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31981A -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31981A
CN107831981A CN201710999142.7A CN201710999142A CN107831981A CN 107831981 A CN107831981 A CN 107831981A CN 201710999142 A CN201710999142 A CN 201710999142A CN 107831981 A CN107831981 A CN 1078319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isplay screen
touch
control operation
fingerprint characteri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991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智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9914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31981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31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319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5Program loading or initiating
    • G06F9/44505Configuring for program initiating, e.g. using registry, configuration fi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终端具有可折叠的显示屏,属于终端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当所述显示屏处于内折叠状态时,检测作用在触控区域的触控操作;其中,所述内折叠状态是指将所述显示屏折叠后所述显示屏处于内侧的状态,所述触控区域是指所述终端中与所述显示屏相对的背部区域;当检测到所述触控操作时,从所述触控区域中检测指纹特征;基于所述指纹特征,执行对应的控制操作。本发明在显示屏处于内折叠状态时,通过从终端背部区域的触控区域中检测指纹特征,从而执行控制操作,无需用户进行解锁终端再打开相应应用的操作,提高了用户操作终端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计 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终端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户 通过终端进行的操作越来越多。比如,用户可以通过终端播放多媒体数据、进 行网络购物、网络支付等。
目前,用户在使用终端时,如果用户希望终端进行某一项控制操作,通常 需要点击该控制操作所在的应用的应用图标,终端在检测到用户对该应用图标 的点击之后,启动该应用。之后,用户可以从该应用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控制操 作,从而终端可以执行该控制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 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操作繁琐且终端显示屏使用寿命低的问题。所述技术 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方法,所述终端具有可折叠的显示屏,所 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显示屏处于内折叠状态时,检测作用在触控区域的触控操作;
其中,所述内折叠状态是指将所述显示屏折叠后所述显示屏处于内侧的状 态,所述触控区域是指所述终端中与所述显示屏相对的背部区域;
当检测到所述触控操作时,从所述触控区域中检测指纹特征;
基于所述指纹特征,执行对应的控制操作。
可选地,所述触控区域中设置有显示区域;
所述检测作用在触控区域的触控操作,包括:
检测作用在所述显示区域的触控操作。
可选地,所述控制操作包括在所述显示区域中显示用于资源转移的图形码 的操作、在所述显示区域中显示拍照界面的操作、手电筒开启或关闭操作以及 多媒体数据播放或停止播放操作中的一项或多项。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指纹特征,执行对应的控制操作,包括:
将所述指纹特征与预设指纹特征集合进行比较;
当所述预设指纹特征集合中存在与所述指纹特征相同的特征时,执行所述 指纹特征对应的控制操作。
可选地,所述执行所述指纹特征对应的控制操作,包括:
从存储的指纹特征与控制操作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所述指纹特征对应的 控制操作;
执行获取的所述控制操作。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指纹特征与预设特征集合进行比较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预设指纹特征集合中不存在与所述指纹特征相同的特征时,进行告 警提示。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装置,所述终端具有可折叠的显示屏,所 述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当所述显示屏处于内折叠状态时,检测作用在触控区 域的触控操作;
其中,所述内折叠状态是指将所述显示屏折叠后所述显示屏处于内侧的状 态,所述触控区域是指所述终端中与所述显示屏相对的背部区域;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触控操作时,从所述触控区域中检测指 纹特征;
执行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指纹特征,执行对应的控制操作。
可选地,所述触控区域中设置有显示区域;
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用于:
检测作用在所述显示区域的触控操作。
可选地,所述控制操作包括在所述显示区域中显示用于资源转移的图形码 的操作、在所述显示区域中显示拍照界面的操作、手电筒开启或关闭操作以及 多媒体数据播放或停止播放操作中的一项或多项。
可选地,所述执行模块包括:
比较子模块,用于将所述指纹特征与预设指纹特征集合进行比较;
执行子模块,用于当所述预设指纹特征集合中存在与所述指纹特征相同的 特征时,执行所述指纹特征对应的控制操作。
