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35976B - 导电膜、组件、以及从导电图案移除静电荷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导电膜、组件、以及从导电图案移除静电荷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35976B
CN107835976B CN201680041029.1A CN201680041029A CN107835976B CN 107835976 B CN107835976 B CN 107835976B CN 201680041029 A CN201680041029 A CN 201680041029A CN 107835976 B CN107835976 B CN 1078359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pattern
conductive
web
pattern
electr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10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35976A (zh
Inventor
西亚海·V·萨维奇
丹尼尔·J·泰斯
陈钦飞
索吉特·班淑
拉维·帕兰伊斯瓦米
马修·S·斯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Original Assignee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filed Critical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ublication of CN107835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359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35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359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导电膜。所述导电膜包括介电基板,所述介电基板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适于在触摸传感器中使用,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相邻且不适于在所述触摸传感器中使用。所述导电膜还包括导电间隔开的电极,所述导电间隔开的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中并且适于形成所述触摸传感器中的驱动电极或接收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位于所述第二区域中的导电图案。每个电极延伸到所述第二区域中并电连接和物理连接到所述第一导电图案,所述第一导电图案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本发明还提供了组件和用于从导电图案移除静电荷的方法。

Description

导电膜、组件、以及从导电图案移除静电荷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整体涉及导电膜和组件,特别应用于从所述膜和组件的导电图案移除静电荷。
背景技术
触敏装置通过减少或消除对机械按钮、小键盘、键盘和指向装置的需求,而允许用户方便地与电子系统和显示器进行交互。例如,用户只需在由图标标识的位置处触摸即显触摸屏,即可执行一系列复杂的指令。
有若干类型的技术用于实现触敏装置,包括(例如)电阻、红外、电容、表面声波、电磁、近场成像等方式。人们已经发现电容式触敏装置在大量应用中有很好的效果。在许多触敏装置中,当传感器内的导电物体电容耦合到导电性触摸工具(诸如用户的手指)时,就感测到输入。一般来讲,只要两个导电构件彼此贴近但未实际接触,这两者之间便形成电容。就电容式触敏装置而言,诸如手指之类的物体接近触敏表面时,该物体与靠近该物体的感测点之间形成微小的电容。通过检测在感测点中的每个感测点处的电容的变化并记录感测点的位置,当物体在整个触摸表面上移动时,感测电路就能识别多个物体并确定物体的特性。
在触敏装置中采用的柔性印刷电路通常包括单层膜或多层膜,膜包含导电电路,由于例如在制造过程期间产生的静电放电(ESD),导电电路可能容易被烧坏或以其他方式受损。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导电膜、包括导电膜的组件,以及从膜和组件的导电图案移除静电荷的方法。导电膜可以用在触摸传感器中。
在第一方面,提供了在触摸传感器中使用的导电膜。导电膜包括介电基板,介电基板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适于在触摸传感器中使用,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相邻且不适于在触摸传感器中使用。导电膜还包括多个基本上平行的导电间隔开的第一电极,第一电极设置在基板上位于第一区域中并且适于形成触摸传感器中的多个驱动电极或接收电极,以及设置在基板上位于第二区域中的第一导电图案。每个第一电极延伸到第二区域中并电连接和物理连接到第一导电图案,第一导电图案电连接多个第一电极。
在第二方面,提供了另一种导电膜。导电膜包括介电材料幅材、设置在幅材上并且限定多个闭合单元的多个电相交和物理相交的导电的行和列,以及多个基本上平行的导电间隔开的电极,导电电极设置在幅材上的每个闭合单元中并且适于形成触摸传感器中的多个驱动电极或接收电极。闭合单元中的每个电极终止于多个行和列中限定闭合单元的行和列中的至少一者处。
在第三方面,提供了在触摸传感器中使用的又一种导电膜。导电膜包括介电基板,介电基板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适于在触摸传感器中使用,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相邻且不适于在触摸传感器中使用。导电膜还包括多个基本上平行的导电间隔开的第一电极,第一电极设置在基板上位于第一区域中并且适于形成触摸传感器的观察区域中的多个驱动电极或接收电极;设置在基板上位于第二区域中的第一导电图案;以及设置在基板上的多条导电间隔开的第一迹线。每条迹线的第一端部电连接和物理连接到第一区域中的对应第一电极,迹线的相反的第二端部延伸到第二区域中并且电连接到第一导电图案,第一导电图案电连接多个第一电极,并且第一迹线的至少一部分适于在触摸传感器的非观察边界区域中使用。
在第四方面,提供了组件。组件包括介电材料幅材,介电材料幅材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所述长度方向沿着幅材的较长长度维度,所述宽度方向垂直于长度方向且沿着幅材的较短宽度维度,以及设置在幅材上并且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细长的第一导电图案。组件还包括多个基本上平行的导电间隔开的第一电极,第一电极设置在幅材上并沿着宽度方向取向,并且适于形成触摸传感器中的多个驱动电极或接收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一图案物理隔离并电隔离;以及定位成与幅材相邻的筒,该筒具有设置在其外表面上的第二导电图案。在幅材沿着长度方向移动时,筒与幅材同步旋转,使得当第二图案在第二图案上的第一位置处电接触和物理接触第一电极时,第二图案不与第一图案电接触,并且当第二图案在第二图案上的不同的第二位置处电接触和物理接触第一电极时,第二图案与第一图案物理接触。
