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12434A - 三酚类化合物的应用及抗菌材料 - Google Patents

三酚类化合物的应用及抗菌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12434A
CN107912434A CN201711295689.5A CN201711295689A CN107912434A CN 107912434 A CN107912434 A CN 107912434A CN 201711295689 A CN201711295689 A CN 201711295689A CN 107912434 A CN107912434 A CN 1079124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enolic compounds
phenolic
phenolic compound
application
biotic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9568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12434B (zh
Inventor
郭锐
曹慧明
李准洁
王玲
梁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h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h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h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h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129568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124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12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124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124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124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1/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oxygen or sulfur compounds
    • A01N31/08Oxygen or sulfur directly attached to an aromatic ring system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三酚类化合物的应用及抗菌材料,属于抗菌剂技术领域。所述三酚类化合物A和三酚类化合物B可作为抗菌剂。本发明提供的三酚类化合物A和三酚类化合物B能够显著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Description

三酚类化合物的应用及抗菌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抗菌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酚类化合物的应用及抗菌材料。
背景技术
抗菌材料是一类具有杀菌、抑菌性能的新型功能材料,应用广泛。其核心成分是抗菌剂,抗菌剂主要分为两大类:无机抗菌剂和有机抗菌剂,通过将少量抗菌剂添加到普通材料中,使之具有抗菌性能。无机抗菌材料虽然活性高,但易变色、成本较高;而有机抗菌剂由于耐热性差,不适于添加入塑料、树脂,这些缺陷都限制了抗菌材料的使用范围。
三酚类化合物可以作为阻燃剂、聚合物前体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中。在现有的技术中,均没有三酚类化合物作为抗菌剂的记载和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的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三酚类化合物的应用及抗菌材料。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三酚类化合物的应用,所述三酚类化合物可作为抗菌剂。
进一步地,所述三酚类化合物为两种,分别为三酚类化合物A和三酚类化合物B。
优选地,所述三酚类化合物A的化学结构式为:
优选地,所述三酚类化合物B的化学结构式为:
进一步地,所述三酚类化合物A和三酚类化合物B作为抗菌剂,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抑制作用。
更进一步地,所述三酚类化合物B的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1~2μg/ml。
一种抗菌材料,所述抗菌材料包括塑料、树脂、聚苯胺中的一种以及三酚类化合物A和三酚类化合物B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三酚类化合物A和三酚类化合物B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25%。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三酚类化合物A和三酚类化合物B能够显著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2)三酚类化合物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芽胞杆菌等的最小抑制浓度为1~2μg/ml,其抗菌率达90%以上。
(3)本发明提供的抗菌材料成分主要包括三酚类化合物A和三酚类化合物B,该抗菌材料对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能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三酚化合物A和三酚化合物B分别进行最小抑制浓度(Minimum InhibitionConcentration,MIC)测试实验,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从平板上接种少许菌于装有LB培养基(Luria-Bertani培养基)的锥形瓶中,37℃摇床培养8~10h;其中,测试菌株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LB培养基的配方如下:胰蛋白陈(Tryptone)10g/L,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5g/L,氧化钠(NaCl)10g/L。
(2)第2天上午从锥形瓶中吸取菌液以1%的体积比转接于装有20ml的LB培养基的锥形瓶中,继续于37℃摇床中培养2h~3h,至OD600(OD600表示该菌液在600nm波长处的吸光值)为0.6~0.8,并记录菌液的具体OD值(optical density,光密度)。
(3)用LB培养基将培养后的菌液稀释1000倍,使菌液浓度为105CFU/ml,吸取稀释后的菌液,并加至96孔板中,每孔150μl。
(4)分别配制浓度为128g/ml的三酚化合物A和三酚化合物B溶液,吸取150μl该三酚化合物A和三酚化合物B溶液加至96孔板中的第1孔中,然后吸出150μl至第2孔中,以此类推。
