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76786B -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76786B
CN107976786B CN201711365230.8A CN201711365230A CN107976786B CN 107976786 B CN107976786 B CN 107976786B CN 201711365230 A CN201711365230 A CN 201711365230A CN 107976786 B CN107976786 B CN 1079767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ing system
optical imaging
thickness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6523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76786A (zh
Inventor
林肖怡
李光云
王�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Xuy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Xuy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Xuy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Xuy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36523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767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76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767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767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767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及电子设备,其中,该光学成像系统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红外滤光片;其中,第一透镜,用于扩大光学成像系统的视场角;第二透镜,用于扩展经第一透镜入射的光束;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均用于汇聚经前一个透镜入射的光束;第五透镜,用于修正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第六透镜,用于汇聚远离光轴处的光线,以缩短光学系统的长度;红外滤光片,用于滤除红外线,以提高光学成像系统的准确性。可见,本申请公开的上述方案,增大光学成像系统的视场角,并有效压缩光学透镜的长度,从而满足用户对小型轻薄化同时又具备大视场角的摄像模组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电子设备得到了迅速的普及。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使得其所包含的光学成像透镜、影响传感器等模块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与此同时,成像模块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现在高度普及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行车记录仪、运动相机等。在给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人们对移动电子设备终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断追求更加便捷高效以及优质的用户体验,这就要求移动终端更加轻薄化、便携化。例如,在一些特定场景中还要求具有较大的视场角,如前置自拍、游戏机、全景相机等,大广角能够使拍摄到的场景更加的宽广。在此带动下,市场对小型轻薄化同时又具备大视场角的摄像模组的需求急剧的增加,特别是在手机、车载透镜等领域的应用上。
传统的轻薄型广角光学成像透镜多采用四片式、五片式透镜结构,但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高规格移动终端盛行的时代,人们追求更高画质的像质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传统的四片式、五片式透镜结构在屈光力分配、像差像散矫正、敏感度分配等方面具有局限性,无法进一步满足更高规格的成像需求。现有技术的六片式广角成像光学透镜组,但透镜数量的增加使得透镜的总长也随之增加,无法有效压制光学成像系统透镜组的总长度。
因此,如何获得更大的视场角的同时有效压缩光学成像系统透镜组的总长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及电子设备,该光学成像系统在获得更大的视场角的同时,有效压缩光学成像系统透镜组的长度。其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
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为凹面;
一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
一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一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一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凹面;
一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与远离光轴处为M个凹面,其像侧面与所述近光轴处为凹面,与远离光轴处为N个凸面,其中,M,N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条件关系式:
-3<R31/R32<0;
-3<R41/R42<0;
其中,R31为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2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1为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2为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可选的,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的空气间距与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之间的空气间距满足下列关系式:
0.6<AG56/AG23<1.5;
其中,AG23为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之间的空气间距,且0.04<AG23<0.1;AG56为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之间的空气间距,且0.04<AG56<0.1。
可选的,所述第三透镜满足下列关系式:
2.4<Yin3/CT3<3;
其中,Yin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最小光学有效径,CT3为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可选的,所述第四透镜满足下列关系式:
2.6<Yin4/CT4<3.4;
其中,Yin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最小光学有效径,CT4为所述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满足下列关系式:
0.8<(CT1+CT2)/AG12<1.4;
其中,CT1为所述第一透镜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2为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AG12为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空气间距。
