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09018A - 一种负载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载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09018A
CN108009018A CN201610964281.1A CN201610964281A CN108009018A CN 108009018 A CN108009018 A CN 108009018A CN 201610964281 A CN201610964281 A CN 201610964281A CN 108009018 A CN108009018 A CN 1080090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block
data
target
blocks
dif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6428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09018B (zh
Inventor
黄凯耀
张书兵
黄泽旭
陈长青
李龙
孙艳
徐日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6428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09018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02804 priority patent/WO201807697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009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090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090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090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83Techniques for rebalancing the load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 G06F11/1461Backup scheduling polic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载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可降低因跨DC访问数据而导致的丢包或浪涌等问题。该方法包括:监测多个DC中每个DC的负载值,每个DC中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块;若第一DC的负载值与第二DC的负载值之间的差值大于阈值,则确定第一DC向第二DC迁入的目标数据块,该目标数据块的主DC均为第一DC,该目标数据块的备份DC均为第二DC;在数据块分布表中将该目标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进行倒换,倒换后该目标数据块的主DC为第二DC,该目标数据块的备份DC为第一DC,该数据块分布表中记录有每个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将该数据块分布表发送给第一DC。

Description

一种负载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载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在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网络或者LTE(Long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网络中会设置多个DC(Data Center,数据中心),每个DC内可通过设置GTM实现多个DC之间的负载均衡。
具体的,每个DC都可以作为主DC,将自身内存储的业务数据备份在其他任意一个备份DC内,例如,如图1所示,可以将DC1内的业务数据备份在DC2中,将DC2内的业务数据备份在DC3中,将DC3内的业务数据备份在DC1中,这样,当DC1内的GTM1检测到其负载超过一定阈值时,GTM1会将其他任意DC的地址,例如,DC3的地址,发送给对端网元,后续,对端网元会根据DC3的地址与DC3进行业务交互,而DC3可以代理DC1执行上述对端网元原本应发给DC1的业务请求。
然而,由于DC1内的业务数据备份在DC2中,因此,DC3在执行上述业务请求时还需要从DC2中获取相应的业务数据,即通过跨DC方式访问备份DC,以实现DC间的负载均衡。
显然,当DC个数较多时,利用上述负载均衡进行负载均衡,会出现成百上千的DC在同一时段集中向备份DC发起访问的情况,此时,网络带宽的占用率骤然增加,会导致丢包或者浪涌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载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可降低因跨DC访问数据而导致的丢包或浪涌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载调整方法,包括:监测多个DC中每个DC的负载值,每个DC中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块;若第一DC的负载值与第二DC的负载值之间的差值大于阈值,则确定第一DC向第二DC迁入的目标数据块,该目标数据块的主DC均为第一DC,该目标数据块的备份DC均为第二DC,第一DC的负载值大于第二DC的负载值,第一DC与第二DC为该多个DC中不相同的两个DC;在数据块分布表中将该目标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进行倒换,倒换后该目标数据块的主DC为第二DC,该目标数据块的备份DC为第一DC,该数据块分布表中记录有每个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将该数据块分布表发送给第一DC,这样,后续第一DC接收到属于该目标数据块的目标用户设备的业务请求时,可根据目标数据块倒换后的主备DC关系,将该业务请求换至第二DC(即新的主DC),而第二DC内本身存储有该目标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因此,第二DC可以直接根据该业务数据处理该业务请求,避免了通过跨DC的数据访问操作获取业务数据的问题,从而可降低因跨DC访问数据而导致的丢包或浪涌等风险。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监测多个DC中每个DC的负载值之前,还包括:对于该多个DC中每个DC内的每个数据块,确定该数据块的主DC和备份DC,得到该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以建立该数据块分布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确定该数据块的主DC和备份DC,包括:获取该多个DC中每个DC内SCU的数量;根据每个DC内SCU的数量,计算每个DC的权重值,其中,该DC的权重值为:该DC内SCU的数量与所有DC内SCU的数量总和的比值;在为该数据块分配主DC时,对于每个DC,将该DC内已分配主DC的数据块个数,与该DC的权重值的比值,作为该DC的第一相对权重值;在为该数据块分配备份DC时,对于每个DC,将该DC内已分配备份DC的数据块个数,与该DC的权重值的比值,作为该DC的第二相对权重值;将第一相对权重值最小的DC作为该数据块的主DC;在除了该该数据块的主DC之外DC中,将第二相对权重值最小的DC作为该数据块的备份DC。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该数据块分布表中还包括每个数据块的置换标识,该置换标识用于指示该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存在历史倒换记录;其中,确定第一DC向第二DC迁入的目标数据块,包括:确定第一DC向第二DC迁入的目标数据块的数量为M,M≥1;在主DC为第一DC,备份DC为第二DC的数据块中,确定携带有置换标识的X个数据块,X≥0;若X≥M,则在该X个数据块中选择M个数据块作为第一DC向第二DC迁入的数据块;若X<M,则在主DC为第一DC,备份DC为第二DC的数据块中,选择除该X个数据块外的M-X个数据块,并将该X个数据块以及该M-X个数据块作为第一DC向第二DC迁入的数据块。也就是说,在选择M个目标数据块时,优先选择存在历史倒换记录的主DC为第一DC且备份DC为第二DC的数据块,从而使数据块分布表尽量维持刚建立数据块分布表时的主备DC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确定第一DC向第二DC迁入的目标数据块的数量为M,包括:统计该多个DC中已经占用的数据块数量;计算第一DC与第二DC的理论数据块数量,第一DC的理论数据块数量为:第一DC的权重值与该已经占用的数据块数量的乘积,第二DC的理论数据块数量:为第二DC的权重值与该已经占用的数据块数量的乘积;计算第一DC内实际数据块数量与理论数据块数量的第一差值,以及第二DC内实际数据块数量与理论数据块数量的第二差值;根据该第一差值和该第二差值,确定第一DC向第二DC迁入的数据块数量M,M小于该第一差值和该第二差值中的最小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每个DC的数据表中记录有已注册的每个用户设备与唯一一个数据块之间的对应关系,该数据表用于存储每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其中,统计该多个DC中已经占用的数据块数量,包括:向每个DC发送统计指示,以使得接收到该统计指示的DC根据该已注册的每个用户设备与唯一一个数据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DC内用户设备占用的数据块数量;接收每个DC发送的该DC内用户设备占用的数据块数量,得到该多个DC中已经占用的数据块数量。
