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95247A -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95247A
CN107995247A CN201610959971.8A CN201610959971A CN107995247A CN 107995247 A CN107995247 A CN 107995247A CN 201610959971 A CN201610959971 A CN 201610959971A CN 107995247 A CN107995247 A CN 1079952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file
direct
transmission mode
file dest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5997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95247B (zh
Inventor
彭向阳
黄铁鸣
李斌
罗程
王俊山
向航
许金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5997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952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952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952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952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952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文件传输方法、服务器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对发送端、接收端、与发送端和接收端相关的传输进行监控,得到与发送端相关的第一信息、与接收端相关的第二信息、与发送端和接收端间文件传输相关的第三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三信息得到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从收到的第一请求中提取特征信息,将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处理策略中多模式的传输方式进行匹配,选择与所述特征信息匹配的传输方式;根据所述传输方式对待传输的目标文件进行传输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输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文件传输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背景技术
文件传输是一端将文件经信道传送到另一端,并被对方所接收的过程。在文件传输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服务器进行中转或处理。比如,发送方以离线方式传输文件到服务器存储,接收方收到消息提示后再去服务器下载该文件。由于网络的不稳定性和公网带宽等网络环境的限制,使得发送方采用该离线方式传输文件时受限于网络环境的影响,导致文件的传输速率低;文件传输到服务器后还需要接收方收到消息提示才可以去服务器下载文件,从文件发送、传输、提示到下载,这一系列的过程导致整个文件传输的收发过程非常繁琐且耗时。然而,相关技术中,对于该问题,尚无有效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文件传输方法、服务器及系统,至少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文件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发送端、接收端、与发送端和接收端相关的传输进行监控,得到与发送端相关的第一信息、与接收端相关的第二信息、与发送端和接收端间文件传输相关的第三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三信息得到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
从收到的第一请求中提取特征信息,将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处理策略中多模式的传输方式进行匹配,选择与所述特征信息匹配的传输方式;
根据所述传输方式对待传输的目标文件进行传输控制。
上述方案中,所述处理策略包括:直连传输、离线传输、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中直连优先传输中任意一种或者多种传输方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从收到的第一请求中提取特征信息,将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处理策略中多模式的传输方式进行匹配,选择与所述特征信息匹配的传输方式,包括:
从所述第一请求中提取的特征信息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判断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所隶属的阈值区间,得到判断结果;
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选择离线传输方式,将所述离线传输方式确定为所述传输方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传输方式对待传输的目标文件进行传输控制,包括:
收到发送端发送的所述目标文件,存储所述目标文件在本地或外置存储中,收到接收端的下载请求,响应所述下载请求,将所述目标文件发送给接收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从收到的第一请求中提取特征信息,将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处理策略中多模式的传输方式进行匹配,选择与所述特征信息匹配的传输方式,包括:
从所述第一请求中提取的特征信息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判断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所隶属的阈值区间,得到判断结果;
所述判断结果为第一阈值小于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且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小于第二阈值时,选择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方式,将所述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方式确定为所述传输方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传输方式对待传输的目标文件进行传输控制,包括:
触发直连传输和离线传输的并发模式,对发送端发送的所述目标文件分别采用直连传输方式和离线传输方式进行传输;
在采取直连传输方式的第一通道中,控制发送端直接将所述目标文件传输给接收端;
在采取离线传输方式的第二通道中,存储所述目标文件在本地或外置存储中,收到接收端的下载请求,响应所述下载请求,将所述目标文件发送给接收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从收到的第一请求中提取特征信息,将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处理策略中多模式的传输方式进行匹配,选择与所述特征信息匹配的传输方式,包括:
从所述第一请求中提取的特征信息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判断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所隶属的阈值区间,得到判断结果;
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大于等于第二阈值时,直接选择直连传输方式,将所述直连传输方式确定为所述传输方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传输方式对待传输的目标文件进行传输控制,包括:
控制发送端直接将所述目标文件传输给接收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从收到的第一请求中提取特征信息,将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处理策略中多模式的传输方式进行匹配,选择与所述特征信息匹配的传输方式,包括:
从所述第一请求中提取的特征信息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判断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所隶属的阈值区间,得到判断结果;
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大于等于第二阈值时,若检测到当前已经处于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状态,选择在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中直连优先的传输方式,将所述直连传输方式确定为所述传输方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传输方式对待传输的目标文件进行传输控制,包括:
根据实时监测的目标文件传输速率、当前网络带宽和/或目标文件传输时间,判断是否优先采用直连传输方式,或者由离线传输方式切换到直连传输方式,如果是,则采用直连传输方式,控制发送端直接将所述目标文件传输给接收端;
采用直连传输方式后,如果检测到目标文件采用直连传输方式传输失败或目标文件采用离线传输方式比直连传输方式更快,则由直连传输方式切换到离线传输方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选择所述传输方式为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中直连优先的传输方式时,获取发送端发送的文件属性信息和鉴权密钥;所述文件属性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目标文件;
根据接收端的网际协议IP地址判断接收端的版本兼容性,如果接收端支持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则将所述文件属性信息和所述鉴权密钥发送给接收端;
所述鉴权密钥用于表征: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接收端对所述文件属性信息加密后将得到的待鉴权信息发送给发送端进行对应的解密,对所述待鉴权信息解密成功后得到所述文件属性信息,则鉴权通过;
控制发送端将对应所述文件属性信息的所述目标文件以加密形式传输给接收端,提醒接收端通过卡片消息查看所述目标文件,所述卡片消息处于第一显示状态。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中触发直连传输和离线传输的并发模式,对发送端发送的所述目标文件分别采用直连传输方式和离线传输方式进行传输;
在所述直连优先的传输方式不如离线传输方式快的情况、或所述直连优先的传输不可达的情况下,由直连传输方式切换到离线传输方式;
直接获取发送端发送的所述目标文件,存储所述目标文件在本地或外置存储中,提醒接收端通过卡片消息去发起下载所述目标文件的下载请求;所述卡片消息由所述第一显示状态更新为包含下载交互对象的第二显示状态;
收到所述下载请求,响应所述下载请求,将所述目标文件以加密形式传输给接收端。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
监控单元,用于对发送端、接收端、与发送端和接收端相关的传输进行监控,得到与发送端相关的第一信息、与接收端相关的第二信息、与发送端和接收端间文件传输相关的第三信息;
策略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三信息得到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
选择单元,用于从收到的第一请求中提取特征信息,将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处理策略中多模式的传输方式进行匹配,选择与所述特征信息匹配的传输方式;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传输方式对待传输的目标文件进行传输控制。
上述方案中,所述处理策略包括:直连传输、离线传输、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中直连优先传输中任意一种或多种传输方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选择单元,进一步用于:
从所述第一请求中提取的特征信息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判断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所隶属的阈值区间,得到判断结果;
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选择离线传输方式,将所述离线传输方式确定为所述传输方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
