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63532A - 一种高效减速低耗防坠电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减速低耗防坠电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963532A CN107963532A CN201711142839.9A CN201711142839A CN107963532A CN 107963532 A CN107963532 A CN 107963532A CN 201711142839 A CN201711142839 A CN 201711142839A CN 107963532 A CN107963532 A CN 1079635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iction
- plate
- wall
- mandrel
- driv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28—Buffer-stops for cars, cages, or skips
- B66B5/282—Structure thereof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16—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 B66B5/18—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and applying frictional retarding for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4—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detecting excessive spe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4—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detecting excessive speed
- B66B5/06—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detecting excessive speed electric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28—Buffer-stops for cars, cages, or skips
- B66B5/284—Buffer-stops for cars, cages, or skips mounted on cars or counterweigh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高效减速低耗防坠电梯,减速装置包括减速执行机构,对减速执行机构进行手动操作的手动操作机构,对减速执行机构进行自动操作的自动操作机构,检测所述轿厢下降加速度的加速度检测器,检测所述轿厢速度的速度检测器,对所述轿厢的加速度和速度发出警报的报警器,以及接收加速度检测器和速度检测器信号并对自动操作机构和报警器进行控制的控制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高效减速低耗防坠电梯,其可对坠落过程中的轿厢进行减速,有效避免轿厢坠落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0200345.5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1710200345.5,申请日为2017年03月30日,发明名称为一种减速坠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减速低耗防坠电梯。
背景技术
垂直升降电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建筑设备应用广泛,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由于某些因素而导致轿厢出现突然坠落等加速度较大或发生超速等异常状况,给乘客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坠落过程中的轿厢进行减速,有效避免轿厢坠落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实用性强的高效减速低耗防坠电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减速低耗防坠电梯,包括轿厢,定义电梯井具有依次相邻的第一内侧壁、第二内侧壁、第三内侧壁和第四内侧壁,所述轿厢具有底壁以及与电梯井的第一内侧壁、第二内侧壁、第三内侧壁和第四内侧壁分别一一相对应的第一外侧壁、第二外侧壁、第三外侧壁和第四外侧壁;还包括对轿厢进行减速的减速装置;所述减速装置包括减速执行机构,对减速执行机构进行手动操作的手动操作机构,对减速执行机构进行自动操作的自动操作机构,检测所述轿厢下降加速度的加速度检测器,检测所述轿厢速度的速度检测器,对所述轿厢的加速度和速度发出警报的报警器,以及接收加速度检测器和速度检测器信号并对自动操作机构和报警器进行控制的控制器;
所述减速执行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轿厢上的第一减速执行装置,第二减速执行装置,以及对第一减速执行装置和第二减速执行装置进行驱动的减速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减速执行装置与电梯井的第一内侧壁相对应进行摩擦减速,所述第二减速执行装置与电梯井的第三内侧壁相对应进行摩擦减速;
所述第一减速执行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外侧壁下部并分别靠近第一外侧壁两竖向侧边的第一减速执行单体,第二减速执行单体,以及对第一减速执行单体和第二减速执行单体直接进行驱动的第一减速驱动单体;
所述第一减速执行单体包括与电梯井的第一内侧壁相接触进行摩擦的第一摩擦滚轮,和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外侧壁方向延伸与第一摩擦滚轮进行摩擦的第一摩擦驱动杆;所述第一摩擦滚轮包括第一滚轮主体和与所述第一外侧壁连接对第一滚轮主体进行支撑的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滚轮主体包括水平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外侧壁平行的第一摩擦轴和两个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摩擦轴两端的第一摩擦轮,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第一上支撑板、第一下支撑板以及两个枢接于所述第一摩擦轴两端并处于两所述第一摩擦轮内侧的第一枢接板;所述第一上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摩擦轴平行并由上至下逐渐朝第一摩擦轴倾斜与两所述第一枢接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下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摩擦轴平行并由下至上逐渐朝第一摩擦轴倾斜与两所述第一枢接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枢接板形成有容置所述第一摩擦轴的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条形孔水平设置并垂直于所述第一外侧壁;所述第一条形孔具有靠近所述第一外侧壁的第一靠近端和远离第一外侧壁的第一远离端,所述第一条形孔内设有张设于所述第一远离端和所述第一摩擦轴之间的第一抵顶弹簧,所述第一远离端形成有容置压缩后的所述第一抵顶弹簧的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抵顶弹簧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底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摩擦驱动杆的端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摩擦轴相对应匹配的第一摩擦凹槽,所述第一摩擦凹槽具有处于上方的第一上摩擦壁和处于下方的第一下摩擦壁;所述第一上支撑板的下端设有朝向电梯井的第一内侧壁延伸并对应弹性抵顶于所述第一上摩擦壁上方的第一上弹性延伸板,处于第一上弹性延伸板上方且水平设置的第一上固定板,以及张设于第一上弹性延伸板和第一上固定板之间的第一上弹簧;所述第一上弹性延伸板由根部至端部逐渐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一下支撑板的上端设有朝向电梯井的第一内侧壁延伸并对应弹性抵顶于所述第一下摩擦壁下方的第一下弹性延伸板,处于第一下弹性延伸板下方且水平设置的第一下固定板,以及张设于第一下弹性延伸板和第一下固定板之间的第一下弹簧;所述第一下弹性延伸板由根部至端部逐渐向上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摩擦驱动杆配设有与所述底壁连接并均与第一摩擦驱动杆垂直的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较所述第二导向板更靠近所述第一摩擦凹槽,所述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均形成有供所述第一摩擦驱动杆匹配滑动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摩擦驱动杆的周面形成有处于所述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之间的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一导向板之间张设有套于所述第一摩擦驱动杆上的第一反弹弹簧;
所述第二减速执行单体包括与电梯井的第一内侧壁相接触进行摩擦的第二摩擦滚轮,和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外侧壁方向延伸与第二摩擦滚轮进行摩擦的第二摩擦驱动杆;所述第二摩擦滚轮包括第二滚轮主体和与所述第一外侧壁连接对第二滚轮主体进行支撑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滚轮主体包括水平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外侧壁平行的第二摩擦轴和两个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二摩擦轴两端的第二摩擦轮,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二上支撑板、第二下支撑板以及两个枢接于所述第二摩擦轴两端并处于两所述第二摩擦轮内侧的第二枢接板;所述第二上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摩擦轴平行并由上至下逐渐朝第二摩擦轴倾斜与两所述第二枢接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下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摩擦轴平行并由下至上逐渐朝第二摩擦轴倾斜与两所述第二枢接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枢接板形成有容置所述第二摩擦轴的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二条形孔水平设置并垂直于所述第一外侧壁;所述第二条形孔具有靠近所述第一外侧壁的第二靠近端和远离第一外侧壁的第二远离端,所述第二条形孔内设有张设于所述第二远离端和所述第二摩擦轴之间的第二抵顶弹簧,所述第二远离端形成有容置压缩后的所述第二抵顶弹簧的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抵顶弹簧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底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摩擦驱动杆的端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摩擦轴相对应匹配的第二摩擦凹槽,所述第二摩擦凹槽具有处于上方的第二上摩擦壁和处于下方的第二下摩擦壁;所述第二上支撑板的下端设有朝向电梯井的第一内侧壁延伸并对应弹性抵顶于所述第二上摩擦壁上方的第二上弹性延伸板,处于第二上弹性延伸板上方且水平设置的第二上固定板,以及张设于第二上弹性延伸板和第二上固定板之间的第二上弹簧;所述第二上弹性延伸板由根部至端部逐渐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下支撑板的上端设有朝向电梯井的第一内侧壁延伸并对应弹性抵顶于所述第二下摩擦壁下方的第二下弹性延伸板,处于第二下弹性延伸板下方且水平设置的第二下固定板,以及张设于第二下弹性延伸板和第二下固定板之间的第二下弹簧;所述第二下弹性延伸板由根部至端部逐渐向上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摩擦驱动杆配设有与所述底壁连接并均与第二摩擦驱动杆垂直的第三导向板和第四导向板,所述第三导向板较所述第四导向板更靠近所述第二摩擦凹槽,所述第三导向板和第四导向板均形成有供所述第二摩擦驱动杆匹配滑动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二摩擦驱动杆的周面形成有处于所述第三导向板和第四导向板之间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第三导向板之间张设有套于所述第二摩擦驱动杆上的第二反弹弹簧;
