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20937B - 被形成有增强蓬松度的压延粘结部形状和图案的非织造纤维网以及包括该纤维网的制品 - Google Patents

被形成有增强蓬松度的压延粘结部形状和图案的非织造纤维网以及包括该纤维网的制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20937B
CN107920937B CN201680038163.6A CN201680038163A CN107920937B CN 107920937 B CN107920937 B CN 107920937B CN 201680038163 A CN201680038163 A CN 201680038163A CN 107920937 B CN107920937 B CN 1079209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nd
shape
bonding
nonwoven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81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20937A (zh
Inventor
徐晗
D·R·卡尼
O·E·A·伊泽勒
A·L·德比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cter and Gamble Co
Original Assignee
Procter and Gamble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octer and Gamble Co filed Critical Procter and Gamble Co
Publication of CN107920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09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20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09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4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 A61F13/51474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structure
    • A61F13/51478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structure being a laminate, e.g. multi-layered or with several layers
    • A61F13/5148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structure being a laminate, e.g. multi-layered or with several layers having an impervious inner layer and a cloth-like outer lay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12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or consolidating
    • D04H3/1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or consolidating with bonds between thermoplastic yarns or filaments produced by wel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4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 A61F13/51474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structure
    • A61F2013/51486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structure with specially shaped backsheets
    • A61F2013/5149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structure with specially shaped backsheets being embosse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品,该制品具有作为组件的主要由聚合物纤维形成的非织造纤维网的一部分。所述非织造纤维网的部分可具有压印在表面上的固结粘结图案。粘结部可具有至少一种粘结部形状;并且粘结部形状可具有最大可测量长度和最大可测量宽度。该形状可具有凸起部分和至少2.0的长度/宽度的长宽比。可赋予关于密度、相对于纤维网的纵向的取向和行重叠的其它特征。所述粘结形状反映了粘结辊上的对应粘结突起的形状。据信粘结突起部行的形状、密度、取向、和重叠以如下方式影响穿过粘结辊隙的气流:所述方式可用来增强所得粘结的非织造纤维网的蓬松度。

Description

被形成有增强蓬松度的压延粘结部形状和图案的非织造纤维 网以及包括该纤维网的制品
背景技术
制造和营销用于个人护理或卫生的一次性吸收制品(诸如一次性尿布、训练裤、成人失禁内衣、女性卫生制品、胸垫、护理垫、围兜、伤口敷料制品等)的行业资本相对密集且竞争极为激烈。为了保持或提升他们的市场份额并从而保持成功的商业运作,此类制品的制造商们必须以某些方式不断地努力提高他们的产品,所述方式用于将他们的产品与其竞争者的产品区分开来,同时控制成本,以便能够进行竞争性定价并且向市场提供有吸引力的价值-价格主张。
一些制造商可能寻求加强这样的产品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增强柔软性。父母们和护理者们自然会争取尽他们所能为其婴儿提供尽可能多的舒适性,并且利用被他们视为相对柔软的产品诸如一次性尿布而使他们确信他们正在尽力提供这方面的舒适性。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被设计成贴近皮肤穿用和/或穿着的一次性吸收制品,柔软性外观能够使穿着者或护理者确信该制品将具有舒适性。
因此,制造商们可致力于增强用来制造此类产品的各种材料诸如各种纤维网材料的柔软性,所述纤维网材料包括由形成这些产品的聚合物纤维和它们的层合体形成的非织造纤维网材料。此类层合体可包括例如形成这些产品的底片部件的聚合物膜和非织造纤维网材料的层合体。
据信人类对非织造纤维网材料柔软性的感知可受到触觉信号、听觉信号和视觉信号的影响。
触觉柔软性信号可受到多种材料特征和特性的影响,它们影响其触感,除它们之外还有非织造纤维网的体积密度、基重、顺应性和柔韧性、以及蓬松度或厚度。
据信对材料柔软性的感知也可受到视觉信号即其视觉外观的影响。据信如果非织造材料对于某人来讲看起来相对柔软,则该人也将有更大的可能性将其感知为具有相关的触觉柔软性。对柔软性的视觉印象可受到多种特征和特性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颜色、不透明度、光反射率、折射率或吸收性、宏观物理表面特征、以及同样地蓬松度或厚度。
出于除了产生柔软性印象之外的原因或不是产生柔软性印象的原因,非织造物的蓬松度或厚度可具有重要性。在一些应用中,非织造物可用作清洁制品诸如擦拭物或除尘器的组件。改善这种非织造物的蓬松度也能够改善其作为清洁元件的功效。在另一种具体应用中,非织造物可用来形成钩-环扣紧系统的环组件。改善这种非织造物的蓬松度能够改善其对于该目的的适用性。
已作出了各种努力来提供或改变非织造纤维网材料的特征,目的是增强蓬松度和/或消费者对柔软性的感知。这些努力已包括了选择和/或操纵纤维化学组成、基重、纤维密度、构型和尺寸、色调化和/或不透明化、压花或粘结成各种图案等。
例如,在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3/428,404(在与本文不冲突的程度上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公开了粘结图案的特征结构,所述特征结构反映了压延粘结辊的对应特征结构(所述辊上的粘结突起部和它们的构型)。据信所公开的特征结构以各种组合方式有利地促进和影响了气流以如下方式穿过粘结辊和配对的砧辊之间的辊隙,所述方式导致空气在非织造物退出辊隙时对非织造物的纤维拉绒或起毛,从而增强非织造产品的蓬松度。
然而,上述方法没有完全解决所有需求问题。在一种特定情形中,如果可采用所引用参考文献中所述的粘结辊的增强蓬松度的特征结构,同时进一步增强非织造纤维网产品的机械强度(纵向和横向拉伸强度)和尺寸稳定性(颈缩抗性),则将是有利的。
当非织造纤维网的基重被减小时,在保持或甚至改善机械强度和尺寸稳定性的同时改善蓬松度和/或柔软性这一难题就变得更加困难了,因为随着基重的减小,每单位表面积上将有更少的纤维可用来贡献于该纤维网的蓬松度和强度。
附图说明
图1A为一次性尿布的透视图,所述尿布被示出为水平展开的,处于松弛状态,面向穿着者的表面向上;
图1B为一次性尿布的平面图,所述尿布被示出为水平展开的,处于拉伸的平坦状态(抵抗由所存在的弹性构件引起的弹性收缩而被拉伸),面向穿着者的表面面对观察者;
图2A为图1A和1B所示的尿布的横截面,其沿那些图中的线2-2截取;
图2B为穿过非织造纤维网中的粘结压痕图案截取的聚合物膜和非织造纤维网的层合体的一部分的示意性横截面;
图3为纤维层的简化示意图,所述纤维层移动通过压延辊之间的辊隙以形成压延-粘结的非织造纤维网;
图4A为粘结突起部的粘结表面形状图案的现有技术视图的平面图,所述粘结突起部可被赋予到压延辊的表面,从而在非织造纤维网中产生对应的具有粘结部形状的固结粘结压痕图案;
图4B为粘结突起部的放大横截面视图;
图5A为粘结突起部的粘结表面形状图案的平面图,所述粘结突起部可被赋予到压延辊的表面,从而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在非织造纤维网中产生对应的具有粘结部形状的固结粘结压痕图案;
图5B-5D为图5A所示图案的多部分的各种平面图,所述部分被放大以有利于说明所述图案的各种细节和特征;并且
图5E为粘结突起部的粘结表面形状图案的另一个示例的平面图,所述粘结突起部可被赋予到压延辊的表面,从而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在非织造纤维网中产生对应的具有粘结部形状的固结粘结压痕图案。
具体实施方式
定义
