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25931B - 基站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925931B CN107925931B CN201680045189.3A CN201680045189A CN107925931B CN 107925931 B CN107925931 B CN 107925931B CN 201680045189 A CN201680045189 A CN 201680045189A CN 107925931 B CN107925931 B CN 10792593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bearer
- menb
- senb
- bearer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6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08 change requ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144 data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7—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a plurality of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s, e.g. multi-call or multi-bearer end-to-end data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04W76/34—Selective release of ongoing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辅基站(2)被配置为在向无线终端提供与第一主基站(1)协作的DC所用的辅小区组(SCG)期间,从第二主基站(3)接收SeNB添加请求消息。该SeNB添加请求消息表示为了与第一主基站(1)的DC而在辅基站(2)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各承载是否要维持在辅基站(2)处。因而,例如,可以促成通过使用现有的基站间接口过程和基站间信令消息来进行双连接(DC)中的主基站的改变过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网络,并且特别涉及双连接(DC)。
背景技术
3GPP版本12规范定义了双连接(DC)(例如,参见非专利文献1和2)。DC与在3GPP版本11规范中所介绍的协作多点(CoMP)相似但有所不同。特别地,在DC中,针对宏小区和小小区(微微小区)使用不同的载波频率,无线终端(即,用户设备(UE))执行两个介质访问控制(MAC)实体(即,UE使用两个独立调度器所提供的无线资源,其中这两个调度器中的一个调度器在主基站(即,主eNodeB(MeNB))中并且另一调度器在辅基站(即,辅eNB(SeNB))中),并且UE需要支持至少两个UL载波的同时使用。
在3GPP版本12的DC中,UE连接至一个MeNB和一个SeNB。配置有DC的UE(DC UE)针对MeNB和SeNB上的各数据流,使用两个MAC实体和至少两个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DC中的MeNB是终止DC UE所用的S1-MME的eNB。DC中的SeNB向DC UE提供附加的无线资源。将由MeNB向UE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小区称为主小区组(MCG),并且将由SeNB向UE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小区称为辅小区组(SCG)。MCG是与MeNB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小区,并且包括主用小区(PCell)和可选的一个或多个辅小区(SCell)。SCG包括与SeNB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小区,并且包括主用辅小区(PSCell)和可选的一个或多个辅小区(SCell)。在3GPP版本12的DC中,PSCell是SCG中的特殊小区,并且与通常的SCell的不同之处在于:PSCell配置有UE所用的上行链路(即,PUCCH)。
在DC所用的控制面架构中,针对各DC UE,仅存在一个S1-MME。S1-MME是在MeNB和移动管理实体(MME)之间定义的,并且MeNB终止S1-MME。使用eNB之间的信令接口(即,X2-C)来进行与DC UE有关的MeNB和SeNB之间的信令。
对于DC,允许两个用户面架构。在一个架构中,S1-U仅在MeNB中终止,并且MeNB使用X2-U将用户面数据转发至SeNB。在另一架构中,S1-U还在SeNB中终止。
因此,针对DC定义三种类型的无线承载,即MCG承载、分裂承载和SCG承载。关于MCG承载,MeNB终止与服务网关(S-GW)的S1-U连接,并且MCG承载的无线协议仅配置在MeNB中以使用MeNB资源。因而,SeNB没有参与在Uu接口上传送MCG承载的用户面数据。
关于分裂承载,MeNB终止与S-GW的S1-U连接,并且在MeNB和SeNB之间传送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数据(即,PDCP协议数据单元(PDCP PDU))。因而,MeNB和SeNB这两者都参与在Uu接口上传送分裂承载的用户面数据。
关于SeNB承载,SeNB终止与S-GW的S1-U连接,并且SeNB承载的无线协议仅配置在SeNB中以使用SeNB资源。因而,MeNB没有参与在Uu接口上传送SCG承载的用户面数据。
与DC有关的一些整体过程在非专利文献1(例如,参见非专利文献1的第10.1.2.8部分)中进行了定义。
SeNB添加过程:
该过程由MeNB发起以在SeNB处建立UE上下文。该过程用于添加SCG中的至少第一小区(即,PSCell)。在该过程中,在SCG内始终配置有至少一个承载(分裂承载或SCG承载)。
SeNB修改过程:
该过程用于修改SeNB内的SCG,并且由MeNB或SeNB发起。该过程用于在同一SeNB内,修改、建立或释放承载上下文,相对于SeNB传送承载上下文或者修改UE上下文的其它属性。MeNB使用该过程来添加或释放SCG SCell、SCG承载、以及分裂承载的SCG部分。MeNB还使用该过程来触发涉及PSCell释放的PSCell改变。
SeNB释放过程:
该过程由MeNB或SeNB发起,并且用于发起SeNB处的UE上下文的释放。
MeNB内改变过程:
该过程用于在维持同一SeNB内的SCG的同时,在同一MeNB内进行切换。
SeNB改变过程:
该过程用于在SeNB之间(SeNB间)改变SCG。该过程由MeNB发起,并且用于将UE上下文从源SeNB传送至目标SeNB,并针对各SeNB改变UE内的SCG配置。该过程基本上通过SeNB添加过程和SeNB释放过程的组合来实现。
MeNB到eNB改变过程:
该过程由MeNB发起。该过程用于将上下文数据从源MeNB和源SeNB传送至目标eNB。
DC中的MeNB和SeNB之间的用户面数据的信令和传送经由X2接口来进行。因此,定义了以下的DC所用的X2过程(例如,参见非专利文献2的第8.6部分和第9.1.3部分)。上述整体过程中的一些过程使用这些DC所用的X2过程。
-SeNB添加准备过程
-MeNB发起的SeNB修改准备过程
-SeNB发起的SeNB修改过程
-MeNB发起的SeNB释放过程
-SeNB发起的SeNB释放过程
在3GPP版本12中,在UE从MeNB切换到其它的eNB(目标eNB)的情况下,使用上述的MeNB到eNB改变过程。在该过程中,SeNB(SCG)被完全释放。因此,在切换之后需要SCG的情况下,目标eNB应当在切换完成之后再次进行SeNB添加过程。即,MeNB到eNB改变过程除需要正常切换过程外,还需要与SeNB改变过程相同的信令(即,需要SeNB释放过程和SeNB添加过程的组合)。此外,关于SCG承载,需要进行从SeNB向源MeNB的数据转发以及从源MeNB向目标eNB的数据转发。
在3GPP版本13中,正讨论不存在SeNB改变的从源MeNB向目标MeNB的MeNB间切换的支持、或者涉及SeNB添加过程的MeNB间切换的支持。在支持这些过程的情况下,目标eNB可能无需进行SeNB添加过程以在SeNB处再次对SCG进行配置。另外,从SeNB向源MeNB以及从源MeNB向目标eNB的与SCG承载有关的数据转发可能变得不必要。
专利文献1还公开了双连接期间无线终端从第一主基站向第二主基站的切换的一些过程。在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一个过程中,在双连接中的无线终端从第一主基站切换到第二主基站的情况下,第一主基站请求辅基站暂停在SCell中提供服务,然后辅基站暂停在SCell中提供服务并且保持与SCell有关的通信状况信息。此外,在该过程中,在切换之后第二主基站将用以恢复通信的指示发送至辅基站,并且响应于该指示,辅基站基于辅基站中所保持的与SCell有关的通信状况信息来恢复SCell中的服务。与SCell有关的通信状况信息例如包括以下至少之一:(a)用户数据(用户面(U面))的发送或接收状况、(b)服务信息、(c)承载信息和(d)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专利公开WO2014/103145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V12.6.0(2015-06),“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Release12)”,2015年6月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6.423V12.6.0(2015-06),“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X2applicationprotocol(X2AP)(Release 12)”,2015年6月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使用3GPP版本12规范中所定义的与DC有关的现有X2过程和X2消息来实现不存在SeNB改变的从第一MeNB向第二MeNB的MeNB改变(或MeNB间切换)、或者涉及SeNB添加的MeNB改变(或MeNB间切换),这一做法可能更可取。此外,在这些MeNB改变中,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为了双连接而在SeNB中已配置的多个承载中的一部分承载维持在SeNB处期间,其余的承载移动到第二MeNB或释放,这一做法可能更可取。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所要实现的目的其中之一是提供以下的设备、方法和程序,其中该设备、方法和程序促成了在向无线终端(UE)提供双连接期间,通过使用现有的基站间接口(X2接口)过程和基站间信令消息(X2消息)来进行不存在辅基站(SeNB)的释放的主基站(MeNB)改变过程或者涉及辅基站(SeNB)的添加的主基站(MeNB)改变过程。注意,该目的仅是这里公开的实施例所要实现的目的其中之一。通过以下的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附图,其它特征或问题以及新颖特征将变得明显。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第一方面,一种辅基站,包括:至少一个无线收发器;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其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无线收发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所述辅基站向无线终端提供与第一主基站协作的双连接所用的辅小区组(SCG)期间,从第二主基站接收SeNB添加请求消息。所述SeNB添加请求消息表示为了所述双连接而在所述辅基站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各承载是否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
在第二方面,一种辅基站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向无线终端提供与第一主基站协作的双连接所用的辅小区组(SCG)期间,从第二主基站接收SeNB添加请求消息,其中所述SeNB添加请求消息表示为了所述双连接而在所述辅基站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各承载是否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以及
(b)在接收到所述SeNB添加请求消息的情况下,将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承载与无需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承载区分开。
在第三方面,一种第二主基站,包括:至少一个无线收发器;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其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无线收发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在辅基站向无线终端提供与第一主基站协作的双连接所用的辅小区组(SCG)期间,将SeNB添加请求消息发送至所述辅基站。所述SeNB添加请求消息表示为了所述双连接而在所述辅基站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各承载是否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
在第四方面,一种第二主基站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辅基站向无线终端提供与第一主基站协作的双连接所用的辅小区组(SCG)期间,将SeNB添加请求消息发送至所述辅基站。所述SeNB添加请求消息表示为了所述双连接而在所述辅基站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各承载是否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
在第五方面,一种第一主基站,包括:至少一个无线收发器;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其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无线收发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在辅基站向无线终端提供与所述第一主基站协作的双连接所用的辅小区组(SCG)期间,将所述无线终端的切换请求发送至第二主基站,并且从所述第二主基站接收针对所述切换请求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表示为了所述双连接而在所述辅基站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各承载是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还是要移动到所述第二主基站。
