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08067A - 基于网络结构与用户心理特质的信息传播预测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网络结构与用户心理特质的信息传播预测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08067A
CN107808067A CN201710979853.8A CN201710979853A CN107808067A CN 107808067 A CN107808067 A CN 107808067A CN 201710979853 A CN201710979853 A CN 201710979853A CN 107808067 A CN107808067 A CN 1078080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topic
information
dynamic
atten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7985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08067B (zh
Inventor
肖云鹏
宋晨光
李茜
刘宴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171097985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080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08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80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080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80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1Social networking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Z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6Z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main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预测系统及方法,属于在线社交网络分析领域。它包括了获取数据源,建立用户边关系动态,建立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构建热点话题传播预测模型四个部分。第一步,获取数据源。第二步,构建用户边关系动态,以异质平均场理论为基础,采用图演化博弈对其进行改进,使之具有现实适用性。第三步,构建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定义收益矩阵和信息流行度,根据演化博弈论构建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机制。第四步,构建信息传播预测方法。将用户边关系动态和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与传统流行病模型结合,构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预测方法。该发明能够有效的预测复杂社会网络中信息传播的动态态势,揭示不同动力学要素对信息扩散的影响。

Description

基于网络结构与用户心理特质的信息传播预测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在线社交网络分析和复杂网络交叉领域,涉及在线社交网络信息传播预测,分析用户心理特质和网络结构的异质性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线社交网络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在社交网络中扩散的真实数据,这为复杂网络传播动力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对于这些真实数据的研究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吸引了众多来自复杂网络、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学者,从而促使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成为当前研究探索的热点领域之一。通过对社交网络信息传播动力学的研究,其成果可以进一步推广到复杂网络中的其他相似或相近领域。
由于信息在社交网络中传播过程与传染病的传播非常相似,传染病模型及其改进模型广泛应用于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仿真和建模。基于传染病模型的信息传播动力学研究,适用于节点混合均匀网络中的传播动力学问题,并且从易感染个体到感染个体的变化率采用的大多是固定概率。但是,现实世界的社交网络并非是混合均匀的网络,而是呈现一定程度的异质性。在无标度网络中,R.Pastor-Satorras等人通过对传染病模型的研究颠覆了传统的均匀混合传染病模型的阈值理论,并提出了异质平均场理论。但是,异质平均场理论计算复杂,仅适用于理论仿真,无法应用于大规模真实数据的研究。针对此问题,本文引入图演化博弈论对异质平均场理论加以改进,构建新的SIR模型。
此外,基于SIR的信息传播模型中采用固定的感染率就等于忽略了一个事实———热点话题流行度的变化会导致的社交网络用户参与话题意愿发生改变,进而导致感染率的动态变化。当话题热度上升时,它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交网络中节点与节点之间存在复杂的动态交互行为,在真实情形下,社交网络用户参与话题的意愿会受到其相邻节点的影响。为了更好的理解信息传播的过程,我们借鉴前人的思想和模型,本文将用户参与话题的意愿看做一种策略。以演化博弈基础,结合话题流行度提出一种用户意愿的动态演化机制,动态调整SIR模型的感染率。
