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41692A - 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41692A
CN107941692A CN201711187972.6A CN201711187972A CN107941692A CN 107941692 A CN107941692 A CN 107941692A CN 201711187972 A CN201711187972 A CN 201711187972A CN 107941692 A CN107941692 A CN 1079416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posture
drive
module
hi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879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41692B (zh
Inventor
屈百达
程宪宝
胡俐蕊
赵荣阳
韩开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Qin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Qin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118797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416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41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416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416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416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9/00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 G01N19/02Measuring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between materi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Or Dire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及方法,控制器模块通过俯仰驱动模块控制俯仰运动结构体带动姿态梁9俯仰运动,通过往复驱动模块控制往复运动结构体带动姿态梁9往复运动,在姿态梁9俯仰运动和往复运动的过程中,检测模块检测头发润滑度的信号,输入至控制器模块中,实现自动检测头发润滑度的目的,提高检测效率;设置定位结构体,用户可根据不同的头型进行定位调节,无需频繁借助待检测者和用户的人为调整来完成润发效果检测,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头发润滑度检测,具体涉及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洗发水露、护发膜、护发素等洗护用品,润滑度是检验其质量效果的指标之一,现有技术尚没有成熟的自动检验洗护用品润滑度的方法,通常是由用户人工拨动待检测者的头发,凭触感、经验来判断润发效果,在此过程中,待检测者需配合用户改变头的角度,完成检测过程,增加了用户与待检测者的互动时间,用户还需频繁往复和俯仰地梳动待检测者的头发,以获取试验数据,上述人工检测过程,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检测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及方法,能自动进行往复和俯仰运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包括检测模块、控制器模块、俯仰驱动模块、俯仰运动结构体、往复驱动模块、往复运动结构体以及姿态梁;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俯仰驱动模块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俯仰驱动模块的输出信号控制俯仰运动结构体带动姿态梁俯仰运动;所述往复驱动模块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往复驱动模块的输出信号控制往复运动结构体带动姿态梁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俯仰运动结构体包括有电磁线圈、永磁体、弹簧、姿态铰链以及姿态机构箱;所述电磁线圈为圆筒形,其下端面与所述弹簧的上端固连;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姿态机构箱的上表面固连;所述弹簧的下端圆形范围内设有姿态铰链;所述姿态铰链的动端与所述永磁体的一端固连,所述永磁体的另一端穿过弹簧延伸至所述电磁线圈,穿过部分电磁线圈;所述俯仰驱动模块驱动电磁线圈吸合或排斥所述永磁体,带动姿态梁俯仰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俯仰驱动模块由上仰驱动电路和下俯驱动电路组成;所述上仰驱动电路为所述电感线圈施加正向电流;所述下俯驱动电路为所述电感线圈施加反向电流;所述上仰驱动电路与所述下俯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往复运动结构体包括姿态机构箱、回程止位光孔、往复驱动齿轮、去程止位光孔以及齿条;所述姿态梁横穿所述姿态机构箱;在所述姿态梁的左端设有去程止位光孔,在所述姿态梁的右端设有回程止位光孔;所述姿态梁的下沿铣制成齿条;所述往复驱动齿轮安装在所述姿态梁的下端,其外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往复驱动模块由红外检测放大子模块、往复驱动子模块以及直流电机组成;所述红外检测放大子模块由红外检测电路和红外放大电路组成;所述红外检测电路的输出信号经红外放大电路进行放大后,作为控制信号输入至往复驱动子模块中;所述往复驱动子模块接收控制器模块的控制信号,控制直流电机正转或反转;所述往复驱动子模块接收接收红外检测放大子模块的输出信号,控制直流电机停止正转或停止反转。
