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07075A - 一种血沉自动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血沉自动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07075A
CN107807075A CN201711190929.5A CN201711190929A CN107807075A CN 107807075 A CN107807075 A CN 107807075A CN 201711190929 A CN201711190929 A CN 201711190929A CN 107807075 A CN107807075 A CN 1078070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sedimentation rate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test tube
dete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909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军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ONCI WEIY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ONCI WEIY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ONCI WEIY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ONCI WEIY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9092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07075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07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70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4Investigating sediment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 G01N15/05Investigating sediment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in bloo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血沉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血沉自动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座、支撑单元、探测单元和第一动力单元;其中,支撑单元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用于竖直支撑多个待测管;多个所述待测管均贯穿设置于所述探测单元上,所述探测单元能够沿所述待测管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第一动力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探测单元往复运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红外扫描仪的检测检测效率低、不能得到连续的检测值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血沉自动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沉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沉自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将抗凝血放入到血沉管内垂直静置,红细胞由于密度较大而下沉,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又称为血沉(ESR)。测定血沉的方法很多,如魏氏法、涅氏法、温氏法、潘氏法、倾斜法、微量法等,常用的为魏氏法。
传统的魏氏法是一种手工测定方法,用普通血沉真空管采血,采血后将血沉试管中的血液轻轻上下颠倒混匀8-10次,然后用血沉管吸取上述混均匀的血至“0”刻度处,将血沉管直立在血沉架上,进行计时,室温中静置一小时,观察血浆高度,以红细胞的下沉的毫米数据报告血沉值。
上述利用魏氏法测试血沉存在以下的缺点:1.测试结果会因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不同而使测定的结果受影响,且不适合大批量的测试;2.测试时间长,且只记录一小时时刻点的血沉值,得不到血沉中间的变化过程值,因此会导致不能得到诊断病情的详细值。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新型红细胞沉降仪,通过将血沉管手工设置于血沉管架上,且在血沉管架的一侧设置有电机,电机驱动丝杠运动,滑台通过螺纹孔装设在丝杠的一端,并通过通孔装设在导杆上,导杆与丝杠平行设置,且均位于同一侧,滑台靠近血沉管座的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一个红外扫描仪,通过红外扫描仪扫描血沉值并记录,从而完成扫描。此技术方案中的缺点是上述红外扫描仪一次性对待测的血沉管的检测数量有限,检测效率低,且不能得到连续的检测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沉自动检测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红外扫描仪的检测检测效率低、不能得到连续的检测值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血沉自动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座;
支撑单元,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用于竖直支撑多个待测管;