“吸收制品”是指吸收和容纳身体流出物的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是指紧贴或邻近穿着者的身体放置以吸收和容纳从身体排出的各种流出物的装置。吸收制品可包括尿布、训练裤、成人失禁内衣和护垫、女性卫生护垫、胸垫、护理垫、围兜、伤口敷料产品等。如本文所用,术语“流出物”包括但不限于尿液、血液、阴道分泌物、乳汁、汗液和粪便。
“吸收芯”是指如下结构体:该结构体通常设置在吸收制品的顶片和底片之间,以用于吸收和容纳由吸收制品接收的液体。吸收芯也可包括覆盖层或包层。覆盖件层或包层可包括非织造物。在一些示例中,吸收芯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基底、吸收性聚合物材料、和将吸收性聚合物材料粘附和固定到基底的热塑性粘合剂材料/组合物、以及任选地覆盖件层或包层。
“吸收性聚合物材料”、“吸收胶凝材料”、“AGM”、“超吸收剂”和“超吸收材料”在本文中可互换使用并且是指交联聚合物材料。当使用“离心保留容量”测试(Edana 441.2-01)来测量时,所述聚合物材料可吸收至少5倍于它们自身重量的含水的0.9%盐水溶液。
本文所用的“吸收性粒状聚合物材料”是指呈颗粒形式以致在干燥状态时可流动的吸收性聚合物材料。
如本文所用,“吸收性粒状聚合物材料区域”是指芯的如下区域:其中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被大量超吸收颗粒所隔开。在介于第一基底64和第二基底之间的该区域之外可存在一些外来超吸收颗粒。
本文所用的“透气毡”是指粉碎的木浆,其为纤维素纤维的形式。
本文所用“纤维层”是指在用如本文所述的最终压延工艺加固之前的纤维材料。“纤维层”包括通常彼此未粘结的单根纤维,虽然在纤维之间可进行一定量的预粘结并且也包括在该含义中,诸如可发生在纺丝工艺中的纤维平放期间或发生在稍后,或诸如可通过预压延来获得。然而,这种预粘结仍然允许基本数目的纤维可自由移动,使得它们能够被重新定位。“纤维层”可包括多个层,诸如可起因于在纺丝工艺中从多个丝束沉积纤维。
“双组分”是指具有横截面的纤维,所述横截面包含两种离散的聚合物组分、两种离散的聚合物组分的共混物、或一种离散的聚合物组分和一种离散的聚合物组分的共混物。“双组分纤维”涵盖在术语“多组分纤维”内。双组分纤维可具有总体横截面,所述总体横截面被分成具有所述不同组分的任何形状或排列的两个或更多个子截面,包括例如同轴子截面、芯-皮型子截面、并列型子截面、径向子截面等。
非织造纤维网上的“粘结面积百分比”是粘结压痕所占据的面积与该纤维网的总表面积的比率,其以百分比来表示,并且根据本文所述的粘结面积百分比方法来测量。
“粘结辊”、“压延辊”和“辊”是互换使用的。
非织造纤维网中的“粘结压痕”为通过将压延辊上的粘结突起压印到非织造纤维网中而产生的表面结构。粘结压痕为如下变形的、互啮的或缠结的且熔融的或热熔合的材料位置,所述材料来自在z方向上在粘结突起下面叠加和压缩的纤维,它们形成粘结。所述各个粘结部可在非织造结构中通过它们之间的松散纤维来连接。粘结压痕的形状和尺寸大约对应于压延辊上的粘结突起的粘结表面的形状和尺寸。
非织造纤维网上的一“列”粘结部为具有类似形状和旋转取向的一组粘结部,它们沿最主要地沿纵向延伸的线被布置成规则重复的构型。
“横向”(CD)–相对于非织造纤维网材料和非织造纤维网材料的制备,是指沿该纤维网材料的如下方向,所述方向基本上垂直于该纤维网材料的向前行进通过制造该纤维网材料的制造线的方向。相对于移动穿过一对压延辊的辊隙以形成粘结的非织造纤维网的纤维层,横向垂直于穿过辊隙的运动方向且平行于辊隙。
“一次性的”在其普通的意义上使用时是指在不同时长内的有限数目的使用事件(例如小于约20次事件,小于约10次事件,小于约5次事件,或小于约2次事件)之后被处理或丢弃的制品。
“尿布”是指一般被婴儿和失禁患者围绕下体穿着,以便环绕穿着者的腰部和腿部并且特别适于接收和容纳尿液和粪便的吸收制品。如本文所用,术语“尿布”也包括下文定义的“裤”。
“纤维”和“长丝”是可互换使用的。
“纤维直径”反映纤维的直径或宽度,并且通常用微米(μm)表示。术语“旦尼尔”(“den”)和“分特”(“dTex”)为如下单位,它们另选地用来表征纤维的细度或粗度。1旦尼尔(或den)等于1克纤维每9000m。1 分特(或dTex)等于1克纤维每10000m。旦尼尔和分特关联于纤维直径、和形成所述纤维的材料的质量/体积密度。
“膜”–是指由一种或多种聚合物形成的表皮样或隔膜样材料层,其不具有主要由固结的聚合物纤维和/或其它纤维的网状结构组成的形式。
相对于尿布或训练裤,“长度”或其形式是指沿垂直于腰部边缘和/或平行于纵向轴线的方向测量的尺寸。
“纵向”(MD)–相对于非织造纤维网材料的制备和非织造纤维网材料,是指沿该纤维网材料的如下方向,所述方向基本上平行于该纤维网材料向前行进通过制造该纤维网材料的制造线的方向。相对于移动穿过一对压延辊的辊隙以形成粘结的非织造纤维网的非织造纤维层,纵向平行于穿过辊隙的运动方向且垂直于辊隙。
关于形成非织造物的纤维,“纵向偏向”是指纤维长度具有大于它们的横向矢量分量的纵向矢量分量。
关于连续行中的两个相邻粘结形状,“纵向行重叠”是指沿横向的线与这两个形状的周边相切或交叉。纵向行重叠被测量为在后随行中与所述形状的最向前边缘相切的第一横向线107a和在前引行中与所述形状的最向后边缘相切的第二横向线107b之间的距离OD;参见例如图5D。纵向重叠的程度被表示为距离OD与前引行中的所述形状的纵向长度MDL的比率或 OD/MDL乘以100%。“单组分”是指由单一聚合物组分或聚合物组分的单一共混物形成的纤维,如与双组分或多组分纤维相区别。
“多组分”是指具有横截面的纤维,所述横截面包括多于一种的离散的聚合物组分、多于一种的聚合物组分的离散的共混物、或至少一种离散的聚合物组分和至少一种聚合物组分的离散的共混物。“多组分纤维”包括但不限于“双组分纤维”。多组分纤维可具有总体横截面,所述总体横截面被分成具有所述不同组分的任何形状或布置结构的子截面,包括例如同轴子截面、芯-皮型子截面、并列型子截面、径向子截面、海岛型子截面等。
“颈缩”是指纤维网材料在沿纵向被应变时表现出横向宽度减小的趋势,即类似于泊松效应的行为。
“非织造物”为所制造的定向取向或随机取向的纤维片材或纤维网,所述纤维首先被成形为絮,然后通过摩擦、内聚力、粘附力或一个或多个粘结部图案和粘结压痕加固并粘结在一起,所述粘结部图案和粘结压痕通过局部压缩和/或施加压力、热、超声或热能、或它们的组合来形成。该术语不包括用纱线或长丝织造、针织或缝编的织物。这些纤维可具有天然来源或人造来源,并且可为短纤维或连续长丝或原位形成的纤维。可商购获得的纤维的直径范围为小于约0.001mm(1μm)至大于约0.2mm(200μm),并且它们具有若干种不同的形式:短纤维(称作短纱或短切纤维)、连续单纤维(长丝或单丝)、无捻连续长丝束(丝束)和加捻连续长丝束 (纱)。非织造织物能够通过许多工艺来形成,包括但不限于本领域已知的熔吹、纺粘法、纺熔法、溶液纺丝、静电纺纱、梳理法、膜原纤化、熔膜原纤化、气流成网法、干法成网、使用短纤维的湿法成网、以及这些工艺的组合。非织造织物的基重通常用克/平方米(gsm)表示。
“不透明度”为关于纤维网材料透射光的能力的数值,其根据本文所述的“不透明度测量方法”来测量。
如本文所用,“裤”或“训练裤”是指为婴儿或成人穿着者设计的具有腰部开口和腿部开口的一次性衣服。通过将穿着者的腿部伸入腿部开口并将裤拉到围绕穿着者下体的适当位置可将裤穿到使用者身上的适当位置。裤可使用任何合适的技术来预成形,包括但不限于利用可重复紧固的和/或不可重复紧固的粘结(例如,缝合、焊接、粘合剂、内聚粘合、紧固件等)将制品的各部分接合在一起。裤可在沿制品周边的任何位置预成形 (例如,侧边扣紧的、前腰扣紧的)。尽管本文使用的是术语“裤”,但裤通常也称为“闭合尿布”、“预紧固尿布”、“套穿尿布”、“训练裤”、和“尿布裤”。合适的裤公开于以下专利中:美国专利5,246,433, 1993年9月21日授予Hasse等人;美国专利5,569,234,1996年10月29日授予Buell等人;美国专利6,120,487,2000年9月19日授予Ashton;美国专利6,120,489,2000年9月19日授予Johnson等人;美国专利 4,940,464,1990年7月10日授予Van Gompel等人;美国专利5,092,861, 1992年3月3日授予Nomura等人;美国专利公布2003/0233082Al,名称为"HighlyFlexible And Low Deformation Fastening Device",提交于2002年 6月13日;美国专利5,897,545,1999年4月27日授予Kline等人;美国专利5,957,908,1999年9月28日授予Kline等人。
当用作与材料的组分相关的形容词时,术语“主要”是指按重量计该组分构成大于该材料的50%。当用作与物理特征的定向取向或其几何属性相关的形容词时,“主要”是指该特征或属性在沿所示方向延伸的线上的投影在长度上大于在与其垂直的线上的投影。在其它上下文中,术语“主要”是指某种状况,其对某种特性或特征赋予基本的影响。因此,当材料“主要”包括据称赋予某种性能的组分时,该组分赋予该材料否则将不表现出的性能。例如,如果材料“主要”包括可热熔合的纤维,则这些纤维的数量和组分必须足以使得该纤维发生热熔合。
“粘结突起部”或“突起部”为粘结辊在其径向最外部分处的特征结构,其被凹进区域围绕。相对于粘结辊的旋转轴线,粘结突起部具有带有粘结表面形状和粘结表面形状面积的径向最外粘结表面,所述最外粘结表面大致沿外部圆柱形表面存在,带有从粘结辊旋转轴线算起的基本上恒定的半径;然而,具有包括离散且独立形状的粘结表面的突起部常常相对于粘结辊的半径来讲足够小,使得粘结表面可显现为平坦/平面的;并且粘结表面形状面积紧密地由相同形状的平面面积逼近。粘结突起可具有垂直于粘结表面的侧面,虽然通常这些侧面具有成角度的比降,使得粘结突起的基座的横截面大于其粘结表面。多个粘结突起可按某个图案被布置在压延辊上。所述多个粘结突起具有外圆柱形表面的每单位表面积的粘结面积,所述粘结面积可表示为百分比,并且为该单位内的突起的合计总粘结形状面积与该单位的总表面积的比率。
非织造纤维网上的一“行”粘结部为具有类似形状和旋转取向的一组粘结部,它们沿最主要地沿横向延伸的线被布置成规则重复的构型。
“拉伸强度”是指材料在拉伸失效之前将保持的最大拉伸力(“峰值力”),其通过本文所示出的“拉伸强度测量方法”来测量。
“厚度”(Thickness)和“厚度”(caliper)在本文中是互换使用的。
“总硬度”是指根据本文所述的硬度测量方法测量和计算的关于材料的值。
“体积质量”为基重和厚度的比率,并且指示产品的膨松度和起毛度,所述膨松度和起毛度是根据本发明的非织造纤维网的重要性能。该值越低,则该纤维网的膨松度越高。
体积质量(kg/m3)=基重(g/m2)/厚度(mm)。
相对于尿布或训练裤,“宽度”或其形式是指沿平行于腰部边缘和/或垂直于纵向轴线的方向测量的尺寸。
关于纤维网的“Z方向”表示大致正交于或垂直于由该纤维网沿机器方向维度和横向维度所逼近的平面。
本发明的示例包括具有改善的柔软性属性的一次性吸收制品。
图1A为尿布10的透视图,所述尿布处在松弛的展开位置,如其在被打开并位于水平表面上时所可能显现的那样。图1B为被示出处于平展未收缩状态(即,无弹性诱导收缩)的尿布10的平面图,其示出了尿布10的一些部分被切除以示出底层结构。尿布10在图1B中被示出为带有其纵向轴线36和其侧向轴线38。尿布10的接触穿着者的部分在图1A中被示出为向上取向的,并且在图1B中被示出为面对观察者。图2A为在图1B中的线2-2处截取的尿布的横截面。
