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91701A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91701A
CN107791701A CN201710729445.7A CN201710729445A CN107791701A CN 107791701 A CN107791701 A CN 107791701A CN 201710729445 A CN201710729445 A CN 201710729445A CN 107791701 A CN107791701 A CN 1077917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framework
tape deck
medium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2944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田聪
代田健
代田健一
野本伸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791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17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24Strips for supporting or holding pap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在抑制装置的宽度尺寸的同时得到无偏差的良好的记录结果。记录装置具备:托架,具有朝向介质吐出液体的记录头,并且能够在与介质的搬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框体,形成具备上述托架的装置主体的外侧;液体收容部,配置在上述框体的外侧,收容上述液体;多个中继部,设置于上述托架,中继从上述液体收容部朝向上述记录头传送的上述液体;管,从上述液体收容部向上述中继部供应上述液体;开闭体,开闭上述框体的上部,其中,多个上述中继部在上述托架中朝向与上述托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并排设置,上述管从上述托架通过上述框体和上述开闭体之间向上述框体的外侧伸出。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在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例的喷墨打印机中,存在有如下构成的所谓串联式的喷墨打印机:搭载有记录头的托架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运动,同时,从该记录头向介质吐出液体(作为其一例的油墨)而实行记录。
在串联式的喷墨打印机中,就在托架上搭载墨盒的喷墨打印机而言,托架内的多个墨盒通常沿着托架的移动方向配列(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如果以更加高画质化为目的而增加油墨颜色的话,则设置于托架的墨盒的数量也增加,由此,托架在移动方向(宽度方向)上大型化,进而装置的宽度尺寸也增大。装置的宽度尺寸与装置的纵深尺寸相比,削减的余地小,托架的宽度尺寸的大型化在装置的宽度方向抑制时成为较大的障碍。
对于这样的技术课题,如专利文献2所示,考虑到通过将多个墨盒沿着与托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装置纵深方向)排列来进行解决。
但是,由于油墨的消耗量因颜色而不同,因此,随着使用时间的经过,墨盒间的油墨余量均衡也被大大地破坏。在多个墨盒沿着装置纵深方向排列设置的类型中,如果墨盒间的油墨余量均衡被破坏的话,托架的重心位置在装置纵深方向上产生变动。由此,伴随托架的移动动作,托架的举动产生偏差,也存在牵连到记录品质的偏差的危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0-24099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6286932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抑制装置的宽度尺寸的同时得到无偏差的良好的记录结果的记录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涉及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托架,其具有朝向介质吐出液体的记录头,并且能够在与介质的搬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框体,其形成具备所述托架的装置主体的外侧;液体收容部,配置在所述框体的外侧,收容所述液体;多个中继部,设置于所述托架,中继从所述液体收容部朝向所述记录头传送的所述液体;管,从所述液体收容部向所述中继部供应所述液体;开闭体,开闭所述框体的上部;多个所述中继部在所述托架中朝向与所述托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管从所述托架通过所述框体和所述开闭体之间向所述框体的外侧伸出。
