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34608A - 一种多能源互济系统的优化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能源互济系统的优化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34608A
CN107834608A CN201710959169.3A CN201710959169A CN107834608A CN 107834608 A CN107834608 A CN 107834608A CN 201710959169 A CN201710959169 A CN 201710959169A CN 107834608 A CN107834608 A CN 1078346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row
energy
msub
mutually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591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惠玲
郑超
张志强
吕思卓
张鑫
陈得治
陈湘
罗红梅
李再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Ningxia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Ningxia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Ningxia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71095916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34608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34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346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02J3/382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能源互济系统的优化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根据预先建立的新能源功率输出模型,进行新能源功率计算,得到新能源功率值;根据所述新能源功率值,通过多目标优化算法求解预先建立的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得出满足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的优化目标的控制方案;根据预先设定的所述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的优化目标的优先顺序,确定最终控制方案;所述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的优化目标包括:多能源互济系统经济效益最优和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功率最平稳。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建立的多能源优化协调控制模型,合理调节各类能源的出力,减少了新能源波动对电网的影响,提高了整个互济系统的输出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多能源互济系统的优化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领域,具体涉及种多能源互济系统的优化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风电和光伏发电是洁净的可再生能源,既是对常规能源的重要补充,又对于调整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已成为当前能源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长远方向。
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波动的特点,输出功率不太稳定且时间上与负荷波动也不一致,从而造成峰谷差巨大,对电网的调容、调压能力要求也比较高。
储能系统在负荷低谷时作为负荷利用电网电能蓄能,在负荷高峰期再作为电源发电向电网释放电能,即可平抑电网功率波动,亦可将电网负荷低时的多余电能转变为电网高峰时期的高价值电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抽水蓄能作为传统的储能系统,在电网调控当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蓄电池和电动汽车等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储能系统逐渐有能力参与到电网的调控中来。储能参与电网调控,不仅需要在技术层面解决其如何以及何时参与到调控中,另外一点最需要解决的是其市场效益问题,只有能够获得较高的市场回报,储能系统才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电网的调控中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从技术和经济层面研究风电、光伏、水电、火电、储能等多能源系统的互济协调,不仅有助于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还有助于各类能源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能源互济系统的优化协调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预先建立的新能源功率输出模型,进行新能源功率计算,得到新能源功率值;
根据所述新能源功率值,通过多目标优化算法求解预先建立的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得出满足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的优化目标的控制方案;
根据预先设定的所述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的优化目标的优先顺序,确定最终控制方案;
所述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的优化目标包括:多能源互济系统经济效益最优和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功率最平稳。
所述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包括以多能源互济系统经济效益最优为优化目标的第一目标函数和以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功率最平稳的第二目标函数;
所述第一目标函数如下式:
所述第二目标函数如下式:
Pms(t)=Pwd(t)+Ppv(t)+Phy(t)+Pth(t)+Psd(t)-Psc(t)
