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91760A - 一种全画幅单反镜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画幅单反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91760A
CN107991760A CN201711450580.4A CN201711450580A CN107991760A CN 107991760 A CN107991760 A CN 107991760A CN 201711450580 A CN201711450580 A CN 201711450580A CN 107991760 A CN107991760 A CN 1079917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group
camera lens
camera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505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91760B (zh
Inventor
董永红
吴俊�
李文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Smell System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Smell System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Smell System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Smell Systems
Priority to CN20171145058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917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91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917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917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917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02B13/006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at least one element being a compound optical element, e.g. cemented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画幅单反镜头,包括:从物体侧至像面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当物体从无穷远处至近处移动时,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移动,第三透镜组G3固定,且单反镜头同时满足1<F1/F2<8和0.2<F12/F3<0.6;其中,F1为第一透镜组G1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组G2的焦距;F12为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合成后的焦距。本发明提供的全幅画单反镜头在焦距为85mm时,最大光圈可达到F1.2左右,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数码相机的拍摄过程中,尤其是人像拍摄,并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镜头光圈小、使用非球面玻璃透镜带来的成本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全画幅单反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机镜头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幅画单反镜头。
背景技术
在本领域中,光圈值是镜头的焦距/镜头通光直径得出的相对值(相对孔径的倒数),一般用F表示,F值越大,光圈越小,反之,F值越小,光圈越大。目前,公知的85mm全画幅单反镜头大都采用了非球面透镜,且光圈从未并未达到过F1.2。比如公知的日本特开2014-54214号专利,实施例中使用了非球面玻璃,开模成本高。而蔡司Milvus人像镜头的最大光圈仅为F1.4。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镜头光圈小、使用非球面玻璃透镜带来的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最大光圈达到F1.2、焦距85mm的全画幅单反镜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画幅单反镜头。该镜头包括:从物体侧至像面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当物体从无穷远处至近处移动时,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移动,第三透镜组G3固定,且单反镜头同时满足1<F1/F2<8和0.2<F12/F3<0.6;所述第一透镜组(G1)组合焦距为正;所述第二透镜组(G2)的组合焦距为正;所述第三透镜(G3)的焦距为正。其中,F1为第一透镜组G1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组G2的焦距;F12为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合成后的焦距。
优选地,单反镜头满足以下条件:Ftanw>21.65mm和8°<w<25°;其中,F为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以及第三透镜G3合成后的焦距,w为镜头半画角的角度,Ftanw为单反镜头的半像高。
优选地,单反镜头的光圈数F#的范围为:1≤F#≤2。