在第六方面,一种第一主基站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辅基站向无线终端提供与所述第一主基站协作的双连接所用的辅小区组(SCG)期间,将所述无线终端的切换请求发送至第二主基站;以及
(b)从所述第二主基站接收针对所述切换请求的响应消息,其中所述响应消息表示为了所述双连接而在所述辅基站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各承载是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还是要移动到所述第二主基站。
在第七方面,一种程序,包括指令(软件代码),所述指令(软件代码)在载入计算机中的情况下使所述计算机进行根据上述的第二方面、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第八方面,一种无线终端,包括:至少一个无线收发器,用于与第一主基站、第二主基站和辅基站进行通信;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第一主基站、所述第二主基站和所述辅基站被配置为在所述辅基站向所述无线终端提供与所述第一主基站协作的双连接所用的辅小区组(SCG)期间,执行用于将所述双连接中的主基站从所述第一主基站改变为所述第二主基站的过程。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所述过程期间,从所述第一主基站接收与所述第二主基站有关的主小区组(MCG)配置、以及与所述辅基站有关的SCG配置。此外,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所述MCG配置和所述SCG配置,判断为了所述双连接而在所述辅基站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各承载是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还是要移动到所述第二主基站。此外,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在保持与所述辅基站的SCG的连接的同时,将所述双连接中的主基站从所述第一主基站改变为所述第二主基站,其中与所述辅基站的SCG的连接包括至少一个承载。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方面,可以提供以下的设备、方法和程序,其中该设备、方法和程序促成了在向无线终端(UE)提供双连接期间,通过使用现有的基站间接口(X2接口)过程和基站间信令消息(X2消息)来进行不涉及辅基站(SeNB)的释放的主基站(MeNB)改变过程或者涉及辅基站(SeNB)的添加的主基站(MeNB)改变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网络的结构示例的图。
图2A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MeNB改变(MeNB间切换)的整体过程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2B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MeNB改变(MeNB间切换)的整体过程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T-MeNB和SeNB的操作的序列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SeNB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5A是示出SeNB添加请求消息的修改的示例的图。
图5B是示出SeNB添加请求消息的修改的示例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T-MeNB和S-MeNB的操作的序列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T-MeNB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切换请求确认消息的修改的示例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S-MeNB和SeNB的操作的序列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S-MeNB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1A是示出SeNB释放请求消息的修改的示例的图。
图11B是示出SeNB释放请求消息的修改的示例的图。
图12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例的框图。
图13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无线终端的结构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在整个附图中,利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应的元件,并且为了清晰起见,将根据需要省略重复的说明。
以下关于实施例的说明主要关注容纳LTE和SAE(系统架构演进)的演进分组系统(EPS)。然而,这些实施例不限于EPS,并且可以应用于其它的移动通信网络或系统,诸如3GPP UMTS、3GPP2CDMA 2000系统(1xRTT、高速率分组数据(HRPD)、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注册商标))/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和WiMAX系统等。
图1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网络的结构示例。在图1的示例中,无线通信网络包括基站(eNB)1、基站(eNB)2、基站(eNB)3和无线终端(UE)4。eNB 1和eNB 2分别用作向UE 4的双连接(DC)所用的MeNB和SeNB。UE 4由MeNB 1配置DC,同时使用包括由MeNB 1提供的小区11的MCG以及包括由SeNB 2提供的小区21的SCG。
如图1所示,一些实施例提供MeNB改变101,其中在该MeNB改变101中,在SeNB 2将与eNB(MeNB)1协作的DC所用的SCG提供至UE 4期间,UE 4所用的DC中的MeNB从eNB 1改变为eNB 3。在MeNB改变之后,UE 4由MeNB3配置DC,同时使用包括由MeNB 3提供的小区31的MCG以及包括由SeNB 2提供的小区21的SCG。该MeNB改变还可被称为MeNB间切换。以下,将作为MeNB改变(或MeNB间切换)之前的MeNB的eNB 1称为源MeNB(S-MeNB),并且将作为MeNB改变(或MeNB间切换)之后的MeNB的eNB 3称为目标MeNB(T-MeNB)。
图1所示的eNB 1~3各自可以是集中式无线接入网络(C-RAN)架构中所使用的基带单元(BBU)。换句话说,图1所示的各eNB可以是要连接至一个或多个远程无线电头端(RRH)的RAN节点。在一些实现中,作为BBU的eNB 1~3各自负责控制面处理和用户面的数字基带信号处理。另一方面,各RRH负责模拟射频(RF)信号处理(例如,频率转换和信号放大)。C-RAN还被称为云RAN。BBU还被称为无线电设备控制器(REC)或数据单元(DU)。RRH还被称为无线电设备(RE)、无线电单元(RU)或远程无线电单元(RRU)。
图2A和2B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MeNB改变(或MeNB间切换)的整体过程的示例(过程200)。如后面所述,MeNB间切换过程200包含与3GPP版本12的SeNB添加过程相对应的过程(即,步骤202和203)。即,过程200是向UE 4提供双连接时的涉及SeNB的添加的MeNB改变(或MeNB间切换)过程。换句话说,过程200是向UE 4提供双连接时的不涉及SeNB 2的释放的MeNB改变(或MeNB间切换)过程。
在步骤201中,S-MeNB 1请求T-MeNB 3进行UE 4的MeNB间切换。步骤201中的切换请求消息还可被称为MeNB改变请求消息。
在步骤202中,响应于在步骤201中接收到切换请求消息,T-MeNB 3将SeNB添加请求消息发送至SeNB 2。SeNB添加请求消息可被称为SCG添加请求消息。SeNB添加请求消息表示无线接入承载(即,E-UTRAN无线接入承载(E-RAB))的特性,并且请求SeNB 2分配特定E-RAB所用的无线资源。E-RAB的特性例如表示E-RAB标识符(E-RAB ID)和承载类型(即,SCG承载或分裂承载)。承载类型还被称为DRB类型。SeNB添加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包含MCG配置和UE能力的SCG配置所需的信息(SCG-ConfigInfo)。
如在以下实施例中详细所述,SeNB添加请求消息(步骤202)可以指示SeNB 2,以使得:要使SeNB 2中已配置的多个承载(即,SCG承载或分裂承载或这两者)中的部分承载维持在SeNB 2处,并且使其余的承载移动到T-MeNB 3或者释放。
响应于从T-MeNB 3接收到SeNB添加请求消息,SeNB 2准备无线资源和控制面(C面)资源并且准备与SCG承载有关的传输网络资源。然后,SeNB 2将包含SCG配置(SCG-Config)的响应消息(即,SeNB添加请求确认)发送至T-MeNB 3(步骤203)。SCG-Config可以包括例如包含pSCellToAddMod IE的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SCG IE。
在步骤204中,T-MeNB 3将表示接受到切换请求的响应消息(即,切换请求确认)发送至S-MeNB 1。在步骤205中,响应于接收到切换请求确认消息,S-MeNB 1将SeNB释放请求消息发送至SeNB 2。SeNB释放请求消息可被称为SCG释放请求消息。
在步骤206中,S-MeNB 1在MCG内的PCell(例如,小区11)中请求UE 4再配置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步骤206中的RRC连接再配置消息包括:与T-MeNB 3有关的移动控制信息(移动控制Info)和MCG配置;以及与SeNB 2中的SCG有关的配置信息(SCG配置,即scg-ConfigPartMCG(例如,scg-Counter)和scg-ConfigPartSCG)。以这种方式,UE 4认为UE 4被指示为在保持与SeNB 2的SCG的连接(即,至少一个承载(SCG承载或分裂承载))的同时,进行用以将DC中的主基站从S-MeNB 1改变为T-MeNB 3的eNB间切换。此外,UE 4能够确定要维持SCG内的承载中的哪个承载并且要释放哪个承载。例如,在接收到RRC连接再配置消息时,UE 4重置MCG侧的MAC实体(MCG MAC)和SCG侧的MAC实体(SCG MAC)。然后,UE 4再建立MCG侧的PDCP实体(MCG PDCP),并且在SCG承载的情况下,还再建立与要维持的SCG承载相对应的SCG侧的PDCP实体(SCG PDCP)。之后,UE 4再建立MCG侧的RLC实体(MCG RLC)以及与所维持的SCG承载相对应的SCG侧的RLC实体(SCG RLC)。
在步骤207和208中,UE 4进行随机接入过程以获取与T-MeNB 3的同步,然后将RRC连接再配置完成消息发送至T-MeNB 3,以向T-MeNB 3通知包括切换确认以及MCG配置和SCG配置的修改(或改变)的RRC再配置的完成。
在步骤209中,UE 4根据通过步骤206中的RRC连接再配置消息所接收到的新的SCG配置(包括移动控制InfoSCG),来进行随机接入过程以获取与SeNB 2的同步。
在步骤210中,响应于从UE 4接收到RRC连接再配置消息(步骤208),T-MeNB 3向SeNB 2通知SeNB再配置已完成(SeNB再配置完成消息)。
在步骤211中,S-MeNB 1将与MCG有关的数据通信状况的报告(即,SN状况传送消息)发送至T-MeNB 3。SN状况传送消息例如包括与MCG承载有关的编号,其中这些编号包括上行链路PDCP序列号(SN)、上行链路超帧号(HFN)、下行链路PDCP序列号和下行链路超帧号。SN状况传送消息可以包括与分裂承载有关的PDCP序列号和超帧号。在步骤212中,S-MeNB 1开始将从S-GW 5接收到的所缓冲的下行链路用户数据转发至T-MeNB 3。
在步骤213中,SeNB 2将与在SeNB 2中配置的UE 4所用的至少一个承载中的要释放或要移动到T-MeNB 3的一个或多个承载有关的数据通信状况的报告(即,SN状况传送消息)发送至T-MeNB 3。该SN状况传送消息例如包括与SCG承载有关的编号,其中这些编号包括上行链路PDCP序列号(SN)、上行链路超帧号(HFN)、下行链路PDCP序列号和下行链路超帧号。该SN状况传送消息可以包括与分裂承载有关的PDCP序列号和超帧号。
在步骤214中,SeNB 2开始将从S-GW 5接收到的所缓冲的下行链路用户数据转发至T-MeNB 3。利用SeNB 2的SN状况传送(步骤213)和数据转发(步骤214)可以响应于从S-MeNB 1接收到SeNB释放请求消息(步骤205)而发起,或者可以在将SeNB添加请求确认消息(步骤203)发送至T-MeNB 3之后发起。
在步骤215中,T-MeNB 3发起S1路径切换过程。在步骤215~219的S1路径切换过程中,在S-GW 5和T-MeNB 3之间配置用于MCG承载(以及可选的分裂承载)的一个或多个S1承载(217),并且在S-GW 5和SeNB 2之间配置用于SCG承载的一个或多个S1承载(218)。如果不存在SCG承载(E-RAB)的修改,则S-GW 5和SeNB 2之间的S1承载(218)的配置可以与发起MeNB间切换之前的配置相同。例如,可以省略S1路径切换过程。
在步骤220中,T-MeNB 3将UE上下文释放消息发送至S-MeNB 1以发起UE上下文释放过程。在从T-MeNB 3接收到UE上下文释放消息(步骤220)时,允许S-MeNB 1释放与UE上下文相关联的无线资源和C面资源。在步骤221中,响应于从T-MeNB 3接收到UE上下文释放消息,S-MeNB 1将UE上下文释放消息发送至SeNB 2。
以下将说明一些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可以单独使用,或者这些实施例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实施例可以适当地彼此组合。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例示的目的而提供的。
第一实施例