式中,maxfeco为多能源互济系统的最优经济效益,NT为一天内的时段数,Pwd(t)为t时刻风电功率值,Ppv(t)为t时刻光伏发电功率值,Phy(t)为t时刻水电功率值,Pth(t)为t时刻火电功率值,Psd(t)为t时刻储能系统发电功率,Psc(t)为t时刻储能系统充电功率,rwd(t)为t时刻风电上网电价,rpv(t)为t时刻光伏发电上网电价,rhy(t)为t时刻水电上网电价,rth(t)为t时刻火电上网电价,rsd(t)为t时刻储能系统发电上网电价,rsc(t)为t时刻储能系统充电电价,maxfms为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功率最平稳,为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功率平均值,为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功率最大值,Pms(t)为t时刻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功率值。
所述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还包括下述约束条件:
多能源互济系统输电极限约束:
Pms≤Plimit
式中,Pms为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功率,Plimit为多能源互济系统的输电极限;
储能系统的储能约束:
Emin≤E(t)≤Emax
式中,E(t)为t时刻储能系统的储能,Emin和Emax分别为储能系统储能容量最小值和最大值;
储能系统充电功率约束:
式中,为储能系统充电功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ηsc为储能系统的充电效率,Δt为时间差;
储能系统发电功率约束:
式中,为储能系统发电功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ηsd为储能系统发电时的能量转换效率;Emin为储能系统的最小储能值。
所述多能源互济系统的输电极限Plimit的计算包括:
计算输电通道的热稳极限、静稳极限和暂稳极限;
根据输电通道的热稳极限、静稳极限和暂稳极限按下式计算多能源互济系统的输电极限Plimit
Plimit=min(Pthm,Pss,Pts)
式中,Pthm为热稳极限,Pss为静稳极限,Pts为暂稳极限。
所述约束条件还包括:
储能系统的功率和储能的约束,如下式:
式中,E(t+1)为t+1时刻储能系统的储能值。
所述新能源功率输出模型包括:风电出力数学模型和光伏发电出力数学模型。
所述风电出力数学模型如下所示:
k2=-k1·vci
其中,Pwd为风电功率值,Pr是风力发电机的额定功率,vci和vco是风力放电机的切入和切出风速,vr和v是额定风速和实际风速,k1和k2是模型参数;
所述光伏发电出力数学模型如下所示:
其中,Ppv(t)为光伏阵列在光照强度r(t)时的输出功率,T(t)为t时刻光伏阵列的表面温度;rSTC为标准测试环境1kW/m2、25℃下的光照强度,TSTC为标准测试环境1kW/m2、25℃下的光伏阵列温度,PSTC为标准测试环境1kW/m2、25℃下的和最大输出功率,k为温度系数。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能源互济系统的优化协调控制系统,包括:
功率获取模块,用于根据预先建立的新能源功率输出模型,进行新能源功率计算,得到新能源功率值;
优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新能源功率值,通过多目标优化算法求解预先建立的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得出满足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的优化目标的控制方案;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设定的所述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的优化目标的优先顺序,确定最终控制方案;
所述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的优化目标包括:多能源互济系统经济效益最优和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功率最平稳。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多能源互济系统的优化控制模型从经济效益和运行技术两个角度出发,在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同时,亦能实现多能源互济系统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多能源互济系统的优化控制模型,综合考虑各类能源的出力特性,可充分发挥各类能源的互济效益,减少新能源波动对电网运行的不利影响,提高多能源互济系统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建立的多能源互济系统的优化控制模型,综合考虑了电网的热稳定约束、静态稳定约束、暂态稳定约束等电网安全运行的边界条件;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充分利用了电网中储能系统可以低谷抽水/充电、高峰发电的调节作用,合理调控新能源、储能系统和火电,实现多种能源出力互济,既提高了新能源的利用效率,又降低了大规模新能源间歇性波动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多能源互济系统的优化协调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多能源互济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多能源互济系统的优化协调控制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能源互济系统的优化协调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预先建立的新能源功率输出模型,进行新能源功率计算,得到新能源功率值;
根据所述新能源功率值,通过多目标优化算法求解预先建立的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得出满足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的优化目标的控制方案;
根据预先设定的所述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的优化目标的优先顺序,确定最终控制方案;
所述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的优化目标包括:多能源互济系统经济效益最优和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功率最平稳。
所述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包括以多能源互济系统经济效益最优为优化目标的第一目标函数和以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功率最平稳的第二目标函数;
所述第一目标函数如下式:
所述第二目标函数如下式:
Pms(t)=Pwd(t)+Ppv(t)+Phy(t)+Pth(t)+Psd(t)-Psc(t)
