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16817A - 压缩机及其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及其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16817A
CN107816817A CN201711194614.8A CN201711194614A CN107816817A CN 107816817 A CN107816817 A CN 107816817A CN 201711194614 A CN201711194614 A CN 201711194614A CN 107816817 A CN107816817 A CN 1078168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refrigerant
housing
air
refrigerating p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9461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令华
廖四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9461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16817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16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168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25B1/1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with multi-stage compres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3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3/001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similar working princip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8/00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08Compress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one four-way val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及其制冷装置,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包括壳体、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换向组件,换向组件包括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第一阀口与排气管相连,第二阀口与吸气管相连;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切换流道,切换流道的第一端与第四阀口相连或者切换流道的第一端连接至室内换热器和节流装置之间,切换流道的第二端与第二气缸的滑片腔连通;第一单向装置,第一气缸的排气通道与第一单向装置的进气端连通,第一单向装置的出气端与壳体内的空间连通。根据本发明的制冷装置,通过设置切换流道,可以根据实际工况需求选择制冷装置的工作状态,由此可以降低制冷装置的能耗,可以提升制冷装置的实用性能。

Description

压缩机及其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缩机及其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器采用两级压缩的方式来提升其自身的低温制热能力,且可以使空调器在超低温工况下正常地进行制热工作。但是,传统的空调器的两级压缩和单级压缩两种工作模式之间不可切换,在正常工况下,虽然两级压缩就可以满足空调器的工作需求,但是制冷条件下空调器仍采用两级压缩的方式进行的话,会增大空调器的能量消耗,降低了空调器的实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具有操作方便、可以减小能耗的优点。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设在上述制冷装置中的压缩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壳体、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壳体上设有排气口和吸气口,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吸气口与所述第一气缸的吸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气缸内的第一滑片常止抵在第一活塞上,所述第二气缸的吸气通道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排气通道相连;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包括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第二阀口与吸气口相连;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