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26402A - 一种有机茶蚜虫的防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茶蚜虫的防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26402A
CN107926402A CN201711340747.1A CN201711340747A CN107926402A CN 107926402 A CN107926402 A CN 107926402A CN 201711340747 A CN201711340747 A CN 201711340747A CN 107926402 A CN107926402 A CN 1079264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aphid
organic
trap
pl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407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德西
何忠全
黄腾飞
刘欢
卢代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71134074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26402A/zh
Publication of CN107926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64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6Treatment of growing trees or plants, e.g. for preventing decay of wood, for tingeing flowers or wood, for prolonging the life of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2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 A01M1/04Attracting insects by using illumination or colou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otany (AREA)
  • Zoology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茶蚜虫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生物多样性控害;保护和利用天敌;茶园种养结合控制蚜虫;分期分批勤采控害;人工修剪;黄板诱杀;灯光诱杀有翅蚜;在春、秋季茶蚜发生两个高峰期选用云菊天然除虫菊素乳油液或碧拓液防治;秋茶后用波美0.5度的石硫合剂封园。本发明方法能够使蚜虫得以完全控制,控制有机茶蚜虫效果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有机茶蚜虫的防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茶树蚜虫的综合防治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有机茶蚜虫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茶茶树蚜虫为茶二叉蚜,别名茶蚜、桔二叉蚜、可可蚜,属同翅目,蚜科。分布广,食性杂。成、若虫刺吸嫩梢、嫩叶汁液,被害的新梢叶片多皱缩卷曲,严重时新梢不能生长,另外,茶蚜排泄蜜露会致有机茶煤污病的发生。虫体易随采摘的鲜叶残留在产品中,直接影响有机茶的产量、质量和产品卫生。
有机茶园中茶蚜3月底开始出现,4月20日~5月10日是发生高峰期,第一批春茶受害严重。5月上旬以后,随着气温升高,天敌增多,虫口数量逐渐下降。夏季高温天气,除高山茶园外,很少大发生。9月初虫口数量又开始回升,9月20日作用出现第二个虫口高峰期,但虫口密度比前一次高峰期大为减少。9月底茶园出现第二次受害高峰。10月开始虫口数剧减,逐渐进入越冬态。茶蚜为害主要有两个高峰,分别出现在4月20日~5月17日,9月3日~9月26日。
在有机茶生产过程中,严格规定严禁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调节剂等投入品,严格按《有机产品》的生产标准进行有机茶生产,因此,有机茶生产的难度要大于普通茶叶生产。在防治有机茶蚜虫方面难度也增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茶蚜虫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生物多样性控害:净作有机茶园,按每亩不超过20株的密度,均匀地增种桂花、银杏、紫薇、药材、绿肥,将茶树净作模式改造为茶林、茶药、茶草间作模式,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蚜虫;
步骤2、保护和利用天敌:在有机茶园田边和茶棚厢沟间蓄留部分杂草和混合种植一些草本花卉植物,为瓢虫、食蚜蝇、寄生蜂、食蚜瘿蚊、草蛉等茶蚜自然天敌提供获取食料和栖息、繁殖场所,实现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害的目标;
步骤3、茶园种养结合控制蚜虫:在有机茶园中,放养鹅或其它适宜的禽畜,实现茶园控害、培肥土壤,减少蚜虫发生;
步骤4、分期分批勤采控害:在春、夏、秋茶整个采收期,采用分期、分批采摘的方法,有效消灭大量蚜虫和卵,遏制危害;
步骤5、人工修剪:对蚜虫发生严重的茶园进行轻修剪,将剪下的枝叶移出茶园外集中处理,减少田间虫源;
