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35085A - 一种联系人群组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联系人群组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35085A
CN107835085A CN201710871281.1A CN201710871281A CN107835085A CN 107835085 A CN107835085 A CN 107835085A CN 201710871281 A CN201710871281 A CN 201710871281A CN 107835085 A CN107835085 A CN 1078350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s
contact person
group
user account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7128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芳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7128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35085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350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3508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5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with management of multicast group membersh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2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for supporting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联系人群组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联系人群组处理方法可以检测基于用户账号来创建联系人群组的输入操作;根据所述用户账号与所有联系人之间的历史联络数据,确定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所述所有联系人为所述用户账号关联的联系人;利用所述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创建所述联系人群组。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有助于提高群组建立的便捷性以及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联系人群组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联系人群组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大多数与工作生活相关的社交沟通行为都会在社交应用中进行,社交应用已经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必不可少的联络工具。其中,社交应用中具有把同一个社交网络中具有某种关系的用户聚集组织在一起的功能,极大地满足了用户无需面对面即可一起交流讨论以及根据不同的话题进行区别分组的需求,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分组(如讨论组)数量的倍数增加以及联系人之间的相互重叠。例如,在一个互动频繁的六七人的群体中间,可能会有十几或者二十个不同组合形式的组合讨论组,那么,每次新建这些讨论组时,都需要重新挑选联系人,并且这些联系人是按原始默认的通讯录的方式进行排序,(如按字母顺序),从而导致群组的建立过程繁琐且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联系人群组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助于提高群组建立的便捷性以及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联系人群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检测基于用户账号来创建联系人群组的输入操作;
根据所述用户账号与所有联系人之间的历史联络数据,确定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所述所有联系人为所述用户账号关联的联系人;
利用所述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创建所述联系人群组。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的单元。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器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支持终端执行上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检测基于用户账号来创建联系人群组的输入操作,并根据用户账号与该用户账号关联的所有联系人之间的历史联络数据,确定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进而利用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创建联系人群组,有助于提高群组建立的便捷性以及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联系人群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操作界面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联系人群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操作界面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亲疏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终端操作界面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联系人群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示意性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具体实现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描述的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诸如具有触摸敏感表面(例如,触摸屏显示器和/或触摸板)的移动电话、膝上型计算机或平板计算机之类的其它便携式设备。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并非便携式通信设备,而是具有触摸敏感表面(例如,触摸屏显示器和/或触摸板)的台式计算机。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描述了包括显示器和触摸敏感表面的终端。然而,应当理解的是,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物理键盘、鼠标和/或控制杆的一个或多个其它物理用户接口设备。