进一步地,还包括定位结构体;所述定位结构体包括定位调节柄、两个张弛铰链、两个定位叉梁、后勺卡、两个张弛连杆以及终端铰链;所述定位调节柄通过螺杆横穿基杆,连接至两个定位叉梁的公共端,并穿过所述公共端连接至所述终端铰链;两个张弛铰链分别为第一张弛铰链和第二张弛铰链,两个定位叉梁分别为第一定位叉梁和第二定位叉梁;两个张弛连杆分别为第一张弛连杆和第二张弛连杆;所述第一张弛铰链的静端固连在所述第一定位叉梁上,所述第一张弛铰链的动端经第一张弛连杆与终端铰链的动端连接;所述第二张弛铰链的静端固连在所述第二定位叉梁上,所述第二张弛铰链的动端经第二张弛连杆与所述终端铰链的动端连接;所述后勺卡与所述终端铰链的静端固连。
进一步地,还包括基杆和主控体,所述主控体紧固连接在所述基杆上;所述定位结构体横穿基杆和主控体,与所述基杆和主控体位置固定;所述往复运动结构体和俯仰运动结构体安装在所述主控体内,所述姿态梁横穿主控体,在所述往复运动结构体带动下做往复运动,在所述俯仰运动结构体的带动下做俯仰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模块由检测电路和放大电路组成;所述检测电路设有两路检测子电路,分别为左检测子电路和右检测子电路;所述左检测子电路和右检测子电路电路结构相同;所述左检测子电路的输出信号与放大电路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右检测子电路的输出信号与放大电路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梳体;所述梳体进一步包括传感梳,所述左检测子电路安装在传感梳的左侧,所述右检测子电路安装在传感梳的右侧。
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其检测步骤为:
1)用户根据待检测者的头型,调节定位结构体,将待检测者的头固定在所述定位结构体上;
2)参考值检测,以使用指定产品的待检测者为检测对象
2.1)控制器模块预设俯仰运动次数为T1;
2.2)控制器模块向俯仰驱动模块发送控制信号,控制俯仰运动结构体带动姿态梁做俯仰运动;
2.3)执行步骤2.2)直至姿态梁的运动次数达到T1次;
2.4)控制器模块将T1次俯仰运动获取的参考检测值求和取参考平均值,所述参考平均值为参考值;
3)试验值检测,以使用本产品的待检测者为检测对象
3.1)控制器模块预设往复运动次数为T2;
3.2)控制器模块向往复驱动模块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往复运动结构体带动姿态梁做往复运动;
3.3)执行步骤3.2)直至姿态梁的运动次数达到T2次;
3.4)控制器模块将T2次往复运动获取的试验检测值求和取试验平均值,所述试验平均值为试验值;
4)若试验值大于参考值,说明本产品润发效果更佳,若试验值等于参考值,说明本产品与指定产品润发效果持平,若试验值小于参考值,说明本产品润发效果低于指定产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控制器模块通过俯仰驱动模块控制俯仰运动结构体带动姿态梁俯仰运动,通过往复驱动模块控制往复运动结构体带动姿态梁往复运动,在姿态梁俯仰运动和往复运动的过程中,检测模块检测头发润滑度的信号,输入至控制器模块中,实现自动检测头发润滑度的目的,提高检测效率;
2、设置定位结构体,用户可根据不同的头型进行定位调节,无需频繁借助待检测者和用户的人为调整来完成润发效果检测,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
3、永磁体通过姿态铰链安装在姿态机构箱的上表面,利用电磁效应,永磁体受电磁线圈电流方向的影响,受到吸合力或排斥力,电磁线圈通过弹簧相对于电磁线圈做俯仰运动,永磁体带动姿态梁做俯仰运动,自动实现俯仰运动,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
4、往复运动结构体设置齿条、回程止位光孔、去程止位光孔、红外传感器以及往复驱动模块等,使得姿态梁在往复驱动模块的控制下做往复运动,回程止位光孔、去程止位光孔、红外传感器的位置变化,获取停止往复运动的控制信号,进而控制姿态梁停止往复运动,实现往复运动启停的自动化,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机械结构图。
图中标号为:1、信号电缆;2、定位调节柄;3、主控体;4、高度调节法兰;5、基杆;6、电源线缆;7、显示屏;8、张弛铰链;9、姿态梁;10、梳体;11、鬓位卡;12、定位叉梁;13、后勺卡。
图3为定位结构体的俯视图。
图中标号为:2、定位调节柄;3、主控体;5、基杆;8、张弛铰链;11、鬓位卡;12、定位叉梁;13、后勺卡;14、张弛连杆;15、终端铰链;16、伸缩块;17、支点铰链。
图4为俯仰结构体的剖视图。
图中标号为:1、信号电缆;3、主控体;3.1、姿态轴结构;3.2、电磁线圈;3.3永磁体;3.4弹簧;3.5姿态铰链;3.6姿态机构箱;3.7、回程止位光孔;9、姿态梁。
图5为往复结构体的剖视图。
图中标号为:1、信号电缆;3.1、姿态轴结构;3.3永磁体;3.4弹簧;3.5姿态铰链;3.6姿态机构箱;3.7、回程止位光孔;3.8、往复驱动齿轮;3.9、去程止位光孔;3.10、定位轮;9、姿态梁;9.1、齿条。
图6为姿态机构箱的剖视图。
图中标号为:3.1、姿态轴结构;3.6、姿态机构箱;3.8、往复驱动齿轮;3.10、定位轮;3.11、红外传感器。
图7为梳体剖视图。
1、信号电缆;9、姿态梁;10、梳体;10.1、传感梳;10.2、应变片;10.3、接线盒。
图8为传感梳传感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0.1、传感梳;10.2、应变片;10.4、应变片引线;10.5、梳齿。
图9为检测模块的电路图。
图10为红外检测放大子模块的电路图。
图11为往复驱动子模块的电路图。
图12为俯仰驱动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包括检测模块、控制器模块、俯仰驱动模块、俯仰运动结构体、往复驱动模块、往复运动结构体以及姿态梁9;
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俯仰驱动模块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俯仰驱动模块的输出信号控制俯仰运动结构体带动姿态梁9俯仰运动;所述往复驱动模块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往复驱动模块的输出信号控制往复运动结构体带动姿态梁9往复运动。
控制器模块通过俯仰驱动模块控制俯仰运动结构体带动姿态梁俯仰运动,通过往复驱动模块控制往复运动结构体带动姿态梁往复运动,在姿态梁俯仰运动和往复运动的过程中,检测模块检测头发润滑度的信号,输入至控制器模块中,实现自动检测头发润滑度的目的。