第三阀口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阀口相连,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连接有节流装置;切换流道,所述切换流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阀口相连或者所述切换流道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节流装置之间,所述切换流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滑片腔连通;第一单向装置,所述第一气缸的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一单向装置的进气端连通,所述第一单向装置的出气端与所述壳体内的空间连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装置,通过设置切换流道,当制冷装置进行低温制冷工作时,切换流道可以使制冷装置切换至两级压缩的工作状态,当制冷装置进行制冷工作时,切换流道可以使制冷装置切换至单级压缩的工作状态,由此可以在满足用户实际使用需求的同时降低制冷装置的能量消耗,从而可以大大提升制冷装置的实用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补气装置,所述补气装置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且其连接管路上设有单向阀或节流元件,所述补气装置包括补气口,所述补气口通过补气通道与所述第二气缸的吸气通道相连,所述补气通道上串联有第二单向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气装置为气液分离器。
在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单向装置为单向阀。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向组件为四通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排气口和吸气口;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吸气口与所述第一气缸的吸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气缸内的第一滑片常止抵在第一活塞上,所述第二气缸的排气通道与所述壳体内连通,所述第二气缸的滑片背部设置有滑片腔,所述第二气缸的滑片腔设有适于与切换装置相连的压力信号端口;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包括总通道、第一分支通道和第二分支通道,所述总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排气通道相连,所述总通道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支通道和所述第二分支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分支通道与所述第二气缸的吸气通道相连,所述第二分支通道与所述壳体内连通且第二分支通道设置有第一单向装置,所述第一单向装置的出气端与所述壳体内的空间连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通过设置压力信号端口,可以使压缩机在单级压缩和两级压缩之间进行切换,可以在不同的工况下选择压缩机的工作模式。由此,不仅可以在满足用户实际使用需求,还可以提升压缩机的工作效率、降低能耗。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制冷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制冷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装置在进行制冷工作时的冷媒流向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装置在进行制热工作时的冷媒流向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补气装置为过冷换热器,第一单向装置位于压缩机的壳体内;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补气装置为过冷换热器,第一单向装置位于压缩机的壳体外。
附图标记:
制冷装置100,
压缩机10,
壳体110,排气管110A,吸气管110B,
第一气缸120,第一吸气口120A,第一排气口120B,
第二气缸130,第二吸气口130A,第二排气口130B,压力信号端口130C,
储液器140,
连通通道150,总通道150A,第一分支通道150B,第二分支通道150C,
换向组件20,第一阀口210,第二阀口220,第三阀口230,第四阀口240,
室内换热器30,
室外换热器40,
切换流道50,
第一单向装置60,
补气装置70,第一接口710,第二接口720,补气口730,第二单向装置740,补气通道750,第一冷媒管路760,第二冷媒管路770,
第一单向阀70A,第二单向阀70B,第三单向阀70C,第四单向阀70D,
第一节流元件80,
第二节流元件9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装置100,该制冷装置100可以用于室内空气的制冷和制热。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装置100,包括:压缩机10、换向组件20、室内换热器30、室外换热器40和切换流道50。