第二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载调整方法,包括:监测多个DC中每个DC的负载值;若第一DC的负载值与第二DC的负载值之间的差值大于阈值,则确定第一DC向第二DC迁入的目标用户设备的数量,该目标用户设备的主DC均为第一DC,该目标用户设备的备份DC均为第二DC,第一DC的负载值大于第二DC的负载值,第一DC与第二DC为该多个DC中不相同的两个DC;将该目标用户设备的数量发送给第一DC,以使得第一DC将该目标用户设备的业务切换至第二DC,由于第二DC内本身存储有该目标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因此,第二DC可以直接根据该业务数据处理该业务请求,避免了通过跨DC的数据访问操作获取业务数据的问题,从而可降低因跨DC访问数据而导致的丢包或浪涌等风险。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监测多个DC中每个DC的负载值之前,还包括:获取该多个DC中每个DC内SCU的数量;根据每个DC内SCU的数量,计算每个DC的权重值,其中,该DC的权重值为:该DC内SCU的数量与所有DC内SCU的数量总和的比值;将每个DC的权重值发送给第一DC,以使得第一DC根据每个DC的权重值为进行注册的用户设备选择备份DC。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确定第一DC向第二DC迁入的目标用户设备的数量,包括:统计该多个DC中已经注册的用户设备的总量;计算第一DC与第二DC的理论用户设备数量,第一DC的理论用户设备数量为:第一DC的权重值与该用户设备的总量的乘积,第二DC的理论数据块数量为:第二DC的权重值与该用户设备的总量的乘积;计算第一DC内实际用户设备数量与目标用户设备数量的第一差值,以及第二DC内实际用户设备数量与目标用户设备数量的第二差值;根据该第一差值和该第二差值,确定第一DC向第二DC迁入的M个目标用户设备,M小于该第一差值和该第二差值中的最小值,M≥1。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每个DC中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块,且每个DC内存储有数据块分布表,该数据块分布表中记录有每个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其中,在将该目标用户设备的数量发送给第一DC之后,还包括:第一DC根据该目标用户设备的数量和该数据块分布表,确定向第二DC迁入的目标数据块,该目标数据块的主DC均为第一DC,该目标数据块的备份DC均为第二DC;第一DC在该数据块分布表中将该目标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进行倒换,倒换后该目标数据块的主DC为第二DC,该目标数据块的备份DC为第一DC。也就是说,GSC节点可以以用户设备为单位,触发相应的DC进行负载调整,而DC则可以沿用上述数据块分布表的管理方法,以数据块为单位实现DC之间的负载调整。
第三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GSC节点,包括:监测单元,用于监测多个DC中每个DC的负载值,每个DC中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块;确定单元,用于若第一DC的负载值与第二DC的负载值之间的差值大于阈值,则确定第一DC向第二DC迁入的目标数据块,该目标数据块的主DC均为第一DC,该目标数据块的备份DC均为第二DC,第一DC的负载值大于第二DC的负载值,第一DC与第二DC为该多个DC中不相同的两个DC;倒换单元,用于在数据块分布表中将该目标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进行倒换,倒换后该目标数据块的主DC为第二DC,该目标数据块的备份DC为第一DC,该数据块分布表中记录有每个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发送单元,用于将该数据块分布表发送给第一DC,以使得第一DC将该目标数据块承载的业务切换至第二DC。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该确定单元,还用于:对于该多个DC中每个DC内的每个数据块,确定该数据块的主DC和备份DC,得到该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以建立该数据块分布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该GSC节点还包括获取单元和计算单元,其中,该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该多个DC中每个DC内SCU的数量;该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每个DC内SCU的数量,计算每个DC的权重值,其中,该DC的权重值为:该DC内SCU的数量与所有DC内SCU的数量总和的比值;该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在为该数据块分配主DC时,对于每个DC,将该DC内已分配主DC的数据块个数,与该DC的权重值的比值,作为该DC的第一相对权重值;在为该数据块分配备份DC时,对于每个DC,将该DC内已分配备份DC的数据块个数,与该DC的权重值的比值,作为该DC的第二相对权重值;将第一相对权重值最小的DC作为该数据块的主DC;在除了该该数据块的主DC之外DC中,将第二相对权重值最小的DC作为该数据块的备份DC。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该数据块分布表中还包括每个数据块的置换标识,该置换标识用于指示该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存在历史倒换记录;该确定单元,具体用于:确定第一DC向第二DC迁入的目标数据块的数量为M,M≥1;在主DC为第一DC,备份DC为第二DC的数据块中,确定携带有置换标识的X个数据块,X≥0;若X≥M,则在该X个数据块中选择M个数据块作为第一DC向第二DC迁入的数据块;若X<M,则在主DC为第一DC,备份DC为第二DC的数据块中,选择除该X个数据块外的M-X个数据块,并将该X个数据块以及该M-X个数据块作为第一DC向第二DC迁入的数据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该获取单元,还用于统计该多个DC中已经占用的数据块数量;该计算单元,还用于:计算第一DC与第二DC的理论数据块数量,第一DC的理论数据块数量为:第一DC的权重值与该已经占用的数据块数量的乘积,第二DC的理论数据块数量:为第二DC的权重值与该已经占用的数据块数量的乘积;计算第一DC内实际数据块数量与理论数据块数量的第一差值,以及第二DC内实际数据块数量与理论数据块数量的第二差值;该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该第一差值和该第二差值,确定第一DC向第二DC迁入的数据块数量M,M小于该第一差值和该第二差值中的最小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每个DC的数据表中记录有已注册的每个用户设备与唯一一个数据块之间的对应关系,该数据表用于存储每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该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每个DC发送统计指示,以使得接收到该统计指示的DC根据该已注册的每个用户设备与唯一一个数据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DC内用户设备占用的数据块数量;该获取单元,还用于:接收每个DC发送的该DC内用户设备占用的数据块数量,得到该多个DC中已经占用的数据块数量。
第四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GSC节点,包括:监测单元,用于监测多个DC中每个DC的负载值;确定单元,用于若第一DC的负载值与第二DC的负载值之间的差值大于阈值,则确定第一DC向第二DC迁入的目标用户设备的数量,该目标用户设备的主DC均为第一DC,该目标用户设备的备份DC均为第二DC,第一DC的负载值大于第二DC的负载值,第一DC与第二DC为该多个DC中不相同的两个DC;发送单元,用于将该目标用户设备的数量发送给第一DC,以使得第一DC将该目标用户设备的业务切换至第二DC。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该GSC节点还包括获取单元和计算单元,其中,该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该多个DC中每个DC内SCU的数量;该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每个DC内SCU的数量,计算每个DC的权重值,其中,该DC的权重值为:该DC内SCU的数量与所有DC内SCU的数量总和的比值;该确定单元,还用于将每个DC的权重值发送给第一DC,以使得第一DC根据每个DC的权重值为进行注册的用户设备选择备份DC。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该获取单元,还用于统计该多个DC中已经注册的用户设备的总量;该计算单元,还用于:计算第一DC与第二DC的理论用户设备数量,第一DC的理论用户设备数量为:第一DC的权重值与该用户设备的总量的乘积,第二DC的理论数据块数量为:第二DC的权重值与该用户设备的总量的乘积;计算第一DC内实际用户设备数量与目标用户设备数量的第一差值,以及第二DC内实际用户设备数量与目标用户设备数量的第二差值;该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该第一差值和该第二差值,确定第一DC向第二DC迁入的M个目标用户设备,M小于该第一差值和该第二差值中的最小值,M≥1。
第五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GSC节点,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和通信接口;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该处理器与该存储器通过该总线连接,当该GSC节点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GSC节点执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负载调整方法。
第六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载调整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GSC节点,以及与GSC节点均相连的多个DC。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GSC节点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为该节点所设计的程序。
本发明中,上述GSC节点以及负载调整系统的名字对设备本身不构成限定,在实际实现中,这些设备可以以其他名称出现。只要各个设备的功能和本发明类似,即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