(5)滴加完毕后,将96孔板放入摇床中经37℃培养8h~10h。
实施例2
分别将三酚化合物A和三酚化合物B进行最小抑制浓度(Minimum InhibitionConcentration,MIC)测试实验,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从平板上接种少许菌于装有LB培养基(Luria-Bertani培养基)的锥形瓶中,37℃摇床培养10~12h;其中,菌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LB培养基的配方如下:胰蛋白陈(Tryptone)10g/L,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5g/L,氧化钠(NaCl)10g/L。
(2)第2天上午从锥形瓶中吸取菌液以1%的体积比转接于装有20ml的LB培养基的锥形瓶中,继续于37℃摇床中培养4h~5h,至OD600(OD600表示该菌液在600nm波长处的吸光值)为0.6~0.8,并记录菌液的具体OD值(optical density,光密度)。
(3)用LB培养基将培养后的菌液稀释1000倍,使菌液浓度为105CFU/ml,吸取稀释后的菌液,并加至96孔板中,每孔150μl。
(4)分别配制浓度为128μg/ml的三酚化合物A和三酚化合物B溶液,吸取150μl该三酚化合物A和三酚化合物B溶液加至96孔板中的第1孔中,然后吸出150μl至第2孔中,以此类推。
(5)滴加完毕后,将96孔板放入摇床中经37℃培养10h~12h。
实施例3
将三酚化合物A和三酚化合物B分别进行最小抑制浓度(Minimum InhibitionConcentration,MIC)测试实验,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从平板上接种少许菌于装有LB培养基(Luria-Bertani培养基)的锥形瓶中,37℃摇床培养12~14h;其中,测试菌株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LB培养基的配方如下:胰蛋白陈(Tryptone)10g/L,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5g/L,氧化钠(NaCl)10g/L。
(2)第2天上午从锥形瓶中吸取菌液以1%的体积比转接于装有20ml的LB培养基的锥形瓶中,继续于37℃摇床中培养6h~7h,至OD600(OD600表示该菌液在600nm波长处的吸光值)为0.6~0.8,并记录菌液的具体OD值(optical density,光密度)。
(3)用LB培养基将培养后的菌液稀释1000倍,使菌液浓度为105CFU/ml,吸取稀释后的菌液,并加至96孔板中,每孔150μl。
(4)分别配制浓度为128μg/ml的三酚化合物A和三酚化合物B溶液,吸取150μl该三酚化合物A和三酚化合物B溶液加至96孔板中的第1孔中,然后吸出150μl至第2孔中,以此类推。
(5)滴加完毕后,将96孔板放入摇床中经37℃培养12h~14h。
(6)滴加完毕后,放入摇床中经37℃培养的最佳时间为12h~14h。
肉眼观察,没有变浑浊的孔所对应的最小的浓度即为该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具体参见表1和表2。
表1和表2分别为三酚化合物A和三酚化合物B对两种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
表1三酚化合物A的最小抑制浓度(MIC)
表2三酚化合物B的最小抑制浓度(MIC)
由表1可见,三酚化合物A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表2可见,三酚化合物B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酚化合物B能够显著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芽孢杆菌等的最小抑制浓度为1~2μg/ml,可见该三酚化合物B的抗菌效果良好,是良好的抗菌剂。
实施例4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抗菌材料的特殊要求"中使用的方法,将三酚化合物A和三酚化合物B分别添加于聚丙烯塑料和环氧树脂中制备成抗菌材料,并将该抗菌材料进行抗菌测试。
试验结果显示,在聚丙烯塑料和环氧树脂中的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三酚化合物A和三酚化合物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达90%以上。
实施例5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抗菌材料的特殊要求"中使用的方法,将三酚化合物A和三酚化合物B分别添加于聚丙烯塑料和环氧树脂中制备成抗菌材料,并将该抗菌材料进行抗菌测试。
在聚丙烯塑料和环氧树脂中的添加质量分数为15%的三酚化合物A和三酚化合物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达99%以上。
本发明提供的三酚类化合物A和三酚类化合物B能够显著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三酚类化合物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芽胞杆菌等的最小抑制浓度为1~2μg/ml,其抗菌率达90%以上。本发明提供的抗菌材料成分主要包括三酚类化合物A和三酚类化合物B,该抗菌材料对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能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
实施例6
对三酚化合物A和三酚化合物B进行细胞毒性试验,具体步骤为:肝癌细胞HepG2铺满培养瓶底达80%后消化,弃培养液,PBS洗2次,0.25%胰蛋白酶消化2~3min,加入基础培养基终止消化,细胞悬液以1200×rpm离心5min,弃上清,加入2mL基础培养基重悬细胞并计数,按5000个/孔密度接种至96孔板。药物浓度设定为0;3.125;6.25;12.5;25;50;100;200μg/ml,6个平行。暴露24h后,加入Alama Blue 10μmol/孔,37℃孵育2h后用酶标仪测定其荧光值所测得的结果IC50值为:三酚类化合物A为4.9μg/ml,三酚类化合物B为12.2μg/ml。
以上结果三酚类化合物A和三酚类化合物B的毒性较小。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三酚类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酚类化合物可作为抗菌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酚类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酚类化合物为两种,分别为三酚类化合物A和三酚类化合物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酚类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酚类化合物A的化学结构式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酚类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酚类化合物B的化学结构式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三酚类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酚类化合物A和三酚类化合物B作为抗菌剂,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抑制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酚类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酚类化合物B的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1~2μg/ml。
