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17638A - 均流板、油分离器、冷凝器及闪发器 - Google Patents

均流板、油分离器、冷凝器及闪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17638A
CN107917638A CN201711391631.0A CN201711391631A CN107917638A CN 107917638 A CN107917638 A CN 107917638A CN 201711391631 A CN201711391631 A CN 201711391631A CN 107917638 A CN107917638 A CN 107917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mogenizing plate
oil
liquid bath
plate section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9163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铁强
胡东兵
陈增辉
杨旭峰
胡海利
赵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71139163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176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7917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17638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03990 priority patent/WO2019119875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22Arrangements for directing heat-exchange media into successive compartments, e.g. arrangements of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2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for separating lubricants from the refrigerant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均流板、油分离器、冷凝器及闪发器,均流板(1)包括板体(11),在所述板体(11)的至少一个侧边上沿所述板体(1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过液槽(12),以便所述板体(11)上方的沉积液滴通过所述过液槽(12)流回所述板体(11)下方。本发明在均流板的板体侧边设置多个过液槽,均流板所连接的壁面与过液槽之间能够形成板体上方的沉积液滴的导流通道,沉积液滴可通过过液槽流向均流板的下方,并能够降低其他方向的流体对沉积液滴向下回流效果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均流板对气态介质和液态介质的分离效果。

Description

均流板、油分离器、冷凝器及闪发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均流板、油分离器、冷凝器及闪发器。
背景技术
空调制冷系统中,压力容器是主要元件,如蒸发器、冷凝器、油分离器、闪发器等,它们在整个系统中空间占比较大。随着用户需求多种多样,市场面向于体积小、性能高的方向集中。这也是技术与结构理念的兼顾发展,进而内置油分离器发展迅速,出现了各种新结构、新形式。但是,内置油分离器的研究重点不仅仅是节省机组空间,其分离效果的机理分析也是重中之重。在总体积不变、功耗不变的内置油分离器中,内部件结构形式决定着油气分离的能力,甚至结构优化后,其占用空间也会随之减小。内置油分离器中气流流动状态及过程较复杂,具体的规律很难找寻。
发明内容
现有的内置油分离器通常设置于冷凝器内部中上方,为了协调冷凝管有效布置,其内置油分离器的截面形状受限。进而导致其内部元件设计在符合汽液分离机理的同时,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拟合内置油分离器外形结构形式。而在汽液分离器分离效果在结构确定的情况下,流场状态对分离效果影响最大。
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均流板的合理设计对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具体来说,现有的均流板除了起到均气效果之外,在油气混合物经过均流板后撞击滤网后,气体穿过滤网进入到冷凝器,而油滴被阻隔在滤网下面,顺着重力作用向下滴落,透过均流板小孔回到积油槽中。这个过程中,油滴回落的量对整个油分离器的分离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均流板中小孔周围气流源源不断,积累的油滴回程阻力较大,进而影响到油分离器的分离效果。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均流板、油分离器、冷凝器及闪发器,能够提高气态介质和液态介质的分离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均流板,包括板体,在所述板体的至少一个侧边上沿所述板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过液槽,以便所述板体上方的沉积液滴通过所述过液槽流回所述板体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板体的两个侧边之间的板体表面上分布有多个均流孔,以便气液混合物通过所述均流孔从所述板体下方到达所述板体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过液槽在所述板体的表面上呈弧形、多边形或弧形与多边形的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多边形为矩形、梯形或三角形。
进一步地,所述过液槽的槽壁相对于所述板体的表面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过液槽的槽壁相对于所述板体的上侧表面呈预设外斜角。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外斜角为30°~60°。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外斜角为45°。
进一步地,在所述过液槽的槽壁靠近所述板体下侧的位置还设有过渡钝边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钝边结构相对于所述板体的上侧表面的倾角为90°。
进一步地,所述过液槽的气流总量不超过均流孔的气流总量的1%。
进一步地,所述过液槽的截面积大于300mm2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分离器,包括:壳体、油气进口和前述的均流板。
进一步地,所述油气进口设置在所述壳体沿长度方向的任意一端,所述均流板从所述油气进口所在端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到所述壳体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油气进口设置在所述壳体沿长度方向的所述壳体长度的1/2位置,所述均流板包括从所述油气进口所在位置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别延伸到所述壳体的两端的第一均流板段和第二均流板段。
