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92082A - 一种轨道交通站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轨道交通站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92082A
CN107792082A CN201610741919.5A CN201610741919A CN107792082A CN 107792082 A CN107792082 A CN 107792082A CN 201610741919 A CN201610741919 A CN 201610741919A CN 107792082 A CN107792082 A CN 1077920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
platform
goods
conveyer belt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4191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小军
姜良奎
胡华鑫
林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74191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92082A/zh
Publication of CN107792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20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00General arrangement of stations, platforms, or sidings; Railway networks; Rail vehicle marshall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47/00Loading or unloading devices combined with vehicles, e.g. loading platforms, doors convertible into loading and unloading ra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ading Or Unloading Of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包括用于人员、货物分别上下列车的双层站台,所述双层站台中的一层站台为货运层,另一层站台为客运层。本发明设置双层的站台,人员与货物可分开并同时上下列车,将货运站台与客运站台统一,无需再单独修建货运站台,既节省了站台修建、维护等费用,又减少了站台占地面积,提高人员、货物运输效率。并且通过人货分离,可保证乘客具有更加舒适的上下车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轨道交通站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站台,特别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站台。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的发展迅猛,已逐渐成为陆地交通系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当前的城市规划中站台的设置亦由诸多考究,城市中建筑密度大,往往可供站台使用的面积存在很多限制,如何解决站台占地面积与实际设计要求之间的冲突已成为技术人员重要的研究课题。
现有的轨道交通站台,候车室与轨道列车距离较远,在候车室与列车之间通常设置有楼梯、扶梯、天桥等设施,供旅客往返于候车室与列车。因此旅客从检票口检票后需要步行较长的距离才能登上列车,给旅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并且当人员较多时,极易造成候车室以及轨道两侧的拥堵,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而对于货运列车而言,需要建造一独立的货运站台来提供货物装卸,其建造和维护成本较高,不利于货物运输。并且现有的货运站台存在自动化程度低,货物装卸效率差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货运与客运列车站台不统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站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包括用于人员、货物分别上下列车的双层站台,所述双层站台中的一层站台为货运层,另一层站台为客运层。
进一步,所述客运层延伸至轨道旁,在客运层与列车之间设置有用于人员上下车的连通道。
进一步,所述连通道包括设置在客运层的固定通道、与所述固定通道伸缩连接的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伸出固定通道后与列车车门密封固定。
进一步,在所述货运层上设置有用于货物上下列车的货运通道,所述货运通道延伸至货运层边缘与列车临近。
