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72259A - 一种码本生成方法和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码本生成方法和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72259A
CN107872259A CN201610857708.8A CN201610857708A CN107872259A CN 107872259 A CN107872259 A CN 107872259A CN 201610857708 A CN201610857708 A CN 201610857708A CN 107872259 A CN107872259 A CN 1078722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modifying factor
wave beam
beam forming
basic codeb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577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72259B (zh
Inventor
宋扬
高秋彬
陈润华
塔玛拉卡·拉盖施
苏昕
李辉
李传军
王蒙军
黄秋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61085770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722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72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722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722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722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码本生成方法和通信设备,该方法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获取修正因子,以及基本码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使用所述修正因子对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码字进行修正,以得到目标码本,其中,所述修正包括幅度修正和相位修正中的一项或者多项。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码本生成方法和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码本生成方法和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提供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移动通信系统中引入了大规模天线技术,例如:对于基站,全数字化的大规模天线可以高达128/256/512个天线振子,以及高达128/256/512个收发单元,每个天线振子连接一个收发单元。通过发送高达128/256/512个天线端口的导频信号,使得终端测量信道状态信息并反馈。对于终端,也可以配置高达32/64个天线振子的天线阵列。通过基站和终端两侧的波束赋形,获得巨大的波束赋形增益,以弥补路径损耗带来的信号衰减。由于全数字天线阵列,每个天线振子都有独立的收发单元,将会使得设备的尺寸、成本和功耗大幅度上升。为了降低设备的尺寸、成本和功耗,基于模拟波束赋形的技术方案被提出,模拟波束赋形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移相器对中频或射频信号进行加权赋形。优点在于所有发射(接收)天线只有一个收发单元,实现简单,降低了成本、尺寸和功耗。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升模拟波束赋形性能,一种数字模拟混合波束赋形收发架构方案被提出,该方案中,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有个收发单元,发送端天线振子数接收端天线振子数波束赋形支持的最大并行传输流数量为这样混合波束赋形结构在数字波束赋形灵活性和模拟波束赋形的低复杂度间做了平衡,具有支撑多个数据流和多个用户同时赋形的能力,同时,复杂度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然而,不管是在模拟波束赋形,以及数模混合波束赋形,还是数字波束赋形技术中都是使用基本码本,而使用基本码本会导致系统性能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码本生成方法和通信设备,解决了系统性能较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码本生成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获取修正因子,以及基本码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使用所述修正因子对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码字进行修正,以得到目标码本,其中,所述修正包括幅度修正和相位修正中的一项或者多项。
可选的,所述修正因子与第二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对应;或者
所述修正因子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对应。
可选的,所述修正因子构成修正矩阵,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使用所述修正因子对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码字进行修正,以得到目标码本,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使用公式对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码字进行修正,以得到目标码本;
其中,表示所述目标码本的第i个码字,wi为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第i个码字,A为修正矩阵。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修正因子,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目标发送波束赋形,从预先获取的多个修正因子中选择与由接收到的采用所述目标发送波束赋形的测量参考信号获取的估计信道对应的最佳修正因子,所述目标发送波束赋形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当前或者将要发送数据时采用的发送波束赋形,或者所述目标发送波束赋形为第二通信设备当前或者将要发送数据时采用的发送波束赋形;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最佳修正因子或者所述最佳修正因子的索引,所述最佳修正因子的索引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生成所述目标码本。
所述多个修正因子中每个修正因子均包括所述基本码本中每个码字向量的第m(m=1,2,…,M)个元素的修正因子ej(d+K-1)(m-1)θ或ejd′(m-1)θ
其中,e为自然常数,j为虚数单位,d为相邻子阵列的两个相邻天线振子的间距与每个子阵列内的相邻天线振子间距的比值,d′为相邻两个子阵列的相同位置的间距与每个子阵列内的相邻天线振子间距的比值,K为一子阵列内的天线振子数量,所述多个修正因子中每个修正因子中的θ表示各自对应的发送波束赋形中任意相邻两个波束赋形权值的相位差,M为所述基本码本中码字包含波束赋形向量的元素数量。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修正因子,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并根据所述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生成修正因子,其中,所述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包括:
第二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
可选的,所述修正因子包括所述基本码本中每个码字向量的第m(m=1,2,…,M)个元素的修正因子ej(d+K-1)(m-1)θ或ejd′(m-1)θ
其中,e为自然常数,j为虚数单位,d为相邻子阵列的两个相邻天线振子的间距与每个子阵列内的相邻天线振子间距的比值,d′为相邻两个子阵列的相同位置的间距与每个子阵列内的相邻天线振子间距的比值,K为一子阵列内的天线振子数量,θ是任意相邻两个波束赋形权值的相位差,M为所述基本码本中码字包含波束赋形向量的元素数量;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使用所述修正因子对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码字进行修正,以得到目标码本,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将各修正因子与其在所述基本码本中对应的元素相乘,得到目标码本。
可选的,所述目标码本中的码字、所述修正因子和所述修正矩阵均在同一个或多个维度上,且具有相同极化方向。
可选的,所述波束赋形、所述目标码本中的码字和所述修正因子均在同一个或多个维度上,且具有相同极化方向。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目标码本或者所述目标码本的索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修正因子,以及基本码本;
修正模块,用于使用所述修正因子对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码字进行修正,以得到目标码本,其中,所述修正包括幅度修正和相位修正中的一项或者多项。
可选的,所述修正因子与第二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对应;或者
所述修正因子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对应。
可选的,所述修正因子构成修正矩阵,所述修正模块用于使用公式对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码字进行修正,以得到目标码本;
其中,表示所述目标码本的第i个码字,wi为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第i个码字,A为修正矩阵。
可选的,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发送波束赋形,从预先获取的多个修正因子中选择与由接收到的采用所述目标发送波束赋形的测量参考信号获取的估计信道对应的最佳修正因子,所述目标发送波束赋形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当前或者将要发送数据时采用的发送波束赋形,或者所述目标发送波束赋形为第二通信设备当前或者将要发送数据时采用的发送波束赋形;
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最佳修正因子或者所述最佳修正因子的索引,所述最佳修正因子的索引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生成所述目标码本。
所述多个修正因子中每个修正因子均包括所述基本码本中每个码字向量的第m(m=1,2,…,M)个元素的修正因子ej(d+K-1)(m-1)θ或ejd′(m-1)θ
其中,e为自然常数,j为虚数单位,d为相邻子阵列的两个相邻天线振子的间距与每个子阵列内的相邻天线振子间距的比值,d′为相邻两个子阵列的相同位置的间距与每个子阵列内的相邻天线振子间距的比值,K为一子阵列内的天线振子数量,所述多个修正因子中每个修正因子中的θ表示各自对应的发送波束赋形中任意相邻两个波束赋形权值的相位差,M为所述基本码本中码字包含波束赋形向量的元素数量。
可选的,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并根据所述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生成修正因子,其中,所述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包括:
第二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
可选的,所述修正因子包括所述基本码本中每个码字向量的第m(m=1,2,…,M)个元素的修正因子ej(d+K-1)(m-1)θ或ejd′(m-1)θ
其中,e为自然常数,j为虚数单位,d为相邻子阵列的两个相邻天线振子的间距与每个子阵列内的相邻天线振子间距的比值,d′为相邻两个子阵列的相同位置的间距与每个子阵列内的相邻天线振子间距的比值,K为一子阵列内的天线振子数量,θ是任意相邻两个波束赋形权值的相位差,M为所述基本码本中码字包含波束赋形向量的元素数量;
所述修正模块用于将各修正因子与其在所述基本码本中对应的元素相乘,得到目标码本。
可选的,所述目标码本中的码字、所述修正因子和所述修正矩阵均在同一个或多个维度上,且具有相同极化方向。
可选的,所述波束赋形、所述目标码本中的码字和所述修正因子均在同一个或多个维度上,且具有相同极化方向。
可选的,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目标码本或者所述目标码本的索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获取修正因子,以及基本码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使用所述修正因子对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码字进行修正,以得到目标码本,其中,所述修正包括幅度修正和相位修正中的一项或者多项。由于对基本码本进行幅度修正和相位修正中的一项或者多项修正,从而使用修正后的目标码本,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可应用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码本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可应用的网络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通信设备11和第二通信设备12,其中,第一通信设备11可以是终端或者基站,而第二通信设备12也可以是终端或者基站,例如:第一通信设备11为终端,第二通信设备12为基站,则可以实现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又或者第一通信设备11为基站,则第二通信设备12为终端,也可以实现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又或者第一通信设备11为基站,第二通信设备12也为基站,则可以实现基站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又或者第一通信设备11为终端,第二通信设备12,则可以实现终端与终端之间的通信。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第一通信设备11只能是终端或者基站,例如:第一通信设备11还可以是其他的网络侧设备,同理,第二通信设备12也并不限定只是终端或者设备,例如:第二通信设备12还可以是其他的网络侧设备,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其中,附图1,以第一通信设备11为终端,第二通信设备12为基站进行举例示意。终端可以是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例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或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等终端侧设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终端的具体类型。基站可以是宏站,如LTE eNB、5G NR NB等;也可以是小站,如低功率节点(LPN:low power node)pico、femto等小站,或者可以是接入点(AP,access point);基站也可以是中央单元(CU,central unit)与其管理和控制的多个传输接收点(TRP,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共同组成的网络节点。另外,一个基站下有一个或多个小区(例如:不同的频点或扇区分裂)。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基站的具体类型。
