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97171B - 光学引导装置用光栅的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学引导装置用光栅的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97171B
CN107797171B CN201711327949.2A CN201711327949A CN107797171B CN 107797171 B CN107797171 B CN 107797171B CN 201711327949 A CN201711327949 A CN 201711327949A CN 107797171 B CN107797171 B CN 1077971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ting
main
indicating
angle
grat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2794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97171A (zh
Inventor
方万水
陈岳平
温肇东
黄佳
王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electronic instrument factor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electronic instrument fac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electronic instrument factory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electronic instrument factory
Priority to CN20171132794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971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97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71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971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71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8Diffraction gratings
    • G02B5/1847Manufacturing metho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olo 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引导装置用光栅的设计方法,所述光栅包括主光栅和指示光栅,所述主光栅直立放置,所述指示光栅由两片上下对称设置的光栅板组成,与所述主光栅成固定夹角放置,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光栅的设计方法包括:光栅数目的确定、占空比的确定、光栅固定夹角的确定。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的光栅显示效果更佳,准确度更高。

Description

光学引导装置用光栅的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引导装置用光栅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由大量等宽等间距的平行狭缝构成的光学器件称为光栅(grating)。一般常用的光栅是在玻璃片上刻出大量平行刻痕制成,刻痕为不透光部分,两刻痕之间的光滑部分可以透光,相当于一狭缝。精制的光栅,在1cm宽度内刻有几千条乃至上万条刻痕。这种利用透射光衍射的光栅称为透射光栅,还有利用两刻痕间的反射光衍射的光栅,如在镀有金属层的表面上刻出许多平行刻痕,两刻痕间的光滑金属面可以反射光,这种光栅称为反射光栅。
现有的光栅主要应用于广告灯箱展示、影片摄制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光学引导装置用光栅的设计方法,光栅显示效果更佳,准确度更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学引导装置用光栅的设计方法,所述光栅包括主光栅和指示光栅,所述主光栅直立放置,所述指示光栅由两片上下对称设置的光栅板组成,与所述主光栅成固定夹角放置,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光栅的设计方法包括:
(1)光栅数目的确定:根据人眼视力与分辨角的关系,计算光栅间距,再根据光栅间距和指示宽度初步确定光栅数目,最后根据指示光栅夹角的调节范围最终确定光栅数目;
所述主光栅和指示光栅的光栅数目一致;
(2)占空比的确定:通过solidworks建模,然后比对光栅显示效果,选取光栅显示效果最佳时的占空比;
所述主光栅和指示光栅的占空比一致;
(3)光栅固定夹角的确定:通过solidworks建模,然后对1×1m和0.5×0.5m光栅不同观察偏移角下的显示效果进行比对,选取光栅显示效果最佳时的光栅固定夹角。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光栅数目的确定过程中,要求距离50m处不能明显观察到光栅本身,以视力5.3为准,此时分辨角为0.501′,计算光栅间距x:
光栅间距
Figure BDA0001506046380000021
因此,光栅间距应小于7.3mm,而指示宽度为400mm,据此计算光栅数目至少为400÷7.3≈55条;由于空间较小,指示光栅夹角调节范围较小,因此设计放大一倍,光栅数目设置为110。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占空比为0.35/0.65。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光栅固定夹角的确定过程中,选取指示光栅夹角为60度,此时在观察偏移角为0.3度时,获得的指示夹角为60度。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主光栅和指示光栅为内侧印刷有光栅条纹的钢化玻璃。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光栅条纹是通过磁控溅射透明导电膜ITO而成的。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主光栅和指示光栅的方阻小于20欧姆。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光栅的透光率为3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光栅结构的优化设计,采用两片指示光栅与主光栅成固定夹角的结构,应用光学莫尔效应,自动形成引导标志(指示箭头),能够引导气垫艇修正航向;同时通过光栅数目的确定、占空比的确定、光栅固定夹角的确定,使得光栅显示效果更佳,准确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光学引导装置用光栅的设计方法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主光栅,2、指示光栅,3、光栅条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光学引导装置用光栅的设计方法,用于光学引导装置的舱内引导灯箱和舱外引导灯箱中,为气垫艇引导航线,所述光栅包括主光栅1和指示光栅2,所述主光栅1直立放置,所述指示光栅2由两片上下对称设置的光栅板组成,与所述主光栅1成固定夹角放置,形成三角形结构。当观察角度左右偏移时,会观察到左右对称、方向相反的莫尔条纹,从而产生指示箭头。具体效果是:当人员正对引导装置时,会观察到竖直条纹;当人员偏右时,会观察到向左的指示箭头(指示夹角);当人员偏左时,会观察到向右的指示箭头(指示夹角),能够引导气垫艇修正航向。
所述光栅的设计方法包括:
(1)光栅数目的确定:根据人眼视力与分辨角的关系,见表1:
表1人眼视力与分辨角
视力 分辨角(’) 50m分辨尺寸(m)
5.0(1.0) 1 0.0145
5.1(1.2) 0.794 0.0115
5.2(1.5) 0.631 0.0092
5.3(2.0) 0.501 0.0073
要求距离50m处不能明显观察到光栅本身,以视力5.3为准,此时分辨角为0.501′,计算光栅间距x:
光栅间距
Figure BDA0001506046380000051
因此,光栅间距应小于7.3mm,而指示宽度为400mm,据此计算光栅数目至少为400÷7.3≈55条。再次,考虑到影响光栅数的另一个因素是角灵敏度和装置厚度尺寸限制(即指示光栅的夹角);由于空间较小,指示光栅夹角调节范围较小,因此设计放大一倍,光栅数目设置为110;
所述主光栅和指示光栅的光栅数目一致:主光栅的光栅数与指示光栅数差n(n为正前方观察所需的莫尔条纹数);光栅组宽度与指示光栅组宽度一致,从而产生光栅差。
(2)占空比的确定:通过solidworks建模,然后比对光栅显示效果,选取光栅显示效果最佳时的占空比;
光栅的占空比对角偏移灵敏度影响不大,但对指示莫尔条纹的宽度影响较大。占空比越低,黑色条纹越宽。当占空比为0.35/0.65时,显示效果最佳;
所述主光栅和指示光栅的占空比一致。
(3)光栅固定夹角的确定:通过solidworks建模,然后对1×1m和0.5×0.5m光栅不同观察偏移角下的显示效果进行比对,选取光栅显示效果最佳时的光栅固定夹角。
利用存在一定夹角的主光栅1和指示光栅2之间的莫尔条纹放大作用,将偏离光学引导装置中心的小角度进行光学放大,从而实现看见指示箭头。
通常指示光栅数量多为1个,这样在观察角为0°时,两者之间就会形成1条中间黑色的莫尔条纹,条纹宽度由光栅开口率决定,开口率越低越宽。由于指示光栅和主光栅之间存在一定夹角,腰部光栅间距离为较小,通常接近0,上下两端存在一定的距离,该距离由光栅尺寸和两者之间的夹角决定;当以小角度观察光学引导装置时,腰部的莫尔条纹不变,上下两端的莫尔条纹则随着离中间的距离的增加而向一侧逐步偏移,从而形成整体的莫尔箭头。箭头的方向和指示灵敏度由光栅结构和观察角度决定。
所述光栅固定夹角的确定过程中,选取指示光栅夹角为60度,此时在观察偏移角为0.3度时,获得的指示夹角为60度,人眼完全可以分辨,满足水平分辨率0.5度的技术要求。
为保证显示条纹的质量,需要保证光栅条纹的加工精度,并且光栅整体面板需要有足够刚度,以控制光栅整体的变形量。光栅间隙变化会造成指示图形出现锯齿,而光栅面版扭曲则会造成指示角弯曲、不对称。
因此,采用了在钢化玻璃上印刷光栅条纹的方法,即:所述主光栅1和指示光栅2为内侧印刷有光栅条纹3的钢化玻璃,透光率为30%。既保证了条纹精度,同时又增大了光栅整体面板的刚度,得以有效控制光栅变形量,取得良好效果。