终端支持各种应用程序,例如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绘图应用程序、演示应用程序、文字处理应用程序、网站创建应用程序、盘刻录应用程序、电子表格应用程序、游戏应用程序、电话应用程序、视频会议应用程序、电子邮件应用程序、即时消息收发应用程序、锻炼支持应用程序、照片管理应用程序、数码相机应用程序、数字摄影机应用程序、web浏览应用程序、数字音乐播放器应用程序和/或数字视频播放器应用程序。
可以在终端上执行的各种应用程序可以使用诸如触摸敏感表面的至少一个公共物理用户接口设备。可以在应用程序之间和/或相应应用程序内调整和/或改变触摸敏感表面的一个或多个功能以及终端上显示的相应信息。这样,终端的公共物理架构(例如,触摸敏感表面)可以支持具有对用户而言直观且透明的用户界面的各种应用程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用户账号,可以是指用户为登录某社交应用或者社交网站所注册的社交账号(例如QQ账号或者微信账号),也可以是指终端账号(例如apple ID),该用户账号主要起标识作用。其中,所述社交网站,可以是指向对特定对象感兴趣或只是一起“闲逛”的人们提供虚拟社区的web站点,该社交网站的用户之间可以通过语音、聊天、即时消息、视频会议和博客等技术手段进行通信。进一步地,所描述的与上述用户账号关联的联系人,可以是指上述用户账号在某社交应用或者社交网站中添加的所有好友(即所有联系人),其中,该“好友”并非必须要求与用户账号对应的用户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上是朋友,它仅仅表示在社交应用或者社交网站中用户账号对应的用户与联系人存在连接关系,同样的,所述联系人也并非指代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个联系人,而是对应一种标识信息,例如可以为某社交应用或者社交网站的社交账号等。
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联系人群组,主要是指为了方便上述用户账号对应的用户与联系人之间的沟通(如语音、聊天、视频等)而建立的聊天类群组,例如社交应用中的群、群聊或者讨论组等。
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联系人群组处理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所示,该联系人群组处理方法可包括:
101、终端检测基于用户账号来创建联系人群组的输入操作。
其中,所述输入操作的具体输入方式可以包括滑动、按压、点击、手势感应、语音等方式。该输入操作的应用场景可以包括社交应用(如微信、QQ)或者社交网站,只要是有创建联系人群组需求的场景均可以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本发明实施例对输入操作的具体应用场景不作限定。
例如,用户账号在某一社交应用中已处于登录状态,该用户账号对应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指在显示屏上点击创建联系人群组对应位置的方式输入操作(即点击操作),此时,终端检测到用户基于用户账号来创建联系人群组输入的点击操作,就可以响应该点击操作以便于执行后续的步骤。
102、终端根据所述用户账号与所有联系人之间的历史联络数据确定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所述所有联系人为所述用户账号关联的联系人。
103、终端利用所述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创建所述联系人群组。
其中,历史联络数据可以包括用户账号与所有联系人之间的联络频率或者用户账号创建的历史联系人群组数据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该用户账号与所有联系人之间的联络频率可以包括用户账号与所有联系人之间的收发消息频率、用户账号与所有联系人之间的通话频率、用户账号与所有联系人之间的个人主页交互频率(如朋友圈点赞或者评论的频率)和用户账号与所有联系人之间的金钱交易频率中的至少一种,具体的,该联络频率可以指在单位时间内,用户账号与所有联系人之间联络的次数,也可是指单位时间内,用户与所有联系人之间联络的时长。其中,用户账号创建的历史联系人群组数据可以包括用户账号历史创建的各联系人群组的名称、各联系人群组的组内成员数量和各联系人群组的组内成员的个人信息(如账号、头像、昵称等)中的至少一种。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用户账号与所有联系人之间的联络频率不是固定不变的,终端可以按照某一预设时间间隔(如10天或者半个月等),周期性获取用户账号与所有联系人之间的联络频率,也可以实时获取用户账号与所有联系人之间的联络频率,还可以在终端执行101后再获取用户账号与所有联系人之间的联络频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同样的,上述历史联系人群组数据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终端也可以按照某一预设时间间隔(如3天或者一周等),周期性获取利用用户账号创建的历史联系人群组数据,也可以实时获取该历史联系人群组数据,还可以在终端执行101后再获取该历史联系人群组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终端可以根据用户账号与该用户账号对应的所有联系人的联络频率,输出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用户就可以从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中选择一个或多个目标联系人,并在完成对目标联系人的选择后输入完成选择的指示操作,进而终端就可以根据用户对目标联系人的选择和该指示操作创建联系人群组,并将用户选择的目标联系人确定为该联系人群组的组内成员。
