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52692B - 基站配置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站配置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52692B
CN107852692B CN201580082238.6A CN201580082238A CN107852692B CN 107852692 B CN107852692 B CN 107852692B CN 201580082238 A CN201580082238 A CN 201580082238A CN 107852692 B CN107852692 B CN 1078526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information
target
mapping table
config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223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52692A (zh
Inventor
周明宇
李明
吴艳光
白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ai Caib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ai Caib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ai Caib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ai Caibang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852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26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526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26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站配置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基站的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确定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其中,无线信号为基站传输的信号;根据配置方案配置无线信号。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基站适用范围不广泛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基站配置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站配置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设备(UE,英文全称为:User Equipment)与基站通过无线信号连接,基站又连接上通信网络,从而使UE能够访问网络中的其它UE或网络设备。其中,基站通常被部署在固定位置,UE与基站之间的无线信号通常在固定的频谱上传输,基站通常由运营商部署(例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而运营商则根据自身需求向设备厂商订购和安装所需的基站。
随着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设备越来越小巧灵活,出现了可移动的基站,例如无人机基站。在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中,基站还可以根据需要被轻松搬运到新的地区重新架设,从而满足新区域的通信需求,例如某地区发生地震之后将车载基站搬运到该地区提供通信服务等等。
在现有技术中,运营商根据自身需求向设备厂商订购的基站一般仅适用于该运营商的网络,其需要采用运营商所要求的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和参数。其中,配置方案主要由该运营商所运营的网络的监管措施和所采用的通信标准来确定,例如监管部门要求的4G宏基站的发送功率不高于46dBm,室内型基站的发送功率不高于23dBm等等。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可移动的基站越来越灵活,可以被移动到新的区域,此时就会涉及旧区域和新区域的监管措施和采用的通信标准不同的情况。
然而,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无线通信的监管措施和采用的通信标准是不一样的,对于同一个频段上发送的无线信号也有不同的要求。在需要将基站搬运至不同区域,甚至为不同运营商提供服务的情况下,现有技术的基站是不能提供所需服务的。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申请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配置方法和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基站适用范围不广泛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的配置方法,包括:获取基站的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确定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其中,无线信号为基站传输的信号;以及根据配置方案配置无线信号。
进一步地,根据位置信息确定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包括:根据位置信息确定基站当前所处的网络地理位置;以及根据网络地理位置在目标映射表查找配置方案,其中,目标映射表预先存储于基站的目标数据库中,目标映射表中存储有与不同网络地理位置对应的不同的配置方案。
进一步地,在根据网络地理位置在目标映射表查找配置方案之后,配置方法还包括:获取来自第一设备按预设时间发送的第一目标信息,并根据第一目标信息对目标映射表进行更新,其中,第一目标信息包含目标映射表中需要更新的信息;或接收更新指令,并按照更新指令对目标映射表进行更新。
进一步地,根据位置信息确定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还包括:发送位置信息至第二设备;以及获取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包含位置信息的配置方案。
进一步地,根据位置信息确定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还包括:根据位置信息确定基站当前所处的网络地理位置;发送网络地理位置至第三设备;以及获取来自第三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二指示信息包含网络地理位置的配置方案,第三设备为根据网络地理位置下发第二指示信息的设备。
进一步地,通过以下任一种方式获取基站的位置信息:通过基站的定位模块获取位置信息;通过基站的IP地址获取位置信息;根据第二目标信息获取位置信息,其中,第二目标信息包含用户设备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之后发送至基站的目标信息。
进一步地,根据第二目标信息获取位置信息包括:接收第二目标信息;判断第二目标信息是否为用户设备当前的位置;以及在判断出第二目标信息为用户设备当前的位置的情况下,确定第二目标信息为位置信息。
进一步地,配置方案至少包括以下任一种:最大发射功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带外泄露要求和杂散反射,其中,基站在一个位置信息具有一个配置方案。
进一步地,配置方案至少包括以下任一种:干扰处理方式、应用场景和非授权频谱使用方式,其中,干扰处理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任一种:先听后说、动态频率选择和载波检测自适应传输,应用场景至少包括以下任一种:室内方案和室外方案,非授权频谱使用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任一种:授权辅助接入和独立运行。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站的配置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基站的位置信息;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位置信息确定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其中,无线信号为基站传输的信号;以及配置单元,用于根据配置方案配置无线信号。
