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43550A - 一种润发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润发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43550A
CN107843550A CN201711188066.8A CN201711188066A CN107843550A CN 107843550 A CN107843550 A CN 107843550A CN 201711188066 A CN201711188066 A CN 201711188066A CN 107843550 A CN107843550 A CN 1078435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reverse
positive
driv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880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43550B (zh
Inventor
屈百达
程宪宝
胡俐蕊
赵荣阳
韩开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Qin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Qin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118806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435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43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35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435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35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9/00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 G01N19/02Measuring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between materi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ontrol Of Direct Current Motor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润发检测系统,设置检测模块获取待检测者头发与外部执行机构接触时的摩擦力,设置俯仰驱动模块控制外部执行机构做俯仰运动,设置往复驱动模块控制外部执行机构做往复运动,检测模块获取的数据是俯仰、往复梳动待检测者头发的实时数据,本发明针对润发效果检测的需求,实现自动地、俯仰地、往复地梳动待检测者的头发,自动地获取检测数据,能提高检测效率以及检测准确度;设有两路检测子电路,每路检测子电路中设有至少1个应变片电阻,用户可根据需求增减应变片电阻的数量,改善数据的准确性,有助于提高检测准确度。

Description

一种润发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头发润滑度检测,具体涉及一种润发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洗发水露、护发膜、护发素等洗护用品,润滑度是检验其质量效果的指标之一,现有技术尚没有成熟的自动检验洗护用品润滑度的方法,通常是由用户人工拨动待检测者的头发,凭触感、经验来判断润发效果,不仅效率低,结果还不准确。
有待于提出一种润发检测系统,控制外部执行机构自动地、俯仰地、往复地梳动待检测者的头发,以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润发检测系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检测效率低、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包括检测模块、控制器模块、俯仰驱动模块以及往复驱动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俯仰驱动模块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俯仰驱动模块的输出信号控制外部执行机构的俯仰运动;所述往复驱动模块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往复驱动模块的输出信号控制外部执行机构的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模块由检测电路和放大电路组成;所述检测电路设有两路检测子电路,分别为左检测子电路和右检测子电路,所述左检测子电路的输出信号与放大电路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右检测子电路的输出信号与放大电路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左检测子电路与右检测子电路的电路结构相同;所述左检测子电路由至少1个左应变片电阻以及1个左应变片桥臂平衡电阻组成;所述各左应变片电阻依次串联,为左应变片串联体;所述左应变片串联体的一端与外部电源正极连接,所述左应变片串联体的另一端经左应变片桥臂平衡电阻接地,所述左应变片串联体的另一端与放大电路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所述左应变片桥臂平衡电阻一端与放大电路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所述左应变片桥臂平衡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放大电路由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工作点偏流电阻以及润滑信号反馈电阻组成;所述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工作点偏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工作点偏流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经润滑信号反馈电阻与所述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所述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