所述俯仰运动结构体包括有电磁线圈3.2、永磁体3.3、弹簧3.4、姿态铰链3.5以及姿态机构箱3.6;所述电磁线圈3.2为圆筒形,其下端面与所述弹簧3.4的上端固连;所述弹簧3.4的下端与所述姿态机构箱3.6的上表面固连;所述弹簧3.4的下端圆形范围内设有姿态铰链3.5;所述姿态铰链3.5的动端与所述永磁体3.3的一端固连,所述永磁体3.3的另一端穿过弹簧3.4延伸至所述电磁线圈3.2,穿过部分电磁线圈3.2;所述俯仰驱动模块驱动电磁线圈3.2吸合或排斥所述永磁体3.3,带动姿态梁9俯仰运动。
进一步地,俯仰运动结构体还包括姿态轴结构3.1,所述姿态轴结构3.1、姿态梁9的轴线相互垂直。上述垂直方式的设置,在检测过程中,能减少产生不必要的力矩,避免浪费电能,使得姿态梁的俯仰运动更为高效。
以永磁体3.3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设置为例,电磁线圈3.2获取正向电流时,电磁线圈3.2的上端方向为N极,电磁线圈3.2排斥永磁体3.3,永磁体3.3带动姿态机构箱3.6、姿态梁9做下俯运动;电磁线圈3.2获取反向电流时,电磁线圈3.2的上端方向为S极,电磁线圈3.2吸合永磁体3.3,永磁体3.3带动姿态机构箱3.6、姿态梁9做上仰运动。永磁体3.3上端为S极、下端为N极时,电磁线圈3.2获取正向电流时,电磁线圈3.2的上端方向为N极,电磁线圈3.2吸合永磁体3.3,永磁体3.3带动姿态机构箱3.6、姿态梁9做上仰运动;电磁线圈3.2获取反向电流时,电磁线圈3.2的上端方向为S极,电磁线圈3.2排斥永磁体3.3,永磁体3.3带动姿态机构箱3.6、姿态梁9做下俯运动。当电路断电时,永磁体3.3恢复到原静止状态,带动姿态机构箱3.6、姿态梁9恢复到原静止状态。
所述俯仰驱动模块由上仰驱动电路和下俯驱动电路组成;所述上仰驱动电路为所述电感线圈3.2施加正向电流;所述下俯驱动电路为所述电感线圈3.2施加反向电流;所述上仰驱动电路与所述下俯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相同。
所述俯仰驱动模块主要包括上仰驱动电路、下俯驱动电路以及电感线圈组成;所述上仰驱动电路为所述电感线圈施加正向电流;所述下俯驱动电路为所述电感线圈施加反向电流;所述上仰驱动电路与所述下俯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相同。
所述上仰驱动电路由正向上臂场效应管QP1、正向隔离二极管DP、正向信号分压电阻RP3、正向光耦隔离器Lcp1以及正向下臂场效应管QP2组成;所述下俯驱动电路由反向上臂场效应管QN2、反向隔离二极管DN、反向信号分压电阻RN3、反向光耦隔离器LCN以及反向下臂场效应管QN1组成;所述俯仰驱动模块还包括正向偏置电阻RK1、正向分压电阻RK2、反向分压电阻RK3、反向偏置电阻RK4、非门GK、开关电平信号耦合电阻RsK、继电器J-12、吸收电容CK以及电磁线圈L;继电器J-12即继电器第二常开触点J-12。电磁线圈L对应为俯仰运动结构体的电感线圈3.2。其中,QP1N沟道增强型正向上臂MOSFET器件,QN2P沟道增强型反向上臂MOSFET器件,QP2N沟道增强型正向下臂MOSFET器件,QN1P沟道增强型反向下臂MOSFET器件。
电源正极Ep经正向偏置电阻RK1、正向分压电阻RK2与所述正向隔离二极管Dp的阳极连接;所述正向隔离二极管Dp的阴极经正向光耦隔离器Lcp1接地;所述正向偏置电阻RK1与正向分压电阻RK2的连接处与正向上臂场效应管QP1的栅极连接;所述正向上臂场效应管QP1的漏极与电源正极Ep连接,所述正向上臂场效应管QP1的源极与所述反向下臂场效应管QN1的漏极连接,所述反向下臂场效应管QN1的源极接地;控制器模块发出的控制信号K经非门GK、开关电平信号耦合电阻RsK、正向信号分压电阻RP3、正向光耦隔离器Lcp1接地;控制信号K经非门GK、开关电平信号耦合电阻RsK、反向信号分压电阻RN3、反向光耦隔离器LCN与电源正极Ep连接;电源正极Ep经反向光耦隔离器LCN与反向隔离二极管DN的阳极连接;所述反向隔离二极管DN的阴极经反向分压电阻RK3、反向偏置电阻RK4接地;所述反向分压电阻RK3、反向偏置电阻RK4的连接点连接至所述反向下臂场效应管QN1的栅极;所述正向上臂场效应管QP1的源极与所述反向下臂场效应管QN1的漏极连接;所述反向下臂场效应管QN1的源极接地;所述反向上臂场效应管QN2的源极与电源正极Ep连接;所述反向上臂场效应管QN2漏极与所述正向下臂场效应管QP2的漏极连接;所述正向下臂场效应管QP2的栅极与所述正向隔离二极管DP的阴极连接,所述正向隔离二极管DP的源极接地;所述反向下臂场效应管QN1的漏极经继电器J-12与所述电磁线圈L的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J-12与所述吸收电容CK并联;所述反向上臂场效应管QN2的漏极与所述电磁线圈L的另一端连接。
以永磁体上端为N极为例,阐明俯仰运动结构体的工作过程:
1、待机状态,继电器J-12断开,电磁线圈L处于掉电状态,永磁体3.3为释放状态,姿态梁为水平平衡状态;
2、控制信号K为1时,继电器第一常开触点J-11和继电器J-12吸合接通,反向光耦隔离器LCN导通,正向光耦隔离器LCP截止,正向上臂场效应管QP1和正向下臂场效应管QP2导通,反向上臂场效应管QN2和反向下臂场效应管QN1截止,电磁线圈L的正向端n1为正电位,电磁线圈L的反向端n0为负电位,永磁体3.3被吸合,向电磁线圈L圆筒内向上深入,永磁体3.3带动姿态梁和姿态梁9做上仰姿态;
3、继电器J-12断开,电磁线圈L掉电,永磁体3.3被释放,恢复到原位,带动姿态梁9回到水平平衡状态;
4、控制信号K为0时,继电器第一常开触点J-11和继电器J-12吸合接通,正向光耦隔离器Lcp1导通,反向光耦隔离器LCN截止,正向上臂场效应管QP1和正向下臂场效应管QP2截止,反向上臂场效应管QN2和反向下臂场效应管QN1导通,电磁线圈L的正向端n1为负电位,电磁线圈L的反向端n0为正电位,永磁体3.3被排斥,从电磁线圈L的圆筒向下退出,永磁体3.3带动姿态梁9做下俯姿态;
5、继电器J-12断开,电磁线圈L掉电,永磁体3.3被释放,带动姿态梁9回到水平平衡状态。
所述往复运动结构体包括姿态机构箱3.6、回程止位光孔3.7、往复驱动齿轮3.8、去程止位光孔3.9以及齿条9.1;所述姿态梁9横穿所述姿态机构箱3.6;在所述姿态梁9的左端设有去程止位光孔3.9,在所述姿态梁9的右端设有回程止位光孔3.7;所述姿态梁9的下沿铣制成齿条9.1;所述往复驱动齿轮3.8安装在所述姿态梁9的下端,其外齿轮与所述齿条9.1啮合。
所述往复驱动模块由红外检测放大子模块、往复驱动子模块以及直流电机组成;所述红外检测放大子模块由红外检测电路和红外放大电路组成;所述红外检测电路的输出信号经红外放大电路进行放大后,作为控制信号输入至往复驱动子模块中;所述往复驱动子模块接收控制器模块的控制信号,控制直流电机正转或反转,带动姿态梁9往复运动;所述往复驱动子模块接收接收红外检测放大子模块的输出信号,控制直流电机停止正转或停止反转,使得姿态梁9停止往复运动。
