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0901B - 透镜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0901B
CN108020901B CN201711062766.2A CN201711062766A CN108020901B CN 108020901 B CN108020901 B CN 108020901B CN 201711062766 A CN201711062766 A CN 201711062766A CN 108020901 B CN108020901 B CN 1080209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position sensor
axis direction
optical axis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627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20901A (zh
Inventor
一桥秀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Taiwa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0209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09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209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09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4Vertical adjustment of lens; Rising fro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6Swinging lens about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15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displacing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且能够进行精度良好的透镜的位置控制的透镜驱动装置。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可动部,具有透镜支架和磁铁;固定部,具有线圈及位置传感器、和具有用于向上述线圈及上述位置传感器供电且传递来自上述位置传感器的信号的多个配线的电路基板;四条吊线,以上述可动部相对于上述固定部能够在与上述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相对于上述固定部支撑上述可动部,且大致等间隔地配置,上述位置传感器及上述线圈以从上述光轴方向观察时重叠的方式配置于连结线连接位置而形成的四边形的四边,上述位置传感器配置于上述线连接位置与上述线圈之间。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用于例如手机的照相机模块等的透镜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适合用于手机的照相机模块等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开发使包含保持透镜的透镜支架的抖动校正用可动部向与光轴垂直方向移动并进行抖动校正的装置(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
抖动校正用可动部的移动使用用于使抖动校正可动部相对于固定部相对移动的驱动机构和检测抖动校正可动部的位置的位置传感器等进行控制。构成驱动机构的线圈或磁铁、位置传感器等配置于从光轴方向观察不与透镜重叠的位置,以不遮挡通过透镜的光。
另外,现有的透镜驱动装置中,提出有如下技术:作为线圈及位置传感器的配置,将配置于固定部的任一边的线圈分割成两个,在边的中央部配置作为位置传感器的霍尔元件。通过进行这种配置,霍尔元件能够检测构成驱动机构的磁铁的磁力并检测抖动校正可动部的位置,因此,驱动机构的磁铁能够兼作位置检测用的磁力产生机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4938号公报
但是,在要进一步进行透镜驱动装置的小型化的情况或在维持透镜驱动装置的外径尺寸的状态下要进行搭载的透镜的大口径化的情况下,边的中央部的空间变小,难以确保包含向位置传感器的配线空间的位置传感器的配置区域。另外,即使在受限的区域配置位置传感器的情况下,也需要适当地保持位置传感器的位置检测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实际状况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且能够进行精度良好的透镜的位置控制。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可动部,具有保持透镜的透镜支架和设置于从光轴方向观察不与所述透镜重叠的位置的磁铁;
固定部,具有以相对于所述磁铁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相对的方式配置的线圈及位置传感器、和具有用于向所述线圈及所述位置传感器供电且传递来自所述位置传感器的信号的多个配线的电路基板;