根据本方式,收容液体的液体收容部为设置在形成装置主体的外侧的框体的外侧,并且从该液体收容部向设置于托架的中继部供应液体的构成,因此,能够抑制设置于托架的多个中继部之间的液体余量均衡的破坏。并且,在托架中,多个中继部朝向与托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并排设置,因此,能够抑制托架的移动方向(以下称为“宽度方向”)的尺寸,也就是说能够抑制装置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在抑制装置的宽度尺寸的同时得到无偏差的良好的记录结果的记录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特征为,在第一方式中,具备电源部,所述电源部供应对包括所述托架的驱动对象进行驱动时的电力,所述电源部在与所述托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即装置纵深方向上和所述托架的移动区域相比位于装置近前侧,并且在竖直方向上和介质的搬送路径相比位于上侧,所述管固定于所述电源部的上部。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特征为,在第一方式中,具备电源部,所述电源部供应对包括所述托架的驱动对象进行驱动时的电力,所述电源部在与所述托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即装置纵深方向上和所述托架的移动区域相比位于装置近前侧,并且在竖直方向上和介质的搬送路径相比位于上侧,所述电源部的上部被盖部件覆盖,所述管固定于所述盖部件的上表面。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特征为,在第二或第三方式中,在与所述托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即装置纵深方向上,在装置背面侧具备连接电源插头的插口,所述管在连接所述插口和所述电源部之间的线缆之上通过。
并且,“在线缆之上通过”的意思是,不仅包括在线缆的紧上方通过的方式,还包括在高度方向上管隔开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在线缆之上通过的方式。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特征为,在第一至第四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在所述框体上形成有缺口部,所述管通过所述缺口部从所述框体的内侧向外侧伸出。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特征为,在第五方式中,在所述开闭体关闭的状态下,该开闭体在至少一部分进入所述框体的内侧的同时,经由所述缺口部,所述开闭体的侧面的一部分露出。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特征为,在第一至第六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在与所述托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即装置纵深方向上,在装置前面侧具备构成所述记录装置的操作部的面板单元,所述管固定在所述面板单元的背面侧。
并且,“固定在面板单元的背面侧”的意思是,不仅包括管直接固定在面板单元的背面的方式,还包括仅管的固定位置在面板单元的背面侧的方式。
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特征为,在第一至第七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具备废液储存部,所述废液储存部储存从所述记录头作为废液吐出的所述液体,所述管在所述废液储存部之上通过。
并且,“在废液储存部之上通过”的意思是,不仅包括在废液储存部的紧上方通过的方式,还包括在高度方向上管隔开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在废液储存部之上通过的方式。
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的特征为,在第一至第八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具备:介质接收托盘,其能够在进入所述框体内的第一位置和从所述框体内突出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二位置接收被排出的介质;托盘驱动电机,其作为所述介质接收托盘的驱动源,其中,所述管在所述托盘驱动电机之上通过。
并且,“在托盘驱动电机之上通过”的意思是,不仅包括在托盘驱动电机的紧上方通过的方式,还包括在高度方向上管隔开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在托盘驱动电机之上通过的方式。
本发明的第十方式的特征为,在第一至第九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具备电路基板,所述电路基板构成了进行装置的控制的控制单元,所述管在所述电路基板之上通过。
