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92953B - 一种半贫吸收剂再生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半贫吸收剂再生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92953B
CN107892953B CN201711031122.7A CN201711031122A CN107892953B CN 107892953 B CN107892953 B CN 107892953B CN 201711031122 A CN201711031122 A CN 201711031122A CN 107892953 B CN107892953 B CN 1078929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sh tank
section
gas
stage flash
liquid ph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311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92953A (zh
Inventor
王同宝
孙火艳
邢涛
王晨
郭晶晶
吴德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inopec Ningbo Engineering Co Ltd
Sinopec Ningbo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inopec Ningbo Engineering Co Ltd
Sinopec Ningbo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inopec Ningbo Engineering Co Ltd, Sinopec Ningbo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3112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929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92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929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929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929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01D53/1425Regeneration of liquid absorb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01D53/1456Removing acid components
    • B01D53/1475Removing carbon diox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KPURIFYING OR MODIFYING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 C10K1/00Purifying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 C10K1/08Purifying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by washing with liquids; Reviving the used wash liqu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51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e.g. CO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贫吸收剂再生工艺,在此半贫吸收剂再生工艺中设置了三级闪蒸操作,可以有效降低半贫吸收剂中的CO2含量,提高半贫吸收剂的吸收能力,减少半贫吸收剂循环量,进而降低了系统能耗;尤其是在三级闪蒸装置的出气连接管路中设置压缩机和喷射器,可以使得所述的三个闪蒸罐进行不同压力等级的闪蒸,其中,在压缩机和喷射器的抽吸作用下,所述三级闪蒸罐可以达到负压状态,明显提高半贫吸收剂的再生效果,此外,配合使用喷射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压缩机的负荷,减少了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半贫吸收剂再生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贫吸收剂再生工艺。