在图2A和2B所示的MeNB改变过程中,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为了双连接(DC)而在SeNB 2中已配置的多个承载(即,SCG承载或分裂承载或这两者)中的部分承载维持在SeNB2处期间,其余的承载移动到T-MeNB 3或释放,这一做法可能更可取。本实施例提供SeNB添加请求消息(步骤202)的改进,以在MeNB改变过程中进行SeNB 2中已配置的多个承载的部分释放或部分维持。
图3示出如下过程(过程300)的示例,其中在该过程中,SeNB 2在向特定的UE 4提供与MeNB(S-MeNB)1协作的DC所用的SCG期间,从其它的eNB(T-MeNB)3接收SeNB添加请求消息。图3所示的步骤301和302与图2A所示的步骤201和202相对应。即,在步骤301中,S-MeNB1将用以请求UE 4的MeNB间切换的切换请求消息发送至T-MeNB 3。该切换请求消息例如包括切换之前的MCG SCG配置。
切换请求消息(步骤301)还可以包括用以从S-MeNB 1向T-MeNB 3明确地或隐含地表示这是涉及维持SeNB(或者SCG或者SCG中的承载(SCG承载或分裂承载))的MeNB改变的一个或多个附加信息元素。因此,T-MeNB 3在从S-MeNB 1接收到切换请求时,可以认为请求了T-MeNB 3进行涉及维持SeNB(或者SCG或者SCG中的承载(SCG承载或分裂承载))的MeNB改变(或MeNB间切换)。
在一些实现中,为了隐含地表示UE 4所用的DC中的MeNB的改变,切换请求消息(步骤301)中所包含的附加信息元素可以包括由SeNB 2分配的用以在S-MeNB 1和SeNB 2之间的基站间接口(即,X2接口)上唯一地标识UE 4的无线终端标识符(即,SeNB UE X2AP ID)。该附加信息元素还可以包括为了与S-MeNB 1协作的DC而在SeNB 2中已配置的UE 4所用的一个或多个承载标识符(例如,网络承载标识符(即,E-RAB ID或eps-承载身份)、数据无线承载(DRB)的标识符(即,DRB身份)或它们的组合)。
附加地或可选地,在一些实现中,为了隐含地表示UE 4所用的DC中的MeNB的改变,切换请求消息(步骤301)中所包含的附加信息元素可以包括由SeNB 2分配至UE 4的用以在SCG内唯一地标识该UE 4的终端标识符(例如,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C-RNTI))。在这种情况下,该附加信息元素还可以包括为了与S-MeNB 1协作的DC而在SeNB 2中已配置的UE 4所用的一个或多个承载标识符(例如,E-RAB ID或eps-承载身份、或者DRB身份、或者它们的组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E-RAB ID作为X2消息的信息元素进行发送,同时可以将eps-承载身份和DRB身份作为信息元素包含在X2消息中所包含的容器(即,MeNB到SeNB容器)内的RRC层中。
附加地或可选地,在一些实现中,切换请求消息(步骤301)中所包含的附加信息元素可以明确地表示UE 4所用的DC中的MeNB要从MeNB(S-MeNB)1改变为MeNB(T-MeNB)3。在这种情况下,该附加信息元素可以表示为了与MeNB 1协作的DC而在SeNB 2中已配置的UE 4所用的一个或多个承载标识符(例如,E-RAB ID或eps-承载身份、或者DRB身份、或者它们的组合)不存在变化。
在步骤302中,响应于在步骤301中接收到切换请求消息,T-MeNB 3将SeNB添加请求消息发送至SeNB 2。SeNB添加请求消息表示无线接入承载(即,E-UTRAN无线接入承载(E-RAB))的特性,并且请求SeNB 2分配特定E-RAB所用的无线资源。E-RAB的特性例如表示E-RAB标识符(E-RAB ID)和承载类型(即,SCG承载或分裂承载)。承载类型还被称为DRB类型。SeNB添加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包含MCG配置和UE能力的SCG配置所需的信息(SCG-ConfigInfo)。此外,T-MeNB 3可以在SCG-ConfigInfo中指定具有与S-MeNB 1和SeNB 2之间的DC中所使用的标识符的值相同的值的网络承载标识符(例如,eps-承载身份)和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符(例如,DRB身份)。同样,T-MeNB 3可以指定具有与S-MeNB 1和SeNB 2之间的DC中所使用的标识符的值相同的值的小区21的逻辑标识符(例如,sCellIndex或ServCellIndex)。
SeNB添加请求消息(步骤302)还可以包括用以向SeNB 2明确地或隐含地表示在维持SeNB(或者SCG、或者SCG所用的承载(SCG承载或分裂承载))的同时、MeNB要从S-MeNB 1改变为T-MeNB 3的一个或多个附加信息元素。该一个或多个附加信息元素可以与切换请求消息(步骤301)中所包括的相应附加信息元素相同,或者可以是根据该相应附加信息元素所推导出的。
具体地,在一些实现中,为了隐含地表示UE 4所用的DC中的MeNB的改变,SeNB添加请求消息(步骤302)中所包含的附加信息元素可以包括由SeNB2分配的用以在S-MeNB 1和SeNB 2之间的基站间接口(即,X2接口)上唯一地标识该UE 4的无线终端标识符(即,SeNBUE X2AP ID)。在这种情况下,附加信息元素还可以包括为了与S-MeNB 1协作的DC而在SeNB2中已配置的UE 4所用的一个或多个承载标识符(例如,E-RAB ID或eps-承载身份、或者DRB身份、或者它们的组合)。
附加地或可选地,在一些实现中,为了隐含地表示UE 4所用的DC中的MeNB的改变,SeNB添加请求消息(步骤302)中所包含的附加信息元素可以包括由SeNB 2分配至UE 4的用以在SCG内唯一地标识UE 4的终端标识符(例如,C-RNTI)。在这种情况下,附加信息元素还可以包括为了与S-MeNB 1协作的DC而在SeNB 2中已配置的UE 4所用的一个或多个承载标识符(例如,E-RAB ID或eps-承载身份、或者DRB身份、或者它们的组合)。
附加地或可选地,在一些实现中,SeNB添加请求消息(步骤302)中所包含的附加信息元素可以明确地表示UE 4所用的DC中的MeNB要从MeNB(S-MeNB)1改变为MeNB(T-MeNB)3。例如,SeNB添加请求消息可以包括SCG改变指示IE。此外,可以针对SCG改变指示IE定义新的原因值(例如,“MeNB间切换”或“SeNB(SCG)存储的切换”),并且SeNB添加请求消息可以指定该原因值。此外,在这种情况下,附加信息元素可以表示为了与MeNB 1协作的DC而在SeNB 2中已配置的UE 4所用的承载标识符(例如,E-RAB ID或eps-承载身份、或者DRB身份、或者它们的组合)不存在变化。
SeNB添加请求消息(步骤302)还表示为了DC而在SeNB 2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各承载是否要维持在SeNB 2处。换句话说,SeNB添加请求消息表示SeNB 2中已配置的各承载是要在MeNB改变之后维持在SeNB 2处还是要被释放(或者作为MCG承载而要移动到T-MeNB 3)。即,SeNB添加请求消息使得SeNB 2能够将要维持在SeNB 2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承载与无需维持在SeNB 2处的(或者移动到T-MeNB 3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承载区分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SeNB添加请求消息可以针对各承载表示SeNB 2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是要在MeNB改变之后维持在SeNB 2处还是要被释放(或者作为MCG承载而要移动到T-MeNB 3)。更具体地,SeNB添加请求消息可以包含第一列表或第二列表或这两个列表,其中第一列表表示在MeNB改变之后要维持在SeNB 2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承载(例如,SCG承载#1),以及第二列表表示在MeNB改变之后无需维持在SeNB 2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承载(例如,SCG承载#2)。第二列表可以表示作为MCG承载而要从SeNB 2移动到T-MeNB 3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承载。
如图3所示,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列表可被定义为“E-RAB要添加列表(E-RAB To BeAdded List)”信息元素(IE)。另一方面,第二列表可被定义为“E-RAB要改变列表(E-RAB ToBe Changed List)”信息元素(IE)。可选地,第二列表可被定义为“E-RAB要释放列表(E-RABTo Be Released List)”信息元素(IE)或者“E-RAB要再配置列表(E-RAB To BeReconfigured List)”信息元素(IE)。
在步骤303中,SeNB 2被配置为在向特定的UE 4提供与MeNB(S-MeNB)1协作的DC所用的SCG期间、接收到包括上述的附加信息元素的SeNB添加请求消息(步骤302)时,认为SeNB添加请求消息请求为了与S-MeNB 1协作的DC已配置的与SCG有关的配置的修改(或改变)。与SCG有关的配置的修改(或改变)例如包括以下至少之一:(a)与SCG相关联的MeNB的配置(例如,MeNB UE X2AP ID)的修改(或改变);(b)与SCG相关联的MCG或MCG承载的配置的修改(或改变);(c)SeNB安全密钥(S-KeNB)的修改(或改变);以及(d)SCG或SCG承载或分裂承载的配置的修改(或改变)。作为更具体的示例,如果SeNB添加请求消息中所包含的E-RAB要添加列表IE包括具有与针对当前正与S-MeNB 1进行DC的UE 4所配置的标识符的值相同的值的无线终端标识符(例如,SeNB UE X2AP ID)、并且还包括具有与针对UE 4所配置的值相同的值的E-RAB ID,则SeNB 2将该SeNB添加请求视为针对与该E-RAB相对应的配置的修改(或改变)的请求或者针对包括该E-RAB的SCG的再配置的请求。
此外,在步骤303中,SeNB 2被配置为基于步骤302中的SeNB添加请求消息,来将要维持在SeNB 2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承载(例如,SCG承载#1)与无需维持在SeNB 2处(或者移动到T-MeNB 3)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承载(例如,SCG承载#2)区分开。
在一个示例中,SeNB添加请求消息(步骤302)包括上述的第一列表(例如,E-RAB要添加列表)和第二列表(例如,E-RAB要改变列表)这两者。在这种情况下,SeNB 2认为应当维持第一列表中所包括的一个或多个承载,并且SeNB 2还认为允许第二列表中所包括的一个或多个承载允许被释放或者要被移动到T-MeNB 3。
在另一示例中,SeNB添加请求消息(步骤302)包括上述的第一列表(例如,E-RAB要添加列表),但无需包括第二列表(例如,E-RAB要改变列表)。在这种情况下,SeNB 2可以认为第一列表中未包括的一个或多个承载允许被释放或者移动到T-MeNB 3。
在又一示例中,SeNB添加请求消息(步骤302)包括上述的第二列表(例如,E-RAB要改变列表),但无需包括第一列表(例如,E-RAB要添加列表)。在这种情况下,SeNB 2可以认为应当维持第二列表中未包括的一个或多个承载。
在步骤304中,SeNB 2基于来自T-MeNB 3的SeNB添加请求消息(步骤302)中所包括的信息(例如,SCG-ConfigInfo)来创建新的SCG配置(SCG-Config),并且将包括该新的SCG配置的响应消息(即,SeNB添加请求确认)发送至T-MeNB 3。该新的SCG配置与T-MeNB 3指示了SeNB 2维持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承载(例如,SCG承载#1)有关。该新的SCG配置可以包括由SeNB 2分配至UE 4的用以在SCG内唯一地标识UE 4的终端标识符(C-RNTI)。除SCG建立的情况外,SeNB 2还可以在由于MeNB改变所引起的SCG修改(或改变)、SCG再建立或SCG再定位(或SCG重定位(SCG relocated))的情况下,总是将C-RNTI添加至SCG配置内的“MobilityControlInfoSCG”信息元素。
在与图3所示的过程有关的异常条件下,SeNB 2和T-MeNB 3可以如下所述进行工作。如果不使用利用SeNB添加请求消息(步骤302)进行标识的无线终端标识符(即,SeNB UEX2AP ID)在S-MeNB 1和SeNB 2之间的基站间接口(即,X2接口)上唯一地标识UE 4,则SeNB2可以发送SeNB添加请求拒绝消息来代替SeNB添加请求确认消息(步骤304)。SeNB添加请求拒绝消息表示不能接受SeNB添加请求消息(步骤302)。SeNB添加请求拒绝消息可以包括表示所请求的无线终端标识符(即,SeNB UE X2AP ID)不适当的原因值(例如,“不适当的X2APID”)。
可选地,如果在维持SCG的同时、SeNB 2不支持DC UE的eNB间切换所需的功能,则SeNB添加请求拒绝消息可以包括表示不支持该功能的原因值(例如,“不支持承载维持选项”或“不支持承载维持切换”)。
此外,可选地,在SeNB 2不支持DC UE的eNB间切换所需的涉及在SeNB2处维持该SeNB 2中已配置的多个承载中的部分承载的同时将其余的承载传送至T-MeNB 3或者释放其余的承载的功能的情况下,SeNB添加请求拒绝消息可以包括表示不支持该功能的原因值(例如,“不支持承载维持选项”或者“不支持承载维持切换”)。
响应于接收到SeNB添加请求拒绝消息,T-MeNB 3可以将表示不能接受切换的响应消息(即,切换准备失败消息)发送至S-MeNB 1。可选地,T-MeNB3可以将SeNB中的承载(SCG承载或分裂承载)的E-RAB ID包括到切换请求确认消息中所包含的“E-RAB不被接纳列表(E-RABs Not Admitted List)”IE中。在这种情况下,S-MeNB 1可以在将切换命令(即,包含移动控制Info的RRC连接再配置)发送至UE 4之前或者在停止(暂停)切换之后,释放SCG或者将SCG承载改变为MCG承载。
图4是示出SeNB 2的操作的示例(操作400)的流程图。在块401中,在向特定UE 4提供与MeNB(S-MeNB)1协作的DC所用的SCG期间,SeNB 2从其它的eNB(T-MeNB)3接收SeNB添加请求消息。在块402中,在接收到SeNB添加请求消息的情况下,关于为了与S-MeNB 1协作的DC而在SeNB 2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SeNB 2将要维持在SeNB 2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承载与无需维持在SeNB 2处(或者移动到T-MeNB 3)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承载区分开。
如从以上说明可以理解,根据参考图3和4所述的示例,T-MeNB 3能够针对各承载向SeNB 2通知为了DC而在SeNB 2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是要在MeNB改变之后维持在SeNB 2处还是允许被释放(或者要移动到T-MeNB3)。在从T-MeNB 3接收到SeNB添加请求消息的情况下,SeNB 2可以针对各承载判断为了DC而在SeNB 2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是要在MeNB改变之后维持还是允许被释放(或者要移动到T-MeNB 3)。