步骤6、黄板诱杀: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茶蚜有翅蚜迁飞和迁入期,挂黄板诱杀有翅蚜;
步骤7、灯光诱杀有翅蚜:诱虫灯密度:在有机茶园安装诱虫灯;
步骤8、在春、秋季茶蚜发生两个高峰期,选用云菊天然除虫菊素乳油液或碧拓防治,安全间隔期10天;
步骤9、秋茶后用波美0.5度的石硫合剂封园。
进一步地,步骤2中的在4月上旬,每亩释放瓢虫卵卡50张。
进一步地,步骤3中的按照每亩15~20只的密度,放养鹅或其它适宜的禽畜。
进一步地,步骤4中,在春季的3月下旬后,无翅蚜发生高峰期,采用分批勤采春茶方法,消灭集中在1芽2、3叶上的无翅蚜。
进一步地,步骤6中按每亩20张的密度挂黄板诱杀有翅蚜。
进一步地,步骤7中每50~60亩有机茶园安装1盏诱虫灯。
进一步地,步骤8中在4月上、中旬,5月上旬和9月上旬至10月初时期内,选用5%云菊天然除虫菊素乳油1000倍~500倍液或碧拓有效活菌≥2亿/ml1000倍~1500倍液防治,安全间隔期10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采用茶林间作、茶园种养结合等生态调控技术、茶园修剪管理、释放瓢虫和药剂防治,能够使蚜虫得以完全控制,本发明方法控制有机茶蚜虫效果显著。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茶蚜虫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生物多样性控害:净作有机茶园,按每亩不超过20株的密度,均匀地增种桂花、银杏、紫薇、药材、绿肥等,将茶树净作模式改造为茶林、茶药、茶草等间作模式,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蚜虫。
步骤2、保护和利用天敌:在有机茶园田边和茶棚厢沟间蓄留部分杂草和混合种植一些草本花卉植物,为瓢虫、食蚜蝇、寄生蜂、食蚜瘿蚊、草蛉等茶蚜自然天敌提供获取食料和栖息、繁殖场所,实现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害的目标。在4月上旬,每亩释放瓢虫卵卡50张。
步骤3、茶园种养结合控制蚜虫:在有机茶园中,按每亩15~20只左右的密度,放养鹅或其它适宜的禽畜,实现茶园控害(杂草等)、培肥土壤,减少蚜虫发生。
步骤4、分期分批勤采控害:在春、夏、秋茶整个采收期,采用分期、分批采摘的方法,有效消灭大量蚜虫和卵,遏制危害。3月下旬后,无翅蚜发生高峰期,采用分批勤采春茶方法,消灭集中在1芽2、3叶上的无翅蚜。
步骤5、人工修剪:对蚜虫发生严重的茶园进行轻修剪,将剪下的枝叶移出茶园外集中处理,减少田间虫源。
步骤6、黄板诱杀: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茶蚜有翅蚜迁飞和迁入期,按每亩20张的密度挂黄板诱杀有翅蚜。
步骤7、灯光诱杀有翅蚜:诱虫灯密度:每50~60亩有机茶园安装1盏诱虫灯。
步骤8、在春、秋季茶蚜发生两个高峰期,具体地在4月20日~5月17日以及9月3日~9月26日内,因此,需要在4月上、中旬,5月上旬和9月上旬至10月初时期内,选用5%云菊天然除虫菊素乳油1000倍~500倍液或碧拓有效活菌≥2亿/ml1000倍~1500倍液防治,安全间隔期10天。
步骤9、秋茶后用波美0.5度的石硫合剂封园。
从2009年至今,与四川省有机茶基地县和有机茶生产企业合作,共建有机茶病虫害防控配套技术使用示范基地,开展了有机蚜虫等防控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应用,经过几年连续使用该技术,有机茶园区内蚜虫得以完全控制,该项方法控制有机茶蚜虫效果显著。
实施例1
一种有机茶蚜虫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生物多样性控害:净作有机茶园,按每亩不超过20株的密度,均匀地增种桂花、银杏、紫薇、药材、绿肥等,将茶树净作模式改造为茶林、茶药、茶草等间作模式,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蚜虫。
步骤2、保护和利用天敌:在有机茶园田边和茶棚厢沟间蓄留部分杂草和混合种植一些草本花卉植物,为瓢虫、食蚜蝇、寄生蜂、食蚜瘿蚊、草蛉等茶蚜自然天敌提供获取食料和栖息、繁殖场所,实现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害的目标。在4月上旬,每亩释放瓢虫卵卡50张。
步骤3、茶园种养结合控制蚜虫:在有机茶园中,按每亩18只左右的密度,放养鹅或其它适宜的禽畜,实现茶园控害(杂草等)、培肥土壤,减少蚜虫发生。
步骤4、分期分批勤采控害:在春、夏、秋茶整个采收期,采用分期、分批采摘的方法,有效消灭大量蚜虫和卵,遏制危害。3月下旬后,无翅蚜发生高峰期,采用分批勤采春茶方法,消灭集中在1芽2、3叶上的无翅蚜。
步骤5、人工修剪:对蚜虫发生严重的茶园进行轻修剪,将剪下的枝叶移出茶园外集中处理,减少田间虫源。
步骤6、黄板诱杀: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茶蚜有翅蚜迁飞和迁入期,按每亩20张的密度挂黄板诱杀有翅蚜。
步骤7、灯光诱杀有翅蚜:诱虫灯密度:每55亩有机茶园安装1盏诱虫灯。
步骤8、在春、秋季茶蚜发生两个高峰期,具体地在4月20日~5月17日以及9月3日~9月26日内,因此,需要在4月上、中旬,5月上旬和9月上旬至10月初时期内,选用5%云菊天然除虫菊素乳油750倍液或碧拓有效活菌≥2亿/ml1250倍液防治,安全间隔期10天。
步骤9、秋茶后用波美0.5度的石硫合剂封园。
实施例2
一种有机茶蚜虫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生物多样性控害:净作有机茶园,按每亩不超过20株的密度,均匀地增种桂花、银杏、紫薇、药材、绿肥等,将茶树净作模式改造为茶林、茶药、茶草等间作模式,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蚜虫。