背景技术
合成气净化主要用于脱除粗合成气中的H2S、COS、CO2,从而生产满足工艺要求的净化气。工业中常用的合成气净化工艺按照吸收温度的不同,一般分为热法和冷法。热法中以Selexol和MDEA工艺最为著称,冷法则以低温甲醇洗法为代表。上述三种典型的合成气净化技术具有净化度高、选择性好、能耗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大型煤气化装置。
通过近年来广泛的工业化应用,Selexol、MDEA和低温甲醇洗等工艺在酸性气体净化指标上均可达到先进水平,但是在能耗的优化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通过设置半贫吸收剂回用作为吸收塔的入口吸收剂的方法,可以降低系统的吸收剂循环量,降低整体能耗。
半贫吸收剂的再生使用工艺开发出来之后,合成气净化工艺的能耗大大降低,半贫吸收剂是在溶液再生过程中未完全再生的,带有一定CO2含量的吸收剂溶液,将其直接进入吸收塔,作为完全再生的贫吸收剂的一种辅助吸收剂。由于作为吸收剂的半贫吸收剂,其中CO2的含量越低则吸收能力越好,整个系统的能耗也越低。现有合成气净化技术还仍然存在着能耗较高的缺点,需要对半贫吸收剂的再生工艺进行改进,进而降低系统的冷量、吸收剂循环量,从而降低能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半贫吸收剂中CO2含量,进而降低系统能耗和减少吸收剂循环量的半贫吸收剂再生工艺。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半贫吸收剂再生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来自上游的富碳吸收剂的温度为-10~-55℃、压力为0.3~4.2MPaG,进入到一级闪蒸罐进行闪蒸操作,所述一级闪蒸罐的闪蒸温度为-20~-65℃、闪蒸压力为0.07~2.0MPaG,闪蒸后的液相导入到二级闪蒸罐中,经所述一级闪蒸罐闪蒸后的气相通过喷射器导入二级闪蒸罐;在所述喷射器的抽吸作用下,所述一级闪蒸罐的闪蒸气不断被抽出,使得一级闪蒸罐内的闪蒸效果显著增加;
所述二级闪蒸罐的闪蒸温度为-25~-70℃、闪蒸压力为0.02~1.8MPaG,闪蒸后的液相分为第一液相流股和第二液相流股,所述第一液相流股和所述第二液相流股两条流股的流量比例为1:9~9:1;所述第一液相流股导入三级闪蒸罐,所述第二液相流股导入气提塔;所述二级闪蒸罐内的闪蒸气体作为CO2产品气送往下游;
所述三级闪蒸罐的闪蒸温度为-30~-80℃、闪蒸压力为-0.09~0.4MPaG,闪蒸后的液相中的CO2的摩尔浓度为2-15%,温度为-30~-80℃,作为半贫吸收剂送往上游循环使用;经所述三级闪蒸罐闪蒸后的气相分为第一气相流股和第二气相流股,所述第一气相流股通过所述喷射器导入所述二级闪蒸罐,所述第二气相流股通过压缩机导入所述二级闪蒸罐,其中,所述喷射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通,使得所述第一气相流股和所述第二气相流股合并后送往所述二级闪蒸罐;
来自上游的富硫吸收剂的温度为-10~-55℃、压力为0.3~4.2MPaG,进入到所述气提塔进行气提操作,所述气提塔的下部通有N2,所述气提塔的操作温度为-25~-80℃、操作压力为-0.09~0.1MPaG;经所述气提塔气提后的富硫吸收剂送往下游,经所述气提塔气提后气相作为尾气送往下游。
作为优选,所述一级闪蒸罐的上部连通用于输送来自上游的富碳吸收剂的第一进液管路,所述一级闪蒸罐的顶部设有用于连接喷射器的第一入口的第一出气口,所述一级闪蒸罐底部的液相出口与所述二级闪蒸罐的上部连通;
所述二级闪蒸罐的顶部连有输送CO2产品气的第一出气管路,所述二级闪蒸罐的液相出口连有出液管路,该出液管路分为第一出液管路和第二出液管路两条支路,所述第一出液管路通过换热器连接所述三级闪蒸罐,所述第二出液管路连接所述气提塔;其中,通过所述第一出液管路输送所述第一液相流股,通过所述第二出液管路输送所述第二液相流股;在所述第一出液管路中通过设置换热器对所述第一液相流股进行升温,然后再导入所述三级闪蒸罐进行闪蒸操作,能够显著提高所述三级闪蒸罐内的闪蒸效果,使得生成的半贫吸收剂的CO2的含量更低;
所述三级闪蒸罐的顶部连有出气管路,该出气管路分为第二出气管路和第三出气管路两个支路,通过所述第二出气管路输送所述第一气相流股,通过所述第三出气管路输送所述第二气相流股,所述第二出气管路连接所述喷射器的第二入口,所述第三出气管路连接压缩机的入口,所述喷射器的出口和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通所述二级闪蒸罐;所述三级闪蒸罐的底部连有输送半贫吸收剂的第三出液管路;
所述气提塔的上部连通用来输送来自上游的富硫吸收剂的第二进液管路,所述气提塔的顶部连有输送尾气的第四出气管路,所述气提塔的下部连有输送N2的进气管路,所述气提塔的底部连有输出富硫吸收剂的第四出液管路。