进一步,所述货运通道包括设置在列车一侧的上货通道、设置在列车另一侧的卸货通道、用于将货物从列车一侧推入和/或从列车另一侧推出的装卸设备。
进一步,所述上货通道包括与列车地板平齐、贯通列车长度方向设置的上货传送带,所述上货传送带包括多段沿着列车长度方向传送的横向上货传送带和多段设置在列车舱门处、自由方向传送的自由上货传送带。
进一步,所述上货通道还包括用于防止货物跌落站台的升降挡板,所述升降挡板设置在所述上货传送带与列车之间
进一步,所述卸货通道包括多段倾斜设置、沿着列车宽度方向传送的纵向卸货传送带,在所述纵向卸货传送带远离列车的一端设置有一贯通列车长度方向设置的横向卸货传送带。
进一步,所述装卸设备包括用于将货物从列车一侧推入和/或从列车另一侧推出的机器人、用于所述机器人滑动位移的滑轨。
进一步,所述机器人包括底座和机械臂,所述机械臂与底座固定可自由旋转,在所述机械臂前端设置有叉手。
综上内容,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设置双层的站台,人员与货物可分开并同时上下列车,将货运站台与客运站台统一,无需再单独修建货运站台,既节省了站台修建、维护等费用,又减少了站台占地面积,提高人员、货物运输效率。并且通过人货分离,可保证乘客具有更加舒适的上下车环境。
2、客运层延伸至轨道或列车旁,乘客可直接在客运层候车厅上下列车,无需再步行较长距离,极大的方便了乘客,也可减少或避免当人员较多时所造成的拥堵,减少安全隐患。
3、货运层以及货运通道延伸至轨道或列车旁,货物由传输系统直接传送至列车旁装卸,极大的提高了装卸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4、通过设置采用推入推出方式的自动装卸设备,货物从列车一侧推入车厢,从列车另一侧被推出车厢,实现了自动化装卸,进一步提高装卸效率,并且推入推出的装卸方式效率高、占用空间小。
5、列车两侧设置货运通道,使得装货、卸货可同时进行,提高货物进出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客运层和列车连接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客运层、货运层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客运层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货运层平面示意图。
如图1至图4所示,客运层1、货运层2、连通道3、固定通道3-1、连接通道3-2、上货通道4、横向上货传送带4-1、自由上货传送带4-2、卸货通道5、纵向卸货传送带5-1、横向卸货传送带5-2、卸货升降台5-3、防跌落挡板5-4、装卸设备6、机器人6-1、底座6-2、机械臂6-3、叉手6-4、滑轨6-5、轨道7、AGV小车8、升降挡板9、辅助滚柱10,集装箱11、检票口12、仓库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为方便说明和读者理解,本说明书所述的“列车长度方向”是指图1中的左右方向,“列车宽度方向”是指图2中的左右方向。
实施例一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站台,主要用于人员以及货物的铁路运输。
如图2至4所示,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包括两层站台,包括底部的第一层站台和顶部的第二层站台,其中第一层站台为货运层2,第二层站台为客运层1,或者所述第一层站台为客运层1,第二层站台为货运层2。
客运层1用于乘客上下车,货运层2用于装卸货物,两者分开并且可同时进行。货运层2设置仓库13,用以货物集散。客运层1可设置候车室,乘客可由候车室直接上下车。
本发明设置双层的站台,人员与货物可分开并同时上下列车,将货运站台与客运站台统一,无需再单独修建货运站台,既节省了站台修建、维护等费用,又减少了站台占地面积,提高人员、货物运输效率。通过人货分离,可保证乘客具有更加舒适的上下车环境。
为进一步提高站台运力以及货物装卸效率,在列车轨道7的两侧均设置有本发明所述的轨道交通站台。乘客或货物可由轨道7两侧的站台分别上下车、装卸货。为便于乘客通行,在轨道7两侧站台之间设置通道,乘客可从列车一侧的站台通往另一侧站台。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包括两层站台,包括底部的第一层站台和顶部的第二层站台,该两层站台均为客运层1或者均为货运层2。
实施例三
如图3、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轨道交通站台的客运层1、货运层2设置在列车轨道7的两侧,并且客运层1、货运层2延伸至轨道7旁与列车临近。
客运层1设置候车室,候车室内设置检票口12,在客运层1与列车之间设置连通道3,乘客可由检票口12进入连通道3至列车内,列车内乘客也可通过连通道3进入站台。
客运层1延伸至轨道7或列车旁,乘客可直接在客运层1候车厅上下列车,无需再步行较长距离,极大的方便了乘客,也可减少或避免当人员较多时所造成的拥堵,减少安全隐患。
货运层2设置仓库13、货运通道,货运通道铺设至货运层2边缘与列车临靠,货运通道连接仓库13,仓库13的货物可直接由货运通道传送至列车旁进行装卸,从列车卸下的货物也可由货运通道传送至仓库13,再由仓库13向站外运输。
仓库13内货物集中装入带有识别装置的集装箱11,各集装箱11被装上货运通道后可自动传送。