在第五方面,提供了从设置在介电材料幅材上的导电图案移除静电荷的方法。方法包括提供具有设置在其上的第一导电图案和第二导电图案的介电材料幅材,第二图案与第一图案电隔离并且连接到接地部,第一图案上具有静电荷;然后使导电放电路径与第一图案而不是第二图案电接触和物理接触,使得所述静电荷的至少一部分从第一图案转移到放电路径。方法还包括使导电放电路径在保持与第一图案接触的同时与第二图案电接触和物理接触,使得静电荷的至少一部分从放电路径转移到接地的第二图案。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和其他方面通过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将显而易见。然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将上述发明内容理解为是对要求保护的主题的限制,该主题仅由如在审查期间可以进行修改的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为触摸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用在触摸装置中的触摸面板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为导电膜构造在制造期间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为图3的导电膜构造正被剥开时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5为图4的被剥开的导电膜正在与接地导电辊接触时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6为图3的导电膜正被剥开且经受静电放电损坏时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7为示例性导电膜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8a为另一个示例性导电膜的多个部分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8b为又一个示例性导电膜的多个部分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9为另一个示例性导电膜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0a为示例性组件的示意图;
图10b为图10a的示例性组件在操作中的示意图;
图11为示例性辊和示例性导电膜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12a为比较例1的组件在操作中的示意图;
图12b为实施例1的组件在操作中的示意图;并且
图13为基板上的示例性银纳米线材图案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俯视图。
这些附图未按比例绘制,旨在仅为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类似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用来表示数量、特性量度等的所有数值都应当理解为由术语“约”修饰。因此,除非有相反的指示,否则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列出的数值参数均为近似值,这些近似值可以根据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利用本专利申请的教导内容想要获得的所需特性而改变。并非旨在将等同原则的应用限制在权利要求书范围内,至少应该根据所记录的有效数位的数目且通过应用惯常的四舍五入法来解释每个数值参数。虽然给出本发明宽范围的数值范围和参数是近似值,但就任何数值均在本文所述的具体示例中列出来说,这些近似值都是按尽量合理的精确程度记录的。然而,任何数值都可以包括与测试或测量限制关联的误差。
通过端点表述的数值范围包括包含在该范围内的所有数值(例如,1至5包括1、1.5、2、2.75、3、3.80、4和5)。除非内容另有清楚声明,否则如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用,单数形式的“一个”、“一种”和“该”包括多个指代物。因此,例如,含有“化合物”的组合物这一表达方式包括两种或更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指定,否则如本说明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用,术语“或”一般以其包括“和/或”的意义使用。
触摸屏通常由多层膜覆盖,该多层膜包括触摸屏的导电电路;然而,该电路在制造过程、运输和最终组装期间由于静电放电(ESD)而容易受到损坏。当剥去多层膜的顶层时,这种静电电压几乎全部积聚起来,加上例如在放卷、摩擦、分离、覆盖和其他工艺步骤期间用其他带电物体触摸所述结构也可能影响静电电压。例如,在剥开期间,膜能够被充电最高达两三千伏,从而在制造、测试、运输和客户使用期间产生不期望的静电放电(ESD)的高风险。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解决了在导电膜上的高度静电积聚的问题,使得ESD事件可以被最小化或消除。例如,在导电膜上形成连接到现有电路图案的新颖图案,从而提供将整个膜的电位保持在接近零的方法。
在图1中,示出了示例性触摸装置110。该装置110包括连接至电子电路的触摸面板112,为了简便起见,将该电子电路一起集合成标记为114且统称为控制器的单个示意框。
所示的触摸面板112具有列电极116a-e和行电极118a-e的5×5矩阵,但也可以使用其他数量的电极和其他矩阵尺寸。面板112通常是基本上透明的,使得用户能够透过面板112来观察对象,诸如计算机、手持式设备、移动电话或其他外围设备的像素化显示器。边界120表示面板112的观察区域,并且还优选地表示这种显示器(如果使用)的观察区域。从平面图的视角看,电极116a-e、118a-e在观察区域120上方被空间分布。为了方便说明,这些电极被示出为较宽且显眼,但在实施过程中电极可以较窄且不易被用户察觉。此外,这些电极可以被设计为在矩阵的节点附近具有可变的宽度,例如以菱形垫或其他形状垫的形式增加的宽度,以便增大电极间的边缘场,从而增强触摸对于电极对电极电容耦合的效应。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电极可由铟锡氧化物(ITO)或其他合适的导电材料构成。从深度的角度,列电极可以位于与行电极不同的平面内(从图1的角度,列电极116a-e位于行电极118a-e的下面),使得列电极与行电极之间不进行显著的欧姆接触,并且使得给定列电极与给定行电极之间的唯一显著的电耦合为电容耦合。电极矩阵通常位于防护玻璃、塑料膜等的下面,使得电极受到保护而不与用户的手指或其他触摸相关工具直接物理接触。这种防护玻璃、膜等的暴露表面可以被称为触摸表面。
在给定的行电极和列电极之间的电容耦合主要取决于电极最靠近在一起的区域中的电极的几何形状。此类区域对应于电极矩阵的“节点”,图1中标出了其中的一些节点。例如,列电极116a与行电极118d之间的电容耦合主要发生在节点122处,而列电极116b与行电极118e之间的电容耦合主要发生在节点124处。图1的5×5矩阵具有25个此类节点,可以由控制器114经由以下方法对这些节点中的任一个进行寻址:适当地选择将相应的列电极116a-e单独地耦合到该控制器的控制线126中的一者,以及适当地选择将相应的行电极118a-e单独地耦合到该控制器的控制线128中的一者。
当用户的手指130或其他触摸工具接触或接近于接触装置110的触摸表面时,如在触摸位置131处所示,该手指电容耦合到电极矩阵。该手指从矩阵、尤其从位于最靠近该触摸位置的那些电极吸引电荷,这样便改变对应于最近的一个或多个节点的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例如,在触摸位置131处的触摸位于最接近对应于电极116c/118b的节点。如以下进一步所述,耦合电容的这种变化可以由控制器114检测且被解读为在116a/118b节点处或附近的触摸。优选地,控制器被构造成快速检测矩阵所有节点的电容变化(如果有的话),并且能够分析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大小,以通过内插法准确确定位于节点之间的触摸位置。此外,控制器114有利地被设计为检测同时或在重叠时间施加于触摸装置的不同部分的多次不同触摸。因此,例如,如果在手指130触摸的同时,另一个手指132在触摸位置133处触摸装置110的触摸表面,或者如果相应触摸至少暂时地重叠,则控制器优选地能够检测这两个触摸的位置131,133,并且在触摸输出114a上提供此类位置。控制器114能够检测的同时发生的或时间上重叠的不同触摸的数量优选地不限于2,例如,其可以为3、4或更多,具体取决于电极矩阵的大小。
控制器114优选地采用使其能够快速确定在电极矩阵中一些或全部节点处的耦合电容的多种电路模块和部件。例如,控制器优选包括至少一个信号发生器或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将驱动信号传送至被称为驱动电极的一组电极。在图1的实施方案中,列电极116a-e可以用作驱动电极,或者可以如此使用行电极118a-e。驱动信号优选地一次传送至一个驱动电极,例如按照从第一个驱动电极到最后一个驱动电极的扫描顺序。当每个此类电极被驱动时,控制器监测被称为接收电极的另一组电极。控制器114可以包括耦合到所有接收电极的一个或多个感测单元。对于传送至每个驱动电极的每个驱动信号,(多个)感测单元为多个接收电极产生响应信号。优选地,(多个)感测单元被设计为使得每个响应信号均包括驱动信号的微分化表示。例如,如果驱动信号由可将电压表示为时间函数的函数f(t)来表示,则响应信号可为或包括至少近似的函数g(t),其中g(t)=d f(t)/dt。换句话讲,g(t)为驱动信号f(t)相对于时间的导数。根据用在控制器114中的电路的设计细节,响应信号可以包括:例如,(1)单独的g(t);或(2)具有恒定偏移的g(t)(g(t)+a);或(3)具有乘法缩放系数的g(t)(b*g(t)),所述缩放系数能够为正或负,并且能够具有大于1或小于1但大于0的大小;或(4)它们的组合。在任何情况下,响应信号的振幅与所驱动的驱动电极与所监测的特定接收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有利地相关。当然,g(t)的振幅也与原函数f(t)的振幅成比例。需注意,如果需要,可以仅使用驱动信号的单个脉冲来确定给定节点的g(t)的振幅。
