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19242B - 具有直接电枢联接的电切换元件 - Google Patents
具有直接电枢联接的电切换元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919242B CN107919242B CN201710930733.9A CN201710930733A CN107919242B CN 107919242 B CN107919242 B CN 107919242B CN 201710930733 A CN201710930733 A CN 201710930733A CN 107919242 B CN107919242 B CN 10791924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tching element
- armature
- electrical switching
- contact spring
- sp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60—Contact arrangements moving contact being rigidly combined with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6—Contact spring sets
- H01H50/58—Driving arrangemen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therewith; Mounting of driving arrangements on arma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22—Power arrangements internal to the switch for operating the driving mechanism
- H01H3/28—Power arrangements internal to the switch for operating the driving mechanism using electromagne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1/00—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1/02—Non-polarised relays
- H01H51/04—Non-polarised relays with single armature; with single set of ganged armatures
- H01H51/12—Armature is movable between two limit positions of rest and is moved in both directions due to the energisation of one or the other of two electromagnets without the storage of energy to effect the return move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1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 H01H1/20—Bridging contacts
- H01H1/2016—Bridging contacts in which the two contact pairs commutate at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mome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32—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 H01H3/38—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using spring or other flexible shaft coupl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18—Movable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s, e.g. arma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64—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Relay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切换元件(1),特别是继电器(3)或开关(5),其包括线圈组件(9)、绕旋转轴线(25)可旋转并且能够由线圈组件(9)驱动的电枢(21)、以及具有至少一个可切换的接触弹簧(39)的触头组件(16)。为了传递电枢(21)的枢转运动,现有技术中的电切换元件(1)使用联接元件(33),其必须强制引导在电切换元件(1)中、并且增加了在电切换元件(1)中产生的容差。根据本发明的电切换元件(1)改善了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其中至少一个接触弹簧(39)直接连接至电枢(21),从而传递运动,以此方式使得可以省略联接元件(33)、并且可以减少所产生的容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切换元件,特别地涉及继电器或开关,其包括线圈组件、绕旋转轴线可旋转并且能够由线圈组件驱动的电枢、以及具有至少一个可切换的接触弹簧的触头组件。