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码本生成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201、第一通信设备获取修正因子,以及基本码本;
202、第一通信设备使用所述修正因子对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码字进行修正,以得到目标码本,其中,所述修正包括幅度修正和相位修正中的一项或者多项。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201获取的修正因子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因子或者一组或者多组修正因子,或者可以是获取一个矩阵或者多个矩阵,矩阵中包括多个修正因子。且步骤201可以是从预先获取的修正因子中选择上述修正因子,或者步骤201可以是基于发送波束赋形生成的上述修正因子。另外,上述基本码本可以是获取预先保存的一码本,或者获取其他通信设备配置或者发送的一码本等,对此不作限定。例如:上述基本码本可以是LTE系统中(例如:LTERel.13)的2Tx、4Tx、8Tx、12Tx、16Tx等一维或码本,且包含一维或二维波束赋形向量(例如DFT向量)。例如:一维第i个波束赋形向量可以表示为其中β为功率归一化因子,M为向量长度,为该波束赋形向量的相位差。或者二维第i个波束赋形向量可以表示为其中第一维度、第二维度的波束赋形向量分别为其中β1、β2分别为第一维度、第二维度的功率归一化因子,M1、M2分别为第一维度、第二维度的向量长度,分别为第一维度、第二维度的波束赋形向量的相位差。
在获取到上述修正因子和基本码本后,就可以使用修正因子对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码字进行修正,以得到目标码本,其中,包括对基本码本的幅度修正和相位修正中的一项或者两项修正。另外,修正时可以是对基本码本中的每个码字进行修正,且获取上述修正因子包括与基本码本的每个码字对应的修正因子,即每个码字都有单独一个修正因子。或者修正是可以是对基本码本的某一维度上的每个码字进行修正,同样,获取上述修正因子包括与基本码本在该维度上的每个码字对应的修正因子,或者,也可以是多个维度上每个码字进行修正因子。当然,也可以是对基本码本的某一维度或者多个维度上的部分码字进行修正,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另外,上述修正可以是将修正因子与基本码本中对应的码字相乘,以得到上述目标码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目标码本可以应用于模拟波束赋形、模拟混合波束赋形或者数字波束赋形技术中。另外,得到上述目标码本可以是数字码本,例如:为可以为由LTE的单级码本(例如Rel.8码本)或多级码本(例如Rel.10码本以及Rel.13、Rel.14码本)修正后得到的码本等。
另外,通过上述目标码本可以实现波束赋形向量设置时不考虑与目标码本共同形成的合成波束的效果,每个子阵列生成相同方向的波束,即各子阵列的波束赋形向量相同。以及通过上述目标码本可以实现在波束赋形权值和目标码本生成的合成波束中,多级波束赋形与码本共同生成的合成波束形状与方向更好,更能刻画信道波束方向,从而提升系统性能。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不需要合成的操作步骤,这里仅是以合成波束进行有益效果说明。
可选的,上述修正因子与第二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对应;或者
所述修正因子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对应。
该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通信设备可以是与上述第一通信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设备,例如: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的发送端。由于上述修正因子与第二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对应,就可以实现获取的修正因子是根据第二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获得的,从而得到的目标码本与上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对应,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性能。
另外,该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实现修正因子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对应,例如:上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数据的发送端时,那么,就可以实现目标码本与发送数据使用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对应,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性能。
可选的,上述修正因子构成修正矩阵,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使用所述修正因子对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码字进行修正,以得到目标码本,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使用公式对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码字进行修正,以得到目标码本;
其中,表示所述目标码本的第i个码字,wi为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第i个码字,A为修正矩阵。
该实施方式中,可以实现通过修正矩阵与基本码本中的第i个码字相乘,以得到目标码本的第i个码字,从而可以实现对基本码本的每个码字或者某一或者多个维度上的每个码字进行修正时,以得到上述目标码本。
可选的,上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修正因子,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目标发送波束赋形,从预先获取的多个修正因子选择中与由接收到的采用所述目标发送波束赋形的测量参考信号获取的估计信道对应的最佳修正因子,所述目标发送波束赋形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当前或者将要发送数据时采用的发送波束赋形,或者所述目标发送波束赋形为第二通信设备当前或者将要发送数据时采用的发送波束赋形;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最佳修正因子或者所述最佳修正因子的索引,所述最佳修正因子的索引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生成或选择所述目标码本。
该实施方式中,可以实现根据接收到的估计信道和预先获取的多个修正因子中选择最佳修正因子,其中,这里的最佳修正因子可以是使得吞吐量最大、容量最大或信噪比最高)修正因子,且该最佳修正因子可以是修正因子构成的修正矩阵,即第一通信设备预先获取的多个修正矩阵,在生成目标码本时,使用其中最佳的修正矩阵生成目标码本。上述发送最佳修正因子或者所述最佳修正因子的索引可以是在上述目标发送波束赋形为第二通信设备当前或者将要发送数据时采用的发送波束赋形时,才向上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最佳修正因子或者所述最佳修正因子的索引,以使第二通信设备获取到最佳修正因子,或者基于最佳修正因子的索引生成所述目标码本。其中,第二通信设备可以是使用第一通信设备生成目标码本的方式生成目标码本。
可选的,所述多个修正因子中每个修正因子均包括所述基本码本中每个码字向量的第m(m=1,2,…,M)个元素的修正因子ej(d+K-1)(m-1)θ或ejd′(m-1)θ
其中,e为自然常数,j为虚数单位,d为相邻子阵列的两个相邻天线振子的间距与每个子阵列内的相邻天线振子间距的比值,d′为相邻两个子阵列的相同位置的间距与每个子阵列内的相邻天线振子间距的比值,K为一子阵列内的天线振子数量,所述多个修正因子中每个修正因子中的θ表示各自对应的发送波束赋形中任意相邻两个波束赋形权值的相位差,M为所述基本码本中码字包含波束赋形向量的元素数量。