步骤2、保护和利用天敌:在有机茶园田边和茶棚厢沟间蓄留部分杂草和混合种植一些草本花卉植物,为瓢虫、食蚜蝇、寄生蜂、食蚜瘿蚊、草蛉等茶蚜自然天敌提供获取食料和栖息、繁殖场所,实现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害的目标。在4月上旬,每亩释放瓢虫卵卡50张。
步骤3、茶园种养结合控制蚜虫:在有机茶园中,按每亩15只左右的密度,放养鹅或其它适宜的禽畜,实现茶园控害(杂草等)、培肥土壤,减少蚜虫发生。
步骤4、分期分批勤采控害:在春、夏、秋茶整个采收期,采用分期、分批采摘的方法,有效消灭大量蚜虫和卵,遏制危害。3月下旬后,无翅蚜发生高峰期,采用分批勤采春茶方法,消灭集中在1芽2、3叶上的无翅蚜。
步骤5、人工修剪:对蚜虫发生严重的茶园进行轻修剪,将剪下的枝叶移出茶园外集中处理,减少田间虫源。
步骤6、黄板诱杀: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茶蚜有翅蚜迁飞和迁入期,按每亩20张的密度挂黄板诱杀有翅蚜。
步骤7、灯光诱杀有翅蚜:诱虫灯密度:每50亩有机茶园安装1盏诱虫灯。
步骤8、在春、秋季茶蚜发生两个高峰期,具体地在4月20日~5月17日以及9月3日~9月26日内,因此,需要在4月上、中旬,5月上旬和9月上旬至10月初时期内,选用5%云菊天然除虫菊素乳油1000倍液或碧拓有效活菌≥2亿/ml 1500倍液防治,安全间隔期10天。
步骤9、秋茶后用波美0.5度的石硫合剂封园。
实施例3
一种有机茶蚜虫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生物多样性控害:净作有机茶园,按每亩不超过20株的密度,均匀地增种桂花、银杏、紫薇、药材、绿肥等,将茶树净作模式改造为茶林、茶药、茶草等间作模式,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蚜虫。
步骤2、保护和利用天敌:在有机茶园田边和茶棚厢沟间蓄留部分杂草和混合种植一些草本花卉植物,为瓢虫、食蚜蝇、寄生蜂、食蚜瘿蚊、草蛉等茶蚜自然天敌提供获取食料和栖息、繁殖场所,实现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害的目标。在4月上旬,每亩释放瓢虫卵卡50张。
步骤3、茶园种养结合控制蚜虫:在有机茶园中,按每亩20只左右的密度,放养鹅或其它适宜的禽畜,实现茶园控害(杂草等)、培肥土壤,减少蚜虫发生。
步骤4、分期分批勤采控害:在春、夏、秋茶整个采收期,采用分期、分批采摘的方法,有效消灭大量蚜虫和卵,遏制危害。3月下旬后,无翅蚜发生高峰期,采用分批勤采春茶方法,消灭集中在1芽2、3叶上的无翅蚜。
步骤5、人工修剪:对蚜虫发生严重的茶园进行轻修剪,将剪下的枝叶移出茶园外集中处理,减少田间虫源。
步骤6、黄板诱杀: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茶蚜有翅蚜迁飞和迁入期,按每亩20张的密度挂黄板诱杀有翅蚜。
步骤7、灯光诱杀有翅蚜:诱虫灯密度:每60亩有机茶园安装1盏诱虫灯。
步骤8、在春、秋季茶蚜发生两个高峰期,具体地在4月20日~5月17日以及9月3日~9月26日内,因此,需要在4月上、中旬,5月上旬和9月上旬至10月初时期内,选用5%云菊天然除虫菊素乳油500倍液或碧拓有效活菌≥2亿/ml1000倍液防治,安全间隔期10天。
步骤9、秋茶后用波美0.5度的石硫合剂封园。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验数据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表1 5%云菊乳油防治茶叶小区试验结果
小区试验结果(表1)显示:施药后5天,5%云菊天然除虫菊素乳油防治茶蚜的效果最好,2000倍、1500倍、1000倍和500倍处理,对茶蚜的平均校正防效依次为62.76%、70.27%、81.07%和85.79%。1000倍~500倍的效果比较理想,可以在生产推广应用。
从表1中的试验结果还可看出:供试5%云菊天然除虫菊素乳油防治茶蚜,施药后1天,防治效果1000倍和500倍的效果可达55~60%,表明有较好的速效性;但施药后7天,防效开始下降,说明供试药剂的持效期较短,在蚜虫发生严重时,应间隔7~10天再施药防治。
在室内继续对防治蚜虫的有机制剂进行筛选,筛选的结果表明,随着除虫菊素浓度的加大,防效逐步提高;除此之外,印楝素和碧拓有效活菌≥2亿/ml对有机茶蚜虫的防效都较好,可以在生产上应用(表2)。
表2防治蚜虫药剂防效室内测定结果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有机茶蚜虫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生物多样性控害:净作有机茶园,按每亩不超过20株的密度,均匀地增种桂花、银杏、紫薇、药材、绿肥,将茶树净作模式改造为茶林、茶药、茶草间作模式,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蚜虫;
步骤2、保护和利用天敌:在有机茶园田边和茶棚厢沟间蓄留部分杂草和混合种植一些草本花卉植物,为瓢虫、食蚜蝇、寄生蜂、食蚜瘿蚊、草蛉等茶蚜自然天敌提供获取食料和栖息、繁殖场所,实现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害的目标;
步骤3、茶园种养结合控制蚜虫:在有机茶园中,放养鹅或其它适宜的禽畜,实现茶园控害、培肥土壤,减少蚜虫发生;
步骤4、分期分批勤采控害:在春、夏、秋茶整个采收期,采用分期、分批采摘的方法,有效消灭大量蚜虫和卵,遏制危害;
步骤5、人工修剪:对蚜虫发生严重的茶园进行轻修剪,将剪下的枝叶移出茶园外集中处理,减少田间虫源;
步骤6、黄板诱杀: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茶蚜有翅蚜迁飞和迁入期,挂黄板诱杀有翅蚜;
步骤7、灯光诱杀有翅蚜:诱虫灯密度:在有机茶园安装诱虫灯;
步骤8、在春、秋季茶蚜发生两个高峰期,选用云菊天然除虫菊素乳油液或碧拓防治,安全间隔期10天;
