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12442A - 一种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12442A
CN108012442A CN201711476595.8A CN201711476595A CN108012442A CN 108012442 A CN108012442 A CN 108012442A CN 201711476595 A CN201711476595 A CN 201711476595A CN 108012442 A CN108012442 A CN 1080124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item
frame
pcb board
stent
rack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765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华平
郭雄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7659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12442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12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124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22Secondary treatment of printed circuits
    • H05K3/225Correcting or repairing of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01Tools for processing; Objects used during processing
    • H05K2203/0147Carriers and holders
    • H05K2203/0165Holder for holding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 during processing, e.g. during screen pri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架,所述支架用于承载PCB板,所述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及至少一个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支架本体相配合,收容所述PCB板,以将所述PCB板定位于所述支架本体上;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支架本体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支架可以方便对所述PCB板进行维修进行固定,并且可以兼容不同型号的PCB板,节省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支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治具,并且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作为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重要载体,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产品中。
PCB板不断地向高精度、高密度和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这给 PCB板的维修带来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应用于移动终端(比如手机) 产品中的PCB板,PCB板的集成度更高、尺寸也更小。
现有PCB板的维修,通常是直接将PCB板放置在操作台上进行维修,PCB板在维修过程中主要依赖操作者进行手动定位,PCB板在维修过程中容易发生移位,进而导致PCB板的维修效率下降或增加二次品质不良率,甚至会造成整个PCB板报废。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架,更具体地,本申请涉及一种手机 PCB板维修支架,在PCB板维修的过程中,可以解决针对不同机型、不同型号的PCB板不兼容及不固定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支架,所述支架用于承载PCB板(103),所述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0),所述支架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件(10),所述支撑件(10)与所述支架本体(10)相配合,收容所述PCB板(103),以将所述PCB板(103)定位于所述支架本体(10)上;所述支撑件(10)与所述支架本体(10)之间的间距可调。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撑件(10)包括:第一支撑件(101);第二支撑件(102),所述第一支撑件(101)和所述第二支撑件(102)分别与所述支架本体(10)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101)和所述第二支撑件(102)用于将所述PCB板(103)固定于所述支架本体(10)上。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件 (102)和所述第一支撑件(101)之间的间距可调。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架本体(10) 包括:第一边框(104)和第二边框(105);所述第一支撑件(1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框(10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10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边框(105)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1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框(104)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10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边框(105)滑动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架本体(10) 包括:第一边框(104)和第二边框(105);所述第一支撑件(1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框(10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10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边框(105)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1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框(10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10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边框(105)固定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边框 (104)与所述第二边框(105)平行设置,或者所述第一边框(104) 与所述第二边框(105)相交。