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34174A - 可控天线模块及具有可控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控天线模块及具有可控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834174A CN107834174A CN201711096185.0A CN201711096185A CN107834174A CN 107834174 A CN107834174 A CN 107834174A CN 201711096185 A CN201711096185 A CN 201711096185A CN 107834174 A CN107834174 A CN 10783417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equency
- diode
- reflector
- negative
- bass refle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1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控天线模块及具有可控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包括:双频偶极天线,具有相同极化方向的低、高频偶极辐射体,低频偶极辐射体具有低频正、负极部,高频偶极辐射体具有高频正、负极部,低频偶极辐射体的共振频率低于高频偶极辐射体的共振频率;右侧反射器组,设置于双频偶极天线的右侧,具有第一低、高频反射器及第一回路,第一低频反射器具有的第一二极管与第一高频反射器具有的第二二极管利用第一回路同向并联第一电容;左侧反射器组,设置于双频偶极天线的左侧,具有第二低、高频反射器及第二回路,第二低频反射器具有的第三二极管与第二高频反射器具有的第四二极管利用第二回路同向并联第二电容。切换反射效果理想;产业应用价值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控天线模块并且还涉及具有可控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天线的辐射场型依据天线基本工作原理而有所差异,例如偶极天线(dipoleantenna)能够产生全向性(omnidirectional)的辐射场型,平板天线(patch antenna)能够产生侧向(broadside)的辐射场型。各种辐射场型有不同的应用,例如,全向性的辐射场型适用于终端装置,以让终端装置得以接收各方向的无线讯号。又如,基地台天线如无线网络接取器(wireless access point)的天线,则可能需要能够产生特定方向的辐射场型,以与位于各种特定位置的终端装置能更进行无线通讯。由于单一天线通常并不能用于各种不同需求的使用环境,因而通常针对各种电子装置所应用的情境而对应设计具有特定辐射场型的天线。传统上,可使用多个天线,且基于波束形成 (Beamforming)技术,可实现特定的波束形状,以达到调整辐射场型的目的。然而,波束形成 (Beamforming)技术需要复杂的算法及控制电路,会相对增加产品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利用控制二极管的开关的方式实现反射器,且在所使用的二极管不导通时让低频反射器与高频反射器共享的电容分别延长低频反射器与高频反射器的路径而藉以达到切换反射效果的目的以及有利于简化并易于实现利用第一回路与第二回路达成的控制电路结构而藉以体现理想的产业应用价值的可控天线模块及具有可控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可控天线模块,包括:
一双频偶极天线,该双频偶极天线具有相同极化方向的一低频偶极辐射体与一高频偶极辐射体,低频偶极辐射体具有一低频正极部与一低频负极部,高频偶极辐射体具有一高频正极部与一高频负极部,所述低频偶极辐射体的共振频率低于所述高频偶极辐射体的共振频率;
一右侧反射器组,该右侧反射器组并行于所述双频偶极天线且设置于双频偶极天线的右侧,并且该右侧反射器组具有一第一低频反射器、一第一高频反射器以及一第一回路,所述第一低频反射器具有的一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一高频反射器具有的一第二二极管利用所述第一回路同向并联一第一电容;以及
一左侧反射器组,该左侧反射器组并行于所述双频偶极天线且设置于双频偶极天线的左侧,并且该左侧反射器组具有一第二低频反射器、一第二高频反射器以及一第二回路,所述第二低频反射器具有的一第三二极管与所述第二高频反射器具有的一第四二极管利用所述第二回路同向并联一第二电容;
其中,当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二二极管导通时,所述第一低频反射器以及所述第一高频反射器是半波长反射器;当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二二极管不导通时,所述第一回路延长所述第一低频反射器与所述第一高频反射器的路径,使第一低频反射器与所述第一高频反射器皆不反射所述低频偶极辐射体以及所述高频偶极辐射体的电磁波;
其中,当所述第三二极管与所述第四二极管导通时,所述第二低频反射器与所述第二高频反射器是半波长反射器;当所述第三二极管与所述第四二极管不导通时,所述第二回路延长所述第二低频反射器与所述第二高频反射器的路径而藉以使第二低频反射器与第二高频反射器皆不反射所述低频偶极辐射体以及所述高频偶极辐射体的电磁波。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高频反射器位于所述第一低频反射器与所述双频偶极天线之间,所述第二高频反射器位于所述第二低频反射器与所述双频偶极天线之间。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双频偶极天线、右侧反射器组以及左侧反射器组设置在一平面,且该右侧反射器组与该左侧反射器组为彼此对称。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低频反射器、第一高频反射器、第二低频反射器以及第二高频反射器各自具有一正极导体与一负极导体。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回路具有一第一正极线、一第二负极线以及一第一电容,第一正极线连接一第一可控直流电压源,所述的第二回路具有一第二正极线、一第二负极线以及一第二电容,第二正极线连接一第二可控直流电压源,所述的第一负极线与所述的第二负极线共同连接至一接地。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可控天线模块还包括有:
一正极线延伸段,该正极线延伸段横跨但不连接所述第一低频反射器的所述负极导体以及所述第一高频反射器的该负极导体,且进一步横跨但不连接所述双频偶极天线的所述低频负极部以及所述高频负极部,以延伸连接于所述第二高频反射器的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以及所述第二低频反射器的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以及
一负极线延伸段,该负极线延伸段连接所述第一高频反射器的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且进一步横跨但不连接所述双频偶极天线的所述低频负极部以及所述高频负极部,以延伸连接于所述第二高频反射器的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以及所述第二低频反射器的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可控天线模块制作于一双面印刷电路板,所述双频偶极天线、右侧反射器组以及左侧反射器组设置在所述双面印刷电路板的一正面,所述正极线延伸段的至少一部份以及所述负极线延伸段的至少一部份设置在所述双面印刷电路板的一背面。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正极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以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负极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以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且所述第一电容跨接于所述第一正极线以及所述第一负极线;其中所述第二正极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负极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以及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且所述第二电容跨接于所述第二正极线与以及所述第二负极线。
一种具有可控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天线模块;以及
一控制器,该控制器与所述的可控天线模块连接而藉以提供一第一可控直流电压源至第一回路的一第一正极线,提供一第二可控直流电压源至第二回路的一第二正极线,其中所述第一回路的一第一负极线与第二回路的一第二负极线共同连接至一接地。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多天线装置为笔记型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一体计算机、智能电视、小型基站、无线路由器或智能型手机。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利用了控制二极管的开关方式实现反射器,且在所使用的二极管不导通时让低频反射器与高频反射器共享的电容分别延长低频反射器与高频反射器的路径,因而得以达到理想的切换反射效果的目的;由于利用第一回路以及第二回路达成的控制电路结构精简且易于实现,因而具有很高的产业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控天线模块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置可控天线模块的双面印刷电路板的正面示意图。
图2B是用于图2A的双面印刷电路板的正面设置二极管与电容的示意图。
图2C是用于图2A的双面印刷电路板背面的正极线延伸段与负极线延伸段的示意图。
图3是图2C的印刷电路板背面与图2A的印刷电路板正面迭合的透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可控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的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之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所附图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请参照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控天线模块的示意图。可控天线模块1包括双频偶极天线11、右侧反射器组12以及左侧反射器组13。双频偶极天线11所应用的无线标准的种类例如但不限于是IEEE 802.11标准,或是长期演进技术(LTE)标准,或是未来的第五代行动通讯(5G)标准。双频偶极天线11具有相同极化方向的低频偶极辐射体111以及高频偶极辐射体112,低频偶极辐射体111具有低频正极部111a以及低频负极部111b,高频偶极辐射体112具有高频正极部112a以及高频负极部112b,低频偶极辐射体111的共振频率fL低于高频偶极辐射体112的共振频率fH,例如:低频偶极辐射体111的共振频率fL在2.4GHz的频带,高频偶极辐射体112的共振频率fH在5GHz的频带。在本实施例中,高频偶极辐射体112的高频正极部112a具有两个正极支路,此两个正极支路分别设置于低频偶极辐射体111的低频正极部111a的左右两侧,高频偶极辐射体112的高频负极部112b具有两个负极支路,此两个负极支路分别设置于低频偶极辐射体111的低频负极部111b的左右两侧。本发明并不因此限定低频偶极辐射体111与高频偶极辐射体112其实施方式的结构(或形状),只要双频偶极天线11为具有双频且极化方向相同的天线性能即可。