进一步地,终端在根据用户账号与该用户账号对应的所有联系人的联络频率,输出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时,还可以根据该联络频率的高低,对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进行优先顺序的排序,联络频率越高,排序越靠前。
例如,若终端为手机,用户账号O在手机的某社交应用中已处于登录状态,用户账号O对应的所有联系人分别为A、B、C、D这四个联系人,手机在检测到基于用户账号O来创建群聊的输入操作后,就可以获取用户账号O与联系人A、B、C、D两两之间的联络频率如表1所示,表1为用户账号O与A、B、C、D两两之间的联络频率关系表。手机就可以根据表1中记载的用户账号O与A、B、C、D两两之间的联络频率关系,根据联络频率越高,排序越靠前的原则,按照D、C、B、A的先后顺序在显示屏中显示这四个推荐的联系人,输出效果如图2中(a)所示。进一步地,用户账号O对应的用户就可以通过手指点击的方式在这四个推荐的联系人中选择至少一个目标联系人(如选择了联系人D和联系人C),并在显示屏中点击“完成”所在位置输入创建群聊的指示操作,此时,手机就可以根据上述用户对目标联系人的选择和该指示操作,创建群聊,并将联系人D和联系人C确定为该群聊的组内成员,成功创建群聊后的效果图,如图2中(b)所示,从图2中(b)可以看出,该群聊已经包含了3名成员,分别为用户账号O、联系人D以及联系人C。
表1
用户账号 联系人 联络频率(次/天)
O A 5
O B 10
O C 15
O D 20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检测基于用户账号来创建联系人群组的输入操作,获取用户账号与所有联系人之间的历史联络数据,并根据该历史联络数据确定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进而利用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创建联系人群组,有助于提高群组建立的便捷性以及效率。
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联系人群组处理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所示,该联系人群组处理方法可包括:
301、终端检测基于用户账号来创建联系人群组的输入操作。
具体实现中,用户账号在社交应用中已处于登录状态,该用户账号对应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指在终端显示屏上点击指定区域的方式输入创建联系人群组的输入操作(即点击操作),此时,终端检测到用户基于用户账号来创建联系人群组输入的点击操作,就可以响应该点击操作以便于执行后续的步骤。其中,用户点击的指定区域不同,终端响应该点击操作后的结果也不同。
例如,用户账号对应的用户想要建立联系人群组A时,是在某一个目标联系人B的基础上输入的创建联系人群组输入操作,也即是用户已经默认联系人B成为联系人群组A的第一成员后再输入的该输入操作。具体的,如图4中(a)所示,用户可以在与B的交互界面中,使用手指点击指定区域(如图4中(a)中“+”对应的位置),此时,终端检测到用户基于用户账号来创建联系人群组A输入的点击操作(即输入操作),就可以响应该点击操作,执行后续步骤。可以理解的是,这种情况下创建的联系人群组A,联系人B已经成为了该联系人群组A的第一位组内成员。
又例如,用户账号对应的用户想要建立联系人群组A时,不是在任何一个目标联系人的基础上输入的创建联系人群组的输入操作,而是如图4中(b)所示,用户通过在显示屏中点击创建联系人群组对应的位置的方式输入点击操作(即输入操作),终端就可以检测到用户基于用户账号来创建联系人群组A输入的点击操作,并响应该点击操作,执行后续步骤。可以理解的是,此时创建的联系人群组A在不进行其他操作的情况下,除了包括用户账号自身之外不存在任何一位其它组内成员。
302、联系人群组已包括了第一联系人时,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联系人以及所述用户账号的第一亲疏关系图,确定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
其中,上述第一联系人的确定方式可以有多种:方式一、终端可以在检测到基于用户账号来创建联系人群组的输入操作时,根据用户账号与该用户账号对应的所有联系人之间的联络频率,在显示屏中展示一个或者多个待选联系人,进而用户账号对应的用户就可以在显示屏中点击自己想要选择的目标待选联系人对应的位置输入点击操作,终端接收到用户的点击操作,就可以响应该点击操作,将用户想要选择的目标待选联系人作为上述第一联系人,可以理解的是,该目标待选联系人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同样的,上述第一联系人也可以是有一个或者多个;方式二、用户账号对应的用户可以是在某一个目标联系人的基础上输入创建联系人群组的输入操作,也即是该用户已经默认某一个目标联系人为联系人群组的第一位成员后再输入创建联系人群组的输入操作,进而终端就可以响应用户的输入操作,将用户选择的上述某一个目标联系人作为第一联系人,此时,上述联系人群组就已经包括了第一联系人。
具体实现中,终端可以获取用户账号在社交应用或者社交网站中创建的历史联系人群组数据(如联系人群组名称、联系人群组数量、联系人群组中成员的个人信息等),并根据该用户账号的历史分组情况,来确定出用于标识所有联系人之间的亲疏关系的第一亲疏关系图,进而终端就可以根据该第一亲疏关系图反映出的用户账号对应的其它联系人与第一联系人的亲疏关系,确定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并将所述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在显示屏中展示。
其中,上述第一亲疏关系图可以是基于上述用户账号创建的历史联系人群组数据,以欧式距离的计算方法计算用户账号关联的所有联系人中各联系人之间的距离值,并基于各联系人之间的距离值,以聚类分析的方法生成的。其中,该第一亲疏关系图可以用于标识所有联系人之间的亲疏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存在亲疏之分的。一般情况下,用户账号对应的用户是存在自然分组的,如家人、同学、同事等分组。在该用户进行分组聊天的时候,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是用户一般只会在家人之间、同学之间或同事之间进行排列组合,较少情况下会把家人跟同事之类的分成一组。这就意味着同一类人群之间的亲近程度高,不同组织间关系疏远一些。同样,同一类人之间也存在亲疏之分,比如有5个同事A、B、C、D、E,在这5人之间经常会进行不同的组合的分组,如果发现把B跟D分在一组的情况,比把B跟C分在一组的情况多,我们则认为B跟D的亲密程度要高,那么在第一亲疏关系图中,体现出来的也是BD之间的关系比BC之间的关系更近。
从理论上讲,这实际上是一种聚类的过程,终端通过聚类分析的方式可以计算所有联系人之间的亲疏关系。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直接比较样本中各事物之间的性质,将性质相近的归为一类,而将性质差别较大的分在不同类,即分类后同类事物间的性质相差较小,不同类事物间的事物性质相差较大。聚类分析分为对样品聚类(Q型聚类)和对变量聚类(R型聚类)这两类。本发明中涉及的对联系人群组处理的过程是一个对样品聚类的行为。在进行Q型聚类时,常用样品间的“距离”来度量样品在性质上联系的紧密程度,例如联系人Xi,Xj可以表示为:
Xi=(xi1,xi2,...,xip),Xj=(xj1,xj2,...,xjp);
每一个xn表示用一个多维空间的多个向量来描述其特征,它们间的距离记为dij,常用欧氏距离或欧式距离平方的方法来计算dij的距离值,从而将距离近的样品分在同一类,距离较远的样品分在不同类。其中,欧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dij=sqrt(∑(xik-xjk)^2),它是样品间所有变量之差的平方和之平方根,样品间所有变量之差的平方和即为欧式距离平方(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
具体地,在生成第一亲疏关系图的实施过程中,终端需要获取用户账号对应的所有联系人的个人信息(如社交账号、昵称、头像等)以及用户账号建立的所有历史联系人分组数据,并根据该历史联系人分组数据确定用户账号的历史分组行为形成,Xi=(xi1,xi2,...,xip),其中xi1,xi2,...,xip为用户的历史行为特征,接下来利用欧式距离的方法计算两两联系人之间的距离(即dij=sqrt(∑(xik-xjk)^2)),进而采用系统聚类的方式,开始把每个联系人做为一类,接着可以采用最小距离法把最靠近的样品首先聚为小类,再将已聚合的小类与其它类再进行合并,不断重复迭代,把所有的联系人都聚集到越来越大的类中去,直到所有的联系人都归入到一个大类为止。
其中,最小距离法是指将两个类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两类中样品之间距离最小者,例如用户账号对应联系人总共有5个,分别为A、B、C、D、E,其中5个联系人之间的距离如表2所示,最小距离法聚类步骤如下:
表2
编号 A B C D E
A 0
B 4 0
C 4 3 0
D 4 1 3 0
E 2 4 3.5 5 0
(1)可以先将五个联系人看作是5个类,由表2可知,联系人B与D的距离最小可以表示为:
dBD=min(4,2,3,1,3.5,5)=1;
将联系人B与D合并成一个新类{B,D},合并距离为1,而其余的联系人仍各为一类,此时共有4类分别为:{B,D},{A},{C},{E};
(2)计算类{B,D}与{A},{C},{E}的两两之间的距离:
d{B,D}{A}=min(dAB,dAD)=min(4,4)=4;
d{B,D}{C}=min(dBC,dCD)=min(3,3)=3;
d{B,D}{E}=min(dBE,dDE)=min(4,5)=4;
原有的{A},{C},{E}之间的距离不变,此时4类间的距离如表3所示:
表3
类别 {B,D} {A} {C} {E}
{B,D} 0
{A} 4 0
{C} 3 4 0
{E} 4 2 3.5 0
从表3可以看出,在这4类中{A}与{E}之间的距离最小,可以表示为:
d{A,E}=min(4,3,2,3.5)=2;
因此,将{A}与{E}聚为一类{A,E},合并距离为2。
(3)计算类{B,D},{A,E}和{C}之间的距离:
d{B,D}{A,E}=min(dAB,dAD,dEB,dED)=min(4,4)=4;
d{B,D}{C}=min(dBC,dCD)=min(3,3)=3;
d{A,E}{C}=min(dBE,dDE)=min(4,5)=4;
此时,3类两两之间的距离如表4所示:
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在这3类中{B,D}和{C}之间的距离最小,将它们聚为一类{B,C,D},合并距离为3。
最后,将类{B,C,D}与{A,E}合并成一类{A,B,C,D,E},合并距离为
d{B,C,D}{A,E}=min(dAB,dAC,dAD,dBE,dCE,dDE)
=min(4,4,4,4,3.5,5)=3.5
其中,每一次聚类的合并都可以算出一个合并的距离,系统可以自动记录聚类的先后顺序及每一步的合并距离。进一步地,上述A、B、C、D、E,5个联系人通过最小距离法聚类最后生成用户账号的第一亲疏关系图,如图5中(a)所示。从图5中(a)中可以直观地看出,类与类之间连接的竖直线段的长短可以侧面反映出类与类之间合并距离的大小,例如类B与类D合并成一个新类{B,D}时,合并距离最小为1,因此类B与类D之间的竖直连接线段最短;例如类{B,C,D}与类{A,E}合并成一类{A,B,C,D,E}时,合并距离最大为3.5,因此类{B,C,D}与类{A,E}之间的竖直连接线段最长。因此,用户账号的第一亲疏关系图可以清晰地反应出用户账号对应的所有联系人A、B、C、D、E之间的亲疏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到的最小距离法属于层次聚类分析方法中的一种,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平均距离法、最大距离法等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同样,本发明除了可以利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进行聚类分析以外,还可以利用硬聚类法、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 Maps,SOM)聚类法或者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FCM)聚类法等,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对于上述第一亲疏关系图还需要做如下说明:一、上述第一亲疏关系图生成的时间,可以是在终端执行301之前预先生成,当检测到用户需要创建联系人群组时,再调用该第一亲疏关系图去确定用户账号对应的所有联系人之间的亲疏关系,进而快速准确的为用户推荐联系人;也可以是在终端执行301后再实时生成第一亲疏关系图,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二、上述第一亲疏关系图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随着用户账号对应的联系人数量和联系人群组数据的变化,该用户账号与所有联系人的亲疏关系也是在变化的,因此,终端可以按照预设时间间隔(例如一个月)周期性的更新第一亲疏关系图,以保证群组建立过程的准确性和快速性。
进一步地,上述用户账号的第一亲疏关系图生成后,终端就可以根据第一联系人与第一亲疏关系图,确定用户账号对应的其它联系人的先后排序,并根据该先后排序输出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
例如,若生成的第一亲疏关系图如图5中(a)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用户账号对应的联系人,总共有5个分别为A、B、C、D、E。如果首先确定的第一联系人为B,那么根据该第一亲疏关系图反映的5个联系人之间的亲疏关系,终端就可以把剩余的联系人按照D、C、A、E的顺序输出,并在显示屏中展示,展示效果如图6所示。