与本发明最接近的是Piero Poletti发表的一篇论文(Poletti P,Ajelli M,Merler S.Risk percep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uncoordinated behavioralresponses in an emerging epidemic.Math Biosci 2012;238:80–9.),该论文将博弈论与SIR模型结合来研究传染病的传播。本发明从用户参与信息传播的真实网络结构和用户心理要素出发,结合传统SIR模型,综合考虑影响热点话题信息传播的网络结构要素和心理特质要素,得到一种基于异质平均场和演化博弈的热点话题传播预测方法。揭示不同驱动因素对信息传播的影响,预测社交网络中热点信息的传播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提高预测准确度的基于网络结构与用户心理特质的信息传播预测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网络结构与用户心理特质的信息传播预测系统,其包括:获取数据模块、用户边关系动态建立模块、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建立模块及热点话题传播预测方法构建模块,其中,所述获取数据模块用于从在线社交媒体的公共API获取热点话题下的用户相关信息并进行包括数据分片在内的数据处理;所述用户边关系动态建立模块,从获取数据模块提取用户网络结构属性和历史行为属性,并定义和量化相关用户属性,利用图演化博弈和异质平均场构建用户边关系动态;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建立模块,用于定义信息流行度、用户策略集和收益矩阵,根据演化博弈论中的复制动态方程思想建立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机制;信息传播预测方法构建模块,以传统SIR传染病模型为基础,结合用户边关系动态和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建立热点话题传播预测方法分析网络结构异质性和用户心理特质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数据模块获取热点话题下的用户相关信息,主要包括用户社交关系、用户历史行为记录两个方面的数据;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对用户社交关系、用户历史行为记录的数据进行时间分片,将数据按照时间区间进行划分,然后,在单位时间内,从数据中找出已参与该话题的用户及其粉丝,据此建立网络拓扑。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边关系动态建立模块构建用户边关系动态驱动机制,首先,采用图演化博弈构建用户边关系动态;然后提取真实网络拓扑结构属性及用户历史行为属性;最后,将关系动态和异质平均场结合,采用真实数构建用户边关系动态驱动机制xff_fn
进一步的,所述真实网络拓扑结构提取用户属性包括:用户的度Deg(ui);所述用户历史行为属性包括:用户历史行为数据A={(a,vi,t)},其中(a,vi,t)表示在t时刻,用户vi的行a。C(vi,t)为用户节点vi在t时间所处的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机制建立模块定义信息流行度、用户策略集和用户收益矩阵,根据演化博弈论中的复制动态的思想构建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包括:首先,定义收益矩阵Pn和Pa以及信息流行度M(t);Pn和Pa分别表示不主动关注热点话题和主动关注热点话题的收益;然后,从已有数据中提取未参与话题的活跃用户作为未感染个体中选择主动关注策略的用户;最后,依据演化博弈论的复制动态的思想和信息传播流行度M(t)建立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机制。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策略集包括定义“不主动关注的策略”inactive和“主动关注策略”active,个体接受主动关注的策略理解为个体主动关注热点话题,个体不主动关注的策略理解为个体不主动关注热点话题,用pn和pa分别表示用户选择策略inactive和active时参与话题的概率,其中pa>pn,定义两种不同的收益函数:
Pn(t)=mnM(t),Pa(t)=-k+maM(t)
选择策略active的个体要付出一个额外的固定支付k,其中,ma>mn,ma和mn是与用户参与话题的概率有关的变量;
定义感知流行度:依据传统的SIR模型中感染率为理论基础,建立感知流行度的概念,表示过去某一段时间,用户感知到参与话题个体的变化率,
其中,x表示未参与话题用户中选择“不主动关注的策略”inactive的比例。
一种基于所述系统的信息传播预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数据源的步骤、建立用户边关系动态的步骤,建立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的步骤及信息传播预测方法的步骤。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数据源的步骤包括:从在线社交媒体的公共API获取热点话题下的用户相关信息并进行包括数据分片在内的数据处理;所述建立用户边关系动态的步骤包括:提取用户网络结构属性和历史行为属性,并定义和量化相关用户属性,利用图演化博弈和异质平均场构建用户边关系动态;建立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的步骤包括:定义信息流行度、用户策略集和收益矩阵,根据演化博弈论中的复制动态方程思想建立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机制;信息传播预测方法包括步骤:以传统SIR传染病模型为基础,结合用户边关系动态和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建立热点话题传播预测方法分析网络结构异质性和用户心理特质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数据源的步骤包括:所述信息传播预测方法将用户边关系动态和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相结合,以SIR为基础构建信息传播预测方法。