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75388A - 一种废弃井巷抽水储能的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弃井巷抽水储能的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75388A
CN107975388A CN201711461250.5A CN201711461250A CN107975388A CN 107975388 A CN107975388 A CN 107975388A CN 201711461250 A CN201711461250 A CN 201711461250A CN 107975388 A CN107975388 A CN 1079753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way
water
roadway
discarded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612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帅帅
姚西龙
牛冲槐
栗继祖
冯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146125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75388A/zh
Publication of CN107975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753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7/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use in mines or tunnels, not covered elsewhe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9/00Water-power plants; Layout, construction or equipment, methods of,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9/00Water-power plants; Layout, construction or equipment, methods of,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 E02B9/02Water-w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B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 F03B13/00Adapt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with driving or driven apparatus; Power stations or aggregates
    • F03B13/06Stations or aggregates of water-storage type, e.g. comprising a turbine and a pum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6Mechanical energy storage, e.g. flywheels or pressurised flu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Wind Motors (AREA)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废弃井巷抽水储能的系统及方法,解决了新能源领域发展中电力储存和废弃矿井空间利用的问题,巷道位于废弃井巷之间或下方,巷道两端与井筒连通,井筒上端与地面连通,巷道内设置有机电硐室,机电硐室内设置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上连接有多个第一通水道和第二通水道,并通过阀门控制第一通水道和第二通水道与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之间的通断,将上方的废弃井巷内的水排入下方的废弃井巷内,通过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发电,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将下方的废弃井巷内的水经第一通水道、第二通水道和第三通水道提升到上方的废弃井巷内或直接通过第一通水道向上方的废弃井巷进行逆向补水,进行抽水蓄能。

Description

一种废弃井巷抽水储能的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废弃井巷抽水储能的系统及方法,属于废弃矿井采空区再利用与新能源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新能源发电以其燃料成本低,环境污染少等优点成为发展最快的发电形式,在能源结构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许多国家推进能源转型的核心内容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措施。2016年全国风电装机14864万千瓦,太阳能发电7742万千瓦,分别占全国的电力装机总量的9%和5%。但是由于风能、太阳能的间歇性、随机性,增加了新能源并网输出功率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电力系统调度的难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很多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弃风和弃光现象。而储能技术被认为是提升电网接纳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能力的重要手段。
电池储能、热储存、抽水蓄能等储能技术可以起到移峰填谷、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性,以及为电网提供调频、调相、事故备用等作用,可以有效解决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大规模弃风、弃光的现象。
抽水蓄能技术已经成功运用了100多年,它是目前人类大规模电能储蓄中成熟度最高、可靠性和经济性最好的技术。抽水储能指将水抽到高处的蓄水池中储存,需要时再开闸放水,利用水力涡轮发电的一种蓄能方式。