如图1-图4所示,压缩机10可以包括壳体110、第一气缸120和第二气缸130,壳体110上可以设有排气口和吸气口。具体而言,压缩机10还可以包括储液器140,壳体110上的吸气口和储液器140上的出气口相连。储液器140可以实现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的分离,可以利用重力的作用将液态的冷媒储存在储液器140的下部,气态的冷媒则可以通过储液器140上部的出气口进入到压缩机10中。压缩机10可以对冷媒进行压缩,压缩完成的冷媒可以通过排气口排出。
如图1-图4所示,第一气缸120和第二气缸130均可设在壳体110内,吸气口可以与第一气缸120的吸气通道连通,通过吸气通道吸入的冷媒可以在第一气缸120内进行压缩。第一气缸120内的第一滑片常止抵在第一活塞上,由此,当制冷装置100进行制冷和制热工作时,第一气缸120均可以参与冷媒的压缩。第二气缸130的吸气通道与第一气缸120的排气通道相连,第二气缸130可以对来自第一气缸120的冷媒再次进行压缩。
具体而言,第一气缸120上可以设有第一吸气口120A和第一排气口120B,第二气缸130上可以设有第二吸气口130A和第二排气口130B。吸气管110B可以通过第一吸气口120A与第一气缸120相连,第一排气口120B通过连接管路分别与第二吸气口130A和壳体110的内部空间连通,第二排气口130B与壳体110的内部空间连通。
当第二气缸130参与冷媒的压缩时,低压的冷媒首先通过吸气管110B从第一吸气口120A进入到第一气缸120内,第一气缸120对冷媒进行压缩,冷媒由低压状态转化成中压状态,然后中压状态的冷媒通过第一排气口120B进入到第二气缸130内,第二气缸130对冷媒再次进行压缩,冷媒由中压状态转化成高压状态,最后高压的冷媒通过第二排气口130B排入到壳体110的内部空间内。当第二气缸130不参与冷媒的压缩时,即只有第一气缸120参与冷媒的压缩,低压的冷媒首先通过吸气管110B从第一吸气口120A进入到第一气缸120内,第一气缸120对冷媒进行压缩,冷媒由低压转化成高压,然后高压的冷媒通过第一排气口120B排入到壳体110的内部空间内。
如图1-图4所示,换向组件20可以包括第一阀口210、第二阀口220、第三阀口230和第四阀口240,第一阀口210可以与排气口相连,第二阀口220可以与吸气管110B相连。室外换热器40的第一端与第三阀口230相连,室内换热器30的第一端与第四阀口240相连,室外换热器40的第二端和室内换热器30的第二端之间连接有节流装置。
具体而言,换向组件20可以实现制冷装置100内的冷媒流向的切换,其中排气口与第一阀口210之间可以设有排气管110A。如图3所示,当制冷装置100进行制冷工作时,第一阀口210与第三阀口230导通,第二阀口220与第四阀口240导通,压缩完成的冷媒可以通过换向组件20流入到室外换热器40内,冷媒首先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然后冷媒再流入节流装置,节流装置对冷媒进行节流降压,冷媒由气态转化成气液混合的状态。气液混合的状态的冷媒进入室内换热器30后,室内换热器30为蒸发器,液态的冷媒蒸发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由此可以实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完成室内换热的冷媒再通过换向组件20回流到压缩机10中。
如图4所示,当制冷装置100进行制热工作时,第一阀口210与第四阀口240导通,第二阀口220与第三阀口230导通,高温高压的冷媒可以通过换向组件20流入到室内换热器30中,高温高压的冷媒可以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由此可以实现升高室内温度的目的。换热完成后的冷媒可以流入节流装置以对其进行节流降压,然后冷媒再流入到室外换热器40中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最后通过换向组件20回流到压缩机10中。
如图1-图2所示,切换流道50的第一端与第四阀口240相连或者切换流道50的第一端连接至室内换热器30和节流装置之间,切换流道50的第二端与第二气缸130的滑片腔连通,由此可以实现第二气缸130工作状态的切换。具体而言,切换流道50的第一端可以连接至第四阀口240和室内换热器30之间的连接管路上的任意位置,切换流道50的第一端也可以连接至室内换热器30和节流装置(如图1-图4中所示的第二节流元件90)之间的连接管路上的任意位置,可以根据实际的安装空间的大小选择设置。第二气缸130上还可以设置压力信号端口130C,压力信号端口130C与切换流道50的第二端相连。
当制冷装置100进行制冷工作时,切换流道50的第一端处于低压状态,由此,压力信号端口130C也处于低压状态,滑片腔内为低压,第二气缸130内的第二滑片不与第二活塞接触,第二气缸130不参与冷媒的压缩,在第一气缸120内压缩完成的冷媒直接排入到壳体110的内部空间内。当制冷装置100进行制热工作时,切换流道50的第一端处于高压状态,由此,压力信号端口130C也处于高压状态,滑片腔内为高压,第二气缸130内的第二滑片在高压的作用下始终止抵在第二活塞上,第二气缸130参与冷媒的压缩。在第一气缸120内压缩完成的冷媒通过第二吸气口130A进入到第二气缸130内,冷媒在第二气缸130内完成压缩后再排入到壳体110的内部空间内。
由此,通过上述设计,切换流道50可以实现第二气缸130工作状态的切换。当处于低温工况时,切换流道50可以使第二气缸130切换至工作状态,由此制冷装置100内的冷媒可以进行两级压缩,从而可以提升冷媒的流量,使制冷装置100可以正常的进行低温制热工作。当制冷装置100进行制冷工作时,一个气缸就可以满足制冷需求,切换流道50可以使第二气缸130切换至不工作的状态,只有第一气缸120参与冷媒的压缩,由此可以减小制冷装置100的能量消耗。