又因为引导灯箱内的光源(钠灯)工作时,由于瞬间气体击穿放电,形成较大的瞬间电流,因此会产生大量的电磁辐射,灯箱采用金属结构,周边能完全屏蔽电磁辐射,但出光面则无法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同时灯箱还必须满足环境适应性要求,能够达到防护等级。因此必须在灯箱的出光面增加电磁、气、液密封防护。
本发明主光栅1采用钢化玻璃,为起到电磁屏蔽作用,在光栅钢化玻璃内侧磁控溅射透明导电膜ITO,使得方阻小于20欧姆,以满足电磁兼容设计要求。
安装时,耐温要求是120度,因此灯箱密封件需采用耐高温材料。本发明中采用26型氟橡胶作为光栅与箱体、箱体与反光板之间的密封材料。光栅与箱体之间用结构支架固定,以保证光栅的安装位置,同时在接缝处涂抹耐高温玻璃胶,进一步增强光栅安装结构强度及密封性能。
主光栅1位于引导装置的最前方,由一片光栅板和固定用机械组件组成,设计包括光栅数目、占空比等关键参数。指示光栅2的光栅板的光学设计包括指示光栅数目、占空比、倾斜方向与倾斜角度等关键参数。光栅板之间的夹角越大、光栅密度越高指示灵敏度就越高。光栅占空比越小,指示黑条纹的宽度越宽但整体光输出量也越低。指示光栅2与主光栅1的光栅数差即为最少条纹时,通常正前方小角度观察时的指示箭头条数。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光学引导装置用光栅的设计方法,通过光栅结构的优化设计,采用两片指示光栅与主光栅成固定夹角的结构,应用光学莫尔效应,自动形成引导标志(指示箭头),能够引导气垫艇修正航向;同时通过光栅数目的确定、占空比的确定、光栅固定夹角的确定,使得光栅显示效果更佳,准确度更高。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光学引导装置用光栅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包括主光栅和指示光栅,所述主光栅直立放置,所述指示光栅由两片上下对称设置的光栅板组成,与所述主光栅成固定夹角放置,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光栅的设计方法包括:
(1)光栅数目的确定:根据人眼视力与分辨角的关系,计算光栅间距,再根据光栅间距和指示宽度初步确定光栅数目,最后根据指示光栅夹角的调节范围最终确定光栅数目;
所述主光栅和指示光栅的光栅数目一致;
(2)占空比的确定:通过solidworks建模,然后比对光栅显示效果,选取光栅显示效果最佳时的占空比;
所述主光栅和指示光栅的占空比一致;
(3)光栅固定夹角的确定:通过solidworks建模,然后对1×1m和0.5×0.5m光栅不同观察偏移角下的显示效果进行比对,选取光栅显示效果最佳时的光栅固定夹角;
所述光栅数目的确定过程中,要求距离50m处不能明显观察到光栅本身,以视力5.3为准,此时分辨角为0.501′,计算光栅间距x:
光栅间距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因此,光栅间距应小于7.3mm,而指示宽度为400mm,据此计算光栅数目至少为400÷7.3≈55条;由于空间较小,指示光栅夹角调节范围较小,因此设计放大一倍,光栅数目设置为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引导装置用光栅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占空比为0.35/0.6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引导装置用光栅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固定夹角的确定过程中,选取指示光栅夹角为60度,此时在观察偏移角为0.3度时,获得的指示夹角为6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引导装置用光栅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光栅和指示光栅为内侧印刷有光栅条纹的钢化玻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引导装置用光栅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条纹是通过磁控溅射透明导电膜ITO而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引导装置用光栅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光栅和指示光栅的方阻小于20欧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引导装置用光栅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光栅和所述指示光栅的透光率为30%。
CN201711327949.2A 2017-12-13 2017-12-13 光学引导装置用光栅的设计方法 Active CN1077971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27949.2A CN107797171B (zh) 2017-12-13 2017-12-13 光学引导装置用光栅的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27949.2A CN107797171B (zh) 2017-12-13 2017-12-13 光学引导装置用光栅的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97171A CN107797171A (zh) 2018-03-13
CN107797171B true CN107797171B (zh) 2020-03-10

