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87579B - 用于与激光器或机床数据交换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与激光器或机床数据交换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87579B
CN107787579B CN201680036832.6A CN201680036832A CN107787579B CN 107787579 B CN107787579 B CN 107787579B CN 201680036832 A CN201680036832 A CN 201680036832A CN 107787579 B CN107787579 B CN 1077875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data
point
terminal appliance
local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68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87579A (zh
Inventor
K·鲍尔
H-P·博克
C·格尔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umpf Werkzeugmaschinen SE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Trumpf Werkzeugmaschinen SE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umpf Werkzeugmaschinen SE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Trumpf Werkzeugmaschinen SE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7787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875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875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875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34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involving the movement of software or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18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10Protecting distributed programs or content, e.g. vending or licensing of copyrighted material ;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
    • G06F21/105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licens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e.g. for managing licenses at corporate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8Storing data temporarily at an intermediate stage, e.g. ca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传输数据的系统(1),包括:至少一个激光设备或机床设备(2),所述激光设备或机床设备具有通信装置(5),用于建立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至少一个外部数据接口(15);和能够与外部数据接口(16)连接的至少一个移动终端器具(3),所述移动终端器具具有数据存储器(12)和用于建立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的通信装置(6),并且或者与至少一个设备(2)连接或者与外部数据接口(16)连接,其中,所述系统(1)构造用于通过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4a)给移动终端器具(3)传输至少一个设备(2)的数据并且在那里将所述数据缓存在数据存储器(12)中并且在点对点连接(4a)结束之后,缓存的数据由移动终端器具(3)传输给外部数据接口(16),或反之亦然;至少另一激光设备或机床设备(2a、2b),所述激光设备或机床设备具有至少一个外部数据接口(14)以及用于建立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的通信装置(5),其中,所述系统(1)构造用于通过第一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4a)给移动终端器具(3)传输一个设备(2a)的数据并且在那里将所述数据缓存在数据存储器(12)中并且在第一点对点连接(4a)结束之后所缓存的数据由移动终端器具(3)通过第二本地点对点连接(4b)传输给另一设备(2b)。

Description

用于与激光器或机床数据交换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数据交换的系统和方法,所述数据交换在至少一个激光设备或机床设备(或者说具有机器控制装置或设备的控制计算装置的激光设备或机床设备)与至少一个外部数据接口之间进行。激光设备能够涉及激光器,并且机床装置能够涉及激光机或机床,例如冲压机。
背景技术
为了在多个激光设备或机床设备之间、在这种设备与设备制造商之间或在这种设备与移动终端器具(例如智能手机)之间交换数据,通常需要共同的网络并且也需要在该网络中的服务器或者然而需要设备到互联网上的访问权。因为当今激光设备或机床设备大部分未衔接到网络上或在衔接到设备运营商的网络上之后仅获得受限的访问权,例如到具有生产任务的资料存储器的访问权,并且因此例如不能互相通信或访问互联网,所以阻止了简单的进程(例如错误报告、情况监视、状态报告、更新等等)和智能的分析处理,并且要求在现场的服务投入。
激光设备或机床设备在没有网络或者说互联网连接的情况下也不能够自主地确定其位置。同样对于尽管有互联网连接的设备,查明当前时间有时是个问题,因为防火墙阻止与互联网上的时间服务器的通信。因此,当前位置和时间数据必须定期更新或在更改时手动更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下述任务:指出用于数据交换的系统和方法,所述数据交换与激光设备或机床设备进行,所述激光设备或机床设备没有衔接到(外部)网络上或仅衔接到不允许连接到其它设备或特定(外部)网络上,以便仍然能够与另一设备或另一计算装置/器具实现数据交换(例如数据同步),到所述另一设备或另一计算装置/器具不存在直接的数据连接。