可选地,当联系人群组已经包括了第一联系时,终端还可以确定第一联系人的群组划分情况,判断第一联系人是否存在于用户账号创建的历史联系人群组中的任意一个联系人群组中,若存在,则根据第一联系人以及用户账号的第一亲疏关系图,确定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
或者,若第一联系人不存在于任何一个联系人群组中,终端则可以获取用户账号添加第一联系人时,将第一联系人加入的某一个分组(如家人、同事、好友、小学同学等)的分组数据,并根据该分组数据确定第一联系人与分组的组内成员之间的第二亲疏关系图,进而根据第二亲疏关系图,向用户账号推荐至少一个联系人。其中,上述分组数据可以包括分组名称、分组成员数量、分组组内成员的社交账号等;其中,上述第二亲疏关系图表征的是分组的组内成员之间亲疏关系;上述向用户账号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均为分组内的组内成员。
具体实现中,终端可以根据分组内成员之间原始的默认排序,来确定用户账号的第二亲疏关系图。例如,第一联系人A所属的分组为小学同学,该小学同学分组中总共存在三位成员,原始的默认排序为A、B、C,那么第二亲疏关系图就可以如图5中(b)所示。进一步地,终端就可以根据第二亲疏关系图表征的各成员的亲疏关系,将分组内除去第一联系人A的其他成员按照B、C的顺序在终端显示屏显示,向用户账号对应的用户推荐联系人B和C。
可选地,终端也可以根据分组内各成员与第一联系人具有相同好友的数量,来确定用户账号的第二亲疏关系图。具体地,可以根据分组内成员与第一联系人具有相同好友的数量越多,排序越靠前的原则来确定第二亲疏关系图,并进一步根据该第二亲疏关系图,向用户账号确定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
例如,第一联系人A所属的分组为家人,该家人的分组里面存在4名成员、分别为“搬砖”、“小康”、“土豪”、“穷人”,其中“穷人”为已经确定出的第一联系人,其中,组内成员“搬砖”、“小康”、“土豪”与第一联系人“穷人”之间的共同好友数量,如表5所示,终端就可以根据表5中记录的组内成员“搬砖”、“小康”、“土豪”与第一联系人“穷人”之间的共同好友数量,依据共同好友数量越多,排序越靠前的原则确定第二亲疏关系图,该第二亲疏关系图反映出的亲疏关系排序就可以为“穷人”、“搬砖”、“小康”、“土豪”。进一步地,终端就可以根据第二亲疏关系图反映出的各成员的亲疏关系,将分组内除去第一联系人“穷人”的其他成员按照“搬砖”、“小康”、“土豪”的顺序在终端显示屏中显示,向用户账号对应的用户推荐联系人“搬砖”、“小康”和“土豪”。
表5
第一联系人 组内成员 共同好友数量(位)
穷人 搬砖 5
穷人 小康 1
穷人 土豪 0
303、终端利用所述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创建所述联系人群组。
具体实现中,终端可以将上述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在显示屏中显示,用户账号对应的用户可以使用手指在想要选择的至少一个目标联系人所在的位置进行滑动、按压、点击等方式输入第一输入操作,并在完成对至少一个目标联系人的选择后输入完成选择的指示操作,此时,终端就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第一输入操作和完成选择的指示操作,创建联系人群组,并将用户选择的至少一个目标联系人确定为该联系人群组的组内成员。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检测基于用户账号来创建联系人群组的输入操作,如果联系人群组已包括了第一联系人,终端就根据第一联系人以及用户账号的第一亲疏关系图,确定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有助于提高群组建立的便捷性以及效率。
参见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联系人群组处理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所示,该联系人群组处理方法可包括:
701、终端检测基于用户账号来创建联系人群组的输入操作。
702、终端依据所述用户账号与所述所有联系人之间的联络频率,确定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
具体实现中,当用户账号对应的用户想要创建联系人群组时,就可以输入创建联系人群组的输入操作,终端检测到该输入操作,就会响应该输入操作,并按照用户账号与所有联系人的联络频率高低,可以在显示屏中按顺序展示至少一个联系人,其中,该顺序的排列可以依照联络频率越高排序越靠前,联络频率越低排序就越靠后的原则进行排列。
例如,用户账号O在某社交应用中的联系人总共有3个,分别为A、B、C,其中,OA之间的联络频率记为2次/天,OB之间的联络频率记为5次/天,OC之间的联络频率记为1次/天。用户账号对应的用户想要创建多人聊天时,可以通过手指点击显示屏的指定位置输入创建多人聊天的点击操作(即输入操作),此时,终端检测到用户的点击操作时,就可以响应该操作,按照用户账号O平时与所有联系人联络频率的高低把所有联系人按先后顺序在显示屏中展示,展示的先后顺序为B、A、C,达到确定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的目的。
703、终端从所述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中确定出第一联系人,并判断所述用户账号创建的历史联系人群组中是否存在包含所述第一联系人的联系人群组。若存在,则执行704,若不存在,则执行705。
704、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联系人以及所述用户账号的第一亲疏关系图,确定推荐的至少一个第二联系人。
705、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联系人以及所述用户账号的第二亲疏关系图,确定推荐的至少一个第二联系人。
具体实现中,用户账号对应的用户可以在确定出的至少一个联系人中选择一个目标联系人,终端就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将目标联系人确定为第一联系人。进一步地,终端可以继续判断第一联系人是否存在于某一个联系人群组中,若存在,就根据用户账号的第一亲疏关系图,确定第一联系人与其它联系人的亲疏关系,并将所述其它联系人确定为第二联系人在显示屏中展示,达到向用户推荐至少一个第二联系人的目的。
或者,若第一联系人不存在于任何一个联系人群组中,终端就可以获取用户账号对应的用户在添加第一联系人时把该第一联系人在添加联系人标签时加入过某一个分组(如家人、同事、好友、小学同学等)的分组数据,并根据该分组数据确定第一联系人与分组的组内成员之间的第二亲疏关系图,进而根据第二亲疏关系图,确定第一联系人与分组内的组内成员的亲疏关系,并将所述组内成员确定为第二联系人在显示屏中展示,达到向用户推荐至少一个第二联系人的目的。