以下将参考图5A和5B来说明SeNB添加请求消息的修改的具体示例。图5A和5B示出在非专利文献2的第9.1.3.1部分中所描述的SeNB添加请求消息的修改的示例。T-MeNB 3使用“E-RAB要改变列表”IE来向SeNB 2通知为了DC而在SeNB 2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在MeNB改变之后无需维持在SeNB 2处(或者要移动到T-MeNB 3)的一个或多个承载。
“E-RAB要改变列表”IE包含“E-RAB要改变项(E-RABs To Be Changed Item)”IE。“E-RAB要改变项”IE关于SCG承载包含“E-RAB ID”IE、“DL转发GTP隧道端点”IE和“UL转发GTP隧道端点”IE。“DL转发GTP隧道端点”IE表示与用于转发DL数据(DL PDU)的X2传输承载有关的T-MeNB 3的端点配置(即,传输网络层(TNL)地址和隧道端点标识符(TEID))。“UL转发GTP隧道端点”IE表示与用于转发UL数据(UL PDU)的X2传输承载有关的T-MeNB 3的端点配置(即,TNL地址和TEID)。同样,“E-RAB要改变项”IE关于分裂承载包括“E-RAB ID”IE和“DL转发GTP隧道端点”IE。
如已经说明的,名称“E-RAB要改变列表”IE是示例。代替“E-RAB要改变列表”IE,例如,可以使用名称“E-RAB要释放列表”IE或“E-RAB要再配置列表”IE。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步骤204)的改进,以使得可以在MeNB改变过程中释放或维持SeNB 2中已配置的多个承载中的部分承载。
图6示出如下过程的示例(过程600):T-MeNB 3在从SeNB 2接收到SeNB添加请求确认消息之后,将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发送至S-MeNB 1。图6所示的步骤601~604与图3所示的步骤301~304相同。图6所示的步骤605与图2A所示的步骤204相对应。即,在步骤605中,T-MeNB 3将表示步骤501中接受到切换请求的响应消息(即,切换请求确认)发送至S-MeNB 1。
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步骤605)表示为了与S-MeNB 1协作的DC而在SeNB2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各承载是否要维持在SeNB 2处。换句话说,切换请求确认消息表示在SeNB 2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各承载是要维持在SeNB 2处还是要移动到T-MeNB 3。即,切换请求确认消息使得S-MeNB 1能够将要维持在SeNB 2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承载与要移动到T-MeNB 3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承载区分开。
在一些实现中,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可以针对各承载表示在SeNB 2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是要在MeNB改变之后维持在SeNB 2处还是要作为MCG承载移动到T-MeNB 3。更具体地,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可以包含第三列表和承载状况信息元素。第三列表表示T-MeNB 3所接纳的一个或多个承载。承载状况信息元素明确地表示第三列表中所包括的各承载是要维持在SeNB 2处还是要移动到T-MeNB 3。
如图6所示,在一个示例中,第三列表可被定义为“E-RAB被接纳列表(E-RABAdmitted List)”信息元素(IE),并且承载状况信息元素可被定义为“E-RAB状况”信息元素(IE)。“E-RAB状况”IE明确地表示为了与S-MeNB 1的DC而在SeNB 2中已配置的各承载(例如,SCG承载)是要维持在SeNB 2处还是要移动到T-MeNB 3。可选地,承载状况信息元素可被定义为表示承载要维持在SeNB 2处的“E-RAB维持(E-RAB Kept)”IE和表示承载要移动到T-MeNB3的“E-RAB再定位(切换)(E-RAB Relocated(Switched))”IE至少之一。
在另一示例中,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可以包括上述的第三列表和隧道端点标识符(TEID),其中该隧道端点标识符(TEID)隐含地表示第三列表中所包括的各承载是要维持在SeNB 2处还是要移动到T-MeNB 3。隧道端点标识符是与要从SeNB 2移动到T-MeNB 3的承载有关的数据转发所用的X2传输承载的TEID。如果第三列表包含特定承载的承载身份(E-RAB)、但不包含与该承载相关联的TEID,则S-MeNB 1可以认为该承载要维持在SeNB 2处。
图7是示出T-MeNB 3的操作的示例(操作700)的流程图。在块701中,T-MeNB 3从SeNB 2接收SeNB添加请求确认消息。在块702中,T-MeNB 3将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发送至S-MeNB 1。该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明确地或隐含地表示SeNB 2中已配置的各承载是要维持在SeNB 2处还是要移动到T-MeNB3。
如从以上说明可以理解,根据参考图6和7所述的示例,T-MeNB 3能够针对各承载向S-MeNB 1通知为了DC而在SeNB 2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是要在MeNB改变之后维持在SeNB 2处还是要移动到T-MeNB 3。在从T-MeNB 3接收到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S-MeNB 1可以针对各承载判断为了DC而在SeNB 2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是要在MeNB改变之后维持在SeNB2处还是要移动到T-MeNB 3。
以下将参考图8来说明切换请求确认消息的修改的具体示例。图8示出在非专利文献2的第9.1.1.2部分中所描述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的修改的示例。“E-RAB状况”IE明确地表示为了与S-MeNB 1的DC而在SeNB 2中配置的各承载(例如,SCG承载)是要维持在SeNB 2处还是要移动到T-MeNB 3。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SeNB释放请求消息(步骤205)的改进,以使得可以在MeNB改变过程中释放或维持SeNB 2中已配置的多个承载中的部分承载。
图9示出如下过程的示例(过程900):S-MeNB 1在从T-MeNB 3接收到切换请求确认消息之后,将SeNB释放请求消息发送至SeNB 2。图9所示的步骤901~905与图6所示的步骤601~605相同。图9所示的步骤906与图2A所示的步骤205相对应。即,在步骤906中,S-MeNB1将SeNB释放请求消息发送至SeNB2。该SeNB释放请求消息触发SeNB 2以释放与S-MeNB 1的DC中的SeNB所用的与UE 4有关的资源(例如,UE上下文)。
SeNB释放请求消息(步骤906)表示为了与S-MeNB 1协作的DC而在SeNB2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各承载是否要维持在SeNB 2处。换句话说,SeNB释放请求消息表示在SeNB 2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各承载是要维持在SeNB 2处还是允许被释放(或者要移动到T-MeNB 3)。即,SeNB释放请求消息使得SeNB 2能够确定要维持在SeNB 2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承载以及允许被释放(或者移动到T-MeNB 3)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承载。
在一些实现中,SeNB释放请求消息可以针对各承载表示SeNB 2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是要在MeNB改变之后维持在SeNB 2处还是允许被释放。更具体地,SeNB释放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四列表和承载状况信息元素。第四列表表示为了与S-MeNB 1的DC而在SeNB 2中配置的一个或多个承载。承载状况信息元素明确地表示第四列表中所包括的各承载是要维持在SeNB 2处还是允许被释放(或者要移动到T-MeNB 3)。
如图9所示,在一个示例中,第四列表可被定义为“E-RAB释放列表(E-RABReleased List)”信息元素(IE),并且承载状况信息元素可被定义为“E-RAB状况”信息元素(IE)。“E-RAB状况”IE明确地表示为了与S-MeNB 1的DC而在SeNB 2中已配置的各承载(例如,SCG承载)是要维持在SeNB 2处还是允许被释放(或者移动到T-MeNB 3)。可选地,承载状况信息元素可被定义为表示承载要维持在SeNB 2处的“E-RAB维持”IE和表示承载允许被释放(或者要移动到T-MeNB 3)的“E-RAB释放”IE至少之一。
在另一示例中,SeNB释放请求消息可以包括仅表示SeNB 2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允许被释放的一个或多个承载(即,要移动到T-MeNB 3的承载)的第四列表,但同时,SeNB释放请求消息可以不包括上述的承载状况信息元素。在这种情况下,SeNB 2可以认为应当维持第四列表中未包括的承载。
图9中的步骤907与图2A中的步骤206相对应。即,在步骤907中,S-MeNB1在MCG内的PCell(例如,小区11)中将RRC连接再配置消息发送至UE 4以请求UE 4再配置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RRC连接再配置消息包括:与T-MeNB 3有关的移动控制信息(移动控制Info)和MCG配置;以及与SeNB 2有关的SCG配置。这些与T-MeNB 3有关的MCG配置和与SeNB 2有关的SCG配置表示SeNB 2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各承载是否要维持在SeNB 2处。换句话说,这些MCG配置和SCG配置表示SeNB 2中已配置的各承载是要在MeNB改变之后维持在SeNB2处还是要作为MCG承载移动到T-MeNB3。在接收到RRC连接再配置消息时(步骤907),UE 4可以将MeNB改变之后要维持在SeNB 2处的一个或多个承载与要移动到T-MeNB 3的一个或多个承载区分开。
图9中的步骤908和909与图2B中的步骤213和214相对应。即,在步骤908中,SeNB 2将SN状况传送消息发送至T-MeNB 3。SN状况传送消息与SeNB 2中已配置的UE 4所用的至少一个承载中的要释放或要移动到T-MeNB 3的一个或多个承载(例如,SCG承载#2)有关。
在步骤909中,SeNB 2开始将从S-GW 5接收到的所缓冲的下行链路用户数据转发至T-MeNB 3。注意,利用SeNB 2的SN状况传送(步骤908)和数据转发(步骤909)可以在将SeNB添加请求确认消息(步骤904)发送至T-MeNB 3之后发起,或者可以响应于从T-MeNB 3接收到SeNB再配置完成消息(步骤210)而发起。
图10是示出S-MeNB 1的操作的示例(操作1000)的流程图。在块1001中,S-MeNB 1从T-MeNB 3接收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在块1002中,S-MeNB 1将SeNB释放请求消息发送至SeNB 2。该SeNB释放请求消息明确地或隐含地表示SeNB 2中已配置的各承载是要维持在SeNB 2处还是允许被释放(或者要移动到T-MeNB 3)。
如从以上说明可以理解,根据参考图9和10所述的示例,S-MeNB 1能够针对各承载向SeNB 2通知为了DC而在SeNB 2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是要在MeNB改变之后维持在SeNB 2处还是允许被释放(或者要移动至T-MeNB 3)。在从S-MeNB 1接收到SeNB释放请求消息时,SeNB 2可以针对各承载判断为了DC而在SeNB 2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是要在MeNB改变之后维持在SeNB 2处还是允许被释放(或者要移动至T-MeNB 3)。
以下将参考图11A和11B来说明SeNB释放请求消息的修改的具体示例。图11A和11B示出非专利文献2的第9.1.3.11部分中所描述的SeNB释放请求消息的修改的示例。“E-RAB状况”IE明确地表示为了与S-MeNB 1的DC而在SeNB 2中配置的各承载(例如,SCG承载)是要维持在SeNB 2处还是要移动至T-MeNB 3。
最后,将说明根据上述实施例的eNB 1、eNB 2、eNB 3和UE 4的结构示例。图12是示出SeNB 2的结构示例的框图。S-MeNB 1和T-MeNB 3各自可以具有与图12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参考图12,SeNB 2包括RF收发器1201、网络接口1203、处理器1204和存储器1205。RF收发器1201进行模拟RF信号处理以与UE进行通信。RF收发器1201可以包括多个收发器。RF收发器1201连接至天线1202和处理器1204。RF收发器1201从处理器1204接收调制符号数据(或OFDM符号数据),生成发送RF信号,并且将该发送RF信号供给至天线1202。此外,RF收发器1201基于天线1202所接收到的接收RF信号来生成基带接收信号,并且将该基带接收信号供给至处理器1204。
使用网络接口1203来与网络节点(例如,其它的eNB、MME和S-GW)进行通信。网络接口1203可以例如包括符合IEEE 802.3系列的网络接口卡(NIC)。
处理器1204进行无线通信所用的数字基带信号处理(即,数据面处理)和控制面处理。例如,在LTE和高级LTE的情况下,处理器1204所进行的数字基带信号处理可以包括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的信号处理。此外,处理器1204所进行的信号处理可以包括X2-U接口和S1-U接口所用的GTP-U UDP/IP层的信号处理。此外,处理器1204所进行的控制面处理可以包括X2AP协议、S1-MME协议和RRC协议的处理。
处理器1204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处理器1204可以例如包括用于进行数字基带信号处理的调制解调器处理器(例如,DSP)、用于进行X2-U接口和S1-U接口所用的GTP-U UDP/IP层的信号处理的处理器(例如,DSP)、以及用于进行控制面处理的协议栈处理器(例如,CPU或MPU)。
