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18993B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18993B
CN107818993B CN201711239773.5A CN201711239773A CN107818993B CN 107818993 B CN107818993 B CN 107818993B CN 201711239773 A CN201711239773 A CN 201711239773A CN 107818993 B CN107818993 B CN 1078189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display region
display
display area
pix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397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18993A (zh
Inventor
张春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3977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189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18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189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189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189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减弱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边缘锯齿,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同时减少了栅极驱动电路在非显示区中占用的布线面积,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的边框面积更小。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内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所述显示区分为中央显示区和边缘显示区;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至少与一个位于中央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其中,至少在一个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之下设置有栅极驱动电路。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面板在显示的过程中,由于位于显示区边缘的像素单元的亮度与位于显示区中间的像素单元的亮度一致,导致显示画面在显示区与显示面板的边框的交界处突然消失,从而在人眼视觉上产生了显示画面边缘区的锯齿感,降低了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另一方面,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全屏化是目前显示面板领域的发展趋势,而现有技术中,设置在显示面板边框处的栅极驱动面积占用显示面板边框区域的面积较大,使得显示面板的边框面积无法进一步减小,从而难以实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全屏化。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减弱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边缘锯齿,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同时减少了栅极驱动电路在非显示区中占用的布线面积,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的边框面积更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内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所述显示区分为中央显示区和边缘显示区;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至少与一个位于中央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其中,至少在一个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之下设置有栅极驱动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通过将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与位于中央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相连,使流入一个像素单元的电流分流流入多个像素单元,从而使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亮度减小,减弱了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边缘锯齿,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同时通过将栅极驱动电路设置在显示区中,减少了栅极驱动电路在非显示区中占用的布线面积,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的边框面积更小。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位于边缘显示区中、与位于中央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电连接的像素单元的数量,根据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与位于中央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距离变大而递增。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位于中央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的面积大于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的面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通过使位于中央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的面积大于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从而使得位于中央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的电阻值小于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的电阻值,进而使得位于中央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亮度大于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亮度,消除了显示画面的边缘锯齿,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所述第一电极包括:透明导电层和金属膜;其中,
位于中央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包括:透明导电层和金属膜;
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包括:透明导电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通过给位于中央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增加金属膜层,从而使得位于中央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的电阻值小于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的电阻值,进而使得位于中央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亮度大于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亮度,消除了显示画面的边缘锯齿,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与第一电极同层设置的第一导电走线;其中,所述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至少与一个所述位于中央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通过第一导电走线电连接。