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17392A - 用于表征多元天线的特性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表征多元天线的特性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817392A CN107817392A CN201710142946.5A CN201710142946A CN107817392A CN 107817392 A CN107817392 A CN 107817392A CN 201710142946 A CN201710142946 A CN 201710142946A CN 107817392 A CN107817392 A CN 10781739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tenna
- vector network
- network analyzer
- output end
- inpu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or indicating electric quantiti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R19/00 - G01R27/00
- G01R29/08—Measur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 G01R29/10—Radiation diagrams of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0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measurement of specific parameters of the transmitter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4B17/102—Power radiated at antenna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28—Measuring attenuation, gain, phase shift or derived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 four pole networks, i.e. two-port networks; Measuring transient respons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by switching energy from on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 to another, e.g. for beam switch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267—Phased-array testing or checking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0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measurement of specific parameters of the transmitter or components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5—Performance testing
- H04B17/16—Test equipment located at the transmitter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0082—Monitoring; Testing using service channels; using auxiliary channels
- H04B17/0085—Monitoring; Testing using service channels; using auxiliary channels using test signal generato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5—Performance testing
- H04B17/19—Self-test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4B3/00 - H04B13/0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表征多元天线的特性的系统和方法。一种测量多元天线(3)和/或表征多元天线(3)的特性的系统和方法,所述多元天线具有至少两个天线元件(A1…….A8),所述系统包括带有至少两个输入/输出端口(P1……P8)的矢量网络分析器(2)。所述矢量网络分析器(2)的每个输入/输出端口(P1……P8)与所述多元天线(3)的一个天线元件(A1…….A8)相连。所述矢量网络分析器(2)具有发生器装置(4),所述发生器装置(4)用于在所述矢量网络分析器(2)的每个输入/输出端口(P1……P8)处生成彼此相干的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表征多元天线的特性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卫星工业和潜在的5G频段对毫米波波段越来越感兴趣。5G应用的天线使用这些高频率以纳入大量的辐射元件。这些天线阵列对于波束成形的操作是非常重要的,而波束成形的操作在这样的下一代网络中扮演重要角色。
本申请介绍了波束成形天线背后的一些基本理论。除了这些基本概念之外,还示出了辐射图的计算方法以及线性阵列的多个真实的测量结果。
目前,人们不能完全和直接地测量多元天线和表征多元天线的特性,例如在波束成形应用中使用的多元天线。许多参数必须根据对一个元件的基本测量来估计或计算。理论计算并不是测量验证。
表征多元天线的特性通常需要至少两个过程:基于S参数的测量,例如回波损耗、元件之间的交叉耦合等;图案测量,包括波束定向控制和复合波束成形。
对于图案测量,现有技术采用激励单个天线元件并测量单元波束图案。这从Rohde和Schwarz所写的操作说明《Characterizing Active Phased Array Antennas》(2016年8月)中可以获知。该文件可以从网站https://www.rohde-schwarz.com/appnote/1MA248获得,并且通过参考纳入本文。接着对波束指向权重和复合波束成形进行理论上的计算,但是不进行测量,因此没有进行验证。