尿布10一般可包括基础结构12和设置在基础结构中的吸收芯14。基础结构12可包括尿布10的主体。
基础结构12可包括顶片18(其可为可透过液体的)和底片20(其可为不可透过液体的)。吸收芯14可包封在顶片18和底片20之间。基础结构12也可包括侧片22、弹性化腿箍24、和弹性腰部结构26。基础结构12 也可包括紧固系统,所述紧固系统可包括至少一个紧固构件46和至少一个着陆区48。顶片和/或底片的一个或多个层可由如下所述的非织造纤维网形成。
腿箍24和弹性腰部结构26通常可各自包括弹性构件28。尿布10的一个末端部分可被构造为尿布10的第一腰区30。尿布10的相对的末端部分可被构造为尿布10的第二腰区32。尿布10的中间部分可被构造为裆区 34,所述裆区在第一腰区和第二腰区30和32之间纵向延伸。裆区34可包括尿布10的总体长度的33.3%至50%,并且每个腰区30,32可相应地包括尿布10的总体长度的25%至33.3%。
腰区30和32可包括弹性元件,使得它们围绕穿着者的膝部聚拢以提供改善的贴合性和约束性(弹性腰部结构26)。裆区34为当尿布10被穿着时一般位于穿着者两腿之间的尿布10的那部分。
尿布10也可包括此类其它结构,包括前耳片和后耳片、腰帽结构、弹性部件等,从而提供更好的贴合性、约束性和美观特性。此类附加结构描述于例如美国专利3,860,003和5,151,092中。
为了施用尿布10并将其围绕穿着者保持在适当位置,第二腰区32可通过紧固构件46附接到第一腰区30以形成腿部开口和制品腰部。当紧固时,紧固系统承受制品腰部周围的拉伸载荷。
根据一些示例,尿布10可设置有可重复闭合的紧固系统,或者可另选地以裤型尿布的形式提供。当所述吸收制品为尿布时,其可包括接合到基础结构的用于将尿布固定到穿着者身上的可重复闭合的紧固系统。当所述吸收制品为裤型尿布时,所述制品可包括至少两个接合到基础结构并彼此接合的侧片以形成裤。紧固系统及其任何部件可包括适用于这种用途的任何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塑料、膜、泡沫、非织造材料、织造材料、纸材、层合体、拉伸层合体、活化的拉伸层合体、纤维增强的塑料等、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些示例中,构成紧固装置的材料可为柔性的。在一些示例中,紧固装置可包括用于附加柔软性或消费者柔软感的棉料或棉状材料。该柔韧性可允许紧固系统适形于身体的形状,并因此减小紧固系统将刺激或伤害穿着者皮肤的可能性。
对于一体的吸收制品,基础结构12和吸收芯14可形成在添加其它结构后形成复合尿布结构的尿布10的主结构。虽然顶片18、底片20和吸收芯14可按多种熟知的构型装配,但优选的尿布构型一般描述于以下专利中:1996年9月10日授予Roe等人的名称为“AbsorbentArticle With Multiple Zone Structural Elastic-Like Film Web Extensible WaistFeature”的美国专利5,554,145;1996年10月29日授予Buell等人的名称为“DisposablePull-On Pant”的美国专利5,569,234;和1999年12月21日授予Robles等人的名称为“Absorbent Article With Multi-Directional Extensible Side Panels”的美国专利6,004,306。
顶片18可被完全或部分地弹性化和/或可被缩短以在顶片18和吸收芯 14之间产生空隙空间。包括弹性化顶片或缩短顶片的示例性结构更详细地描述于以下专利中:1991年8月6日授予Allen等人的名称为“Disposable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ElasticallyExtensible Topsheet”的美国专利 5,037,416;和1993年12月14授予Freeland等人的名称为“Trisection Topsheets for Disposable Absorbent Articles and DisposableAbsorbent Articles Having Such Trisection Topsheets”的美国专利5,269,775。
底片20可与顶片18接合。底片20可用来防止吸收芯14所吸收并容纳在尿布10内的流出物脏污可能接触尿布10的其他外部制品,诸如床单和衣服。参考图2B,底片20可为基本上液体(例如,尿液)不可渗透的,并且可由非织造物21和薄聚合物膜23的层合体形成,所述薄聚合物膜诸如具有约0.012mm(0.5mil)至约0.051mm(2.0mils)厚度的热塑性膜。非织造物21可为如本文所述的非织造纤维网。合适的底片膜包括由 Tredegar Industries Inc.(Terre Haute,Ind.)制造并以商品名X15306、X10962 和X10964出售的那些。其它合适的底片材料可包括允许蒸气从尿布10逸出同时仍然防止液体流出物透过底片20的可透气材料。示例性可透气材料可包括诸如织造纤维网、非织造纤维网之类的材料、诸如膜包衣的非织造纤维网之类的复合材料、以及诸如由Mitsui Toatsu Co.(Japan)制造的命名为 ESPOIR和由EXXON Chemical Co.(Bay City,Texas)制造的命名为 EXXAIRE的微孔膜。包括聚合物共混物的合适的可透气复合材料以名称 HYTREL共混物Pl 8-3097购自ClopayCorporation(Cincinnati,Ohio)。此类可透气复合材料的其它示例更详细地描述于1995年6月22日以E.I. DuPont的名义公布的PCT专利申请WO 95/16746中。包括非织造纤维网和开孔成型膜的其它可透气底片描述于1996年11月5日授予Dobrin等人的美国专利5,571,096中。
在一些示例中,本发明的底片可具有根据WSP 70.5(08)在37.8 0C 和60%的相对湿度下测量的大于约2,000g/24h/m2,大于约3,000g/24h/m2,大于约5,000g/24h/m2,大于约6,000g/24h/m2,大于约7,000g/24h/m2,大于约8,000g/24h/m2,大于约9,000g/24h/m2,大于约10,000g/24h/m2,大于约11,000g/24h/m2,大于约12,000g/24h/m2,大于约15,000g/24h/m2的水蒸气传输速率(WVTR)。
可用于本发明的合适的非织造纤维网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纺粘、熔喷、纺熔、溶剂纺丝、静电纺纱、梳理成网、膜原纤化、熔融膜原纤化、气流成网、干法成网、湿铺短纤维、以及部分地或完全由本领域已知的聚合物纤维形成的其他非织造纤维网材料。一种合适的非织造纤维网材料也可为 SMS材料,其包括纺粘层、熔喷层和另一个纺粘层或纺粘层和熔喷层的任何其它组合,诸如SMMS或SSMMS等。示例包括一个或多个纤维层,所述纤维的直径低于1微米(纳米纤维和纳米纤维层);它们的示例由 SMS、SMNS、SSMNS或SMNMS非织造纤维网的组合产生(其中“N”表示纳米纤维层)。在一些示例中,永久亲水性非织造物,并且具体地带有耐久性亲水涂层的非织造物可为所期望的。通常,所述合适的非织造物为可透气的。通常,所述合适的非织造物为水或液体可透过的,但也可为水不可透过的,原因在于纤维尺寸和密度、以及纤维的疏水性。可通过处理以使得纤维成为亲水性的来增强水或液体渗透性,如下所述。
非织造纤维网可主要由聚合物纤维形成。在一些示例中,合适的非织造纤维材料可包括但不限于聚合物材料,诸如聚烯烃、聚酯、聚酰胺、或具体地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乳酸(PL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或它们的共混物。非织造纤维可由作为添加剂或改性剂的组分形成或可包括它们,诸如脂族聚酯、热塑性多糖、或其他生物聚合物(生物基或可再生聚合物)。
单个纤维可为单组分或多组分。所述多组分纤维可为双组分的,诸如呈芯-皮排列或并列排列。所述各个组分常常包括脂族聚烯烃诸如聚丙烯或聚乙烯、或它们的共聚物、脂族聚酯、热塑性多糖或其他生物聚合物。
另外的可用非织造材料、纤维组合物、纤维和非织造材料的形成和相关方法在以下美国专利中有所描述:美国专利6,645,569,授予Cramer等人;美国专利6,863,933,授予Cramer等人;美国专利7,112,621,授予Rohrbaugh等人;共同未决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0/338,603和 10/338,610、以及Lu等人的13/005,237,它们的公开内容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一些用于非织造纤维生产的聚合物可固有地为疏水性的,并且对于某些应用来讲它们可被表面处理或涂覆有各种试剂以使它们成为亲水性的。表面涂层可包括表面活性剂涂层。一种此类表面活性剂涂层以商品名 Silastol PHP 90购自Schill&Silacher GmbH(
Figure BDA0001529223320000121
Germany)。
另一种用以生产带有耐久亲水性涂层的非织造材料的方法是,通过将亲水性单体和自由基聚合引发剂施用到非织造材料上,并且进行经由紫外光激发的聚合物反应,从而导致单体化学地结合到非织造材料的表面,如共同未决的美国专利公布2005/0159720中所述。
另一种生产主要由疏水性聚合物诸如聚烯烃制成的亲水性非织造物的方法是,在挤出之前将亲水性添加剂加入到熔体中。
另一种用以产生带有耐久亲水性涂层的非织造物的方法是用亲水性纳米颗粒来涂覆非织造织物,如授予Rohrbaugh等人的共同未决的专利申请美国专利7,112,621和PCT专利申请公布WO 02/064877中所述。
通常,纳米颗粒具有低于750nm的最大尺寸。尺寸范围为2至750nm 的纳米颗粒可经济地生产。纳米颗粒的优点在于,它们中的很多均可容易地分散在水溶液中,使得涂层可被施加到非织造材料上;它们通常形成透明涂层,并且从水溶液施加的涂层通常足以耐受暴露于水中。纳米颗粒可为有机的或无机的、合成的或天然的。无机纳米颗粒一般以氧化物、硅酸盐和/或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合适的纳米颗粒的典型示例为层状粘土矿物 (例如,出自Southern Clay Products,Inc.(USA)的LAPONITE、和水软铝石矾土(例如,出自NorthAmerican Sasol.Inc.的Disperal P2TM)。根据一个示例,合适的纳米颗粒涂覆的非织造物为Ponomarenko和Schmidt的名称为“Disposable absorbent article comprising adurable hydrophilic core wrap”的共同未决的专利申请序列号10/758,066中所公开的非织造物。
在一些情况下,在涂覆纳米颗粒涂层之前,可将非织造纤维网表面用高能处理方法(电晕、等离子)进行预处理。高能预处理通常可暂时增大低表面能表面(诸如PP)的表面能,并且因此使非织造材料能够被水中的纳米颗粒分散体更好地润湿。
值得注意的是,亲水性非织造物也可用于吸收制品的其它部分。例如,已发现包括如上所述的永久亲水性非织造材料的顶片和吸收芯层使用效果良好。
