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68885B - 闹钟提醒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闹钟提醒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68885B
CN107968885B CN201711184262.8A CN201711184262A CN107968885B CN 107968885 B CN107968885 B CN 107968885B CN 201711184262 A CN201711184262 A CN 201711184262A CN 107968885 B CN107968885 B CN 1079688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minding
alarm clock
mobile terminal
mode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8426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68885A (zh
Inventor
候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8426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688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68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688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68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688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1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schedules, e.g. using calendar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3/00Producing acoustic time signals
    • G04G13/02Producing acoustic time signals at preselected times, e.g. alarm clock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3/00Producing acoustic time signals
    • G04G13/02Producing acoustic time signals at preselected times, e.g. alarm clocks
    • G04G13/021Details
    • G04G13/023Adjusting the duration or amplitude of signal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3/00Producing acoustic time signals
    • G04G13/02Producing acoustic time signals at preselected times, e.g. alarm clocks
    • G04G13/028Producing acoustic time signals at preselected times, e.g. alarm clocks combined with a radio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5/00Time-pieces comprising means to be operated at preselected times or after preselected time interv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闹钟提醒方法,属于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包括:当到达预设的闹钟提醒时间时,按照设定的第一提醒模式进行提醒,启动传感器检测内置闹钟的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在闹钟提醒期间,若检测到运动状态在预置时长内持续处于静止状态,则按照设定的第二提醒模式进行提醒。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提高提醒概率。

Description

闹钟提醒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闹钟提醒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在通常在终端设备中均内置有闹钟软件,用户通过设置闹钟启动的时间和闹钟启动模式,来提醒用户完成对应的事情,例如起床、锻炼、读书等。
现有的终端设备闹钟提醒功能,是按照用户预先设定的模式进行提醒,但在部分场景下,用户设定的模式不足以对用户形成提醒,即当前的闹钟提醒功能不够智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闹钟提醒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解决在闹钟提醒时间,按照用户预先设定的模式进行提醒时不够智能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闹钟提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到达预设的闹钟提醒时间时,按照设定的第一提醒模式进行提醒;
启动传感器检测内置所述闹钟的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
在闹钟提醒期间,若检测到所述运动状态在预置时长内持续处于静止状态,则按照设定的第二提醒模式进行提醒。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提醒模块,用于当到达预设的闹钟提醒时间时,按照设定的第一提醒模式进行提醒;
检测模块,用于启动传感器检测内置所述闹钟的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
所述提醒模块,还用于在闹钟提醒期间,若检测到所述运动状态在预置时长内持续处于静止状态,则按照设定的第二提醒模式进行提醒。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闹钟提醒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闹钟提醒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闹钟提醒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到达预设的闹钟提醒时间时,按照设定的第一提醒模式进行提醒,同时启动传感器检测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若在闹钟提醒期间,检测到该运动状态在预置时长内持续处于静止状态,则可确认用户未被有效提醒,则改由设定的第二提醒模式进行更激烈的提醒,使闹钟提醒更智能,从而提高用户被有效提醒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闹钟提醒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闹钟提醒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闹钟提醒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闹钟提醒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闹钟提醒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应用于移动终端中,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可设置闹铃功能的可移动终端设备。如图1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01、当到达预设的闹钟提醒时间时,按照设定的第一提醒模式进行提醒;