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所述第一导电走线在垂直于阵列基板的方向上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颜色的排列顺序,与位于中央显示区中、与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相连的像素单元的颜色的排列顺序相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通过将所有第一导电走线在垂直于阵列基板的方向上都沿着同一延伸方向上设置,且使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颜色的排列顺序,与位于中央显示区中、与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相连的像素单元的颜色的排列顺序相反,避免了多条第一导电走线发生交叉对其输入给像素单元的电流产生影响,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稳定性。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一电极之下的源漏极层,以及与所述源漏极层同层设置的第二导电走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源漏极层之间设置有平坦层,所述第二导电走线通过设置在所述平坦层的过孔将所述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与至少一个所述位于中央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通过将两条导电走线分层设置,即,第一导电走线与第一电极同层设置,第二导电走线与源漏极层同层设置,从而避免两条导电走线发生交叉对其输入给像素单元的电流产生影响,进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稳定性。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与位于中央显示区中、与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同种颜色的像素单元电连接。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与位于中央显示区中、距离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最近的像素单元电连接。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所述边缘显示区包括:第一边缘显示区、第二边缘显示区、第三边缘显示区及第四边缘显示区;
其中,第一边缘显示区与第三边缘显示区相对,第二边缘显示区与第四边缘显示区相对。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与位于中央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电连接的、位于边缘显示区的像素单元至少位于所述第一边缘显示区、第二边缘显示区、第三边缘显示区及第四边缘显示区中的一个边缘显示区。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边缘显示区、第二边缘显示区、第三边缘显示区及第四边缘显示区中的一个边缘显示区中。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所述边缘显示区包括:位于任意两个边缘显示区之间的直角、倒角、圆角,或任一边缘显示区向所述中央显示区内部凹陷的凹槽轮廓。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设置在与位于中央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电连接的、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之下的栅极驱动电路在垂直于阵列基板的方向上所占用的面积,小于与位于中央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电连接的、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在垂直于阵列基板的方向上所占用的面积。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栅极驱动电路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的像素单元连接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的像素单元连接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的像素单元连接示意图之三;
图6a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排列示意图之一;
图6a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颜色排列示意图之一;
图6b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排列示意图之二;
图6b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颜色排列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设置第二导电走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导电走线与第二导电走线的布线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连接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边缘显示区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实施区域示意图之一;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实施区域示意图之二;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实施区域示意图之三;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实施区域示意图之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申请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包括显示区02和非显示区01,所述显示区内包括多个像素单元03,如图2a所示,所述像素单元03包括:第一电极111、与所述第一电极111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11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111与所述第二电极112之间的发光层110,如图1所示,所述显示区分为中央显示区021和边缘显示区022;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图2a中右侧的像素单元03)的第一电极111,至少与一个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图2a中左侧的像素单元03)的第一电极111电连接;
其中,如图2a所示,至少在一个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的第一电极111之下设置有栅极驱动电路113,所述栅极驱动电路113用于给像素电路提供扫描信号及发射信号,具体地,栅极驱动电路113的具体结构根据不同的电路有不同的组成结构,此部分内容与实际实施中具体的电路设计有关,由于栅极驱动电路113的具体结构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如图2a所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阵列基板中,还包括:衬底基板101,位于衬底基板101靠近像素单元03一侧的缓冲层102,位于缓冲层102靠近像素单元03一侧的栅极绝缘层103,位于栅极绝缘层103靠近像素单元03一侧的层间绝缘层104,位于层间绝缘层104靠近像素单元03一侧的平坦层105,设置在多个像素单元03之间的像素界定层106,用于连接两个像素单元03的第一电极111的第一导电走线1110,以及用于驱动像素单元03的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04;其中,所述TFT 04包括:设置在栅极绝缘层103中的有源层109,设置在层间绝缘层104之中的栅极层108,设置在平坦层105之中的源漏极层107;其中,所述源漏极层107通过设置在层间绝缘层104、栅极绝缘层103的过孔与有源层109相连,所述设置在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的第一电极111通过设置在平坦层105之中的过孔与源漏极层107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通过将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的第一电极111与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的第一电极111相连,即,使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与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并联,从而使流入一个像素单元03的电流分流流入多个像素单元03,从而使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的亮度减小,进而减弱了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边缘锯齿,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另一方面,如图2a、图2b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由于使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至少与一个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电连接,即用一个TFT 04驱动至少两个像素单元03,从而相连的像素单元03中的部分像素单元03的第一电极111之下不用设置TFT 04,因此可以利用该像素单元04的第一电极111之下的层结构设置栅极驱动电路113,从而使栅极驱动电路113从非显示区01(图2b中粗虚线矩形框表示移动前的位于非显示区01的栅极驱动电路113的位置)移动到了显示区02(图2b中实线矩形框表示移动后的位于显示区02的栅极驱动电路113的位置),通过将栅极驱动电路113设置在显示区02中,减少了栅极驱动电路113在非显示区01中占用的布线面积,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的边框面积更小,更好地实现了显示面板显示区的全屏化。