优选地,单反镜头满足以下条件:1.2<max(vdi)/min(vdi)<4.25、1.45<Ndi<2和20<vdi<85(i=1,2,3,……n);其中,Ndi为d线玻璃的折射率;vdi为d线玻璃的阿贝数;max(vdi)为d线玻璃的阿贝数的最大值;min(vdi)为d线玻璃的阿贝数的最小值。
优选地,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在调焦时保持不变。
优选地,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以及第三透镜G3均使用玻璃球面透镜。
优选地,第一透镜组G1包括五个镜片,从左至右依次为弯月形正透镜、弯月形正透镜、弯月形正透镜、弯月形负透镜、弯月形负透镜;其中,第三个和第四个镜片构成胶合透镜。
优选地,第二透镜组G2包括三个镜片,依次为负透镜、正透镜和单片透镜;第二透镜组G2的组合焦距为正,其中,负透镜、正透镜构成胶合透镜。
优选地,第二透镜组G2包括两个胶合透镜,这两个胶合透镜主要由负透镜和正透镜构成;第二透镜组G2的组合焦距为正。
优选地,第三透镜G3包括一个弯月形正透镜。
本发明提供的全幅画单反镜头在焦距为85mm时,最大光圈可达到F1.2左右,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数码相机的拍摄过程中,尤其是人像拍摄,并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镜头光圈小、使用非球面玻璃透镜带来的成本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幅画单反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单反镜头对无穷远处成像时的曲线图;
图3为图1所示单反镜头对近处成像时的曲线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全幅画单反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单反镜头对无穷远处成像时的曲线图;
图6为图4所示的单反镜头对近处成像时的曲线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全幅画单反相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单反镜头对无穷远处成像时的曲线图;
图9为图7所示的单反镜头对近处成像时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幅画单反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全幅画单反镜头的从物体侧起至像面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G1,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G2以及正屈光度的第三透镜G3。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以及第三透镜G3均使用玻璃球面透镜。第一透镜组G1组合焦距为正;第二透镜组G2的组合焦距为正;第三透镜G3的焦距为正。
其中,第一透镜组G1包括五个镜片,该五个镜片的从左至右顺序分别是:弯月形正透镜、弯月形正透镜、弯月形正透镜、弯月形负透镜、弯月形负透镜。第一透镜组G1中的第三个和第四个镜片构成胶合透镜。
第二透镜组G2包括四个镜片,该四个镜片从左至右顺序分别是:双凹负透镜、双凸正透镜、弯月形负透镜和双凸正透镜。其中,双凹负透镜和双凸正透镜构成一个胶合透镜,弯月形负透镜和双凸正透镜构成另一个胶合透镜。
第三透镜组G3包括一个弯月形正透镜。
当物体从无穷远处至近处移动时,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移动,将第三透镜组G3固定,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在调焦时保持不变。单反镜头同时满足1<F1/F2<8和0.2<F12/F3<0.6。其中,F1为第一透镜组G1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组G2的焦距;F12为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合成后的焦距。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在调焦时保持不变。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以及第三透镜G3均使用玻璃球面透镜。
具体地,上述第一透镜组G1的焦距F1为354.22mm;第二透镜组G2的焦距F2为69.33mm;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合成后的焦距F12为104.54mm,上述第三透镜组G1的焦距F3为245.80mm。
图2为图1所示的单反镜头对无穷远处成像时的纵向像差曲线图2a、横向色差曲线图2b、场曲曲线图2c和畸变曲线图2d。如图2a所示,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选出三条波长、这三条波长从左至右分别是0.656μm(红光)、0.587μm(绿光)和0.486μm(蓝光)。图2a中的纵向像差曲线分别是在图1所示的镜头下三条波长的像差曲线。在图2a中,在视场范围内,镜头的像差值在0.2mm以内,可以看出镜头的纵向像差较小。
如图2b所示,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选出三条波长、这三条波长从左至右分别是0.656μm(红光)、0.587μm(绿光)和0.486μm(蓝光)。图2b中的横向色差曲线图分别是在图1所示的镜头下三条波长的横向色差曲线图,以0.587μm(绿光)中心波长为基准判断另外两条波长光线的横向像差,红光成现在像面前面,而蓝光成现在像面的后面。
如图2c所示,以0.587μm(绿光)中心波长为基准,可以看出其弧矢场曲(S曲线),子午场曲(T曲线),在视场范围内,镜头的弧矢面和子午面的场曲都小于0.2mm。
如图2d所示,可以看出图1所示的镜头的畸变小于2%,并且该镜头对无穷远处成像时为桶形畸变。