式中,maxfeco为多能源互济系统的最优经济效益,NT为一天内的时段数,Pwd(t)为t时刻风电功率值,Ppv(t)为t时刻光伏发电功率值,Phy(t)为t时刻水电功率值,Pth(t)为t时刻火电功率值,Psd(t)为t时刻储能系统发电功率,Psc(t)为t时刻储能系统充电功率,rwd(t)为t时刻风电上网电价,rpv(t)为t时刻光伏发电上网电价,rhy(t)为t时刻水电上网电价,rth(t)为t时刻火电上网电价,rsd(t)为t时刻储能系统发电上网电价,rsc(t)为t时刻储能系统充电电价,maxfms为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功率最平稳,为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功率平均值,为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功率最大值,Pms(t)为t时刻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功率值。
所述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还包括下述约束条件:
多能源互济系统输电极限约束:
Pms≤Plimit
式中,Pms为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功率,Plimit为多能源互济系统的输电极限;
储能系统的储能约束:
Emin≤E(t)≤Emax
式中,E(t)为t时刻储能系统的储能,Emin和Emax分别为储能系统储能容量最小值和最大值;
储能系统充电功率约束:
式中,为储能系统充电功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ηsc为储能系统的充电效率,Δt为时间差;
储能系统发电功率约束:
式中,为储能系统发电功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ηsd为储能系统发电时的能量转换效率;Emin为储能系统的最小储能值。
所述多能源互济系统的输电极限Plimit的计算包括:
计算输电通道的热稳极限、静稳极限和暂稳极限;
根据输电通道的热稳极限、静稳极限和暂稳极限按下式计算多能源互济系统的输电极限Plimit
Plimit=min(Pthm,Pss,Pts)
式中,Pthm为热稳极限,Pss为静稳极限,Pts为暂稳极限。
所述约束条件还包括:
储能系统的功率和储能的约束,如下式:
式中,E(t+1)为t+1时刻储能系统的储能值。
所述新能源功率输出模型包括:风电出力数学模型和光伏发电出力数学模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能源互济系统的优化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电出力数学模型如下所示:
其中,Pwd为风电功率值,Pr是风力发电机的额定功率,vci和vco是风力放电机的切入和切出风速,vr和v是额定风速和实际风速,k1和k2是模型参数;
所述光伏发电出力数学模型如下所示:
其中,Ppv(t)为光伏阵列在光照强度r(t)时的输出功率,T(t)为t时刻光伏阵列的表面温度;rSTC为标准测试环境1kW/m2、25℃下的光照强度,TSTC为标准测试环境1kW/m2、25℃下的光伏阵列温度,PSTC为标准测试环境1kW/m2、25℃下的和最大输出功率,k为温度系数。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能源互济系统的优化协调控制系统,可以包括:
功率获取模块,用于根据预先建立的新能源功率输出模型,进行新能源功率,得到新能源功率值;
优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新能源功率值,通过多目标优化算法求解预先建立的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得出满足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的优化目标的控制方案;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设定的所述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的优化目标的优先顺序,确定最终控制方案;
所述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的优化目标包括:多能源互济系统经济效益最优和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功率最平稳。
所述优化模块包括第一优化子模块和第二优化子模块;
所述第一优化子模块,用于计算以多能源互济系统经济效益最优为优化目标的第一目标函数;
所述第二优化子模块,用于计算以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功率最平稳的第二目标函数;
所述第一目标函数如下式:
所述第二目标函数如下式:
Pms(t)=Pwd(t)+Ppv(t)+Phy(t)+Pth(t)+Psd(t)-Psc(t)
式中,maxfeco为多能源互济系统的最优经济效益,NT为一天内的时段数,Pwd(t)为t时刻风电功率值,Ppv(t)为t时刻光伏发电功率值,Phy(t)为t时刻水电功率值,Pth(t)为t时刻火电功率值,Psd(t)为t时刻储能系统发电功率,Psc(t)为t时刻储能系统充电功率,rwd(t)为t时刻风电上网电价,rpv(t)为t时刻光伏发电上网电价,rhy(t)为t时刻水电上网电价,rth(t)为t时刻火电上网电价,rsd(t)为t时刻储能系统发电上网电价,rsc(t)为t时刻储能系统充电电价,maxfms为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功率最平稳,为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功率平均值,为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功率最大值,Pms(t)为t时刻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功率值。
所述优化模块还包括约束子模块,所述约束子模块包括如下约束条件:
多能源互济系统输电极限约束:
Pms≤Plimit
式中,Pms为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功率,Plimit为多能源互济系统的输电极限;
储能系统的储能约束:
Emin≤E(t)≤Emax
式中,E(t)为t时刻储能系统的储能,Emin和Emax分别为储能系统储能容量最小值和最大值;
储能系统充电功率约束:
式中,为储能系统充电功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ηsc为储能系统的充电效率,Δt为时间差;
储能系统发电功率约束:
式中,为储能系统发电功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ηsd为储能系统发电时的能量转换效率;Emin为储能系统的最小储能值。
所述多能源互济系统的输电极限Plimit的计算包括:
计算输电通道的热稳极限、静稳极限和暂稳极限;
根据输电通道的热稳极限、静稳极限和暂稳极限按下式计算多能源互济系统的输电极限Plimit
Plimit=min(Pthm,Pss,Pts)
式中,Pthm为热稳极限,Pss为静稳极限,Pts为暂稳极限。
所述约束条件还包括:
储能系统的功率和储能的约束,如下式:
式中,E(t+1)为t+1时刻储能系统的储能值。
所述功率获取模块包括风电出力数学模型子模块和光伏发电出力数学模型子模块。
所述风电出力数学模型子模块包括如下所示的风电出力数学模型:
k2=-k1·vci
其中,Pwd为风电功率值,Pr是风力发电机的额定功率,vci和vco是风力放电机的切入和切出风速,vr和v是额定风速和实际风速,k1和k2是模型参数;
