54a、一对第三轭部756、758连结而形成环状的轭750。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轭部56、58,因为分别仅被安装于一个电抗器单元10,所以不具有连结两个电抗器单元10的功能。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两个电抗器单元10,因为仅在第一分割轭部52a的端面彼此和第二分割轭部54a的端面彼此的两个面接合,因此连结两个电抗器单元10的强度比较小。
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三轭部756、758,因为分别与两个电抗器单元10的第一分割轭部52a和第二分割轭部54a接合,所以具有连结两个电抗器单元10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电抗器单元10,在第一分割轭部52a的端面彼此和第二分割轭部54a的端面彼此的2个面,以及各电抗器单元10的第一分割轭部52a与第三轭部756、第一分割轭部52a与第三轭部758、第二分割轭部54与第三轭部756、和第二分割轭部54与第三轭部758的面合计10个面接合,因此能够形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抗器100相比强度高很多的轭750。
<第八实施方式>
图20是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电抗器800的俯视图(横剖视图)。电抗器800是组装有三个电抗器元件的复式电抗器。
电抗器800具有三组线圈20和柱部40、一对正三角形平板状的轭部(第一轭部852、第二轭部854)和三个矩形平板状的第三轭部856、857、858。
第一轭部852和第二轭部854上下隔开间隔且相互平行地配置,通过三个第三轭部856、857、858相连结。由第一轭部852、第二轭部854和三个第三轭部856、857、858形成轭850。
各柱部40直立于第一轭部852的上表面,夹在第一轭部852与第二轭部854之间。而且,各柱部40的下端通过粘接等与第一轭部852接合,上端与第二轭部854接合。另外,各柱部40的中心轴Ax配置于从正三角形状的第一轭部852的重心G起向各顶点V的方向等距离移动了的位置。即,三个柱部40配置成各中心轴Ax通过与第一轭部852同心的正三角形T的各顶点。
另外,也可以将第一轭部852和第二轭部854的三个角部,如图20中的点线所示沿着线圈20的外周切成圆弧状。由此能够更轻量化。
上述的第一~第五和第七实施方式中,为了包含第一轭部52和第二轭部54地将电抗器单元10作为基本单位而构成(即单元化),第一轭部52和第二轭部54按照电抗器元件数量被等分,分配在各电抗器单元10。与此相对,第八实施方式的电抗器800没有采用包含第一轭部852和第二轭部854的单元化,因此第一轭部852和第二轭部854分别从最开始就未进行分割,而是形成为一体。因此,不需要将多个分割轭部接合成一体的工序,能够用更少的工时数组装电抗器800。
另一方面,如第八实施方式,在没有采用包含第一轭部和第二轭部的单元化的结构中,由于需要根据电抗器元件(线圈)的数量或配置来单独设计制作第一轭部和第二轭部,因此在例如多品种少量生产等情况下存在材料费增加这样的缺点。相对于此,在如第一~第五和第七实施方式那样包含第一轭部和第二轭部地单元化的结构中,由于部件(第一分割轭部52a和第二分割轭部54a)被共用化,因此即使在多品种小量生产等情况下也可以抑制材料费使其较低。另外,由于组装工序也被共用化,因此能够高效地组装电抗器。另外,在大量生产的情况下容易降低材料费、提高组装效率。
<第九实施方式>
图21是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电抗器900的俯视图(横剖视图)。电抗器900是组装有三个电抗器元件的复式电抗器。电抗器900具有三个电抗器单元910和三个第三轭部956、957、958。
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单元910在第一分割轭部952a和第二分割轭部954a的形状不是正方形平板状而是正六边形平板状方面,与第一~第五和第七实施方式的电抗器单元10不同。通过将第一分割轭部952a和第二分割轭部954a设为正六边形平板状,能够以在俯视图(图21)中形成正三角形T的方式排列三个电抗器单元910。因此,可进行电抗器单元910(圆柱状的线圈20)的二维最密填充。由此,可以实现电抗器的进一步小型化。
以上是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以上说明的方式,在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表现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任意变更。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磁芯的柱部40、40A使用了铁粉磁芯,但也可以使用非晶磁芯、电磁钢板磁芯、纳米结晶磁芯、软性铁氧体磁芯、坡莫合金磁芯、铁芯等其它种类的磁芯。另外,也可以将多种类的磁芯部件组合而构成磁芯的各部(柱部和各轭部)。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磁芯的柱部40、40A形成为圆柱状,但也可以形成为其它的形状(例如四棱柱状或六棱柱状)。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第一轭部与第二轭部构成为通过2个或3个第三轭部连结,但是也可以构成为通过1个或4个以上的第三轭部将第一轭部与第二轭部连结。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线圈的导体使用扁线,但也可以使用其它形状的导体(例如圆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线圈的卷绕方法采用扁立卷绕,也可以采用其它卷绕方法。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线圈使用圆筒状线圈,但也可以使用其它种类的线圈(例如卷绕成方筒螺旋状的方线圈)。另外,线圈的横截面形状优选设定为与磁芯的柱部的横截面形状对应的形状(例如相似形状)。
上述的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应用于高频电抗器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电抗器,可以应用于扼流线圈、数字放大器的线圈、巴伦线圈、天线线圈等各种电感器。另外,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使多系统的变压器形成为一体的复式变压器。

Claims (9)

