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0255A - 检测器试验装置及用于检测器的试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检测器试验装置及用于检测器的试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0255A
CN108020255A CN201711160721.9A CN201711160721A CN108020255A CN 108020255 A CN108020255 A CN 108020255A CN 201711160721 A CN201711160721 A CN 201711160721A CN 108020255 A CN108020255 A CN 1080202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portion
bulb
detector
pipeline
elb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6072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20255B (zh
Inventor
陈金忠
邵卫林
何仁洋
马义来
吉建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71116072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202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20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02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202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02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18/00Testing or calibra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D1/00 - G01D15/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DPIPE-LINE SYSTEMS; PIPE-LINES
    • F17D5/00Protection or supervision of install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器试验装置及用于检测器的试验方法,其中,检测器试验装置包括验证部,验证部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且沿验证部的入口端向出口端的方向上,验证部内预置有一种或多种验证结构;发球部,发球部设置在入口端以发送检测器在验证部内运动;收球部,收球部设置在出口端以回收检测器;动力源,动力源与发球部与收球部均连接,通过动力源向发球部和/或收球部内提供动力介质,以驱动检测器运动;控制部,控制部与发球部、收球部和动力源均连接,控制部能够控制动力源、发球部和收球部的工作状态。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全面验证和研究管道的缺陷特征以及模拟验证检测器在管道中的卡阻和通过性的问题。

Description

检测器试验装置及用于检测器的试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检测器试验装置及用于检测器的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实中还没有一种能够完整的集成各种缺陷验证和研究检测器卡阻和通过性的试验装置,对于缺陷验证,现实中只有适用于轴向励磁漏磁检测器的考核管段缺陷的牵拉试验,不能完整的模拟学习现实中检测器的收发过程,同时也不能研究和考核焊缝缺陷、变形缺陷、弯头缺陷、外接金属等实际中管道产生的缺陷以及管道的阴保状况;对于检测器的通过性,目前多采取理论计算,而实际中设备的机械结构和装配制造水平以及实际管道的制造工艺、水平以及现场施工中产生的变形等多因素的影响,对检测器的通过性会有一定的影响甚至造成一定的卡堵,而设置一套模拟试验装置,有利于更好的验证设备1.5D弯头的通过性同时模拟一定的环境能更好的解决卡堵问题,在现场工程实际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器试验装置及用于检测器的试验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全面验证和研究管道的缺陷特征以及模拟验证检测器在管道中的卡阻和通过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测器试验装置,包括验证部,验证部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且沿验证部的入口端向出口端的方向上,验证部内预置有一种或多种验证结构;发球部,发球部设置在入口端以发送检测器在验证部内运动;收球部,收球部设置在出口端以回收检测器;动力源,动力源与发球部与收球部均连接,通过动力源向发球部和/或收球部内提供动力介质,以驱动检测器运动;控制部,控制部与发球部、收球部和动力源均连接,控制部能够控制动力源、发球部和收球部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验证结构包括焊缝缺陷结构、变形缺陷结构、背靠背弯头结构、阴极保护结构、弯头缺陷结构、管体缺陷结构和外接金属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验证部由至少一个验证管路构成,至少一个验证管路上设置有验证结构,且验证管路包括至少一个直管段和与直管段连接的至少一个弯管段,且背靠背弯头结构和弯头缺陷结构设置在弯管段上,阴极保护结构设置在背靠背弯头结构和弯头缺陷结构之间。
进一步地,验证部由多个验证管路组合而成,多个验证管路包括焊缝验证管路,焊缝缺陷结构设置在焊缝验证管路上,且焊缝缺陷结构为设置在焊缝验证管路上的直焊缝和/或螺旋焊缝和/或环焊缝。
进一步地,焊缝验证管路包括直缝管段,直缝管段上具有一个或多个直焊缝;螺旋管段,螺旋管段上具有一个或多个螺旋焊缝,直缝管段和螺旋管段之间通过一个或多个环焊缝焊接连接而成。
进一步地,焊缝缺陷结构还包括位于环焊缝上设置的未熔合、未焊透、气孔、夹渣、裂纹、咬边、错边、焊瘤、内凹缺陷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验证部由多个验证管路组合而成,多个验证管路包括变形验证管路,变形缺陷结构设置在变形验证管路上,且变形缺陷结构为设置在变形验证管路上的凹陷缺陷结构、椭圆缺陷结构、皱褶缺陷结构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验证部由多个验证管路组合而成,多个验证管路包括背靠背弯头管路,背靠背弯头结构设置在背靠背弯头管路上。
进一步地,背靠背弯头管路包括上弯头和下弯头,上弯头为90度弯头且其曲率半径为1.5倍的弯头直径,下弯头为90度弯头且其曲率半径为1.5倍的弯头直径,上弯头和下弯头之间通过焊接或法兰连接,下弯头设置于地面下方。
进一步地,多个验证管路还包括阴极保护管路,阴极保护管路与背靠背弯头管路连接且位于地面下方,阴极保护结构设置在阴极保护管路上。
进一步地,阴极保护管路上设置有阴保设施,阴保设施通过导线连接在阴极保护管路上以对阴极保护管路进行电位保护。
进一步地,阴极保护管路上还设置有防腐层,且防腐层上设置有不同面积和/或不同位置的缺陷部分,缺陷部分作为验证结构。
进一步地,多个验证管路包括弯头验证管路,弯头缺陷结构设置在弯头验证管路上,弯头验证管路包括地下弯头管段、垂直管段和地上弯头管段,地下弯头管段与阴极保护管路连接,垂直管段设置在地下弯头管段和地上弯头管段之间,地上弯头管段上设置有弯头缺陷结构。
