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41040A - 具有三重混流功能的混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三重混流功能的混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41040A
CN107941040A CN201711138017.3A CN201711138017A CN107941040A CN 107941040 A CN107941040 A CN 107941040A CN 201711138017 A CN201711138017 A CN 201711138017A CN 107941040 A CN107941040 A CN 1079410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chamber
air
dry
mixing devic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380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包冰国
胡九如
邱育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eagull Cooling T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eagull Cooling T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eagull Cooling T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eagull Cooling T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3801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4104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9410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410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C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OUT CHEMICAL INTERACTION
    • F28C1/00Direct-contact trickle coolers, e.g. cooling tow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5/00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 F28F25/10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for feeding gas or vapou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三重混流功能的混流装置。所述一种具有三重混流功能的混流装置包括处于冷却塔内的气室,所述气室的顶部与所述冷却塔的风筒连通,所述冷却塔内还设有位于气室下方的干冷区和湿冷区,所述气室的底部与所述冷却塔内干冷区、湿冷区连通,所述气室内分为底部的一重导流区、中部的二重混流区和上部的三重混流区,所述一重导流区内设有多个第一导流器,且所述多个第一导流器设置于所述干冷区的上方,所述三重混流区设置于所述风筒的下方,并且所述三重混流区内设有多个第二导流器,所述多个第二导流器呈圆形设置于所述风筒的底部。本发明具有可以将冷却塔内的干湿空气进行充分混合,提高冷却塔的消雾效果等特点。

Description

具有三重混流功能的混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冷却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三重混流功能的混流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冷却塔一般包括塔体、气室、排气装置、安装在塔体内的填料层和喷淋装置。而在使用时,喷淋装置喷出的热水自上而下喷淋进入填料层,外界干冷空气自下而上进入填料,热水与冷空气在填料层内进行热交换,以使得热水降温冷却,而空气则被加热和加湿,并在气室内简单混合后以高温高湿空气由出气口排出塔外。但在冬季中,由于该高温高湿空气的水蒸气含量较高,在排出塔外时被外界冷空气冷却,冷凝而产生很多水珠,进而产生白雾。而白雾落在地面造成冷却塔周围路面湿滑,影响工作人员的正常的巡检。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三重混流功能的混流装置,本装置可以将冷却塔内的干湿空气进行充分混合,提高冷却塔的消雾效果,从而避免冷却塔出气口产生白雾的现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三重混流功能的混流装置,包括处于冷却塔内的气室,所述气室的顶部与所述冷却塔的风筒连通,所述冷却塔内还设有位于气室下方的干冷区和湿冷区,所述气室的底部与所述冷却塔内干冷区、湿冷区连通,所述气室内分为底部的一重导流区、中部的二重混流区和上部的三重混流区,所述一重导流区内设有多个第一导流器,且所述多个第一导流器设置于所述干冷区的上方,所述三重混流区设置于所述风筒的下方,并且所述三重混流区内设有多个第二导流器,所述多个第二导流器呈圆形设置于所述风筒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干冷区和湿冷区均设有多个,所述多个干冷区和所述多个湿冷区相互间隔设置,且所述干冷区和所述湿冷区之间通过隔板密封分割。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器为条形块状结构,且所述第一导流器的长度与所述干冷区的长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器的截面为倒三角形或为上底长度大于下底长度的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风筒的底部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导流器的环板,所述环板包括竖直的上部、水平的中部和竖直的下部,所述上部连接在所述风筒的底部并且所述上部连接在所述中部的一端,所述下部设置于所述气室内并且所述下部连接在所述中部的另一端,所述中部的上端面连接在气室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第二导流器的一端均连接在所述环板的下部上、另一端均架空在所述气室内,所述第二导流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3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流器为条形板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流器的数量设为3-9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导流器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0°-120°。