非织造物也可包括其它类型的表面涂层。在一个示例中,表面涂层可包括纤维表面改性剂,所述改性剂减小表面摩擦并增强触觉润滑性。优选的纤维表面改性剂描述于美国专利6,632,385和6,803,103;以及美国专利申请公布2006/0057921中。
根据一个示例,非织造物可包含在施加和移除外部压力时提供良好恢复的材料。此外,根据一个示例,非织造物可包含不同纤维的共混物,所述纤维选自例如上述类型的聚合物纤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纤维的至少一部分可表现出具有螺旋状形状的螺旋形卷曲。根据一个示例,所述纤维可包括双组分纤维,所述双组分纤维为各自包含不同材料(通常为第一聚合物材料和第二聚合物材料)的单个纤维。据信使用并列型双组分纤维有益于向纤维赋予螺旋形卷曲。
为了增强吸收制品的柔软感,可对形成底片的非织造物进行水增强或水充处理。水增强的/水充的非织造物描述于以下专利中:美国专利 6,632,385和6,803,103、以及美国专利申请公布2006/0057921,它们的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也可通过“结构化类弹性成形”机构来处理非织造物。通过对非织造物进行“结构化类弹性成形”,可形成高密度的套环(>150in 2),所述套环从非织造基底的表面突起。由于这些套环充当小柔性刷,因此它们产生弹性蓬松的附加层,所述附加层可增强柔软性。通过结构化类弹性成形机构处理的非织造物描述于美国专利申请公布US 2004/0131820中。
本文所述的任一非织造物类型均可用于吸收制品的顶片、底片外层、钩-环扣紧系统中的环组件、或制造的制品的任何其它部分诸如清洁擦拭物和其它个人卫生产品、除尘器和除尘布、家用清洁布和擦拭物、衣物洗涤袋、烘干机袋和包括由非织造纤维网形成的层的片材。
吸收芯一般可设置在顶片18和底片20之间。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层,诸如第一吸收层60和第二吸收层62。
吸收层60,62可包括相应的基底64,72、设置在基底64,72上的吸收性粒状聚合物材料66,74、和设置在吸收性粒状聚合物材料66,74和基底64, 72的至少一些部分上和/或设置在其内的热塑性粘合剂材料68,76,所述热塑性粘合剂材料作为粘合剂以用于将吸收性粒状聚合物材料66,74固定在基底64,65上。
第一吸收层60的基底64可被称为除尘层并且具有面向底片20的第一表面和面向吸收性粒状聚合物材料66的第二表面。同样,第二吸收层62 的基底72可被称为芯覆盖件并且具有面向顶片18的第一表面和面向吸收性粒状聚合物材料74的第二表面。
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64和72可用粘合剂围绕周边彼此粘附,以围绕吸收性粒状聚合材料66和74形成包层,从而将吸收性粒状聚合材料66和 74保持在吸收芯14内。
基底64,72可具有一种或多种非织造材料,并且可为液体可透过的。
如图2A所示,吸收性粒状聚合物材料66,74可以颗粒簇90的形式沉积在相应的基底64,72上,从而形成网格图案,所述网格图案包括着陆区域94和着陆区域94之间的接合区域96。着陆区域94为其中热塑性粘合剂材料不直接接触非织造基底或辅助粘合剂的区域;接合区域96为其中热塑性粘合剂材料直接接触非织造基底或辅助粘合剂的区域。网格图案中的接合区域96包含极少或不包含吸收性粒状聚合物材料66和74。着陆区域94 和接合区域96可具有多种形状,所述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第一层60和第二层62可被组合以形成吸收芯 14。优选的吸收制品和芯描述于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2/141,122;美国专利专利申请公布2004/0167486A1和2004/0162536;和PCT公布WO2009/060384中。
前述说明描述了吸收制品的特征,它们的任何组合均可用于增强消费者对制品感知的柔软性。然而,此外,据信根据以下说明来制造非织造纤维网,并且将其用作吸收制品的部件,包括例如顶片18和/或底片20(参见图2A,2B)),相对于增强总体制品的柔软感,将增强该部件的蓬松度,并且具有协同效应。同时,与直觉相反,下述特征结构可增强非织造纤维网(并因此顶片、底片或由其形成的其它部件)的拉伸强度。当尝试改善柔软性信号时,保持或增强非织造物的拉伸强度在吸收制品中可受到特别关注,这至少有两个原因。第一,非织造纤维网通常可能需要保持某些最小拉伸力并经历足够低的尺寸改变以便可有效地在下游制造操作中被加工。第二,非织造纤维网通常可为制造的产品诸如一次性尿布的结构完整性的基本贡献者,其中底片可能需要保持由以下因素所引起的力:穿用/ 穿着在穿着者身上(例如,当护理者拉拽扣紧构件以穿用尿布时)、穿着者运动、以及当尿布载有穿着者的流出物时底片所包含和保持的重量和堆积体积。
如前所述,参考图2B,底片20可由非织造物21和薄聚合物膜23的层合体形成。所述非织造物和膜可在层合工艺中通过粘合剂或任何其它合适的方法来粘结。在一些示例中,聚合物膜可具有约0.012mm(0.5mil)至约 0.051mm(2.0mils)的厚度。为了实现所期望的总体视觉外观,可通过以下方式来增强底片层合体的不透明度和白度:在其形成期间向所述膜中加入例如碳酸钙(CaCO3)。CaCO3细小颗粒的加入导致在膜的加工过程中的拉伸或双轴向拉伸时在这些颗粒周围形成微孔,所述微孔用来使所得膜成为空气可透过的和蒸气可透过的(因此,“可透气的”,从而减小皮肤过度水合的可能性并从而减小发生病症诸如尿布疹的可能性)。所述CaCO3颗粒和所得膜中微孔也用来增强其不透明度。合适的膜的示例包括MICROPRO 微孔膜、和被命名为BR137P和BR137U的膜,它们购自Clopay Corporation(Mason,Ohio)。在一些示例中,聚合物膜可由多种组分形成,并且如美国专利申请公布2008/0306463中所述,并且可包括其中所述的特征结构和/或部件中的一些或全部,所述特征结构和/或部件减小膜的易“透胶”性。
非织造物21可由以下物质的一种或多种树脂形成:聚烯烃、聚酯、聚酰胺,包括但不限于聚丙烯(PP)、聚乙烯(PE)、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乳酸(PLA)、以及它们的共混物。包括聚丙烯的树脂由于聚丙烯的成本相对低并且由其形成的纤维具有表面摩擦性质(即,它们具有相对光滑的滑溜触感)而可为尤其适用的。包括聚乙烯的树脂由于聚乙烯的较柔软性/柔顺度和甚至更光滑/滑溜的表面摩擦性质也可为所期望的。相对于彼此来讲,PP目前具有更低的成本并且由其形成的纤维具有更大的拉伸强度,而PE目前具有更高的成本并且由其形成的纤维具有更低的拉伸强度但更强的柔顺性和更平滑/光滑的触感。因此,可能期望由PP和PE树脂的共混物来形成非织造纤维网纤维,从而寻找这些聚合物的最佳平衡比例以平衡它们的优点和缺点。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纤维可由PP/PE共混物形成,诸如描述于授予Land的美国专利5,266,392中。非织造纤维可由作为添加剂或改性剂的组分形成或可包括它们,诸如脂族聚酯、热塑性多糖、或其它生物聚合物。
单个纤维可为单组分或多组分。所述多组分纤维可为双组分的,诸如呈芯-皮排列或并列排列。所述各个组分常常包括脂族聚烯烃诸如聚丙烯或聚乙烯、或它们的共聚物、脂族聚酯、热塑性多糖或其他生物聚合物。
纤维层可由任一这些树脂通过常规方法形成,诸如粗梳法、熔吹、纺成法、气流成网法、湿法成网等。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涉及纺粘工艺,其中将树脂加热并在压力下迫使其穿过喷丝头。喷丝头挤出聚合物的纤维,它们随后被引导到移动带上;随着它们冲击移动带,它们可以略微无规的取向被铺设,但常常带有纵向偏向,从而形成纺丝纤维层。所述纤维层随后可被压延-粘结以形成非织造纤维网。
可使用具有任何基重的非织造物。然而,如发明背景中所述,相对更高的基重(同时具有相对更大的表观厚度和蓬松度)也具有相对更高的成本。在另一方面,相对较低的基重(同时具有相对较低的成本)增加了提供如下底片的难度:其在包装件中被压缩之后具有并保持显著的视觉3维外观,并且具有合适的机械性能。据信,本文所述的特征组合在控制材料成本与提供显著的视觉3维外观和合适的机械性能之间找到了良好的平衡。据信本文所述的固结粘结部形状的特征和图案尤其可用于一些应用情况下的相对低基重的非织造物的应用,因为据信此类特征提供了一种在减小或至少不增加基重的同时增强蓬松度的方法。因此,对于此类应用,可使用具有如下基重的非织造物:6.0至50gsm,更优选地8.0至35gsm,甚至更优选地9.0至25gsm,还更优选地10至20gsm。当用作吸收制品的部件诸如顶片时,较低基重的非织造物可提供与较高基重的非织造物相比的透胶优势。当用作例如零应变拉伸层合体的部件时,较低基重的非织造物可优于较高基重的非织造物,因为其更能够适应于活化/增量拉伸工艺。在其它应用中,例如在使用非织造物来形成诸如一次性服装制品、擦拭物或除尘器之类的产品时,至多100gsm,或甚至150gsm的更高基重可为所期望的。据信本文所述的粘结突起、粘结形状和粘结图案的特征可对蓬松度感和/或柔软感具有有益效果,甚至在具有此类较高基重的非织造物的情况下也是如此。最佳基重视每种应用中的相异需求而定,并且关系到成本。
据信当底片层合体为基本上白颜色的并且具有至少45%,更优选地至少70%,甚至更优选地至少73%,并且还更优选地至少75%的不透明度时,可更好地获得底片层合体的所期望的总体视觉柔软性信号,所述不透明度通过下述“不透明度测量方法”来测量。因此,可能期望也向形成聚合物膜的聚合物中并且向供应给用来形成非织造纤维网的纤维的喷丝头的聚合物中加入染白/不透明剂。
希望向被纺丝以制备非织造物的聚合物树脂中加入染白/不透明剂。可能期望通过加入不透明剂来调整非织造纤维网的不透明度,使得非织造纤维网具有至少10%,更优选地至少18%,并且还更优选地至少40%的不透明度。
尽管有多种增白/不透明剂可满足该目的,但据信二氧化钛(TiO2)因其亮度和相对高折射率而可为尤其有效的。据信按非织造物的重量计以多至5.0%的量向旨在形成所述纤维的聚合物中加入TiO2可有效地实现所期望的结果。然而,由于TiO2为一种相对硬的磨料,因此以按重量计大于5.0%的量包括TiO2可具有有害效应,包括磨损和/或堵塞喷丝头;中断和弱化所述纤维的结构和/或压延它们之间的粘结;不可取地增大所述纤维的表面摩擦特性(从而导致不太光滑的触感);以及不可接受地快速磨损下游加工设备部件。据信由增白剂提供增加的不透明度帮助产生非织造物的视觉上区别性的柔软外观。在一些应用中,也可能期望向将用来纺织非织造纤维的一种或多种聚合物树脂中加入染色或着色剂。
也能够通过使用具有如下横截面形状的纤维来增强不透明度,所述横截面形状不是圆形且实心的(非中空)几何形状,即三叶形或多叶形横截面、或中空构型或它们的组合。那些非圆形横截面形状也能够提供蓬松度和压缩弹性方面的优点。
纺粘法包括以下步骤:压延-粘结纺丝纤维的纤维层,从而加固它们并在某种程度上将它们粘结一起以产生作为织物样结构的纤维网并增强机械性能例如拉伸强度,这可为所期望的以便材料在后续的制造工艺中并在最终产品的使用中能够足够地保持结构完整性和尺寸稳定性。参考图3,压延 -粘结可通过使纤维层21a穿过一对旋转的压延辊50,,51之间的辊隙来实现,从而压缩并固结纤维以形成非织造纤维网21。所述辊中的一者或两者可被加热,以便促进在辊隙处被压缩的叠加纤维的加热、塑性变形、它们之间的相互啮合和/或热粘结/熔合。所述辊可形成粘结机构的可操作的组件,其中它们由可控量的力推在一起,以便在辊隙处施加所期望的压缩力/ 压力。在一些工艺中,可在粘结机构中包括超声能量源以便向纤维传送超声振动,从而再次在纤维内产生热能并增强粘结。