进一步地,所述油气进口设置在所述壳体沿长度方向的所述壳体长度的1/2位置与所述壳体沿长度方向的任意一端之间的偏置位置,所述均流板包括从所述偏置位置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别延伸到所述壳体的两端的第一均流板段和第二均流板段,所述第一均流板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均流板段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过液槽在单位长度上的数量从所述油气进口所在侧沿所述均流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或由第一数量到第二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一数量少于所述第二数量,或由第一数量到第二数量再到第三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三数量均少于所述第二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均流板段和所述第二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在单位长度上的数量从所述油气进口所在位置分别沿所述第一均流板段和所述第二均流板段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或由第一数量到第二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一数量少于所述第二数量,或由第一数量到第二数量再到第三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三数量均少于所述第二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均流板段和所述第二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对称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在单位长度上的数量从所述油气进口所在位置沿所述第一均流板段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或由第一数量到第二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一数量少于所述第二数量,或由第一数量到第二数量再到第三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三数量均少于所述第二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在单位长度上的平均数量高于所述第二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在单位长度上的平均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在单位长度上的数量从所述油气进口所在位置沿所述第二均流板段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或由第四数量到第五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四数量少于所述第五数量,或由第四数量到第五数量再到第六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四数量和所述第六数量均少于所述第五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过液槽的截面积从所述油气进口所在侧沿所述均流板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均流板段和所述第二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的截面积从所述油气进口所在位置分别沿所述第一均流板段和所述第二均流板段的长度方向均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的截面积从所述油气进口所在位置沿所述第一均流板段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的平均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的平均截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的截面积从所述油气进口所在位置沿所述第二均流板段的长度方向均相同或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均流板的任意侧边上的所述过液槽在沿所述均流板的长度方向上的总长度不大于所述均流板的该侧边总长度的1/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均流板段的任意侧边上的所述过液槽在沿所述均流板的长度方向上的总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均流板段的该侧边总长度的1/3;和/或所述第二均流板段的任意侧边上的所述过液槽在沿所述均流板的长度方向上的总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二均流板段的该侧边总长度的1/3。
进一步地,还包括气液滤网和挡油板,所述气液滤网、所述均流板和所述挡油板从上到下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在所述壳体底部设有积油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冷凝器,包括内置形式的前述油分离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闪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置形式的前述油分离器。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在均流板的板体侧边设置多个过液槽,均流板所连接的壁面与过液槽之间能够形成板体上方的沉积液滴的导流通道,沉积液滴可通过过液槽流向均流板的下方,并能够降低其他方向的流体对沉积液滴向下回流效果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均流板对气态介质和液态介质的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均流板的一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图5分别为本发明均流板的多个实施例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冷凝器的一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油分离器的一实施例的示意性截面结构图。