进一步地,验证部由多个验证管路组合而成,多个验证管路还包括管体验证管路,管体缺陷结构设置在管体验证管路上。
进一步地,管体缺陷结构还包括周向设置在管体验证管路上的一般、坑状、针孔、轴向凹沟、轴向凹槽、周向凹沟、周向凹槽类型金属损失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验证部由多个验证管路组合而成,多个验证管路包括外接金属管路,外接金属结构设置在外接金属管路上。
进一步地,外接金属结构包括套管部分、补板部分、外接支管、金属搭接部分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套管部分套在外接金属管路的外部,且套管部分设置有不同的厚度;和/或外接支管与外接金属管路连接,且外接支管上设置有不同尺寸的多个通孔和/或封闭孔;和/或金属搭接部分通过支撑结构与外接金属管路连接,且支撑结构能够调节金属搭接部分与外接金属管路的距离。
进一步地,发球部包括发球部筒体、发球部直管段和发球部三通,发球部筒体为圆形筒体,其内径和长度均比检测器大,发球部直管段的内径与检测器的外径相等。
进一步地,发球部筒体和发球部直管段之间通过发球部缩径段连接,发球部包括发球部平衡管路,发球部平衡管路的两端分别与发球部筒体和发球部直管段连接,且发球部平衡管路上设置有发球部平衡放空阀,发球部直管段和发球部三通之间设置有发球部出站阀。
进一步地,发球部还包括发球部旁通管路、发球部管汇和发球部主阀三通,发球部旁通管路的两端分别与发球部筒体的侧壁和发球部管汇连接,发球部三通通过发球部主阀三通与发球部管汇连接。
进一步地,发球部旁通管路和发球部管汇之间还设置有发球部旁通阀以控制发球部旁通管路的开闭,发球部主阀三通和发球部三通之间设置有发球部主阀,发球部筒体的入口处设置有发球部盲板和发球部压力表,发球部三通的出口端设置有发球部流量计,发球部三通上还设置有发球部过球指示仪和发球部压力变送器,发球部上还设置有多个发球部调节支座。
进一步地,收球部设置有收球部盲板、收球部筒体、收球部缩径段、收球部直管段、收球部进站阀、收球部三通、收球部旁通管路、收球部旁通阀、收球部主阀、收球部主阀三通、收球部管汇、收球部压力表、收球部过球指示仪、收球部压力变送器和收球部调节支座,其中,收球部筒体和收球部直管段之间通过收球部缩径段连接,收球部旁通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收球部筒体的侧壁和收球部管汇连接,收球部三通通过收球部主阀三通与收球部管汇连接,收球部主阀三通和收球部三通之间设置有收球部主阀,收球部筒体的入口处设置有收球部盲板和收球部压力表,收球部三通上还设置有收球部过球指示仪和收球部压力变送器,收球部上设置有多个收球部调节支座。
进一步地,控制部包括控制柜以及与控制柜连接的发球部控制线、动力源控制线和收球部控制线,发球部控制线与发球部连接,收球部控制线与收球部连接,动力源控制线与动力源连接,控制柜能够控制发球部和收球部中的压力值。
进一步地,动力源包括进液管汇、动力泵、蓄液池和排液管汇,动力源设置在进液管汇上,进液管汇与发球部连接,动力泵从蓄液池中上液对发球部供液,排液管汇与收球部连接,收球部的回液通过排液管汇回到蓄液池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用于检测器的试验方法,采用上述的检测器试验装置对检测器进行试验,试验方法包括步骤S1,调整发球部和控制部以使发球部内的实际压力达到预设发球压力后,观察检测器的运动状态;步骤S2,待检测器进入验证部后,关闭发球部出站阀和发球部旁通阀,并且排尽发球部筒体内的液体;步骤S3,通过收球部接收检测器,并调整检测器试验装置内的压力,使之达到大气压力后,取回检测器。
进一步地,步骤S1包括步骤S11,确认发球部旁通阀和发球部主阀处于关闭状态,并确认发球部压力表的读数为零,打开发球部盲板,将检测器推到发球部缩径段的位置,再关闭发球部盲板;步骤S12,打开发球部主阀和收球部主阀,同时关闭收球部进站阀和收球部旁通阀,再开启动力泵直到排液管汇有液体回流到蓄液池中同时观察发球部流量计、发球部压力变送器和收球部压力变送器的数值;步骤S13,缓慢开启发球部旁通阀对发球部筒体进行充液,再打开发球部平衡放空阀直到发球部筒体空气排尽并充满液体后再关闭,直到发球部压力表和发球部压力变送器的值一致再全开发球部旁通阀;步骤S14,开启发球部出站阀至全开状态后,缓慢关闭发球部主阀,观察检测器的运动状态,直到发球部过球指示仪显示检测器通过。
进一步地,步骤S3包括步骤S31,在检测器运动的过程中,待检测器运动至弯头验证管路时,及时打开收球部进站阀和收球部旁通阀,再关闭收球部主阀,收球部过球指示仪显示检测器通过后,直到检测器进入收球部筒体中;步骤S32,打开收球部主阀,再关闭收球部进站阀和收球部旁通阀,然后关闭动力泵,等待接收检测器;步骤S33,排尽收球部筒体中的液体,待收球部压力表的读数为零后,打开收球部盲板,取出检测器。
进一步地,步骤S2中,当检测器通过验证部发生卡阻而停止运动时步骤S21,将收球部进站阀、收球部旁通阀和收球部主阀关闭;步骤S22,观察发球部压力变送器和收球部压力变送器的压力值,当压力值持续升高到预设发球压力且小于动力泵的最大保护压力时,将收球部主阀打开,靠新建立的压力差重新推动检测器运动;步骤S23,若检测器未动,重复上述步骤S21和S22,直到压力值达到最大保护压力或检测器顺利通过卡阻位置并进入收球部筒体中。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检测器试验装置包括设置有多种验证结构的验证部,当检测器通过验证部时,由于验证部设置有验证结构,因而检测器通过时会采集对应设置的特征信号并存储在检测器计算机系统中,待检测器从收球部回收后,工作人员能够从检测器中拷贝出检测到的数据,并通过软件将该数据中的缺陷信号和其它管道特征显示出来,工作人员在以后的实际检测中,可以参照采集的特征信号判断待检测装置的特征类型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发球部与验证部的入口端连接且能够驱动检测器进入验证部进行运动,收球部与验证部的出口端连接并能够回收检测器,动力源与发球部和收球部连接,动力源能够向发球部和收球部内提供一定的压力,以驱动检测器的运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检测器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检测器试验装置的主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检测器试验装置的发球部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发球部的主视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检测器试验装置的焊缝验证管路的主视图;
图6示出了图1中的检测器试验装置的变形验证管路的主视图;
图7示出了图1中的检测器试验装置的背靠背弯头管路主视图;
图8示出了图1中的检测器试验装置的阴极保护管路的主视图;
图9示出了图1中的检测器试验装置的弯头验证管路的主视图;
图10示出了图1中的检测器试验装置的管体验证管路的主视图;
图11示出了图1中的检测器试验装置的外接金属管路的主视图;
图12示出了图1中的检测器试验装置的收球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2中的收球部的主视图;