所述辊中的一者或两者可具有它们的周向表面,所述周向表面被机加工、蚀刻、雕刻或以其他方式被成形为在其上具有粘结突起和凹进区域图案,使得在辊隙处施加在纤维层上的粘结压力集中在粘结突起的粘结表面处,并且在凹进区域处减小或基本上消除。粘结表面具有粘结表面形状。因此,形成该纤维网的纤维之间的压印的粘结图案形成于非织造纤维网上,所述图案具有对应于辊上的粘结突起的图案和粘结表面形状的粘结压痕和粘结形状。一个辊诸如辊51可具有光滑的无图案圆柱形表面以便构成砧辊,并且另一个辊50可被成形为带有所述的图案以构成粘结图案辊;该辊组合将在纤维网上赋予反映了粘结图案辊上的图案的图案。在一些示例中,这两个压延辊均可被形成为带有图案,并且在具体示例中,使以组合方式起作用的图案不同,以将组合图案压印在所述纤维网上,例如描述于美国专利5,370,764中。
重复的粘结突起部和凹进区域的图案例如图4A所示的图案可被形成到粘结辊50上(图3)。图4A所示的图案为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 13/428,404中所公开的图案和它们的特征的一个示例,其公开内容在与本文不冲突的程度上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图4A所示的“S”形粘结形状100 示出了辊上的粘结突起部的凸起表面,而它们之间的区域表示凹进区域101。在压延工艺中,粘结突起的粘结形状100在纤维网上压印出类似形状的粘结压痕。
参考图4B,辊上的粘结突起部100c将具有高度BPH,所述高度可被表示为粘结突起部100c的最外(粘结)表面100d处的辊半径和凹进区域 101处的辊半径之间的差值。可调节高度,目的是最小化为产生所期望的形状和图案而必须通过机加工或蚀刻从辊表面上去除的材料量,同时仍然在具有粘结突起部的辊和相对的辊之间提供足够的间隙(在凹进区域101 处),从而容纳纤维层在不被粘结的纤维层区域中(即,在凹进区域处) 穿过辊隙的通道,而基本上不压缩它,并且出于本文的目的,在辊隙中提供粘结突起部之间的空气通道。对于本文所设想类型和基重的纤维网,可能期望的是介于0.3mm和1.0mm之间的粘结突起部高度BPH,或更优选地,介于0.5mm和0.9mm之间的粘结突起部高度,或甚至介于0.6mm和0.8mm之间的粘结突起部高度。粘结突起部的粘结表面可具有介于0.3mm2和10mm2之间的平均面积。粘结突起部的侧面可被成形为带有当在穿过其高度的横截面中观察时成角度的斜坡(支撑斜坡),其可增强突起部的强度并且改善辊的使用寿命。角度(支撑斜坡角度θ)可为55度至80度,并且为介于平行于辊的旋转轴线且垂直于其半径的平面P和沿突起部的斜坡存在并连接粘结表面100d和凹进区域101的最短线段之间的最小可识别角度,如图4B所示。具有大于80度的支撑斜坡角度的粘结突起部可不利地影响粘结的形成,并且可在粘结突起部强度/使用寿命方面不具有所期望程度的优点,而小于55度的支撑斜坡角度也可不利地影响粘结的形成,并且将不可取地导致穿过辊隙的介于粘结突起部之间的空气通道的有效尺寸减小。
可以大于300m/min.,或600m/min.,或甚至800m/min.,或更大的线速度来压延-粘结本文所设想类型的非织造纤维网,这取决于非织造纤维网的组成、基重、粘结图案、以及所选择的设备和工艺变量。再次参考图3,应当理解,以此类速度,纤维层21a和辊50,51的表面将夹带周围的空气并使其朝辊隙52移动,如箭头所示。粘结辊50的特征结构,诸如如本文所述的粘结突起部,在辊旋转时也将夹带空气,从而加重该效应。据信随着所夹带的空气被纤维层和粘结辊朝辊隙运载,所夹带的空气的动量和介于辊之间的随着辊隙的接近不断减小的空间在辊隙52的前面产生相对较高且不断增大的第一空气压力区HP。在辊上的粘结图案的凹进区域101内并且在穿过辊隙的纤维之间的空隙内,所夹带的空气的一部分在此类较高压力下将被推挤到辊隙52中并在其中被进一步压缩。据信在非织造纤维网21 退出辊隙52时,退出辊隙的压缩空气在出料侧上遇到第二相对较低压力区 LP,并且因此沿所有无阻碍方向加速远离辊隙。因此,据信基本的空气夹带、空气压缩和相对高速度的复杂的气流发生在纤维层21a和纤维网21内以及它们的周围,这起因于压延-粘结工艺中的纤维层的运动和压延辊的旋转。
据信包括粘结突起部的粘结辊的特征结构影响这些气流。在辊隙中,粘结突起部的轮廓阻碍气流,而粘结突起部之间的凹进区域提供通道。因此,据信对于粘结突起部的某些构型、形状、和位置,如将反映在产生于纤维网中的粘结压痕中那样,可选择并形成旋转取向和重复的粘结形状图案,从而对这些气流具有有益效果。此外,还据信,具有包括某些特征的粘结表面形状的粘结突起部的图案(反映在沿基本上平行于粘结表面的平面的、相对于由该纤维网表面逼近的平面的旋转取向的、和间距中的粘结表面和突起部的横截面中)可用来以如下方式引导这些气流:所述方式导致它们在压延粘结工艺期间重新定位纤维,诸如通过对纤维拉绒或起毛来重新定位,因此提供增强的压延-粘结的非织造纤维网,所述非织造纤维网比具有其它加固的粘结形状和图案更大的蓬松度/厚度,所有其它变量均相同。
图5A-5D示出了将反映在非织造纤维网中的粘结压痕中的粘结部形状中的粘结图案和粘结形状的另一个非限制性示例。图5E示出了另一个非限制性示例。粘结形状100代表了粘结突起的粘结表面的形状,所述粘结突起可通过蚀刻、机加工或其他方法被赋予粘结辊。粘结辊上的此类粘结突起将在纤维网中压印出具有以类似粘结图案布置的类似粘结形状的粘结压痕。不受理论的束缚,据信所述形状和图案的某些方面和特征可进一步增强上述有益效果。
参考图5B,粘结形状100具有最大可测量长度L,所述长度通过如下方式测量:识别在所述两个交点处与该形状的周边相交的形状长度线104,所述交点在周边上可被识别为相距最大距离,即,周边上的两个最远点之间的距离。粘结形状100具有最大可测量宽度W,所述宽度通过如下方式测量:识别相应的形状宽度线105a,105b,所述形状宽度线平行于形状长度线104并在一个或多个最外点处相切于形状周边,所述最外点在其任一侧上与形状长度线104相距最远,如图5B 中所反映。应当理解,对于一些形状(例如,半圆形),形状宽度线105a,105b之一可与形状长度线104重合/共线。最大可测量宽度W为形状宽度线105a,105b之间的距离。本发明范围内的形状具有至少2.0的最大可测量长度L与最大可测量宽度W的长宽比以便具有气翼特征而不仅是阻碍气流。同时,还希望所述长宽比具有上限,使得粘结突起部产生穿过辊隙的多个分支空气通道,从而促进最大气流并且同时促进湍流。因此,希望所述长宽比为2.0至3.0,更优选地2.2 至2.8,且甚至更优选地2.3至2.7。压印在非织造纤维网上的粘结形状和尺寸将反映并对应于它们在辊上的粘结形状100和尺寸。
仍然参考图5B,粘结形状100可具有形状周边,所述形状周边带有位于形状长度线104的至少一侧上的凸起部分102a和/或102b。图5B也反映了凸起部分可具有变化的半径。凸起部分102a和/或102b的所述变化的半径可使得形状周边在横截面中类似于气翼的弧形轮廓。以另一种方式观察,气翼的横截面轮廓具有凸起部分并且可被识别是关于横贯该轮廓的任何线或轴线不对称的。凸起部分102a和/或102b可具有弧形高度CHa和/或 CHb,所述弧形高度被测量为形状长度线104和与凸起部分102a和/或102b 相切的形状宽度线105a和/或105b之间的距离。据信为了对气流具有最大有益影响,希望弧形高度CH和最大可测量长度L之间的比率为0.45或更小,更优选地0.40或更小,甚至更优选地0.35或更小,但大于零。据信具有沿平行于粘结表面的平面的粘结突起部(配合该描述)被布置成重复图案对在辊隙处和辊隙周围穿过非织造纤维的空气的加速和减速具有有益效果。同样,压印在非织造纤维网上的粘结部形状和尺寸将反映并对应于辊上的粘结形状和尺寸。
在一个示例(未示出)中,形状周边可具有凸起部分,所述凸起部分在形状长度线104的两侧上带有或不带有变化的半径,使得其类似于气翼的轮廓,所述轮廓在横截面中带有对称的弧形。在另一个示例(未示出) 中,形状周边在形状长度线104的一侧上可具有凸起部分,并且在形状长度线104的另一侧上具有直部,使得其类似于气翼/机翼的轮廓,所述轮廓在横截面中带有不对称的弧形。在另一个示例中,形状周边在形状长度线 104的一侧上可具有凸起部分102a和/或102b,并且设置成基本上与所述凹入部分相对的凹入部分103a和/或103b,如图5B中所反映的,使得其类似于气翼/机翼的轮廓,所述轮廓在横截面中带有不对称的弧形和相对高蓬松度、低速度特征。
凹入部分103a和/或103b的凹入程度可通过测量其相对于最大可测量长度的深度来量化。凹入深度Da和/或Db可通过如下方式来测量:识别形状凹入线106a和/或106b,所述形状凹入线平行于形状长度线104并相切于沿凹入部分103a和/或103b的最深点。凹入深度Da和/或Db为形状长度线和形状凹入线106a和/或106b之间的距离。凹入部分103a和/或103b的凹入程度可被表示为凹入深度Da和/或Db与形状长度L的比率(下文称为“凹入深度比率”)。虽然设想到不具有凹入部分103a,103b的形状,但希望具有如下凹入部分的粘结形状,所述凹入部分具有介于0.00和0.30之间,更优选地介于0.00和0.25之间,且甚至更优选地介于0.00和0.20的凹入深度比率。同样,压印在非织造纤维网上的粘结部形状和尺寸将反映并对应于辊上的粘结形状和尺寸。
尽管以上说明是指粘结突起部和该纤维网中的所得固结的粘结部形状,它们具有遵循“凸起”和/或“凹入”曲率(隐含平滑曲线)的粘结部形状/粘结形状周边,但应当理解,该效果可基本上通过用直线线段链逼近此类平滑曲线来实现。因此,本文的术语“凸起”和“凹入”各自包括由位于形状长度线的一侧上且端对端地连接的一连串3个或更多个直线线段形成的形状周边的一部分,所述直线线段各自为位于形状长度线的一侧上的平滑的凸起或凹入曲线的弦,或位于形状长度线的一侧上的不包括拐点的曲线的部分。
不受理论的束缚,据信具有包括如上所述一个或多个特征的粘结形状的压延辊粘结突起对辊隙中或辊隙周围的气流具有空气动力学效果,所述效果导致非织造纤维的空隙中或空隙周围的空气以如下方式加速和减速,所述方式重新定位纤维,并且可引发拉绒或起毛,从而增加蓬松度和厚度。
另外,突起的旋转取向还影响辊隙处的粘结突起的取向,并且据信这具有某种影响。粘结形状100和支撑它们的粘结突起可相对于纵向和横向沿单个形状倾斜角来布置。不受理论的束缚,据信形状倾斜角对于粘结突起来讲不应当超过某个量以对气流具有最大有益效果。再次参考图5B,形状倾斜角αT可被表示为由沿纵向的轴线108和形状长度线104的相交所形成的较小角度。据信形状和形状倾斜角对气流具有协作效果。在不对称的粘结形状诸如所述的气翼样形状的情形中,据信该不对称的粘结形状足以在气流中引发所期望的变化。然而,具有大于零的倾斜角的旋转取向可增强该效果。相对于非不对称的粘结形状,据信形状倾斜角αT提供对气流的期望效果,因而使得其应当不小于1度并且应当不超过40度,更优选地不超过30度,且还更优选地不超过20度。据信该范围内的形状倾斜角有效地提供通过辊隙的气流,同时赋予通过辊隙的气流横向矢量分量。相反,大于40度的形状倾斜角(与如上所述形状的细长长宽比组合)可对气流通过辊隙产生太多的阻碍而不具有有益效果,并且甚至与粘结突起的足够的密度组合的更大的形状倾斜角可具有在辊隙处产生足够阻碍的效果以基本上从辊隙偏转气流,即,朝粘结辊的侧部偏转而不是穿过辊隙。压印在非织造纤维网上的粘结部形状和旋转取向将反映并对应于辊上的粘结形状和旋转取向。