四条吊线(suspension wire),通过所述磁铁及所述线圈中产生的电磁力,以所述可动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能够在与所述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固定部支撑所述可动部,且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大致等间隔地配置于所述透镜的周围,
所述位置传感器及所述线圈以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重叠的方式配置于将四条所述吊线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的四个部位的线连接位置连结而形成的四边形的四边,
所述位置传感器配置于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最接近该位置传感器的所述线连接位置与最接近该位置传感器的所述线圈之间。
本发明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中,通过不是在分割的线圈之间配置位置传感器而是在线连接位置与线圈之间配置位置传感器,从而不需要分割配置有位置传感器的边的线圈,即使是狭窄的区域,也能够配置产生良好的驱动力的线圈。另外,能够将位置传感器不配置于径向的宽度较窄的边中央位置而配置于径向的宽度较宽的线连接位置的附近,因此,在透镜的大口径化及装置整体的小型化的观点上是有利的。另外,位置传感器以与连结线连接位置而形成的四边形的四边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抑制可动部的倾斜所产生的位置检测误差的扩大,并能够进行精度良好的透镜的位置控制。另外,通过设为这种配置,能够使可动部所具备的磁铁小型化,在这种观点上也有利于小型化。
另外,例如,所述电路基板也可以具有:
线圈用引出端子部,沿着连结所述线连接位置而形成的四边形的四边的一边而配置有多个引出端子,并电连接于多个所述配线中用于向所述线圈供电的线圈配线;
传感器用引出端子部,沿着连结所述线连接位置而形成的四边形的四边的另一边而配置有多个引出端子,并电连接于多个所述配线中用于向所述位置传感器供电且传递来自所述位置传感器的信号的传感器配线。
这种电路基板中,线圈用引出端子部和传感器用引出端子部配置于固定部中的相互不同的边,因此,能够防止通过传感器配线传递的位置传感器的信号中包含线圈配线的电流变化所引起的噪声的问题。因此,具有这种电路基板的透镜驱动装置通过减少位置传感器的信号所包含的噪声,能够进行精度良好的透镜的位置控制。
另外,例如,所述电路基板也可以具有:
基板平面部,沿着与所述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基板折回部,在比连结所述线连接位置而形成的四边形的四边更离开所述光轴方向的中心位置的位置上与所述基板平面部连接,且沿着所述光轴方向延伸,
所述位置传感器也可以固定于所述基板平面部,所述传感器用引出端子部也可以配置于所述基板折回部。
电路基板具有基板折回部,从而能够缩小来自光轴方向的投影面积,这种透镜驱动装置在小型化的观点上是有利的。另外,通过将位置检测传感器固定于基板平面部,能够使位置检测传感器相对于磁铁容易地相对,能够进行高精度的位置检测。
另外,例如,所述电路基板也可以为柔性印刷基板,
在所述基板平面部的外周部,在相对于所述基板折回部的连接部分的两端,也可以形成有切口。
通过形成切口,能够防止向基板平面部与基板折回部的连接部分周边传递伴随着柔性印刷基板的折弯的应力或残存应力,能够提高固定于基板平面部的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精度。
另外,例如,所述传感器用引出端子部也可以具有:一对供电用引出端子,用于向所述位置传感器供电;信号传递用引出端子,以夹持于该一对供电用引出端子的方式配置且用于传递所述位置传感器的信号。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防止由于周边的电磁场的影响而使位置传感器的信号所包含的噪声增加的问题。因此,具有这种电路基板的透镜驱动装置通过减少位置传感器的信号所包含的噪声,能够进行精度良好的透镜的位置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表示除去了图1所示的壳体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内部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将除去了图2所示的壳体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可动部和固定部分解而表示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4是构成图3所示的可动部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构成图3所示的固定部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透镜驱动装置中的吊线(suspension wire)、磁铁、FP线圈、电路基板及位置传感器的配置的立体图;
图8是从光轴方向观察图7所示的磁铁、FP线圈、电路基板及位置传感器的平面图;
图9是表示图7所示的电路基板及位置传感器的配线的概念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的电路基板和位置传感器的配置关系的概略图。
符号的说明
2…透镜驱动装置
3a…可动部
3b…固定部
10…基座部
11…壳体
12…基座开口部
16a~16d…吊线
17…四边形