收到发送端发送的所述目标文件,存储所述目标文件在本地或外置存储中,收到接收端的下载请求,响应所述下载请求,将所述目标文件发送给接收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选择单元,进一步用于:
从所述第一请求中提取的特征信息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判断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所隶属的阈值区间,得到判断结果;
所述判断结果为第一阈值小于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且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小于第二阈值时,选择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方式,将所述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方式确定为所述传输方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
触发直连传输和离线传输的并发模式,对发送端发送的所述目标文件分别采用直连传输方式和离线传输方式进行传输;
在采取直连传输方式的第一通道中,控制发送端直接将所述目标文件传输给接收端;
在采取离线传输方式的第二通道中,存储所述目标文件在本地或外置存储中,收到接收端的下载请求,响应所述下载请求,将所述目标文件发送给接收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选择单元,进一步用于:
从所述第一请求中提取的特征信息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判断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所隶属的阈值区间,得到判断结果;
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大于等于第二阈值时,直接选择直连传输方式,将所述直连传输方式确定为所述传输方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
控制发送端直接将所述目标文件传输给接收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选择单元,进一步用于:
从所述第一请求中提取的特征信息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判断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所隶属的阈值区间,得到判断结果;
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大于等于第二阈值时,若检测到当前已经处于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状态,选择在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中直连优先的传输方式,将所述直连传输方式确定为所述传输方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
根据实时监测的目标文件传输速率、当前网络带宽和/或目标文件传输时间,判断是否优先采用直连传输方式,或者由离线传输方式切换到直连传输方式,如果是,则采用直连传输方式,控制发送端直接将所述目标文件传输给接收端;
采用直连传输方式后,如果检测到目标文件采用直连传输方式传输失败或目标文件采用离线传输方式比直连传输方式更快,则由直连传输方式切换到离线传输方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服务器还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选择所述传输方式为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中直连优先的传输方式时,获取发送端发送的文件属性信息和鉴权密钥;所述文件属性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目标文件;
版本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端的网际协议IP地址判断接收端的版本兼容性,如果接收端支持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则将所述文件属性信息和所述鉴权密钥发送给接收端;
所述鉴权密钥用于表征: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接收端对所述文件属性信息加密后将得到的待鉴权信息发送给发送端进行对应的解密,对所述待鉴权信息解密成功后得到所述文件属性信息,则鉴权通过;
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
控制发送端将对应所述文件属性信息的所述目标文件以加密形式传输给接收端,提醒接收端通过卡片消息查看所述目标文件,所述卡片消息处于第一显示状态。
上述方案中,所述服务器还包括:
并发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中触发直连传输和离线传输的并发模式,对发送端发送的所述目标文件分别采用直连传输方式和离线传输方式进行传输;
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直连优先的传输方式不如离线传输方式快的情况、或所述直连优先的传输不可达的情况下,由直连传输方式切换到离线传输方式;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直接获取发送端发送的所述目标文件,存储所述目标文件在本地或外置存储中,提醒接收端通过卡片消息去发起下载所述目标文件的下载请求;所述卡片消息由所述第一显示状态更新为包含下载交互对象的第二显示状态;
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
收到所述下载请求,响应所述下载请求,将所述目标文件以加密形式传输给接收端。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文件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服务器对发送端进行监控时发送端上报第一信息;
服务器对接收端进行监控时接收端上报第二信息;
服务器对发送端和接收端间的文件传输进行监控,得到与文件传输相关的第三信息;
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三信息得到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
发送端发送第一请求,服务器从收到的所述第一请求中提取特征信息,将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处理策略中多模式的传输方式进行匹配,选择与所述特征信息匹配的传输方式;
服务器根据所述传输方式对待传输的目标文件进行传输控制,发送给接收端;
接收端通过卡片消息的提醒来获取所述目标文件。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文件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发送端、服务器及接收端;其中,
所述发送端,用于服务器对发送端进行监控时上报第一信息;
所述接收端,用于服务器对接收端进行监控时上报第二信息;
所述服务器,用于:
对发送端和接收端间的文件传输进行监控,得到与文件传输相关的第三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三信息得到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
所述发送端,还用于发送第一请求;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
从收到的所述第一请求中提取特征信息,将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处理策略中多模式的传输方式进行匹配,选择与所述特征信息匹配的传输方式;
根据所述传输方式对待传输的目标文件进行传输控制,发送给接收端;
所述接收端,还用于通过卡片消息的提醒来获取所述目标文件。
本发明实施例的文件传输方法包括:对发送端、接收端、与发送端和接收端相关的传输进行监控,得到与发送端相关的第一信息、与接收端相关的第二信息、与发送端和接收端间文件传输相关的第三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三信息得到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从收到的第一请求中提取特征信息,将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处理策略中多模式的传输方式进行匹配,选择与所述特征信息匹配的传输方式;根据所述传输方式对待传输的目标文件进行传输控制。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对发送端、接收端、与发送端和接收端相关的传输进行监控,得到与发送端相关的第一信息、与接收端相关的第二信息、与发送端和接收端间文件传输相关的第三信息,也就是说,对整个文件传输过程中的发送端、接收端、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各个处理环节进行主动的全程监控,根据从发送端、接收端、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各个处理环节收集的信息生成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从而可以灵活的选择符合当前文件传输需求的一种或多种传输方式。当从收到的第一请求中提取到特征信息后,将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处理策略中多模式的传输方式进行匹配,选择与所述特征信息匹配的传输方式,根据所述传输方式对待传输的目标文件进行传输控制,从而避免了由于网络的不稳定性和公网带宽等网络环境的限制使得文件传输速率低及文件传输的收发过程非常繁琐且耗时的问题,提高了文件传输速率,提高文件传输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进行信息交互的各方硬件实体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方法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4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端显示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方法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6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根据文件大小选择传输方式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系统架构组成示意图;
图8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离线传输的示意图;
图9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直连传输的示意图;
图10-11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直连传输中卡片消息的显示示意图;
图12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直连连接成功且正常传输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方案的实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陈述了众多的具体细节,以便彻底理解本发明。不过,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然可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本发明。在其他情况下,没有详细说明公开的公知方法、过程、组件、电路和网络,以避免不必要地使实施例的各个方面模糊不清。
另外,本文中尽管多次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或各种阈值或各种应用或各种指令或各种操作)等,不过这些元件(或阈值或应用或指令或操作)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只是用于区分一个元件(或阈值或应用或指令或操作)和另一个元件(或阈值或应用或指令或操作)。例如,第一操作可以被称为第二操作,第二操作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操作,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都是操作,只是二者并不是相同的操作而已。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步骤并不一定是按照所描述的步骤顺序进行处理,可以按照需求有选择的将步骤打乱重排,或者删除实施例中的步骤,或者增加实施例中的步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步骤描述只是可选的顺序组合,并不代表本发明实施例的所有步骤顺序组合,实施例中的步骤顺序不能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术语“和/或”指的是包括相关联的列举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的可能组合。还要说明的是:当用在本说明书中时,“包括/包含”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的存在,但是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和/或它们的组群的存在或添加。