如图1-图6所示,第一气缸120的排气通道与第一单向装置60的进气端连通,第一单向装置60的出气端与壳体110内的空间连通,由此可以实现冷媒的单向流通,防止壳体110内的冷媒回流至第二气缸130内。具体而言,当制冷装置100进行制热工作时,第二气缸130可以将高压的冷媒排入到壳体110的内部空间内,由于与第一单向装置60连通的连接管路内处于中压的状态,第一单向装置60可以有效防止冷媒从壳体110内回流至第二气缸130内,从而可以确保制冷装置100的正常运行。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单向装置60可以设在壳体110内,也可以设在壳体110的外部。当第一单向装置60设在壳体110外部时,第一单向装置60的冷媒流出端伸入到壳体110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装置100,通过设置切换流道50,当制冷装置100进行低温制冷工作时,切换流道50可以使制冷装置100切换至两级压缩的工作状态,当制冷装置100进行制冷工作时,切换流道50可以使制冷装置100切换至单级压缩的工作状态,由此可以在满足用户实际使用需求的同时可以降低制冷装置100的能量消耗,从而可以大大提升制冷装置100的实用性能。
如图1-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单向装置60可以为单向阀,由此可以方便安装、易于操作。具体而言,单向阀内的流体只能单向流通。由此,可以有效防止壳体110内的高压状态的冷媒通过第一单向装置60回流至第二气缸130内,保证压缩机10的正常运行。进一步地,单向阀为通用件,可以根据连接管路的直径大小选择对应的单向阀,方便获得且容易安装。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制冷装置100还包括补气装置70,补气装置70可以设置在室内换热器30和室外换热器40之间,且其连接管路上设有单向阀或节流元件,补气装置70可以包括补气口730,补气口730可以通过补气通道750与第二气缸130的吸气通道相连,补气通道750上可以串联有第二单向装置740,由此可以提升压缩机10的工作效率。
具体而言,补气装置70可以包括第一接口710、第二接口720和补气口730。节流装置可以包括第一节流元件80和第二节流元件90,第一接口710通过第一节流元件80与室外换热器40的第二端相连,第二接口720通过第二节流元件90与室内换热器30的第二端相连,补气口730可以通过补气通道750与第二气缸130的吸气通道相连。第一节流元件80可以串联在室外换热器40和补气装置70之间,第二节流元件90可以串联在室内换热器30和补气装置70之间,第一节流元件80和第二节流元件90均可以对冷媒进行节流降压。补气通道750的一端与补气口730相连,补气通道750的另一端与第二吸气口130A相连。第二单向装置740的冷媒流入端与补气口730相连,第二单向装置740的冷媒流出端与第二吸气口130A相连。由此可以防止第二气缸130内的冷媒回流至补气装置70内,可以确保制冷装置100的正常运行。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补气装置70可以为气液分离器,从而可以提升压缩机10的工作效率。具体而言,气液分离器可以实现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的分离,分离后的气态冷媒可以通过补气通道750进入第二气缸130内,由此可以对第二气缸130进行补气,进而可以提升压缩机10的工作效率。
如图3所示,当制冷装置100进行制冷工作时,压缩机10进行单级压缩,第一气缸120将冷媒压缩至高压状态并排入到壳体110的内部空间内,补气通道750与第二吸气口130A连接的一端处于高压状态,补气装置70内处于中压状态,因此,补气装置70不对第二气缸130进行补气。如图4所示,当制冷装置100进行制热工作时,压缩机10进行两级压缩,第一气缸120将冷媒压缩至中压状态并排入到第二气缸130内,补气通道750与第二吸气口130A连接的一端处于中压状态,因此,补气装置70内的气态冷媒可以通过补气通道750进入到第二气缸130内,由此可以提升第二气缸130的工作效率,进而可以提升制冷装置100的低温制热能力。可以理解的是,当制冷装置100进行制冷工作时,补气通道750与第二吸气口130A连接的一端处于高压状态,补气通道750与补气口730连接的一端处于中压状态,第二单向装置740可以防止从第一气缸120内排出的高压冷媒回流至补气装置70内,从而可以确保压缩机10的冷媒流量保持恒定。可选地,第二单向装置740可以为单向阀,由此可以方便安装、易于操作。
如图5-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补气装置70可以为过冷换热器,过冷换热器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一冷媒管路760和第二冷媒管路770,第一冷媒管路760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节元件与室外换热器40相连,第一冷媒管路760的第二端与补气通道750相连,第二冷媒管路770的第一端与室外换热器40相连,第二冷媒管路770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节流元件90与室内换热器30相连,由此,可以提升冷媒温度的利用率、提升制冷装置100的工作效率。具体而言,第一节元件可以对进入到第一冷媒管路760的冷媒进行节流降压,由此可以降低第一冷媒管路760中的冷媒的温度。由此,第一冷媒管路760中的冷媒可以与第二冷媒管路770中的冷媒进行换热。换热完成后,第一冷媒管路760中的冷媒可以通过补气通道750进入到第二气缸130内,第二冷媒管路770中的冷媒通过第二节流元件90再次进行节流降压。
如图5-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装置100可以包括第一单向阀70A、第二单向阀70B、第三单向阀70C和第四单向阀70D。第一单向阀70A的入口端与可以室外换热器40相连,第一冷媒管路760的第一端和第二冷媒管路770的第一端均与第一单向阀70A的出口端和第二单向阀70B的出口端相连,第二单向阀70B的入口端可以与室内换热器30相连,第三单向阀70C的出口端与第二单向阀70B的入口端相连,第三单向阀70C的入口端分别与第四单向阀70D的入口端和第二节流元件90相连,第四单向阀70D的出口端与第一单向阀70A的入口端和室外换热器40相连,由此可以确保过冷换热器内的冷媒的正常流通。