步骤9、秋茶后用波美0.5度的石硫合剂封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茶蚜虫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在4月上旬,每亩释放瓢虫卵卡50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茶蚜虫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按照每亩15~20只的密度,放养鹅或其它适宜的禽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茶蚜虫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在春季的3月下旬后,无翅蚜发生高峰期,采用分批勤采春茶方法,消灭集中在1芽2、3叶上的无翅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茶蚜虫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按每亩20张的密度挂黄板诱杀有翅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茶蚜虫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每50~60亩有机茶园安装1盏诱虫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茶蚜虫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在4月上、中旬,5月上旬和9月上旬至10月初时期内,选用5%云菊天然除虫菊素乳油1000倍~500倍液或碧拓有效活菌≥2亿/ml1000倍~1500倍液防治,安全间隔期10天。
CN201711340747.1A 2017-12-14 2017-12-14 一种有机茶蚜虫的防治方法 Pending CN1079264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40747.1A CN107926402A (zh) 2017-12-14 2017-12-14 一种有机茶蚜虫的防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40747.1A CN107926402A (zh) 2017-12-14 2017-12-14 一种有机茶蚜虫的防治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6402A true CN107926402A (zh) 2018-04-20

Family

ID=61944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40747.1A Pending CN107926402A (zh) 2017-12-14 2017-12-14 一种有机茶蚜虫的防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26402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3436A (zh) * 2018-05-22 2018-10-30 广西昭平县古书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茶短须螨的防治方法
CN109757265A (zh) * 2019-03-12 2019-05-17 汶川德新果缘农业有限公司 天敌昆虫混合田间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CN110249868A (zh) * 2019-06-28 2019-09-20 潜山县下河有机茶厂 一种有机茶蚜虫防治方法
CN117413812A (zh) * 2023-12-14 2024-01-19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风力自适应害虫防控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9663A (zh) * 2013-05-29 2013-08-07 广东茗皇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茶园生态种植方法
CN104604608A (zh) * 2015-02-07 2015-05-13 陈楚安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法
CN105010032A (zh) * 2015-06-30 2015-11-04 李美琼 一种小麦玉米蚜的防治方法
CN105145200A (zh) * 2015-08-12 2015-12-16 韦明玕 有机茶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CN106358856A (zh) * 2016-08-26 2017-02-01 潜山县妙山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茶叶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9663A (zh) * 2013-05-29 2013-08-07 广东茗皇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茶园生态种植方法
CN104604608A (zh) * 2015-02-07 2015-05-13 陈楚安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法
CN104604608B (zh) * 2015-02-07 2017-01-18 潮州中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法
CN105010032A (zh) * 2015-06-30 2015-11-04 李美琼 一种小麦玉米蚜的防治方法