还与外部控制执行模块连接;所述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左应变片桥臂平衡电阻一端连接,所述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右应变片桥臂平衡电阻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俯仰驱动模块主要包括上仰驱动电路、下俯驱动电路以及电感线圈;所述上仰驱动电路为所述电感线圈施加正向电流;所述下俯驱动电路为所述电感线圈施加反向电流;所述上仰驱动电路与所述下俯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上仰驱动电路由正向上臂场效应管、正向隔离二极管、正向信号分压电阻、正向光耦隔离器以及正向下臂场效应管组成;所述下俯驱动电路由反向上臂场效应管、反向隔离二极管、反向信号分压电阻、反向光耦隔离器以及反向下臂场效应管组成;所述俯仰驱动模块还包括正向偏置电阻、正向分压电阻、反向分压电阻、反向偏置电阻、非门、开关电平信号耦合电阻、继电器、吸收电容以及电感线圈;
外部电源正极经正向偏置电阻、正向分压电阻与所述正向隔离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正向隔离二极管的阴极经正向光耦隔离器接地;所述正向偏置电阻与正向分压电阻的连接处与正向上臂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正向上臂场效应管的漏极与外部电源正极连接,所述正向上臂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反向下臂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反向下臂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外部控制信号经非门、开关电平信号耦合电阻、正向信号分压电阻、正向光耦隔离器接地;外部控制信号经非门、开关电平信号耦合电阻、反向信号分压电阻、反向光耦隔离器与外部电源正极连接;外部电源正极经反向光耦隔离器与反向隔离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反向隔离二极管的阴极经反向分压电阻、反向偏置电阻接地;所述反向分压电阻、反向偏置电阻的连接点连接至所述反向下臂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正向上臂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反向下臂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反向下臂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所述反向上臂场效应管的源极与外部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反向上臂场效应管漏极与所述正向下臂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正向下臂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正向隔离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正向隔离二极管的源极接地;所述反向下臂场效应管的漏极经继电器与所述电感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与所述吸收电容并联;所述反向上臂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电感线圈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往复驱动模块由红外检测放大子模块、往复驱动子模块以及直流电机组成;所述红外检测放大子模块由红外检测电路和红外放大电路组成;所述红外检测电路的输出信号经红外放大电路进行放大后,作为控制信号输入至往复驱动子模块中;所述往复驱动子模块接收控制器模块的控制信号,控制直流电机正转或反转;所述往复驱动子模块接收接收红外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控制直流电机停止正转或停止反转。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检测电路由发射管和接收管、发射管限流电阻和接收管平衡电阻组成;所述红外放大电路由偏流电阻、到位运算放大器、到位信号反馈电阻、光耦输入限流电阻、到位信号光耦隔离器、继电器第一常开触点组成;所述发射管的阳极、接收管的阳极与外部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射管的阴极经发射管限流电阻接地,所述接收管的阴极经接收管平衡电阻接地,所述接收管的阴极与到位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所述到位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经偏流电阻接地;所述到位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经到位信号反馈电阻与到位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外部电源的正极经光耦输入限流电阻、到位信号光耦隔离器的输入端子、继电器第一常开触点与所述到位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往复驱动子模块的由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正向加速电容、正向释放电阻、继电器第一常闭触点、正向驱动隔离二极管、正向驱动左臂耦合电阻、正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正向驱动左臂耦合电阻、正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反向加速电容、反向释放电阻、继电器第二常闭触点、反向驱动隔离二极管、反向驱动左臂耦合电阻、反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反向驱动右臂耦合电阻、反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直流电机、继电器电磁线圈、继电器限流电阻、输出限流电阻、到位信号光耦隔离器、左臂开关管、右臂开关管组成;