特别是在具有少量元件的多元阵列中,理论计算可能出现严重错误。一般来说,这是因为极端元件的运转情况有区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避免连接信号源和断开与信号源的连接。
该目的通过涉及系统的权利要求1的特征以及涉及方法的权利要求9的特征来实现。从属权利要求包括进一步的改进。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用于测量具有至少两个天线元件的多元天线和/或表征具有至少两个天线元件的多元天线的特性的系统包括带有至少两个输入/输出端口的矢量网络分析器。矢量网络分析器的每个输入/输出端口连接到多元天线中的一个天线元件。矢量网络分析器具有用于在其每一个输入/输出端口生成彼此相干的波的发生器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用于测量包括至少两个天线元件的多元天线和/或表征包括至少两个天线元件的多元天线的特性的方法使用带有至少两个输入/输出端口的矢量网络分析器,并且包括以下步骤:将矢量网络分析器的每个输入/输出端口连接到多元天线的一个天线元件,并且通过矢量网络分析器的发生器装置,在矢量网络分析器的每个输入/输出端口生成彼此相干的波。
使用所要求保护的方法和设备,仅需要对被测设备(DUT)的单个连接。
与测量设备建立单个连接,而不是使用不同的测量仪器并且连续地断开与它们的连接和重新连接它们。
可以对波束指向和复合波束成形进行直接的测量和验证。然后精确地获知准确的天线元件权重,而不是理论地计算出准确的天线元件权重。
对于复合波束成形,例如,在彼此间具有最大干扰等的两个特定方向,可以通过测量精确地验证权重,而不是通过计算错误地估计权重。
该方案优选包括具有多个相连但独立受控的输出的信号源。该多个输出与多元天线被测设备(DUT)的输入相连。可选地,这些输入与转台设备或其它用于精确的机械运动的设备相连。
优选地,接收天线被分开一段距离,接收天线可选地与用于精确的机械运动的设备相连,该设备的输出连接信号分析器的输入,信号分析器例如是频谱分析仪、功率传感器等。
优选地,所有的部件设备是时间同步的。
优选地,信号源的输出使得它们的参数,例如频率、相对振幅、相对相位被扫描。并通过已知的、受控的和同步的方式扫描DUT天线和接收天线的相对物理对准。这些是自变量。
优选地,信号分析器负责测量接收的信号参数,例如接收的信号强度。接收的信号强度代表因变量。
优选地,可以对测量结果进行后置处理并提取最佳操作值。
波束指向,即在特定方向上最大化的定向增益,优选地,可以通过测量精确地验证权重,而不是通过计算错误地估计权重。
对于复合波束成形,例如,在彼此间具有最大干扰等的两个特定方向,优选地,可以通过测量精确地验证权重,而不是通过计算错误地估计权重。
使用上述方法和设备,仅需要DUT的单个连接。理想情况下,信号源能够进行S参数测量。最少一个天线必须能够改变其物理位置。
附图说明
现在参照附图对仅作为示例的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讨论。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具有相位偏移的相位相干信号;
图2示出由于大气气体引起的衰减;
图3示出了模拟波束成形架构;
图4示出了当信号偏离视轴到达时的额外行进距离;
图5示出了数字波束成形架构;
图6示出了混合波束成形架构;
图7示出了线性天线阵列;
图8示出了天线元件辐射方向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测量设置;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测量设置;以及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方法的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当前的蜂窝4G网络面临着许多挑战。对移动高分辨率多媒体应用的迅猛增长的需求,使这些网络越来越接近于它们的实际极限。
5G网络被设想为通过增加的信道带宽提供显著升高的数据速率来减轻当前基础设施的负担。考虑到传统上用于移动通信的可用频率的短缺,毫米波波段成为合适的替选方案。在这些频率处可用的大带宽,有助于提供满足5G需求的数据速率。
然而,移动环境在这些毫米波波段比在当前使用的频率要复杂得多。根据环境发生极大变化的更大的传播损耗需要更新的网络基础设施和新的硬件设计。
波束成形天线阵列将在5G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即使小的手机也可以容纳大量的毫米波频率的天线。除了更高的定向增益,这些天线类型还提供复合波束成形能力。这允许通过对用户组的直接对准来改进信噪比(SIR),以增加蜂窝网络的容量。窄发射波束同时降低了在无线电环境中的干扰量,并且使得农村地区中的处于更远距离的接收器终端能够维持足够的信号功率。
本申请概述了包括信号、天线和电流收发器架构的波束成形技术。此外,引入用于线性天线阵列的仿真方法并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波束成形通常使用简单的连续波(CW:continuous wave)信号以及复合调制波形操作。5G的候选波形是目前的一个研究课题,因为如今的许多实施方式在毫米波波段上具有大量缺陷。
这部分将首先介绍相位相干信号的生成,然后概述这些信号的最重要的传播特性。
每个波束成形架构的重要先决条件是相位相干信号。该术语指的是,在所有的射频(RF)载波之间,存在明确和稳定的相位关系。如图1所示,载波之间的固定delta相位(fixed delta phase)可以用于将主波瓣转向到期望的方向。
相位相干可以通过经由共同参考值(即10MHz)耦合多个信号发生器来实现。对这些RF信号的瞬时差分相位(“delta相位”)的进一步仔细检查示出了由于下述因素导致的不稳定性:
·两个合成器的相位噪声,
·在10MHz的“弱”耦合以及直至RF输出的长合成链,
·温度差异,该温度差异导致一些合成器部件的有效电气长度发生变化。
由于第二个因素的主导作用,稳定两个信号发生器之间的相位的唯一方式是使用公共合成器/LO源。这一措施同时消除了第一个因素。
在测试和测量环境中,存在两种生成多信道相位相干信号的方式。一种方式是通过使用信号发生器的菊花链。然而,在本申请中讨论的是第二种方法,即使用矢量网络分析器(VNA)。
从任何类型的天线发射的所有信号共享相同的基本特性。多径衰落和延迟扩展显著降低了蜂窝网络的容量。可用信道的拥塞和同频干扰进一步降低了实际的网络容量。
在自由场衰减中,电磁波在从发射器行进到接收器的过程中发生衰减。自由场衰减描述了信号由于两个站之间的距离而遭受的衰减。
