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89578A - 一种玉米萌发期耐低温指标筛选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玉米萌发期耐低温指标筛选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89578A
CN107889578A CN201711140611.6A CN201711140611A CN107889578A CN 107889578 A CN107889578 A CN 107889578A CN 201711140611 A CN201711140611 A CN 201711140611A CN 107889578 A CN107889578 A CN 1078895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rmination
low temperature
index
corn
temperature resist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4061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羽
王振华
邸宏
王丹丹
张泓
曾兴
刘显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114061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89578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895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95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1/02Germinating apparatus; Determining germination capacity of seeds or the like
    • A01C1/025Testing seeds for determining their viability or germination capacit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olog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玉米萌发期温度指标筛选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玉米萌发期耐低温指标筛选方法,采用4℃、6℃、8℃、10℃、12℃,CK25℃和5d和7d做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处理组合及鉴定指标;制定玉米自交系萌发期耐低温评价标准;通过对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数据进行分析,找到玉米自交系萌发期耐低温鉴定的最佳处理组合,并以各性状低温与常温下测定值的比值作为耐低温鉴定指标。本发明能减少低温对种子萌发期生长造成的损害,为萌发期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大规模鉴定和筛选耐低温玉米种质奠定了基础。

Description

一种玉米萌发期耐低温指标筛选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玉米萌发期温度指标筛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玉米萌发期耐低温指标筛选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对低温胁迫十分敏感,此时低温冷害会影响种子萌发,延迟出苗时间,降低田间出苗率,抑制幼苗根茎叶的生长发育,阻碍光合作用,降低幼苗活力,极大地限制了其栽培范围和产量潜力。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春玉米区种植的玉米经常在出苗前后遭遇低温冷害,导致后期大面积减产。在这些区域,低温冷害已成为影响玉米早期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逆境因素。玉米新品种选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而鉴定和筛选耐低温玉米种质是选育耐低温品种的重要前提。
目前,玉米种质耐低温性鉴定主要分为田间鉴定法和室内鉴定法。田间鉴定通常利用自然低温环境,必要时通过调整播期创造低温胁迫条件,直接观测相关性状评价耐冷特性。室内鉴定则利用人工生长箱等控制光温湿条件,然后测定相关形态及生理生化指标来进行耐冷评价。研究发现,田间耐低温性鉴定成本较高,需要异地重复鉴定,易受年份间气候条件变化影响,结果不够准确[12,13],所以通常需要室内鉴定,以获得较稳定可靠的试验结果。
玉米在不同的生育时期都可能遭遇低温冷害,而萌发期是玉米对低温胁迫最为敏感的时期之一。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主要应用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胚芽长、存活率和电导率等鉴定指标进行玉米芽期耐冷性评价。在玉米耐低温鉴定中,为了消除不同材料遗传背景的差异,通常采用多种性状低温与常温下测定值的比值(相对值)作为衡量耐冷性强弱的指标。但由于多数情况下相对值间差异不显著,因此难以评价种质耐冷特性。郑昀晔等在玉米自交系耐冷性鉴定中应用聚类分析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为玉米种质耐冷性分类提供了帮助。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现有技术采用多种性状低温与常温下测定值的比值(相对值)作为衡量耐低温性强弱的指标;由于多数情况下相对值间差异不显著,因此难以评价种质耐低温特性。