可选地,所述执行子模块用于:
从存储的指纹特征与控制操作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所述指纹特征对应的 控制操作;
执行获取的所述控制操作。
可选地,所述执行子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预设指纹特征集合中不存在与所述指纹特征相同的特征时,进行告 警提示。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 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 提供的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 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显示屏处于内折叠状态时,可以从终端的背部区域 的触控区域中检测指纹特征,并基于检测到的指纹特征执行控制操作,从而无 需用户进行解锁终端再打开相应应用的操作,提高了用户操作终端的便利性。 同时,也无需对显示屏进行反复折叠操作,避免了显示屏的损坏,提高了显示 屏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 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 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角度的示意图;
图2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机交互示意图;
图2D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图形码的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控制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执行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折叠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折叠终端在折叠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6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折叠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D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对称折叠的外折叠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 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到 的应用场景进行解释说明。
目前,当用户在使用终端时,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进行某一项控制操作。此 时,用户需要通过指纹密码、图案密码或数字密码解锁终端,终端在确定指纹 密码、图案密码或数字密码正确时,进行解锁操作;然后用户可以点击该控制 操作所在的应用的应用图标,终端在检测到用户对该应用图标的点击操作之后, 启动该应用。之后,用户可以从该应用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控制操作,从而终端 可以执行该控制操作。比如,用户需要通过终端进行网络支付时,用户可以先 对终端进行解锁,然后点击资源转移应用,终端启动该资源转移应用后,用户 可以从该资源转移应用中,查找资源转移操作,然后终端可以进行资源转移的 操作,该操作较为繁琐,浪费用户时间。另外,当终端为具有可折叠显示屏的 终端时,用户希望终端进行某项控制操作时,还要频繁对显示屏进行折叠操作, 从而可能会加快显示屏的老化,降低了显示屏的使用寿命。
基于这样的场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快捷,且无需频繁对 终端进行折叠操作的终端控制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之后,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 施例提供的终端控制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 该终端具有可折叠的显示屏,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当该显示屏处于内折叠状态时,检测作用在触控区域的触控操作。
其中,该内折叠状态是指将该显示屏折叠后该显示屏处于内侧的状态,该 触控区域是指该终端中与该显示屏相对的背部区域;
步骤102:当检测到该触控操作时,从该触控区域中检测指纹特征。
步骤103:基于该指纹特征,执行对应的控制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显示屏处于内折叠状态时,可以从终端的背部区域 的触控区域中检测指纹特征,并基于检测到的指纹特征执行控制操作,从而无 需用户进行解锁终端再打开相应应用的操作,提高了用户操作终端的便利性。 同时,也无需对显示屏进行反复折叠操作,避免了显示屏的损坏,提高了显示 屏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该触控区域中设置有显示区域;
检测作用在触控区域的触控操作,包括:
检测作用在该显示区域的触控操作。
可选地,该控制操作包括在该显示区域中显示用于资源转移的图形码的操 作、在该显示区域中显示拍照界面的操作、手电筒开启或关闭操作以及多媒体 数据播放或停止播放操作中的一项或多项。
可选地,基于该指纹特征,执行对应的控制操作,包括:
将该指纹特征与预设指纹特征集合进行比较;
当该预设指纹特征集合中存在与该指纹特征相同的特征时,执行该指纹特 征对应的控制操作。
可选地,执行该指纹特征对应的控制操作,包括:
从存储的指纹特征与控制操作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该指纹特征对应的控 制操作;
执行获取的该控制操作。
可选地,将该指纹特征与预设特征集合进行比较之后,还包括:
当该预设指纹特征集合中不存在与该指纹特征相同的特征时,进行告警提 示。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均可按照任意结合形成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本 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2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实 施例将结合附图2A对上述图1所示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参见图2A, 该终端具有可折叠的显示屏,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当显示屏处于内折叠状态时,终端检测作用在触控区域的触控操 作。