背景技术
继电器或开关形式的电切换元件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它们具有线圈组件形式的电磁驱动装置,其绕旋转轴线驱动电枢,使得电枢经由在角度范围内包括至少两个切换状态的线圈组件而旋转。由于上述组件,其也可被称为旋转电枢。
为了将电枢的旋转运动传递至接触弹簧,现有技术中的解决方案具有联接元件,其偏转并切换弹簧元件。在现有技术中被实施为单独的部件的联接元件需要撑杆或引导件,从而以适当的方式将电枢的旋转运动传递至弹簧元件。该撑杆或引导件通常由电切换元件的壳体所提供。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解决方案具有这样的缺点,其构造不能以节省空间的方式来实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从而在于:形成一种具有节省空间的构造的电切换元件(electrical switching element)。
前述类型的电切换元件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上述目的:至少一个接触弹簧直接连接至电枢,从而传递运动。
这具有以下优势,即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联接元件可以被省略,这降低了成本、简化了组装、并且降低了整体的容差。
此外,可以省略联接元件的撑杆或引导件,使得可以简化电切换元件的构造,并且所述元件也能够以部分安装的状态(即,非最终状态)而经受功能性测试或测量。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可通过以下的实施例而被进一步地改进,这些实施例每个自身是有优势的,并且可以任意期望的方式而彼此组合。
在电切换元件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枢具有至少一个延伸部,该至少一个延伸部是长形的(elongated),以形成支架、并且连接至接触弹簧。这种类型的延伸部具有以下优势,其无需附加地被固定至电枢,而是替代地由于其优选的一体的实施例,而为电枢的一部分。
优选地,延伸部可以是电枢的电枢板,其为长形的,以形成支架,该电枢在支架处连接到接触弹簧。
优选地,例如电枢板形式的仅一个延伸部是长形的,以形成支架,虽然也可以有两个电枢板,其围绕电枢的永磁体并且每个都是长形的以形成支架。
电枢板可以在一侧或两侧上是长形的,以在每种情况下形成支架。在两侧上的长形部可以实现同时切换两个单独的接触弹簧。
如果在电枢的一侧上设置多个支架,每个支架可被直接连接至单独的可切换接触弹簧,以传递运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切换元件的另一有利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支架取向为基本上平行于该至少一个接触弹簧。这具有以下优势,电切换元件可以是平坦的形式,并且能够以节省空间的方式实现。特别是在汽车工程的领域中,轻量化且紧凑或平坦的形式是有利的。
由于该至少一个接触弹簧通常在一端处牢固地夹持,并且绕该固定区域可偏转,该接触弹簧可由于其弯曲而被取向为仅部分地平行于电枢的支架。接触弹簧在其规定的操作条件下偏转并且其弯曲应当被认为是平行于支架,这被描述为术语“基本上”。
在该至少一个接触弹簧和电枢之间的运动传递的连接被认为是理解为,电枢在切换方向上以及在相反的切换方向上的旋转被传递至接触弹簧。在接触弹簧和电枢之间的连接可以是可释放的或不可释放的。
在电切换元件的另一有利实施例中,接触弹簧被钩接到支架中。将接触弹簧钩接到支架中具有以下优点,这种类型的连接无需其他的连接元件,诸如螺钉、螺母或铆钉,并且电切换元件可以以简单的方式被组装。
对于钩接其中,接触弹簧可具有开口,支架至少部分地接收到该开口中。优选地,在该情况下,接触弹簧和支架被取向为基本上相互垂直,并且开口指向电枢的方向。在钩接到其中的过程中,通过发生在支架和臂部之间的组合式拧入运动,支架可被接收在臂部的开口中。在拧入过程的开始,开口可指向支架的钩状端部的方向,并且拧入运动可将臂部的开口朝向电枢的旋转与臂部在电枢方向上的线性运动相组合。在支架和臂部之间的该相对拧入运动可通过支架的运动、臂部的运动或两个元件的运动而实现。
开口在其内部上可具有两个致动面,电枢在切换方向上或相反于切换方向的运动(换句话说,在断开方向上)可经由该两个致动面而被传递至接触弹簧。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切换元件的另一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接触弹簧具有突出臂部,该突出臂部连接至电枢从而传递运动。该突出臂部具有以下优点,电切换元件可以是节省空间和紧凑的构造。电枢的运动从而可通过突出臂部而被传递至至少一个接触弹簧。该臂部可对应于接触弹簧的长形部分。
优选地,在电切换元件的另一实施例中,臂部基本上以直角角度而从接触弹簧突出。这具有以下优势,突出臂部优选地沿着其纵向跨度(extent)延伸,并且也承受载荷,并且另外,作用在接触弹簧上的力切向地承靠接触弹簧,并且从而仅用于偏转接触弹簧。沿着接触弹簧的纵向跨度作用的力的分量可从而被最小化或完全地防止。
在电切换元件的另一有利实施例中,突出臂部在定位为远离弯曲点的端部处连接至电枢。该突出臂部从而桥接电枢和接触弹簧之间的距离,其可例如用于其他的部件。例如,可以想到的是,固定的配合触头组件在由臂部桥接的距离中,并且可由该可切换的接触弹簧接触。
接触弹簧的弯曲点从而应当被认为是经由电枢被传递至臂部的力的作用点,并且经由该力、接触弹簧被移动到期望的切换位置。