图14示出了图1中的检测器试验装置的动力源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5示出了图1中的检测器试验装置的控制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发球部;11、发球部筒体;12、发球部直管段;13、发球部三通;14、发球部缩径段;15、发球部平衡管路;16、发球部平衡放空阀;17、发球部出站阀;18、发球部旁通管路;19、发球部管汇;20、收球部;21、收球部盲板;22、收球部筒体;23、收球部缩径段;24、收球部直管段;25、收球部进站阀;26、收球部三通;27、收球部旁通管路;28、收球部旁通阀;29、收球部主阀;30、动力源;31、进液管汇;32、动力泵;33、蓄液池;34、排液管汇;40、控制部;41、控制柜;42、发球部控制线;43、动力源控制线;44、收球部控制线;50、焊缝验证管路;51、直焊缝;52、螺旋焊缝;53、环焊缝;54、直缝管段;55、螺旋管段;60、变形验证管路;61、凹陷缺陷结构;62、椭圆缺陷结构;63、皱褶缺陷结构;70、背靠背弯头管路;71、上弯头;72、下弯头;80、阴极保护管路;81、阴保设施;82、防腐层;90、弯头验证管路;91、下弯头管段;92、垂直管段;93、地上弯头管段;100、管体验证管路;110、外接金属管路;111、套管部分;112、补板部分;113、外接支管;114、金属搭接部分;115、支撑结构;120、发球部主阀三通;121、发球部旁通阀;122、发球部主阀;123、发球部盲板;124、发球部压力表;125、发球部流量计;126、发球部过球指示仪;127、发球部压力变送器;128、发球部调节支座;210、收球部主阀三通;211、收球部管汇;212、收球部压力表;213、收球部过球指示仪;214、收球部压力变送器;215、收球部调节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更全面验证和研究管道的缺陷特征以及模拟验证检测器在管道中的卡阻和通过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器试验装置及用于检测器的试验方法。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检测器试验装置,包括验证部,验证部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且沿验证部的入口端向出口端的方向上,验证部内预置有一种或多种验证结构;发球部10,发球部10设置在入口端以发送检测器在验证部内运动;收球部20,收球部20设置在出口端以回收检测器;动力源30,动力源30与发球部10与收球部20均连接,通过动力源30向发球部10和/或收球部20内提供动力介质,以驱动检测器运动;控制部40,控制部40与发球部10、收球部20和动力源30均连接,控制部40能够控制动力源30、发球部10和收球部20的工作状态。
具体地,检测器试验装置包括设置有多种验证结构的验证部,当检测器通过验证部时,由于验证部设置有验证结构,因而检测器通过时会采集对应设置的特征信号并存储在检测器计算机系统中,待检测器从收球部回收后,工作人员能够从检测器中拷贝出检测到的数据,并通过软件将该数据中的缺陷信号和其它管道特征显示出来,工作人员在以后的实际检测中,可以参照采集的特征信号判断待检测装置的特征类型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发球部10与验证部的入口端连接且能够发送检测器进入验证部进行运动,收球部20与验证部的出口端连接并能够回收检测器,动力源30与发球部10和收球部20连接,动力源30能够向发球部10和收球部20内提供动力介质,以驱动检测器的运动。
可选地,验证结构包括焊缝缺陷结构、变形缺陷结构、背靠背弯头结构、阴极保护结构、弯头缺陷结构、管体缺陷结构和外接金属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地,验证结构可以有多种形式,包括焊缝缺陷结构、变形缺陷结构、背靠背弯头结构、阴极保护结构、弯头缺陷结构、管体缺陷结构和外接金属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缺陷结构作为缺陷验证部分使得检测器能够采集缺陷信号,背靠背弯头结构作为通过性验证部分,验证检测器能够通过整个管路,而且多种验证结构可以进行任意组合,方便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试验。当然,验证结构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其他的验证部分。
可选地,验证部由至少一个验证管路构成,至少一个验证管路上设置有验证结构,且验证管路包括至少一个直管段和与直管段连接的至少一个弯管段,且背靠背弯头结构和弯头缺陷结构设置在弯管段上,阴极保护结构设置在背靠背弯头结构和弯头缺陷结构之间。
具体地,验证部具有多段验证管路,验证管路包括直管段和弯管段两部分且背靠背弯头结构和弯头缺陷结构设置在弯管段上,其中直管段设置于地上,而弯管段和阴极保护结构设置于地下,方便对多种安装在不同环境的管路进行试验,保证试验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如图4和图5所示,验证部由多个验证管路组合而成,多个验证管路包括焊缝验证管路50,焊缝缺陷结构设置在焊缝验证管路50上,且焊缝缺陷结构为设置在焊缝验证管路50上的直焊缝51和/或螺旋焊缝52和/或环焊缝53。
具体地,验证管路由多个验证管路组成,验证管路至少包括焊缝验证管路50,焊缝验证管路50上设置有焊缝缺陷结构,焊缝缺陷结构为直焊缝51、螺旋焊缝52和环焊缝53,在焊缝验证管路50上设置有焊缝缺陷结构,使得检测器在通过焊缝验证管路50时能够产生相应的特征信号,保证检测器试验装置能够正常产生特征信号。
进一步可选地,焊缝验证管路50包括直缝管段54,直缝管段54上具有一个或多个直焊缝51;螺旋管段55,螺旋管段55上具有一个或多个螺旋焊缝52,直缝管段54和螺旋管段55之间通过一个或多个环焊缝53焊接连接而成。
具体地,焊缝验证管路50包括直缝管段54和螺旋管段55,直缝管段54和螺旋管段55之间具有环焊缝53,直缝管段54上具有一个或多个直焊缝51,螺旋管段55上具有一个或多个螺旋焊缝52,使得焊缝验证管路50具有常见的多种焊缝缺陷结构,保证进行一次试验即可得到各种验证信号,提高检测器试验装置的实用性。
进一步可选地,焊缝缺陷结构还包括位于环焊缝53上设置的未熔合、未焊透、气孔、夹渣、裂纹、咬边、错边、焊瘤、内凹缺陷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地,环焊缝53上设置有未熔合、未焊透、气孔、夹渣、裂纹、咬边、错边、焊瘤、内凹缺陷等多种缺陷部分,实现一次试验就能够尽量多的采集缺陷信号的目的,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提高了试验效率。
如图6所示,验证部由多个验证管路组合而成,多个验证管路包括变形验证管路60,变形缺陷结构设置在变形验证管路60上,且变形缺陷结构为设置在变形验证管路60上的凹陷缺陷结构61、椭圆缺陷结构62、皱褶缺陷结构63中的一种或几种。
具体地,验证管路包括变形验证管路60,变形验证管路60上设置有变形缺陷结构,变形缺陷结构为设置在变形验证管路60上的凹陷缺陷结构61、椭圆缺陷结构62、皱褶缺陷结构63中的一种或几种,保证进行一次试验即可得到各种验证信号,提高检测器试验装置的实用性,同时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提高了试验效率。
如图7所示,验证部由多个验证管路组合而成,多个验证管路包括背靠背弯头管路70,背靠背弯头结构设置在背靠背弯头管路70上。
具体地,验证管路还包括背靠背弯头管路70,背靠背弯头管路70作为弯管段的一部分连通直管段使得原本处于地上的试验装置能够延伸到地下部分,方便工作人员对地下部分的管道进行试验,提高试验装置整体的实用性,同时背靠背弯头管路70还作为检测器通过性验证的部分,若检测器能够通过背靠背弯头管路70,则说明检测器能够通过相同管路的整个装置。
可选地,背靠背弯头管路70包括上弯头71和下弯头72,上弯头71为90度弯头且其曲率半径为1.5倍的弯头直径,下弯头72为90度弯头且其曲率半径为1.5倍的弯头直径,上弯头71和下弯头72之间通过焊接或法兰连接,下弯头72设置于地面下方。
具体地,背靠背弯头管路70包括上弯头71和下弯头72,上弯头71连接直管段,下弯头72连接弯管段的地下部分,且上下弯头72均为90度弯头,方便背靠背弯头管路70的安装和调整,同时上下弯头72的曲率半径均为相应弯头直径的1.5倍,实现检测器对在1.5D弯头管路中的通过性进行试验的目的。
进一步可选地,上弯头71与下弯头72以二者的连接点为界中心对称设置。
如图8所示,多个验证管路还包括阴极保护管路80,阴极保护管路80与背靠背弯头管路70连接且位于地面下方,阴极保护结构设置在阴极保护管路80上。