进一步地,确定单元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位置信息确定基站当前所处的网络地理位置;以及查找模块,用于根据网络地理位置在目标映射表查找配置方案,其中,目标映射表预先存储于基站的目标数据库中,目标映射表中存储有与不同网络地理位置对应的不同的配置方案。
进一步地,配置装置还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查找模块根据网络地理位置在目标映射表查找配置方案之后,获取来自第一设备的按预设时间发送的第一目标信息,并根据第一目标信息对目标映射表进行更新,其中,第一目标信息包含目标映射表中需要更新的信息;或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更新指令,并按照更新指令对目标映射表进行更新。
进一步地,确定单元还包括: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位置信息至第二设备;以及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包含位置信息的配置方案。
进一步地,确定单元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位置信息确定基站的当前所处的网络地理位置;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网络地理位置至第三设备;以及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来自第三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二指示信息包含网络地理位置的配置方案,第三设备为根据网络地理位置下发第二指示信息的设备。
进一步地,获取单元包括以下任一种模块:第四获取模块,用于通过基站的定位模块获取位置信息;第五获取模块,用于通过基站的IP地址获取位置信息;第六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第二目标信息获取位置信息,其中,第二目标信息为用户设备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之后发送至基站的目标信息。
进一步地,第六获取模块包括: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目标信息;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第二目标信息是否为用户设备当前的位置;以及确定子模块,用于在判断出第二目标信息为用户设备当前的位置的情况下,确定第二目标信息为位置信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上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下功能:获取基站的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确定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其中,无线信号为基站传输的信号;以及根据配置方案配置无线信号。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上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以下功能:获取基站的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确定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其中,无线信号为基站传输的信号;以及根据配置方案配置无线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获取基站的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确定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其中,无线信号为基站传输的信号;根据配置方案配置无线信号的方式。通过利用基站自身所处区域的位置信息来确定基在该位置的配置方案,从而根据配置方案来配置基站所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所属特性,使得基站在其他区域移动至该区域时可以自动满足对所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要求,达到了使基站具备可移动性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基站在任何区域都能满足该区域监管措施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基站适用范围不广泛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基站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确定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中第二种配置方案的流程交互图;以及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基站的配置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下述实施例中将涉及到诸多英文缩写,英文全称及其中文全称,现将其总结至表1中:
表1
Figure GDA0001569722110000051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的配置方法的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基站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2至步骤S106:
步骤S102,获取基站的位置信息。
具体地,用户设备与基站通过无线信号的连接,实现基站与其他用户设备或者网络设备的通信连接。基站的位置信息通过网络地理位置来确定,其中,网络地理位置包括基站的地理位置和/或网络位置,地理位置可以表示为基站所处位置的经纬度、所处位置的国家或所处某一国家的某一城市等地理意义上的区域,网络位置可表示为基站所分配的IP地址信息等。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UE,可以是移动电话机(或手机),或者其它能够发送或接收无线信号的设备,包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为PDA)、无线调制调解器、无线通信装置、手持装置、膝上型计算机、无绳电话、无线本地回路(Wireless Local Loop,简称为WLL)、能够将移动信号转换为Wifi信号的客户终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简称为CPE)或Wifi、智能家电、或其它不通过人的操作就能自发与移动通信网络通信的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站可以是宏基站(Macro BaseStation)、微基站(Pico Base Stat ion)、Node B、增强型基站(ENB)、家庭增强型基站(Femto eNB或Home eNode B或Home eNB或HENB)、中继站、接入点、射频拉远单元(RemoteRadio Unit,简称为RRU)、射频拉远头(Remote Radio Head,简称为RRH)等。基站与用户设备UE之间的空中接口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DMA,简称为WCDMA)、CDMA2000、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简称为WiMAX)、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LTE-Advanced中的任一种。
步骤S104,根据位置信息确定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其中,无线信号为基站传输的信号。
具体地,由于地区与地区之间基站的监管措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通过获取基站的所处位置,进而确定该位置所处地区所规定或要求的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其中,无线信号为基站发送的无线信号和/或接收的无线信号。