并且,“在电路基板之上通过”的意思是,不仅包括在电路基板的紧上方通过的方式,还包括在高度方向上管隔开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在电路基板之上通过的方式。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的特征为,在第一至第十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多个所述管一体构成。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式的特征为,在第一至第十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多个所述管在所述中继部的上部被捆扎部件捆扎,并在汇集的状态下从所述托架向外侧延伸。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式的特征为,在第一至第十二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所述液体收容部具有能够注入所述液体的注入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涉及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介质接收托盘向装置前面侧突出的状态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从背面侧观察本实施例涉及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施例涉及的打印机中的介质搬送路径的侧截面图。
图5是扫描器打开状态下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6是托架以及中继部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托架、废液储存部、电源部的位置关系的装置主体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从中继部到墨池的墨管的缠绕的装置主体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装置主体中的电路基板的位置的装置主体的立体图。
图10是在安装有覆盖电源部的盖部件的状态下将扫描器打开状态时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在托架的中继部的上部设置用于汇集墨管的捆扎部件的实施例的托架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中继部的其他实施例的托架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0、打印机 12、50、框体
14、装置主体 16、扫描器
16a、把手 18、面板单元
20、显示单元 22、26、盖部
24、介质接收托盘 28、介质引导路径
30、墨池 30a、注入口
32、墨管 34、缺口部
36、托架 38、74、中继部
38a、墨管连接部 40、电源插头
42、插口 44、介质收容部
45、拾取辊 46、记录头
47、传送辊 48、引导轴
52、电源部 54、68、线缆
56、托盘驱动电机 58、帽部
60、泵 62、废墨储存部
64、废墨管 66、电路基板
70、墨管固定部件 72、盖部件
76、空间 78、捆扎部件
A、箭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在各实施例中,对同一构成赋予同一符号,仅在最初的实施例中说明,在以后的实施例中省略其构成的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涉及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介质接收托盘向装置前面侧突出的状态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从背面侧观察本实施例涉及的打印机的立体图,图4是本实施例涉及的打印机中的介质搬送路径的侧截面图,图5是扫描器打开状态下的打印机的立体图,图6是托架以及中继部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托架、废墨储存部、电源部的位置关系的装置主体的侧视图,图8是示出从中继部到墨池的墨管的缠绕的装置主体的俯视图,图9是示出装置主体中的电路基板的位置的装置主体的立体图,图10是在安装有覆盖电源部的盖部件的状态下将扫描器打开状态时的打印机的立体图,图11是示出在托架的中继部的上部设置用于汇集墨管的捆扎部件的实施例的托架的立体图,图12是示出中继部的其他实施例的托架的立体图。
并且,在各图中示出的X-Y-Z坐标系中,X方向表示托架的主扫描方向(移动方向),即记录装置的宽度方向,Y方向表示记录装置的纵深方向,Z方向表示装置高度方向。并且,在各图中,+X方向侧为装置左侧,-X方向侧为装置右侧,-Y方向侧为装置前面侧,+Y方向侧为装置背面侧,+Z轴方向侧为装置上方侧,-Z方向侧为装置下方侧。
实施例
〈〈〈打印机的概要〉〉〉
参照图1至图3,打印机10具备框体12、构成框体12的内侧的装置主体14(参照图4以及图8)、设置在装置主体14的上部并且作为“开闭体”的扫描器16。在本实施例中,框体12构成装置主体14的外观。并且,在扫描器16的侧面,设置有当将扫描器16相对于框体12进行开闭时使用者勾住手指的把手16a。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框体12的装置前面侧,相对于框体12能够转动地设置有构成打印机10的操作部的面板单元18。在面板单元18上设置有显示面板等显示单元20。
在框体12的装置前面侧,在面板单元18的下方,相对于框体12能够转动地安装有盖部22。并且,在装置主体14上设置有介质接收托盘24(参照图4)。介质接收托盘24被构成为能够在收容于装置主体14内的状态(参照图1)下的第一位置、和向装置主体14即框体12的装置前面侧突出的状态(参照图2)下的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并且,在框体12的背面侧的上部,能够转动地安装有盖26。盖26被构成为能够在图1中示出的相对于框体12关闭的状态、和图2中示出的相对于框体12打开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如果在盖26相对于框体12打开的状态下,能够沿着箭头A的方向将介质插入框体12内的装置主体14,被插入的介质被引导至图4中示出的倾斜的介质引导路径28,向搬送方向下游侧传送。