其中,内折叠状态是指将显示屏折叠后该显示屏处于内侧的状态,该触控 区域是指终端中与显示屏相对的背部区域。
由于触控操作可能为点击操作、长按操作、滑动操作等,不同的触控操作 具有不同的触控信号,因此,为了准确地确定该触控操作,终端可以检测触控 区域的触控信号,并在检测到触控信号时,基于该触控信号确定对应的触控操 作。而终端基于触控信号确定对应的触控操作的方式可以为:当触控信号为单 点触控信号,且该触控信号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时,确定该触控操作 为长按操作;当触控信号为单点触控信号,且该触控信号持续时长小于预设时 长时,确定该触控操作为点击操作;当触控信号为连续的多点触控信号时,确 定该触控操作为滑动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时长可以事先设置,该预设时长可以为3秒、5秒等等。
另外,该触控区域可以仅仅是一个能够检测触控操作的感应区,在实际应 用中,该触控区域中还可以设置有显示区域,此时,终端可以检测作用在显示 区域的触控操作。
进一步地,由于显示屏的折叠状态可以包括内折叠状态和外折叠状态,外 折叠状态是指将显示屏折叠后该显示屏全部外露的状态,相对地,将显示屏折 叠后上述触控区域将处于内侧,此时用户将无法触碰到该触控区域,终端也将 无法在该触控区域检测到触控操作。因此,终端检测作用在触控区域的触控操 作之前,还需要判断该终端的显示屏是否处于内折叠状态。
其中,终端判断显示屏是否处于内折叠状态的操作可以为:确定该显示屏 的形变参数;当该显示屏的形变参数满足预设条件时,确定该显示屏处于内折 叠状态,当该显示屏的形变参数不满足预设条件时,确定该显示屏未处于折叠 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屏的形变参数可以包括显示屏的折叠角度、折叠方向 等。由于显示屏处于折叠状态时,显示屏上会出现折痕,因此,当形变参数包 括折叠角度时,可以在显示屏的折痕位置处设置角度传感器,通过该角度传感 器检测显示屏的折叠角度,该折叠角度可以为显示屏折叠后形成的两个显示区 域之间的角度,且该折叠角度可以为0度至360度中任一角度。
比如,参考图2B,当显示屏被折叠后可以形成显示区域1和显示区域2, 显示屏的折叠角度即为显示区域1和显示区域2之间的角度θ。而且,在通常 情况下,当显示屏为展开状态时,θ=180°;当显示屏被折叠且显示屏位于内 侧时,即折叠屏处于内折叠状态时,0°≤θ<180°;当显示屏被折叠且显示屏 位于外侧时,即显示屏处于外折叠状态时,180°<θ≤360°。其中,当显示屏 朝内被最大限度地折叠,使得显示屏的两个显示区域相互贴合时,θ=0°;当 显示屏朝外被最大限度地折叠,使得终端后壳相互贴合时,θ=360°。
另外,当形变参数中还包括形变方向时,可以在显示屏的任一位置设置距 离感应器,通过该距离传感器确定该显示屏的折叠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该预设条件可以事先设置,且根据显示屏的形变参数的不 同,预设条件也不同。比如,当显示屏的形变参数为折叠角度时,该预设条件 可以为显示屏的折叠角度小于或等于预设角度。当显示屏的形变参数为折叠方 向时,该预设条件可以为该折叠方向为显示屏的相对方向。其中,预设角度可 以事先设置,比如,该预设角度可以为80度、90度等等。显示屏的相对方向为 两个显示区域相互靠近的方向。
其中,终端确定显示屏的形变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操作可以为:当显 示屏的形变参数包括折叠角度时,将该折叠角度与预设角度进行比较,当该折 叠角度小于或等于预设角度时,确定该形变参数满足预设条件;当该折叠角度 大于预设角度时,确定该形变参数不满足预设条件。当显示屏的形变参数包括 折叠方向时,检测该折叠方向是否为显示屏的相对方向;当该折叠方向为该折 叠屏的相对方向时,确定该形变参数满足预设条件;当该折叠方向为该显示屏 的相反方向时,确定该形变参数不满足预设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不仅可以通过两个显示区域之间的距离确定折叠方向, 还可以根据显示屏之前的非显示区域确定折叠方向,比如,终端边框的距离确 定折叠方向。
另外,显示屏的形变参数不仅可以包括显示屏的折叠角度、折叠方向等, 还可以包括其他参数,比如,显示屏正处于形变过程中,该显示屏的形变参数 还可以为显示屏的应力值、形变趋势、形变量等等。终端可以通过检测显示屏 形变过程中的形变参数,确定显示屏的处于外折叠状态还是内折叠状态。
步骤202:当终端检测到该触控操作时,从该触控区域中检测指纹特征。
由上述可知,该触控操作可以包括点击操作、长按操作、滑动操作等,但 是由于在通常情况下,当触控操作为点击操作时,手指在触控区域停留时间较 短,终端可能来不及从触控区域中检测指纹特征,手指就已经从触控区域离开, 从而导致终端无法检测到指纹特征。或者,当触控操作为滑动操作时,由于手 指在触控区域的位置不固定,终端同样很难从触控区域检测到指纹特征,从而 浪费了终端的运行资源。但是,当触控操作为长按操作时,由于手指可以在触 控区域的固定位置处停留较长时间,因此,提高了终端检测到指纹特征的概率。 因此,为了保证终端能够顺利检测到指纹特征,终端在检测到触控操作时,需要确定该触控操作是否为长按操作,当该触控操作为长按操作时,从该触控区 域中检测指纹特征。
另外,由于该触控区域中可以设置显示区域,因此,终端在检测到该触控 操作后,可以从该显示区域中检测指纹特征。比如,参见图2C,当该触控区域 中设置有显示区域时,如果终端检测到该触控操作为长按操作时,则终端可以 从该显示区域中检测指纹特征。
步骤203:终端基于指纹特征,执行对应的控制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该控制操作包括在显示区域中显示用于资源转移的图形码 的操作、在该显示区域中显示拍照界面的操作、手电筒开启或关闭操作以及多 媒体数据播放或停止播放操作中的一项或多项。
由于在通常情况下,并不是任何一个指纹特征都能使得终端执行控制操作, 因此,终端在检测到指纹特征后,需要将指纹特征与预设指纹特征集合进行比 较;当该预设指纹特征集合中存在与该指纹特征相同的特征时,执行该指纹特 征对应的控制操作。当该预设指纹特征集合中不存在与指纹特征相同的特征时, 说明终端不能基于检测到的指纹特征进行控制操作,因此,终端可以进行告警 提示。
需要说明的是,该告警提示用于提示该指纹特征不符合终端执行控制操作 的条件。该告警提示的方式可以包括震动和响铃等方式,且当该触控区域设置 有显示区域时,该告警提示的方式还可以包括显示指纹特征不符合等提示信息 的方式。
另外,该预设指纹特征集合为事先设置的,也即是,终端可以接收设置指 令,并将设置指令中携带的指纹特征存储至指纹特征集合。