随着煤炭去产能的深入推进,大批煤矿被淘汰,成为废弃矿井。在煤炭去产能、矿区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废弃矿井利用项目顺势而生,其中废弃矿井空间利用就是一个热点研究内容。
到2020年,我国废弃矿井数量将达到约1.2万个,按每个矿井60万立方米计算,将包含72亿立方米地下空间资源。波兰、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废弃矿井资源化利用方面做了大量探索,主要利用模式包括:旅游和科普教育、地下储库、特殊实验或疗养场所。2017年3月,德国煤炭巨头鲁尔集团(RAG)决定与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合作,计划将服役150年的Prosper-Haniel煤矿于2018年关停以后改造成一个200MW的抽水蓄能水电站,用于储存过剩的风能和太阳能,这是全世界第一个建设规划中的抽水储能电站。
废弃矿井抽水储能技术将传统的抽出储能技术与废弃矿井治理相结合,利用废弃井巷间或其与地表的势差实现抽水储能,不仅可以获得传统抽水蓄能电站移峰填谷、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性,为电网提供调频、调相、事故备用等功能,同时还具有不依赖地表地形,可以大规模节约地面土地资源等优势。
结合新能源领域发展瓶颈和废弃矿井空间利用的问题,在此提出了一种利用废弃矿井抽水储能的系统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结合新能源领域发展瓶颈和废弃矿井空间利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废弃井巷抽水储能的系统及方法,解决了新能源领域发展中电力储存和废弃矿井空间利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废弃井巷抽水储能的系统,包括多个存在落差的废弃井巷、巷道、机电硐室和井筒,所述巷道位于废弃井巷之间或下方,所述巷道两端均与井筒连通,所述井筒的上端与地面连通,所述巷道内设置有机电硐室,所述机电硐室内设置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所述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上连接有多个第一通水道和第二通水道,并通过阀门控制第一通水道和第二通水道与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之间的通断,其中,多个所述第一通水道的一端与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连通,多个所述第一通水道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废弃井巷连通,用于将上方的废弃井巷内的水排入下方的废弃井巷内,并通过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发电,多个所述第二通水道的一端与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连通,多个所述第二通水道经过巷道、井筒伸出地面,每个所述废弃井巷上均连接有第三通水道,所述第三通水道的一端与废弃井巷连通,所述第三通水道的另一端与地面连通,用于通过补水或排水平衡废弃井巷内的水量,伸出地面的第二通水道与第三通水道连通,通过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将下方的废弃井巷内的水经第一通水道、第二通水道和第三通水道提升到上方的废弃井巷内或直接通过第一通水道逆向给上方的废弃井巷补水,进行抽水蓄能。
所述废弃井巷与地面之间设置有通气道,所述通气道一端与废弃井巷连通,所述通气道另一端延伸至地表,与地面设置的甲烷收集处理装置连接。
本发明一种废弃井巷抽水储能的方法,按下述步骤实施:
第一步:对废弃井巷内部做防水处理;
第二步:将处于下方的废弃井巷内注满水待用;
第三步:将风力或太阳能或核能发电站供大于求时的部分电能输入机电硐室内,并驱动机电硐室内的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将下方废弃井巷内的水抽到其上方的废弃井巷内,进行抽水蓄能;
第四步:当风力或太阳能或核能发电站发电量供不应求时,打开已经完成抽水蓄能的废弃井巷的第一通水道,上方的废弃井巷内的水利用重力势能驱动机电硐室内的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进行发电,并将产生的电能补充到发电量不足的线路中,同时水沿第一通水道进入下方的废弃井巷中;
第五步:重复第三步和第四步,实现抽水储能循环利用。
所述通气道利用与之连接的地面设置的甲烷收集处理装置,实现充水或排水时平衡气压及废弃矿井伴生气体综合利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有效利用煤矿废弃井巷的空间储存能力进行抽水储能,较地表抽水储能和传统废弃矿井抽水储能节约了大量地表土地资源,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即可同时利用废弃井巷进行抽水储能系统建设,提高了抽水储能系统的可控性和废弃井巷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助于提高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的电力系统稳定性,推动来了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废弃井巷、2为巷道、3为机电硐室、4为井筒、5为第一通水道、6为第二通水道、7为通气道、8为第三通水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废弃井巷抽水储能的系统,包括多个存在落差的废弃井巷1、巷道2、机电硐室3和井筒4,所述巷道2位于废弃井巷1之间或下方,所述巷道2两端均与井筒4连通,所述井筒4的上端与地面连通,所述巷道2内设置有机电硐室3,所述机电硐室3内设置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所述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上连接有多个第一通水道5和第二通水道6,并通过阀门控制第一通水道5和第二通水道6与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之间的通断,其中,多个所述第一通水道5的一端与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连通,多个所述第一通水道5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废弃井巷1连通,用于将上方的废弃井巷1内的水排入下方的废弃井巷1内,并通过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发电,多个所述第二通水道6的一端与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连通,多个所述第二通水道6经过巷道2、井筒4伸出地面,每个所述废弃井巷1上均连接有第三通水道8,所述第三通水道8的一端与废弃井巷1连通,所述第三通水道8的另一端与地面连通,用于通过补水或排水平衡废弃井巷1内的水量,伸出地面的第二通水道6与第三通水道8连通,通过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将下方的废弃井巷1内的水经第一通水道5、第二通水道6和第三通水道8提升到上方的废弃井巷1内或直接通过第一通水道5逆向给上方的废弃井巷1补水,进行抽水蓄能。