可选的,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满足下列关系式:
0.5<(CT3+CT4+CT5)/(ET3+ET4+ET5)<1.4;
其中,CT3为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ET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CT4为所述第四透镜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ET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CT5为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ET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边缘厚度。
可选的,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与边缘厚度满足下列关系式:
1.2<CT3/ET3<4。
可选的,所述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与边缘厚度满足下列关系式:
1.6<CT4/ET4<4。
可选的,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与边缘厚度满足下列关系式:
0.3<CT5/ET5<0.8。
可选的,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满足下列关系式:
3<(CT4+CT5+CT6)/(AG45+AG56)<8;
其中,CT4为所述第四透镜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5为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6为所述第六透镜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AG45为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之间的空气间距;AG56为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之间的空气间距。
可选的,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满足下列关系式:
2.8<f6/f<6;
其中,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f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
可选的,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满足下列关系式:
1<|f/f5|+|f/f6|<2;
其中,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f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f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
相应的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光学成像系统。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光学成像系统,从光学成像系统的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为凹面;一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一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一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一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凹面;一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与远离光轴处为M个凹面,其像侧面与近光轴处为凹面,与远离光轴处为N个凸面,其中,M,N为大于1的整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条件关系式:
-3<R31/R32<0;
-3<R41/R42<0;
其中,R31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2为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1为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2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可见,本发明公开的上述光学系统,利用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增大光学成像系统的视场角,并有效压缩光学成像系统透镜组的总长度,从而满足了用户对小型轻薄化同时又具备大视场角的摄像模组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散曲线;
图3为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
图4为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曲线;
图5为本发明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散曲线;
图6为本发明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
图7为本发明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曲线;
图8为本发明第三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散曲线;
图9为本发明第三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
图10为本发明第三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曲线;
图11为本发明第四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散曲线;
图12为本发明第四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
图13为本发明第四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曲线;
图14为本发明第五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散曲线;
图15为本发明第五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
图16为本发明第五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曲线;
图17为本发明第六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散曲线;
图18为本发明第六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
图19为本发明第六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曲线;
图20为本发明第七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散曲线;
图21为本发明第七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
图22为本发明第七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如图1所示,从光学成像系统的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