现有技术多是室内鉴定的方法,处理温度及条件等与田间实际情况差距较大,经室内鉴定过的材料在田间种植出现低温时与室内结果差异明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萌发期耐低温指标筛选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玉米萌发期耐低温指标筛选方法,所述玉米萌发期耐低温指标筛选方法采用4℃、6℃、8℃、10℃、12℃,CK25℃和5d和7d做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处理组合及鉴定指标;制定玉米自交系萌发期耐低温评价标准;
通过对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数据进行分析,找到玉米自交系萌发期耐低温鉴定的最佳处理组合,并以各性状低温与常温下测定值的比值作为耐低温鉴定指标。
进一步,采用6℃处理5天为玉米自交系萌发期耐低温鉴定的最佳处理组合。
进一步,所述玉米萌发期耐低温指标筛选方法具体包括:
种子的选取:选取玉米棒上长势整齐的种子,去掉头和尾,种子饱满度好,大小一致,每个温度四次重复,每次重复五十粒种子;
种子的消毒:0.5%的次氯酸钠消毒5分钟,自来水冲洗3次;
石英砂:选取40目~70目的石英砂,用发芽盒底装3cm石英砂,加100ml自来水,种胚朝上,待种子排列整齐后再盖1cm石英砂,再加50ml自来水;
种子排列:采取6*8+2的排列方式,四周留白2cm;种子间距1cm~2cm;
低温时间温度的处理组合,4℃、6℃、8℃、10℃、12℃,CK25℃自由组合处理种子;
将种子分别放入6℃和25℃培养箱中,暗培养,25℃每三天浇70ml水,均匀覆盖,6℃5天后移入15℃培养箱中,每三天浇50ml水;
根据实验总结25℃预采取测量日期为3,4,5,6,7,8,9天,6℃预采取测量日期为14,18,20,22,24,26,28天;
25℃第14天测定幼苗质量和长度;15℃第28天测定幼苗质量和长度。
进一步,所述玉米萌发期耐低温指标筛选方法还需进行:统计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鲜重和活力指数;以四次重复平均值作为统计单位;计算公式如下:
幼苗总鲜重:为吸除幼苗表面的水分后的重量;
发芽率=发芽终期全部正常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
相对发芽率=(低温处理下的发芽率/对照处理下的发芽率)×100%;
平均发芽天数=∑(D*n)/∑n;式中:D—从种子置床起算的天数,n—相应各天的发芽粒数;
发芽指数(GI)=∑Gt/Dt,;式中:Dt为发芽天数,Gt为Dt相对应的每天发芽种子数;
相对发芽指数=低温处理发芽指数/常温处理发芽指数×100%;
活力指数:VI=GI×S=(∑Gt/Dt)×S;式中S:为一定时期内幼苗和总量(g)或幼苗长度(cm),GI表示发芽指数。
进一步,统计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鲜重和活力指数后还需进行数据分析:所测数据在Excel、SPSS19.0中分析和处理。
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发明通过对相对发芽率和相对发芽指数的分析,发现6℃低温处理5天为玉米自交系萌发期低温鉴定的最适处理组合。
玉米耐低温特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性状,如果仅采用单个指标很难准确评价,为使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常综合采用多个指标。为减少因不同材料遗传背景差异引起的误差,更为真实地反映材料的耐低温特性,通常采用多个性状低温与常温下的相对值作为评价指标。本发明采用了5个相对性状对自交系在萌发期期的耐低温特性进行鉴定。相关分析表明,相对发芽率和活力指数是较好的鉴定指标,此外,本发明发现,相对发芽时间不适合作为耐低温鉴定指标。
本发明的应用在玉米耐低温自交系的选育和鉴定上提供了方便,且节约了开支,如鉴定200份材料仅需1个月的时间,且不受季节性的限制,全年均可进行鉴定,节省地租及田间相关费用,200份材料在田间种植,设置处理和对照组,各3次重复,每次重复50粒种子,株距0.05m,行间距0.60m,区道1.00m,合计用地4亩左右,且影响该地块其他材料的种植,该室内鉴定结果与田间低温鉴定结果相关性高,且不受极端天气影响,可大规模鉴定。
本发明针对萌发期对玉米自交系进行了耐低温性鉴定,因此试验结果能代表自交系在这一时期的耐低温特性。玉萌发期耐低温性是幼芽细胞维持生活的能力,是对低温胁迫的一种抵抗能力。表明,玉米芽期耐低温性与苗期耐低温性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通过萌发期耐低温性筛选可获得耐低温性较强的玉米种质。萌发期耐低温性强的自交系在低温胁迫下发芽成苗较好,能减少低温对种子萌发期生长造成的损害,为萌发期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大规模鉴定和筛选耐低温玉米种质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玉米萌发期耐低温指标筛选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5个玉米品种低温处理五天的变化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B73和Mo17低温10℃和25℃处理7天的比较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13个玉米自交系聚类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对不同玉米自交系萌发期种子耐低温能力在品种之间的差异作以分析,并对玉米种子萌发的耐低温鉴定方法进行初步探讨,并通过种子低温发芽试验对13份东北地区生产上主要利用的玉米自交系进行萌发期耐冷性鉴定,以评价这些自交系的耐冷性,确定有效的鉴定指标,为建立耐低温性玉米种质鉴定和筛选技术体系奠定基础。