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终端(如移动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中描述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平板电脑(PAD)、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Portable Media Player)、导航装置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下面,假设终端是移动终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进行信息交互的各方硬件实体的示意图,图1中包括:发送端设备1,服务器21、服务器31、接收端设备4。其中,发送端设备1由终端设备11-14构成,接收端设备由终端设备41-44构成。终端设备通过有线网络或者无线网络与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终端设备包括手机、台式机、PC机、一体机等类型。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服务器21作为中控服务器,可以自动探测发送端、接收端双方的设备信息、网络信息、传输文件的信息(如文件大小)、传输文件的速率和时间、在线状态等,以便对整个文件传输过程中的发送端、接收端、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各个处理环节进行主动的全程监控,根据从发送端、接收端、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各个处理环节收集的信息生成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以便后续可以灵活的选择符合当前文件传输需求的一种或多种传输方式。在服务器21的处理逻辑10中将上述信息以发送端上报的第一信息,接收端上报的第二信息和服务器监控在发送端和接收端的传输得到的第三信息来描述,即上述信息包括对发送端的信息监控,对接收端的信息监控及对二者之间传输相关的信息监控所得到的信息,并不限于上述举例中提及的网络信息、传输文件的信息(如文件大小)、传输文件的速率和时间、在线状态等信息。图1中,以a1-a3表示服务器21作为中控服务器时自动探测发送端、接收端双方及发送端和接收端间传输的相关信息。服务器31作为文件及其相关信息的存储器存在,也可以不设置该外置的存储器,而是将服务器31和服务器21合并在一起使用。服务器21根据处理逻辑10,当从收到的第一请求中提取到特征信息后,将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处理策略中多模式的传输方式进行匹配,选择与所述特征信息匹配的传输方式,根据所述传输方式对待传输的目标文件进行传输控制,从而避免了由于网络的不稳定性和公网带宽等网络环境的限制使得文件传输速率低及文件传输的收发过程非常繁琐且耗时的问题,提高了文件传输速率,提高文件传输时间。其中,处理逻辑10包括:S1、对发送端、接收端、与发送端和接收端相关的传输进行监控,得到与发送端相关的第一信息、与接收端相关的第二信息、与发送端和接收端间文件传输相关的第三信息;S2、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三信息得到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S3、从收到的第一请求中提取特征信息,将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处理策略中多模式的传输方式进行匹配,选择与所述特征信息匹配的传输方式;S4、根据所述传输方式对待传输的目标文件进行传输控制。
上述图1的例子只是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系统架构实例,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图1所述的系统结构,基于上述图1所述的系统架构,提出本发明方法各个实施例。
本文中,涉及“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三信息得到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的描述,其具体实现包括:1)从中控服务器直接得到(或称获取)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该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已经预先生成并存储于所述中控服务器中;2)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三信息实时生成该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后,从中控服务器得到(或称获取)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对发送端、接收端、与发送端和接收端相关的传输进行监控,得到与发送端相关的第一信息、与接收端相关的第二信息、与发送端和接收端间文件传输相关的第三信息。
这里,服务器需主动的自动探测:收发双方设备信息、网络信息、传输文件的信息(如文件大小)、文件传输速率和时间、在线状态等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上位归类为:三类信息,即对发送端的信息监控所得到的第一信息,对接收端的信息监控所得到的第二信息及对二者之间传输相关的信息监控所得到的第三信息。
步骤102、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三信息得到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
这里,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包括:纯离线,纯直连,直连和离线的混合传输,该混合传输中直连优先传输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传输方式,即:除了一种传输方式的可能,这四种传输方式也可以根据排列组合逻辑进行组合,具体的组合形式取决于网络和设备信息。对于只有一种传输方式的情况,只采用这一种方式进行传输。比如,如果确定只能离线传输,则不管文件的大小如何,都只能离线传输(因为接收方PC、MAC终端不在线时直连不可达),也就是说,如果处理策略只包括1种传输方式(如只能离线传输)时,将特征信息与处理策略进行匹配时,不论文件大小如何,只能采用离线传输的方式。
通过服务器对整个文件传输过程中的发送端、接收端、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各个处理环节进行主动的全程监控,根据从发送端、接收端、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各个处理环节收集的信息生成该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由于该策略是根据整个文件传输过程中的发送端、接收端、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各个处理环节进行主动的全程监控的信息所生成的,因此,后续可以根据发送端发起的第一请求中的特征信息,来匹配适合当前传输条件的最佳传输方式,选择符合当前文件传输需求的一种或多种传输方式。
步骤103、从收到的第一请求中提取特征信息,将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处理策略中多模式的传输方式进行匹配,选择与所述特征信息匹配的传输方式。
这里,由发送端发起的第一请求都会给到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21(中控服务器),1)如果是直连方式传输,可以传输文件属性,并不真实传具体的文件,在发送端和接收端进行鉴权校验后才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传输具体的文件。2)如果是离线方式传输,则传的是具体的文件,需要后续接收端到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21(中控服务器)下载该具体的文件,该具体的文件由发送端给到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21(中控服务器)后,可以是由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21(中控服务器)放到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31(存储服务器)中进行存储,以便后续接收端去服务器31(存储服务器)索取该具体的文件和下载该具体的文件。本发明实施例中,这种包含中控服务器和存储服务器的系统架构,会减轻中控服务器的负载,提高中控服务器的存储容量。当然,系统架构中也可以只包含中控服务器,使中控服务器除了具备控制处理功能,还具备存储功能,本发明实施例中,只包含中控服务器的系统架构,使得中控服务器的存储容量变小,好处是,省略了中控服务器向存储服务器传输该文件的时延。
步骤104、根据所述传输方式对待传输的目标文件进行传输控制。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对整个文件传输过程中的发送端、接收端、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各个处理环节进行主动的全程监控,根据从发送端、接收端、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各个处理环节收集的信息生成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从而可以灵活的选择符合当前文件传输需求的一种或多种传输方式。当从收到的第一请求中提取到特征信息后,将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处理策略中多模式的传输方式进行匹配,选择与所述特征信息匹配的传输方式,根据所述传输方式对待传输的目标文件进行传输控制,从而避免了由于网络的不稳定性和公网带宽等网络环境的限制使得文件传输速率低及文件传输的收发过程非常繁琐且耗时的问题,提高了文件传输速率,提高文件传输时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就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而言,可以是直连传输、离线传输、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中直连优先传输中任意一种或多种传输方式。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包含离线直连混合传输的方案,在文件传输时,利用局域网本身通信的高速度、高吞吐特性,直连传输文件。通过自动探测收发双方设备信息、网络信息、传输文件的信息和在线状态,确定是采用离线传输、直连离线混合传输,还是在混合传输中选择直连优先传输。由于本发明实施例采用这些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因此,能确保最大速度的传输文件、并尽可能的保证用户多终端离线传输的体验。其中,1)直连传输文件:通过P2P的方式,发送方直接把文件传输给接收方。2)离线传输文件:接收方不需要实时在线,发送方传输文件到服务器,接收方收到卡片消息,上线后点击从服务器下载文件。3)直连离线混合传输:通过离线、P2P方式并发对同一个文件传输,利用直连传输在局域网内能提升传输速度,利用离线传输能保证多终端用户同步的体验。4)直连优先传输:优先使用P2P的方式传输文件,在P2P方式不可达情况下智能切换为离线传输方式传输文件。对应的,配合包括直连和/或离线等的多模式传输方式,在接收端生成卡片消息,通过该卡片消息使得接收端获知当前收到了一个待读取文件(直连)或使得接收端获知当前收到了一个待处理文件(离线),需要对待处理文件进行下载后才可以得到能直接读取的文件。一个实际应用中,如果先是直连传输,则接收端所显示的卡片消息如图3所示,由于本发明是多模式传输并存的方案,如果后续通过离线传输也能收到文件,则接收端所显示的卡片消息如图4所示。图3为终端收到直连文件卡片消息的展示图,当离线完成后更新对应直连传输的卡片消息,使得各个终端都可下载查看对应文件,图4为直连切换到离线后终端展示卡片消息的示意图,也就是说,随着多模式传输方式的变化,接收端显示的卡片消息也会进行对应的状态更新,如图4所示,卡片消息中增加了下载交互对象,如A1所标识的“开始下载”按钮。针对卡片消息来说,卡片消息是在即时通信中的一种沟通发送端和接收端双方会话中的文件展示方式,通过卡片消息可查看具体文件或根据其下载交互对象的提示去下载具体文件。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201、对发送端、接收端、与发送端和接收端相关的传输进行监控,得到与发送端相关的第一信息、与接收端相关的第二信息、与发送端和接收端间文件传输相关的第三信息。
这里,服务器需主动的自动探测:收发双方设备信息、网络信息、传输文件的信息(如文件大小)、文件传输速率和时间、在线状态等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上位归类为:三类信息,即对发送端的信息监控所得到的第一信息,对接收端的信息监控所得到的第二信息及对二者之间传输相关的信息监控所得到的第三信息。
步骤202、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三信息得到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