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件 (101)相对于第二支撑件(10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1011),所述第二支撑件(102)相对于第一支撑件(10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1021),所述PCB板(103)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011)内,所述PCB板 (103)的另一端设于第二凹槽(1021)内。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架本体(10) 还包括:加热装置(106);和与所述支架本体(10)分别连接的第三支撑件(107)和第四支撑件(108);所述加热装置(106)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件(107)连接,所述加热装置(10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撑件(108)连接;所述第三支撑件(107)和所述第四支撑件(108)用于将所述加热装置(106)固定于所述支架本体(10)上。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支撑件 (107)和第四支撑件(108)间距可调;所述加热装置(106)位于所述PCB 板(103)的正下方。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架本体(10)还包括:第三边框(109)和第四边框(110);所述第三支撑件(107)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边框(109)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件(10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边框(110)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撑件(1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边框(109)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撑件(1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边框(110)滑动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边框 (109)和所述第四边框(110)平行,或者所述第三边框(109)和所述第四边框(110)相交。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加热装置(106)包括第一凸起(1061)和第二凸起(1062),所述第一凸起(1061)和第二凸起(1062)设于所述加热装置(106) 两侧;所述第三支撑件(107)内侧设置有第三凹槽(1071),所述第四支撑件(108)内侧设置有第四凹槽(1081),所述第一凸起(1061)被固定于所述第三凹槽(1071)内,所述第二凸起(1062)被固定于第四凹槽(1081)内。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支撑件 (107)与所述加热装置(10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件(108) 与所述加热装置(10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架本体(10) 还包括:支架底座(111)和多个间隔开的第五支撑件(112),所述第五支撑件(112)与所述支架底座(111)一体成型,所述第五支撑件(112) 的一端与所述支架底座(111)连接,部分所述第五支撑件(112)与所述第一边框(104)连接,另一部分所述第五支撑件(112)与所述第二边框(105)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五支撑件(112)的高度高于所述加热装置(106)的高度,所述第五支撑件(112) 的上端分别与第一边框(104)和第二边框(105)的底面固定式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架本体(10) 还包括防静电接线夹(113),所述防静电接线夹(113)位于所述第五支撑件(112)上,所述防静电接线夹(113)接地。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边框 (109)和所述第四边框(110)相对于所述第五支撑件(112)滑动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架本体(10) 还包括左边框(114)和右边框(115),所述左边框(114)的一端与第一边框(104)的一端固定式连接,所述左边框(114)的另一端与第二边框(105)的一端固定式连接;所述右边框(115)的一端与第一边框(104)的另一端固定式连接,所述右边框(115)的另一端与第二边框(105)的另一端固定式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PCB板维修支架,针对需要维修的 PCB,可以对所述PCB进行固定,以方便对所述PCB板进行维修;另一方面,所述支架可以对不同型号的PCB板进行固定,兼容不同型号的PCB板,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架的示意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架含有PCB板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架的第一支撑件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架的第一支撑件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架的加热装置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架的的第一边框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架的第二边框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架的第三支撑件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架的第三支撑件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架的第三边框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架的第四边框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架的支架底座及第五支撑件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架的对待维修PCB板维修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支架;