到达预设的闹钟提醒时间时,移动终端启动闹钟模块按照设定的第一提醒模式进行提醒。
第一提醒模式可以是震动模式,也可以是音量较轻微的响铃模式,采用震动模式或较轻微的响铃模式作为闹钟提醒方式,可以较轻缓的将用户唤醒,同时也降低了对周围其他人的影响。
102、启动传感器检测内置闹钟的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
该移动终端启动传感器检测该移动终端自身的运动状态。如果该运动状态为该移动终端在运动,则表示该移动终端被用户移动了,闹钟达到提醒效果;如果该运动状态为该移动终端还在静止状态,则表示该移动终端未被移动,用户还未拿起移动终端关闭闹钟,闹钟未达到提醒效果。
被检测的移动终端即为内置闹钟的移动终端。
103、在闹钟提醒期间,若检测到运动状态在预置时长内持续处于静止状态,则按照设定的第二提醒模式进行提醒。
在闹钟提醒期间,闹钟一直在按照该第一提醒模式进行提醒,若检测到运动状态在预置时长内持续处于静止状态,说明用户一直没有动过该移动终端,可以确认用户未获得该提醒,提醒没达到目的,则按照设定的第二提醒模式进行提醒。该预置时长可以由用户自定义,例如可以是5分钟。
该第二提醒模式是该第一提醒模式的增强提醒模式,是比该第一提醒模式更能够引起用户注意的提醒模式,例如,该第二提醒模式是响铃模式,该响铃模式的声音较大,或者是响铃加震动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到达预设的闹钟提醒时间时,按照设定的第一提醒模式进行提醒,同时启动传感器检测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若在闹钟提醒期间,检测到该运动状态在预置时长内持续处于静止状态,则可确认用户未被有效提醒,则改由设定的第二提醒模式进行更激烈的提醒,使闹钟提醒更智能,从而提高用户被有效提醒的概率。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闹钟提醒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应用于移动终端中,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可设置闹铃功能的可移动终端设备。如图2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201、当到达预设的闹钟提醒时间时,按照设定的第一提醒模式进行提醒,并获取穿戴设备的睡眠检测数据;
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示意图,移动终端10内置闹钟模块,通过闹钟程序发出提醒,移动终端10与穿戴设备20通过无线方式连接,例如通过蓝牙连接,可获取穿戴设备20检测的人体数据,穿戴设备20可通过检测人体脑电波、心跳等数据检测用户的睡眠状态,穿戴设备20被用户穿戴在身上,穿戴设备20通常是手表、手环等。
当到达预设的闹钟提醒时间时,按照设定的第一提醒模式进行提醒,并获取穿戴设备的睡眠检测数据,该睡眠检测数据可显示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
202、若该睡眠检测数据显示用户处于浅睡眠状态,则启动传感器检测内置该闹钟的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
若该睡眠检测数据显示用户处于浅睡眠状态,则该第一提醒模式对用户进行轻缓的提醒,有可能将用户唤醒也可能唤不醒。此时,启动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检测该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通过监控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来进一步确认用户是否被唤醒。
需要说明的是,若该睡眠数据显示该用户当前是清醒的,则按照设定的第一提醒模式进行提醒即可达到提醒用户的目的。
结合用户当前的睡眠检测数据,可更准确的判断通过何种提醒模式能够达到对用户的提醒。
203、在闹钟提醒期间,若检测到运动状态在预置时长内持续处于静止状态,则按照设定的第二提醒模式进行提醒;
在闹钟提醒期间,闹钟一直在按照该第一提醒模式进行提醒,若检测到运动状态在预置时长内持续处于静止状态,说明用户一直没有动过该移动终端,可以确认用户未被唤醒。
该第二提醒模式是该第一提醒模式的增强提醒模式,是比该第一提醒模式更能够引起用户注意的提醒模式,例如,该第二提醒模式是响铃模式,或者是响铃加震动模式。
204、若检测到运动状态在下一个预置时长内持续处于静止状态,则控制穿戴设备通过震动或发声进行提醒。
若检测到运动状态在下一个预置时长内持续处于静止状态,说明用户未被该第二提醒模式唤醒,则控制穿戴设备通过震动或发声进行提醒,加强唤醒力度。
进一步地,当用户关闭闹钟时,将闹钟的提醒模式重置为该第一提醒模式,恢复到用户最初设定的提醒模式,使得下一次到达闹钟提醒时间,仍从较轻缓的提醒模式开始对用户进行提醒。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到达预设的闹钟提醒时间时,按照设定的第一提醒模式进行提醒,并获取穿戴设备的睡眠检测数据,若显示用户处于浅睡眠状态,则启动传感器检测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若在闹钟提醒期间,检测到该运动状态在预置时长内持续处于静止状态,则可确认用户未被有效提醒,则改由设定的第二提醒模式进行更激烈的提醒,使闹钟提醒更智能,从而提高用户被有效提醒的概率。若检测到运动状态在下一个预置时长内持续处于静止状态,则控制穿戴设备通过震动或发声进行提醒,可进一步提高用户被有效提醒的概率。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闹钟提醒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应用于移动终端中,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可设置闹铃功能的可移动终端设备。如图4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301、当到达预设的闹钟提醒时间时,按照设定的第一提醒模式进行提醒,并获取穿戴设备的睡眠检测数据;
该睡眠检测数据可显示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
302、若睡眠检测数据显示用户处于深睡眠状态,则按照设定的第二提醒模式进行提醒;
用户处于深睡眠状态时,第一提醒模式可能无法对用户做到有效提醒,为了提高提醒效果,直接按照该第二提醒模式,对用户使用更为激烈的方式进行提醒。
303、若检测到运动状态在下一个预置时长内持续处于静止状态,则控制穿戴设备通过震动或发声进行提醒。
若检测到运动状态在下一个预置时长内持续处于静止状态,说明用户未被该第二提醒模式唤醒,则控制穿戴设备通过震动或发声进行提醒,加强唤醒力度。