这里,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包括:纯离线,纯直连,直连和离线的混合传输,该混合传输中直连优先传输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传输方式,即:除了一种传输方式的可能,这四种传输方式也可以根据排列组合逻辑进行组合,具体的组合形式取决于网络和设备信息。对于只有一种传输方式的情况,只采用这一种方式进行传输。比如,如果确定只能离线传输,则不管文件的大小如何,都只能离线传输(因为接收方PC、MAC终端不在线时直连不可达),也就是说,如果处理策略只包括1种传输方式(如只能离线传输)时,将特征信息与处理策略进行匹配时,不论文件大小如何,只能采用离线传输的方式。
通过服务器对整个文件传输过程中的发送端、接收端、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各个处理环节进行主动的全程监控,根据从发送端、接收端、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各个处理环节收集的信息生成该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由于该策略是根据整个文件传输过程中的发送端、接收端、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各个处理环节进行主动的全程监控的信息所生成的,因此,后续,可以根据第一请求中的特征信息来匹配适合当前传输条件的最佳传输方式,选择符合当前文件传输需求的一种或多种传输方式。
步骤203、从所述第一请求中提取的特征信息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判断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所隶属的阈值区间,得到判断结果,根据判断结果中的不同的阈值区间比对结果,选择对应的传输方式。
这里,在实际应用中,阈值区间包括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其中,第一阈值可以为3MB,第二阈值可以为100MB;则如图6所示,根据判断结果中的不同的阈值区间比对结果,选择对应的传输方式,包括:1)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小于3MB时,选择离线传输方式;2)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介于3MB-100MB时,选择直连离线传输方式;3)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大于100MB时,选择直连优选的传输方式。
这里,由发送端发起的第一请求都会给到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21(中控服务器),1)如果是直连方式传输,可以传输文件属性,并不真实传具体的文件,在发送端和接收端进行鉴权校验后才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传输具体的文件。2)如果是离线方式传输,则传的是具体的文件,需要后续接收端到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21(中控服务器)下载该具体的文件,该具体的文件由发送端给到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21(中控服务器)后,可以是由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21(中控服务器)放到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31(存储服务器)中进行存储,以便后续接收端去服务器31(存储服务器)索取该具体的文件和下载该具体的文件。本发明实施例中,这种包含中控服务器和存储服务器的系统架构,会减轻中控服务器的负载,提高中控服务器的存储容量。当然,系统架构中也可以只包含中控服务器,使中控服务器除了具备控制处理功能,还具备存储功能,本发明实施例中,只包含中控服务器的系统架构,使得中控服务器的存储容量变小,好处是,省略了中控服务器向存储服务器传输该文件的时延。
步骤204、根据选择的传输方式对待传输的目标文件进行传输控制。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对整个文件传输过程中的发送端、接收端、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各个处理环节进行主动的全程监控,根据从发送端、接收端、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各个处理环节收集的信息生成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从而可以灵活的选择符合当前文件传输需求的一种或多种传输方式。当从收到的第一请求中提取到特征信息后,将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处理策略中多模式的传输方式进行匹配,选择与所述特征信息匹配的传输方式,根据所述传输方式对待传输的目标文件进行传输控制,从而避免了由于网络的不稳定性和公网带宽等网络环境的限制使得文件传输速率低及文件传输的收发过程非常繁琐且耗时的问题,提高了文件传输速率,提高文件传输时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就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而言,可以是直连传输、离线传输、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中直连优先传输中任意一种或多种传输方式。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包含离线直连混合传输的方案,在文件传输时,利用局域网本身通信的高速度、高吞吐特性,直连传输文件。通过自动探测收发双方设备信息、网络信息、传输文件的信息和在线状态,确定是采用离线传输、直连离线混合传输,还是在混合传输中选择直连优先传输。由于本发明实施例采用这些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因此,能确保最大速度的传输文件、并尽可能的保证用户多终端离线传输的体验。其中,1)直连传输文件:通过P2P的方式,发送方直接把文件传输给接收方。2)离线传输文件:接收方不需要实时在线,发送方传输文件到服务器,接收方收到卡片消息,上线后点击从服务器下载文件。3)直连离线混合传输:通过离线、P2P方式并发对同一个文件传输,利用直连传输在局域网内能提升传输速度,利用离线传输能保证多终端用户同步的体验。4)直连优先传输:优先使用P2P的方式传输文件,在P2P方式不可达情况下智能切换为离线传输方式传输文件。对应的,配合包括直连和/或离线等的多模式传输方式,在接收端生成卡片消息,通过该卡片消息使得接收端获知当前收到了一个待读取文件(直连)或使得接收端获知当前收到了一个待处理文件(离线),需要对待处理文件进行下载后才可以得到能直接读取的文件。一个实际应用中,如果先是直连传输,则接收端所显示的卡片消息如图3所示,由于本发明是多模式传输并存的方案,如果后续通过离线传输也能收到文件,则接收端所显示的卡片消息如图4所示。图3为终端收到直连文件卡片消息的展示图,当离线完成后更新对应直连传输的卡片消息,使得各个终端都可下载查看对应文件,图4为直连切换到离线后终端展示卡片消息的示意图,也就是说,随着多模式传输方式的变化,接收端显示的卡片消息也会进行对应的状态更新,如图4所示,卡片消息中增加了下载交互对象,如A1所标识的“开始下载”按钮。针对卡片消息来说,卡片消息是在即时通信中的一种沟通发送端和接收端双方会话中的文件展示方式,通过卡片消息可查看具体文件或根据其下载交互对象的提示去下载具体文件。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文件传输方法中,从所述第一请求中提取的特征信息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判断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所隶属的阈值区间,得到判断结果,根据判断结果中的不同的阈值区间比对结果,选择对应的传输方式,以及根据选定的传输方式来控制文件传输,包括如下几种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a1、从所述第一请求中提取的特征信息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判断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所隶属的阈值区间,得到判断结果;
b1、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选择离线传输方式,将所述离线传输方式确定为所述传输方式;
c1、收到发送端发送的所述目标文件,存储所述目标文件在本地或外置存储(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31:存储服务器)中,收到接收端的下载请求,响应所述下载请求,将所述目标文件发送给接收端。
实施方式二:
a2、从所述第一请求中提取的特征信息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判断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所隶属的阈值区间,得到判断结果;
b2、所述判断结果为第一阈值小于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且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小于第二阈值时,选择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方式,将所述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方式确定为所述传输方式;
c2、触发直连传输和离线传输的并发模式,对发送端发送的所述目标文件分别采用直连传输方式和离线传输方式进行传输;
d2、在采取直连传输方式的第一通道中,控制发送端直接将所述目标文件传输给接收端;
e2、在采取离线传输方式的第二通道中,存储所述目标文件在本地或外置存储中,收到接收端的下载请求,响应所述下载请求,将所述目标文件发送给接收端。
就第一通道而言,第一通道是发送端和接收端间直连的传输通道,通过P2P的方式,发送方直接把文件传输给接收方,而中控服务器只负责信令传输,通过信令传输来控制发送端直接将所述目标文件传输给接收端;就第二通道而言,第二通道是发送端到中控服务器,中控服务器到接收端所构成的非直连的传输通道。
实施方式三:
a3、从所述第一请求中提取的特征信息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判断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所隶属的阈值区间,得到判断结果;
b3、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大于等于第二阈值时,直接选择直连传输方式,将所述直连传输方式确定为所述传输方式;
c3、控制发送端直接将所述目标文件传输给接收端。
实施方式四:
a4、从所述第一请求中提取的特征信息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判断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所隶属的阈值区间,得到判断结果;
b4、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大于等于第二阈值时,若检测到当前已经处于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状态,选择在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中直连优先的传输方式,将所述直连传输方式确定为所述传输方式;
c4、根据实时监测的目标文件传输速率、当前网络带宽和/或目标文件传输时间,判断是否优先采用直连传输方式,或者由离线传输方式切换到直连传输方式,如果是,则采用所述直连传输方式,控制发送端直接将所述目标文件传输给接收端;
d4、采用所述直连传输方式后,如果检测到目标文件采用直连传输方式传输失败或目标文件采用离线传输方式比直连传输方式更快,则由直连传输方式切换到离线传输方式。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文件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301、对发送端、接收端、与发送端和接收端相关的传输进行监控,得到与发送端相关的第一信息、与接收端相关的第二信息、与发送端和接收端间文件传输相关的第三信息。
这里,服务器需主动的自动探测:收发双方设备信息、网络信息、传输文件的信息(如文件大小)、文件传输速率和时间、在线状态等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上位归类为:三类信息,即对发送端的信息监控所得到的第一信息,对接收端的信息监控所得到的第二信息及对二者之间传输相关的信息监控所得到的第三信息。
步骤302、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三信息得到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
这里,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包括:纯离线,纯直连,直连和离线的混合传输,该混合传输中直连优先传输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传输方式,即:除了一种传输方式的可能,这四种传输方式也可以根据排列组合逻辑进行组合,具体的组合形式取决于网络和设备信息。对于只有一种传输方式的情况,只采用这一种方式进行传输。比如,如果确定只能离线传输,则不管文件的大小如何,都只能离线传输(因为接收方PC、MAC终端不在线时直连不可达),也就是说,如果处理策略只包括1种传输方式(如只能离线传输)时,将特征信息与处理策略进行匹配时,不论文件大小如何,只能采用离线传输的方式。
