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88357A -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88357A
CN107888357A CN201610877461.6A CN201610877461A CN107888357A CN 107888357 A CN107888357 A CN 107888357A CN 201610877461 A CN201610877461 A CN 201610877461A CN 107888357 A CN107888357 A CN 1078883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emission port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e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774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88357B (zh
Inventor
任毅
李华
栗忠峰
秦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7746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8835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03866 priority patent/WO2018059470A1/zh
Priority to EP17854920.0A priority patent/EP3515003B1/en
Publication of CN107888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8357A/zh
Priority to US16/371,859 priority patent/US1114707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883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83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报模式,该上报模式中规定了该第二设备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该第一设备接收该第二设备发送的该测量信息,该测量信息包括该第二设备根据该第一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所获得的测量结果,该参考信号是该第一设备的发射端口发送的,该测量信息包括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其中,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是由该第二设备的接收信息确定的。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设备配置第二设备的上报模式和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从而能够得到合适的反馈信息,进而合理规划分配给不同第二设备的发射资源,降低多个资源之间的干扰。

Description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5th-Generation,5G)系统中,仅仅利用低于6GHz频段的低频通信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因此频率大于6GHz的高频通信(High Frequency,HF)越来越受到学界和业界的重视。然而由于HF信号在空间中能量衰减快,穿透能力弱,信号路损远大于低频信号,因此,需要利用天线侧的增益来补偿这一部分损失,从而保证HF系统的覆盖。此外,由于在HF场景下,信号的波长更短,天线的体积更小,大规模天线阵的多天线技术(Massive-MIMO)也更适合于应用在HF场景。利用Massive-MIMO技术,第一设备例如网络设备侧可以用数字和模拟的方式形成能量更集中的发射波束来保证系统覆盖,第二设备例如终端设备侧同样可以形成能量更集中的接收波束增加接收增益。由于第一设备侧的天线阵列能力增强,可支持的并行数据流数增多,如何利用好这些数据流也成为了提高系统性能的关键。
现有技术中,不同的第二设备会在第一设备的配置下利用相应的测量信号CSI-RS对当前信道状况进行测量。随后在第一设备的配置下反馈以下信息中的全部或部分信息:信道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Indication,CQI)、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ion,PMI)和信道的层数指示(Rank Indication,RI)。第一设备侧根据不同第二设备上报的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并从中挑选出合适进行MU-MIMO的几个第二设备,并为它们配置相应的发射资源进行MU-MIMO通信。
然而,基于上述现有的方案,在进行MU-MIMO传输时,使得第一设备通过多天线能力在同时服务的多个不同第二设备的信号彼此之间干扰非常严重。
因此,如何利用第一设备的多天线能力使得同时服务的多个不同第二设备的信号之间不产生干扰、或产生很小的干扰便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该方法能够用于降低多个信号之间的彼此干扰。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该第一设备向该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报模式,该上报模式中规定了该第二设备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
该第一设备接收该第二设备发送的该测量信息,该测量信息包括测量结果,该测量结果是该第二设备根据该第一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所获得的,该参考信号是该第一设备的发射端口发送的,该测量信息包括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其中,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该发射端口组是由该第二设备的接收信息确定的。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第一设备配置第二设备的上报模式和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从而能够得到合适的反馈信息,进而合理的规划分配给不同第二设备的发射资源,降低多个资源之间的干扰。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中通过第一设备(例如,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指示第二设备(例如,终端设备)反馈的由第二设备的接收区域确定的测量信息,第一设备进而可以根据该测量信息确定下行传输的发射端口集合。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由接收信息确定的测量信息来确定发送数据的多个发射端口,在考虑了接收端口对MU-MIMO信号的影响下,第一设备选择合适的发射端口同时进行信号传输,能够避免或者降低多个信号之间的彼此干扰。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名词“发射端口”可以为逻辑上的天线端口,发射端口也可以称为发射天线端口、发射波束、发射资源、发射AOA等。
类似的,名词“接收端口”可以为逻辑上的天线端口,接收端口也可以称为接收天线端口、接收波束、接收资源、接收到达角度(Angle of Arrival,AoA)等。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报模式可以与现有标准中的传输模式具有对应关系,换句话针对现有的每一种传输模式,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具有对应的上报模式。
例如,在第一传输模式时,可以对应第一上报模式,在第二传输模式时,可以对应第二上报模式和第三上报模式等。具体地,传输模式的定义可以参考现有标准中的描述,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测量信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全部或部分:
发射端口号、接收区域分组的标识、信道质量标号CQI、信号噪声干扰比值SINR、信道层数RI和预编码矩阵编号PMI。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二设备的接收信息包括该第二设备的接收区域的信息;
其中,一个发射端口组对应该第二设备的一个接收区域,该一个发射端口组中的每一个发射端口发送该参考信号,在该一个接收区域中存在至少一个接收端口所检测到的该每一个发射端口发送的该参考信号的能量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该接收区域是该第二设备按照逻辑分组规则确定的。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区域的信息可以是接收区域的标识信息,也可以指接收区域中的接收端口的标识信息,还可以是接收区域中的接收波束标识信息,还可以是是接收区域的组号或标号等,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一设备向该第二设备发送规则指示信息,该规则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逻辑分组规则;
其中,该逻辑分组规则包括:按照该第二设备的接收端口、该发射端口对应的到达角度、第二设备的接收天线的权值、第二设备的的接收端口号将该第二设备的接收端口划分为多个接收区域。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信道状态信息CSI进程,该CSI进程中规定了该上报模式;
并且,该第一设备发送该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是由该CSI进程配置的,该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位于同一发射端口组或者不同发射端口组中。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上报模式中规定的该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该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中的前N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N个发射端口的标识、该前N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对应的N个最优接收区域所对应的N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其中,一个发射端口对应一个最优接收区域和一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上报模式中规定的该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还包括该N个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中除去该N个发射端口组之外的其他发射端口组的标识。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反馈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中的前N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N个发射端口的标识、该前N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对应的N个最优接收区域所对应的N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第一设备在进行端口选择时会根据这些信息避免将为一个第二设备之外的其他第二设备配置的发射端口落入到该一个第二设备的较好的发射端口组所对应的接收区域内,进而能够避免或者降低多个信号之间的彼此干扰。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上报模式中规定的该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中的前M个最优和后K个最差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M个和K个发射端口的标识、该前M个最优和后K个最差参考信号强度值对应的M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和K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其中,一个发射端口对应一个最优接收区域分组号和一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反馈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中的前M个最优和后K个最差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M个和K个发射端口的标识、该前M个最优和后K个最差参考信号强度值对应的M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和K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第一设备在进行端口选择时会根据这些信息避免将为一个第二设备之外的其他第二设备配置的发射端口落入到该一个第二设备的较好的发射端口组所对应的接收区域内,并且可以设置将第二设备自身对应的最优发射端口对应其他第二设备的较差的发送端口组,以降低该第二设备的信号对其他第二设备的影响,进而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避免或者降低多个信号之间的彼此干扰。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上报模式中规定的该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中的前Z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Z个发射端口号。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反馈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中的前Z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Z个发射端口号。第一设备在进行端口选择时会根据这些信息避免将同一组内的发射端口分配给不同的第二设备,即将同一组内的一个发射端口分配给一个第二设备之后,避免将该组内的上报的其他发射端口分配给其他第二设备,以降低其他第二设备的信号对该一个第二设备的影响,例如即将同一组(发送端口组A)内的发送端口1分配给第二设备A之后,避免将发射端口2分配给第二设备B,以降低第二设备B的信号对第二设备A的影响,进而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避免或者降低多个信号之间的彼此干扰。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上报模式中规定的该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最强的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的标识,以及该最强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发射端口所在的发射端口组中其他发射端口的标识。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反馈该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最强的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的标识,以及该最强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发射端口所在的发射端口组中其他发射端口的标识。第一设备在进行端口选择时会根据这些信息避免将同一组内的发射端口分配给不同的第二设备,即将同一组内的一个发射端口分配给一个第二设备之后,避免将该组内的其他发射端口分配给其他第二设备,以降低其他第二设备的信号对该一个第二设备的影响,进而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避免或者降低多个信号之间的彼此干扰。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一设备根据多个第二设备中各个第二设备发送的测量信息,确定同时与该多个第二设备进行下行传输的至少一个发射端口集合,其中该至少一个发射端口集合中每个发射端口集合中包括的发射端口的个数与该多个第二设备的个数相等,且一个发射端口对应一个第二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一个发射端口集合包括至少两个发射端口集合,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一设备根据该至少两个发射端口集合中的各个发射端口集合中的各个发射端口进行与该多个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信号的传输,
该第一设备根据该第二信号的强度值,从该至少两个发射端口集合中确定系统性能最好的一个发射端口集合进行与该多个第二设备进行下行传输。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根据信噪比的取值从该至少两个发射端口集合中确定系统性能最好的一个发射端口集合进行与该多个第二设备进行下行传输,能够提升系统性能。该系统性能可以是所有被服务UE的估计速率之和。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根据信噪比的取值从该至少两个发射端口集合中确定系统性能最好的一个发射端口集合进行与该多个第二设备进行下行传输,能够提升系统性能。该系统性能可以是所有被服务UE的估计速率之和。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该第一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报模式,该上报模式中规定了该第二设备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