该实施方式中,可以实现预先获取的多个修正因子中每个修正因子中θ表示各自对应的发送波束赋形中任意相邻两个波束赋形权值的相位差,即每个修正因子中的θ不同,从而实现获取与多个发送波束赋形对应的多个修正因子,以使通信设备可以适用于多个不同的发送波束赋形,并从中选择与发送数据时采用的波束赋形相匹配的最佳修正因子。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每个修正因子不是与基本码本每个码字对应的修正因子,而是指每个包括所述基本码本中每个码字向量的第m(m=1,2,…,M)个元素的修正因子ej(d +K-1)(m-1)θ或ejd′(m-1)θ的修正因子,或者说这里所说的每个修正因子可以是一修正矩阵,或者一个修正因子集合,且一修正矩阵或者一修正因子集合使用同一个θ。
可选的,上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修正因子,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并根据所述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生成修正因子,其中,所述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包括:
第二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
该实施方式中,上述根据所述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生成修正因子可以是按照预先获取的规则生成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对应的修正因子。例如:以相位修正因子举例,使用子阵列天线时,上述发送波束赋形信息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包含的内容可以确定出任意两个子阵列的天线振子间的相位关系,从而确定对基本码本进行调整的相位修正因子。例如波束赋形信息为上述波束赋形的相邻天线振子的相位关系(例如相位差,可以为一维或二维)以及每个子阵列的天线振子数,或者相邻两个子阵列的相邻两个天线振子间的相位关系,该相位关系与上述d对应,相邻两个子阵列的相同位置的天线振子间的相位关系,该相位关系与上述d′对应(例如相位差,可以为一维或二维)等。
另外,上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可以是上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例如,第二通信设备可以将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通过下行信令/上行报告通知第一通信设备。当然,上述第二通信设备或者第一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也可以预先获取的。
可选的,上述修正因子包括所述基本码本中每个码字向量的第m(m=1,2,…,M)个元素的修正因子ej(d+K-1)(m-1)θ或ejd′(m-1)θ
其中,e为自然常数,j为虚数单位,d为相邻子阵列的两个相邻天线振子的间距与每个子阵列内的相邻天线振子间距的比值,d′为相邻两个子阵列的相同位置的间距与每个子阵列内的相邻天线振子间距的比值,K为一子阵列内的天线振子数量,θ是任意相邻两个波束赋形权值的相位差,M为所述基本码本中码字包含波束赋形向量的元素数量;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使用所述修正因子对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码字进行修正,以得到目标码本,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将各修正因子与其在所述基本码本中对应的元素相乘,得到目标码本。
该实施方式中,可以实现获取上述基本码本中每个码字向量的第m(m=1,2,…,M)个元素的修正因子ej(d+K-1)(m-1)θ或ejd′(m-1)θ,且通过各修正因子与其在所述基本码本中对应的元素相乘,以实现对基本码本进行幅度和/或相位进行修正,以得到上述目标码本。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目标码本中的码字、所述修正因子和所述修正矩阵均在同一个或多个维度上,且具有相同极化方向。或者上述波束赋形、所述目标码本中的码字和所述修正因子均在同一个或多个维度上,且具有相同极化方向。进一步的,所述波束赋形、所述目标码本中的码字、所述修正因子和上述修正矩阵均在同一个或多个维度上,且具有相同极化方向。例如:只对基本码本的某一维度进行修正时,那么,上述提到的波束赋形、目标码本中的码字、修正因子和修正矩阵均是指示该维度上的波束赋形、目标码本中的码字、修正因子和修正矩阵。若是对基本码本的某一维度进行修正时,那么,上述提到的波束赋形、目标码本中的码字、修正因子和修正矩阵均包括该维度上的波束赋形、目标码本中的码字、修正因子和修正矩阵。
例如:以一维码本进行相位修正举例,上述目标码本可以通过如下公式得到:
其中,表示所述目标码本的第i个码字,wi表示所述基本码本的第i个码字。其中,上述矩阵中四周的省略号(…)可以表示0元素,而中间对角线的省略号可以表示m等于2至m等于M-1这些修正因子。
另外,该实施方式中,如果上述目标码本生成与波束赋形合成波束,则该合成波束可以为其中,diag()表示以括号中的向量为对角线子阵生成块对角矩阵,波束赋形中第n(n=1,2,…,N)个子阵列的波束赋形向量为fn=α[1,e,ej2θ,…,ej (K-1)θ]T
作为特例,当波束赋形信息中确定的在该维度上相邻子阵列的两个相邻天线振子间距与每个子阵列内的相邻天线振子间距的比值d=1时,且当基本码本时,波束赋形与目标码本生成的合成波束为即合成波束任意相邻两波束赋形权值的相位差均为θ,从而生成的一个合成波束具有很好的方向图。其他的码字也做同样的调整。
或者,以二维码本举例,上述修正因子包括所述基本码本中每个码字向量第一维度上的第m1(m1=1,2,…,M1)个元素的修正因子或者和/或所述基本码本中每个码字向量第二维度上的第m2(m2=1,2,…,M2)个元素的相位修正因子为或者
其中,e为自然常数,j为虚数单位,d1和d2分别表示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上相邻子阵列的两个相邻天线振子的间距与每个子阵列内的相邻天线振子间距的比值,d1’和d2’分别表示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上相邻两个子阵列的相同位置的间距与每个子阵列内的相邻天线振子间距的比值,K1和K2分别表示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上一子阵列内的天线振子数量,θ1和θ2分别表示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上任意相邻两个波束赋形权值的相位差,M1和M2分别表示为所述基本码本中码字包含针对同一极化方向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的波束赋形向量的元素数量;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使用所述修正因子对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码字进行修正,以得到目标码本,包括:
将所述第一维度上的各修正因子与其在所述基本码本的第一维度上对应的元素相乘,得到目标码本;或者
将所述第二维度上的各修正因子与其在所述基本码本的第二维度上对应的元素相乘,得到目标码本;或者
将所述第一维度上的各修正因子与其在所述基本码本的第一维度上对应的元素相乘,以及将所述第二维度上的各修正因子与其在所述基本码本的第二维度上对应的元素相乘,得到目标码本。
例如:可以通过公式或者公式或者公式得到目标码本:
其中,表示所述目标码本的第i个码字,w1,i表示所述基本码本中第一维度的第i个码字,w2,i表示所述基本码本中第二维度的第i个码字。
该举例中,可以实现在二维度的应用场景中,可以只对第一维度进行幅度和/或相位修正,或者只对第二维度进行相位修正,或者同时对两个维度进行幅度和/或相位修正。例如:仅对基本码本中第一维度进行相位修正时,第一维度的波束赋形的第m1(m1=1,2,…,M1)个权值的相位修正因子可以为写成矩阵相乘形式的目标码本为其中从而可以得到波束赋形与目标码本生成的合成波束为
例如:仅对基本码本中第二维度进行相位修正时,第二维度的波束赋形向量的第m2(m2=1,2,…,M2)个权值的相位修正因子可以为写成矩阵相乘形式的第二码本为其中从而可以得到的波束赋形与目标码本生成的合成波束为