10-支架本体;
100-支撑件;
101-第一支撑件;1011-第一凹槽;1013-导电金属板层;1014-防静电树脂层;
102-第二支撑件;
103-待维修PCB板;
104-第一边框;
105-第二边框;
106-加热装置;1061-第一凸起;1062-第二凸起;1063-温控按钮; 1064-防护网;1065-指示灯;
107-第三支撑件;1071-第三凹槽;
108-第四支撑件;
109-第三边框;
110-第四边框;
111-底座;
112-第五支撑件;
113-防静电接线夹;
114-左边框;
115-右边框;
116-热风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PCB板的维修,通常是直接将PCB板放置在操作台上进行维修,PCB板在维修过程中主要依赖操作者进行手动定位,在维修过程中 PCB板上元器件/导线密布容易移位而撞击到操作台,致使PCB板损坏或增加二次品质不良率。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PCB板是指移动终端的PCB板(也称作主板),这类PCB板元器件/线路集成度高、尺寸小,PCB板可为单层板或多层板,PCB板维修难度大。
在PCB板维修过程中,通常需要对PCB板待维修区域进行加热,以方便对PCB板上待维修元器件/导线进行重新连接、排布、替换或焊接,受限于PCB板本身材料特性,PCB板在加热过程中受热不均,会导致PCB板发生形变,对维修品质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导致PCB 板的报废。
另外,采用直接放置在桌面上维修不方便操作,当对某个焊接不良位置进行加热或者维修时,主板不能被固定下来,会导致加热或焊接不精准,维修极不方便,维修效率低下,甚至有因为维修不当导致的二次品质不良出现,更有甚者会对主板造成报废,增加成本等问题。
如图1及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架1的示意图,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架1含有PCB板的示意图;所述支架1用于承载PCB板103,所述支架1包括支架本体10,所述支架1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件100,所述支撑件100与所述支架本体10相配合,收容所述PCB板103,以将所述PCB板103定位于所述支架本体10上;所述支撑件100与所述支架本体10之间的间距可调。
当只含有一个支撑件100时,该支撑件100与支架本体10配合,用以固定所述的PCB板103,以对所述的PCB板103做维修准备。
另外,由于所述支撑件100与所述支架本体10之间的间距可调,因此,所以所述支架1可以根据不同型号、不同大小的待维修的PCB 板103进行固定,兼容不同型号的待维修的PCB板103,节省成本。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支撑件100包括:第一支撑件101;第二支撑件102,所述第一支撑件101和所述第二支撑件102分别与所述支架本体10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101和所述第二支撑件102用于将所述PCB板103固定于所述支架本体10上。
一待维修的PCB板103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所述PCB板103 通过所述支架1进行定位。所述PCB板103通过所述第一支撑件101 和第二支撑件102固定在所述支架本体10上。
具体地,待维修的PCB板103采用的是双面布板结构,上面有较多重要的电子元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也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由于所述的PCB板103是采用电子印刷术制作的,也可称为“印刷”电路板;通常情况下,PCB板103为方形或者矩形,且边缘包括0.8mm-1.2mm宽,0.7mm-1.0mm厚且不含有电子元器件的边缘件,所述边缘件因为不含有不含有电子元器件,因此可以与所述支撑件100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边缘件的主要作用是在PCB 板103维修的过程中,起到与所述支撑件100进行连接,从而起到固定及支撑的所述PCB板103的作用。
所述第一支撑件101及第二支撑件102可以固定待维修的PCB 板103,具体地,所述PCB板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01连接,所述 PCB板10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02连接,由于第一支撑件 101及第二支撑件102可以固定住所述PCB板103,因此便于在所述 PCB板103进行维修的过程中,实现对固定的PCB板的精准加热和焊接,提高维修效率。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撑件102和所述第一支撑件101之间的间距可调。
可选地,因为所述第二支撑件102和所述第一支撑件101之间的间距可调,所以所述支架1可以根据不同型号、不同大小的待维修的 PCB板103进行固定,兼容不同型号的待维修的PCB板103,节省成本。
可选地,所述的支架本体10,可以为金属材质,或者其他硬质的非金属材质。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架本体10还包括第一边框104 和第二边框105;所述第一支撑件1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框10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10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边框105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1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框104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10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边框105滑动连接。
可选地,如图1所示,在所述支架本体10的上方还包括第一边框104和第二边框105,所述第一支撑件1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框 10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10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边框105滑动连接,这样以来,所述第一支撑件101就可以相对于第一边框104和第二边框105进行滑动;另外,所述第二支撑件1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框104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10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边框105滑动连接,同样的,所述第二支撑件102就可以相对于第一边框104和第二边框105进行滑动。