该第二设备向该第一设备发送该测量信息,该第一设备接收该各个第二设备发送的该测量信息,该测量信息包括测量结果,该测量结果是该第二设备根据该第一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所获得的,该参考信号是该第一设备的发射端口发送的,该测量信息包括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其中,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该发射端口组是由该第二设备的接收信息确定的。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第一设备配置第二设备的上报模式和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从而能够得到合适的反馈信息,进而合理的规划分配给不同第二设备的发射资源,降低多个资源之间的干扰。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中通过第一设备(例如,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指示第二设备(例如,终端设备)反馈的由第二设备的接收区域确定的测量信息,第一设备进而可以根据该测量信息确定下行传输的发射端口集合。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由接收信息确定的测量信息来确定发送数据的多个发射端口,在考虑了接收端口对MU-MIMO信号的影响下,第一设备选择合适的发射端口同时进行信号传输,能够避免或者降低多个信号之间的彼此干扰。
应理解,该第二方面与上述第一方面对应,第一方面的执行主体为第一设备,第二方面中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二设备,第二设备侧的方法的相应特征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第一设备侧的相应描述,因此,为了简洁,适当省略详细描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二设备的接收信息包括该第二设备的接收区域的信息;
其中,一个发射端口组对应该第二设备的一个接收区域,在该一个接收区域中存在至少一个接收端口所检测到的该一个发射端口组中的每一个发射端口发送的该参考信号的能量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该接收区域是该第二设备按照逻辑分组规则确定的。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二设备接收该第一设备发送的规则指示信息,该规则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逻辑分组规则;
其中,该逻辑分组规则包括:按照该第二设备的接收端口、该发射端口对应的到达角度、第二设备的接收天线的权值、第二设备的的接收端口号将该第二设备的接收端口划分为多个接收区域。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信道状态信息CSI进程,该CSI进程中规定了该上报模式;
并且,该第一设备发送该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是由该CSI进程配置的,该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位于同一发射端口组或者不同发射端口组中。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该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中的前N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N个发射端口的标识、该前N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对应的N个最优接收区域所对应的N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其中,一个发射端口对应一个最优接收区域和一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还包括该N个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中除去该N个发射端口组之外的其他发射端口组的标识。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中的前M个最优和后K个最差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M个和K个发射端口的标识、该前M个最优和后K个最差参考信号强度值对应的M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和K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其中,一个发射端口对应一个最优接收区域分组号和一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中的前Z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Z个发射端口号。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最强的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的标识,以及该最强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发射端口所在的发射端口组中其他发射端口的标识。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二设备发送的该测量信息,用于该第一设备确定同时与多个第二设备进行下行传输的至少一个发射端口集合,其中该至少一个发射端口集合中每个发射端口集合中包括的发射端口的个数与该多个第二设备的个数相等,且一个发射端口对应一个第二设备。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一个发射端口集合包括至少两个发射端口集合,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二设备与该第一设备之间的进行第二信号的传输,以触发该第一设备根据该第二信号的强度值,从该至少两个发射端口集合中确定系统性能最好的一个发射端口集合进行与该多个第二设备进行下行传输。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第一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的单元。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第二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的单元。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设备,该第一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设备,该第二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的传输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接收区域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二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二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因此,下面的描述不限制于特定通信系统。例如,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communication,简称“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简称“GPRS”)、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简称“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简称“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简称“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简称“UMTS”)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SIP(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启动协议)电话、WLL(Wireless Local Loop,无线本地环路)站、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处理)、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是网络侧设备等用于与移动设备通信的设备,网络侧设备可以是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讯)或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中的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基站),也可以是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中的NB(NodeB,基站),还可以是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中的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演进型基站),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
图1是使用本发明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可以上述任意一种通信系统。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包括网络侧设备102,网络侧设备102可包括多个天线组。每个天线组可以包括多个天线,例如,一个天线组可包括天线104和106,另一个天线组可包括天线108和110,附加组可包括天线112和114。图1中对于每个天线组示出了2个天线,然而可对于每个组使用更多或更少的天线。网络侧设备102可附加地包括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它们均可包括与信号发送和接收相关的多个部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复用器、解调器、解复用器或天线等)。
网络侧设备102可以与多个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116和终端设备122)通信。然而,可以理解,网络侧设备102可以与类似于终端设备116或122的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通信。终端设备116和122可以是例如蜂窝电话、智能电话、便携式电脑、手持通信设备、手持计算设备、卫星无线电装置、全球定位系统、PDA和/或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100上通信的任意其它适合设备。
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116与天线112和114通信,其中天线112和114通过前向链路118向终端设备116发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120从终端设备116接收信息。此外,终端设备122与天线104和106通信,其中天线104和106通过前向链路124向终端设备122发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126从终端设备122接收信息。
例如,在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系统中,例如,前向链路118可利用与反向链路120所使用的不同频带,前向链路124可利用与反向链路126所使用的不同频带。
再例如,在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系统和全双工(Full Duplex)系统中,前向链路118和反向链路120可使用共同频带,前向链路124和反向链路126可使用共同频带。
被设计用于通信的每组天线和/或区域称为网络侧设备102的扇区。例如,可将天线组设计为与网络侧设备102覆盖区域的扇区中的终端设备通信。在网络侧设备102通过前向链路118和124分别与终端设备116和122进行通信的过程中,网络侧设备102的发射天线可利用波束成形来改善前向链路118和124的信噪比。此外,与网络侧设备通过单个天线向它所有的终端设备发送信号的方式相比,在网络侧设备102利用波束成形向相关覆盖区域中随机分散的终端设备116和122发送信号时,相邻小区中的移动设备会受到较少的干扰。
在给定时间,网络侧设备102、终端设备116或终端设备122可以是无线通信发送装置和/或无线通信接收装置。当发送数据时,无线通信发送装置可对数据进行编码以用于传输。具体地,无线通信发送装置可获取(例如生成、从其它通信装置接收、或在存储器中保存等)要通过信道发送至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一定数目的数据比特。这种数据比特可包含在数据的传输块(或多个传输块)中,传输块可被分段以产生多个码块。
需要说明的是,一种下行端口选择的方案中,终端设备反馈一个或多个最强的发射端口,以及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参考信号能量值(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Power)。然后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反馈的最强发射端口的信息确定同时进行下行传输的发射端口。然而这种方案中,网络设备无法正确的估计当它利用某发射端口服务其中一个终端设备时,该发射端口会对另一个终端设备具体造成多大的干扰。由于网络设备未知另一个终端设备的接收端口,而不同的接收端口收到来自同一发射端口的干扰值会有所不同。也就是说,现有方案无法在规划MU-MIMO配对时考虑不同接收端口对于干扰的影响,因此网络设备无法在决策时选择最优的发射端口组去进行MU-MIMO。
基于此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设备(例如,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指示第二设备(例如,终端设备)反馈的由第二设备的接收区域确定的测量信息,第一设备进而可以根据该测量信息确定下行传输的发射端口集合。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由接收区域(即接收端口的划分区域)确定的测量信息进行发射端口的确定,考虑了在考虑了接收端口对MU-MIMO下行信号的影响下,选择合适的下行波束同时进行下行传输,能够避免或者降低多个信号之间的彼此干扰。
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作为示例而非限定,以将本申请的信息传输的方法在通信系统中的执行过程和动作进行说明。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名词“发射端口”可以为逻辑上的天线端口,发射端口也可以称为发射天线端口、发射波束、发射资源、发射AOA等。
类似的,名词“接收端口”可以为逻辑上的天线端口,接收端口也可以称为接收天线端口、接收波束、接收资源、接收到达角度(Angle of Arrival,AoA)等。下文不再一一解释说明。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2所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上述各种通信系统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中包括第一设备和多个第二设备。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为网络设备,第二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也可以均为网络设备,可替代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还可以均为终端设备。下文中以第一设备为网络设备,第二设备为终端设备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地,图2所示的方法200包括:
210,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
具体地,该第二设备为该网络系统中的多个第二设备中的任意一个,也就是说,该第一设备向该多个第二设备中各个第二设备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报模式,该上报模式中规定了该第二设备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210中,第一设备也可以向第二设备发送参考信号,该指示信息可以在参考信号之前发送,也可以在参考信号之后发送,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对此做限定。
220,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测量信息。
具体地,该第一设备接收该第二设备发送的该测量信息,该测量信息包括测量结果,该测量结果是该第二设备根据该第一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所获得的,该参考信号是该第一设备的发射端口发送的,该测量信息包括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其中,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该发射端口组是由该第二设备的接收信息确定的。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区域的信息可以是接收区域的标识信息,也可以指接收区域中的接收端口的标识信息,还可以是接收区域中的接收波束标识信息,还可以是是接收区域的组号或标号等,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第一设备配置第二设备的上报模式和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从而能够得到合适的反馈信息,进而合理的规划分配给不同第二设备的发射资源,降低多个资源之间的干扰。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中通过第一设备(例如,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指示第二设备(例如,终端设备)反馈的由第二设备的接收区域确定的测量信息,第一设备进而可以根据该测量信息确定下行传输的发射端口集合。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由接收信息确定的测量信息来确定发送数据的多个发射端口,在考虑了接收端口对MU-MIMO信号的影响下,第一设备选择合适的发射端口同时进行信号传输,能够避免或者降低多个信号之间的彼此干扰。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报模式可以与现有标准中的传输模式具有对应关系,换句话针对现有的每一种传输模式,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具有对应的上报模式。