定位为远离弯曲点的端部可具有前述的开口,电枢的支架可被钩接到该开口中。
弯曲点可优选地定位为靠近电接触区域,接触弹簧经由该电接触区域而电接触电切换元件的固定触头。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切换元件的另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接触弹簧的至少一个切换方向以及电枢的至少一个旋转方向基本上定位在垂直于旋转轴线取向的公共平面内。这具有以下优势,电切换元件可以被实施为具有较小的高度。在该情况下,线圈组件和至少一个接触弹簧优选地并排布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接触弹簧的至少一个切换方向可与电枢的旋转的至少一个方向定位在不同的平面中,并且沿着旋转轴线与其平行地偏移。在该类型的构造中,线圈组件和至少一个接触弹簧可布置为在平行于旋转轴线延伸的方向上重叠。
在该类型的电切换元件的一个实施例中,接触弹簧的臂部可平行于电枢的旋转轴线从接触弹簧突出。然而,具有布置为一个在另一个之上的接触弹簧和线圈组件的电切换元件的该实施例不会适合于较大的力,因为垂直于接触弹簧的切换方向且垂直于电枢的旋转方向的臂部的取向将横向力引入接触弹簧和电枢的支架中,该力可能损害电切换元件的功能性,例如由于电枢干扰。
在电切换元件的另一实施例中,突出臂部设置在接触弹簧的超行程弹簧上。接触弹簧可被认为是弹簧组,其包括超行程弹簧和至少两个局部弹簧。所述超行程弹簧提供了接触弹簧的超行程;换句话说,在接触接触区域之后,超行程弹簧仍然能够在切换方向上进一步地移动和偏转,该接触区域可被实施为在固定触头上和/或接触弹簧上的接触隆起(domes)的形式。由于这些措施,可以补偿接触区域材料的不可避免的损失,并且可以总是确保固定的接触元件和接触弹簧的可移动的接触元件的电接触。
在接触弹簧接触固定的接触元件之后,臂部可仅仅将超行程弹簧向前偏转,而当接触弹簧和固定的接触元件之间的电连接被断开时,弹簧组的超行程弹簧和至少另一个局部弹簧在反向切换方向(即在断开方向)上偏转。弹簧组可具有方向上独立的刚性,这可有助于在接触弹簧和固定的接触元件的接触区域被熔接在一起的情况下释放熔接的接触区域。
在电切换元件的另一实施例中,支架在其定位为远离电枢的端部上具有止动件,该止动件限制臂部远离电枢的运动。这具有以下优势,在支架和臂部之间的运动传递连接不会被无意间释放。在电切换元件的安装状态下,即在组装状态下,电枢的支架和接触弹簧的臂部从而被不可释放地互连。仅当电切换元件的部件按照以下所需的分解步骤而被拆卸时,臂部和支架之间的运动传递连接可被释放。这通过以下方式优选地进行,臂部从钩接到支架的状态脱离,为此必须将接触弹簧绕臂部的纵向轴线倾斜。这种类型的倾斜在电切换元件的操作期间通常不会发生,并且从而支架和臂部之间的运动传递连接在电切换元件的组装状态下不会以这种方式释放。
臂部大致沿着支架的纵向跨度的可能的运动在朝向电枢的方向上也附加地被限制。为此,在根据本发明的电切换元件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止动件。其限制臂部朝向电枢的移动,并且可优选地布置在止动件和电枢之间。
由于支架的移动在环形路径上进行,传递到臂部的力可部分地沿着支架指向,并且特别是作为支架相对于旋转轴线的角度位置的函数。大致垂直于接触弹簧的切换方向指向的横向力可导致臂部沿着支架移位或滑动。
臂部的远离电枢的偏转可由止动件限制,并且臂部的朝向电枢的偏转可由另一止动件限制。因此,支架在止动件和另一止动件之间的区域可被接收在臂部的开口中,臂部可能在支架的止动件和另一止动件之间具有游隙。止动件和另一止动件之间的游隙使得可以将支架钩接到接触弹簧的臂部中,而不会产生潜在的有害的力效应。
止动件和/或另一止动件可以被实施为支架的一体的部分,例如形成为一体的凸部或凸起,其可在大致垂直于支架的纵向跨度且大致垂直于臂部的纵向跨度的方向上延伸。
另一实施例可以是支架的一体实施的边缘或台阶,其可类似地垂直于支架和臂部的纵向跨度延伸。止动件和/或另一止动件还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支架经由致动平面中的臂部而被引入到弹簧元件中的力可被保持基本恒定。这些止动件防止臂部靠近或远离电枢滑动并且从而防止改变支架的杠杆比例。另外,这些止动件确保了,通过支架而被传递到接触弹簧的偏转不会由于滑动而减小,使得在接触弹簧的断开位置中,总是可以确保预定定义的接触距离。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切换元件的另一实施例中,沿着支架在止动件和另一止动件之间测量的距离对应于沿着支架的纵向跨度测量的臂部的厚度的二倍到十倍。在两个止动件之间以这种方式选择的距离具有以下优点,接触弹簧的臂部可被钩接到支架中,而不会产生潜在的有害的力效应。另外,钩接的臂部的一些游隙使得作用在电枢上的横向力可以不完全经由支架而作用在电枢上,而是替代地可以至少部分地导致臂部的移位。因此,臂部可例如具有0.25mm的材料厚度,并且两个止动件之间的距离可以是1mm。在该类型的实施例中,钩接到支架中的臂部具有0.75mm的游隙。
在电切换元件的另一实施例中,电枢被实施为基本上双稳态的(bistable)。双稳态的实施例具有以下优势,即使当电切换元件是无电流通过时,电枢也存在两个稳定状态。在任一状态下都不需要消耗能量来维持稳态;仅仅是从一个状态切换到另一状态需要电能。在两个稳定状态下,永磁体将电枢保持在感兴趣的切换状态下。
