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31948A - 一种触控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31948A
CN107831948A CN201711262651.8A CN201711262651A CN107831948A CN 107831948 A CN107831948 A CN 107831948A CN 201711262651 A CN201711262651 A CN 201711262651A CN 107831948 A CN107831948 A CN 1078319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module
cover plate
plastic cover
conductive layer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626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涛涛
张文庆
崔子龙
张萌
李锋
李志成
李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filed Critical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6265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31948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31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319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模组,整个触控模组从上到下是由多层塑料膜材所构成,其中不含有玻璃介质。塑料膜材可以有效的吸收来自触控模组上方的冲击,同时本身不会产生碎屑飞溅的问题。并且当触控模组的下方受到冲击时,该触控模组可以有效防止位于该触控模组下方的其他组件可能发生的碎屑飞溅问题。上述触控模组中的盖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收容透明胶层的溢胶挡壁,可以有效避免在设置透明胶层的过程中,透明胶流动到其他部件,从而保证了触控模组中的其他部件不会因误涂上透明胶而影响其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触控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机交互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科技不断的进步,触控模组的普及度越来越高,触控模组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在车载设备领域,现阶段也常常用到触控模组来实现人机交互。由于车载设备的特殊性,人们对于车载设备的安全性要求通常较高。同时要求当汽车发生碰撞时,车载设备不能伤到用户。
在现有技术中,应用在车载设备领域的触控模组通常情况下具有玻璃介质,例如由玻璃制得的盖板,或者具有玻璃基板的触控传感层等等。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当设置有上述触控模组的车辆发生碰撞或者是进行头碰试验时,该触控模组极易发生损坏,此时触控模组中的玻璃介质就会飞溅出触控模组从而对司机或乘客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触控模组,可以有效减少当触控模组发发生损坏时对用户造成的伤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模组,所述触控模组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塑料盖板、透明胶层、导电层和PC基板;其中,所述导电层连接有电极;
所述塑料盖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溢胶挡壁,所述溢胶挡壁用于收容所述透明胶层。
可选的,所述塑料盖板的上表面为粗糙表面。
可选的,所述塑料盖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减反膜。
可选的,所述塑料盖板的表面覆盖有抗指纹油涂层。
可选的,所述塑料盖板为PMMA薄膜盖板、TAC薄膜盖板、COP薄膜盖板或COC薄膜盖板。
可选的,所述透明胶层下方沿垂直于所述塑料盖板下表面的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PC基板,任一所述PC基板的上表面均设置有所述导电层。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模组,整个触控模组从上到下是由多层塑料膜材所构成,其中不含有玻璃介质。塑料膜材可以有效的吸收来自触控模组上方的冲击,同时本身不会产生碎屑飞溅的问题。并且当触控模组的下方受到冲击时,该触控模组可以有效防止位于该触控模组下方的其他组件可能发生的碎屑飞溅问题。上述触控模组中的盖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收容透明胶层的溢胶挡壁,可以有效避免在设置透明胶层的过程中,透明胶流动到其他部件,从而保证了触控模组中的其他部件不会因误涂上透明胶而影响其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模组中塑料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塑料盖板、11.导电层、12.PC基板、20.透明胶层、101.溢胶挡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触控模组。在现有技术中,触控模组通常会存在玻璃介质,例如玻璃或钢化玻璃制作的盖板,或者是使用玻璃板作为基板的触控传感层等等。由于玻璃介质的存在,尤其是触控层中玻璃介质的存在会极大的降低整个触控模组作为车载设备的安全性,当设置有上述触控模组的车辆发生碰撞或者是进行头碰试验时,该触控模组极易发生损坏,此时触控模组中的玻璃介质就会飞溅出触控模组从而对司机或乘客造成伤害。在制作整个触控模组的时候,通常需要使用透明胶将盖板贴合在整个触控模组的最上层,由于透明胶在凝固之前具有流动性,在使用透明胶的过程中透明胶经常会误涂到其他部件从而影响整个触控模组的性能。
而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模组,整个触控模组从上到下是由多层塑料膜材所构成,其中不含有玻璃介质。塑料膜材可以有效的吸收来自触控模组上方的冲击,同时本身不会产生碎屑飞溅的问题。并且当触控模组的下方受到冲击时,该触控模组可以有效防止位于该触控模组下方的其他组件可能发生的碎屑飞溅问题。上述触控模组中的盖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收容透明胶层的溢胶挡壁,可以有效避免在设置透明胶层的过程中,透明胶流动到其他部件,从而保证了触控模组中的其他部件不会因误涂上透明胶而影响其性能。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与图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模组中塑料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模组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塑料盖板10、透明胶层20、导电层11和PC基板12;其中,所述导电层11连接有电极。