弗里斯公式测定自由场衰减:
其中,Pr,dB是以dB为单位的接收功率电平,Pt,dB是发射功率,Gr,dB和Gt,dB是以dBi为单位的接收天线增益和发射天线增益。
图2(左)示出了在宽频带上的自由场衰减。
即使在完美视线(LoS)的传输情况中,仍然存在附加地影响接收信号的振幅的许多不同因素。如图2(右)所示,产生的总衰减根据频率和辐射环境发生极大变化。
如果发生衰落,由于信道的时变性质,多径信号中的相移是不恒定的。表达式(2)示出了取决于时间地接收的多径信号,其中复值an(t)和描述了对于发射路径n的振幅和相位的变化。
根据当前相移,信号积极地或消极地进行累加。接收的信号由多个分散的分量组成,这些分散的分量使其成为随机过程。基于足够量的散射分量,这可以被看作是复高斯过程。这导致在覆盖区域中产生称为瑞利衰落的小衰落区域。
衰落的一种特殊情况是相位抵消,其在多径信号彼此相位相差180°时发生。信号的抵消和由此导致信号的衰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振幅和相位平衡。例如,30dB的差异大约对应于0.1dB和1.0度的匹配误差。
延迟扩展的效果也是由信号传播的多径性质引起的。它描述了最早的和最后的重要多径分量的到达时间之间的差。通常,最早的分量是LoS传输。在大延迟扩展的情况中,信号将被码间干扰削弱,该码间干扰显著地增加了误码率(BER)。
现代波束成形天线架构可以通过对信道进行适应来帮助缓解这些问题。这样,延迟的多径分量可以被忽略或通过波束定向控制被显著减少。被设计为适应和改变它们的辐射方向图以便调整RF环境的天线被称为有源相控阵天线。
毫米波波段可使高带宽成为可能。到目前为止,对这些高频率的受限使用特别是由LoS中的障碍物所导致的不利的传播效应的结果。几种收发器架构已被开发出来,以通过将接收或发射的波束集中在期望的方向来弥补这些问题。由于能够构建更大的天线阵列的更高的载波频率,所有这些方案采用更小的天线元件尺寸。
通常两个变量用于波束成形:振幅和相位。这两个因素的组合用于改善旁瓣抑制或定向控制零讯号(steering nulls)。每个天线元件n的相位和振幅以复合权重wn组合。然后将复合权重应用于馈送到相应天线的信号。
图3示出了模拟波束成形发射器架构的基本实现方式。该架构仅由一个RF链和馈送天线阵列的多个移相器组成。
定向控制通常利用选择性RF开关和固定移相器来执行。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至今仍然被使用,尽管采用了高级硬件和改进的预编码算法。这些改进使单独控制每个元件的相位成为可能。与早期的无源架构不同,通过使用有源波束成形天线,波束不仅可以被定向控制到离散的角度,而且事实上可以定向控制到任何角度。与其名称一致,这种类型的波束成形在RF频率或中频的模拟域中实现。
该架构目前用于高端毫米波系统,如雷达和短距离通信系统(如IEEE 802.11ad)一样多变。模拟波束成形架构不像本文中描述的其他方法那样昂贵和复杂。另一方面,使用模拟波束成形来实施多流传输是非常复杂的任务。
为了计算相位权重,假设元件间距为d的均匀间隔的线性阵列,且元件间距为d。考虑图4所示的接收方案,天线阵列必须位于入射信号的远端场,使得到达的波阵面近似为平面。如果信号以偏离天线视轴的角度θ到达,则波必须行进额外的距离d*sinθ,以到达每个连续的元件,如图4所示。这转化为元件特定延迟,该元件特定延迟可以被转换为与频率相关的信号相移:
该频率相关性转化为称为波束偏斜的效应。使用由(3)计算的相位偏移,确定频率的天线阵列的主波瓣可定向控制到某个角度。如果现在馈送给天线元件不同频率的信号,则主波瓣将以某个角度突然转向。由于采用记住的某个载波频率来计算相位关系,所以主波瓣的实际角度会根据当前频率发生偏移。具有大带宽的雷达应用尤其会因为这种效应而产生不准确性。
表达式(3)可以通过使用时间延迟而不是频率偏移被转换为频率无关项:
这意味着如果设备安装延迟线路而不是移相器,则可以消除频率相关性。
可以通过附加地改变入射到辐射体的信号的振幅来进一步改善模拟架构的性能。
即使在使用大量天线阵列时模拟波束成形通常局限于一个RF链时,理论上数字波束成形支持与天线元件一样多的RF链。如果在数字基带中进行了适当的预编码,则将产生关于传输和接收的更高的灵活性。可以利用该附加的自由度来执行例如多波束多输入多输出(MIMO)等先进技术。与其他波束成形架构相比,这些优点可导致可能的理论上的最高性能。
图5示出了具有多个RF链的通用数字波束成形发射器架构。
波束偏斜是众所周知的使用相位偏移的模拟波束成形架构所存在的问题。考虑到目前的5G计划使用毫米波波段的大带宽,这是严重的缺陷。RF链的数字控制使得根据频率在大频带上优化相位成为可能。
但是,数字波束成形可能不总是理想地适合于关于5G应用的实际实施。关于硬件的非常高的复杂度和要求可能会显著地增加成本、能量消耗,并使在移动设备中的集成复杂化。数字波束成形更适合在基站中使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性能比移动能力更重要。
混合波束成形已作为一种能够结合模拟和数字波束成形架构的优点的可能的方案被提出。来自以这种架构为特征的实现方式的最初结果已通过原型级展现。
通过减少完整RF链的数量可以实现显著地降低成本。这也会导致较低的总功耗。因为转换器的数量显著小于天线的数量,因此对于数字基带处理而言自由度较小。所以,与充分发展的数字波束成形相比,减少了同时支持的流的数量。由于毫米波波段的具体信道特性,产生的性能差距有望较低。
图6示出了混合波束成形发射器的示意性架构。预编码在模拟域和数字域之间被划分。理论上每个放大器可互连到每个辐射元件。
以下部分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基本理论,第二部分通过仿真天线阵列测量来显示这些公式的应用。
在这部分中,假设具有n个等间隔的各向同性辐射元件的线性天线阵列。可以构想这些元件沿着球坐标系的x轴放置,如图7所示。
在波束成形天线的情况中,元件之间的距离d不应超过波长λ,以避免不需要的光栅波瓣的出现。表达式(5)示出了元件间距对定向的观察角度有很大影响。不需要的光栅波瓣r的位置θr通过λ、d和信号的角度θ0限定:
线性天线阵列的辐射方向图F阵列可以通过将阵列因子AF阵列与元件辐射方向图F元件相乘而粗略估算,其中,若假定阵列足够大,元件辐射方向图F元件被认为对于所有元件都是相等的。
F阵列(θ,φ)=F元件(θ,φ)*AF阵列(θ,φ) (6)
如果天线元件的数量少,假设的相等辐射方向图并不成立。外侧元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偏离其它天线的图案,这在仅有少量元件的情况下不能被忽略。因此,在这种情况中,表达式(6)仅适用于粗略估算。在该等式中也没有考虑元件中的互耦和损耗。这些效应有助于修改后的波束图案,该修改后的波束图案以例如增加的旁瓣电平显示。
除了元件辐射方向图F元件之外,根据表达式(6)需要使用阵列因子AF阵列来计算F阵列。线性阵列因子取决于波长λ、角度方向θ、元件之间的距离d和元件数量N:
前面介绍的复合权重可以通过使用(7)设置。振幅权重通过因子an被应用于每个元件。利用基本波束定向控制公式(3)计算的角度Δ可以用于将波束定向控制到任意角度。
虽然天线元件的相位偏移通常用于确定主波瓣的角度,但是振幅权重提供了修改波束宽度和旁瓣电平的方式。在一致的振幅权重([1,1,1,1])的情况下,主波束宽度最小。
降低外侧元件的振幅电平导致主波束宽度增加。如果外侧元件的权重接近零([0,1,1,0]),则辐射方向图近似等于具有相同维度的二元阵列。旁瓣电平通常通过使用窗口函数来控制。权重的每次改变都导致辐射方向图的变化,而每个窗口具有其自己的一组优点和缺点。
不等振幅权重是用于区别两个方向的重要手段。对于预期用户在定向增益方面小的权衡可以导致对非预期信号的大得多的排斥。
首先介绍使用元件辐射方向图F元件的测量数据对仿真阵列的影响。然后,示出从天线扫描测量获得的实际空中(OTA)测量结果,以便对理论计算进行补充。
使用的天线是由具有等距间隔的四个元件组成的线性阵列。图8示出了在28GHz下,该天线的所有元件的叠加的归一化辐射方向图。测量是分别进行的,意味着其他元件是不工作且终止的。
由于辐射方向图近似相等,表达式(6)可被用于估计多个天线辐射方向图。用于获取辐射方向图F阵列的元件辐射方向图F元件通过计算图8所示的所有四种图案的平均值来确定。由于F元件在24GHz至30GHz的范围内进行了测量,因此提供了用于综合比较的巨大的数据库。此仿真示出了天线在28GHz的情况下最优(optimized)。
例如,可以使用具有四个独立源的67网络分析器进行测量。该仪器提供与之前介绍的数字波束成形架构类似的相位相干信号输出。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测量系统的设置的第一实施方式。多波信号发生器(优选为矢量网络分析器VNA)连接至多元天线ANT,该多元天线ANT在目前的情况中与被测设备DUT连接。多元天线ANT包括多个天线元件A1,A2......An-1,An。被测设备DUT在多元天线ANT附近,并且通过天线元件A1至An被空中寻址。在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多元天线ANT可转动以安装DUT。然而,也可能的是,多元天线ANT本身是被测设备。然而,这仅是一种可选的构型。在图9所示的构型中,存在一个单独的接收器天线,它可以是固定的,但优选为可绕空间内的一个、两个或三个轴线旋转。接收器天线连接至信号分析器,例如频谱分析仪或功率传感器。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系统1的第二实施方式。这里也使用矢量网络分析器VNA。矢量网络分析器具有多个输入/输出端口P1、P2、P3、P4、P5、P6、P7和P8。这意味着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网络分析器2具有八个端口。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构型。矢量网络分析器2还可以仅具有四个端口或甚至只有两个端口。它也可以有远多于八个端口。
矢量网络分析器2的每个输入/输出端口P1至P8连接至多元天线3的天线元件A1、A2、A3、A4、A5、A6、A7和A8中的一个天线元件。优选地,存在用于输入/输出端口中的每个端口的一个天线元件A1至A8。然而,也可以是一个端口用于多于一个天线元件,或者网络分析器2的端口中的一个端口不与多元天线3的任何天线元件相连。
矢量网络分析器2包括发生器装置4,例如锁相环(PLL)合成器,其经由切换装置5连接到输入/输出端口P1到P8中的每个输入/输出端口。矢量网络分析器2还包括接收器装置6,其同样经由切换装置5连接到输入/输出端口P1到P8。在所示实施方式中,P1至P8中的每个端口可在发生器装置4和接收器装置6之间切换。然而,不一定是这种情况。也可以是端口P1至P8中的仅一些端口是可切换的。切换装置5可以以使得P1至P8中的每个端口可以被单独切换至发生器装置4和/或接收器装置6的方式被配置。例如,切换是可能的,使得仅一个或仅少数端口,例如P1到P4,被连接到发生器装置4,而其它端口,例如P5到P8,都连接到接收器装置6。当然,接收器装置6必须具有通向每个端口的单独的线路,如图10中的总线7所示,总线7在目前的示例中可以具有八根单独的电线。
优选地,多元天线3具有操纵装置8,该操纵装置8用于以线性和/或旋转方式操纵或移动A1至A8中的所有天线元件或以线性和/或旋转方式单独地操纵或移动A1至A8中的每个天线元件。这种操纵装置可以是电机、步进电机、变容二极管、螺线管或本领域已知的其它机械定位装置。
优选地,矢量网络分析器2还包括用于至少使发生器装置4和接收器装置6同步的同步装置9。同步优选以在生成波和接收波之间存在相干性的方式进行。同步也可以以使测量周期的开始和结束同步的方式或者以触发被同步的方式来进行。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同步装置9还同步操纵装置8的运动。例如,可以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同步,即天线元件A1至A8仅在各个测量周期之间移动,而在有效的测量周期期间不移动。
图11示出了用于测量多元天线3和表征多元天线3的特性的本发明方法的实施方式的流程图。该图示出了在独立方法权利要求中以及在从属方法权利要求中要求保护的所有步骤。当然,作为从属方法权利要求的一部分的所有步骤仅是可选的。
信号发生器装置4和接收器装置6可以与同步装置9和切换装置5一起包括在共同的外壳中。测量结果可以是后置处理并且可以提取限定的操作值。例如,可以提取S参数。通过将天线元件A1至A8精确对准,DUT天线和/或接收天线的相对物理对准是已知的,可以被控制并且与接收器装置6和/或发生器装置4同步。
波束成形将在下一代网络的实施中起重要作用,这已经是被广泛接受的。许多5G主题仍然是正在进行研究的主题,但是工业所采取的总体方向包括小型和大型波束成形阵列,后者在某种程度上只能通过毫米波波段提供的较短波长实现。
本申请介绍了从基本信号传播到一致线性阵列架构的实施的波束成形技术的一些方面。也可以使用如前所述的其他结构。在说明书中描述的所有特征,在权利要求中要求保护的所有特征和在附图中示出的所有特征可以组合。
Claims (15)
1.一种测量多元天线(3)和/或表征多元天线(3)的特性的系统,所述多元天线(3)包括至少两个天线元件(A1.......A8),所述系统包括带有至少两个输入/输出端口(P1......P8)的矢量网络分析器(2),
其中,所述矢量网络分析器(2)的每个输入/输出端口(P1......P8)与所述多元天线的一个天线元件(A1.......A8)相连,并且,