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1,其物侧面11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12为凹面;
一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2,用于扩展经第一透镜1入射的光束;
一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3,其物侧面31和像侧面32均为凸面,用于汇聚经第二透镜2入射的光束;
一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4,其物侧面41和像侧面42均为凸面,用于汇聚经第三透镜3入射的光束;
一第五透镜5,其物侧面51于近轴处为凹面,像侧面5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凹面,用于修正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
一第六透镜6,其物侧面6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与远离光轴处为M个凹面,其像侧面62与近光轴处为凹面,与远离光轴处为N个凸面,其中,M,N为大于1的整数;用于汇聚远离光轴处的光线,以缩短光学成像系统的长度;
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条件关系式:
-3<R31/R32<0;
-3<R41/R42<0;
其中,R31为第三透镜物侧面31的曲率半径;R32为第三透镜像侧面32的曲率半径;R41为第四透镜物侧面41的曲率半径;R42为第四透镜像侧面42的曲率半径。
需要进行补充说明的是,上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的六片透镜中,任两片透镜之间均具有空气间隔,也就是说,上述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六片单一非粘合的透镜。由于粘合透镜的制备难度较非粘合透镜复杂,特别在两透镜的粘合面需要具有高准度的曲面,以便达到两透镜粘合时的高密合度,而且在粘合过程中,也可能因偏位而造成密合度不佳,影响整体光学成像品质。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中的任意两片透镜之间均具有空气间隔,可有效改善粘合透镜所产生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1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12为凹面,具有负屈光力,第一透镜1采用上述结构有利于具有较大视角的光线进入透镜成像系统,增加影像撷取的范围。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将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1于近轴处设计为凹面的即曲率半径为负值,有利于系统整体的设计优化,更好的校正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散、球差等像差。第二透镜2具有负屈光力,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二透镜2负屈光力较小,用于扩展经第一透镜1入射的光束。
需要进一步对第一透镜1和第二透镜2进行说明的是,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满足下列关系式:
0.8<(CT1+CT2)/AG12<1.4;
其中,CT1为第一透镜1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2为第二透镜2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AG12为第一透镜1和第二透镜2之间的空气间距。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透镜3,其物侧面31和像侧面32均为凸面,即具有正屈光力,用于汇聚经第二透镜2入射的光束。此外,第三透镜3由于具有正屈光力,因而可以有效平衡光学成像系统的屈光力分布,并降低敏感度。
第三透镜3还需要满足下列关系式:
2.4<Yin3/CT3<3;
其中,Yin3为第三透镜3的最小光学有效径,CT3为第三透镜3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合理控制第三透镜3的光学有效径与中厚比例,有利于注塑成型。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透镜2和第三透镜3之间的空气间隔满足下列关系式:
0.04<AG23<0.1;
其中,AG23为第二透镜2和第三透镜3之间的空气间距。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控制第二透镜2和第三透镜3之间的空气间隔,使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更紧凑。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四透镜4,其物侧面41和像侧面42均为凸面,即具有正屈光力,用于汇聚经第三透镜3入射的光束。此外,第四透镜4由于均具有正屈光力,因而可以有效平衡光学成像系统的屈光力分布,并降低敏感度。
需要对第四透镜4进一步说明的是,第四透镜4的曲率半径满足下列关系式:
-3<R41/R42<0;
其中,R41为第四透镜物侧面41的曲率半径;R42为第四透镜像侧面42的曲率半径。
第四透镜4还满足下列关系式:
2.6<Yin4/CT4<3.4;
其中,Yin4为第四透镜4的最小光学有效径,CT4为第四透镜4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合理控制第四透镜4的光学有效径与中厚比例,有利于注塑成型。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五透镜5其的物侧面51为凹面,其像侧面52为凸面,即具有正屈光力,用于修正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此外,第五透镜5还有利于收敛光线,并进一步缩短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长度。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五透镜5满足下列关系式:
SAG51>0.25;
其中,SAG51为第五透镜物侧面51在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物侧表面52的最大有效径位置与光轴上的水平距离。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和第五透镜5满足下列关系式:
0.5<(CT3+CT4+CT5)/(ET3+ET4+ET5)<1.4。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三透镜3需要满足下列关系式:
1.2<CT3/ET3<4;
其中,CT3为第三透镜3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ET3为第三透镜3的边缘厚度。
第四透镜4需要满足下列关系式:
1.6<CT4/ET4<4;
其中,CT4为第四透镜4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ET4为第四透镜4的边缘厚度。
第五透镜5需要满足下列关系式:
0.3<CT5/ET5<0.8;
其中,CT5为第五透镜5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ET5为第五透镜5的边缘厚度。
需要进行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和第五透镜5的镜片中心厚度与边缘厚度的比值可以不同时满足上述对应的关系式。此外,控制上述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和第五透镜5的镜片中心厚度与边缘厚度的比值,利于镜片的注塑成型,利于量产。
此外,控制第三透镜3至第五透镜5的厚度与空气间隙,使系统整体结构紧凑,有利于缩短系统总长,进而实现小型化。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六透镜6的物侧面6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与远离光轴处为M个凹面,其像侧面62与近光轴处为凹面,与远离光轴处为N个凸面,其中,M,N为大于1的整数,用于汇聚远离光轴处的光线,以缩短光学系统的长度。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透镜2与第三透镜3的空气间距与第五透镜5与第六透镜6的空气间距满足下列关系式:
0.6<AG56/AG23<1.5;
其中,AG23为第二透镜2和第三透镜3之间的空气间距,且0.04<AG23<0.1;AG56为第五透镜5和第六透镜6之间的空气间距,且0.04<AG56<0.1。
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满足下列关系式:
3<(CT4+CT5+CT6)/(AG45+AG56)<8;
其中,CT6为第六透镜6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AG45为第四透镜4和第五透镜5之间的空气间距。
光学成像系统、第六透镜6的焦距满足下列关系式:
2.8<f6/f<6;
其中,f为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f6为第六透镜6的焦距。
光学成像系统、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的焦距满足下列关系式:
1<|f/f5|+|f/f6|<2;
其中,f5为第五透镜5的焦距。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合理分配透镜间的屈光力,减弱第五透镜5与第六透镜6之间的敏感度。
可见,本发明公开的上述光学成像系统,利用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增大光学成像系统的视场角,并有效压缩光学成像系统透镜组的长度,从而满足用户对小型轻薄化的同时又具备大视场角的摄像模组的需求。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采用六片非球面镜片的结构,采用合适的面型,扩展至更高阶的非球面系数,有效矫正场曲、象散、倍率色差等各类像差。同时具有较优的薄厚比,较好的敏感度,提高制程良率,缩小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采用塑胶材料,利用塑胶材料具有精密模压的特点,实现批量生产,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光学元件的加工成本,进而使得光学系统的成本大幅度下降便于大范围推广。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还具有大光圈,大光圈保证了充足的进光量,能有效提升感光度,保证较佳成像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具体实施例,其结构示意图可以参照图1所示,包括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和红外滤光片7。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一具体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f,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值为Fno,光学影像透镜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数值如下:
f=1.78mm;Fno=2.46;以及HFOV=60度。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
第一透镜1,其物侧面11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12为凹面,具有负屈光力,为塑料材质。第一透镜1采用上述结构有利于具有较大视角的光线进入透镜成像系统,增加影像撷取的范围。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将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1于近轴处设计为凹面的即曲率半径为负值,有利于系统整体的设计优化,更好的校正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散、球差等像差。
第二透镜2,为塑料材质,用于扩展经第一透镜1入射的光束;
第三透镜3,其物侧面31和像侧面32均为凸面,具有正屈光力,为塑料材质,用于汇聚经第二透镜2入射的光束;
第四透镜4,其物侧面41和像侧面42均为凸面;具有正屈光力,为塑料材质,用于汇聚经第三透镜3入射的光束;
第五透镜5,其物侧面51为凹面,其像侧面52为凸面,具有负屈光力,为塑料材质,用于修正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
第六透镜6,其物侧面6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与远离光轴处为M个凹面,其像侧面62与近光轴处为凹面,与远离光轴处为N个凸面,其中,M,N为大于1的整数,为塑料材质,用于汇聚远离光轴处的光线,以缩短光学成像系统的长度。
关于第一透镜1至第六透镜6的具体参数见表1至表3所示:
表1
Figure GDA0001772096860000111
表2
Figure GDA0001772096860000112
Figure GDA0001772096860000121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各透镜的重要参数进行具体的说明:
第三透镜物侧面31的曲率半径R31与第三透镜像侧面32的曲率半径R32之比满足:R31/R32=-1.73;
第四透镜物侧面41的曲率半径R41与第四透镜像侧面42的曲率半径R42之比满足:R41/R42=-1.04;
第二透镜2与第三透镜3之间的空气间距AG23与第五透镜5与第六透镜6之间的空气间距AG56满足:AG56/AG23=0.83;
第三透镜3的最小光学有效径Yin3与第三透镜3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之比满足:Yin3/CT3=2.78;
第四透镜的最小光学有效径Yin4与第四透镜3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之比满足:Yin4/CT4=2.68;
第五透镜物侧面51在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物侧表面51的最大有效径位置与光轴上的水平距离满足:SAG51=0.4;
第一透镜1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2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2、第一透镜1和第二透镜2之间的空气间距AG12满足:(CT1+CT2)/AG12=1.23;
第三透镜3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3与第三透镜3的边缘厚度ET3满足:CT3/ET3=2.41;
第四透镜4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4与第四透镜4的边缘厚度ET4满足:CT4/ET4=3.08;
第五透镜5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5与第五透镜5的边缘厚度ET5满足:CT5/ET5=0.44;
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的中心厚底与边缘厚度满足:(CT3+CT4+CT5)/(ET3+ET4+ET5)=1.233;
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的中心厚底与边缘厚度满足:(CT4+CT5+CT6)/(AG45+AG56)=6.739;
光学成像系统、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的焦距满足:f6/f=3.55;|f/f5|+|f/f6|=6.739。
表3
Figure GDA0001772096860000131
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散曲线、畸变曲线和球差曲线如图2至图4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具体实施例,其结构示意图可以参照图1所示,包括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和红外滤光片7。具体参见第一具体实施例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具体实施例中的f=1.82mm;Fno=2.44;以及HFOV=60度。关于第一透镜1至第六透镜6的具体参数见表4至表6所示:表4