所述废弃井巷1与地面之间设置有通气道7,所述通气道7一端与废弃井巷1连通,所述通气道7另一端延伸至地表,与地面设置的甲烷收集处理装置连接。
本发明一种废弃井巷抽水储能的方法,按下述步骤实施:
第一步:对废弃井巷1内部做防水处理;
第二步:将处于下方的废弃井巷1内注满水待用;
第三步:将风力或太阳能或核能发电站供大于求时的部分电能输入机电硐室3内,并驱动机电硐室3内的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将下方废弃井巷1内的水抽到其上方的废弃井巷1内,进行抽水蓄能;
第四步:当风力或太阳能或核能发电站发电量供不应求时,打开已经完成抽水蓄能的废弃井巷1的第一通水道5,上方的废弃井巷1内的水利用重力势能驱动机电硐室3内的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进行发电,并将产生的电能补充到发电量不足的线路中,同时水沿第一通水道5进入下方的废弃井巷1中;
第五步:重复第三步和第四步,实现抽水储能循环利用。
所述通气道7利用与之连接的地面设置的甲烷收集处理装置,实现充水或排水时平衡气压及废弃矿井伴生气体综合利用。
本发明在每个井筒4上端的地面上建有井口房。
本发明包括废弃井巷、井筒、巷道、机电硐室、抽水及发电机组、通水道、通气(水)道及井口房,其中废弃井巷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且彼此独立并存在高程差;因废弃井巷个数变化,系统中包含不少于一个机电硐室;抽水及发电机组可以实现电动抽水和水力发电两个功能。
本发明由井口房、井筒、巷道、机电硐室组成井下的通风、行人系统,布置有矿井提升、通风、运输、供电、通信联络、监测监控相关设备,同时提供电力和通水道的铺设空间;由废弃井巷、通水道、抽水及发电机组构成矿井的水循环系统,一部分通水道铺设在上述井筒和巷道或因通水道需要开掘的巷道、钻孔等专用通道中;所述的通水道分成第一通水道和第二通水道;所述的第一通水道一端连接发电机组,一端连接废弃井巷;所述的第二通水道一端连接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一端连接通气(水)道;所述的通气(水)道中即布置有风管,又布置有水管;与同一个废弃井巷连接的通水道按废弃井巷中煤柱分割产生的结构不同和通水吸水、充水的作用不同,可以布置多趟通水道及通风(水)道,所述的通水道及通风(水)道中水管和风管各自不少于两套,用于检修或故障时备用;所述的每个机电硐室中抽水及发电机组不少于两套,用于检修或故障时备用;所述的通气(水)道中布置的气管在废弃矿井补水和放水过程中起平衡气压的作用。
本发明在电含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中,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随机和波动性,当可再生能源出力增大,无法被完全有效的消耗时,如出现弃风、弃光时,将电能通过电网传输到抽水及发电机组,利用抽水及发电机组中电动抽水功能,将水从低处的废弃井巷抽到位于高处的废弃井巷,将电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储存;在含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中,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随机和波动性,当可再生能源出力减少,电网需要其它形式电能补给时,将储存在高处的废弃井巷中的水流经位于下方的抽水及发电机组放入下方的废弃井巷,将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供给电网需求。
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4)

1.一种废弃井巷抽水储能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存在落差的废弃井巷(1)、巷道(2)、机电硐室(3)和井筒(4),所述巷道(2)位于废弃井巷(1)之间或下方,所述巷道(2)两端均与井筒(4)连通,所述井筒(4)的上端与地面连通,所述巷道(2)内设置有机电硐室(3),所述机电硐室(3)内设置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所述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上连接有多个第一通水道(5)和第二通水道(6),并通过阀门控制第一通水道(5)和第二通水道(6)与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之间的通断,其中,多个所述第一通水道(5)的一端与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连通,多个所述第一通水道(5)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废弃井巷(1)连通,用于将上方的废弃井巷(1)内的水排入下方的废弃井巷(1)内,并通过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发电,多个所述第二通水道(6)的一端与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连通,多个所述第二通水道(6)经过巷道(2)、井筒(4)伸出地面,每个所述废弃井巷(1)上均连接有第三通水道(8),所述第三通水道(8)的一端与废弃井巷(1)连通,所述第三通水道(8)的另一端与地面连通,用于通过补水或排水平衡废弃井巷(1)内的水量,伸出地面的第二通水道(6)与第三通水道(8)连通,通过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将下方的废弃井巷(1)内的水经第一通水道(5)、第二通水道(6)和第三通水道(8)提升到上方的废弃井巷(1)内或直接通过第一通水道(5)逆向给上方的废弃井巷(1)补水,进行抽水蓄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弃井巷抽水储能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弃井巷(1)与地面之间设置有通气道(7),所述通气道(7)一端与废弃井巷(1)连通,所述通气道(7)另一端延伸至地表,与地面设置的甲烷收集处理装置连接。