上述塑料盖板10的材质为塑料材质的盖板,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塑料盖板10位于整个触控模组的最上层,通常需要从上方保护整个触控模组,所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塑料盖板10的厚度通常较厚,同时需要具有良好的绝缘性。
上述塑料盖板10可以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盖板,即通过PMMA薄膜制成的盖板;塑料盖板10也可以是TAC(三醋酸纤维素)薄膜盖板,即通过TAC薄膜制成的盖板;塑料盖板10还可以是COP(环烯烃聚合物)薄膜盖板,即通过COP薄膜制成的盖板;塑料盖板10还可以是COC(环烯烃共聚物)薄膜盖板,即通过COC薄膜制成的盖板。当然,上述塑料盖板10还可以是其他种类的盖板,有关塑料盖板10的具体种类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做具体限定,只要是材质为塑料的盖板均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进一步的对塑料盖板10的上表面进行处理以实现相应的效果,详细内容将在下述发明实施例中做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上述导电层11与PC基板12构成了整个触控模组的核心结构,导电层11通常覆盖在PC基板12的上表面,覆盖有导电层11的PC基板12通常也称为触控传感层。触控传感层主要用于响应用户的触碰操作来产生相应的信号,以此让位于后端的处理器可以根据触控传感层产生的信号识别出用户的具体操作。触控传感层产生的信号通常是电信号。上述位于整个触控模组最上层的塑料盖板10一般是通过透明胶层20贴合于所述触控传感层的上表面,即所述塑料盖板10一般是通过透明胶层20贴合于导电层11的上表面。
通常情况下,上述导电层11连接有电极,所述电极用于在导电层11上形成电场。通常情况下触控模组分为电容屏与电阻屏,而电容屏与电阻屏之间的区别主要集中于触控传感层。电阻屏的触控传感层中的导电层11通常是两层结构,即电阻屏的触控传感层中的导电层11分为上导电层与下导电层,上导电层与下导电层之间为中空结构,用户通过施加压力使得上导电层与下导电层相接触,以此来产生电信号,从而让后端的处理器识别出用户的具体操作;而电容屏也分为投射式电容屏与表面式电容屏,但是电容屏的导电层11通常只有一层,电容屏的导电层11上具有稳定的电场。用户通过触摸上述塑料盖板10与导电层11形成电容,从而吸走一个微小的电流,进而导电层11连接的电极会补充电流。后端的处理器通过测量补充的电流可以识别出用户的具体操作。上述塑料盖板10在起到保护整个触控模组的同时起到电容中间绝缘层的作用。而投射式电容屏的导电层11通常被分为多个互为电容的导电区域。具体的工作原理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再做详细介绍。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导电层11的具体类型并不做具体限定。
上述导电层11可以具体为ITO(氧化铟锡)导电层,即通过由ITO薄膜制成的导电层11;上述导电层11也可以具体为纳米银导电层,即AgNW导电层;上述导电层11还可以金属网格导电层等等,有关导电层11的种类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上述导电层11覆盖在PC基板12上表面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化学沉积、磁控溅镀、丝网印刷等等,上述金属网格导电层一般就是通过丝网印刷的方法丝印在PC基板12上表面。当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导电层11设置在PC基板12上表面的具体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PC基板12的材质为PC(聚碳酸酯)材质。PC基板12具有透明度高、质轻、抗冲击、隔音、隔热、难燃、抗老化等特点,是一种高科技、综合性能极其卓越、节能环保型塑料板材。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整个触控模组使用PC基板12可以极大的提高触控模组的可靠性以及安全系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塑料盖板10通过透明胶层20贴合在所述导电层11的上表面,该透明胶层20优选为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透明胶)。由于OCA具有无色透明、胶结强度良好等特点,同时OCA的光学透过率高达90%以上,所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塑料盖板10优选用OCA贴合于导电层11的上表面。当然,也可以选用其他类型的透明胶作为透明胶层,有关透明胶层20的具体类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参见图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塑料盖板10的下表面设置有溢胶挡壁101,所述溢胶挡壁101用于收容所述透明胶层20。
由于上述透明胶层连接的是塑料盖板10与导电层11,所以上述溢胶挡壁101通常是固定于塑料盖板10的下表面。通常情况下,溢胶挡壁101是设置在塑料盖板10下表面的边缘部,所述边缘部为距离塑料盖板10的侧边在预设范围内的区域,即所述边缘部为距离塑料盖板10的侧边非常近的区域。相应的,所述溢胶挡壁101是设置在塑料盖板10下表面中距离塑料盖板10的侧边很近的区域。所述溢胶挡壁101的高度,即溢胶挡壁101沿垂直于塑料盖板10下表面的方向的距离需要不大于上述透明胶层20的厚度,以保证透明胶层20可以将塑料盖板10与导电层11相粘合。
优选的,所述塑料盖板10的下表面的形状为四边形,所述塑料盖板10的下表面设置有四个溢胶挡壁101,四个溢胶挡壁101分别与塑料盖板10的四个侧边的距离在预设的范围内,及四个溢胶挡壁101需要分别与塑料盖板10的四个侧边的距离很近,以保证透明胶层20有足够的表面积。优选的,四个溢胶挡壁101分别与塑料盖板10的四个侧边相切,即四个溢胶挡壁101分别与塑料盖板10的四个侧边之间的距离为零。
当然,上述塑料盖板10的下表面可以设置其他数量的溢胶挡壁101,有关溢胶挡壁101的数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溢胶挡壁101的长度需要与塑料盖板10中对应的侧边的长度大体相同,以保证在设置透明胶层20时透明胶不会误涂到其他的部件。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模组,整个触控模组从上到下是由多层塑料膜材所构成,其中不含有玻璃介质。塑料膜材可以有效的吸收来自触控模组上方的冲击,同时本身不会产生碎屑飞溅的问题。并且当触控模组的下方受到冲击时,该触控模组可以有效防止位于该触控模组下方的其他组件可能发生的碎屑飞溅问题。上述触控模组中的塑料盖板10的下表面设置有收容透明胶层20的溢胶挡壁101,可以有效避免在设置透明胶层20的过程中,透明胶流动到其他部件,从而保证了触控模组中的其他部件不会因误涂上透明胶而影响其性能。