控制器还可包括辨识和分离响应信号的振幅的电路。为此,示例性电路装置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峰值检测器、采样/保持缓冲器和/或低通滤波器,其选择可以取决于驱动信号和对应的响应信号的性质。控制器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模数转换器(ADC),以将模拟振幅转换为数字格式。还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复用器来避免电路元件的不必要重复。当然,控制器中还优选地包括储存所测量振幅和相关参数的一个或多个存储装置,以及进行必要的计算和控制功能的微处理器。
通过测量电极矩阵中的节点中的每个节点的响应信号的振幅,控制器可产生与电极矩阵的节点中的每个节点的耦合电容相关的测量值矩阵。这些测量值可与此前获得的参考值的类似矩阵比较,以便确定由于存在触摸而已发生耦合电容变化的节点(如果有的话)。
现在转向图2,我们从中看到在触摸装置中使用的触摸面板210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侧视图。面板210包括前层212、具有第一组电极的第一电极层214、绝缘层216、具有优选地正交于第一组电极的第二组电极218a-e的第二电极层218,以及后层220。层212的暴露表面212a或层220的暴露表面220a可以是或包括触摸面板210的触摸表面。
参见图3,提供了多层导电膜构造300的示意性侧视图。更具体地讲,导电膜构造300包括基板310,该基板310具有设置在其主表面上的导电层320。通过在导电层320上以一定图案选择性地沉积抗蚀剂材料325(包括绝缘材料)来提供导电图案。聚合物层330在抗蚀剂材料325之上层压至所述构造。最后,衬垫340附连在聚合物层330上。
转到图4,示出了图3的导电膜构造300正被剥开时的示意性侧视图。在构造300被剥开时,提供了导电膜350,其包括基板310、抗蚀剂材料325以及导电层320的位于抗蚀剂材料325下面的部分。由构造300生成了一次性膜360,其包括聚合物层330、导电层320的不位于抗蚀剂材料325下面的部分以及衬垫340。剥开导电膜构造300的过程在整个构造的不同材料中产生了电荷定位。如图4所示,加号(+)表示正电荷,而减号(-)表示负电荷,并且在该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导电膜350具有总体正电荷,而一次性膜360具有总体负电荷。因此,基板可以被视为在其上具有带电导电材料的绝缘基板。导电层320的每个部分可以携带其自身的电荷,并且在分层(例如剥开)过程之后导电膜350上可能存在表面电位梯度。该电位梯度在导电层320的分离部分之间产生ESD放电的条件,这可能造成导电层320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出现结构损坏或熔化/烧毁。
现在参见图5,示出了图4的导电膜350在分层后正在穿过驱动模块。当导电层320的每个单独带电的部分接近或接触接地的导电辊410时,可能发生静电放电420,从而在导电层320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处对导电膜350造成ESD损坏430。转到图6,即便在导电层320的每个部分单独接地(诸如经由迹线370)的情况下,也可能产生ESD损坏430,这是因为一次性膜360仍然可以积聚一些电荷,并且一次性膜360和导电膜350之间的电位差可能在层之间的距离增加时而增大。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在触摸传感器中使用的导电膜。导电膜包括介电基板,介电基板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适于在触摸传感器中使用,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相邻且不适于在触摸传感器中使用。导电膜还包括多个基本上平行的导电间隔开的第一电极,第一电极设置在基板上位于第一区域中并且适于形成触摸传感器中的多个驱动电极或接收电极,以及设置在基板上位于第二区域中的第一导电图案。每个第一电极延伸到第二区域中并且电连接和物理连接到第一导电图案,第一导电图案电连接多个第一电极。
例如,参见图7,提供了示例性导电膜700的示意性俯视图。导电膜700包括介电基板705,该介电基板具有适于在触摸传感器中使用的第一区域710和第二区域720,第二区域720与第一区域710相邻且不适于在触摸传感器中使用。导电膜700还包括多个基本上平行的导电间隔开的第一电极730,该第一电极设置在基板上位于第一区域710中并且适于形成触摸传感器中的多个驱动电极或接收电极,以及设置在基板上位于第二区域中的第一导电图案740。每个第一电极730延伸到第二区域720中并且电连接和物理连接735到第一导电图案740,第一导电图案740电连接多个第一电极730。第一导电图案740设置在基板上位于第二区域720中并且电连接到接地部750。在许多实施方案中,第二区域720完全包围第一区域710,并且第一导电图案740完全包围多个第一电极730。图7进一步示出了虚线760,可以沿着这些虚线切割导电膜700以将第一区域710和第二区域720分开。
参见图8a,在导电膜800a的某些实施方案中,第二导电图案845设置在基板805上的第一区域810中,并且至少部分地覆盖并接触第一电极830。第一电极830适于在触摸传感器的观察区域中使用,并且第二图案845适于在触摸传感器的非观察边界区域中使用。第二图案845优选地延伸到第二区域820中并且电连接和物理连接到第一导电图案840。
然而,参见图8b,在导电膜800b的各种实施方案中,第一区域810包括电极区域815和迹线区域860,该电极区域包括多个第一电极830并且适于主要在触摸传感器的观察区域中使用,该迹线区域适于支撑多条导电迹线并且主要在触摸传感器的非观察边界区域中使用,迹线区域860上不包括任何导电图案。相反,多个第一电极830通过导电跳线855电连接和物理连接到第一导电图案840。术语“导电跳线”和“分流器”在本文中可互换使用。导电跳线855随后可以在多个切割点870处被切割(例如通过激光),以使多个第一电极830在用于触摸传感器中之前彼此分开。
在根据本公开的导电膜的某些实施方案中,该膜还包括第三导电图案,该第三导电图案设置在基板上与第一导电图案相反的表面上。此外,导电膜的某些实施方案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在分离的介电基板上形成导电图案,之后将这些基板层压在一起以形成多层导电膜。
介电基板包括任何合适的可极化电绝缘基板材料,例如但不限于可印刷聚合物(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溶胶-凝胶金属氧化物或阳极氧化物。另外的合适的可印刷聚合物包括但不限于聚酯、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亚苯基硫化物、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硅橡胶、乙烯丙烯二烯橡胶、聚氨酯、丙烯酸酯、有机硅、天然橡胶、环氧树脂和合成橡胶粘合剂。可用的电介质厚度的例子包括在0.05微米和20微米之间、优选地在0.1微米和10微米之间、最优选地在0.25微米和5微米之间的厚度。在许多实施方案中,介电基板包括多层聚合物膜。
用于每个导电图案(第一图案、第二图案等)的合适材料包括例如但不限于铜、银、铝、金、这些金属的合金、碳纳米管,以及这些物质的组合。通常,多个电极以线材、超细线材(例如金属网格)、纳米线材、导电层或这些的组合的形式(优选地以纳米线材的形式)存在于导电膜中。
与导电图案类似,用于多个电极(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等)中的每个电极的合适材料包括例如但不限于铜、银、金、这些金属的合金、氧化铟锡(ITO),以及这些物质的组合。
当在触摸传感器应用中使用时,导电膜通常位于防护玻璃、塑料膜、耐用涂层等下面,使得电极、导电图案等受到保护而不与用户的手指或其他触摸物体(诸如触笔)直接物理接触。这种防护玻璃、膜等的暴露表面被称为触摸面板的触摸表面。