具体地,验证管路的地下部分设置有阴极保护管路80,阴极保护结构也设置在阴极保护管路80上,使得该管路能够满足电位保护检测器的使用需求。
可选地,阴极保护管路80上设置有阴保设施81,阴保设施81通过导线连接在阴极保护管路80上以对阴极保护管路80进行电位保护。
具体地,为了更好地模拟漏电流的管路的缺陷部分,在阴极保护管路80上设置有阴保设施81,阴极保护件通过导线连接在阴极保护管路80上,使得地下部分的阴极保护管路80能够模拟管道的防腐层缺陷处的阴保电位情况,使得检测器能够检测由于漏电流产生的缺陷信号。
进一步可选地,阴极保护管路80上还设置有防腐层82,且防腐层82上设置有不同面积和/或不同位置的缺陷部分,缺陷部分作为验证结构。
具体地,阴极保护管路80上还设置有防腐层82,防腐层82上设置有不同面积和/或不同位置的缺陷部分,能够模拟地下管路上的防腐层82破损的情况,使得检测器能够产生相应的缺陷信号,保证试验装置的可行性。
如图9所示,多个验证管路包括弯头验证管路90,弯头缺陷结构设置在弯头验证管路90上。
具体地,验证管路还包括弯头验证管路90,弯头验证管路90上设置有弯头缺陷结构,弯头缺陷结构能够模拟弯头处的验证部分,使得试验装置能够模拟各种管路并采集相应地验证信号,保证进行一次试验即可得到各种验证信号,提高检测器试验装置的实用性。
可选地,弯头验证管路90包括地下弯头管段91、垂直管段92和地上弯头管段93,地下弯头管段91与阴极保护管路80连接,垂直管段92设置在地下弯头管段91和地上弯头管段93之间,地上弯头管段93上设置有弯头缺陷结构。
具体地,弯头验证管路90包括地下弯头管段91、垂直管段92和地上弯头管段93,其中,地上弯头管段93上设置有弯头缺陷结构,下弯头72管段与阴极保护管路80连接,垂直管段92设置在地下弯头管段91和地上弯头管段93之间,地上弯头管段93与其它直管段连接,使得试验装置能够从弯管段过渡到直管段,同时能够在地上弯头管段93模拟实际的弯头缺陷结构,提高了试验装置整体的利用率,并且保证进行一次试验即可得到各种验证信号,提高检测器试验装置的实用性。
如图10所示,验证部由多个验证管路组合而成,多个验证管路还包括管体验证管路100,管体缺陷结构设置在管体验证管路100上。
具体地,验证管路还包括管体验证管路100,管体缺陷结构设置在管体验证管路100上,使得验证管路能够模拟实际的管体缺陷结构,保证进行一次试验即可得到各种验证信号,提高检测器试验装置的实用性。
进一步可选地,管体缺陷结构还包括周向设置在管体验证管路100上的一般、坑状、针孔、轴向凹沟、轴向凹槽、周向凹沟、周向凹槽类型金属损失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地,根据NB/T47013标准,在管体验证管路100的12点、3点、6点、9点钟的不同位置设置有不同尺寸不同深度的7大类缺陷,包括一般、坑状、针孔、轴向凹沟、轴向凹槽、周向凹沟、周向凹槽类型金属损失部分,用于考核和校验检测器的性能验证指标。
如图11所示,验证部由多个验证管路组合而成,多个验证管路包括外接金属管路110,外接金属结构设置在外接金属管路110上。
进一步可选地,外接金属结构包括套管部分111、补板部分112、外接支管113、金属搭接部分114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地,验证管路还包括外接金属管路110,外接金属结构设置在外接金属管路110上,并且外接金属结构包括套管部分111、补板部分112、外接支管113、金属搭接部分114,使得检测器能够产生由于外接金属结构而产生的不同的缺陷信号。
进一步可选地,套管部分111套在外接金属管路110的外部,且套管部分111设置有不同的厚度;和/或外接支管113与外接金属管路110连接,且外接支管113上设置有不同尺寸的多个通孔和/或封闭孔;和/或金属搭接部分114通过支撑结构115与外接金属管路110连接,且支撑结构115能够调节金属搭接部分114与外接金属管路110的距离。
具体地,根据外接金属管路110上设置的不同的外接金属结构,采用不同的设置方式,设置套管部分111时,套管部分111上的不同位置设置有不同的厚度,设置外接支管113时,外接支管113上设置有不同尺寸的多个通孔和/或封闭孔,当设置有多个通孔时,通孔上可以设置有盖帽。设置金属搭接部分114时,金属搭接部分114通过支撑结构115与外接金属管路110连接,并且金属搭接部分114与外接金属管路110的距离可以通过支撑结构115进行调节。上述各部分的设置方式使得试验装置能够模拟外接金属结构的各种情况,极大提高了试验装置的实用性。
可选地,验证部由多个验证管路组合而成,各验证管路通过法兰可拆卸地连接,对于阴保管段两端采取绝缘法兰连接。
具体地,当验证部设置有多个验证管路时,各验证管路通过法兰和螺栓连接的方式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方便了工作人员选取和安装验证管路,使得试验装置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不同地组合,达到了重复使用的效果,提高了试验装置的重复利用率,同时只需要改变检测器通过管段的对应检测器的尺寸就可以复制成多规格的试验装置。
如图3和图4所示,发球部10包括发球部筒体11、发球部直管段12和发球部三通13,发球部筒体11为圆形筒体,其内径和长度均比检测器大,发球部直管段12的内径与检测器的外径相等。
具体地,发球部10包括发球部筒体11、发球部直管段12和发球部三通13三部分,发球部筒体11具有检测器入口,发球部三通13与验证部连接,检测器能够通过发球部筒体11、发球部直管段12和发球部三通13进入到验证部中。
进一步可选地,发球部筒体11和发球部直管段12之间通过发球部缩径段14连接,发球部10包括发球部平衡管路15,发球部平衡管路15的两端分别与发球部筒体11和发球部直管段12连接,且发球部平衡管路15上设置有发球部平衡放空阀16,发球部直管段12和发球部三通13之间设置有发球部出站阀17。
具体地,工作人员从发球部筒体11的入口放入检测器,发球部筒体11的内径和长度均比检测器大,方便工作人员的放置,发球部筒体11和发球部直管段12之间通过发球部缩径段14连接,且发球部直管段12的内径与检测器的外径相等,保证检测器能够顺利进入后续的验证部。发球部10还包括发球部平衡管路15,发球部平衡管路15能够调整检测器两端的压力值,发球部平衡管路15上设置有发球部平衡放空阀16以调整检测器两端的压力,使检测器的前端也充满液体,方便工作人员手动调整检测器两端的压力。发球部直管段12和发球部三通13之间设置有发球部出站阀17,以控制检测器是否通过发球部10。
可选地,发球部10还包括发球部旁通管路18、发球部管汇19和发球部主阀三通120,发球部旁通管路18的两端分别与发球部筒体11的侧壁和发球部管汇19连接,发球部三通13通过发球部主阀三通120与发球部管汇19连接。
具体地,发球部主阀三通120的一端与动力源30连接,动力源30为发球部10提供改变压力的液体,而发球部旁通管路18、发球部管汇19和发球部主阀三通120三部分顺次连接,且其两端与分别发球部筒体11和发球部直管段12连接,以调节通过发球部10的液体的流量,进而调整发球部10内的压力值。
进一步可选地,发球部旁通管路18和发球部管汇19之间还设置有发球部旁通阀121以控制发球部旁通管路18的开闭。发球部主阀三通120和发球部三通13之间设置有发球部主阀122以控制发球部主阀三通120和发球部三通13之间的导通关系。发球部筒体11的入口处设置有发球部盲板123和发球部压力表124,发球部盲板123保证发球部10为一个密封结构,发球部压力表124方便工作人员判断发球部10的压力值。发球部三通13的出口端设置有发球部流量计125,发球部三通13上还设置有发球部过球指示仪126和发球部压力变送器127以便于工作人员的控制和判断检测器的运动状态和发球部10中的压力值。发球部10上还设置有多个发球部调节支座128用以支撑和调节整个发球部10的位置。
如图12和13所示,收球部20设置有收球部盲板21、收球部筒体22、收球部缩径段23、收球部直管段24、收球部进站阀25、收球部三通26、收球部旁通管路27、收球部旁通阀28、收球部主阀29、收球部主阀三通210、收球部管汇211、收球部压力表212、收球部过球指示仪213、收球部压力变送器214和收球部调节支座215,其中,收球部筒体22和收球部直管段24之间通过收球部缩径段23连接,收球部旁通管路27的两端分别与收球部筒体22的侧壁和收球部管汇211连接,收球部三通26通过收球部主阀三通210与收球部管汇211连接,收球部主阀三通210和收球部三通26之间设置有收球部主阀29,收球部筒体22的入口处设置有收球部盲板21和收球部压力表212,收球部三通26上还设置有收球部过球指示仪213和收球部压力变送器214,收球部20上设置有多个收球部调节支座215。