通过服务器对整个文件传输过程中的发送端、接收端、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各个处理环节进行主动的全程监控,根据从发送端、接收端、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各个处理环节收集的信息生成该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由于该策略是根据整个文件传输过程中的发送端、接收端、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各个处理环节进行主动的全程监控的信息所生成的,因此,后续,可以根据第一请求中的特征信息来匹配适合当前传输条件的最佳传输方式,选择符合当前文件传输需求的一种或多种传输方式。
步骤303、从所述第一请求中提取的特征信息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判断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所隶属的阈值区间,得到判断结果,根据判断结果中的不同的阈值区间比对结果,选择对应的传输方式。
这里,在实际应用中,阈值区间包括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其中,第一阈值可以为3MB,第二阈值可以为100MB;则如图6所示,根据判断结果中的不同的阈值区间比对结果,选择对应的传输方式,包括:1)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小于3MB时,选择离线传输方式;2)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介于3MB-100MB时,选择直连离线传输方式;3)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大于100MB时,选择直连优选的传输方式。
这里,由发送端发起的第一请求都会给到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21(中控服务器),1)如果是直连方式传输,可以传输文件属性,并不真实传具体的文件,在发送端和接收端进行鉴权校验后才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传输具体的文件。2)如果是离线方式传输,则传的是具体的文件,需要后续接收端到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21(中控服务器)下载该具体的文件,该具体的文件由发送端给到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21(中控服务器)后,可以是由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21(中控服务器)放到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31(存储服务器)中进行存储,以便后续接收端去服务器31(存储服务器)索取该具体的文件和下载该具体的文件。本发明实施例中,这种包含中控服务器和存储服务器的系统架构,会减轻中控服务器的负载,提高中控服务器的存储容量。当然,系统架构中也可以只包含中控服务器,使中控服务器除了具备控制处理功能,还具备存储功能,本发明实施例中,只包含中控服务器的系统架构,使得中控服务器的存储容量变小,好处是,省略了中控服务器向存储服务器传输该文件的时延。
步骤304、选择所述传输方式为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中直连优先的传输方式时,根据直连优先的传输方式对待传输的目标文件进行传输控制。
在一个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包括:发送端的部分检测,具体的,发送端查看自己的网际协议(IP)地址,如果IP地址是公网(或称外网)地址,则不允许直连优先的传输方式,如果IP地址是内网地址,则允许直连优先的传输方式。发送端发送文件属性信息和鉴权密钥给服务器,即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21(中控服务器),服务器获取发送端发送的文件属性信息和鉴权密钥。其中,所述文件属性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目标文件。
服务器进行部分检测,主要是检测接收端的版本是否兼容本发明实施例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的策略,尤其是在混合传输中直连优先的策略。具体的,服务器根据接收端的IP地址判断接收端的版本兼容性,如果接收端支持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则将所述文件属性信息和所述鉴权密钥发送给接收端。所述鉴权密钥用于表征: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接收端对所述文件属性信息加密后将得到的待鉴权信息发送给发送端进行对应的解密,对所述待鉴权信息解密成功后得到所述文件属性信息,则鉴权通过。控制发送端将对应所述文件属性信息的所述目标文件以加密形式传输给接收端,提醒接收端通过卡片消息查看所述目标文件,所述卡片消息处于第一显示状态,如图3所示。服务器除了版本兼容的检测,还可以进行是否隶属同一个内网的部分检测,具体的,根据发送端IP地址和接收端IP地址来检测发送端和接收端是否在同一个内网中,在同一内网中则可以进行直连优先的传输方式。
接收端进行部分检测,接收端从服务器获取到该发送端发送的文件属性信息和鉴权密钥后,接收端对所述文件属性信息加密后将待鉴权信息。将待鉴权信息发送给发送端进行对应的解密,具体的,发送端提取本地保存的鉴权密钥对待鉴权信息进行解密,如果解密得到的文件属性信息与之前发送给服务器的文件属性信息一致,则说明发送端和接收端所需要的文件是同一文件,则鉴权通过。此时,发送端根据文件属性信息得到具体的文件,以直连优先的传输方式,将该具体的文件以P2P方式直接发送给接收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中触发直连传输和离线传输的并发模式,对发送端发送的所述目标文件分别采用直连传输方式和离线传输方式进行传输。在所述直连优先的传输方式不如离线传输方式快的情况、或所述直连优先的传输不可达的情况下,由直连传输方式切换到离线传输方式,比如,根据实时监测的目标文件传输速率、当前网络带宽和/或目标文件传输时间,发现离线传输方式比直连传输方式更好,或者接收端不在线导致直连传输失败,则由直连传输切换到离线传输。在离线传输中,服务器直接获取发送端发送的所述目标文件,存储所述目标文件在本地或外置存储中,提醒接收端通过卡片消息去发起下载所述目标文件的下载请求;所述卡片消息由所述第一显示状态更新为包含下载交互对象的第二显示状态,如图4所示。服务器收到所述下载请求,响应所述下载请求,将所述目标文件以加密形式传输给接收端。
一个实际应用中,就接收端的UI显示状态变化而言,如果先是直连传输,则接收端所显示的卡片消息如图3所示,由于本发明是多模式传输并存的方案,如果后续通过离线传输也能收到文件,则接收端所显示的卡片消息如图4所示。图3为终端收到直连文件卡片消息的展示图,当离线完成后更新对应直连传输的卡片消息,使得各个终端都可下载查看对应文件,图4为直连切换到离线后终端展示卡片消息的示意图,也就是说,随着多模式传输方式的变化,接收端显示的卡片消息也会进行对应的状态更新,如图4所示,卡片消息中增加了下载交互对象,如A1所标识的“开始下载”按钮。针对卡片消息来说,卡片消息是在即时通信中的一种沟通发送端和接收端双方会话中的文件展示方式,通过卡片消息可查看具体文件或根据其下载交互对象的提示去下载具体文件。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对整个文件传输过程中的发送端、接收端、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各个处理环节进行主动的全程监控,根据从发送端、接收端、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各个处理环节收集的信息生成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从而可以灵活的选择符合当前文件传输需求的一种或多种传输方式。当从收到的第一请求中提取到特征信息后,将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处理策略中多模式的传输方式进行匹配,选择与所述特征信息匹配的传输方式,根据所述传输方式对待传输的目标文件进行传输控制,从而避免了由于网络的不稳定性和公网带宽等网络环境的限制使得文件传输速率低及文件传输的收发过程非常繁琐且耗时的问题,提高了文件传输速率,提高文件传输时间。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的文件传输系统,如图7所示,包括:终端51、服务器61、服务器71、终端81。终端设备包括手机、台式机、PC机、一体机等类型。服务器61作为中控服务器,可以自动探测发送端、接收端双方的设备信息、网络信息、传输文件的信息(如文件大小)、传输文件的速率和时间、在线状态等,以便对整个文件传输过程中的发送端、接收端、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各个处理环节进行主动的全程监控,根据从发送端、接收端、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各个处理环节收集的信息生成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以便后续可以灵活的选择符合当前文件传输需求的一种或多种传输方式,并根据该传输方式控制在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文件传输。其中,服务器61包括:监控单元611,用于对发送端、接收端、与发送端和接收端相关的传输进行监控,得到与发送端相关的第一信息、与接收端相关的第二信息、与发送端和接收端间文件传输相关的第三信息;策略生成单元61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三信息得到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选择单元613,用于从收到的第一请求中提取特征信息,将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处理策略中多模式的传输方式进行匹配,选择与所述特征信息匹配的传输方式;控制单元614,用于根据所述传输方式对待传输的目标文件进行传输控制。
这里,服务器需主动的自动探测:收发双方设备信息、网络信息、传输文件的信息(如文件大小)、文件传输速率和时间、在线状态等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上位归类为:三类信息,即对发送端的信息监控所得到的第一信息,对接收端的信息监控所得到的第二信息及对二者之间传输相关的信息监控所得到的第三信息。
这里,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包括:纯离线,纯直连,直连和离线的混合传输,该混合传输中直连优先传输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传输方式,即:除了一种传输方式的可能,这四种传输方式也可以根据排列组合逻辑进行组合,具体的组合形式取决于网络和设备信息。对于只有一种传输方式的情况,只采用这一种方式进行传输。比如,如果确定只能离线传输,则不管文件的大小如何,都只能离线传输(因为接收方PC、MAC终端不在线时直连不可达),也就是说,如果处理策略只包括1种传输方式(如只能离线传输)时,将特征信息与处理策略进行匹配时,不论文件大小如何,只能采用离线传输的方式。通过服务器对整个文件传输过程中的发送端、接收端、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各个处理环节进行主动的全程监控,根据从发送端、接收端、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各个处理环节收集的信息生成该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由于该策略是根据整个文件传输过程中的发送端、接收端、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各个处理环节进行主动的全程监控的信息所生成的,因此,后续,可以根据第一请求中的特征信息来匹配适合当前传输条件的最佳传输方式,选择符合当前文件传输需求的一种或多种传输方式。