右侧反射器组12并行于(即“平行于”)双频偶极天线11且设置于双频偶极天线11的右侧,具有第一低频反射器121、第一高频反射器122以及第一回路123。第一低频反射器121并行于(即“平行于”)低频偶极辐射体111,第一高频反射器122并行于(即“平行于”)高频偶极辐射体112。第一低频反射器121具有的第一二极管D1与第一高频反射器122具有的第二二极管D2利用第一回路123同向并联第一电容C1。左侧反射器组13并行于(即“平行于”)双频偶极天线11且设置于双频偶极天线11的左侧,具有第二低频反射器131、第二高频反射器132以及第二回路133。第二低频反射器131并行于(即“平行于”)低频偶极辐射体111,第二高频反射器132并行于(即“平行于”)高频偶极辐射体112,第二低频反射器131具有的第三二极管D3与第二高频反射器132具有的第四二极管D4利用第二回路123同向并联第二电容C2。针对上述同向并联电容的方式,第一二极管D1与第二二极管D2是以同极性的方向做并联(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且第三二极管D3与第四二极管D4是以同极性的方向做并联。上述的双频偶极天线11、右侧反射器组12以及左侧反射器组13例如是以印刷电路板实现,且上述的二极管与电容可以例如利用表面黏着(粘贴)技术装设于印刷电路板。
第一二极管D1与第二二极管D2受控于第一可控直流电压源V1,且阴极端点连接接地G。当第一二极管D1与第二二极管D2导通时,第一低频反射器121与第一高频反射122器是半波长反射器,以反射双频偶极天线11其右侧方向的电磁波,进而使左侧方向的天线增益提高;当第一二极管D1与第二二极管D2不导通时,第一回路123延长第一低频反射器121与第一高频反射器122的路径,使第一低频反射121器与第一高频反射器122皆不反射低频偶极辐射体111与高频偶极辐射体112的电磁波,也就是可以使得双频偶极天线11维持原本的全向性辐射场型。另一方面,第三二极管D3以及第四二极管D4受控于第二可控直流电压源V2,且阴极端点连接接地G。当第三二极管D3与第四二极管D4导通时,第二低频反射器131与第二高频反射器132是半波长反射器,以反射双频偶极天线11其左侧方向的电磁波,进而使右侧方向的天线增益提高;当第三二极管D3与第四二极管D4不导通时,第二回路133延长第二低频反射器131与第二高频反射器132的路径,使第二低频反射器131与第二高频反射器132皆不反射低频偶极辐射体111与高频偶极辐射体112的电磁波,也就是可以使得双频偶极天线11维持原本的全向性辐射场型。较佳的,第一高频反射器122位于第一低频反射器121与双频偶极天线11之间,第二高频反射器132位于第二低频反射器131与双频偶极天线11之间,但本发明并不因此限定。第一低频反射器121与第二低频反射器131距离双频偶极天线11的距离较佳是低频偶极辐射体111的操作频率所对应波长的0.15倍至0.5倍。第一高频反射器122与第二高频反射器132距离双频偶极天线11的距离较佳是高频偶极辐射体112的操作频率所对应波长的0.15倍至0.5倍。
前述的可控天线模块1可制作于双面印刷电路板。请一并参照图1与图2A,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置可控天线模块的双面印刷电路板的正面(上表面)示意图。双频偶极天线11、右侧反射器组12与左侧反射器组13设置在双面印刷电路板的正面,也就是双频偶极天线11、右侧反射器组12与左侧反射器组13设置在同一个平面(上表面),且图2A中的右侧反射器组12与左侧反射器组13为彼此对称。第一低频反射器121、第一高频反射器122、第二低频反射器131与第二高频反射器132皆各自具有一个正极导体与一个负极导体,正极导体与负极导体之间是利用一个二极管(D1、D2、D3或D4)连接。详细的说,第一低频反射器121具有正极导体121a与负极导体121b,正极导体121a与负极导体121b利用第一二极管D1的导通而形成半波长的导体结构,是低频偶极辐射体111其共振频率fL的半波长(0.5λL),其中第一二极管D1连接图2A中的正极导体121a与负极导体121b彼此靠近处以斜线区域表示的两个接点(分别连接阳极与阴极,参考图1),第一二极管D1的位置请参考图2B。第一高频反射器122具有正极导体122a与负极导体122b,正极导体122a与负极导体122b利用第二二极管D2的导通而形成半波长的导体结构,是高频偶极辐射体112其共振频率fH的半波长(0.5λH),其中第二二极管D2连接图2A中的正极导体122a与负极导体122b彼此靠近处以斜线区域表示的两个接点(分别连接阳极与阴极,参考图1),第二二极管D2的位置请参考图2B。第二低频反射器131具有正极导体131a与负极导体131b,正极导体131a与负极导体131b利用第三二极管D3的导通而形成半波长的导体结构,是低频偶极辐射体111其共振频率fL的半波长(0.5λL),其中第三二极管D3连接图2A中的正极导体131a与负极导体131b彼此靠近处以斜线区域表示的两个接点(分别连接阳极与阴极,参考图1),第三二极管D3的位置请参考图2B。第二高频反射器132具有正极导体132a与负极导体132b,正极导体132a与负极导体132b利用第四二极管D4的导通而形成半波长的导体结构,是高频偶极辐射体112其共振频率fH的半波长(0.5λH),其中第四二极管D4连接图2中的正极导体132a与负极导体132b彼此靠近处以斜线区域表示的两个接点(分别连接阳极与阴极,参考图1),第四二极管D4的位置请参考图2B。
继续参照图1、图2A与图2B,第一回路123具有第一正极线123a、第一负极线123b与第一电容C1,第一正极线123a连接第一可控直流电压源V1,第二回路133具有第二正极线133a、第二负极线133b与第二电容C2,第二正极线133a连接第二可控直流电压源V2,第一负极线123b与第二负极线133b共同连接至接地G。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利用第一正极线123a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利用第一负极线123b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其中在图2A中第一电容C1是利用第一正极线123a与第一负极线123b彼此靠近处的两个接点(以实心圆点标示)做连接,第一电容C1的位置请参考图2B。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利用第二正极线133a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利用第二负极线133b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其中在图2A中第二电容C2是利用第二正极线133a与第二负极线133b彼此靠近处的两个接点(以实心圆点标示)做连接,第二电容C2的位置请参考图2B。换句话说,第一正极线123a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一负极线123b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且第一电容C1跨接于第一正极线123a与第一负极线123b。第二正极线133a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二负极线133b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且第二电容C2跨接于第二正极线133a与第二负极线133b。