例如,在第一传输模式时,可以对应第一上报模式,在第二传输模式时,可以对应第二上报模式和第三上报模式等。具体地,传输模式的定义可以参考现有标准中的描述,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测量信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全部或部分:
发射端口号、接收区域分组的标识、信道质量标号CQI、信号噪声干扰比值SINR、信道层数RI和预编码矩阵编号PMI。
可选地,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信道状态信息CSI进程,该CSI进程中规定了该上报模式;
并且,该第一设备发送该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是由该CSI进程配置的,该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位于同一发射端口组或者不同发射端口组中。
应理解,该第二设备的接收信息可以包括该第二设备的接收区域的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发射端口组对应该第二设备的一个接收区域,该一个发射端口组中的每一个发射端口发送该参考信号,在该一个接收区域中存在至少一个接收端口所检测到的该每一个发射端口发送的该参考信号的能量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该接收区域是该第二设备按照逻辑分组规则确定的。
也就是说,该第二设备可以首先按照逻辑分组规则对该第二设备的接收区域进行划分。之后,该第二设备可以根据该接收区域将第一设备的多个发射端口分成多个发射端口组。
应理解,该逻辑分组规则可以包括:按照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将该第二设备的接收端口划分为多个接收区域:该第二设备的接收端口、该发射端口对应的到达角度、第二设备的接收天线的权值、第二设备的接收端口号。
举例而言,如图3所示,第二设备的接收区域可以按照上述逻辑分组规则分成A、B、C、D四个接收区域,第二设备可以根据该四个接收区域对第一设备的多个发射端口进行分组。
下面结合图3描述一种第二设备对发射端口具体地分组过程:在接收区域A进行测量时,如果接收区域A中发现存在检测发射端口1,2,4发射的参考信号的接收RSRP值均高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或者称为门限值)的接收端口,则发射端口1,2,4均属于接收区域A对应的发射端口组A。按此方式进行发送端口组的划分,显然,同一个发射端口可以属于多个发射端口组,例如,发射端口1即属于发射端口组A,也属于发射端口组D。某个发射端口组中可以包含若干个发射端口,也可以没有任何发射端口。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二设备发生旋转时,发射端口组的划分可以与第二设备的旋转相关,也可以与之不相关,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对此做限定。
应注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逻辑分组规则可以是该网络系统预先定义的,也可以是第一设备指示该第二设备的,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对此做限定。
其中,在该逻辑分组规则由第一设备指示时,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该第一设备向该第二设备发送规则指示信息,该规则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逻辑分组规则。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该上报模式中规定的该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可以有多种形式,下面将分情况进行详细描述。
情况一:
该上报模式中规定的该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该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中的前N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N个发射端口的标识、该前N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对应的N个最优接收区域所对应的N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其中,一个发射端口对应一个最优接收区域和一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
进一步地,在情况一中,该上报模式中规定的该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还可以包括该N个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中除去该N个最优接收区域之外的其他发射端口组的标识。
进一步地,在情况一中,该上报模式中规定的该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还可以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该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中的前N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反馈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中的前N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N个发射端口的标识、该前N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对应的N个最优接收区域所对应的N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第一设备在进行端口选择时会根据这些信息避免将为一个第二设备之外的其他第二设备配置的发射端口落入到该一个第二设备的较好的发射端口组所对应的接收区域内,进而能够避免或者降低多个信号之间的彼此干扰。
情况二:
该上报模式中规定的该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中的前M个最优和后K个最差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M个和K个发射端口的标识、该前M个最优和后K个最差参考信号强度值对应的M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和K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其中,一个发射端口对应一个最优接收区域分组号和一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
进一步地,在情况二中,该上报模式中规定的该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还可以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中的前M个最优和后K个最差参考信号强度值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反馈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中的前M个最优和后K个最差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M个和K个发射端口的标识、该前M个最优和后K个最差参考信号强度值对应的M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和K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第一设备在进行端口选择时会根据这些信息避免将为一个第二设备之外的其他第二设备配置的发射端口落入到该一个第二设备的较好的发射端口组所对应的接收区域内,并且可以设置将第二设备自身对应的最优发射端口对应其他第二设备的较差的发送端口组,以降低该第二设备的信号对其他第二设备的影响,进而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避免或者降低多个信号之间的彼此干扰。
情况三:
该上报模式中规定的该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中的前Z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Z个发射端口号。
进一步地,在情况三中,该上报模式中规定的该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还可以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中的前Z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反馈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中的前Z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Z个发射端口号。第一设备在进行端口选择时会根据这些信息避免将同一组内的发射端口分配给不同的第二设备,即将同一组内的一个发射端口分配给一个第二设备之后,避免将该组内的上报的其他发射端口分配给其他第二设备,以降低其他第二设备的信号对该一个第二设备的影响,进而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避免或者降低多个信号之间的彼此干扰。
情况四:
该上报模式中规定的该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最强的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的标识,以及该最强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发射端口所在的发射端口组中其他发射端口的标识。
进一步地,在情况四中,该上报模式中规定的该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还可以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最强的信号强度值。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反馈该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最强的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的标识,以及该最强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发射端口所在的发射端口组中其他发射端口的标识。第一设备在进行端口选择时会根据这些信息避免将同一组内的发射端口分配给不同的第二设备,即将同一组内的一个发射端口分配给一个第二设备之后,避免将该组内的其他发射端口分配给其他第二设备,以降低其他第二设备的信号对该一个第二设备的影响,进而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避免或者降低多个信号之间的彼此干扰。
因此,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设备在进行端口选择时可以根据系统的需求合理的选择来自不同发射端口组中的发射端口进行发送分集、发射端口动态切换等一系列有利于鲁棒传输的方案,能够避免或者降低多个信号之间的彼此干扰。
230,第一设备确定至少一个发射端口集合。
具体地,该第一设备根据该多个第二设备中各个第二设备发送的测量信息,确定同时与该多个第二设备进行下行传输的至少一个发射端口集合。
其中该至少一个发射端口集合中每个发射端口集合中包括的发射端口的个数与该多个第二设备的个数相等,且一个发射端口对应一个第二设备。
应理解,该至少一个发送端口集合为多种发射端口集合中系统性能较好的至少一个。换句话说,该至少一个发射端口集合对应的第二设备通过相应地接收端口接收该发射端口集合中对应的发射端口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信号质量较好,且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下行数据之间干扰较小。
下面将结合上述四种情况,分别举例详细描述第一设备根据测量信息确定发射端口集合的具体过程。
针对情况一,例如,如图4所示,该通信系统中包括两个第二设备,即第二设备A和第二设备B,每个第二设备有4个接收端口。第一设备例如网络设备,共有8个发射端口。第一设备首先通过8个发射端口发送参考信号。在端口扫描测量过程中,第二设备将针对每一个发射端口扫描自身的接收端口,按照上述情况一进行测量获得测量信息,并储存。测量完成后,第一设备会为第二设备下发指示信息,该指示中规定了第二设备的上报模式。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备按照情况一上报测量信息,例如第二设备A可以按照图3中的分组方式进行分组。例如,第二设备A上报的测量信息可以为前3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3个发射端口的标识、该前3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对应的3个最优接收区域所对应的3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具体地,第二设备A上报的测量信息可以为以下内容:
第一优发射端口为发射端口1,发射端口组A;
第二优发射端口为发射端口4,发射端口组A;
第三优发射端口为发射端口3,发射端口组D。
类似的,假设第二设备B可以按照图3中的分组方式进行分组。第二设备B上报的信息可以为:
第一优发射端口为4,发射端口组A;
第二优发射端口3,发射端口组D;
第三优发射端口7,发射端口组B。
可选地,在情况一中,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还可以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该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中的前N(例如N=3)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
例如,第二设备A上报的测量信息可以为以下内容:
第一优发射端口为发射端口1,其RSRP为-40,发射端口组A;
第二优发射端口为发射端口4,其RSRP为-50,发射端口组A;
第三优发射端口为发射端口3,其RSRP为-55,发射端口组D。
第二设备B上报的信息可以为以下内容:
第一优发射端口为4,其RSRP为-40,发射端口组A;
第二优发射端口3,其RSRP为-45,发射端口组D;
第三优发射端口7,其RSRP为-60,发射端口组B;
第一设备根据这些上报的信息做合理的规划,选择出可以同时服务第二设备A和第二设备B的最优发射端口组合。例如在此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得到这些信息后会假设用发射端口1服务第二设备A,基于这个假设后去为第二设备B选择发射端口:若第一设备选择第二设备B上报的最优发射端口4服务第二设备B,则该端口可能会对第二设备A造成很大的干扰,因为第一设备知道当它用端口1服务第二设备A时,A会采用接发射端口组A对应的接收区域A进行接收,而根据第二设备A上报的第二条信息可见,A在接收区域A上也会很好的接收端口4的干扰,因此第一设备无法为第二设备B配置接收端口4。若第一设备给第二设备B配置发射端口3,通过查阅第二设备A的上报的测量信息发现,如果A采用接收区域A工作,发射端口3对应的接收区域为接收区域D,因此,发射端口3可以为第二设备B传输下行数据。为B配置发射端口3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然而,传统方案中,由于发射端口3仍然处于A上报的几个最强发射端口集合中,传统方案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得出“为第二设备B配置发射端口3”这样的最优解决方案。
第一设备确定出下行端口集合后,可以直接利用确定的发射端口集合中的不同发射端口服务不同第二设备,例如,第一设备可以同时通过发射端口1和发射端口3同时向第二设备A和第二设备B发射下行数据。第二设备在接收到发射端口并判断出发射端口号后会根据之前的测量结果,选择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接收端口进行接收。
需要说明的是,在情况一中,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还可以包括该N个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中除去该N个最优接收区域之外的其他发射端口组的标识。
也就是说除了反馈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外,还可以反馈该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中除去该N个发射端口组之外的其他发射端口组的标识。
例如,针对第二设备A而言,由于,发射端口1对应的发射端口组为发射端口组A和发射端口组D,因此,第二设备A上报的测量信息可以为以下内容:
第一优发射端口为发射端口1,发射端口组A,发射端口组D;
第二优发射端口为发射端口4,发射端口组A;
第三优发射端口为发射端口3,发射端口组D。
第二设备B上报的测量信息可以按此规则确定,此处不再详述。
具体地,第一设备在确定发射端口集合时,按照上述过程的同时,还会考虑避免将第二设备A对应的发射端口组内的发射端口分配给其他的第二设备,以降低其他第二设备信号对应第二设备A的干扰。为了避免重复,第一设备确定发射端口集合的具体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反馈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中的前N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N个发射端口的标识、该前N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对应的N个最优接收区域所对应的N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第一设备在进行端口选择时会根据这些信息避免将为一个第二设备之外的其他第二设备配置的发射端口落入到该一个第二设备的较好的发射端口组所对应的接收区域内,进而能够避免或者降低多个信号之间的彼此干扰。