据信流过或通过纤维层/纤维网的具有横向矢量分量的气流(当其通过并退出辊隙时)可在横向上推挤纤维,从而帮助增加蓬松度、厚度和/或横向拉伸强度。应当理解,许多非织造纤维层的纤维在非织造纤维网制造工艺中被铺设成具有大致纵向偏向,这趋于导致成品纤维网具有相对更大的纵向拉伸强度、和相对更小的横向拉伸强度。因此,趋于在粘结之前或粘结期间赋予纤维一些增加的横向取向的任何工艺均可用于增加横向拉伸强度,导致纵向拉伸强度和横向拉伸强度之间的更好的平衡,并且诸如通过在z方向上重新定位纤维来增加蓬松度。据信为了获得最佳结果,甚至更希望形状倾斜角αT介于5度和15度之间,更优选地介于8度和12度之间,且甚至更优选地介于9度和11度之间,以便以本文所设想的线速度对气流产生最有益的影响。压印在非织造纤维网上的粘结图案的旋转取向将反映并对应于辊上的粘结图案的旋转取向。
如上所建议,为了从流过辊隙的处于压力下的基本的空气质量获得能量有益效果,也据信期望粘结突起的图案不过度地阻碍通过辊隙的气流,其也不通过过度地慢化、或暂停、以及从气流的向前(纵向)动量吸收能量而从气流移除太多能量。参见图5C,沿图案标识沿横向的辊隙线107a,其中粘结形状占据了沿可在图案中识别的横向线的最大比例的距离。因此,如图所示定位的辊隙线107a代表了如下横向线,在粘结工艺期间,粘结突起沿所述横向线带来了可在具体图案中识别的对通过辊隙的气流的最大的阻碍量。可识别重复系列的形状;在该示例中,重复系列由所述两个形状100a和100b组成。所述重复系列中的所被识别的形状100a和100b的宽度w1和w2反映了沿辊隙线107a的气流限制。宽度wp为整个重复系列的宽度,包括粘结形状之间的距离。用于所述图案的沿辊隙长度的最大限制比例由比率(w1+w2...+wn)/wp(在本文中称作辊隙气流限制比率)反映 (其中每个“wn”为沿辊隙线107a的横向宽度,沿辊隙线的粘结形状周边之一构成重复系列。为了使粘结图案允许气流有效地通过辊隙以便利用移动空气的能量,可能期望辊隙气流限制比率为0.40或更小,更优选地0.30 或更小,并且甚至更优选地0.25或更小。非织造纤维网上的粘结压痕的粘结形状、旋转取向和每单位表面积的密度/数量密度将反映并对应于辊上的粘结突起部的粘结形状、旋转取向和每单位表面积的密度/数量密度,并且因此也反映气流限制比率。
还据信以如下图案来布置粘结突起可具有有益效果,所述图案使得沿辊隙处的凹进区域101,至少部分地沿纵向,存在它们之间的相对直的无阻碍通道。再次参考图5A和5E,可看出每个示例具有至少一个可识别的交叉辊隙气流线109,所述气流线不与粘结形状相交,并且以某个角度与横向轴线107相交使得其具有纵向矢量分量。在每个所示的示例中,交叉辊隙气流线109与横向轴线107相交以形成较小角度,所述较小角度在本文中被识别为交叉辊隙气流角βA。据信交叉辊隙气流角βA应当优选地大于45 度,更优选地介于50度和90度,且甚至更优选地介于60度和90度之间。据信期望交叉辊隙气流线109应当无限延伸而不与粘结形状100相交,但在最低限度上延伸经过至少8行110粘结形状100而不与粘结形状相交。如上所述的交叉辊隙气流线109反映了穿过h辊隙的不间断空气通道。同样,非织造纤维网上的粘结部形状和图案的几何特征将反映并对应于粘结部形状100的形状、尺寸、旋转取向、密度和布置结构的那些。例如图5A 所示的粘结形状和图案的另一方面是,它们可具有上述长宽比、最大辊隙气流限制比率(0.40或更小)、形状不对称性、形状倾斜角、和其它特征的任何组合,并且也可反映相邻成对的粘结突起部的使用,所述成对的粘结突起部限定穿过辊隙的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为交替地窄的和加宽的或以文丘里管方式会聚的和散开的。例如,再次参考图5A,可识别两个相邻粘结部形状100a,100b。在本文中,“相邻”是指一对形状的周边的至少多部分彼此面向,而在它们之间不存在居间形状;并且所述一对形状具有纵向重叠。如果可识别一个或多个横向线107相切于和/或交叉于所述形状中的每个的周边,则所述一对形状具有纵向重叠。可识别在如下位置处连接形状100a,100b的周边的最小通道间隙线MC,在所述位置处存在周边之间的最短可测量距离。最小通道间隙线MC将必要地交会于这些相邻形状中的每个的周边,其中线MC垂直于周边,并且线MC标识这些形状之间 (即,穿过对应的粘结突起部)的空气通道的最大收缩点,所述空气通道接近并穿过辊隙。可识别通道线PL,其垂直于最小通道间隙线MC并且位于相邻形状100a,100b之间。
如果相邻形状100a,100b中每个的周边均背离通道线PL散开,则最小通道间隙线MC交叉于并标识“文丘里管通道”,所述通道线沿周边背离最小间隙线MC在这两个方向上移动。可在图5A中看出相邻形状100a, 100b体现了该特征。
不受理论的束缚,据信此类文丘里管通道具有如下效果:在空气通过辊隙时,导致所述空气的局部区的加速和减速、压力的增加和减小、以及湍流。据信这些效果用来对辊隙周围的纤维层和纤维网的纤维进行拉绒和/ 或起毛。
出于下游处理和使用非织造纤维网产品的制造工艺的目的,希望确保沿非织造纤维网表面不存在沿纵向的线,所述线无限长而不与粘结压痕相交。该状况(无粘结的无限长的纵向纤维网条)可导致长度相对长的未粘结纤维,所述未粘结纤维可能在下游纵向纤维网切割操作中易于背离切刀移动,从而导致较差限定的或不整洁的切边。另外,此类长的未粘结纤维也可与所述纤维网的所制造的边缘或切边分离(碎屑),这可在下游操作中导致其它困难。为了避免该状况,希望向粘结图案赋予图案倾斜角γP。参考图5A,图案倾斜角γP可被表示为由线111与纵向轴线MD相交所形成的较小角度,所述线相切于列112中的重复的相似地取向的形状。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希望图案倾斜角γP大于0度。该效应可见于图5A,其中线 MD交替地与未粘结通路和粘结部形状100的列112交叉。大于0度的图案倾斜角将确保不存在无粘结部的无限长的纵向纤维网条。然而,为了避免产生相关于图案的气流有益效果的复杂情况,希望将图案倾斜角γP限制为 6度或更小,更优选地5度或更小,且甚至更优选地4.5度或更小。同样,包括图案倾斜角的非织造纤维网上的粘结部图案的特征将反映并对应于辊上的图案和图案倾斜角γP的那些。
还发现如上所述向图案赋予图案倾斜角γP具有如下效应:沿辊隙(横向)整平粘结表面和砧辊之间的粘结压力随着压延辊和砧辊的旋转所发生的变化。该效应类似于如与平行轴线正啮合齿轮相比的平行轴线螺旋啮合齿轮的力-扭矩整平效应。出于压延粘结非织造物目的的有益效果为更均匀地分布的粘结压力,从而产生粘结一致性和压印到非织造物中的粘结部形状的形成的一致性、和压延粘结辊的均匀磨损和长使用寿命。
图5A和5E所示的图案示例的另一个功能特征为行之间的纵向重叠。先前据信增大纵向重叠将由于产生了较大区域而不可取地损害非织造物的蓬松度,在所述较大区域中粘结部至粘结部的距离基本上被减小(即,在纵向重叠区域中),从而导致更频繁地且更紧密地粘结的纤维。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已发现在图案行之间赋予5%至35%,更优选地10%至30%,且甚至更优选地15%至25%的纵向重叠,并且使用载有所述图案的辊来压延粘结非织造物,有利地保持了本文所述的其它图案特征结构产生蓬松度的优点,同时基本上改善了拉伸强度并减小了颈缩。
上述特征适用于粘结辊上的图案中的粘结突起部的粘结表面的形状,并且应当理解,这些特征由辊压印到非织造纤维层中以形成粘结压痕,所述粘结压痕具有粘结部形状和其处的粘结部,从而形成压延-粘结的非织造纤维网。在被压印到非织造纤维网中时,粘结形状被反映为粘结部形状,并且在纤维网中、在包括此类非织造纤维网作为复合层的层合体中、并且在由此类非织造纤维网和/或此类层合体制成的复合产品中,为可识别且可测量的。
据信重要的一个附加方面为反映在该纤维网上的粘结面积中的辊的粘结面积。想象具有反映在例如图5A和5E中的压印在非织造纤维网表面上的形状的粘结表面图案,粘结面积和粘结部面积为由辊上的粘结形状和压印在所述纤维网表面上的粘结部形状所占据的面积。在非织造纤维网制造领域中,粘结面积常常被表示为如下计算的百分比:
Figure BDA0001529223320000271
粘结面积反映了粘结突起密度(每单位表面积的粘结突起的数目)和该单位表面积中的粘结形状100的平均表面积的组合。因此,增大粘结突起部的数量和/或增大所述各个粘结部形状100的表面积将增大粘结面积,并且反之亦然。据信粘结面积对空气的夹带以及朝辊隙运载的被夹带的空气(其将通过辊隙)的比例具有影响。如果粘结面积相对较大,则这是指任何时候有较多和/或较大的粘结突起部存在于辊隙点处而阻碍气流穿过h 辊隙;相反,如果粘结面积相对较小,则这是指任何时候有较少和/或较小的粘结突起部存在于辊隙点处而阻碍气流穿过h辊隙。粘结面积也具有另一种效果。增大粘结部面积将增大非织造纤维网中粘结在一起的纤维的数量和比例,并且反之亦然。在粘结面积的某个范围内,可通过增加粘结面积来增加非织造纤维网在纵向和/或横向上的拉伸强度。然而,非织造纤维网的抗弯刚度可对应地增大,并且蓬松度减小–损害非织造物的柔软感和/ 或外观。为了最佳地实现气流的有益效果,据信通过使用本文所述的粘结部形状将发生空气压缩和引导,从而增强蓬松度,同时仍然向所述纤维网赋予令人满意的拉伸特性,据信粘结面积应当在8.0%和20%,更优选地介于10%和18%之间,且甚至更优选地介于约12%和16%之间的范围内。在本文所设想的线速度下,并且相对于粘结面积,每粘结形状的平均表面积影响粘结面积和粘结突起密度。据信所希望的是,平均粘结形状100表面积在2.5mm2至8.0mm2,更优选地3.0mm2至6.0mm2,且甚至更优选地 3.5mm2至5.5mm2范围内。对应地,据信所希望的是,粘结突起部的密度,并且对应地,压印的粘结部形状的密度(粘结部数量密度)为1.5个粘结突起部/cm2至6.0个粘结突起部/cm2,更优选地2.0个粘结突起部/cm2至5.0 个粘结突起部/cm2,且甚至更优选地2.5个粘结突起部/cm2至4.0个粘结突起部/cm2
在一个特定的非限制性示例中,压延辊上的粘结图案可具有图5A-5D 的外观,并且具有以下特征的组合:
粘结面积大约13.9%
粘结突起部高度BPH大约1mm
形状长宽比大约2.5
形状倾斜角αT大约10度
辊隙气流限制比率大约0.19
交叉辊隙气流角βA大约85.7度
图案倾斜角γP大约4.3度
纵向重叠大约19%
用具有包括紧邻的上文所述的特征结构的雕刻图案的压延粘结辊进行的实验表明,相比于雕刻有如图4A所示的图案的压延粘结辊,其向基重为 13gsm和25gsm的两个纺丝非织造纤维网赋予了改善的(减小的)颈缩和改善的拉伸强度,而蓬松度/厚度基本上相同。较轻的纤维网包括纯粹的单组分聚丙烯纺成细丝。较重的纤维网包括单组分聚丙烯和双组分聚丙烯/聚丙烯细丝的层状组合。减小的颈缩和改善的拉伸强度这些改善之处是惊人的且显著的。较轻纤维网和较重纤维网的纵向拉伸强度分别增大了15%和 6%。较轻纤维网和较重纤维网的横向拉伸强度分别增大了18%和11%。较轻纤维网和较重纤维网的颈缩分别改善了(即,减小了)16%和40%。