接着,此可控天线模块1更可包括正极线延伸段与负极线延伸段,用以让右侧反射器组12与左侧反射器组13能够共享一个设置在位置19的直流电源接头,此直流电源接头用以提供第一可控直流电压源V1与第二可控直流电压源V2,且具有两个电压输出接脚(V1、V2)与一个接地脚位(G)。
请同时参照图2A与图2C,图2C是用于图2A的双面印刷电路板背面的正极线延伸段与负极线延伸段的示意图,请注意图2C是背面,故图2C的左右方向是与图2A的左右方向互换,请一并参考图2A与图2C的贯孔91、92、93、94、96、97的相对位置。正极线延伸段14a的至少一部份与负极线延伸段14b的至少一部份设置在双面印刷电路板的背面。正极线延伸段14a与负极线延伸段14b是分别对应于第二回路133的第二正极线133a与第二负极线133b,在本实施例中的正极线延伸段14a与负极线延伸段14b是一部份设置于双面印刷电路板的正面(上表面,参考图2A),且一部份设置于双面印刷电路板的背面(下表面,参考图2C),并利用贯孔91、92、93、94、96、97作连接。一并参照图3的透视图,正极线延伸段14a横跨但不连接第一低频反射器121的负极导体121b与第一高频反射器122的负极导体122b(图中,是由贯孔91处起始,并在负极导体121b、122b的底下穿过,而至贯孔92处),且进一步横跨但不连接双频偶极天线11的低频负极部111b与高频负极部112b(图中,是由贯孔92处起始,经过贯孔93处,并在低频负极部111b与高频负极部112b的底下穿过而到贯孔94处),以延伸连接于第二高频反射器132的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与第二低频反射器131的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在图中,是由贯孔94处起始,先利用焊接点99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之后再利用第二正极线133a连接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负极线延伸段14b连接第一高频反射器121的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在图中,是利用焊接点95连接负极导体122b靠近于第二二极管D2阴极的位置,或者直接焊接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且进一步横跨但不连接双频偶极天线11的低频负极部111b与高频负极部112b(在图中,是由焊接点95处起始,经过贯孔96处,并在低频负极部111b与高频负极部112b的底下穿过而到贯孔97处),以延伸连接于第二高频反射器132的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与第二低频反射器131的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在图中,是由贯孔97处起始,先利用焊接点98连接第二高频反射器132的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之后,再利用第二负极线133b连接到第二低频反射器131的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另外,正极线延伸段14a与负极线延伸段14b可以选择性地加上电感(在适当的位置设置串联的电感组件),以避免这些直流线段上产生谐振。
接着,请参照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可控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的方块图。具有可控天线模块1的电子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前面实施例所述的可控天线模块1与一个控制器2,在图4中是电子装置具有两个可控天线模块1为例。控制器2连接可控天线模块1,提供第一可控直流电压源V1至第一回路(123)的第一正极线(123a),提供第二可控直流电压源V2至第二回路(133)的第二正极线(133a),其中第一回路(123)的第一负极线(123b)与第二回路(133)的第二负极线(133b)共同连接至接地G,所述接地是可控天线模块1的接地,也是电子装置其系统本身的接地。具有可控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例如但不限于是笔记型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一体计算机、智能电视、小型基站、无线路由器或智能型手机。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可控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双频偶极天线,该双频偶极天线具有相同极化方向的一低频偶极辐射体与一高频偶极辐射体,低频偶极辐射体具有一低频正极部与一低频负极部,高频偶极辐射体具有一高频正极部与一高频负极部,所述低频偶极辐射体的共振频率低于所述高频偶极辐射体的共振频率;
一右侧反射器组,该右侧反射器组并行于所述双频偶极天线且设置于双频偶极天线的右侧,并且该右侧反射器组具有一第一低频反射器、一第一高频反射器以及一第一回路,所述第一低频反射器具有的一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一高频反射器具有的一第二二极管利用所述第一回路同向并联一第一电容;以及
一左侧反射器组,该左侧反射器组并行于所述双频偶极天线且设置于双频偶极天线的左侧,并且该左侧反射器组具有一第二低频反射器、一第二高频反射器以及一第二回路,所述第二低频反射器具有的一第三二极管与所述第二高频反射器具有的一第四二极管利用所述第二回路同向并联一第二电容;
其中,当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二二极管导通时,所述第一低频反射器以及所述第一高频反射器是半波长反射器;当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二二极管不导通时,所述第一回路延长所述第一低频反射器与所述第一高频反射器的路径,使第一低频反射器与所述第一高频反射器皆不反射所述低频偶极辐射体以及所述高频偶极辐射体的电磁波;