外部控制信号经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正向加速电容、继电器第一常闭触点、正向驱动隔离二极管、正向驱动左臂耦合电阻与正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的控制端连接;外部电源正极经正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与所述直流电机的一端连接;所述正向驱动隔离二极管的阴极经正向驱动左臂耦合电阻与所述正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正向释放电阻并联在所述正向加速电容的两端;外部控制信号经第一反相器、反向加速电容、反向释放电阻、继电器第二常闭触点、反向驱动隔离二极管、反向驱动右臂耦合电阻与所述反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的控制端连接;外部电源正极经反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与所述直流电机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反向驱动隔离二极管的阴极经反向驱动左臂耦合电阻与所述反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反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的阳极与所述直流电机的一端连接,所述反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的阴极经左臂开关管接外部电源负极;正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的阳极与所述直流电机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正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的阴极经右臂开关管接外部电源负极;所述反向释放电阻并联在反向加速电容的两端;外部电源正极经输出限流电阻、到位信号光耦隔离器的输出端子接接外部电源负极,外部电源正极经输出限流电阻与左臂开关管和右臂开关管的栅极连接;继电器电磁线圈、继电器限流电阻串联后,并接在所述直流电机的两端。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为检测模块、控制器模块、俯仰驱动模块以及往复驱动模块供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设置检测模块获取待检测者头发与外部执行机构接触时的摩擦力,设置俯仰驱动模块控制外部执行机构做俯仰运动,设置往复驱动模块控制外部执行机构做往复运动,检测模块获取的数据是俯仰、往复梳动待检测者头发的实时数据,本发明针对润发效果检测的需求,实现自动地、俯仰地、往复地梳动待检测者的头发,自动地获取检测数据,能提高检测效率以及检测准确度;
2、设有两路检测子电路,每路检测子电路中设有至少1个应变片电阻,用户可根据需求增减应变片电阻的数量,改善数据的准确性,有助于提高检测准确度;
3、设置上仰驱动电路、下俯驱动电路为电感线圈施加正向电流或反向电流,可根据电磁效应,带动外部执行机构的某些部件做上仰运动和下俯运动,实现俯仰运动的自动化,提高检测效率;
4、控制器模块控制直流电机正转或反转,来控制外部执行机构某些部件的往复运动,以红外检测放大子模块获取的信号作为控制信号,控制控制外部执行机构某些部件停止往复运动,实现往复运动的自动化,提高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原理框图。
图2为检测模块的电路图。
图3为红外检测放大子模块的电路图。
图4为往复驱动子模块的电路图。
图5为俯仰驱动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包括检测模块、控制器模块、俯仰驱动模块以及往复驱动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俯仰驱动模块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俯仰驱动模块的输出信号控制外部执行机构的俯仰运动;所述往复驱动模块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往复驱动模块的输出信号控制外部执行机构的往复运动,如图1所示。
外部执行机构设有检测梳,检测模块安装在该检测梳上,外部执行机构在控制器模块的控制下,带动检测梳做往复运动或俯仰运动。在往复运动和俯仰运动的过程中,检测模块实时获取检测梳与待检测者头发之间的摩擦力信号,输入至控制器模块中。
外部执行机构设有永磁体,俯仰驱动模块主要是利用电磁效应,为电磁线圈施加正向或反向的电流,吸收或排斥永磁体,使得检测梳随着永磁体的吸收和排斥力做俯仰运动。
外部执行机构设有往复运动链和姿态梁,检测梳安装在姿态梁上,姿态梁在往复运动链上运动,往复驱动模块通过控制直流电机的正转和反转,控制姿态梁在运动链上往复运动,进而实现检测梳的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模块由检测电路和放大电路组成;所述检测电路设有两路检测子电路,分别为左检测子电路和右检测子电路,所述左检测子电路的输出信号与放大电路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右检测子电路的输出信号与放大电路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在外部检测梳的两侧,分别设置左检测子电路和右检测子电路,在检测梳的两侧都进行摩擦力的检测,获取的数据更为准确,避免人为判断,既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又有助于提高检测准确度。左检测子电路与右检测子电路的电路结构完全相同,输出的信号分别输入至放大电路的正输入端和反输入端,由放大电路将信号进行放大。在每个子检测电路中,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增减应变片电阻的数量,但检测梳两侧的应变片电阻数量一致,用户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善数据的准确性。
所述左检测子电路由至少1个左应变片电阻RF以及1个左应变片桥臂平衡电阻RS1组成;所述各左应变片电阻RF依次串联,形成左应变片电阻串联体,所述左应变片串联体的一端与电源正极EP连接,左应变片串联体的另一端经左应变片桥臂平衡电阻RS1接地;所述左应变片桥臂平衡电阻RS1一端a与放大电路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所述左应变片桥臂平衡电阻RS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右检测子电路由至少1个右应变片电阻RB以及1个由应变片桥臂平衡电阻RS2组成;所述各右应变片电阻依次串联,形成右应变片串联体,右应变片串联体的一端与电源正极EP连接,右应变片串联体的另一端经右应变片桥臂平衡电阻RS2接地,右应变片串联体的另一端与放大电路的负向输入端连接;所述右应变片桥臂平衡电阻RS2的一端b与放大电路的负向输入端连接,所述右应变片桥臂平衡电阻RS2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