另外,第二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现有技术中进行负载调整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载调整系统的架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载调整系统的架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块分布表的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载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备DC对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载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NFV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GSC节点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GSC节点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GSC节点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另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载调整方法,可应用于如图2所示的负载调整系统100中,该负载调整系统100包括N个DC 21,以及与这N个DC 21中每个DC 21相连的GSC(GlobalService Control,全局业务控制)节点22。
其中,GSC节点22可用于对每个DC 21的负载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到的负载值触发相应DC对其数据库中的数据分布进行管理,又或者,GSC节点22也可以直接根据检测到的负载值对相应DC的数据库中的数据分布进行管理,以实现N个DC 21之间的负载均衡。
需要说明的是,GSC节点22可以作为一个功能组件集成在任意DC 21内,也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实体设备与每个DC 21相连,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示例性的,每个DC 21可以包括多个数据块(Block),如图3所示,DC1内的8个数据块可以分别备份到DC2和DC3中,其中,4个数据块备份在DC2中,剩余的4个数据块备份在DC3中,也就是说,可以将每个DC 21内的数据以数据块为单位分别备份至其他N-1个DC 21内。
这样,每个数据块对应于一组主DC和备份DC,例如,数据块1的主备DC关系为:主DC为DC1,备份DC为DC2。那么,GSC节点22可以以数据块为单位对每个DC 21内的数据进行管理,当某个DC 21的负载值大于预设阈值时,GSC节点22可以将该DC 21内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进行倒换,例如,将数据块1的主备DC关系倒换为:主DC为DC2,备份DC为DC1,并将倒换后的数据块1的主备DC关系下发给DC1,这样,后续DC1接收到归属于数据块1的用户设备(即目标用户设备)的业务请求时,可根据倒换后的数据块1的主备DC关系,将该业务请求换至DC2,而DC2内本身存储有数据块1的备份,即DC2内本身存储有该目标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因此,DC2可以直接根据该业务数据处理该业务请求,避免了通过跨DC的数据访问操作获取业务数据的问题,从而可降低因跨DC访问数据而导致的丢包或浪涌等风险。
示例性的,GSC节点22可以通过数据块分布表来管理和维护各个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如表1所示,数据块分布表中记录有每个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GSC节点22可以将数据块分布表下发给各个DC,以便于每个DC根据该数据块分布表查找每个数据块的主DC和备份DC;进一步地,如表2所示,以DC1为例,每个DC的数据表中记录有以本DC为主DC的各个数据块-用户设备-业务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用户设备向主DC内进行注册的过程中,可以由主DC将空闲的数据块分配给用户设备,并且,由于每个DC内保存有GSC节点22下发的数据块分布表(如表1所示),因此,每个DC可以确定出本DC内用户设备-数据块-主备DC关系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将对应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备份在其所属的主DC和备份DC内,这样,后续用户设备向其所属的主DC发送业务请求时,便可以确定出该用户设备归属的数据块,以及该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
表1
数据块 主DC 备份DC
数据块1-10 DC1 DC2
数据块11-20 DC1 DC3
数据块21-30 DC2 DC1
表2
用户设备 数据块 业务数据
用户设备1 数据块1 用户设备1的业务数据
用户设备2 数据块1 用户设备2的业务数据
用户设备3 数据块2 用户设备3的业务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用户设备在注册以及后续业务交互过程中产生的业务数据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每个数据块在主DC和备份DC内的数据需要进行数据同步,具体数据同步的方法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单向数据
复制过程或双向数据复制过程,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示例性的,基于表1或表2所示的数据块分布表,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块分布表的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101、GSC节点获取N个DC中每个DC内SCU(Session Control Unit,会话控制单元)的数量。
具体的,每个DC内设置有OMU(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unit,操作维护单元),OMU用于维护本DC内SCU的数据信息,因此,GSC节点可以从每个DC的OMU内获取到该DC内SCU的数量。
102、GSC节点根据每个DC内SCU的数量,计算每个DC的权重值。
其中,任意一个DC的权重值为:该DC内SCU的数量与所有DC内SCU的数量总和的比值。
以图3中的3个DC为例,如果DC1中包括20个SCU,DC2中包括30个SCU,DC3中包括50个SCU,那么,根据上述权重值的定义可计算出:DC1的权重值=20/(20+30+50)=0.2,DC2的权重值=30/(20+30+50)=0.3,DC3的权重值=50/(20+30+50)=0.5。
103a、在为数据块分配主DC时,GSC节点将该DC内已分配主DC的数据块个数,与该DC的权重值的比值,作为该DC的第一相对权重值。
103b,在为数据块分配备份DC时,GSC节点将该DC内已分配备份DC的数据块个数,与该DC的权重值的比值,作为该DC的第二相对权重值。
104、GSC节点将第一相对权重值最小的DC作为该数据块的主DC。
105、GSC节点将除上述已确定的主DC外,第二相对权重值最小的DC作为该数据块的备份DC。
具体的,仍以步骤102中的例子进行说明,在为第一个数据块分配主备DC关系时,每个DC内已分配主备DC关系的数据块个数均为0,因此,每个DC的第一相对权重值和第二相对权重值均为0,此时,可以将任意的一个DC作为第一个数据块的主DC,例如,将DC1作为第一个数据块的主DC,那么,除DC1外的DC2和DC3的第二相对权重值均为0,因此,可以将DC2或DC3作为第一个数据块的备份DC,例如,将DC2作为第一个数据块的备份DC。
那么,对于第二个数据块,在为其分配主DC时,DC1内已分配主DC的数据块个数为1,因此,DC1的第一相对权重值=1/0.2=5,DC2内已分配主DC的数据块个数为0,因此,DC2的第一相对权重值=0/0.3=0,DC3内已分配主DC的数据块个数为0,因此,DC3的第一相对权重值=0/0.5=0,那么,可以将第一相对权重值最小的DC2或DC3作为第二个数据块的主DC,例如,将DC3作为第二个数据块的主DC。
进一步地,对于第二个数据块,在为其分配备份DC时,DC1内已分配备份DC的数据块个数为0,因此,DC1的第二相对权重值=0/0.2=0,DC2内已分配备份DC的数据块个数为1,因此,DC2的第二相对权重值=1/0.3=3.3,DC3内已分配备份DC的数据块个数为0,因此,DC3的第二相对权重值=0/0.5=0,那么,除DC3外,第二相对权重值最小的DC为DC1,因此,可以将DC1作为第二个数据块的备份DC。
后续,第X(X>2)个数据块的主DC和备份DC的选择方法,可参考第二个数据块的主DC和备份DC的选择方法,故此处不再赘述。
至此,通过步骤101-105,GSC节点可以为每一个数据块确定一个主DC和备份DC,即为每一个数据块确定该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最终得到如表1所示的数据块分布表。
进一步地,基于表1所示的数据块分布表,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载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201、GSC节点监测N个DC中每个DC的负载值。
具体的,每个DC可以具备计算自身负载值的功能,这样,GSC节点可以直接从每个DC中获取该DC的负载值;又或者,GSC节点可以从每个DC内获取该DC的KPI(Key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信息,进而根据该DC的KPI信息计算出该DC的负载值。
202、若第一DC的负载值与第二DC的负载值之间的差值大于阈值,则GSC节点确定第一DC向第二DC迁入的目标数据块,目标数据块的主DC为第一DC,目标数据块的备份DC为第二DC。
203、GSC节点在数据块分布表中将目标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进行倒换,倒换后目标数据块的主DC为第二DC,目标数据块的备份DC为第一DC。
其中,目标数据块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数据块,第一DC的负载值大于第二DC的负载值,第一DC与第二DC为上述N个DC中不相同的两个DC。
