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70796A - 气泡制造机构总成 - Google Patents

气泡制造机构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70796A
CN107970796A CN201711406193.0A CN201711406193A CN107970796A CN 107970796 A CN107970796 A CN 107970796A CN 201711406193 A CN201711406193 A CN 201711406193A CN 107970796 A CN107970796 A CN 1079707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bble
sub
maker
chamber
swir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061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少平
王哲
王会才
陶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Qing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Qing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Qing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Qing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0619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70796A/zh
Publication of CN107970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70796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22288 priority patent/WO2019120242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B01F23/23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 B01F23/232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using flow-mixing means for introducing the gases, e.g. baff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B01F23/23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 B01F23/2366Parts; Accesso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5/00Flow mixers; Mixers for falling materials, e.g. solid particles
    • B01F25/10Mixing by creating a vortex flow, e.g. by tangential introduction of flow componen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泡制造机构总成,包括至少一个气泡制造模块,每个气泡制造模块包括互相联结的、模块化的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均包括加速旋流预混机构,加速旋流预混机构包括预混腔室,用于对流入的气液混合流体进行加速混合和湍流剪切,预混腔室呈螺旋形蜗壳式空腔或环型空腔;转向旋流混合机构,包括与预混腔室连通的转向腔室,用于对由预混腔室而来的流体进行向心径流向轴流的变向旋转混合和湍流剪切;扩压旋流混合机构,包括与转向腔室连通的扩压腔室,用于对由转向腔室而来的流体进行轴流式的旋转扩压冲击混合与湍流剪切;气泡喷出机构,气泡喷出机构与扩压腔室连通。

Description

气泡制造机构总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泡发生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稳定高效地大量制造微米气泡、纳米气泡等微小气泡的制造机构总成。
背景技术
近年来,鉴于微小气泡(气泡直径在10nm~50μm的微米、微纳米与纳米气泡)所具有的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即在液体中包含多个微小气泡的系统与具有相同体积的包含单一气泡的系统相比,具有大得多的气泡表面积,并且微小气泡在水中等的滞留时间也最长,因此,微小气泡的气体溶解特性、微小气泡对液体中不纯物的吸附特性等提高,能够提高物质输送效果。包含微小气泡的气液混合流体在许多领域包括工业与生活污水处理、江河湖水体修复、饮用水净化、水产养殖、农业植物栽培与土壤修复、健康医疗器械等方面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目前有多种使气体(例如,空气、氧气、臭氧、二氧化碳、氢气等)溶解于液体(例如,水、污水、海水、乙醇、饮料等)中的制造与供给气泡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加压减压式溶气释气法,如申请号为201510493652.8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微气泡装置,包括溶气罐,溶气罐上设置有一通过主轴能相对于溶气罐上下旋转的水龙头,在该水龙头的出水口处安装有起泡器;也可参见申请号为201510493679.7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旋转式微气泡机;2、文丘里空蚀法,如申请号为201180003953.8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气泡发生器,其被安装于压力液体供给构件与将从该压力流体供给构件供给的液体