进一步地,在具体实施时,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与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电连接的像素单元03的数量,可以根据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与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的距离变大而递增。具体地,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可以与一个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电连接,也就是使两个像素单元03并联,由一个TFT 04驱动两个像素单元03,也可以与多个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电连接,也就是使多个像素单元03并联,由一个TFT 04驱动多个像素单元03,当两个像素单元03电连接时,由于只通过一个TFT04驱动两个像素单元03,而流入TFT 04的电流不变,根据并联的电路原理可知,并联电路的电流总和不变,电流分为两个支路分别流入两个像素单元03,从而流入两个像素单元03的电流减小,因此两个像素单元03的亮度也减小,相应地,若相连的像素单元03增多,从而流入各相连的像素单元03的电流进一步减小,因此各相连的像素单元03的亮度也进一步减小;为了实现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02到非显示区01(例如显示面板的边框区)的亮度逐渐变暗的过渡效果,以消除画面的锯齿感,优选地,可以增大在远离中央显示区021、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中,与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相连的位于边缘显示区022的像素单元03的数量,减小在靠近中央显示区021、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中,与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相连的位于边缘显示区022的像素单元03的数量,使得远离中央显示区021的、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的亮度小于靠近中央显示区021的、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的亮度,具体地,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与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相连的数量,可以根据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与中央显示区021的距离变大而递增,从而通过改变从中央显示区021到边缘显示区中相连的像素单元03的数量以实现对像素单元03的亮度的调节,进而实现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02到非显示区01(例如显示面板的边框区)的亮度逐渐变暗的过渡效果,以消除画面的锯齿感,当然,连接方式不限于这一种方式,具体地可根据需要设计,在此不做限定。图3中右侧矩形框内为左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02的局部放大图,所述局部放大图仅为更好地解释本申请原理给出的例子,不对本申请做出限定。图3中其他附图标记与图1、图2a中所表示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在具体实施时,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例如可以与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距离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最近的像素单元03电连接,具体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02到非显示区01的亮度逐渐变暗的过渡效果,距离非显示区01较近的像素单元03的亮度,可以小于距离非显示区01较远的像素单元的亮度,在具体实施时,边缘显示区022例如可以为显示面板的显示区02中的中央显示区021与非显示区01之间的区域,可以将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与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距离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最近的像素单元03电连接,使得边缘显示区022中与中央显示区021中距离非显示区01最近的像素单元03的亮度变暗,从而更好地实现了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02到非显示区01的亮度逐渐变暗的过渡效果,当然,连接方式不限于这一种方式,具体地可根据需要设计,在此不做限定。图4中右侧矩形框内为左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02的局部放大图,所述局部放大图仅为更好地解释本申请原理给出的例子,不对本申请做出限定。图4中其他附图标记与图1、图2a中所表示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在具体实施时,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例如可以与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与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同种颜色的像素单元03电连接,例如,显示面板的显示区02内设置有多个像素单元03,其中像素单元03包括多个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以及蓝色子像素B,由于每个颜色的子像素的驱动电压不同,并且,在显示区02中的边缘显示区022内,若每个颜色的子像素的亮度差异较大,有可能造成彩边现象,即某一个颜色的像素单元03的亮度大于其他颜色的像素单元03的亮度,则在边缘显示区022形成该颜色的边缘锯齿,降低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因此,优选地,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例如可以与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与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同种颜色的像素单元03电连接,例如位于边缘显示区022的红色子像素R可以与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红色子像素R电连接,位于边缘显示区022的绿色子像素G可以与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绿色子像素G电连接,位于边缘显示区022的蓝色子像素B可以与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蓝色子像素B电连接,通过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与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同色像素单元03电连接,提高了像素单元03出光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当然,显示面板中并不限于只包括红色、绿色、蓝色三种子像素,也可能设置有白色、黄色、紫色、粉色等更多颜色的子像素,图5所示只为举例说明本申请的原理,不对本申请做出限定,具体地,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图5中右侧矩形框内为左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02的局部放大图,所述局部放大图仅为更好地解释本申请原理给出的例子,不对本申请做出限定。图5中其他附图标记与图1、图2a中所表示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在具体实施时,如图2a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上述的第一导电走线1110与第一电极111同层设置,所述第一电极111与第一导电走线1110可以采用相同材料在同一工序中完成制作,当热,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单独制作,具体地,可根据需要设计,在此不做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多组像素单元03在连接时,用于连接所述多组像素单元03的第一导电走线1110有可能发生交叉,为了避免多条第一导电走线1110发生交叉对其输入给像素单元03的电流产生影响,可以采用将第一导电走线1110由外向内沿着同一延伸方向设置,且使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颜色的排列顺序,与位于中央显示区中、与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相连的像素单元的颜色的排列顺序相反,或在第一导电走线1110之下分层设置一条导电走线的方式连接多个像素单元03。