也据信纤维层朝粘结辊隙的行进速度(纤维层线速度)也是重要的。应当理解,如果纤维层线速度太慢,则由纤维层在其接近辊隙时所夹带的空气质量将不具有足够的线性矩以在进料侧保持足够大的足够地升高的空气压力区,所述足够地升高的空气压力有效地确保基本的空气质量被推挤通过辊隙,而不是仅沿替代途径被推挤在辊隙和辊的周围。因此,据信纤维层被朝辊隙传送的线速度应当等于或大于300米/分钟,更优选地等于或大于600米/分钟,并且甚至更优选地等于或大于800米/分钟。
据信使用具有如本文所述的粘结图案和粘结形状的压延辊将以如下方式利用起因于沿运动的非织造纤维层和压延辊的空气夹带的气流、和在压延-粘结期间发生的空气压缩,所述方式导致所得的非织造纤维网具有增强的蓬松度和柔软感。据信粘结形状也无需全部为类似的种类或旋转取向,而是可使用和包括不同形状的合适的组合,所述不同形状包括具有如本文所述的特征的粘结形状,并且任选地与其他形状相组合。利用所述的特征可减小或消除对其它蓬松度增强工艺诸如水充法或水刺法的需求–这可节约附加设备和操作的成本。
测试/测量方法
基重
非织造纤维网的“基重”是根据欧洲标准测试EN ISO 9073-1:1989 (符合WSP130.1)测量的。存在用于测量的10个非织造纤维网层,样本尺寸为10×10cm2
厚度
非织造纤维网的“厚度”是根据作了以下修改的欧洲标准测试EN ISO 9073-2:1996(符合WSP 120.6)测量的:包括添加的重量在内的所述机器的上臂的总体重量为130g。
MD/CD比率
“MD/CD比率”为材料在MD和CD方向上的峰值拉伸强度的比率。这两者均是根据EDANA标准方法WSP 110.4-2005测量的,其中样本宽度为50mm,钳口距离为100mm,速度为100mm/min,并且预负荷为0,1N。
MD/CD比率=MD上的峰值拉伸强度[N/5cm]/CD上的峰值拉伸强度[N/5cm]
柔软性
非织造纤维网的“柔软性”可使用“手感测试仪”测试来测量。本文所用的测试为INDA IST 90.3-01。该值越低,则该纤维网越柔软。
体积质量
“体积质量”为基重和厚度的比率,并且指示产品的膨松度和起毛度,所述膨松度和起毛度是根据本发明的非织造纤维网的重要品质。该值越低,则该纤维网的膨松度越高。
体积质量[kg/m3]=基重[g/m2]/厚度[mm]。
亲水性能
非织造纤维网的“亲水性能”可使用“透湿时间”测试来测量。本文所用的测试为EDANA标准测试WSP 70.3-2005。该值越低,则该纤维网的亲水性越高。
不透明度
材料的不透明度为该材料阻挡光的程度。更高的不透明度值表明材料对光的更高的阻挡程度。不透明度可使用0°照明/45°检测的、圆周光学几何形状的、具有计算机接口的分光光度计来测量,诸如运行着Universal Software的HunterLab LabScan XE(购自Hunter Associates Laboratory Inc. (Reston,VA))。仪器校准和测量使用由供应商提供的标准白色板和黑色校准板来进行。所有测试均是在保持在约23±2℃和在约50±2%相对湿度下的室中进行的。
将分光光度计构造成用于XYZ比色刻度尺、D65照明体、10°标准观察仪,其中UV滤光器设定为标称的。根据制造商规程使用1.20英寸的口尺寸和1.00英寸的视域将该仪器标准化。在校准之后,将软件设定为Y不透明度规程。
为了获得样品,将样本平坦放置在工作台上,面向身体的表面向下,并且测量该制品的总纵向长度。沿纵向轴线标出位于从该制品的前腰算起的总长度的33%处的部位和位于从该制品的后腰部算起的总长度的33%处的第二部位。小心地从该制品的面向衣服侧移除由所述膜和非织造纤维网组成的底片层合体。可使用低温喷雾器诸如Cyto-Freeze(获自Control Company,Houston,TX)来将底片层合体与该制品分离。切割中心位于以上所识别的每个部位的50.8mm乘50.8mm的片。在进行测试之前,将样本在约23℃±2℃和约50%±2%的相对湿度下预调理2小时。
将样品放置在测量口上。样品应当用如下表面完全覆盖该口,所述表面对应于指向口的该制品的面向衣服的表面。用白色标准板覆盖样品。获取读数,然后移除白色瓷片并将其替换成黑色标准瓷片而不使样品运动。获取第二读数,并且如下计算不透明度:
不透明度=Y值(黑色背衬)/Y值(白色背衬)×100
分析了总共五个相同的制品,并且记录了它们的不透明度结果。计算并报告所述10个底片层合体测量值的平均不透明度和标准偏差,精确至 0.01%。
使用与上述相同的样品,从膜层上移除非织造纤维网以进行分析。可再次利用所述低温喷雾器。在进行测试之前,将样本在约23℃±2℃和约 50%±2%的相对湿度下预调理2小时。以类似方式,在上述规程之后分析非织造纤维网层。计算并报告所述10个非织造纤维网测量值的平均不透明度和标准偏差,精确至0.01%。
粘结形状测量方法
对使用如下平板扫描仪(flat bed scanner)生成的图像进行面积、距离和角度测量,所述平板扫描仪能够以反射模式以至少4800dpi的分辨率进行扫描(一种合适的扫描仪为Epson Perfection V750Pro,Epson,USA)。所述测量是使用ImageJ软件(版本1.43u,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USA)进行的并且用由NIST认证的直尺来校准。
使用80mm乘80mm的受试非织造纤维网样本。在测试之前,将样本在约23℃±2℃的温度下、和约50%±2%相对湿度下预处理2小时。识别非织造纤维网的纵向并且在每个样本上沿纵向画出一条细线以使得扫描图像能够对齐。
将要测量的样本放置在平板扫描仪上,使具有粘结压痕或粘结形状的表面朝下,使所述直尺直接邻近。将其放置成使得对应于非织造物的纵向的尺寸平行于所述直尺。将黑色背衬放置在样品之上并且闭合扫描仪的封盖。在反射模式中以4800dpi以8位灰度级采集由非织造物和直尺构成的图像并且保存该文件。打开ImageJ中的图像文件,并且使用图像化直尺进行线性校准。
除非另外指明,对于6个类似的样本,重复三次对每个样本上的三个类似的粘结形状进行尺寸和面积测量。对这18个值取平均并报告平均值。
不旨在受具体示例的束缚,参照图5A至5E 以示出以下尺寸测量。这些测量方法可等同地适用于其他粘结形状和重复的粘结图案。
最大可测量长度(L)
粘结部形状具有周边和最大可测量长度。识别形状长度线(例如线 104),其与沿周边的两个最远点相交。画出经过这些点的形状长度线。利用所述测量工具,沿所述线段测量这些点之间的长度,精确至0.001mm。例如,图5B中的最大可测量长度分别被指示为L,它们是沿形状长度线104测量的。
最大可测量宽度(W)
相对于最大可测量长度,粘结部形状具有沿垂直于形状长度线的方向测量的最大可测量宽度。在与形状长度线相距最远的一个或多个最外点处,平行于形状长度线且相切于粘结形状周边,画出两条线。这些为形状宽度线。利用所述测量工具,沿垂直于形状长度线的线段测量形状宽度线之间的最大可测量宽度,精确至0.001mm。例如,图5B中的最大可测量宽度分别被指示为W,它们是在垂直于形状长度线104的线105a和 105b之间测量的。
最小通道间隙
任何两个相邻粘结部形状具有被定义为它们之间的最小可测量距离的最小通道间隙。识别两条平行线,一条相切于第一形状的周边,其中它显现为最靠近第二形状,并且另一条相切于第二形状的周边,其中它显现为最靠近第一形状,所述两条平行线比可被识别的任何其他此类平行线更彼此靠近。最小通道间隙为所识别的平行线之间的沿垂直于平行线的线测量的距离。
弧形高度(CH)
如果粘结形状具有带凸起部分的周边,则凸起部分具有从形状长度线算起的最大距离,在本文中称作弧形高度。画出相切于凸起部分且平行于形状长度线的线。利用所述测量工具,沿垂直于形状长度线的方向测量介于该切线和形状长度线之间的宽度之间的距离,精确至0.001mm。例如,图5B中凸起部分的弧形高度分别为CH、和CHa和CHb
凹陷深度(D)
如果粘结形状具有带凹面部分的周边,则该凹面部分具有从所面向的形状宽度线算起的最大距离。沿该轮廓的凹面部分画出相切于最深点且平行于形状长度线的线。这是形状凹入线。利用所述测量工具,沿垂直于形状长度线的方向测量形状凹入线和形状长度线之间的距离,精确至 0.001mm。例如,图5B中凹入部分的凹入深度分别为D、和Da和 Db。
形状倾斜角(αT)
粘结部形状相对于纵向旋转取向成形状倾斜角αT。在横向上画出与形状长度线相交的线。在垂直于横向线的纵向上画出与横向线和形状长度线均相交的线。使用角度测量工具,测量纵向线和形状长度线之间的较小角度,精确至0.1度。例如,图5B中的线108和104之间的角度为形状倾斜角αT
图案倾斜角(γP)
粘结部形状可形成从纵向倾斜成角度γP的图案。在列中识别重复的粘结形状系列。在该列中,在具有类似旋转取向的两个类似形状上在相同位置处画出在一侧上相切的列线。如果这种线存在,则在纵向上画出与该列线相交成一角度的线。利用角度测量工具,测量该列线和纵向线之间的较小角度,精确至0.1度。
气流限制比率
粘结形状形成如下图案,所述图案标识由对应的粘结辊在辊隙处产生最大气流限制。识别在某个行中的重复的粘结形状系列。在横向上在相对于纵向的位置(其中这些形状占据了沿横向线的距离的最大比例)画出与这些粘结形状相交的线。应当理解,可能有必要沿多个横向线进行测量从而以经验方式和/或以迭代方式识别如下横向线,粘结形状沿所述横向线占据了所述距离的最大比例。利用所述测量工具,测量从所述重复系列的开始至所述重复的系列结束处的对应位置的长度(包括粘结形状之间的距离),精确至0.001mm。这是沿横向的重复长度。利用所述测量工具,测量位于粘结部形状上的横向线上的线段长度中的每个,精确至0.001mm。将重复长度内的所有这些线段的长度累加起来,并且将总和除以重复长度。报告结果精确至0.001。这是气流限制比率。例如,在图5C中,重复长度wp是沿横向线107a测量的。位于粘结部形状上的线段为w1至w4。气流限制比率为长度w1至w4的总和除以重复长度wp
交叉辊隙气流角(βA)
粘结部图案可提供具有纵向矢量分量的气流路径。在横向上画出一条线。如果这种线存在,则识别如下可被画出的线,所述线延伸经过至少八行粘结形状而不与粘结形状相交。这是交叉辊隙气流线。延伸该线以与横向线相交。使用角度测量工具,测量并报告横向线和气流线之间的较小角度,精确至0.1度。例如,图5A中的线109为交叉辊隙气流线,它们与横向线107相交以形成交叉辊隙气流角βA
粘结面积百分比
识别单一重复的粘结形状和介于它们之间的区域的图案,并且放大该图像使得该重复图案充满视场。在ImageJ中,画出一个外接重复图案的矩形。计算并记录所述矩形的面积,精确至0.001mm2。接着,利用面积工具,跟踪完全处在所述重复图案/矩形内的各个粘结形状或它们的部分,并且计算并累加处在所述重复图案/矩形内的所有粘结形状或它们的部分的面积。记录所述面积,精确至0.001mm2。如下计算:
粘结面积%=(重复图案内的粘结形状的面积总和)/(重复图案的总面
积)×100%
对于横跨样本随机选择的总共三个非相邻区域,重复该过程。记录为%粘结面积,精确至0.01%。计算并报告所有18个粘结面积百分比测量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精确至0.01%。
平均单独粘结区域
放大样本某个区域的图像使得粘结形状的边缘可被识别。利用面积工具,以手动方式追踪粘结部的周边。计算并记录所述面积,精确至 0.001mm2。对于横跨总样本随机选择的总共五个非相邻粘结部,重复该过程。对每个样本进行测量。测量总共六个样本。计算并报告所有30个粘结部面积测量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精确至0.001mm2
本文所公开的量纲和值不应理解为严格限于所引用的精确数值。相反,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每个这样的量纲旨在表示所述值以及围绕该值功能上等同的范围。例如,公开为“40mm”的量纲旨在表示“约40mm”。