排出的排出构件之间,而在从该排出构件排出的所述液体中产生极小气泡,由上流侧主体、分流阀、下流侧主体构成,上流侧主体设置朝向下流侧而变窄的第一流路,分流阀被收纳于第一流路内而设置多个通液孔,下流侧主体安装于上流侧主体上,设置朝向下流侧而变宽的第二流路,并且使第一流路的下流侧端部与第二流路的上流侧端部相对向;3、回旋式混合剪切,如申请号为01810497.5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微小气泡发生器,该微小气泡发生器包括容器、气液导入孔和气液喷射孔,该容器具有按照基本保持旋转对称的方式形成的中空部,该气液导入孔沿切线方向开口于容器的周壁部,该气液喷射孔按照沿中空部的旋转对称轴的方向开口的方式设置;也可参见申请号为201180033648.3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微气泡产生装置;4、喷射式混合剪切,如申请号为200510028381.5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微气泡发生装置,凸轮与一移动骨架相连,移动骨架内设有布气室,布气室的顶部和移动骨架的顶部分别设有一多孔板,布气室与移动骨架通过顶升弹簧相连,使用时空气通过进气口进入布气室,在布气室和骨架上分别设有一多孔板,并使这两块多孔板叠合,当其中一块多孔板以频繁微位移的方式,不断遮、启微孔,对气流进行高速剪切,从而造成气泡趋小,并迅速脱离多孔板表面;也可参见申请号为200710028073.1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在液体中形成微细气泡的方法和设备。或者,也可以将上述几类基本技术进行各种组合。
在制造与供给气泡技术中,为了尽可能多地在液体中溶解大量的气体,需要使气体处于气泡状态,且使气泡的直径越小越好,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但基于现有技术的微小气泡产生装置难以大量高效地制造所需的纳米级微小气泡,很难同时满足很多场合对气泡数量(高含气率)和气泡尺度(纳米级)的双重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气泡制造机构总成,可大批量地制造微纳米气泡,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具有自平衡而振动小。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气泡制造机构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气泡制造模块,每个气泡制造模块包括互相联结的、模块化的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所述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互相形成镜像结构、并且均包括
加速旋流预混机构,所述加速旋流预混机构包括预混腔室,用于对流入的气液混合流体进行加速混合和湍流剪切,所述预混腔室呈螺旋形蜗壳式空腔或环型空腔;
转向旋流混合机构,包括与所述预混腔室连通的转向腔室,用于对由所述预混腔室而来的流体进行向心径流向轴流的变向旋转混合和湍流剪切;
扩压旋流混合机构,包括与所述转向腔室连通的扩压腔室,用于对由所述转向腔室而来的流体进行轴流式的旋转扩压冲击混合与湍流剪切;
气泡喷出机构,所述气泡喷出机构与扩压腔室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转向旋流混合机构为单出口机构,所述转向腔室具有径向进口和第一轴向出口,所述径向进口与加速旋流预混机构的预混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轴向出口与扩压旋流混合机构的扩压腔室连通。
为便于保持每个气泡制造模块的轴向力平衡,每个气泡制造模块中的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分别为一个,所述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各自的加速旋流预混机构同轴布置,使得两个子气泡制造机构位于气泡喷出机构的出口分别朝向互相背离的方向从而构成背靠背联结布置。
为便于保持每个气泡制造模块的径向力平衡,每个气泡制造模块中的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分别为一个,所述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各自的加速旋流预混机构并排布置、并且两个加速旋流预混机构的预混腔室朝向互相远离的方向延伸而形成,使得两个子气泡制造机构位于气泡喷出机构的出口分别朝向相同的方向从而构成肩并肩联结布置。
为便于保持每个气泡制造模块的轴向、径向力的全平衡,每个气泡制造模块中的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分别为两个,每个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和其中一个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各自的加速旋流预混机构同轴布置,使得两个子气泡制造机构位于气泡喷出机构的出口分别朝向互相背离的方向从而构成背靠背联结布置;每个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和另一个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各自的加速旋流预混机构并排布置、并且两个加速旋流预混机构的预混腔室朝向互相远离的方向延伸而形成,使得两个子气泡制造机构位于气泡喷出机构的出口分别朝向相同的方向从而构成肩并肩联结布置。