探测单元,多个所述待测管均贯穿设置于所述探测单元上,所述探测单元能够沿所述待测管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
第一动力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探测单元往复运动。
优选地,所述探测单元包括扫描探测板,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连接于所述扫描探测板;
多个红外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扫描探测板上,每个所述待测管贯穿每个所述红外检测组件。
通过红外检测组件能够扫描出待测管内的血液样本的血沉值的变化,对血沉值进行连续监测。
优选地,所述红外检测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扫描探测板上的光室隔离块,所述光室隔离块内设置有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红外接收管位于所述待测管的相对两侧。
将红外接收管和红外发射管设置在光室隔离块内,无环境光干扰,排出了环境光的影响,使检测结果更准确。
优选地,所述第一动力单元包括电机,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
皮带带轮组件,其连接于所述扫描探测板。
电机带动皮带带轮组件运动,进而带动扫描探测板上下往复运动,从而达到检测待测管内的血液的目的。
优选地,还包括吸样单元,所述吸样单元包括支撑面板,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待测管设于所述支撑面板的后侧;
升降把手,其设置于所述支撑面板的前侧,所述升降把手穿过所述支撑面板上的滑槽,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面板上下往复运动;
吸样针,所述吸样针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升降把手上,且通过管路连通于所述待测管的底部开口,所述吸样针另一端用于吸取液体。
优选地,所述吸样单元还包括弹片,其一端固定于所述升降把手下表面,另一端向所述吸样针以远离所述升降把手方向倾斜接触采样管的开口端;
行程开关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升降把手上,所述行程开关传感器用于接收所述弹片产生的信号。
向待测管内吸取血液样本时,吸样针伸入采样管内,采样管的口部的边缘与弹片接触,当弹片受压到一定位置后,就会输出信号,通过管路将血液样本输送至待测管内。
优选地,还包括密封单元,所述密封单元包括第一电磁阀组,包括多个第一电磁阀,每个所述待测管的底端开口和相应的所述吸样针之间连通于一个所述第一电磁阀;
第二电磁阀组,包括多个第二电磁阀,每个所述待测管的顶端开口连通于一个所述第二电磁阀。
通过上述第一电磁阀组和第二电磁阀组控制待测管内是否进入血液和对待测管的进行上下密封,无需人为操作,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通过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电磁阀的开关状态;采用双电磁阀控制将待测管的上下密封,待测管不会漏气,能够保证血液样本稳定的位于待测管内,相比传统手动魏氏法更可靠安全。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动力单元,所述第二动力单元包括蠕动泵,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其入口端连通于所述第一电磁阀,其出口端连通于清洗液。
优选地,还包括清洗单元,所述清洗单元设置于所述吸样针的下方,所述清洗单元包括多个与所述吸样针相对应的清洗芯,所述清洗芯与外界连通。
优选地,还具有温度补偿组件。本发明中的血沉自动检测装置的电路板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在血沉沉降过程中,它实时监测温度变化,所报出的结果包含了温度的影响值,这样,在不同的实验室,不同的试验温度下,其结果是一致的。由系统进行温度补偿测算,结果更准确,测试结果带温度补偿,无需换算,直接报出结果,比传统的魏氏法更准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待测管贯穿探测单元设置,通过探测单元沿待测管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探测单元能够一次性监测多个待测管内的血液样本,且能够血沉的连续变化值,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且提高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血沉自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血沉自动检测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血沉自动检测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动力单元、支撑单元和探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支撑单元和探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图5的I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红外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图7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吸样单元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吸样单元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吸样单元和清洗单元的侧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图11的II处结构放大图;
图13是本发明的清洗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固定座;11、底部固定板;12、左固定板;121、上光耦;122、下光耦;13、右固定板;
2、支撑单元;21、上支撑板;22、下支撑板;23、右侧导杆;24、左侧导杆;