进一步地,当用户关闭闹钟时,将闹钟的提醒模式重置为该第一提醒模式,恢复到用户最初设定的提醒模式,使得下一次到达闹钟提醒时间,仍从较轻缓的提醒模式开始对用户进行提醒。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到达预设的闹钟提醒时间时,按照设定的第一提醒模式进行提醒,并获取穿戴设备的睡眠检测数据,若显示用户处于深睡眠状态,则认为用户可能很难被第一提醒模式有效提醒,则直接通过较激烈的第二提醒模式进行提醒,使闹钟提醒更智能,从而提高用户被有效提醒的概率。若检测到运动状态在下一个预置时长内持续处于静止状态,则控制穿戴设备通过震动或发声进行提醒,可进一步提高用户被有效提醒的概率。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图5示例的移动终端可以是前述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闹钟提醒方法的执行主体。图5示例的移动终端,主要包括:提醒模块401和检测模块402。
提醒模块401,用于当到达预设的闹钟提醒时间时,按照设定的第一提醒模式进行提醒;
第一提醒模式较为轻缓,例如震动模式,或者,响铃声音较小的模式。采用震动模式或较轻微的响铃模式作为闹钟提醒方式,可以较轻缓的将用户唤醒,同时也降低了对周围其他人的影响。
检测模块402,用于启动传感器检测内置闹钟的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
即通过启动传感器检测的方式,检测该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
该移动终端启动传感器检测该移动终端自身的运动状态。如果该运动状态为该移动终端在运动,则表示该移动终端被用户移动了,闹钟达到提醒效果;如果该运动状态为该移动终端还在静止状态,则表示该移动终端未被移动,用户还未拿起移动终端关闭闹钟,闹钟未达到提醒效果。
提醒模块403,还用于在闹钟提醒期间,若检测模块402检测到运动状态在预置时长内持续处于静止状态,则按照设定的第二提醒模式进行提醒。
该预置时长可以由用户自定义,例如可以是10分钟。
第二提醒模式是比第一提醒模式更为激烈的提醒模式,例如响铃模式,该响铃铃的声音较大,或者,响铃加震动模式。
本实施例未尽之细节,请参阅前述图1所示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图5示例的移动终端的实施方式中,各功能模块的划分仅是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例如相应硬件的配置要求或者软件的实现的便利考虑,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移动终端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而且,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中的相应的功能模块可以是由相应的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相应的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完成。本说明书提供的各个实施例都可应用上述描述原则,以下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到达预设的闹钟提醒时间时,提醒模块按照设定的第一提醒模式进行提醒,同时启动传感器检测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若在闹钟提醒期间,检测模块检测到该运动状态在预置时长内持续处于静止状态,则可确认用户未被有效提醒,则提醒模块改用设定的第二提醒模式进行更激烈的提醒,使闹钟提醒更智能,从而提高用户被有效提醒的概率。
请参阅图6,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图6示例的移动终端可以是前述图1至图4所示实施例提供的闹钟提醒方法的执行主体。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与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
进一步的,移动终端还包括:获取模块501、控制模块502和设置模块503。
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穿戴设备的睡眠检测数据;
穿戴设备被用户穿戴在身上,穿戴设备通常是手表、手环等,可获取人体的相关数据。
该睡眠检测数据可显示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
检测模块402,还用于若睡眠检测数据显示用户处于浅睡眠状态,则启动传感器检测内置闹钟的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
若该睡眠检测数据显示用户处于浅睡眠状态,则该第一提醒模式对用户进行轻缓的提醒,有可能将用户唤醒也可能唤不醒。此时,启动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检测该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通过监控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来进一步确认用户是否被唤醒。
提醒模块401,还用于若睡眠检测数据显示用户处于深睡眠状态,则按照设定的第二提醒模式进行提醒。
控制模块502,用于若检测到运动状态在下一个预置时长内持续处于静止状态,则控制穿戴设备通过震动或发声进行提醒。
若检测到运动状态在下一个预置时长内持续处于静止状态,说明用户未被该第二提醒模式唤醒,则控制穿戴设备通过震动或发声进行提醒,加强唤醒力度。
进一步地,检测模块402,具体用于启动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检测内置闹钟的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
设置模块503,用于当用户关闭闹钟时,将闹钟的提醒模式重置为该第一提醒模式。
将闹钟的提醒模式重置为该第一提醒模式,恢复到用户最初设定的提醒模式,使得下一次到达闹钟提醒时间,仍从较轻缓的提醒模式开始对用户进行提醒。
本实施例未尽之细节,请参阅前述图1至图5所示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到达预设的闹钟提醒时间时,提醒模块按照设定的第一提醒模式进行提醒,获取模块获取穿戴设备的睡眠检测数据,若显示用户处于浅睡眠状态,则启动传感器检测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若在闹钟提醒期间,检测模块检测到该运动状态在预置时长内持续处于静止状态,则可确认用户未被有效提醒,则提醒模块改用设定的第二提醒模式进行更激烈的提醒,使闹钟提醒更智能,从而提高用户被有效提醒的概率。若检测模块检测到运动状态在下一个预置时长内持续处于静止状态,则控制模块控制穿戴设备通过震动或发声进行提醒,可进一步提高用户被有效提醒的概率。
请参阅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图。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移动终端,包括:
存储器61、处理器62及存储在存储器61上并可在处理器6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62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前述图2至图5所示实施例中描述的闹钟提醒方法。
该提醒方法包括:当到达预设的闹钟提醒时间时,按照设定的第一提醒模式进行提醒;启动传感器检测内置所述闹钟的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在闹钟提醒期间,若检测到所述运动状态在预置时长内持续处于静止状态,则按照设定的第二提醒模式进行提醒。
进一步的,该移动终端还包括:
至少一个输入设备63以及至少一个输出设备64。
上述存储器61、处理器62、输入设备63以及输出设备64,通过总线65连接。
其中,输入设备63具体可为摄像头、触控面板、物理按键或者鼠标等等。输出设备64具体可为显示屏。