所述第一减速驱动单体包括与所述第一摩擦驱动杆和第二摩擦驱动杆相平行的第一驱动杆,与所述第一摩擦驱动杆和第二摩擦驱动杆相垂直的第一传动杆,以及与第一驱动杆沿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一导向杆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杆中部;所述第一驱动杆配设有与所述底壁连接并均与第一驱动杆垂直的第一驱动导向板,所述第一驱动导向板形成有供所述第一驱动杆匹配滑动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导向杆配设有与所述底壁连接并均与第一导向杆垂直的第二驱动导向板,所述第二驱动导向板形成有供所述第一导向杆匹配滑动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传动杆具有与所述第一摩擦驱动杆相对应进行驱动的第一驱动端,和与所述第二摩擦驱动杆相对应进行驱动的第二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端与所述第一摩擦驱动杆之间张设有第一摩擦力保持弹簧,所述第二驱动端与所述第二摩擦驱动杆之间张设有第二摩擦力保持弹簧;所述第一驱动端与所述第一摩擦力保持弹簧之间垫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驱动端与所述第二摩擦力保持弹簧之间垫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
所述第二减速执行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第三外侧壁下部并分别靠近第三外侧壁两竖向侧边的第三减速执行单体,第四减速执行单体,以及对第三减速执行单体和第四减速执行单体直接进行驱动的第二减速驱动单体;
所述第三减速执行单体包括与电梯井的第三内侧壁相接触进行摩擦的第三摩擦滚轮,和沿垂直于所述第三外侧壁方向延伸与第三摩擦滚轮进行摩擦的第三摩擦驱动杆;所述第三摩擦滚轮包括第三滚轮主体和与所述第三外侧壁连接对第三滚轮主体进行支撑的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三滚轮主体包括水平设置且与所述第三外侧壁平行的第三摩擦轴和两个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三摩擦轴两端的第三摩擦轮,所述第三支撑架包括第三上支撑板、第三下支撑板以及两个枢接于所述第三摩擦轴两端并处于两所述第三摩擦轮内侧的第三枢接板;所述第三上支撑板与所述第三摩擦轴平行并由上至下逐渐朝第三摩擦轴倾斜与两所述第三枢接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下支撑板与所述第三摩擦轴平行并由下至上逐渐朝第三摩擦轴倾斜与两所述第三枢接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枢接板形成有容置所述第三摩擦轴的第三条形孔,所述第三条形孔水平设置并垂直于所述第三外侧壁;所述第三条形孔具有靠近所述第三外侧壁的第三靠近端和远离第三外侧壁的第三远离端,所述第三条形孔内设有张设于所述第三远离端和所述第三摩擦轴之间的第三抵顶弹簧,所述第三远离端形成有容置压缩后的所述第三抵顶弹簧的第三容置槽,所述第三抵顶弹簧与所述第三容置槽的底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摩擦驱动杆的端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三摩擦轴相对应匹配的第三摩擦凹槽,所述第三摩擦凹槽具有处于上方的第三上摩擦壁和处于下方的第三下摩擦壁;所述第三上支撑板的下端设有朝向电梯井的第三内侧壁延伸并对应弹性抵顶于所述第三上摩擦壁上方的第三上弹性延伸板,处于第三上弹性延伸板上方且水平设置的第三上固定板,以及张设于第三上弹性延伸板和第三上固定板之间的第三上弹簧;所述第三上弹性延伸板由根部至端部逐渐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三下支撑板的上端设有朝向电梯井的第三内侧壁延伸并对应弹性抵顶于所述第三下摩擦壁下方的第三下弹性延伸板,处于第三下弹性延伸板下方且水平设置的第三下固定板,以及张设于第三下弹性延伸板和第三下固定板之间的第三下弹簧;所述第三下弹性延伸板由根部至端部逐渐向上倾斜设置;所述第三摩擦驱动杆配设有与所述底壁连接并均与第三摩擦驱动杆垂直的第五导向板和第六导向板,所述第五导向板较所述第六导向板更靠近所述第三摩擦凹槽,所述第五导向板和第六导向板均形成有供所述第三摩擦驱动杆匹配滑动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三摩擦驱动杆的周面形成有处于所述第五导向板和第六导向板之间的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三限位板与所述第五导向板之间张设有套于所述第三摩擦驱动杆上的第三反弹弹簧;
所述第四减速执行单体包括与电梯井的第三内侧壁相接触进行摩擦的第四摩擦滚轮,和沿垂直于所述第三外侧壁方向延伸与第四摩擦滚轮进行摩擦的第四摩擦驱动杆;所述第四摩擦滚轮包括第四滚轮主体和与所述第三外侧壁连接对第四滚轮主体进行支撑的第四支撑架,所述第四滚轮主体包括水平设置且与所述第三外侧壁平行的第四摩擦轴和两个分别固定连接于第四摩擦轴两端的第四摩擦轮,所述第四支撑架包括第四上支撑板、第四下支撑板以及两个枢接于所述第四摩擦轴两端并处于两所述第四摩擦轮内侧的第四枢接板;所述第四上支撑板与所述第四摩擦轴平行并由上至下逐渐朝第四摩擦轴倾斜与两所述第四枢接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四下支撑板与所述第四摩擦轴平行并由下至上逐渐朝第四摩擦轴倾斜与两所述第四枢接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四枢接板形成有容置所述第四摩擦轴的第四条形孔,所述第四条形孔水平设置并垂直于所述第三外侧壁;所述第四条形孔具有靠近所述第三外侧壁的第四靠近端和远离第三外侧壁的第四远离端,所述第四条形孔内设有张设于所述第四远离端和所述第四摩擦轴之间的第四抵顶弹簧,所述第四远离端形成有容置压缩后的所述第四抵顶弹簧的第四容置槽,所述第四抵顶弹簧与所述第四容置槽的底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四摩擦驱动杆的端部形成有与所述第四摩擦轴相对应匹配的第四摩擦凹槽,所述第四摩擦凹槽具有处于上方的第四上摩擦壁和处于下方的第四下摩擦壁;所述第四上支撑板的下端设有朝向电梯井的第三内侧壁延伸并对应弹性抵顶于所述第四上摩擦壁上方的第四上弹性延伸板,处于第四上弹性延伸板上方且水平设置的第四上固定板,以及张设于第四上弹性延伸板和第四上固定板之间的第四上弹簧;所述第四上弹性延伸板由根部至端部逐渐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四下支撑板的上端设有朝向电梯井的第三内侧壁延伸并对应弹性抵顶于所述第四下摩擦壁下方的第四下弹性延伸板,处于第四下弹性延伸板下方且水平设置的第四下固定板,以及张设于第四下弹性延伸板和第四下固定板之间的第四下弹簧;所述第四下弹性延伸板由根部至端部逐渐向上倾斜设置;所述第四摩擦驱动杆配设有与所述底壁连接并均与第四摩擦驱动杆垂直的第七导向板和第八导向板,所述第七导向板较所述第八导向板更靠近所述第四摩擦凹槽,所述第七导向板和第八导向板均形成有供所述第四摩擦驱动杆匹配滑动穿过的通孔,所述第四摩擦驱动杆的周面形成有处于所述第七导向板和第八导向板之间的第四限位板,所述第四限位板与所述第七导向板之间张设有套于所述第四摩擦驱动杆上的第四反弹弹簧;
所述第二减速驱动单体包括与所述第三摩擦驱动杆和第四摩擦驱动杆相平行的第二驱动杆,与所述第三摩擦驱动杆和第四摩擦驱动杆相垂直的第二传动杆,以及与第二驱动杆沿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驱动杆和第二导向杆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杆中部;所述第二驱动杆配设有与所述底壁连接并均与第二驱动杆垂直的第三驱动导向板,所述第三驱动导向板形成有供所述第二驱动杆匹配滑动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二导向杆配设有与所述底壁连接并均与第二导向杆垂直的第四驱动导向板,所述第四驱动导向板形成有供所述第二导向杆匹配滑动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二传动杆具有与所述第三摩擦驱动杆相对应进行驱动的第三驱动端,和与所述第四摩擦驱动杆相对应进行驱动的第四驱动端;所述第三驱动端与所述第三摩擦驱动杆之间张设有第三摩擦力保持弹簧,所述第四驱动端与所述第四摩擦驱动杆之间张设有第四摩擦力保持弹簧;所述第三驱动端与所述第三摩擦力保持弹簧之间垫设有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四驱动端与所述第四摩擦力保持弹簧之间垫设有第四压力传感器;
所述第一驱动杆具有与所述第二驱动杆相对应的第一动力输入端,所述第二驱动杆具有与所述第一动力输入端相对应的第二动力输入端;所述减速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动力输入端和第二动力输入端相对应的主驱动杆,和对主驱动杆进行驱动的主驱动装置;所述主驱动装置包括涡轮部件和对涡轮部件进行驱动的蜗杆部件,所述涡轮部件通过主传动杆对所述主驱动杆进行沿主驱动杆延伸方向的推拉传动;所述主传动杆具有与所述涡轮部件枢接在一起的第一传动端和与所述主传动杆枢接在一起的第二传动端;所述主驱动杆具有与所述第一动力输入端和第二动力输入端相对应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一动力输入端形成有与所述动力输出端相对应的第一被驱动斜面,所述第二动力输入端形成有与所述动力输出端相对应的第二被驱动斜面,所述动力输出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被驱动斜面相对应的第一主驱动斜面和与所述第二被驱动斜面相对应的第二主驱动斜面;所述主驱动杆配设有与所述底壁连接并均与主驱动杆垂直的第一主导向板和第二主导向板;
所述手动操作机构包括对所述蜗杆部件进行直接驱动的手动传动部件;所述自动操作机构包括对所述蜗杆部件进行直接驱动的自动传动部件。
所述第一摩擦轴通过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一条形孔枢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条形孔的两端为与所述第一轴承外周面相匹配的圆弧形;所述第二摩擦轴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二条形孔枢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条形孔的两端为与所述第二轴承外周面相匹配的圆弧形;所述第三摩擦轴通过第三轴承与所述第三条形孔枢接在一起,所述第三条形孔的两端为与所述第三轴承外周面相匹配的圆弧形;所述第四摩擦轴通过第四轴承与所述第四条形孔枢接在一起,所述第四条形孔的两端为与所述第四轴承外周面相匹配的圆弧形。