下面举例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6a1、图6a2、图6b1、图6b2所示,所述第一导电走线1110在垂直于阵列基板的方向上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由于位于边缘显示区的像素单元需与位于中央显示区中的同颜色的像素单元相连,所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的颜色的排列顺序,与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与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相连的像素单元03的颜色的排列顺序相反。
具体地,如图6a1、图6a2所示,所有第一导电走线1110在垂直于阵列基板的方向上都沿着横向的延伸方向上设置,且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的颜色的排列顺序,与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与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相连的像素单元03的颜色的排列顺序相反,避免所有第一导电走线1110发生交叉。例如,显示面板中包括红色R、绿色G、蓝色B三种颜色的像素单元03,且如图6a1所示,显示面板中最靠近非显示区01的三列像素单元03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给这三列像素单元03中的第一行像素单元03中的三个像素单元03分别编号为X1、X2、X3,其中,第X1个像素单元03为这三个像素单元03中距离非显示区01最近的,第X2个像素单元03为这三个像素单元03中距离非显示区01第二近的,第X3个像素单元03为这三个像素单元03中距离非显示区01最远的;相应地,给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距离非显示区01最近的三列像素单元03中的第一行像素单元03中的三个像素单元03分别编号为Y1、Y2、Y3,其中,第Y1个像素单元03为这三个像素单元03中距离非显示区01最远的,第Y2个像素单元03为这三个像素单元03中距离非显示区01第二远的,第Y3个像素单元03为这三个像素单元03中距离非显示区01最近的;
并且,如图6a2所示,在中央显示区021中,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第Y3个像素单元03的颜色为红色R,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第Y2个像素单元03的颜色为绿色G,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第Y1个像素单元03的颜色为蓝色B,在边缘显示区022中,与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这三个像素单元03的颜色的排列顺序相反,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第X1个像素单元03的颜色为蓝色B,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第X2个像素单元03的颜色为绿色G,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第X3个像素单元03的颜色为红色R;
则距离非显示区01最近的第X1个颜色为蓝色的像素单元03与距离非显示区01最远的第Y1个颜色为蓝色的像素单元03通过横向设置的第一导电走线1110电连接;距离非显示区01第二近的第X2个颜色为绿色的像素单元03与距离非显示区01第二远的第Y2个颜色为绿色的像素单元03通过横向设置的第一导电走线1110电连接;距离非显示区01最远的第X3个颜色为红色的像素单元03与距离非显示区01最近的第Y1个颜色为红色的像素单元03通过横向设置的第一导电走线1110电连接,通过将所有第一导电走线1110在垂直于阵列基板的方向上都沿着横向的延伸方向上设置,且使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的颜色的排列顺序,与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与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相连的像素单元03的颜色的排列顺序相反,从而避免了多条第一导电走线1110发生交叉对其输入给像素单元03的电流产生影响,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稳定性。
当然,所述第一导电走线1110也可以按照其他方式排列设置,例如,如图6b1、图6b2所示,所有第一导电走线1110在垂直于阵列基板的方向上都沿着竖向的延伸方向上设置,且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的颜色的排列顺序,与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与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相连的像素单元03的颜色的排列顺序相反,避免所有第一导电走线1110发生交叉。显示面板中包括红色R、绿色G、蓝色B三种颜色的像素单元03,且如图6b1所示,显示面板中最靠近非显示区01的三行像素单元03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给这三行像素单元03中的第一列像素单元03中的三个像素单元03分别编号为A1、A2、A3,其中,第A1个像素单元03为这三个像素单元03中距离非显示区01最近的,第A2个像素单元03为这三个像素单元03中距离非显示区01第二近的,第A3个像素单元03为这三个像素单元03中距离非显示区01最远的;相应地,给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距离非显示区01最近的三行像素单元03中的第一列像素单元03中的三个像素单元03分别编号为B1、B2、B3,其中,第B1个像素单元03为这三个像素单元03中距离非显示区01最远的,第B2个像素单元03为这三个像素单元03中距离非显示区01第二远的,第B3个像素单元03为这三个像素单元03中距离非显示区01最近的;
并且,如图6b2所示,在中央显示区021中,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第B3个像素单元03的颜色为红色R,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第B2个像素单元03的颜色为绿色G,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第B1个像素单元03的颜色为蓝色B,在边缘显示区022中,与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这三个像素单元03的颜色的排列顺序相反,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第A1个像素单元03的颜色为蓝色B,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第A2个像素单元03的颜色为绿色G,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第A3个像素单元03的颜色为红色R;
则距离非显示区01最近的第A1个颜色为蓝色的像素单元03与距离非显示区01最远的第B1个颜色为蓝色的像素单元03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一导电走线1110电连接;距离非显示区01第二近的第A2个颜色为绿色的像素单元03与距离非显示区01第二远的第B2个颜色为绿色的像素单元03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一导电走线1110电连接;距离非显示区01最远的第A3个颜色为红色的像素单元03与距离非显示区01最近的第A1个颜色为红色的像素单元03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一导电走线1110电连接,通过将所有第一导电走线1110在垂直于阵列基板的方向上都沿着竖向的延伸方向上设置,且使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的颜色的排列顺序,与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与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相连的像素单元03的颜色的排列顺序相反,从而避免了多条第一导电走线1110发生交叉对其输入给像素单元03的电流产生影响,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图6a1、图6b1仅用于对本申请中第一导电走线1110的布线方式进行举例说明,不对本申请进行限定,具体地,第一导电走线1110的布线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在此不做限定。并且,图6a2、图6b2仅用于对本申请中的像素单元03的颜色排序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像素单元并不限于红色、绿色、蓝色三种颜色,有可能包括更多的颜色,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在此不做限定。