步骤S106,根据配置方案配置无线信号。具体地,通过与基站所在的区域所对应的配置方案来配置无线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利用基站自身所处区域的位置信息来确定基站在该位置的配置方案,从而根据配置方案来配置基站所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所属特性,使得基站在其他区域移动至该区域时可以自动满足对所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要求,达到了使基站具备可移动性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基站在任何区域都能满足该区域监管措施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基站适用范围不广泛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步骤S104中根据位置信息确定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至少包括以下三种配置方案中的任意一种。
第一种配置方案:
可选地,利用第一种配置方案确定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包括如下步骤S1至步骤S2:
步骤S1,根据位置信息确定基站当前所处的网络地理位置。
步骤S2,根据网络地理位置在目标映射表查找配置方案,其中,目标映射表可以预先存储于基站的目标数据库中,目标映射表中存储有与不同网络地理位置对应的不同的配置方案。
具体地,在基站的数据库中预先存储有不同位置信息的和配置方案的目标映射表或表征该映射表的信息,其中,网络地理位置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和网络位置中的至少一种,目标映射表包括不同位置信息的配置方案。
以网络地理位置信息为地理位置为例,并结合表2对第一种配置方案进行说明,表2中列出了不同国家的基站传输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其中,配置方案中的部分参数包括:最大发射功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ffective Isotropic Radiated Power,简称为EIRP)、带外泄露要求(Out Of Band Emission)和杂散发射(Spurious Emission)。表2中所示的映射表为在5.8GHz频段(具体是5725-5825MHz)的映射表,若通过获取的位置信息确定出基站自身所处地理位置为美国,则根据下表来确定配置方案为:最大发送功率为30dBm,带外泄露要求为“对于5.715-5.86GHz频段内不超过-17dBm/MHz,该频段外不超过-27dBm/MHz”;相同地,若通过获取的位置信息确定出基站自身所处地理位置为中国,则根据下表来确定配置方案为:最大发送功率为27dBm,带外泄露要求为“≤-80dBm/Hz(≤5725MHz和≥5850MHz频段)”,杂散发射为“≤-33dBm/100kHz”。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采用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英文简称为LTE)网络,即LTE系统网络实现基站传输无线信号,而LTE系统网络的运行频段一般由各个国家制定,目前有一种技术趋势为Unlicensed LTE,即LTE运行在免费的频段,其中,免费的频段包括2.4GHz频段和5.8GHz频段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取的运行频段包括非Unlicensed频段和Unlicensed频段,具体以Unlicensed频段为例进行说明,选取的Unlicensed频段为5.8GHz频段。
表2
Figure GDA0001569722110000081
进一步地,利用第一种配置方案确定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还包括步骤S21或步骤S22:
步骤S21,获取来自第一设备的按预设时间发送的第一目标信息,并根据第一目标信息对目标映射表进行更新,其中,第一目标信息包含目标映射表中需要更新的信息。
具体地,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基站的监管措施并非固定不变,因此在监管措施发生改变或采用新的标准等参数或规则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需要对目标映射表进行更新。具体更新目标映射表的方式包括第一设备每隔预设时间发送一次第一目标信息至基站。其中,第一设备为用于发送更新信息的网络设备,更新信息即为第一目标信息,基站根据获取到的更新信息对已存储的映射表进行更新。具体预设时间可选取为一天,即每隔一天获取来自第一设备的更新信息,同样地,预设时间可选取为一周,即每隔一周获取来自第一设备的更新信息,具体预设时间用户可根据需要来进行选取。当在预设时间内监管措施未改变的情况下,如获取到的第一目标信息与原映射表中的信息相同,可以不做任何操作,或仍然将第一目标信息覆盖至映射表中即可;当在预设时间内监管措施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获取到的第一目标信息与原映射表中的信息并非完全相同,将第一目标信息覆盖至原映射表中,更新原映射表进行即可。
步骤S22,接收更新指令,并按照更新指令对目标映射表进行更新。
具体地,更新目标映射表的方式还包括通过接收更新指令的方式更新目标映射表。当基站所在的国家或地区的监管措施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网络设备会向基站发送更新指令以触发目标映射表更新。其中,更新指令以事件触发(Event-trigger)的方式来触发基站更新目标映射表,并按照更新指令中的信息更新目标映射表中的信息,网络设备可以是与第一设备相同的设备,第一设备可以为基站的服务器和网关设备等。
第二种配置方案: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确定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中第二种配置方案的流程交互图,如图2所示,第二种配置方案包括如下步骤S202至步骤S208:
步骤S202,获取基站自身的位置信息。
步骤S204,基站将位置信息发送至第二设备。
步骤S206,第二设备根据位置信息确定配置方案。
步骤S208,基站获取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包含位置信息的配置方案。
具体地,基站确定无线信号的传输方案可以不需要在基站的数据库中存储目标映射表,而是将自身的位置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并接收来自该第二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的方式确定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其中,位置信息包括基站的地理位置和/或网络位置,地理位置例如基站当前所处位置的经纬度(可通过GPS或北斗定位系统获得),当前所处位置的国家以及地区等信息,网络位置例如基站的IP地址等信息。将地理位置和/或网络位置信息发送至基站的服务器或者网关设备等设备,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根据接收到的位置信息确定配置方案,并将该配置方案以第一指示信息的形式发送至基站,基站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该基站传输无线信号的方式,例如在第一指示信息中指示基站的最大发送功率为27dBm,杂散发射(Spur ious Emiss ion)为“≤-33dBm/100kHz”等信息,其中,第二设备可以是与第一设备相同的网络设备。
第二种配置方案相对于第一种配置方案的好处是基站不需要存储映射表,也不需定期更新,只需要第二设备上的映射表保持最新即可,并且该过程也使得第二设备能够获取基站的位置信息,有利于对若干基站的综合管理和部署。
第三种配置方案:
可选地,利用第三种配置方案确定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包括如下步骤S3至步骤S5:
步骤S3,根据位置信息确定基站的当前所处的网络地理位置。
步骤S4,发送网络地理位置至第三设备。
步骤S5,获取来自第三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二指示信息包含网络地理位置的配置方案,第三设备为根据网络地理位置下发第二指示信息的设备。