针对情况二,例如,如图4所示,该通信系统中包括两个第二设备,即第二设备A和第二设备B,每个第二设备有4个接收端口。第一设备例如网络设备,共有8个发射端口。第一设备首先通过8个发射端口发送参考信号。在端口扫描测量过程中,第二设备将针对每一个发射端口扫描自身的接收端口,按照上述情况一进行测量获得测量信息,并储存。测量完成后,第一设备会为第二设备下发指示信息,该指示中规定了第二设备的上报模式。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备按照情况二上报测量信息,例如第二设备A可以按照图3中的分组方式进行分组。例如,第二设备A上报的测量信息可以为前3个最优和后2个最差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3个和2个发射端口的标识、该前2个最优和后3个最差参考信号强度值对应的3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和2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具体地,第二设备A上报的测量信息可以为以下内容:
第一优发射端口为发射端口1,发射端口组A;
第二优发射端口为发射端口4,发射端口组A;
第三优发射端口为发射端口3,发射端口组D。
第二差发射端口为发射端口5,发射端口组B;
第一差发射端口为发射端口6,发射端口组C;
类似的,假设第二设备B可以按照图3中的分组方式进行分组。第二设备B上报的信息可以为:
第一优发射端口为4,发射端口组A;
第二优发射端口3,发射端口组D;
第三优发射端口7,发射端口组B。
第二差发射端口为发射端口5,发射端口组B;
第一差发射端口为发射端口2,发射端口组A;
进一步地,在情况二中,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还可以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中的前M个最优和后K个最差参考信号强度值。
具体地,可以在上述上报的信息的基础上增加对应的参考信号强度值即可,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情况二中,第一设备确定发射端口的方法与情况一类似,区别在于,情况二中第一设备在确定发射端口时,可以将第二设备A的最优发射端口对应其他第二设备的较差的发送端口组。这样第二设备A的信号能够降低对其他第二设备的影响。
第一设备确定出下行端口集合后,可以直接利用确定的发射端口集合中的不同发射端口服务不同第二设备,例如,第一设备可以同时通过发射端口1和发射端口3同时向第二设备A和第二设备B发射下行数据。第二设备在接收到发射端口并判断出发射端口号后会根据之前的测量结果,选择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接收端口进行接收。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反馈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中的前M个最优和后K个最差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M个和K个发射端口的标识、该前M个最优和后K个最差参考信号强度值对应的M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和K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第一设备在进行端口选择时会根据这些信息避免将为一个第二设备之外的其他第二设备配置的发射端口落入到该一个第二设备的较好的发射端口组所对应的接收区域内,并且可以设置将第二设备自身对应的最优发射端口对应其他第二设备的较差的发送端口组,以降低该第二设备的信号对其他第二设备的影响,进而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避免或者降低多个信号之间的彼此干扰。
针对情况三,例如,如图4所示,该通信系统中包括两个第二设备,即第二设备A和第二设备B,每个第二设备有4个接收端口。第一设备例如网络设备,共有8个发射端口。第一设备首先通过8个发射端口发送参考信号。在端口扫描测量过程中,第二设备将针对每一个发射端口扫描自身的接收端口,按照上述情况一进行测量获得测量信息,并储存。测量完成后,第一设备会为第二设备下发指示信息,该指示中规定了第二设备的上报模式。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备按照情况二上报测量信息,例如第二设备A可以按照图3中的分组方式进行分组。例如,第二设备A上报的测量信息可以为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中的前2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2个发射端口标识。
具体地,第二设备A上报的测量信息可以为以下内容:
发送端口组A,对应的第一优发射端口为发射端口1和发射端口2;
发送端口组B,对应的第一优发射端口为发射端口3和发射端口1;
发送端口组C,对应的第一优发射端口为发射端口5和发射端口7;
发送端口组D,对应的第一优发射端口为发射端口6;
类似的,假设第二设备B可以按照图3中的分组方式进行分组。第二设备B上报的信息可以为:
发送端口组A,对应的第一优发射端口为发射端口2和发射端口4;
发送端口组B,对应的第一优发射端口为发射端口3和发射端口1;
发送端口组C,对应的第一优发射端口为发射端口7和发射端口5;
发送端口组D,对应的第一优发射端口为发射端口6;
进一步地,在情况三下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还可以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中的前Z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
具体地,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可以在上述上报的信息的基础上增加对应的参考信号强度值即可,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设备根据这些上报的信息做合理的规划,选择出可以同时服务第二设备A和第二设备B的最优发射端口组合。例如在此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得到这些信息后会假设用发射端口1服务第二设备A,基于这个假设后去为第二设备B选择发射端口:若第一设备选择第二设备B上报的最优发射端口2服务第二设备B,则该端口2可能会对第二设备A造成很大的干扰,因为第一设备知道当它用端口1服务第二设备A时,A会采用接发射端口组A对应的接收区域A进行接收,而根据第二设备A上报的第一条信息可见,A在接收区域A上也会很好的接收端口2的干扰,因此第一设备无法为第二设备B配置接收端口2。若第一设备给第二设备B配置发射端口3,通过查阅第二设备A的上报的测量信息发现,如果A采用接收区域A工作,发射端口3不会对接收区域A产生影响,然而,对于第二设备B而言,服务第二设备A的发射端口1同样落在第二设备B的发射端口组B中,因此为第设备B配置发射端口3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干扰。于是我们寻找到,为第二设备B配置发射端口7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此,发射端口7可以为第二设备B传输下行数据。为B配置发射端口7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第一设备确定出下行端口集合后,可以直接利用确定的发射端口集合中的不同发射端口服务不同第二设备,例如,第一设备可以同时通过发射端口1和发射端口7同时向第二设备A和第二设备B发射下行数据。第二设备在接收到发射端口并判断出发射端口号后会根据之前的测量结果,选择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接收端口进行接收。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反馈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中的前Z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Z个发射端口号。第一设备在进行端口选择时会根据这些信息避免将同一组内的发射端口分配给不同的第二设备,即将同一组内的一个发射端口分配给一个第二设备之后,避免将该组内的上报的其他发射端口分配给其他第二设备,以降低其他第二设备的信号对该一个第二设备的影响,例如即将同一组(发送端口组A)内的发送端口1分配给第二设备A之后,避免将发射端口2分配给第二设备B,以降低第二设备B的信号对第二设备A的影响,进而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避免或者降低多个信号之间的彼此干扰。
针对情况四,例如,如图4所示,该通信系统中包括两个第二设备,即第二设备A和第二设备B,每个第二设备有4个接收端口。第一设备例如网络设备,共有8个发射端口。第一设备首先通过8个发射端口发送参考信号。在端口扫描测量过程中,第二设备将针对每一个发射端口扫描自身的接收端口,按照上述情况一进行测量获得测量信息,并储存。测量完成后,第一设备会为第二设备下发指示信息,该指示中规定了第二设备的上报模式。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备按照情况二上报测量信息,例如第二设备A可以按照图3中的分组方式进行分组。例如,第二设备A上报的测量信息可以为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中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发射端口标识,以及该每一个发射端口组中其他发射端口的标识。
具体地,第二设备A上报的测量信息可以为以下内容:
发送端口组A,对应的第一优发射端口为发射端口1,其他发射端口的标识为发射端口2和发射端口4;
发送端口组B,对应的第一优发射端口为发射端口3,其他发射端口的标识为发射端口1;
发送端口组C,对应的第一优发射端口为发射端口5,其他发射端口的标识为发射端口7和发射端口8;
发送端口组D,对应的第一优发射端口为发射端口6;
类似的,假设第二设备B可以按照图3中的分组方式进行分组。第二设备B上报的信息可以为:
发送端口组A,对应的第一优发射端口为发射端口2,其他发射端口的标识为发射端口4和发射端口1;
发送端口组B,对应的第一优发射端口为发射端口3,其他发射端口的标识为发射端口1;
发送端口组C,对应的第一优发射端口为发射端口7,其他发射端口的标识为发射端口5和发射端口8;
发送端口组D,对应的第一优发射端口为发射端口6;
进一步地,在情况四下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还可以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最强的信号强度值。
具体地,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可以在上述上报的信息的基础上增加对应的参考信号强度值即可,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设备根据这些上报的信息做合理的规划,选择出可以同时服务第二设备A和第二设备B的最优发射端口组合。例如在此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得到这些信息后会假设用发射端口1服务第二设备A,基于这个假设后去为第二设备B选择发射端口:若第一设备选择第二设备B上报的最优发射端口2服务第二设备B,则该端口2可能会对第二设备A造成很大的干扰,因为第一设备知道当它用端口1服务第二设备A时,A会采用接发射端口组A对应的接收区域A进行接收,而根据第二设备A上报的第一条信息可见,A在接收区域A上也会很好的接收端口2的干扰,因此第一设备无法为第二设备B配置接收端口2。若第一设备给第二设备B配置发射端口3,通过查阅第二设备A的上报的测量信息发现,如果A采用接收区域A工作,发射端口3不会对接收区域A产生影响,因此,发射端口3可以为第二设备B传输下行数据。
为B配置发射端口3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第一设备确定出下行端口集合后,可以直接利用确定的发射端口集合中的不同发射端口服务不同第二设备,例如,第一设备可以同时通过发射端口1和发射端口3同时向第二设备A和第二设备B发射下行数据。第二设备在接收到发射端口并判断出发射端口号后会根据之前的测量结果,选择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接收端口进行接收。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反馈该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最强的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的标识,以及该最强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发射端口所在的发射端口组中其他发射端口的标识。第一设备在进行端口选择时会根据这些信息避免将同一组内的发射端口分配给不同的第二设备,即将同一组内的一个发射端口分配给一个第二设备之后,避免将该组内的其他发射端口分配给其他第二设备,以降低其他第二设备的信号对该一个第二设备的影响,进而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避免或者降低多个信号之间的彼此干扰。
因此,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设备在进行端口选择时可以根据系统的需求合理的选择来自不同发射端口组中的发射端口进行发送分集、发射端口动态切换等一系列有利于鲁棒传输的方案,能够避免或者降低多个信号之间的彼此干扰。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在230中,在该第一设备确定出至少一个发射端口集合后,可以使用该至少一个发射端口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发射端口集合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地,在该至少一个发射端口集合包括至少两个发射端口集合,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该第一设备根据该至少两个发射端口集合中的各个发射端口集合中的各个发射端口进行与该多个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信号的传输,
该第一设备根据该第二信号的强度值,从该至少两个发射端口集合中确定系统性能最好的一个发射端口集合进行与该多个第二设备进行下行传输。
例如,第一设备可以通过信噪比从该至少两个发射端口集合中确定系统性能最好的一个发射端口集合进行与该多个第二设备进行下行传输。
具体地,该第一设备通过至少两个发射端口集合中的各个发射端口集合中的各个发射端口向多个第二设备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该第一设备接收该多个第二设备中的各个设备发送的与该各个发射端口集合对应的参考信号强度的比值,其中,该第二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强度比值包括该第二设备的第一接收端口接收的参考信号强度值与该第一接收端口接收到该各个发射端口集合中除与该第二设备对应的发射端口外的其他发射端口发送的该第二参考信号的强度值的比值;
该第一设备根据该多个第二设备中的各个第二设备发送的与该各个发射端口集合对应的参考信号强度比值,从该至少两个发射端口集合中确定系统性能最好的一个发射端口集合进行与该多个第二设备进行下行传输。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根据信噪比的取值从该至少两个发射端口集合中确定系统性能最好的一个发射端口集合进行与该多个第二设备进行下行传输,能够提升系统性能。该系统性能可以是所有被服务UE的估计速率之和。
再例如,该第一设备可以通过上下行信号的互易性从该至少两个发射端口集合中确定系统性能最好的一个发射端口集合进行与该多个第二设备进行下行传输。
具体地,该第一设备向该多个第二设备发送控制信令,该控制信令用于指示该多个第二设备中的各个第二设备根据该至少两个发射端口集合确定该各个第二设备的发射端口,其中,第二设备的发射端口的方向与各个发射端口集合对应的该第二设备的接收端口的方向一致;
该第一设备通过该第一设备的各个接收端口接收该多个第二设备中的各个第二设备通过该各个设备的发射端口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其中,该第一设备的接收端口的方向与该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集合中发射端口的方向一致;
该第一设备根据接收的该多个第二设备中的各个第二设备通过该各个第二设备的发射端口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从该至少两组发射端口中确定系统性能最好的一个发射端口集合进行与该多个第二设备进行下行传输。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根据信噪比的取值从该至少两个发射端口集合中确定系统性能最好的一个发射端口集合进行与该多个第二设备进行下行传输,能够提升系统性能。该系统性能可以是所有被服务UE的估计速率之和。
上文中,结合图1至4详细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信息的方法,应注意,图1至图4的例子仅仅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实施例,而非要将本发明实施例限于所例示的具体数值或具体场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给出的图1至图4的例子,显然可以进行各种等价的修改或变化,这样的修改或变化也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内。
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下面将结合图5和7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设备,结合图6和图8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设备。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为网络设备,第二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也可以均为网络设备,可替代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还可以均为终端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设备500的示意性框图,具体地,如图5所示,该第一设备500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510,用于向该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报模式,该上报模式中规定了该第二设备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