具体而言,当制冷装置100进行制冷工作时,高温高压的冷媒在室外换热器40内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冷媒转化成中温高压的状态。冷媒通过第一单向阀70A分别进入到第一冷媒管路760和第二冷媒管路770中,第一节流元件80对第一冷媒管路760中的冷媒进行节流降压,冷媒转化成低温中压的状态。第一冷媒管路760中的低温中压的冷媒与第二冷媒管路770中的中温高压的冷媒进行换热,第一冷媒管路760中的冷媒受热气化并通过补气通道750进入到第二气缸130内。换热完成后的第二冷媒管路770中的冷媒转化成低温中压的状态,第二节流元件90对第二冷媒管路770中的冷媒进行节流降压,第二冷媒管路770中的冷媒转化成低温低压的状态。由于第二单向阀70B和第四单向阀70D的出口端均处于中压状态,因此,第二冷媒管路770中的低温低压的冷媒可以通过第三单向阀70C流入到室内换热器30中。由此,可以提升冷媒的过冷度,进而可以提升制冷装置100的制冷效率。
当制冷装置100进行制热工作时,高温高压的冷媒在室内换热器30内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冷媒转化成中温高压的状态。冷媒通过第二单向阀70B分别进入到第一冷媒管路760和第二冷媒管路770中,第一节流元件80对第一冷媒管路760中的冷媒进行节流降压,冷媒转化成低温中压的状态。第一冷媒管路760中的低温中压的冷媒与第二冷媒管路770中的中温高压的冷媒进行换热,第一冷媒管路760中的冷媒受热气化并通过补气通道750进入到第二气缸130内。换热完成后的第二冷媒管路770中的冷媒转化成低温中压的状态,第二节流元件90对第二冷媒管路770中的冷媒进行节流降压,第二冷媒管路770中的冷媒转化成低温低压的状态。由于第一单向阀70A和第三单向阀70C的出口端均处于中压状态,因此,第二冷媒管路770中的低温低压的冷媒可以通过第四单向阀70D流入到室外换热器40中。由此,可以提升冷媒的过冷度,从而可以提升室外换热器40的换热效率,可以提升制冷装置100的制热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换向组件20可以为四通阀,从而可以方便安装和实际操作。具体而言,四通阀内设有电磁阀线圈。当制冷装置100进行制冷工作时,四通阀断电,第一阀口210和第三阀口230导通,第二阀口220和第四阀口240导通。当制冷装置100进行制热工作时,四通阀上电,四通阀内的活塞移动,第一阀口210和第四阀口240导通,第二阀口220和第三阀口230导通。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10,包括:壳体110、第一气缸120、第二气缸130和连通通道150。壳体110上可以设有排气口和吸气口。具体而言,压缩机10还可以包括储液器140,壳体110上的吸气口和储液器140上的出气口相连。储液器140可以实现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的分离,可以利用重力的作用将液态的冷媒储存在储液器140的下部,气态的冷媒则可以通过储液器140上部的出气口进入到压缩机10中。压缩机10可以对冷媒进行压缩,压缩完成的冷媒可以通过排气口排出。
如图1-图6所示,第一气缸120和第二气缸130均可设在壳体110内,吸气口可以与第一气缸120的吸气通道连通,通过吸气通道吸入的冷媒可以在第一气缸120内进行压缩。第一气缸120内的第一滑片常止抵在第一活塞上,由此,当制冷装置100进行制冷和制热工作时,第一气缸120均可以参与冷媒的压缩。第二气缸130的吸气通道与第一气缸120的排气通道相连,第二气缸130可以对来自第一气缸120的冷媒再次进行压缩。
具体而言,第一气缸120上可以设有第一吸气口120A和第一排气口120B,第二气缸130上可以设有第二吸气口130A和第二排气口130B。吸气管110B通过第一吸气口120A与第一气缸120相连,第一排气口120B通过连接管路分别与第二吸气口130A和壳体110的内部空间连通,第二排气口130B与壳体110的内部空间连通。当第二气缸130参与冷媒的压缩时,低压的冷媒首先通过吸气管110B从第一吸气口120A进入到第一气缸120内,第一气缸120对冷媒进行压缩,冷媒由低压状态转化成中压状态,然后中压状态的冷媒通过第一排气口120B进入到第二气缸130内,第二气缸130对冷媒再次进行压缩,冷媒由中压状态转化成高压状态,最后高压的冷媒通过第二排气口130B排入到壳体110的内部空间内。当第二气缸130不参与冷媒的压缩时,即只有第一气缸120参与冷媒的压缩,低压的冷媒首先通过吸气管110B从第一吸气口120A进入到第一气缸120内,第一气缸120对冷媒进行压缩,冷媒由低压转化成高压,然后高压的冷媒通过第一排气口120B排入到壳体110的内部空间内。
如图1-图6所示,第二气缸130的排气通道与壳体110内连通,第二气缸130的滑片背部设置有滑片腔,第二气缸130的滑片腔设有适于与切换装置(如图1-图6中所示的换向组件20)相连的压力信号端口130C。具体而言,第二气缸130与切换装置之间可以设有压力管路(如图1-图6中所示的切换流道50),其中压力管路的一端与压力信号端口130C相连,压力管路的另一端与切换装置相连。当制冷装置100进行制冷工作时,压力管路与切换装置连接的一端处于低压状态,由此,压力信号端口130C也处于低压状态,滑片腔内为低压,第二气缸130内的第二滑片不与第二活塞接触,第二气缸130不参与冷媒的压缩。在第一气缸120内压缩完成的冷媒直接排入到壳体110的内部空间内。当制冷装置100进行制热工作时,压力管路与切换装置连接的一端处于高压状态,由此,压力信号端口130C也处于高压状态,滑片腔内为高压,第二气缸130内的第二滑片在高压的作用下始终止抵在第二活塞上,第二气缸130参与冷媒的压缩。在第一气缸120内压缩完成的冷媒通过第二吸气口130A进入到第二气缸130内,冷媒在第二气缸130内完成压缩后再排入到壳体110的内部空间内。