存储器1205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组合。存储器1205可以包括物理上独立的多个存储器装置。易失性存储器例如是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RAM(DRAM)或它们的组合。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掩模只读存储器(M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闪速存储器、硬盘驱动器或它们的任何组合。存储器1205可以包括与处理器1204分开配置的存储器。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器1204可以经由网络接口1203或未示出的I/O接口来访问存储器1205。
存储器1205可以存储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SeNB 2的处理所用的指令和数据的软件模块(计算机程序)。在一些实现中,处理器1204可被配置为从存储器1205加载软件模块并且执行所加载的软件模块,由此进行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SeNB 2的处理。
图13是示出根据上述实施例的UE 4的结构示例的框图。射频(RF)收发器1301进行模拟RF信号处理以与eNB 2进行通信。RF收发器1301所进行的模拟RF信号处理包括升频转换、降频转换和放大。RF收发器1301连接至天线1302和基带处理器1303。即,RF收发器1301从基带处理器1303接收调制符号数据(或OFDM符号数据),生成发送RF信号,并且将该发送RF信号供给至天线1302。此外,RF收发器1301基于天线1302所接收到的接收RF信号来生成基带接收信号,并且将该基带接收信号供给至基带处理器1303。
基带处理器1303进行无线通信所用的数字基带信号处理(即,数据面处理)和控制面处理。数字基带信号处理包括(a)数据压缩/解压缩、(b)数据分段/串接、(c)发送格式(发送帧)的生成/解压缩、(d)发送信道编码/解码、(e)调制(符号映射)/解调制和(f)利用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的OFDM符号数据(基带OFDM信号)的生成等。另一方面,控制面处理包括层1中的通信管理(例如,发送电力控制)、层2中的通信管理(例如,无线资源管理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处理)、以及层3中的通信管理(例如,与附着、移动和呼叫管理有关的信令)。
例如,在LTE和高级LTE的情况下,基带处理器1303所进行的数字基带信号处理可以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LC)层、MAC层和PHY层中的信号处理。此外,利用基带处理器1303的控制面处理可以包括非接入层(NAS)协议、RRC协议和MAC CE的处理。
基带处理器1303可以包括用于进行数字基带信号处理的调制解调器处理器(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用于进行控制面处理的协议栈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或微处理器单元(MPU))。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进行控制面处理的协议栈处理器可以与以下的应用处理器1304相集成。
应用处理器1304还被称为CPU、MPU、微处理器或处理器核。应用处理器1304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多个处理器核)。应用处理器1304从存储器1306或者从其它存储器(未示出)加载系统软件程序(操作系统(OS))和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呼叫应用、WEB浏览器、邮件程序、照相机操作应用、音乐回放应用),并且执行这些程序,由此提供UE 4的各种功能。
在一些实现中,如在图13中利用虚线(1305)所示,基带处理器1303和应用处理器1304可以集成在单个芯片上。换句话说,基带处理器1303和应用处理器1304可以在一个片上系统(SoC)装置1305上实现。SoC装置有时被称为系统大规模集成(LSI)或芯片组。
存储器1306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它们的组合。存储器1306可以包括物理上独立的多个存储器装置。易失性存储器例如是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RAM(DRAM)或它们的组合。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掩模只读存储器(M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闪速存储器、硬盘驱动器或它们的任何组合。存储器1306可以包括从基带处理器1303、应用处理器1304和SoC 1305可访问的外部存储器装置。存储器1306可以包括集成在基带处理器1303、应用处理器1304或SoC 1305内的内部存储器装置。存储器1306还可以包括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中的存储器。
存储器1306可以存储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UE 4的处理所用的指令和数据的软件模块(计算机程序)。在一些实现中,基带处理器1303或应用处理器1304可被配置为从存储器1306加载软件模块并且执行所加载的软件模块,由此进行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远程UE 4的处理。
如参考图12和13所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eNB 1、eNB 2、eNB 3和UE 4中所包括的各个处理器执行包括用于使计算机进行参考附图所述的算法的指令的一个或多个程序。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存储这些程序并将这些程序提供至计算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任何类型的有形存储介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磁存储介质(诸如软盘、磁带和硬盘驱动器等);光磁存储介质(例如,磁光盘等);致密盘只读存储器(CD-ROM);CD-R;CD-R/W;以及半导体存储器(诸如掩模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闪速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存储这些程序并将这些程序提供至计算机。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电信号、光信号和电磁波。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将程序经由有线通信线路(例如,电线和光纤)或无线通信线路提供至计算机。
其它实施例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主要关注LTE/高级LTE及其扩展。然而,上述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其它的无线通信网络或系统。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eNB 1~3各自还可被称为无线站。本说明书中的无线站可以包括具有无线资源管理功能的控制节点(例如,UMTS中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或GSM系统中的基站控制器(BSC))以及无线发送节点(例如,UMTS中的NodeB或者GSM系统中的基地收发机站(BTS))。
此外,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人所获得的技术构思的应用的示例。这些技术构思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且可以对这些技术构思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
例如,以上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可被描述为但不限于以下的补充说明。
(补充说明1)
一种辅基站,包括:
至少一个无线收发器;以及
至少一个处理器,其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无线收发器,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在向无线终端提供与第一主基站协作的双连接所用的辅小区组(SCG)期间,从第二主基站接收SeNB添加请求消息,以及
所述SeNB添加请求消息表示为了所述双连接而在所述辅基站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各承载是否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
(补充说明2)
根据补充说明1所述的辅基站,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SeNB添加请求消息的情况下,将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承载与无需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承载区分开。
(补充说明3)
根据补充说明2所述的辅基站,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针对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承载,进行从所述辅基站向所述第二主基站的数据通信状况的报告或数据转发、或者进行这两者。
(补充说明4)
根据补充说明1所述的辅基站,其中,所述SeNB添加请求消息包括第一列表和第二列表其中之一或这两者,其中所述第一列表表示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承载,以及所述第二列表表示无需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承载。
(补充说明5)
根据补充说明4所述的辅基站,其中,
所述SeNB添加请求消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列表,以及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认为所述第一列表中未包括的一个或多个承载允许被释放或要移动到所述第二主基站。
(补充说明6)
根据补充说明4所述的辅基站,其中,
所述SeNB添加请求消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二列表,以及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认为所述第二列表中未包括的一个或多个承载应当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
(补充说明7)
根据补充说明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辅基站,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在从所述第二主基站接受到所述SeNB添加请求消息之后,从所述第一主基站接收用以触发所述双连接所用的资源的释放的SeNB释放请求消息,以及
所述SeNB释放请求消息表示所述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各承载是否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
(补充说明8)
根据补充说明7所述的辅基站,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SeNB释放请求消息的情况下,确定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承载以及无需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承载。
(补充说明9)
根据补充说明7或8所述的辅基站,其中,所述SeNB释放请求消息是表示SCG的释放的SCG释放请求消息或者表示与所述无线终端有关的上下文的释放的上下文释放消息。
(补充说明10)
一种辅基站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向无线终端提供与第一主基站协作的双连接所用的辅小区组(SCG)期间,从第二主基站接收SeNB添加请求消息,其中所述SeNB添加请求消息表示为了所述双连接而在所述辅基站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各承载是否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以及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SeNB添加请求消息,将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承载与无需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承载区分开。
(补充说明11)
根据补充说明10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以下步骤:针对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承载,进行从所述辅基站向所述第二主基站的数据通信状况的报告或数据转发、或者进行这两者。
(补充说明12)
根据补充说明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SeNB添加请求消息包括第一列表和第二列表其中之一或这两者,其中所述第一列表表示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承载,以及所述第二列表表示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承载。
(补充说明13)