图3为图1所示单反镜头对近处成像时(1米)的纵向像差曲线图3a、横向色差曲线图3b、场曲曲线图3c和畸变曲线图3d。如图3a所示,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选出三条波长、这三条波长从左至右分别是0.656μm(红光)、0.587μm(绿光)和0.486μm(蓝光)。图3a中的纵向像差曲线分别是在图1所示的镜头下三条波长的像差曲线。在图3a中,在视场范围内,镜头的像差值在0.2mm以内,可以看出镜头的纵向像差较小。
如图3b所示,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选出三条波长、这三条波长从左至右分别是0.656μm红光)、0.587μm(绿光)和0.486μm(蓝光)。图3b中的横向色差曲线图分别是在图1所示的镜头下三条波长的横向色差曲线图,以0.587μm(绿光)中心波长为基准判断另外两条波长光线的横向像差,红光成现在像面前面,而蓝光成现在像面的后面。
如图3c所示,以0.587μm(绿光)中心波长为基准,可以看出其弧矢场曲(S曲线),子午场曲(T曲线),在视场范围内,镜头的弧矢面和子午面的场曲都小于0.2mm。
如图3d所示,可以看出图1所示的镜头的畸变小于5%,并且该镜头对近处成像(1米)时为桶形畸变。
在上述图1提供的全画幅单反相机镜头的数据如下表1所示:
在表1中,R(mm)表示各个面的曲率半径;D(mm)表示各个透镜的间隔或者厚度;Ndi表示d线的各个玻璃的折射率;Vdi表示d线的各个玻璃的阿贝数;上述表1中所用的镜头焦距是85mm、单反镜头的光圈数F#是1.24、半画角w是14.75°。
从上述表1中可知,图1所示的单反镜头满足以下条件:Ftanw>21.65mm和8°<w<25°;其中,F为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以及第三透镜G3合成后的焦距,w为镜头半画角的角度,Ftanw为单反镜头的半像高。单反镜头的光圈数F#的范围为:1≤F#≤2。
图1所示的单反镜头满足以下条件:1.2<max(vdi)/min(vdi)<4.25、1.45<Ndi<2和20<vdi<85(i=1,2,3,……n);其中,Ndi为d线玻璃的折射率;vdi为d线玻璃的阿贝数;max(vdi)为d线玻璃的阿贝数的最大值;min(vdi)为d线玻璃的阿贝数的最小值。
本发明提供的全幅画单反镜头在焦距为85mm时,最大光圈可达到F1.2左右,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数码相机的拍摄过程中,尤其是人像拍摄,并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镜头光圈小、使用非球面玻璃透镜带来的成本高的问题。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全幅画单反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全幅画单反镜头的从物体侧起至像面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G1,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G2以及正屈光度的第三透镜G3。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以及第三透镜G3均使用玻璃球面透镜。
其中,第一透镜组G1组合焦距为正。并且,第一透镜组G1包括五个镜片,该五个镜片的从左至右顺序分别是:弯月形正透镜、弯月形正透镜、弯月形正透镜、弯月形负透镜、弯月形负透镜。第一透镜组G1中的第三个和第四个镜片构成胶合透镜。
第二透镜组G2的组合焦距为正,第二透镜组G2包括三个镜片,该三个镜片从左至右顺序分别是:双凹负透镜、双凸正透镜和双凸正透镜,其中,双凹负透镜和双凸正透镜构成一个胶合透镜。
第三透镜G3的焦距为正,第三透镜组G3包括一个弯月形正透镜。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以及第三透镜G3均使用玻璃球面透镜。
当物体从无穷远处至近处移动时,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移动,将第三透镜组G3固定,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在调焦时保持不变。其中,第一透镜组G1的焦距F1为229.42mm;第二透镜组G2的焦距F2为80.69mm;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合成后的焦距F12为104.91mm,上述第三透镜组G1的焦距F3为222.72mm。可见,上述单反镜头同时满足1<F1/F2<8和0.2<F12/F3<0.6。
图5为图4所示的单反镜头对无穷远处成像时的纵向像差曲线图5a、横向色差曲线图5b、场曲曲线图5c和畸变曲线图5d。如图5a所示,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选出三条波长、这三条波长从左至右分别是0.656μm(红光)、0.587μm(绿光)和0.486μm(蓝光)。图5a中的纵向像差曲线分别是在图4所示的镜头下三条波长的像差曲线。在图5a中,在视场范围内,镜头的像差值在0.2mm以内,可以看出镜头的纵向像差较小。
如图5b所示,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选出三条波长、这三条波长从左至右分别是0.656μm(红光)、0.587μm(绿光)和0.486μm(蓝光)。图5b中的横向色差曲线图分别是在图1所示的镜头下三条波长的横向色差曲线图,以0.587μm(绿光)中心波长为基准判断另外两条波长光线的横向像差,红光成现在像面前面,而蓝光成现在像面的后面。
如图5c所示,以0.587μm(绿光)中心波长为基准,可以看出其弧矢场曲(S曲线)和子午场曲(T曲线),在视场范围内,镜头的弧矢面和子午面的场曲都小于0.2mm。
如图5d所示的镜头畸变曲线,从图5d可以看出,图4所示的镜头的畸变小于2%,并且该镜头对无穷远处成像时为桶形畸变。
图6为图1所示单反镜头对近处成像时(1米)的纵向像差曲线图6a、横向色差曲线图6b、场曲曲线图6c和畸变曲线图6d。如图6a所示,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选出三条波长、这三条波长从左至右分别是0.656μm(红光)、0.587μm(绿光)和0.486μm(蓝光)。图6a中的纵向像差曲线分别是在图4所示的镜头下三条波长的像差曲线。在图6a中,在视场范围内,镜头的像差值在0.2mm以内,可以看出镜头的纵向像差较小。