所述红外检测电路由发射管Led和接收管Dl、发射管限流电阻Rl1和接收管平衡电阻Rl2组成;所述红外放大电路由偏流电阻Rl3、到位运算放大器Al、到位信号反馈电阻Rl4、光耦输入限流电阻Rl5和到位信号光耦隔离器Lcl、继电器第一常开触点J-11组成;所述发射管Led的阳极、接收管Dl的阳极与电源的正极EP连接,所述发射管Led的阴极经发射管限流电阻Rl1接地,所述接收管Dl的阴极经接收管平衡电阻Rl2接地,所述接收管Dl的阴极与到位运算放大器Al的负输入端;所述到位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经偏流电阻Rl3接地;所述到位运算放大器Al的负输入端经到位信号反馈电阻Rl4与到位运算放大器Al的输出端连接;电源的正极EP经光耦输入限流电阻Rl5、到位信号光耦隔离器Lcl的输入端子、继电器第一常开触点J-11与所述到位运算放大器Al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红外检测电路主要包括红外传感器3.11,所述红外传感器3.11主要由发射管和接收管组成,对应红外检测电路的发射管Led和接收管Dl,所述发射管Led安装在所述姿态机构箱3.6的前壁,所述接收管Dl安装在所述姿态机构箱3.6的后壁,所述回程止位光孔3.7或去程止位光孔3.9经过红外传感器3.11时,所述发射管Led和接收管Dl的光路接通,向所述往复驱动子模块发送停止往复运动的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往复驱动子模块的由第一反相器GM1、第二反相器GM2、正向加速电容CM1、正向释放电阻RM1、继电器第一常闭触点J-01、正向驱动隔离二极管DM1、正向驱动左臂耦合电阻RM3、正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SR11、正向驱动左臂耦合电阻RM4、正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SR12、反向加速电容CM2、反向释放电阻RM2、继电器第二常闭触点J-02、反向驱动隔离二极管DM2、反向驱动左臂耦合电阻RM6、反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SR22、反向驱动右臂耦合电阻RM5、反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SR21、直流电机M、继电器电磁线圈J、继电器限流电阻RM7、输出限流电阻RM8、到位信号光耦隔离器Lcl、左臂开关管Mos1、右臂开关管Mos2组成;控制信号K经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正向加速电容、继电器第一常闭触点J-01、正向驱动隔离二极管DM1、正向驱动左臂耦合电阻RM3与正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SR11的控制端连接;电源正极EP经正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SR11与所述直流电机M的一端连接;所述正向驱动隔离二极管DM1的阴极经正向驱动左臂耦合电阻RM4与所述正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SR12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正向释放电阻RM1并联在所述正向加速电容CM1的两端;控制信号K经第一反相器、反向加速电容CM2、反向释放电阻RM2、继电器第二常闭触点J-02、反向驱动隔离二极管DM2、反向驱动右臂耦合电阻RM5与所述反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SR21的控制端连接;电源正极EP经反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SR21与所述直流电机M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反向驱动隔离二极管DM2的阴极经反向驱动左臂耦合电阻RM6与所述反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SR22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反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SR22的阳极与所述直流电机M的一端连接,所述反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SR22的阴极经左臂开关管Mos1接电源负极EN;正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SR12的阳极与所述直流电机M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正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SR12的阴极经右臂开关管Mos2接电源负极EN;所述反向释放电阻RM2并联在反向加速电容CM2的两端;电源正极EP经输出限流电阻RM8、到位信号光耦隔离器的输出端子接电源负极EN,电源正极EP经输出限流电阻RM8与左臂开关管Mos1和右臂开关管Mos2的栅极连接;继电器电磁线圈J、继电器限流电阻RM7串联后,并接在所述直流电机M的两端。
所述往复运动结构体还包括两个定位轮3.10,所述两个定位轮3.10安装在所述姿态机构箱3.6内,在所述姿态梁9的上端;所述往复驱动齿轮3.8和两个定位轮3.10构成三点定位机构。上述三点定位机构,使得姿态梁的往复运动稳定进行,避免出现跑链情况,影响检测效率。所述往复驱动齿轮3.8、两个定位轮3.10安装在所述姿态机构箱3.6内。
往复运动结构体的工作过程为:
1、待机状态下,左臂开关管Mos1和右臂开关管Mos2为静止导通状态,直流电机M和继电器电磁线圈J处于掉电状态,继电器第一常开触点J-11断开和继电器第二常开触点J-12开断,继电器第一常闭触点J-01和继电器第二常闭触点J-02闭合;
2、控制信号K为1时,正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SR11和正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SR12同时触发导通,直流电机M正转,往复驱动齿轮3.8正转,带动姿态梁水平向右移动,继电器电磁线圈J上电,继电器第一常开触点J-11和第二常开触点J-12吸合,继电器第一常闭触点J-01和继电器第二常闭触点J-02断开;