根据补充说明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在从所述第二主基站接受到所述SeNB添加请求消息之后,从所述第一主基站接收用以触发所述双连接所用的资源的释放的SeNB释放请求消息,其中所述SeNB释放请求消息表示所述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各承载是否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
(补充说明14)
一种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辅基站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向无线终端提供与第一主基站协作的双连接所用的辅小区组(SCG)期间,从第二主基站接收SeNB添加请求消息,其中所述SeNB添加请求消息表示为了所述双连接而在所述辅基站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各承载是否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以及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SeNB添加请求消息,将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承载与无需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承载区分开。
(补充说明15)
一种第二主基站,包括:
至少一个无线收发器;以及
至少一个处理器,其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无线收发器,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在辅基站向无线终端提供与第一主基站协作的双连接所用的辅小区组(SCG)期间,将SeNB添加请求消息发送至所述辅基站,以及
所述SeNB添加请求消息表示为了所述双连接而在所述辅基站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各承载是否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
(补充说明16)
根据补充说明15所述的第二主基站,其中,所述SeNB添加请求消息包括第一列表和第二列表其中之一或这两者,其中所述第一列表表示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承载,以及所述第二列表表示无需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承载。
(补充说明17)
根据补充说明15或16所述的第二主基站,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响应于从所述第一主基站接收到切换请求,发送所述SeNB添加请求消息。
(补充说明18)
根据补充说明17所述的第二主基站,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在从所述辅基站接收到针对所述SeNB添加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之后,将针对所述切换请求的响应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一主基站,以及
针对所述切换请求的响应消息表示所述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各承载是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还是要移动到所述第二主基站。
(补充说明19)
根据补充说明18所述的第二主基站,其中,针对所述切换请求的响应消息包括第三列表和承载状况信息元素,其中所述第三列表表示所述第二主基站所接纳的一个或多个承载,以及所述承载状况信息元素表示所述第三列表中所包括的各承载是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还是要移动到所述第二主基站。
(补充说明20)
一种第二主基站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发送步骤,用于在辅基站向无线终端提供与第一主基站协作的双连接所用的辅小区组(SCG)期间,将SeNB添加请求消息发送至所述辅基站,其中所述SeNB添加请求消息表示为了所述双连接而在所述辅基站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各承载是否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
(补充说明21)
根据补充说明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SeNB添加请求消息包括第一列表和第二列表其中之一或这两者,其中所述第一列表表示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承载,以及所述第二列表表示无需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承载。
(补充说明22)
根据补充说明20或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步骤包括:响应于从所述第一主基站接收到切换请求,发送所述SeNB添加请求消息。
(补充说明23)
根据补充说明22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在从所述辅基站接收到针对所述SeNB添加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之后,将针对所述切换请求的响应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一主基站,其中针对所述切换请求的响应消息表示所述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各承载是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还是要移动到所述第二主基站。
(补充说明24)
一种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第二主基站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辅基站向无线终端提供与第一主基站协作的双连接所用的辅小区组(SCG)期间,将SeNB添加请求消息发送至所述辅基站,其中所述SeNB添加请求消息表示为了所述双连接而在所述辅基站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各承载是否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
(补充说明25)
一种第一主基站,包括:
至少一个无线收发器;以及
至少一个处理器,其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无线收发器,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在辅基站向无线终端提供与所述第一主基站协作的双连接所用的辅小区组(SCG)期间,将所述无线终端的切换请求发送至第二主基站,并且从所述第二主基站接收针对所述切换请求的响应消息,以及
所述响应消息表示为了所述双连接而在所述辅基站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各承载是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还是要移动到所述第二主基站。
(补充说明26)
根据补充说明25所述的第一主基站,其中,所述响应消息包括第三列表和承载状况信息元素,其中所述第三列表表示所述第二主基站所接纳的一个或多个承载,以及所述承载状况信息元素表示所述第三列表中所包括的各承载是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还是要移动到所述第二主基站。
(补充说明27)
根据补充说明25或26所述的第一主基站,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响应消息之后,将用以触发所述双连接所用的资源的释放的SeNB释放请求消息发送至所述辅基站,以及
所述SeNB释放请求消息表示所述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各承载是否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
(补充说明28)
根据补充说明27所述的第一主基站,其中,释放消息包括承载状况信息元素,其中所述承载状况信息元素表示所述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各承载是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还是要被释放。
(补充说明29)
一种第一主基站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辅基站向无线终端提供与所述第一主基站协作的双连接所用的辅小区组(SCG)期间,将所述无线终端的切换请求发送至第二主基站;以及
从所述第二主基站接收针对所述切换请求的响应消息,其中所述响应消息表示为了所述双连接而在所述辅基站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各承载是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还是要移动到所述第二主基站。
(补充说明30)
根据补充说明2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响应消息包括第三列表和承载状况信息元素,其中所述第三列表表示所述第二主基站所接纳的一个或多个承载,以及所述承载状况信息元素表示所述第三列表中所包括的各承载是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还是要移动到所述第二主基站。
(补充说明31)
根据补充说明29或30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接收到所述响应消息之后,将用以触发所述双连接所用的资源的释放的SeNB释放请求消息发送至所述辅基站,其中所述SeNB释放请求消息表示所述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各承载是否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
(补充说明32)
一种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第一主基站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辅基站向无线终端提供与所述第一主基站协作的双连接所用的辅小区组(SCG)期间,将所述无线终端的切换请求发送至第二主基站;以及
从所述第二主基站接收针对所述切换请求的响应消息,其中所述响应消息表示为了所述双连接而在所述辅基站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各承载是否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
(补充说明33)
一种无线终端,包括:
第一主基站、第二主基站、以及用以与辅基站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无线收发器;以及
至少一个处理器,
其中,所述第一主基站、所述第二主基站和所述辅基站被配置为在所述辅基站向所述无线终端提供与所述第一主基站协作的双连接所用的辅小区组(SCG)期间,执行用于将所述双连接中的主基站从所述第一主基站改变为所述第二主基站的过程,以及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所述过程期间,从所述第一主基站接收与所述第二主基站有关的主小区组(MCG)配置、以及与所述辅基站有关的SCG配置;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所述MCG配置和所述SCG配置,考虑为了所述双连接而在所述辅基站中已配置的至少一个承载中的各承载是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还是要移动到所述第二主基站;以及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在保持与所述辅基站的SCG的连接的同时,将所述双连接中的主基站从所述第一主基站改变为所述第二主基站,其中与所述辅基站的SCG的连接包括至少一个承载。
(补充说明34)
根据补充说明33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所述MCG配置和所述SCG配置,将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承载与要移动到所述第二主基站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承载区分开。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15年7月3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152736的优先权,在此通过引用包含其全部内容。
附图标记说明
1-3 基站(eNB)
4 无线终端(UE)
1201 RF收发器
1204 处理器
1205 存储器
Claims (7)
1.一种辅基站,包括:
至少一个无线收发器;以及
至少一个处理器,其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无线收发器,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所述辅基站向无线终端提供与第一主基站协作的双连接所用的辅小区组即SCG期间,从第二主基站接收辅节点添加请求消息,以及
所述辅节点添加请求消息包括承载列表,其中所述承载列表包含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承载并且不包括无需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承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基站,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辅节点添加请求消息的情况下,将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承载与无需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承载区分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基站,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针对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承载,进行从所述辅基站向所述第二主基站的数据通信状况的报告或数据转发、或者进行这两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基站,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认为所述承载列表中未包括的一个或多个承载允许被释放或要移动到所述第二主基站。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辅基站,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在从所述第二主基站接受到所述辅节点添加请求消息之后,从所述第一主基站接收用以触发所述双连接所用的资源的释放的辅节点释放请求消息,以及