Figure GDA0001772096860000141
表5
Figure GDA0001772096860000142
Figure GDA0001772096860000151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各透镜的重要参数进行具体的说明:
第三透镜物侧面31的曲率半径R31与第三透镜像侧面32的曲率半径R32之比满足:R31/R32=-0.25;
第四透镜物侧面41的曲率半径R41与第四透镜像侧面42的曲率半径R42之比满足:R41/R42=-0.98;
第二透镜2与第三透镜3之间的空气间距AG23与第五透镜5与第六透镜6之间的空气间距AG56满足:AG56/AG23=0.65;
第三透镜3的最小光学有效径Yin3与第三透镜3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之比满足:Yin3/CT3=2.99;
第四透镜的最小光学有效径Yin4与第四透镜3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之比满足:Yin4/CT4=2.80;
第五透镜物侧面51在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物侧表面51的最大有效径位置与光轴上的水平距离满足:SAG51=0.4;
第一透镜1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2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2、第一透镜1和第二透镜2之间的空气间距AG12满足:(CT1+CT2)/AG12=1.00;
第三透镜3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3与第三透镜3的边缘厚度ET3满足:CT3/ET3=2.44;
第四透镜4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4与第四透镜4的边缘厚度ET4满足:CT4/ET4=2.94;
第五透镜5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5与第五透镜5的边缘厚度ET5满足:CT5/ET5=0.44;
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的中心厚底与边缘厚度满足:(CT3+CT4+CT5)/(ET3+ET4+ET5)=1.224;
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的中心厚底与边缘厚度满足:
(CT4+CT5+CT6)/(AG45+AG56)=6.138;
光学成像系统、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的焦距满足:f6/f=3.46;|f/f5|+|f/f6|=1.38。
表6
Figure GDA0001772096860000161
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散曲线、畸变曲线和球差曲线如图5至图7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三具体实施例,其结构示意图可以参照图1所示,包括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和红外滤光片7。具体参见第一具体实施例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具体实施例中的f=1.67mm;Fno=2.51;以及HFOV=60度。关于第一透镜1至第六透镜6的具体参数见表7至表9所示:表7
Figure GDA0001772096860000171
表8
Figure GDA0001772096860000172
Figure GDA0001772096860000181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各透镜的重要参数进行具体的说明:
第三透镜物侧面31的曲率半径R31与第三透镜像侧面32的曲率半径R32之比满足:R31/R32=-0.66;
第四透镜物侧面41的曲率半径R41与第四透镜像侧面42的曲率半径R42之比满足:R41/R42=-1.08;
第二透镜2与第三透镜3之间的空气间距AG23与第五透镜5与第六透镜6之间的空气间距AG56满足:AG56/AG23=1.50;
第三透镜3的最小光学有效径Yin3与第三透镜3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之比满足:Yin3/CT3=2.60;
第四透镜的最小光学有效径Yin4与第四透镜3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之比满足:Yin4/CT4=3.41;
第五透镜物侧面51在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物侧表面51的最大有效径位置与光轴上的水平距离满足:SAG51=0.38;
第一透镜1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2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2、第一透镜1和第二透镜2之间的空气间距AG12满足:(CT1+CT2)/AG12=1.15;
第三透镜3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3与第三透镜3的边缘厚度ET3满足:CT3/ET3=1.88;
第四透镜4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4与第四透镜4的边缘厚度ET4满足:CT4/ET4=3.69;
第五透镜5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5与第五透镜5的边缘厚度ET5满足:CT5/ET5=0.48;
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的中心厚底与边缘厚度满足:(CT3+CT4+CT5)/(ET3+ET4+ET5)=1.2399;
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的中心厚底与边缘厚度满足:(CT4+CT5+CT6)/(AG45+AG56)=4.0072;
光学成像系统、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的焦距满足:f6/f=5.59;|f/f5|+|f/f6|=1.07。
表9
Figure GDA0001772096860000191
第三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散曲线、畸变曲线和球差曲线如图8至图10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四具体实施例,其结构示意图可以参照图1所示,包括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和红外滤光片7。具体参见第一具体实施例所示,在此不再赘述。第四具体实施例中的f=1.76mm;Fno=2.50;以及HFOV=60度。
关于第一透镜1至第六透镜6的具体参数见表10至表12所示:
表10
Figure GDA0001772096860000192
Figure GDA0001772096860000201
表11
Figure GDA0001772096860000202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各透镜的重要参数进行具体的说明:
第三透镜物侧面31的曲率半径R31与第三透镜像侧面32的曲率半径R32之比满足:R31/R32=-0.66;
第四透镜物侧面41的曲率半径R41与第四透镜像侧面42的曲率半径R42之比满足:R41/R42=-1.08;
第二透镜2与第三透镜3之间的空气间距AG23与第五透镜5与第六透镜6之间的空气间距AG56满足:AG56/AG23=1.06;
第三透镜3的最小光学有效径Yin3与第三透镜3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之比满足:Yin3/CT3=2.98;
第四透镜的最小光学有效径Yin4与第四透镜3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之比满足:Yin4/CT4=3.15;