放大电路由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AS、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工作点偏流电阻RS3以及润滑信号反馈电阻RS4组成;所述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工作点偏流电阻RS3的一端与所述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AS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工作点偏流电阻RS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AS的输出端s经润滑信号反馈电阻RS4与所述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AS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所述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AS的输出端s还与外部控制执行模块连接;所述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AS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左应变片桥臂平衡电阻RS1的一端a连接,所述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AS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右应变片桥臂平衡电阻RS2的b一端连接。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AS由电源正极EP和电源负极EN供电。
所述俯仰驱动模块主要包括上仰驱动电路、下俯驱动电路以及电感线圈组成;所述上仰驱动电路为所述电感线圈施加正向电流;所述下俯驱动电路为所述电感线圈施加反向电流;所述上仰驱动电路与所述下俯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相同。
所述上仰驱动电路由正向上臂场效应管QP1、正向隔离二极管DP、正向信号分压电阻RP3、正向光耦隔离器Lcp1以及正向下臂场效应管QP2组成;所述下俯驱动电路由反向上臂场效应管QN2、反向隔离二极管DN、反向信号分压电阻RN3、反向光耦隔离器LCN以及反向下臂场效应管QN1组成;所述俯仰驱动模块还包括正向偏置电阻RK1、正向分压电阻RK2、反向分压电阻RK3、反向偏置电阻RK4、非门GK、开关电平信号耦合电阻RsK、继电器J-12、吸收电容CK以及电感线圈L;继电器J-12即继电器第二常开触点J-12。其中,QP1N沟道增强型正向上臂MOSFET器件,QN2P沟道增强型反向上臂MOSFET器件,QP2N沟道增强型正向下臂MOSFET器件,QN1P沟道增强型反向下臂MOSFET器件。
电源正极Ep经正向偏置电阻RK1、正向分压电阻RK2与所述正向隔离二极管Dp的阳极连接;所述正向隔离二极管Dp的阴极经正向光耦隔离器Lcp1接地;所述正向偏置电阻RK1与正向分压电阻RK2的连接处与正向上臂场效应管QP1的栅极连接;所述正向上臂场效应管QP1的漏极与电源正极Ep连接,所述正向上臂场效应管QP1的源极与所述反向下臂场效应管QN1的漏极连接,所述反向下臂场效应管QN1的源极接地;控制器模块发出的控制信号K经非门GK、开关电平信号耦合电阻RsK、正向信号分压电阻RP3、正向光耦隔离器Lcp1接地;控制信号K经非门GK、开关电平信号耦合电阻RsK、反向信号分压电阻RN3、反向光耦隔离器LCN与电源正极Ep连接;电源正极Ep经反向光耦隔离器LCN与反向隔离二极管DN的阳极连接;所述反向隔离二极管DN的阴极经反向分压电阻RK3、反向偏置电阻RK4接地;所述反向分压电阻RK3、反向偏置电阻RK4的连接点连接至所述反向下臂场效应管QN1的栅极;所述正向上臂场效应管QP1的源极与所述反向下臂场效应管QN1的漏极连接;所述反向下臂场效应管QN1的源极接地;所述反向上臂场效应管QN2的源极与电源正极Ep连接;所述反向上臂场效应管QN2漏极与所述正向下臂场效应管QP2的漏极连接;所述正向下臂场效应管QP2的栅极与所述正向隔离二极管DP的阴极连接,所述正向隔离二极管DP的源极接地;所述反向下臂场效应管QN1的漏极经继电器J-12与所述电感线圈L的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J-12与所述吸收电容CK并联;所述反向上臂场效应管QN2的漏极与所述电感线圈L的另一端连接。
以永磁体上端为N极为例,阐明俯仰运动结构体的工作过程:
1、待机状态,继电器J-12断开,电感线圈L处于掉电状态,外部永磁体为释放状态,姿态梁为水平平衡状态;
2、控制信号K为1时,继电器第一常开触点J-11和继电器J-12吸合接通,反向光耦隔离器LCN导通,正向光耦隔离器LCP截止,正向上臂场效应管QP1和正向下臂场效应管QP2导通,反向上臂场效应管QN2和反向下臂场效应管QN1截止,电感线圈L的正向端n1为正电位,电感线圈L的反向端n0为负电位,外部永磁体被吸合,向电感线圈L圆筒内向上深入,外部永磁体带动姿态梁和检测梳做上仰姿态;
3、继电器J-12断开,电感线圈L掉电,外部永磁体被释放,恢复到原位,带动姿态梁、检测梳回到水平平衡状态;
4、控制信号K为0时,继电器第一常开触点J-11和继电器J-12吸合接通,正向光耦隔离器Lcp1导通,反向光耦隔离器LCN截止,正向上臂场效应管QP1和正向下臂场效应管QP2截止,反向上臂场效应管QN2和反向下臂场效应管QN1导通,电感线圈L的正向端n1为负电位,电感线圈L的反向端n0为正电位,外部永磁体被排斥,从电感线圈L的圆筒向下退出,外部永磁体带动姿态梁和检测梳做下俯姿态;
5、继电器J-12断开,电感线圈L掉电,外部永磁体被释放,带动姿态梁、检测梳回到水平平衡状态。
所述往复驱动模块由红外检测放大子模块、往复驱动子模块以及直流电机组成;所述红外检测放大子模块由红外检测电路和红外放大电路组成;所述红外检测电路的输出信号经红外放大电路进行放大后,作为控制信号输入至往复驱动子模块中;所述往复驱动子模块接收控制器模块的控制信号,控制直流电机正转或反转;所述往复驱动子模块接收接收红外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控制直流电机停止正转或停止反转。