图8-图9分别为图7中AA截面和BB截面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油分离器的油气进口在偏置位置的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1为本发明油分离器的油气进口在中间位置的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均流板的一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在本实施例,均流板1包括板体11,在所述板体11的至少一个侧边上沿所述板体1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过液槽12,以便所述板体11上方的沉积液滴通过所述过液槽12流回所述板体11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过液槽分布设置在板体的至少一个侧边上,均流板所连接的壁面与过液槽之间能够形成板体上方的沉积液滴的导流通道,沉积液滴可通过过液槽流向均流板的下方,并能够降低其他方向的流体对沉积液滴向下回流效果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均流板对气态介质和液态介质的分离效果。
为了降低气液混合物的流速,并实现气液分离,可以进一步在所述板体11的两个侧边之间的板体11表面上分布设置多个均流孔13,以便气液混合物通过所述均流孔13从所述板体11下方到达所述板体11上方。对于均流孔13来说,气液混合的流体介质会从下通过均流孔13流向板体11的上方。而板体11上方的沉积液滴可以通过过液槽12流到板体11下方。这样就使得沉积液滴能够尽量避开均流孔13中向上流动的气液混合物,减少该气液混合物对沉积液滴向下回流效果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均流板对气态介质和液态介质的分离效果。
当将本实施例的均流板应用到油分离器时,均流板在分离油气混合物的同时,又承担着沉积油滴的作用。油气混合物在从下至上通过均流板时,速度能够得到重新分配。大部分油通过撞击分离作用会掉落至储油槽,但仍有一部分油随着气流穿过均流板后进入滤网,而后被阻拦在滤网中。当滤网中油滴积累量足够大,便会沿着滤网及油分离器侧壁面滴淋到均流板上表面,其中油分离器侧壁面的油滴可以沿着油分离器侧壁面与板体侧边上的过液槽之间形成的导流通道向下流动,而滴淋到均流板上表面的大油滴可以被向上的流体吹破,并溅到油分离器侧壁面上,再顺着侧壁面从过液槽向下流到积油槽中。这样,通过上述过液槽的设置,解决了均流孔以外的流动死区,提高了沉积液滴的回流效果,提升了积油槽的储油量,进而提高了油分离器的油气分离效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均流板1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的气液分离设备,涉及到的沉积液滴并不限于润滑油,还可以包括液态冷媒、燃油等。其他气液分离设备中均流板所实现的功能作用均可参考在油分离器中的功能作用,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如图2-图5所示,分别为本发明均流板的多个实施例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均流板1的过液槽12在所述板体11的表面上可以呈多种开槽形状,包括弧形、多边形或弧形与多边形的组合。例如图5中示出的矩形过液槽、图4中示出的弧形过液槽(包括半圆形过液槽)、图3中示出的梯形过液槽、图2中示出的三角形过液槽等。在一个均流板1上,可以设置同一种开槽形状的过液槽12,也可以设置多种开槽形状的过液槽12。
各种形状的过液槽的尺寸可以按照结构加工难度做出调整。针对于应用的气液分离设备(例如油分离器等)的容量高低、功耗能力,各种形式的过液槽的尺寸可随之改动。在进行不同形状的过液槽的选择时,如果主要考量因素在于加工难度和批量生产率等,则可以采用比较容易加工的矩形过液槽与弧形过液槽,这种形状的过液槽也适合于批量生产。如果主要考量因素在于回油能力,则可以采用回油能力更强的梯形过液槽和三角形过液槽等多边形过液槽的结构形式,此类过液槽具有棱角,能够对下落的液滴起到导流作用,从而回油能力更好。在实际设计时,可以在不同的要求下针对不同形状的过液槽进行实验分析,以确定最优结构。
过液槽12形成于板体11的上表面到下表面之间,与上下表面相接的槽壁的设置形式对回油效果也有一定影响。在本发明均流板的实施例中,过液槽12的槽壁可以相对于所述板体11的表面垂直(例如图2-图5中各种形状的过液槽121a、122a、123a和124a等),也可以相对于所述板体11的上侧表面呈预设外斜角(例如图2-图5中各种形状的过液槽121b、122b、123b和124b等)。垂直或外斜形式的槽壁能够配合均流板所连接的壁面形成上大下小的导流通道结构,这种通道结构可以促进沉积液滴的向下流动。对于外斜形式的槽壁,针对预设外斜角可分为相对水平角度呈0°到45°,45°到90°两种情况。从45°到0°的变化过程中,截面积变化较快,有利于减小气流阻力,但油滴受壁面摩擦阻力在增大。在45°到90°的变化过程中,截面积突变比率在变小,油滴受壁面摩擦阻力在减小。因此综合考虑,优选预设外斜角为30°~60°,更优选的预设外斜角为45°,从而兼顾到加工便利性以及气流阻力与回油均衡作用。
在板体11的厚度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在过液槽12的槽壁靠近所述板体11下侧的位置进一步设置过渡钝边结构(例如图2-图5中各种形状的过液槽121c、122c、123c和124c等)。过渡钝边结构是指在过液槽12的呈预设外斜角(例如45°)的槽壁的预设厚度位置(例如以板体11的下侧表面为基准的整体厚度的1/2或1/3等)上形成的倾角(例如60°或90°等,优选为90°)大于预设外斜角且小于等于90°的过渡部分。参考图2-图5,该过渡钝边结构使得过液槽12的槽壁在板体11的厚度方向形成了外斜角突变的效果,进而实现过液槽12的截面突变,而利用这种截面突变的效果能够减小油滴回落过程中受到的气流阻力。而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也可以选择不在呈外斜角的槽壁上留钝边的结构形式。
过液槽的结构和数量设计可以主要考虑相对气液分离设备的容量大小及均流孔总面积比率之间的关系。随着气液分离设备容量的增大,过液槽面积占比可适当的增加,优选单个的过液槽12的截面积大于300mm2。但为保证均流孔的均气效果,通过过液槽12的气流总量不超过均流孔13的气流总量的1%。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冷凝器的一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在本实施例的冷凝器中,包括了内置形式的油分离器A,以及冷凝器中的其他元器件,例如冷凝管B等。参考图7-图9所示的油分离器实施例,该油分离器A包括壳体、油气进口3和前述任一种均流板1的实施例。其中,图7中示出的油分离器A的壳体可由侧封板23、轴向端部封板8、回油侧封板9、中间封板4和顶部封板2等焊接形成,并避免泄漏。油气进口3可以设置在壳体沿长度方向的任意一端,例如图7所示的最左侧一端。
另外,油分离器A还可以包括气液滤网6和挡油板21。气液滤网6的上下侧可以分别设有滤网上压板5和滤网下压板7。气液滤网6、均流板1和挡油板21从上到下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在所述壳体底部设有积油槽22。在积油槽22的一侧(例如远离油气进口3的最右侧一端)的回油口10。
参考图7,在本实施例的油分离器A中,油气混合物M首先进入油气进口3,截面积迅速变大,气流分散呈无序状态。当撞击到两侧封板及挡油板21后,油气混合物M的大部分G绕中间封板4的底部转向进入挡油板21与均流板1的中间空间,还有一部分气流通过挡油板21进入到积油槽22后重新分配。但最终气流汇集到均流板1的底部,通过均流孔13进入气液滤网6,进行最后油气分离过程。而油气混合物M中的大部分油L通过与挡油板21的撞击分离作用而掉落到积油槽22,但仍有一部分油随着气流进入气液滤网6,而后被阻拦在气液滤网6中。当气液滤网6中油滴积累量足够大,便会沿着气液滤网6及侧封板23滴淋到均流板1上表面,再通过过液槽12流到积油槽22中,最后通过回油口10进行排油。