其中,第一亲疏关系图和第二亲疏关系图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步骤302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例如,用户账号O对应的用户正在使用某社交应用建立讨论组,该用户账号O的所有联系人分别为A、B、C、D、E,终端执行702后确定出的第一联系人为B。此时,终端首先就可以判断第一联系人B是否存在于某一个联系人群组中,若存在就可以根据图5中(a)中的第一亲疏关系图,把其它联系人A、C、D、E作为第二联系人,并按照D、C、A、E的顺序在显示屏中展示,达到向用户推荐至少一个第二联系人的目的。
或者,终端判断出第一联系人B不存在于任何一个联系人群组中,就可以继续判断第一联系人B是否存在于任何一个分组中。例如,终端判断出第一联系人B存在于同学这个分组里面,就可以获取同学这个分组的分组数据,该分组数据记录了同学这个分组中组内成员的数量、个人信息以及成员之间的默认排序。从分组数据中终端确定了同学这个分组里面总共有三名组内成员,分别为第一联系人B、联系人A和联系人C,这三名组内成员的默认排序为B、A、C,因此,终端就可以根据该默认排序生成第二亲疏关系图,该第二亲疏关系图反映的A、B、C的亲疏关系排序也为B、A、C。进一步地,终端就可以将同学这个分组中除去B之后的组内成员A和C作为第二联系人,并按照A、C的顺序在显示屏中展示,达到向用户推荐至少一个第二联系人的目的。
706、终端利用所述推荐的至少一个第二联系人,创建所述联系人群组。
具体实现中,终端可以将上述推荐的至少一个第二联系人在显示屏中显示,用户账号对应的用户根据显示的结果,就可以使用手指在想要选择的至少一个目标联系人所在的位置进行滑动、按压、点击等方式输入第一输入操作,并在完成对至少一个目标联系人的选择后输入完成选择的指示操作,此时,终端就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第一输入操作和完成选择的指示操作,创建联系人群组,并将用户选择的至少一个目标联系人确定为该联系人群组的组内成员。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检测基于用户账号来创建联系人群组的输入操作,并依据用户账号与所有联系人之间的联络频率,确定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进而从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中确定出第一联系人,然后判断用户账号创建的历史联系人群组中是否存在包含第一联系人的联系人群组,如果该历史联系人群组中存在包含第一联系人的联系人群组,那么就根据第一联系人以及用户账号的第一亲疏关系图,确定推荐的至少一个第二联系人,如果该历史联系人群组中不存在包含第一联系人的联系人群组,那么终端就可以根据第一联系人和用户账号的第二亲疏关系图,确定推荐的至少一个第二联系人,进而利用推荐的至少一个第二联系人,创建联系人群组,有助于提高群组建立的便捷性以及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用于执行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单元。具体地,参见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示意框图。本实施例的终端包括:检测单元80、获取单元81、确定单元82以及创建单元83。
检测单元80,用于检测基于用户账号来创建联系人群组的输入操作。
获取单元81,用于获取所述用户账号与所有联系人之间的历史联络数据。
确定单元82,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81获取的历史联络数据,确定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所述所有联系人为所述用户账号关联的联系人。
创建单元83,用于利用所述确定单元82确定出的所述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创建所述联系人群组。
其中,历史联络数据可以包括用户账号与所有联系人之间的联络频率或者用户账号创建的历史联系人群组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历史联系人群组数据可以包括基于用户账号历史创建的各联系人群组的名称、各联系人群组的组内成员数量和各联系人群组的组内成员的个人信息(如账号、头像、昵称等)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联络频率可以包括用户账号与所有联系人之间的收发消息频率、用户账号与所有联系人之间的通话频率、用户账号与所有联系人之间的个人主页交互频率(如朋友圈点赞或者评论的频率)和用户账号与所有联系人之间的金钱交易频率中的至少一种,具体的,所述联络频率可以指在单位时间内,用户账号与所有联系人之间联络的次数,也可是指单位时间内,用户与所有联系人之间联络的时长。
其中,所述联系人群组,可以指为了方便上述用户账号对应的用户与联系人之间的沟通(如语音、聊天、视频等)而建立的聊天类群组,例如社交应用中的群、群聊或者讨论组等。
可选地,所述确定单元82,具体用于依据所述用户账号与所述所有联系人之间的联络频率,确定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
可选地,所述联系人群组已包括了第一联系人时,所述确定单元8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联系人以及所述用户账号的第一亲疏关系图,确定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其中,所述第一亲疏关系图是基于所述用户账号创建的历史联系人群组数据生成的。
可选地,所述终端还包括:
判断单元84,用于判断所述用户账号创建的历史联系人群组中是否存在包含所述第一联系人的联系人群组,若存在包含所述第一联系人的联系人群组,则触发确定单元82根据所述第一联系人以及所述用户账号的第一亲疏关系图,确定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若不存在包含所述第一联系人的联系人群组,则触发确定单元82根据所述第一联系人和所述用户账号的第二亲疏关系图,确定待推荐的联系人,所述第二亲疏关系图是基于所述用户账号添加联系人时的分组数据生成的。
可选地,所述第一联系人为基于所述用户账号与所述用户账号关联的所有联系人之间的联络频率而选择的联系人。
可选地,所述终端还包括:
计算单元85,用于基于所述用户账号创建的历史联系人群组数据,以欧式距离的计算方法计算所述用户账号关联的所有联系人中各联系人之间的距离值。
生成单元86,用于基于计算单元85计算出的所述各联系人之间的距离值,以聚类分析的方法生成所述用户账号的第一亲疏关系图,所述第一亲疏关系图用于标识所述所有联系人之间的亲疏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可以通过检测单元80检测基于用户账号来创建联系人群组的输入操作,通过获取单元81获取用户账号与所有联系人之间的历史联络数据,通过确定单元82根据获取单元81获取的历史联络数据,确定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进而通过创建单元83利用确定单元82确定出的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创建联系人群组,有助于提高群组建立的便捷性以及效率。