作为改进,所述二级闪蒸罐分为上下设置的两段,两段之间采用设有升气帽的第一集液塔盘相隔离;所述一级闪蒸罐底部的液相导入所述二级闪蒸罐的上段的上部;所述二级闪蒸罐的上段的底部输出的液相分为所述第一液相流股和所述第二液相流股,所述二级闪蒸罐的下段的底部输出的液相导入所述气提塔;所述三级闪蒸罐闪蒸后的气相导入所述二级闪蒸罐下端的上部;所述喷射器的出口和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通所述二级闪蒸罐的下段的上部。
进一步改进,来自上游的富碳吸收剂分为第三液相流股和第四液相流股,所述第三液相流股和所述第四液相流股两条流股的流量比例为1:9~9:1,所述第三液相流股导入所述一级闪蒸罐,所述第四液相流股导入所述二级闪蒸罐的下段的上部;来自上游的富硫吸收剂分为第五液相流股和第六液相流股,所述第五液相流股和所述第六液相流股两条流股的流量比例为1:50~50:1,所述第五液相流股导入所述气提塔,所述第六液相流股导入所述二级闪蒸罐的下段的上部;所述气提N2分为第三气相流股和第四气相流股,所述第三气相流股和所述第四气相流股的流量比例为1:0~20:1;所述第三气相流股导入所述气提塔,所述第四气相流股导入所述三级闪蒸罐。来自上游的富碳吸收剂和富硫吸收剂分别进行分股进入到二级闪蒸罐的下部进行闪蒸,一方面可以使得富硫吸收剂中的CO2气体解吸出来,增加CO2产品气的收率;另一方面,上方进入的富碳吸收剂可以对富硫吸收剂的闪蒸气进行洗涤,吸收解析出来的H2S气体,提高CO2产品气的纯度;此外,向三级闪蒸罐中通入少量的N2,可以使得半贫液吸收剂的再生更加充分,降低其中的CO2含量,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CO2产品气的纯度,所以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对N2是否分股至三级闪蒸罐进行择优选择。
作为改进,所述一级闪蒸罐、所述二级闪蒸罐、所述三级闪蒸罐和所述气提塔共用同一塔体,所述塔体从上至下依次分为七段,其中Ⅰ段为所述一级闪蒸罐,Ⅱ段和Ⅲ段为所述二级闪蒸罐,Ⅳ段为所述三级闪蒸罐,Ⅴ段和Ⅵ段和Ⅶ段为所述气提塔;所述二级闪蒸罐的Ⅱ段和Ⅲ段之间采用设有升气帽的第一集液塔盘相隔离,所述三级闪蒸罐的Ⅳ段与所述气提塔的Ⅴ段通过第一封头相隔离,所述气提塔的Ⅴ段和Ⅵ段之间采用设有升气帽的第二集液塔盘相隔离,所述气提塔的Ⅵ段和Ⅶ段之间采用设有升气帽的第三集液塔盘相隔离,所述气提塔的Ⅴ段底部通过第一循环泵与所述气提塔的Ⅵ段的上部连接,所述气提塔的Ⅵ段底部通过第二循环泵与所述气提塔的Ⅶ段的上部连接。多个闪蒸罐与所述气提塔共用同一塔体的结构,可以省去各级闪蒸罐之间的循环泵设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流体的输送成本,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将所述设备叠放在一起,极大地节省了占地面积。
或者,所述一级闪蒸罐、所述二级闪蒸罐和所述气提塔共用同一塔体,所述塔体从上至下依次分为六段,其中,Ⅰ段为所述一级闪蒸罐,Ⅱ段和Ⅲ段为所述二级闪蒸罐,Ⅴ段、Ⅵ段和Ⅶ段为所述气提塔,此外,所述三级闪蒸罐单独设置;所述二级闪蒸罐的Ⅲ段与所述气提塔的Ⅴ段通过第二封头相隔离,所述二级闪蒸罐的Ⅱ段和Ⅲ段之间采用设有升气帽的第一集液塔盘相隔离,所述气提塔的Ⅴ段和Ⅵ段之间采用设有升气帽的第二集液塔盘相隔离,所述气提塔的Ⅵ段和Ⅶ段之间采用设有升气帽的第三集液塔盘相隔离,所述气提塔的Ⅴ段底部通过第一循环泵与所述气提塔的Ⅵ段的上部连接,所述气提塔的Ⅵ段底部通过第二循环泵与所述气提塔的Ⅶ段的上部连接。
或者,所述气提塔分为V段、Ⅵ段、Ⅶ段共三段,其中,上、下设置的Ⅵ段和Ⅶ段共用第一塔体,气提塔的V段和所述一级闪蒸罐、所述二级闪蒸罐以及所述三级闪蒸罐共用第二塔体,所述第二塔体从上至下依次分为五段,其中,Ⅰ段为所述一级闪蒸罐,Ⅱ段和Ⅲ段为所述二级闪蒸罐,Ⅳ段为所述三级闪蒸罐;所述二级闪蒸罐的Ⅱ段和Ⅲ段之间采用设有升气帽的第一集液塔盘相隔离,所述三级闪蒸罐与所述气提塔的Ⅴ段通过第一封头相隔离;所述气提塔的Ⅴ段底部的液相出口通过第一循环泵与所述气提塔的Ⅵ段的上部连接,所述气提塔的Ⅵ段和Ⅶ段之间采用设有升气帽的第三集液塔盘相隔离,所述气提塔的Ⅵ段底部通过第二循环泵与所述气提塔的Ⅶ段的上部连接。
或者,所述气提塔分为V段、Ⅵ段、Ⅶ段共三段,其中,上、下设置的Ⅵ段和Ⅶ段共用第一塔体,V段和所述一级闪蒸罐和所述二级闪蒸罐共用第二塔体,所述第二塔体从上至下依次分为四段,其中,Ⅰ段为所述一级闪蒸罐,Ⅱ段和Ⅲ段为所述二级闪蒸罐,此外,所述三级闪蒸罐单独设置;所述二级闪蒸罐的Ⅱ段和Ⅲ段之间采用设有升气帽的第一集液塔盘相隔离,所述二级闪蒸罐的Ⅲ段与所述气提塔的Ⅴ段通过第二封头相隔离,所述气提塔的Ⅴ段底部通过第一循环泵与所述气提塔的Ⅵ段的上部连接,所述气提塔的Ⅵ段和Ⅶ段之间采用设有升气帽的第三集液塔盘相隔离,所述气提塔的Ⅵ段底部通过第二循环泵与所述气提塔的Ⅶ段的上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半贫吸收剂再生工艺中设置了三级闪蒸操作,可以有效降低半贫吸收剂中的CO2含量,提高了半贫吸收剂的吸收能力,减少半贫吸收剂循环量,进而降低了系统能耗;尤其是在三级闪蒸装置的连接管路中设置压缩机和喷射器,可以使得所述的三个闪蒸罐进行不同压力等级的闪蒸,其中,在压缩机和喷射器的抽吸作用下,所述三级闪蒸罐可以达到负压状态,显著提高了半贫吸收剂的再生效果,此外,配合使用喷射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压缩机的负荷,减少了能耗。将多个闪蒸罐与所述气提塔共用同一塔体的结构,可以省去各级闪蒸罐之间的循环泵设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流体的输送成本,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将所述设备叠放在一起,也极大地节省了占地面积。