如图6b所示,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选出三条波长、这三条波长从左至右分别是0.656μm(红光)、0.587μm(绿光)和0.486μm(蓝光)。图6b中的横向色差曲线图分别是在图4所示的镜头下三条波长的横向色差曲线图,以0.587μm(绿光)中心波长为基准判断另外两条波长光线的横向像差,红光成现在像面前面,而蓝光成现在像面的后面。
如图6c所示,以0.587μm(绿光)中心波长为基准,可以看出其弧矢场曲(S曲线),子午场曲(T曲线),在视场范围内,镜头的弧矢面和子午面的场曲都小于0.1mm。
如图6d所示,可以看出图1所示的镜头的畸变小于5%,并且该镜头对近处成像(1米)时为桶形畸变。
在上述图4所示的全画幅单反相机镜头的数据如下表2所示:
在表2中,R(mm)表示各个面的曲率半径;D(mm)表示各个透镜的间隔或者厚度;Ndi表示d线的各个玻璃的折射率;Vdi表示d线的各个玻璃的阿贝数;上述表2中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以及第三透镜G3合成后的镜头焦距是83mm、单反镜头的光圈数F#是1.21、半画角w是15.04°。
从上述表2中可知,图4所示的单反镜头满足以下条件:Ftanw>21.65mm和8°<w<25°;其中,F为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以及第三透镜G3合成后的焦距,w为镜头半画角的角度,Ftanw为单反镜头的半像高。单反镜头的光圈数F#的范围为:1≤F#≤2。
图4所示的单反镜头满足以下条件:1.2<max(vdi)/min(vdi)<4.25、1.45<Ndi<2和20<vdi<85(i=1,2,3,……n);其中,Ndi为d线玻璃的折射率;vdi为d线玻璃的阿贝数;max(vdi)为d线玻璃的阿贝数的最大值;min(vdi)为d线玻璃的阿贝数的最小值。
本发明提供的全幅画单反镜头在焦距为85mm左右时,最大光圈可达到F1.2左右,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数码相机的拍摄过程中,尤其是人像拍摄,并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镜头光圈小、使用非球面玻璃透镜带来的成本高的问题。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全幅画单反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全幅画单反镜头的从物体侧起至像面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G1,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G2以及正屈光度的第三透镜G3。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以及第三透镜G3均使用玻璃球面透镜。
其中,第一透镜组G1包括五个镜片,该五个镜片的从左至右顺序分别是:弯月形正透镜、弯月形正透镜、弯月形正透镜、弯月形负透镜、弯月形负透镜。第一透镜组G1中的第三个和第四个镜片构成胶合透镜。第一透镜组G1的组合焦距为正。
第二透镜组G2包括三个镜片,该三个镜片从左至右顺序分别是:双凹负透镜、双凸正透镜和双凸正透镜,其中,双凹负透镜和双凸正透镜构成一个胶合透镜。第二透镜G2的组合焦距为正。
第三透镜组G3包括一个双凸正透镜。第三透镜G3的焦距为正。
当物体从无穷远处至近处移动时,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移动,将第三透镜组G3固定,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在调焦时保持不变。其中,第一透镜组G1的焦距F1为232.75mm;第二透镜组G2的焦距F2为72.41mm;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合成后的焦距F12为98.16mm,上述第三透镜组G1的焦距F3为320.32mm。可见,上述单反镜头同时满足1<F1/F2<8和0.2<F12/F3<0.6。
图8为图7所示的单反镜头对无穷远处成像时的纵向像差曲线图8a、横向色差曲线图8b、场曲曲线图8c和畸变曲线图5d。如图8a所示,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选出三条波长、这三条波长从左至右分别是0.656μm(红光)、0.587μm(绿光)和0.486μm(蓝光)。图8a中的纵向像差曲线分别是在图7所示的镜头下三条波长的像差曲线。在图8a中,在视场范围内,镜头的像差值在0.2mm以内,可以看出镜头的纵向像差较小。
如图8b所示,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选出三条波长、这三条波长从左至右分别是0.656μm(红光)、0.587μm(绿光)和0.486μm(蓝光)。图8b中的横向色差曲线图分别是在图7所示的镜头下三条波长的横向色差曲线图,以0.587μm(绿光)中心波长为基准判断另外两条波长光线的横向像差,红光成现在像面前面,而蓝光成现在像面的后面。
如图8c所示,以0.587μm(绿光)中心波长为基准,可以看出其弧矢场曲(S曲线),子午场曲(T曲线),在视场范围内,镜头的弧矢面和子午面的场曲都小于0.2mm。
如图8d所示,可以看出图7所示的镜头的畸变小于2%,并且该镜头对无穷远处成像时为桶形畸变。
图9为图1所示单反镜头对近处成像时(1米)的纵向像差曲线图9a、横向色差曲线图9b、场曲曲线图9c和畸变曲线图9d。如图9a所示,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选出三条波长、这三条波长从左至右分别是0.656μm(红光)、0.587μm(绿光)和0.486μm(蓝光)。图9a中的纵向像差曲线分别是在图7所示的镜头下三条波长的像差曲线。在图9a中,在视场范围内,镜头的像差值在0.2mm以内,可以看出镜头的纵向像差较小。
如图9b所示,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选出三条波长、这三条波长从左至右分别是0.656μm(红光)、0.587μm(绿光)和0.486μm(蓝光)。图9b中的横向色差曲线图分别是在图7所示的镜头下三条波长的横向色差曲线图,以0.587μm(绿光)中心波长为基准判断另外两条波长光线的横向像差,红光成现在像面前面,而蓝光成现在像面的后面。
如图9c所示,以0.587μm(绿光)中心波长为基准,可以看出其弧矢场曲(S曲线),子午场曲(T曲线),在视场范围内,镜头的弧矢面和子午面的场曲都小于0.2mm。