参见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示意框图。如图所示的本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01;一个或多个输入设备802,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803和存储器804。上述处理器801、输入设备802、输出设备803和存储器804通过总线805连接。存储器8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处理器801用于执行存储器802存储的程序指令。其中,处理器801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检测基于用户账号来创建联系人群组的输入操作;根据所述用户账号与所有联系人之间的历史联络数据,确定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所述所有联系人为所述用户账号关联的联系人;
利用所述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创建所述联系人群组。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称处理器8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输入设备802可以包括触控板(用于检测基于用户账号来创建联系人群组的输入操作)、指纹采传感器(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和指纹的方向信息)、麦克风等,输出设备803可以包括显示器(LCD等)、扬声器等。
该存储器804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801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804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804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具体实现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处理器801、输入设备802、输出设备803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实现方式,也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终端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检测基于用户账号来创建联系人群组的输入操作;根据所述用户账号与所有联系人之间的历史联络数据,确定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所述所有联系人为所述用户账号关联的联系人;利用所述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创建所述联系人群组。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终端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的硬盘或内存。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所述终端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终端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终端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终端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联系人群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基于用户账号来创建联系人群组的输入操作;
根据所述用户账号与所有联系人之间的历史联络数据,确定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所述所有联系人为所述用户账号关联的联系人;
利用所述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创建所述联系人群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账号与所述所有联系人之间的历史联络数据,确定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包括:
依据所述用户账号与所述所有联系人之间的联络频率,确定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系人群组已包括了第一联系人时,所述根据所述用户账号与所述所有联系人之间的历史联络数据,确定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联系人以及所述用户账号的第一亲疏关系图,确定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其中,所述第一亲疏关系图是基于所述用户账号创建的历史联系人群组数据生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账号创建的历史联系人群组中是否存在包含所述第一联系人的联系人群组;
若存在包含所述第一联系人的联系人群组,则执行所述的根据所述第一联系人以及所述用户账号的第一亲疏关系图,确定推荐的至少一个联系人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不存在包含所述第一联系人的联系人群组,则根据所述第一联系人以及所述用户账号的第二亲疏关系图,确定待推荐的联系人;所述第二亲疏关系图是基于所述用户账号添加联系人时的分组数据生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系人为基于所述用户账号与所述用户账号关联的所有联系人之间的联络频率而选择的联系人。
7.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用户账号创建的历史联系人群组数据,以欧式距离的计算方法计算所述用户账号关联的所有联系人中各联系人之间的距离值;
基于所述各联系人之间的距离值,以聚类分析的方法生成所述用户账号的第一亲疏关系图,所述第一亲疏关系图用于标识所述所有联系人之间的亲疏关系。