接收单元520,用于接收该第二设备发送的该测量信息,该测量信息包括测量结果,该测量结果是该第二设备根据该第一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所获得的,该参考信号是该第一设备的发射端口发送的,该测量信息包括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其中,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该发射端口组是由该第二设备的接收信息确定的。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第一设备配置第二设备的上报模式和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从而能够得到合适的反馈信息,进而合理的规划分配给不同第二设备的发射资源,降低多个资源之间的干扰。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中通过第一设备(例如,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指示第二设备(例如,终端设备)反馈的由第二设备的接收区域确定的测量信息,第一设备进而可以根据该测量信息确定下行传输的发射端口集合。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由接收信息确定的测量信息来确定发送数据的多个发射端口,在考虑了接收端口对MU-MIMO信号的影响下,第一设备选择合适的发射端口同时进行信号传输,能够避免或者降低多个信号之间的彼此干扰。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第二设备的接收信息包括该第二设备的接收区域的信息;
其中,一个发射端口组对应该第二设备的一个接收区域,该一个发射端口组中的每一个发射端口发送该参考信号,在该一个接收区域中存在至少一个接收端口所检测到的该每一个发射端口发送的该参考信号的能量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该接收区域是该第二设备按照逻辑分组规则确定的。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第一设备还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该第二设备发送规则指示信息,该规则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逻辑分组规则;
其中,该逻辑分组规则包括:按照该第二设备的接收端口、该发射端口对应的到达角度、第二设备的接收天线的权值、第二设备的的接收端口号将该第二设备的接收端口划分为多个接收区域。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信道状态信息CSI进程,该CSI进程中规定了该上报模式;
并且,该第一设备发送该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是由该CSI进程配置的,该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位于同一发射端口组或者不同发射端口组中。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上报模式中规定的该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该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中的前N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N个发射端口的标识、该前N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对应的N个最优接收区域所对应的N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其中,一个发射端口对应一个最优接收区域和一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还包括该N个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中除去该N个发射端口组之外的其他发射端口组的标识。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上报模式中规定的该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中的前M个最优和后K个最差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M个和K个发射端口的标识、该前M个最优和后K个最差参考信号强度值对应的M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和K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其中,一个发射端口对应一个最优接收区域分组号和一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上报模式中规定的该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中的前Z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Z个发射端口号。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上报模式中规定的该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最强的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的标识,以及该最强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发射端口所在的发射端口组中其他发射端口的标识。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第一设备还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多个第二设备中各个第二设备发送的测量信息,确定同时与该多个第二设备进行下行传输的至少一个发射端口集合,其中该至少一个发射端口集合中每个发射端口集合中包括的发射端口的个数与该多个第二设备的个数相等,且一个发射端口对应一个第二设备。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至少一个发射端口集合包括至少两个发射端口集合,该第一设备还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根据该至少两个发射端口集合中的各个发射端口集合中的各个发射端口进行与该多个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信号的传输,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该第二信号的强度值,从该至少两个发射端口集合中确定系统性能最好的一个发射端口集合进行与该多个第二设备进行下行传输。
应理解,图5所示的第一设备500能够实现图2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第一设备的各个过程。第一设备5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中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第一设备配置第二设备的上报模式和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从而能够得到合适的反馈信息,进而合理的规划分配给不同第二设备的发射资源,降低多个资源之间的干扰。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中通过第一设备(例如,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指示第二设备(例如,终端设备)反馈的由第二设备的接收区域确定的测量信息,第一设备进而可以根据该测量信息确定下行传输的发射端口集合。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由接收信息确定的测量信息来确定发送数据的多个发射端口,在考虑了接收端口对MU-MIMO信号的影响下,第一设备选择合适的发射端口同时进行信号传输,能够避免或者降低多个信号之间的彼此干扰。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设备600的示意性框图。具体地,如图6所示,该第二设备600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610,用于接收该第一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报模式,该上报模式中规定了该第二设备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
发送单元620,用于向该第一设备发送该测量信息,该第一设备接收该各个第二设备发送的该测量信息,该测量信息包括测量结果,该测量结果是该第二设备根据该第一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所获得的,该参考信号是该第一设备的发射端口发送的,该测量信息包括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其中,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该发射端口组是由该第二设备的接收信息确定的。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第一设备配置第二设备的上报模式和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从而能够得到合适的反馈信息,进而合理的规划分配给不同第二设备的发射资源,降低多个资源之间的干扰。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中通过第一设备(例如,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指示第二设备(例如,终端设备)反馈的由第二设备的接收区域确定的测量信息,第一设备进而可以根据该测量信息确定下行传输的发射端口集合。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由接收信息确定的测量信息来确定发送数据的多个发射端口,在考虑了接收端口对MU-MIMO信号的影响下,第一设备选择合适的发射端口同时进行信号传输,能够避免或者降低多个信号之间的彼此干扰。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第二设备的接收信息包括该第二设备的接收区域的信息;
其中,一个发射端口组对应该第二设备的一个接收区域,在该一个接收区域中存在至少一个接收端口所检测到的该一个发射端口组中的每一个发射端口发送的该参考信号的能量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该接收区域是该第二设备按照逻辑分组规则确定的。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第二设备还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该第一设备发送的规则指示信息,该规则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逻辑分组规则;
其中,该逻辑分组规则包括:按照该第二设备的接收端口、该发射端口对应的到达角度、第二设备的接收天线的权值、第二设备的的接收端口号将该第二设备的接收端口划分为多个接收区域。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信道状态信息CSI进程,该CSI进程中规定了该上报模式;
并且,该第一设备发送该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是由该CSI进程配置的,该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位于同一发射端口组或者不同发射端口组中。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该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中的前N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N个发射端口的标识、该前N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对应的N个最优接收区域所对应的N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其中,一个发射端口对应一个最优接收区域和一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还包括该N个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中除去该N个发射端口组之外的其他发射端口组的标识。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中的前M个最优和后K个最差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M个和K个发射端口的标识、该前M个最优和后K个最差参考信号强度值对应的M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和K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其中,一个发射端口对应一个最优接收区域分组号和一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中的前Z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Z个发射端口号。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最强的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的标识,以及该最强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发射端口所在的发射端口组中其他发射端口的标识。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第二设备发送的该测量信息,用于该第一设备确定同时与多个第二设备进行下行传输的至少一个发射端口集合,其中该至少一个发射端口集合中每个发射端口集合中包括的发射端口的个数与该多个第二设备的个数相等,且一个发射端口对应一个第二设备。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至少一个发射端口集合包括至少两个发射端口集合,该第二设备还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与该第一设备之间的进行第二信号的传输,以触发该第一设备根据该第二信号的强度值,从该至少两个发射端口集合中确定系统性能最好的一个发射端口集合进行与该多个第二设备进行下行传输。
应理解,图6所示的第二设备600能够实现图2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第二设备的各个过程。第二设备6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中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第一设备配置第二设备的上报模式和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从而能够得到合适的反馈信息,进而合理的规划分配给不同第二设备的发射资源,降低多个资源之间的干扰。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中通过第一设备(例如,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指示第二设备(例如,终端设备)反馈的由第二设备的接收区域确定的测量信息,第一设备进而可以根据该测量信息确定下行传输的发射端口集合。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由接收信息确定的测量信息来确定发送数据的多个发射端口,在考虑了接收端口对MU-MIMO信号的影响下,第一设备选择合适的发射端口同时进行信号传输,能够避免或者降低多个信号之间的彼此干扰。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设备700的示意性框图。具体地,如图7所示,该第一设备700包括:处理器710和收发器720,处理器710和收发器720相连,可选地,该第一设备700还包括存储器730,存储器730与处理器710相连,进一步可选地,该第一设备700还可以包括总线系统740。其中,处理器710、存储器730和收发器720可以通过总线系统740相连,该存储器730可以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7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73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器720收发信息或信号。
具体地,处理器710控制收发器720用于用于向该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报模式,该上报模式中规定了该第二设备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并接收该第二设备发送的该测量信息,该测量信息包括测量结果,该测量结果是该第二设备根据该第一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所获得的,该参考信号是该第一设备的发射端口发送的,该测量信息包括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其中,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该发射端口组是由该第二设备的接收信息确定的。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第一设备配置第二设备的上报模式和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从而能够得到合适的反馈信息,进而合理的规划分配给不同第二设备的发射资源,降低多个资源之间的干扰。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中通过第一设备(例如,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指示第二设备(例如,终端设备)反馈的由第二设备的接收区域确定的测量信息,第一设备进而可以根据该测量信息确定下行传输的发射端口集合。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由接收信息确定的测量信息来确定发送数据的多个发射端口,在考虑了接收端口对MU-MIMO信号的影响下,第一设备选择合适的发射端口同时进行信号传输,能够避免或者降低多个信号之间的彼此干扰。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处理器71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该处理器710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该存储器73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710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730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730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该总线系统740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740。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71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730,处理器710读取存储器730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第二设备的接收信息包括该第二设备的接收区域的信息;
