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48692A - 一种级联机顶盒的控制方法、系统、机顶盒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级联机顶盒的控制方法、系统、机顶盒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48692A
CN107948692A CN201711431148.0A CN201711431148A CN107948692A CN 107948692 A CN107948692 A CN 107948692A CN 201711431148 A CN201711431148 A CN 201711431148A CN 107948692 A CN107948692 A CN 1079486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box
control
control instruction
identification marking
i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311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kyworth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kyworth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kyworth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kyworth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3114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48692A/zh
Publication of CN107948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486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7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less protocol, e.g. Bluetooth, RF or wireless LAN [IEEE 802.11]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8Signal distribution or swit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级联机顶盒的控制方法、系统、机顶盒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触发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包括目标机顶盒的识别标识;基于预设通信连接,并根据所述识别标识向所述目标机顶盒发送所述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目标机顶盒执行对应的操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了家庭中的多个机顶盒彼此相互独立的工作状态,实现了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通过其中任意一个机顶盒控制其他机顶盒进行动作,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同时也提升了机顶盒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级联机顶盒的控制方法、系统、机顶盒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级联机顶盒的控制方法、系统、机顶盒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电视网络机顶盒的普及,很多家庭都拥有多个机顶盒,以满足多个家庭成员不同的收视需求。
然而,对于传统的机顶盒,家庭中的每个机顶盒通常处于独立工作的状态,为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例如,目前的一些机顶盒,在开机时需要进行校验,导致开机时间较长。而对于家庭用户,从一台机顶盒切换到另一台机顶盒的使用,会有一个较长的等待时间,在此时间内,可能会错过很多精彩节目。机顶盒的利用率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级联机顶盒的控制方法、系统、机顶盒及存储介质,以提高机顶盒的利用率,满足用户更多的使用需求。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级联机顶盒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主控机顶盒,其中,该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触发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包括目标机顶盒的识别标识;
基于预设通信连接,并根据所述识别标识向所述目标机顶盒发送所述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目标机顶盒执行对应的操作。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级联机顶盒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受控机顶盒,其中,该方法包括:
基于预设通信连接,获取并解析主控机顶盒发送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包括目标机顶盒的识别标识;
如果识别出所述识别标识与当前机顶盒的识别标识相匹配,则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对应的操作。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级联机顶盒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信号分配器以及分别与所述信号分配器通信连接的主控机顶盒和受控机顶盒;其中,
所述信号分配器,用于将所述主控机顶盒与所述受控机顶盒之间建立预设通信连接;
所述主控机顶盒,用于获取用户触发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包括所述目标机顶盒的识别标识;基于预设通信连接,并根据所述识别标识向所述目标机顶盒发送所述控制指令;
所述受控机顶盒,用于基于预设通信连接,获取并解析主控机顶盒发送的控制指令;如果识别出所述识别标识与当前受控机顶盒的识别标识相匹配,则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对应的操作。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顶盒,该机顶盒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级联机顶盒的控制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实现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级联机顶盒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用户触发的控制指令,可从控制指令中解析出目标机顶盒的识别标识。通过基于预设通信连接,并根据解析出的识别标识向目标机顶盒发送所述控制指令,以供目标机顶盒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对应的操作,从而避免了家庭中的多个机顶盒彼此相互独立的工作状态,实现了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通过其中任意一个机顶盒控制其他机顶盒进行动作,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同时也提升了机顶盒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级联机顶盒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级联机顶盒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级联机顶盒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级联机顶盒的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机顶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级联机顶盒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级联机顶盒的控制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一般可以集成在机顶盒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应用于主控机顶盒,在级联机顶盒中,任意一个机顶盒都可以作为主控机顶盒,从而控制其他机顶盒进行开机、关机或切换等操作。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包括:
S110、获取用户触发的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控制指令包括目标机顶盒的识别标识。
其中,目标机顶盒可以为级联机顶盒中除主控机顶盒之外的任意一个机顶盒。该识别标识可以为与目标机顶盒一一对应的ID号或其他编码等。
示例性的,用户可通过机顶盒的遥控器或机顶盒机体上的控制面板触发控制指令。其中,该控制指令可以为开机、关机、频道切换或频点锁定等指令。
示例性的,当机顶盒A处于开机状态时,如果用户想控制机顶盒B开机,此时,用户无需手动去开启机顶盒B,通过机顶盒A即可向机顶盒B发送开机指令。机顶盒A在获取到用户触发的开机指令后,可将该开机指令及机顶盒B的ID号与自身ID号打包成待发送的协议帧,并发送给机顶盒B,以控制机顶盒B开启。
S120、基于预设通信连接,并根据识别标识向目标机顶盒发送控制指令,其中,控制指令用于控制目标机顶盒执行对应的操作。
其中,家庭中的多个机顶盒之间可通过信号分配器建立预设通信连接。通过该信号分配器,多个机顶盒可以达到共享信号源的目的。由于采用信号分配器连接的机顶盒彼此之间是环通的,因此,可以通过设置多个机顶盒之间链路互通,使得多个机顶盒之间可进行通信,并达到相互控制的目的,从而便于用户操作,并提升机顶盒的利用率。
可选的,也可采用在机顶盒中集成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模块或蓝牙模块等方式建立多个机顶盒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但如果采用WiFi、蓝牙等网络设备,将会导致机顶盒的成本增加。因此,上述无线通信方式相对于本实施例的预设通信方式,本实施例通过采用信号分配器,可在实现多个机顶盒通信连接的同时,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
当采用信号分配器建立预设通信连接后,主控机顶盒可根据识别标识向目标机顶盒发送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可用于控制目标机顶盒执行对应的开机、关机、频道切换指令或频点锁定等操作。
具体的,若用户家庭中每个卧室都安装有一台机顶盒,当用户当前在客厅通过机顶盒A收看节目M时,如果用户此时想录制节目N(可与节目M对应不同的频点),为了不影响机顶盒A对节目M的正常播放,用户可通过机顶盒A控制卧室的机顶盒B开机,并将机顶盒B播放的节目切换到节目N,然后可将节目N输入机顶盒B的录制模块进行录制。实现了在不影响当前机顶盒功能的前提下,在观看一个节目的同时,也可对其他节目进行录制,从而提升了机顶盒的利用率。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用户触发的控制指令,可从控制指令中解析出目标机顶盒的识别标识。通过基于预设通信连接,并根据解析出的识别标识向目标机顶盒发送所述控制指令,以供目标机顶盒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对应的操作,从而避免了家庭中的多个机顶盒彼此相互独立的工作状态,实现了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通过其中任意一个机顶盒控制其他机顶盒进行动作,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同时也提升了机顶盒的利用率。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级联机顶盒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其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术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包括:
S210、获取用户触发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包括目标机顶盒的识别标识。
S220、基于预设通信连接,并根据识别标识向目标机顶盒发送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控制目标机顶盒执行对应的操作。
进一步的,主控机顶盒在发送控制指令的同时,可将该控制指令对应的校验码一起发送到目标机顶盒,其具体操作可以为:主控机顶盒在接收到用户触发的控制指令后,可在控制指令中添加对应的协议头和协议尾,并将添加对应协议后的控制指令封装为传输的协议帧进行发送。其中,添加校验码(协议头和协议尾)的设置是为了:目标机顶盒可通过该校验码对控制指令的准确性进行验证。或者,当线路出现异常时,目标机顶盒也可通过修改该校验码标志位的方式,告知主控机顶盒控制指令在发送过程中出现异常,以请求主控机顶盒重新发送控制指令,从而对目标机顶盒进行控制。
具体的,主控机顶盒在向目标机顶盒发送控制指令时,可将上述协议帧通过100KHz的载波信号调制到电视机的高频头,然后通过高频头将该协议帧传输到链路上。目标机顶盒可从该链路获取该控制指令。
S230、在设定时间内,判断是否接收到目标机顶盒发送的反馈信号,若是,则执行步骤S240;否则,执行步骤S250。
示例性的,目标机顶盒在获取到主控机顶盒发送的控制指令后,可根据该控制指令执行对应的操作,并将完成对应操作后的工作状态发送到主控机顶盒,以供主控机顶盒进行监控。
如果在设定时间内(例如3分钟),主控机顶盒一直未收到目标机顶盒发送的反馈信号,则主控机顶盒将再次发送控制指令给目标机顶盒。如果主控机顶盒连续发送控制指令的次数达到设定阈值(例如3次),则停止控制指令的发送,并可通过在电视机显示界面弹出对话框的形式提示用户目标机顶盒未响应控制指令。此时,用户可根据该提示信息及时排查目标机顶盒是否出现故障,从而保证目标机顶盒的正常运行。
S240、提示用户目标机顶盒已响应控制指令。
S250、继续向目标机顶盒发送控制指令。
S260、判断控制指令的发送次数是否达到设定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270;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250。
S270:停止控制指令的发送,并提示用户目标机顶盒未响应控制指令。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通过将控制指令对应的校验码与控制指令一起发送到目标机顶盒,可供目标机顶盒对控制指令的正确性进行验证,并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此外,主控机顶盒还可在设定时间内监控是否接收到目标机顶盒的反馈信息,从而判断目标机顶盒是否出现异常,以保证目标机顶盒的正常运行。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级联机顶盒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级联机顶盒的控制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一般可以集成在机顶盒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应用于受控机顶盒,在级联机顶盒中,任意一个机顶盒都可以作为受控机顶盒,接收主控机顶盒的控制指令,从而执行开机、关机或功能切换等操作。其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术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参见图3,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包括:
S310、基于预设通信连接,获取并解析主控机顶盒发送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包括目标机顶盒的识别标识。
其中,受控机顶盒在接收主控机顶盒发送的控制指令的过程中,可通过滤波器将发送端的100KHz的载波信号过滤,得到控制指令,即协议数据帧。
S320、如果识别出识别标识与当前机顶盒的识别标识相匹配,则根据控制指令执行对应的操作。
示例性的,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优选采用信号分配器将主控机顶盒与受控机顶盒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因此,所有与主控机顶盒存在通信关系的受控机顶盒均将接收到主控机顶盒发送的控制指令。而由于控制指令中包含有目标机顶盒的识别标识,因此,如果当前机顶盒识别出控制指令中的识别标识与其自身的识别标识相匹配时,则可确定当前机顶盒为目标机顶盒,并根据控制指令执行对应的操作。
示例性的,如果当前机顶盒识别出控制指令中的识别标识与其自身的识别标识不匹配,则确定当前机顶盒为非目标机顶盒。此时,当前机顶盒可过滤该控制指令,以不进行响应。
具体的,当家庭中存在通过信号分配器通信连接的三个机顶盒A、B和C时,如果用户想通过机顶盒A控制机顶盒B开机,用户可通过机顶盒A的遥控器触发控制机顶盒B的开机指令,机顶盒A在获取到该开机指令后,可将该开机指令及机顶盒B的ID号与自身ID号打包,并向机顶盒B发送。当机顶盒B接收到该开机指令的同时,机顶盒C也将获取该开机指令。由于在该开机指令中包含有机顶盒B的ID号,因此,机顶盒B通过解析该开机指令,可识别出该开机指令中的ID号与其自身的识别标识相匹配,此时,机顶盒B可确定自身即为机顶盒A要控制的目标机顶盒,从而执行该开机指令。而机顶盒C通过解析该开机指令,将识别出该开机指令中的ID号与其自身的识别标识不匹配,因此,机顶盒C可确定自身并非目标机顶盒,从而不对开机指令进行响应。
进一步的,机顶盒B执行该开机指令的具体过程可以为:机顶盒B中的待机模块接收该开机指令,并向CPU发送重启终端信号后,可控制机顶盒B开机。机顶盒B在开机之后,可将自身的工作状态封装成协议帧发送到机顶盒A,以供机顶盒A对其工作状态进行监控。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受控机顶盒基于预设通信连接,获取并解析主控机顶盒发送的控制指令,如果识别出控制指令中包括的目标机顶盒的识别标识,与当前机顶盒的识别标识相匹配,可确定当前机顶盒为用户想要控制的目标机顶盒,则根据控制指令执行令对应的操作。避免了家庭中的多个机顶盒各自独立的工作状态,实现了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通过任意一个机顶盒控制其他机顶盒进行动作,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同时也提升了机顶盒的利用率。
实施例四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级联机顶盒的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该级联机顶盒的控制系统400包括:信号分配器410、分别与信号分配器410通信连接的主控机顶盒420和受控机顶盒430。其中,
信号分配器410,用于将主控机顶盒420与受控机顶盒430之间建立预设通信连接;
主控机顶盒420,用于获取用户触发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包括目标机顶盒的识别标识;基于预设通信连接,并根据识别标识向目标机顶盒发送控制指令;
受控机顶盒430,用于基于预设通信连接,获取并解析主控机顶盒420发送的控制指令;如果识别出所述识别标识与当前受控机顶盒430的识别标识相匹配,则根据控制指令执行对应的操作。
示例性的,对于主控机顶盒,可在其中集成至少一个功能性模块,例如用户控制模块、命令管理模块、协议控制模块和数字信号调制模块等,上述功能模块可用于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于主控机顶盒的级联机顶盒的控制方法。
具体的,用户控制模块,用于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用户可通过该模块,进行功能性选择,然后触发控制指令。命令管理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触发的控制指令。协议控制模块,用于对控制指令添加协议头和协议尾,并将控制指令封装为传输的协议帧。数字信号调制模块,用于将封装后的协议帧通过100KHz的载波信号调制到高频头,通过高频头将该信号发送到基于信号分配器的传输链路上。
示例性的,对于受控机顶盒,也可在其中集成多个功能性模块,例如信号输入处理模块、协议解析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和功能控制模块等,上述功能模块可用于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于受控机顶盒的级联机顶盒的控制方法。
具体的,信号输入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传输链路的模拟信号,然后通过调谐器(tuner)和解调器(demod)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协议解析模块,用于解析协议帧,并根据控制指令中目标机顶盒的识别标识,过滤出非当前机顶盒的控制信号。对于当前受控机顶盒而言,如果控制指令为开机命令,则将解析后的开机命令发送到电源管理模块,以控制当前受控机顶盒开机;如果控制指令为切换频道或锁定频点等命令,则将解析后的控制指令发送到功能控制模块,以控制当前受控机顶盒执行对应的控制操作,如频道切换或频点锁定等。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级联机顶盒中的任意一个机顶盒可作为主控机顶盒,也可作为受控机顶盒,因此,上述主控机顶盒中的功能模块也可集成到受控机顶盒中,同理,上述受控机顶盒中所集成的功能模块也可集成在主控机顶盒中,即每个机顶盒可同时集成上述所有功能模块,以控制其他机顶盒执行切换、开机等操作,或者也可接收其他机顶盒发送的控制指令,从而执行对应的操作。这样设置可以避免多个机顶盒各自处于完全独立的工作状态,便于用户使用,同时也提升了机顶盒的利用率。此外,对于主控机顶盒而言,可以控制多台受控机顶盒执行对应的操作,以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其中,具体的控制方法可参照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内容,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级联机顶盒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信号分配器以及分别与所述信号分配器通信连接的主控机顶盒和受控机顶盒。通过采用上述控制系统,避免了多个机顶盒之间各自独立的工作状态,实现了多个机顶盒之间相互的通信和控制,提升了机顶盒的利用率,达到提升用户体验的效果。
实施例五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机顶盒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示例性机顶盒12的框图。图5显示的机顶盒12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5所示,机顶盒12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机顶盒12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单元16,系统存储器28,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系统存储器28和处理单元16)的总线18。
总线18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