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指纹特征与控制操作可以是多对一的关系,也 即是,预设指纹特征集合中多个指纹特征可以对应一个控制操作,终端检测到 与多个指纹特征中任一指纹特征相同的指纹特征时,可以执行对应的控制操作。 当然,指纹特征也可以与控制操作为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即是,预设指纹特征 集合中每个指纹特征分别对应一个控制操作。此时,终端可以从存储的指纹特 征与控制操作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该指纹特征对应的控制操作;并执行获取 的控制操作。
比如,当终端检测到指纹特征时,如果该指纹特征与预设指纹特征集合中 的第一指纹特征相同,那么终端可以从表1所示的指纹特征与控制操作之间的 对应关系中,确定该指纹特征对应的控制操作为显示用于资源转移的图形码, 参见图2D,终端可以显示该图形码;如果指纹特征与指纹特征集合中的第二指 纹特征相同,则终端可以从表1所示的指纹特征与控制操作之间的对应关系中, 确定指纹特征对应的控制操作为显示拍照界面。
表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上述指纹特征与控制操作之间的 对应关系为例进行说明,并不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限定。
另外,由于当控制操作为显示用于资源转移的图形码或显示拍照界面的操 作时,图形码或拍照界面均需要显示在显示区域,因此,触控区域中需要设置 有显示区域。当控制操作为手电筒开启或关闭操作,或者为多媒体数据播放或 停止播放操作时,由于无需显示任何内容,因此,该触控区域中可以设置显示 区域,也可以不设置显示区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显示屏处于内折叠状态时,由于终端的背部区域外 露,因此,终端可以从背部区域的触控区域中检测触控操作,并在检测到该触 控操作时,从该触控区域中检测指纹特征,并基于检测到的指纹特征执行控制 操作,从而无需用户进行解锁终端再打开相应应用的操作,提高了用户操作终 端的便利性。同时,也无需对显示屏进行反复折叠操作,避免了显示屏的损坏, 提高了显示屏的使用寿命。
在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控制方法进行解释说明之后,接下来,对本 发明提供的终端控制装置进行介绍。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控制装置的框图,参见图3A,该终 端控制装置可以由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该装置应用于终端,该终 端具有可折叠的显示屏,该装置包括:第一检测模块301、第二检测模块302和 执行模块303。
第一检测模块301,用于当该显示屏处于内折叠状态时,检测作用在触控区 域的触控操作;
其中,该内折叠状态是指将该显示屏折叠后该显示屏处于内侧的状态,该 触控区域是指该终端中与该显示屏相对的背部区域;
第二检测模块302,用于当检测到该触控操作时,从该触控区域中检测指纹 特征;
执行模块303,用于基于该指纹特征,执行对应的控制操作。
可选地,该触控区域中设置有显示区域;
该第二检测模块302用于:
检测作用在该显示区域的触控操作。
可选地,该控制操作包括在该显示区域中显示用于资源转移的图形码的操 作、在该显示区域中显示拍照界面的操作、手电筒开启或关闭操作以及多媒体 数据播放或停止播放操作中的一项或多项。
可选地,参见图3B,该执行模块303包括:
比较子模块3031,用于将该指纹特征与预设指纹特征集合进行比较;
执行子模块3032,用于当该预设指纹特征集合中存在与该指纹特征相同的 特征时,执行该指纹特征对应的控制操作。
可选地,该执行子模块3032用于:
从存储的指纹特征与控制操作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该指纹特征对应的控 制操作;
执行获取的该控制操作。
可选地,该执行子模块3032还用于:
当该预设指纹特征集合中不存在与该指纹特征相同的特征时,进行告警提 示。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显示屏处于内折叠状态时,由于终端的 背部区域外露,因此,终端可以从背部区域的触控区域中检测触控操作,并在 检测到该触控操作时,从该触控区域中检测指纹特征,并基于检测到的指纹特 征执行控制操作,从而无需用户进行解锁终端再打开相应应用的操作,提高了 用户操作终端的便利性。同时,也无需对显示屏进行反复折叠操作,避免了显 示屏的损坏,提高了显示屏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控制装置在控制终端时,仅以上述 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 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 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控制装置与终 端控制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 赘述。
参见图4和图5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400 的结构方框图。该终端400包括图3A和3B中所示的信息显示装置。该终端可 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电子书等。本申请中的终端400可以包括 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410、存储器420和触摸显示屏430。
处理器4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410利用各种接口和 线路连接整个终端4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420内的 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420内的数据,执行终 端4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4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 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4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 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 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 用于负责触摸显示屏430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 