例如:对基本码本中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都进行相位修正时,第一维度的波束赋形的第m1(m1=1,2,…,M1)个权值的相位修正因子可以为第二维度的波束赋形的第m2(m2=1,2,…,M2)个权值的相位修正因子可以为写成矩阵相乘形式的目标码本为其中从而可以得到的波束赋形与目标码字生成的合成波束为
需要说明的,上述仅介绍了一维度和二维度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限定于一维度和二维度的实施方式,三维度和四维度的实施方式同样可以实现,具体可以参见二维度的实施方式,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的,上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目标码本或者所述目标码本的索引。
该实施方式中,可以实现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目标码本或者所述目标码本的索引,从而第二通信设备可以直接获取到目标码本,或者基于该索引生成上述目标码本,以实现通信双方使用相同的码本进行通信,以提高系统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多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以相互结合实现,也可以单独实现,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获取修正因子,以及基本码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使用所述修正因子对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码字进行修正,以得到目标码本,其中,所述修正包括幅度修正和相位修正中的一项或者多项。由于对基本码本进行幅度修正和相位修正中的一项或者多项修正,从而使用修正后的目标码本,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参见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如图3所示,通信设备300包括:
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修正因子,以及基本码本;
修正模块302,用于使用所述修正因子对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码字进行修正,以得到目标码本,其中,所述修正包括幅度修正和相位修正中的一项或者多项。
可选的,所述修正因子与第二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对应;或者
所述修正因子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对应。
可选的,所述修正因子构成修正矩阵,所述修正模块302用于使用公式对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码字进行修正,以得到目标码本;
其中,表示所述目标码本的第i个码字,wi为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第i个码字,A为修正矩阵。
可选的,所述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目标发送波束赋形,从预先获取的多个修正因子中选择与由接收到的采用所述目标发送波束赋形的测量参考信号获取的估计信道对应的最佳修正因子,所述目标发送波束赋形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当前或者将要发送数据时采用的发送波束赋形,或者所述目标发送波束赋形为第二通信设备当前或者将要发送数据时采用的发送波束赋形;
可选的,所述多个修正因子中每个修正因子均包括所述基本码本中每个码字向量的第m(m=1,2,…,M)个元素的修正因子ej(d+K-1)(m-1)θ或ejd′(m-1)θ
其中,e为自然常数,j为虚数单位,d为相邻子阵列的两个相邻天线振子的间距与每个子阵列内的相邻天线振子间距的比值,d′为相邻两个子阵列的相同位置的间距与每个子阵列内的相邻天线振子间距的比值,K为一子阵列内的天线振子数量,所述多个修正因子中每个修正因子中的θ表示各自对应的发送波束赋形中任意相邻两个波束赋形权值的相位差,M为所述基本码本中码字包含波束赋形向量的元素数量。
如图4所示,所述通信设备300还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303,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最佳修正因子或者所述最佳修正因子的索引,所述最佳修正因子的索引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生成所述目标码本。
可选的,所述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并根据所述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生成修正因子,其中,所述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包括:
第二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
可选的,所述修正因子包括所述基本码本中每个码字向量的第m(m=1,2,…,M)个元素的修正因子ej(d+K-1)(m-1)θ或ejd′(m-1)θ
其中,e为自然常数,j为虚数单位,d为相邻子阵列的两个相邻天线振子的间距与每个子阵列内的相邻天线振子间距的比值,d′为相邻两个子阵列的相同位置的间距与每个子阵列内的相邻天线振子间距的比值,K为一子阵列内的天线振子数量,θ是任意相邻两个波束赋形权值的相位差,M为所述基本码本中码字包含波束赋形向量的元素数量;
所述修正模块302用于将各修正因子与其在所述基本码本中对应的元素相乘,得到目标码本。
可选的,所述目标码本中的码字、所述修正因子和所述修正矩阵均在同一个或多个维度上,且具有相同极化方向。
可选的,所述波束赋形、所述目标码本中的码字和所述修正因子均在同一个或多个维度上,且具有相同极化方向。
可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通信设备300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304,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目标码本或者所述目标码本的索引。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通信设备300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任意实施方式的第一通信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的任意实施方式都可以被本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300所实现,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6,图中示出一种终端的结构,该终端包括:处理器600、收发机610、存储器620、用户接口630和总线接口,其中:
处理器600,用于读取存储器6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获取修正因子,以及基本码本;
使用所述修正因子对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码字进行修正,以得到目标码本,其中,所述修正包括幅度修正和相位修正中的一项或者多项。
其中,收发机610,用于在处理器6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在图6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6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6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6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63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6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620可以存储处理器6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所述修正因子与第二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对应;或者