可选地,第一支撑件101分别与所述第一边框104和第二边框 105滑动连接,第一支撑件101可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边框104和第二边框105滑动;第二支撑件102与分别与所述第一边框104和第二边框105滑动连接,第二支撑件102可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边框104和第二边框105滑动。第一支撑件101及第二支撑件102可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边框104和第二边框105滑动的方式,可以实现所述第一支撑件101与第二支撑件102之间的间距可调,以适配PCB板103的尺寸,便于通过所述第一支撑件101和第二支撑件102对PCB板103 进行定位,防止PCB板103的移位。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架本体10包括:第一边框104 和第二边框105;所述第一支撑件1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框10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10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边框105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1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框10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10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边框105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101与所述第一边框10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101可相对所述第一边框104滑动,所述第一支撑件 101与所述第二边框105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101可相对所述第二边框105滑动,所述第二支撑件102分别与所述第一边框104和第二边框105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件102与所述第一边框104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102可相对所述第一边框104滑动,所述第二支撑件 102与所述第二边框105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102可相对所述第二边框105滑动,所述第一支撑件101分别与所述第一边框104和第二边框105固定连接。
因为可实现所述第一支撑件101与第二支撑件102之间的间距可调,所以所诉支架本体10可以适配不同尺寸的PCB板103,便于通过所述第一支撑件101和第二支撑件102对PCB板103进行定位,防止PCB板103的移位。
可选地,所述第一边框104和第二边框105内侧设定了若干相邻的小孔,通过若干相邻的小孔通过插接的方式,可以固定住所述第一支撑件101和第二支撑件102,因此可以通过插接的方式来调整所述第一支撑件101和第二支撑件102间的间距。
可选地,图5-6分别示出了第一边框104和第二边框105的示意图。
因为所述第一支撑件101就可以相对于第一边框104和第二边框 105进行滑动,以及所述第二支撑件102就可以相对于第一边框104 和第二边框105进行滑动,因此,第一支撑件101及所述第二支撑件 102可以固定不同尺寸大小的PCB板103。
因为不同型号的手机,其主板往往是不同的,现有的维修支架仅能与一款确定的主板匹配,不兼容其他型号的手机主板。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维修支架可以兼容不同型号、不同大小的PCB板103,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维修支架可以固定住型号及大小均不同的手机PCB板,节省了成本。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边框104与所述第二边框 105平行,或者所述第一边框104与所述第二边框105相交。
具体地,所述第一边框104与所述第二边框105可以是平行设计,也可以是相交设计。当第一边框104与第二边框105为平行设计的时候,所述的第一支撑件101与第二支撑件102相对于第一边框104与第二边框105滑动方式,所述第一支撑件101与第二支撑件102也相应的为平行设计。
当第一边框104与第二边框105为相交设计的时候,所述的第一支撑件101与第二支撑件102相对于第一边框104与第二边框105滑动方式,所述的第一支撑件101与第二支撑件102也相应的为平行或相交设计;当所述的第一支撑件101与第二支撑件102为平行设计的时候,可以固定方形或者矩形的PCB板103;当所述的第一支撑件 101与第二支撑件102为相交设计的时候,可以固定非方形或者非矩形的PCB板103。需要指出的是,第一边框104与第二边框105的相交设计,可以是延伸同面相交,即所述第一边框104与第二边框105 的相交设计在同一平面内,其延长线相交;第一支撑件101与第二支撑件102为相交设计,也可以是延伸相交。
当第一边框104与第二边框105为平行设计的时候,可以针对方形或者矩形的PCB板103方便的进行维修;当第一边框104与第二边框105为相交设计的时候,可以针对方形或者矩形以及非方形或者非矩形的PCB板103进行方便的维修。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件101相对于第二支撑件10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1011,所述第二支撑件102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01具有相同的接口,所述PCB板103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011内,所述PCB板103的另一端设于第二凹槽1021内。
具体地,所述第一凹槽1011及第二凹槽1021深度为 0.7mm-1.1mm,高度为0.8mm-1.2mm;因为所述PCB板103边缘包括0.8mm-1.2mm宽,厚度为0.7mm-1.0mm不含有电子元器件的边缘件,于是可以将所述PCB板103不含有电子元器件的边缘件卡扣在所述的第一凹槽1011及第二凹槽1021内。
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件101示意图,所述第一支撑件101相对于第二支撑件10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1011,所述第一凹槽1011 的作用主要是用于固定所述PCB板103的一端;当第一支撑件101 与第二支撑件102为平行设计的时候,所述第一支撑件101与第二支撑件102互为镜面对称或呈相似“梯形”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支撑件101与第二支撑件102材质可以是金属或者其他硬质且耐高温的材料。