本发明调查了近10年黑龙江省第一至第五积温带的平均地温,参考田间实际情况确定正交试验采用的处理温度和时间。并得到了大量的相关数据和结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玉米萌发期耐低温指标筛选方法,包括:
采用4℃、6℃、8℃、10℃、12℃,CK25℃和5d和7d做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处理组合及鉴定指标;制定玉米自交系萌发期耐低温评价标准。
通过对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数据进行分析,找到玉米自交系萌发期耐低温鉴定的最佳处理组合,并以各性状低温与常温下测定值的比值作为耐低温鉴定指标。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本发明以具有代表性的玉米自交系构成的自然群体为材料,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40份材料。该群体原始材料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李新海研究员提供。试验材料名称及系谱见表1-1;
表1-1 40份自交系玉米种子
1.2实验方法: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玉米萌发期耐低温指标筛选方法,包括:
S101:种子的选取:选取玉米棒上长势整齐的种子,去掉头和尾,种子饱满度好,大小一致,每个温度四次重复,每次重复五十粒种子。
S102:种子的消毒:0.5%的次氯酸钠消毒5分钟,自来水冲洗3次。
S103:石英砂:选取40~70目的石英砂,用发芽盒底装3cm左右石英砂,加100ml自来水,种胚朝上,待种子排列整齐后再盖1cm石英砂,再加50ml自来水。
S104:种子排列:采取6*8+2的排列方式,四周留白2cm。种子间距1~2cm。
S105:低温时间温度的处理组合,4℃、6℃、8℃、10℃、12℃,CK25℃自由组合处理种子;见表1-2。
S106:将种子分别放入6℃和25℃培养箱中,暗培养,25℃每三天浇70ml水,均匀覆盖,6℃5天后移入15℃培养箱中,每三天浇50ml水。
S107:根据实验总结25℃预采取测量日期为3,4,5,6,7,8,9天,6℃预采取测量日期为14,18,20,22,24,26,28天。
S108:25℃第14天测定幼苗质量和长度;15℃第28天测定幼苗质量和长度。
表1-2低温时间温度表
1.3测定项目
统计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鲜重和活力指数。以四次重复平均值作为统计单位。计算公式如下:
幼苗总鲜重:为吸除幼苗表面的水分后的重量。
发芽率=发芽终期(规定日期内)全部正常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
相对发芽率=(低温处理下的发芽率/对照处理下的发芽率)×100%;
平均发芽天数=∑(D*n)/∑n;
式中:D—从种子置床起算的天数,n—相应各天的发芽粒数;
发芽指数(GI)=∑Gt/Dt,;
式中:Dt为发芽天数,Gt为Dt相对应的每天发芽种子数;
相对发芽指数=低温处理发芽指数/常温处理发芽指数×100%;
活力指数:VI=GI×S=(∑Gt/Dt)×S
式中S:为一定时期内幼苗和总量(g)或幼苗长度(cm),GI表示发芽指数。
1.4数据分析
所测数据在Excel、SPSS19.0软件中分析和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低温时间温度初筛
由表2-1和表2-2可知,一直低温条件下,4℃和7℃度种子处理一个月均未发芽,而且实验耗时太长,因此不适宜做为萌发期耐低温鉴定条件。就发芽率和活力指数而言,低温处理3天,大多数品种间耐低温性差异不显著,因此也不适宜做为萌发期耐低温鉴定条件。而13℃低温处理条件下,自交系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与25℃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因此不适宜做为萌发期耐低温鉴定的处理温度。
表2-1 不同温度处理和不同时间处理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表2-2 不同温度处理和不同时间处理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5个玉米品种低温处理五天的变化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B73和Mo17低温10℃和25℃处理7天的比较图。
2.2低温处理温度筛选
种子的发芽指数是衡量种子发芽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种子的高萌发势和快速萌发能确保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尽快发芽,开始自营生活,减少育秧过程中种子腐烂和幼苗死亡。不同品种在低温下的发芽能力有明显差异,由表2-3可知发芽率发芽指数能明显反映品种间种子低温萌发的差异,就变异系数而言,6℃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变异系数均最大,分别达0.33和0.54,其次为4℃处理,而4℃的温度处理在发芽率上显示出较大的选择压力,多数自交系发芽率较低,因此未能有效的对不同自交系分级。就标准差而言,6℃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标准差最大分别达0.23和0.08,说明在6℃时处理的各自交系间差异较大,容易区别品种间差异,所以该温度是适合萌发期种子耐低温性鉴定。