18a、18b…位置传感器
20…电路基板
20a…基板平面部
20b…基板折回部
22…基板开口部
25a~25d…线连接位置
26…配线
26a…线圈配线
26b…传感器配线
27…线圈用引出端子部
28…传感器用引出端子部
28a…供电用引出端子(GND)
28b…供电用引出端子
28c…信号传递用引出端子
29…切口
30…FP线圈
30a…第一驱动用线圈
30b…第二驱动用线圈
32…FP线圈开口部
40…透镜支架
42…前面
44…板簧安装部
45…后面
46…聚焦用线圈
47…外周面
48…内周面
50…后方弹簧
52…框架安装部
54…支架安装部
55…蜿蜒部
60…框架
64…前面
65…安装用凸部
66…磁铁安装凹部
68…角部后面
80…兼用磁铁
80a…第一驱动用磁铁
80b…第二驱动用磁铁
90…前方弹簧
93…支架安装部
94…框架安装部
95…蜿蜒部
100…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2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外形,从Z轴正方向侧安装的壳体11构成侧边及上面的外表面。在壳体11的中央部形成有向壳体11的内部引导光的开口,通过壳体11的开口的光入射至处于壳体11内部的透镜支架40保持的透镜100(参照图6)。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侧面下方,电路基板20的一部分露出。
图2是表示除去图1所示的壳体11的透镜驱动装置2的内部的整体立体图。如图2所示,在壳体11的内部,收纳有可动部3a和固定部3b。另外,如将可动部3a和固定部3b分解而表示的图3所示,透镜驱动装置2具有相对于固定部3b支撑可动部3a的四条吊线16a、16b、16c、16d。此外,壳体11固定于固定部3b的基座10。
图4是图3所示的可动部3a的分解立体图。可动部3a具有保持透镜100(参照图6)的透镜支架40和作为磁铁的兼用磁铁80。兼用磁铁80设置于从光轴方向观察不与透镜100重叠的位置(参照图8)。另外,可动部3a除了具有透镜支架40及兼用磁铁80以外,还具有前方弹簧90、框架60、聚焦用线圈46、后方弹簧50。
此外,透镜驱动装置2的说明中,将与透镜100的光轴平行的方向设为Z轴,且将与光轴垂直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及Y轴方向而进行说明。另外,X轴、Y轴、Z轴相互垂直,X轴与抖动校正的第一驱动轴一致,Y轴与第二驱动轴一致。另外,所谓沿着Z轴的前面或前方,在图6中是指上方向,相对于透镜100是指被摄体侧。另外,所谓沿着Z轴的后面或后方,在图6中,是指下方向,相对于透镜100是指摄像元件侧。
图4所示的透镜支架40具有从光轴方向观察为圆形的内周面48,图4中未图示的透镜100的外周面安装于透镜支架40的内周面48。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透镜支架40的外周面47具有收纳于框架60的内侧的多边形状的外周形状,在形成于透镜支架40的外周面47的外周槽,安装有聚焦用线圈46。
透镜支架40经由前方弹簧90及后方弹簧50而安装于框架60。透镜支架40及固定于透镜支架40的透镜100及聚焦用线圈46相对于框架60能够沿光轴方向相对移动。
如图4所示,前方弹簧90由相互分离且绝缘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板状的分割板簧构成。前方弹簧90具有安装有吊线16a~16d的前端的线安装部92a~92d,四个线安装部92a~92d配置于前方弹簧90的四角。
前方弹簧90的支架安装部93安装并固定于透镜支架40的前面42。前方弹簧90与配置于四角的线安装部92a~92d对应而具有各线安装部92a~92d连接的四个框架安装部94。框架安装部94安装并固定于位于四角环形状的框架60的前面64的四个角部。
优选在位于框架60的角部的前面64形成有多个安装用凸部65。各安装用凸部65通过与形成于前方弹簧90的框架安装部94的嵌合孔嵌合,而使前方弹簧90定位于框架60。
前方弹簧90具有连接框架安装部94和支架安装部93的蜿蜒部95。通过前方弹簧90的蜿蜒部95进行弹性变形,固定有支架安装部93的透镜支架40能够相对于框架60沿光轴方向移动。
吊线16a~16d及前方弹簧90分别由金属等的导电性材料构成,它们分别能够电导通。另外,吊线16a、16c与电路基板20的配线26电连接,前方弹簧90与固定于透镜支架40的聚焦用线圈46电连接。因此,经由电路基板20、吊线16a、16c及前方弹簧90向聚焦用线圈46进行供电。
框架60具有在内部能够收纳透镜支架40的四角环形状。框架60本身由塑料等绝缘材料构成。在框架60的Z轴方向的后面侧,沿着四角的四边而形成有磁铁安装凹部66。在磁铁安装凹部66固定有作为磁铁的兼用磁铁80。
兼用磁铁80在固定于透镜支架40的聚焦用线圈46的周围形成磁场而作为聚焦用的磁铁发挥作用,并且在固定部3b的FP线圈30的周围形成磁场而作为抖动校正用的磁铁发挥作用。另外,兼用磁铁80在位置传感器18a、18b的周围形成磁场,也作为位置检测用的磁铁发挥作用。
兼用磁铁80利用由两个第一驱动用磁铁80a和两个第二驱动用磁铁80b构成的四个驱动用磁铁构成。四个驱动用磁铁在框架60的各边各配置一个。即,长边与Y轴平行的一对第一驱动用磁铁80a沿着框架60的四边中与Y轴平行的一对边固定,长边与X轴平行的一对第二驱动用磁铁80b沿着框架60的四边中与X轴平行的一对边固定。如图2及图3所示,兼用磁铁80以包围透镜支架40的方式配置,且如根据作为剖面图的图6能够理解的那样,从光轴方向观察,配置于不与保持于透镜支架40的透镜100重叠的位置。