分别将用户参与话题的驱动力xff_fn和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xn和xa在内的参数输入到传统SIR模型,进而构建信息传播预测方法。其中,xn表示不主动关注话题节点的比例,xa表示主动关注话题节点的比例。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的度Deg(ui)。节点的度(Degree)定义为与某节点ui相关联的边的数目。在线社交网络是有向图,若用户ui关注uj,我们称之为出度并表示为ui→uj,用户ui的关注者总和记为Deg-(ui);若用户uk关注ui,我们称之为入度并表示为uk→ui,关注用户ui的数量总和记为Deg+(ui)。所以有:
Deg(ui)=Deg-(ui)+Deg+(ui)。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从真实社交网络结构异质性特征和用户参与热点话题的心理特质出发,构建热点话题信息传播预测方法。对于网络结构因素,提取用户的网络结构属性和历史行为属性,利用图演化博弈和异质平均场构建用户边关系动态,对个体参与话题的内部驱动因素进行分析,为信息传播过程中不同群体状态的转变提供理论依据。对于用户心理特质要素,定义信息流行度的概念,并以演化博弈论为基础,提出一种用户关注度的动态演化机制,揭示用户心理因素对信息传播的影响。最后,综合考虑影响热点信息传播的网络结构要素和用户心理因素,将用户边关系动态和用户关注度动态演化机制结合作为群体状态改变的理论依据,以传统SIR模型为基础构建热点话题信息传播方法。从而实现对热点话题信息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过程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测,揭示信息传播过程中用户心理特质和异质性特征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提供优选实施例生灭策略;
图2是全局关系动态演化示意图,
图3是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预测系统及方法的整体框图。
图4是本发明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预测系统及其方法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详细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预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点:获取数据模块、用户边关系动态建立模块、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建立模块及热点话题传播预测方法构建模块,所述获取数据模块用于从在线社交媒体的公共API获取热点话题下的用户相关信息并进行数据处理;用户边关系动态建立模块,用于提取用户网络结构属性和历史行为属性,并定义和量化相关用户属性,利用图演化博弈和异质平均场构建用户边关系动态;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建立模块,用于定义信息流行度、用户策略集和收益矩阵,根据演化博弈论中的复制动态方程思想建立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机制;信息传播预测方法构建模块,以传统SIR传染病模型为基础,结合用户边关系动态和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建立热点话题传播预测方法分析网络结构异质性和用户心理特质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整体框图,表明本发明的输入是话题下网络结构,经过热点话题传播预测方法后的输出是未参与话题人群、已参与话题人群、对话题失去兴趣人群在整体网络中的情况。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总体流程图,包括:获取数据模块,建立用户边关系动态,建立演化策略模块,构建热点话题传播预测方法模块,共四大模块。具体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实施过程,包括如下四个步骤:
S1:获取数据源。本发明所需要的数据从在线社交媒体的公共API获取
S2:构建用户边关系动态。首先,分别采用图演化博弈构建用户边关系动态;然后提出真实网络拓扑结构属性,用户历史行为属性;最后,将关系动态和异质平均场结合,采用真实数构建用户边关系动态驱动机制xff_fn
S3:构建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首先,定义收益矩阵Pn和Pa以及信息流行度M(t);然后,从已有数据中提取未参与话题的活跃用户作为未感染个体中选择主动关注策略的用户。最后,依据演化博弈论的复制动态方程建立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
S4:构建信息传播预测方法,将用户边关系动态和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相结合,以SIR为基础构建信息传播预测方法。分别将用户参与话题的驱动力xff_fn和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xn和xa等参数输入到传统SIR模型,进而构建信息传播预测方法。
上述步骤S1获取数据源,提取相关属性。主要分以下2个步骤:
S11:抓取数据。在某社交媒体上,抓取某个热点话题下的用户信息,主要包括用户信息、用户社交关系、用户历史行为记录三个方面。
S12:数据处理。首先,对数据进行时间分片,将数据按照时间区间进行划分。然后,在单位时间内,从数据中找出已参与该话题的用户及其粉丝,据此建立网络拓扑。
上述步骤S2建立用户边关系动态。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
S21:提取网络结构属性。考虑用户参与话题讨论和转发行为的网络结构属性因素,本发明就以下几个方面定义了相关的属性。
用户的度Deg(ui)。节点的度(Degree)定义为与某节点ui相关联的边的数目。在线社交网络是有向图,若用户ui关注uj,我们称之为出度并表示为ui→uj,用户ui的关注者总和记为Deg-(ui);若用户uk关注ui,我们称之为入度并表示为uk→ui,关注用户ui的数量总和记为Deg+(ui)。所以有:
Deg(ui)=Deg-(ui)+Deg+(ui)
S22:提取用户历史行为属性
用户历史行为数据为A={(a,vi,t)},其中(a,vi,t)表示在t时刻,用户vi的行a。C(vi,t)为用户节点vi在t时间所处的状态。
S23:定义用户边关系
用户边关系。用户节点定义为两类xf和xn,xf表示当前参与话题节点的比例,xn表示当前未参与话题节点以及对话题失去兴趣节点的比例。x=[xf,1-xf],其中xn=1-xf。此外,xff和xnn分别表示相邻两个用户都参与话题和都不参与话题的比例,xfn表示相邻两个用户为参与话题和不参与话题的比例。xf|f和xf|n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状态下的节点的邻居节点处于参与话题状态的比例。依据概率论的知识,可以总结出如下关系:
S24:定义关系动态策略集和收益矩阵
关系动态策略集和收益矩阵。依据博弈论,社交网络节点可以选择两种策略:参与热点话题的策略sy和不参与热点话题的策略sn。定义ff类别的边的收益uff,fn和nf类别边的收益为ufn,nn类别边的收益为unn。与传统演化博弈的有所不同,图演化博弈定义节点收益为如下形式:
w=(1-α)B+αU
其中B代表节点自身属性的基准收益。U代表节点收益矩阵所带来的收益。α→0表示弱选择限制情形,相对于用户属性的收益,收益矩阵带来的收益是有限的。此外,wf和wn分别表示节点选择不同的策略时的收益,表示整个网络的平均收益。根据以上关系,可以将定义如下:
S24:定义生灭策略。如图1所示。首先,选择一个节点以某一概率更新策略,更新的概率与收益成正比,这被称为生过程。之后,被选中的节点以一定概率替换一个邻居节点策略,这被称之为灭过程。
S25:定义均匀度网络情形下的局部关系动态
假定存在这样一个均匀度社交网络,具有N个用户节点度数为k。当社交网络产生一个热点话题,其中A为社交网络中未参与话题的某用户节点,B为A节点的邻居节点且已参与到话题中。根据生灭策略,受B节点影响,A节点的偏离原来状态转变为参与话题状态。此时,AB节点之间边的类型从fn类别边转变为ff边。除此之外,A节点同时又产生了另外(k-1)xf|n个ff类别边。所以,ff类别的边共增加了1+(k-1)xf|n个。这种情形发生的概率为xf(1-xf|f)。可以得到如下关系:
Pin=xf(1-xf|f)[1+(k-1)xf|n]
社交网络也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其中A为社交网络中已参与话题的某用户节点,B节点为A节点的邻居节点且当前未参与到话题中。根据生灭策略,受B影响,A节点的偏离原来状态转变为不参与话题状态。此时,AB节点之间边的类型从fn类别边转变为nn边。此时,ff类别的边共减少了(k-1)xf|f个。这种情形发生的概率为xf|n(1-xf)。因此,可以有如下关系:
Pde=xf|n(1-xf)(k-1)xf|f
因此,可以得到均匀度网络情形下的ff类别边的演化关系。与ff类别边相类似,我们也可以得到均匀度网络情形下nn类别边的演化关系。
根据用户边关系动态可得:
其中,当以及时,可以得到关系动态在均匀度网络下的均衡点为如下:
S26:定义非均匀度网络情形下的局部关系动态
与均匀度网络不同,非均匀度网络的度服从某些分布,而不是常量k。近年来的实证研究表明,真实网络的度分布都近似地遵从某种分布λ(k)。如果随机选取社交网络中一对节点,节点的度分布应为此时,偏离状态节点的平均度为其中所以,由此可得非均匀度网络情形下的用户边关系动态为:
其中,当以及时,可以得到关系动态在非均匀度网络下的均衡点为如下:
S27:定义均匀度网络下的全局关系动态
社交网络中存在两种情形,将导致全局关系动态的改变。假设一个节点拥有ky个邻居接受sy,k-ky个邻居接受策略sn。如图2a所示,如果一个节点的策略从sn转变为sy,与参与话题节点相连接的边将增加k-ky个。根据生灭策略更新规则,sy节点被选择概率为该sn节点被替换的概率为(k-kf)/k。第一种情形期望发生的概率为:
与第一种情形相反,如图2b所示,如果一个节点从sy转变为sn,与参与话题节点相连接的边将减少k-ky个。第二种情形期望发生的概率为:
将两者结合可以得到整个网络与参与话题节点相连接的关系动态为:
其中,wf=1-α+α[kfuff+(k-kf)ufn],wn=1-α+α[kfufn+(k-kf)unn]。
将wf,wn代入上式可得
由于在弱选择限制情形下,α→0,可以近似为1,将均匀网络下局部关系动态的均衡点值代入上式可得
将uff+(k-2)ufn-(k-1)unn看做一个整体提取,可以进一步简化全局关系动态为:
S28:非均匀度网络下的全局关系动态
根据均匀度网络情形下的全局关系动态,可以得到非均匀度网络下的关系动态为:
将非均匀网络下局部关系动态的均衡点值代入上式可得
类似地,将看做一个整体提取,可以进一步简化得到非均匀网情形下的关系动态为:
S29:定义改进异质平均场。依据异质平均场理论和用户关系动态可得改进异质平均场为:
S3:构建动态演化策略。首先,定义收益矩阵Pn和Pa以及感知流行度M(t);然后,从已有数据中提取未参与话题的活跃用户作为未感染个体中选择主动关注策略的用户。最后,依据演化博弈论中复制动态方程的思想建立动态演化策略。
S31:定义策略集和收益矩阵。首先,在这里我们定义两种策略:“不主动关注的策略”inactive和“主动关注策略”active,个体接受主动关注的策略可以理解为个体主动关注热点话题,反之亦然。我们用pn和pa分别表示用户选择策略inactive和active时参与话题的概率,其中pa>pn
下面我定义两种不同的收益函数:
Pn(t)=mnM(t)