表2-3玉米自交系在各温度处理下的相对发芽率和相对发芽指数
2.3低温处理时间筛选
由表2-4可知,就变异系数而言,低温处理5天的玉米自交系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变异系数均最大分别达0.38和0.61,就标准差而言,低温处理5天的玉米自交系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标准差最大分别达0.26和0.16,说明低温处理5天时各自交系间差异较大,容易区别品种间差异,所以该时间是适合萌发期种子耐低温性鉴定。
表2-4玉米自交系在不同低温时间处理下的相对发芽率和相对发芽指数
2.4 低温恢复培养
时间筛选
参考现有技术,黑龙江省5月初的日平均气温在15℃,说明15℃是更接近田间生产的实际温度。活力指数反映了萌发期种子的生长状况,由表2-5可见,玉米种子的活力指数随温度的下降而减小,恢复温度为15℃条件下品种间的差异显著,其活力指数与品种的耐低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就变异系数而言,恢复温度为15℃的玉米自交系发芽率和活力指数的变异系数均最大分别达0.44和0.63,就标准差而言,恢复温度为15℃的玉米自交系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标准差最大分别达0.29和0.13,说明恢复温度为15℃时各自交系间差异较大,容易区别品种间差异,所以该温度适宜做为萌发期种子耐低温玉米自交在鉴定的恢复温度。
表2-5玉米自交系在不同恢复培养温度下的相对发芽率和相对活力指数
2.5耐低温材料鉴定
2.5.1低温胁迫下玉米自交系发芽特性和长势的变化
发芽率可反映种子发芽能力。在25℃常温下,13个玉米自交系的发芽率均达70%以上,说明这些自交系发芽能力较高(表2-6)。在6℃低温胁迫下,各自交系发芽率较对照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以相对发芽率为指标,HZ85、早8-3、吉477的耐低温性最强,可达99%,郑58、东46、红玉米耐低温性较强,黄早四、东237次之,U8112、K10、D387、丹340耐低温性较弱,海014的耐低温性最弱,为5.81%。在25℃常温下,各自交系的平均发芽时间均在7天以内,而在6℃低温胁迫下,各自交系的平均发芽时间较对照均不同程度的延长,超过22天(表2-6)。依据相对平均发芽时间,东46的平均发芽时间较对照变化最小,耐冷性最强,红玉米、丹340和海014次之,而U8112的平均发芽时间较对照变化最大,耐冷性最弱。
表2-6低温胁迫下玉米自交系发芽率和平均发芽时间变化
发芽指数代表种子快速萌发和生长的能力。与25℃常温下相比,6℃低温胁迫下各自交系的发芽指数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说明低温阻碍了这些自交系芽期的生长速度。依据相对发芽指数,东46的生长速度较对照变化最小,耐低温性最强,而U8112、D387和海014的生长速度较对照变化较大,耐低温性较弱。在6℃低温胁迫下,13个玉米自交系的苗鲜重较25℃常温下均有所减少(表2-7),说明低温胁迫影响了各自交系芽期的生长质量。依据相对苗鲜重,东237的物质积累较对照受到影响的程度最小,耐低温性最强,而HZ85的物质积累较对照受到影响的程度最大,耐低温性最弱。
表2-7低温胁迫下玉米自交系发芽指数和苗鲜重变化
在6℃低温胁迫下,各自交系的活力指数较25℃常温下均有所下降,说明低温胁迫影响了各自交系芽期的生长活力。依据相对活力指数,东46的活力指数较对照降低的程度最小,耐低温性最强,而丹340、K10、吉477和HZ85的活力指数较对照降低的程度较大,耐低温性较弱。
表2-8低温胁迫下玉米自交系活力指数变化
2.5.2不同耐低温性玉米自交系的聚类分析
以13个玉米自交系在25℃和6℃下的发芽率、平均发芽时间、发芽指数、苗鲜重和活力指数及其相对值共15个指标进行聚类分析,13个自交系可分为5类(图4)。类Ⅰ为耐低温性强的自交系早8-3、红玉米、郑58和东46,其在6℃低温胁迫下发芽率高,芽期生长速度、有机物物质积累和生长活力受影响较小。类Ⅱ为耐低温性较强的自交系K10、丹340、东237和黄早四,其在6℃低温胁迫下发芽率较高,芽期生长速度、有机物物质积累和生长活力受影响较小。类Ⅲ为耐低温性中等的自交系HZ85和吉477其在6℃低温胁迫下发芽率高,芽期生长速度、有机物质物质积累和生长活力受影响较大。类Ⅳ为耐低温性较弱的自交系U8112和D387,其在6℃低温胁迫下发芽率较低,芽期生长速度、有机物质积累和生长活力受影响很大。类Ⅴ为耐低温性最弱的自交系海014,其在6℃低温胁迫下发芽率最低,芽期生长速度、有机物质积累和生长活力受影响较大。
表2-9 5类不同耐低温性玉米自交系各性状平均相对值
3下面结合具体分析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鉴定和筛选耐低温玉米种质,首先应选择适宜的温度进行低温胁迫,否则难以客观地反映种质的耐低温差异。温度过高则不能产生足够的选择压,而温度过低则容易导致玉米幼芽和幼苗生长发育停止甚至死亡。前人研究选择的胁迫温度大都控制在6℃左右。扈等认为,6~10℃作为玉米耐冷种质鉴定的温度较为合理。本发明通过对相对发芽率和相对发芽指数的分析,发现6℃低温处理5天为玉米自交系萌发期低温鉴定的最适处理组合。
玉米耐低温特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性状,如果仅采用单个指标很难准确评价,为使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常综合采用多个指标。为减少因不同材料遗传背景差异引起的误差,更为真实地反映材料的耐冷特性,通常采用多个性状低温与常温下的相对值作为评价指标。本发明采用了5个相对性状对自交系在萌发期期的耐低温特性进行鉴定。相关分析表明,相对发芽率和活力指数是较好的鉴定指标,此外,本发明发现,相对发芽时间不适合作为耐低温鉴定指标。