机顶盒12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机顶盒12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系统存储器28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0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32。机顶盒12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34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5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5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CD-ROM,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18相连。存储器2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42的程序/实用工具40,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器28中,这样的程序模块4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42通常执行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机顶盒12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24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机顶盒12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机顶盒12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22进行。并且,机顶盒12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2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20通过总线18与机顶盒12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机顶盒12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单元16通过运行存储在系统存储器28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于主控机顶盒或受控机顶盒的级联机顶盒的控制方法。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六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于主控机顶盒或受控机顶盒的级联机顶盒的控制方法。
其中,应用于主控机顶盒的级联机顶盒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触发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包括目标机顶盒的识别标识;
基于预设通信连接,并根据所述识别标识向所述目标机顶盒发送所述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目标机顶盒执行对应的操作。
应用于受控机顶盒的级联机顶盒的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预设通信连接,获取并解析主控机顶盒发送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包括目标机顶盒的识别标识;
如果识别出所述识别标识与当前机顶盒的识别标识相匹配,则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令对应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级联机顶盒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主控机顶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户触发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包括目标机顶盒的识别标识;
基于预设通信连接,并根据所述识别标识向所述目标机顶盒发送所述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目标机顶盒执行对应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识别标识向所述目标机顶盒发送所述控制指令,包括:
根据所述识别标识向所述目标机顶盒发送所述控制指令及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校验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设定时间内,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目标机顶盒发送的反馈信号;
如果未接收到,则继续向所述目标机顶盒发送所述控制指令;
判断所述控制指令的发送次数是否达到设定阈值;
如果未达到所述设定阈值,则继续执行所述控制指令的发送操作,直到接收到所述反馈信号;
如果达到所述设定阈值,则停止所述控制指令的发送,并提示用户所述目标机顶盒未响应所述控制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指令包括:
开机指令、关机指令、频道切换指令或频点锁定指令。
5.一种级联机顶盒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受控机顶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预设通信连接,获取并解析主控机顶盒发送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包括目标机顶盒的识别标识;
如果识别出所述识别标识与当前机顶盒的识别标识相匹配,则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对应的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识别出所述识别标识与当前机顶盒的识别标识不匹配,则确定所述当前机顶盒为非目标机顶盒;
过滤所述控制指令,不进行响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对应的操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完成所述操作后的工作状态发送到所述主控机顶盒,以供所述主控机顶盒进行监控。
8.一种级联机顶盒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分配器以及分别与所述信号分配器通信连接的主控机顶盒和受控机顶盒;其中,
所述信号分配器,用于将所述主控机顶盒与所述受控机顶盒之间建立预设通信连接;
所述主控机顶盒,用于获取用户触发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包括目标机顶盒的识别标识;基于预设通信连接,并根据所述识别标识向所述目标机顶盒发送所述控制指令;
所述受控机顶盒,用于基于所述预设通信连接,获取并解析主控机顶盒发送的控制指令;如果识别出所述识别标识与当前受控机顶盒的识别标识相匹配,则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对应的操作。
9.一种机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机顶盒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级联机顶盒的控制方法。
10.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级联机顶盒的控制方法。