3、随着姿态梁的右移,会接通发射管Led和接收管Dl,到位信号光耦隔离器Lcl的输入端子导通,到位信号光耦隔离器Lcl的输出端子也导通,左臂开关管Mos1和右臂开关管Mos2截止,正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SR11和正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SR12截止,直流电机M停止正转,姿态梁停止右移,继电器电磁线圈J掉电,继电器第一常开触点J-11和第二常开触点J-12断开,继电器第一常闭触点J-01和继电器第二常闭触点J-02闭合,回到第1点的待机状态;
4、控制信号K为0时,反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SR21和反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SR22同时触发导通,直流电机M反转,往复驱动齿轮3.8反转,带动姿态梁9左移,继电器电磁线圈J上电,继电器第一常开触点J-11和第二常开触点J-12吸合接通,继电器第一常闭触点J-01和继电器第二常闭触点J-02断开;
5、随着姿态梁的左移,会接通发射管Led和接收管Dl,到位信号光耦隔离器Lcl的输入端子导通,到位信号光耦隔离器Lcl的输出端子也导通,左臂开关管Mos1和右臂开关管Mos2截止,反向驱动送电右臂可控硅SR21和反向驱动送电左臂可控硅SR22截止,直流电机停止反转,姿态梁停止左移,继电器电磁线圈J掉电,继电器第一常开触点J-11和第二常开触点J-12断开,继电器第一常闭触点J-01和继电器第二常闭触点J-02闭合,回到第1点的待机状态。
本发明还包括基杆5和主控体3,所述主控体3紧固连接在所述基杆5上,所述定位结构体横穿基杆5和主控体3,与所述基杆5和主控体3位置固定;所述往复运动结构体和俯仰运动结构体安装在所述主控体3内,所述姿态梁9横穿主控体3,在所述往复运动结构体带动下做往复运动,在所述俯仰运动结构体的带动下做俯仰运动。
本发明进一步包括定位结构体。所述定位结构体包括定位调节柄2、两个张弛铰链8、两个定位叉梁12、后勺卡13、两个张弛连杆14以及终端铰链15;所述定位调节柄2通过螺杆横穿基杆5,连接至两个定位叉梁12的公共端,并穿过所述公共端连接至所述终端铰链15;两个张弛铰链8分别为第一张弛铰链和第二张弛铰链,两个定位叉梁12分别为第一定位叉梁和第二定位叉梁;两个张弛连杆14分别为第一张弛连杆和第二张弛连杆;所述第一张弛铰链的静端固连在所述第一定位叉梁上,所述第一张弛铰链的动端经第一张弛连杆与终端铰链15的动端连接;所述第二张弛铰链的静端固连在所述第二定位叉梁上,所述第二张弛铰链的动端经第二张弛连杆与所述终端铰链15的动端连接;所述后勺卡13与所述终端铰链的静端固连。
上述定位调节柄2、两个张弛铰链8、两个定位叉梁12、后勺卡13、两个张弛连杆14以及终端铰链15的结构设置,便于用户通过调节定位叉梁12和后勺卡13的位置,调出适合待检测者的头型的限定范围。当待检测者的头型偏小时,扭动定位调节柄2,使得两个张弛铰链8的动端随着终端铰链15一起往右横向运动,推动后勺卡13,同时两个张弛铰链8的静端带动两个定位叉梁12往轴心线靠拢,减小两个定位叉梁12的跨度,使得两个定位叉梁12的末端贴住待检测者的两鬓,使得后勺卡13贴住待检测者的后脑勺。当待检测者的头型偏大时,扭动定位调节柄2,使得两个张弛铰链8的动端随着终端铰链15一起往左横向运动,拉动后勺卡13往左回退,同时两个张弛铰链8的静端带动两个定位叉梁12偏离轴心线,增大两个定位叉梁12的跨度,使得两个定位叉梁12的末端贴住待检测者的两鬓,使得后勺卡13贴住待检测者的后脑勺。
所述定位结构体还包括有支点铰链17;所述定位调节柄2通过螺杆穿过主控体3与所述支点铰链17的静端连接;所述支点铰链17含两个动端,分别为第一动端和第二动端;所述第一动端与所述第一定位叉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动端与所述第二定位叉梁的动端连接;所述定位调节柄2通过螺杆穿过所述支点铰链17与所述终端铰链15固连,拧动所述定位调节柄2时,所述螺杆推动所述终端铰链15横向往复运动。支点铰链17中心开有供定位调节柄2螺杆自由横向移动的通孔,通孔轴线与铰链轴线垂直。支点铰链17的设置,固连了两个定位叉梁12的一端,减小调节定位调节柄2的力度,使得根据头型进行定位调节更加容易、便捷,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
所述定位结构体还包括两个鬓位卡11,所述两个鬓位卡11分别为第一鬓位卡和第二鬓位卡;所述第一鬓位卡安装在所述第一定位叉梁的末端;所述第二鬓位卡安装在所述第二定位叉梁的末端。在两个定位叉梁12的末端分别设置鬓位卡11,避免定位叉梁12与待检测者头部直接接触,减小定位叉梁12对待检测者头部的压迫感,提高舒适度,便于顺利完成检测过程。
还包括伸缩块16;所述定位调节柄2通过螺杆穿过所述支点铰链17与所述伸缩块16的一侧连接,所述伸缩块16的另一侧与所述终端铰链15固连;所述定位调节柄2、支点铰链17、终端铰链15、伸缩块16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伸缩块16作为张弛调节的动作方向执行传递构件,使得螺杆借助伸缩块16推动终端铰链15,进而改变两个定位叉梁的跨度,可减小调节定位调节柄2的力度。定位调节柄2、支点铰链17、终端铰链15、伸缩块16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还可进一步减小调节定位调节柄2所花费的力度,便于高效完成调节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块16内设与所述定位调节柄2的螺杆同轴的圆柱形内腔;所述螺杆的右端呈T型;所述内腔的一侧设有圆盘环形封挡沿,将所述螺杆的右端限定于所述内腔中,所述伸缩块16与所述定位调节柄2同步横向移动。定位调节柄2通过其螺杆穿过主控体3和支点铰链17,与其右端的伸缩块16构成切向滑动配合;穿过主控体3的螺杆部分与主控体3的内螺纹构成丝杆-丝母旋转滑动配合。内腔的柱侧面与定位调节柄2螺杆的右端T形头的盘侧面构成切向滑动配合,内腔的右底面与定位调节柄2螺杆的右端T形头的顶面构成旋转滑动配合,内腔左侧的封挡沿面与定位调节柄2螺杆的右端T形头的左沿面构成旋转滑动配合,使得伸缩块16在保持相对定位调节柄2螺杆的旋转而切向静止的同时,与定位调节柄2螺杆同步横向移动。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螺杆稳固地连接在伸缩块2的内腔中,能更好地改变两个定位叉梁的跨度。
本发明进一步包括基杆5和主控体3,所述主控体3紧固连接在所述基杆5上;所述定位结构体横穿基杆5和主控体3,与所述基杆5和主控体3位置固定;所述往复运动结构体和俯仰运动结构体安装在所述主控体3内,所述姿态梁9横穿主控体3,在所述往复运动结构体带动下做往复运动,在所述俯仰运动结构体的带动下做俯仰运动。