具体的,在步骤203中,若第一DC的负载值与第二DC的负载值之间的差值大于阈值,例如,在连续Y(Y>1)个监测周期内,第一DC的负载值与第二DC的负载值之间的差值均大于35%,则说明第一DC与第二DC之间的负载不均衡,即第一DC的负载值较高,而第二DC的负载值较低,因此,可以将第一DC内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块所承载的业务切换至第二DC,那么,可以在主DC为第一DC,备份DC为第二DC的数据块中选择一定数量的数据块为上述目标数据块。
这样,GSC节点在表1所示的数据块分布表中,将上述目标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进行倒换,倒换后目标数据块的主DC为第二DC,目标数据块的备份DC为第一DC。那么,后续GSC节点将数据块分布表发送给第一DC后,当归属于目标数据块的目标用户设备向第一DC发送业务请求时,可根据倒换后的数据块分布表将该业务请求转发至新的主DC,即第二DC,而第二DC内本身就备份有目标数据块,即备份有该目标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因此,第二DC内的相应网元无需通过跨DC访问操作获取该目标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便可直接执行该业务请求,同时降低第一DC的负载值。
进一步地,数据块分布表中还可以包括每个数据块的置换标识,置换标识用于指示该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存在历史倒换记录,如表3所示,当置换标识为0时,表示该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不存在历史倒换记录,当置换标识为1时,表示该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存在历史倒换记录,那么,将存在历史倒换记录的主备DC关系倒换回去,可以使数据块分布表尽量维持刚建立数据块分布表时的主备DC关系。
表3
置换标识 数据块 主DC 备份DC
0 数据块1 DC1 DC2
1 数据块1 DC1 DC2
0 数据块2 DC1 DC3
因此,在确定第一DC向第二DC迁入的目标数据块时,首先,可确定第一DC向第二DC迁入的目标数据块的数量为M,M≥1;进而,在主DC为第一DC,备份DC为第二DC的数据块中,确定携带有置换标识的X个数据块,X≥0;那么,当X≥M时,则在这X个数据块中选择M个数据块作为第一DC向第二DC迁入的数据块;当X<M时,则在主DC为第一DC,备份DC为第二DC的数据块中,选择除这X个数据块外的M-X个数据块,并将上述X个数据块以及选择M-X个数据块作为第一DC向第二DC迁入的数据块,也就是说,在选择M个目标数据块时,优先选择存在历史倒换记录的主DC为第一DC且备份DC为第二DC的数据块。
其中,上述确定第一DC向第二DC迁入的目标数据块的数量为M,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01、GSC节点统计N个DC中已经占用的数据块数量。
具体的,GSC节点可以向每个DC发送统计指示,这样,接收到该统计指示的DC可以根据表2所示的已注册的每个用户设备与数据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本DC内用户设备占用的数据块数量,并将本DC内用户设备占用的数据块数量上报给GSC节点;这样,GSC节点可以接收到每个DC发送的该DC内用户设备占用的数据块数量,最终便可统计出N个DC中已经占用的数据块数量Z,Z≥0。
302、GSC节点计算第一DC与第二DC的理论数据块数量,第一DC的理论数据块数量Z1(Z1≥0)为:第一DC的权重值与已经占用的数据块数量的乘积,第二DC的理论数据块数量Z2(Z2≥0):为第二DC的权重值与已经占用的数据块数量的乘积。
上述理论数据块数量可以用于指示:当N个DC之间实现理想化的负载均衡时应该具有的数据块数量。
其中,第一DC的权重值和第二DC的权重值的计算方法已在步骤102中详细阐述,故此处不再赘述。
303、GSC节点计算第一DC内实际数据块数量与理论数据块数量的第一差值,以及第二DC内实际数据块数量与理论数据块数量的第二差值。
假设第一DC内实际数据块数量为J1(J1≥0),第二DC内实际数据块数量为J2(J2≥0),那么,上述第一差值=|J1-Z1|,上述第二差值=|J2-Z2|。
也就是说,通过步骤303,可以计算出第一DC内需要迁移出去的数据块数量(即第一差值),以及第二DC内可以接收的数据块数量(即第二差值)。
304、GSC节点根据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确定第一DC向第二DC迁入的数据块数量M,M小于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中的最小值。
当然,上述步骤301-304中仅给出了计算第一DC向第二DC迁入的目标数据块的数量M的方法,可以理解的是,当负载较高的第一DC需要迁移出去的数据块数量(即第一差值)较多时,可以同时向多个DC内迁入目标数据块,例如,第一DC可同时向第二DC和第三DC分别迁入一定数量的目标数据块,而第一DC向第三DC迁入的目标数据块的方法,与第一DC向第二DC迁入的目标数据块的方法相同,故此处不再赘述。
204、GSC节点将数据块分布表发送给第一DC,以使得第一DC将目标数据块承载的业务切换至第二DC。
最终,GSC节点将主备DC关系倒换后的数据块分布表发送给第一DC,这样,第一DC内的相应网元,例如,第一DC内的P-CSCF(Proxy-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节点接收到目标用户设备的新呼叫业务请求时,可直接根据该数据块分布表将该新呼叫业务请求转发给第二DC,由第二DC内的P-CSCF节点根据目标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执行该新呼叫业务请求,这样,在实现DC间负载均衡的同时,避免了通过跨DC的数据访问操作获取业务数据的问题,从而降低了因跨DC访问数据而导致的丢包或浪涌等风险。
上述实施例中介绍了以数据块(block)为粒度进行负载调整的方法,在上述实施例中,一个数据块是若干主备DC关系相同的用户设备的集合,而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案中,还可以以具有相同主备DC关系的用户设备为粒度进行负载调整。
具体的,上述以具有相同主备DC关系的用户设备为粒度的负载调整方法,仍然适用于图2所示的负载调整系统100,并且,仍然可以将每个DC 21内的不同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分别备份至其他N-1个DC 21内,这样,如表4所示,每个用户设备都归属于一个主备DC对。类似的,GSC节点22内可维护有每个主备DC对的主备DC关系,而每个DC内维护有以本DC为主DC的主备DC对与用户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
表4
用户设备 主备DC对 主DC 备份DC
用户设备1 主备DC对1 DC1 DC2
用户设备2 主备DC对2 DC2 DC1
用户设备3 主备DC对3 DC1 DC3
那么,GSC节点22可以以主备DC对为单位,对每个DC 21内的数据进行管理,当某个DC(例如上述DC1)的负载值大于预设阈值时,GSC节点22只需要从主DC为DC1,备份DC为DC2的用户设备中确定需要迁移的目标用户设备的数量M(M≥1)即可,进而,GSC节点22将目标用户设备的数量M发送给DC1,后续,DC1接收到任意用户设备的业务请求时,可根据主备DC对与用户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用户设备对应的备份DC是否为DC2,若为DC2,则该用户设备为一个目标用户设备,此时,若DC1已确定的目标用户设备的数量小于M,则DC1可直接将该业务请求转发至DC2,由于DC2内本身存储有该目标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因此,DC2可以直接根据该业务数据处理该业务请求,避免了通过跨DC的数据访问操作获取业务数据的问题,从而可降低因跨DC访问数据而导致的丢包或浪涌等风险。
可以看出,相比于以数据块为粒度进行负载调整的方法,在上述以主备DC对为粒度进行负载调整的方法中,GSC节点22无需为用户设备确定其所属的数据块,并且维护和管理数据块分布表,在进行负载调整时,也不需要更改该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而是直接将目标用户设备的数量发送给需要调整负载的DC即可,从而降低了GSC节点22在实现负载调整时的复杂度。
示例性的,基于表4所示的主备DC对与用户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备DC对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401、GSC节点获取N个DC中每个DC内SCU的数量。
402、GSC节点根据每个DC内SCU的数量,计算每个DC的权重值,其中,该DC的权重值为:该DC内SCU的数量与所有DC内SCU的数量总和的比值。
其中,步骤401与402的相关描述可参见上述步骤101与102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403、GSC节点将每个DC的权重值分别发送给各个DC,以使得每个DC根据各个DC的权重值为进行注册的用户设备选择备份DC。
具体的,在步骤403中,GSC节点可直接将每个DC的权重值发送给N个DC中的每个DC,这样,后续任意用户设备向第一DC(第一DC为N个DC中的任一个)注册时,第一DC可以根据每个DC的权重值,选择权重值最小的DC作为该用户设备的备份DC,并将第一DC作为该用户设备的主DC,从而确定了该用户设备的主备DC对,后续,将该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同步在该主备DC对内即可。
可以看出,相比于上述步骤101-105中GSC节点维护每个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步骤401-403提供的主备DC对的确定方法只需要将每个DC的权重值分别发送给各个DC,后续由各个DC自身为用户设备确定其所属的主备DC对即可。
进一步地,基于步骤401-403所示的主备DC对的确定方法,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载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501、GSC节点监测N个DC中每个DC的负载值。
502、若第一DC的负载值与第二DC的负载值之间的差值大于阈值,则GSC节点确定第一DC向第二DC迁入的目标用户设备的数量。
其中,目标用户设备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目标用户设备的主DC均为第一DC,且目标用户设备的备份DC均为第二DC,第一DC的负载值大于第二DC的负载值,且第一DC与第二DC为上述N个DC中不相同的两个DC。