并且,在装置宽度方向上,在框体12的右侧面,作为一例安装有作为“液体收容部”的多个墨池30。在图1至图3中,墨池30在框体12的右侧面安装有六个。并且,墨池30并不限定于安装于框体12的构成,也可以为与框体12分离配置的构成。
并且,在各墨池30中收容有作为“液体”的油墨。作为一例,在墨池30中收容有黑色、品红色、淡品红色、青色、淡青色、黄色的油墨。并且,在墨池30的上部设置有能够将油墨注入墨池30的注入口30a。墨池30被构成为通过从注入口30a注入油墨而能够在墨池30内补充油墨。
并且,虽然图中没有示出,但在墨池30的下部设置有墨管连接部。并且,在图中没有示出的墨管连接部上连接作为“管”的墨管32。连接于墨池30的墨管连接部的墨管32经由形成于框体12的缺口部34而从框体12的外侧引入内侧,延伸到后述的托架36的中继部38(参照图5)。
并且,参照图3,在框体12的背面侧设置有连接将电力从外部电源供应至打印机10的电源插头40(参照图1以及图7)的插口42。作为一例,插口42在框体12中设置在装置宽度方向右侧(从装置后方观察情况下的左侧)端部。
接着,参照图4对装置主体14的构成进行说明。在装置主体14的下部设置有收容介质的介质收容部44。在本实施例中,介质收容部44被构成为通过相对于框体12打开盖部22(参照图1以及图2)而能够从装置前面侧与装置主体14进行装卸。
并且,在装置高度方向上,在介质收容部44的上方设置有托架36。托架36被构成为能够在装置宽度方向上往复运动。并且,在托架36的下部设置有记录头46(参照图4以及图6)。在本实施例中,记录头46被构成为朝向装置高度方向下方侧吐出作为“液体”的油墨。
这里,对收容于介质收容部44的介质的搬送路径进行说明。并且,图4中赋予符号P的粗线表示从介质收容部44搬送到介质接收托盘24的介质的引导路径。
收容于介质收容部44的介质通过拾取辊45被从介质收容部44朝向位于搬送方向下游侧的传送辊47传送,通过传送辊47被弯曲反转,被从介质搬送方向即装置纵深方向背面侧朝向前面侧搬送。并且,在介质被搬送到与托架36的记录头46相对的区域并通过记录头46在介质的记录面上实行记录之后,被排出到向装置主体14即框体12的前面侧展开的状态的介质接收托盘24。并且,打开盖26从打印机10的上方插入的介质被向介质引导路径28引导,被搬送到与记录头46相对的区域,通过记录头46进行记录。并且,在进行记录之后,被排出到介质接收托盘24。
〈〈〈托架以及中继部的构成〉〉〉
接着,参照图5以及图6对托架36以及中继部38进行说明。在托架36的装置纵深方向侧的端部,插入有在装置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引导轴48。并且,托架36被构成为被引导轴48引导,能够通过图中没有示出的托架驱动单元在装置宽度方向上进行往复运动。并且,作为一例,如图5所示,托架36位于装置主体14的装置宽度方向右侧端部的状态为托架36的起始位置。
参照图6,托架36具备向装置高度方向上方侧开口的箱状的框体50。在框体50的下部安装记录头46。并且,在箱状的框体50上,能够相对于框体50从装置高度方向上方侧装卸地安装有多个中继部38。多个中继部38朝向与托架36的移动方向即装置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即装置纵深方向并排配置。作为一例,中继部38对应于墨池30的数量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六个墨池30,六个中继部38安装于框体50。
并且,中继部38被构成为在安装于托架36的框体50的状态下,能够向记录头46进行油墨供应。并且,在各中继部38的上表面设置有墨管连接部38a。作为一例,墨管连接部38a在装置宽度方向上配置在中继部38的中心位置的装置宽度方向右方。在各墨管连接部38a上连接从墨池30延伸的墨管32。即,墨管32能够从墨池30向托架36的中继部38、以至记录头46供应油墨。
〈〈〈墨管的缠绕〉〉〉
参照图5、图7至图9,对构成装置主体14的各要素、装置主体14内的墨管32的缠绕进行说明。首先,对构成装置主体14的各要素进行说明。参照图5以及图8,在装置主体14中,在托架36的装置纵深方向前方侧配置有电源部52。电源部52在装置高度方向上相对于介质接收托盘24即介质的搬送路径设置在上方侧。
并且,参照图7,在装置主体14的装置宽度方向右侧端部,配线有从设置于背面侧的插口42延伸到电源部52的线缆54。线缆54在装置主体14的装置宽度方向右侧端部从背面侧的插口42延伸到装置纵深方向前面侧,在装置纵深方向上,在对应于电源部52的位置从装置高度方向下方侧向上方侧延伸而连接于电源部52。
并且,参照图8,在装置宽度方向上,在电源部52的左方配置有托盘驱动电机56。托盘驱动电机56沿着装置纵深方向驱动介质接收托盘24,在介质接收托盘24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托盘驱动电机56被从电源部52供应电力。电源部52被构成为对打印机10中包括托架36的驱动对象供应驱动该驱动对象时的电力。
并且,参照图7,在装置宽度方向上的装置主体14的右侧端部,设置有帽部58、泵60、作为“废液储存部”的废墨储存部62(参照图7虚线部)。更具体来说,从装置纵深方向背面侧朝向前面侧,以泵60、帽部58、废墨储存部62的顺序配置。并且,当托架36位于起始位置时,帽部58设置在与记录头46相对的位置。并且,作为一例,废墨储存部62被构成为能够向装置主体14进行装卸,并且能够更换。
帽部58被构成为在托架36位于起始位置的状态下,能够在覆盖记录头46的覆盖状态和从记录头46离开的非覆盖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帽部58通过图中没有示出的废墨管与泵60连接。如果在帽部58覆盖记录头46的覆盖状态下驱动泵60,则经由将帽部58和泵60相连的废墨管在帽部58产生负压。通过该负压,从记录头46的喷嘴进行油墨的吸引,能够解决喷嘴的堵塞和气泡的混入。