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410中, 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4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 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可选地,该存储器420包括非瞬时 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 4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420可包括存储程 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 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 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400的使用 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
以操作系统为安卓(Android)系统为例,存储器420中存储的程序和数据 如图4所示,存储器420中存储有Linux内核层520、系统运行库层540、应用 框架层560和应用层580。Linux内核层520为终端400的各种硬件提供了底层 的驱动,如显示驱动、音频驱动、摄像头驱动、蓝牙驱动、Wi-Fi驱动、电源管 理等。系统运行库层540通过一些C/C++库来为Android系统提供了主要的特性 支持。如SQLite库提供了数据库的支持,OpenGL/ES库提供了3D绘图的支持, Webkit库提供了浏览器内核的支持等。在系统运行库层540中还提供有安卓运行时库(Android Runtime),它主要提供了一些核心库,能够允许开发者使用 Java语言来编写Android应用。应用框架层560提供了构建应用程序时可能用到 的各种API,开发者也可以通过使用这些API来构建自己的应用程序,比如活 动管理、窗口管理、视图管理、通知管理、内容提供者、包管理、通话管理、 资源管理、定位管理。应用层580中运行有至少一个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 可以是操作系统自带的联系人程序、短信程序、时钟程序、相机应用等;也可 以是第三方开发者所开发的应用程序,比如即时通信程序、相片美化程序等。
以操作系统为IOS系统为例,存储器420中存储的程序和数据如图5所示, IOS系统包括:核心操作系统层620(Core OS layer)、核心服务层640(Core Services layer)、媒体层660(Media layer)、可触摸层680(Cocoa Touch Layer)。 核心操作系统层620包括了操作系统内核、驱动程序以及底层程序框架,这些 底层程序框架提供更接近硬件的功能,以供位于核心服务层640的程序框架所 使用。核心服务层640提供给应用程序所需要的系统服务和/或程序框架,比如 基础(Foundation)框架、账户框架、广告框架、数据存储框架、网络连接框架、 地理位置框架、运动框架等等。媒体层660为应用程序提供有关视听方面的接口,如图形图像相关的接口、音频技术相关的接口、视频技术相关的接口、音 视频传输技术的无线播放(AirPlay)接口等。可触摸层680为应用程序开发提 供了各种常用的界面相关的框架,可触摸层680负责用户在终端400上的触摸 交互操作。比如本地通知服务、远程推送服务、广告框架、游戏工具框架、消 息用户界面接口(User Interface,UI)框架、用户界面UIKit框架、地图框架等 等。
在图5所示出的框架中,与大部分应用程序有关的框架包括但不限于:核 心服务层640中的基础框架和可触摸层680中的UIKit框架。基础框架提供许多 基本的对象类和数据类型,为所有应用程序提供最基本的系统服务,和UI无关。 而UIKit框架提供的类是基础的UI类库,用于创建基于触摸的用户界面,iOS应 用程序可以基于UIKit框架来提供UI,所以它提供了应用程序的基础架构,用 于构建用户界面,绘图、处理和用户交互事件,响应手势等等。
触摸显示屏430用于接收用户使用手指、触摸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在其上 或附近的触摸操作,以及显示各个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触摸显示屏430通常 设置在终端400的前面板。
如图6A所示,终端400包括第一壳体71、第二壳体72以及连接于第一壳 体71和第二壳体72之间的连接组件73,第一壳体71与第二壳体72通过连接 组件73实现翻转折叠。
第一壳体71包括与触摸显示屏背面连接的第一支撑面,以及与第一支撑面 相对的第一背面,第二壳体72包括与触摸显示屏背面连接的第二支撑面,以及 与第二支撑面相对的第二背面。相应的,触摸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区域431、第 二显示区域432和第三显示区域433,其中,第一显示区域431与第一壳体71 的位置对应,第二显示区域432与第二壳体72的位置对应,第三显示区域433 与连接组件73的位置对应。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显示区域431、第二显示 区域432和第三显示区域433均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伸缩延展性;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仅第三显示区域433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第一显示区域 431和第二显示区域432采用非柔性材料制成。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终端400的连接组件73采用手动结构。用户手 动分离第一壳体71和第二壳体72时,终端400由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用 户手动合拢第一壳体71和第二壳体72时,终端400由展开状态变为折叠状态。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终端400的连接组件73采用电动结构,比如, 连接组件73中设置有电动马达一类的电动旋转部件。在电动旋转部件的带动下, 第一壳体71和第二壳体72自动实现合拢或分离,从而使终端400具备展开和 折叠两种状态。
按照折叠状态下触摸显示屏是否外露进行划分,终端400可以被划分为外 折叠屏终端和内折叠屏终端。其中:
外折叠屏终端