如图1-图6所示,连通通道150可以包括总通道150A、第一分支通道150B和第二分支通道150C,总通道150A的第一端与第一气缸120的排气通道相连,总通道150A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分支通道150B和第二分支通道150C连通,第一分支通道150B与第二气缸130的吸气通道相连,第二分支通道150C与壳体110内连通。具体而言,当制冷装置100采用单级压缩时,低压的冷媒通过吸气管110B进入到第一气缸120内,第一气缸120对冷媒进行压缩,冷媒转化成高温高压的状态并通过总通道150A和第二分支通道150C排入到壳体110内。当制冷装置100采用两级压缩时,低压的冷媒通过吸气管110B进入到第一气缸120内,第一气缸120对冷媒进行压缩,冷媒转化成中压的状态。中压的冷媒通过总通道150A和第一分支通道150B进入到第二气缸130内,第二气缸130对冷媒再次进行压缩,冷媒转化成高温高压的状态并通过第二排气口130B排入到壳体110内。
如图1-图6所示,第二分支通道150C上串联有第一单向装置60,第一单向装置60的出气端与壳体110内的空间连通,由此可以保证压缩机10的正常运行。具体而言,当制冷装置100采用单级压缩时,高压的冷媒通过第二分支通道150C进入到壳体110内,第一单向装置60可以实现冷媒的单向流通,防止壳体110内的冷媒回流至第二气缸130内。可选地,第一单向装置60可以在壳体110内(如图5所示),第一单向装置60也可以设在壳体110外(如图6所示),可以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和安装空间大小选择设置,本发明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10,通过设置压力信号端口130C,可以使压缩机10在单级压缩和两级压缩之间进行切换,可以在不同的工况下选择压缩机10的工作模式。由此,不仅可以在满足用户实际使用需求,还可以提升压缩机10的工作效率、降低能耗。下面参考图3-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制冷装置100,该制冷装置100可以进行室内空气的制冷和制热。
如图3-图4所示,制冷装置100包括:压缩机10、换向组件20、室内换热器30、室外换热器40、切换流道50、第一单向装置60、第二单向装置740、第一节流元件80、第二节流元件90、补气装置70和储液器140。
压缩机10包括壳体110、第一气缸120和第二气缸130,壳体110上设有排气管110A和吸气管110B,第一气缸120和第二气缸130均设在壳体110内,第一气缸120上设有第一吸气口120A和第一排气口120B,第二气缸130上设有第二吸气口130A、第二排气口130B和压力信号端口130C。吸气管110B通过第一吸气口120A与第一气缸120相连,第一排气口120B通过连接管路分别与第二吸气口130A和壳体110的内部空间连通,第二排气口130B与壳体110的内部空间连通。
换向组件20为四通阀,换向组件20包括第一阀口210、第二阀口220、第三阀口230和第四阀口240,第一阀口210与排气管110A相连,第二阀口220与吸气管110B相连。室外换热器40的第一端与第三阀口230相连,室内换热器30的第一端与第四阀口240相连。切换流道50的第一端与第四阀口240相连,切换流道50的第二端与第二气缸130的滑片腔连通。
补气装置70为气液分离器,补气装置70包括第一接口710、第二接口720和补气口730,第一接口710通过第一节流元件80与室外换热器40的第二端相连,第二接口720通过第二节流元件90与室内换热器30的第二端相连。补气通道750的一端与补气口730相连,补气通道750的另一端与第二吸气口130A相连。第一气缸120的排气通道与第一单向装置60的进气端连通,第一单向装置60的出气端与壳体110内的空间连通,第二单向装置740串联在补气通道750上,第二单向装置740的冷媒流入端与补气口730相连,第二单向装置740的冷媒流出端与第二吸气口130A相连。储液器140串联在第二阀口220和第一吸气口120A之间。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当制冷装置100进行制冷工作时,换向组件20的第一阀口210与第三阀口230导通,第二阀口220与第四阀口240导通,切换流道50的第一端处于低压状态,第二气缸130内的第二滑片不与第二活塞接触,第二气缸130不参与冷媒的压缩。低压的冷媒通过吸气管110B从第一吸气口120A进入到第一气缸120内,第一气缸120将冷媒压缩至高压状态并通过第一单向装置60排入到壳体110的内部空间内。高压的冷媒通过排气管110A和换向组件20进入到室外换热器40内,冷媒首先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然后第一节流元件80和第二节流元件90依次对冷媒进行节流降压,冷媒由气态转化成气液混合的状态并进入室内换热器30中,室内换热器30为蒸发器,液态的冷媒蒸发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由此可以实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完成室内换热的冷媒再依次通过换向组件20和储液器140回流到压缩机10中,由此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如图4所示,当制冷装置100进行制热工作时,第一阀口210与第四阀口240导通,第二阀口220与第三阀口230导通。切换流道50的第一端处于高压状态,压力信号端口130C也处于高压状态,滑片腔内为高压,第二气缸130内的第二滑片始终止抵在第二活塞上,第二气缸130参与冷媒的压缩。低压的冷媒通过吸气管110B从第一吸气口120A进入到第一气缸120内,第一气缸120将冷媒压缩至中压状态,中压状态的冷媒通过第一排气口120B通入到第二气缸130内,第二气缸130对冷媒再次进行压缩,冷媒由中压状态转化成高压状态,最后高压的冷媒通过第二排气口130B排入到壳体110的内部空间内。