其中,所述矢量网络分析器(2)包括发生器装置(4),所述发生器装置(4)用于在所述矢量网络分析器(2)的每个输入/输出端口(P1......P8)处生成彼此相干的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矢量网络分析器(2)具有接收器装置(6),所述接收器装置(6)用于在所述矢量网络分析器(2)的每个输入/输出端口(P1......P8)处相干地接收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通过切换装置(5),所述矢量网络分析器(2)的每个输入/输出端口(P1......P8)在用于发送的所述发生器装置(4)和用于接收的所述接收器装置(6)之间是能够切换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系统,其中,通过同步装置(9)同步所述矢量网络分析器(2)的所述发生器装置(4)和所述接收器装置(6)。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矢量网络分析器(2)的所述发生器装置(4)控制在所述矢量网络分析器(2)的每个输入/输出端口(P1......P8)处生成的波的频率和/或相对振幅和/或相对相位。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矢量网络分析器(2)的所述接收器装置(6)测量在每个输入/输出端口(P1......P8)处接收的波的相对振幅和/或相对相位。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操纵装置(8),所述操纵装置(8)用于操纵所述多元天线(3)的至少一个天线元件(A1.......A8)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操纵装置(8)和所述发生器装置(4)同步。
9.一种测量多元天线(3)和/或表征多元天线(3)的特性的方法,所述多元天线(3)包括至少两个天线元件(A1.......A8),所述方法使用带有至少两个输入/输出端口(P1......P8)的矢量网络分析器(2),并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矢量网络分析器(2)的每个输入/输出端口(P1......P8)和所述多元天线(3)的一个天线元件(A1.......A8)相连(S1);以及
通过所述矢量网络分析器(2)的发生器装置(4),在所述矢量网络分析器(2)的每个输入/输出端口(P1.......P8)处生成彼此相干的波(S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所述矢量网络分析器(2)的接收器装置(6)在所述矢量网络分析器(2)的每个输入/输出端口(P1......P8)处相干地接收(S3)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发送和接收间切换(S4)所述矢量网络分析器(2)的每个输入/输出端口(P1......P8)。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中,同步(S5)所述矢量网络分析器(2)的所述发生器装置(4)和所述接收器装置(6)。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所述矢量网络分析器(2)的所述发生器装置(4)控制(S6)在每个输入/输出端口(P1......P8)处生成的波的频率和/或相对振幅和/或相对相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所述矢量网络分析器(2)的所述接收器装置(6)测量(S7)在每个输入/输出端口(P1......P8)处接收的波的相对振幅和/或相对相位。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操纵装置(8)操纵(S8)所述多元天线(3)的至少一个天线元件(A1.......A8)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16188305.3 | 2016-09-12 | ||
EP16188305.3A EP3293897B8 (en) | 2016-09-12 | 2016-09-12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multi-element antenna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17392A true CN107817392A (zh) | 2018-03-20 |
CN107817392B CN107817392B (zh) | 2021-02-23 |
Family
ID=56920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142946.5A Active CN107817392B (zh) | 2016-09-12 | 2017-03-10 | 用于表征多元天线的特性的系统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10686537B2 (zh) |
EP (1) | EP3293897B8 (zh) |
CN (1) | CN10781739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99818B (zh) * | 2018-03-26 | 2021-06-08 | 武汉大学 | 一种面向5g的多维自适应mimo系统及其调整天线端口的辐射模式的方法 |
EP3565135B8 (en) * | 2018-04-30 | 2022-06-22 |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verting a radio channel for broadband signals |
KR102500149B1 (ko) * | 2018-08-27 | 2023-02-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빔 폭을 제어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방법 |
CN113167827B (zh) * | 2018-11-27 | 2024-07-30 | 森田科技株式会社 | 测试装置 |
US10735110B2 (en) * | 2018-12-07 | 2020-08-04 | Keysigh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testing and modeling beamforming capabilities of a device under test |