优选的,当所述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背靠背布置时,每个子气泡制造机构各自的转向旋流混合机构、扩压旋流混合机构和气泡喷出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加速旋流预混机构相远离的一侧,从而使得两个子气泡制造机构位于气泡喷出机构的出口分别朝向互相背离的方向;当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肩并肩布置时,两个子气泡制造机构的加速旋流预混机构的预混腔室的轴向互相平行,每个子气泡制造机构各自的转向旋流混合机构、扩压旋流混合机构和气泡喷出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加速旋流预混机构的同侧,从而使得两个子气泡制造机构位于气泡喷出机构的出口分别朝向相同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所述转向旋流混合机构为双出口机构,所述转向腔室具有径向进口和两个第一轴向出口,所述扩压旋流混合机构至少具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转向旋流混合机构的两侧,所述径向进口与加速旋流预混机构连通,两个所述第一轴向出口相对设置、并且分别与相应侧的扩压旋流混合机构的扩压腔室连通;所述气泡喷出机构具有两个,每一个气泡喷出机构与相应的扩压腔室连通。
为便于保持每个气泡制造模块的轴向、径向力的全平衡,每个气泡制造模块中的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分别为一个,所述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各自的加速旋流预混机构并排布置、并且两个加速旋流预混机构的预混腔室朝向互相远离的方向延伸而形成,使得两个子气泡制造机构位于气泡喷出机构的出口分别朝向相同的方向从而构成肩并肩联结布置。
为具有较好的扩压效果,每个所述扩压腔室具有轴向进口和第二轴向出口,所述扩压腔室的任一轴向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扩压腔室的轴向横截面在轴向进口附近沿第二轴向出口方向具有连续的或非连续的渐进式扩张,所述扩压腔室的轴向横截面在第二轴向出口附近沿轴向直至第二轴向出口具有连续的或非连续的渐进式收缩。
优选的,各气泡制造模块共享一个来流供应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子气泡制造机构的模块化与集成可大批量地制造微纳米气泡,降低生产成本,且气泡生产装置振动小(装置具有自平衡特性,能有效平衡由于气泡喷射产生的反作用力与振动,单出口模块背靠背设置可实现轴向力自平衡,单出口模块肩并肩设置可实现横向力自平衡,而双出口模块肩并肩设置、四个单出口模块背靠背及肩并肩设置则均可实现轴向力与横向力的全自平衡);而每个子气泡制造机构通过依次设置螺旋形旋转加速的加速旋流预混机构、向心式径流轴流转向的转向旋流混合机构、轴流式膨胀扩压的扩压旋流混合机构,可将流入的气液混合流体依次进行螺旋形旋转加速混合、向心式径流轴流变向旋转加速混合、轴流式膨胀扩压旋转冲击混合以及节流射流混合等多级多尺度的强旋流湍流剪切与混合,使得所述流入气液混合流体的气体部分受到多级多尺度的气液两相相间的强湍流剪切,进而产生多级多尺度的气泡破裂,生成大量所需的微纳米气泡;可同时兼顾对所述气液混合流体的高含气率和微小气泡尺度的双重需求,且具有结构紧凑与高效节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气泡制造机构总成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框图;
图2为图1的气泡制造机构总成的子气泡制造机构的径向剖视图(仅能剖到其中一个子气泡制造机构);
图3为图1的气泡制造机构总成的子气泡制造机构的轴向剖视图;
图4为图2的子气泡制造机构的加速旋流预混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图2的子气泡制造机构的加速旋流预混机构的来流进口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4的加速旋流预混机构的流向横断面示意图;
图7为图1的气泡制造机构总成的子气泡制造机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径向剖视图;
图8为图1的气泡制造机构总成的子气泡制造机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径向剖视图;
图9为图8的子气泡制造机构的轴向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气泡制造机构总成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示意框图;
图11为图10的气泡制造机构总成的子气泡制造机构的径向剖视图;
图12为图10的气泡制造机构总成的子气泡制造机构的轴向剖视图(仅能剖到其中一个子气泡制造机构);
图13为本发明的气泡制造机构总成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示意框图;
图14为本发明的气泡制造机构总成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示意框图;
图15为图14的气泡制造机构总成的子气泡制造机构的轴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一种气泡制造机构总成,包括至少一个气泡制造模块10,每个气泡制造模块10包括模块化的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100和模块化的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200。在本发明中,“模块化”是指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100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200分别具有用于与其他子气泡制造机构(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100或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200)连接的连接件,如卡扣等,以便两个、四个或更多个子气泡制造机构(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100或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200)可联结成一个整体的气泡制造模块10。