使用该构造,单稳态的继电器也可以简单的方式形成,例如使用在磁轭的极面上的附加的分隔板。分隔板可用作在对应的切换位置中的气隙,并且从而弱化磁体系统,使得其能够通过使用弹簧力而重设继电器。稳定的切换位置通过使用弹簧力而被维持;而另一非稳定的切换位置通过使用线圈能量而被维持。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本发明借助于每个都是有利的实施例、并且参考附图而更详细地描述。为了清楚的目的,相同的技术特征以及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的技术特征提供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电切换元件;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处于断开位置的电切换元件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3是图2的电切换元件的透视图;
图4示出了图2和图3的电切换元件的另一透视图和细节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处于闭合位置的电切换元件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6是图5的电切换元件的平面图;
图7示出了图5和图6的电切换元件的另一透视图和细节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处于闭合位置的电切换元件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9是图8的电切换元件的平面图;
图10是图8和图9的电切换元件的另一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电切换元件1的平面图3。电切换元件1被实施为继电器5或开关7,并且包括布置在驱动部分11中的线圈组件9。传递部分13和接触部分15连接到驱动部分11。
位于驱动部分11中的线圈组件9包括线圈17和电枢21,线圈17由控制和供电线路19供电和控制,并且电枢21被实施为旋转电枢23、并且绕旋转轴线25可旋转。
电枢21具有长形延伸部32,该长形延伸部是长形的以形成支架31。磁轭22在图1中被隐藏(见图2至图10)。
长形延伸部32可以是长形的电枢板27。图1示出了两个电枢板27,其中仅可看到上部电枢板27。永磁体29布置在电枢板27之间。
被实施为长形电枢板27的延伸部32从而具有支架31,该支架31与电枢板27被实施为一体,并且在其旋转期间与电枢21一起绕旋转轴线25旋转。
支架31连接至联接元件33,从而传递运动,使得支架31绕旋转轴线25的枢转运动35被转换为联接元件33的线性运动37。枢转运动包括第一方向的旋转35a和第二方向的旋转35b。
联接元件33从驱动部分11经由传递部分13延伸到接触部分15中,并且将支架31的枢转运动35传递至线性运动37形式的接触部分15的接触弹簧39。
联接元件33取向为基本上垂直于支架31并且垂直于接触弹簧39。在相应的固定点41处,支架31和接触弹簧39固定至联接元件33,从而传递运动。
接触弹簧39在固定端43处刚性地连接负载触头45,而定位为远离固定端43的自由端47能够在切换方向49或断开方向51上借助于联接元件33而偏转。
图1的电切换元件1示出为处于断开位置53,其特征在于,可移动接触元件55和固定至另一负载触头45的固定的接触元件57处于距离彼此的接触距离59处。
固定的接触元件55和可移动的接触元件57以及接触弹簧39形成接触组件16。
在下文中,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电切换元件1的第一实施例。在图2-4和图8-10中示出了不同的视图,电切换元件1在图2-4中处于断开位置53并且在图8-10中处于闭合位置61。
根据本发明的电切换元件1类似地包括具有线圈组件9的驱动部分11,传递部分13和接触部分15。
线圈17经由接收在连接插头63中的控制和供电线路19而被供电和致动。
根据本发明的电切换元件1的电枢21还具有延伸部32,该延伸部是长形的以形成支架31,该支架与电枢21一起绕旋转轴线25进行枢转运动35。电枢21部分地被磁轭22包围。枢转运动35仅在图2、3和9中示出,并且可转移至其他的附图中。
图3附加地示出了磁轭的极面22a,用于减弱磁体系统的分隔板可被设置在该极面上,以形成单稳态的电切换元件。分隔板和这种类型的可能的单稳态电切换元件在附图中未示出。
根据本发明的电切换元件1还具有接触弹簧39,其在提供的附图中被实施为弹簧组65。弹簧组65包括超行程弹簧39a以及在该示例中示出的两个局部弹簧39b。
类似地,在根据本发明的电切换元件1中,接触弹簧39取向为基本上平行于支架31,在根据本发明的电切换元件1的示出的实施例中的切换方向49和断开方向51取向为与图1的现有技术的相应方向相反。在现有技术的电切换元件和根据本发明的电切换元件中,第一方向的旋转35a导致接触弹簧在切换方向49上的运动,并且第二方向的旋转35b导致接触弹簧在断开方向51上的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电切换元件1的超行程弹簧39a包括弯曲点67,在该弯曲点接触弹簧39被弯曲为大致90°的角度69,超行程弹簧39a的长形部71形成以角度69从接触弹簧39突出的臂部73。
臂部73在固定点41处被钩接到支架31中,使得支架31的枢转运动35被转换为臂部73的线性运动37,臂部经由弯曲点67偏转接触弹簧39。
根据本发明的电切换元件1从而没有联接元件33(见图1),从而联接元件33本身和联接元件33的引导件(在图1中未详细描述)可被省略。这减小了电切换元件1的累积的容差。
因为在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图1)中,可移动的接触元件55和固定的接触元件57在断开位置53由接触距离59分隔开,使得负载触头45没有被电互连。
根据本发明的电切换元件1的图2-4和图8-10示出的第一实施例以及图5-7示出的第二实施例具有止动件75,该止动件布置在支架31远离电枢21的端部上,并且远离支架31在竖直方向77(见图3)上(即垂直于切换方向49和断开方向51)延伸。