后方弹簧50由在周向上连续的板簧构成。后方弹簧50具有环状的支架安装部54。支架安装部54固定于设置在透镜支架40的后面45的板簧安装部44。作为用于将后方弹簧50固定于板簧安装部44的机构,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例示嵌合的固定或粘接剂等的固定等。
后方弹簧50具有四个框架安装部52。框架安装部52配置于支架安装部54的外周侧,即配置于后方弹簧50的四角。支架安装部54和框架安装部52利用与各框架安装部52对应的蜿蜒部55而连接。各框架安装部52嵌合并固定于框架60的角部后面68。
后方弹簧50的蜿蜒部55与前方弹簧90的蜿蜒部95同样进行弹性变形,由此,固定有支架安装部54的透镜支架40能够相对于框架60沿光轴方向移动。但是,后方弹簧50与前方弹簧90不同,不需要具有电导通路径的功能。
图6是透镜驱动装置2的剖面图。如图6所示,固定于框架60且构成兼用磁铁80的第一驱动用磁铁80a及第二驱动用磁铁80b相对于固定于透镜支架40的外周面的聚焦用线圈46隔开微小的间隙而相对。第一及第二驱动用磁铁80a、80b在与内周侧相邻的聚焦用线圈46的周围形成磁场。透镜驱动装置2通过调整流经聚焦用线圈46的电流的方向及电流值的大小,且控制从周边的磁场作用于聚焦用线圈46的力,能够使固定于透镜支架40的透镜100沿着光轴方向移动。此外,如后述,作为兼用磁铁的第一及第二驱动用磁铁80a、80b具有与聚焦用线圈46相对的AF驱动区域和与第一或第二驱动用线圈30a、30b相对的抖动校正用驱动区域。
图5是图3所示的固定部3b的分解立体图。固定部3b具有FP线圈30、电路基板20、基座部10、位置传感器18a、18b。FP线圈30为在中央形成有作为圆形的贯通孔的FP线圈开口部32的矩形平板状。FP线圈30的表面利用由树脂构成的绝缘体构成,但FP线圈30在覆盖表面的绝缘体的内部具有将导体箔形成为线圈状的第一驱动用线圈30a及第二驱动用线圈30b。
FP线圈30具有由两个第一驱动用线圈30a和两个第二驱动用线圈30b构成的四个驱动用线圈30a、30b。四个驱动用线圈30a、30b以从光轴方向观察,包围FP线圈开口部32及电路基板20的基板开口部22的外周的方式,沿着下方的电路基板20的基板平面部20a的各边逐一地配置。
即,长边与Y轴平行的一对第一驱动用线圈30a沿着外周为矩形的基板平面部20a四边中与Y轴平行的一对边设置,长边与X轴平行的一对第二驱动用线圈30b沿着基板平面部20a的四边中与X轴平行的一对边设置。
如图3所示,FP线圈30具有的各驱动用线圈30a、30b以相对于固定在框架60的驱动用磁铁80a、80b在光轴方向上相对的方式配置。第一驱动用线圈30a以与第一驱动用磁铁80a相对的方式配置,第二驱动用线圈30b以与第二驱动用磁铁80b相对的方式配置。第一驱动用线圈30a和第一驱动用磁铁80a构成使可动部3a向第一驱动轴(X轴)方向移动的抖动校正用的驱动部,第二驱动用线圈30b和第二驱动用磁铁80b构成使可动部3a向第二驱动轴(Y轴)方向移动的抖动校正用的驱动部。
FP线圈30具有的各驱动用线圈30a、30b与配置于后方的电路基板20的配线26电连接,各驱动用线圈30a、30b经由电路基板20的配线26而被供电。此外,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用线圈30a、30b由FP线圈30构成,但作为驱动用线圈30a、30b,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卷绕包覆电线而形成的线圈。
在电路基板20,在其中央部,形成有贯通表背面的基板开口部22。电路基板20具有沿着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基板平面部20a、与基板平面部20a的X轴方向的两端部连接且沿着光轴方向延伸的两个基板折回部20b。电路基板20由柔性印刷基板构成,电路基板20在由树脂构成的绝缘体表面的内部具有导体箔所形成的多个配线26(参照图9)。此外,后面详细叙述电路基板20的详情。
基座部10在其中央部形成有基座开口部12,且具有与电路基板20类似的外形。基座部10由树脂的成型体等构成。由柔性印刷基板构成的电路基板20相对于基座部10从Z轴正方向侧安装,由此,利用基座部10从后方被支撑。
在基座部10的两个部位形成有贯通孔,以能够向电路基板20安装位置传感器18a、18b。位置传感器18a、18b固定于电路基板20的基板平面部20a的后面(朝向Z轴负方向侧的面),并收纳于基座部10的贯通孔。位置传感器18a与构成基板平面部20a的矩形形状的外周部的四边中与Y轴平行的边中的一边相邻地设置,位置传感器18b与基板平面部20a四边中与X轴平行的边中的一边相邻地设置。
位置传感器18a、18b以相对于固定于框架60的驱动用磁铁80a、80b在光轴方向上相对的方式配置。如图7所示,位置传感器18a以与第一驱动用磁铁80a相对的方式配置,位置传感器18b以与第二驱动用磁铁80b相对的方式配置。位置传感器18a检测与可动部3a的第一驱动轴(X轴)方向相关的位置,位置传感器18b检测与可动部3a的第二驱动轴(Y轴)方向相关的位置。
位置传感器18b与电路基板20的配线26电连接,各位置传感器18a、18b经由电路基板20的配线26而被供电。另外,位置传感器18a、18b的检测信号也利用电路基板20的配线26传递。
如图2及图3所示,可动部3a利用四条吊线16a、16b、16c、16d,相对于固定部3b被支撑。图7是表示吊线16a~16d、第一及第二驱动用磁铁80a、80b、FP线圈30、电路基板20及位置传感器18a、18b的配置的立体图。吊线16a~16d的后端在位于电路基板20的四角的四个部位的线连接位置25a~25d,与电路基板20连接。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吊线16a~16d的前端与位于前方弹簧90的四角的线安装部92a~92d连接。这样,吊线16a~16d从光轴方向观察大致等间隔地配置于透镜支架40及保持于透镜支架40的透镜100的周围,各吊线16a~16d沿光轴方向将可动部3a和固定部3b连接。