其中,一个发射端口组对应该第二设备的一个接收区域,该一个发射端口组中的每一个发射端口发送该参考信号,在该一个接收区域中存在至少一个接收端口所检测到的该每一个发射端口发送的该参考信号的能量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该接收区域是该第二设备按照逻辑分组规则确定的。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收发器720还用于向该第二设备发送规则指示信息,该规则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逻辑分组规则;
其中,该逻辑分组规则包括:按照该第二设备的接收端口、该发射端口对应的到达角度、第二设备的接收天线的权值、第二设备的的接收端口号将该第二设备的接收端口划分为多个接收区域。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信道状态信息CSI进程,该CSI进程中规定了该上报模式;
并且,该第一设备发送该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是由该CSI进程配置的,该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位于同一发射端口组或者不同发射端口组中。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上报模式中规定的该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该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中的前N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N个发射端口的标识、该前N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对应的N个最优接收区域所对应的N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其中,一个发射端口对应一个最优接收区域和一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上报模式中规定的该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还包括该N个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中除去该N个发射端口组之外的其他发射端口组的标识。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上报模式中规定的该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中的前M个最优和后K个最差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M个和K个发射端口的标识、该前M个最优和后K个最差参考信号强度值对应的M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和K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其中,一个发射端口对应一个最优接收区域分组号和一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上报模式中规定的该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中的前Z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Z个发射端口号。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上报模式中规定的该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最强的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的标识,以及该最强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发射端口所在的发射端口组中其他发射端口的标识。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处理器710还用于根据多个第二设备中各个第二设备发送的测量信息,确定同时与该多个第二设备进行下行传输的至少一个发射端口集合,其中该至少一个发射端口集合中每个发射端口集合中包括的发射端口的个数与该多个第二设备的个数相等,且一个发射端口对应一个第二设备。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至少一个发射端口集合包括至少两个发射端口集合,处理器710还用于根据该至少两个发射端口集合中的各个发射端口集合中的各个发射端口进行与该多个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信号的传输;并根据该第二信号的强度值,从该至少两个发射端口集合中确定系统性能最好的一个发射端口集合进行与该多个第二设备进行下行传输。
应理解,图7所示的第一设备700能够实现图2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第一设备的各个过程。第一设备7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中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第一设备配置第二设备的上报模式和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从而能够得到合适的反馈信息,进而合理的规划分配给不同第二设备的发射资源,降低多个资源之间的干扰。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中通过第一设备(例如,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指示第二设备(例如,终端设备)反馈的由第二设备的接收区域确定的测量信息,第一设备进而可以根据该测量信息确定下行传输的发射端口集合。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由接收信息确定的测量信息来确定发送数据的多个发射端口,在考虑了接收端口对MU-MIMO信号的影响下,第一设备选择合适的发射端口同时进行信号传输,能够避免或者降低多个信号之间的彼此干扰。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设备800的示意性框图。具体地,如图8所示,该第二设备800包括:处理器810和收发器820,处理器810和收发器820相连,可选地,该第二设备800还包括存储器830,存储器830与处理器810相连,进一步可选地,该第二设备800还可以包括总线系统840。其中,处理器810、存储器830和收发器820可以通过总线系统840相连,该存储器830可以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8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83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器820收发信息或信号。
具体地,控制器810控制收发器820接收该第一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报模式,该上报模式中规定了该第二设备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并向该第一设备发送该测量信息,该第一设备接收该各个第二设备发送的该测量信息,该测量信息包括测量结果,该测量结果是该第二设备根据该第一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所获得的,该参考信号是该第一设备的发射端口发送的,该测量信息包括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其中,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该发射端口组是由该第二设备的接收信息确定的。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第一设备配置第二设备的上报模式和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从而能够得到合适的反馈信息,进而合理的规划分配给不同第二设备的发射资源,降低多个资源之间的干扰。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中通过第一设备(例如,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指示第二设备(例如,终端设备)反馈的由第二设备的接收区域确定的测量信息,第一设备进而可以根据该测量信息确定下行传输的发射端口集合。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由接收信息确定的测量信息来确定发送数据的多个发射端口,在考虑了接收端口对MU-MIMO信号的影响下,第一设备选择合适的发射端口同时进行信号传输,能够避免或者降低多个信号之间的彼此干扰。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处理器81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该处理器810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该存储器83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810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830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830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该总线系统840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840。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81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830,处理器810读取存储器830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第二设备的接收信息包括该第二设备的接收区域的信息;
其中,一个发射端口组对应该第二设备的一个接收区域,在该一个接收区域中存在至少一个接收端口所检测到的该一个发射端口组中的每一个发射端口发送的该参考信号的能量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该接收区域是该第二设备按照逻辑分组规则确定的。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收发器820还用于接收该第一设备发送的规则指示信息,该规则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逻辑分组规则;
其中,该逻辑分组规则包括:按照该第二设备的接收端口、该发射端口对应的到达角度、第二设备的接收天线的权值、第二设备的的接收端口号将该第二设备的接收端口划分为多个接收区域。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信道状态信息CSI进程,该CSI进程中规定了该上报模式;
并且,该第一设备发送该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是由该CSI进程配置的,该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位于同一发射端口组或者不同发射端口组中。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该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中的前N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N个发射端口的标识、该前N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对应的N个最优接收区域所对应的N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其中,一个发射端口对应一个最优接收区域和一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还包括该N个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中除去该N个发射端口组之外的其他发射端口组的标识。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中的前M个最优和后K个最差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M个和K个发射端口的标识、该前M个最优和后K个最差参考信号强度值对应的M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和K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其中,一个发射端口对应一个最优接收区域分组号和一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中的前Z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Z个发射端口号。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最强的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的标识,以及该最强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发射端口所在的发射端口组中其他发射端口的标识。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第二设备发送的该测量信息,用于该第一设备确定同时与多个第二设备进行下行传输的至少一个发射端口集合,其中该至少一个发射端口集合中每个发射端口集合中包括的发射端口的个数与该多个第二设备的个数相等,且一个发射端口对应一个第二设备。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至少一个发射端口集合包括至少两个发射端口集合,处理器810还用于与该第一设备之间的进行第二信号的传输,以触发该第一设备根据该第二信号的强度值,从该至少两个发射端口集合中确定系统性能最好的一个发射端口集合进行与该多个第二设备进行下行传输。
应理解,图8所示的第二设备800能够实现图2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第二设备的各个过程。第二设备8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中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第一设备配置第二设备的上报模式和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从而能够得到合适的反馈信息,进而合理的规划分配给不同第二设备的发射资源,降低多个资源之间的干扰。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中通过第一设备(例如,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指示第二设备(例如,终端设备)反馈的由第二设备的接收区域确定的测量信息,第一设备进而可以根据该测量信息确定下行传输的发射端口集合。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由接收信息确定的测量信息来确定发送数据的多个发射端口,在考虑了接收端口对MU-MIMO信号的影响下,第一设备选择合适的发射端口同时进行信号传输,能够避免或者降低多个信号之间的彼此干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用硬件实现,或固件实现,或它们的组合方式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上述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此外。任何连接可以适当的成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属介质的定影中。如本发明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光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DVD)、软盘和蓝光光碟,其中盘通常磁性的复制数据,而碟则用激光来光学的复制数据。上面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6)

1.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报模式,所述上报模式中规定了所述第二设备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包括测量结果,所述测量结果是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所获得的,所述参考信号是所述第一设备的发射端口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包括所述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其中,所述发射端口所对应的所述发射端口组是由所述第二设备的接收信息确定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的接收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接收区域的信息;
其中,一个发射端口组对应所述第二设备的一个接收区域,所述一个发射端口组中的每一个发射端口发送所述参考信号,在所述一个接收区域中存在至少一个接收端口所检测到的所述每一个发射端口发送的所述参考信号的能量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所述接收区域是所述第二设备按照逻辑分组规则确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规则指示信息,所述规则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逻辑分组规则;