的检测模块由检测电路和放大电路组成;所述检测电路设有两路检测子电路,分别为左检测子电路和右检测子电路,左检测子电路与右检测子电路的电路结构完全相同,所述左检测子电路的输出信号与放大电路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右检测子电路的输出信号与放大电路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左检测子电路由至少1个左应变片电阻RF以及1个左应变片桥臂平衡电阻RS1组成;所述各左应变片电阻RF依次串联,形成左应变片电阻串联体,所述左应变片串联体的一端与电源正极EP连接,左应变片串联体的另一端经左应变片桥臂平衡电阻RS1接地;所述左应变片桥臂平衡电阻RS1一端a与放大电路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所述左应变片桥臂平衡电阻RS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右检测子电路由至少1个右应变片电阻RB以及1个由应变片桥臂平衡电阻RS2组成;所述各右应变片电阻依次串联,形成右应变片串联体,右应变片串联体的一端与电源正极EP连接,右应变片串联体的另一端经右应变片桥臂平衡电阻RS2接地,右应变片串联体的另一端与放大电路的负向输入端连接;所述右应变片桥臂平衡电阻RS2的一端b与放大电路的负向输入端连接,所述右应变片桥臂平衡电阻RS2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放大电路由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AS、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工作点偏流电阻RS3以及润滑信号反馈电阻RS4组成;所述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工作点偏流电阻RS3的一端与所述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AS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工作点偏流电阻RS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AS的输出端s经润滑信号反馈电阻RS4与所述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AS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所述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AS的输出端s还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AS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左应变片桥臂平衡电阻RS1的一端a连接,所述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AS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右应变片桥臂平衡电阻RS2的b一端连接。润滑信号运算放大器AS由电源正极EP和电源负极EN供电。
本发明进一步还包括梳体10,安装在所述姿态梁9的末端,所述梳体10与姿态梁9同步运动,在往复运动结构体的控制下进行往复运动,在俯仰运动结构体的控制下做俯仰运动。所述梳体10进一步包括传感梳10.1,所述左检测子电路安装在传感梳10.1的左侧,所述右检测子电路安装在传感梳10.1的右侧。在每个子检测电路中,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增减应变片电阻的数量,但传感梳10.1两侧的应变片电阻数量一致,用户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善数据的准确性。在传感梳10.1的两侧都进行摩擦力的检测,获取的数据更为准确,避免人为判断,既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又有助于提高检测准确度。应变片电阻对应图7中应变片10.2。
梳体10主要还包括梳齿10.5,所述传感梳10.1的两侧分别安装有至少1个应变片10.2,所述传感梳10.1的左侧和右侧设置的应变片10.2数量相同;在传感梳10.1的任一侧,各应变片依次串联;所述梳齿10.5与待检测者的头发直接接触,各应变片10.2检测接触过程中的摩擦力,将摩擦力信号输入至控制器模块。
所述梳体10还包括接线盒10.3和应变片引线10.4;所述接线盒10.3存放引线,所述引线包括电源的电源线以及各检测模块的输出信号线;在传感梳10.1)本体的每一侧,所述应变片引线10.4将该侧各应变片10.2依次连接,依次连接后的应变片10.2,一端接电源正极,另一端接至放大电路的正向输入端。将相关引线设在接线盒10.3内,避免梳体10内电路结构相互间产生扰动,降低检测准确度。
本发明还包括高度调节法兰4;所述主控体3通过高度调节法兰4调节并紧固于基杆5的上端;所述高度调节法兰4上端部的外螺纹与所述主控体3下端部的弹性扩张紧抱套的内螺纹构成第一同轴旋转滑动体;所述高度调节法兰4下端部内筒与基杆5构成第二同轴旋转滑动体。上述设置进行维护和维修时便于拆卸。
所述姿态梁9设有用于铺设信号线的内管道。所述信号线包括电源线和各模块的一些部分连接线。信号线通过安装在姿态梁9的梳体检测能体现润发效果的数据。因此,在姿态梁9设置内管道,便于电路线路穿过,避免电路线路外置,给检测过程以及后期的系统维护带来麻烦。该电路线路包括信号电缆1。
此外,本发明工作时需外电提供电源,通过电源线缆6引入电能。
本发明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为检测模块、控制器模块、俯仰驱动模块以及往复驱动模块供电。电源模块的输出正极为EP,输出负极为EN
本发明还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与控制器模块连接。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待检测者使用本润发产品前的参考值以及使用本润发产品后的试验值。存储模块主要为HY57V641620ET-7型SDRAM内存芯片。
本发明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显示模块由多个8位数码管组成,用于显示各参考值及各试验值。所述显示模块为显示屏7,用于显示参考数据和试验数据。
基于上述润发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为:
1)用户根据待检测者的头型,调节定位结构体,将待检测者的头固定在所述定位结构体上;