货运层2以及货运通道延伸至轨道7或列车旁,货物由传输系统直接传送至列车旁装卸,极大的提高了装卸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实施例四
如图2、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列车是双层列车,即一层为客舱、一层为货舱,客舱层对应客运层1,货舱层对应货运层2。
连通道3设置在客运层1连通客运层1与列车的客舱,连通道3包括固定通道3-1、连接通道3-2。
固定通道3-1设置在客运层1内,其截面形状为门形,一端临近客运层1边缘,另一端靠近客运层1内的检票口12。
连接通道3-2与固定通道3-1可伸缩连接,在连接通道3-2与固定通道3-1之间设置伸缩驱动机构,伸缩驱动机构带动连接通道3-2滑出固定通道3-1,连接通道3-2在伸出后与列车客舱的车体接触密封。连接通道3-2与车体接触的位置对应列车的车门,在连接通道3-2伸出固定后,列车车门打开,供乘客上下车。
在连接通道3-2与车体接触的一端设置有橡胶折页,橡胶折页与车体紧贴密封。
通过连通道3的设置,可有效连接列车与客运层1,使得乘客能够直接从客运层1上下列车。
实施例五
如图2、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货运层2设置仓库13、货运通道,货运通道铺设至货运层2边缘与列车临靠,货运通道连接仓库13,仓库13的货物可直接由货运通道传送至列车旁进行装卸,从列车卸下的货物也可由货运通道传送至仓库13,再由仓库13向站外运输。
货运通道包括上货通道4、卸货通道5、装卸设备6。
上货通道4、卸货通道5分别设置于两个站台,即上货通道4设置与列车一侧的站台内,卸货通道5设置与列车另一侧的站台内,上货通道4、卸货通道5位于列车两侧。列车两侧设置货运通道,使得装货、卸货可同时进行,提高了货物进出效率。
装卸设备6设置于列车一侧的站台内,装卸设备6将上货通道4上的货物沿着列车宽度方向推入列车货舱,完成货物装载。
装卸设备6将列车货舱内的货物沿着列车宽度方向推出列车,货物被推入卸货通道5,货物由卸货通道5传送出站台,完成货物卸载。或者装卸设备6在推入货物的同时,通过货物进入列车货舱将原来货舱内的货物挤出货舱至卸货通道5,货物由卸货通道5传送出站台,完成货物卸载。
通过设置采用推入推出方式的自动装卸设备6,货物从列车一侧推入车厢,从列车另一侧被推出车厢,实现了自动化装卸,进一步提高装卸效率,并且推入推出的装卸方式效率高、占用空间小。
实施例六
如图2、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货通道4包括上货传送带、连接传送带。
连接传送带设置于货运层2仓库13与上货传送带之间,用于仓库13与上货传送带之间的货物传送。
上货传送带设置在货运层1边缘,临近列车轨道7一侧设置。上货传送带沿着列车长度方向贯通列车全长设置,在上货传送带底部设置有地基,上货传送带在地基上修建后,其表面与列车货舱的地板平齐,便于装卸货物。
上货传送带包括多段横向上货传送带4-1和多段自由上货传送带4-2。
其中,横向上货传送带4-1的传送方向为沿着列车长度的方向。自由上货传送带4-2设置在列车货舱的舱门处,其传送方向可沿列车宽度方向或列车长度方向。列车货舱的舱门处设置自由上货传送带4-2,在两个临近的自由上货传送带4-2之间设置有横向上货传送带4-1。
在本实施例中,横向上货传送带4-1采用带有动力源的滚柱或者履带,货物可通过滚柱或履带的转动带动其位移。自由上货传送带4-2采用带有动力源的多个滚珠,货物可由滚珠的转动带动其实现沿列车长度或宽度方向上的位移,从而即实现沿列车长度方向位移的传送,又实现沿着列车宽度方向位移的装车。
多个滚柱组成一组传送板,传送板并排设置,组成自由上货传送带4-2。
货物在仓库13内装入集装箱11,集装箱11放置于连接传送带后被传送至上货传送带,在横向上货传送带4-1的带动下沿着列车长度方向传送,通过识别集装箱11上的识别装置确定其需放入的车厢编号,在指定车厢的舱门处停下并装载入列车货舱。
通过上述上货通道4的具体结构,使得货物从仓库13出来后能够自动传输至列车,提高了装卸自动化。
实施例七
在本实施例中,自由上货传送带4-2由多个滚珠和滚柱下方的滚珠传送带组成,其中滚珠传送带具备动力,在滚珠传送带的带动下,滚珠自身可实现位移,从而带动滚柱上方的货物沿着列车长度方向的位移。货物在列车货舱舱门处停放后,由装卸设备6推动,实现沿列车宽度方向位移的装车。
实施例八
如图2、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卸货通道5包括多段纵向卸货传送带5-1、多段横向卸货传送带5-2。
纵向卸货传送带5-1设置在列车货舱的舱门处,其倾斜设置,靠近舱门处高度较高,纵向卸货传送带5-1的传送方向为沿列车宽度方向。在纵向卸货传送带5-1远离列车的一端连接横向卸货传送带5-2,横向卸货传送带5-2沿着列车长度方向贯通列车全长设置,其传送方向为沿列车长度方向。
货物从列车被推出后,通过纵向卸货传送带5-1沿列车宽度方向传送至横向卸货传送带5-2,在横向卸货传送带5-2的传送下,实现货物的出站。在本实施例中,在横向卸货传送带5-2的尽头设置有集散区,通过AGV小车8将货物自动运输出站。
纵向卸货传送带5-1为多个并排设置的滚柱。多个滚柱沿列车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组成一滚柱板,多组滚柱板沿列车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滚柱的长度与集装箱11尺寸相配合,使集装箱11被推出列车货舱后,能够在倾斜纵向卸货传送带5-1自由下落。滚柱可不加动力,货物或集装箱11在重力作用下实现位移。