Pa(t)=-k+maM(t)
选择策略active的个体要付出一个额外的固定支付k。其中,ma>mn。ma和mn是与用户参与话题的概率有关的变量。
S32:定义信息流行度:依据传统的SIR模型中感染率为理论基础,建立感知流行度的概念。表示过去某一段时间,用户感知到参与话题个体的变化率。
其中,x表示未参与话题用户中选择“不主动关注的策略”inactive的比例,
S33:定义动态演化策略。依据演化博弈论中复制动态的思想,参与人能够通过与遇到的个体的收益进行比较从而动态的改变自己的策略。选择不同策略群体的变化比例与相应的收益成正比(ΔP=Pn-Pa)。
由于我们的策略集中只包含两种策略,在这里我们定义动态演化策略为:
其中,x和1-x分别表示选择不同策略群体的比例,表示选择不同策略个体相互遇到概率,φ是一个比例常量。
一个策略只有已经被人们采用才会被传播(由于x=0或者x=1是一种均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这里认为有部分个体忽视收益的均衡,采取非理性的策略。改进后为:
在这里
S4:构建信息传播预测方法,将用户边关系动态和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相结合,以SIR为基础构建信息传播预测方法。分别将用户边关系动态xff_fn和用户关注度演化机制xn和xa等参数输入到传统SIR模型,进而构建新的热点话题信息传播预测方法。
S41:将用户关注度动态与SIR模型相结合可得:
其中,m=(ma-mn)/k,ρ=kω,当λ=λm且γ=μ时感知流行度等于一段时间内实际参与话题人数的变化率。
S42:引入异质平均场和关系动态可得:
其中,m=(ma-mn)/k,ρ=kω,ρ[x(1-x)(1-mM(t)+ε(1-2x))]表示社交网络用户基于演化动态发生动态策略转变的过程。ρ表示网络群体改变策略的速度,例如在一个活跃度较高的网络社区,用户群体行为改变速度相对就较高。1-mM(t)代表收益与两种策略之间的平衡,1/m代表了用户选择不同收益策略的阀值。ε(1-2x)表示部分社交网络用户忽视收益的均衡做出不改变策略的非理性行为,ρ表示动态演化过程中整个网络群体转变策略的速度。
以上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记载的内容之后,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网络结构与用户心理特质的信息传播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数据模块、用户边关系动态建立模块、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建立模块及热点话题传播预测方法构建模块,其中,所述获取数据模块用于从在线社交媒体的公共API获取热点话题下的用户相关信息并进行包括数据分片在内的数据处理;所述用户边关系动态建立模块,从获取数据模块提取用户网络结构属性和历史行为属性,并定义和量化相关用户属性,利用图演化博弈和异质平均场构建用户边关系动态;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建立模块,用于定义信息流行度、用户策略集和收益矩阵,根据演化博弈论中的复制动态方程思想建立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机制;信息传播预测方法构建模块,以传统SIR传染病模型为基础,结合用户边关系动态和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建立热点话题传播预测方法分析网络结构异质性和用户心理特质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网络结构与用户心理特质的信息传播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数据模块获取热点话题下的用户相关信息,主要包括用户社交关系、用户历史行为记录两个方面的数据;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对用户社交关系、用户历史行为记录的数据进行时间分片,将数据按照时间区间进行划分,然后,在单位时间内,从数据中找出已参与该话题的用户及其粉丝,据此建立网络拓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网络结构与用户心理特质的信息传播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边关系动态建立模块构建用户边关系动态驱动机制,首先,采用图演化博弈构建用户边关系动态;然后提取真实网络拓扑结构属性及用户历史行为属性;最后,将关系动态和异质平均场结合,采用真实数构建用户边关系动态驱动机制xff_f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网络结构与用户心理特质的信息传播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实网络拓扑结构提取用户属性包括:用户的度Deg(ui);所述用户历史行为属性包括:用户历史行为数据A={(a,vi,t)},其中(a,vi,t)表示在t时刻,用户vi的行a,C(vi,t)为用户节点vi在t时间所处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网络结构与用户心理特质的信息传播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机制建立模块定义信息流行度、用户策略集和用户收益矩阵,根据演化博弈论中的复制动态的思想构建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包括:首先,定义收益矩阵Pn和Pa以及信息流行度M(t);Pn和Pa分别表示不主动关注热点话题和主动关注热点话题的收益;然后,从已有数据中提取未参与话题的活跃用户作为未感染个体中选择主动关注策略的用户;最后,依据演化博弈论的复制动态的思想和信息传播流行度M(t)建立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机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网络结构与用户心理特质的信息传播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策略集包括定义“不主动关注的策略”inactive和“主动关注策略”active,个体接受主动关注的策略理解为个体主动关注热点话题,个体不主动关注的策略理解为个体不主动关注热点话题,用pn和pa分别表示用户选择策略inactive和active时参与话题的概率,其中pa>pn,定义两种不同的收益函数:
Pn(t)=mnM(t),Pa(t)=-k+maM(t)
选择策略active的个体要付出一个额外的固定支付k,其中,ma>mn,ma和mn是与用户参与话题的概率有关的变量;
定义感知流行度:依据传统的SIR模型中感染率为理论基础,建立感知流行度的概念,表示过去某一段时间,用户感知到参与话题个体的变化率,
其中,x表示未参与话题用户中选择“不主动关注的策略”inactive的比例。
7.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系统的信息传播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数据源的步骤、建立用户边关系动态的步骤,建立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的步骤及信息传播预测方法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传播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数据源的步骤包括:从在线社交媒体的公共API获取热点话题下的用户相关信息并进行包括数据分片在内的数据处理;所述建立用户边关系动态的步骤包括:提取用户网络结构属性和历史行为属性,并定义和量化相关用户属性,利用图演化博弈和异质平均场构建用户边关系动态;建立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的步骤包括:定义信息流行度、用户策略集和收益矩阵,根据演化博弈论中的复制动态方程思想建立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机制;信息传播预测方法包括步骤:以传统SIR传染病模型为基础,结合用户边关系动态和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建立热点话题传播预测方法分析网络结构异质性和用户心理特质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传播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数据源的步骤包括:所述信息传播预测方法将用户边关系动态和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相结合,以SIR为基础构建信息传播预测方法。分别将用户参与话题的驱动力xff_fn和用户关注度演化动态xn和xa在内的参数输入到传统SIR模型,进而构建信息传播预测方法,其中,xn表示不主动关注话题节点的比例,xa表示主动关注话题节点的比例。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传播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的度Deg(ui)。节点的度(Degree)定义为与某节点ui相关联的边的数目。在线社交网络是有向图,若用户ui关注uj,我们称之为出度并表示为ui→uj,用户ui的关注者总和记为Deg-(ui);若用户uk关注ui,我们称之为入度并表示为uk→ui,关注用户ui的数量总和记为Deg+(ui)。所以有:
Deg(ui)=Deg-(ui)+Deg+(ui)。
CN201710979853.8A 2017-10-19 2017-10-19 基于网络结构与用户心理特质的信息传播预测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78080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79853.8A CN107808067B (zh) 2017-10-19 2017-10-19 基于网络结构与用户心理特质的信息传播预测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79853.8A CN107808067B (zh) 2017-10-19 2017-10-19 基于网络结构与用户心理特质的信息传播预测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8067A true CN107808067A (zh) 2018-03-16
CN107808067B CN107808067B (zh) 2020-11-17

Family

ID=61592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79853.8A Active CN107808067B (zh) 2017-10-19 2017-10-19 基于网络结构与用户心理特质的信息传播预测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08067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6275A (zh) * 2018-05-22 2019-08-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196955A (zh) * 2018-05-28 2019-09-0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519083A (zh) * 2019-08-06 2019-11-29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演化博弈论的混合策略异构社交网络信息扩散分析
CN110874312A (zh) * 2019-11-04 2020-03-10 清华大学 一种适用于异质多智能主体的众智机及其实现方法
CN111583049A (zh) * 2020-05-11 2020-08-25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间接互惠的智能信息传播方法