这里,由发送端发起的第一请求都会给到服务器61,1)如果是直连方式传输,可以传输文件属性,并不真实传具体的文件,在发送端和接收端进行鉴权校验后才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传输具体的文件。2)如果是离线方式传输,则传的是具体的文件,需要后续接收端到服务器61下载该具体的文件,该具体的文件由发送端给到服务器61后,可以是由服务器61放到服务器71中进行存储,以便后续接收端去服务器71索取该具体的文件和下载该具体的文件。本发明实施例中,这种包含服务器61这种中控服务器和服务器71这种存储服务器的系统架构,会减轻中控服务器的负载,提高中控服务器的存储容量。当然,系统架构中也可以只包含中控服务器,使中控服务器除了具备控制处理功能,还具备存储功能,本发明实施例中,只包含中控服务器的系统架构,使得中控服务器的存储容量变小,好处是,省略了中控服务器向存储服务器传输该文件的时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策略包括:直连传输、离线传输、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中直连优先传输中任意一种或多种传输方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选择单元,进一步用于:从所述第一请求中提取的特征信息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判断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所隶属的阈值区间,得到判断结果;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选择离线传输方式,将所述离线传输方式确定为所述传输方式。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收到发送端发送的所述目标文件,存储所述目标文件在本地或外置存储中,收到接收端的下载请求,响应所述下载请求,将所述目标文件发送给接收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选择单元,进一步用于:从所述第一请求中提取的特征信息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判断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所隶属的阈值区间,得到判断结果;所述判断结果为第一阈值小于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且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小于第二阈值时,选择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方式,将所述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方式确定为所述传输方式。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触发直连传输和离线传输的并发模式,对发送端发送的所述目标文件分别采用直连传输方式和离线传输方式进行传输;在采取直连传输方式的第一通道中,控制发送端直接将所述目标文件传输给接收端;在采取离线传输方式的第二通道中,存储所述目标文件在本地或外置存储中,收到接收端的下载请求,响应所述下载请求,将所述目标文件发送给接收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选择单元,进一步用于:从所述第一请求中提取的特征信息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判断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所隶属的阈值区间,得到判断结果;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大于等于第二阈值时,直接选择直连传输方式,将所述直连传输方式确定为所述传输方式。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控制发送端直接将所述目标文件传输给接收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选择单元,进一步用于:从所述第一请求中提取的特征信息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判断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所隶属的阈值区间,得到判断结果;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大于等于第二阈值时,若检测到当前已经处于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状态,选择在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中直连优先的传输方式,将所述直连传输方式确定为所述传输方式。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根据实时监测的目标文件传输速率、当前网络带宽和/或目标文件传输时间,判断是否优先采用直连传输方式,或者由离线传输方式切换到直连传输方式,如果是,则采用所述直连传输方式,控制发送端直接将所述目标文件传输给接收端;采用所述直连传输方式后,如果检测到目标文件采用直连传输方式传输失败或目标文件采用离线传输方式比直连传输方式更快,则由直连传输方式切换到离线传输方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服务器还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选择所述传输方式为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中直连优先的传输方式时,获取发送端发送的文件属性信息和鉴权密钥;所述文件属性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目标文件;版本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端的网际协议IP地址判断接收端的版本兼容性,如果接收端支持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则将所述文件属性信息和所述鉴权密钥发送给接收端;所述鉴权密钥用于表征: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接收端对所述文件属性信息加密后将得到的待鉴权信息发送给发送端进行对应的解密,对所述待鉴权信息解密成功后得到所述文件属性信息,则鉴权通过。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控制发送端将对应所述文件属性信息的所述目标文件以加密形式传输给接收端,提醒接收端通过卡片消息查看所述目标文件,所述卡片消息处于第一显示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服务器还包括:并发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中触发直连传输和离线传输的并发模式,对发送端发送的所述目标文件分别采用直连传输方式和离线传输方式进行传输;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直连优先的传输方式不如离线传输方式快的情况、或所述直连优先的传输不可达的情况下,由直连传输方式切换到离线传输方式;第二获取单元,用于直接获取发送端发送的所述目标文件,存储所述目标文件在本地或外置存储中,提醒接收端通过卡片消息去发起下载所述目标文件的下载请求;所述卡片消息由所述第一显示状态更新为包含下载交互对象的第二显示状态。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收到所述下载请求,响应所述下载请求,将所述目标文件以加密形式传输给接收端。
其中,对于用于数据处理的处理器而言,在执行处理时,可以采用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ngnalProcessor)或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实现;对于存储介质来说,包含操作指令,该操作指令可以为计算机可执行代码,通过所述操作指令来实现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信息处理方法流程中的各个步骤。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涉及终端和服务器项的描述,与上述方法描述是类似的,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不做赘述。对于本发明终端和服务器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发明方法流程描述的实施例所描述内容。
以一个现实应用场景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阐述如下:
文件传输场景中,文件传输是一个沟通中非常普遍的需求,目前一般的解决方案是发送方离线传输文件到后台存储,通过消息服务器发送消息给接收方,接收方再从服务器下载该文件;基于网络的不稳定性和公网带宽的限制,一般文件传输的速度比较低,一两百KB的速度,一个很小的文件可能要等很久;发送方上传完成后,接收方还要从公网下载文件,导致整个文件收发过程耗时更长。而对于该文件传输场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终端复杂网络环境的离线直连混合高速文件的传输方案,并在接收端以卡片消息的方式将直连或离线传输得到的文件信息显示给用户。该卡片消息是在沟通中沟通会话中文件的展示方式,通过卡片消息可查看具体文件。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离线直连混合传输的方案,在文件传输时,利用局域网本身通信的高速度、高吞吐特性,直连传输文件;通过自动探测收发双方设备信息、网络信息、传输文件的信息和在线状态,确定是采用离线传输、直连离线混合传输还是直连优先传输,即提供了多种传输策略供用户选择,以确保最大速度的传输文件、并尽可能的保证用户多终端离线传输的体验。
对于该文件传输场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如图6所示,可以根据传输的文件大小确定传输策略,阈值区间的大小由中控服务器远程控制。阈值区间包括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其中,第一阈值可以为3MB,第二阈值可以为100MB;则如图6所示,根据判断结果中的不同的阈值区间比对结果,选择对应的传输方式,包括:1)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小于3MB时,选择离线传输方式;2)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介于3MB-100MB时,选择直连离线传输方式;3)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大于100MB时,选择直连优选的传输方式。
对于该文件传输场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如图8所示为离线传输的示意图,离线传输过程中,发送方线传输文件存储服务器,接收方需要时再去存储服务器下载。如图9为直连传输的示意图,直连传输过程中,通过P2P的方式,发送方直接把文件传输给接收方,中控服务器负责信令传输,传输过程中用户可直观直连的速度,如图10-11所示;其中,图10为直连传输的示意图,图11为发送方(PC\MAC)直连传输卡片消息展示图。判断直连是否可达的规则包括:1)直连适用于PC、MAC终端,接收方PC、MAC终端不在线时直连不可达;2)直连依赖局域网,跨局域网的网络传输速度本身不可靠,不属于此处的适用目标。
如图12所示为直连连接成功且正常传输的流程,包括:
步骤501、发送端发送文件请求。
这里,文件请求中包含:发送端IP地址(local ip)、端口(port)、文件信息(fielnfo)、加密密钥(key)。也就是说,发送端收集要发送的文件信息,启动监听服务,准备IP和端口(目前默认5876)及该文件传输特殊的密钥,通过后台服务器中转给接收端。
步骤502、超时检测。
步骤503、服务器发送命令消息给接收端。
这里,命令消息中包括:发送端local ip、port、fielnfo、加密key。
步骤504、接收端主动请求连接(connect)发送端。
步骤505、接收端发送文件请求信令,请求连接。
这里,文件请求信令中包括:连接(重连)目标ip、port、加密请求文件(含文件范围)、信令。可见,文件请求信令中含有服务器中转的所有文件信息,用发送方的加密key加密数据。
步骤506、如果直连成功,则发送直连成功确认,转入执行步骤508。
步骤507、如果直连失败,通知发送端无法直连,需要切换到云端的离线传输。
步骤508、发送端解析数据后检查发送方请求的文件还在发送池中,则认为鉴权通过,用发送端账号如vid来加密数据并通知接收端,发送数据。
步骤509-510、超时检测。
步骤511、接收文件数据完成后,接收方发送接收文件发送完成信令。
步骤512、发送端关闭连接。
对于该文件传输场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在直连离线混合传输中,是以并发的形式对同一文件进行传输,直连传输在局域网内能提升传输速度,离线传输能保证多终端用户同步的体验,如果直连传输比离线传输更早完成,接收端直连终端收到如图3所示的文件卡片消息,接收端的终端用户看到卡片消息,可查看对应文件。图3为接收端收到直连文件卡片消息展示图。当离线完成后更新对应直连传输的卡片消息,各个终端都可下载查看对应文件,更新后的移动终端展示如图4所示。图4为接收端收到离线或者直连更新为离线文件卡片消息展示图。如果直连传输失败或者离线传输比直连传输快,整个文件传输过程转化为离线传输。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直连离线混合传输中的直连优先传输,目前对较大文件采用此策略传输,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大文件传输速度,此策略对文件先使用直连的方式传输。如果直连传输完成,不会启动离线传输,消息不会更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6)

1.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发送端、接收端、与发送端和接收端相关的传输进行监控,得到与发送端相关的第一信息、与接收端相关的第二信息、与发送端和接收端间文件传输相关的第三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三信息得到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
从收到的第一请求中提取特征信息,将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处理策略中多模式的传输方式进行匹配,选择与所述特征信息匹配的传输方式;