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例如如图1所示的显示区02)与非显示区(例如如图1所示的非显示区01),其中显示区分为中央显示区021和边缘显示区022,在显示区中设置有多个像素单元03,所述像素单元03包括:第一电极111、与所述第一电极111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11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111与所述第二电极112之间的发光层110;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101,位于衬底基板101靠近像素单元03一侧的缓冲层102,位于缓冲层102靠近像素单元03一侧的栅极绝缘层103,位于栅极绝缘层103靠近像素单元03一侧的层间绝缘层104,位于层间绝缘层104靠近像素单元03一侧的平坦层105,设置在多个像素单元03之间的像素界定层106,以及用于驱动像素单元03的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04;其中,所述TFT 04包括:设置在栅极绝缘层103中的有源层109,设置在层间绝缘层104之中的栅极层108,设置在平坦层105之中的源漏极层107;其中,所述源漏极层107通过设置在层间绝缘层104、栅极绝缘层103的过孔与有源层109相连,所述设置在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的第一电极111通过设置在平坦层105之中的过孔与源漏极层107相连。
进一步,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所述源漏极层107同层设置的第二导电走线1111;其中,所述第一电极111与所述源漏极层107之间设置有平坦层105,所述第二导电走线1111通过设置在所述平坦层105中的过孔将所述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的第一电极111,与至少一个所述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的第一电极111电连接。具体地,例如,如图8所示,连接一组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与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的第一导电走线1110,与连接另一组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与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的第二导电走线1111存在交叉,若此时第一导电走线1110与第二导电走线1111同层设置,则第一导电走线1110与第二导电走线1111发生接触,从而使得第一导电走线1110中的电流与第二导电走线1111中的电流受到影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两条导电走线分层设置,即如图7所示,连接一组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与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的第一导电走线(图7中未示出)与第一电极111同层设置,连接另一组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与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的第二导电走线1111与源漏极层107同层设置,从而避免两条导电走线发生交叉及接触对其输入给像素单元03的电流产生影响,进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稳定性。图7、图8中其他附图标记与图2a所表示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在具体实施时,为了更好地实现了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02到非显示区01的亮度逐渐变暗的过渡效果,可以使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的亮度大于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的亮度,达到像素单元03从中央显示区021到边缘显示区022的亮度逐渐变暗的过渡效果,从而消除显示画面的边缘锯齿,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因此,可以使流入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像素单元03的电流大于流入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的电流。
下面举例说明具体的调节亮度的方式。
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9所示,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的第一电极111的面积,例如可以大于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的第一电极111的面积。当两个像素单元03相连,流入像素单元03中的电流分流流入两个像素单元03,若两个像素单元03的电阻值相同,则电流平均流入两个像素单元03,若两个像素单元03的电阻值不同,则流入电阻值小的像素单元03的电流大于流入电阻值大的像素单元03的电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根据基本电路原理可知,在第一电极111的材料、厚度(即横截面面积)都相同的情况下,第一电极111的面积越大,则电阻值越小,通过使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的第一电极111的面积大于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111的面积,使得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的第一电极111的电阻值小于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111的电阻值,从而流入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的电流大于流入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的电流,相应地,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的亮度大于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的亮度,从而更好地实现了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02到非显示区01的亮度逐渐变暗的过渡效果,消除了显示画面的边缘锯齿,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又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电极111包括:透明导电层901和金属膜902;其中,
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的第一电极111包括:透明导电层901和金属膜902,所述金属膜902用于对像素单元03实现更好的导电作用;
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的第一电极111包括:透明导电层901。
其中,所述透明导电层901的制作材料例如可以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所述金属膜902的制作材料例如可以为银(Ag)膜,当然,也可以为其他材料,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在此不做限定。具体地,当两个像素单元03相连,流入像素单元03中的电流分流流入两个像素单元03,若两个像素单元03的电阻值相同,则电流平均流入两个像素单元03,若两个像素单元03的电阻值不同,则流入电阻值小的像素单元03的电流大于流入电阻值大的像素单元03的电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根据基本电路原理可知,在第一电极111的厚度(即横截面面积)、面积都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在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的第一电极111中增设用于导电的金属膜902,由于金属膜902使用高导电性的材料,使得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的第一电极111的电阻值小于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111的电阻值,从而使得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的第一电极111的导电性大于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111的导电性,从而流入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的电流大于流入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的电流,相应地,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的亮度大于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的亮度,从而更好地实现了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02到非显示区01的亮度逐渐变暗的过渡效果,消除了显示画面的边缘锯齿,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进一步地,在具体实施时,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边缘显示区022包括:第一边缘显示区0221、第二边缘显示区0222、第三边缘显示区0223及第四边缘显示区0224;