进一步地,所述气室内还设有多个导流杆,所述多个导流杆倾斜地设置在所述气室相对的两侧,所述导流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环板的下部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冷却塔内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气室底部设有用收水器,所述第一导流器设置在所述收水器上。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气室内设置的三个导流区可以使得气室内的干湿空气得到了充分的混合,混合系数高达95%以上,混合更加均匀,消雾效果更好,从而避免冷却塔出气口产生白雾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环板与第二导流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附图中,1为气室,11为一重导流区,12为二重混流区,13为三重混流区,14为导流杆,2为风筒,3为干冷区,4为湿冷区,5为隔板,6为第一导流器,7为收水器,8为第二导流器,9为环板,91为上部,92为中部,93为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一种具有三重混流功能的混流装置,包括处于冷却塔内的气室1,所述气室1的顶部与所述冷却塔的风筒2连通,所述冷却塔内还设有位于气室1下方的干冷区3和湿冷区4,所述气室1的底部与所述冷却塔内干冷区3、湿冷区4连通,所述干冷区3和湿冷区4均设有多个,所述多个干冷区3和所述多个湿冷区4相互间隔设置,且所述干冷区3和所述湿冷区4之间通过隔板5密封分割,所述气室1内分为底部的一重导流区11、中部的二重混流区12和上部的三重混流区13,湿冷区4中的饱和湿热空气通过一重导流区11导流至二重混流区12,所述一重导流区11内设有多个第一导流器6,且所述多个第一导流器6设置于所述干冷区3的上方,第一导流器6的作用是将干冷区3出来的干热空气混流至干冷区3两侧湿冷区4上部,与湿冷区4上部的饱和湿热空气在二重混流区12进行充分的混合,所述气室1底部设有用收水器7,收水器位于干冷区3和湿冷区4的上方,所述第一导流器6设置在所述收水器7上,所述三重混流区13位于所述风筒2的下方,并且所述三重混流区13内设有多个第二导流器8,所述多个第二导流器8呈圆形设置于所述风筒2的底部,这样在风筒2内风机的作用下,气室1内的混合气体通过第二导流器8在三重混流区13内形成涡流,进一步强化混合,提高混合效果。
所述第一导流器6为条形块状结构,且所述第一导流器6的长度与所述干冷区3的长度相同,例如,第一导流器6的截面为倒三角形或为上底长度大于下底长度的梯形,倒三角形作为第一导流器的优选结构,这样干冷区3内的干热空气可以通过第一导流器6两侧的斜面相两侧扩散,扩散区域大,在干热空气进入二重混流区12前就与两侧的饱和湿热空气混合,有效地延长混合时间,提高混合效果。
所述风筒2的底部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导流器8的环板9,所述环板9包括竖直的上部91、水平的中部92和竖直的下部93,所述上部91连接在所述风筒2的底部并且所述上部91连接在所述中部92的一端,所述下部93设置于所述气室1内并且所述下部93连接在所述中部92的另一端,所述中部92的上端面连接在气室1的顶部,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
所述多个第二导流器8的一端均连接在所述环板9的下部93上、另一端均架空在所述气室1内,所述第二导流器8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20°,该角度为最佳角度,这样第二导流器8可以对混合气体进行扰流,提高气体混合效果,而且连接结构牢固,不容易断裂,承受力较大。
所述第二导流器8为条形板状结构,自身重量轻,连接在环板9上比较稳固,与气体的接触面积大,所述第二导流器8的数量设为5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导流器8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β为72°,这样利用风筒内风机的抽力,5个第二导流器8使得气室1内的混合气体形成涡流,从而加强了气体的混合。
所述气室1内还设有多个导流杆14,所述多个导流杆14倾斜地设置在所述气室1相对的两侧,所述导流杆14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环板9的下部93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冷却塔内的侧壁上,该导流杆14可以将一重导流区11内饱和湿热空气导流至二重混流区12,从而有利于气室内的气体充分混合。
原理:一重导流区11将塔内湿冷区4的饱和湿热空气导流至气室1中间区域,也就是二重混流区12,气室1两侧的饱和湿热空气可以通过气室1两侧的导流杆14进行导流,二重混流区12内布置在干冷区3上部的第一导流器6,其作用是将干冷区3出来的干热空气混流至干冷区3两侧的湿冷区4上部,与湿冷区4上部的饱和湿热空气在二重混流区12进行充分的混合,三重混流区13布置在风筒2的下方,并在三重混流区13内设置第二混流器8,其作用是利用风机的抽力,在三重混流区13形成涡流,将两股空气进行强化混合,进一步提高混合效果。混合后的空气最终经过风机后排出风筒2,进入大气,该部分空气即变为不饱和空气,与外界空气混合的过程中,均不会出现过饱和状态,也就不会产生白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气室1内设置的三个导流区可以使得气室1内的干湿空气得到了充分的混合,混合系数高达95%以上,混合更加均匀,消雾效果更好,从而避免冷却塔出气口产生白雾的现象。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三重混流功能的混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于冷却塔内的气室,所述气室的顶部与所述冷却塔的风筒连通,所述冷却塔内还设有位于气室下方的干冷区和湿冷区,所述气室的底部与所述冷却塔内干冷区、湿冷区连通,所述气室内分为底部的一重导流区、中部的二重混流区和上部的三重混流区,所述一重导流区内设有多个第一导流器,且所述多个第一导流器设置于所述干冷区的上方,所述三重混流区设置于所述风筒的下方,并且所述三重混流区内设有多个第二导流器,所述多个第二导流器呈圆形设置于所述风筒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三重混流功能的混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冷区和湿冷区均设有多个,所述多个干冷区和所述多个湿冷区相互间隔设置,且所述干冷区和所述湿冷区之间通过隔板密封分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三重混流功能的混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器为条形块状结构,且所述第一导流器的长度与所述干冷区的长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三重混流功能的混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器的截面为倒三角形或为上底长度大于下底长度的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三重混流功能的混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的底部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导流器的环板,所述环板包括竖直的上部、水平的中部和竖直的下部,所述上部连接在所述风筒的底部并且所述上部连接在所述中部的一端,所述下部设置于所述气室内并且所述下部连接在所述中部的另一端,所述中部的上端面连接在所述气室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三重混流功能的混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导流器的一端均连接在所述环板的下部上、另一端均架空在所述气室内,所述第二导流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3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具有三重混流功能的混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器为条形板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三重混流功能的混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器的数量设为3-9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导流器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0°-120°。