参见图2和图3,每个子气泡制造机构分别具有多级多尺度的气液两相相间的强湍流剪切功能,可使气液混合流体中的气体部分产生多级多尺度的气泡破裂,适用于高效率地产生大量所需的微纳米气泡。流体介质为气液两相混合流体,其中常用的被溶解气体有但不限于空气、氧气、臭氧、二氧化碳、氢气等,常用的溶解液体有但不限于水、污水、海水、乙醇、饮料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100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200互相形成镜像结构,均包括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转向旋流混合机构2、扩压旋流混合机构3和气泡喷出机构4。在下文中,没有特别指出,“轴向”为预混腔室的轴向或平行的方向,“径向”为预混腔室的径向或平行的方向。
参见图4~图6,其中,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用于对流入的气液混合流体进行螺旋形旋转加速混合,包括预混腔室11,呈螺旋形蜗壳式空腔,预混腔室11具有来流进口111、径向出口112以及蜗舌部113。来流进口111用于连接到外部的供给系统,以从供给系统接收由气体和液体构成的混合流体。来流进口111的横截面呈圆形、梯形或矩形。预混腔室11用于将通过来流进口111流入的气液混合流体进行螺旋形旋转加速混合与湍流剪切,预混腔室11的轴向横截面外沿114为渐开式螺旋线型或近似渐开式螺旋线型,预混腔室11的流向横断面115(各断面标示为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Ⅻ)为沿流向渐进收缩的梯形、圆形、梨形或矩形。来流进口111的外沿1111与轴向横截面外沿114切线连接。径向出口112为径向出口,呈环形带状开口,用于与转向旋流混合机构2连通。
可替代的,从供给系统而来的流体也可以是单相液体。不论来流为单相或两相混合流体,在预混腔室11的来流进口111附近设置有用于供给气体的进气机构12,用于一次加气或二次补气。
转向旋流混合机构2为单出口机构,用于对流体进行向心式径流轴流转向,包括转向腔室21,用来对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流入的高速旋转气液混合流体进行进一步的变向旋转混合与湍流剪切,同时实现高速旋转气液混合流体流向由向心径流到轴流的旋转转向。转向腔室21具有径向进口211和第一轴向出口212,转向腔室21包括两个空间曲面:构成第一轴向出口212的具有从径向向轴向光滑过渡的喇叭形的第一曲面213和中间带球面凸起的、外沿为圆的光滑盘状的第二曲面214。径向进口211也呈环形带状开口,与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的径向出口112相连接,接收由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而来的混合流体。第一轴向出口212的横截面为圆形,用于与扩压旋流混合机构3连通。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的来流进口111的中心线通过转向腔室21的轴心215、轴心215的左边、或者轴心215的右边。
扩压旋流混合机构3用于对流体进行轴流式膨胀扩压,包括扩压腔室31,呈圆筒形,扩压腔室31具有轴向进口311和第二轴向出口312。扩压腔室31的任一轴向横截面为圆形,扩压腔室31的轴向横截面在轴向进口311附近沿第二轴向出口312方向具有连续的或非连续的渐进式扩张,扩压腔室31的轴向横截面在第二轴向出口312附近沿轴向直至第二轴向出口312具有连续的或非连续的渐进式收缩。
上述这种结构的扩压腔室31,能够对由转向腔室21而来的高速旋转流体进行轴流式的旋转扩压减速冲击混合与湍流剪切,通过制造气液两相相间的强湍流剪切,达到生成气泡的目的。由于流道横截面积的变化,轴向旋转的来流进入扩压腔室31后,速度将突然降低,而压力则显著升高;同时,由于扩压腔室31的相对较大空间和相对较小的出口截面积,导致第二轴向出口312截面上的流速很高,但在接近第二轴向出口312的扩压腔室31的后半部分,出口小、阻力大,对前面来流产生迟滞和堆积作用,来自转向腔室21的高速旋转来流将会对相对低速的堆积在扩压腔室31后半部的流体产生旋转冲击,其速度将显著降低并将产生强烈的旋转冲击混合作用及气液两相相间的强湍流剪切,进而导致大量气泡破裂,而压力的突然升高则将加速和加强这个气泡破裂过程。
轴向进口311的横截面为圆形,与转向旋流混合机构2的第一轴向出口212相连接,轴向进口311的横截面积大于等于第一轴向出口212的横截面积。第二轴向出口312的横截面为圆形,用于与气泡喷出机构4连通。
气泡喷出机构4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节流式喷嘴,优选的,为拉法尔式、文丘里式或直管式喷嘴,气泡喷出机构4具有喷嘴出口41,喷嘴出口41的横截面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于一个的出口节流孔。
为了更进一步地加强对气液两相流体气体部分的强湍流剪切,可以在转向旋流混合机构2与气泡喷出机构4之间,设置多于一个的扩压旋流混合机构3,前一个扩压旋流混合机构3的第二轴向出口312与后一个相邻的扩压旋流混合机构3的轴向进口311相连接。
上述的每个子气泡制造机构将流入的气液混合流体依次进行螺旋形旋转加速混合、向心式径流轴流变向旋转加速混合、轴流式膨胀扩压旋转冲击混合以及节流射流混合等多级多尺度的强旋流湍流剪切与混合。在上述整个流程里,利用气液两相间的巨大物性差距:密度差及粘性差,对两相流体采用了突然加速、螺旋旋转、转向旋转、旋转冲击,突然减速(突然减速与突然加速一样,都是为了制造气液两相相间的强湍流剪切,达到生成气泡的目的)、突然加压及出口的节流加速减压等物理过程,目的都是为了在气液两相相间制造速度差和强湍流剪切,进而导致气泡的多级多尺度的破裂,制造生产大量所需的微纳米气泡。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100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200呈背靠背联结设置,构成每个气泡制造模块10的并联集合,即两个子气泡制造机构的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同轴布置,而每个子气泡制造机构各自的转向旋流混合机构2、扩压旋流混合机构3和气泡喷出机构4则分别设置在两个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相远离的一侧,由此使得两个子气泡制造机构的气泡喷出机构4的喷嘴出口41分别朝向互相背离的方向。
通过上述背靠背的设置方式,可实现气泡制造机构模块10的轴向力平衡。