所述第一上弹性延伸板的下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上摩擦壁外周面相匹配的第一上限位凹槽,所述第一下弹性延伸板的上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下摩擦壁外周面相匹配的第一下限位凹槽;所述第二上弹性延伸板的下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二上摩擦壁外周面相匹配的第二上限位凹槽,所述第二下弹性延伸板的上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二下摩擦壁外周面相匹配的第二下限位凹槽;所述第三上弹性延伸板的下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三上摩擦壁外周面相匹配的第三上限位凹槽,所述第三下弹性延伸板的上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三下摩擦壁外周面相匹配的第三下限位凹槽;所述第四上弹性延伸板的下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四上摩擦壁外周面相匹配的第四上限位凹槽,所述第四下弹性延伸板的上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四下摩擦壁外周面相匹配的第四下限位凹槽。
所述第一上支撑板的下部下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一上摩擦壁对应顺势滑入的第一上顺势斜面,所述第一下支撑板的上部上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一下摩擦壁对应顺势滑入的第一下顺势斜面;所述第二上支撑板的下部下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二上摩擦壁对应顺势滑入的第二上顺势斜面,所述第二下支撑板的上部上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二下摩擦壁对应顺势滑入的第二下顺势斜面;所述第三上支撑板的下部下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三上摩擦壁对应顺势滑入的第三上顺势斜面,所述第三下支撑板的上部上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三下摩擦壁对应顺势滑入的第三下顺势斜面;所述第四上支撑板的下部下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四上摩擦壁对应顺势滑入的第四上顺势斜面,所述第四下支撑板的上部上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四下摩擦壁对应顺势滑入的第四下顺势斜面。
所述第一摩擦轴、第二摩擦轴、第三摩擦轴、第四摩擦轴、第一摩擦轮、第二摩擦轮、第三摩擦轮、第四摩擦轮的周面以及第一摩擦凹槽、第二摩擦凹槽、第三摩擦凹槽和第四摩擦凹槽的表面均覆设有陶瓷耐磨层。
所述第一传动端通过与所述涡轮部件所在平面相垂直的第一转轴与所述涡轮部件枢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转轴处于与所述蜗杆部件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传动端通过与所述第一转轴相平行的第二转轴与所述主传动杆枢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主驱动斜面与所述第一被驱动斜面相平行且第一主驱动斜面的长度大于第一被驱动斜面的长度,所述第二主驱动斜面与所述第二被驱动斜面相平行且第二主驱动斜面的长度大于第二被驱动斜面的长度。
所述手动传动部件为同轴固定设于所述蜗杆部件上的第一被动皮带轮;所述手动操作机构还包括第一主动皮带轮,传动连接于第一主动皮带轮和第一被动皮带轮之间的第一皮带,以及对第一主动皮带轮进行手动驱动的手动操作轮;所述手动操作轮配设有操作把手;
所述自动传动部件为同轴固定设于所述蜗杆部件上的第二被动皮带轮;所述自动操作机构还包括第二主动皮带轮,传动连接于第二主动皮带轮和第二被动皮带轮之间的第二皮带,以及对第二主动皮带轮进行转动驱动并受所述控制器控制的驱动电机;
所述第一被动皮带轮和所述第二被动皮带轮分别通过单向驱动轮与所述蜗杆部件连接在一起;所述单向驱动轮包括与所述第二被动皮带轮连接的外轮和与所述蜗杆部件连接的内轮,所述外轮的内侧形成有多个朝同一时针方向倾斜排列的斜齿,所述内轮的周面设有多个均匀环形排列并与所述斜齿相对应卡扣的弹性齿,所述弹性齿的尖端朝向的时针方向与所述斜齿的尖端朝向的时针方向相反,所述弹性齿配设有驱动弹性齿张开的张开弹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高效减速低耗防坠电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加速度检测器用于检测轿厢的加速度,速度检测器用于检测轿厢的速度,当轿厢发生突然坠落等加速度较大或发生超速等异常状况时,控制器会接收到加速度检测器和速度检测器发出的加速度或速度异常信号,进而控制报警器发出警报,同时控制自动操作机构对减速执行机构进行减速操作,减速执行机构使轿厢减速,乘客也可通过手动操作机构对减速执行机构进行减速操作,减速执行机构使轿厢减速,防止轿厢坠落。具体是,手动操作机构和自动操作机构分别通过手动传动部件和自动传动部件对蜗杆部件进行驱动,蜗杆部件驱动涡轮部件朝相应方向转动,带动主传动杆推动主驱动杆的动力输出端朝第一驱动杆的第一动力输入端和第二驱动杆的第二动力输入端抵顶,使第一主驱动斜面和第二主驱动斜面分别对第一被驱动斜面和第二被驱动斜面进行抵顶,在第一驱动导向板和第二驱动导向板的限位和导向作用下,第一驱动杆对第一传动杆产生沿第一驱动杆方向的推力,在第三驱动导向板和第四驱动导向板的限位和导向作用下,第二驱动杆对第二传动杆产生沿第二驱动杆方向的推力,进而使第一传动杆通过第一驱动端和第一摩擦力保持弹簧对第一摩擦驱动杆产生沿第一摩擦驱动杆延伸方向的弹性抵顶力、通过第二驱动端和第二摩擦力保持弹簧对第二摩擦驱动杆产生沿第二摩擦驱动杆延伸方向的弹性抵顶力,使第二传动杆通过通过第三驱动端和第三摩擦力保持弹簧对第三摩擦驱动杆产生沿第三摩擦驱动杆延伸方向的弹性抵顶力、通过第四驱动端和第四摩擦力保持弹簧对第四摩擦驱动杆产生沿第四摩擦驱动杆延伸方向的弹性抵顶力,第一摩擦驱动杆在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的导向作用下朝第一摩擦轴移动,第一上摩擦壁和第一下摩擦壁分别在第一上支撑板的下表面和第一下支撑板的上表面的导向作用下,使第一摩擦凹槽匹配咬合在第一摩擦轴上进行摩擦,同时第一摩擦轴压缩第一抵顶弹簧至第一容置槽内而带动第一摩擦轮与电梯井的第一内侧壁摩擦对轿厢进行减速,第二摩擦驱动杆在第三导向板和第四导向板的导向作用下朝第二摩擦轴移动,第二上摩擦壁和第二下摩擦壁分别在第二上支撑板的下表面和第二下支撑板的上表面的导向作用下,使第二摩擦凹槽匹配咬合在第二摩擦轴上进行摩擦,同时第二摩擦轴压缩第二抵顶弹簧至第二容置槽内而带动第二摩擦轮与电梯井的第一内侧壁摩擦对轿厢进行减速,第三摩擦驱动杆在第五导向板和第六导向板的导向作用下朝第三摩擦轴移动,第三上摩擦壁和第三下摩擦壁分别在第三上支撑板的下表面和第三下支撑板的上表面的导向作用下,使第三摩擦凹槽匹配咬合在第三摩擦轴上进行摩擦,同时第三摩擦轴压缩第三抵顶弹簧至第三容置槽内而带动第三摩擦轮与电梯井的第三内侧壁摩擦对轿厢进行减速,第四摩擦驱动杆在第七导向板和第八导向板的导向作用下朝第四摩擦轴移动,第四上摩擦壁和第四下摩擦壁分别在第四上支撑板的下表面和第四下支撑板的上表面的导向作用下,使第四摩擦凹槽匹配咬合在第四摩擦轴上进行摩擦,同时第四摩擦轴压缩第四抵顶弹簧至第四容置槽内而带动第四摩擦轮与电梯井的第三内侧壁摩擦对轿厢进行减速,如此四处同时摩擦减速对轿厢实现均衡平稳的减速效果。当手动操作机构和自动操作机构停止操作后,第一抵顶弹簧、第二抵顶弹簧、第三抵顶弹簧和第四抵顶弹簧分别驱动第一滚轮主体、第二滚轮主体、第三滚轮主体和第四滚轮主体回复到初始待工作位置而与电梯井的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脱离停止摩擦动作,同时在第一反弹弹簧、第二反弹弹簧、第三反弹弹簧和第四反弹弹簧的作用下,各部件均回复到初始待工作位置,第一摩擦驱动杆、第二摩擦驱动杆、第三摩擦驱动杆和第四摩擦驱动杆均分别与第一摩擦轴、第二摩擦轴、第三摩擦轴和第四摩擦轴脱离停止摩擦动作。其中,在第一摩擦凹槽与第一摩擦轴进行咬合摩擦过程中,第一上弹性延伸板依靠第一上固定板和第一上弹簧的弹性支撑而对第一上摩擦壁进行弹性抵顶,第一下弹性延伸板依靠第一下固定板和第一下弹簧的弹性支撑而对第一下摩擦壁进行弹性抵顶,从而确保第一摩擦凹槽与第一摩擦轴的咬合紧密度和摩擦稳定性,确保对轿厢的减速效果;在第二摩擦凹槽与第二摩擦轴进行咬合摩擦过程中,第二上弹性延伸板依靠第二上固定板和第二上弹簧的弹性支撑而对第二上摩擦壁进行弹性抵顶,第二下弹性延伸板依靠第二下固定板和第二下弹簧的弹性支撑而对第二下摩擦壁进行弹性抵顶,从而确保第二摩擦凹槽与第二摩擦轴的咬合紧密度和摩擦稳定性,确保对轿厢的减速效果;在第三摩擦凹槽与第三摩擦轴进行咬合摩擦过程中,第三上弹性延伸板依靠第三上固定板和第三上弹簧的弹性支撑而对第三上摩擦壁进行弹性抵顶,第三下弹性延伸板依靠第三下固定板和第三下弹簧的弹性支撑而对第三下摩擦壁进行弹性抵顶,从而确保第三摩擦凹槽与第三摩擦轴的咬合紧密度和摩擦稳定性,确保对轿厢的减速效果;在第四摩擦凹槽与第四摩擦轴进行咬合摩擦过程中,第四上弹性延伸板依靠第四上固定板和第四上弹簧的弹性支撑而对第四上摩擦壁进行弹性抵顶,第四下弹性延伸板依靠第四下固定板和第四下弹簧的弹性支撑而对第四下摩擦壁进行弹性抵顶,从而确保第四摩擦凹槽与第四摩擦轴的咬合紧密度和摩擦稳定性,确保对轿厢的减速效果;第一摩擦力保持弹簧、第二摩擦力保持弹簧、第三摩擦力保持弹簧和第四摩擦力保持弹簧可分别保持各减速执行单体的摩擦减速所需要的稳定的压力,同时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和第四压力传感器可分别检测第一摩擦力保持弹簧、第二摩擦力保持弹簧、第三摩擦力保持弹簧和第四摩擦力保持弹簧的压力并用控制器对自动操作机构进行控制以使各减速执行单体产生适当而有效的摩擦所需要的压力。各动作均为机械化,无需过多能源作为动力,为低耗能产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高效减速低耗防坠电梯,其可在节能的基础上对坠落过程中的轿厢进行减速,有效避免轿厢坠落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单向驱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发明的一种高效减速低耗防坠电梯,如图1-6所示,包括轿厢1,定义电梯井具有依次相邻的第一内侧壁、第二内侧壁、第三内侧壁和第四内侧壁,轿厢1具有底壁以及与电梯井的第一内侧壁、第二内侧壁、第三内侧壁和第四内侧壁分别一一相对应的第一外侧壁、第二外侧壁、第三外侧壁和第四外侧壁。