2)参考值检测,以使用指定产品的待检测者为检测对象
2.1)控制器模块预设俯仰运动次数为T1;
2.2)控制器模块向俯仰驱动模块发送控制信号,控制俯仰运动结构体带动姿态梁9做俯仰运动;
2.3)执行步骤2.2)直至姿态梁9的运动次数达到T1次;
2.4)控制器模块将T1次俯仰运动获取的参考检测值求和取参考平均值,所述参考平均值为参考值;
3)试验值检测,以使用本产品的待检测者为检测对象
3.1)控制器模块预设往复运动次数为T2;
3.2)控制器模块向往复驱动模块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往复运动结构体带动姿态梁9做往复运动;
3.3)执行步骤3.2)直至姿态梁9的运动次数达到T2次;
3.4)控制器模块将T2次往复运动获取的试验检测值求和取试验平均值,所述试验平均值为试验值;
4)若试验值大于参考值,说明本产品润发效果更佳,若试验值等于参考值,说明本产品与指定产品润发效果持平,若试验值小于参考值,说明本产品润发效果低于指定产品。

Claims (10)

1.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检测模块、控制器模块、俯仰驱动模块、俯仰运动结构体、往复驱动模块、往复运动结构体以及姿态梁(9);
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俯仰驱动模块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俯仰驱动模块的输出信号控制俯仰运动结构体带动姿态梁(9)俯仰运动;所述往复驱动模块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往复驱动模块的输出信号控制往复运动结构体带动姿态梁(9)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俯仰运动结构体包括有电磁线圈(3.2)、永磁体(3.3)、弹簧(3.4)、姿态铰链(3.5)以及姿态机构箱(3.6);所述电磁线圈(3.2)为圆筒形,其下端面与所述弹簧(3.4)的上端固连;所述弹簧(3.4)的下端与所述姿态机构箱(3.6)的上表面固连;所述弹簧(3.4)的下端圆形范围内设有姿态铰链(3.5);所述姿态铰链(3.5)的动端与所述永磁体(3.3)的一端固连,所述永磁体(3.3)的另一端穿过弹簧(3.4)延伸至所述电磁线圈(3.2),穿过部分电磁线圈(3.2);所述俯仰驱动模块驱动电磁线圈(3.2)吸合或排斥所述永磁体(3.3),带动姿态梁(9)俯仰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俯仰驱动模块由上仰驱动电路和下俯驱动电路组成;所述上仰驱动电路为所述电感线圈(3.2)施加正向电流;所述下俯驱动电路为所述电感线圈(3.2)施加反向电流;所述上仰驱动电路与所述下俯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往复运动结构体包括姿态机构箱(3.6)、回程止位光孔(3.7)、往复驱动齿轮(3.8)、去程止位光孔(3.9)以及齿条(9.1);所述姿态梁(9)横穿所述姿态机构箱(3.6);在所述姿态梁(9)的左端设有去程止位光孔(3.9),在所述姿态梁(9)的右端设有回程止位光孔(3.7);所述姿态梁(9)的下沿铣制成齿条(9.1);所述往复驱动齿轮(3.8)安装在所述姿态梁(9)的下端,其外齿轮与所述齿条(9.1)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往复驱动模块由红外检测放大子模块、往复驱动子模块以及直流电机组成;
所述红外检测放大子模块由红外检测电路和红外放大电路组成;所述红外检测电路的输出信号经红外放大电路进行放大后,作为控制信号输入至往复驱动子模块中;所述往复驱动子模块接收控制器模块的控制信号,控制直流电机正转或反转;所述往复驱动子模块接收接收红外检测放大子模块的输出信号,控制直流电机停止正转或停止反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定位结构体;
所述定位结构体包括定位调节柄(2)、两个张弛铰链(8)、两个定位叉梁(12)、后勺卡(13)、两个张弛连杆(14)以及终端铰链(15);所述定位调节柄(2)通过螺杆横穿基杆(5),连接至两个定位叉梁(12)的公共端,并穿过所述公共端连接至所述终端铰链(15);两个张弛铰链(8)分别为第一张弛铰链和第二张弛铰链,两个定位叉梁(12)分别为第一定位叉梁和第二定位叉梁;两个张弛连杆(14)分别为第一张弛连杆和第二张弛连杆;所述第一张弛铰链的静端固连在所述第一定位叉梁上,所述第一张弛铰链的动端经第一张弛连杆与终端铰链(15)的动端连接;所述第二张弛铰链的静端固连在所述第二定位叉梁上,所述第二张弛铰链的动端经第二张弛连杆与所述终端铰链(15)的动端连接;所述后勺卡(13)与所述终端铰链的静端固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基杆(5)和主控体(3),所述主控体(3)紧固连接在所述基杆(5)上;
所述定位结构体横穿基杆(5)和主控体(3),与所述基杆(5)和主控体(3)位置固定;所述往复运动结构体和俯仰运动结构体安装在所述主控体(3)内,所述姿态梁(9)横穿主控体(3),在所述往复运动结构体带动下做往复运动,在所述俯仰运动结构体的带动下做俯仰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模块由检测电路和放大电路组成;所述检测电路设有两路检测子电路,分别为左检测子电路和右检测子电路;所述左检测子电路和右检测子电路电路结构相同;所述左检测子电路的输出信号与放大电路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右检测子电路的输出信号与放大电路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还包括梳体(10);所述梳体(10)进一步包括传感梳(10.1),所述左检测子电路安装在传感梳(10.1)的左侧,所述右检测子电路安装在传感梳(10.1)的右侧。
10.基于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润发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检测步骤为:
1)用户根据待检测者的头型,调节定位结构体,将待检测者的头固定在所述定位结构体上;
2)参考值检测,以使用指定产品的待检测者为检测对象
2.1)控制器模块预设俯仰运动次数为T1;
2.2)控制器模块向俯仰驱动模块发送控制信号,控制俯仰运动结构体带动姿态梁(9)做俯仰运动;
2.3)执行步骤2.2)直至姿态梁(9)的运动次数达到T1次;
2.4)控制器模块将T1次俯仰运动获取的参考检测值求和取参考平均值,所述参考平均值为参考值;