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弃井巷抽水储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骤实施:
第一步:对废弃井巷(1)内部做防水处理;
第二步:将处于下方的废弃井巷(1)内注满水待用;
第三步:将风力或太阳能或核能发电站供大于求时的部分电能输入机电硐室(3)内,并驱动机电硐室(3)内的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将下方废弃井巷(1)内的水抽到其上方的废弃井巷(1)内,进行抽水蓄能;
第四步:当风力或太阳能或核能发电站发电量供不应求时,打开已经完成抽水蓄能的废弃井巷(1)的第一通水道(5),上方的废弃井巷(1)内的水利用重力势能驱动机电硐室(3)内的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进行发电,并将产生的电能补充到发电量不足的线路中,同时水沿第一通水道(5)进入下方的废弃井巷(1)中;
第五步:重复第三步和第四步,实现抽水储能循环利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弃井巷抽水储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道(7)利用与之连接的地面设置的甲烷收集处理装置,实现充水或排水时平衡气压及废弃矿井伴生气体综合利用。
CN201711461250.5A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废弃井巷抽水储能的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079753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61250.5A CN107975388A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废弃井巷抽水储能的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61250.5A CN107975388A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废弃井巷抽水储能的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75388A true CN107975388A (zh) 2018-05-01

Family

ID=62008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61250.5A Pending CN107975388A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废弃井巷抽水储能的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75388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6769A (zh) * 2018-11-30 2019-02-19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井下采空区、硐室进行抽水蓄能发电的系统及发电方法
CN109518663A (zh) * 2018-10-30 2019-03-26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梯级抽水蓄能电站及其形成方法
CN109518665A (zh) * 2018-10-30 2019-03-26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基于露天矿坑的半地下抽水蓄能电站及其形成方法
CN110295952A (zh) * 2019-07-15 2019-10-01 中国矿业大学 基于废弃井筒构建的多深度层位地下储库及其构建方法
WO2020087882A1 (zh) * 2018-10-30 2020-05-07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一种全地下抽水蓄能电站及其形成方法
WO2020087881A1 (zh) * 2018-10-30 2020-05-07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基于塌陷区的半地下抽水蓄能电站及其形成方法
CN111322113A (zh) * 2020-03-20 2020-06-2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后采矿废弃矿井地下水库梯度抽水储能系统
CN113339068A (zh) * 2021-06-04 2021-09-03 上海巨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废弃煤矿矿洞资源的双重再利用储能供电系统
US20230003123A1 (en) * 2021-07-02 2023-01-05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method and test equipment for surface water, goaf and geothermal energy in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
CN117672068B (zh) * 2024-02-01 2024-04-19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废弃矿井蓄水储能实验系统及其实验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318245A1 (en) * 1997-01-31 1998-08-03 Zbigniew Barecki Method of arranging a cascade-type pumped-storage power station in mine workings
CN102062052A (zh) * 2009-11-18 2011-05-18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风光互补的储能与发电一体化系统及流程
US20140013744A1 (en) * 2011-02-11 2014-01-16 Luxin (Green Planet) Ag Underground water-management system for mines