具体地,收球部20的整体结构与发球部10是基本相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收球部20没有发球部10的发球部平衡管路15和发球部流量计125,因为收球部20是用于回收检测器并且排尽检测装置内的压力值使得收球部压力表212示数为零,因而,收球部20不必设置平衡管路和流量计。
如图15所示,控制部40包括控制柜41以及与控制柜41连接的发球部控制线42、动力源控制线43和收球部控制线44,发球部控制线42与发球部10连接,收球部控制线44与收球部20连接,动力源控制线43与动力源30连接,控制柜41能够控制发球部10和收球部20中的压力值。
具体地,控制部40设置有控制柜41和与发球部10、收球部20和动力源30连接的控制线,控制柜41能够控制发球部10和收球部20中的压力值,各控制线能够使得控制部40能够控制发球部10和收球部中的压力值,保证试验装置整体工作的稳定性。
如图14所示,动力源30包括进液管汇31、动力泵32、蓄液池33和排液管汇34,动力源30设置在进液管汇31上,进液管汇31与发球部10连接,动力泵32从蓄液池33中上液对发球部10供液,排液管汇34与收球部20连接,收球部20的回液通过排液管汇34回到蓄液池33中。
具体地,动力源30与发球部10和收球部20连接,动力源30的动力泵32能够从蓄液池33中上液,通过进液管汇31以供给发球部10需要的液体,而收球部20的液体能够用过排液管汇34重新回流到蓄液池33中,实现液体的循环利用,减少能源浪费,同时保证发球部10和收球部20能够保持合适的压力值,以驱动检测器的运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器的试验方法,采用上述的检测器试验装置对检测器进行试验,试验方法包括步骤S1,调整发球部10和控制部40以使发球部10内的实际压力达到预设发球压力后,观察检测器的运动状态;步骤S2,待检测器进入验证部后,关闭发球部出站阀17和发球部旁通阀121,并且排尽发球部筒体11内的液体;步骤S3,通过收球部20接收检测器,并调整检测器试验装置内的压力,使之达到大气压力后,取回检测器。
具体地,首先调整发球部10的压力值,使之达到预设发球压力,然后打开发球部10,使得检测器能够通过验证部并到达收球部20,待检测器进入验证部后,关闭发球部出站阀17和发球部旁通阀121,并且排尽发球部筒体11内的液体,然后待检测器到达收球部20后,准备从收球部20的出口接收检测器,调整试验装置中的压力值使之与大气压相等后,取回检测器,然后从收球部20中取回检测器,将取回的检测器连接在计算机上,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拷贝到检测器产生的数据信息,并将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出来。
可选地,步骤S1包括步骤S11,确认发球部旁通阀121和发球部主阀122处于关闭状态,并确认发球部压力表124的读数为零,打开发球部盲板123,将检测器推到发球部缩径段14的位置,再关闭发球部盲板123,检测器处于待发送状态;步骤S12,打开发球部主阀122和收球部主阀29,同时关闭收球部进站阀25和收球部旁通阀28,再开启动力泵32直到排液管汇34有液体回流到蓄液池33中同时观察发球部流量计125、发球部压力变送器127和收球部压力变送器214的数值;步骤S13,缓慢开启发球部旁通阀121对发球部筒体11进行充液,再打开发球部平衡放空阀16直到发球部筒体11空气排尽并充满液体后再关闭,直到发球部压力表124和发球部压力变送器127的值一致再全开发球部旁通阀121;步骤S14,开启发球部出站阀17至全开状态后,缓慢关闭发球部主阀122,观察检测器的运动状态,直到发球部过球指示仪126显示检测器通过。
通过上述步骤,保证发球部10中能够保持预设发球压力,以驱动检测器在试验装置中的运动,防止驱动力不足导致检测器无法运动的情况出现。同时由于动力源30是通过向发球部10中供液来提供需要的压力,为了保证检测器在试验装置中顺利的运动,需要待进入发球部10中的液体流回动力源30的蓄液池33中才能进行检测器的后续操作。
可选地,步骤S3包括步骤S31,在检测器运动的过程中,待检测器运动至弯头验证管路90时,及时打开收球部进站阀25和收球部旁通阀28,再关闭收球部主阀29,收球部过球指示仪213显示检测器通过后,直到检测器进入收球部筒体22中;步骤S32,打开收球部主阀29,再关闭收球部进站阀25和收球部旁通阀28,然后关闭动力泵32,等待接收检测器;步骤S33,排尽收球部筒体22中的液体,待收球部压力表212的读数为零后,打开收球部盲板21,取出检测器。
具体地,判断检测器的运行状态,当检测器运动至弯头验证管路90时,即可打开收球部进站阀25和收球部旁通阀28,准备接收检测器,待收球部过球指示仪213显示检测器通过后,打开收球部主阀29,关闭收球部进站阀25和收球部旁通阀28,然后关闭动力泵32,待收球部压力表212的读数为零后即可打开收球部盲板21,回收检测器,完成一次试验过程。
可选地,步骤S2中,当检测器通过验证部发生卡阻而停止运动时步骤S21,将收球部进站阀25、收球部旁通阀28和收球部主阀29关闭;步骤S22,观察发球部压力变送器127和收球部压力变送器214的压力值,当压力值持续升高到预设发球压力且小于动力泵32的最大保护压力时,将收球部主阀29打开,靠新建立的压力差重新推动检测器运动;步骤S23,若检测器未动,重复上述步骤S21和S22,直到压力值达到最大保护压力或检测器顺利通过卡阻位置并进入收球部筒体22中。
具体地,若检测器在验证部中发生卡阻时,可以关闭收球部20的收球部进站阀25、收球部旁通阀28和收球部主阀29,使得验证部中的压力值升高,当验证部中的压力值达到预设发球压力且小于动力泵32的最大保护压力时,重新打开收球部主阀29,靠新建立的压力差重新使得检测器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验证部,若检测器仍然未运动,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压力值达到最大保护压力或检测器顺利通过卡阻位置并进入收球部筒体22中。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更全面验证和研究管道的缺陷特征以及模拟验证检测器在管道中的卡阻和通过性的问题;
2、结构整体紧凑,使用方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组装使用;
3、方便安装,在不使用时可以拆卸,减少体积占用;
4、操作简单,提高工作人员的使用效率,同时试验的可靠性高。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9)

1.一种检测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验证部,所述验证部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且沿所述验证部的入口端向所述出口端的方向上,所述验证部内预置有一种或多种验证结构;
发球部(10),所述发球部(10)设置在所述入口端以发送检测器在验证部内运动;
收球部(20),所述收球部(20)设置在所述出口端以回收所述检测器;
动力源(30),所述动力源(30)与所述发球部(10)与所述收球部(20)均连接,通过所述动力源(30)向所述发球部(10)和/或所述收球部(20)内提供动力介质,以驱动所述检测器运动;
控制部(40),所述控制部(40)与所述发球部(10)、所述收球部(20)和所述