其中,第一边缘显示区0221与第三边缘显示区0223相对,第二边缘显示区0222与第四边缘显示区0224相对。所述第一边缘显示区0221、第二边缘显示区0222、第三边缘显示区0223及第四边缘显示区0224组成边缘显示区022,所述边缘显示区022及中央显示区021组成显示区02,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非显示区01。
进一步地,在具体实施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与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电连接的、位于边缘显示区022的像素单元03,至少位于所述第一边缘显示区0221、第二边缘显示区0222、第三边缘显示区0223及第四边缘显示区0224中的一个边缘显示区,具体地,所述与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电连接的、位于边缘显示区022的像素单元03的实施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在具体实施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栅极驱动电路113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边缘显示区0221、第二边缘显示区0222、第三边缘显示区0223及第四边缘显示区0224中的一个边缘显示区中。由于使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至少与一个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电连接,即用一个TFT 04驱动至少两个像素单元03,从而相连的像素单元03中的部分像素单元03的第一电极111之下不用设置TFT04,因此可以利用该像素单元04的第一电极111之下的层结构设置栅极驱动电路113,从而使栅极驱动电路113从非显示区01移动到了显示区02,通过将栅极驱动电路113设置在显示区02中,减少了栅极驱动电路113在非显示区01中占用的布线面积,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的边框面积更小,更好地实现了显示面板显示区02的全屏化。具体地,所述栅极驱动电路113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在具体实施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设置在与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电连接的、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的第一电极111之下的栅极驱动电路113在垂直于阵列基板的方向上所占用的面积,例如可以小于与位于中央显示区021中的像素单元03电连接的、位于边缘显示区022中的像素单元03在垂直于阵列基板的方向上所占用的面积,这样可以保证显示区02内有足够的空间设置栅极驱动电路113。
进一步地,在具体实施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边缘显示区022包括:位于任意两个边缘显示区022之间的直角、倒角、圆角,或任一边缘显示区022向所述中央显示区内部凹陷的凹槽轮廓。即本申请提供的像素单元03的连接方案与栅极驱动电路113的设置方案的实施区域可以为任意两个边缘显示区022之间的直角、倒角、圆角,或任一边缘显示区022向所述中央显示区内部凹陷的凹槽轮廓,例如可以为电子产品中用于放置摄像头、听筒等电子器件的凹槽处,如图12所示,若显示面板152中的所述凹槽151为透明区域,则本申请提供的像素单元03的连接方案与栅极驱动电路113的设置方案的实施区域153可以设置在凹槽151内;如图13所示,若显示面板152中的所述凹槽151为被切割掉的区域,则本申请提供的像素单元03的连接方案与栅极驱动电路113的设置方案的实施区域253可以设置在凹槽151的边缘与显示面板152的显示区之间;当显示面板152为直角矩形时,参见图14,本申请提供的像素单元03的连接方案与栅极驱动电路113的设置方案的实施区域例如可以为显示面板152的直角区域353处;当显示面板152为圆角矩形时,参见图15,本申请提供的像素单元03的连接方案与栅极驱动电路113的设置方案的实施区域例如可以为显示面板152的圆角区域453处。当然,本申请的实施区域不限于上述区域,具体实施时,可根据需要设计,在此只是举例说明,不做限定。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对于该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该显示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封装结构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将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与位于中央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相连,使流入一个像素单元的电流分流流入多个像素单元,从而使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亮度减弱,减弱了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边缘锯齿,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同时通过将栅极驱动电路设置在显示区中,减少了栅极驱动电路在非显示区占用的布线面积,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的边框面积更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内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分为中央显示区和边缘显示区;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至少与一个位于中央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其中,至少在一个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之下设置有栅极驱动电路;
其中,位于边缘显示区中、与位于中央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电连接的像素单元的数量,根据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与位于中央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距离变大而递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中央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的面积大于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的面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透明导电层和金属膜;其中,
位于中央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包括:透明导电层和金属膜;
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包括:透明导电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第一电极同层设置的第一导电走线;其中,所述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至少与一个所述位于中央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通过第一导电走线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走线在垂直于阵列基板的方向上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颜色的排列顺序,与位于中央显示区中、与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相连的像素单元的颜色的排列顺序相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第一电极之下的源漏极层,以及与所述源漏极层同层设置的第二导电走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源漏极层之间设置有平坦层,所述第二导电走线通过设置在所述平坦层的过孔将所述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与至少一个所述位于中央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与位于中央显示区中、与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同种颜色的像素单元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与位于中央显示区中、距离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最近的像素单元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显示区包括:第一边缘显示区、第二边缘显示区、第三边缘显示区及第四边缘显示区;