如图9d所示,可以看出图1所示的镜头的畸变小于2%,并且该镜头对近处成像(1米)时为桶形畸变。
在上述图7所示的全画幅单反相机镜头的数据如下表3所示:
在表3中,R(mm)表示各个面的曲率半径;D(mm)表示各个透镜的间隔或者厚度;Ndi表示d线的各个玻璃的折射率;Vdi表示d线的各个玻璃的阿贝数;上述表3中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以及第三透镜G3合成后的镜头焦距是85mm、单反镜头的光圈数F#是2、半画角w是14.58°。
从上述表3中可知,图7所示的单反镜头满足以下条件:Ftanw>21.65mm和8°<w<25°;其中,F为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以及第三透镜G3合成后的焦距,w为镜头半画角的角度。单反镜头的光圈数F#的范围为:1≤F#≤2。
在针对于上述图1、图4和图7给出的镜头以及数据表1、表2和表3,本发明实施例还给出了上述镜头的其他参数值表4。
从上述表4中可知,三个单反镜头均满足1<F1/F2<8和0.2<F12/F3<0.6;Ftanw>21.65mm和8°<w<25°;单反镜头的光圈数F#的范围为:1≤F#≤2、1.2<max(vdi)/min(vdi)<4.25、1.45<Ndi<2和20<vdi<85(i=1,2,3,……n)等条件。
本发明提供的全幅画单反镜头在焦距为85mm时,最大光圈可达到F1.2左右,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数码相机的拍摄过程中,尤其是人像拍摄,并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镜头光圈小、使用非球面玻璃透镜带来的成本高的问题。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全画幅单反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从物体侧至像面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当物体从无穷远处至近处移动时,所述第一透镜组(G1)和所述第二透镜组(G2)移动,所述第三透镜组(G3)固定,且所述单反镜头同时满足1<F1/F2<8和0.2<F12/F3<0.6;
所述第一透镜组(G1)组合焦距为正;所述第二透镜组(G2)的组合焦距为正;所述第三透镜(G3)的焦距为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反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反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Ftanw>21.65mm和8°<w<25°;其中,F为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以及第三透镜(G3)合成后的焦距,w为镜头半画角的角度,Ftanw为所述单反镜头的半像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反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反镜头的光圈数F#的范围为:1≤F#≤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反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反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1.2<max(vdi)/min(vdi)<4.25、1.45<Ndi<2和20<vdi<85(i=1,2,3,……n);其中,Ndi为d线玻璃的折射率;vdi为d线玻璃的阿贝数;max(vdi)为d线玻璃的阿贝数的最大值;min(vdi)为d线玻璃的阿贝数的最小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反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在调焦时保持不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反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以及第三透镜(G3)均使用玻璃球面透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反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G1)包括五个镜片,从左至右依次为弯月形正透镜、弯月形正透镜、弯月形正透镜、弯月形负透镜和弯月形负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G1)中的第三个镜片和第四个镜片构成胶合透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反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组(G2)包括三个镜片,所述三个镜片分别为负透镜、正透镜和单片透镜;其中,负透镜、正透镜构成胶合透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反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组(G2)包括两个胶合透镜,所述胶合透镜由负透镜和正透镜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反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组(G3)包括一个弯月形正透镜。
CN201711450580.4A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全画幅单反镜头 Active CN1079917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50580.4A CN107991760B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全画幅单反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50580.4A CN107991760B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全画幅单反镜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91760A true CN107991760A (zh) 2018-05-04