其中,当所述第三二极管与所述第四二极管导通时,所述第二低频反射器与所述第二高频反射器是半波长反射器;当所述第三二极管与所述第四二极管不导通时,所述第二回路延长所述第二低频反射器与所述第二高频反射器的路径而藉以使第二低频反射器与第二高频反射器皆不反射所述低频偶极辐射体以及所述高频偶极辐射体的电磁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频反射器位于所述第一低频反射器与所述双频偶极天线之间,所述第二高频反射器位于所述第二低频反射器与所述双频偶极天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频偶极天线、右侧反射器组以及左侧反射器组设置在一平面,且该右侧反射器组与该左侧反射器组为彼此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低频反射器、第一高频反射器、第二低频反射器以及第二高频反射器各自具有一正极导体与一负极导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控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回路具有一第一正极线、一第二负极线以及一第一电容,第一正极线连接一第一可控直流电压源,所述的第二回路具有一第二正极线、一第二负极线以及一第二电容,第二正极线连接一第二可控直流电压源,所述的第一负极线与所述的第二负极线共同连接至一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控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控天线模块还包括有:
一正极线延伸段,该正极线延伸段横跨但不连接所述第一低频反射器的所述负极导体以及所述第一高频反射器的该负极导体,且进一步横跨但不连接所述双频偶极天线的所述低频负极部以及所述高频负极部,以延伸连接于所述第二高频反射器的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以及所述第二低频反射器的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以及
一负极线延伸段,该负极线延伸段连接所述第一高频反射器的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且进一步横跨但不连接所述双频偶极天线的所述低频负极部以及所述高频负极部,以延伸连接于所述第二高频反射器的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以及所述第二低频反射器的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控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天线模块制作于一双面印刷电路板,所述双频偶极天线、右侧反射器组以及左侧反射器组设置在所述双面印刷电路板的一正面,所述正极线延伸段的至少一部份以及所述负极线延伸段的至少一部份设置在所述双面印刷电路板的一背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控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以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负极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以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且所述第一电容跨接于所述第一正极线以及所述第一负极线;其中所述第二正极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负极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以及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且所述第二电容跨接于所述第二正极线与以及所述第二负极线。
9.一种具有可控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天线模块;以及
一控制器,该控制器与所述的可控天线模块连接而藉以提供一第一可控直流电压源至第一回路的一第一正极线,提供一第二可控直流电压源至第二回路的一第二正极线,其中所述第一回路的一第一负极线与第二回路的一第二负极线共同连接至一接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可控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天线装置为笔记型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一体计算机、智能电视、小型基站、无线路由器或智能型手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96185.0A CN107834174B (zh) | 2017-11-09 | 2017-11-09 | 可控天线模块及具有可控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96185.0A CN107834174B (zh) | 2017-11-09 | 2017-11-09 | 可控天线模块及具有可控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34174A true CN107834174A (zh) | 2018-03-23 |
CN107834174B CN107834174B (zh) | 2019-07-26 |
Family