各气泡制造模块10共享一个来流供应机构20,该机构可以为一个管道。
参见图7,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转向旋流混合机构2的转向腔室21的第二曲面214上还设置有至少两个向心式径流轴流转向的导流叶片22,由此可进一步加强对来流的气液两相流体的加速旋转强湍流剪切。
优选的,各导流叶片22在周向上间隔均匀地布置。
参见图8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图2~图6中所示的实施例、或图7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的预混腔室11,呈环型空腔,预混腔室11用于将通过来流进口111流入的气液混合流体进行旋转加速混合与湍流剪切,预混腔室11的轴向横截面外沿114为环型,预混腔室11的流向横断面为沿流向的梯形、圆形、梨形或矩形。
实施例二
参见图10~图12,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100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200呈肩并肩联结设置,即两个子气泡制造机构的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并排布置,并且两个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的预混腔室11朝向互相远离的方向延伸而形成,由此使得两个预混腔室11的轴向互相平行,而每个子气泡制造机构各自的转向旋流混合机构2、扩压旋流混合机构3和气泡喷出机构4则分别设置在两个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的同侧(从图11上看垂直纸面向内的方向),优选的其中一个子气泡制造机构各自的转向旋流混合机构2、扩压旋流混合机构3和气泡喷出机构4与另一个子气泡制造机构各自的转向旋流混合机构2、扩压旋流混合机构3和气泡喷出机构4设置成互相平行,由此使得两个子气泡制造机构的气泡喷出机构4的喷嘴出口41分别朝向相同的方向。
通过上述肩并肩的设置方式,可实现气泡制造机构模块10的径向力平衡。
实施例三
参见图13,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气泡制造模块10包括两个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100和两个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200,上述四个子气泡制造机构的联结方式接合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即使得每个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100与其中一个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200背靠背联结、而与另一个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200肩并肩联结,由此构成一个既具有背靠背、又具有肩并肩联结的四个一组的气泡制造模块10。
通过上述方式,可实现气泡制造机构模块10的轴向、径向力全平衡。
实施例四
参见图14,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100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200内的转向旋流混合机构2为双出口机构,转向腔室21具有径向进口211、两个第一轴向出口212,转向腔室21包括两个空间曲面:构成其中一个第一轴向出口212的具有从径向向轴向光滑过渡的喇叭形的第一曲面213、构成另一个第一轴向出口213的具有从径向向轴向光滑过渡的喇叭形的第二曲面214。两个第一轴向出口分别相对设置。径向进口211也呈环形带状开口,与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的径向出口112相连接,接收由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而来的混合流体。每个第一轴向出口212的横截面为圆形,用于与扩压旋流混合机构3连通。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的来流进口111的中心线通过转向腔室21的轴心215、轴心215的左边、或者轴心215的右边。
扩压旋流混合机构3具有两个,分别设置在转向旋流混合机构2的两侧,用于对流体进行轴流式膨胀扩压,每个扩压旋流混合机构3包括扩压腔室31,呈圆筒形,将由转向旋流混合机构2流入的高速旋转气液混合流体进行更进一步的轴流式旋转扩压冲击混合与湍流剪切,扩压腔室31具有轴向进口311和第二轴向出口312。扩压腔室31的任一轴向横截面为圆形,扩压腔室31的轴向横截面在轴向进口311附近沿第二轴向出口312方向具有连续的或非连续的渐进式扩张,扩压腔室31的轴向横截面在第二轴向出口312附近沿轴向直至第二轴向出口312具有连续的或非连续的渐进式收缩。轴向进口311的横截面为圆形,两个扩压旋流混合机构3的两个轴向进口311分别与转向旋流混合机构2的两个第一轴向出口212相连接,每个轴向进口311的横截面积大于等于相应的第一轴向出口212的横截面积。第二轴向出口312的横截面为圆形,用于与气泡喷出机构4连通。
气泡喷出机构4具有两个,分别与每一个扩压旋流混合机构3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气泡喷出机构4采用节流式喷嘴,优选的,为拉法尔式、文丘里式或直管式喷嘴,气泡喷出机构4具有喷嘴出口41,喷嘴出口41的横截面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于一个的出口节流孔。
为了更进一步地加强对气液两相流体气体部分的强湍流剪切,可以在转向旋流混合机构2与每一侧的气泡喷出机构4之间,设置多于一个的扩压旋流混合机构3,前一个扩压旋流混合机构3的第二轴向出口312与后一个相邻的扩压旋流混合机构3的轴向进口311相连接。