外折叠屏终端是指可折叠角度为180°,且在折叠状态下,触摸显示屏全部 外露的终端。如图6A所示,终端400为外折叠屏终端。展开状态下,终端400 的第一壳体71的第一支撑面与第二壳体72的第二支撑面相齐平(即夹角为 180°),且触摸显示屏的第一显示区域431、第二显示区域432和第三显示区 域433位于同一平面;终端400由展开状态变为折叠状态过程中,如图6A所示, 第一壳体71的第一背面与第二壳体72的第二背面相靠拢,第一支撑面与第二 支撑面的夹角由180°变为0°;折叠状态下,如图6B所示,终端400的第一 壳体71的第一支撑面与第二壳体72的第二支撑面相平行(第一壳体71与第二 壳体72的夹角为0°),使得触摸显示屏处于U型折叠状态,其中,触摸显示 屏的第三显示区域433形成外露的U型弧面。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折叠状态下,触摸显示屏的全部或部分显示 区域用于显示用户界面。比如,如图6B所示,折叠状态下,仅第二显示区域432 用于显示用户界面,或,仅第一显示区域431用于显示用户界面,或,仅第三 显示区域433用于显示用户界面。
内折叠屏终端
内折叠屏终端是指可折叠角度为180°,且在折叠状态下,触摸显示屏(全 部或部分)内敛的终端。如图6C所示,终端400为内折叠屏终端。展开状态下, 终端400的第一壳体71的第一支撑面与第二壳体72的第二支撑面相齐平(即 夹角为180°),使得触摸显示屏处于平面展开状态(第一显示区域431、第二 显示区域432和第三显示区域433位于同一平面);终端400由展开状态变为 折叠状态过程中,如图6C所示,第一壳体71的第一支撑面与第二壳体72的第 二支撑面相靠拢,即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的夹角由180°变为0°;折叠状 态下,终端400的第一壳体71的第一支撑面与第二壳体72的第二支撑面相平 行,使得触摸显示屏处于U型折叠状态,其中,触摸显示屏的第三显示区域433 形成内敛的U型弧面。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折叠状态下,触摸显示屏 的全部显示区域均不显示用户界面。
除了在壳体的支撑面上设置触摸显示屏外,第一壳体71的第一背面和/或第 二壳体72的第二背面上也可以设置触摸显示屏。内折叠屏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 设置在壳体背面的触摸显示屏用于显示用户界面,该用户界面与展开状态下触 摸显示屏显示的用户界面相同或不同。
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400的可折叠角度还可以为360°(既可以 内折也可以外折),且在折叠状态下,触摸显示屏外露或内敛的终端,本实施 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图6A至图6C所示的终端400中,第一壳体71和第二壳体72尺寸相同或 相近,终端400的折叠方式被称为对称折叠。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 400的折叠方式还可以为非对称折叠。采用非对称折叠时,第一壳体71和第二 壳体72的尺寸可以不同或尺寸相差大于阈值(比如50%或60%或70%),相应 的,触摸显示屏中第一显示区域431的面积与第二显示区域432的面积相差大 于阈值。
示意性的,如图6D所示,终端400为非对称折叠的外折叠屏终端,第一壳 体71的尺寸大于第二壳体72的尺寸。折叠状态下,第一显示区域431的面积 大于第二显示区域432的面积。
图6A至6D中,仅以终端400包含两部分壳体以及一个用于连接壳体的连 接组件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终端为两折结构),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终端400可以包含n部分壳体以及n-1个连接组件,相应的,终端400的触摸显 示屏中包含2n-1块显示区域,与连接组件对应的n-1块显示区域采用柔性材料 制成,从而实现n折结构的终端,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终端400中还设置有至少一种其他部件,该至少一种其他部件包括:摄像 头、指纹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种 其他部件设置在终端400的正面、侧边或背面,比如将指纹传感器设置在壳体 的背面或侧边、将摄像头设置在触摸显示屏430的上方。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种其他部件可以集成在触摸显示屏430的内部 或下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将骨传导式的听筒设置在终端400的内部;将传统 终端的前面板上的其他部件集成在触摸显示屏430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中, 比如将摄像头中的感光元件拆分为多个感光像素后,将每个感光像素集成在触 摸显示屏430中每个显示像素中的黑色区域中,使得触摸显示屏430具备图像 采集功能。由于将至少一种其他部件集成在了触摸显示屏430的内部或下层, 因此终端400具有更高的屏占比。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终端400的中框的单个侧边,或两个侧边(比如 左、右两个侧边),或四个侧边(比如上、下、左、右四个侧边)上设置有边 缘触控传感器,该边缘触控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在中框上的触摸操作、点击操 作、按压操作和滑动操作等中的至少一种操作。该边缘触控传感器可以是触摸 传感器、热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中的任意一种。用户可以在边缘触控传感 器上施加操作,对终端400中的应用程序进行控制。
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附图所示出的终端400的结构 并不构成对终端400的限定,终端4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 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比如,终端400中还包括射频电路、 输入单元、传感器、音频电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电源、 蓝牙模块等部件,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结 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 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 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 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 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 