并且,作为在帽部58产生的“废液”的废油墨,经由废墨管被泵60吸引。并且,被吸引的废油墨通过从泵60延伸的废墨管64被供应至废墨储存部62,并被储存于废墨储存部62。
接着,参照图8以及图9,在装置主体14的装置宽度方向左侧端部,在装置高度方向下方侧设置有作为进行打印机10的控制的控制单元的电路基板66。电路基板66具备多个电子部件。并且,被构成为与打印机10中的多个驱动对象电连接,控制这些驱动对象的驱动。并且,在图8中被虚线包围的区域表示装置主体14中设置电路基板66的区域。并且,电路基板66通过线缆68与电源部52连接。
接着,对墨管32的缠绕进行说明。墨管32从托架36的中继部38的墨管连接部38a向装置宽度方向左侧延伸。并且,向装置宽度方向左侧延伸的墨管32朝向装置纵深方向前方侧弯曲,同时,将其方向从装置宽度方向左侧向右侧改变。
这里,在装置纵深方向上,在位于面板单元18的背面侧的电源部52的上部安装有墨管固定部件70。作为一例,在墨管固定部件70上设置有在装置纵深方向上并排排配列的多个贯通孔。并且,在多个贯通孔中分别插入将方向向装置宽度方向右方改变的墨管32。作为一例,在墨管固定部件70上设置有与墨池30以及中继部38的数量相同的六个贯通孔。
插入墨管固定部件70的贯通孔的墨管32从贯通孔向装置宽度方向右方延伸,通过设置于框体12的右侧端部的缺口部34,从装置主体14的内侧向外侧延伸,连接于墨池30。
更具体来说,当扫描器16成为相对于框体12关闭的姿势时,墨管固定部件70与扫描器16的底部接触,避免成为扫描器16相对于框体12完全关闭的状态。并且,由于成为扫描器16相对于框体12不完全关闭的状态,因此,在框体12的缺口部34和扫描器16之间形成将框体12的外侧和内侧相连的空间76(参照图1)。墨管32利用该空间76从框体12的内侧向外侧延伸。并且,在扫描器16相对于框体12不完全关闭的状态下,扫描器16成为至少一部分进入框体12内的内侧,同时,经由缺口部34,扫描器16的侧面的一部分即把手16a露出的状态(参照图1至图3)。
并且,从托架36的中继部38的墨管连接部38a到墨管固定部件70之间的墨管32的路径长度被设定为对应于装置宽度方向上的托架36的移动量。并且,如果托架36在装置宽度方向上向左方移动,则墨管32也向装置宽度方向左侧移动。此时,从托架36的中继部38的墨管连接部38a延伸的墨管32在装置高度方向上在电路基板66、托盘驱动电机56(参照图8)的上方横切,延伸到墨管固定部件70。
并且,在墨管32中,从墨管固定部件70到墨池30的路径以墨管32通过从插口42延伸到电源部52的线缆54以及废墨储存部62的装置高度方向上方的方式缠绕。并且,如图7所示,在装置高度方向上,框体12内的墨管32所缠绕的区域与帽部58以及泵60相比位于上方。
〈〈〈实施例的变更例〉〉〉
(1)在本实施例中,为将墨管固定部件70直接固定于电源部52的构成,但是代替该构成,如图10所示,也可以为如下构成:将覆盖电源部52以及托盘驱动电机56的盖部件72设置在框体12内,并且在盖部件72的上表面安装墨管固定部件70而将墨管32固定。
(2)在本实施例中,为将墨管固定部件70直接固定于电源部52并且将墨管32固定于电源部52的构成,但是代替该构成,也可以为不设置墨管固定部件70而将墨管32相对于框体12不固定的构成。
(3)在本实施例中,墨管32为在墨池30和中继部38之间利用分体的墨管进行连接的构成,但是代替该构成,也可以利用将连接墨池30和中继部38之间墨管32一体形成的多连管来构成。
(4)并且,如图11所示,也可以在设置于托架36的中继部38的上表面,设置有将从墨管连接部38a延伸的墨管32以成为一体的方式进行汇集的捆扎部件78。并且,也可以为从捆扎部件78朝向墨管固定部件70延伸的多个墨管32被汇集的状态。并且,在墨管32中,也可以构成为在从捆扎部件78到墨管固定部件70的路径中隔开适当间隔地通过捆扎带等将多个墨管32捆扎而维持墨管32的一体化。
(5)在本实施例中,中继部38为在该中继部38的上表面设置墨管连接部38a并且墨管32从该墨管连接部38a延伸的构成,但是代替该构成,如图12所示,也可以为墨管32从中继部74的装置宽度方向左侧端部延伸的构成。
(6)在本实施例中,从中继部38延伸的墨管32为向装置纵深方向前面侧弯曲并通过电源部52的上方的构成,但是代替该构成,也可以为使从中继部38延伸的墨管32向装置纵深方向背面侧弯曲并通过托架36的背面侧而从缺口部34向框体12的外侧延伸的构成。
(7)在本实施例中,为在扫描器16相对于框体12不完全关闭的状态下使墨管32从缺口部34延伸的构成,但是,也可以为增大装置高度方向上的缺口部34的大小从而即使在扫描器16相对于框体12完全关闭的状态下也能够使墨管32从缺口部34延伸的构成。
相反,在不形成缺口部34并且扫描器16相对于框体12不完全关闭的状态下,也可以在扫描器16和框体12之间形成墨管32不被破坏程度的间隙。
(8)在本实施例中,为在墨管固定部件70上设置多个贯通孔,并且,通过使墨管32通过各贯通孔而将墨管32固定的构成,但是代替该构成,作为一例,也可以为通过两面胶等粘接部件而直接固定于墨管固定部件70或者电源部52的构成。
综上所述,打印机10具备:托架36,具有朝向介质吐出油墨的记录头46,同时,能够在与介质的搬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即装置宽度方向上移动;框体12,形成具备托架36的装置主体14的外侧;墨池30,配置在框体12的外侧,收容油墨;多个中继部38、74,设置于托架36,将从墨池30朝向记录头46传送的油墨进行中继;墨管32,从墨池30向中继部38、74供应油墨;扫描器16,将框体12的上部进行开闭。多个中继部38、74在托架36中朝向与托架36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即装置纵深方向并排设置,墨管32从托架36通过框体12和扫描器16之间向框体12的外侧伸出。