横向卸货传送带5-2包括多段连成一行并带有动力源的履带,通过履带的带动实现货物或集装箱11的位移。
若货物或集装箱11直接从纵向卸货传送带5-1滑入横向卸货传送带5-2,货物或集装箱11在横向卸货传送带5-2上会遇到较大阻力,不易挺落在横向卸货传送带5-2上,因此在横向卸货传送带上5-2设置有卸货升降台5-3。
在本实施例中,卸货升降台5-3设置与两段相邻的履带之间的缝隙,在货物或集装箱11在纵向卸货传送带5-1下落时,卸货升降台5-3升起,货物划至卸货升降台5-3后,控制卸货升降台5-3下落,货物或集装箱11完全落到履带上后由履带带动实现沿列车长度方向的位移。
为了防止货物或集装箱11从纵向卸货传送带5-1滑至卸货升降台5-3时跌落站台,在横向卸货传送带5-2上设置有防跌落挡板5-4。防跌落挡板5-4设置在横向卸货传送带5-2远离纵向卸货传送带5-1的一侧,其向上延伸,高度比卸货升降台5-3升起时高,以便抵住货物或集装箱11,防止其跌落,造成事故。
货物或集装箱11从列车内被推出,通过重力作用在纵向卸货传送带5-1下滑至横向卸货传送带5-2,在横向卸货传送带5-2的带动下传送至集散区,通过AGV小车8将货物自动运输出站。
通过上述卸货通道5的具体结构设计,使得货物或集装箱11能够实现从列车至站外的自动化传送,完全无需人工操作。
实施例九
在本实施例中,横向卸货传送带5-2包括多个带有动力源的滚柱,多个滚柱沿列车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在滚柱上周全包裹橡胶圈,一使滚柱直径增大,二使得滚柱具有更大摩擦力和弹性,便于传送货物。
在合适位置的两根滚柱之间设置缝隙,在该缝隙内设置卸货升降台5-3。
实施例十
为了防止货物或集装箱11在沿列车长度方向传送时跌落至轨道7造成事故,在横向上货传送带4-1、纵向卸货传送带5-1上均设置有升降挡板9。
升降挡板9设置在列车与横向上货传送带4-1之间,以及设置在列车与纵向卸货传送带5-1之间,在列车左右两侧的地基内设置凹槽,用于升降挡板9下降隐藏,防止其阻碍货物或集装箱11正常装卸。
在列车未进站或货物在传送带上传送时,升降挡板9处于升起状态,当货物或集装箱11准备推入列车时,升降挡板9下降。
实施例十一
为辅助货物或集装箱11推入、推出列车,在横向上货传送带4-1、纵向卸货传送带5-1上均设置有辅助滚柱10。
辅助滚柱10设置在列车与横向上货传送带4-1之间,以及设置在列车与纵向卸货传送带5-1之间。辅助滚柱10的传送方向沿着列车宽度方向,当货物或集装箱11推入、推出列车时,起到辅助传送作用。
实施例十二
装卸设备6用于将货物推入、推出列车,在本实施例中,装卸设备6包括机器人6-1、滑轨6-5,设置在上货通道4上的站台内。
滑轨6-5设置在上货通道4地基的外侧,供机器人6-1滑动,以便机器人6-1工作区域能够覆盖整个列车货舱舱门区域。
机器人6-1包括底座6-2、机械臂6-3。底座6-2下方设置滑轮,滑轮与滑轨6-5配合。机械臂6-3与底座6-2旋转固定,机械臂6-3可在底座6-2自由旋转,机械臂6-3包括了两段臂,进一步提高其灵活性。
在机械臂6-3前端设置有叉手6-4,叉手6-4用于与集装箱11配合,使机械臂6-3在推动集装箱11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机器人6-1采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当集装箱11进入该机器人6-1工作区域内时,机器人6-1通过RFID技术识别集装箱11,判别该集装箱11是否是其所在车厢的货物,若是则判断该集装箱11应放于该节车厢货舱的具体位置,通过叉手6-4固定集装箱11后移动集装箱11的位置,或者与上货通道4联动配合,通过上货通道4传送至相对应位置后,将集装箱11推入列车货舱。
通过设置机器人6-1,实现自动货运系统,可自行识别货物所需摆放的位置,无需人工操作。
实施例十三
一种轨道货运自动识别装卸系统,主要应用于轨道货运站台。
装卸系统主要包括一主控制端、货运通道、仓库13、集装箱11、第一识别探头、多个第二识别探头、装卸设备6。
第一识别探头、多个第二识别探头分别与主控制端电路连接,货运通道动力源控制端与主控制端电路连接,装卸设备6的控制端与主控制端电路连接。
货运通道铺设至轨道货运站台的边缘与列车临近,在货运站台上设置有仓库13,仓库13内存放有待运集装箱11,集装箱11上贴有识别码,在本实施例中,识别码为二维码。
在仓库13出口设置第一识别探头,第一识别探头基于RFID技术识别集装箱11上的识别码,第一识别探头将所识别的集装箱11信息传送至主控制端。
集装箱11装入货运通道运输至列车旁,在货运通道列车段的一侧设置有装卸设备6,装卸设备6用于将集装箱11装载入车。在装卸设备6上设置有第二识别探头,第二识别探头基于RFID技术识别位于货运通道上的集装箱11的识别码,将信息传输至主控制端。
主控制端内存储有货运清单,货运清单内容包括每个集装箱11的信息以及所需装载的车厢等信息。
主控制器根据第一识别探头传送的信息,确定集装箱11信息,传送信息至货运通道动力源控制端,控制货运通道的运行和停止,将集装箱11传送至货运清单的指定车厢。在该车厢处的装卸设备6的第二识别探头识别集装箱11信息,将信息传送至主控制端,主控制端确认后控制装卸设备6对该集装箱11进行装车。
本轨道货运自动识别装卸系统,基于RFID技术对每个集装箱11进行自动装卸货,有利的提高了货运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提高货运效率。