30、待测管;
4、第一动力单元;41、电机;42、皮带带轮组件;421.同步轴;422、主动轮;423、第一同步带;424、第一锁紧块;425、第一带轮;426、第二带轮;427、第二同步带;428、第二锁紧块;4281、光耦挡片;429、张紧轮;
5、探测单元;51、扫描探测板;52、红外检测组件;521、光室隔离块; 5211、狭缝;522、红外发射管;523、红外接收管;53、U型件;
6、吸样单元;61、支撑面板;611、第二磁铁;62、升降把手;621、锁紧套;63、吸样针;64、弹片;65、采样管;66、行程开关传感器;67、升降移动块;671、第一磁铁;68、升降滑杆;
7、密封单元;71、第一电测阀组;711、第一电磁阀;72、第二电磁阀组;721、第二电磁阀;
8、第二动力单元;81、蠕动泵;
9、清洗单元;91、清洗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血沉自动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座1、支撑单元2、第一动力单元4、探测单元5、吸样单元6、密封单元7、第二动力单元8和清洗单元9。
其中,固定座1由底部固定板11、左固定板12和右固定板13组成,左固定板12和右固定板13均固定于底部固定板11的两侧;
支撑组件2包括上支撑板21和下支撑板22,上支撑板21和下支撑板22的两端均固定于左固定板12和右固定板13上,下支撑板22位于上固定板21的下方,上述上支撑板12用于固定十个待测管30的上端,上述待测管30为标准魏氏管,内径为2.55±0.15mm,长度为300mm,刻度200mm范围的玻璃管,下支撑板13用于固定待测管30的下端,使每个标准魏氏管竖直设置;本实施例中的血沉自动检测装置还包括设置于上支撑板21和下支撑板22之间的左侧导杆23和右侧导杆24,左侧导杆23的两端均固定于上支撑板21和下支撑板 22,右侧导杆24的两端均固定于上支撑板21和下支撑板22,扫描探测板51的右端贯穿设置右侧导杆24。
每个标准魏氏管均贯穿设置于探测单元5上,其中,上述探测单元5包括扫描探测板51和十个红外检测组件52。
第一动力单元4,具体的,上述第一动力单元4包括电机41和皮带带轮组件42;其中,电机41固定设置于右固定板13上;且位于下支撑板22的下方靠近标准魏氏管的一侧。皮带带轮组件42包括横设在左固定板12和右固定板13 的同步轴421,同步轴421位于标准魏氏管的后侧,且位于扫描探测板51的上方,电机41的输出端位于右固定板13的外侧,在电机41的输出端连接有主动轮422,同步轴421伸出左固定板12和右固定板13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带轮 425,在右固定板13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同步带423,第一同步带423绕主动轮 422和与主动轮422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带轮425设置,第一同步带423的两端接头通过第一锁紧块424连接在一起,且通过第一锁紧块424与扫描探测板51的一端连接。
在伸出左固定板12的第一带轮425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二带轮426,第二带轮426设置在左固定板12上,第二同步带427绕第二带轮426和与第二带轮426 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带轮425设置,第二同步带427的两端通过第二锁紧块428 固定,第二锁紧块428与扫描探测板51的另一端连接。
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皮带带轮组件42还包括张紧轮,在左固定板 12和右固定板13上均设置有张紧轮429,通过张紧轮429调节上述第一同步带 423和第二同步带427的松紧,用于张紧第一同步带423和第二同步带427。
如图4所示,扫描探测板51的左端设置有与左侧导杆23相匹配的“U”型件53,通过上述“U”型件53,扫描探测板51可以沿左侧导杆23流畅地上下往复运动。“U”型件53为单边开口件,“U”型件作为上述左侧导向杆23的导向调节块,可以调节探测单元5的位置,使标准魏氏管和扫描探测板51上的探测孔同心。当扫描探测板51装配后,因加工误差和装配精度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扫描探测板51不能够顺畅地滑动,为了克服上述问题,通过“U”型件为扫描探测板51顺畅滑动留出调节的余量,在扫描探测板51装配后进行调节。
设置左侧导杆23和右侧导杆24,使右侧的第一同步带423和左侧的第二同步带427通过同步轴421连接到一起,保证上述第一同步带423和第二同步带427转动的同步性,使探测单元5在上下运动过程中,不会倾斜扭转。在扫描探测板51上设置有导向杆滑套,上述左侧导杆23、右侧导杆24和导向杆滑套均为聚四氟乙烯材质,导向杆滑套作为上述左侧导杆23和右侧导杆24的减磨材料使用。
如图4所示,在第二锁紧块428上设置有光耦挡片4281,在左固定板 12上设置有上光耦121和下光耦122,当光耦挡片4281移位到下光耦122 时,探测单元5此时扫描到标准魏氏管的下极限位置,当光耦挡片4281移位到上光耦121时,探测单元5扫描到标准魏氏管的上极限位置,上光耦 121和下光耦122之间的距离为运动行程。
本实施例中的每个标准魏氏管均贯穿设置于扫描探测板51,其中,扫描探测板51的两端连接于第一锁紧块424和第二锁紧块428,通过电机41带动扫描探测板51沿标准魏氏管的轴线方向上下往复运动。
上述电机41采用步进电机驱动上述第一同步带423和第二同步带427,进而带动扫描探测板51上下运动,步进角为1.8°的步进电机采用16倍细分,检测分辨精度达到0.1mm。
如图5-8所示,上述红外检测组件52设置于扫描探测板51的一侧,每个标准魏氏管贯穿每个红外检测组件52;具体的,红外检测组件52包括设置于扫描探测板51上的光室隔离块521,在光室隔离块521上设置有贯穿光室隔离块 521的狭缝5211;光室隔离块521内靠近待测管30的设置有红外发射管522和红外接收管523,红外发射管522和红外接收管523位于待测管30的相对两侧,红外接收管523用于接收红外发射管522发射的且通过待测管30的红外线,使用光室隔离块521将光路通道密闭,在光室隔离块521上设置的狭缝 5211,光路通过狭缝5211进行传递,无环境光干扰,这样就排除了环境光的影响,排除了人为因素,比肉眼判断更准确。红外发射管522和红外接收管523对标准魏氏管进行动态扫描,两分钟一个扫描周期,持续30分钟或 60分钟,采集的数据传递至控制系统,从而可以通过控制系统处理数据后得出动态曲线,通过控制面板显示出动态血沉值。