关于材料、基板厚度等的以上细节也适用于下面第二至第五方面中提及的导电膜和组件。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另一种导电膜。导电膜包括介电材料幅材、设置在幅材上并且限定多个闭合单元的多个电相交和物理相交的导电行和列,以及多个基本上平行的导电间隔开的电极,该电极设置在幅材上的每个闭合单元中并且适于形成触摸传感器中的多个驱动电极或接收电极。闭合单元中的每个电极终止于多个行和列中限定闭合单元的行和列中的至少一者处。
例如,返回到图7,导电膜700包括介电材料幅材710、设置在幅材710上并且限定多个闭合单元743的多个电相交和物理相交的导电行741和列742,以及多个基本上平行的导电间隔开的电极730,该电极设置在幅材710上的每个闭合单元743中并且适于形成触摸传感器中的多个驱动电极或接收电极。闭合单元743中的每个电极730终止于多个行741和列742中限定闭合单元743的行741和列742中的至少一者处。
在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在触摸传感器中使用的又一种导电膜。导电膜包括介电基板,介电基板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适于在触摸传感器中使用,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相邻且不适于在触摸传感器中使用。导电膜还包括多个基本上平行的导电间隔开的第一电极,该第一电极设置在基板上位于第一区域中并且适于形成触摸传感器的观察区域中的多个驱动电极或接收电极;设置在基板上位于第二区域中的第一导电图案;以及设置在基板上的多条导电间隔开的第一迹线。每条迹线的第一端部电连接和物理连接到第一区域中的对应第一电极,该迹线的相反的第二端部延伸到第二区域中并且电连接到第一导电图案,第一导电图案电连接多个第一电极,并且第一迹线的至少一部分适于在触摸传感器的非观察边界区域中使用。
例如,参见图9,导电膜900包括介电基板905,该介电基板具有适于在触摸传感器中使用的第一区域910和第二区域920,第二区域920与第一区域910相邻且不适于在触摸传感器中使用。导电膜900还包括多个基本上平行的导电间隔开的第一电极930,该第一电极设置在基板905上的第一区域910中并且适于形成触摸传感器的观察区域中的多个驱动电极或接收电极;设置在基板905上的第二区域920中的第一导电图案940;以及设置在基板905上的多条导电间隔开的第一迹线945。每条迹线946的第一端部电连接和物理连接到第一区域910中的对应第一电极930,迹线947的相反的第二端部延伸到第二区域920中并且电连接到第一导电图案940,第一导电图案940电连接多个第一电极930,并且第一迹线945的至少一部分适于在触摸传感器的非观察边界区域中使用。
与图7、图8a和图8b所示的实施方案相比,图9所示的导电膜实施方案不需要导电跳线和/或另外的切割步骤。相反,图9中所示的导电图案将所有导电材料连接在一起,并且提供将整个结构接地的可能性。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多条导电间隔开的第一迹线包括印刷在导电图案顶部上的银焊盘,并且可以提供与任何外部电路的必要接触。这些银焊盘之间的连接仍然由导电图案实现。这可能有助于解决由于银墨印刷机分辨率不足而导致的有关密集水平导电图案的潜在对准问题。顶部互连可以具有典型的银材料和形状。
在第四方面,提供了组件。组件包括介电材料幅材,该介电材料幅材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所述长度方向沿着该幅材的较长长度维度,所述宽度方向垂直于长度方向且沿着该幅材的较短宽度维度,以及设置在该幅材上并且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细长的第一导电图案。组件还包括多个基本上平行的导电间隔开的第一电极,第一电极设置在幅材上并沿着宽度方向取向,并且适于形成触摸传感器中的多个驱动电极或接收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一图案物理隔离且电隔离;以及邻近幅材定位的筒,该筒具有设置在其外表面上的第二导电图案。在幅材沿着长度方向移动时,筒与幅材同步旋转,使得当第二图案在该第二图案上的第一位置处电接触和物理接触第一电极时,第二图案不与第一图案电接触,并且当第二图案在该第二图案上的不同的第二位置处电接触和物理接触第一电极时,第二图案与第一图案物理接触。
例如,参见图10a,组件1000包括介电材料幅材1005,该介电材料幅材具有长度方向DL和宽度方向DW,所述长度方向沿着该幅材的较长长度维度,所述宽度方向DW垂直于长度方向且沿着该幅材的较短宽度维度,以及设置在该幅材上并且沿着长度方向DL延伸的细长的第一导电图案1040。组件1000还包括多个基本上平行的导电间隔开的第一电极1030,该第一电极设置在幅材1005上并沿着宽度方向DW取向,并且适于形成触摸传感器中的多个驱动电极或接收电极,第一电极1030与第一图案1040物理隔离且电隔离;以及邻近幅材定位的筒1080,该筒具有设置在其外表面上的第二导电图案1085。参见图10b,在幅材1005沿着长度方向DL移动时,筒1080与幅材1005同步旋转,使得当第二图案1085在第二图案1085上的第一位置处电接触和物理接触第一电极1031时,第二图案不与第一图案1040电接触,并且当第二图案1085在该第二图案1085上的不同的第二位置处电接触和物理接触第一电极1031时,第二图案1085与第一图案1040物理接触。
在许多实施方案中,在幅材1005沿着长度方向DL移动并且筒1080与幅材1005同步旋转时,当第二图案1085首先与第一电极1031接触时,第二图案1085不与第一图案1040电接触,但是当筒1080在保持与第一电极1031接触的同时进一步旋转时,第二图案1085与第一图案1040接触。
在图10a所示的组件中,第二图案1085包括沿着筒的旋转轴线延伸的细长的连接区段1088,以及从该连接区段的相应的第一端部1086和第二端部1087沿着筒1080的圆周在相反的方向上延伸的相反的第一端部区段1086和第二端部区段1087。
现在参见图11,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筒1180包括设置在筒1180的外表面1181上并且彼此电隔离的多个基本上平行的间隔开的第二导电图案1185,使得在幅材1105沿着长度方向DL移动时,筒1180与幅材1105同步旋转,使得每个第二图案1185在第二图案1185上基本上相同的第一位置1187处接触对应的第一电极1131,使得第二图案1185不与第一图案1140电接触,并且每个第二图案1185在第二图案1185上基本上相同的第二位置1189处接触对应的第一电极1131,使得第二图案1185与第一图案1140电接触。
参见图10a和图11两者,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多个第一电极1030,1130中的每个第一电极沿着幅材1005,1105的较短宽度维度DW取向。
在第五方面,提供了从设置在介电材料幅材上的导电图案移除静电荷的方法。方法包括提供具有设置在其上的第一导电图案和第二导电图案的介电材料幅材,第二图案与第一图案电隔离并且连接到接地部,第一图案上具有静电荷;然后使导电放电路径与第一图案而不是第二图案电接触和物理接触,使得静电荷的至少一部分从第一图案转移到放电路径。方法还包括使导电放电路径在保持与第一图案接触的同时与第二图案电接触和物理接触,使得静电荷的至少一部分从放电路径转移到接地的第二图案。
例如,参见图10a和图10b,方法包括提供具有设置在其上的第一导电图案1030和第二导电图案1040的介电材料幅材1005,第二图案1040与第一图案1030电隔离并且连接到接地部1050,第一图案1030上具有静电荷;然后使导电放电路径1080与第一图案1030而不是第二图案1040电接触和物理接触,使得静电荷的至少一部分从第一图案1030转移到放电路径1080。方法还包括使导电放电路径1080在保持与第一图案1030接触的同时与第二图案1040电接触和物理接触,使得静电荷的至少一部分从放电路径1080转移到接地的第二图案1040。
有利的是,该组件被构造成将潜在的放电点从导电膜的功能区域重新定位到导电膜的非功能区域,以使在导电膜的将要在产品(诸如触摸传感器)中使用的部分中产生ESD损坏的可能性最小化。筒1080,1180上的细长的导电图案1085,1185的合适的示例性形状在图10a和图11中示出,可设想形状的变型形式,这些变型形式被构造成接触带电的导电区域,随后接触导电的接地区域,其中筒上的细长的导电图案最初不接触带电的导电区域和导电的接地区域两者。
换句话讲,在导电膜移动通过设备期间,筒上的细长的导电图案与带电的导电区域接触,而细长的导电图案不接触导电膜的非功能区域中的导电接地区域。因此,在筒的细长的导电图案与带电的导电区域第一次接触期间,不发生ESD事件,而是来自带电导电区域的静电荷在带电导电区域和筒的细长的导电图案之间重新分布。因此,带电的导电区域和筒上的细长的导电图案的电位得到平衡,如图10a所示。由于导电膜继续移动并且筒同步旋转,细长的导电图案将接触导电接地区域,并且可能发生整个系统的ESD放电。因此有必要设计细长的导电图案的形状和尺寸以及筒的直径,以提供细长的导电图案与带电导电区域和与导电接地区域的正确对准。