根据上述构成,收容油墨的墨池30为设置在形成装置主体14的外侧的框体12的外侧,并且从该墨池30向设置于托架36的中继部38、74供应油墨的构成,因此,能够抑制设置于托架36的多个中继部38、74之间的液体余量均衡的破坏。并且,在托架36中,多个中继部38、74朝向与托架36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即装置纵深方向并排设置,因此,能够抑制托架36的移动方向的尺寸,也就是说能够抑制装置的宽度方向即装置宽度方向的尺寸。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在抑制装置的宽度尺寸的同时得到无偏差的良好的记录结果的记录装置。
具备电源部52,电源部52供应对包括托架36的驱动对象进行驱动时的电力,在与托架36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即装置纵深方向上,电源部52相对于托架36的移动区域位于装置近前侧,同时,在竖直方向上,电源部52相对于介质的搬送路径位于上侧,墨管32固定于电源部52的上部。
具备电源部52,电源部52供应对包括托架36的驱动对象进行驱动时的电力,在与托架36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即装置纵深方向上,电源部52相对于托架36的移动区域位于装置近前侧,同时,在竖直方向上,电源部52相对于介质的搬送路径位于上侧,电源部52的上部被盖部件72覆盖,墨管32固定于盖部件72的上表面。
在与托架36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即装置纵深方向上,在装置背面侧具备将电源插头40连接的插口42,墨管32在将插口42和电源部52连接的线缆54之上通过。
在框体12上形成有缺口部34,墨管32通过缺口部34从框体12的内侧向外侧伸出。
在扫描器16关闭的状态下,该扫描器16至少一部分进入框体12的内侧,同时,经由缺口部34,扫描器16的侧面的一部分即把手16a露出。
在与托架36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即装置纵深方向上,在装置前面侧具备构成打印机10的操作部的面板单元18,墨管32被固定在面板单元18的背面侧。
具备废墨储存部62,该废墨储存部62储存从记录头46作为废油墨吐出的油墨,墨管32在废墨储存部62之上通过。
具备介质接收托盘24和作为介质接收托盘24的驱动源的托盘驱动电机56,该介质接收托盘24能够在进入框体12内的第一位置和从框体12内突出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二位置接收被排出的介质,墨管32在托盘驱动电机56之上通过。
具备电路基板66,该电路基板66构成了进行装置的控制的控制单元,墨管32在电路基板66之上通过。
并且,墨管32也可以通过捆扎带等捆扎部件在适当的位置以成为一体的方式汇集。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油墨颜色分别设置墨管32,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例如在具有可挠性的带状部件中设置多个油墨流路,而利用一个带状部件使多个颜色的油墨流通。
此外,多个墨管32也可以构成为在中继部38的上部被捆扎部件78捆扎,并在汇集的状态下从托架36向外侧延伸。
墨池30具有能够注入油墨的注入口30a。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涉及的墨池30、墨管32以及中继部38、74适用于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例的喷墨打印机,但是,通常也可以适用于其他液体喷射装置。
这里,液体喷射装置并不限于使用喷墨式记录头并从该记录头吐出油墨而在被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打印机、复印机以及传真机等记录装置,也包括将代替油墨而对应于其用途的液体从相当于上述喷墨式记录头的液体喷射头向相当于被记录介质的被喷射介质进行喷射,从而使上述液体附着于上述被喷射介质的装置。
作为液体喷射头,除了上述记录头以外,列举出在液晶显示器等的彩色滤光片制造中使用的色材喷射头、在有机EL显示器或面发光显示器(FED)等的电极形成中使用的电极材料(导电糊剂)喷射头、在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活体有机物喷射头、作为精密移液管的试料喷射头等。
并且,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技术方案中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这些变形当然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托架,其具有朝向介质吐出液体的记录头,并且能够在与介质的搬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
框体,其形成具备所述托架的装置主体的外侧;
液体收容部,其配置在所述框体的外侧,所述液体收容部收容所述液体;
多个中继部,其设置于所述托架,中继从所述液体收容部朝向所述记录头传送的所述液体;
管,其从所述液体收容部向所述中继部供应所述液体;以及
开闭体,其开闭所述框体的上部,