本发明尤其适合配套气体净化工艺使用,用于再生气体净化工艺中所使用的吸收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下述各实施例中所处理的气体均为来自上游产气装置的富含CO2和H2S等酸性气体的非净化气,其主要气体组成为H2含量75%~8%、CO含量75%~0.1%,CO2含量60%~2%,H2S含量5%~0.0001%,所使用的吸收剂可为Selexol、NHD、MDEA和甲醇等物理吸收剂。
实施例1、
如图1所述的半贫吸收剂再生工艺,来自上游的富碳吸收剂的温度为-20~-45℃、压力为1.5~3MPaG,该富碳吸收剂分为第三液相流股和第四液相流股,第三液相流股进入到一级闪蒸罐1进行闪蒸操作,第四液相流股导入二级闪蒸罐2的Ⅲ段的上部,其中,第三液相流股和第四液相流股的流量比例为1:5~5:1;一级闪蒸罐1进行闪蒸操作时的闪蒸温度为-30~-50℃、闪蒸压力为0.15~1.5MPaG,闪蒸后的液相导入二级闪蒸罐2的Ⅱ段的上部,经所述一级闪蒸罐1闪蒸后的气相通过喷射器6的第一入口导入二级闪蒸罐2的Ⅲ段的上部;在喷射器的抽吸作用下,一级闪蒸罐的闪蒸气不断被抽出,使得一级闪蒸罐内的闪蒸效果显著增加;其中,一级闪蒸罐1的顶部设有输出闪蒸气的第一出气口,喷射器6与一级闪蒸罐1的第一出气口之间还设有压力检测调节装置13a,可以在不同的工况下,灵活调节喷射器6的操作压力,更有效的降低半贫吸收剂中CO2的浓度。
二级闪蒸罐2的闪蒸温度为-35~-60℃、闪蒸压力为0.12~1.5MPaG,闪蒸后的液相分为第一液相流股和第二液相流股,第一液相流股和第二液相流股两条流股的流量比例为1:5~5:1;二级闪蒸罐2的Ⅱ段的顶部连有输送CO2产品气的第一出气管路,可以将二级闪蒸罐2内的闪蒸气体(包括由其他闪蒸罐闪蒸后导入到二级闪蒸罐内的闪蒸气)作为CO2产品气送往下游;二级闪蒸罐2的Ⅱ段的下部的液相出口连有出液管路,该出液管路分为第一出液管路和第二出液管路,第一出液管路通过换热器连接所述三级闪蒸罐,第二出液管路连接所述气提塔,其中,通过第一出液管路输送第一液相流股,通过第二出液管路输送第二液相流股;第一液相流股通过换热器5换热升温至-25~-45℃,然后导入三级闪蒸罐3的上部,第二液相流股导入气提塔4的Ⅴ段的上部。
三级闪蒸罐3的闪蒸温度为-40~-70℃、闪蒸压力为-0.09~0.2MPaG,闪蒸后的液相中的CO2的摩尔浓度为3~8%,温度为-40~-60℃,作为半贫吸收剂送往上游循环使用;经三级闪蒸罐3闪蒸后的气相分为第一气相流股和第二气相流股,第一气相流股通过喷射器6导入二级闪蒸罐2的Ⅲ段的上部,第二气相流股通过压缩机7导入所述二级闪蒸罐2的Ⅲ段的上部。三级闪蒸罐3的顶部连有出气管路,该出气管路分为第二出气管路和第三出气管路两个支路,通过第二出气管路输送第一气相流股,通过第三出气管路输送第二气相流股;第二出气管路连接喷射器6的第二入口,第三出气管路连接压缩机7的入口,喷射器6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7的出口相连通,使得第一气相流股和第二气相流股合并后送往所述二级闪蒸罐2;第二气相流股所在的第三出气管路中还设有压力检测调节装置13b,可以在不同的工况下,灵活调节压缩机7的操作压力,增大了所述三级闪蒸罐3的操作弹性,更有效的较低半贫吸收剂中CO2的浓度;三级闪蒸罐3的底部连有输送半贫吸收剂的第三出液管路,该第三出液管路中设有第四循环泵11,半贫吸收剂经第四循环泵11加压后送往下游。
来自上游的富硫吸收剂的温度为-20~-45℃、压力为1.5~3MPaG,该富硫吸收剂分为第五液相流股和第六液相流股,所述第五液相流股和所述第六液相流股两条流股的流量比例为1:50~50:1,所述第五液相流股导入所述气提塔4的Ⅴ段的上部,所述第六液相流股导入所述二级闪蒸罐2的Ⅲ段的上部;其中,闪蒸罐2的Ⅲ段的上部连接输送富硫吸收剂的第六液相流股的进液位置低于其连接输送富碳吸收剂的第四液相流股的进液位置,以便于富碳吸收剂对下部的富硫吸收剂的闪蒸气进行喷淋洗涤,减少闪蒸气中的H2S含量,提高CO2产品气的纯度。