存储器61可以是高速随机存取记忆体(RAM,Random Access Memory)存储器,也可为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61用于存储一组可执行程序代码,处理器62与存储器61耦合。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设置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图1至图4所示实施例中描述的闹钟提醒方法。进一步的,该计算机可存储介质还可以是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多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移动终端、服务器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链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链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便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都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为对本发明所提供的闹钟提醒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闹钟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到达预设的闹钟提醒时间时,内置所述闹钟的移动终端按照设定的第一提醒模式进行提醒,并获取穿戴设备的睡眠检测数据;
若所述睡眠检测数据显示用户处于浅睡眠状态,则执行启动传感器检测内置所述闹钟的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
在闹钟提醒期间,若检测到所述运动状态在预置时长内持续处于静止状态,则内置所述闹钟的移动终端按照设定的第二提醒模式进行提醒,所述第二提醒模式是比所述第一提醒模式更为激烈的提醒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睡眠检测数据显示用户处于深睡眠状态,则按照设定的第二提醒模式进行提醒。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设定的第二提醒模式进行提醒,之后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运动状态在下一个所述预置时长内持续处于静止状态,则控制穿戴设备通过震动或发声进行提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传感器检测内置所述闹钟的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包括:
启动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检测内置所述闹钟的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用户关闭所述闹钟时,将所述闹钟的提醒模式重置为所述第一提醒模式。
6.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醒模块,当到达预设的闹钟提醒时间时,内置所述闹钟的移动终端按照设定的第一提醒模式进行提醒,并获取穿戴设备的睡眠检测数据;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穿戴设备的睡眠检测数据;
检测模块,用于若所述睡眠检测数据显示用户处于浅睡眠状态,则启动传感器检测内置所述闹钟的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
所述提醒模块,还用于在闹钟提醒期间,若检测到所述运动状态在预置时长内持续处于静止状态,则内置所述闹钟的移动终端按照设定的第二提醒模式进行提醒,所述第二提醒模式是比所述第一提醒模式更为激烈的提醒模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所述提醒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睡眠检测数据显示用户处于深睡眠状态,则按照设定的第二提醒模式进行提醒;
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若检测到所述运动状态在下一个所述预置时长内持续处于静止状态,则控制穿戴设备通过震动或发声进行提醒。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启动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检测内置所述闹钟的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
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当用户关闭所述闹钟时,将所述闹钟的提醒模式重置为所述第一提醒模式。
9.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闹钟提醒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闹钟提醒方法。
CN201711184262.8A 2017-11-23 2017-11-23 闹钟提醒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079688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84262.8A CN107968885B (zh) 2017-11-23 2017-11-23 闹钟提醒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84262.8A CN107968885B (zh) 2017-11-23 2017-11-23 闹钟提醒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68885A CN107968885A (zh) 2018-04-27
CN107968885B true CN107968885B (zh) 2021-02-19

Family

ID=62000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84262.8A Active CN107968885B (zh) 2017-11-23 2017-11-23 闹钟提醒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688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21107B2 (en) 2016-09-24 2019-12-31 Apple Inc. Devices, methods,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for selecting and interacting with different device modes
DK201870334A1 (en) 2018-05-07 2019-12-05 Apple Inc. DEVICES, METHODS,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FOR PROACTIVE MANAGEMENT OF NOTIFICATIONS