四条吊线16a~16d具有相同的长度,将可动部3a相对于固定部3b以大致平行的状态进行支撑。另外,通过四条吊线16a~16d协作而进行弹性变形,可动部3a能够沿着与光轴正交的驱动平面,相对于固定部3b进行相对移动。如图2及图3所示,可动部3a相对于由吊线16a~16d连接的固定部3b,通过驱动用磁铁80a、80b及驱动用线圈30a、30b中产生的电磁力,沿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进行相对移动。
图8是从光轴方向的后方(Z轴负方向侧)观察图7所示的第一及第二驱动用磁铁80a、80b、FP线圈30、电路基板20及位置传感器18a、18b的平面图。此外,图8中,位于电路基板20的背侧的第一及第二驱动用磁铁80a、80b及第一及第二驱动用线圈30a、30b以虚线表示,以能够识别其位置。另外,图8中,未表示配置于电路基板20的后方的基座部10。
如图8所示,位置传感器18a、18b及第一及第二驱动用线圈30a、30b以从光轴方向观察重叠的方式,配置于将四条吊线16a~16d连接于电路基板20(包含于固定部3b)的四个部位的线连接位置25a~25d连结而形成的四边形17的四边。即,位置传感器18a和第一驱动用线圈30a以从光轴方向观察重叠的方式,配置于连结线连接位置25a和线连接位置25b的边。另外,位置传感器18b和第二驱动用线圈30b以从光轴方向观察重叠的方式,配置于连结线连接位置25b和线连接位置25c的边。此外,位置传感器18a与第一驱动用线圈30a重叠的边、和位置传感器18b与第二驱动用线圈30b重叠的边是相互相邻的边。
如果假设要将位置传感器18a、18b及第一及第二驱动用线圈30a、30b从连结线连接位置25a~25d而形成的四边形17的四边向光轴中心侧偏离地配置,则难以增大电路基板20的基板开口部22,因此,搭载于透镜驱动装置2的透镜100的直径的大径化变难。
另外,如果假设将位置传感器18a、18b及第一及第二驱动用线圈30a、30b从连结线连接位置25a~25d而形成的四边形17的四边向外径侧偏离地配置,则吊线16a~16c未理想地变形而引起的可动部3a的倾斜等容易给位置传感器18a、18b的检测精度造成不良影响,有时会产生位置传感器18a、18b的位置检测精度降低的问题。
但是,如果将位置传感器18a、18b及第一及第二驱动用线圈30a、30b以与连结线连接位置25a~25d而形成的四边形17的四边重叠的方式配置,则较宽地确保用于基板开口部22的区域,且能够防止位置传感器18a、18b的检测精度降低的问题。
另外,位置传感器18a配置于从光轴方向观察最接近位置传感器18a的线连接位置25a与最接近位置传感器18a的驱动用线圈30a之间,在位置传感器18a与线连接位置25a之间未配置任一驱动用线圈30a、30b。通过设为这种配置,不需要分割与位置传感器18a排列配置的第一驱动用线圈30a,因此,能够在狭窄的区域有效地配置具有必要的驱动力的第一驱动用线圈30a。
另外,在假设将一个第一驱动用线圈30a分割成两个且将位置传感器18a夹持配置在分割的两个第一驱动用线圈之间的情况下,需要将位置传感器18a配置于作为夹持于基板开口部22的开口缘、和基板平面部20a与基板折回部20b的边界的平面的非常狭窄的区域。在该情况下,位置传感器18a容易受到由柔性印刷基板构成的电路基板20的变形应力等的影响,可能导致位置检测精度的降低。
但是,通过将位置传感器18a配置于线连接位置25a与驱动用线圈30a之间,位置传感器18a配置于从基板开口部22的开口缘到基板平面部20a与基板折回部20b的边界的距离比边中央位置宽的区域。通过这种配置,位置传感器18a难以受到由柔性印刷基板构成的电路基板20的变形应力等的影响,能够防止位置检测精度的降低。
此外,如图8所示,优选从光轴方向观察,位置传感器18a与最接近位置传感器18a的第一驱动用线圈30a不相互重叠。由此,能够防止位置传感器18a的检测值受到流经第一驱动用线圈30a的电流的影响的问题。可是,透镜驱动装置2中,如图6所示,FP线圈30配置于电路基板20的前面,位置传感器18a配置于电路基板20的后面,因此,也能够将位置传感器18a和最接近位置传感器18a的第一驱动用线圈30a以从光轴方向观察重叠的方式配置。但是,即使在这种的情况下,也优选至少关于位置传感器18a的传感部分,以从光轴方向观察不与第一驱动用线圈30a重叠的方式配置。
另外,位置传感器18b也同样,优选位置传感器18b和最接近位置传感器18b的第二驱动用线圈30b配置于从光轴方向观察相互不重叠的位置。
图9是表示作为柔性印刷基板的电路基板20的外形及电路基板20具有的配线26的概念图。为了便于说明,图9所示的电路基板20中,基板平面部20a、基板折回部20b均图示于同一平面上。实际的电路基板20在位于X轴方向两端部的基板折回部20b相对于位于X轴方向中央部分的基板平面部20a向Z轴负方向侧折弯90度的状态下,固定于基座部10。
如图8所示,两个基板折回部20b在比连结线连接位置25a~25d而形成的四边形17的四边更加离开光轴方向的中心位置的位置(四边的外径侧)上,与基板平面部20a连接,且沿着光轴方向延伸。一方的基板折回部20b从光轴方向观察,与连结线连接位置25d和线连接位置25c的边相邻地配置,线圈用引出端子部27配置于一方的基板折回部20b。另一方的基板折回部20b从光轴方向观察,与连结线连接位置25a和线连接位置25b的边相邻地配置,传感器用引出端子部28配置于另一方的基板折回部20b。
透镜驱动装置2通过电路基板20具有基板折回部20b,能够缩小来自光轴的投影面积,因此,在小型化的观点上是有利的。另外,通过将位置检测传感器18a、18b固定于基板平面部20a,能够将位置检测传感器18a、18b接近第一或第二驱动用磁铁80a、80b而配置,因此,这种结构有助于小型化及位置检测精度的提高。