所述红外检测放大子模块由红外检测电路和红外放大电路组成;所述红外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红外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红外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往复驱动执行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红外检测电路由发射管Led和接收管Dl、发射管限流电阻Rl1和接收管平衡电阻Rl2组成;所述红外放大电路由偏流电阻Rl3、到位运算放大器Al、到位信号反馈电阻Rl4、光耦输入限流电阻Rl5和到位信号光耦隔离器Lcl、继电器第一常开触点J-11组成;所述发射管Led的阳极、接收管Dl的阳极与电源的正极EP连接,所述发射管Led的阴极经发射管限流电阻Rl1接地,所述接收管Dl的阴极经接收管平衡电阻Rl2接地,所述接收管Dl的阴极与到位运算放大器Al的负输入端;所述到位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经偏流电阻Rl3接地;所述到位运算放大器Al的负输入端经到位信号反馈电阻Rl4与到位运算放大器Al的输出端连接;电源的正极EP经光耦输入限流电阻Rl5、到位信号光耦隔离器Lcl的输入端子、继电器第一常开触点J-11与所述到位运算放大器Al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往复驱动子模块的由第一反相器GM1、第二反相器GM2、正向加速电容CM1、正向释放电阻RM1、继电器第一常闭触点J-01、正向驱动隔离二极管DM1、正向驱动左臂耦合电阻RM3、正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SR11、正向驱动左臂耦合电阻RM4、正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SR12、反向加速电容CM2、反向释放电阻RM2、继电器第二常闭触点J-02、反向驱动隔离二极管DM2、反向驱动左臂耦合电阻RM6、反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SR22、反向驱动右臂耦合电阻RM5、反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SR21、直流电机M、继电器电磁线圈J、继电器限流电阻RM7、输出限流电阻RM8、到位信号光耦隔离器Lcl、左臂开关管Mos1、右臂开关管Mos2组成;控制信号K经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正向加速电容、继电器第一常闭触点J-01、正向驱动隔离二极管DM1、正向驱动左臂耦合电阻RM3与正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SR11的控制端连接;电源正极EP经正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SR11与所述直流电机M的一端连接;所述正向驱动隔离二极管DM1的阴极经正向驱动左臂耦合电阻RM4与所述正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SR12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正向释放电阻RM1并联在所述正向加速电容CM1的两端;控制信号K经第一反相器、反向加速电容CM2、反向释放电阻RM2、继电器第二常闭触点J-02、反向驱动隔离二极管DM2、反向驱动右臂耦合电阻RM5与所述反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SR21的控制端连接;电源正极EP经反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SR21与所述直流电机M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反向驱动隔离二极管DM2的阴极经反向驱动左臂耦合电阻RM6与所述反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SR22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反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SR22的阳极与所述直流电机M的一端连接,所述反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SR22的阴极经左臂开关管Mos1接电源负极EN;正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SR12的阳极与所述直流电机M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正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SR12的阴极经右臂开关管Mos2接电源负极EN;所述反向释放电阻RM2并联在反向加速电容CM2的两端;电源正极EP经输出限流电阻RM8、到位信号光耦隔离器的输出端子接电源负极EN,电源正极EP经输出限流电阻RM8与左臂开关管Mos1和右臂开关管Mos2的栅极连接;继电器电磁线圈J、继电器限流电阻RM7串联后,并接在所述直流电机M的两端。
往复运动结构体的工作过程为:
1、待机状态下,左臂开关管Mos1和右臂开关管Mos2为静止导通状态,直流电机M和继电器电磁线圈J处于掉电状态,继电器第一常开触点J-11断开和继电器第二常开触点J-12开断,继电器第一常闭触点J-01和继电器第二常闭触点J-02闭合;
2、控制信号K为1时,正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SR11和正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SR12同时触发导通,直流电机M正转,往复驱动齿轮3.8正转,带动姿态梁水平向右移动,继电器电磁线圈J上电,继电器第一常开触点J-11和第二常开触点J-12吸合,继电器第一常闭触点J-01和继电器第二常闭触点J-02断开;
3、随着姿态梁的右移,会接通发射管和接收管,到位信号光耦隔离器Lcl的输入端子导通,到位信号光耦隔离器Lcl的输出端子也导通,左臂开关管Mos1和右臂开关管Mos2截止,正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SR11和正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SR12截止,直流电机M停止正转,姿态梁停止右移,继电器电磁线圈J掉电,继电器第一常开触点J-11和第二常开触点J-12断开,继电器第一常闭触点J-01和继电器第二常闭触点J-02闭合,回到第1点的待机状态;
4、控制信号K为0时,反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SR21和反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SR22同时触发导通,直流电机M反转,带动姿态梁9左移,继电器电磁线圈J上电,继电器第一常开触点J-11和第二常开触点J-12吸合接通,继电器第一常闭触点J-01和继电器第二常闭触点J-02断开;