除非明确排除或限制,将本文引用的每篇文献,包括任何交叉引用或相关专利或专利申请,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任何文献的引用不是对其相对于任何本发明所公开的或本文受权利要求书保护的现有技术的认可,或不是对其单独地或以与任何其它参考文献或多个参考文献的组合提出、建议或公开了任何此类发明的认可。此外,如果此文献中术语的任何含义或定义与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的文献中相同术语的任何含义或定义相冲突,将以此文献中赋予该术语的含义或定义为准。
虽然已经举例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多个其他改变和变型。因此,本文旨在于所附权利要求中涵盖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吸收制品(10),所述吸收制品具有作为部件的非织造纤维网节段(21),所述非织造纤维网具有逼近平面的宏观表面、纵向(MD)和垂直于所述纵向的横向(CD),所述非织造纤维网主要由聚合物纤维形成并且包括一系列压印在所述表面上的一个或多个固结粘结部,所述一个或多个固结粘结部具有至少一种粘结部形状(100);其中所述系列被重复以形成固结粘结部图案;其中所述系列以主要沿所述横向延伸的至少四行(110)来重复,并且所述系列以主要沿所述纵向延伸的至少四列(112)来重复;并且其中所述粘结部形状具有带有最大可测量长度(L)和最大可测量宽度(W)的周边,并且所述周边:
具有凸起部分(102a,102b);
具有至少2.0并且小于2.5的所述最大可测量长度(L)与所述最大可测量宽度(W)的长宽比;
被取向成使得与所述周边相交的线沿所述纵向与位于所述表面上的轴线相交以形成介于1度和40度之间的较小角度(αT),沿所述周边存在所述最大可测量长度;并且
所述四行中的第一行与所述四行中的第二行重叠15%至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所述图案具有0.40或更小的辊隙气流限制比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制品,所述吸收制品具有8%至20%的粘结面积百分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所述图案具有大于0至5度的图案倾斜角(γP)。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所述图案具有1.5个粘结部/cm2至6.0个粘结部/cm2的粘结部数量密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所述粘结部具有2.5mm2至8.0mm2的平均个体粘结部表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所述粘结部形状(100)描述“S”
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所述粘结部形状周边具有凹入部分(103a,103b)。
CN201680038163.6A 2015-06-30 2016-06-30 被形成有增强蓬松度的压延粘结部形状和图案的非织造纤维网以及包括该纤维网的制品 Active CN1079209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755,810 2015-06-30
US14/755,810 US20170000663A1 (en) 2015-06-30 2015-06-30 Nonwoven web formed with loft-enhancing calender bond shapes and patterns, and articles including the same
PCT/US2016/040251 WO2017004302A1 (en) 2015-06-30 2016-06-30 Nonwoven web formed with loft-enhancing calender bond shapes and patterns, and articles includ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0937A CN107920937A (zh) 2018-04-17
CN107920937B true CN107920937B (zh) 2021-05-25

Family

ID=56411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8163.6A Active CN107920937B (zh) 2015-06-30 2016-06-30 被形成有增强蓬松度的压延粘结部形状和图案的非织造纤维网以及包括该纤维网的制品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000663A1 (zh)
EP (1) EP3316837B1 (zh)
JP (1) JP2018520770A (zh)
CN (1) CN107920937B (zh)
WO (1) WO20170043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08761B2 (en) 2011-03-25 2016-08-09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rticle with nonwoven web component formed with loft-enhancing calendar bond shapes and patterns
US11918442B2 (en) * 2018-09-27 2024-03-05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Garment-like absorbent articles
US11850133B2 (en) 2018-12-20 2023-12-26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Patterning of an elastic laminate
EP4136285A1 (en) * 2020-04-16 2023-02-22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Process for producing deformed nonwoven
JP2023521105A (ja) 2020-04-16 2023-05-23 ザ プロクター アンド ギャンブル カンパニー 有孔不織布
WO2022088058A1 (en) * 2020-10-30 2022-05-05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 with hybrid nonwoven web
US20240000619A1 (en) 2022-06-30 2024-01-04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s an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making absorbent articles with frangible pathway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28929A1 (en) * 1998-11-18 2000-05-25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an apertured liner
CN101389237A (zh) * 2006-02-24 2009-03-18 宝洁公司 扣紧系统
CN103476373A (zh) * 2011-03-25 2013-12-25 宝洁公司 具有成形为蓬松度增强的压延粘结形状和图案的非织造纤维网组件的制品
CN104507436A (zh) * 2012-08-01 2015-04-08 宝洁公司 带有增强的触觉柔软性属性的尿布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28929A1 (en) * 1998-11-18 2000-05-25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an apertured liner
CN101389237A (zh) * 2006-02-24 2009-03-18 宝洁公司 扣紧系统
CN103476373A (zh) * 2011-03-25 2013-12-25 宝洁公司 具有成形为蓬松度增强的压延粘结形状和图案的非织造纤维网组件的制品
CN104507436A (zh) * 2012-08-01 2015-04-08 宝洁公司 带有增强的触觉柔软性属性的尿布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000663A1 (en) 2017-01-05
CN107920937A (zh) 2018-04-17
JP2018520770A (ja) 2018-08-02
EP3316837B1 (en) 2021-12-08
WO2017004302A1 (en) 2017-01-05
EP3316837A1 (en) 2018-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33441B2 (en) Diaper structure with enhanced tactile softness attributes
US10028866B2 (en) Article with nonwoven web component formed with loft-enhancing calender bond shapes and patterns
JP6313815B2 (ja) かさばりを改良するカレンダー結合形状及びパターンを伴って形成された不織布ウェブ構成要素を有する物品
CN107920937B (zh) 被形成有增强蓬松度的压延粘结部形状和图案的非织造纤维网以及包括该纤维网的制品
EP2689058B1 (en) Nonwoven webs with enhanced loft and process for forming such webs
US10064767B2 (en) Diaper structure with enhanced tactile softness attributes and providing relatively low humidity
US9993369B2 (en) Article with soft nonwoven lay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