所述辅节点释放请求消息针对各承载表示至少一个承载是否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
6.一种辅基站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向无线终端提供与第一主基站协作的双连接所用的辅小区组即SCG期间,从第二主基站接收辅节点添加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辅节点添加请求消息包括承载列表,其中所述承载列表包含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承载并且不包括无需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承载;以及
在接收到所述辅节点添加请求消息的情况下,将要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承载与无需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承载区分开。
7.一种第二主基站,包括:
至少一个无线收发器;以及
至少一个处理器,其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无线收发器,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在辅基站向无线终端提供与第一主基站协作的双连接所用的辅小区组即SCG期间,将辅节点添加请求消息发送至所述辅基站,以及
所述辅节点添加请求消息包括承载列表,其中所述承载列表包含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承载并且不包括无需维持在所述辅基站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承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75009.7A CN113691994B (zh) | 2015-07-31 | 2016-06-21 | 无线接入网节点及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52736 | 2015-07-31 | ||
JP2015-152736 | 2015-07-31 | ||
PCT/JP2016/002977 WO2017022166A1 (ja) | 2015-07-31 | 2016-06-21 | 基地局及びその方法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75009.7A Division CN113691994B (zh) | 2015-07-31 | 2016-06-21 | 无线接入网节点及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925931A CN107925931A (zh) | 2018-04-17 |
CN107925931B true CN107925931B (zh) | 2021-08-03 |
Family
ID=5794268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45189.3A Active CN107925931B (zh) | 2015-07-31 | 2016-06-21 | 基站及其方法 |
CN202110875009.7A Active CN113691994B (zh) | 2015-07-31 | 2016-06-21 | 无线接入网节点及其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75009.7A Active CN113691994B (zh) | 2015-07-31 | 2016-06-21 | 无线接入网节点及其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0477439B2 (zh) |
EP (1) | EP3331280B1 (zh) |
JP (2) | JP6784258B2 (zh) |
CN (2) | CN107925931B (zh) |
ES (1) | ES2928478T3 (zh) |
MX (1) | MX2018001333A (zh) |
WO (1) | WO201702216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022166A1 (ja) * | 2015-07-31 | 2017-02-09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基地局及びその方法 |
CN106559920B (zh) * | 2015-09-30 | 2022-09-09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双连接架构下支持sipto或lipa承载释放的方法和设备 |
CN106604356B (zh) | 2015-10-15 | 2020-02-14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接入方法、装置、处理器和无线终端 |
WO2017065657A1 (en) * | 2015-10-15 | 2017-04-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providing an x2 interface between a network unit and a remote networ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10979944B2 (en) * | 2016-11-14 | 2021-04-13 | Apple Inc. | Dynamic protocol stack reset during radio handover |
US10512036B2 (en) | 2017-03-22 | 2019-12-17 | Ofinno, Llc | Secondary base station change |
KR102616409B1 (ko) * | 2017-06-16 | 2023-12-2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연결 관리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EP4243490A3 (en) | 2017-06-16 | 2023-10-1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connec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1345110B (zh) * | 2017-09-20 | 2024-02-23 |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 关于多无线电接入技术-双连接中的辅小区组重新激活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 |
CN109803334B (zh) * | 2017-11-17 | 2021-01-2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Pscell的切换方法及设备 |
CN113225775B (zh) | 2018-06-22 | 2023-11-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制式双连接中的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WO2020085960A1 (en) * | 2018-10-23 | 2020-04-3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flow control in a split path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1093232B (zh) * | 2018-10-23 | 2021-03-3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方法、切换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2840739B (zh) * | 2018-10-26 | 2024-04-12 |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 资源控制状态更改和多节点连接性的高效处理 |
CN111148097B (zh) | 2018-11-02 | 2022-10-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
US10952083B2 (en) | 2018-11-12 | 2021-03-16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Network optimization and control for wireless networks |
US10834645B2 (en) | 2018-11-30 | 2020-11-10 | Google Llc | Active coordination set for mobility management |
US11224081B2 (en) | 2018-12-05 | 2022-01-11 | Google Llc | Disengaged-mode active coordination set management |
CN109842901B (zh) * | 2018-12-17 | 2022-04-19 | 中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基地台及其换手控制方法 |
US11363504B2 (en) | 2018-12-17 | 2022-06-14 | Sercomm Corporation | Base station and handover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US12136967B2 (en) | 2018-12-28 | 2024-11-05 | Google Llc | User-equipment-coordination set for a wireless network |
EP3884708A1 (en) * | 2019-01-02 | 2021-09-29 | Google LLC | Multiple active-coordination-set aggregation for mobility management |
JP7115566B2 (ja) * | 2019-01-11 | 2022-08-09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無線端末、及びこれらのための方法 |
EP3912430A4 (en) * | 2019-01-18 | 2022-03-02 | ZTE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MOVAL OF USER PLANE CONNECTIONS IN MULTICONNECTIVITY SYSTEMS |
CN109548107B (zh) * | 2019-01-18 | 2021-09-21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基于通信网络双连接切换的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
AU2020216095A1 (en) * | 2019-01-28 | 2021-06-03 | Google Llc | Dynamic carrier subband operation for active coordination sets |
EP3918832A4 (en) * | 2019-01-31 | 2022-02-23 | ZTE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ARRIER TRAFFIC MIGRATION IN SYSTEMS WITH MULTICONNECTIVITY |
CN111586767B (zh) * | 2019-02-15 | 2022-03-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信息的通信处理方法和相关设备 |
WO2020172022A1 (en) | 2019-02-21 | 2020-08-27 | Google Llc | User-equipment-coordination set for a wireless network using an unlicensed frequency band |
EP3928436B1 (en) | 2019-03-12 | 2024-02-14 | Google LLC | User-equipment coordination set beam sweeping |
US10893572B2 (en) | 2019-05-22 | 2021-01-12 | Google Llc | User-equipment-coordination set for disengaged mode |
WO2021054963A1 (en) | 2019-09-19 | 2021-03-25 | Google Llc | Enhanced beam searching for active coordination sets |