如上所述,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人员、货物分别上下列车的双层站台,所述双层站台中的一层站台为货运层,另一层站台为客运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客运层延伸至轨道旁,在客运层与列车之间设置有用于人员上下车的连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道包括设置在客运层的固定通道、与所述固定通道伸缩连接的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伸出固定通道后与列车车门密封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货运层上设置有用于货物上下列车的货运通道,所述货运通道延伸至货运层边缘与列车临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货运通道包括设置在列车一侧的上货通道、设置在列车另一侧的卸货通道、用于将货物从列车一侧推入和/或从列车另一侧推出的装卸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货通道包括与列车地板平齐、贯通列车长度方向设置的上货传送带,所述上货传送带包括多段沿着列车长度方向传送的横向上货传送带和多段设置在列车舱门处、自由方向传送的自由上货传送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货通道还包括用于防止货物跌落站台的升降挡板,所述升降挡板设置在所述上货传送带与列车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货通道包括多段倾斜设置、沿着列车宽度方向传送的纵向卸货传送带,在所述纵向卸货传送带远离列车的一端设置有一贯通列车长度方向设置的横向卸货传送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设备包括用于将货物从列车一侧推入和/或从列车另一侧推出的机器人、用于所述机器人滑动位移的滑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包括底座和机械臂,所述机械臂与底座固定可自由旋转,在所述机械臂前端设置有叉手。
CN201610741919.5A 2016-08-28 2016-08-28 一种轨道交通站台 Pending CN1077920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41919.5A CN107792082A (zh) 2016-08-28 2016-08-28 一种轨道交通站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41919.5A CN107792082A (zh) 2016-08-28 2016-08-28 一种轨道交通站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92082A true CN107792082A (zh) 2018-03-13

Family

ID=61528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41919.5A Pending CN107792082A (zh) 2016-08-28 2016-08-28 一种轨道交通站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9208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91941A (zh) * 2018-11-13 2019-02-01 西南交通大学 基于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运输方法及装置
CN109353349A (zh) * 2018-11-22 2019-02-19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交通客货共享车站
CN109629354A (zh) * 2018-12-11 2019-04-16 株洲旭阳机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铺轨用滚筒收放装置及牵引车及铺轨作业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181620B (de) * 1953-02-28 1955-04-12 Alweg Forschung Gmbh Bahnhofsanlage für mehrgeschossige Fahrzeuge
CN1110234A (zh) * 1994-04-10 1995-10-18 张百利 站台列车与客运列车同步运行式火车站
JPH08100412A (ja) * 1994-09-30 1996-04-16 Kawasaki Steel Corp 磁気浮上式鉄道のプラットホームに設置する乗降設備
WO2003070535A1 (en) * 2002-02-20 2003-08-28 Guido Porta Method for railroad transport and apparatus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trains