具体地,基站在发送所处网络地理位置信息至第三设备之前,基站根据获取到的地理位置和/或网络位置确定基站自身所处的地区、国家或者基站的IP地址区段,并将该地区、国家或者IP地址区段中任意一个位置信息发送至第三设备,能够降低发送给第三设备的信息量。例如通过方案三确定线信号的配置方案,不再发送经纬度信息至第三设备,而发送某一国家或者某一地区的区域编码信息至第三设备,能够减小发送的网络地理位置信息的信息量。第三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网络地理位置在映射表中查找该位置的配置方案,并以第二指示信息的方式发送至基站,基站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指示信息配置无线信号的传输特性,其中,第三设备可以是与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相同的设备。
可选地,步骤S102中获取基站的位置信息的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方式一:通过基站的定位模块获取位置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模块可以是GPS定位模块或北斗定位模块。
方式二:通过基站的IP地址获取位置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基站与网络连接之后,由该网络对应的网关设备来分配的IP地址,而各国的网关设备可分配的IP地址区段不同,因此同样可以根据IP地址区段来确定基站所处的位置信息。
方式三:根据第二目标信息获取位置信息,其中,第二目标信息包含用户设备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之后发送至基站的目标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目标信息中包括用户设备UE的位置信息。
进一步地,方式三根据第二目标信息获取位置信息包括如下步骤S6至步骤S8:
步骤S6,接收第二目标信息。
步骤S7,判断第二目标信息是否为用户设备当前的位置。
步骤S8,在判断出第二目标信息为用户设备当前的位置的情况下,确定第二目标信息为位置信息。
具体地,用户设备UE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之后,会向基站发送大量的数据,该第二目标信息中包含用户发送至基站的全部数据,其中,第二目标信息包括携带位置信息的目标信息和未携带位置信息的目标信息,并根据该带有位置信息的目标信息确定基站的位置信息。
首先基站为用户设备UE提供服务,并当基站检测到用户设备UE传输的第二目标信息为位置信息时,将该位置信息视为基站自身的位置信息。例如基站开机之后有智能手机接入,当智能手机打开一个地图的客户端之后,智能手机根据自身的定位模块上传智能手机当前的位置信息,而对于发送功率较小的基站,其覆盖范围较小(如100米),通常将该智能手机的当前位置信息视为基站的位置信息。
可选地,配置方案至少包括以下任一种:最大发射功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带外泄露要求和杂散反射,其中,基站在一个位置信息具有一个配置方案。
如上述表2所示,部分配置方案参数包括:最大发送功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带外泄露要求、杂散发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配置方案还可以包括其它配置方案,包括频谱范围、带宽、发送功率(例如峰值PSD、平均PSD等)等指标中至少一个。上述参数均为无线通信监管措施中所关注的参数,在本申请可实现对上述参数的配置,从而满足各个国家或地区的要求。
可选地,如下述表3所示,配置方案还至少包括以下任一种:干扰处理方式、应用场景和非授权频谱使用方式,其中,干扰处理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任一种:先听后说、动态频率选择和载波检测自适应传输,应用场景至少包括以下任一种:室内方案和室外方案,非授权频谱使用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任一种:授权辅助接入和独立运行。
在表3中位置信息以国家为例进行介绍,可以看出国家1、国家2和国家3对应一种配置方案,该配置方案除表2中包括的参数以外,还包括非授权频谱使用方式、干扰处理方式和应用场景。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每个配置方案都需要对所有项都有要求,如下表所示,国家1对EIPR并没有特殊要求,因此该项空白。
表3
Figure GDA0001569722110000111
表3中所示的干扰处理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法:
方法一:先听后说LBT;
方法二:动态频率选择(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英文简称为DFS);
方法三:载波检测自适应传输(Carrier-Sensing Adaptive Transmission,英文简称为CSAT)。
在非授权Unlicensed频带上传输无线信号会存在一定的干扰,工作在非授权Unlicensed频带上的基站至少由一个运营商来建设,而不同运营商部署的基站可能工作在相同的频带,因此基站所发送的信号之间存在干扰,为了解决这类干扰问题提出上述三种方法。
先听后说(Listen Before Talk,英文简称为LBT)即是基站在发送无线信号之前,先检测在待发送的频带上的无线信号强度,若强度低于一定阈值,可判断出在基站所处的环境中该频带的干扰较弱,进而再在该频带上发送无线信号。
动态频率选择DFS是基站在发送无线信号之前,先检测在待发送的频带上的无线信号强度,若强度较强,则再检测其它频带的信号强度,直到检测到强度低于一定阈值的频带为止,进而在该频带上发送无线信号。
载波检测自适应传输CSAT即是基站在某个频带上发送无线信号之前,先检测在该频带上传输无线信号的基站的数量,进而根据该数量来确定基站在该频带上工作的时间。例如检测到在5.8GHz频带的20MHz带宽上另检测到5个不同基站,则确定该基站占用1/6的时间来传输无线信号(例如在编号为6*n+1的子帧上传输无线信号),从而能够与其它工作在该频带的基站公平地使用该频带。
上述表3中非授权频谱使用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授权辅助接入(Licensed-Assisted Access,英文简称为LAA)和独立运行Standalone。
对于Unl icensed-LTE技术而言(即LTE运行在免费频段),包括授权辅助接入LAA或独立运行Standalone。LAA要求在Unl icensed频带上传输无线信号必须借助于一个Licensed频带才能进行,Standalone则不需借助、单独在Unlicensed频带上就可以传输信号。
例如,5.8GHz频带是Unl icensed频带,LAA要求一个Licensed频带辅助该频带的工作,比如基站在2.6GHz的Licensed频带上传输控制信号,用于调度在5.8GHz频带上的无线信号来传输用户数据,这种方式能够保证控制信号的传输性能;而对于Standalone,可以将无线信号和用户设备的数据都承载在Unlicensed频带进行传输。
又例如,国家1规定将5.8GHz频带仅能用于LAA的方式,而国家2规定将该频带用于Standalone方式。(注:在本文为了叙述方便,使用x.xGHz频带代表在x.xGHz附近的频带,例如5.8GHz频带通常表示5.725GHzˉ5.825GHz的频带,此类描述为业界公知,后续不再赘述)当基站检测到处于国家1时,则采用LAA的方式,例如基站自身具备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英文简称为CA)能力,则同时在Licensed频带和Unlicensed频带上传输无线信号,并且Unlicensed频带上传输的无线信号受到Licensed频带上传输的信令的控制,其中,载波聚合为增加传输带宽的技术。或者基站不具备载波聚合CA能力,则与其它在Licensed频带上传输无线信号的基站通信,接收该基站的指示来传输无线信号。当基站检测到处于国家2时,采用Standalone方式直接在5.8GHz上传输无线信号和用户设备的数据。
具体应用场景包括室内方案和室外方案。不同国家或地区对频带的监管措施不同,对于某些频带要求仅能采用室内方案,即用于室内场景中,可以降低对室外的无线信号的影响。对于某些频带则没有此要求,例如2.3GHz频带,中国规定仅能采用室内方案。