气提塔4的操作温度为-35~-70℃、操作压力为-0.09~0.1MPaG;气提气可以分为第三气相流股和第四气相流股,第三气相流股和第四气相流股的流量比例为1:0.001~20:1;第三气相流股导入气提塔4的Ⅶ段的下部,第四气相流股导入三级闪蒸罐3的下部,其中气提气优选氮气。富硫吸收剂在气提塔4进行气提后,降低了富硫吸收剂中CO2的浓度,从而相对增加了H2S的浓度,经所述气提塔4气提后气相作为尾气经气提塔4的Ⅴ段的顶部的第四出气管路输出,气提后的富硫吸收剂由气提塔4的Ⅶ段的底部的第四出液管路输出,经第三循环泵10加压后送往下游;向三级闪蒸罐3中通入少量的氮气,可以使得半贫液吸收剂的再生更加充分,降低其中的CO2含量,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CO2产品气的纯度,所以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对气提气是否分流至三级闪蒸罐3进行择优选择。此外,气提塔4的Ⅴ段的底部设有液位检测控制装置12a,Ⅵ段的底部设有液位检测控制装置12b,以及Ⅶ段的底部设有液位检测控制装置12c,用于控制气提塔内的液位。
其中,一级闪蒸罐1、二级闪蒸罐2、三级闪蒸罐3和气提塔4共用同一塔体结构,该塔体从上至下依次分为七段,其中Ⅰ段为一级闪蒸罐1,Ⅱ段和Ⅲ段为二级闪蒸罐2,Ⅳ段为三级闪蒸罐3,Ⅴ段和Ⅵ段和Ⅶ段为气提塔4;二级闪蒸罐2的Ⅱ段和Ⅲ段通过设有升气帽的第一集液塔盘21相隔离,三级闪蒸罐3的Ⅳ段与气提塔4的Ⅴ段通过第一封头31相隔离,气提塔4的Ⅴ段和Ⅵ段之间采用设有升气帽的第二集液塔盘41相隔离,气提塔4的Ⅵ段和Ⅶ段之间采用设有升气帽的第三集液塔盘42相隔离,气提塔4的Ⅴ段底部通过第一循环泵8与气提塔4的Ⅵ段的上部连接,气提塔4的Ⅵ段的底部通过第二循环泵9与气提塔4的Ⅶ段的上部连接。
实施例2、
如图2所述的半贫吸收剂再生工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一级闪蒸罐1、二级闪蒸罐2和气提塔4共用同一塔体,塔体从上至下依次分为六段,其中,Ⅰ段为一级闪蒸罐1,Ⅱ段和Ⅲ段为二级闪蒸罐2,Ⅴ段、Ⅵ段和Ⅶ段为气提塔4,此外三级闪蒸罐3单独设置。二级闪蒸罐2的Ⅱ段和Ⅲ段通过设有升气帽的第一集液塔盘21相隔离,二级闪蒸罐2的Ⅲ段与气提塔4的Ⅴ段通过第二封头22相隔离,气提塔4的Ⅴ段和Ⅵ段之间采用设有升气帽的第二集液塔盘41相隔离,气提塔4的Ⅵ段和Ⅶ段之间采用设有升气帽的第三集液塔盘42相隔离,气提塔4的Ⅴ段底部通过第一循环泵8与气提塔4的Ⅵ段的上部连接,气提塔4的Ⅵ段底部通过第二循环泵9与气提塔4的Ⅶ段的上部连接。除此之外,本实施例中的其他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复述。
实施例3、
如图3所述的半贫吸收剂再生工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气提塔4分为V段、Ⅵ段、Ⅶ段共三段,其中,上、下设置的Ⅵ段和Ⅶ段共用第一塔体,气提塔4的V段和一级闪蒸罐1、二级闪蒸罐2以及三级闪蒸罐3共用第二塔体,第二塔体从上至下依次分为五段,其中,Ⅰ段为一级闪蒸罐1,Ⅱ段和Ⅲ段为二级闪蒸罐2,Ⅳ段为三级闪蒸罐3;二级闪蒸罐2的Ⅱ段和Ⅲ段通过设有升气帽的第一集液塔盘21相隔离,三级闪蒸罐3的Ⅳ段与气提塔4的Ⅴ段通过第一封头31相隔离,气提塔4的Ⅵ段的顶部的气相出口通过外部管路与气提塔4的Ⅴ段底部连通,气提塔4的Ⅴ段底部的液相出口通过第一循环泵8与气提塔4的Ⅵ段的上部连接,气提塔4的Ⅵ段和Ⅶ段之间采用设有升气帽的第三集液塔盘42相隔离,气提塔4的Ⅵ段的底部通过第二循环泵9与气提塔4的Ⅶ段的上部连接。除此之外,本实施例中的其他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复述。
实施例4、
如图4所述的半贫吸收剂再生工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气提塔4分为V段、Ⅵ段、Ⅶ段共三段,其中,上、下设置的Ⅵ段和Ⅶ段共用第一塔体,气提塔4的V段和一级闪蒸罐1和二级闪蒸罐2共用第二塔体,第二塔体从上至下依次分为四段,其中,Ⅰ段为一级闪蒸罐1,Ⅱ段和Ⅲ段为二级闪蒸罐2,气提塔4的V段在二级闪蒸罐2的Ⅲ段的下方,此外三级闪蒸罐3单独设置;二级闪蒸罐2的Ⅱ段和Ⅲ段通过设有升气帽的第一集液塔盘21相隔离,二级闪蒸罐2的Ⅲ段与气提塔4的Ⅴ段通过第二封头22相隔离,气提塔4的Ⅵ段顶部的气相出口通过外部管路与气提塔4的Ⅴ段底部连通,气提塔4的Ⅴ段底部的液相出口通过第一循环泵8与气提塔4的Ⅵ段的上部连接,气提塔4的Ⅵ段和Ⅶ段之间采用设有升气帽的第三集液塔盘42相隔离,气提塔4的Ⅵ段底部通过第二循环泵9与气提塔4的Ⅶ段的上部连接。除此之外,本实施例中的其他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复述。
与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流程的效果对比,采用本发明的半贫吸收剂的再生工艺流程,三级闪蒸后的富碳吸收剂作为半贫吸收剂的CO2的摩尔含量更低,能够达到2-15%,优选的流程配置可使半贫吸收剂中的CO2摩尔含量达到3~5%,半贫吸收剂的温度更低,接近-70℃;以4.0MPaG气化配套低温甲醇洗为例,相比于常规流程,半贫吸收剂的吸收能力提高了80%左右,半贫吸收剂的用量减少约44%;对于6.5MPaG气化配套低温甲醇洗,半贫吸收剂的吸收能力提高约2倍,半贫吸收剂的用量减少约66%;此外,采用本工艺流程能够使得系统冷量消耗降低20-40%。