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件101的横截面示意图,所述第一支撑件 101包括第一凹槽1011,所述第一凹槽1011的作用主要是用于固定所述PCB板103的一端;第一支撑件101包括导电金属板层1013以及防静电树脂层1014,所述防静电树脂层1014的作用是防止静电对PCB板3的影响。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请参阅图1,所述支架1还包括加热装置106,及与所述支架本体10分别连接的第三支撑件107和第四支撑件108。所述加热装置106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所述加热装置 106通过所述支架1进行定位。所述加热装置106通过所述第三支撑件107和第四支撑件108固定在所述支架1的支架本体10上。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支撑件107和第四支撑件 108间距可调;所述加热装置106位于所述PCB板103的正下方。
所述加热装置106与所述PCB板103对应设置,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106位于所述PCB板103的正下方,以方便维修过程中对 PCB板103进行加热。
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106主要针对PCB板103的待维修区域加热,主要作用是在对所述PCB板103维修时,所述PCB板103的待维修部位靠近所述加热装置106的一侧,通过所述加热装置106进行加热,如图12所示,PCB板103待维修区域远离所述加热装置106 的一侧则通过其他加热装置(比如热风枪)进行加热,这样可以使得 PCB板103待维修区域两侧均匀受热,进而减少所述PCB板103因受热不均引发的形变或对PCB板103的二次损坏。
进一步地,在对PCB维修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对PCB板进行加热,因为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热风枪对PCB板进行加热,由于现有技术中使用热风枪对PCB板进行加热的方式是单面的,使得PCB板受热不均匀,容易造成PCB板的二次品质不良出现,甚至会对主板造成报废。而本申请所述的支架本体10还包括加热装置106、第三支撑件107和第四支撑件108,所述加热装置106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件107连接,所述加热装置10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撑件108 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三支撑件107与所述加热装置10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件108与所述加热装置10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加热装置106包括第一凸起1061和第二凸起1062,所述第一凸起1061和第二凸起1062设于所述加热装置106两侧,所述第三支撑件107内侧设置有第三凹槽1071,如图7-8所示,所述第四支撑件108内侧设置有第四凹槽1081,所述第一凸起1061被固定于所述第三凹槽1071内,所述第二凸起1062被固定于第四凹槽1081内。
可选地,所述第三支撑件107与所述第四支撑件108材质相同,且互为镜面对称或者呈相似“梯形”状;所述第三支撑件107与所述第四支撑件108可以是金属或者其他硬质且耐高温的材料。
另外,所述加热装置106包括温控按钮1063,用于调解所述加热装置106的加热温度;防护网1064,起到安全的作用;指示灯1065,用于指示所述加热装置106的工作状态,作为一种实施例,当加热温度超过一定阈值时,所述指示灯1065可通过改变出光颜色或者闪烁的方式进行提醒或报警。
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106的温控范围在0-350度内。
可选地,请再次参阅图1所示,支架1还包括第三边框109和第四边框110;所述第三支撑件107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边框109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件10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边框110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撑件1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边框109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撑件1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边框110滑动连接。
如图9-10所示,分别示出了第三边框109和第四边框110示意图。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边框109和所述第四边框 110平行,或者所述第三边框109和所述第四边框110相交。
具体地,所述第三边框109与所述第四边框110可以是平行设计,也可以是相交设计。当第三边框109与第四边框110为平行设计的时候,所述的第三支撑件107与第四支撑件108相对于第三边框109与第四边框110滑动方式,所述第三支撑件107与第四支撑件108也相应的为平行设计。
当第三边框109与第四边框110为相交设计的时候,所述的第三支撑件107与第四支撑件108相对于第三边框109与第四边框110滑动方式,所述的第三支撑件107与第四支撑件108也相应的为平行设计;当所述的第三支撑件107与第四支撑件108为平行或者相交设计的时候,所述第三支撑件107与第四支撑件108可以固定所述加热装置106。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如图11所示,所述支架本体10还包括支架底座111和多个间隔开的第五支撑件112,所述第五支撑件112 与所述支架底座111一体成型,所述第五支撑件112的一端与所述支架底座111连接,部分所述第五支撑件112与所述第一边框104连接,另一部分所述第五支撑件112与所述第二边框105连接。
所述第五支撑件112的高度高于所述加热装置106的高度,使得所述加热装置106可以容纳在所述支架本体10内,以便于对所述PCB 板103底面进行加热;所述第五支撑件112的上端分别与第一边框 104和第二边框105的底面固定式连接,以便于对整个支架本体10 起到支撑的作用。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架本体10还包括防静电接线夹113(请参见图12),所述防静电接线夹113位于所述第五支撑件 112上,防静电接线夹113上可以安装静电释放链条或静电线,所述静电释放链条或静电线用于防止维修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对所述PCB 板103上的电子元器件所造成的干扰或破坏。
可选地,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12,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边框109和所述第四边框110与所述第五支撑件112卡扣式连接,采用卡扣式连接,主要针对不同高度的加热装置106进行调解,使得所述加热装置106顶部防护网1064与所述PCB板103的距离为 30mm-100mm之间,起到兼容不同加热装置106的作用。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架本体10还包括左边框114 和右边框115,所述左边框114的一端与第一边框104的一端固定式连接,所述左边框114的另一端与第二边框105的一端固定式连接;所述右边框115的一端与第一边框104的另一端固定式连接,所述右边框115的另一端与第二边框105的另一端固定式连接。