CN107991760B CN107991760B (zh) 2020-12-01

Family

ID=62042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50580.4A Active CN107991760B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全画幅单反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9176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4129A (zh) * 2020-07-16 2020-09-22 北创光电科技(邵阳)有限公司 一种焦距65mm的中焦视频镜头
CN111694129B (zh) * 2020-07-16 2024-05-31 北创光电科技(邵阳)有限公司 一种焦距65mm的中焦视频镜头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72093A (ja) * 2000-08-31 2002-03-12 Minolta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
CN101359088A (zh) * 2007-08-03 2009-02-04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三单元变焦透镜系统和使用其的图像拾取装置
JP2016224362A (ja) * 2015-06-03 2016-1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CN107092083A (zh) * 2016-02-18 2017-08-2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72093A (ja) * 2000-08-31 2002-03-12 Minolta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
CN101359088A (zh) * 2007-08-03 2009-02-04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三单元变焦透镜系统和使用其的图像拾取装置
JP2016224362A (ja) * 2015-06-03 2016-1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CN107092083A (zh) * 2016-02-18 2017-08-2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4129A (zh) * 2020-07-16 2020-09-22 北创光电科技(邵阳)有限公司 一种焦距65mm的中焦视频镜头
CN111694129B (zh) * 2020-07-16 2024-05-31 北创光电科技(邵阳)有限公司 一种焦距65mm的中焦视频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91760B (zh) 202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27694B (zh) 光学镜头
CN104238086B (zh) 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
CN107664824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09613679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456490A (zh) 摄像透镜组
CN106842506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05137571B (zh) 成像镜头、虹膜成像模组以及双目虹膜识别装置
CN108363169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06980168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471167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501806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07957622A (zh) 一种大光圈大像面的长焦变焦镜头
CN109031594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07765403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08363170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07422463A (zh) 一种长焦超高清日夜共焦光学系统
CN108445606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161654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412734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05137572B (zh) 成像镜头、虹膜成像模组以及双目虹膜识别装置
CN207833095U (zh) 一种大光圈大像面的长焦变焦镜头
CN109814236A (zh) 一种大光圈的定焦镜头
CN108254903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07991760A (zh) 一种全画幅单反镜头
CN113156614A (zh)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