7.一种抗菌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材料包括塑料、树脂、聚苯胺中的一种以及三酚类化合物A和三酚类化合物B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菌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酚类化合物A和三酚类化合物B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25%。
CN201711295689.5A 2017-12-08 2017-12-08 三酚类化合物的应用及抗菌材料 Active CN1079124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95689.5A CN107912434B (zh) 2017-12-08 2017-12-08 三酚类化合物的应用及抗菌材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95689.5A CN107912434B (zh) 2017-12-08 2017-12-08 三酚类化合物的应用及抗菌材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12434A true CN107912434A (zh) 2018-04-17
CN107912434B CN107912434B (zh) 2020-08-04

Family

ID=61892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95689.5A Active CN107912434B (zh) 2017-12-08 2017-12-08 三酚类化合物的应用及抗菌材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1243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53693A (zh) * 2018-05-17 2018-09-21 江汉大学 抗革兰氏阳性菌涂层的制备方法及包含涂层的医疗器械
CN111574334A (zh) * 2020-04-16 2020-08-25 江汉大学 一种新型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9788A (zh) * 2009-09-14 2010-03-03 浙江工业大学 环保阻燃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67085A (zh) * 2016-01-14 2017-07-21 暨南大学 一种间苯三酚类新化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9788A (zh) * 2009-09-14 2010-03-03 浙江工业大学 环保阻燃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67085A (zh) * 2016-01-14 2017-07-21 暨南大学 一种间苯三酚类新化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LIF OZ等: "Simultaneous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and photoinduced CuAAC processes for antibacterial thermosets", 《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53693A (zh) * 2018-05-17 2018-09-21 江汉大学 抗革兰氏阳性菌涂层的制备方法及包含涂层的医疗器械
CN111574334A (zh) * 2020-04-16 2020-08-25 江汉大学 一种新型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574334B (zh) * 2020-04-16 2023-02-10 江汉大学 一种新型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12434B (zh) 2020-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28436B (zh) 石墨相氮化碳作为抗菌材料的新用途
CN107912434A (zh) 三酚类化合物的应用及抗菌材料
NZ602909A (en) Anti-bacterial applications of poly -n-acetylglucosamine nanofibers
CN205106451U (zh) 石墨烯口罩
CN103660432A (zh) 一种金属抗菌面料
CN105237668A (zh) 一种新型高分子季铵盐抗菌整理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203910A (zh) 新型抗菌口罩面料
CN102775291A (zh) 一种大黄素衍生物及其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CN110151752B (zh) 一种茶多酚类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抗猪链球菌药物中的应用
CN101889582A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纳米组装无机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49462A (zh) 抗菌枕头
CN107897181A (zh) 一种四甲基双酚a的应用及抗菌材料
CN104041488B (zh) 一种双酚af作为抗菌剂的应用及抗菌材料
CN205668419U (zh) 一种用于医院的抗菌窗帘
CN202077960U (zh) 婴儿防蚊亚麻席
CN112336715B (zh) 大花旋覆花素在制备治疗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药物中的应用
CN206683334U (zh) 带有消毒层的真空干燥器
CN102871799A (zh) 石墨烯绷带
CN109337280A (zh) 健身器材用新型抗菌abs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99857A (zh) 一种四氯双酚a作为抗菌剂的应用及抗菌材料
CN104004225A (zh) 一种四溴双酚a作为抗菌剂的应用及抗菌材料
CN204211901U (zh) 抗菌吸湿除臭汉麻面料
CN108567988B (zh) 一种具有增强香药材有机分子功能的无机活性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0771604A (zh) 一种烟草青枯病的抑制剂
CN103774438A (zh) 一种抗菌防蚊涂层织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