高压的冷媒通过排气管110A和换向组件20进入到室内换热器30内,室内换热器30为冷凝器,高温的冷媒可以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由此可以实现升高室内温度的目的。换热完成后的冷媒通过第二节流元件90节流降压后进入到补气装置70中,补气装置70对冷媒进行分离。气态的冷媒通过补气通道750进入到第二气缸130内,液态的冷媒通过第一接口710进入到第一节流元件80内,第一节流元件80对冷媒再次进行节流降压,然后冷媒流入到室外换热器40中。冷媒在室外换热器40内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换热完成后的冷媒再依次通过换向组件20和储液器140回流到压缩机10中,由此完成一个制热循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壳体、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壳体上设有排气口和吸气口,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吸气口与所述第一气缸的吸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气缸内的第一滑片常止抵在第一活塞上,所述第二气缸的吸气通道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排气通道相连;
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包括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第二阀口与吸气口相连;
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第三阀口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阀口相连,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连接有节流装置;
切换流道,所述切换流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阀口相连或者所述切换流道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节流装置之间,所述切换流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滑片腔连通;
第一单向装置,所述第一气缸的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一单向装置的进气端连通,所述第一单向装置的出气端与所述壳体内的空间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气装置,所述补气装置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且其连接管路上设有单向阀或节流元件,所述补气装置包括补气口,所述补气口通过补气通道与所述第二气缸的吸气通道相连,所述补气通道上串联有第二单向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装置为气液分离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装置为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为四通阀。
6.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排气口和吸气口;
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吸气口与所述第一气缸的吸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气缸内的第一滑片常止抵在第一活塞上,所述第二气缸的排气通道与所述壳体内连通,所述第二气缸的滑片背部设置有滑片腔,所述第二气缸的滑片腔设有适于与切换装置相连的压力信号端口;
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包括总通道、第一分支通道和第二分支通道,所述总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排气通道相连,所述总通道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支通道和所述第二分支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分支通道与所述第二气缸的吸气通道相连,所述第二分支通道与所述壳体内连通且第二分支通道设置有第一单向装置,所述第一单向装置的出气端与所述壳体内的空间连通。
CN201711194614.8A 2017-11-24 2017-11-24 压缩机及其制冷装置 Pending CN1078168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94614.8A CN107816817A (zh) 2017-11-24 2017-11-24 压缩机及其制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94614.8A CN107816817A (zh) 2017-11-24 2017-11-24 压缩机及其制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16817A true CN107816817A (zh) 2018-03-20

Family