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三重混流功能的混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内还设有多个导流杆,所述多个导流杆倾斜地设置在所述气室相对的两侧,所述导流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环板的下部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冷却塔内的侧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三重混流功能的混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底部设有用收水器,所述第一导流器设置在所述收水器上。
CN201711138017.3A 2017-11-16 2017-11-16 具有三重混流功能的混流装置 Pending CN1079410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38017.3A CN107941040A (zh) 2017-11-16 2017-11-16 具有三重混流功能的混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38017.3A CN107941040A (zh) 2017-11-16 2017-11-16 具有三重混流功能的混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41040A true CN107941040A (zh) 2018-04-20

Family

ID=61932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38017.3A Pending CN107941040A (zh) 2017-11-16 2017-11-16 具有三重混流功能的混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4104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86619A (zh) * 2019-12-26 2020-04-10 山东大学 一种抽风式机械均匀通风冷却塔
CN113566418A (zh) * 2021-06-11 2021-10-29 浙江普莱得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导流件的热风枪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67183A (en) * 1980-04-25 1983-01-04 Hamon-Sobelco, S.A. Air channeling device for mixing dry and humid air streams of a combined wet and dry atmospheric cooler
CN205537293U (zh) * 2016-02-23 2016-08-31 山东成泰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凉水塔风机
CN206001941U (zh) * 2016-08-31 2017-03-08 江苏双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节水除雾冷却塔
CN107166990A (zh) * 2017-05-25 2017-09-15 江苏海鸥冷却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干湿式冷却塔消雾的涡街混流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67183A (en) * 1980-04-25 1983-01-04 Hamon-Sobelco, S.A. Air channeling device for mixing dry and humid air streams of a combined wet and dry atmospheric cooler
CN205537293U (zh) * 2016-02-23 2016-08-31 山东成泰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凉水塔风机
CN206001941U (zh) * 2016-08-31 2017-03-08 江苏双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节水除雾冷却塔
CN107166990A (zh) * 2017-05-25 2017-09-15 江苏海鸥冷却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干湿式冷却塔消雾的涡街混流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86619A (zh) * 2019-12-26 2020-04-10 山东大学 一种抽风式机械均匀通风冷却塔
CN113566418A (zh) * 2021-06-11 2021-10-29 浙江普莱得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导流件的热风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33750A (zh) 节水消雾横流式冷却塔
CN104864743A (zh) 节水消雾防结冰的逆流式冷却塔
CN107941040A (zh) 具有三重混流功能的混流装置
CN105605940A (zh) 一种节水消雾横流式冷却塔
CN205505784U (zh) 一种带配风窗的节水消雾霾逆流式冷却塔
CN107560038A (zh) 基于地道风和立式板管换热器的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208075615U (zh) 带消雾模块消雾冷却塔
CN203132415U (zh) 冷却塔
CN203605794U (zh) 一种带有导风板的冷却塔
CN104729318B (zh) 一种带有分隔墙的双层湿冷塔
CN107976087A (zh) 逆流无填料双曲线冷却塔
CN208443211U (zh) 一体式白水泥熟料冷却设备
CN205036399U (zh) 一种矿井回风换热用扩散塔
CN205505785U (zh) 一种节水消雾横流式冷却塔
CN105953605A (zh) 一种地下核电站冷却竖井
CN203534247U (zh) 带有配风孔板的湿式冷却塔
CN107976089A (zh) 干-湿式分离式消雾节水型冷却塔
CN209689423U (zh) 冷凝翼板消雾节水型冷却塔
CN108592650A (zh) 一种优化的单侧进风机力塔
CN2472061Y (zh) 蒸汽分布器
CN104756877B (zh) 一种用于奶牛舍的射流式尖嘴通风系统
CN203642775U (zh) 一种带有环境风导流装置的湿冷塔
CN207195771U (zh) 风控阀
CN209188381U (zh) 一种干雾高温喷雾箱
CN205175166U (zh) 节水消雾横流式冷却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