本申请同样提出根据位置信息确定频段是按照室内配置方案或室外配置方案。例如室内方案对应的最大发送功率为23dBm,室外方案对应的最大发送功率为30dbm。首先基站判断自身是否位于室内场景(例如根据经纬度来判断,或者根据是否能搜索到GPS信号来判断,等等),若判断该基站确定位于室内场景中,根据该信息确定该基站采用室内方案来传输无线信号,限制最大发送功率为23dBm;若判断该基站确定位于室外场景中,根据该信息确定该基站采用室外方案来传输无线信号,限制最大发送功率为30dBm。或者,该频段仅可被用于室内,则若基站检测到GPS信号(表明在室外)时则停止收发无线信号;对于可采用室外配置方案的频段不受到此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的配置装置,该配置装置主要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上述内容所提供的基站的配置方法,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配置装置做具体介绍。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的基站的配置装置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配置装置包括:获取单元10、确定单元20和配置单元30,其中:
获取单元10用于获取基站的位置信息。
具体地,用户设备与基站通过无线信号的连接,实现与其他用户设备或者网络设备的通信连接。基站的位置信息通过网络地理位置来确定,其中,网络地理位置包括基站的地理位置和/或网络位置,地理位置可以表示为基站所处位置的经纬度、所处位置的国家或所处某一国家的某一城市等地理意义上的区域,网络位置可表示为基站所分配的IP地址信息等。
确定单元20用于根据位置信息确定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其中,无线信号为基站传输的信号。
具体地,由于地区与地区之间基站的监管措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通过获取单元10获取基站的所处位置,进而通过确定单元20确定该位置所处地区所规定或要求的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其中,无线信号为基站发送的无线信号和/或接收的无线信号。
配置单元30用于根据配置方案配置无线信号。具体地,通过与基站所在的区域所对应的配置方案来配置无线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利用基站自身所处区域的位置信息来确定基在该位置的配置方案,从而根据配置方案来配置基站所传输的无线信号的所属特性,使得基站在其他区域移动至该区域时可以自动满足对所传输的无线信号的要求,达到了使基站具备可移动性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基站在任何区域都能满足该区域监管措施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基站适用范围不广泛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确定单元20包括:第一确定模块和查找模块,其中: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位置信息确定基站当前所处的网络地理位置;查找模块用于根据网络地理位置在目标映射表查找配置方案,其中,目标映射表预先存储于基站的目标数据库中,目标映射表中存储有与不同位置对应的不同的配置方案。
具体地,在基站的数据库中预先存储有不同位置信息的和配置方案的目标映射表或表征该映射表的信息,其中,网络地理位置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和网络位置中的至少任一种,目标映射表包括不同网络地理位置信息的配置方案。
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的基站配置装置还包括:第一获取模块和接收模块,其中: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来自第一设备的按预设时间发送的第一目标信息,并根据第一目标信息对目标映射表进行更新,其中,第一目标信息包含目标映射表中需要更新的信息;或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更新指令,并按照更新指令对目标映射表进行更新。
具体地,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基站的监管措施并非固定不变,因此在监管措施发生改变或采用新的标准等参数或规则发生变化的的情况下,需要对目标映射表进行更新。具体更新目标映射表的方式包括通过第一获取模块来获取第一设备每隔预设时间发送的一次第一目标信息至基站。其中,第一设备为用于发送更新信息的网络设备,更新信息即为第一目标信息,基站根据获取到的更新信息对已存储的映射表进行更新。具体预设时间可选取为一天,即每隔一天获取来自第一设备的更新信息,同样地,预设时间可选取为一周,即每隔一周获取来自第一设备的更新信息,具体预设时间用户可根据需要来进行选取。当在预设时间内监管措施未改变的情况下,如获取到的第一目标信息与原映射表中的信息相同,可以不做任何操作,或仍然将第一目标信息覆盖至映射表中即可;当在预设时间内监管措施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获取到的第一目标信息与原映射表中的信息并非完全相同,将第一目标信息覆盖至原映射表中,更新原映射表进行即可。
更新目标映射表的方式还包括通过接收模块来接收更新指令的方式更新目标映射表。当基站所在的国家或地区的监管措施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网络设备会向基站发送更新指令以触发目标映射表更新。其中,更新指令以事件触发(Event-tr igger)的方式来触发基站更新目标映射表,并按照更新指令中的信息更新目标映射表中的信息,网络设备可以是与第一设备相同的设备,第一设备可以为基站的服务器和网关设备等。
可选地,确定单元20还包括:第一发送模块和第二获取模块,其中: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位置信息至第二设备;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包含位置信息的配置方案。
具体地,基站确定无线信号的传输方案可以通过第一发送模块将自身的位置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并通过第二获取模块获取来自该第二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进而确定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其中,位置信息包括基站的地理位置和/或网络位置。将地理位置和/或网络位置信息发送至基站的服务器或者网关设备等设备,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根据接收到的位置信息确定配置方案,并将该配置方案以第一指示信息发送至基站,基站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该基站传输无线信号的方式。
第二种配置方案相对于第一种配置方案的好处是基站不需要存储映射表,也不需定期更新,只需要第二设备上的映射表保持最新即可,并且该过程也使得第二设备能够获取基站的位置信息,有利于对若干基站的综合管理和部署。
可选地,确定单元20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第二发送模块和第三获取模块,其中: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位置信息确定基站的当前所处的网络地理位置;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网络地理位置至第三设备;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来自第三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二指示信息包含网络地理位置的配置方案,第三设备为根据网络地理位置下发第二指示信息的设备。
具体地,基站在发送所处网络地理位置信息至第三设备之前,基站通过第二确定模块根据获取到的地理位置和/或网络位置确定基站自身所处的地区、国家或者基站的IP地址区段,并将该地区、国家或者IP地址区段中任意一个位置信息发送至第三设备,能够降低发送给第三设备的信息量。第三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网络地理位置在映射表中查找该位置的配置方案,并以第二指示信息的方式发送至基站,基站通过第三获取模块接收到第二指示信息,进而配置无线信号的传输特性,其中,第三设备可以是与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相同的设备。
可选地,获取单元10包括:第四获取模块、第五获取模块和第六获取模块,其中: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通过基站的定位模块获取位置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模块可以是GPS定位模块或北斗定位模块。
第五获取模块用于通过基站的IP地址区段获取位置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基站与网络连接之后,由该网络对应的网关设备来分配的IP地址区段,而各国的网关设备可分配的IP地址不同,因此同样可以根据IP地址区段来确定基站所处的位置信息。