所述光伏发电出力数学模型子模块包括如下所示的光伏发电出力数学模型:
其中,Ppv(t)为光伏阵列在光照强度r(t)时的输出功率,T(t)为t时刻光伏阵列的表面温度;rSTC为标准测试环境1kW/m2、25℃下的光照强度,TSTC为标准测试环境1kW/m2、25℃下的光伏阵列温度,PSTC为标准测试环境1kW/m2、25℃下的和最大输出功率,k为温度系数。
实施例:
如图2所示,本例的发明一种多能源互济系统的优化协调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对于风电、光伏发电、水电、火电、抽水蓄能等多能源互济系统,通过建立多能源优化协调控制模型,合理调节各类能源的出力,减少新能源波动对电网的影响,从而提高整个互济系统的输出功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风电和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功率输出模型,进行新能源功率计算;
建立多能源互济的优化控制模型,输入新能源功率值,进行优化计算;
根据优化目标优先顺序,确定最终控制方案。
所述建立风电和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功率输出模型,进行功率计算包括:
收集一段时间的风速数据;
风速模型采用威布尔(Weibull)正偏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如下:
风力发电机输出有功功率与风速之间遵从以下函数关系式:
根据上式,计算该时间段风功率出力。
收集一段时间的太阳光照强度数据;
光伏发电中太阳光照强度的概率密度函数如下:
光伏发电输出有功功率数据通过下式确定:
根据上式,计算该时间段的光伏发电功率。
所述建立多能源互济的优化控制模型包括:
所述多能源互济的优化控制模型包括两个优化目标:多能源互济系统的经济效益最优和输出功率最平稳。
所述多能源互济系统的经济效益最优目标通过下式确定:
NT为一天内的时段数,Phy(t)为t时刻水电功率,Pth(t)为t时刻火电功率,Psd(t)为t时刻储能系统发电功率,Psd(t)为t时刻储能系统充电功率。rwd(t)为t时刻风电上网电价,rpv(t)为t时刻光伏发电上网电价,rhy(t)为t时刻水电上网电价,rth(t)为t时刻火电上网电价,rsd(t)为t时刻储能系统发电上网电价,rsc(t)为t时刻储能系统充电电价。
所述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功率最平稳目标通过下式确定:
Pms(t)=Pwd(t)+Ppv(t)+Phy(t)+Pth(t)+Psd(t)-Psc(t)
其中,Pms(t)为t时刻互济系统送出功率值,为互济系统送出功率平均值,为互济系统送出功率最大值。
所述多能源互济系统模型需要还满足以下约束条件:
多能源互济系统输电极限约束:输电通道输送功率需要满足互济系统接入主网的输电极限要求,即
Pms≤Plimit
储能约束,各时刻蓄能系统储能都应受储能容量限制,即
Emin≤E(t)≤Emax
其中,Emin和Emax分别为储能系统储能容量最小值和最大值。
储能系统充电功率需要满足以下公式
储能系统发电功率需要满足以下公式
所述输电极限Plimit的计算包括:
收集交流电网数据和直流输电系统数据,交流电网数据包括发电机、交流输电线路和变压器等参数;所述直流输电系统数据包括换流阀、直流输电系统控制器和直流线路等参数。
根据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线路的导线型号和温度,计算线路的热稳定极限。
根据收集的交流电网数据和直流输电系统数据进行潮流计算,获得多能源互济系统的静稳极限。
根据收集的交流电网数据和直流输电系统数据进行暂稳计算,获得多能源互济系统的暂稳极限。
综合比较热稳极限、静稳极限和暂稳极限,获得多能源互济系统的输出极限,具体见下式:
Plimit=min(Pthm,Pss,Pts)
设置各时段储能系统的充电/放电功率
储能系统的功率和能量模型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储能系统充电时,Psc(t)需要满足下式:
储能系统发电时,Psd(t)需要满足下式:
根据储能系统各时段的充放电功率,更新储能系统储存能量:
其中,Psc,(t)为t时刻储能系统的充电功率,分别为储能系统充电功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ηsc为储能系统的充电效率;Psd(t)为t时刻储能系统的发电功率,分别为储能系统发电功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ηsd为储能系统发电时的能量转换效率;E(t)为t时刻储能系统的储能值。
多目标优化计算过程中,应判断互济系统的输出功率是否越限。若发生越限,尽量确保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送出,可减少火电出力、安排储能系统进行充电/抽水等蓄能操作;若无越限,则需要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从平衡互济系统送出总功率的角度出发,安排火电和储能系统发电。
根据优化目标优先顺序,确定最终控制方案,目标优先顺序不同,导致最终的优化方案也会不同。应根据实际运行需求,选择优先顺序,最终确定优化方案。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本申请后依然可对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种种变更、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但这些变更、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申请待批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多能源互济系统的优化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预先建立的新能源功率输出模型,进行新能源功率计算,得到新能源功率值;
根据所述新能源功率值,通过多目标优化算法求解预先建立的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得出满足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的优化目标的控制方案;
根据预先设定的所述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的优化目标的优先顺序,确定最终控制方案;
所述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的优化目标包括:多能源互济系统经济效益最优和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功率最平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源互济系统的优化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包括以多能源互济系统经济效益最优为优化目标的第一目标函数和以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功率最平稳的第二目标函数;
所述第一目标函数如下式:
<mrow> <mi>max</mi> <mi> </mi> <msub> <mi>f</mi> <mrow> <mi>e</mi> <mi>c</mi> <mi>o</mi> </mrow> </msub> <mo>=</mo> <munderover> <mi>&amp;Sigma;</mi> <mrow> <mi>t</mi> <mo>=</mo> <mn>1</mn> </mrow> <msub> <mi>N</mi> <mi>T</mi> </msub> </munderover> <mrow> <mo>(</mo> <mrow> <msub> <mi>r</mi> <mrow> <mi>w</mi> <mi>d</mi> </mrow> </msub> <mrow> <mo>(</mo> <mi>t</mi> <mo>)</mo> </mrow> <msub> <mi>P</mi> <mrow> <mi>w</mi> <mi>d</mi> </mrow> </msub> <mrow> <mo>(</mo> <mi>t</mi> <mo>)</mo> </mrow> <mo>+</mo> <msub> <mi>r</mi> <mrow> <mi>p</mi> <mi>v</mi> </mrow> </msub> <msub> <mi>P</mi> <mrow> <mi>p</mi> <mi>v</mi> </mrow> </msub> <mrow> <mo>(</mo> <mi>t</mi> <mo>)</mo> </mrow> <mo>+</mo> <msub> <mi>r</mi> <mrow> <mi>h</mi> <mi>y</mi> </mrow> </msub> <mrow> <mo>(</mo> <mi>t</mi> <mo>)</mo> </mrow> <msub> <mi>P</mi> <mrow> <mi>h</mi> <mi>y</mi> </mrow> </msub> <mrow> <mo>(</mo> <mi>t</mi> <mo>)</mo> </mrow> <mo>+</mo> <msub> <mi>r</mi> <mrow> <mi>t</mi> <mi>h</mi> </mrow> </msub> <mrow> <mo>(</mo> <mi>t</mi> <mo>)</mo> </mrow> <msub> <mi>P</mi> <mrow> <mi>t</mi> <mi>h</mi> </mrow> </msub> <mrow> <mo>(</mo> <mi>t</mi> <mo>)</mo> </mrow> <mo>+</mo> <msub> <mi>r</mi> <mrow> <mi>s</mi> <mi>d</mi> </mrow> </msub> <mrow> <mo>(</mo> <mi>t</mi> <mo>)</mo> </mrow> <msub> <mi>P</mi> <mrow> <mi>s</mi> <mi>d</mi> </mrow> </msub> <mrow> <mo>(</mo> <mi>t</mi> <mo>)</mo> </mrow> <mo>-</mo> <msub> <mi>r</mi> <mrow> <mi>s</mi> <mi>c</mi> </mrow> </msub> <mrow> <mo>(</mo> <mi>t</mi> <mo>)</mo> </mrow> <msub> <mi>P</mi> <mrow> <mi>s</mi> <mi>c</mi> </mrow> </msub> <mrow> <mo>(</mo> <mi>t</mi> <mo>)</mo> </mrow> </mrow> <mo>)</mo> </mrow> </mrow>
所述第二目标函数如下式:
<mrow> <mi>max</mi> <mi> </mi> <msub> <mi>f</mi> <mrow> <mi>m</mi> <mi>s</mi> </mrow> </msub> <mo>=</mo> <mfrac> <msubsup> <mi>P</mi> <mrow> <mi>m</mi> <mi>s</mi> </mrow> <mrow> <mi>a</mi> <mi>v</mi> </mrow> </msubsup> <msubsup> <mi>P</mi> <mrow> <mi>m</mi> <mi>s</mi> </mrow> <mi>max</mi> </msubsup> </mfrac> </mrow>
<mrow> <msubsup> <mi>P</mi> <mrow> <mi>m</mi> <mi>s</mi> </mrow> <mrow> <mi>a</mi> <mi>v</mi> </mrow> </msubsup> <mo>=</mo> <mfrac> <mn>1</mn> <msub> <mi>N</mi> <mi>T</mi> </msub> </mfrac> <munderover> <mi>&amp;Sigma;</mi> <mrow> <mi>t</mi> <mo>=</mo> <mn>1</mn> </mrow> <msub> <mi>N</mi> <mi>T</mi> </msub> </munderover> <msub> <mi>P</mi> <mrow> <mi>m</mi> <mi>s</mi> </mrow> </msub> <mrow> <mo>(</mo> <mi>t</mi> <mo>)</mo> </mrow> </mrow>
<mrow> <msubsup> <mi>P</mi> <mrow> <mi>m</mi> <mi>s</mi> </mrow> <mi>max</mi> </msubsup> <mo>=</mo> <mi>max</mi> <mo>&amp;lsqb;</mo> <msub> <mi>P</mi> <mrow> <mi>m</mi> <mi>s</mi> </mrow> </msub> <mrow> <mo>(</mo> <mi>t</mi> <mo>)</mo> </mrow> <mo>,</mo> <mo>...</mo> <mo>,</mo> <msub> <mi>P</mi> <mrow> <mi>m</mi> <mi>s</mi> </mrow> </msub> <mrow> <mo>(</mo> <msub> <mi>N</mi> <mi>T</mi> </msub> <mo>)</mo> </mrow> <mo>&amp;rsqb;</mo> </mrow>
Pms(t)=Pwd(t)+Ppv(t)+Phy(t)+Pth(t)+Psd(t)-Psc(t)
式中,max feco为多能源互济系统的最优经济效益,NT为一天内的时段数,Pwd(t)为t时刻风电功率值,Ppv(t)为t时刻光伏发电功率值,Phy(t)为t时刻水电功率值,Pth(t)为t时刻火电功率值,Psd(t)为t时刻储能系统发电功率,Psc(t)为t时刻储能系统充电功率,rwd(t)为t时刻风电上网电价,rpv(t)为t时刻光伏发电上网电价,rhy(t)为t时刻水电上网电价,rth(t)为t时刻火电上网电价,rsd(t)为t时刻储能系统发电上网电价,rsc(t)为t时刻储能系统充电电价,max fms为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功率最平稳,为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功率平均值,为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功率最大值,Pms(t)为t时刻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功率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能源互济系统的优化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还包括下述约束条件:
多能源互济系统输电极限约束:
Pms≤Plimit
式中,Pms为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功率,Plimit为多能源互济系统的输电极限;
储能系统的储能约束:
Emin≤E(t)≤Emax