3)试验值检测,以使用本产品的待检测者为检测对象
3.1)控制器模块预设往复运动次数为T2;
3.2)控制器模块向往复驱动模块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往复运动结构体带动姿态梁(9)做往复运动;
3.3)执行步骤3.2)直至姿态梁(9)的运动次数达到T2次;
3.4)控制器模块将T2次往复运动获取的试验检测值求和取试验平均值,所述试验平均值为试验值;
4)若试验值大于参考值,说明本产品润发效果更佳,若试验值等于参考值,说明本产品与指定产品润发效果持平,若试验值小于参考值,说明本产品润发效果低于指定产品。
CN201711187972.6A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79416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87972.6A CN107941692B (zh)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87972.6A CN107941692B (zh)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41692A true CN107941692A (zh) 2018-04-20
CN107941692B CN107941692B (zh) 2024-01-26

Family

ID=61948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87972.6A Active CN107941692B (zh)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4169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63669Y (zh) * 1999-04-17 2000-02-16 郭龙泉 连杆式骨折外固定器
CN2702435Y (zh) * 2004-03-30 2005-05-25 扬中市中金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式接触器双稳态操动机构
CN201337520Y (zh) * 2008-12-08 2009-11-04 刘明昌 诊疗定位导向装置
CN104018319A (zh) * 2014-06-03 2014-09-03 徐志强 一种加快晾衣服的振动装置
CN204292873U (zh) * 2014-12-04 2015-04-29 重庆市凌翔食品有限公司 果蔬榨汁机
CN106425739A (zh) * 2016-10-18 2017-02-22 江南大学 一种多形变铸件修磨加工系统
CN207675620U (zh) * 2017-11-24 2018-07-31 钦州学院 一种润发检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63669Y (zh) * 1999-04-17 2000-02-16 郭龙泉 连杆式骨折外固定器
CN2702435Y (zh) * 2004-03-30 2005-05-25 扬中市中金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式接触器双稳态操动机构
CN201337520Y (zh) * 2008-12-08 2009-11-04 刘明昌 诊疗定位导向装置
CN104018319A (zh) * 2014-06-03 2014-09-03 徐志强 一种加快晾衣服的振动装置
CN204292873U (zh) * 2014-12-04 2015-04-29 重庆市凌翔食品有限公司 果蔬榨汁机
CN106425739A (zh) * 2016-10-18 2017-02-22 江南大学 一种多形变铸件修磨加工系统
CN207675620U (zh) * 2017-11-24 2018-07-31 钦州学院 一种润发检测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鈴木留佳等: ""毛髪くし通り評価法の検討"", 《J.SOC.COSMET.CHEM.JPN》 *
马亮等: ""纤维束梳理力动态检测装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41692B (zh) 2024-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49423U (zh) 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的电机特性自动测试系统
CN207965082U (zh) 伺服电机检测系统
CN103529790A (zh) 一种升降舞台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08883441U (zh) 一种瓶盖旋开测试装置
CN205483841U (zh) 一种自动调拉力光跳线品质检测设备
CN103543687B (zh) 升降舞台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9831005A (zh) 一种智能机器人的自动充电系统
CN101943636A (zh) 全自动阀门电动装置试验台及其测试方法
CN207675620U (zh) 一种润发检测系统
CN107972036A (zh) 基于TensorFlow的工业机器人动力学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7941692A (zh) 一种润发检测系统及方法
CN201305392Y (zh) 一种基于usb接口的便携式电梯动态特性数据采集装置
CN103018017B (zh) 开关柜手车配柜行程特性曲线测试装置
CN207675728U (zh) 一种润发检测装置
CN208932951U (zh) 一种自动化加注系统
CN209447386U (zh) 一种基于arduino控制的物理实验教具
CN208187702U (zh) 一种开关元件配合情况的检测设备
CN204215226U (zh) 一种环形倒立摆稳摆控制器
CN201488847U (zh) 全自动阀门电动装置试验台
CN208076364U (zh) 一种润发检测系统
CN107256745A (zh) 一种全自动型网络直流电阻箱
CN207121841U (zh) 无刷翼闸闸机
CN208706362U (zh) 一种简易低功耗的380v电永磁控制器装置
CN105004993B (zh) 一种直线步进电机力频特性测试装置和方法
CN107796919A (zh) 一种润发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