任选地,利用使筒与幅材的移动同步的机械齿轮使筒旋转。也可以使用其他电子控制解决方案,包括位置确定传感器、控制电路和步进电机驱动器。
通常,在组件中使用的筒由介电材料制成,例如但不限于聚苯乙烯、聚酯、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腈、硅橡胶、乙烯丙烯二烯橡胶、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粘合剂。筒上的细长的导电图案由任何合适的导电材料形成,例如但不限于铜、镍、银、黄铜、金、铂或这些金属的合金。优选地,筒的材料和筒上的细长的导电图案的材料被选择为具有相似的摩擦电荷。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对本发明进行的各种修改和更改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本文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例如,阅读者应当认为一个公开的实施方案中的特征也可以适用于所有其他公开的实施方案中,除非另外指明。应该理解,所有本文引用的美国专利、专利申请公布及其他专利和非专利文献都以其不与上述公开抵触的程度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
下面各项是根据本发明各方面的示例性实施方案。
项目1是在触摸传感器中使用的导电膜,包括:
介电基板,介电基板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适于在触摸传感器中使用,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相邻且不适于在触摸传感器中使用;
多个基本上平行的导电间隔开的第一电极,该第一电极设置在基板上位于第一区域中并且适于形成触摸传感器中的多个驱动电极或接收电极;以及
设置在基板上位于第二区域中的第一导电图案,每个第一电极延伸到第二区域中并且电连接和物理连接到第一导电图案,第一导电图案电连接多个第一电极。
项目2是根据项目1所述的导电膜,其中第二区域完全包围第一区域,并且第一导电图案完全包围多个第一电极。
项目3是根据项目1所述的导电膜,还包括设置在基板上位于第一区域中并且至少部分地覆盖并接触第一电极的第二导电图案,第一电极适于在触摸传感器的观察区域中使用,并且第二图案适于在触摸传感器的非观察边界区域中使用。
项目4是根据项目3所述的导电膜,其中第二图案延伸到第二区域中,并且电连接和物理连接到第一导电图案。
项目5是根据项目1所述的导电膜,其中第一区域包括电极区域和迹线区域,该电极区域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并且适于主要在触摸传感器的观察区域中使用,该迹线区域适于支撑多条导电迹线并且主要在触摸传感器的非观察边界区域中使用,迹线区域上不包括任何导电图案。
项目6是根据项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膜,其中介电基板包括可印刷聚合物、溶胶-凝胶金属氧化物或阳极氧化物。
项目7是根据项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膜,其中介电基板的厚度为介于0.1微米和10微米之间。
项目8是根据项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膜,其中第一导电图案包括铜、银、铝、金、这些金属的合金,或这些物质的组合。
项目9是根据项目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膜,其中第二导电图案包括铜、银、铝、金、这些金属的合金,或这些物质的组合。
项目10是根据项目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膜,其中多个第一电极为线材、超细线材、纳米线材或导电层的形式。
项目11是根据项目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膜,其中多个第一电极为纳米线材的形式。
项目12是根据项目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膜,其中多个第一电极包括铜、银、金、这些金属的合金、氧化铟锡(ITO),或这些物质的组合。
项目13是根据项目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膜,还包括第三导电图案,该第三导电图案设置在基板上与第一导电图案相反的表面上。
项目14是根据项目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膜,其中基板为多层聚合物膜。
项目15是导电膜,包括:
介电材料幅材;
设置在幅材上并且限定多个闭合单元的多个电相交和物理相交的导电行和列;
多个基本上平行的导电间隔开的电极,导电电极设置在幅材上的每个闭合单元中并且适于形成触摸传感器中的多个驱动电极或接收电极,闭合单元中的每个电极终止于多个行和列中限定闭合单元的行和列中的至少一者处。
项目16是根据项目15所述的导电膜,其中介电材料包括可印刷聚合物、溶胶-凝胶金属氧化物或阳极氧化物。
项目17是根据项目15或项目16所述的导电膜,其中介电材料的厚度为介于0.1微米和10微米之间。
项目18是根据项目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膜,其中多个电相交和物理相交的导电行和列包括铜、银、铝、金、这些金属的合金,或这些物质的组合。
项目19是根据项目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膜,其中多个基本上平行的导电间隔开的电极为线材、超细线材、纳米线材或导电层的形式。
项目20是根据项目15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膜,其中多个基本上平行的导电间隔开的电极为纳米线材的形式。
项目21是根据项目15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膜,其中多个基本上平行的导电间隔开的电极包括铜、银、金、这些金属的合金、氧化铟锡(ITO),或这些物质的组合。
项目22是根据项目15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膜,其中介电材料幅材为多层聚合物膜。
项目23是在触摸传感器中使用的导电膜,包括:
介电基板,介电基板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适于在触摸传感器中使用,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相邻且不适于在触摸传感器中使用;
多个基本上平行的导电间隔开的第一电极,第一电极设置在基板上位于第一区域中并且适于形成触摸传感器的观察区域中的多个驱动电极或接收电极;
设置在基板上位于第二区域中的第一导电图案;以及
设置在基板上的多条导电间隔开的第一迹线,每条迹线的第一端部电连接和物理连接到第一区域中的对应第一电极,迹线的相反的第二端部延伸到第二区域中并且电连接到第一导电图案,第一导电图案电连接多个第一电极,第一迹线的至少一部分适于在触摸传感器的非观察边界区域中使用。
项目24是根据项目23所述的导电膜,其中介电基板包括可印刷聚合物、溶胶-凝胶金属氧化物或阳极氧化物。
项目25是根据项目23或项目24所述的导电膜,其中介电基板的厚度为介于0.1微米和10微米之间。
项目26是根据项目23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膜,其中第一导电迹线包括铜、银、铝、金、这些金属的合金,或这些物质的组合。
项目27是根据项目23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膜,其中多个基本上平行的导电间隔开的第一电极为线材、超细线材、纳米线材或导电层的形式。
项目28是根据项目23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膜,其中多个基本上平行的导电间隔开的第一电极为纳米线材的形式。
项目29是根据项目23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膜,其中多个基本上平行的导电间隔开的第一电极包括铜、银、金、这些金属的合金、氧化铟锡(ITO),或这些物质的组合。
项目30是根据项目23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膜,其中介电材料为多层聚合物膜。
项目31是组件,包括:
介电材料幅材,该介电材料幅材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所述长度方向沿着该幅材的较长长度维度,所述宽度方向垂直于长度方向且沿着该幅材的较短宽度维度;
设置在该幅材上并且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细长的第一导电图案;
多个基本上平行的导电间隔开的第一电极,第一电极设置在幅材上并沿着宽度方向取向,并且适于形成触摸传感器中的多个驱动电极或接收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一图案物理隔离且电隔离;
以及邻近幅材定位的筒,筒具有设置在筒的外表面上的第二导电图案,使得在幅材沿着长度方向移动,筒与幅材同步旋转,使得当第二图案在第二图案上的第一位置处电接触和物理接触第一电极时,第二图案不与第一图案电接触,并且当第二图案在第二图案上的不同的第二位置处电接触和物理接触第一电极时,第二图案与第一图案物理接触。
项目32是根据项目31所述的组件,使得在幅材沿着长度方向移动并且筒与幅材同步旋转时,当第二图案首先与第一电极接触时,第二图案不与第一图案电接触,但是当筒在保持与第一电极接触的同时进一步旋转时,第二图案与第一图案接触。
项目33是根据项目31所述的组件,其中第二图案包括沿着筒的旋转轴线延伸的细长的连接区段,以及从连接区段的相应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沿着筒的圆周在相反的方向上延伸的相反的第一端部区段和第二端部区段。
项目34是根据项目31所述的组件,其中筒包括设置在筒的外表面上并且彼此电隔离的多个基本上平行的间隔开的第二导电图案,使得在幅材沿着长度方向移动时,筒与幅材同步旋转,使得每个第二图案在该第二图案上基本上相同的第一位置处接触对应的第一电极,使得第二图案不与第一图案电接触,并且每个第二图案在该第二图案上基本上相同的第二位置处接触对应的第一电极,使得第二图案与第一图案电接触。
项目35是根据项目31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多个第一电极中的每个第一电极沿着幅材的较短宽度维度取向。
项目36是根据项目31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介电材料包括可印刷聚合物、溶胶-凝胶金属氧化物或阳极氧化物。
项目37是根据项目31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介电材料的厚度为介于0.1微米和10微米之间。
项目38是根据项目31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多个电相交和物理相交的导电行和列包括铜、银、铝、金、这些金属的合金,或这些物质的组合。
项目39是根据项目31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多个基本上平行的导电间隔开的电极为线材、超细线材、纳米线材或导电层的形式。
项目40是根据项目31至39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多个基本上平行的导电间隔开的电极为纳米线材的形式。
项目41是根据项目31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多个基本上平行的导电间隔开的电极包括铜、银、金、这些金属的合金、氧化铟锡(ITO),或这些物质的组合。
项目42是根据项目31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介电材料幅材为多层聚合物膜。
项目43是根据项目31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还包括第三导电图案,该第三导电图案设置在介电材料幅材上与第一导电图案相反的表面上。
项目44是从设置在介电材料幅材上的导电图案移除静电荷的方法,包括:
提供具有设置在其上的第一导电图案和第二导电图案的介电材料幅材,第二图案与第一图案电隔离并且连接到接地部,第一图案上具有静电荷;
使导电放电路径与第一图案而不是第二图案电接触和物理接触,使得静电荷的至少一部分从第一图案转移到放电路径;以及
使导电放电路径在保持与第一图案接触的同时与第二图案电接触和物理接触,使得静电荷的至少一部分从放电路径转移到接地的第二图案。
项目45是根据项目44所述的方法,其中介电材料包括可印刷聚合物、溶胶-凝胶金属氧化物或阳极氧化物。
项目46是根据项目44或项目45所述的方法,其中介电材料的厚度为介于0.1微米和10微米之间。
项目47是根据项目44至4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介电材料幅材为多层聚合物膜。
项目48是根据项目44至4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第三导电图案,该第三导电图案设置在介电材料幅材上与第一导电图案相反的表面上。
项目49是根据项目44至4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导电图案包括铜、银、铝、金、这些金属的合金,或这些物质的组合。
项目50是根据项目44至4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导电图案包括铜、银、铝、金、这些金属的合金,或这些物质的组合。
实施例
参照以下示例性实施例能够进一步理解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目的,并非旨在限制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
比较例1
比较例1展示了通过典型的导电筒提供ESD放电的实验的结果。参见图12a,提供了介电材料基板1205,该基板具有长度方向DL和宽度方向DW,所述长度方向沿着该基板的较长长度维度,所述宽度方向垂直于长度方向且沿着该基板的较短宽度维度。用由3M 9713导电胶带(可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的3M公司(3M Company,St.Paul,Mn)商购获得)形成的菱形导电图案1230模拟电极,该图案的菱形形状类似于典型地用于触摸传感器图案的被称为“菱形”图案的形状。菱形导电图案1230被设置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介电基板1205上,并且沿着基板1205的宽度方向DW取向。菱形导电图案1230被布置在持久的15kV直流电压下以提供电荷。与菱形导电图案1230物理隔离且电隔离的导电图案1240通过3M1182铜胶带(可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的3M公司(3M Company,St.Paul,MN)商购获得)在介电材料的基板1205上提供。导电图案1240被设置在基板1205上不适于用在产品诸如触摸传感器中并且沿着基板1205的长度方向DL延伸的区域中。筒1280由聚四氟乙烯(即特氟隆)制成,并且筒1280的表面上包括由3M 1182铜胶带提供的细长的导电图案1285。
当筒1280旋转时,在细长的导电图案1285和导电图案1240之间、以及细长的导电图案1285和菱形图案1230(例如,位于功能区域中)之间发生放电(例如电弧)1290。因此,在细长的导电图案1285同时接触菱形导电图案1230和导电图案1240的情况下,放电在各个位置处随机地形成。菱形导电图案1230中的放电1290可能损坏菱形导电图案1230。
实施例1
实施例1展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的通过具有细长的导电图案的筒提供ESD放电的实验的结果。参见图12b,提供了介电材料基板1205,该基板具有长度方向DL和宽度方向DW,所述长度方向沿着该基板的较长长度维度,所述宽度方向垂直于长度方向且沿着该基板的较短宽度维度。用由3M 9713导电胶带(可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的3M公司(3M Company,St.Paul,Mn)商购获得)形成的菱形导电图案1230模拟电极,该图案的菱形形状类似于典型地用于触摸传感器图案的被称为“菱形”图案的形状。菱形导电图案1230被设置在由PET形成的介电基板1205上,并且沿着基板1205的宽度方向DW取向。菱形导电图案1230被布置在持久的15kV直流电压下以提供电荷。与菱形导电图案1230物理隔离且电隔离的导电图案1240由3M 1182铜胶带(可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的3M公司(3M Company,St.Paul,MN)商购获得)提供。导电图案1240被设置在基板1205上不适于用在产品诸如触摸传感器中并且沿着基板1205的长度方向DL延伸的区域中。筒1280由聚四氟乙烯(即特氟隆)制成,并且筒1280的表面上包括由3M 1182铜胶带提供的细长的导电图案1285。