玉米耐低温的遗传机制尚未得到明确的阐释。部分认为,玉米芽期和苗期可能受不同的遗传因素控制,因而耐低温特性可能会因生长发育时期不同而有所不同。本发明针对萌发期对玉米自交系进行了耐低温性鉴定,因此试验结果能代表自交系在这一时期的耐低温特性。玉萌发期耐低温性是幼芽细胞维持生活的能力,是对低温胁迫的一种抵抗能力。表明,玉米萌发期耐低温性与苗期耐低温性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通过萌发期耐低温性筛选可获得耐低温性较强的玉米种质。萌发期耐低温性强的自交系在低温胁迫下发芽成苗较好,能减少低温对种子萌发期生长造成的损害,为萌发期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玉米萌发期耐低温指标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萌发期耐低温指标筛选方法采用4℃、6℃、8℃、10℃、12℃,CK25℃和5d和7d做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处理组合及鉴定指标;制定玉米自交系萌发期耐低温评价标准;
通过对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数据进行分析,找到玉米自交系萌发期耐低温鉴定的最佳处理组合,并以各性状低温与常温下测定值的比值作为耐低温鉴定指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萌发期耐低温指标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6℃处理5天为玉米自交系萌发期耐低温鉴定的最佳处理组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萌发期耐低温指标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萌发期耐低温指标筛选方法具体包括:
种子的选取:选取玉米棒上长势整齐的种子,去掉头和尾,种子饱满度好,大小一致,每个温度四次重复,每次重复五十粒种子;
种子的消毒:0.5%的次氯酸钠消毒5分钟,自来水冲洗3次;
石英砂:选取40目~70目的石英砂,用发芽盒底装3cm石英砂,加100ml自来水,种胚朝上,待种子排列整齐后再盖1cm石英砂,再加50ml自来水;
种子排列:采取6*8+2的排列方式,四周留白2cm;种子间距1cm~2cm;
低温时间温度的处理组合,4℃、6℃、8℃、10℃、12℃,CK25℃自由组合处理种子;
将种子分别放入6℃和25℃培养箱中,暗培养,25℃每三天浇70ml水,均匀覆盖,6℃5天后移入15℃培养箱中,每三天浇50ml水;
根据实验总结25℃预采取测量日期为3,4,5,6,7,8,9天,6℃预采取测量日期为14,18,20,22,24,26,28天;
25℃第14天测定幼苗质量和长度;15℃第28天测定幼苗质量和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萌发期耐低温指标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萌发期耐低温指标筛选方法还需进行:
统计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鲜重和活力指数;以四次重复平均值作为统计单位;计算公式如下:
幼苗总鲜重:为吸除幼苗表面的水分后的重量;
发芽率=发芽终期全部正常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
相对发芽率=(低温处理下的发芽率/对照处理下的发芽率)×100%;
平均发芽天数=∑(D*n)/∑n;式中:D为从种子置床起算的天数,n为相应各天的发芽粒数;
发芽指数(GI)=∑Gt/Dt,;式中:Dt为发芽天数,Gt为Dt相对应的每天发芽种子数;
相对发芽指数=低温处理发芽指数/常温处理发芽指数×100%;
活力指数:VI=GI×S=(∑Gt/Dt)×S;式中S:为一定时期内幼苗和总量(g)或幼苗长度(cm),GI表示发芽指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玉米萌发期耐低温指标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统计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鲜重和活力指数后还需进行数据分析:所测数据在Excel、SPSS19.0中分析和处理。
CN201711140611.6A 2017-11-16 2017-11-16 一种玉米萌发期耐低温指标筛选方法 Pending CN1078895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40611.6A CN107889578A (zh) 2017-11-16 2017-11-16 一种玉米萌发期耐低温指标筛选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40611.6A CN107889578A (zh) 2017-11-16 2017-11-16 一种玉米萌发期耐低温指标筛选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9578A true CN107889578A (zh) 2018-04-10

Family

ID=61804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40611.6A Pending CN107889578A (zh) 2017-11-16 2017-11-16 一种玉米萌发期耐低温指标筛选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89578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2305A (zh) * 2018-08-30 2019-01-04 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 一种室内筛选花生耐寒种植的方法