对于上述油气进口3可以设置在壳体沿长度方向的任意一端的油分离器的实施例,均流板1从所述油气进口3所在端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到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对于这种结构,过液槽12在单位长度上的数量(相当于过液槽12分布的稀疏程度)从所述油气进口3所在侧沿所述均流板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考虑到油气进口3附近的气流比较剧烈,距离油气进口3越远气流剧烈程度会逐渐下降,因此优选靠近油气进口3一侧的过液槽12的稀疏程度相比于远离油气进口的位置更稀疏。考虑到均流孔13的孔径通常从靠近油气进口一侧到远离一侧通常设置成由小变大,这样最远一侧的均流孔的截面积已经足以满足回油,因此可以适量减少过液槽12的数量。即优选过液槽12在单位长度上的数量由第一数量到第二数量再到第三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三数量均少于所述第二数量。也就是说,过液槽12在单位长度上的数量是从油气进口3的所在端到远离的一端按照由少至多再变少的规律布置。同理,基于距离油气进口3越远气流剧烈程度会逐渐下降的特点,还优选过液槽12的截面积从所述油气进口3所在侧沿所述均流板1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大。
对于长度较短的均流板或者远端的均流孔的截面积不足以满足回油,则可以只设置成过液槽12在单位长度上的数量由第一数量到第二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一数量少于所述第二数量。另外,为保证均流孔的均气效果,优选所述均流板的任意侧边上的所述过液槽12在沿所述均流板的长度方向上的总长度不大于所述均流板的该侧边总长度的1/3。
从制冷系统整体布局分析,油气进口3在油分离器壳体的设置位置存在多变状态,除了前述的单边设置位置,还可以设置成图10所示的偏置位置或者图11所示的中间位置。
在图10中,油气进口3设置在壳体沿长度方向的壳体长度的1/2位置与所述壳体沿长度方向的任意一端之间的偏置位置,例如1/3位置或者2/3位置。相应的,均流板1包括从该偏置位置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别延伸到所述壳体的两端的第一均流板段和第二均流板段,所述第一均流板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均流板段的长度。
对于油气进口3设置在偏置位置的油分离器A来说,较长的第一均流板段可参考前述单边形式的均流板上的过液槽12的分布方式。即第一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12在单位长度上的数量从所述油气进口3所在位置分别沿所述第一均流板段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也可以是第一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12在单位长度上的数量由第一数量到第二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一数量少于所述第二数量,或由第一数量到第二数量再到第三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三数量均少于所述第二数量。
根据不同距离下油气混合物的气流剧烈程度,较短的第二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12在单位长度上的平均数量低于较长的所述第一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12在单位长度上的平均数量。第一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12的平均截面积也优选大于所述第二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12的平均截面积。
对于较短的第二均流板段,可根据其长度进行过液槽在单位长度上的数量的分布方式设计。例如对于偏置较大、长度较短的第二均流板段,则可以将其上的所述过液槽12在单位长度上的数量从所述油气进口3所在位置沿所述第二均流板段的长度方向设置成均匀分布的形式。而对于偏置较小、长度较长的第二均流板段,则可以参考前述第一均流板段的布置方式,即将其上的所述过液槽12在单位长度上的数量从所述油气进口3所在位置沿所述第二均流板段的长度方向或由第四数量到第五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四数量少于所述第五数量,或由第四数量到第五数量再到第六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四数量和所述第六数量均少于所述第五数量。
基于距离油气进口3越远气流剧烈程度会逐渐下降的特点,还优选第一均流板段上的过液槽12的截面积从所述油气进口3所在位置沿所述第一均流板段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大。而与较短的第二均流板段相比,还优选所述第一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12的平均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12的平均截面积。在设计第二均流板段上的过液槽时,可以根据第二均流板段的长度来选择适合的截面积,例如所述第二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12的截面积从所述油气进口3所在位置沿所述第二均流板段的长度方向可以均相同或逐渐增大。
在图11中,油气进口3设置在所述壳体沿长度方向的所述壳体长度的1/2位置(即中间位置)。所述均流板1包括从所述油气进口3所在位置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别延伸到所述壳体的两端的第一均流板段和第二均流板段。由于油气进口位于中间位置,因此两侧的油气运行情况基本一致,因此可使第一均流板段和所述第二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12对称布置,这里的对称布置既可包括布置的系数程度,也可以包括过液槽12的截面积或者形状等。
对于第一均流板段和第二均流板段来说,其上的过液槽12在单位长度上的数量和截面积的设置方式均可参考前述油气进口3单边设置或者偏置设置的油分离器实施例。例如将过液槽12在单位长度上的数量从所述油气进口3所在位置分别沿所述第一均流板段和所述第二均流板段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或由第一数量到第二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一数量少于所述第二数量,或由第一数量到第二数量再到第三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三数量均少于所述第二数量。又例如,所述第一均流板段和所述第二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12的截面积从所述油气进口3所在位置分别沿所述第一均流板段和所述第二均流板段的长度方向均逐渐增大。具体理由可参考前述实施例,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在图10和图11所示的两种油气进口布置方式的实施例中,为保证均流孔的均气效果,优选所述第一均流板段的任意侧边上的所述过液槽12在沿所述均流板的长度方向上的总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均流板段的该侧边总长度的1/3;和/或所述第二均流板段的任意侧边上的所述过液槽12在沿所述均流板的长度方向上的总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二均流板段的该侧边总长度的1/3。