本发明还包括对轿厢1进行减速的减速装置;减速装置包括减速执行机构,对减速执行机构进行手动操作的手动操作机构2,对减速执行机构进行自动操作的自动操作机构3,检测轿厢1下降加速度的加速度检测器4,检测轿厢1速度的速度检测器5,对轿厢1的加速度和速度发出警报的报警器6,以及接收加速度检测器4和速度检测器5信号并对自动操作机构3和报警器6进行控制的控制器7;减速执行机构包括设于轿厢1上的第一减速执行装置8,第二减速执行装置9,以及对第一减速执行装置8和第二减速执行装置9进行驱动的减速驱动装置10;第一减速执行装置8与电梯井的第一内侧壁相对应进行摩擦减速,第二减速执行装置9与电梯井的第三内侧壁相对应进行摩擦减速;第一减速执行装置8包括设于第一外侧壁下部并分别靠近第一外侧壁两竖向侧边的第一减速执行单体81,第二减速执行单体82,以及对第一减速执行单体81和第二减速执行单体82直接进行驱动的第一减速驱动单体83;第一减速执行单体81包括与电梯井的第一内侧壁相接触进行摩擦的第一摩擦滚轮811,和沿垂直于第一外侧壁方向延伸与第一摩擦滚轮811进行摩擦的第一摩擦驱动杆812;第一摩擦滚轮811包括第一滚轮主体8111和与第一外侧壁连接对第一滚轮主体8111进行支撑的第一支撑架8112,第一滚轮主体8111包括水平设置且与第一外侧壁平行的第一摩擦轴a1和两个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摩擦轴a1两端的第一摩擦轮a2,第一支撑架8112包括第一上支撑板b1、第一下支撑板b2以及两个枢接于第一摩擦轴a1两端并处于两第一摩擦轮a2内侧的第一枢接板b3;第一上支撑板b1与第一摩擦轴a1平行并由上至下逐渐朝第一摩擦轴a1倾斜与两第一枢接板b3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下支撑板b2与第一摩擦轴a1平行并由下至上逐渐朝第一摩擦轴a1倾斜与两第一枢接板b3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枢接板b3形成有容置第一摩擦轴a1的第一条形孔b31,第一条形孔 b31水平设置并垂直于第一外侧壁;第一条形孔b31具有靠近第一外侧壁的第一靠近端和远离第一外侧壁的第一远离端,第一条形孔b31内设有张设于第一远离端和第一摩擦轴a1之间的第一抵顶弹簧b311,第一远离端形成有容置压缩后的第一抵顶弹簧b311的第一容置槽b312,第一抵顶弹簧b311 与第一容置槽b312的底部连接在一起;第一摩擦驱动杆812的端部形成有与第一摩擦轴a1相对应匹配的第一摩擦凹槽8121,第一摩擦凹槽8121具有处于上方的第一上摩擦壁8122和处于下方的第一下摩擦壁8123;第一上支撑板b1的下端设有朝向电梯井的第一内侧壁延伸并对应弹性抵顶于第一上摩擦壁8122上方的第一上弹性延伸板b11,处于第一上弹性延伸板b11 上方且水平设置的第一上固定板b12,以及张设于第一上弹性延伸板b11和第一上固定板b12之间的第一上弹簧b13;第一上弹性延伸板b11由根部至端部逐渐向下倾斜设置;第一下支撑板b2的上端设有朝向电梯井的第一内侧壁延伸并对应弹性抵顶于第一下摩擦壁8123下方的第一下弹性延伸板 b21,处于第一下弹性延伸板b21下方且水平设置的第一下固定板b22,以及张设于第一下弹性延伸板b21和第一下固定板b22之间的第一下弹簧 b23;第一下弹性延伸板b21由根部至端部逐渐向上倾斜设置;第一摩擦驱动杆812配设有与底壁连接并均与第一摩擦驱动杆812垂直的第一导向板 8124和第二导向板8125,第一导向板8124较第二导向板8125更靠近第一摩擦凹槽8121,第一导向板8124和第二导向板8125均形成有供第一摩擦驱动杆812匹配滑动穿过的通孔,第一摩擦驱动杆812的周面形成有处于第一导向板8124和第二导向板8125之间的第一限位板8126,第一限位板 8126与第一导向板8124之间张设有套于第一摩擦驱动杆812上的第一反弹弹簧8127;第二减速执行单体82包括与电梯井的第一内侧壁相接触进行摩擦的第二摩擦滚轮821,和沿垂直于第一外侧壁方向延伸与第二摩擦滚轮821进行摩擦的第二摩擦驱动杆822;第二摩擦滚轮821包括第二滚轮主体 8211和与第一外侧壁连接对第二滚轮主体8211进行支撑的第二支撑架 8212,第二滚轮主体8211包括水平设置且与第一外侧壁平行的第二摩擦轴 c1和两个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二摩擦轴c1两端的第二摩擦轮c2,第二支撑架8212包括第二上支撑板d1、第二下支撑板d2以及两个枢接于第二摩擦轴c1两端并处于两第二摩擦轮c2内侧的第二枢接板d3;第二上支撑板d1 与第二摩擦轴c1平行并由上至下逐渐朝第二摩擦轴c1倾斜与两第二枢接板d3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二下支撑板d2与第二摩擦轴c1平行并由下至上逐渐朝第二摩擦轴c1倾斜与两第二枢接板d3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二枢接板d3形成有容置第二摩擦轴c1的第二条形孔d31,第二条形孔d31水平设置并垂直于第一外侧壁;第二条形孔d31具有靠近第一外侧壁的第二靠近端和远离第一外侧壁的第二远离端,第二条形孔d31内设有张设于第二远离端和第二摩擦轴c1之间的第二抵顶弹簧d311,第二远离端形成有容置压缩后的第二抵顶弹簧d311的第二容置槽d312,第二抵顶弹簧d311与第二容置槽d312的底部连接在一起;第二摩擦驱动杆822的端部形成有与第二摩擦轴c1相对应匹配的第二摩擦凹槽8221,第二摩擦凹槽8221具有处于上方的第二上摩擦壁8222和处于下方的第二下摩擦壁8223;第二上支撑板 d1的下端设有朝向电梯井的第一内侧壁延伸并对应弹性抵顶于第二上摩擦壁8222上方的第二上弹性延伸板d11,处于第二上弹性延伸板d11上方且水平设置的第二上固定板d12,以及张设于第二上弹性延伸板d11和第二上固定板d12之间的第二上弹簧d13;第二上弹性延伸板d11由根部至端部逐渐向下倾斜设置;第二下支撑板d2的上端设有朝向电梯井的第一内侧壁延伸并对应弹性抵顶于第二下摩擦壁8223下方的第二下弹性延伸板d21,处于第二下弹性延伸板d21下方且水平设置的第二下固定板d22,以及张设于第二下弹性延伸板d21和第二下固定板d22之间的第二下弹簧d23;第二下弹性延伸板d21由根部至端部逐渐向上倾斜设置;第二摩擦驱动杆822配设有与底壁连接并均与第二摩擦驱动杆822垂直的第三导向板8224和第四导向板8225,第三导向板8224较第四导向板8225更靠近第二摩擦凹槽 8221,第三导向板8224和第四导向板8225均形成有供第二摩擦驱动杆822 匹配滑动穿过的通孔,第二摩擦驱动杆822的周面形成有处于第三导向板 8224和第四导向板8225之间的第二限位板8226,第二限位板8226与第三导向板8224之间张设有套于第二摩擦驱动杆822上的第二反弹弹簧8227;第一减速驱动单体83包括与第一摩擦驱动杆812和第二摩擦驱动杆822相平行的第一驱动杆831,与第一摩擦驱动杆812和第二摩擦驱动杆822相垂直的第一传动杆832,以及与第一驱动杆831沿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杆 833;第一驱动杆831和第一导向杆833连接于第一传动杆832中部;第一驱动杆831配设有与底壁连接并均与第一驱动杆831垂直的第一驱动导向板8311,第一驱动导向板8311形成有供第一驱动杆831匹配滑动穿过的通孔,第一导向杆833配设有与底壁连接并均与第一导向杆833垂直的第二驱动导向板8331,第二驱动导向板8331形成有供第一导向杆833匹配滑动穿过的通孔;第一传动杆832具有与第一摩擦驱动杆812相对应进行驱动的第一驱动端8321,和与第二摩擦驱动杆822相对应进行驱动的第二驱动端8322;第一驱动端8321与第一摩擦驱动杆812之间张设有第一摩擦力保持弹簧8323,第二驱动端8322与第二摩擦驱动杆822之间张设有第二摩擦力保持弹簧8324;第一驱动端8321与第一摩擦力保持弹簧8323之间垫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8325,第二驱动端8322与第二摩擦力保持弹簧8324之间垫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8326;第二减速执行装置9包括设于第三外侧壁下部并分别靠近第三外侧壁两竖向侧边的第三减速执行单体91,第四减速执行单体92,以及对第三减速执行单体91和第四减速执行单体92直接进行驱动的第二减速驱动单体93;第三减速执行单体91包括与电梯井的第三内侧壁相接触进行摩擦的第三摩擦滚轮911,和沿垂直于第三外侧壁方向延伸与第三摩擦滚轮911进行摩擦的第三摩擦驱动杆912;第三摩擦滚轮911 包括第三滚轮主体9111和与第三外侧壁连接对第三滚轮主体9111进行支撑的第三支撑架9112,第三滚轮主体9111包括水平设置且与第三外侧壁平行的第三摩擦轴e1和两个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三摩擦轴e1两端的第三摩擦轮e2,第三支撑架9112包括第三上支撑板f1、第三下支撑板f2以及两个枢接于第三摩擦轴e1两端并处于两第三摩擦轮e2内侧的第三枢接板f3;第三上支撑板f1与第三摩擦轴e1平行并由上至下逐渐朝第三摩擦轴e1倾斜与两第三枢接板f3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三下支撑板f2与第三摩擦轴e1 平行并由下至上逐渐朝第三摩擦轴e1倾斜与两第三枢接板f3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三枢接板f3形成有容置第三摩擦轴e1的第三条形孔f31,第三条形孔f31水平设置并垂直于第三外侧壁;第三条形孔f31具有靠近第三外侧壁的第三靠近端和远离第三外侧壁的第三远离端,第三条形孔f31内设有张设于第三远离端和第三摩擦轴e1之间的第三抵顶弹簧f311,第三远离端形成有容置压缩后的第三抵顶弹簧f311的第三容置槽f312,第三抵顶弹簧f311与第三容置槽f312的底部连接在一起;第三摩擦驱动杆912的端部形成有与第三摩擦轴e1相对应匹配的第三摩擦凹槽9121,第三摩擦凹槽 9121具有处于上方的第三上摩擦壁9122和处于下方的第三下摩擦壁9123;第三上支撑板f1的下端设有朝向电梯井的第三内侧壁延伸并对应弹性抵顶于第三上摩擦壁9122上方的第三上弹性延伸板f11,处于第三上弹性延伸板f11上方且水平设置的第三上固定板f12,以及张设于第三上弹性延伸板 f11和第三上固定板f12之间的第三上弹簧f13;第三上弹性延伸板f11由根部至端部逐渐向下倾斜设置;第三下支撑板f2的上端设有朝向电梯井的第三内侧壁延伸并对应弹性抵顶于第三下摩擦壁9123下方的第三下弹性延伸板f21,处于第三下弹性延伸板f21下方且水平设置的第三下固定板f22,以及张设于第三下弹性延伸板f21和第三下固定板f22之间的第三下弹簧 f23;第三下弹性延伸板f21由根部至端部逐渐向上倾斜设置;第三摩擦驱动杆912配设有与底壁连接并均与第三摩擦驱动杆912垂直的第五导向板 9124和第六导向板9125,第五导向板9124较第六导向板9125更靠近第三摩擦凹槽9121,第五导向板9124和第六导向板9125均形成有供第三摩擦驱动杆912匹配滑动穿过的通孔,第三摩擦驱动杆912的周面形成有处于第五导向板9124和第六导向板9125之间的第三限位板9126,第三限位板 9126与第五导向板9124之间张设有套于第三摩擦驱动杆912上的第三反弹弹簧9127;第四减速执行单体92包括与电梯井的第三内侧壁相接触进行摩擦的第四摩擦滚轮921,和沿垂直于第三外侧壁方向延伸与第四摩擦滚轮 921进行摩擦的第四摩擦驱动杆922;第四摩擦滚轮921包括第四滚轮主体 9211和与第三外侧壁连接对第四滚轮主体9211进行支撑的第四支撑架 9212,第四滚轮主体9211包括水平设置且与第三外侧壁平行的第四摩擦轴g1和两个分别固定连接于第四摩擦轴g1两端的第四摩擦轮g2,第四支撑架9212包括第四上支撑板h1、第四下支撑板h2以及两个枢接于第四摩擦轴g1两端并处于两第四摩擦轮g2内侧的第四枢接板h3;第四上支撑板h1 与第四摩擦轴g1平行并由上至下逐渐朝第四摩擦轴g1倾斜与两第四枢接板h3固定连接在一起,第四下支撑板h2与第四摩擦轴g1平行并由下至上逐渐朝第四摩擦轴g1倾斜与两第四枢接板h3固定连接在一起;第四枢接板h3形成有容置第四摩擦轴g1的第四条形孔h31,第四条形孔h31水平设置并垂直于第三外侧壁;第四条形孔h31具有靠近第三外侧壁的第四靠近端和远离第三外侧壁的第四远离端,第四条形孔h31内设有张设于第四远离端和第四摩擦轴g1之间的第四抵顶弹簧h311,第四远离端形成有容置压缩后的第四抵顶弹簧h311的第四容置槽h312,第四抵顶弹簧h311与第四容置槽h312的底部连接在一起;第四摩擦驱动杆922的端部形成有与第四摩擦轴g1相对应匹配的第四摩擦凹槽9221,第四摩擦凹槽9221具有处于上方的第四上摩擦壁9222和处于下方的第四下摩擦壁9223;第四上支撑板 h1的下端设有朝向电梯井的第三内侧壁延伸并对应弹性抵顶于第四上摩擦壁9222上方的第四上弹性延伸板h11,处于第四上弹性延伸板h11上方且水平设置的第四上固定板h12,以及张设于第四上弹性延伸板h11和第四上固定板h12之间的第四上弹簧h13;第四上弹性延伸板h11由根部至端部逐渐向下倾斜设置;第四下支撑板h2的上端设有朝向电梯井的第三内侧壁延伸并对应弹性抵顶于第四下摩擦壁9223下方的第四下弹性延伸板h21,处于第四下弹性延伸板h21下方且水平设置的第四下固定板h22,以及张设于第四下弹性延伸板h21和第四下固定板h22之间的第四下弹簧h23;第四下弹性延伸板h21由根部至端部逐渐向上倾斜设置;第四摩擦驱动杆922配设有与底壁连接并均与第四摩擦驱动杆922垂直的第七导向板9224和第八导向板9225,第七导向板9224较第八导向板9225更靠近第四摩擦凹槽 9221,第七导向板9224和第八导向板9225均形成有供第四摩擦驱动杆922 匹配滑动穿过的通孔,第四摩擦驱动杆922的周面形成有处于第七导向板 