如图8及图9所示,在基板平面部20a的矩形形状的外周部,在相对于基板折回部20b的连接部分的两端(Y轴方向两端),形成有切口29。通过形成切口29,能够防止向基板平面部20a与基板折回部20b的连接部分周边传递伴随着柔性印刷基板的折弯的应力的问题,因此,能够防止基板平面部20a的变形,并能够提高固定于基板平面部20a的位置传感器18a、18b的配置精度。另外,通过形成切口29,能够防止伴随着柔性印刷基板的折弯的应力残存,另外,能够防止由于残存的应力而在组装后产生变形,并能够提高固定于基板平面部20a的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精度。
如图9所示,电路基板20具有沿Z轴方向重叠的双层结构的配线层。图9中,将Z轴负方向侧(图9跟前侧)的配线层以实线表示,将Z轴正方向侧(图9里侧)的配线层以虚线表示。
如图9及图7所示,电路基板20具有由线圈用引出端子部27和传感器用引出端子部28构成的两个引出端子部。如图8及图9所示,线圈用引出端子部27具有沿着连结线连接位置25a~25d而形成的四边形17的四边中的一边配置的多个引出端子。如图9所示,线圈用引出端子部27的引出端子电连接于电路基板20具有的多个配线26中、用于向第一驱动用线圈30a、第二驱动用线圈30b及聚焦用线圈46(参照图3)供电的线圈配线26a。
线圈用引出端子部27以相对于第一驱动用线圈30a、第二驱动用线圈30b及聚焦用线圈46的三种(合计8个)的线圈各具有两个引出端子的方式合计具有六个引出端子,但线圈用引出端子部27具有的引出端子不限定于此。但是,线圈用引出端子部27相对于位置传感器18a、18b及传感器配线26b未电连接。
与之相对,传感器用引出端子部28具有沿着连结线连接位置25a~25d而形成的四边形17的四边中的另一边配置的多个引出端子。传感器用引出端子部28的引出端子部沿着连结线连接位置25a和线连接位置25b的边进行配置,与之相对,线圈用引出端子部27的引出端子部沿着与配置有传感器用引出端子部28的边相对的边、即连结线连接位置25d和线连接位置25c的边进行配置。
传感器用引出端子部28的引出端子与电路基板20具有的多个配线26中、用于向位置传感器18a、18b供电且传递来自位置传感器18a、18b的信号的传感器配线26b电连接。传感器用引出端子部28的引出端子具有3个向位置传感器18a、18b的供电用的供电用引出端子28a、28b(作为GND的供电用引出端子28a进行共用)、对于各位置传感器18a、18b各两个地具有用于传递位置传感器18a、18b的位置检测信号的信号传递用引出端子28c,从而合计具有7个引出端子,但传感器用引出端子部28的引出端子部不限定于此。
如图9所示,传感器用引出端子部28中,传递位置传感器18a的位置检测信号的信号传递用引出端子28c以被一对供电用引出端子28a、28b夹持排列方向的两侧(Y轴方向的两侧)的方式配置。另外,传递位置传感器18b的位置检测信号的信号传递用引出端子28c也与位置传感器18a的信号传递用引出端子28c同样,以被一对供电用引出端子28a、28b夹持排列方向的两侧(Y轴方向的两侧)的方式配置。
通过将信号传递用引出端子28c配置于供电用引出端子28a、28b之间,经由信号传递用引出端子28c而被传递的位置检测信号利用供电用引出端子28a、28b进行保护,以免受到周边的电磁场的影响。因此,这种电路基板20能够有效地防止位置传感器18a、18b的位置检测信号所包含的噪声由于形成于电路基板20的周边的电磁场等的影响而增加的问题。
另外,电路基板20中,电连接于线圈配线26a的线圈用引出端子部27、和电连接于传感器配线26b的传感器用引出端子部28分开配置于连结线连接位置25a~25d而形成的四边形17的相对的边。这种电路基板20中,线圈配线26a和传感器配线26b接近的部分较少,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流经线圈配线26a的电流的影响而使经由传感器配线26b传递的位置检测信号所包含的噪声增加的问题。因此,具有这种电路基板20的透镜驱动装置2能够减少位置传感器18a、18b的位置检测信号所包含的噪声,并能够进行精度良好的透镜100的位置控制。
以上,列举实施方式说明了本申请发明,但本申请发明不是仅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表示的透镜驱动装置2,关于透镜驱动装置2所包含的透镜支架、电路基板、框架等的形状,也大量存在附图等中表示的形状以外的变形例。
例如,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的电路基板20与位置传感器18a的配置关系的概略图。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2中,如图10(a)所示,FP线圈30配置于电路基板20的前面,位置传感器18a配置于电路基板20的后面。但是,作为位置传感器18a的配置,不限定于此,如图10(b)所示,位置传感器18a也可以与FP线圈30同样,配置于电路基板20的前面(Z轴正方向侧)。

Claims (5)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可动部,具有保持透镜的透镜支架和设置于从光轴方向观察时不与所述透镜重叠的位置的磁铁;
固定部,具有以相对于所述磁铁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相对的方式配置的线圈及位置传感器、和具有用于向所述线圈及所述位置传感器供电且传递来自所述位置传感器的信号的多个配线的电路基板;和
四条吊线,通过所述磁铁及所述线圈中产生的电磁力,以所述可动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能够在与所述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固定部支撑所述可动部,且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大致等间隔地配置于所述透镜的周围,