综上所述,在半贫吸收剂再生工艺中设置了三级闪蒸操作,可以有效降低半贫吸收剂中的CO2含量,提高半贫吸收剂的吸收能力,减少半贫吸收剂循环量,进而降低了系统能耗;尤其是在三级闪蒸装置的连接管路中设置压缩机7和喷射器6,可以使得三个闪蒸罐进行不同压力等级的闪蒸,其中,在压缩机7和喷射器6的抽吸作用下,三级闪蒸罐3可以达到负压状态,可显著提高半贫吸收剂的再生效果。此外,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可以选择将其中一个或者多个闪蒸罐与所述气提塔4共用同一塔体的结构,这样可以省去各级闪蒸罐之间的循环泵设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流体的输送成本,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将所述设备叠放在一起,极大地节省了占地面积。

Claims (8)

1.一种半贫吸收剂再生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来自上游的富碳吸收剂的温度为-10~-55℃、压力为0.3~4.2MPaG,进入到一级闪蒸罐(1)进行闪蒸操作,所述一级闪蒸罐(1)的闪蒸温度为-20~-65℃、闪蒸压力为0.07~2.0MPaG,闪蒸后的液相导入二级闪蒸罐(2),经所述一级闪蒸罐(1)闪蒸后的气相通过喷射器(6)导入二级闪蒸罐(2);
所述二级闪蒸罐(2)的闪蒸温度为-25~-70℃、闪蒸压力为0.02~1.8MPaG,闪蒸后的液相分为第一液相流股和第二液相流股,所述第一液相流股和所述第二液相流股两条流股的流量比例为1:9~9:1;所述第一液相流股导入三级闪蒸罐(3),所述第二液相流股导入气提塔(4);所述二级闪蒸罐(2)内的闪蒸气体作为CO2产品气送往下游;
所述三级闪蒸罐(3)的闪蒸温度为-30~-80℃、闪蒸压力为-0.09~0.4MPaG,闪蒸后的液相中的CO2的摩尔浓度为2~15%,温度为-30~-80℃,作为半贫吸收剂送往上游循环使用;经所述三级闪蒸罐(3)闪蒸后的气相分为第一气相流股和第二气相流股,所述第一气相流股通过所述喷射器(6)导入所述二级闪蒸罐(2),所述第二气相流股通过压缩机(7)导入所述二级闪蒸罐(2),其中,所述喷射器(6)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7)的出口连通;
来自上游的富硫吸收剂的温度为-10~-55℃、压力为0.3~4.2MPaG,进入到所述气提塔(4)进行气提操作,所述气提塔(4)的下部通有气提N2,所述气提塔(4)的操作温度为-25~-80℃、操作压力为-0.09~0.1MPaG;经所述气提塔(4)气提后的富硫吸收剂送往下游,经所述气提塔(4)气提后气相作为尾气送往下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贫吸收剂再生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级闪蒸罐(1)的上部连通用来用于输送来自上游的富碳吸收剂的第一进液管路,所述一级闪蒸罐(1)的顶部设有用于连接喷射器(6)的第一入口的第一出气口,所述一级闪蒸罐(1)底部的液相出口与所述二级闪蒸罐(2)的上部连通;
所述二级闪蒸罐(2)的顶部连有输送CO2产品气的第一出气管路,所述二级闪蒸罐(2)的液相出口连有出液管路,该出液管路分为第一出液管路和第二出液管路两条支路,所述第一出液管路通过换热器(5)连接所述三级闪蒸罐(3),所述第二出液管路连接所述气提塔(4);其中,通过所述第一出液管路输送所述第一液相流股,通过所述第二出液管路输送所述第二液相流股;
所述三级闪蒸罐(3)的顶部连有出气管路,该出气管路分为第二出气管路和第三出气管路两个支路,通过所述第二出气管路输送所述第一气相流股,通过所述第三出气管路输送所述第二气相流股,所述第二出气管路连接所述喷射器(6)的第二入口,所述第三出气管路连接压缩机(7)的入口,所述喷射器(6)的出口和所述压缩机(7)的出口连通所述二级闪蒸罐(2);所述三级闪蒸罐(3)的底部连有输送半贫吸收剂的第三出液管路;
所述气提塔(4)的上部连通用来输送来自上游的富硫吸收剂的第二进液管路,所述气提塔(4)的顶部连有输送尾气的第四出气管路,所述气提塔(4)的下部连有输送N2的进气管路,所述气提塔(4)的底部连有输出富硫吸收剂的第四出液管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贫吸收剂再生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闪蒸罐(2)分为上下设置的两段,两段之间采用设有升气帽的第一集液塔盘(21)相隔离;所述一级闪蒸罐(1)底部输出的液相导入所述二级闪蒸罐(2)的上段的上部;所述二级闪蒸罐(2)的上段的底部输出的液相分为所述第一液相流股和所述第二液相流股,所述二级闪蒸罐(2)的下段的底部输出的液相导入所述气提塔(4);所述三级闪蒸罐(3)闪蒸后的气相导入所述二级闪蒸罐(2)下端的上部;所述喷射器(6)的出口和所述压缩机(7)的出口连通所述二级闪蒸罐(2