止动件75从而取向为垂直于平面79延伸,切换方向49和接触弹簧39或支架31的纵向跨度81跨越该平面79,并且该平面79容纳枢转运动35。平面79在图3中仅在接触弹簧39的区域中指出。
电切换元件1的止动件75在图2-10中被实施为一体的凸部89。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切换元件1的图2-4和图8-10中示出的第一实施例还具有另一止动件83,该另一止动件可在图4的放大图(以附图标记85示出)中清楚地看出。在放大图(以附图标记85示出)中示出的另一止动件83被实施为台阶87,其相反于支架的纵向跨度81而增大该支架31,如在相反于竖直方向77的方向上在电枢21的方向上可以看到的。
在止动件75和另一止动件83之间存在距离91,该距离91大于在支架31或接触弹簧39的纵向跨度81上测量的臂部73的厚度93。这在图4的放大图(以附图标记85示出)中示出。
图5-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处于闭合位置61的电切换元件1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电枢21的支架31具有止动件75,但是没有设置有另一止动件83。
在第二实施例中没有示出断开位置53,但是其类似于电切换元件1的第一实施例的断开位置53。在断开位置53,臂部73的运动在支架31的纵向方向81上被限制,但是在接触弹簧39或电枢21在切换方向49上被致动的情况下,臂部73可沿着支架31绕固定点41通过游隙95而滑动。这在图7的放大图(以附图标记85示出)中示出。
因此,在电切换元件1的第二实施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是,经由支架31由电枢21施加在臂部73上的假设的力99的假设的作用点97移位到实际的作用点101,使得假设的力99小于作用在臂部73上的实际的力103。这在图部105中示出。
输入到臂部73的增加的力可能本身是不期望的,并且从而优选的是可以返回到根据本发明的电切换元件1的第一实施例。偏转偏移107的变化与力99、103的变化相反,其中支架31通过该偏转偏移经由相关联的动作点97、101在切换方向49或断开方向51上可偏转。在假设的作用点97,可实现第一偏转偏移109,而在实际的作用点101,仅可实现较小的第二偏转偏移111。
另外,臂部73相反于支架31的纵向跨度81的滑动导致臂部73呈现相对于接触弹簧39小于90°的角度69。
图8-10再次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切换元件1的第一实施例,其中在示出的闭合位置61中,臂部73没有在电枢21的方向上沿着支架31滑动。臂部73定位在另一止动件83上,并且从而不能在电枢21的方向上更远地滑动。这在图10的放大图(以附图标记85示出)中示出。
因此,由于臂部73在电枢21的方向上被阻挡,导致横向力113被传递,其从臂部73相反于支架的纵向跨度81作用在支架31上。所述力可经由支架31和电枢板27而被传递至旋转轴线25。
通常,臂部的滑动或横向力113都不影响电切换元件1的功能性。
附图标记
1 电切换元件
3 平面图
5 继电器
7 开关
9 线圈组件
11 驱动部分
13 传递部分
15 接触部分
16 接触组件
17 线圈
19 控制和供电线路
21 电枢
22 磁轭
22a 磁轭的极面
23 旋转电枢
25 旋转轴线
27 电枢板
29 永磁体
31 支架
32 延伸部
33 联接元件
35 枢转运动
35a 第一方向的旋转
35b 第二方向的旋转
37 线性运动
39 接触弹簧
39a 超行程弹簧
39b 局部弹簧
41 固定点
43 固定端
45 负载触头
47 自由端
49 切换方向
51 断开方向
53 断开位置
55 可移动的接触元件
57 固定的接触元件
59 接触距离
61 闭合位置
63 连接插头
65 弹簧组
67 弯曲点
69 角度
71 长形部
73 臂部
75 止动件
77 竖直方向
79 平面
81 纵向跨度
83 另一止动件
85 放大图
87 台阶
89 一体凸部
91 距离
93 厚度
95 游隙
97 假设的作用点
99 假设的力
101 实际的作用点
103 实际的力
105 图部
107 偏转偏移
109 第一偏转偏移
111 第二偏转偏移
113 横向力
Claims (13)
1.一种电切换元件(1),包括:
线圈组件(9);
电枢(21),所述电枢绕旋转轴线(25)可旋转、并且能够由所述线圈组件(9)驱动;以及
触头组件(16),所述触头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可切换的接触弹簧(39),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接触弹簧(39)是弹簧组(65)的形式,且直接连接至所述电枢(21)以传递运动,其中所述弹簧组(65)包括超行程弹簧(39a)和至少两个局部弹簧(39b),所述超行程弹簧(39a)在接触所述触头组件(16)的接触区域之后仍然能够在切换方向上进一步移动和偏转,所述至少一个接触弹簧具有突出臂部(73),所述突出臂部设置在所述超行程弹簧(39a)上,所述突出臂部连接到所述电枢(21)以传递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切换元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枢(21)具有至少一个延伸部(32),所述至少一个延伸部是长形的,以形成连接到所述接触弹簧(39)的支架(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切换元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1)取向为基本上平行于所述接触弹簧(39)。