式中,E(t)为t时刻储能系统的储能,Emin和Emax分别为储能系统储能容量最小值和最大值;
储能系统充电功率约束:
<mrow> <msubsup> <mi>P</mi> <mrow> <mi>s</mi> <mi>c</mi> </mrow> <mi>min</mi> </msubsup> <mo>&amp;le;</mo> <msub> <mi>P</mi> <mrow> <mi>s</mi> <mi>c</mi> </mrow> </msub> <mrow> <mo>(</mo> <mi>t</mi> <mo>)</mo> </mrow> <mo>&amp;le;</mo> <mi>m</mi> <mi>i</mi> <mi>n</mi> <mrow> <mo>(</mo> <msubsup> <mi>P</mi> <mrow> <mi>s</mi> <mi>c</mi> </mrow> <mi>max</mi> </msubsup> <mo>,</mo> <mfrac> <mrow> <msup> <mi>E</mi> <mrow> <mi>m</mi> <mi>a</mi> <mi>x</mi> </mrow> </msup> <mo>-</mo> <mi>E</mi> <mrow> <mo>(</mo> <mi>t</mi> <mo>)</mo> </mrow> </mrow> <mrow> <msub> <mi>&amp;eta;</mi> <mrow> <mi>s</mi> <mi>c</mi> </mrow> </msub> <mi>&amp;Delta;</mi> <mi>t</mi> </mrow> </mfrac> <mo>)</mo> </mrow> </mrow>
式中,为储能系统充电功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ηsc为储能系统的充电效率,Δt为时间差;
储能系统发电功率约束:
<mrow> <msubsup> <mi>P</mi> <mrow> <mi>s</mi> <mi>d</mi> </mrow> <mi>min</mi> </msubsup> <mo>&amp;le;</mo> <msub> <mi>P</mi> <mrow> <mi>s</mi> <mi>d</mi> </mrow> </msub> <mrow> <mo>(</mo> <mi>t</mi> <mo>)</mo> </mrow> <mo>&amp;le;</mo> <mi>m</mi> <mi>i</mi> <mi>n</mi> <mrow> <mo>(</mo> <msubsup> <mi>P</mi> <mrow> <mi>s</mi> <mi>d</mi> </mrow> <mi>max</mi> </msubsup> <mo>,</mo> <mfrac> <mrow> <mi>E</mi> <mrow> <mo>(</mo> <mi>t</mi> <mo>)</mo> </mrow> <mo>-</mo> <msup> <mi>E</mi> <mrow> <mi>m</mi> <mi>i</mi> <mi>n</mi> </mrow> </msup> </mrow> <mrow> <mi>&amp;Delta;</mi> <mi>t</mi> </mrow> </mfrac> <msub> <mi>&amp;eta;</mi> <mrow> <mi>s</mi> <mi>d</mi> </mrow> </msub> <mo>)</mo> </mrow>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1</mn> <mo>)</mo> </mrow> </mrow>
式中,为储能系统发电功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ηsd为储能系统发电时的能量转换效率;Emin为储能系统的最小储能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能源互济系统的优化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能源互济系统的输电极限Plimit的计算包括:
计算输电通道的热稳极限、静稳极限和暂稳极限;
根据输电通道的热稳极限、静稳极限和暂稳极限按下式计算多能源互济系统的输电极限Plimit
Plimit=min(Pthm,Pss,Pts)
式中,Pthm为热稳极限,Pss为静稳极限,Pts为暂稳极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能源互济系统的优化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条件还包括:
储能系统的功率和储能的约束,如下式:
<mrow> <mi>E</mi> <mrow> <mo>(</mo> <mi>t</mi> <mo>+</mo> <mn>1</mn> <mo>)</mo> </mrow> <mo>=</mo> <mi>E</mi> <mrow> <mo>(</mo> <mi>t</mi> <mo>)</mo> </mrow> <mo>+</mo> <mi>&amp;Delta;</mi> <mi>t</mi> <mrow> <mo>(</mo> <msub> <mi>&amp;eta;</mi> <mrow> <mi>s</mi> <mi>c</mi> </mrow> </msub> <msub> <mi>P</mi> <mrow> <mi>s</mi> <mi>c</mi> </mrow> </msub> <mo>(</mo> <mi>t</mi> <mo>)</mo> <mo>-</mo> <mfrac> <mrow> <msub> <mi>P</mi> <mrow> <mi>s</mi> <mi>d</mi> </mrow> </msub> <mrow> <mo>(</mo> <mi>t</mi> <mo>)</mo> </mrow> </mrow> <msub> <mi>&amp;eta;</mi> <mrow> <mi>s</mi> <mi>d</mi> </mrow> </msub> </mfrac> <mo>)</mo> </mrow> </mrow>
式中,E(t+1)为t+1时刻储能系统的储能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源互济系统的优化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功率输出模型包括:风电出力数学模型和光伏发电出力数学模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能源互济系统的优化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电出力数学模型如下所示:
<mrow> <msub> <mi>P</mi> <mrow> <mi>w</mi> <mi>d</mi> </mrow> </msub> <mo>=</mo> <mfenced open = "{" close = ""> <mtable> <mtr> <mtd> <mn>0</mn> </mtd> <mtd> <mrow> <mi>v</mi> <mo>&amp;le;</mo> <msub> <mi>v</mi> <mrow> <mi>c</mi> <mi>i</mi> </mrow> </msub> <mo>,</mo> <mi>v</mi> <mo>&amp;GreaterEqual;</mo> <msub> <mi>v</mi> <mrow> <mi>c</mi> <mi>o</mi> </mrow> </msub> </mrow> </mtd> </mtr> <mtr> <mtd> <mrow> <msub> <mi>k</mi> <mn>1</mn> </msub> <mi>v</mi> <mo>+</mo> <msub> <mi>k</mi> <mn>2</mn> </msub> </mrow> </mtd> <mtd> <mrow> <mi>v</mi> <mo>&lt;</mo> <mi>v</mi> <mo>&lt;</mo> <msub> <mi>v</mi> <mi>r</mi> </msub> </mrow> </mtd> </mtr> <mtr> <mtd> <msub> <mi>P</mi> <mi>r</mi> </msub> </mtd> <mtd> <mrow> <msub> <mi>v</mi> <mi>r</mi> </msub> <mo>&lt;</mo> <mi>v</mi> <mo>&lt;</mo> <msub> <mi>v</mi> <mrow> <mi>c</mi> <mi>o</mi> </mrow> </msub> </mrow> </mtd> </mtr> </mtable> </mfenced> </mrow>