第五透镜物侧面51在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物侧表面51的最大有效径位置与光轴上的水平距离满足:SAG51=0.40;
第一透镜1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2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2、第一透镜1和第二透镜2之间的空气间距AG12满足:(CT1+CT2)/AG12=1.37;
第三透镜3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3与第三透镜3的边缘厚度ET3满足:CT3/ET3=2.21;
第四透镜4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4与第四透镜4的边缘厚度ET4满足:CT4/ET4=2.92;
第五透镜5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5与第五透镜5的边缘厚度ET5满足:CT5/ET5=0.45;
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的中心厚底与边缘厚度满足:(CT3+CT4+CT5)/(ET3+ET4+ET5)=1.2412;
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的中心厚底与边缘厚度满足:(CT4+CT5+CT6)/(AG45+AG56)=4.8063;
光学成像系统、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的焦距满足:f6/f=3.71;|f/f5|+|f/f6|=1.29。
表12
Figure GDA0001772096860000211
Figure GDA0001772096860000221
第四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散曲线、畸变曲线和球差曲线如图11至图13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五具体实施例,其结构示意图可以参照图1所示,包括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和红外滤光片7。具体参见第一具体实施例所示,在此不再赘述。第五具体实施例中的f=1.77mm;Fno=2.50;以及HFOV=60度。
关于第一透镜1至第六透镜6的具体参数见表13至表15所示:
表13
Figure GDA0001772096860000222
Figure GDA0001772096860000231
表14
Figure GDA0001772096860000232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各透镜的重要参数进行具体的说明: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三透镜物侧面31的曲率半径R31与第三透镜像侧面32的曲率半径R32之比满足:R31/R32=-0.66;
第四透镜物侧面41的曲率半径R41与第四透镜像侧面42的曲率半径R42之比满足:R41/R42=-1.08;
第二透镜2与第三透镜3之间的空气间距AG23与第五透镜5与第六透镜6之间的空气间距AG56满足:AG56/AG23=1.10;
第三透镜3的最小光学有效径Yin3与第三透镜3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之比满足:Yin3/CT3=2.87;
第四透镜的最小光学有效径Yin4与第四透镜3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之比满足:Yin4/CT4=3.07;
第五透镜物侧面51在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物侧表面51的最大有效径位置与光轴上的水平距离满足:SAG51=0.39;
第一透镜1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2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2、第一透镜1和第二透镜2之间的空气间距AG12满足:(CT1+CT2)/AG12=1.39;
第三透镜3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3与第三透镜3的边缘厚度ET3满足:CT3/ET3=2.11;
第四透镜4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4与第四透镜4的边缘厚度ET4满足:CT4/ET4=2.75;
第五透镜5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5与第五透镜5的边缘厚度ET5满足:CT5/ET5=0.45;
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的中心厚底与边缘厚度满足:(CT3+CT4+CT5)/(ET3+ET4+ET5)=1.2299;
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的中心厚底与边缘厚度满足:
(CT4+CT5+CT6)/(AG45+AG56)=4.8481;
光学成像系统、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的焦距满足:f6/f=3.67;|f/f5|+|f/f6|=1.30。
表15
Figure GDA0001772096860000241
Figure GDA0001772096860000251
第五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散曲线、畸变曲线和球差曲线如图14至图16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六具体实施例,其结构示意图可以参照图1所示,包括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和红外滤光片7。具体参见第一具体实施例所示,在此不再赘述。第六具体实施例中的f=1.65mm;Fno=2.52;以及HFOV=60度。
关于第一透镜1至第六透镜6的具体参数见表16至表18所示:
表16
Figure GDA0001772096860000252
表17
Figure GDA0001772096860000261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各透镜的重要参数进行具体的说明:
第三透镜物侧面31的曲率半径R31与第三透镜像侧面32的曲率半径R32之比满足:R31/R32=-0.66;
第四透镜物侧面41的曲率半径R41与第四透镜像侧面42的曲率半径R42之比满足:R41/R42=-1.09;
第二透镜2与第三透镜3之间的空气间距AG23与第五透镜5与第六透镜6之间的空气间距AG56满足:AG56/AG23=1.43;
第三透镜3的最小光学有效径Yin3与第三透镜3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之比满足:Yin3/CT3=2.57;
第四透镜的最小光学有效径Yin4与第四透镜3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之比满足:Yin4/CT4=3.39;
第五透镜物侧面51在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物侧表面51的最大有效径位置与光轴上的水平距离满足:SAG51=0.37;
第一透镜1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2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2、第一透镜1和第二透镜2之间的空气间距AG12满足:(CT1+CT2)/AG12=1.15;
第三透镜3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3与第三透镜3的边缘厚度ET3满足:CT3/ET3=1.86;
第四透镜4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4与第四透镜4的边缘厚度ET4满足:CT4/ET4=3.63;
第五透镜5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5与第五透镜5的边缘厚度ET5满足:CT5/ET5=0.48;
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的中心厚底与边缘厚度满足:(CT3+CT4+CT5)/(ET3+ET4+ET5)=1.2451;