由于红外光对标准魏氏管的待测血液样本的变化检测首先由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进行处理,电路设置高分辨率和宽幅检测范围,检测精度可达0.1mm。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血沉自动检测装置还有温度补偿组件。本实施例中的血沉自动检测装置的电路板上有温度传感器,在血沉沉降过程中,它实时监测温度变化,所报出的结果包含了温度的影响值,这样,在不同的实验室,不同的试验温度下,其结果是一致的。由系统进行温度补偿测算,结果更准确,测试结果带温度补偿,无需换算,直接报出结果,比传统的魏氏法更准确。
优选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血沉自动检测装置的密封单元7包括第一电磁阀组71,包括十个第一电磁阀711,每个标准魏氏管的底端开口和相应的吸样针63之间连通于一个第一电磁阀711;第二电磁阀组72包括十个第二电磁阀721,每个待测管30的顶端开口连通于一个第二电磁阀721。当第一电磁阀711和第二电磁阀721均关闭,标准魏氏管内的血液样本的高度会保持不动,从而使标准魏氏管内的气压密封。
优选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血沉自动检测装置中的第二动力单元8 包括蠕动泵81,设置于固定座1上,其入口端连通于第一电磁阀711,其出口端连通于清洗液。
优选地,如图9-12本实施例中的血沉自动检测装置中的吸样单元6包括支撑面板61、升降把手62、吸样针63、升降移动块67、弹片64和行程开关传感器66;其中,支撑面板61固定于底部固定座11上,标准魏氏管设于支撑面板 61的后侧;
具体的,如图10所示,升降把手62设置于支撑面板61的前侧,每个升降把手62穿过支撑面板61上的滑槽与升降移动块67连接,每个升降把手62能够相对于支撑面板61上下往复运动;在升降移动块67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一磁铁671,在支撑面板61的上边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上述第一磁铁671能够吸合的第二磁铁611。
上述吸样针63的一端设置于升降把手62上,且通过管路连通于标准魏氏管的底部开口,吸样针63另一端用于吸取液体。
上述弹片64的一端固定于升降把手62下表面,另一端向吸样针63以远离升降把手62方向倾斜接触采样管65的开口端;采样管65是供吸样针63吸取血液样本至标准魏氏管内。
行程开关传感器66设置于升降把手62上表面,行程开关传感器66用于接收弹片64产生的信号。
在上述血沉自动检测装置的前侧设置有支撑面板61,支撑面板61靠近标准魏氏管的一侧上设置有十个升降滑杆68,每个升降滑杆68与每个升降移动块 67匹配设置,升降移动块67内设置有直线轴承,升降移动块67能够沿升降滑杆68上下往复运动,升降把手62和升降移动块67连接在一起,升降把手62 上设置的行程开关传感器66,当人工将采样管65放置于升降把手62下方,吸样针63位于采样管65内时,弹片64会与采样管65的口部的边缘接触,当弹片受压到一定位置后,就会输出另外一种信号,升降把手62上设置的吸样针63 通过锁紧套621固定,支撑面板61上设置有滑槽,用于限定升降把手62的旋转自由度,这样,升降把手62只能上下移动,保证吸样针63位置的准确。
当需要吸样时,手动提起升降把手62到顶部,第一磁铁671和第二磁铁 611吸合,将吸样针63伸入采样管65,向上举起采样管65,当采样管65碰触弹片64,触发控制信号,蠕动泵81开始工作,将采样管65中的血吸到标准魏氏管内,当到达规定刻度时,自动停止;第一电磁阀711和第二电磁阀721关闭,使管路内的气体不再流动,从而将魏氏标准管上下位置卡死,探测单元5进行上下扫描,最终得出血沉结果。
通过上述第一电磁阀组71和第二电磁阀组72控制,无需人为操作,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通过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电磁阀的开关状态。
传统手动魏氏法需要人为用橡皮泥堵口,血量高度很难控制,堵口不好很容易漏气,影响测试结果,人为操作,费时费力,一旦操作不同,就可能会引发生物安全问题。采用双电磁阀控制将标准魏氏管上下密封无漏气,比传统手动魏氏法更可靠安全。
本实施例中的血沉自动检测装置使用的标准魏氏管上端和下端都设置电磁阀,通过电磁阀控制标准魏氏管的上下密封,无需人为操作,省时省力,一致性好,减少人为操作的不确定性,上述对血液的检测完全有仪器操作,没有生物安全问题。
优选地,如图12和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血沉自动检测装置中的清洗单元9设置于吸样针63的下方,清洗单元9包括多个与吸样针63相对应的清洗芯91,清洗芯91与外界连通。每个清洗芯91内设置有一个第三电磁阀,用于将清洗芯91内的废液抽取至外部。
当标准魏氏管内的血液检测完毕后,手动将升降把手62按下至滑槽的最低位置,第一电磁阀组71和第二电磁阀组72均打开,控制系统控制蠕动泵81开始反转,蠕动泵81将清洁液通过管路依次输送至第二电磁阀72、标准魏氏管、第一电磁阀71并经过管路输送至吸样针63,此时吸样针63 位于清洗芯91内,蠕动泵81将清洁液对抽送至清洗芯91内,并在清洗芯 91内产生涡流,对吸样针63的外壁进行清洗,从而将标准魏氏管内的检测完毕后的血液排至外界的废液桶内,或废液通道内,从而完成了标准魏氏管和吸样针的自动清洗。上述方式冲洗完毕后,可以进行下一个标本测量,标准魏氏管既可以重复使用,又可以免手工清洗,无残留。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血沉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座(1);
支撑单元(2),设置于所述固定座(1)上,用于竖直支撑多个待测管(30);
探测单元(5),多个所述待测管(30)均贯穿设置于所述探测单元(5)上,所述探测单元(5)能够沿所述待测管(30)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
第一动力单元(4),用于驱动所述探测单元(5)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沉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单元(5)包括
扫描探测板(51),设置于所述固定座(1)上,所述第一驱动单元(4)连接于所述扫描探测板(51);