第六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第二目标信息获取位置信息,其中,第二目标信息包含用户设备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之后发送至基站的目标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目标信息中包括用户设备UE的位置信息。
可选地,第六获取模块包括:接收子模块、判断子模块和确定子模块,其中:
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目标信息;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第二目标信息是否为用户设备当前的位置;确定子模块用于在判断出第二目标信息为用户设备当前的位置的情况下,确定第二目标信息为位置信息。
具体地,用户设备UE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之后,会向基站发送大量的数据,该第二目标信息中包含用户发送至基站的全部数据,其中,第二目标信息包括携带位置信息的目标信息和未携带位置信息的目标信息,并根据该带有位置信息的目标信息确定基站的位置信息。
首先基站为用户设备UE提供服务,并当基站检测到用户设备UE传输的第二目标信息为位置信息时,将该位置信息视为基站自身的位置信息。例如基站开机之后有智能手机接入,当智能手机打开一个地图的客户端之后,智能手机根据自身的定位模块上传智能手机当前的位置信息,而对于发送功率较小的基站,其覆盖范围较小(如100米),通常将该智能手机的当前位置信息视为基站的位置信息。
可选地,配置方案至少包括以下任一种:最大发射功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带外泄露要求和杂散反射,其中,基站在一个位置信息具有一个配置方案。
配置方案还至少包括以下任一种:干扰处理方式、应用场景和非授权频谱使用方式,其中,干扰处理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任一种:先听后说、动态频率选择和载波检测自适应传输,应用场景至少包括以下任一种:室内方案和室外方案,非授权频谱使用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任一种:授权辅助接入和独立运行。
具体配置方案如上述表2和表3中所示,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上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下功能:获取基站的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确定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其中,无线信号为基站传输的信号;以及根据配置方案配置无线信号。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上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以下功能:获取基站的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确定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其中,无线信号为基站传输的信号;以及根据配置方案配置无线信号。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基站的配置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基站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其中,所述无线信号为所述基站传输的信号;以及
根据所述配置方案配置所述无线信号;
其中,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包括: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基站当前所处的网络地理位置;以及
根据所述网络地理位置在目标映射表查找所述配置方案,其中,所述目标映射表预先存储于所述基站的目标数据库中,所述目标映射表中存储有与不同网络地理位置对应的配置方案;
其中,在根据所述网络地理位置在目标映射表查找所述配置方案之后,所述配置方法还包括:
获取来自第一设备按预设时间发送的第一目标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对所述目标映射表进行更新,其中,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包含所述目标映射表中需要更新的信息;或
接收更新指令,并按照所述更新指令对所述目标映射表进行更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方法,其中,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还包括:
发送所述位置信息至第二设备;以及
获取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含所述位置信息的所述配置方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方法,其中,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还包括: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基站当前所处的网络地理位置;
发送所述网络地理位置至第三设备;以及
获取来自所述第三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含所述网络地理位置的所述配置方案,所述第三设备为根据所述网络地理位置下发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的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方法,其中,通过以下任一种方式获取所述基站的位置信息:
通过所述基站的定位模块获取所述位置信息;
通过所述基站的IP地址获取所述位置信息;
根据第二目标信息获取所述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目标信息包含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建立通信连接之后发送至所述基站的目标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置方法,其中,根据第二目标信息获取所述位置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目标信息;
判断所述第二目标信息是否为所述用户设备当前的位置;以及
在判断出所述第二目标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当前的位置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目标信息为所述位置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方法,其中,所述配置方案至少包括以下任一种:最大发射功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带外泄露要求和杂散反射,其中,所述基站在一个所述位置信息具有一个所述配置方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方法,其中,所述配置方案至少包括以下任一种:
干扰处理方式、应用场景和非授权频谱使用方式,
其中,所述干扰处理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任一种:先听后说、动态频率选择和载波检测自适应传输,所述应用场景至少包括以下任一种:室内方案和室外方案,所述非授权频谱使用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任一种:授权辅助接入和独立运行。
8.一种基站的配置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基站的位置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其中,所述无线信号为所述基站传输的信号;以及
配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配置方案配置所述无线信号;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基站当前所处的网络地理位置;以及