所述四条吊线在位于所述电路基板的四角的四个部位的线连接位置,与所述电路基板连接,
所述可动部仅通过所述四条吊线而被支撑于所述固定部,
所述磁铁以及所述线圈沿着连结所述四个部位的所述线连接位置而形成的四边形的四边,与各个该四边中的一边平行地配置,
所述位置传感器及所述线圈在与连结所述四个部位的所述线连接位置而形成的四边形的四边中的一边平行的方向上排列,以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重叠的方式配置于该一边,
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所述线连接位置中的一个被形成于第一假想直线和第二假想直线的交点,所述第一假想直线在所述位置传感器中的一个及所述线圈中的一个排列配置的方向上延伸且通过该排列配置的所述一个的所述位置传感器和所述一个的所述线圈,所述第二假想直线在所述位置传感器中的另一个及所述线圈中的另一个排列配置的方向上延伸且通过该排列配置的所述另一个的所述位置传感器和所述另一个的所述线圈,
所述位置传感器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配置于最接近该位置传感器的所述线连接位置与最接近该位置传感器的所述线圈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基板具有:
线圈用引出端子部,沿着连结所述线连接位置而形成的四边形的四边中的一边而配置有多个引出端子,并电连接于多个所述配线中用于向所述线圈供电的线圈配线;和
传感器用引出端子部,沿着连结所述线连接位置而形成的四边形的四边中的另一边而配置有多个引出端子,并电连接于多个所述配线中用于向所述位置传感器供电且传递来自所述位置传感器的信号的传感器配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基板具有:
基板平面部,沿着与所述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和
基板折回部,在比连结所述线连接位置而形成的四边形的四边更加离开所述光轴方向的中心位置的位置上与所述基板平面部连接,且沿着所述光轴方向延伸,
所述位置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基板平面部,所述传感器用引出端子部配置于所述基板折回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基板为柔性印刷基板,
在所述基板平面部的外周部,在相对于所述基板折回部的连接部分的两端,形成有切口。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用引出端子部具有:一对供电用引出端子,用于向所述位置传感器供电;和信号传递用引出端子,以夹持于该一对供电用引出端子的方式配置且用于传递所述位置传感器的信号。
CN201711062766.2A 2016-11-04 2017-11-02 透镜驱动装置 Active CN1080209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16500 2016-11-04
JP2016216500A JP6787054B2 (ja) 2016-11-04 2016-11-04 レンズ駆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0901A CN108020901A (zh) 2018-05-11
CN108020901B true CN108020901B (zh) 2021-03-16

Family

ID=62063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62766.2A Active CN108020901B (zh) 2016-11-04 2017-11-02 透镜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44531B2 (zh)
JP (1) JP6787054B2 (zh)
CN (1) CN1080209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49114B2 (ja) * 2018-06-21 2022-10-06 ローム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209928110U (zh) * 2018-07-13 2020-01-10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组件驱动机构及光学组件驱动系统
WO2020105348A1 (ja) * 2018-11-21 2020-05-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像ブレ補正装置、レンズ装置、撮像装置
JP7269774B2 (ja) * 2019-03-28 2023-05-09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配線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3365159U (zh) * 2020-12-08 2021-06-04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及电子终端
CN112928889B (zh) * 2021-03-22 2022-06-10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9531A (zh) * 2009-11-17 2014-01-22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