9224和第八导向板9225之间的第四限位板9226,第四限位板9226与第七导向板9224之间张设有套于第四摩擦驱动杆922上的第四反弹弹簧9227;第二减速驱动单体93包括与第三摩擦驱动杆912和第四摩擦驱动杆922相平行的第二驱动杆931,与第三摩擦驱动杆912和第四摩擦驱动杆922相垂直的第二传动杆932,以及与第二驱动杆931沿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杆 933;第二驱动杆931和第二导向杆933连接于第二传动杆932中部;第二驱动杆931配设有与底壁连接并均与第二驱动杆931垂直的第三驱动导向板9311,第三驱动导向板9311形成有供第二驱动杆931匹配滑动穿过的通孔,第二导向杆933配设有与底壁连接并均与第二导向杆933垂直的第四驱动导向板9331,第四驱动导向板9331形成有供第二导向杆933匹配滑动穿过的通孔;第二传动杆932具有与第三摩擦驱动杆912相对应进行驱动的第三驱动端9321,和与第四摩擦驱动杆922相对应进行驱动的第四驱动端9322;第三驱动端9321与第三摩擦驱动杆912之间张设有第三摩擦力保持弹簧9323,第四驱动端9322与第四摩擦驱动杆922之间张设有第四摩擦力保持弹簧9324;第三驱动端9321与第三摩擦力保持弹簧9323之间垫设有第三压力传感器9325,第四驱动端9322与第四摩擦力保持弹簧9324之间垫设有第四压力传感器9326;第一驱动杆831具有与第二驱动杆931相对应的第一动力输入端8312,第二驱动杆931具有与第一动力输入端8312 相对应的第二动力输入端9312;减速驱动装置10包括与第一动力输入端 8312和第二动力输入端9312相对应的主驱动杆101,和对主驱动杆101进行驱动的主驱动装置102;主驱动装置102包括涡轮部件1021和对涡轮部件1021进行驱动的蜗杆部件1022,涡轮部件1021通过主传动杆1023对主驱动杆101进行沿主驱动杆101延伸方向的推拉传动;主传动杆1023具有与涡轮部件1021枢接在一起的第一传动端和与主传动杆1023枢接在一起的第二传动端;主驱动杆101具有与第一动力输入端8312和第二动力输入端9312相对应的动力输出端1011,第一动力输入端8312形成有与动力输出端1011相对应的第一被驱动斜面8313,第二动力输入端9312形成有与动力输出端1011相对应的第二被驱动斜面9313,动力输出端1011形成有与第一被驱动斜面8313相对应的第一主驱动斜面1012和与第二被驱动斜面9313相对应的第二主驱动斜面1013;主驱动杆101配设有与底壁连接并均与主驱动杆101垂直的第一主导向板1014和第二主导向板1015;手动操作机构2包括对蜗杆部件1022进行直接驱动的手动传动部件;自动操作机构3包括对蜗杆部件1022进行直接驱动的自动传动部件。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加速度检测器4用于检测轿厢1的加速度,速度检测器5用于检测轿厢1的速度,当轿厢1发生突然坠落等加速度较大或发生超速等异常状况时,控制器7会接收到加速度检测器4和速度检测器5发出的加速度或速度异常信号,进而控制报警器6发出警报,同时控制自动操作机构3 对减速执行机构进行减速操作,减速执行机构使轿厢1减速,乘客也可通过手动操作机构2对减速执行机构进行减速操作,减速执行机构使轿厢1 减速,防止轿厢1坠落。具体是,手动操作机构2和自动操作机构3分别通过手动传动部件和自动传动部件对蜗杆部件1022进行驱动,蜗杆部件 1022驱动涡轮部件1021朝相应方向转动,带动主传动杆1023推动主驱动杆101的动力输出端1011朝第一驱动杆831的第一动力输入端8312和第二驱动杆931的第二动力输入端9312抵顶,使第一主驱动斜面1012和第二主驱动斜面1013分别对第一被驱动斜面8313和第二被驱动斜面9313进行抵顶,在第一驱动导向板8311和第二驱动导向板8331的限位和导向作用下,第一驱动杆831对第一传动杆832产生沿第一驱动杆831方向的推力,在第三驱动导向板9311和第四驱动导向板9331的限位和导向作用下,第二驱动杆931对第二传动杆932产生沿第二驱动杆931方向的推力,进而使第一传动杆832通过第一驱动端8321和第一摩擦力保持弹簧8323对第一摩擦驱动杆812产生沿第一摩擦驱动杆812延伸方向的弹性抵顶力、通过第二驱动端8322和第二摩擦力保持弹簧8324对第二摩擦驱动杆822 产生沿第二摩擦驱动杆822延伸方向的弹性抵顶力,使第二传动杆932通过通过第三驱动端9321和第三摩擦力保持弹簧9323对第三摩擦驱动杆912 产生沿第三摩擦驱动杆912延伸方向的弹性抵顶力、通过第四驱动端9322 和第四摩擦力保持弹簧9324对第四摩擦驱动杆922产生沿第四摩擦驱动杆 922延伸方向的弹性抵顶力,第一摩擦驱动杆812在第一导向板8124和第二导向板8125的导向作用下朝第一摩擦轴a1移动,第一上摩擦壁8122和第一下摩擦壁8123分别在第一上支撑板b1的下表面和第一下支撑板b2的上表面的导向作用下,使第一摩擦凹槽8121匹配咬合在第一摩擦轴a1上进行摩擦,同时第一摩擦轴a1压缩第一抵顶弹簧b311至第一容置槽b312 内而带动第一摩擦轮a2与电梯井的第一内侧壁摩擦对轿厢1进行减速,第二摩擦驱动杆822在第三导向板8224和第四导向板8225的导向作用下朝第二摩擦轴c1移动,第二上摩擦壁8222和第二下摩擦壁8223分别在第二上支撑板d1的下表面和第二下支撑板d2的上表面的导向作用下,使第二摩擦凹槽8221匹配咬合在第二摩擦轴c1上进行摩擦,同时第二摩擦轴c1 压缩第二抵顶弹簧d311至第二容置槽d312内而带动第二摩擦轮c2与电梯井的第一内侧壁摩擦对轿厢1进行减速,第三摩擦驱动杆912在第五导向板9124和第六导向板9125的导向作用下朝第三摩擦轴e1移动,第三上摩擦壁9122和第三下摩擦壁9123分别在第三上支撑板f1的下表面和第三下支撑板f2的上表面的导向作用下,使第三摩擦凹槽9121匹配咬合在第三摩擦轴e1上进行摩擦,同时第三摩擦轴e1压缩第三抵顶弹簧f311至第三容置槽f312内而带动第三摩擦轮e2与电梯井的第三内侧壁摩擦对轿厢1进行减速,第四摩擦驱动杆922在第七导向板9224和第八导向板9225的导向作用下朝第四摩擦轴g1移动,第四上摩擦壁9222和第四下摩擦壁9223 分别在第四上支撑板h1的下表面和第四下支撑板h2的上表面的导向作用下,使第四摩擦凹槽9221匹配咬合在第四摩擦轴g1上进行摩擦,同时第四摩擦轴g1压缩第四抵顶弹簧h311至第四容置槽h312内而带动第四摩擦轮g2与电梯井的第三内侧壁摩擦对轿厢1进行减速,如此四处同时摩擦减速对轿厢1实现均衡平稳的减速效果。当手动操作机构2和自动操作机构3 停止操作后,第一抵顶弹簧b311、第二抵顶弹簧d311、第三抵顶弹簧f311 和第四抵顶弹簧h311分别驱动第一滚轮主体8111、第二滚轮主体8211、第三滚轮主体9111和第四滚轮主体9211回复到初始待工作位置而与电梯井的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脱离停止摩擦动作,同时在第一反弹弹簧 8127、第二反弹弹簧8227、第三反弹弹簧9127和第四反弹弹簧9227的作用下,各部件均回复到初始待工作位置,第一摩擦驱动杆812、第二摩擦驱动杆822、第三摩擦驱动杆912和第四摩擦驱动杆922均分别与第一摩擦轴 a1、第二摩擦轴c1、第三摩擦轴e1和第四摩擦轴g1脱离停止摩擦动作。其中,在第一摩擦凹槽8121与第一摩擦轴a1进行咬合摩擦过程中,第一上弹性延伸板b11依靠第一上固定板b12和第一上弹簧b13的弹性支撑而对第一上摩擦壁8122进行弹性抵顶,第一下弹性延伸板b21依靠第一下固定板b22和第一下弹簧b23的弹性支撑而对第一下摩擦壁8123进行弹性抵顶,从而确保第一摩擦凹槽8121与第一摩擦轴a1的咬合紧密度和摩擦稳定性,确保对轿厢1的减速效果;在第二摩擦凹槽8221与第二摩擦轴c1 进行咬合摩擦过程中,第二上弹性延伸板d11依靠第二上固定板d12和第二上弹簧d13的弹性支撑而对第二上摩擦壁8222进行弹性抵顶,第二下弹性延伸板d21依靠第二下固定板d22和第二下弹簧d23的弹性支撑而对第二下摩擦壁8223进行弹性抵顶,从而确保第二摩擦凹槽8221与第二摩擦轴c1的咬合紧密度和摩擦稳定性,确保对轿厢1的减速效果;在第三摩擦凹槽9121与第三摩擦轴e1进行咬合摩擦过程中,第三上弹性延伸板f11 依靠第三上固定板f12和第三上弹簧f13的弹性支撑而对第三上摩擦壁 9122进行弹性抵顶,第三下弹性延伸板f21依靠第三下固定板f22和第三下弹簧f23的弹性支撑而对第三下摩擦壁9123进行弹性抵顶,从而确保第三摩擦凹槽9121与第三摩擦轴e1的咬合紧密度和摩擦稳定性,确保对轿厢1的减速效果;在第四摩擦凹槽9221与第四摩擦轴g1进行咬合摩擦过程中,第四上弹性延伸板h11依靠第四上固定板h12和第四上弹簧h13的弹性支撑而对第四上摩擦壁9222进行弹性抵顶,第四下弹性延伸板h21依靠第四下固定板h22和第四下弹簧h23的弹性支撑而对第四下摩擦壁9223 进行弹性抵顶,从而确保第四摩擦凹槽9221与第四摩擦轴g1的咬合紧密度和摩擦稳定性,确保对轿厢1的减速效果;第一摩擦力保持弹簧8323、第二摩擦力保持弹簧8324、第三摩擦力保持弹簧9323和第四摩擦力保持弹簧9324可分别保持各减速执行单体的摩擦减速所需要的稳定的压力,同时第一压力传感器8325、第二压力传感器8326、第三压力传感器9325和第四压力传感器9326可分别检测第一摩擦力保持弹簧8323、第二摩擦力保持弹簧8324、第三摩擦力保持弹簧9323和第四摩擦力保持弹簧9324的压力并用控制器7对自动操作机构3进行控制以使各减速执行单体产生适当而有效的摩擦所需要的压力。
为了实现各条形孔与各摩擦轴的具体配合结构,确保各摩擦轴运行平稳,优选地,第一摩擦轴a1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一条形孔b31枢接在一起,第一条形孔b31的两端为与第一轴承外周面相匹配的圆弧形;第二摩擦轴 c1通过第二轴承与第二条形孔d31枢接在一起,第二条形孔d31的两端为与第二轴承外周面相匹配的圆弧形;第三摩擦轴e1通过第三轴承与第三条形孔f31枢接在一起,第三条形孔f31的两端为与第三轴承外周面相匹配的圆弧形;第四摩擦轴g1通过第四轴承与第四条形孔h31枢接在一起,第四条形孔h31的两端为与第四轴承外周面相匹配的圆弧形。
优选地,第一上弹性延伸板b11的下表面形成有与第一上摩擦壁8122 外周面相匹配的第一上限位凹槽b111,第一下弹性延伸板b21的上表面形成有与第一下摩擦壁8123外周面相匹配的第一下限位凹槽b211;第二上弹性延伸板d11的下表面形成有与第二上摩擦壁8222外周面相匹配的第二上限位凹槽d111,第二下弹性延伸板d21的上表面形成有与第二下摩擦壁 8223外周面相匹配的第二下限位凹槽d211;第三上弹性延伸板f11的下表面形成有与第三上摩擦壁9122外周面相匹配的第三上限位凹槽f111,第三下弹性延伸板f21的上表面形成有与第三下摩擦壁9123外周面相匹配的第三下限位凹槽f211;第四上弹性延伸板h11的下表面形成有与第四上摩擦壁9222外周面相匹配的第四上限位凹槽h111,第四下弹性延伸板h21的上表面形成有与第四下摩擦壁9223外周面相匹配的第四下限位凹槽h211。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上限位凹槽b111和第一下限位凹槽b211相配合对第一摩擦驱动杆812进行导向和限位,确保第一摩擦凹槽8121与第一摩擦轴a1配合精确、摩擦稳定;第二上限位凹槽d111和第二下限位凹槽d211相配合对第二摩擦驱动杆822进行导向和限位,确保第二摩擦凹槽 8221与第二摩擦轴c1配合精确、摩擦稳定;第三上限位凹槽f111和第三下限位凹槽f211相配合对第三摩擦驱动杆912进行导向和限位,确保第三摩擦凹槽9121与第三摩擦轴e1配合精确、摩擦稳定;第四上限位凹槽h111 和第四下限位凹槽h211相配合对第四摩擦驱动杆922进行导向和限位,确保第四摩擦凹槽9221与第四摩擦轴g1配合精确、摩擦稳定。
为了便于各摩擦驱动杆与各摩擦轴一一准确高效对应要和在一起,优选地,第一上支撑板b1的下部下侧面形成有供第一上摩擦壁8122对应顺势滑入的第一上顺势斜面b14,第一下支撑板b2的上部上侧面形成有供第一下摩擦壁8123对应顺势滑入的第一下顺势斜面b24;第二上支撑板d1的下部下侧面形成有供第二上摩擦壁8222对应顺势滑入的第二上顺势斜面 d14,第二下支撑板d2的上部上侧面形成有供第二下摩擦壁8223对应顺势滑入的第二下顺势斜面d24;第三上支撑板f1的下部下侧面形成有供第三上摩擦壁9122对应顺势滑入的第三上顺势斜面f14,第三下支撑板f2的上部上侧面形成有供第三下摩擦壁9123对应顺势滑入的第三下顺势斜面f24;第四上支撑板h1的下部下侧面形成有供第四上摩擦壁9222对应顺势滑入的第四上顺势斜面h14,第四下支撑板h2的上部上侧面形成有供第四下摩擦壁9223对应顺势滑入的第四下顺势斜面h24。
为了确保可摩擦部件的耐磨性能,优选地,第一摩擦轴a1、第二摩擦轴c1、第三摩擦轴e1、第四摩擦轴g1、第一摩擦轮a2、第二摩擦轮c2、第三摩擦轮e2、第四摩擦轮g2的周面以及第一摩擦凹槽8121、第二摩擦凹槽8221、第三摩擦凹槽9121和第四摩擦凹槽9221的表面均覆设有陶瓷耐磨层。