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切换元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弹簧(39)钩接到所述支架(31)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切换元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臂部(73)大致以直角角度(69)从所述接触弹簧(39)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切换元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臂部(73)在定位为远离弯曲点(67)的端部(47)处连接到所述电枢(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切换元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接触弹簧(39)的至少一个切换方向(49,51)和所述电枢(21)的至少一个旋转方向(35a,35b)基本上定位在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25)取向的公共平面(79)中。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切换元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1)在其定位为远离所述电枢(21)的端部(47)上具有止动件(75),所述止动件限制所述突出臂部(73)远离所述电枢(21)的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切换元件(1),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另一止动件(83),所述另一止动件限制所述突出臂部(73)朝向所述电枢(21)的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切换元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止动件(83)布置在所述止动件(75)和所述电枢(21)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切换元件(1),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支架(31)在所述止动件(75)和所述另一止动件(83)之间测量的距离(91)对应于沿着所述支架(31)的纵向跨度(81)测量的所述突出臂部(73)的厚度(93)的二倍到十倍。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切换元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枢(21)被实施为双稳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切换元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切换元件(1)是继电器(5)或开关(7)。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6219529.8 | 2016-10-07 | ||
DE102016219529.8A DE102016219529A1 (de) | 2016-10-07 | 2016-10-07 | Elektrisches Schaltelement mit unmittelbarer Ankerkopplung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919242A CN107919242A (zh) | 2018-04-17 |
CN107919242B true CN107919242B (zh) | 2022-06-07 |
Family
ID=60043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930733.9A Active CN107919242B (zh) | 2016-10-07 | 2017-10-09 | 具有直接电枢联接的电切换元件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607799B2 (zh) |
EP (2) | EP3306638B1 (zh) |
JP (1) | JP2018067538A (zh) |
KR (2) | KR102079739B1 (zh) |
CN (1) | CN107919242B (zh) |
DE (1) | DE102016219529A1 (zh) |
ES (1) | ES2788186T3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21101166B4 (de) | 2021-01-20 | 2023-11-16 | Song Chuan Precision Co., Ltd. | Elektromagnetisches Relais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9208114U1 (de) * | 1991-06-28 | 1992-10-08 | W. Gruner GmbH Relaisfabrik, 7209 Wehingen | Kleinrelais |