应注意,图12的例子仅仅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实施例,而非要将本发明实施例限于所例示的具体数值或具体场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给出的图12的例子,显然可以进行各种等价的修改或变化,这样的修改或变化也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内。
本申请提供的PCB板维修支架,可以固定住不同型号、不同大小的待维修的PCB板103;同时,由于所述维修支架包含加热装置 106,以及在与热风枪116的共同作用下,所述加热装置也可以完成对维修区域辅助加热,可以使得待维修的PCB板103双面均匀受热,避免只有单面板面受热而导致的维修焊接异常和温差导致的形变问题,减少二次品质不良出现,而且所述维修支架安全可靠。
另外,本申请提供的PCB板维修支架,采用支架的结构,当对某个不良部件进行加热或者维修时,可以使被维修的主板被固定下来,从而使得加热或焊接精准化,可以减少主板报废率、减少成本、同时还可以提升维修效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支架,所述支架用于承载PCB板(103),所述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
第一支撑件(101);
第二支撑件(102),
所述第一支撑件(101)和所述第二支撑件(102)分别与所述支架本体(10)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101)和所述第二支撑件(102)用于将所述PCB板(103)固定于所述支架本体(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0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02)之间的间距可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0)包括:
第一边框(104)和第二边框(105);
所述第一支撑件(1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框(10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10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边框(105)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件(1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框(104)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10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边框(105)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0)包括:
第一边框(104)和第二边框(105);
所述第一支撑件(1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框(104)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件(10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边框(105)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件(1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框(10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10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边框(105)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4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框(104)与所述第二边框(105)平行设置,
或者所述第一边框(104)与所述第二边框(105)成一非零角度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件(101)相对于第二支撑件(10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1011),
所述第二支撑件(102)相对于第一支撑件(10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1021),
所述PCB板(103)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011)内,所述PCB板(103)的另一端设于第二凹槽(102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
加热装置(106);和
至少一个第三支撑件;
所述第三支撑件与所述支架本体相配合,将所述加热装置定位于所述支架本体上,使所述加热装置位于定位于所述支架本体上的PCB板的下方,以对所述PCB板进行加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
加热装置,第四支撑件和第五支撑件;
所述第四支撑件和所述第五支撑件分别与所述支架本体连接;
所述第四支撑件和所述第五支撑件之间的间距可调;
所述第四支撑件与所述第五支撑件相配合,将所述加热装置定位于所述支架本体上,使所述加热装置位于定位于所述支架本体上的PCB板的下方,以对所述PCB板进行加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0)还包括:
第三边框(109)和第四边框(110);
所述第三支撑件(107)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边框(109)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件(10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边框(110)滑动连接;
所述第四支撑件(1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边框(109)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撑件(1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边框(110)滑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PCB板维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件(107)与所述加热装置(10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件(108)与所述加热装置(10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0)还包括:
支架底座(111)和多个间隔开的第五支撑件(112),
所述第五支撑件(112)与所述支架底座(111)一体成型,所述第五支撑件(112)的一端与所述支架底座(111)连接,部分所述第五支撑件(112)与所述第一边框(104)连接,另一部分所述第五支撑件(112)与所述第二边框(105)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支撑件(112)的高度高于所述加热装置(106)的高度,所述第五支撑件(112)的上端分别与第一边框(104)和第二边框(105)的底面固定式连接。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0)还包括防静电接线夹(113),所述防静电接线夹(113)位于所述第五支撑件(112)上。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边框(109)和所述第四边框(110)相对于所述第五支撑件(112)滑动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0)还包括左边框(114)和右边框(115),所述左边框(114)的一端与第一边框(104)的一端固定式连接,所述左边框(114)的另一端与第二边框(105)的一端固定式连接;所述右边框(115)的一端与第一边框(104)的另一端固定式连接,所述右边框(115)的另一端与第二边框(105)的另一端固定式连接。
CN201711476595.8A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支架 Pending CN1080124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76595.8A CN108012442A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76595.8A CN108012442A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12442A true CN108012442A (zh) 2018-05-08

Family

ID=62048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76595.8A Pending CN108012442A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1244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8457A (zh) * 2018-05-22 2018-10-16 上海思致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cb板调试与维修辅助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08683A1 (en) * 2004-11-24 2006-05-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emiconductor device, radiographic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2525461U (zh) * 2012-02-28 2012-11-14 付兴伟 防静电计算机主板维修支架
CN206413276U (zh) * 2017-01-11 2017-08-15 东莞市崴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pcba通孔直插器件自动返修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08683A1 (en) * 2004-11-24 2006-05-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emiconductor device, radiographic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2525461U (zh) * 2012-02-28 2012-11-14 付兴伟 防静电计算机主板维修支架
CN206413276U (zh) * 2017-01-11 2017-08-15 东莞市崴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pcba通孔直插器件自动返修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8457A (zh) * 2018-05-22 2018-10-16 上海思致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cb板调试与维修辅助装置
CN108668457B (zh) * 2018-05-22 2023-09-29 上海思致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cb板调试与维修辅助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5236B (zh) 双面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CN108012442A (zh) 一种支架
CN103934537A (zh) 一种pcb板上插件焊接工艺及焊接载具
CN105979719A (zh) 印刷电路板的焊接方法
CN107728043B (zh) 一种电路板测试方法及电路板测试系统
CN207266362U (zh) 防止板边爆板的防爆结构
CN106976303A (zh) 一种电路板印刷治具、过炉载具及电路板印刷装置
EP2693853B1 (en) Tool, method and machine for 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CN102215638A (zh) 在表面贴装技术工艺中焊接通孔直插式元件的方法
CN105188265A (zh) 一种fpc线路板钻孔检验的改进方法
CN205726676U (zh) 一种侧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1489357B (zh) 软性电路板的零件组装方法
CN204721449U (zh) 双摄像头模组及摄像装置
CN106982272A (zh) 显示屏组件的组装治具及组装方法
CN208013913U (zh) 一种高可靠性集成触控模组及终端
CN109935569B (zh) 测试单元、阵列板及显示面板cog绑定状态的监测方法
CN103813677A (zh) 背板、机柜级通讯设备以及更换背板的方法
CN207460733U (zh) 一种屏蔽盒
CN201523486U (zh) 载盘
CN202503822U (zh) 一种印制电路板成品板烤板放板架
CN205271090U (zh) 一种焊接钢网组件
CN105307409A (zh) 一种线路板中线路开路的修补方法
CN206003115U (zh) 指纹模组的安装结构、指纹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CN105934087A (zh) 电路板拼板
CN206505239U (zh) 光源系统、液晶显示器及液晶电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OPPO Guangdo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