CN107317355A (zh) * 2017-07-04 2017-11-03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抽蓄电站联合风光互补系统及其优化方法
CN207701177U (zh) * 2017-12-28 2018-08-07 葛帅帅 一种废弃井巷抽水储能的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318245A1 (en) * 1997-01-31 1998-08-03 Zbigniew Barecki Method of arranging a cascade-type pumped-storage power station in mine workings
CN102062052A (zh) * 2009-11-18 2011-05-18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风光互补的储能与发电一体化系统及流程
US20140013744A1 (en) * 2011-02-11 2014-01-16 Luxin (Green Planet) Ag Underground water-management system for mines
CN107317355A (zh) * 2017-07-04 2017-11-03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抽蓄电站联合风光互补系统及其优化方法
CN207701177U (zh) * 2017-12-28 2018-08-07 葛帅帅 一种废弃井巷抽水储能的系统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8663A (zh) * 2018-10-30 2019-03-26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梯级抽水蓄能电站及其形成方法
CN109518665A (zh) * 2018-10-30 2019-03-26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基于露天矿坑的半地下抽水蓄能电站及其形成方法
WO2020087882A1 (zh) * 2018-10-30 2020-05-07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一种全地下抽水蓄能电站及其形成方法
WO2020087881A1 (zh) * 2018-10-30 2020-05-07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基于塌陷区的半地下抽水蓄能电站及其形成方法
CN109356769A (zh) * 2018-11-30 2019-02-19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井下采空区、硐室进行抽水蓄能发电的系统及发电方法
CN110295952A (zh) * 2019-07-15 2019-10-01 中国矿业大学 基于废弃井筒构建的多深度层位地下储库及其构建方法
CN111322113A (zh) * 2020-03-20 2020-06-2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后采矿废弃矿井地下水库梯度抽水储能系统
CN113339068A (zh) * 2021-06-04 2021-09-03 上海巨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废弃煤矿矿洞资源的双重再利用储能供电系统
US20230003123A1 (en) * 2021-07-02 2023-01-05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method and test equipment for surface water, goaf and geothermal energy in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
US11828177B2 (en) * 2021-07-02 2023-11-28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method and test equipment for surface water, goaf and geothermal energy in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
CN117672068B (zh) * 2024-02-01 2024-04-19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废弃矿井蓄水储能实验系统及其实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89008A (zh) 一种废弃井巷与地面空间井上下联合抽水储能系统与方法
CN107975388A (zh) 一种废弃井巷抽水储能的系统及方法
CN207700164U (zh) 一种废弃井巷与地面空间井上下联合抽水储能系统
CN107938625A (zh) 利用虹吸效应的废弃井巷与地表联合抽水储能系统与方法
CN108867584A (zh) 利用废弃露天矿与地下井巷联合进行抽水蓄能的系统及方法
CN201144758Y (zh) 循环水发电机组
CN207701177U (zh) 一种废弃井巷抽水储能的系统
CN106895254A (zh) 一种再生能源制氢储氢供氢网络及由其构成的城市系统和国家系统
CN108643140A (zh) 一种利用废弃露天矿进行抽水蓄能的系统及方法
CN207381989U (zh) 一种高速公路区域分布式多能互补能源微网系统
CN106013221A (zh) 四层类矩形城市地下综合体
CN108487176B (zh) 理水模型
CN207700163U (zh) 利用虹吸效应的废弃井巷与地表联合抽水储能系统
CN102400835A (zh) 风雨水能发电装置
CN111322113A (zh) 一种后采矿废弃矿井地下水库梯度抽水储能系统
CN107786152B (zh) 矿井水能地热能综合循环利用系统
CN101639026A (zh) 平原地区地下水力发电系统
CN102304911A (zh) 水平式无坝流水冲击发电站
CN104791180A (zh) 组合式水车水动力回收水自循环发电方法
CN206957862U (zh) 一种明轮式水力发电装置
CN201685977U (zh) 一种浮动式双体水力发电船
CN202417800U (zh) 液体重力势能蓄能电站的上蓄液系统
CN205906189U (zh) 基于钒电池自储能燃气冷热电三联供船舶装置
CN209604188U (zh) 一种电能储存装置
CN205117603U (zh) 一种抽水蓄能电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