所述修正因子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对应。
可选的,所述修正因子构成修正矩阵,所述使用所述修正因子对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码字进行修正,以得到目标码本,包括:
使用公式对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码字进行修正,以得到目标码本;
其中,表示所述目标码本的第i个码字,wi为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第i个码字,A为修正矩阵。
可选的,所述获取修正因子,包括:
获取目标发送波束赋形,从预先获取的多个修正因子中选择与由接收到的采用所述目标发送波束赋形的测量参考信号获取的估计信道对应的最佳修正因子,所述目标发送波束赋形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当前或者将要发送数据时采用的发送波束赋形,或者所述目标发送波束赋形为第二通信设备当前或者将要发送数据时采用的发送波束赋形;
处理器600还用于:
通过收发机610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最佳修正因子或者所述最佳修正因子的索引,所述最佳修正因子的索引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生成所述目标码本。
可选的,所述多个修正因子中每个修正因子均包括所述基本码本中每个码字向量的第m(m=1,2,…,M)个元素的修正因子ej(d+K-1)(m-1)θ或ejd′(m-1)θ
其中,e为自然常数,j为虚数单位,d为相邻子阵列的两个相邻天线振子的间距与每个子阵列内的相邻天线振子间距的比值,d′为相邻两个子阵列的相同位置的间距与每个子阵列内的相邻天线振子间距的比值,K为一子阵列内的天线振子数量,所述多个修正因子中每个修正因子中的θ表示各自对应的发送波束赋形中任意相邻两个波束赋形权值的相位差,M为所述基本码本中码字包含波束赋形向量的元素数量。
可选的,所述获取修正因子,包括:
获取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并根据所述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生成修正因子,其中,所述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包括:
第二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
可选的,所述修正因子包括所述基本码本中每个码字向量的第m(m=1,2,…,M)个元素的修正因子ej(d+K-1)(m-1)θ或ejd′(m-1)θ
其中,e为自然常数,j为虚数单位,d为相邻子阵列的两个相邻天线振子的间距与每个子阵列内的相邻天线振子间距的比值,d′为相邻两个子阵列的相同位置的间距与每个子阵列内的相邻天线振子间距的比值,K为一子阵列内的天线振子数量,θ是任意相邻两个波束赋形权值的相位差,M为所述基本码本中码字包含波束赋形向量的元素数量;
所述使用所述修正因子对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码字进行修正,以得到目标码本,包括:
将各修正因子与其在所述基本码本中对应的元素相乘,得到目标码本。
可选的,所述目标码本中的码字、所述修正因子和所述修正矩阵均在同一个或多个维度上,且具有相同极化方向。
可选的,所述波束赋形、所述目标码本中的码字和所述修正因子均在同一个或多个维度上,且具有相同极化方向。
可选的,处理器600还用于:
收发机610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目标码本或者所述目标码本的索引。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通信设备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任意实施方式的第一通信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的任意实施方式都可以被本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所实现,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包括,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收发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码本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获取修正因子,以及基本码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使用所述修正因子对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码字进行修正,以得到目标码本,其中,所述修正包括幅度修正和相位修正中的一项或者多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因子与第二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对应;或者
所述修正因子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对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因子构成修正矩阵,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使用所述修正因子对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码字进行修正,以得到目标码本,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使用公式对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码字进行修正,以得到目标码本;
其中,表示所述目标码本的第i个码字,wi为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第i个码字,A为修正矩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修正因子,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目标发送波束赋形,从预先获取的多个修正因子中选择与由接收到的采用所述目标发送波束赋形的测量参考信号获取的估计信道对应的最佳修正因子,所述目标发送波束赋形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当前或者将要发送数据时采用的发送波束赋形,或者所述目标发送波束赋形为第二通信设备当前或者将要发送数据时采用的发送波束赋形;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最佳修正因子或者所述最佳修正因子的索引,所述最佳修正因子的索引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生成所述目标码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修正因子中每个修正因子均包括所述基本码本中每个码字向量的第m(m=1,2,…,M)个元素的修正因子ej(d+K-1)(m-1)θ或ejd ′(m-1)θ
其中,e为自然常数,j为虚数单位,d为相邻子阵列的两个相邻天线振子的间距与每个子阵列内的相邻天线振子间距的比值,d′为相邻两个子阵列的相同位置的间距与每个子阵列内的相邻天线振子间距的比值,K为一子阵列内的天线振子数量,所述多个修正因子中每个修正因子中的θ表示各自对应的发送波束赋形中任意相邻两个波束赋形权值的相位差,M为所述基本码本中码字包含波束赋形向量的元素数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修正因子,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并根据所述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生成修正因子,其中,所述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包括:
第二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因子包括所述基本码本中每个码字向量的第m(m=1,2,…,M)个元素的修正因子ej(d+K-1)(m-1)θ或ejd′(m-1)θ
其中,e为自然常数,j为虚数单位,d为相邻子阵列的两个相邻天线振子的间距与每个子阵列内的相邻天线振子间距的比值,d′为相邻两个子阵列的相同位置的间距与每个子阵列内的相邻天线振子间距的比值,K为一子阵列内的天线振子数量,θ是任意相邻两个波束赋形权值的相位差,M为所述基本码本中码字包含波束赋形向量的元素数量;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使用所述修正因子对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码字进行修正,以得到目标码本,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将各修正因子与其在所述基本码本中对应的元素相乘,得到目标码本。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码本中的码字、所述修正因子和所述修正矩阵均在同一个或多个维度上,且具有相同极化方向。
9.如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赋形、所述目标码本中的码字和所述修正因子均在同一个或多个维度上,且具有相同极化方向。
10.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目标码本或者所述目标码本的索引。
11.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修正因子,以及基本码本;
修正模块,用于使用所述修正因子对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码字进行修正,以得到目标码本,其中,所述修正包括幅度修正和相位修正中的一项或者多项。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因子与第二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对应;或者
所述修正因子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对应。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因子构成修正矩阵,所述修正模块用于使用公式对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码字进行修正,以得到目标码本;
其中,表示所述目标码本的第i个码字,wi为所述基本码本中的第i个码字,A为修正矩阵。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发送波束赋形,从预先获取的多个修正因子中选择与由接收到的采用所述目标发送波束赋形的测量参考信号获取的估计信道对应的最佳修正因子,所述目标发送波束赋形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当前或者将要发送数据时采用的发送波束赋形,或者所述目标发送波束赋形为第二通信设备当前或者将要发送数据时采用的发送波束赋形;
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最佳修正因子或者所述最佳修正因子的索引,所述最佳修正因子的索引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生成所述目标码本。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修正因子中每个修正因子均包括所述基本码本中每个码字向量的第m(m=1,2,…,M)个元素的修正因子ej(d+K-1)(m-1)θ或ejd′(m-1)θ
其中,e为自然常数,j为虚数单位,d为相邻子阵列的两个相邻天线振子的间距与每个子阵列内的相邻天线振子间距的比值,d′为相邻两个子阵列的相同位置的间距与每个子阵列内的相邻天线振子间距的比值,K为一子阵列内的天线振子数量,所述多个修正因子中每个修正因子中的θ表示各自对应的发送波束赋形中任意相邻两个波束赋形权值的相位差,M为所述基本码本中码字包含波束赋形向量的元素数量。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并根据所述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生成修正因子,其中,所述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包括:
第二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和天线阵列配置参数。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因子包括所述基本码本中每个码字向量的第m(m=1,2,…,M)个元素的修正因子ej(d+K-1)(m-1)θ或ejd′(m-1)θ
其中,e为自然常数,j为虚数单位,d为相邻子阵列的两个相邻天线振子的间距与每个子阵列内的相邻天线振子间距的比值,d′为相邻两个子阵列的相同位置的间距与每个子阵列内的相邻天线振子间距的比值,K为一子阵列内的天线振子数量,θ是任意相邻两个波束赋形权值的相位差,M为所述基本码本中码字包含波束赋形向量的元素数量;
所述修正模块用于将各修正因子与其在所述基本码本中对应的元素相乘,得到目标码本。
1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码本中的码字、所述修正因子和所述修正矩阵均在同一个或多个维度上,且具有相同极化方向。
19.如权利要求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赋形、所述目标码本中的码字和所述修正因子均在同一个或多个维度上,且具有相同极化方向。
20.如权利要求11-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目标码本或者所述目标码本的索引。
CN201610857708.8A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码本生成方法和通信设备 Active CN1078722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57708.8A CN107872259B (zh)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码本生成方法和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57708.8A CN107872259B (zh)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码本生成方法和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72259A true CN107872259A (zh) 2018-04-03
CN107872259B CN107872259B (zh) 2020-10-27

Family