首先,通过使细长的导电图案1285与带电的菱形图案1230接触,而使电荷电位在菱形图案1230和细长的导电图案1285之间得到平衡。参见图12b,当筒1280随后旋转时,细长的导电图案1285与导电图案1240接触,并且在细长的导电图案1285和导电图案1240之间发生放电(例如,电弧)1290。相比之下,在菱形图案1230(例如,位于功能区域中)上未观察到电弧。
实施例2
实施例2展示了通过分流器提供ESD放电的实验的结果。如WO 2014/088950中所述制备透明且导电的银纳米线材基板,使得涂布PET的基板的薄层电阻为大约50欧姆每平方。该基板被用作卷对卷工艺的输入材料,该工艺经由下列工艺步骤将纳米线材涂层图案化(其基本图案化步骤在WO 2014/088950的实施方案1中描述):
1.使用柔性版印刷座,利用由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南方图形系统公司(Southern Graphics Systems(SGS,Minneapolis,MN))提供的1.0BCM/in2网纹辊和67密耳(1.7mm)厚DuPont DPR高分辨率柔性版印模,将图案化的抗蚀剂层印刷在涂布纳米线材的PET上。柔性版印刷板被设计为以5mm的间距将幅材横向电极(即,垂直于幅材运动的方向)连同跨电极两端以在图案化过程期间将电极电连接在一起的分流器结合起来。用作抗蚀剂材料的印刷油墨为Flint Group UFRO-0061-465U(美国伊利诺伊州巴达维亚市的富林特集团北美印刷媒体公司(Flint Group Print Media North America,Batavia,IL)),该油墨随后用“H灯泡”紫外固化灯(头型Maxwell 550紫外线灯–灯型UVH5519-600;意大利紫外线公司(UVRay,Italy))固化(即硬化)。抗蚀剂以20英尺/分钟(6.1米/分钟)的速度印刷。
2.用240亿立方微米每平方英寸(BCM/in2)(3.72BCM/cm2)的网纹辊以20英尺/分钟(6.1米/分钟)的速度凹版涂布一层99.75%MacDermid Print and Peel(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麦德美公司(MacDermid Inc.,Denver,Co))和0.25%Tergitol 15-s-7(可得自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的西格玛奥德里奇公司(Sigma Aldrich,St.Louis,MO)),然后经由红外线和空气冲击式烘箱的组合干燥(即,通过蒸发溶剂硬化)。
3.将3M 3104C(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的3M公司(3M Company,St.Paul,MN))的预遮蔽衬垫层压至MacDermid Print and Peel层的暴露表面,然后从生产线上取下一卷材料。
4.从步骤(3)中制造的卷上切下印刷好的幅材横向电极原图的样品。将预遮蔽衬垫和附接的MacDermid Print and Peel可剥离聚合物涂层从基板上剥去,从而在PET基板上留下银纳米线材的图案。图案化纳米线材层如图13所示。参见图13,图案中的黑暗部分是纳米线材,而图案中形成鲜明对比的明亮部分是可剥离的聚合物涂层从基板剥去时纳米线材被移除的位置。图13中示出的电极以列提供,而幅材在垂直于列的方向上(例如,在行方向上)移动。
换句话讲,图13的导电膜包括介电基板,该介电基板具有适于在触摸传感器中使用的第一区域(即,包括电极列的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相邻且不适于在触摸传感器中使用(即,包括连接电极列的端部的所示分流器的区域)。导电膜包括多个基本上平行的导电间隔开的第一电极,第一电极设置在基板上位于第一区域中并且适于形成触摸传感器中的多个驱动电极或接收电极,以及设置在基板上位于第二区域(例如,导电纳米线材的实心区域)中的第一导电图案。每个第一电极延伸到第二区域中并且电连接和物理连接到第一导电图案,第一导电图案电连接多个第一电极。第二区域电连接到接地部。
用剪刀手动除去在来自步骤(4)的每个样品中的幅材横向电极的两个相对端部处接合电极的分流器,从而对于银纳米线材的每个重复图案隔离104个幅材横向电极中的每个幅材横向电极。用欧姆计测量104个幅材横向电极中的每个的电阻(对于来自步骤(4)的所有样品),结果并未检测到电阻开路(即,所有测试电极都是导电的,并且不含静电缺陷)。
相比之下,对于除了在电极的相对端部处缺少分流器之外与图13的图案相同的图案重复执行步骤(1)至(4),所有测量样品均由于存在静电缺陷而表现出电阻开路。
本文引用的所有专利、专利文献和专利公布的完整公开内容均以引用方式并入。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仅为了清楚地理解本发明而给出。但它们不应被理解为不必要的限制。本发明不限于示出的和描述的具体细节,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变型形式将包括在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组件,包括:
介电材料幅材,所述介电材料幅材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所述长度方向沿着所述幅材的较长长度维度,所述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且沿着所述幅材的较短宽度维度;
细长的第一导电图案,所述细长的第一导电图案设置在所述幅材上并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
多个平行的导电间隔开的第一电极,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幅材上并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取向,并且适于形成触摸传感器中的多个驱动电极或接收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导电图案物理隔离并电隔离;
筒,所述筒定位成与所述幅材相邻并包括设置在所述筒的外表面上的第二导电图案,使得在所述幅材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移动时,所述筒与所述幅材同步旋转,使得当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在所述第二导电图案上的第一位置处电接触和物理接触第一电极时,所述第二导电图案不与所述第一导电图案电接触,并且当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在所述第二导电图案上的不同的第二位置处电接触和物理接触所述第一电极时,所述第二导电图案与所述第一导电图案物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使得在所述幅材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移动并且所述筒与所述幅材同步旋转时,当所述第二导电图案首先与第一电极接触时,所述第二导电图案不与所述第一导电图案电接触,但是当所述筒在保持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的同时进一步旋转时,所述第二导电图案与所述第一导电图案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包括沿着所述筒的旋转轴线延伸的细长连接区段,以及从所述连接区段的相应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沿着所述筒的圆周在相反的方向上延伸的相反的第一端部区段和第二端部区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筒包括多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第二导电图案,所述多个第二导电图案设置在所述筒的外表面上并彼此电隔离,使得在所述幅材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移动时,所述筒与所述幅材同步旋转,使得每个第二导电图案在所述第二导电图案上相同的第一位置处接触对应的第一电极,使得所述第二导电图案不与所述第一导电图案电接触,并且每个第二导电图案在所述第二导电图案上相同的第二位置处接触所述对应的第一电极,使得所述第二导电图案与所述第一导电图案电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中的每个第一电极沿着所述幅材的所述较短宽度维度取向。
6.一种从设置在介电材料幅材上的导电图案移除静电荷的方法,包括:
提供介电材料幅材,所述介电材料幅材具有设置在其上的第一导电图案和第二导电图案,所述第二导电图案与所述第一导电图案电隔离并连接到接地部,所述第一导电图案上具有静电荷;
使导电放电路径与所述第一导电图案而不是所述第二导电图案电接触和物理接触,使得所述静电荷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第一导电图案转移到所述放电路径;以及
使所述导电放电路径在保持与所述第一导电图案接触的同时与所述第二导电图案电接触和物理接触,使得所述静电荷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放电路径转移到接地的所述第二导电图案,
其中,所述导电放电路径由筒提供,所述筒定位成与所述幅材相邻并包括设置在所述筒的外表面上的第二导电图案,其中,在所述幅材沿着长度方向移动时,所述筒与所述幅材同步旋转。
CN201680041029.1A 2015-07-21 2016-07-07 导电膜、组件、以及从导电图案移除静电荷的方法 Active CN1078359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194953P 2015-07-21 2015-07-21
US62/194,953 2015-07-21
PCT/US2016/041335 WO2017014956A1 (en) 2015-07-21 2016-07-07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films,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removing static electric charge from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atter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35976A CN107835976A (zh) 2018-03-23
CN107835976B true CN107835976B (zh) 2021-06-11

Family

ID=56511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1029.1A Active CN107835976B (zh) 2015-07-21 2016-07-07 导电膜、组件、以及从导电图案移除静电荷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246592A1 (zh)
JP (1) JP2018528512A (zh)
KR (1) KR20180033218A (zh)
CN (1) CN107835976B (zh)
TW (1) TW201719367A (zh)
WO (1) WO20170149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2498B (zh) * 2017-11-24 2018-08-11 意象無限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辨識裝置及其訊號量測方法
WO2021075421A1 (ja) * 2019-10-18 2021-04-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ー部材前駆体およびタッチセンサー部材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6012A (zh) * 2010-09-30 2012-05-09 联胜(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03150053A (zh) * 2013-03-08 2013-06-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
CN103488333A (zh) * 2013-06-11 2014-01-0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14200B2 (en) * 2009-12-30 2013-08-20 Au Optronics Corp. Capacitiv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capacitive touch board
US9733331B2 (en) * 2012-09-10 2017-08-15 Apple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ouch sensors
JP6700787B2 (ja) 2012-12-07 2020-05-27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基板上に透明導電体を製作する方法
BR112015014749A2 (pt) * 2012-12-20 2017-07-1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cilindro de redução de estática, aparelho para reduzir a estática em uma manta e método para reduzir a estática em uma manta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6012A (zh) * 2010-09-30 2012-05-09 联胜(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03150053A (zh) * 2013-03-08 2013-06-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
CN103488333A (zh) * 2013-06-11 2014-01-0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033218A (ko) 2018-04-02
CN107835976A (zh) 2018-03-23
WO2017014956A1 (en) 2017-01-26
JP2018528512A (ja) 2018-09-27
TW201719367A (zh) 2017-06-01
US20180246592A1 (en) 2018-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03771B2 (en) System for detecting merchandise theft
US10352788B2 (en) Metalized polyester film force sensors
CN104321725B (zh) 具有图案化的电隔离区的触摸传感器电极
TWI525514B (zh) 用於感測元件之積體被動電路部件
KR101432353B1 (ko) 복합 전극을 갖는 터치 감응 장치
US9304636B2 (en) Micro-wire touch screen with unpatterned conductive layer
US8607651B2 (en) Hybrid capacitive force sensors
US7724243B2 (en) Touch sensors incorporating capacitively coupled electrodes
TWI412968B (zh) 具按壓檢測功能之觸控面板及該觸控面板用感壓感測器
US20120044190A1 (en) Electronic ink touch sensitive display
US20150227230A1 (en) Micro-wire touch screen with thin cover
US9955576B2 (en)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de member
CN107835976B (zh) 导电膜、组件、以及从导电图案移除静电荷的方法
WO2009070258A1 (en) Touch screen with resistive electrode
JP6056594B2 (ja)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部材の製造方法
KR20150028472A (ko) 터치 윈도우,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제조하기 위한 인쇄 장치
CN109117024A (zh) 触控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