上述油分离器A不仅能够以内置形式应用于冷凝器中,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进行油气分离的设备,例如闪发器等,也可以独立使用。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闪发器,包括内置形式的前述任一种油分离器A的实施例。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29)

1.一种均流板(1),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11),在所述板体(11)的至少一个侧边上沿所述板体(1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过液槽(12),以便所述板体(11)上方的沉积液滴通过所述过液槽(12)流回所述板体(11)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1)的两个侧边之间的板体(11)表面上分布有多个均流孔(13),以便气液混合物通过所述均流孔(13)从所述板体(11)下方到达所述板体(11)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液槽(12)在所述板体(11)的表面上呈弧形、多边形或弧形与多边形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均流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为矩形、梯形或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液槽(12)的槽壁相对于所述板体(11)的表面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液槽(12)的槽壁相对于所述板体(11)的上侧表面呈预设外斜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均流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外斜角为30°~6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均流板(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液槽(12)的槽壁靠近所述板体(11)下侧的位置还设有过渡钝边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液槽(12)的截面积大于300mm2
10.一种油分离器(A),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油气进口(3)和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均流板(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油分离器(A),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进口(3)设置在所述壳体沿长度方向的任意一端,所述均流板(1)从所述油气进口(3)所在端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到所述壳体的另一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油分离器(A),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进口(3)设置在所述壳体沿长度方向的所述壳体长度的1/2位置,所述均流板(1)包括从所述油气进口(3)所在位置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别延伸到所述壳体的两端的第一均流板段和第二均流板段。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油分离器(A),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进口(3)设置在所述壳体沿长度方向的所述壳体长度的1/2位置与所述壳体沿长度方向的任意一端之间的偏置位置,所述均流板(1)包括从所述偏置位置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别延伸到所述壳体的两端的第一均流板段和第二均流板段,所述第一均流板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均流板段的长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油分离器(A),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液槽(12)在单位长度上的数量从所述油气进口(3)所在侧沿所述均流板(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或由第一数量到第二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一数量少于所述第二数量,或由第一数量到第二数量再到第三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三数量均少于所述第二数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油分离器(A),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流板段和所述第二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12)在单位长度上的数量从所述油气进口(3)所在位置分别沿所述第一均流板段和所述第二均流板段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或由第一数量到第二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一数量少于所述第二数量,或由第一数量到第二数量再到第三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三数量均少于所述第二数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油分离器(A),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流板段和所述第二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12)对称布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油分离器(A),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12)在单位长度上的数量从所述油气进口(3)所在位置沿所述第一均流板段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或由第一数量到第二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一数量少于所述第二数量,或由第一数量到第二数量再到第三