多个红外检测组件(52),设置于所述扫描探测板(51)上,每个所述待测管(30)贯穿每个所述红外检测组件(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沉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检测组件(52)包括设置于所述扫描探测板(51)上的光室隔离块(521),所述光室隔离块(521)内设置有红外发射管(522)和红外接收管(523),所述红外发射管(522)和所述红外接收管(523)位于所述待测管(30)的相对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沉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单元(4)包括
电机(41),设置于所述固定座(1)上;
皮带带轮组件(42),其连接于所述扫描探测板(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沉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样单元(6),所述吸样单元(6)包括:
支撑面板(61),设置于所述固定座(1)上,所述待测管(30)设于所述支撑面板(61)的后侧;
升降把手(62),其设置于所述支撑面板(61)的前侧,所述升降把手(62)穿过所述支撑面板(61)上的滑槽,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面板(61)上下往复运动;
吸样针(63),所述吸样针(63)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升降把手(62)上,且通过管路连通于所述待测管(30)的底部开口,所述吸样针(63)另一端用于吸取液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沉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样单元(6)还包括
弹片(64),其一端固定于所述升降把手(62)下表面,另一端向所述吸样针(63)以远离所述升降把手(62)方向倾斜接触采样管(65)的开口端;
行程开关传感器(66),设置于所述升降把手(62)上,所述行程开关传感器(66)用于接收所述弹片(64)产生的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沉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单元(7),所述密封单元(7)包括
第一电磁阀组(71),包括多个第一电磁阀(711),每个所述待测管(30)的底端开口和相应的所述吸样针(63)之间连通于一个所述第一电磁阀(711);
第二电磁阀组(72),包括多个第二电磁阀(721),每个所述待测管(30)的顶端开口连通于一个所述第二电磁阀(7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沉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动力单元(8),所述第二动力单元(8)包括
蠕动泵(81),设置于所述固定座(1)上,所述蠕动泵(81)的入口端连通于所述第一电磁阀(711),其出口端连通于清洗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血沉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洗单元(9),所述清洗单元(9)设置于所述吸样针(63)的下方,所述清洗单元(9)包括多个与所述吸样针(63)相对应的清洗芯(91),所述清洗芯(91)与外界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沉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温度补偿组件。
CN201711190929.5A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血沉自动检测装置 Pending CN1078070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90929.5A CN107807075A (zh)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血沉自动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90929.5A CN107807075A (zh)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血沉自动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7075A true CN107807075A (zh) 2018-03-16

Family

ID=61590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90929.5A Pending CN107807075A (zh)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血沉自动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0707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1432A (zh) * 2019-05-05 2019-07-09 北京众驰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血沉测试装置
WO2023098148A1 (zh) * 2021-12-01 2023-06-08 重庆南方数控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魏氏法全自动血沉动态分析仪及检测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02499Y (zh) * 2005-07-11 2006-08-02 姜世民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仪
CN203551579U (zh) * 2013-11-14 2014-04-16 宋筱亮 一种具有自动检测功能的加样针
CN104089796A (zh) * 2014-07-31 2014-10-08 深圳市国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取样装置