ID=61761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57708.8A Active CN107872259B (zh)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码本生成方法和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7225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1705A (zh) * 2018-11-15 2020-05-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方法、指示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3872738A (zh) * 2020-06-30 2021-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阵列形态的指示方法、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4726690A (zh) * 2022-04-18 2022-07-08 清华大学 码本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39705A1 (en) * 2021-09-14 2023-03-23 Zte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debook configuration and indica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07240A1 (en) * 2010-02-12 2012-08-16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quir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N102938663A (zh) * 2011-08-15 2013-02-20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生成交叉极化阵列码本及提供码字索引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8699589B2 (en) * 2009-07-06 2014-04-15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ell joint codebook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8929828B2 (en) * 2012-04-06 2015-01-06 Bertrand M. Hochwald Method of coding using multiple transmit chains for reduced exposure to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99589B2 (en) * 2009-07-06 2014-04-15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ell joint codebook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20120207240A1 (en) * 2010-02-12 2012-08-16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quir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N102938663A (zh) * 2011-08-15 2013-02-20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生成交叉极化阵列码本及提供码字索引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8929828B2 (en) * 2012-04-06 2015-01-06 Bertrand M. Hochwald Method of coding using multiple transmit chains for reduced exposure to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1705A (zh) * 2018-11-15 2020-05-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方法、指示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1181705B (zh) * 2018-11-15 2022-07-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方法、指示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3872738A (zh) * 2020-06-30 2021-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阵列形态的指示方法、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3872738B (zh) * 2020-06-30 2023-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阵列形态的指示方法、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3039705A1 (en) * 2021-09-14 2023-03-23 Zte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debook configuration and indication
CN114726690A (zh) * 2022-04-18 2022-07-08 清华大学 码本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26690B (zh) * 2022-04-18 2024-03-29 清华大学 码本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72259B (zh) 2020-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50273B (zh) 一种传输编码指示信息和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CN110855336B (zh)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01138168B (zh) 码书生成系统及相关方法
Wei et al. An AMP-based network with deep residual learning for mmWave beamspace channel estimation
CN110581724B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7872259A (zh) 一种码本生成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0036570A (zh) 无线通信中基于码本的上行链路传输
WO2021142631A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CN103814530B (zh) 用于波束成形来自网络元件的发射的方法及装置
WO2019047827A9 (zh) 一种指示及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设备
CN107852208A (zh) 单用户(su)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7370558A (zh) 一种信道信息发送方法、数据发送方法和设备
CN106301506A (zh) 一种码本子集约束的方法及装置
CN112217550A (zh) 预编码处理方法和装置
US9979458B1 (en) Precoder design for combining high-end RF with constrained RF of massive MIMO antennas
CN109951215B (zh) 一种获取下行信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0350957A (zh) 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8075811A (zh) 用于混合预编码的方法以及通信设备
CN117856842A (zh) 用于传输预编码系数的指示符的方法和装置
CN105991213A (zh) 一种确定码本的方法及装置
CN109039488B (zh) 通道校正的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16154923A1 (zh) 波束信息获取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CN108631830A (zh) 一种发送波束确定方法、发送端和接收端
WO2016180187A1 (zh) 一种混合波束赋形上行多用户配对方法及其装置
CN110224731B (zh) 一种字段的通知方法、用户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8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