其中,第一边缘显示区与第三边缘显示区相对,第二边缘显示区与第四边缘显示区相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与位于中央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电连接的、位于边缘显示区的像素单元至少位于所述第一边缘显示区、第二边缘显示区、第三边缘显示区及第四边缘显示区中的一个边缘显示区。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边缘显示区、第二边缘显示区、第三边缘显示区及第四边缘显示区中的一个边缘显示区中。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显示区包括:位于任意两个边缘显示区之间的直角、倒角、圆角,或任一边缘显示区向所述中央显示区内部凹陷的凹槽轮廓。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设置在与位于中央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电连接的、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的第一电极之下的栅极驱动电路在垂直于阵列基板的方向上所占用的面积,小于与位于中央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电连接的、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在垂直于阵列基板的方向上所占用的面积。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711239773.5A 2017-11-30 2017-11-3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78189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39773.5A CN107818993B (zh) 2017-11-30 2017-11-3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39773.5A CN107818993B (zh) 2017-11-30 2017-11-3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18993A CN107818993A (zh) 2018-03-20
CN107818993B true CN107818993B (zh) 2020-07-03

Family

ID=61605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39773.5A Active CN107818993B (zh) 2017-11-30 2017-11-3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189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2076B (zh) * 2018-11-02 2021-0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137231B (zh) * 2019-05-22 2021-07-02 苏州清越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0571252A (zh) * 2019-08-20 2019-12-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阵列基板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028801B (zh) * 2019-12-11 2021-08-24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1725276B (zh) * 2020-06-11 2024-01-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显示装置及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12038368A (zh) * 2020-08-17 2020-12-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oled显示面板
CN111983843B (zh) * 2020-08-31 2022-03-0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12420790A (zh) * 2020-11-16 2021-02-2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4664250B (zh) * 2022-04-08 2023-08-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4533A (zh) * 2014-12-10 2015-03-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6856204A (zh) * 2016-12-28 2017-06-1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7450B (zh) * 2015-06-05 2017-09-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4533A (zh) * 2014-12-10 2015-03-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6856204A (zh) * 2016-12-28 2017-06-1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18993A (zh) 2018-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1899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56251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2626540B1 (ko) 디스플레이 기판,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290694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CN108445686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CN110767682B (zh)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EP395188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7024108B2 (ja) 表示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及び表示端末
CN10717963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387281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enabling full screen display with transparent and non-transparent display areas
CN101673015B (zh) 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以及显示面板
CN10702479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8028451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20308383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5319784B (zh) 显示面板
WO2022001516A1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3325644A (zh)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0837652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80149912A1 (en) Display panel,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20052081A1 (en) Array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5629605A (zh)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150116605A1 (en) Display panel
CN113130619B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473987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610532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