为了实现多点触控,本发明所提供的触控模组中,可以进一步的设置有多层表面覆盖有导电层11的PC基板12,同时可以在上述塑料盖板10的上表面进行表现处理。详细内容请参照下述发明实施例。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区别于上述发明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是在上述发明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设置有多层表面覆盖有导电层11的PC基板12,以实现多点触控。并且可以对塑料盖板10的上表面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整个触控模组的性能。其余内容已在上述发明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参见图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透明胶层20下方沿垂直于所述塑料盖板10下表面的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PC基板12,任一所述PC基板12的上表面均设置有所述导电层11。
通常情况下,设置有两层PC基板12,并且两层PC基板12的上表面均覆盖有导电层11就可以实现多点触控,当然也可以设置更多层的覆盖有导电层11的PC基板1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PC基板12以及导电层11的层数并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多个所述PC基板12在所述塑料盖板10下方沿垂直于所述塑料盖板10下表面的方向分布。表面设置有导电层11的PC基板12可以称为触控传感层,而相邻的两层触控传感层之间,通常也设置有透明胶层20,以将相邻的两层触控传感层相互贴合。即相邻的两层触控传感层之间,位于上层的触控传感层中的PC基板12通过透明胶贴合于位于下层的触控传感层中的导电层1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透明胶层20所用的透明胶同样优选为OCA。通常情况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每层导电层11都需要连接有电极。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对位于整个触控模组最上层的塑料盖板10的上表面进行多种表面处理。具体的,第一种表面处理是将塑料盖板10的上表面制作成粗糙表面,即在塑料盖板10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凹槽。当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凹槽通常是通过对塑料盖板10的上表面进行细微凹凸加工所形成的凹槽,该凹槽通常非常的细小,用户若用肉眼通常并不能观测出来,但是通过细微凹凸加工在塑料盖板10的上表面形成的凹槽可以使得塑料盖板10的上表面变为粗糙表面。当外界光线照射到具有粗糙表面的塑料盖板10的上表面时,外界光线会发生散射从而避免眩光情况的发生。
第二种表面处理是在塑料盖板10的上表面设置有减反膜。减反膜也称为减反射膜,又称增透膜。设置有减反膜的塑料盖板10的表面可以有效减少甚至于消除反射光的产生,同时可以改善塑料盖板10物理性能,例如力学性能等等。
第三种表面处理是在塑料盖板10的表面涂布有抗指纹油涂层。抗指纹油也称为防指纹油、防指纹漆,具有防指纹,抗油污的效果。具体的抗指纹油涂层可以分为亲油型,拒油型,有关抗指纹油涂层具体的类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当然,上述抗指纹油涂层可以设置在上述减反膜的表面。上述介绍了三种表面处理的具体方法,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仅仅对塑料盖板10的上表面进行一种表面处理;也可以任选两种表面处理的方式对塑料盖板10的上表面进行处理;还可以同时对塑料盖板10的上表面进行三种表面处理,甚至于还可以进行其他种类的表面处理。有关对塑料盖板10表面处理的具体内容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模组,通过设置多层上表面覆盖有导电层11的PC基板12便于实现多点触控,同时对塑料盖板10的上表面进行了表面处理,进一步增加了整个触控模组的性能。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模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模组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塑料盖板、透明胶层、导电层和PC基板;其中,所述导电层连接有电极;
所述塑料盖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溢胶挡壁,所述溢胶挡壁用于收容所述透明胶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盖板的上表面为粗糙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盖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减反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盖板的表面覆盖有抗指纹油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盖板为PMMA薄膜盖板、TAC薄膜盖板、COP薄膜盖板或COC薄膜盖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胶层下方沿垂直于所述塑料盖板下表面的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PC基板,任一所述PC基板的上表面均设置有所述导电层。
CN201711262651.8A 2017-12-04 2017-12-04 一种触控模组 Pending CN1078319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62651.8A CN107831948A (zh) 2017-12-04 2017-12-04 一种触控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62651.8A CN107831948A (zh) 2017-12-04 2017-12-04 一种触控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31948A true CN107831948A (zh) 2018-03-23

Family