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 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据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 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 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 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 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 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 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 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 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终端控制方法,所述终端具有可折叠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显示屏处于内折叠状态时,检测作用在触控区域的触控操作;
其中,所述内折叠状态是指将所述显示屏折叠后所述显示屏处于内侧的状态,所述触控区域是指所述终端中与所述显示屏相对的背部区域;
当检测到所述触控操作时,从所述触控区域中检测指纹特征;
基于所述指纹特征,执行对应的控制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区域中设置有显示区域;
所述检测作用在触控区域的触控操作,包括:
检测作用在所述显示区域的触控操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操作包括在所述显示区域中显示用于资源转移的图形码的操作、在所述显示区域中显示拍照界面的操作、手电筒开启或关闭操作以及多媒体数据播放或停止播放操作中的一项或多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指纹特征,执行对应的控制操作,包括:
将所述指纹特征与预设指纹特征集合进行比较;
当所述预设指纹特征集合中存在与所述指纹特征相同的特征时,执行所述指纹特征对应的控制操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所述指纹特征对应的控制操作,包括:
从存储的指纹特征与控制操作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所述指纹特征对应的控制操作;
执行获取的所述控制操作。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指纹特征与预设特征集合进行比较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预设指纹特征集合中不存在与所述指纹特征相同的特征时,进行告警提示。
7.一种终端控制装置,所述终端具有可折叠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当所述显示屏处于内折叠状态时,检测作用在触控区域的触控操作;
其中,所述内折叠状态是指将所述显示屏折叠后所述显示屏处于内侧的状态,所述触控区域是指所述终端中与所述显示屏相对的背部区域;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触控操作时,从所述触控区域中检测指纹特征;
执行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指纹特征,执行对应的控制操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区域中设置有显示区域;
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用于:
检测作用在所述显示区域的触控操作。
9.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710999142.7A 2017-10-24 2017-10-24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078319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99142.7A CN107831981A (zh) 2017-10-24 2017-10-24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99142.7A CN107831981A (zh) 2017-10-24 2017-10-24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31981A true CN107831981A (zh) 2018-03-23

Family

ID=61648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99142.7A Pending CN107831981A (zh) 2017-10-24 2017-10-24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3198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4025A (zh) * 2018-04-28 2018-10-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可折叠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07937A (zh) * 2018-09-29 2019-03-0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519433A (zh) * 2019-09-29 2019-11-29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相机应用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173388A1 (zh) * 2019-02-28 2020-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式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和相关设备