多个所述中继部在所述托架中朝向与所述托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并排设置,
所述管从所述托架通过所述框体和所述开闭体之间向所述框体的外侧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电源部,所述电源部供应对包括所述托架的驱动对象进行驱动时的电力,
所述电源部在与所述托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即装置纵深方向上与所述托架的移动区域相比位于装置近前侧,并且在竖直方向上与介质的搬送路径相比位于上侧,
所述管固定于所述电源部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电源部,所述电源部供应对包括所述托架的驱动对象进行驱动时的电力,
所述电源部在与所述托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即装置纵深方向上与所述托架的移动区域相比位于装置近前侧,并且在竖直方向上与介质的搬送路径相比位于上侧,
所述电源部的上部被盖部件覆盖,所述管固定于所述盖部件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托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即装置纵深方向上,在装置背面侧具备连接电源插头的插口,
所述管在连接所述插口和所述电源部之间的线缆之上通过。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体上形成有缺口部,
所述管通过所述缺口部从所述框体的内侧向外侧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闭体关闭的状态下,该开闭体在至少一部分进入所述框体的内侧的同时,经由所述缺口部,所述开闭体的侧面的一部分露出。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托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即装置纵深方向上,在装置前面侧具备构成所述记录装置的操作部的面板单元,
所述管固定在所述面板单元的背面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废液储存部,所述废液储存部储存从所述记录头作为废液吐出的所述液体,
所述管在所述废液储存部之上通过。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介质接收托盘,其能够在进入所述框体内的第一位置和从所述框体内突出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介质接收托盘在所述第二位置接收被排出的介质;以及
托盘驱动电机,其作为所述介质接收托盘的驱动源;
所述管在所述托盘驱动电机之上通过。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电路基板,所述电路基板构成了进行装置的控制的控制单元,
所述管在所述电路基板之上通过。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管一体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管在所述中继部的上部被捆扎部件捆扎,并在汇集的状态下从所述托架向外侧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容部具有能够注入所述液体的注入口。
CN201710729445.7A 2016-08-29 2017-08-23 记录装置 Pending CN1077917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66865A JP2018034322A (ja) 2016-08-29 2016-08-29 記録装置
JP2016-166865 2016-08-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91701A true CN107791701A (zh) 2018-03-13

Family

ID=61531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29445.7A Pending CN107791701A (zh) 2016-08-29 2017-08-23 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034322A (zh)
CN (1) CN107791701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6932B1 (en) * 1993-10-08 2001-09-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gradation recording method
CN101087690A (zh) * 2004-12-22 2007-12-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液回收装置、中继器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JP2013180544A (ja) * 2012-03-05 2013-09-12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CN203293686U (zh) * 2012-02-29 2013-11-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4114370A (zh) * 2012-02-28 2014-10-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式记录装置