<mrow> <msub> <mi>k</mi> <mn>1</mn> </msub> <mo>=</mo> <mfrac> <msub> <mi>P</mi> <mi>r</mi> </msub> <mrow> <msub> <mi>v</mi> <mi>r</mi> </msub> <mo>-</mo> <msub> <mi>v</mi> <mrow> <mi>c</mi> <mi>i</mi> </mrow> </msub> </mrow> </mfrac> <mo>,</mo> <msub> <mi>k</mi> <mn>2</mn> </msub> <mo>=</mo> <mo>-</mo> <mi>k</mi> <mn>1</mn> <mo>&amp;CenterDot;</mo> <msub> <mi>v</mi> <mrow> <mi>c</mi> <mi>i</mi> </mrow> </msub> </mrow>
其中,Pwd为风电功率值,Pr是风力发电机的额定功率,vci和vco是风力放电机的切入和切出风速,vr和v是额定风速和实际风速,k1和k2是模型参数;
所述光伏发电出力数学模型如下所示:
<mrow> <msub> <mi>P</mi> <mrow> <mi>p</mi> <mi>v</mi> </mrow> </msub> <mrow> <mo>(</mo> <mi>t</mi> <mo>)</mo> </mrow> <mo>=</mo> <msub> <mi>P</mi> <mrow> <mi>S</mi> <mi>T</mi> <mi>C</mi> </mrow> </msub> <mfrac> <mrow> <mi>r</mi> <mrow> <mo>(</mo> <mi>t</mi> <mo>)</mo> </mrow> </mrow> <msub> <mi>r</mi> <mrow> <mi>S</mi> <mi>T</mi> <mi>C</mi> </mrow> </msub> </mfrac> <mo>(</mo> <mn>1</mn> <mo>+</mo> <mi>k</mi> <mo>(</mo> <mrow> <mi>T</mi> <mrow> <mo>(</mo> <mi>t</mi> <mo>)</mo> </mrow> <mo>-</mo> <msub> <mi>T</mi> <mrow> <mi>S</mi> <mi>T</mi> <mi>C</mi> </mrow> </msub> </mrow> <mo>)</mo> </mrow>
其中,Ppv(t)为光伏阵列在光照强度r(t)时的输出功率,T(t)为t时刻光伏阵列的表面温度;rSTC为标准测试环境1kW/m2、25℃下的光照强度,TSTC为标准测试环境1kW/m2、25℃下的光伏阵列温度,PSTC为标准测试环境1kW/m2、25℃下的和最大输出功率,k为温度系数。
8.一种多能源互济系统的优化协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功率获取模块,用于根据预先建立的新能源功率输出模型,进行新能源功率计算,得到新能源功率值;
优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新能源功率值,通过多目标优化算法求解预先建立的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得出满足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的优化目标的控制方案;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设定的所述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的优化目标的优先顺序,确定最终控制方案;
所述多能源互济系统优化控制模型的优化目标包括:多能源互济系统经济效益最优和多能源互济系统送出功率最平稳。
CN201710959169.3A 2017-10-16 2017-10-16 一种多能源互济系统的优化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78346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59169.3A CN107834608A (zh) 2017-10-16 2017-10-16 一种多能源互济系统的优化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59169.3A CN107834608A (zh) 2017-10-16 2017-10-16 一种多能源互济系统的优化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34608A true CN107834608A (zh) 2018-03-23

Family

ID=61648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59169.3A Pending CN107834608A (zh) 2017-10-16 2017-10-16 一种多能源互济系统的优化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34608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3735A (zh) * 2019-03-06 2019-05-03 华北电力大学 考虑源网荷不确定性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预防控制方法
CN110323762A (zh) * 2019-07-03 2019-10-1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控制水光互补外送电网频率稳定的方法及系统
CN110752625A (zh) * 2019-10-29 2020-02-04 青海格尔木鲁能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多能互补新能源发电系统的运营策略优化方法
CN110912183A (zh) * 2019-10-31 2020-03-24 格瑞美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含多种类型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系统拓扑结构
CN110970892A (zh) * 2019-11-19 2020-04-07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基于能量平衡的省级能源互联网多能流调控优化方法
WO2022241858A1 (zh) * 2021-05-18 2022-11-24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容量互济充电场站