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100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200自身即可实现轴向力平衡,为实现气泡制造模块10的径向力平衡,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100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200呈肩并肩联结设置,即两个子气泡制造机构的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并排布置,并且两个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的预混腔室11朝向互相远离的方向延伸而形成,由此使得两个预混腔室11的轴向互相平行,而每个子气泡制造机构各自的转向旋流混合机构2、扩压旋流混合机构3和气泡喷出机构4则分别设置在两个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的同侧(从图11上看垂直纸面向内的方向),优选的其中一个子气泡制造机构各自的转向旋流混合机构2、扩压旋流混合机构3和气泡喷出机构4与另一个子气泡制造机构各自的转向旋流混合机构2、扩压旋流混合机构3和气泡喷出机构4设置成互相平行,由此使得两个子气泡制造机构的气泡喷出机构4的喷嘴出口41分别朝向相同的方向。这种设置方式的径向剖视图与实施例二的图11中所示的类似,此时,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100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200各自的两个出口分别与纸面垂直(分别朝向纸面内和纸面外)。通过上述方式,可实现气泡制造机构模块10的轴向、径向力全平衡。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100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200各自的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的来流进口111互相紧靠布置。可替代的,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100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200也可以是各自的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的来流进口111互相远离,而预混腔室11远离来流进口111的壁面互相紧靠。

Claims (10)

1.一种气泡制造机构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气泡制造模块(10),每个气泡制造模块(10)包括互相联结的、模块化的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100)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200),所述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100)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200)互相形成镜像结构、并且均包括
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所述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包括预混腔室(11),用于对流入的气液混合流体进行加速混合和湍流剪切,所述预混腔室(11)呈螺旋形蜗壳式空腔或环型空腔;
转向旋流混合机构(2),包括与所述预混腔室(11)连通的转向腔室(21),用于对由所述预混腔室(11)而来的流体进行向心径流向轴流的变向旋转混合和湍流剪切;
扩压旋流混合机构(3),包括与所述转向腔室(21)连通的扩压腔室(31),用于对由所述转向腔室(21)而来的流体进行轴流式的旋转扩压冲击混合与湍流剪切;
气泡喷出机构(4),所述气泡喷出机构(4)与扩压腔室(3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泡制造机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旋流混合机构(2)为单出口机构,所述转向腔室(21)具有径向进口(211)和第一轴向出口(212),所述径向进口(211)与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的预混腔室(11)连通,所述第一轴向出口(212)与扩压旋流混合机构(3)的扩压腔室(3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泡制造机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气泡制造模块(10)中的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100)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200)分别为一个,所述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100)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200)各自的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同轴布置,使得两个子气泡制造机构位于气泡喷出机构(4)的出口分别朝向互相背离的方向从而构成背靠背联结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泡制造机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气泡制造模块(10)中的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100)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200)分别为一个,所述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100)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200)各自的