5、随着姿态梁的左移,会接通发射管和接收管,到位信号光耦隔离器Lcl的输入端子导通,到位信号光耦隔离器Lcl的输出端子也导通,左臂开关管Mos1和右臂开关管Mos2截止,反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SR21和反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SR22截止,直流电机停止反转,姿态梁停止左移,继电器电磁线圈J掉电,继电器第一常开触点J-11和第二常开触点J-12断开,继电器第一常闭触点J-01和继电器第二常闭触点J-02闭合,回到第1点的待机状态。
本发明进一步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为检测模块、控制器模块、俯仰驱动模块以及往复驱动模块供电。电源模块的输出正极为EP,输出负极为EN。
本发明还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与控制器模块连接。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待检测者使用本润发产品前的参考值以及使用本润发产品后的试验值。存储模块主要为HY57V641620ET-7型SDRAM内存芯片。
本发明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显示模块由多个8位数码管组成,用于显示各参考值及各试验值。

Claims (10)

1.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检测模块、控制器模块、俯仰驱动模块以及往复驱动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俯仰驱动模块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俯仰驱动模块的输出信号控制外部执行机构的俯仰运动;所述往复驱动模块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往复驱动模块的输出信号控制外部执行机构的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模块由检测电路和放大电路组成;所述检测电路设有两路检测子电路,分别为左检测子电路和右检测子电路,所述左检测子电路的输出信号与放大电路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右检测子电路的输出信号与放大电路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检测子电路与右检测子电路的电路结构相同;
所述左检测子电路由至少1个左应变片电阻以及1个左应变片桥臂平衡电阻组成;所述各左应变片电阻依次串联,为左应变片串联体;所述左应变片串联体的一端与外部电源正极连接,所述左应变片串联体的另一端经左应变片桥臂平衡电阻接地,所述左应变片串联体的另一端与放大电路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所述左应变片桥臂平衡电阻一端与放大电路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所述左应变片桥臂平衡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大电路由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工作点偏流电阻以及润滑信号反馈电阻组成;
所述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工作点偏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工作点偏流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经润滑信号反馈电阻与所述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所述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还与外部控制执行模块连接;所述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左应变片桥臂平衡电阻一端连接,所述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右应变片桥臂平衡电阻的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俯仰驱动模块主要包括上仰驱动电路、下俯驱动电路以及电感线圈;所述上仰驱动电路为所述电感线圈施加正向电流;所述下俯驱动电路为所述电感线圈施加反向电流;所述上仰驱动电路与所述下俯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仰驱动电路由正向上臂场效应管、正向隔离二极管、正向信号分压电阻、正向光耦隔离器以及正向下臂场效应管组成;
所述下俯驱动电路由反向上臂场效应管、反向隔离二极管、反向信号分压电阻、反向光耦隔离器以及反向下臂场效应管组成;
所述俯仰驱动模块还包括正向偏置电阻、正向分压电阻、反向分压电阻、反向偏置电阻、非门、开关电平信号耦合电阻、继电器、吸收电容以及电感线圈;
外部电源正极经正向偏置电阻、正向分压电阻与所述正向隔离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正向隔离二极管的阴极经正向光耦隔离器接地;所述正向偏置电阻与正向分压电阻的连接处与正向上臂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正向上臂场效应管的漏极与外部电源正极连接,所述正向上臂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反向下臂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反向下臂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外部控制信号经非门、开关电平信号耦合电阻、正向信号分压电阻、正向光耦隔离器接地;外部控制信号经非门、开关电平信号耦合电阻、反向信号分压电阻、反向光耦隔离器与外部电源正极连接;外部电源正极经反向光耦隔离器与反向隔离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反向隔离二极管的阴极经反向分压电阻、反向偏置电阻接地;所述反向分压电阻、反向偏置电阻的连接点连接至所述反向下臂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正向上臂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反向下臂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反向下臂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所述反向上臂场效应管的源极与外部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反向上臂场效应管漏极与所述正向下臂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正向下臂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正向隔离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正向隔离二极管的源极接地;所述反向下臂场效应管的漏极经继电器与所述电感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与所述吸收电容并联;所述反向上臂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电感线圈的另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往复驱动模块由红外检测放大子模块、往复驱动子模块以及直流电机组成;