1.一种电感器,其包括:
多个线圈;和
形成各线圈产生的磁通的闭合磁路的磁芯,
所述磁芯具有:
分别穿过所述多个线圈的多个柱部;和
连结各柱部的两端的轭部,
形成所述柱部的材料的磁导率比形成所述轭部的材料的磁导率低,
所述轭部具有:
与所述多个柱部的一端接合的第一轭部;
与所述多个柱部的另一端接合的第二轭部;和
连结所述第一轭部与所述第二轭部的第三轭部,
所述第一轭部包括与所述柱部相同数量的第一分割轭部,
所述第二轭部包括与所述柱部相同数量的第二分割轭部,
所述第一分割轭部和所述第二分割轭部在所述线圈的轴向上看时为正六边形,
多个所述第一分割轭部和多个所述第二分割轭部分别以排列成蜂巢状的方式配置,
由所述线圈和将穿过该线圈的所述柱部与所述第一分割轭部和所述第二分割轭部接合而得的磁芯单元形成电感器单元,
多个所述电感器单元连结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部包含压粉磁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轭部包含压粉磁芯、非晶磁芯、电磁钢板磁芯和纳米结晶磁芯中的至少任一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轭部的材料的磁导率是形成所述柱部的材料的磁导率的2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轭部的材料的磁导率是形成所述柱部的材料的磁导率的3倍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柱部的材料的相对磁导率为30以上40以下,
形成所述轭部的材料的相对磁导率为150以上200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部具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柱部的材料的磁导率比形成所述第三轭部的材料的磁导率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割轭部和所述第二分割轭部为平板状。
CN201610931449.9A 2016-10-31 2016-10-31 电感器 Active CN1080227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31449.9A CN108022716B (zh) 2016-10-31 2016-10-31 电感器
JP2017174007A JP6811696B2 (ja) 2016-10-31 2017-09-11 インダク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31449.9A CN108022716B (zh) 2016-10-31 2016-10-31 电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2716A CN108022716A (zh) 2018-05-11
CN108022716B true CN108022716B (zh) 2021-02-09

Family

ID=62070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31449.9A Active CN108022716B (zh) 2016-10-31 2016-10-31 电感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811696B2 (zh)
CN (1) CN1080227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77220B (zh) * 2018-05-28 2022-01-21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磁性元件及开关电源装置
JP7442975B2 (ja) * 2019-04-05 2024-03-05 株式会社トーキン リアクトル及び昇圧回路
WO2020209462A1 (ko) * 2019-04-08 2020-10-15 변상범 리액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288616B1 (ko) * 2019-04-08 2021-08-11 변상범 인덕턴스 값이 조절 가능한 리액터
AU2020205316B2 (en) * 2019-05-07 2022-03-17 Parcor Technology Limite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ed to, electromagnetic devices and methods therefor
CN110277618B (zh) * 2019-06-18 2024-01-19 深圳振华富电子有限公司 变压器式巴伦
US11508518B2 (en) * 2020-02-19 2022-11-22 Tdk Corporation Coil device with predetermined gap arrangem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42826U (zh) * 1981-03-02 1982-09-07
JP2005217280A (ja) * 2004-01-30 2005-08-11 Hitachi Metals Ltd フェライト磁心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面実装型コイル部品、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15200A (ja) * 2011-11-28 2013-06-10 Panasonic Corp 非接触給電装置
JP2014078577A (ja) * 2012-10-10 2014-05-01 Hitachi Metals Ltd マルチフェーズコンバータ用の複合リアクト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マルチフェーズコンバ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733651U (zh) * 1971-05-06 1972-12-15
JPH04257208A (ja) * 1991-02-12 1992-09-11 Murata Mfg Co Ltd コイルユニット部品
CN101989485A (zh) * 2009-07-31 2011-03-23 株式会社田村制作所 电感器
CN104282412B (zh) * 2014-10-28 2017-01-11 田村(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磁集成电感器
CN205016341U (zh) * 2015-07-22 2016-02-03 上海正泰电源系统有限公司 交错并联变换器的磁耦合电感器及其磁芯
CN206301670U (zh) * 2016-10-31 2017-07-04 株式会社田村制作所 电感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42826U (zh) * 1981-03-02 1982-09-07
JP2005217280A (ja) * 2004-01-30 2005-08-11 Hitachi Metals Ltd フェライト磁心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面実装型コイル部品、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15200A (ja) * 2011-11-28 2013-06-10 Panasonic Corp 非接触給電装置
JP2014078577A (ja) * 2012-10-10 2014-05-01 Hitachi Metals Ltd マルチフェーズコンバータ用の複合リアクト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マルチフェーズコンバ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74146A (ja) 2018-05-10
JP6811696B2 (ja) 2021-01-13
CN108022716A (zh) 2018-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2716B (zh) 电感器
US7401398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magnetic element for multi-phase
US9991043B2 (en) Integrated magnetic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assembling same
EP2624260B1 (en) Forward converter with magnetic component
JP4800451B1 (ja) 高周波トランス
US9263181B2 (en) Multi-phase transformer and transformation system
CA2541211A1 (en) Multiple three-phase inductor with a common core
JP6048789B2 (ja) リアクトルおよび電源装置
JP6953920B2 (ja) 磁気複合部品
CN206301670U (zh) 电感器
JP2011159851A (ja) リアクトル
US11217379B2 (en) Inductor assembly
CN113890361A (zh) 电源模块
CN214377944U (zh) 一种差共模电感
CN210378703U (zh) 混合磁路结构
US20220093315A1 (en) Transformer
JP2008205212A (ja) トランス
CN216287947U (zh) 差共模集成电感及逆变器
JP2007035690A (ja) トランス
EP4152353B1 (en) Coupling inductor
JP2014049681A (ja) トランス
CN215183427U (zh) 扼流圈
CN218333391U (zh) 串列式混合材料磁集成电感器
JP2019016621A (ja) コイル部品用コア、及び、コイル部品
US11776731B2 (en) Rea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