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的单元。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器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10871281.1A 2017-09-23 2017-09-23 一种联系人群组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ithdrawn CN1078350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71281.1A CN107835085A (zh) 2017-09-23 2017-09-23 一种联系人群组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71281.1A CN107835085A (zh) 2017-09-23 2017-09-23 一种联系人群组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35085A true CN107835085A (zh) 2018-03-23

Family

ID=61643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71281.1A Withdrawn CN107835085A (zh) 2017-09-23 2017-09-23 一种联系人群组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3508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3073A (zh) * 2018-07-24 2020-02-04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632402A (zh) * 2020-12-16 2021-04-09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聊天群组创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3073A (zh) * 2018-07-24 2020-02-04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53073B (zh) * 2018-07-24 2022-07-08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632402A (zh) * 2020-12-16 2021-04-09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聊天群组创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126982A1 (zh) * 2020-12-16 2022-06-23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聊天群组创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52969B2 (en) Recommendation ranking system with distrust
Chao Computation of elementary siphons in Petri nets for deadlock control
US11170061B2 (en) System for decomposing events from managed infrastructures that includes a reference tool signalizer
TW201519068A (zh) 提供用於對話的視覺化
CN108292383B (zh) 与通信相关联的任务的自动提取
CN107507036A (zh) 一种数据预测的方法及终端
US10425291B2 (en) System for decomposing events from managed infrastructures with prediction of a networks topology
CN108011928A (zh) 一种信息推送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TWI828888B (zh) 聊天執行緒的顯示方法、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及電腦裝置
US10050910B2 (en) Application of neural nets to determine the probability of an event being causal
US11010220B2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decomposing events from managed infrastructures that includes a feedback signalizer functor
WO2018005204A1 (en) Providing communication ranking scheme based on relationship graph
WO2014195958A1 (en) Influence score of a social media domain
JP6573321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6651338A (zh) 一种支付处理的方法及终端
CN106951550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US1158000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US10402428B2 (en) Event clustering system
CN110313010A (zh) 电子消息的结构化响应概要
CN110321546A (zh) 账号识别、显示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835085A (zh) 一种联系人群组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700920B2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decomposing events from managed infrastructures that includes a floating point unit
US20230004943A1 (en) Intelligent processing and presentation of user-connection data on a computing device
US8738628B2 (en) Community profiling for social media
US9600831B1 (en) User association attribu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3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