CN104204813A (zh) * 2013-06-19 2014-12-10 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红细胞沉降速率分析仪及其检测方法
CN104764896A (zh) * 2015-03-27 2015-07-08 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体外诊断设备的加样针防撞装置
CN105424961A (zh) * 2015-12-11 2016-03-23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用于微流控芯片进样的负压快速对接装置
CN205317792U (zh) * 2015-12-08 2016-06-15 重庆南方数控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自动精确化检测的魏氏法血沉仪
CN207832617U (zh) * 2017-11-24 2018-09-07 北京众驰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血沉自动检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02499Y (zh) * 2005-07-11 2006-08-02 姜世民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仪
CN104204813A (zh) * 2013-06-19 2014-12-10 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红细胞沉降速率分析仪及其检测方法
CN203551579U (zh) * 2013-11-14 2014-04-16 宋筱亮 一种具有自动检测功能的加样针
CN104089796A (zh) * 2014-07-31 2014-10-08 深圳市国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取样装置
CN104764896A (zh) * 2015-03-27 2015-07-08 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体外诊断设备的加样针防撞装置
CN205317792U (zh) * 2015-12-08 2016-06-15 重庆南方数控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自动精确化检测的魏氏法血沉仪
CN105424961A (zh) * 2015-12-11 2016-03-23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用于微流控芯片进样的负压快速对接装置
CN207832617U (zh) * 2017-11-24 2018-09-07 北京众驰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血沉自动检测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1432A (zh) * 2019-05-05 2019-07-09 北京众驰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血沉测试装置
CN109991432B (zh) * 2019-05-05 2024-03-08 北京众驰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血沉测试装置
WO2023098148A1 (zh) * 2021-12-01 2023-06-08 重庆南方数控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魏氏法全自动血沉动态分析仪及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96989B (zh) 一种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检测方法
CN202075285U (zh) 一种全盘加样微型转盘式全自动免疫发光分析系统
CN206339561U (zh) 小型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CN107328950A (zh) 一种用于细胞分析中样品管提升及清洗的自动进样系统
CN104297498A (zh) 一种全自动生化及发光免疫分析系统
CN109633186A (zh) 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
CN110045134A (zh) 一种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仪及其使用方法
CN107807075A (zh) 一种血沉自动检测装置
CN105259357A (zh) 一种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
CN106443034B (zh) 全自动免疫定量分析仪
CN108845154A (zh) 一种免疫定量分析仪
CN205538409U (zh) 一种染色装置及采取该染色装置的染片机
CN108663303A (zh) 一种血液分析仪
CN201368879Y (zh) 一种生物检验传感器
CN109406804A (zh) 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
WO2023098148A1 (zh) 一种魏氏法全自动血沉动态分析仪及检测方法
CN110133244A (zh) 一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吸液针机构及清洗方法
CN207832617U (zh) 一种血沉自动检测装置
CN203385745U (zh) 一种用于全自动检测分析仪的取样机械臂
CN201060190Y (zh) 全自动粪便分析装置
CN109294890A (zh) 一种微生物发酵多组分在线分析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6450690U (zh) 一种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仪
CN109115752A (zh) 一种γ干扰素释放自动检测系统
CN101504418B (zh) 一种生物检验传感器
CN110231472A (zh) 一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