CN111679034A (zh) * 2020-05-26 2020-09-18 东北农业大学 一种苗期耐低温玉米自交系的鉴定筛选方法
CN112544371A (zh) * 2020-11-30 2021-03-26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鉴定玉米自交系萌发期耐低温特性的方法
CN114982572A (zh) * 2022-06-06 2022-09-02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一种玉米萌发期的耐低温指标鉴定方法
CN115104402A (zh) * 2022-07-29 2022-09-27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预测越冬油菜迟直播安全临界期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36128A1 (en) * 2012-08-30 2014-03-06 Pioneer Hi-Bred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s to differentiate and improve germplasm for seed emergence under stress
CN105145085A (zh) * 2015-09-16 2015-12-16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选择苦瓜苗期耐冷性鉴定取材时期的方法
CN107085005A (zh) * 2017-04-05 2017-08-22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水稻耐冷性的鉴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36128A1 (en) * 2012-08-30 2014-03-06 Pioneer Hi-Bred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s to differentiate and improve germplasm for seed emergence under stress
CN105145085A (zh) * 2015-09-16 2015-12-16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选择苦瓜苗期耐冷性鉴定取材时期的方法
CN107085005A (zh) * 2017-04-05 2017-08-22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水稻耐冷性的鉴定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晓聪等: "玉米自交系芽期耐冷性鉴定", 《作物杂志》 *
张雪峰等: "玉米萌发期种子耐低温鉴定指标的筛选", 《辽宁农业科学》 *
扈光辉: "耐冷玉米种质资源的筛选与鉴定", 《杂粮作物》 *
李亮等: "耐冷玉米自交系的筛选", 《黑龙江农业科学》 *
李霞等: "不同生育期水稻耐冷性的鉴定及耐冷性差异的生理机制", 《作物学报》 *
王建林等: "《高级作物生理学》", 31 March 2013,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郑昀晔等: "玉米自交系发芽期和苗期耐寒性的鉴定",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龚文娟等: "高梁、玉米等几种作物种子萌发阶段的抗寒性鉴定", 《黑龙江农业科学》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2305A (zh) * 2018-08-30 2019-01-04 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 一种室内筛选花生耐寒种植的方法
CN111679034A (zh) * 2020-05-26 2020-09-18 东北农业大学 一种苗期耐低温玉米自交系的鉴定筛选方法
CN112544371A (zh) * 2020-11-30 2021-03-26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鉴定玉米自交系萌发期耐低温特性的方法
CN112544371B (zh) * 2020-11-30 2022-04-15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鉴定玉米自交系萌发期耐低温特性的方法
CN114982572A (zh) * 2022-06-06 2022-09-02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一种玉米萌发期的耐低温指标鉴定方法
CN115104402A (zh) * 2022-07-29 2022-09-27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预测越冬油菜迟直播安全临界期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89578A (zh) 一种玉米萌发期耐低温指标筛选方法
Pal et al. Impact of sowing date on yield, dry matter and nitrogen accumulation, and nitrogen translocation in dry-seeded rice in North-West India