其中,所述逻辑分组规则包括:按照所述第二设备的接收端口、所述发射端口对应的到达角度、第二设备的接收天线的权值、第二设备的的接收端口号将所述第二设备的接收端口划分为多个接收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信道状态信息CSI进程,所述CSI进程中规定了所述上报模式;
并且,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是由所述CSI进程配置的,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位于同一发射端口组或者不同发射端口组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报模式中规定的所述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包括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中的前N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N个发射端口的标识、所述前N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对应的N个最优接收区域所对应的N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其中,一个发射端口对应一个最优接收区域和一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报模式中规定的所述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还包括所述N个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中除去所述N个发射端口组之外的其他发射端口组的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报模式中规定的所述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包括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中的前M个最优和后K个最差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M个和K个发射端口的标识、所述前M个最优和后K个最差参考信号强度值对应的M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和K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其中,一个发射端口对应一个最优接收区域分组号和一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报模式中规定的所述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包括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中的前Z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Z个发射端口号。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报模式中规定的所述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包括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最强的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的标识,以及所述最强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发射端口所在的发射端口组中其他发射端口的标识。
10.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报模式,所述上报模式中规定了所述第二设备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
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测量信息,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各个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包括测量结果,所述测量结果是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所获得的,所述参考信号是所述第一设备的发射端口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包括所述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其中,所述发射端口所对应的所述发射端口组是由所述第二设备的接收信息确定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的接收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接收区域的信息;
其中,一个发射端口组对应所述第二设备的一个接收区域,在所述一个接收区域中存在至少一个接收端口所检测到的所述一个发射端口组中的每一个发射端口发送的所述参考信号的能量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所述接收区域是所述第二设备按照逻辑分组规则确定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规则指示信息,所述规则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逻辑分组规则;
其中,所述逻辑分组规则包括:按照所述第二设备的接收端口、所述发射端口对应的到达角度、第二设备的接收天线的权值、第二设备的的接收端口号将所述第二设备的接收端口划分为多个接收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信道状态信息CSI进程,所述CSI进程中规定了所述上报模式;
并且,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是由所述CSI进程配置的,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位于同一发射端口组或者不同发射端口组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中的前N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N个发射端口的标识、所述前N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对应的N个最优接收区域所对应的N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其中,一个发射端口对应一个最优接收区域和一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还包括所述N个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中除去所述N个发射端口组之外的其他发射端口组的标识。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中的前M个最优和后K个最差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M个和K个发射端口的标识、所述前M个最优和后K个最差参考信号强度值对应的M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和K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其中,一个发射端口对应一个最优接收区域分组号和一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中的前Z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Z个发射端口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最强的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的标识,以及所述最强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发射端口所在的发射端口组中其他发射端口的标识。
19.一种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报模式,所述上报模式中规定了所述第二设备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包括测量结果,所述测量结果是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所获得的,所述参考信号是所述第一设备的发射端口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包括所述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其中,所述发射端口所对应的所述发射端口组是由所述第二设备的接收信息确定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的接收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接收区域的信息;
其中,一个发射端口组对应所述第二设备的一个接收区域,所述一个发射端口组中的每一个发射端口发送所述参考信号,在所述一个接收区域中存在至少一个接收端口所检测到的所述每一个发射端口发送的所述参考信号的能量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所述接收区域是所述第二设备按照逻辑分组规则确定的。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规则指示信息,所述规则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逻辑分组规则;
其中,所述逻辑分组规则包括:按照所述第二设备的接收端口、所述发射端口对应的到达角度、第二设备的接收天线的权值、第二设备的的接收端口号将所述第二设备的接收端口划分为多个接收区域。
22.根据权利要求19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信道状态信息CSI进程,所述CSI进程中规定了所述上报模式;
并且,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是由所述CSI进程配置的,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位于同一发射端口组或者不同发射端口组中。
23.根据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报模式中规定的所述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包括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中的前N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N个发射端口的标识、所述前N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对应的N个最优接收区域所对应的N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其中,一个发射端口对应一个最优接收区域和一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报模式中规定的所述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还包括所述N个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中除去所述N个发射端口组之外的其他发射端口组的标识。
25.根据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报模式中规定的所述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包括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中的前M个最优和后K个最差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M个和K个发射端口的标识、所述前M个最优和后K个最差参考信号强度值对应的M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和K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其中,一个发射端口对应一个最优接收区域分组号和一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
26.根据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报模式中规定的所述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包括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中的前Z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Z个发射端口号。
27.根据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报模式中规定的所述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包括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最强的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的标识,以及所述最强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发射端口所在的发射端口组中其他发射端口的标识。
28.一种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报模式,所述上报模式中规定了所述第二设备上报测量信息的内容;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测量信息,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各个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包括测量结果,所述测量结果是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所获得的,所述参考信号是所述第一设备的发射端口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包括所述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其中,所述发射端口所对应的所述发射端口组是由所述第二设备的接收信息确定的。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的接收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接收区域的信息;
其中,一个发射端口组对应所述第二设备的一个接收区域,在所述一个接收区域中存在至少一个接收端口所检测到的所述一个发射端口组中的每一个发射端口发送的所述参考信号的能量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所述接收区域是所述第二设备按照逻辑分组规则确定的。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规则指示信息,所述规则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逻辑分组规则;
其中,所述逻辑分组规则包括:按照所述第二设备的接收端口、所述发射端口对应的到达角度、第二设备的接收天线的权值、第二设备的的接收端口号将所述第二设备的接收端口划分为多个接收区域。
31.根据权利要求28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信道状态信息CSI进程,所述CSI进程中规定了所述上报模式;
并且,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是由所述CSI进程配置的,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位于同一发射端口组或者不同发射端口组中。
32.根据权利要求28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中的前N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N个发射端口的标识、所述前N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对应的N个最优接收区域所对应的N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其中,一个发射端口对应一个最优接收区域和一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还包括所述N个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中除去所述N个发射端口组之外的其他发射端口组的标识。
34.根据权利要求28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设备的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最优参考信号强度中的前M个最优和后K个最差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M个和K个发射端口的标识、所述前M个最优和后K个最差参考信号强度值对应的M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和K个发射端口组的标识,其中,一个发射端口对应一个最优接收区域分组号和一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
35.根据权利要求28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中的前Z个最优参考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Z个发射端口号。
36.根据权利要求28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射端口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组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设备的每一发射端口组中各个发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中信号强度最强的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发射端口的标识,以及所述最强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发射端口所在的发射端口组中其他发射端口的标识。