CN114467362B (zh) * | 2019-09-27 | 2024-06-28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主节点间切换的设备、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110545567B (zh) * | 2019-09-29 | 2022-04-08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小区条件更新方法及用户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677922A (zh) * | 2019-10-10 | 2020-01-10 | 东阳市人民医院 | 用于传输肛肠外科大数据信息的装置及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1091342A1 (en) * | 2019-11-07 | 2021-05-14 | Lg Electronics Inc. | Scg failure handling with conditional pscell configuration |
CN116828508A (zh) * | 2020-01-21 | 2023-09-29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承载的配置信息的处理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
US11540346B1 (en) * | 2020-04-15 | 2022-12-27 | Sprint Spectrum L.P. | Use of threshold RAB-modification rate as basis to control configuration of dual connectivity |
WO2022205321A1 (en) * | 2021-04-01 | 2022-10-06 | Apple Inc. | Handover in dual connectivity to a primary base station and a secondary base station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02778A (zh) * | 2014-08-05 | 2014-12-1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承载接纳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4301955A (zh) * | 2014-09-02 | 2015-01-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设备切换基站的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
CN104427566A (zh) * | 2013-08-30 | 2015-03-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方法及载波聚合系统 |
CN104684104A (zh) * | 2013-11-29 | 2015-06-03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双连接方法、双连接切换方法及相应的系统和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029991A1 (en) | 2012-12-28 | 2016-06-08 | NEC Corporation | Handover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dual connectivity |
US9955520B2 (en) | 2013-07-07 | 2018-04-2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configuring dual connectivity for terminal by base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
CN104349374A (zh) * | 2013-08-02 | 2015-02-11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异构通信系统中保持业务连续性的方法 |
KR101740871B1 (ko) * | 2013-08-08 | 2017-05-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종 네트워크에서 무선 링크 실패와 관련된 동작을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CN104378793B (zh) * | 2013-08-12 | 2019-06-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方法、主控基站及受控基站 |
US9924405B2 (en) * | 2013-10-04 | 2018-03-20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for buffer status report in dual connectivity |
KR101835472B1 (ko) * | 2013-11-01 | 2018-04-1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종망 네트워크에서 이중 연결과 관련된 동작을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CN104812008B (zh) * | 2014-01-28 | 2020-02-04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小小区系统中支持ue移动的方法及装置 |
US9538575B2 (en) * | 2014-01-30 | 2017-01-03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ual-connectivity operation |
EP3101949B1 (en) | 2014-01-31 | 2019-06-19 | Kyocera Corporation | Master base station and secondary base station for dual connectivity with a user terminal that exchange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of a serving gateway connected with the master base station |
JP2015177548A (ja) * | 2014-03-14 | 2015-10-05 | 宏達國際電子股▲ふん▼有限公司 | ユーザ機器及び基地局に適用しうる接続変更方法 |
CN111093237B (zh) * | 2014-03-21 | 2022-03-0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6013814A1 (en) * | 2014-07-23 | 2016-01-2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nd transmitting power headroom report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20170067724A (ko) * | 2014-10-08 | 2017-06-1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중 연결에 대하여 중복된 e-rab를 취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US10342066B2 (en) * | 2014-11-07 | 2019-07-02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ual connectivity management |
EP3241384B1 (en) * | 2014-12-30 | 2019-07-2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inter-menb handover without senb chang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WO2016125886A1 (ja) * | 2015-02-06 | 2017-11-16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通信制御装置及び基地局 |
JP6262917B2 (ja) * | 2015-04-10 | 2018-01-17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ハンドオーバ手順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基地局 |
WO2017022166A1 (ja) * | 2015-07-31 | 2017-02-09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基地局及びその方法 |
-
2016
- 2016-06-21 WO PCT/JP2016/002977 patent/WO201702216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6-21 CN CN201680045189.3A patent/CN107925931B/zh active Active
- 2016-06-21 CN CN202110875009.7A patent/CN113691994B/zh active Active
- 2016-06-21 ES ES16832457T patent/ES2928478T3/es active Active
- 2016-06-21 MX MX2018001333A patent/MX2018001333A/es unknown
- 2016-06-21 US US15/747,013 patent/US10477439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6-21 JP JP2017532356A patent/JP6784258B2/ja active Active
- 2016-06-21 EP EP16832457.2A patent/EP3331280B1/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0-07 US US16/594,570 patent/US11012896B2/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0-19 JP JP2020175359A patent/JP7056715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27566A (zh) * | 2013-08-30 | 2015-03-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方法及载波聚合系统 |
CN104684104A (zh) * | 2013-11-29 | 2015-06-03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双连接方法、双连接切换方法及相应的系统和设备 |
CN104202778A (zh) * | 2014-08-05 | 2014-12-1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承载接纳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4301955A (zh) * | 2014-09-02 | 2015-01-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设备切换基站的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Analysis of inter-MeNB handover without SeNB change;Ericsson;《3GPP TSG-RAN WG3 Meeting #87 R3-150329》;20150213;正文第1-3部分以及图1 * |
On RRC design for Dual Connectivity;Broadcom Corporation;《3GPP TSG-RAN WG2 Meeting #86 R2-142262》;20140523;全文 * |
Solutions for inter-MeNB handover without SeNB change;CATT;《3GPP TSG RAN WG3#87 R3-150219》;20150213;正文2.1-2.2,图1-2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331280B1 (en) | 2022-08-24 |
EP3331280A4 (en) | 2019-03-13 |
ES2928478T3 (es) | 2022-11-18 |
MX2018001333A (es) | 2018-05-22 |
JP7056715B2 (ja) | 2022-04-19 |
CN113691994A (zh) | 2021-11-23 |
CN113691994B (zh) | 2024-03-05 |
US10477439B2 (en) | 2019-11-12 |
US20180213450A1 (en) | 2018-07-26 |
US20200037208A1 (en) | 2020-01-30 |
US11012896B2 (en) | 2021-05-18 |
EP3331280A1 (en) | 2018-06-06 |
JP6784258B2 (ja) | 2020-11-11 |
CN107925931A (zh) | 2018-04-17 |
WO2017022166A1 (ja) | 2017-02-09 |
JP2021005909A (ja) | 2021-01-14 |
JPWO2017022166A1 (ja) | 2018-05-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012896B2 (en) |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thereof | |
CN107852658B (zh) | 基站设备及其方法 | |
JP7396519B2 (ja) | 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及び無線端末並びにこれらの方法 | |
US11589241B2 (en)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 |
US11606733B2 (en)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 |
US9924556B2 (en)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