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三数量均少于所述第二数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油分离器(A),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12)在单位长度上的平均数量高于所述第二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12)在单位长度上的平均数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油分离器(A),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12)在单位长度上的数量从所述油气进口(3)所在位置沿所述第二均流板段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或由第四数量到第五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四数量少于所述第五数量,或由第四数量到第五数量再到第六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四数量和所述第六数量均少于所述第五数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油分离器(A),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液槽(12)的截面积从所述油气进口(3)所在侧沿所述均流板(1)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大。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油分离器(A),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流板段和所述第二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12)的截面积从所述油气进口(3)所在位置分别沿所述第一均流板段和所述第二均流板段的长度方向均逐渐增大。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油分离器(A),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12)的截面积从所述油气进口(3)所在位置沿所述第一均流板段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大。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油分离器(A),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12)的平均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12)的平均截面积。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油分离器(A),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12)的截面积从所述油气进口(3)所在位置沿所述第二均流板段的长度方向均相同或逐渐增大。
2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油分离器(A),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板的任意侧边上的所述过液槽(12)在沿所述均流板的长度方向上的总长度不大于所述均流板的该侧边总长度的1/3。
26.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油分离器(A),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流板段的任意侧边上的所述过液槽(12)在沿所述均流板的长度方向上的总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均流板段的该侧边总长度的1/3;和/或所述第二均流板段的任意侧边上的所述过液槽(12)在沿所述均流板的长度方向上的总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二均流板段的该侧边总长度的1/3。
2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油分离器(A),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液滤网(6)和挡油板(21),所述气液滤网(6)、所述均流板(1)和所述挡油板(21)从上到下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在所述壳体底部设有积油槽(22)。
28.一种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置形式的如权利要求10~27任一所述的油分离器(A)。
29.一种闪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置形式的如权利要求10~27任一所述的油分离器(A)。
CN201711391631.0A 2017-12-21 2017-12-21 均流板、油分离器、冷凝器及闪发器 Pending CN1079176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91631.0A CN107917638A (zh) 2017-12-21 2017-12-21 均流板、油分离器、冷凝器及闪发器
PCT/CN2018/103990 WO2019119875A1 (zh) 2017-12-21 2018-09-04 均流板、油分离器、冷凝器及闪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91631.0A CN107917638A (zh) 2017-12-21 2017-12-21 均流板、油分离器、冷凝器及闪发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17638A true CN107917638A (zh) 2018-04-17

Family

ID=61894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91631.0A Pending CN107917638A (zh) 2017-12-21 2017-12-21 均流板、油分离器、冷凝器及闪发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17638A (zh)
WO (1) WO201911987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19875A1 (zh) * 2017-12-21 2019-06-27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均流板、油分离器、冷凝器及闪发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0945A (zh) * 2008-05-13 2008-09-24 上海环球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内置油分离式冷凝器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3908117U (zh) * 2014-04-24 2014-10-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均布装置和降膜式蒸发器及冷水机组