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的中心厚底与边缘厚度满足:(CT4+CT5+CT6)/(AG45+AG56)=3.936;
光学成像系统、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的焦距满足:f6/f=5.65;|f/f5|+|f/f6|=1.05。
表18
Figure GDA0001772096860000271
第六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散曲线、畸变曲线和球差曲线如图17至图19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七具体实施例,其结构示意图可以参照图1所示,包括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和红外滤光片7。具体参见第一具体实施例所示,在此不再赘述。第七具体实施例中的f=1.73mm;Fno=2.50;以及HFOV=64.7度。
关于第一透镜1至第六透镜6的具体参数见表19至表21所示:
表19
Figure GDA0001772096860000281
表20
Figure GDA0001772096860000291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各透镜的重要参数进行具体的说明:
第三透镜物侧面31的曲率半径R31与第三透镜像侧面32的曲率半径R32之比满足:R31/R32=-0.66;
第四透镜物侧面41的曲率半径R41与第四透镜像侧面42的曲率半径R42之比满足:R41/R42=-1.10;
第二透镜2与第三透镜3之间的空气间距AG23与第五透镜5与第六透镜6之间的空气间距AG56满足:AG56/AG23=1.23;
第三透镜3的最小光学有效径Yin3与第三透镜3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之比满足:Yin3/CT3=2.66;
第四透镜的最小光学有效径Yin4与第四透镜3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之比满足:Yin4/CT4=3.09;
第五透镜物侧面51在光轴上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物侧表面51的最大有效径位置与光轴上的水平距离满足:SAG51=0.38;
第一透镜1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2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2、第一透镜1和第二透镜2之间的空气间距AG12满足:(CT1+CT2)/AG12=1.17;
第三透镜3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3与第三透镜3的边缘厚度ET3满足:CT3/ET3=1.92;
第四透镜4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4与第四透镜4的边缘厚度ET4满足:CT4/ET4=2.88;
第五透镜5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5与第五透镜5的边缘厚度ET5满足:CT5/ET5=0.48;
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的中心厚底与边缘厚度满足:(CT3+CT4+CT5)/(ET3+ET4+ET5)=1.2188;
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的中心厚底与边缘厚度满足:(CT4+CT5+CT6)/(AG45+AG56)=4.9543;
光学成像系统、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的焦距满足:f6/f=6.00;|f/f5|+|f/f6|=1.11。
表21
Figure GDA0001772096860000301
第七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散曲线、畸变曲线和球差曲线如图20至图22所示。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光学成像装置,包括上述的光学成像系统。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光学成像装置。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光学成像系统、装置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
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为凹面;
一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
一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一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一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凹面;
一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远离光轴处为M个凹面,其像侧面于所述近光轴处为凹面,于远离光轴处为N个凸面,其中,M,N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条件关系式:
-3<R31/R32<0;
-3<R41/R42<0;
其中,R31为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2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1为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2为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所述第三透镜满足下列关系式:
2.4<Yin3/CT3<3;
其中,Yin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最小光学有效径,CT3为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的空气间距与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之间的空气间距满足下列关系式:
0.6<AG56/AG23<1.5;
其中,AG23为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之间的空气间距,且0.04<AG23<0.1;AG56为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之间的空气间距,且0.04<AG56<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满足下列关系式:
2.6<Yin4/CT4<3.4;
其中,Yin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最小光学有效径,CT4为所述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满足下列关系式:
0.8<(CT1+CT2)/AG12<1.4;
其中,CT1为所述第一透镜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2为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AG12为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空气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满足下列关系式:
0.5<(CT3+CT4+CT5)/(ET3+ET4+ET5)<1.4;