CN105262937A (zh) * 2014-07-11 2016-01-20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用于驱动透镜的单元、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设备
CN105527777A (zh) * 2014-10-17 2016-04-27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移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21356B2 (ja) 2011-07-15 2015-11-24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TWI579636B (zh) * 2015-11-23 2017-04-2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電磁驅動模組及應用該電磁驅動模組之相機裝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9531A (zh) * 2009-11-17 2014-01-22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
CN105262937A (zh) * 2014-07-11 2016-01-20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用于驱动透镜的单元、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设备
CN105527777A (zh) * 2014-10-17 2016-04-27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移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44531B2 (en) 2019-10-15
JP6787054B2 (ja) 2020-11-18
US20180129064A1 (en) 2018-05-10
JP2018072776A (ja) 2018-05-10
CN108020901A (zh) 2018-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0901B (zh) 透镜驱动装置
US11579402B2 (en) Lens driving apparatus
JP6449201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11347022B2 (en) Lens mo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0933271B (zh) 透镜移动装置
JP5765361B2 (ja) レンズ保持装置
US10444532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JP6297432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8415138B (zh) 透镜驱动装置及电磁驱动单元
EP1901103B1 (en) Camera module
CN108627947B (zh) 透镜驱动装置
US20210294070A1 (en) Lens dri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CN107367816B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08353121B (zh) 相机模组
CN116088124A (zh)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包括其的摄像机模块和光学仪器
CN107544123B (zh) 透镜驱动装置
US20220206248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7277306B (zh) 摄像模块
CN112241056B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JP6583613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20220206365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220206247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3966606B (zh) 相机装置
CN113325543A (zh) 相机马达、相机和电子装置
JP2005221603A (ja) 像ブレ補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12

Address after: Taipei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after: TDK TAIWAN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DK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