Family

ID=61536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27949.2A Active CN107797171B (zh) 2017-12-13 2017-12-13 光学引导装置用光栅的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9717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72942A (en) * 1967-08-10 1971-03-30 Gerrit Hendrik Tekronnie Position indicating instrument
US4166699A (en) * 1976-10-15 1979-09-04 Bergkvist Lars A Device for optic, preferably visual determination of a certain plane
US4474430A (en) * 1980-09-22 1984-10-02 Bergkvist Lars A Leading mark
US4629325A (en) * 1981-09-16 1986-12-16 Inogon Licens Ab Leading mark indicator
CN1044530A (zh) * 1989-01-26 1990-08-08 中国民用航空学院 导向信标显示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72942A (en) * 1967-08-10 1971-03-30 Gerrit Hendrik Tekronnie Position indicating instrument
US4166699A (en) * 1976-10-15 1979-09-04 Bergkvist Lars A Device for optic, preferably visual determination of a certain plane
US4474430A (en) * 1980-09-22 1984-10-02 Bergkvist Lars A Leading mark
US4629325A (en) * 1981-09-16 1986-12-16 Inogon Licens Ab Leading mark indicator
CN1044530A (zh) * 1989-01-26 1990-08-08 中国民用航空学院 导向信标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97171A (zh) 2018-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75339B1 (en) Edge-lighted luminous device
TWI223700B (en) Backlight illuminator
CN102768424B (zh) 双视角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27161B (zh) 用于提高对比度及预防波纹图形的膜、包括该膜的pdp滤光片和显示器件
CN107111058A (zh) 具有受控衍射耦合效率的基于衍射光栅的背光
MX2011010486A (es) Documento de seguridad con una imagen opticamente variable y metodo de fabricacion.
CN102338904A (zh) 导光板以及包括该导光板的背光单元
KR20090073532A (ko) 광학시트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CN102193684B (zh) 触摸面板及触摸面板的触摸位置检测方法
KR20140096328A (ko) 스파클 감소 표면을 갖는 멀티-칼라 픽셀형 디스플레이
CN104315991A (zh) 基板的翘曲度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触摸屏及制作方法
CN107797171B (zh) 光学引导装置用光栅的设计方法
CN105264328A (zh) 用于无接触地光学确定穿透位置的测量框架及配属的测量方法
CN105161008A (zh) 一种玻璃盖板和显示屏
WO2015098887A1 (ja) 形状測定装置、形状測定方法、および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
JP2008310259A (ja) 光路偏向板、面光源装置及び透過型画像表示装置
CN105424077A (zh) 一种光学检测测量照明及其成像系统
JP2006017957A (ja) レンズフィルム
CN207704060U (zh) 光学引导装置用光栅
CN112881416B (zh) 一种基于2d探测和3d测量的钢板表面质量检测系统
CN210372944U (zh) 一种大面积清晰均匀的分离式倾斜投影照明装置
CN103742834A (zh) 透明显示装置及其使用的背光模组
CN104930462A (zh) 一种折弯式防眩光格栅及低灯位照明灯
CN104142611B (zh) 一种掩模板
CN210153588U (zh) 一种大面积清晰均匀的双面式倾斜投影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Fang Wanshui

Inventor after: Chen Yueping

Inventor after: Wen Zhaodong

Inventor after: Huang Jia

Inventor after: Wang Kai

Inventor before: Chen Yueping

Inventor before: Wen Zhaodong

Inventor before: Huang Jia

Inventor before: Wang Ka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