其中,CT3为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ET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CT4为所述第四透镜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ET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CT5为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ET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边缘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与边缘厚度满足下列关系式:
1.2<CT3/ET3<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与边缘厚度满足下列关系式:
1.6<CT4/ET4<4。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与边缘厚度满足下列关系式:
0.3<CT5/ET5<0.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满足下列关系式:
3<(CT4+CT5+CT6)/(AG45+AG56)<8;
其中,CT4为所述第四透镜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5为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CT6为所述第六透镜于光轴处的中心厚度;AG45为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之间的空气间距;AG56为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之间的空气间距。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满足下列关系式:
2.8<f6/f<6;
其中,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f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满足下列关系式:
1<|f/f5|+|f/f6|<2;
其中,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f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f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
CN201711365230.8A 2017-12-18 2017-12-18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79767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65230.8A CN107976786B (zh) 2017-12-18 2017-12-18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65230.8A CN107976786B (zh) 2017-12-18 2017-12-18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76786A CN107976786A (zh) 2018-05-01
CN107976786B true CN107976786B (zh) 2020-07-28

Family

ID=62006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65230.8A Active CN107976786B (zh) 2017-12-18 2017-12-18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767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52023B2 (ja) * 2019-10-17 2023-09-27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光学レンズシステム、カメラ、端末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8077A (zh) * 2012-07-24 2016-01-27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广视角光学镜头组
CN106033141A (zh) * 2015-02-26 2016-10-19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透镜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06638872U (zh) * 2016-12-27 2017-11-14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小型超广角低畸变定焦镜头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8077A (zh) * 2012-07-24 2016-01-27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广视角光学镜头组
CN106033141A (zh) * 2015-02-26 2016-10-19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透镜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06638872U (zh) * 2016-12-27 2017-11-14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小型超广角低畸变定焦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76786A (zh) 2018-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21397B (zh) 光学摄影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9407266B (zh) 图像系统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7505686B (zh) 光学影像拾取系统以及取像装置
CN112034590B (zh) 摄像系统镜片组及取像装置
CN109116527B (zh) 光学摄像镜头组及取像装置
CN110161653B (zh) 光学影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9471241B (zh) 影像撷取镜片组及取像装置
CN107229105B (zh) 光学摄像镜头、取像装置及可携式装置
CN108931845B (zh) 光学影像撷取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6896479B (zh) 摄影透镜组以及取像装置
CN107462974B (zh) 光学成像镜组以及取像装置
CN107861218B (zh)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摄像设备
CN107942476B (zh) 成像光学系统以及取像装置
CN109031617B (zh) 摄像光学镜片组及取像装置
CN110412746B (zh) 摄像用光学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3917660A (zh) 取像光学镜头
CN105607232B (zh) 摄远镜头
CN104155742A (zh) 光学影像拾取系统
CN110333595B (zh) 一种成像透镜系统
CN107783259B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摄像模组
TW201837523A (zh) 取像系統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201409070A (zh) 光學攝影鏡組、取像裝置以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TW201344236A (zh) 影像系統透鏡組及取像裝置
CN108490582B (zh) 一种成像镜头及具有该成像镜头的图像采集设备
CN106997084A (zh) 成像用光学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