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并排布置、并且两个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的预混腔室(11)朝向互相远离的方向延伸而形成,使得两个子气泡制造机构位于气泡喷出机构(4)的出口分别朝向相同的方向从而构成肩并肩联结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泡制造机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气泡制造模块(10)中的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100)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200)分别为两个,每个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100)和其中一个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200)各自的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同轴布置,使得两个子气泡制造机构位于气泡喷出机构(4)的出口分别朝向互相背离的方向从而构成背靠背联结布置;每个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100)和另一个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200)各自的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并排布置、并且两个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的预混腔室(11)朝向互相远离的方向延伸而形成,使得两个子气泡制造机构位于气泡喷出机构(4)的出口分别朝向相同的方向从而构成肩并肩联结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泡制造机构总成,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100)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200)背靠背布置时,每个子气泡制造机构各自的转向旋流混合机构(2)、扩压旋流混合机构(3)和气泡喷出机构(4)分别设置在两个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相远离的一侧,从而使得两个子气泡制造机构位于气泡喷出机构(4)的出口分别朝向互相背离的方向;当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100)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200)肩并肩布置时,两个子气泡制造机构的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的预混腔室(11)的轴向互相平行,每个子气泡制造机构各自的转向旋流混合机构(2)、扩压旋流混合机构(3)和气泡喷出机构(4)分别设置在两个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的同侧,从而使得两个子气泡制造机构位于气泡喷出机构(4)的出口分别朝向相同的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泡制造机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旋流混合机构(2)为双出口机构,所述转向腔室(21)具有径向进口(211)和两个第一轴向出口(212),所述扩压旋流混合机构(3)至少具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转向旋流混合机构(2)的两侧,所述径向进口(211)与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连通,两个所述第一轴向出口(212)相对设置、并且分别与相应侧的扩压旋流混合机构(3)的扩压腔室(31)连通;所述气泡喷出机构(4)具有两个,每一个气泡喷出机构(4)与相应的扩压腔室(31)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泡制造机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气泡制造模块(10)中的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100)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200)分别为一个,所述第一子气泡制造机构(100)和第二子气泡制造机构(200)各自的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并排布置、并且两个加速旋流预混机构(1)的预混腔室(11)朝向互相远离的方向延伸而形成,使得两个子气泡制造机构位于气泡喷出机构(4)的出口分别朝向相同的方向从而构成肩并肩联结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气泡制造机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扩压腔室(31)具有轴向进口(311)和第二轴向出口(312),所述扩压腔室(31)的任一轴向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扩压腔室(31)的轴向横截面在轴向进口(311)附近沿第二轴向出口(312)方向具有连续的或非连续的渐进式扩张,所述扩压腔室(31)的轴向横截面在第二轴向出口(312)附近沿轴向直至第二轴向出口(312)具有连续的或非连续的渐进式收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泡制造机构总成,其特征在于:各气泡制造模块(10)共享一个来流供应机构(20)。
CN201711406193.0A 2017-12-22 2017-12-22 气泡制造机构总成 Pending CN1079707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06193.0A CN107970796A (zh) 2017-12-22 2017-12-22 气泡制造机构总成