KR102442244B1 (ko) * | 2018-12-26 | 2022-09-13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복수개의 안테나 엘리먼트를 포함하는 안테나 모듈 시험 장치 |
US11754606B1 (en) * | 2019-06-26 | 2023-09-12 | Anritsu Company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vector network analyzer modules |
US20220345229A1 (en) * | 2019-09-24 | 2022-10-27 | Phazr, Inc. | System for Mitigating Unwanted Emissions in a Multi-RF Processing Chain System |
US11650311B2 (en) * | 2019-11-15 | 2023-05-16 | Thales USA, Inc. | Antenna and glide path array for small footprint aircraft precision approach and landing system |
US11088744B1 (en) | 2020-02-07 | 2021-08-10 | Keysigh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5G digital beamforming testing |
DE102020205938B3 (de) * | 2020-05-12 | 2021-06-10 |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 Verfahren und Testanordnung zum Prüfen eines Funkempfängers |
NL2026930B1 (en) | 2020-11-19 | 2022-07-01 | Univ Delft Tech | 3D Real-Time Antenna Characterization |
CN113131981B (zh) * | 2021-03-23 | 2022-08-26 | 湖南大学 | 一种混合波束成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TWI794840B (zh) * | 2021-06-16 | 2023-03-01 | 川升股份有限公司 | 封裝天線相控陣列輻射場型評估系統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171583A1 (en) * | 2001-05-03 | 2002-11-21 |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ly characterizing the elements in an array antenna |
US20030236107A1 (en) * | 2000-05-23 | 2003-12-25 | Tomohiro Azuma | Calibration system for array antenna receiving apparatus |
JP2007127587A (ja) * | 2005-11-07 | 2007-05-2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アレーアンテナ測定方法 |
CN101069342A (zh) * | 2004-11-26 | 2007-11-07 | 罗德施瓦兹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 对作为输入信号幅度的函数的传输链路输出信号幅度和/或相位进行确定的方法和系统 |
KR20090117302A (ko) * | 2008-05-09 | 2009-11-12 | 한국지질자원연구원 | 아크 합성구경 레이다 시스템 |
US20100328073A1 (en) * | 2009-06-30 | 2010-12-30 | Intermec Ip Corp. | Method and system to determine the position, orientation, size, and movement of rfid tagged objects |
US20110267216A1 (en) * | 2010-04-28 | 2011-11-03 | Smith Mark 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ntenna calibration |
CN102421105A (zh) * | 2012-01-12 | 2012-04-18 | 北京邮电大学 | 超宽带压缩感知无线信道建模方法 |
US20130343490A1 (en) * | 2012-06-20 | 2013-12-26 | Daniel S. Wertz | Synchronizing Receivers in a Signal Acquisition System |
CN105203562A (zh) * | 2015-08-31 | 2015-12-30 |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 一种频选材料插入相位延迟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
US20160043778A1 (en) * | 2014-08-05 | 2016-02-11 | Raytheon Company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haracterizing an Array Antenna Using Near-Field Measurements |
US20160095171A1 (en) * | 2013-05-21 | 2016-03-31 | Goji Limited | Calibration of an rf processing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146C (zh) | 1999-08-10 | 2003-08-13 | 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校准智能天线阵的方法和装置 |
CN1170450C (zh) | 2002-09-13 | 2004-10-06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对智能天线阵进行实时校准的方法 |