CN112269945A (zh) * 2020-11-03 2021-01-26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谣言辟谣促谣和三方认知博弈的信息传播预测方法
CN112417751A (zh) * 2020-10-28 2021-02-26 清华大学 基于图演化博弈理论的抗干扰融合方法及装置
CN113271575A (zh) * 2021-05-14 2021-08-17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信息和用户意识耦合的d2d信息传播建模方法
CN113344627A (zh) * 2021-06-04 2021-09-03 哈尔滨商业大学 用户优质内容的生成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658015A (zh) * 2021-08-18 2021-11-16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干预信息的位置和干预时间影响信息传播的分析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80610A1 (en) * 2013-03-13 2014-09-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dentification of users for initiating information spreading in a social network
CN105654388A (zh) * 2015-12-29 2016-06-0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动态社会网络信息传播模型的建模方法
CN106127590A (zh) * 2016-06-21 2016-11-16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节点影响力的信息态势感知及传播管控模型
CN106682991A (zh) * 2016-12-21 2017-05-17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及其传播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80610A1 (en) * 2013-03-13 2014-09-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dentification of users for initiating information spreading in a social network
CN105654388A (zh) * 2015-12-29 2016-06-0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动态社会网络信息传播模型的建模方法
CN106127590A (zh) * 2016-06-21 2016-11-16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节点影响力的信息态势感知及传播管控模型
CN106682991A (zh) * 2016-12-21 2017-05-17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及其传播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肖云鹏 等: "一种基于社交影响力和平均场理论的信息传播动力学模型", 《物理学报》 *
赵明 等: "网络的平均度对复杂网络上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6275A (zh) * 2018-05-22 2019-08-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166275B (zh) * 2018-05-22 2021-06-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196955A (zh) * 2018-05-28 2019-09-0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196955B (zh) * 2018-05-28 2023-07-0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519083A (zh) * 2019-08-06 2019-11-29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演化博弈论的混合策略异构社交网络信息扩散分析
CN110519083B (zh) * 2019-08-06 2021-09-24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演化博弈论的混合策略异构社交网络信息扩散分析
CN110874312A (zh) * 2019-11-04 2020-03-10 清华大学 一种适用于异质多智能主体的众智机及其实现方法
CN111583049A (zh) * 2020-05-11 2020-08-25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间接互惠的智能信息传播方法
CN111583049B (zh) * 2020-05-11 2023-07-21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间接互惠的智能信息传播方法
CN112417751B (zh) * 2020-10-28 2024-03-29 清华大学 基于图演化博弈理论的抗干扰融合方法及装置
CN112417751A (zh) * 2020-10-28 2021-02-26 清华大学 基于图演化博弈理论的抗干扰融合方法及装置