CN103377855A (zh) * | 2012-04-19 | 2013-10-30 |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 电磁继电器 |
CN105097365A (zh) * | 2014-05-12 | 2015-11-25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触点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016211B (en) * | 1978-02-28 | 1982-05-26 | Nippon Electric Co | Flat electromagnetic relay |
US4460881A (en) | 1982-09-30 | 1984-07-17 | Meister Jack B | Quiet relay |
JPS62152334U (zh) * | 1986-03-19 | 1987-09-26 | ||
US4740769A (en) | 1986-06-23 | 1988-04-26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US4818965A (en) * | 1986-06-23 | 1989-04-04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DE3645337C2 (de) | 1986-07-22 | 1997-08-14 | Bach & Co | Relais |
JP2893601B2 (ja) * | 1989-11-09 | 1999-05-24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電磁継電器 |
JP2805918B2 (ja) * | 1989-11-30 | 1998-09-3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有極電磁継電器 |
DE4300594A1 (de) * | 1993-01-13 | 1994-07-14 | Hengstler Bauelemente | Sicherheitsrelais mit zwangsgeführtem Kontaktsatz und monostabilem Antrieb |
DE19715261C1 (de) | 1997-04-12 | 1998-12-10 | Gruner Ag | Relais |
DE19724820A1 (de) * | 1997-06-12 | 1998-12-17 | Ego Elektro Geraetebau Gmbh | Schaltglied für Elektrogeräte, wie Elektrowärmegeräte |
DE19727990C1 (de) * | 1997-07-01 | 1998-11-19 | Schrack Components Ag | Elektromagnetisches Relais mit Handbetätigungsorgan |
CN1221002C (zh) * | 1999-10-26 | 2005-09-28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电磁继电器 |
DE10162585C1 (de) * | 2001-12-19 | 2003-04-24 | Gruner Ag | Prellreduziertes Relais |
DE10249697B3 (de) * | 2002-10-25 | 2004-04-15 | Gruner Ag | Prellreduziertes Relais |
DE102007019684A1 (de) * | 2007-04-24 | 2008-11-06 | Tyco Electronics Austria Gmbh | Magnetsystem für eine elektrische Schaltvorrichtung |
US7659800B2 (en) * | 2007-08-01 | 2010-02-09 | Philipp Gruner | Electromagnetic relay assembly |
US7710224B2 (en) * | 2007-08-01 | 2010-05-04 | Clodi, L.L.C. | Electromagnetic relay assembly |
EP2782110B1 (en) * | 2013-03-22 | 2017-07-05 | Tyco Electronics Austria GmbH | Lorentz force activated electric switching device |
KR101951428B1 (ko) * | 2015-07-15 | 2019-02-22 |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 래치 릴레이 |
-
2016
- 2016-10-07 DE DE102016219529.8A patent/DE102016219529A1/de not_active Ceased
-
2017
- 2017-10-05 JP JP2017194788A patent/JP2018067538A/ja active Pending
- 2017-10-09 US US15/728,022 patent/US10607799B2/en active Active
- 2017-10-09 ES ES17195537T patent/ES2788186T3/es active Active
- 2017-10-09 EP EP17195537.0A patent/EP3306638B1/en active Active