CN1176555C (zh) | 2002-12-25 | 2004-11-17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对智能天线阵系统进行实时校准的方法 |
ATE461456T1 (de) | 2004-06-07 | 2010-04-15 | Nmdg Nv | Echtzeit-einrichtungscharakterisierung und - analyse |
KR20130127347A (ko) | 2012-05-10 | 2013-11-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아날로그 및 디지털 하이브리드 빔포밍을 통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CA2920428C (en) | 2013-08-05 | 2021-06-22 | Stichting Sron Netherlands Institute For Space Research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a seed germination ability |
US10720702B2 (en) | 2016-01-08 | 2020-07-21 | National Chung Sh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rrecting antenna phase |
US9705611B1 (en) * | 2016-03-24 | 2017-07-11 | Rockwell Collin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rray antenna calibration |
US10156601B2 (en) * | 2016-05-17 | 2018-12-18 | Anritsu Corporation | Antenna measurement system and antenna measurement method |
-
2016
- 2016-09-12 EP EP16188305.3A patent/EP3293897B8/en active Active
- 2016-11-01 US US15/340,394 patent/US10686537B2/en active Active
- 2016-11-01 US US15/340,605 patent/US10523343B2/en active Active
- 2016-12-20 US US15/385,565 patent/US10158433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3-10 CN CN201710142946.5A patent/CN10781739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236107A1 (en) * | 2000-05-23 | 2003-12-25 | Tomohiro Azuma | Calibration system for array antenna receiving apparatus |
US20020171583A1 (en) * | 2001-05-03 | 2002-11-21 |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ly characterizing the elements in an array antenna |
CN101069342A (zh) * | 2004-11-26 | 2007-11-07 | 罗德施瓦兹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 对作为输入信号幅度的函数的传输链路输出信号幅度和/或相位进行确定的方法和系统 |
JP2007127587A (ja) * | 2005-11-07 | 2007-05-2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アレーアンテナ測定方法 |
KR20090117302A (ko) * | 2008-05-09 | 2009-11-12 | 한국지질자원연구원 | 아크 합성구경 레이다 시스템 |
US20100328073A1 (en) * | 2009-06-30 | 2010-12-30 | Intermec Ip Corp. | Method and system to determine the position, orientation, size, and movement of rfid tagged objects |
US20110267216A1 (en) * | 2010-04-28 | 2011-11-03 | Smith Mark 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ntenna calibration |
CN102421105A (zh) * | 2012-01-12 | 2012-04-18 | 北京邮电大学 | 超宽带压缩感知无线信道建模方法 |
US20130343490A1 (en) * | 2012-06-20 | 2013-12-26 | Daniel S. Wertz | Synchronizing Receivers in a Signal Acquisition System |
US20160095171A1 (en) * | 2013-05-21 | 2016-03-31 | Goji Limited | Calibration of an rf processing system |
US20160043778A1 (en) * | 2014-08-05 | 2016-02-11 | Raytheon Company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haracterizing an Array Antenna Using Near-Field Measurements |
CN105203562A (zh) * | 2015-08-31 | 2015-12-30 |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 一种频选材料插入相位延迟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MARK BAILEY: ""5G OutlookTest and Measurement Aspects"", 《5G OUTLOOKTEST AND MEASUREMENT ASPECTS》 * |