实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第一DC向第二DC迁入的目标用户设备的具体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01、GSC节点统计N个DC中一共注册的用户设备的总量。
602、GSC节点计算第一DC与第二DC的理论用户设备数量,第一DC的理论用户设备数量为:第一DC的权重值与用户设备的总量的乘积,第二DC的理论用户设备数量为:第二DC的权重值与用户设备的总量的乘积。
上述理论用户设备数量可以用于指示:当N个DC之间实现理想化的负载均衡时应该具有的用户设备数量。
其中,第一DC的权重值和第二DC的权重值的计算方法已在步骤102中详细阐述,故此处不再赘述。
603、GSC节点计算第一DC内实际用户设备数量与目标用户设备数量的第一差值,以及第二DC内实际用户设备数量与目标用户设备数量的第二差值。
也就是说,通过步骤603,可以计算出第一DC内需要迁移出去的用户设备数量(即第一差值),以及第二DC内可以接收的用户设备数量(即第二差值)。
604、GSC节点根据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确定第一DC向第二DC迁入的M个目标用户设备,M小于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中的最小值,M≥1。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当负载较高的第一DC需要迁移出去的用户设备数量(即第一差值)较多时,可以同时向多个DC内迁入目标用户设备,例如,第一DC可同时向第二DC和第三DC分别迁入一定数量的目标用户设备,而第一DC向第三DC迁入的目标用户设备的确定方法,与第一DC向第二DC迁入的目标用户设备的方法相同,故此处不再赘述。
503、GSC节点将目标用户设备的数量M发送给第一DC。
504、第一DC确定这M个目标用户设备,并将每个目标用户设备的业务切换至第二DC。
最终,GSC节点将上述目标用户设备的数量M发送给第一DC,这样,第一DC内的相应网元,例如,第一DC内的P-CSCF节点接收到上述任意用户设备的新呼叫业务请求时,一旦确定该用户设备为M个目标用户设备中的一个,则可直接将该新呼叫业务请求转发给第二DC,由第二DC内的P-CSCF节点根据已经备份的目标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执行该新呼叫业务请求,这样,在实现DC间负载均衡的同时,避免了通过跨DC的数据访问操作获取业务数据的问题,从而降低了因跨DC访问数据而导致的丢包或浪涌等风险。
至此,在上述实施例中,详细阐述了GSC节点22以数据块为单位,对每个DC 21内的数据进行管理,实现DC之间的负载调整;以及,GSC节点22以主备DC对为单位,对每个DC 21内的数据进行管理实现DC之间的负载调整的方案。
结合上述两种方案,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GSC节点22可以以用户设备为单位,触发相应的DC 21进行负载调整,而DC 21则可以沿用上述数据块分布表的管理方法,以数据块为单位实现DC之间的负载调整。
此时,与上述实施例中,GSC节点22可以通过数据块分布表(如表1所示)来管理和维护各个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不同的是,在下述实施例中,可以由DC 21通过数据块分布表来管理和维护各个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
也就是说,每个DC 21内均存储有上述数据块分布表,并且各个DC之间可以同步更新上述数据块分布表,该数据块分布表中记录有每个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此时,GSC节点22仍然可以按照上述步骤501-503的方法,将确定出的需要调整的目标用户设备的数量M发送给第一DC,不同的是,在第一DC接收到目标用户设备的数量M之后,还可以进一步执行下述步骤701-702。
701、第一DC根据目标用户设备的数量M,确定向第二DC迁入的目标数据块。
其中,目标数据块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数据块,并且,目标数据块的主DC均为第一DC,目标数据块的备份DC均为第二DC。
具体的,由于每个DC内都存储有如表1所示的数据块分布表,那么,在第一DC接收到GSC节点下发的目标用户设备的数量M后,例如,M=10,即需要从第一DC迁出10个用户设备至第二DC,此时,第一DC根据数据块分布表中各个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确定这10个用户设备所属的目标数据块。
702、第一DC在数据块分布表中将目标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进行倒换,倒换后目标数据块的主DC为第二DC,目标数据块的备份DC为第一DC。
在步骤702中,第一DC可以在表1所示的数据块分布表中,将上述目标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进行倒换,倒换后目标数据块的主DC为第二DC,目标数据块的备份DC为第一DC。
那么,后续当归属于目标数据块的目标用户设备向第一DC发送业务请求时,第一DC可根据倒换后的数据块分布表,将该业务请求转发至新的主DC,即第二DC,而第二DC内本身就备份有目标数据块,即备份有该目标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因此,第二DC内的相应网元无需通过跨DC访问操作获取该目标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便可直接执行该业务请求,同时降低第一DC的负载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负载调整系统100,以及任意负载调整方法,可以应用在IMS网络中,也可以应用在LTE网络中,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例如,当上述负载调整系统100应用在IMS网络时,每个DC 21内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P-CSCF节点、S-CSCF(Serving-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服务呼叫会话控制功能)节点或AS(Application Server,应用服务器)等网元;当上述负载调整系统100应用在LTE网络时,每个DC 21内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RAN(Residential Access Network,居民接入网)节点、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节点功能)SGW(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或PGW(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分组数据网关)等网元。
示例性的,以EPC(Evolved Packet Core,4G核心网络)网络中用户设备的注册流程为例,在用户设备进行初始附着之前,GSC节点22可以将数据块分布表发送给各个网元,例如,下发给各个PGW,后续,用户设备通过RAN节点向核心网发起附着请求时,MME会为用户设备分配相应的SGW和PGW(例如SGW1和PGW1),那么,SGW1向PGW1发送承载建立请求后,PGW1可以将数据块分布表中未被占用的数据块,例如数据块1,分配给该用户设备,即:对于PGW1而言,建立了该用户设备、数据块1、以及该数据块1的主备DC关系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可将数据块1的标识携带在上述承载建立请求的响应中发送给SGW1,并完成后续附着流程。
后续,该用户设备在执行相关数据、语音等业务时,一旦GSC节点22确定将上述数据块为目标数据块时,便可以按照上述步骤201-204所示的负载调整方法,将该用户设备的业务切换至上述数据块的备份DC中。例如,当PGW1负载大于阈值时,GSC节点22在数据块分布表中将数据块1的主备DC关系进行倒换,并将倒换后的数据块分布表下发至PGW1,那么,当SGW1向PGW1发送该用户设备的业务请求时,可将数据块1的标识携带在上述业务请求中,这样,PGW1可以根据数据块1的标识从数据块分布表中确定数据块1的新的主DC(即倒换前的备份DC),进而将业务请求发送至新的主DC内的PGW2,而新的主DC内已经备份有上述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因此,该用户设备的业务切换至新的主DC后也不会引起跨DC的数据访问操作,从而降低了因跨DC访问数据而导致的丢包或浪涌等风险。
类似的,任意节点都可以通过上述注册方法获取到后端节点分配的数据块的标识,例如,用户设备可以获取到MME发送的MME所对应的数据块的标识,MME可以获取到SGW发送的SGW所对应的数据块的标识,这样,每一级后端节点在进行负载调整时,与其交互的前端节点均可以将已经获取到的数据块的标识携带在业务请求中,然后由后端节点根据该数据块的标识将该业务请求转发到主备关系倒换后的新的主DC内。
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负载调整系统100,以及任意负载调整方法,还可以应用在如图8所示的NFV(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网络功能虚拟化)系统中,该NFV系统包括:网络功能虚拟化调度节点(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orchestrator,NFVO)、虚拟网络功能管理节点(virtualized network function manager,VNFM)、虚拟机基础设施管理节点(virtualized infrastructure manager,VIM)、运营支撑系统(operations support system,OSS)或业务支撑系统(business support system,BSS)、网元管理节点(element manager,EM)、VNF节点、虚拟网络功能基础设施(network functionvirtualization infrastructure,NFVI)等功能节点。
其中,在NFV系统中,NFVO、VNFM以及VIM构成了NFV系统的管理编排(NFVmanagement and orchestration,NFV-MANO)域,其中,NFVO也可以称为网络功能虚拟化编排者。具体的,VNFM负责VNF实例的生命周期管理,如实例化、扩展/收缩、查询、更新及终止等;VIM是基础设施和资源的管理入口,为VNF实例提供资源管理,包括为VNF实例提供基础设施相关硬件和虚拟化资源的配置维护、资源监控、告警、性能管理等功能;而NFVO可以对VIM进行操作、管理及协调等调度功能,NFVO与NFV系统中的所有VIM以及VNFM均相连。