CN112269945B (zh) * 2020-11-03 2022-10-18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谣言辟谣促谣和三方认知博弈的信息传播预测方法
CN112269945A (zh) * 2020-11-03 2021-01-26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谣言辟谣促谣和三方认知博弈的信息传播预测方法
CN113271575A (zh) * 2021-05-14 2021-08-17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信息和用户意识耦合的d2d信息传播建模方法
CN113344627A (zh) * 2021-06-04 2021-09-03 哈尔滨商业大学 用户优质内容的生成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658015A (zh) * 2021-08-18 2021-11-16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干预信息的位置和干预时间影响信息传播的分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8067B (zh) 2020-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08067A (zh) 基于网络结构与用户心理特质的信息传播预测系统及方法
Xiao et al. Rumor propagation dynamic model based on evolutionary game and anti-rumor
CN106651030B (zh) 一种改进的rbf神经网络热点话题用户参与行为预测方法
CN106682991A (zh) 一种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及其传播方法
Virnoche et al. “Only connect”—EM Forster in an age of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Computer‐mediated association and community networks
Sun et al. Research on Public Opinion Propagation Model in Social Network Based on Blockchain.
CN108304521A (zh) 基于演化博弈的微博谣言传播的分析方法与系统
Huang The impact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and users' attachment to, urban neighbourhood parks
CN109858966A (zh) 一种基于演化博弈的促进网络社区的合作方法
CN108230169B (zh) 基于社交影响力的信息传播模型及态势感知系统及方法
Wang et al. Game-theoretic algorithm designs and analysis for interactions among contributors in mobile crowdsourcing with word of mouth
CN111475739B (zh) 一种基于元路径的异质社交网络用户锚链接识别方法
Xiao et al. Dynamic model of information diffusion based on multidimensional complex network space and social game
Bi et al. Research on the motives affecting the behavior of short video’s creators
CN115712772A (zh) 一种基于话题关联的话题传播预测方法
Zhao et al. Bounded confidence-based opinion formation for opinion leaders and opinion followers on social networks
Wei et al. Cooperation dynamics on collaborative social networks of heterogeneous population
Wang et al. Effects of trust-driven updating rule based on reputation in spatial prisoner’s dilemma games
Xiao et al. Multi-interaction fusion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for social recommendation
Murty et al.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and design thinking
Frijters Discrimination and job-uncertainty
Yao et al. Impacts of the internet on perceptions of governance at the community level: The case of Jiangqiao Township in Shanghai, China
Cao et al. Metaverse application, flow experience, and gen-zers’ participation inten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ommunication
Laghos et al. Sociology of student-centred e-learning communities: A network analysis
KR20120137586A (ko) 집단지성을 이용한 소셜 네트워크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그 제공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