WO2020238451A1 (zh) * 2019-05-27 2020-12-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控制方法和终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8902A (zh) * 2014-07-25 2016-01-27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5404412A (zh) * 2014-09-05 2016-03-16 Lg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6843660A (zh) * 2017-01-18 2017-06-1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8902A (zh) * 2014-07-25 2016-01-27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5404412A (zh) * 2014-09-05 2016-03-16 Lg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6843660A (zh) * 2017-01-18 2017-06-1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4025A (zh) * 2018-04-28 2018-10-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可折叠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07937A (zh) * 2018-09-29 2019-03-0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20173388A1 (zh) * 2019-02-28 2020-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式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和相关设备
WO2020238451A1 (zh) * 2019-05-27 2020-12-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控制方法和终端
CN110519433A (zh) * 2019-09-29 2019-11-29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相机应用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56389B2 (en) Display device for executing a plurality of application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US20200167061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1034603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executing plural objects displayed on a screen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for recording the method
CN105830422B (zh) 可折叠电子设备及其界面交互方法
CN107728901A (zh) 界面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US10386992B2 (en) Display device for executing a plurality of application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US9261995B2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for selecting object by using multi-touch with related reference point
CN107678661A (zh) 显示数据内容的方法和装置
CN107831981A (zh)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2113683B1 (ko) 문지르기 제스처를 검출하여 미리보기를 제공하는 모바일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2014005949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pplication list depending on external device connected to mobile device
CN107765959A (zh) 后台应用程序显示方法和终端
CN107765968A (zh) 任务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547750A (zh) 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7577414A (zh) 分屏显示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US10635879B2 (en) Method of displaying user interface related to user authentica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same
CN107635036B (zh) 界面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831993A (zh) 播放控制方法、装置、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139778A (zh) 便携式设备和便携式设备的屏幕显示方法
CN107562361A (zh)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807773A (zh) 一种应用分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728885A (zh) 多任务的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506086A (zh) 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728810A (zh)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786740A (zh) 来电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