查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网络地理位置在目标映射表查找所述配置方案,其中,所述目标映射表预先存储于所述基站的目标数据库中,所述目标映射表中存储有与不同网络地理位置对应的不同的配置方案;
其中,所述配置装置还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查找模块根据所述网络地理位置在目标映射表查找所述配置方案之后,获取来自第一设备的按预设时间发送的第一目标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对所述目标映射表进行更新,其中,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包含所述目标映射表中需要更新的信息;或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更新指令,并按照所述更新指令对所述目标映射表进行更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置装置,其中,所述确定单元还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位置信息至第二设备;以及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含所述位置信息的所述配置方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置装置,其中,所述确定单元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基站的当前所处的网络地理位置;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网络地理位置至第三设备;以及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来自所述第三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含所述网络地理位置的所述配置方案,所述第三设备为根据所述网络地理位置下发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的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置装置,其中,所述获取单元包括以下任一种模块: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基站的定位模块获取所述位置信息;
第五获取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基站的IP地址获取所述位置信息;
第六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第二目标信息获取所述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目标信息为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建立通信连接之后发送至所述基站的目标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配置装置,其中,所述第六获取模块包括:
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目标信息;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二目标信息是否为所述用户设备当前的位置;以及
确定子模块,用于在判断出所述第二目标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当前的位置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目标信息为所述位置信息。
13.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下功能:获取基站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其中,所述无线信号为所述基站传输的信号;以及根据所述配置方案配置所述无线信号;其中,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包括: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基站当前所处的网络地理位置;以及根据所述网络地理位置在目标映射表查找所述配置方案,其中,所述目标映射表预先存储于所述基站的目标数据库中,所述目标映射表中存储有与不同网络地理位置对应的配置方案;其中,在根据所述网络地理位置在目标映射表查找所述配置方案之后,还获取来自第一设备按预设时间发送的第一目标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对所述目标映射表进行更新,其中,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包含所述目标映射表中需要更新的信息;或接收更新指令,并按照所述更新指令对所述目标映射表进行更新。
14.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以下功能:获取基站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其中,所述无线信号为所述基站传输的信号;以及根据所述配置方案配置所述无线信号;其中,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无线信号的配置方案包括: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基站当前所处的网络地理位置;以及根据所述网络地理位置在目标映射表查找所述配置方案,其中,所述目标映射表预先存储于所述基站的目标数据库中,所述目标映射表中存储有与不同网络地理位置对应的配置方案;其中,在根据所述网络地理位置在目标映射表查找所述配置方案之后,还获取来自第一设备按预设时间发送的第一目标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对所述目标映射表进行更新,其中,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包含所述目标映射表中需要更新的信息;
或接收更新指令,并按照所述更新指令对所述目标映射表进行更新。
CN201580082238.6A 2015-11-02 2015-11-02 基站配置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78526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5/093610 WO2017075750A1 (zh) 2015-11-02 2015-11-02 基站配置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52692A CN107852692A (zh) 2018-03-27
CN107852692B true CN107852692B (zh) 2021-07-16

Family

ID=58661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2238.6A Active CN107852692B (zh) 2015-11-02 2015-11-02 基站配置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52692B (zh)
WO (1) WO20170757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6986B (zh) * 2021-07-21 2024-04-09 武汉虹旭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获取终端位置的方法及系统
EP4239411A1 (en) 2022-03-04 2023-09-06 Eco3 B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a lithographic printing plate precursor
CN116997023A (zh) * 2022-04-21 2023-11-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调度方法、装置、系统、设备、介质及产品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8462A (zh) * 2013-11-22 2014-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位置的方法及基站