具体的,仍如图8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在传统的NFV系统中增设GSC节点22,GSC节点22具体可部署在VNF、NFV-MANO、EM、或独立的网络节点上。各个DC 21可以利用虚拟化技术运行在一个或多个VNF上,那么,GSC节点22可以对VNF的负载进行监控和维护,从而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步骤101-105、201-204、301-304、401-403、501-503以及601-604。
示例性的,GSC节点22与VNFM之间可以增设接口,以实现在负载调整前,GSC节点22向VNFM指示对待迁入负载的DC进行弹性扩容。
例如,在执行上述步骤203之后,即GSC节点22在数据块分布表中将目标数据块的主备关系进行倒换后,便可以向VNFM发送对第二DC的扩容指令,使VNFM对第二DC所在的VNF进行扩容操作,这样,第二DC可以提前准备好相应的资源,从而承接从过载的第一DC切换过来的业务请求。
又或者,在执行上述步骤502之后,即GSC节点22确定了第一DC向第二DC迁入的目标用户设备的数量之后,便可以向VNFM发送对第二DC的扩容指令,使VNFM对第二DC所在的VNF进行扩容操作,同样的,可以使第二DC提前准备好相应的资源,从而承接从过载的第一DC切换过来的上述目标用户设备的业务请求。
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经验设置上述扩容操作的触发条件,例如,GSC节点22可以在上述扩容指令中携带上述目标数据块或目标用户设备的数量,这样,VNFM可以根据上述目标数据块或目标用户设备的数量,以及第二DC当前的资源容量,确定是否需要执行扩容操作,以及扩容的具体策略和扩容大小等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另外,GSC节点22还可以暴露接口给NFVO,从而为NFVO提供VNF内各个DC 21的相关信息,以实现NFVO对整体网络资源的编排,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上述实施例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DC 21和GSC节点22,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GSC节点22等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9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GSC节点22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GSC节点22包括:监测单元31、确定单元32、倒换单元33、发送单元34、获取单元35、以及计算单元36。其中,监测单元31用于支持GSC节点22执行图5中的过程201和图7中的过程501;确定单元32用于支持GSC节点22执行图4中的过程104-105,图5中的过程202以及304,图7中的过程502以及604;倒换单元33用于支持GSC节点22执行图5中的过程203;发送单元34用于支持GSC节点22执行图5中的过程204,图6中的过程403,以及图7中的过程503;获取单元35用于支持GSC节点22执行图4中的过程101,图6中的过程401;计算单元36用于支持GSC节点22执行图4中的过程102-103,301-303,图6中的过程402,601-603。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0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GSC节点22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GSC节点22包括:处理模块1302和通信模块1303。处理模块1302用于对GSC节点22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模块1302用于支持GSC节点22执行图4中的过程101-105,图5中的过程201-204,301-304,图6中的过程401-403,图7中的过程501-503,601-604,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模块1303用于支持GSC节点22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与图1中示出的功能模块或网络实体之间的通信。GSC节点22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1301,用于存储GSC节点22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模块13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模块1303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存储模块1301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模块1302为处理器,通信模块1303为通信接口,存储模块1301为存储器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节点可以为图11所示的GSC节点22。
参阅图11所示,该GSC节点22包括:处理器1312、通信接口1313、存储器1311以及总线1314。其中,通信接口1313、处理器1312以及存储器1311通过总线1314相互连接;总线131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1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核心网接口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核心网接口设备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负载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测多个数据中心DC中每个DC的负载值,每个DC中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块;
若第一DC的负载值与第二DC的负载值之间的差值大于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DC向所述第二DC迁入的目标数据块,所述目标数据块的主DC均为所述第一DC,所述目标数据块的备份DC均为所述第二DC,所述第一DC的负载值大于所述第二DC的负载值,所述第一DC与所述第二DC为所述多个DC中不相同的两个DC;
在数据块分布表中将所述目标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进行倒换,倒换后所述目标数据块的主DC为所述第二DC,所述目标数据块的备份DC为所述第一DC,所述数据块分布表中记录有每个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
将所述数据块分布表发送给所述第一DC,以使得所述第一DC将所述目标数据块承载的业务切换至所述第二D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监测多个DC中每个DC的负载值之前,还包括:
对于所述多个DC中每个DC内的每个数据块,确定该数据块的主DC和备份DC,得到该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以建立所述数据块分布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该数据块的主DC和备份DC,包括:
获取所述多个DC中每个DC内会话控制单元SCU的数量;
根据每个DC内SCU的数量,计算每个DC的权重值,其中,该DC的权重值为:该DC内SCU的数量与所有DC内SCU的数量总和的比值;
在为该数据块分配主DC时,对于每个DC,将该DC内已分配主DC的数据块个数,与该DC的权重值的比值,作为该DC的第一相对权重值;
在为该数据块分配备份DC时,对于每个DC,将该DC内已分配备份DC的数据块个数,与该DC的权重值的比值,作为该DC的第二相对权重值;
将第一相对权重值最小的DC作为该数据块的主DC;
在除了所述该数据块的主DC之外DC中,将第二相对权重值最小的DC作为该数据块的备份DC。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块分布表中还包括每个数据块的置换标识,所述置换标识用于指示该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存在历史倒换记录;
其中,确定所述第一DC向所述第二DC迁入的目标数据块,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DC向所述第二DC迁入的目标数据块的数量为M,M≥1;
在主DC为所述第一DC,备份DC为所述第二DC的数据块中,确定携带有置换标识的X个数据块,X≥0;
若X≥M,则在所述X个数据块中选择M个数据块作为所述第一DC向所述第二DC迁入的数据块;
若X<M,则在主DC为所述第一DC,备份DC为所述第二DC的数据块中,选择除所述X个数据块外的M-X个数据块,并将所述X个数据块以及所述M-X个数据块作为所述第一DC向所述第二DC迁入的数据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第一DC向所述第二DC迁入的目标数据块的数量为M,包括:
统计所述多个DC中已经占用的数据块数量;
计算所述第一DC与所述第二DC的理论数据块数量,所述第一DC的理论数据块数量为:所述第一DC的权重值与所述已经占用的数据块数量的乘积,所述第二DC的理论数据块数量:为所述第二DC的权重值与所述已经占用的数据块数量的乘积;
计算所述第一DC内实际数据块数量与理论数据块数量的第一差值,以及所述第二DC内实际数据块数量与理论数据块数量的第二差值;
根据所述第一差值和所述第二差值,确定所述第一DC向所述第二DC迁入的数据块数量M,M小于所述第一差值和所述第二差值中的最小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DC的数据表中记录有已注册的每个用户设备与唯一一个数据块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数据表用于存储每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
其中,统计所述多个DC中已经占用的数据块数量,包括:
向每个DC发送统计指示,以使得接收到该统计指示的DC根据所述已注册的每个用户设备与唯一一个数据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DC内用户设备占用的数据块数量;