CN201711431148.0A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级联机顶盒的控制方法、系统、机顶盒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079486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31148.0A CN107948692A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级联机顶盒的控制方法、系统、机顶盒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31148.0A CN107948692A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级联机顶盒的控制方法、系统、机顶盒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48692A true CN107948692A (zh) 2018-04-20

Family

ID=61939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31148.0A Pending CN107948692A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级联机顶盒的控制方法、系统、机顶盒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4869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7685A (zh) * 2019-05-30 2019-08-30 深圳创龙智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65988A (zh) * 2020-08-14 2020-11-20 深圳市欧瑞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智能控制开关及存储介质
CN112039959A (zh) * 2020-08-14 2020-12-04 深圳市欧瑞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智能控制面板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8345A (zh) * 2006-06-26 2008-01-02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网络家电的通讯接口及通讯方法
CN101714285A (zh) * 2008-10-06 2010-05-26 黄金富 通过遥控器对不同家庭影音设备进行操控的方法和系统
CN102255780A (zh) * 2010-05-20 2011-11-23 株式会社曙飞电子 家庭网络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679004A (zh) * 2016-01-06 2016-06-15 深圳市创维群欣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主设备控制多个从设备的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8345A (zh) * 2006-06-26 2008-01-02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网络家电的通讯接口及通讯方法
CN101714285A (zh) * 2008-10-06 2010-05-26 黄金富 通过遥控器对不同家庭影音设备进行操控的方法和系统
CN102255780A (zh) * 2010-05-20 2011-11-23 株式会社曙飞电子 家庭网络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679004A (zh) * 2016-01-06 2016-06-15 深圳市创维群欣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主设备控制多个从设备的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7685A (zh) * 2019-05-30 2019-08-30 深圳创龙智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65988A (zh) * 2020-08-14 2020-11-20 深圳市欧瑞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智能控制开关及存储介质
CN112039959A (zh) * 2020-08-14 2020-12-04 深圳市欧瑞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智能控制面板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39490B2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classic Bluetooth connection between dual-mode Bluetooth devices, and dual-mode Bluetooth device
WO2015137717A1 (ko) Hdmi를 사용한 데이터 송수신 기기 및 방법
US20110246678A1 (en) method for automatic mapping and updating of computer switching devices
CN107948692A (zh) 一种级联机顶盒的控制方法、系统、机顶盒及存储介质
EP2339792A1 (en) Method for accessing USB device attached to home gateway, home gateway and terminal
CN107948566B (zh) 实现即插即用传屏的方法及装置
CN107948567B (zh) Usb有线传屏的方法及装置
CN105338550B (zh) 一种用于无线网络的连接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0012527B (zh) 唤醒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140059257A1 (en) Keyboard-video-mouse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and using the same
CN107197077B (zh) 设备间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3741762A (zh) 一种多媒体播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KR20080095722A (ko) 인액티브 정보 제공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영상기기
CN104506923A (zh) 一种多媒体处理装置、多媒体处理服务器及其方法
KR101385537B1 (ko) 어드레스 관리 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영상기기
US20070043881A1 (en) Data bus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system and method
WO2023143196A1 (zh) 一种无人机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038024A (zh) 一种操控配置方法及其设备
US20100151893A1 (en) Device-identifying system, device-identifying method, controlling device, and controlled device
US20060142991A1 (en) Remote USB network device control
CN109257386A (zh) 广播电视节目列表协议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3902395B (zh) 信息输入的控制方法及电子终端
CN109976694B (zh) 数据传输的设备、终端、方法和处理器系统
TWI396089B (zh) 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裝置及其方法
CN108848398A (zh) 一种本地弹幕消息的分发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