)的下段的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贫吸收剂再生工艺,其特征在于:来自上游的富碳吸收剂分为第三液相流股和第四液相流股,所述第三液相流股和所述第四液相流股两条流股的流量比例为1:9~9:1,所述第三液相流股导入所述一级闪蒸罐(1),所述第四液相流股导入所述二级闪蒸罐(2)的下段的上部;来自上游的富硫吸收剂分为第五液相流股和第六液相流股,所述第五液相流股和所述第六液相流股两条流股的流量比例为1:50~50:1,所述第五液相流股导入所述气提塔(4),所述第六液相流股导入所述二级闪蒸罐(2)的下段的上部;所述气提N2分为第三气相流股和第四气相流股,所述第三气相流股和所述第四气相流股的流量比例为1:0~20:1;所述第三气相流股导入所述气提塔(4),所述第四气相流股导入所述三级闪蒸罐(3)。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半贫吸收剂再生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闪蒸罐(1)、所述二级闪蒸罐(2)、所述三级闪蒸罐(3)和所述气提塔(4)共用同一塔体,所述塔体从上至下依次分为七段,其中Ⅰ段为所述一级闪蒸罐(1),Ⅱ段和Ⅲ段为所述二级闪蒸罐(2),Ⅳ段为所述三级闪蒸罐(3),Ⅴ段和Ⅵ段和Ⅶ段为所述气提塔(4);所述二级闪蒸罐(2)的Ⅱ段和Ⅲ段之间采用设有升气帽的第一集液塔盘(21)相隔离,所述三级闪蒸罐(3)的Ⅳ段与所述气提塔(4)的Ⅴ段通过第一封头(31)相隔离,所述气提塔(4)的Ⅴ段和Ⅵ段之间采用设有升气帽的第二集液塔盘(41)相隔离,所述气提塔(4)的Ⅵ段和Ⅶ段之间采用设有升气帽的第三集液塔盘(42)相隔离,所述气提塔(4)的Ⅴ段底部通过第一循环泵(8)与所述气提塔(4)的Ⅵ段的上部连接,所述气提塔(4)的Ⅵ段底部通过第二循环泵(9)与所述气提塔(4)的Ⅶ段的上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半贫吸收剂再生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闪蒸罐(1)、所述二级闪蒸罐(2)和所述气提塔(4)共用同一塔体,所述塔体从上至下依次分为六段,其中,Ⅰ段为所述一级闪蒸罐(1),Ⅱ段和Ⅲ段为所述二级闪蒸罐(2),Ⅴ段、Ⅵ段和Ⅶ段为所述气提塔(4),此外,所述三级闪蒸罐(3)单独设置;所述二级闪蒸罐(2)的Ⅲ段与所述气提塔(4)的Ⅴ段通过第二封头(22)相隔离,所述二级闪蒸罐(2)的Ⅱ段和Ⅲ段之间采用设有升气帽的第一集液塔盘(21)相隔离,所述气提塔(4)的Ⅴ段和Ⅵ段之间采用设有升气帽的第二集液塔盘(41)相隔离,所述气提塔(4)的Ⅵ段和Ⅶ段之间采用设有升气帽的第三集液塔盘(42)相隔离,所述气提塔(4)的Ⅴ段底部通过第一循环泵(8)与所述气提塔(4)的Ⅵ段的上部连接,所述气提塔(4)的Ⅵ段底部通过第二循环泵(9)与所述气提塔(4)的Ⅶ段的上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半贫吸收剂再生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提塔(4)分为V段、Ⅵ段、Ⅶ段共三段,其中,上、下设置的Ⅵ段和Ⅶ段共用第一塔体,气提塔(4)的V段和所述一级闪蒸罐(1)、所述二级闪蒸罐(2)以及所述三级闪蒸罐(3)共用第二塔体,所述第二塔体从上至下依次分为五段,其中,Ⅰ段为所述一级闪蒸罐(1),Ⅱ段和Ⅲ段为所述二级闪蒸罐(2),Ⅳ段为所述三级闪蒸罐(3);所述二级闪蒸罐(2)的Ⅱ段和Ⅲ段之间采用设有升气帽的第一集液塔盘(21)相隔离,所述三级闪蒸罐(3)与所述气提塔(4)的Ⅴ段通过第一封头(31)相隔离;所述气提塔(4)的Ⅴ段底部的液相出口通过第一循环泵(8)与所述气提塔(4)的Ⅵ段的上部连接,所述气提塔(4)的Ⅵ段和Ⅶ段之间采用设有升气帽的第三集液塔盘(42)相隔离,所述气提塔(4)的Ⅵ段底部通过第二循环泵(9)与所述气提塔(4)的Ⅶ段的上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半贫吸收剂再生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提塔(4)分为V段、Ⅵ段、Ⅶ段共三段,其中,上、下设置的Ⅵ段和Ⅶ段共用第一塔体,V段和所述一级闪蒸罐(1)和所述二级闪蒸罐(2)共用第二塔体,所述第二塔体从上至下依次分为四段,其中,Ⅰ段为所述一级闪蒸罐(1),Ⅱ段和Ⅲ段为所述二级闪蒸罐(2),此外,所述三级闪蒸罐(3)单独设置;所述二级闪蒸罐(2)的Ⅱ段和Ⅲ段之间采用设有升气帽的第一集液塔盘(21)相隔离,所述二级闪蒸罐(2)的Ⅲ段与所述气提塔(4)的Ⅴ段通过第二封头(22)相隔离,所述气提塔(4)的Ⅴ段底部通过第一循环泵(8)与所述气提塔(4)的Ⅵ段的上部连接,所述气提塔(4)的Ⅵ段和Ⅶ段之间采用设有升气帽的第三集液塔盘(42)相隔离,所述气提塔(4)的Ⅵ段底部通过第二循环泵(9)与所述气提塔(4)的Ⅶ段的上部连接。