根据所述传输方式对待传输的目标文件进行传输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策略包括:直连传输、离线传输、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中直连优先传输中任意一种或者多种传输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收到的第一请求中提取特征信息,将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处理策略中多模式的传输方式进行匹配,选择与所述特征信息匹配的传输方式,包括:
从所述第一请求中提取的特征信息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判断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所隶属的阈值区间,得到判断结果;
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选择离线传输方式,将所述离线传输方式确定为所述传输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传输方式对待传输的目标文件进行传输控制,包括:
收到发送端发送的所述目标文件,存储所述目标文件在本地或外置存储中,收到接收端的下载请求,响应所述下载请求,将所述目标文件发送给接收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收到的第一请求中提取特征信息,将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处理策略中多模式的传输方式进行匹配,选择与所述特征信息匹配的传输方式,包括:
从所述第一请求中提取的特征信息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判断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所隶属的阈值区间,得到判断结果;
所述判断结果为第一阈值小于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且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小于第二阈值时,选择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方式,将所述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方式确定为所述传输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传输方式对待传输的目标文件进行传输控制,包括:
触发直连传输和离线传输的并发模式,对发送端发送的所述目标文件分别采用直连传输方式和离线传输方式进行传输;
在采取直连传输方式的第一通道中,控制发送端直接将所述目标文件传输给接收端;
在采取离线传输方式的第二通道中,存储所述目标文件在本地或外置存储中,收到接收端的下载请求,响应所述下载请求,将所述目标文件发送给接收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收到的第一请求中提取特征信息,将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处理策略中多模式的传输方式进行匹配,选择与所述特征信息匹配的传输方式,包括:
从所述第一请求中提取的特征信息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判断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所隶属的阈值区间,得到判断结果;
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大于等于第二阈值时,直接选择直连传输方式,将所述直连传输方式确定为所述传输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传输方式对待传输的目标文件进行传输控制,包括:
控制发送端直接将所述目标文件传输给接收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收到的第一请求中提取特征信息,将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处理策略中多模式的传输方式进行匹配,选择与所述特征信息匹配的传输方式,包括:
从所述第一请求中提取的特征信息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判断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所隶属的阈值区间,得到判断结果;
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大于等于第二阈值时,若检测到当前已经处于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状态,选择在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中直连优先的传输方式,将所述直连传输方式确定为所述传输方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传输方式对待传输的目标文件进行传输控制,包括:
根据实时监测的目标文件传输速率、当前网络带宽和/或目标文件传输时间,判断是否优先采用直连传输方式,或者由离线传输方式切换到直连传输方式,如果是,则采用直连传输方式,控制发送端直接将所述目标文件传输给接收端;
采用直连传输方式后,如果检测到目标文件采用直连传输方式传输失败或目标文件采用离线传输方式比直连传输方式更快,则由直连传输方式切换到离线传输方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选择所述传输方式为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中直连优先的传输方式时,获取发送端发送的文件属性信息和鉴权密钥;所述文件属性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目标文件;
根据接收端的网际协议IP地址判断接收端的版本兼容性,如果接收端支持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则将所述文件属性信息和所述鉴权密钥发送给接收端;
所述鉴权密钥用于表征: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接收端对所述文件属性信息加密后将得到的待鉴权信息发送给发送端进行对应的解密,对所述待鉴权信息解密成功后得到所述文件属性信息,则鉴权通过;
控制发送端将对应所述文件属性信息的所述目标文件以加密形式传输给接收端,提醒接收端通过卡片消息查看所述目标文件,所述卡片消息处于第一显示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中触发直连传输和离线传输的并发模式,对发送端发送的所述目标文件分别采用直连传输方式和离线传输方式进行传输;
在所述直连优先的传输方式不如离线传输方式快的情况、或所述直连优先的传输不可达的情况下,由直连传输方式切换到离线传输方式;
直接获取发送端发送的所述目标文件,存储所述目标文件在本地或外置存储中,提醒接收端通过卡片消息去发起下载所述目标文件的下载请求;所述卡片消息由所述第一显示状态更新为包含下载交互对象的第二显示状态;
收到所述下载请求,响应所述下载请求,将所述目标文件以加密形式传输给接收端。
13.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
监控单元,用于对发送端、接收端、与发送端和接收端相关的传输进行监控,得到与发送端相关的第一信息、与接收端相关的第二信息、与发送端和接收端间文件传输相关的第三信息;
策略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三信息得到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
选择单元,用于从收到的第一请求中提取特征信息,将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处理策略中多模式的传输方式进行匹配,选择与所述特征信息匹配的传输方式;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传输方式对待传输的目标文件进行传输控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策略包括:直连传输、离线传输、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中直连优先传输中任意一种或多种传输方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进一步用于:
从所述第一请求中提取的特征信息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判断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所隶属的阈值区间,得到判断结果;
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选择离线传输方式,将所述离线传输方式确定为所述传输方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
收到发送端发送的所述目标文件,存储所述目标文件在本地或外置存储中,收到接收端的下载请求,响应所述下载请求,将所述目标文件发送给接收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进一步用于:
从所述第一请求中提取的特征信息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判断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所隶属的阈值区间,得到判断结果;
所述判断结果为第一阈值小于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且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小于第二阈值时,选择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方式,将所述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方式确定为所述传输方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
触发直连传输和离线传输的并发模式,对发送端发送的所述目标文件分别采用直连传输方式和离线传输方式进行传输;
在采取直连传输方式的第一通道中,控制发送端直接将所述目标文件传输给接收端;
在采取离线传输方式的第二通道中,存储所述目标文件在本地或外置存储中,收到接收端的下载请求,响应所述下载请求,将所述目标文件发送给接收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进一步用于:
从所述第一请求中提取的特征信息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判断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所隶属的阈值区间,得到判断结果;
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大于等于第二阈值时,直接选择直连传输方式,将所述直连传输方式确定为所述传输方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
控制发送端直接将所述目标文件传输给接收端。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进一步用于:
从所述第一请求中提取的特征信息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判断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所隶属的阈值区间,得到判断结果;
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大小大于等于第二阈值时,若检测到当前已经处于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状态,选择在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中直连优先的传输方式,将所述直连传输方式确定为所述传输方式。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
根据实时监测的目标文件传输速率、当前网络带宽和/或目标文件传输时间,判断是否优先采用直连传输方式,或者由离线传输方式切换到直连传输方式,如果是,则采用直连传输方式,控制发送端直接将所述目标文件传输给接收端;
采用直连传输方式后,如果检测到目标文件采用直连传输方式传输失败或目标文件采用离线传输方式比直连传输方式更快,则由直连传输方式切换到离线传输方式。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选择所述传输方式为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中直连优先的传输方式时,获取发送端发送的文件属性信息和鉴权密钥;所述文件属性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目标文件;
版本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端的网际协议IP地址判断接收端的版本兼容性,如果接收端支持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则将所述文件属性信息和所述鉴权密钥发送给接收端;
所述鉴权密钥用于表征: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接收端对所述文件属性信息加密后将得到的待鉴权信息发送给发送端进行对应的解密,对所述待鉴权信息解密成功后得到所述文件属性信息,则鉴权通过;