Darkwa et al. Evaluation of common bean (Phaseolus vulgaris L.) genotypes for drought stress adaptation in Ethiopia
Koç et al. Photosynthesis and productivity of old and modern durum wheats in a Mediterranean environment
Reid et al. Should spring wheat breeding for organically managed systems be conducted on organically managed land?
Liu et al. Optimum leaf removal increases nitrogen accumulation in kernels of maize grown at high density
Chen et al. The spike weight contribution of the photosynthetic area above the upper internode in a winter wheat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and mulching regimes
Tzarfati et al. Threshing efficiency as an incentive for rapid domestication of emmer wheat
Kenanoglu et al.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sorting method to improve quality of Capsicum pepper seed lots produced from different maturity fruits
Ma et al. Comparisons among cultivars of wheat, hulled and hulless oats: Effects of N fertilization on growth and yield
Chen et al.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photosynthetic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and its response to nitrogen in field‐grown maize
CN112997879B (zh) 一种评价玉米中胚轴和胚芽鞘最大伸长特性的方法
Duggan et al. Yield structure and kernel potential of winter wheat on the Canadian prairies
Shirinzadeh et al. Effect of planting date on growth periods,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some bread wheat cultivars in Parsabad Moghan
Giménez et al. Can crop management reduc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warm nights on wheat yield?
MOHAMMADI 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urea levels on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corn 704
Wang et al. Leaf photosynthetic function duration during yield formation of large-spike wheat in rainfed cropping systems
Wang et al. Temperature requirements for guayule seed germination
Lu et al. Increasing the planting uniformity improves the yield of summer maize
Shafiq et al. Variation in tolerance to radiant frost at reproductive stages in field pea germplasm
Ramya et al. Genotypic variation for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grain yield in wheat under terminal heat stress
Vahamidis et al. Grain size variation in two-rowed malt barley under Mediterranean conditions: Phenotypic plasticity and relevant trade-offs
CN112189402B (zh) 一种闷种处理测定水稻种子活力的方法
Bedane et al. Optimum harvest maturity for guayule seed
Samarah et al. Effect of maturity stages of winter-and spring-sown chickpea (Cicer arietinum L.) on germination and vigour of the harvested see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