所述红外检测放大子模块由红外检测电路和红外放大电路组成;所述红外检测电路的输出信号经红外放大电路进行放大后,作为控制信号输入至往复驱动子模块中;
所述往复驱动子模块接收控制器模块的控制信号,控制直流电机正转或反转;所述往复驱动子模块接收接收红外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控制直流电机停止正转或停止反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外检测电路由发射管和接收管、发射管限流电阻和接收管平衡电阻组成;所述红外放大电路由偏流电阻、到位运算放大器、到位信号反馈电阻、光耦输入限流电阻、到位信号光耦隔离器、继电器第一常开触点组成;
所述发射管的阳极、接收管的阳极与外部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射管的阴极经发射管限流电阻接地,所述接收管的阴极经接收管平衡电阻接地,所述接收管的阴极与到位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所述到位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经偏流电阻接地;所述到位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经到位信号反馈电阻与到位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外部电源的正极经光耦输入限流电阻、到位信号光耦隔离器的输入端子、继电器第一常开触点与所述到位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往复驱动子模块的由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正向加速电容、正向释放电阻、继电器第一常闭触点、正向驱动隔离二极管、正向驱动左臂耦合电阻、正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正向驱动左臂耦合电阻、正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反向加速电容、反向释放电阻、继电器第二常闭触点、反向驱动隔离二极管、反向驱动左臂耦合电阻、反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反向驱动右臂耦合电阻、反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直流电机、继电器电磁线圈、继电器限流电阻、输出限流电阻、到位信号光耦隔离器、左臂开关管、右臂开关管组成;
外部控制信号经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正向加速电容、继电器第一常闭触点、正向驱动隔离二极管、正向驱动左臂耦合电阻与正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的控制端连接;外部电源正极经正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与所述直流电机的一端连接;所述正向驱动隔离二极管的阴极经正向驱动左臂耦合电阻与所述正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正向释放电阻并联在所述正向加速电容的两端;外部控制信号经第一反相器、反向加速电容、反向释放电阻、继电器第二常闭触点、反向驱动隔离二极管、反向驱动右臂耦合电阻与所述反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的控制端连接;外部电源正极经反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与所述直流电机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反向驱动隔离二极管的阴极经反向驱动左臂耦合电阻与所述反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反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的阳极与所述直流电机的一端连接,所述反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的阴极经左臂开关管接外部电源负极;正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的阳极与所述直流电机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正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的阴极经右臂开关管接外部电源负极;所述反向释放电阻并联在反向加速电容的两端;外部电源正极经输出限流电阻、到位信号光耦隔离器的输出端子接接外部电源负极,外部电源正极经输出限流电阻与左臂开关管和右臂开关管的栅极连接;继电器电磁线圈、继电器限流电阻串联后,并接在所述直流电机的两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为检测模块、控制器模块、俯仰驱动模块以及往复驱动模块供电。
CN201711188066.8A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润发检测系统 Active CN1078435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88066.8A CN107843550B (zh)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润发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88066.8A CN107843550B (zh)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润发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43550A true CN107843550A (zh) 2018-03-27