CN104833140A (zh) * 2015-05-29 2015-08-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设备及其回油式冷凝器
CN104971553A (zh) * 2015-07-21 2015-10-14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多级复合型高效气液分离装置
US20170030663A1 (en) * 2014-04-08 2017-02-02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Berlin Liquid distributor and arrangement
CN207635930U (zh) * 2017-12-21 2018-07-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均流板、油分离器、冷凝器及闪发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15614B2 (ja) * 1995-11-02 2001-10-09 松下精工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冷凍サイクル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部品
CN204665768U (zh) * 2015-05-29 2015-09-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设备及其回油式冷凝器
CN205323474U (zh) * 2015-11-03 2016-06-22 北京光耀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速运动气体减速分流的均流装置
CN107362649A (zh) * 2017-07-05 2017-11-21 合肥天翔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腐烂污气处理设备
CN207365504U (zh) * 2017-10-09 2018-05-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壳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7726676B (zh) * 2017-10-09 2023-12-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壳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7940821B (zh) * 2017-12-21 2024-01-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凝器及换热设备
CN207635659U (zh) * 2017-12-21 2018-07-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凝器及换热设备
CN107917638A (zh) * 2017-12-21 2018-04-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均流板、油分离器、冷凝器及闪发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0945A (zh) * 2008-05-13 2008-09-24 上海环球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内置油分离式冷凝器装置及使用方法
US20170030663A1 (en) * 2014-04-08 2017-02-02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Berlin Liquid distributor and arrangement
CN203908117U (zh) * 2014-04-24 2014-10-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均布装置和降膜式蒸发器及冷水机组
CN104833140A (zh) * 2015-05-29 2015-08-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设备及其回油式冷凝器
CN104971553A (zh) * 2015-07-21 2015-10-14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多级复合型高效气液分离装置
CN207635930U (zh) * 2017-12-21 2018-07-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均流板、油分离器、冷凝器及闪发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19875A1 (zh) * 2017-12-21 2019-06-27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均流板、油分离器、冷凝器及闪发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19875A1 (zh) 2019-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21516Y (zh) 油气分离缓冲装置
CN207395261U (zh) 油分离装置、冷凝器和制冷装置
CN207635930U (zh) 均流板、油分离器、冷凝器及闪发器
CN107917638A (zh) 均流板、油分离器、冷凝器及闪发器
CN107952292A (zh) 一种通量可调式文丘里-旋流耦合型高效除雾凝并器
CN102671502A (zh) 气液惯性分离与分布耦合单元及应用其的分离器
CN107940821A (zh) 冷凝器及换热设备
CN106352622A (zh) 油分离器及采用其的制冷系统
EP3502589B1 (en) Horizontal gas-liquid separator for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er
CN207635659U (zh) 冷凝器及换热设备
CN206320968U (zh) 油分离装置、冷凝器和制冷装置
CN106678046B (zh) 一种油分装置、螺杆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210688828U (zh) 一种应用于空调系统的气液分离器
CN105509379B (zh) 一种分液器滤网支架及分液器
CN105333598B (zh) 一种风柜分层挡水装置
CN2928190Y (zh) 一种长条形浮阀塔盘
CN206320966U (zh) 制冷装置、蒸发器及其挡液板
CN203657590U (zh) 一种用于分液式冷凝器的高效分液联箱
CN206247721U (zh) 油分离器及采用其的制冷系统
CN207102260U (zh) 多次除沫的丝网除沫器
CN205425553U (zh) 立式油分离器内筒、立式油分离器及布置结构
CN206890924U (zh) 降膜式蒸发器
CN206583141U (zh) 降膜蒸发器
CN103743284B (zh) 一种分液联箱
CN209405932U (zh) 一种水雾除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