动力源(30)均连接,所述控制部(40)能够控制所述动力源(30)、所述发球部(10)和所述收球部(20)的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结构包括焊缝缺陷结构、变形缺陷结构、背靠背弯头结构、阴极保护结构、弯头缺陷结构、管体缺陷结构和外接金属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部由至少一个验证管路构成,至少一个所述验证管路上设置有所述验证结构,且所述验证管路包括至少一个直管段和与所述直管段连接的至少一个弯管段,且所述背靠背弯头结构和所述弯头缺陷结构设置在所述弯管段上,所述阴极保护结构设置在所述背靠背弯头结构和所述弯头缺陷结构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部由多个所述验证管路组合而成,多个所述验证管路包括焊缝验证管路(50),所述焊缝缺陷结构设置在所述焊缝验证管路(50)上,且所述焊缝缺陷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焊缝验证管路(50)上的直焊缝(51)和/或螺旋焊缝(52)和/或环焊缝(5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缝验证管路(50)包括:
直缝管段(54),所述直缝管段(54)上具有一个或多个所述直焊缝(51);
螺旋管段(55),所述螺旋管段(55)上具有一个或多个螺旋焊缝(52),所述直缝管段(54)和所述螺旋管段(55)之间通过一个或多个所述环焊缝(53)焊接连接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缝缺陷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环焊缝(53)上设置的未熔合、未焊透、气孔、夹渣、裂纹、咬边、错边、焊瘤、内凹缺陷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部由多个所述验证管路组合而成,多个所述验证管路包括变形验证管路(60),所述变形缺陷结构设置在所述变形验证管路(60)上,且所述变形缺陷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变形验证管路(60)上的凹陷缺陷结构(61)、椭圆缺陷结构(62)、皱褶缺陷结构(63)中的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部由多个所述验证管路组合而成,多个所述验证管路包括背靠背弯头管路(70),所述背靠背弯头结构设置在所述背靠背弯头管路(70)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背弯头管路(70)包括上弯头(71)和下弯头(72),所述上弯头(71)为90度弯头且其曲率半径为1.5倍的弯头直径,所述下弯头(72)为90度弯头且其曲率半径为1.5倍的弯头直径,所述上弯头(71)和所述下弯头(72)之间通过焊接或法兰连接,所述下弯头(72)设置于地面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检测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验证管路还包括阴极保护管路(80),所述阴极保护管路(80)与所述背靠背弯头管路(70)连接且位于地面下方,所述阴极保护结构设置在所述阴极保护管路(80)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检测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保护管路(80)上设置有阴保设施(81),所述阴保设施(81)通过导线连接在所述阴极保护管路(80)上以对所述阴极保护管路(80)进行电位保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检测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保护管路(80)上还设置有防腐层(82),且所述防腐层(82)上设置有不同面积和/或不同位置的缺陷部分,所述缺陷部分作为所述验证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检测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验证管路包括弯头验证管路(90),所述弯头缺陷结构设置在所述弯头验证管路(90)上,所述弯头验证管路(90)包括地下弯头管段(91)、垂直管段(92)和地上弯头管段(93),所述地下弯头管段(91)与所述阴极保护管路(80)连接,所述垂直管段(92)设置在所述地下弯头管段(91)和所述地上弯头管段(93)之间,所述地上弯头管段(93)上设置有所述弯头缺陷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部由多个所述验证管路组合而成,多个所述验证管路还包括管体验证管路(100),所述管体缺陷结构设置在所述管体验证管路(100)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检测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缺陷结构还包括周向设置在所述管体验证管路(100)上的一般、坑状、针孔、轴向凹沟、轴向凹槽、周向凹沟、周向凹槽类型金属损失中的一种或多种。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部由多个所述验证管路组合而成,多个所述验证管路包括外接金属管路(110),所述外接金属结构设置在所述外接金属管路(110)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检测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金属结构包括套管部分(111)、补板部分(112)、外接支管(113)、金属搭接部分(114)中的一种或多种。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检测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管部分(111)套在所述外接金属管路(110)的外部,且所述套管部分(111)设置有不同的厚度;和/或
所述外接支管(113)与所述外接金属管路(110)连接,且所述外接支管(113)上设置有不同尺寸的多个通孔和/或封闭孔;和/或
所述金属搭接部分(114)通过支撑结构(115)与所述外接金属管路(110)连接,且所述支撑结构(115)能够调节所述金属搭接部分(114)与所述外接金属管路(110)的距离。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球部(10)包括发球部筒体(11)、发球部直管段(12)和发球部三通(13),所述发球部筒体(11)为圆形筒体,
其内径和长度均比所述检测器大,所述发球部直管段(12)的内径与所述检测器的外径相等。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检测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球部筒体(11)和所述发球部直管段(12)之间通过发球部缩径段(14)连接,所述发球部(10)包括发球部平衡管路(15),所述发球部平衡管路(1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发球部筒体(11)和所述发球部直管段(12)连接,且所述发球部平衡管路(15)上设置有发球部平衡放空阀(16),
所述发球部直管段(12)和所述发球部三通(13)之间设置有发球部出站阀(17)。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检测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球部(10)还包括发球部旁通管路(18)、发球部管汇(19)和发球部主阀三通(120),所述发球部旁通管路(1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发球部筒体(11)的侧壁和所述发球部管汇(19)连接,所述发球部三通(13)通过所述发球部主阀三通(120)与所述发球部管汇(19)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检测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球部旁通管路(18)和所述发球部管汇(19)之间还设置有发球部旁通阀(121)以控制所述发球部旁通管路(18)的开闭,所述发球部主阀三通(120)和所述发球部三通(13)之间设置有发球部主阀(122),