ID=61654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096185.0A Active CN107834174B (zh) | 2017-11-09 | 2017-11-09 | 可控天线模块及具有可控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834174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50262A (zh) * | 2018-10-12 | 2019-01-04 | 常熟市泓博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的天线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580618Y (zh) * | 2002-11-15 | 2003-10-15 | 欣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宽频的双频平板式天线结构 |
CN106129605A (zh) * | 2016-06-28 | 2016-11-16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频率可调波束可控微带反射阵天线 |
CN106129613A (zh) * | 2016-08-23 | 2016-11-16 | 常熟市泓博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可调辐射场型的天线结构 |
-
2017
- 2017-11-09 CN CN201711096185.0A patent/CN10783417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580618Y (zh) * | 2002-11-15 | 2003-10-15 | 欣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宽频的双频平板式天线结构 |
CN106129605A (zh) * | 2016-06-28 | 2016-11-16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频率可调波束可控微带反射阵天线 |
CN106129613A (zh) * | 2016-08-23 | 2016-11-16 | 常熟市泓博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可调辐射场型的天线结构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陆仡崴: "反射波相位可重构的天线单元设计",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50262A (zh) * | 2018-10-12 | 2019-01-04 | 常熟市泓博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的天线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
CN109150262B (zh) * | 2018-10-12 | 2020-10-13 | 常熟市泓博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的天线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34174B (zh) | 2019-07-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945645B2 (ja) | モバイル端末のアンテナおよびモバイル端末 | |
CN113287230B (zh) | 天线装置及终端 | |
CN106252880B (zh) | 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 | |
US7180465B2 (en) | Compact smart antenna for wireless application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
CN106129613A (zh) | 可调辐射场型的天线结构 | |
Li et al. | A switchable matching circuit for compact wideband antenna designs | |
CN105556745A (zh) | 通过可变阻抗部件的弱耦合进行天线调谐的技术 | |
JPH10247816A (ja) | アンテナ | |
US10431881B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dual band printed antenna of the same | |
US20180123236A1 (en) | Antenna System and Antenna Module With a Parasitic Element For Radiation Pattern Improvements | |
CN114696087A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CN105576356B (zh) | 辐射方向图可重构的平板天线 | |
CN106207449B (zh) | 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 | |
US10122093B2 (en) | Dipole array antenna | |
CN107834174B (zh) | 可控天线模块及具有可控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 | |
CN107768836B (zh) | 电子装置的天线模块 | |
CN205900786U (zh) | 可调辐射场型的天线结构 | |
CN103872431B (zh) | 天线装置和用于形成该天线装置的方法 | |
JP3583609B2 (ja) | 携帯無線装置 | |
KR20150021679A (ko) | 안테나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휴대형 단말 장치 | |
CN108270086B (zh) | 电子装置的可控天线单元及其天线模块 | |
TWI648912B (zh) | 可控天線模組及具有可控天線模組的電子裝置 | |
CN208589979U (zh) | 一种第五代行动通信天线控制模块 | |
CN111244630B (zh) | 可切换天线模组 | |
TWI740383B (zh) | 自動切換智能天線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