优选地,主传动杆1023的第一传动端通过与涡轮部件1021所在平面相垂直的第一转轴与涡轮部件1021枢接在一起,第一转轴处于与蜗杆部件 1022相对的一侧;第二传动端通过与第一转轴相平行的第二转轴与主传动杆1023枢接在一起。
为了确保各主驱动斜面对各被驱动斜面的稳定驱动,优选地,第一主驱动斜面1012与第一被驱动斜面8313相平行且第一主驱动斜面1012的长度大于第一被驱动斜面8313的长度,第二主驱动斜面1013与第二被驱动斜面9313相平行且第二主驱动斜面1013的长度大于第二被驱动斜面9313 的长度。
为了实现手动操作机构2和自动操作机构3的具体结构,优选地,手动传动部件为同轴固定设于蜗杆部件1022上的第一被动皮带轮21;手动操作机构2还包括第一主动皮带轮22,传动连接于第一主动皮带轮22和第一被动皮带轮21之间的第一皮带23,以及对第一主动皮带轮22进行手动驱动的手动操作轮24;手动操作轮24配设有操作把手25。当出现紧急状况时,乘客可通过操作把手25对手动操作轮24进行操作,进而第一主动皮带轮22通过第一皮带23带动第一被动皮带轮21驱动蜗杆部件1022转动。
自动传动部件为同轴固定设于蜗杆部件1022上的第二被动皮带轮31;自动操作机构3还包括第二主动皮带轮32,传动连接于第二主动皮带轮32 和第二被动皮带轮31之间的第二皮带33,以及对第二主动皮带轮32进行转动驱动并受控制器控制的驱动电机34;第一被动皮带轮21和第二被动皮带轮31分别通过单向驱动轮20与蜗杆部件1022连接在一起;单向驱动轮 20包括与第二被动皮带轮31连接的外轮201和与蜗杆部件1022连接的内轮202,外轮201的内侧形成有多个朝同一时针方向倾斜排列的斜齿2011,内轮202的周面设有多个均匀环形排列并与斜齿2011相对应卡扣的弹性齿 2021,弹性齿2021的尖端朝向的时针方向与斜齿2011的尖端朝向的时针方向相反,弹性齿2021配设有驱动弹性齿2021张开的张开弹簧2022。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单向驱动轮20可确保手动操作机构2和自动操作机构3均可对蜗杆部件1022进行单向的独立驱动,而不会出现蜗杆部件1022反向带动手动操作机构2和自动操作机构3的情况,手动操作机构2 和自动操作机构3不会互相影响。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Claims (5)
1.一种高效减速低耗防坠电梯,包括轿厢,定义电梯井具有依次相邻的第一内侧壁、第二内侧壁、第三内侧壁和第四内侧壁,所述轿厢具有底壁以及与电梯井的第一内侧壁、第二内侧壁、第三内侧壁和第四内侧壁分别一一相对应的第一外侧壁、第二外侧壁、第三外侧壁和第四外侧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轿厢进行减速的减速装置;所述减速装置包括减速执行机构,对减速执行机构进行手动操作的手动操作机构,对减速执行机构进行自动操作的自动操作机构,检测所述轿厢下降加速度的加速度检测器,检测所述轿厢速度的速度检测器,对所述轿厢的加速度和速度发出警报的报警器,以及接收加速度检测器和速度检测器信号并对自动操作机构和报警器进行控制的控制器;
所述减速执行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轿厢上的第一减速执行装置,第二减速执行装置,以及对第一减速执行装置和第二减速执行装置进行驱动的减速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减速执行装置与电梯井的第一内侧壁相对应进行摩擦减速,所述第二减速执行装置与电梯井的第三内侧壁相对应进行摩擦减速;
所述第一减速执行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外侧壁下部并分别靠近第一外侧壁两竖向侧边的第一减速执行单体,第二减速执行单体,以及对第一减速执行单体和第二减速执行单体直接进行驱动的第一减速驱动单体;
所述第一减速执行单体包括与电梯井的第一内侧壁相接触进行摩擦的第一摩擦滚轮,和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外侧壁方向延伸与第一摩擦滚轮进行摩擦的第一摩擦驱动杆;所述第一摩擦滚轮包括第一滚轮主体和与所述第一外侧壁连接对第一滚轮主体进行支撑的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滚轮主体包括水平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外侧壁平行的第一摩擦轴和两个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摩擦轴两端的第一摩擦轮,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第一上支撑板、第一下支撑板以及两个枢接于所述第一摩擦轴两端并处于两所述第一摩擦轮内侧的第一枢接板;所述第一上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摩擦轴平行并由上至下逐渐朝第一摩擦轴倾斜与两所述第一枢接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下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摩擦轴平行并由下至上逐渐朝第一摩擦轴倾斜与两所述第一枢接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枢接板形成有容置所述第一摩擦轴的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条形孔水平设置并垂直于所述第一外侧壁;所述第一条形孔具有靠近所述第一外侧壁的第一靠近端和远离第一外侧壁的第一远离端,所述第一条形孔内设有张设于所述第一远离端和所述第一摩擦轴之间的第一抵顶弹簧,所述第一远离端形成有容置压缩后的所述第一抵顶弹簧的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抵顶弹簧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底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摩擦驱动杆的端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摩擦轴相对应匹配的第一摩擦凹槽,所述第一摩擦凹槽具有处于上方的第一上摩擦壁和处于下方的第一下摩擦壁;所述第一上支撑板的下端设有朝向电梯井的第一内侧壁延伸并对应弹性抵顶于所述第一上摩擦壁上方的第一上弹性延伸板,处于第一上弹性延伸板上方且水平设置的第一上固定板,以及张设于第一上弹性延伸板和第一上固定板之间的第一上弹簧;所述第一上弹性延伸板由根部至端部逐渐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一下支撑板的上端设有朝向电梯井的第一内侧壁延伸并对应弹性抵顶于所述第一下摩擦壁下方的第一下弹性延伸板,处于第一下弹性延伸板下方且水平设置的第一下固定板,以及张设于第一下弹性延伸板和第一下固定板之间的第一下弹簧;所述第一下弹性延伸板由根部至端部逐渐向上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摩擦驱动杆配设有与所述底壁连接并均与第一摩擦驱动杆垂直的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较所述第二导向板更靠近所述第一摩擦凹槽,所述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均形成有供所述第一摩擦驱动杆匹配滑动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摩擦驱动杆的周面形成有处于所述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之间的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一导向板之间张设有套于所述第一摩擦驱动杆上的第一反弹弹簧;
所述第二减速执行单体包括与电梯井的第一内侧壁相接触进行摩擦的第二摩擦滚轮,和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外侧壁方向延伸与第二摩擦滚轮进行摩擦的第二摩擦驱动杆;所述第二摩擦滚轮包括第二滚轮主体和与所述第一外侧壁连接对第二滚轮主体进行支撑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滚轮主体包括水平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外侧壁平行的第二摩擦轴和两个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二摩擦轴两端的第二摩擦轮,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二上支撑板、第二下支撑板以及两个枢接于所述第二摩擦轴两端并处于两所述第二摩擦轮内侧的第二枢接板;所述第二上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摩擦轴平行并由上至下逐渐朝第二摩擦轴倾斜与两所述第二枢接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下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摩擦轴平行并由下至上逐渐朝第二摩擦轴倾斜与两所述第二枢接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枢接板形成有容置所述第二摩擦轴的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二条形孔水平设置并垂直于所述第一外侧壁;所述第二条形孔具有靠近所述第一外侧壁的第二靠近端和远离第一外侧壁的第二远离端,所述第二条形孔内设有张设于所述第二远离端和所述第二摩擦轴之间的第二抵顶弹簧,所述第二远离端形成有容置压缩后的所述第二抵顶弹簧的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抵顶弹簧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底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摩擦驱动杆的端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摩擦轴相对应匹配的第二摩擦凹槽,所述第二摩擦凹槽具有处于上方的第二上摩擦壁和处于下方的第二下摩擦壁;所述第二上支撑板的下端设有朝向电梯井的第一内侧壁延伸并对应弹性抵顶于所述第二上摩擦壁上方的第二上弹性延伸板,处于第二上弹性延伸板上方且水平设置的第二上固定板,以及张设于第二上弹性延伸板和第二上固定板之间的第二上弹簧;所述第二上弹性延伸板由根部至端部逐渐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下支撑板的上端设有朝向电梯井的第一内侧壁延伸并对应弹性抵顶于所述第二下摩擦壁下方的第二下弹性延伸板,处于第二下弹性延伸板下方且水平设置的第二下固定板,以及张设于第二下弹性延伸板和第二下固定板之间的第二下弹簧;所述第二下弹性延伸板由根部至端部逐渐向上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摩擦驱动杆配设有与所述底壁连接并均与第二摩擦驱动杆垂直的第三导向板和第四导向板,所述第三导向板较所述第四导向板更靠近所述第二摩擦凹槽,所述第三导向板和第四导向板均形成有供所述第二摩擦驱动杆匹配滑动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二摩擦驱动杆的周面形成有处于所述第三导向板和第四导向板之间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第三导向板之间张设有套于所述第二摩擦驱动杆上的第二反弹弹簧;