- 2017-10-09 EP EP20163528.1A patent/EP3703093A3/en active Pending
- 2017-10-09 CN CN201710930733.9A patent/CN107919242B/zh active Active
- 2017-10-10 KR KR1020170129154A patent/KR10207973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20
- 2020-02-14 KR KR1020200018334A patent/KR10221975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9208114U1 (de) * | 1991-06-28 | 1992-10-08 | W. Gruner GmbH Relaisfabrik, 7209 Wehingen | Kleinrelais |
CN103377855A (zh) * | 2012-04-19 | 2013-10-30 |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 电磁继电器 |
CN105097365A (zh) * | 2014-05-12 | 2015-11-25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触点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703093A2 (en) | 2020-09-02 |
US20180102231A1 (en) | 2018-04-12 |
EP3306638A3 (en) | 2018-04-18 |
EP3306638B1 (en) | 2020-04-08 |
CN107919242A (zh) | 2018-04-17 |
EP3306638A2 (en) | 2018-04-11 |
US10607799B2 (en) | 2020-03-31 |
KR102079739B1 (ko) | 2020-02-20 |
KR20180039002A (ko) | 2018-04-17 |
KR102219757B1 (ko) | 2021-02-23 |
ES2788186T3 (es) | 2020-10-20 |
KR20200019167A (ko) | 2020-02-21 |
JP2018067538A (ja) | 2018-04-26 |
DE102016219529A1 (de) | 2018-04-12 |
EP3703093A3 (en) | 2020-12-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320466B2 (ja) | 曲げコードを有する接点配置、接点配置を有するリレー | |
US20110048907A1 (en) | Electrical switching devices having moveable terminals | |
JP2012151113A (ja) | 電気スイッチ装置 | |
EP1852885B1 (en) | Electrical relay | |
US8008999B2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EP3385973B1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EP2187420B1 (en) | Relay with flip-flop spring | |
KR20010043645A (ko) | 전기적 과부하에 대한 접점 메커니즘 | |
JP2012151114A (ja) | 電気スイッチ装置 | |
EP3196914B1 (en) | Electromagnetic contact device | |
WO2015070490A1 (zh) | 双极磁保持继电器 | |
CN107919242B (zh) | 具有直接电枢联接的电切换元件 | |
US5099385A (en) | Protected reversing contractor using a multifunctional transmission systrem for controlling acknowledgement switches | |
WO2009141315A1 (en) | Relay | |
CN113557586A (zh) | 电磁继电器 | |
CN112117141A (zh) | 具有手动致动器的高压闭锁继电器 | |
WO2010023116A1 (en) | Contact assembly for a relay and relay with contact assembly | |
JP2018503953A (ja) | クレードルリレーなどの電気スイッチングデバイス用のばね部材 | |
JP3142588B2 (ja) | 補助スイッチのための適応装置 | |
CN110459447B (zh) | 一种动触头安装结构、操作机构及小型断路器 | |
US11887797B2 (en) | Electrical switching element comprising a direct armature coupling | |
JP7512115B2 (ja) | 二重接極子リレー | |
CN220509924U (zh) | 一种分合闸结构及接触器 | |
CN219180430U (zh) |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 | |
JP2002509333A (ja) | 電気的な切換え装置のためのマルチプルブレーク形のコンタクト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