ROHDE ET AL.: ""Characterizing Active Phased Array Antennas"", 《CHARACTERIZING ACTIVE PHASED ARRAY ANTENNAS》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293897A1 (en) | 2018-03-14 |
US10158433B2 (en) | 2018-12-18 |
US20180076906A1 (en) | 2018-03-15 |
EP3293897B1 (en) | 2020-06-17 |
CN107817392B (zh) | 2021-02-23 |
US10686537B2 (en) | 2020-06-16 |
US20180076907A1 (en) | 2018-03-15 |
US20180074104A1 (en) | 2018-03-15 |
EP3293897B8 (en) | 2020-08-12 |
US10523343B2 (en) | 2019-12-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817392A (zh) | 用于表征多元天线的特性的系统和方法 | |
US6992622B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ntenna system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f arrival information to form a three-dimensional beam used by a transceiver | |
CN105914480B (zh) | 一种天线结构及设计方法 | |
Akbar et al. | Scalable phased array architectures with a reduced number of tunable phase shifters | |
Zhang et al. | Single RF channel digital beamforming multibeam antenna array based on time sequence phase weighting | |
Rajagopal | Beam broadening for phased antenna arrays using multi-beam subarrays | |
Zhang et al. |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the capacity gain of plane spiral OAM-based MIMO system | |
KR20060129241A (ko) | 배열 안테나 전송 링크의 조정 설비 및 방법 | |
Deng et al. | Reconfigurable holographic surfaces for ultra-massive MIMO in 6G: Practical design, optim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 |
CN109067439B (zh) | 一种数字多波束阵发射装置采用的测试方法 | |
CN116918266A (zh) | 使用大规模波束mimo相控阵进行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
US8405560B2 (en) | Antenna evaluation apparatus and antenna evaluation method for creating different sets of multipath waves around receiving antenna | |
Harter et al. | 24GHz Digital beamforming radar with T-shaped antenna array for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detection | |
CN110945717A (zh) | 使用相控阵天线进行波束成形的系统和方法 | |
Norklit et al. | Angular partitioning to yield equal Doppler contributions | |
El-Hennawey et al. | New approach for indoor positioning with Wi-Fi using quadratic antenna arrays | |
Uthansakul et al. | Experiments with a low-profile beamforming MIMO system for WLAN applications | |
EP3529855B1 (en) |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GENERATING BROADCASTING BEAMS | |
CN107493125B (zh) | 一种任意波束宽度的模拟波束赋形方法 | |
White et al. | Millimeter-wave beamforming: Antenna array design choices & characterization white paper | |
Jokinen et al. | Phased antenna array implementation with USRP | |
Reyes et al. | Over-the-air test method for 5g mmwave devices with beamforming capabilities | |
Poveda-García et al. | Frequency-Scanned Active Monopulse Radar based on Bluetooth Low Energy Devices using an Array of Two Planar Leaky-Wave Antennas | |
Yang et al. | On simple-sectored multi-probe anechoic chamber design for mmWave adaptive terminal | |
Cabrera-Hernández et al. | Multichannel dynamic directional modulation with software defined radio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