所述第一减速驱动单体包括与所述第一摩擦驱动杆和第二摩擦驱动杆相平行的第一驱动杆,与所述第一摩擦驱动杆和第二摩擦驱动杆相垂直的第一传动杆,以及与第一驱动杆沿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一导向杆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杆中部;所述第一驱动杆配设有与所述底壁连接并均与第一驱动杆垂直的第一驱动导向板,所述第一驱动导向板形成有供所述第一驱动杆匹配滑动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导向杆配设有与所述底壁连接并均与第一导向杆垂直的第二驱动导向板,所述第二驱动导向板形成有供所述第一导向杆匹配滑动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传动杆具有与所述第一摩擦驱动杆相对应进行驱动的第一驱动端,和与所述第二摩擦驱动杆相对应进行驱动的第二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端与所述第一摩擦驱动杆之间张设有第一摩擦力保持弹簧,所述第二驱动端与所述第二摩擦驱动杆之间张设有第二摩擦力保持弹簧;所述第一驱动端与所述第一摩擦力保持弹簧之间垫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驱动端与所述第二摩擦力保持弹簧之间垫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
所述第二减速执行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第三外侧壁下部并分别靠近第三外侧壁两竖向侧边的第三减速执行单体,第四减速执行单体,以及对第三减速执行单体和第四减速执行单体直接进行驱动的第二减速驱动单体;
所述第三减速执行单体包括与电梯井的第三内侧壁相接触进行摩擦的第三摩擦滚轮,和沿垂直于所述第三外侧壁方向延伸与第三摩擦滚轮进行摩擦的第三摩擦驱动杆;所述第三摩擦滚轮包括第三滚轮主体和与所述第三外侧壁连接对第三滚轮主体进行支撑的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三滚轮主体包括水平设置且与所述第三外侧壁平行的第三摩擦轴和两个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三摩擦轴两端的第三摩擦轮,所述第三支撑架包括第三上支撑板、第三下支撑板以及两个枢接于所述第三摩擦轴两端并处于两所述第三摩擦轮内侧的第三枢接板;所述第三上支撑板与所述第三摩擦轴平行并由上至下逐渐朝第三摩擦轴倾斜与两所述第三枢接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下支撑板与所述第三摩擦轴平行并由下至上逐渐朝第三摩擦轴倾斜与两所述第三枢接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枢接板形成有容置所述第三摩擦轴的第三条形孔,所述第三条形孔水平设置并垂直于所述第三外侧壁;所述第三条形孔具有靠近所述第三外侧壁的第三靠近端和远离第三外侧壁的第三远离端,所述第三条形孔内设有张设于所述第三远离端和所述第三摩擦轴之间的第三抵顶弹簧,所述第三远离端形成有容置压缩后的所述第三抵顶弹簧的第三容置槽,所述第三抵顶弹簧与所述第三容置槽的底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摩擦驱动杆的端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三摩擦轴相对应匹配的第三摩擦凹槽,所述第三摩擦凹槽具有处于上方的第三上摩擦壁和处于下方的第三下摩擦壁;所述第三上支撑板的下端设有朝向电梯井的第三内侧壁延伸并对应弹性抵顶于所述第三上摩擦壁上方的第三上弹性延伸板,处于第三上弹性延伸板上方且水平设置的第三上固定板,以及张设于第三上弹性延伸板和第三上固定板之间的第三上弹簧;所述第三上弹性延伸板由根部至端部逐渐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三下支撑板的上端设有朝向电梯井的第三内侧壁延伸并对应弹性抵顶于所述第三下摩擦壁下方的第三下弹性延伸板,处于第三下弹性延伸板下方且水平设置的第三下固定板,以及张设于第三下弹性延伸板和第三下固定板之间的第三下弹簧;所述第三下弹性延伸板由根部至端部逐渐向上倾斜设置;所述第三摩擦驱动杆配设有与所述底壁连接并均与第三摩擦驱动杆垂直的第五导向板和第六导向板,所述第五导向板较所述第六导向板更靠近所述第三摩擦凹槽,所述第五导向板和第六导向板均形成有供所述第三摩擦驱动杆匹配滑动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三摩擦驱动杆的周面形成有处于所述第五导向板和第六导向板之间的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三限位板与所述第五导向板之间张设有套于所述第三摩擦驱动杆上的第三反弹弹簧;
所述第四减速执行单体包括与电梯井的第三内侧壁相接触进行摩擦的第四摩擦滚轮,和沿垂直于所述第三外侧壁方向延伸与第四摩擦滚轮进行摩擦的第四摩擦驱动杆;所述第四摩擦滚轮包括第四滚轮主体和与所述第三外侧壁连接对第四滚轮主体进行支撑的第四支撑架,所述第四滚轮主体包括水平设置且与所述第三外侧壁平行的第四摩擦轴和两个分别固定连接于第四摩擦轴两端的第四摩擦轮,所述第四支撑架包括第四上支撑板、第四下支撑板以及两个枢接于所述第四摩擦轴两端并处于两所述第四摩擦轮内侧的第四枢接板;所述第四上支撑板与所述第四摩擦轴平行并由上至下逐渐朝第四摩擦轴倾斜与两所述第四枢接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四下支撑板与所述第四摩擦轴平行并由下至上逐渐朝第四摩擦轴倾斜与两所述第四枢接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四枢接板形成有容置所述第四摩擦轴的第四条形孔,所述第四条形孔水平设置并垂直于所述第三外侧壁;所述第四条形孔具有靠近所述第三外侧壁的第四靠近端和远离第三外侧壁的第四远离端,所述第四条形孔内设有张设于所述第四远离端和所述第四摩擦轴之间的第四抵顶弹簧,所述第四远离端形成有容置压缩后的所述第四抵顶弹簧的第四容置槽,所述第四抵顶弹簧与所述第四容置槽的底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四摩擦驱动杆的端部形成有与所述第四摩擦轴相对应匹配的第四摩擦凹槽,所述第四摩擦凹槽具有处于上方的第四上摩擦壁和处于下方的第四下摩擦壁;所述第四上支撑板的下端设有朝向电梯井的第三内侧壁延伸并对应弹性抵顶于所述第四上摩擦壁上方的第四上弹性延伸板,处于第四上弹性延伸板上方且水平设置的第四上固定板,以及张设于第四上弹性延伸板和第四上固定板之间的第四上弹簧;所述第四上弹性延伸板由根部至端部逐渐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四下支撑板的上端设有朝向电梯井的第三内侧壁延伸并对应弹性抵顶于所述第四下摩擦壁下方的第四下弹性延伸板,处于第四下弹性延伸板下方且水平设置的第四下固定板,以及张设于第四下弹性延伸板和第四下固定板之间的第四下弹簧;所述第四下弹性延伸板由根部至端部逐渐向上倾斜设置;所述第四摩擦驱动杆配设有与所述底壁连接并均与第四摩擦驱动杆垂直的第七导向板和第八导向板,所述第七导向板较所述第八导向板更靠近所述第四摩擦凹槽,所述第七导向板和第八导向板均形成有供所述第四摩擦驱动杆匹配滑动穿过的通孔,所述第四摩擦驱动杆的周面形成有处于所述第七导向板和第八导向板之间的第四限位板,所述第四限位板与所述第七导向板之间张设有套于所述第四摩擦驱动杆上的第四反弹弹簧;
所述第二减速驱动单体包括与所述第三摩擦驱动杆和第四摩擦驱动杆相平行的第二驱动杆,与所述第三摩擦驱动杆和第四摩擦驱动杆相垂直的第二传动杆,以及与第二驱动杆沿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驱动杆和第二导向杆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杆中部;所述第二驱动杆配设有与所述底壁连接并均与第二驱动杆垂直的第三驱动导向板,所述第三驱动导向板形成有供所述第二驱动杆匹配滑动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二导向杆配设有与所述底壁连接并均与第二导向杆垂直的第四驱动导向板,所述第四驱动导向板形成有供所述第二导向杆匹配滑动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二传动杆具有与所述第三摩擦驱动杆相对应进行驱动的第三驱动端,和与所述第四摩擦驱动杆相对应进行驱动的第四驱动端;所述第三驱动端与所述第三摩擦驱动杆之间张设有第三摩擦力保持弹簧,所述第四驱动端与所述第四摩擦驱动杆之间张设有第四摩擦力保持弹簧;所述第三驱动端与所述第三摩擦力保持弹簧之间垫设有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四驱动端与所述第四摩擦力保持弹簧之间垫设有第四压力传感器;
所述第一驱动杆具有与所述第二驱动杆相对应的第一动力输入端,所述第二驱动杆具有与所述第一动力输入端相对应的第二动力输入端;所述减速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动力输入端和第二动力输入端相对应的主驱动杆,和对主驱动杆进行驱动的主驱动装置;所述主驱动装置包括涡轮部件和对涡轮部件进行驱动的蜗杆部件,所述涡轮部件通过主传动杆对所述主驱动杆进行沿主驱动杆延伸方向的推拉传动;所述主传动杆具有与所述涡轮部件枢接在一起的第一传动端和与所述主传动杆枢接在一起的第二传动端;所述主驱动杆具有与所述第一动力输入端和第二动力输入端相对应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一动力输入端形成有与所述动力输出端相对应的第一被驱动斜面,所述第二动力输入端形成有与所述动力输出端相对应的第二被驱动斜面,所述动力输出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被驱动斜面相对应的第一主驱动斜面和与所述第二被驱动斜面相对应的第二主驱动斜面;所述主驱动杆配设有与所述底壁连接并均与主驱动杆垂直的第一主导向板和第二主导向板;
所述第一上支撑板的下部下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一上摩擦壁对应顺势滑入的第一上顺势斜面,所述第一下支撑板的上部上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一下摩擦壁对应顺势滑入的第一下顺势斜面;所述第二上支撑板的下部下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二上摩擦壁对应顺势滑入的第二上顺势斜面,所述第二下支撑板的上部上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二下摩擦壁对应顺势滑入的第二下顺势斜面;所述第三上支撑板的下部下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三上摩擦壁对应顺势滑入的第三上顺势斜面,所述第三下支撑板的上部上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三下摩擦壁对应顺势滑入的第三下顺势斜面;所述第四上支撑板的下部下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四上摩擦壁对应顺势滑入的第四上顺势斜面,所述第四下支撑板的上部上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四下摩擦壁对应顺势滑入的第四下顺势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减速低耗防坠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轴、第二摩擦轴、第三摩擦轴、第四摩擦轴、第一摩擦轮、第二摩擦轮、第三摩擦轮、第四摩擦轮的周面以及第一摩擦凹槽、第二摩擦凹槽、第三摩擦凹槽和第四摩擦凹槽的表面均覆设有陶瓷耐磨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减速低耗防坠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端通过与所述涡轮部件所在平面相垂直的第一转轴与所述涡轮部件枢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转轴处于与所述蜗杆部件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传动端通过与所述第一转轴相平行的第二转轴与所述主传动杆枢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减速低耗防坠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驱动斜面与所述第一被驱动斜面相平行且第一主驱动斜面的长度大于第一被驱动斜面的长度,所述第二主驱动斜面与所述第二被驱动斜面相平行且第二主驱动斜面的长度大于第二被驱动斜面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减速低耗防坠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操作机构包括对所述蜗杆部件进行直接驱动的手动传动部件;所述自动操作机构包括对所述蜗杆部件进行直接驱动的自动传动部件;