接收每个DC发送的该DC内用户设备占用的数据块数量,得到所述多个DC中已经占用的数据块数量。
7.一种负载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测多个DC中每个DC的负载值;
若第一DC的负载值与第二DC的负载值之间的差值大于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DC向所述第二DC迁入的目标用户设备的数量,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主DC均为所述第一DC,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备份DC均为所述第二DC,所述第一DC的负载值大于所述第二DC的负载值,所述第一DC与所述第二DC为所述多个DC中不相同的两个DC;
将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数量发送给第一DC,以使得所述第一DC将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业务切换至所述第二DC。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监测多个DC中每个DC的负载值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多个DC中每个DC内SCU的数量;
根据每个DC内SCU的数量,计算每个DC的权重值,其中,该DC的权重值为:该DC内SCU的数量与所有DC内SCU的数量总和的比值;
将每个DC的权重值发送给所述第一DC,以使得所述第一DC根据每个DC的权重值为进行注册的用户设备选择备份DC。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第一DC向所述第二DC迁入的目标用户设备的数量,包括:
统计所述多个DC中已经注册的用户设备的总量;
计算所述第一DC与所述第二DC的理论用户设备数量,所述第一DC的理论用户设备数量为:所述第一DC的权重值与所述用户设备的总量的乘积,所述第二DC的理论数据块数量为:所述第二DC的权重值与所述用户设备的总量的乘积;
计算所述第一DC内实际用户设备数量与目标用户设备数量的第一差值,以及所述第二DC内实际用户设备数量与目标用户设备数量的第二差值;
根据所述第一差值和所述第二差值,确定所述第一DC向所述第二DC迁入的M个目标用户设备,M小于所述第一差值和所述第二差值中的最小值,M≥1。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DC中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块,且每个DC内存储有数据块分布表,所述数据块分布表中记录有每个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
其中,在将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数量发送给第一DC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DC根据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数量和所述数据块分布表,确定向所述第二DC迁入的目标数据块,所述目标数据块的主DC均为所述第一DC,所述目标数据块的备份DC均为所述第二DC;
所述第一DC在所述数据块分布表中将所述目标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进行倒换,倒换后所述目标数据块的主DC为所述第二DC,所述目标数据块的备份DC为所述第一DC。
11.一种全局业务控制GSC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测单元,用于监测多个DC中每个DC的负载值,每个DC中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块;
确定单元,用于若第一DC的负载值与第二DC的负载值之间的差值大于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DC向所述第二DC迁入的目标数据块,所述目标数据块的主DC均为所述第一DC,所述目标数据块的备份DC均为所述第二DC,所述第一DC的负载值大于所述第二DC的负载值,所述第一DC与所述第二DC为所述多个DC中不相同的两个DC;
倒换单元,用于在数据块分布表中将所述目标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进行倒换,倒换后所述目标数据块的主DC为所述第二DC,所述目标数据块的备份DC为所述第一DC,所述数据块分布表中记录有每个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数据块分布表发送给所述第一DC,以使得所述第一DC将所述目标数据块承载的业务切换至所述第二DC。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GSC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对于所述多个DC中每个DC内的每个数据块,确定该数据块的主DC和备份DC,得到该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以建立所述数据块分布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GSC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GSC节点还包括获取单元和计算单元,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多个DC中每个DC内会话控制单元SCU的数量;
所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每个DC内SCU的数量,计算每个DC的权重值,其中,该DC的权重值为:该DC内SCU的数量与所有DC内SCU的数量总和的比值;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在为该数据块分配主DC时,对于每个DC,将该DC内已分配主DC的数据块个数,与该DC的权重值的比值,作为该DC的第一相对权重值;在为该数据块分配备份DC时,对于每个DC,将该DC内已分配备份DC的数据块个数,与该DC的权重值的比值,作为该DC的第二相对权重值;将第一相对权重值最小的DC作为该数据块的主DC;在除了所述该数据块的主DC之外DC中,将第二相对权重值最小的DC作为该数据块的备份DC。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GSC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块分布表中还包括每个数据块的置换标识,所述置换标识用于指示该数据块的主备DC关系存在历史倒换记录;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DC向所述第二DC迁入的目标数据块的数量为M,M≥1;在主DC为所述第一DC,备份DC为所述第二DC的数据块中,确定携带有置换标识的X个数据块,X≥0;若X≥M,则在所述X个数据块中选择M个数据块作为所述第一DC向所述第二DC迁入的数据块;若X<M,则在主DC为所述第一DC,备份DC为所述第二DC的数据块中,选择除所述X个数据块外的M-X个数据块,并将所述X个数据块以及所述M-X个数据块作为所述第一DC向所述第二DC迁入的数据块。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GSC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统计所述多个DC中已经占用的数据块数量;
所述计算单元,还用于:计算所述第一DC与所述第二DC的理论数据块数量,所述第一DC的理论数据块数量为:所述第一DC的权重值与所述已经占用的数据块数量的乘积,所述第二DC的理论数据块数量:为所述第二DC的权重值与所述已经占用的数据块数量的乘积;计算所述第一DC内实际数据块数量与理论数据块数量的第一差值,以及所述第二DC内实际数据块数量与理论数据块数量的第二差值;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差值和所述第二差值,确定所述第一DC向所述第二DC迁入的数据块数量M,M小于所述第一差值和所述第二差值中的最小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GSC节点,其特征在于,每个DC的数据表中记录有已注册的每个用户设备与唯一一个数据块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数据表用于存储每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每个DC发送统计指示,以使得接收到该统计指示的DC根据所述已注册的每个用户设备与唯一一个数据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DC内用户设备占用的数据块数量;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接收每个DC发送的该DC内用户设备占用的数据块数量,得到所述多个DC中已经占用的数据块数量。
17.一种全局业务控制GSC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测单元,用于监测多个DC中每个DC的负载值;
确定单元,用于若第一DC的负载值与第二DC的负载值之间的差值大于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DC向所述第二DC迁入的目标用户设备的数量,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主DC均为所述第一DC,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备份DC均为所述第二DC,所述第一DC的负载值大于所述第二DC的负载值,所述第一DC与所述第二DC为所述多个DC中不相同的两个DC;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数量发送给第一DC,以使得所述第一DC将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业务切换至所述第二DC。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GSC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GSC节点还包括获取单元和计算单元,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多个DC中每个DC内SCU的数量;