所述发球部筒体(11)的入口处设置有发球部盲板(123)和发球部压力表(124),所述发球部三通(13)的出口端设置有发球部流量计(125),所述发球部三通(13)上还设置有发球部过球指示仪(126)和发球部压力变送器(127),所述发球部(10)上还设置有多个发球部调节支座(128)。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球部(20)设置有收球部盲板(21)、收球部筒体(22)、收球部缩径段(23)、收球部直管段(24)、收球部进站阀(25)、收球部三通(26)、收球部旁通管路(27)、收球部旁通阀(28)、收球部主阀(29)、收球部主阀三通(210)、收球部管汇(211)、收球部压力表(212)、收球部过球指示仪(213)、收球部压力变送器(214)和收球部调节支座(215),其中,所述收球部筒体(22)和所述收球部直管段(24)之间通过所述收球部缩径段(23)连接,所述收球部旁通管路(2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收球部筒体(22)的侧壁和所述收球部管汇(211)连接,所述收球部三通(26)通过所述收球部主阀三通(210)与所述收球部管汇(211)连接,所述收球部主阀三通(210)和所述收球部三通(26)之间设置有收球部主阀(29),所述收球部筒体(22)的入口处设置有收球部盲板(21)和收球部压力表(212),所述收球部三通(26)上还设置有收球部过球指示仪(213)和收球部压力变送器(214),所述收球部(20)上设置有多个收球部调节支座(215)。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40)包括控制柜(41)以及与所述控制柜(41)连接的发球部控制线(42)、动力源控制线(43)和收球部控制线(44),所述发球部控制线(42)与所述发球部(10)连接,所述收球部控制线(44)与所述收球部(20)连接,所述动力源控制线(43)与所述动力源(30)连接,所述控制柜(41)能够控制所述发球部(10)和所述收球部(20)中的压力值。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检测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30)包括进液管汇(31)、动力泵(32)、蓄液池(33)和排液管汇(34),所述动力源(30)设置在所述进液管汇(31)上,所述进液管汇(31)与所述发球部(10)连接,所述动力泵(32)从所述蓄液池(33)中上液对所述发球部(10)供液,所述排液管汇(34)与所述收球部(20)连接,所述收球部(20)的回液通过所述排液管汇(34)回到所述蓄液池(33)中。
26.一种用于检测器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器试验装置对检测器进行试验,所述试验方法包括:
步骤S1,调整发球部(10)、收球部(20)和控制部(40)以使所述发球部(10)内的实际压力达到预设发球压力后,观察检测器的运动状态;
步骤S2,待所述检测器进入验证部后,关闭发球部出站阀(17)和发球部旁通阀(121),并且排尽发球部筒体(11)内的液体;
步骤S3,通过收球部(20)接收所述检测器,并调整所述检测器试验装置内的压力,使之达到大气压力后,取回所述检测器。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步骤S11,确认发球部旁通阀(121)和发球部主阀(122)处于关闭状态,并确认发球部压力表(124)的读数为零,打开发球部盲板(123),将所述检测器推到发球部缩径段(14)的位置,再关闭所述发球部盲板(123);
步骤S12,打开所述发球部主阀(122)和收球部主阀(29),同时关闭收球部进站阀(25)和收球部旁通阀(28),再开启动力泵(32)直到排液管汇(34)有液体回流到蓄液池(33)中同时观察发球部流量计(125)、发球部压力变送器(127)和收球部压力变送器(214)的数值;
步骤S13,缓慢开启发球部旁通阀(121)对发球部筒体(11)进行充液,再打开发球部平衡放空阀(16)直到发球部筒体(11)空气排尽并充满液体后再关闭,直到发球部压力表(124)和发球部压力变送器(127)的值一致再全开发球部旁通阀(121);
步骤S14,开启发球部出站阀(17)至全开状态后,缓慢关闭所述发球部主阀(122),观察所述检测器的运动状态,直到发球部过球指示仪(126)显示所述检测器通过。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
步骤S31,在所述检测器运动的过程中,待所述检测器运动至弯头验证管路(90)时,及时打开收球部进站阀(25)和收球部旁通阀(28),再关闭收球部主阀(29),收球部过球指示仪(213)显示所述检测器通过后,直到所述检测器进入收球部筒体(22)中;
步骤S32,打开所述收球部主阀(29),再关闭所述收球部进站阀(25)和所述收球部旁通阀(28),然后关闭动力泵(32),等待接收所述检测器;
步骤S33,排尽所述收球部筒体(22)中的液体,待收球部压力表(212)的读数为零后,打开收球部盲板(21),取出所述检测器。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当所述检测器通过所述验证部发生卡阻而停止运动时:
步骤S21,将收球部进站阀(25)、收球部旁通阀(28)和收球部主阀(29)关闭;
步骤S22,观察发球部压力变送器(127)和收球部压力变送器(214)的压力值,当所述压力值持续升高到预设发球压力且小于动力泵(32)的最大保护压力时,将所述收球部主阀(29)打开,靠新建立的压力差重新推动所述检测器运动;
步骤S23,若所述检测器未动,重复上述步骤S21和S22,直到所述压力值达到所述最大保护压力或所述检测器顺利通过卡阻位置并进入收球部筒体(22)中。
CN201711160721.9A 2017-11-20 2017-11-20 检测器试验装置及用于检测器的试验方法 Active CN1080202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60721.9A CN108020255B (zh) 2017-11-20 2017-11-20 检测器试验装置及用于检测器的试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60721.9A CN108020255B (zh) 2017-11-20 2017-11-20 检测器试验装置及用于检测器的试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0255A true CN108020255A (zh) 2018-05-11
CN108020255B CN108020255B (zh) 2024-02-06

Family

ID=62079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60721.9A Active CN108020255B (zh) 2017-11-20 2017-11-20 检测器试验装置及用于检测器的试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2025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4999A (zh) * 2020-10-20 2021-01-2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管道机器人综合测试装置