FR2847873A1 (fr) * 2002-11-28 2004-06-04 Bernard Gilles Fontaine Systeme integre d'acheminement de marchandises en ville par le metro, combinant le ferroutage avec un ensemble de stations intermodales de marchandises et de plates-formes logistiques
CN206049662U (zh) * 2016-08-28 2017-03-29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站台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181620B (de) * 1953-02-28 1955-04-12 Alweg Forschung Gmbh Bahnhofsanlage für mehrgeschossige Fahrzeuge
CN1110234A (zh) * 1994-04-10 1995-10-18 张百利 站台列车与客运列车同步运行式火车站
JPH08100412A (ja) * 1994-09-30 1996-04-16 Kawasaki Steel Corp 磁気浮上式鉄道のプラットホームに設置する乗降設備
WO2003070535A1 (en) * 2002-02-20 2003-08-28 Guido Porta Method for railroad transport and apparatus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trains
FR2847873A1 (fr) * 2002-11-28 2004-06-04 Bernard Gilles Fontaine Systeme integre d'acheminement de marchandises en ville par le metro, combinant le ferroutage avec un ensemble de stations intermodales de marchandises et de plates-formes logistiques
CN206049662U (zh) * 2016-08-28 2017-03-29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站台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91941A (zh) * 2018-11-13 2019-02-01 西南交通大学 基于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运输方法及装置
CN109353349A (zh) * 2018-11-22 2019-02-19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交通客货共享车站
CN109629354A (zh) * 2018-12-11 2019-04-16 株洲旭阳机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铺轨用滚筒收放装置及牵引车及铺轨作业方法
CN109629354B (zh) * 2018-12-11 2023-10-20 株洲旭阳机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铺轨用滚筒收放装置及牵引车及铺轨作业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05157B (zh) 用于服务无人物流配送载具的配送站点及配送方法
JP6736698B2 (ja) 電車貨物配送システム
CN107082245A (zh) 一种智能物流传输系统
CN107902351B (zh) 适用于公路、高速铁路及航空多式联运的集装化运输系统
CN207943507U (zh) 地下货物转运站
CN107792082A (zh) 一种轨道交通站台
CN205971286U (zh) 一种轨道货运站台
CN106564764B (zh) 一种多式联运互通系统
CN107776581A (zh) 一种轨道货运装卸系统
CN205971287U (zh) 一种客运站台
CN205971290U (zh) 一种货运站台
CN110271827A (zh) 轨道智能分拣系统
CN109422165A (zh) 智能并行电梯系统
CN205972531U (zh) 一种货运集装箱
CN206141539U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站台
CN107839694A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站台
CN206049662U (zh) 一种轨道交通站台
CN107792081A (zh) 一种客运站台
CN107776582A (zh) 一种货运站台
CN207467760U (zh) 分段式轻型快速智能输送载货装卸平台
CN205971288U (zh) 一种轨道货运装卸系统
CN206051000U (zh) 一种轨道货运自动识别装卸系统
JP2002512149A (ja) 貨物コンテナ、及び積荷の輸送方法
CN206049661U (zh) 一种轨道客运站台
CN206050997U (zh) 一种轨道货运装卸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