CN107843550B CN107843550B (zh) 2023-08-25

Family

ID=61680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88066.8A Active CN107843550B (zh)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润发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43550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179864A (fr) * 1956-07-25 1959-05-28 Procédé et appareil à haute fréquence pour sécher les cheveux sur la tête
FR1570701A (zh) * 1967-04-24 1969-06-13
WO1999022694A2 (en) * 1997-10-30 1999-05-14 King Christopher R Automated hair isolation and processing system
EP1058176A2 (en) * 1999-06-01 2000-12-06 Sony Corporation Power unit,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CN205285846U (zh) * 2015-12-30 2016-06-08 张景云 护理用补热杯
CN105945902A (zh) * 2016-07-22 2016-09-2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旋转磁场和磁梯度双重推进的泳动微机器人及其驱动装置和方法
CN106625087A (zh) * 2016-10-18 2017-05-10 江南大学 一种多形变铸件修磨装置的打磨机构
CN107357315A (zh) * 2017-09-06 2017-11-17 天津飞眼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管理系统
CN208076364U (zh) * 2017-11-24 2018-11-09 钦州学院 一种润发检测系统
CN209548018U (zh) * 2016-02-25 2019-10-29 弗莱克斯德克斯公司 并联运动机构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179864A (fr) * 1956-07-25 1959-05-28 Procédé et appareil à haute fréquence pour sécher les cheveux sur la tête
FR1570701A (zh) * 1967-04-24 1969-06-13
WO1999022694A2 (en) * 1997-10-30 1999-05-14 King Christopher R Automated hair isolation and processing system
EP1058176A2 (en) * 1999-06-01 2000-12-06 Sony Corporation Power unit,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CN205285846U (zh) * 2015-12-30 2016-06-08 张景云 护理用补热杯
CN209548018U (zh) * 2016-02-25 2019-10-29 弗莱克斯德克斯公司 并联运动机构
CN105945902A (zh) * 2016-07-22 2016-09-2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旋转磁场和磁梯度双重推进的泳动微机器人及其驱动装置和方法
CN106625087A (zh) * 2016-10-18 2017-05-10 江南大学 一种多形变铸件修磨装置的打磨机构
CN107357315A (zh) * 2017-09-06 2017-11-17 天津飞眼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管理系统
CN208076364U (zh) * 2017-11-24 2018-11-09 钦州学院 一种润发检测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鈴木留佳等,: ""毛髪くし通り評価法の検討"", 《J.SOC.COSMET.CHEM.JPN》 *
马亮等: ""纤维束梳理力动态检测装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43550B (zh) 2023-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08791B (zh) 像素单元驱动电路和方法、像素单元以及显示装置
CN102708794B (zh) 像素单元驱动电路、像素单元驱动方法及像素单元
CN105022285B (zh) 一种基于特性曲线嵌入的igbt开关暂态实时仿真系统
CN208076364U (zh) 一种润发检测系统
CN107843550A (zh) 一种润发检测系统
CN207623740U (zh) 一种滚球智能控制系统实验装置
CN202586764U (zh) 一种马达驱动的h桥输出电路
CN102136342A (zh) 电磁铁高速驱动电路
CN204967643U (zh) 线电压补偿电路
CN208570070U (zh) 一种led显示屏驱动输出消隐钳位电路及led显示屏
CN207675620U (zh) 一种润发检测系统
CN207676218U (zh) 一种姿态调节装置
CN104102268B (zh) 一种恒流型大功率电子负载控制电路
CN205210271U (zh) 一种开关设备寿命试验控制系统
CN103531075A (zh) 一种智能化教学机器人
CN208706362U (zh) 一种简易低功耗的380v电永磁控制器装置
CN107765714B (zh) 一种姿态调节装置
CN207675729U (zh) 一种往复调节装置
CN107941692A (zh) 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及方法
CN203617939U (zh) 直流电机行程控制装置
CN204595553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电梯控制系统
CN206387856U (zh) 低压svg测试电路
CN203775064U (zh) 带短路保护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变流模块装置
CN206671508U (zh) 电池模拟装置
CN108020632A (zh) 一种往复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