所述手动传动部件为同轴固定设于所述蜗杆部件上的第一被动皮带轮;所述手动操作机构还包括第一主动皮带轮,传动连接于第一主动皮带轮和第一被动皮带轮之间的第一皮带,以及对第一主动皮带轮进行手动驱动的手动操作轮;所述手动操作轮配设有操作把手;
所述自动传动部件为同轴固定设于所述蜗杆部件上的第二被动皮带轮;所述自动操作机构还包括第二主动皮带轮,传动连接于第二主动皮带轮和第二被动皮带轮之间的第二皮带,以及对第二主动皮带轮进行转动驱动并受所述控制器控制的驱动电机;
所述第一被动皮带轮和所述第二被动皮带轮分别通过单向驱动轮与所述蜗杆部件连接在一起;所述单向驱动轮包括与所述第二被动皮带轮连接的外轮和与所述蜗杆部件连接的内轮,所述外轮的内侧形成有多个朝同一时针方向倾斜排列的斜齿,所述内轮的周面设有多个均匀环形排列并与所述斜齿相对应卡扣的弹性齿,所述弹性齿的尖端朝向的时针方向与所述斜齿的尖端朝向的时针方向相反,所述弹性齿配设有驱动弹性齿张开的张开弹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142839.9A CN107963532A (zh) | 2017-03-30 | 2017-03-30 | 一种高效减速低耗防坠电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142839.9A CN107963532A (zh) | 2017-03-30 | 2017-03-30 | 一种高效减速低耗防坠电梯 |
CN201710200345.5A CN106927333B (zh) | 2017-03-30 | 2017-03-30 | 一种减速防坠电梯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200345.5A Division CN106927333B (zh) | 2017-03-30 | 2017-03-30 | 一种减速防坠电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963532A true CN107963532A (zh) | 2018-04-27 |
Family
ID=59424906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142838.4A Withdrawn CN107814290A (zh) | 2017-03-30 | 2017-03-30 | 一种减速防坠电梯 |
CN201710200345.5A Active CN106927333B (zh) | 2017-03-30 | 2017-03-30 | 一种减速防坠电梯 |
CN201711142839.9A Withdrawn CN107963532A (zh) | 2017-03-30 | 2017-03-30 | 一种高效减速低耗防坠电梯 |
CN201711142855.8A Withdrawn CN107814291A (zh) | 2017-03-30 | 2017-03-30 | 一种减速节能防坠电梯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142838.4A Withdrawn CN107814290A (zh) | 2017-03-30 | 2017-03-30 | 一种减速防坠电梯 |
CN201710200345.5A Active CN106927333B (zh) | 2017-03-30 | 2017-03-30 | 一种减速防坠电梯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142855.8A Withdrawn CN107814291A (zh) | 2017-03-30 | 2017-03-30 | 一种减速节能防坠电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4) | CN107814290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14290A (zh) * | 2017-03-30 | 2018-03-20 | 福建科大高科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减速防坠电梯 |
CN108584622A (zh) * | 2018-07-05 | 2018-09-28 | 泉州迈得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代步器速度控制系统 |
CN112062042B (zh) * | 2020-09-14 | 2022-02-01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自动化设备应用的升降机械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529674U (zh) * | 2012-02-20 | 2012-11-14 | 杭州远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 升降轿厢止坠装置 |
CN204958043U (zh) * | 2015-07-28 | 2016-01-13 | 天津京龙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防坠落装置的电梯 |
CN105329740A (zh) * | 2015-08-14 | 2016-02-17 | 重庆圣普锣建材有限公司 | 电梯坠落保护装置 |
CN105984790A (zh) * | 2016-07-19 | 2016-10-05 | 苏州福特美福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自减速型电磁安全轿厢 |
CN205739862U (zh) * | 2016-04-27 | 2016-11-30 | 珠江富士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安全系统 |
CN205772589U (zh) * | 2016-05-25 | 2016-12-07 | 江西省安达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轿厢安全保护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40677A (ja) * | 1992-07-22 | 1994-02-15 | Fuji Electric Co Ltd | 荷重昇降装置の荷重落下防止回路 |
CN204675554U (zh) * | 2015-04-23 | 2015-09-30 | 重庆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 | 升降机防坠监测装置 |
CN104925609A (zh) * | 2015-06-29 | 2015-09-23 | 周志鸿 | 一种电梯加速度检测装置和系统 |
CN105293244B (zh) * | 2015-12-11 | 2017-08-25 | 郭贤良 | 悬挂式电梯防坠装置 |
CN107814290A (zh) * | 2017-03-30 | 2018-03-20 | 福建科大高科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减速防坠电梯 |
-
2017
- 2017-03-30 CN CN201711142838.4A patent/CN107814290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7-03-30 CN CN201710200345.5A patent/CN106927333B/zh active Active
- 2017-03-30 CN CN201711142839.9A patent/CN107963532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7-03-30 CN CN201711142855.8A patent/CN107814291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529674U (zh) * | 2012-02-20 | 2012-11-14 | 杭州远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 升降轿厢止坠装置 |
CN204958043U (zh) * | 2015-07-28 | 2016-01-13 | 天津京龙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防坠落装置的电梯 |
CN105329740A (zh) * | 2015-08-14 | 2016-02-17 | 重庆圣普锣建材有限公司 | 电梯坠落保护装置 |
CN205739862U (zh) * | 2016-04-27 | 2016-11-30 | 珠江富士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安全系统 |
CN205772589U (zh) * | 2016-05-25 | 2016-12-07 | 江西省安达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轿厢安全保护装置 |
CN105984790A (zh) * | 2016-07-19 | 2016-10-05 | 苏州福特美福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自减速型电磁安全轿厢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14290A (zh) | 2018-03-20 |
CN106927333A (zh) | 2017-07-07 |
CN106927333B (zh) | 2018-05-18 |
CN107814291A (zh) | 2018-03-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63532A (zh) | 一种高效减速低耗防坠电梯 | |
CN210791034U (zh) | 一种机械生产用抓取装置 | |
CN100551640C (zh) | 腱绳齿轮欠驱动机器人手指装置 | |
CN206694511U (zh) | 一种用于皮带张紧度调节的抽油机用电机驱动装置 | |
CN203767478U (zh) | 一种刮板输送机用链条自动张紧装置 | |
CN110281258A (zh) | 一种取卸料用机械手 | |
CN105352827B (zh) | 钢丝绳及随行电缆弯曲疲劳试验系统 | |
CN106348009B (zh) | 一种栈板抓取机构及能抓取栈板的机械手 | |
CN208727831U (zh) | 一种机器人涂胶悬置吊架 | |
CN106865394B (zh) | 一种防坠落垂直电梯 | |
CN111037594B (zh) | 一种基于机器人用的末端执行机构夹持装置 | |
CN107285005B (zh) | 制件抓取放置装置 | |
CN109592293A (zh) | 一种片状物料分类下料装置 | |
CN217084155U (zh) | 一种弹簧性能检测装置 | |
CN203700966U (zh) | 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机 | |
CN109865694A (zh) | 一种机电设备除尘装置 | |
CN204525507U (zh) | 自适应多功能仿人机械手指 | |
CN206367004U (zh) | 一种机器人升降机构 | |
CN205333447U (zh) | 手机外壳抗磨检测装置 | |
CN203950701U (zh) | 一种弹性开关压板装置 | |
CN106744446A (zh) | 用于车间制造调度过程转运机械设备的电动葫芦 | |
CN110672652A (zh) | 一种耐高温塑料制品安全检测装置 | |
CN207645185U (zh) | 自动伸缩链条调整装置 | |
CN206126181U (zh) | 一种易拆卸输送带的金属检测机 | |
CN206246621U (zh) | 张紧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