CN112254946A (zh) * 2020-10-20 2021-01-2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管道机器人综合测试装置
CN112255000A (zh) * 2020-10-20 2021-01-2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管道机器人综合测试方法
CN113984639A (zh) * 2021-10-29 2022-01-28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管流式腐蚀试验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99558A (en) * 1970-10-19 1972-12-13 Helmerich & Payne Flow meter prover
GB1338743A (en) * 1971-07-28 1973-11-28 Grove M H Meter prover apparatus and method
KR20080003516A (ko) * 2006-07-03 2008-01-08 코리아프로트(주) 유량계측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2620998A (zh) * 2012-03-05 2012-08-0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起伏管道试压排水试验装置和方法
CN104330472A (zh) * 2014-10-28 2015-02-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牵拉试验装置及管道牵拉试验方法
CN104820014A (zh) * 2015-04-09 2015-08-05 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管道漏磁检测器通过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CN207395782U (zh) * 2017-11-20 2018-05-22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检测器试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99558A (en) * 1970-10-19 1972-12-13 Helmerich & Payne Flow meter prover
GB1338743A (en) * 1971-07-28 1973-11-28 Grove M H Meter prover apparatus and method
KR20080003516A (ko) * 2006-07-03 2008-01-08 코리아프로트(주) 유량계측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2620998A (zh) * 2012-03-05 2012-08-0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起伏管道试压排水试验装置和方法
CN104330472A (zh) * 2014-10-28 2015-02-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牵拉试验装置及管道牵拉试验方法
CN104820014A (zh) * 2015-04-09 2015-08-05 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管道漏磁检测器通过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CN207395782U (zh) * 2017-11-20 2018-05-22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检测器试验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4999A (zh) * 2020-10-20 2021-01-2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管道机器人综合测试装置
CN112254946A (zh) * 2020-10-20 2021-01-2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管道机器人综合测试装置
CN112255000A (zh) * 2020-10-20 2021-01-2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管道机器人综合测试方法
CN113984639A (zh) * 2021-10-29 2022-01-28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管流式腐蚀试验装置
CN113984639B (zh) * 2021-10-29 2024-03-26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管流式腐蚀试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0255B (zh) 2024-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0255A (zh) 检测器试验装置及用于检测器的试验方法
CN207395782U (zh) 检测器试验装置
CN112329122B (zh) 一种旁侧基坑开挖引起的盾构隧道横向变形和内力确定方法
CN110131524A (zh) 一种管道内检测器循环牵拉试验装置及牵拉试验方法
CN106777453A (zh) 一种基于风险的天然气管道目标可靠度确定方法
CN111579579A (zh) 多点全方位co2相变致裂压力时程曲线测试系统与方法
CN110307760A (zh) 一种水下聚能战斗部毁伤效应测试系统
CN212301381U (zh) 多点全方位co2相变致裂压力时程曲线测试系统
CN111639434B (zh) 一种页岩气水平井投球暂堵转向压裂的优化方法
CN106500894A (zh) 一种二氧化碳爆破冲击波压力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104897487B (zh) 一种全尺寸非金属管材最小弯曲半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6567998A (zh) 基于光纤温度传感器的输气管道泄漏检测模拟实验平台
CN101381991A (zh) 一种地源热泵桩内埋管及施工方法
CN107704662A (zh) 一种管道焊缝处自漏磁场磁感应强度的计算方法
CN207336275U (zh) 一种用于模拟油气田柔性立管冲蚀情况的试验装置
CN208672197U (zh) 检测地下水渗流时能量桩及周围介质力学性能的实验系统
CN101261249A (zh) 一种聚乙烯管道焊缝超声波检测专用换能器
CN113482581A (zh) 一种双层套管射孔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15077854A (zh) 一种核电站堆坑通风系统阻力特性测试方法
CN210088466U (zh) 一种输气管道内部通球模拟试验装置
CN209012548U (zh) 一种方便固定的组合式地源热地埋管
CN209400478U (zh) 一种电站锅炉安放式中径管t型角接接头相控阵模拟试块
CN204065031U (zh) Super304H奥氏体不锈钢小径管焊接接头超声检测专用试块
CN102538603A (zh) 一种机械化装药装置及其利用该装置进行装药的方法
CN109388870A (zh) 一种油气管道强力组对最小未回填长度的计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