CN104520110A (zh) * 2012-08-10 2015-04-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205326507U (zh) * 2015-01-05 2016-06-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供应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6932B1 (en) * 1993-10-08 2001-09-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gradation recording method
CN101087690A (zh) * 2004-12-22 2007-12-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液回收装置、中继器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4114370A (zh) * 2012-02-28 2014-10-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式记录装置
CN203293686U (zh) * 2012-02-29 2013-11-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JP2013180544A (ja) * 2012-03-05 2013-09-12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CN104520110A (zh) * 2012-08-10 2015-04-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205326507U (zh) * 2015-01-05 2016-06-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供应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34322A (ja) 2018-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32474Y (zh) 流体盒及喷墨打印机
CN102189806B (zh) 液体喷出头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2381041B (zh)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CN103895360B (zh)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JP7259339B2 (ja) システム
CN104626746B (zh) 记录装置
CN101066641B (zh) 液体供给系统及喷墨记录装置
CN203077841U (zh) 转接器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CN106218224A (zh) 液体供给单元
CN104802522B (zh) 记录装置
US8025372B2 (en) Ink jet printer
CN100439104C (zh) 打印设备
JP2012158159A (ja) インク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90638A (ja) 記録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203032094U (zh) 液体容纳体、液体供给系统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CN107791701A (zh) 记录装置
CN101346237A (zh) 墨盒、墨盒袋和喷墨记录设备
JP3176254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該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を複数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5329709A (ja) インク容器、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6037018A (ja)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US11584130B2 (en) System including a reservoir configured to store liquid and a tank to which the reservoir can be connected
CN106470844A (zh) 打印头组件
JP7338156B2 (ja) システム
WO2015194154A1 (ja)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及び、液体消費システム
CN105196702A (zh) 用于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