CN109490141A (zh) * 2018-11-19 2019-03-19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切削液的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928190B (zh) * 2019-10-24 2021-04-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间提醒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28908B (zh) * 2020-01-07 2023-10-0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睡眠状态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U2020233622B2 (en) 2020-05-11 2022-03-10 Apple Inc. System, method and user interface for supporting scheduled mode changes on electronic devices
US11379106B1 (en) 2021-05-12 2022-07-05 Apple Inc. Devices, methods,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for adjusting the provision of notification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38994B2 (en) * 2001-10-26 2005-01-0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daptive alarm system
CN103973866A (zh) * 2013-01-28 2014-08-06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智能闹钟侦测系统及方法
CN105573107A (zh) * 2015-12-21 2016-05-11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设置闹钟的方法及装置
CN105676623A (zh) * 2016-03-25 2016-06-15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闹钟及其实现方法
CN107087077A (zh) * 2017-05-26 2017-08-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闹钟提醒无效时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38994B2 (en) * 2001-10-26 2005-01-0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daptive alarm system
CN103973866A (zh) * 2013-01-28 2014-08-06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智能闹钟侦测系统及方法
CN105573107A (zh) * 2015-12-21 2016-05-11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设置闹钟的方法及装置
CN105676623A (zh) * 2016-03-25 2016-06-15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闹钟及其实现方法
CN107087077A (zh) * 2017-05-26 2017-08-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闹钟提醒无效时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68885A (zh) 2018-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68885B (zh) 闹钟提醒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03900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setting alarms and notifications
US10261475B1 (en) Smart watch extended system
KR102017700B1 (ko)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1558120B (zh) 睡眠唤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6692828B2 (ja) 睡眠補助のためのウェアラブルデバイス
RU2626998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уведомления о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US9019106B2 (en) Adaptive wearable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n alarm based on user sleep state
EP2591409B1 (en) Using bio-signals for controlling a user alert
CN106453789B (zh) 一种闹钟音量的调节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11357267B (zh) 一种闹钟的响铃时刻的设置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545745B (zh) 可穿戴电子设备的使用监测方法、介质及其电子设备
CN105005380A (zh) 提醒设备、提醒方法及装置
US10791517B2 (en) Data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device
US20160061600A1 (en) Adaptive detection of user proximity
CN113552937A (zh) 显示控制方法和可穿戴设备
WO2021238460A1 (zh) 风险预警方法、风险行为信息获取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1524513A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语音传输的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0658717B (zh) 闹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1163219A (zh) 闹钟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3838550A (zh) 一种健康数据展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073493A (zh) 生理数据采集方法、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CN108206882A (zh) 设备闹钟提醒的方法及装置
CN107290951B (zh) 闹钟设置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22161067A1 (zh) 一种睡前状态检测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