PCT/CN2018/122288 WO2019120242A1 (zh) 2017-12-22 2018-12-20 气泡制造机构、气泡制造模块及气泡制造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06193.0A CN107970796A (zh) 2017-12-22 2017-12-22 气泡制造机构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70796A true CN107970796A (zh) 2018-05-01

Family

ID=62007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06193.0A Pending CN107970796A (zh) 2017-12-22 2017-12-22 气泡制造机构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7079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20242A1 (zh) * 2017-12-22 2019-06-27 宁波聚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气泡制造机构、气泡制造模块及气泡制造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1749A (zh) * 2008-10-07 2009-07-29 金强 微小气泡发生装置
JP2010029774A (ja) * 2008-07-28 2010-02-12 Doshisha Co Ltd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
TW201515693A (zh) * 2013-06-24 2015-05-01 Nano Tech Inc Ltd 生成及使用經控制緻密氣泡的技術
CN104944495A (zh) * 2015-05-26 2015-09-3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轴流式同轴膜管微细气泡均混装置
CN207667465U (zh) * 2017-12-22 2018-07-31 宁波聚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气泡制造机构总成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29774A (ja) * 2008-07-28 2010-02-12 Doshisha Co Ltd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
CN101491749A (zh) * 2008-10-07 2009-07-29 金强 微小气泡发生装置
TW201515693A (zh) * 2013-06-24 2015-05-01 Nano Tech Inc Ltd 生成及使用經控制緻密氣泡的技術
CN104944495A (zh) * 2015-05-26 2015-09-3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轴流式同轴膜管微细气泡均混装置
CN207667465U (zh) * 2017-12-22 2018-07-31 宁波聚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气泡制造机构总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20242A1 (zh) * 2017-12-22 2019-06-27 宁波聚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气泡制造机构、气泡制造模块及气泡制造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29020C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microbubbles in a liquid using hydrodynamic cavitation
CN2841136Y (zh) 一种气水射混器
CN207899270U (zh) 气泡制造机构
KR100232795B1 (ko) 개량된 분무 노즐 설계
JP2003530989A (ja) 差動噴出器
CN103423215B (zh) 多路复合引射器
WO2014119775A1 (ja) 気液溶解タンク及び微細気泡発生装置
WO2001097958A9 (fr) Generateur de bulles d'air fines et dispositif de generation de bulles d'air fines muni de ce generateur
US3968086A (en) Double funnel device for oxygenating sewage
CN106964267A (zh) 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及微纳米气泡制备系统
CN207667465U (zh) 气泡制造机构总成
CN207667464U (zh) 气泡制造系统
JP4106196B2 (ja) 気液混合溶解装置
WO2019029128A1 (zh) 碳酸水合成装置及碳酸水制备系统
CN207745724U (zh) 微小气泡制造机构
CN107930422A (zh) 气泡制造系统
CN111203123A (zh) 气液静态混合器及气液混合系统
CN207838737U (zh) 气泡制造装置
CN207667466U (zh) 微气泡发生装置
CN109401524A (zh) 一种水性涂料的制备工艺、设备及配方
CN107930424A (zh) 气泡制造机构
KR102313214B1 (ko) 코일형 노즐을 구비하는 초미세기포 발생시스템
CN107899441A (zh) 微气泡发生装置
KR20090033319A (ko) 미세 기포 발생노즐
CN107970796A (zh) 气泡制造机构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