CN115564139A (zh) * 2022-10-31 2023-01-03 淮阴工学院 基于能值评估的能源系统运行状态优化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5072A (zh) * 2014-06-16 2014-09-24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动态电价的微电网运行优化方法
CN104362671A (zh) * 2014-10-27 2015-02-1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大规模风电和抽水蓄能联合送出多目标优化协调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5072A (zh) * 2014-06-16 2014-09-24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动态电价的微电网运行优化方法
CN104362671A (zh) * 2014-10-27 2015-02-1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大规模风电和抽水蓄能联合送出多目标优化协调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3735A (zh) * 2019-03-06 2019-05-03 华北电力大学 考虑源网荷不确定性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预防控制方法
CN110323762A (zh) * 2019-07-03 2019-10-1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控制水光互补外送电网频率稳定的方法及系统
CN110323762B (zh) * 2019-07-03 2021-12-17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控制水光互补外送电网频率稳定的方法及系统
CN110752625A (zh) * 2019-10-29 2020-02-04 青海格尔木鲁能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多能互补新能源发电系统的运营策略优化方法
CN110752625B (zh) * 2019-10-29 2020-12-25 青海格尔木鲁能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多能互补新能源发电系统的运营策略优化方法
CN110912183A (zh) * 2019-10-31 2020-03-24 格瑞美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含多种类型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系统拓扑结构
CN110912183B (zh) * 2019-10-31 2023-12-22 格瑞美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含多种类型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系统拓扑结构
CN110970892A (zh) * 2019-11-19 2020-04-07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基于能量平衡的省级能源互联网多能流调控优化方法
CN110970892B (zh) * 2019-11-19 2023-10-13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基于能量平衡的省级能源互联网多能流调控优化方法
WO2022241858A1 (zh) * 2021-05-18 2022-11-24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容量互济充电场站
CN115564139A (zh) * 2022-10-31 2023-01-03 淮阴工学院 基于能值评估的能源系统运行状态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5564139B (zh) * 2022-10-31 2023-09-29 淮阴工学院 基于能值评估的能源系统运行状态优化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34608A (zh) 一种多能源互济系统的优化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350523B (zh) 基于需求响应的多能源互补优化调度方法
CN103903073B (zh) 一种含分布式电源及储能的微电网优化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03824134A (zh) 一种用于虚拟电厂的两阶段优化调度方法
CN104362671B (zh) 一种大规模风电和抽水蓄能联合送出多目标优化协调方法
CN105322535B (zh) 含统一潮流控制器的电力系统两阶段最优潮流计算方法
CN110598913B (zh) 一种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设备容量配置的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7437824A (zh)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地区分布式电源准入容量的计算方法
CN104092248B (zh) 一种风火打捆外送容量协调优化配置方法
CN106505633A (zh) 一种风光接入容量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6786625A (zh) 基于分布式供能系统互动能力的配电网电压协调控制方法
CN107957681A (zh) 一种研究冷热电联供微网环保经济调度的方法
WO2022156014A1 (zh) 混联风光微电网快速频率响应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741027A (zh) 一种含电动汽车的虚拟电厂优化调度方法
CN103368186A (zh) 一种风电系统无功优化方法
CN103761582A (zh) 一种高适应度的互动型微电网配置规划方法
CN108667077A (zh) 一种风蓄联合系统优化调度方法
CN105226730A (zh) 一种提高风电可调度性的风储联合系统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6786766B (zh) 一种基于p2g技术的提高风电最大并网容量的方法
CN106100002A (zh)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网的优化运行方法
CN104092209A (zh) 基于实时反馈的互动型微电网能量控制处理方法
CN109713720A (zh) 一种新能源并网运行的电力电量平衡方法
CN109713721A (zh) 一种新能源并网运行模拟方法
CN108599148A (zh) 计及交直流微网应对灾害事件弹性能力的鲁棒调度方法
CN115526381A (zh) 一种面向能源互联网的零碳园区优化规划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