CN201711031122.7A 2017-10-27 2017-10-27 一种半贫吸收剂再生工艺 Active CN1078929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31122.7A CN107892953B (zh) 2017-10-27 2017-10-27 一种半贫吸收剂再生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31122.7A CN107892953B (zh) 2017-10-27 2017-10-27 一种半贫吸收剂再生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92953A CN107892953A (zh) 2018-04-10
CN107892953B true CN107892953B (zh) 2020-07-28

Family

ID=61803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31122.7A Active CN107892953B (zh) 2017-10-27 2017-10-27 一种半贫吸收剂再生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9295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494803C3 (de) * 1966-04-14 1974-10-10 Metallgesellschaft Ag, 6000 Frankfurt Verfahren zum Trocknen und Reinigen von Versorgungsgasen
GB1405309A (en) * 1972-12-22 1975-09-10 Woodall Duckham Ltd Gas purification
CN104607016A (zh) * 2013-11-04 2015-05-13 郭晶晶 热电厂二氧化碳回收工艺
CN205528644U (zh) * 2016-01-28 2016-08-31 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煤基合成天然气工艺的气体净化装置
CN106178895A (zh) * 2016-08-25 2016-12-07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能耗烟气脱硫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92953A (zh) 2018-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66943A1 (zh) 一种全温程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提纯与净化的方法
CN105013296B (zh) 一种耦合酸气提浓的天然气脱硫脱碳系统及方法
CN101417183B (zh) 一种回收低温甲醇洗尾气中甲醇的工艺
CN106281476B (zh) 一种低温甲醇洗装置及一种脱除合成气中酸性气的方法
CN106403499A (zh) 一种利用低温甲醇洗工序联产高浓度液体co2的方法
WO2015026463A1 (en) Enhanced hydrogen recovery
CN106047424B (zh) 焦炉煤气硫化氢气体回收方法与装置
CN105664671B (zh) 一种零碳排放工艺气净化方法及装置
CN103030494B (zh) 用于分离催化裂化干气或乙烯裂解气中的乙烯、乙烷的吸收水合耦合装置及方法
CN202355997U (zh) Co2吸收塔及包括其的低温甲醇洗设备
CN107892953B (zh) 一种半贫吸收剂再生工艺
CN107694292B (zh) 一种半贫吸收剂再生方法
CN104560194B (zh) 一种炼厂饱和干气回收系统及回收方法
CN104624022A (zh) 双吸收双解吸氢气和轻烃综合回收系统
CN206778168U (zh) 一种多段塔式烟气处理装置
CN104998517A (zh) 一种提高低温甲醇洗工艺中酸性气硫化氢和羰基硫浓度的方法
CN210645772U (zh) 一种产多种纯度硫化氢的酸性气净化装置
CN212327831U (zh) 一种火驱尾气环保资源化处理系统
CN113769540A (zh) 一种同时适用三种变换系统的甲醇洗涤塔及工艺
CN107311173A (zh) 一种用于粉煤气化单元的高压气相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
CN207452042U (zh) 一种半贫吸收剂再生系统
CN113731098A (zh) 一种火驱尾气环保资源化处理系统及工艺流程
CN111808645A (zh) 一种深度处理天然气中羰基硫、二硫化碳的工艺
CN112374959A (zh) 一种分离催化干气中乙烯和乙烷的方法
CN215939524U (zh) 一种无水型低温甲醇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