CN201610877461.6A 2016-09-30 2016-09-30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78883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77461.6A CN107888357B (zh) 2016-09-30 2016-09-30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PCT/CN2017/103866 WO2018059470A1 (zh) 2016-09-30 2017-09-28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EP17854920.0A EP3515003B1 (en) 2016-09-30 2017-09-28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6/371,859 US11147075B2 (en) 2016-09-30 2019-04-01 Methods and device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using reception information of receiving device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77461.6A CN107888357B (zh) 2016-09-30 2016-09-30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8357A true CN107888357A (zh) 2018-04-06
CN107888357B CN107888357B (zh) 2023-10-20

Family

ID=61763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77461.6A Active CN107888357B (zh) 2016-09-30 2016-09-30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47075B2 (zh)
EP (1) EP3515003B1 (zh)
CN (1) CN107888357B (zh)
WO (1) WO201805947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43784A1 (zh) * 2019-01-10 2020-07-1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测量方法和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79151B2 (en) * 2019-05-22 2021-04-1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ultidimensional grid sampling for radio frequency power feedback
US11824637B2 (en) * 2019-05-22 2023-11-2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Generating wireless reference signals in a different domain for transmission
US10886991B2 (en) * 2019-05-22 2021-01-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ng sparsity adaptive feedback in the delay doppler domain in advanced networks
US11050530B2 (en) 2019-06-27 2021-06-2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Generating wireless reference signals in a different domain for transmission with a collapsed time-frequency grid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9115A (zh) * 2008-10-29 2010-06-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发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1100672A1 (en) * 2010-02-12 2011-08-1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Reference signal for a coordinated multi-point network implementation
CN102315871A (zh) * 2011-09-30 2012-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非周期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480765A (zh) * 2010-11-29 2012-05-30 中兴通讯(美国)公司 配置用户服务质量配置文件的方法和装置
WO2013093171A1 (en) * 2011-12-20 2013-06-27 Nokia Corporation Joint first reference signal and second reference signal bas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CN103391576A (zh) * 2012-05-11 2013-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上报方法和设备
CN104255053A (zh) * 2013-04-03 2014-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和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和基站
US20150036612A1 (en) * 2012-03-05 2015-02-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rrying out measurement repor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704872A (zh) * 2013-06-19 2015-06-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质量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5207705A (zh) * 2014-06-23 2015-12-3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有源天线系统中的参考信号收发方法及设备
US20160143055A1 (en) * 2014-11-18 2016-05-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ignaling adapted csi-rs periodicities in active antenna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0756B (zh) * 2010-11-29 2016-08-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点协作传输的配置方法和系统
KR101921669B1 (ko) * 2011-12-27 2018-11-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FDD 모드로 동작하는 Massive MIMO를 사용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한된 정보량을 이용하여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피드백 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9059753B2 (en) * 2012-09-27 2015-06-16 Nokia Solutions & Networks Oy Non-codebook bas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GB2519456B (en) * 2013-01-15 2017-05-31 Zte Wistron Telecom Ab Operation of a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 by determining location of a wireless device
US9532256B2 (en) 2013-08-07 2016-12-27 Broadcom Corporation Receiver-aided multi-user MIMO and coordinated beamforming
CN105471552B (zh) * 2014-06-13 2020-01-1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5207723B (zh) * 2014-06-30 2018-03-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道校正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和通信系统
WO2016163843A1 (ko) * 2015-04-10 2016-10-13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보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9115A (zh) * 2008-10-29 2010-06-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发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1100672A1 (en) * 2010-02-12 2011-08-1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Reference signal for a coordinated multi-point network implementation
CN102480765A (zh) * 2010-11-29 2012-05-30 中兴通讯(美国)公司 配置用户服务质量配置文件的方法和装置
CN102315871A (zh) * 2011-09-30 2012-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非周期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3093171A1 (en) * 2011-12-20 2013-06-27 Nokia Corporation Joint first reference signal and second reference signal bas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US20150036612A1 (en) * 2012-03-05 2015-02-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rrying out measurement repor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391576A (zh) * 2012-05-11 2013-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上报方法和设备
CN104255053A (zh) * 2013-04-03 2014-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和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4704872A (zh) * 2013-06-19 2015-06-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质量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5207705A (zh) * 2014-06-23 2015-12-3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有源天线系统中的参考信号收发方法及设备
US20160143055A1 (en) * 2014-11-18 2016-05-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ignaling adapted csi-rs periodicities in active antenna systems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 SIEBRITS; E. BAUERMEISTER; S. MALAN; G. ADAMS; R. GAMATHAM; J. P. BURGER; F. KAPP; T. ABBOTT; T. GIBBON: "Design of a low cost, compact round-trip delay measurement system for radio telescope time transfer applications", IEEE *
焦慧颖;: "小小区增强技术的标准化最新进展", no. 11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43784A1 (zh) * 2019-01-10 2020-07-1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测量方法和设备
CN111432428A (zh) * 2019-01-10 2020-07-1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测量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47075B2 (en) 2021-10-12
WO2018059470A1 (zh) 2018-04-05
EP3515003B1 (en) 2021-11-03
US20190230673A1 (en) 2019-07-25
EP3515003A1 (en) 2019-07-24
CN107888357B (zh) 2023-10-20
EP3515003A4 (en) 2019-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6253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reference signal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8111278A (zh) 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8023631A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8111280B (zh) 参考信号配置、信息的发送、信息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19196899A1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方法、装置、接收方法和装置
US20190357205A1 (en) Terminal, network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728876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966151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bility testing of MU-MIMO
CN110326243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上行链路信道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7733563B (zh) 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7888357A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8288991A (zh) 波束信息、配置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9495879A (zh)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基站和终端
WO2020207269A1 (zh) 干扰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8631831A (zh) 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9005548A (zh) 一种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07889141A (zh) 测量和上报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8289330A (zh) 上行参考信号信息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08259071B (zh) 一种被用于多天线传输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9257153A (zh) 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12333760A (zh) 测量和上报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8599819A (zh) 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反馈方法、接收端和发射端
CN107171699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7294574A (zh) 多传输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8092700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