ID=61641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62651.8A Pending CN107831948A (zh) 2017-12-04 2017-12-04 一种触控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31948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9343A (zh) * 2011-06-10 2012-12-12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03034350A (zh) * 2011-09-29 2013-04-10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应用其的触控显示面板与其贴合方法
CN203397325U (zh) * 2013-08-27 2014-01-15 江西合力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ff结构触摸屏式固态光学胶全贴合模组
CN203433488U (zh) * 2013-08-29 2014-02-12 江西合力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ff结构触摸屏式液态光学胶全贴合模组
CN104281303A (zh) * 2013-07-05 2015-01-1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CN106155439A (zh) * 2015-04-16 2016-11-23 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触摸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6843579A (zh) * 2017-01-16 2017-06-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90911A (zh) * 2016-05-06 2017-11-24 星电株式会社 塑料层叠结构和具有该塑料层叠结构的触摸感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9343A (zh) * 2011-06-10 2012-12-12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03034350A (zh) * 2011-09-29 2013-04-10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应用其的触控显示面板与其贴合方法
CN104281303A (zh) * 2013-07-05 2015-01-1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CN203397325U (zh) * 2013-08-27 2014-01-15 江西合力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ff结构触摸屏式固态光学胶全贴合模组
CN203433488U (zh) * 2013-08-29 2014-02-12 江西合力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ff结构触摸屏式液态光学胶全贴合模组
CN106155439A (zh) * 2015-04-16 2016-11-23 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触摸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7390911A (zh) * 2016-05-06 2017-11-24 星电株式会社 塑料层叠结构和具有该塑料层叠结构的触摸感测装置
CN106843579A (zh) * 2017-01-16 2017-06-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翁小平: "《触摸感应技术及其应用 基于CaoSense》", 31 January 2010 *
越石健司: "《触摸屏技术与应用》", 30 April 2014 *
高鸿锦: "《新型显示技术 下》", 31 August 20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72730B2 (en) Touch panel with function of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US20140049699A1 (en) Polarizing plate, touch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CN203366304U (zh) 玻璃电容式触摸屏
US20130194220A1 (en) Touch panel
CN102713802B (zh) 用于触摸面板的板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82619A (zh) 功能性层叠板、触摸屏用透明导电性层叠板、及使用其的触摸屏
CN205788138U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液态光学胶
KR102047504B1 (ko)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5867695A (zh) 一种整合型的触控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CN201974792U (zh) 电容触摸屏及具有该电容触摸屏的电子装置
CN102968200A (zh) 镜片触控装置及其制程方法
CN202217249U (zh) 镜片触控装置
WO2014045595A1 (ja) 透明導電膜、透明導電膜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JP2015018532A (ja) タッチセンサ
KR20110008715U (ko) 고투과 터치패널
CN107861659A (zh) 一种触控模组
US20130127777A1 (en) Multi-processing touch panel assembly
CN106597593A (zh) 静电屏蔽偏光板及其应用装置
KR102077548B1 (ko) 투명 전극 패턴 적층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US20230205374A1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7831948A (zh) 一种触控模组
CN107728855A (zh) 一种触控模组
CN102033671B (zh) 导电薄膜复合结构体、电容式触摸屏及其用制备方法
KR101146623B1 (ko) 인쇄회로 노출형 터치스크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5788136U (zh) 一种整合型的触控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