CN105145200A (zh) * 2015-08-12 2015-12-16 韦明玕 有机茶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CN106358856A (zh) * 2016-08-26 2017-02-01 潜山县妙山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茶叶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中国农作物病虫害 下》", 30 April 2015 *
曹丽、文明玲、叶志华: "5%云菊天然除虫菊素乳油防治茶叶假眼小绿叶蝉的研究", 《陕西农业科学》 *
温源、许尔文、武应鹏等: "不同生物药剂防治设施葡萄害虫试验", 《山西果树》 *
黎贵英: "《竹溪茶经》", 31 January 2011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3436A (zh) * 2018-05-22 2018-10-30 广西昭平县古书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茶短须螨的防治方法
CN109757265A (zh) * 2019-03-12 2019-05-17 汶川德新果缘农业有限公司 天敌昆虫混合田间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CN110249868A (zh) * 2019-06-28 2019-09-20 潜山县下河有机茶厂 一种有机茶蚜虫防治方法
CN117413812A (zh) * 2023-12-14 2024-01-19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风力自适应害虫防控装置
CN117413812B (zh) * 2023-12-14 2024-03-01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风力自适应害虫防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iley Biological flora of the British Isles: Cirsium arvense (L.) scop.
CN1969606B (zh) 一种白蚁共生人工种植鸡*的方法
Philbrick et al. Companion plants and how to use them
CN107926402A (zh) 一种有机茶蚜虫的防治方法
SUHAIMI et al. Effect of organic substrates on ginger growth, yield and [6]-gingerol content cultivated using soilless culture system
CN107980443A (zh) 一种花椒的种植方法
CN106490028A (zh) 一种防治农作物地下害虫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80502A (zh) 一种零农药草生火龙果种植方法
CN107646346A (zh) 一种一点红的有机种植方法
CN107593245A (zh) 油茶病虫害综合有效治理方法
CN106258876A (zh) 一种铁皮石斛的种植方法
Hiiesaar et al. Specific composition of flea beetles (Phyllotreta spp.), the dynamics of their number on the summer rape (Brassica napus L. var. oleifera subvar. annua) Mascot
CN109362506B (zh) 红薯叶种植方法
CN109302961A (zh) 一种防虫、抗病的芦笋种植方法
CN110999707A (zh) 一种苹果林防印度小裂绵蚜虫害的作物套种方法
KR102639490B1 (ko) 친환경 과수 살균제 조성물의 제조방법
Ganesan et al. Nutrient recycling from cashew biomass using vermicomposting technology-proposa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urston Wild oats as successful weeds
Graumann et al. Growing alfalfa
Turdiyeva et al. Types and quantities of weeds found in corn fields and the effect of herbicides on grain yield
CN106538626A (zh) 一种用于花生种植的复合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Wijesooriya et al. Effect of Growth and Yield of Brinjal (Solanum Melongena L.) Grown Under Different Poly Mulches
Mohd Yaseer Suhaimi et al. Effect of organic substrates on ginger growth, yield and [6]-gingerol content cultivated using soilless culture system.
Thooyavathy et al. Seed Production Techniques for Vegetables
Rizal Pest Control Practices by Organic Farming Operators in Indonesi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