CN103907368A (zh) * 2011-12-27 2014-07-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服务器装置、基站装置和识别号确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3402B (zh) * 2006-11-20 2010-04-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制式基站的配置方法及其系统
US9363770B2 (en) * 2007-10-05 2016-06-07 Ipcomm Automatic provisioning of handoff parameters for femtocell
CN101621782A (zh) * 2008-06-30 2010-0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基站应用的通信系统、装置及方法
FR2934107B1 (fr) * 2008-07-17 2010-08-27 Alcatel Lucent Methode de gestion d'un reseau de telecommunication et equipements associes
CN102300239B (zh) * 2011-09-27 2013-12-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及其自启动方法
KR20130074901A (ko) * 2011-12-27 2013-07-0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해상 통신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3546893A (zh) * 2012-07-12 2014-01-29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无线载波资源配置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7368A (zh) * 2011-12-27 2014-07-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服务器装置、基站装置和识别号确定方法
CN103858462A (zh) * 2013-11-22 2014-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位置的方法及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52692A (zh) 2018-03-27
WO2017075750A1 (zh) 2017-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atasuk et al. LTE in unlicensed spectrum using licensed-assisted access
JP6400732B2 (ja) Lte laa動作のために近隣のwlan情報を取り出し及び利用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CN104412664B (zh) Wi-Fi网络连接方法、Wi-Fi控制器及Wi-Fi设备
US8996054B2 (en) Dynamic SAR emission control to minimize RF exposure
CN104285496B (zh) 用于d2d发现的方法和布置
US20160014544A1 (en)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aggregator apparatus and method
US934491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ceiving neighbor network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160731A (zh) 用于动态频谱分配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5075352B (zh) 执行多通信系统会聚网络中的发送tx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US20170289960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ell search
EP2795952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modifying operating parameters of a slave white space device
CN103262592A (zh) 频谱共享
US20210250822A1 (en) Neighbor Relations for Moving Cells
CN110839106A (zh)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7852692B (zh) 基站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4159240A (zh) 基于终端的通信方法和终端
US20200107210A1 (en) Carrier harmonization for rf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Khattab et al. An overview of IEEE standardization efforts for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JPWO2018020799A1 (ja) 通信制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2033818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Initial Access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EP2995162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wlan channel
US20200383038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network node,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WO2013109195A1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 converted signal, method of receiving a signal, and a transceiver device
US20180332526A1 (en) Optimizing MuLTEfire Network Discovery
CN106612490A (zh) 一种实现站点定位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085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city information industry base development road 1, 3 tier 3001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baicaib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city information industry base development road 1, 3 tier 3001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Bai Caibang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Floors 9 and 10, building 1, zone 1, No. 81, Beiq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5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aicaib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city information industry base development road 1, 3 tier 3001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aicaibang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