ID=61608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94614.8A Pending CN107816817A (zh) 2017-11-24 2017-11-24 压缩机及其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16817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49634A (ja) * 1991-06-20 1993-06-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5048970A (ja) * 2013-08-30 2015-03-16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106016799A (zh) * 2016-07-29 2016-10-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冷暖型空调器
EP3179181A1 (en) * 2015-10-10 2017-06-14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having same
CN107270573A (zh) * 2017-06-30 2017-10-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107289659A (zh) * 2017-06-30 2017-10-2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和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7455942U (zh) * 2017-11-24 2018-06-05 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压缩机及其制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49634A (ja) * 1991-06-20 1993-06-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5048970A (ja) * 2013-08-30 2015-03-16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EP3179181A1 (en) * 2015-10-10 2017-06-14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having same
CN106016799A (zh) * 2016-07-29 2016-10-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冷暖型空调器
CN107270573A (zh) * 2017-06-30 2017-10-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107289659A (zh) * 2017-06-30 2017-10-2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和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7455942U (zh) * 2017-11-24 2018-06-05 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压缩机及其制冷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172612A1 (zh) 空调系统
WO2015158138A1 (zh) 制冷装置
CN203132224U (zh) 空调器
WO2019196311A1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8626118B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
CN104879942B (zh) 制冷制热循环系统
CN110500827A (zh) 一种实现空调、地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的热泵系统
CN106352587A (zh) 制冷系统
CN101482321B (zh) 超低温热泵热水器
CN2879058Y (zh) 带补气回路的新型热泵空调系统
CN110173931A (zh) 可供冷风、热风、热水、冷水的系统
CN101493269A (zh) 低温热泵空调系统
CN109386985A (zh)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CN205843117U (zh) 制冷系统
CN108518774A (zh) 空调热水器系统
CN207455942U (zh) 压缩机及其制冷装置
CN110160171A (zh) 一种多模式水环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08007004A (zh) 制冷装置
CN107989768A (zh) 压缩机以及制冷装置
CN101487643A (zh) 超低温热泵空调系统
CN107036209A (zh) 空调器
CN107816816A (zh) 制冷装置
CN101140111A (zh) 容量可调涡旋压缩机制冷系统
CN207454270U (zh) 压缩机组件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07816817A (zh) 压缩机及其制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