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
控制发送端将对应所述文件属性信息的所述目标文件以加密形式传输给接收端,提醒接收端通过卡片消息查看所述目标文件,所述卡片消息处于第一显示状态。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包括:
并发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直连和离线混合传输中触发直连传输和离线传输的并发模式,对发送端发送的所述目标文件分别采用直连传输方式和离线传输方式进行传输;
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直连优先的传输方式不如离线传输方式快的情况、或所述直连优先的传输不可达的情况下,由直连传输方式切换到离线传输方式;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直接获取发送端发送的所述目标文件,存储所述目标文件在本地或外置存储中,提醒接收端通过卡片消息去发起下载所述目标文件的下载请求;所述卡片消息由所述第一显示状态更新为包含下载交互对象的第二显示状态;
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
收到所述下载请求,响应所述下载请求,将所述目标文件以加密形式传输给接收端。
25.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服务器对发送端进行监控时发送端上报第一信息;
服务器对接收端进行监控时接收端上报第二信息;
服务器对发送端和接收端间的文件传输进行监控,得到与文件传输相关的第三信息;
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三信息得到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
发送端发送第一请求,服务器从收到的所述第一请求中提取特征信息,将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处理策略中多模式的传输方式进行匹配,选择与所述特征信息匹配的传输方式;
服务器根据所述传输方式对待传输的目标文件进行传输控制,发送给接收端;
接收端通过卡片消息的提醒来获取所述目标文件。
26.一种文件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发送端、服务器及接收端;其中,
所述发送端,用于服务器对发送端进行监控时上报第一信息;
所述接收端,用于服务器对接收端进行监控时上报第二信息;
所述服务器,用于:
对发送端和接收端间的文件传输进行监控,得到与文件传输相关的第三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三信息得到多模式传输的处理策略;
所述发送端,还用于发送第一请求;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
从收到的所述第一请求中提取特征信息,将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处理策略中多模式的传输方式进行匹配,选择与所述特征信息匹配的传输方式;
根据所述传输方式对待传输的目标文件进行传输控制,发送给接收端;
所述接收端,还用于通过卡片消息的提醒来获取所述目标文件。
CN201610959971.8A 2016-10-27 2016-10-27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Active CN1079952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59971.8A CN107995247B (zh) 2016-10-27 2016-10-27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59971.8A CN107995247B (zh) 2016-10-27 2016-10-27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95247A true CN107995247A (zh) 2018-05-04
CN107995247B CN107995247B (zh) 2020-07-14

Family

ID=62028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59971.8A Active CN107995247B (zh) 2016-10-27 2016-10-27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95247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9274A (zh) * 2018-08-27 2018-11-06 优视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对话式文件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终端/服务器
CN110730242A (zh) * 2019-10-22 2020-01-24 北京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200622A (zh) * 2018-11-16 2020-05-2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1787117A (zh) * 2020-07-06 2020-10-16 聚好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3067826A (zh) * 2020-07-16 2021-07-02 陈杰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报告发送系统
CN114095757A (zh) * 2021-11-17 2022-02-25 南通市肿瘤医院 基于云端的医院放射科自学习影像传输系统
CN114500510A (zh) * 2022-01-28 2022-05-13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请求信息响应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0523B (zh) * 2007-12-05 2010-09-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文件传输系统、方法以及文件中转决策服务器
CN101409727B (zh) * 2008-11-24 2012-12-12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638418A (zh) * 2012-03-31 2012-08-15 上海量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信中数据传输的方法、客户端和系统
CN103781187B (zh) * 2012-10-19 2018-05-11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文件传输的方法及终端
US9300748B2 (en) * 2013-01-16 2016-03-29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for optimizing WAN traffic with efficient indexing scheme
CN105763650B (zh) * 2013-11-26 2019-08-02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离线文件传输的方法、系统、终端设备以及服务器
CN103634392B (zh) * 2013-11-26 2017-04-19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离线文件传输的方法、系统、终端设备以及服务器
CN104601658A (zh) * 2014-12-15 2015-05-06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下载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656921A (zh) * 2016-02-03 2016-06-08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9274A (zh) * 2018-08-27 2018-11-06 优视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对话式文件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终端/服务器
CN108769274B (zh) * 2018-08-27 2021-12-24 优视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对话式文件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终端/服务器
CN111200622A (zh) * 2018-11-16 2020-05-2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1200622B (zh) * 2018-11-16 2022-04-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0730242A (zh) * 2019-10-22 2020-01-24 北京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787117A (zh) * 2020-07-06 2020-10-16 聚好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3067826A (zh) * 2020-07-16 2021-07-02 陈杰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报告发送系统
CN114095757A (zh) * 2021-11-17 2022-02-25 南通市肿瘤医院 基于云端的医院放射科自学习影像传输系统
CN114500510A (zh) * 2022-01-28 2022-05-13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请求信息响应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00510B (zh) * 2022-01-28 2024-04-16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请求信息响应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95247B (zh) 2020-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95247A (zh)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CN104113458B (zh) 一种移动终端与智能家电设备互联的方法及装置
CN103905447B (zh) 业务链路选择控制方法以及设备
CN104869043B (zh) 一种建立vpn连接的方法及终端
CN104348697B (zh) 视频通讯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566312A (zh) 离线检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450890B (zh) 信息处理设备、系统和信息处理方法
CN104363247A (zh) 一种具有免节省应用的节省流量方法及装置
CN108124007A (zh) 消息数据实时传输的方法与装置
CN106572148A (zh) 智能产品的配网方法及配网系统
CN110582998A (zh) 群组的通信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
CN102594724A (zh) 即时通信中设置联系人对象状态的方法、客户端及系统
CN113434905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8068419A1 (zh) 一种通知信息的推送方法及系统
CN107508747A (zh) 融合通信的群组通信方法、服务器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400953A (zh) 控制终端上网及终端上网的方法,路由器设备及终端
CN106161518A (zh) 信息共享方法和装置
CN113342235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4660780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4244171A (zh) 基于nfc连接的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4486443B (zh) 消息推送系统及其方法
CN110381057A (zh) 通讯连接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系统
CN110365558A (zh) 一种故障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951923B (zh) 订阅事件管理方法、显示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490913A (zh) 即时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