所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每个DC内SCU的数量,计算每个DC的权重值,其中,该DC的权重值为:该DC内SCU的数量与所有DC内SCU的数量总和的比值;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将每个DC的权重值发送给所述第一DC,以使得所述第一DC根据每个DC的权重值为进行注册的用户设备选择备份DC。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GSC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统计所述多个DC中已经注册的用户设备的总量;
所述计算单元,还用于:计算所述第一DC与所述第二DC的理论用户设备数量,所述第一DC的理论用户设备数量为:所述第一DC的权重值与所述用户设备的总量的乘积,所述第二DC的理论数据块数量为:所述第二DC的权重值与所述用户设备的总量的乘积;计算所述第一DC内实际用户设备数量与目标用户设备数量的第一差值,以及所述第二DC内实际用户设备数量与目标用户设备数量的第二差值;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差值和所述第二差值,确定所述第一DC向所述第二DC迁入的M个目标用户设备,M小于所述第一差值和所述第二差值中的最小值,M≥1。
20.一种负载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6或权利要求17-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局业务控制GSC节点,以及与所述GSC节点均相连的多个DC。
CN201610964281.1A 2016-10-28 2016-10-28 一种负载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80090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64281.1A CN108009018B (zh) 2016-10-28 2016-10-28 一种负载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PCT/CN2017/102804 WO2018076973A1 (zh) 2016-10-28 2017-09-21 一种负载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64281.1A CN108009018B (zh) 2016-10-28 2016-10-28 一种负载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09018A true CN108009018A (zh) 2018-05-08
CN108009018B CN108009018B (zh) 2020-08-25

Family

ID=62023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64281.1A Active CN108009018B (zh) 2016-10-28 2016-10-28 一种负载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09018B (zh)
WO (1) WO201807697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9041A (zh) * 2019-10-29 2021-05-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虚拟化网络功能备份策略自决策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
CN112751772A (zh) * 2019-10-31 2021-05-04 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5299B (zh) * 2019-01-14 2023-06-2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333824B (zh) * 2019-06-05 2022-10-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系统的扩容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4015A (zh) * 2008-09-28 2009-03-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电信设备及分布式电信设备处理业务的方法
JP2015052991A (ja) * 2013-09-09 2015-03-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データバックアップ方法、収容局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CN104767822A (zh) * 2015-04-21 2015-07-08 成都影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版本的数据存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7512B (zh) * 2012-12-25 2017-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4015A (zh) * 2008-09-28 2009-03-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电信设备及分布式电信设备处理业务的方法
JP2015052991A (ja) * 2013-09-09 2015-03-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データバックアップ方法、収容局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CN104767822A (zh) * 2015-04-21 2015-07-08 成都影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版本的数据存储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9041A (zh) * 2019-10-29 2021-05-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虚拟化网络功能备份策略自决策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
CN112749041B (zh) * 2019-10-29 2023-12-2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虚拟化网络功能备份策略自决策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
CN112751772A (zh) * 2019-10-31 2021-05-04 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76973A1 (zh) 2018-05-03
CN108009018B (zh) 202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37600B2 (ja) 制御ノード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03947234B (zh) 用于mme和mme池负载均衡的系统和方法
CN104850450B (zh) 一种面向混合云应用的负载均衡方法及系统
US1032064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virtual network function performance monitoring
CN104620536B (zh) 高可用性、可扩展策略和计费控制系统及用于其的方法
CN108009018A (zh) 一种负载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833978B2 (en) Integrated wireline and wireless access using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CN104158755B (zh) 传输报文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8914501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cheduling distributed buffer resources
CN108011737A (zh) 一种故障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450052B (zh) 数据网关负载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JP2014526763A5 (zh)
CN104601680B (zh)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0365748A (zh) 业务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1808119A (zh) 一种多存储阵列负载均衡的方法和设备
EP3310093B1 (en) Traffic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753250B (zh) 管理用户设备到网络切片的分配的方法和电信网络
CN110661865A (zh) 一种网络通信方法及网络通信架构
CN103957251A (zh) 一种实现服务器负载均衡的方法及系统
CN105027663B (zh) 通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JP2016086225A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ゲートウェイ装置用プログラム及び管理装置用プログラム
CN115499859A (zh) 一种基于nwdaf对计算资源的管理和决策的方法
CN112771931B (zh) 管理电信网络中的网络业务的方法和管理网络业务的电信网络
CN114080790A (zh) 用于提供带有性能路由测量的双向转发检测的系统和方法
JP2012256979A (ja) 基地局、制御信号送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