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用于传输数据的系统来解决,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激光设备或机床设备,所述激光设备或机床设备具有通信装置,用于建立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至少一个外部数据接口;和能够与所述外部数据接口连接的至少一个移动终端器具,所述移动终端器具具有数据存储器和用于建立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的通信装置,并且所述移动终端器具或者与至少一个设备连接或者与外部数据接口连接,其中,所述系统构造用于:通过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传输至少一个设备的数据到移动终端器具上,并且在那里将数据缓存在数据存储器中,并且在点对点连接结束之后由移动终端器具传输这些缓存的数据到外部数据接口上,或反之亦然。
根据本发明,在进入没有衔接到(外部)网络或衔接到不允许与其它设备或特定(外部)网络连接的网络的设备附近区域之后,移动终端器具(平板电脑、笔记本、智能手机等)建立与设备的点对点连接,并且该移动终端器具或者由设备下载数据或者上传数据到设备。所述数据即通过路由连接(Adhoc-Verbindung)来交换,所述路由连接通过无线短距离传输连接直接在移动终端器具和设备之间交换。由设备下载的数据缓存在移动终端器具的数据存储器中并且之后传输到外部数据接口上;上传到设备的数据之前已经由外部数据接口传输到移动终端器具上并且在那里缓存在数据存储器中。
下载的设备数据尤其涉及情况监视数据,即涉及监控设备组件(工具、驱动装置、光学器件、工艺气体喷嘴等等)的质量状态的传感装置的当前测量值、错误报告、状态报告、设备数据检测(MDE)、运行数据检测(BDE)和/或涉及保养数据:什么时候已经置换或者说必须置换组件。下载的数据能够在移动终端器具上示出和分析处理,或由移动终端器具通过网络(互联网)传递到设备制造商处,用于分析处理。上传的数据涉及例如当前情况监视数据,用于改善设备保养,即涉及用于传感装置的更新的极限值或更新的保养间隔。要上传的数据能够例如已经由设备制造商通过连接的网络传输到移动终端器具上。
本发明尤其具有以下优点:
-不需要互联网访问到设备和由设备访问互联网;
-不需要在客户网络中的直接网络连接和组件;
-能够自动地和在后台地建立到设备的连接;
-能够并联地并且(在希望时)没有装置显示周围多个设备的通知;
-在客户网络中的错误不干扰通信;
-不存在与涉及网络通信的安全政策的冲突。
根据本发明,存在至少另一激光设备或机床设备,所述另一激光设备或机床设备具有至少一个外部数据接口以及用于建立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的通信装置,其中,该系统构造用于:通过第一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传输设备的数据到移动终端器具上,并且在那里将该数据缓存在数据存储器中,并且在第一点对点连接结束之后通过第二本地点对点连接传输这些缓存的数据到另一设备上。因此,从未共同地在一个网络中连接的激光设备或机床设备能够借助移动终端器具相互同步。然后,一旦移动终端器具与第二设备建立新的点对点连接,则由第一设备下载到移动终端器具上的数据在之后由该移动终端器具进一步传输到该第二设备上。例如,如果第二设备是如第一设备的相同或相似的类型并且因此第一设备的情况监视数据用于改善第二设备的设备保养是有帮助的,则在那里比较所传输的数据。有利地,同步完全自动地进行,并且尽管设备之间缺少直接的数据连接,但同步是非常实时的,仅通过下述方式实现:操作者必须在设备之间切换,用于装载和卸载、编程和其它经常性的工作。
此外优选地,服务器、特别是设备制造商服务器具有至少一个外部数据接口,以便传输设备制造商的数据到移动终端器具上,并且由移动终端器具接收设备的数据。
优选地,至少一个设备的和至少一个移动终端器具的通信装置构造为用于建立蓝牙连接的蓝牙接口或者构造为用于建立WLAN连接的WLAN接口。优选地,使用蓝牙LE(低能量LowEnergy)作为非常抗干扰的连接,其中,该设备是外围设备并且移动终端器具是中央设备。这意味着,设备发出带有明确的UUID(通用唯一标识符)的广告数据包并且移动终端器具能够连接到该设备。然后,安装在移动终端器具上的应用程序(App)能够借助UUID搜索设备。例如,在移动终端器具上安装有通知应用程序,该通知应用程序在第一次启动时激活移动终端器具的蓝牙LE硬件。一旦蓝牙LE硬件发现带有UUID的外围设备,应用程序就记录事件。如果移动终端器具停留在设备的蓝牙接收范围内并且由此接收广告,则在后台激活该应用程序,并且然后所述应用程序连接到该设备。应用程序提供用于设置应当接收哪些通知和用于示出详细信息(当前状态、历史等等)的可能性。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具有数据存储器,用于储存要传输到所述至少一个移动终端器具上的数据。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也涉及用于数据交换的方法,所述数据交换借助移动终端器具在至少一个激光设备或机床设备与至少一个外部数据接口之间进行,
其中,由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到所述外部数据接口的数据交换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在设备与移动终端器具之间建立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通过所建立的连接传输设备的数据到移动终端器具上,在移动终端器具中缓存所传输的数据并且结束连接,并且接着在移动终端器具与外部数据接口之间建立连接,通过所建立的连接由移动终端器具传输缓存在移动终端器具中的数据到外部数据接口上并且结束连接,
并且其中,由所述外部数据接口到所述至少一个设备的数据交换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在外部数据接口与移动终端器具之间建立连接,通过所建立的连接传输外部数据接口的数据到移动终端器具上,在移动终端器具中缓存所传输的数据并且结束连接,并且接着在设备与移动终端器具之间建立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通过所建立的连接由移动终端器具传输在移动终端器具中缓存的数据到设备上并且结束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在设备与移动终端器具之间的数据传输以及另一方面在外部数据接口与移动终端器具之间的数据传输总是时间错位地进行。
在根据本发明的情况中,另一激光设备或机床设备具有至少一个外部数据接口,一个设备的数据通过第一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传输到移动终端器具上并且缓存在那里,并且在第一点对点连接结束之后,通过第二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由移动终端器具传输所缓存的数据到另一设备上。因此,从未在一个网络中共同地连接的设备能够借助移动终端器具相互同步。只要移动终端器具同时也处于第二设备的接收区域中,则第一设备的数据也能够同时地、即没有缓存地由该移动终端器具通过第二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传递到第二设备上。
在多个设备的情况中特别优选的是,所述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发出无线信号,该无线信号尤其用于建立无线点对点连接,并且在设备与移动终端器具之间的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中的至少一个根据在移动终端器具上接收的无线信号的强度建立,其中,尤其与接收的信号最强的那个设备建立连接,或与下述那个设备建立连接,所述设备基于通过检测至少两个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而确定位置离移动终端器具最近。由此能够实现自动地分离和重新建立点对点连接,例如,在已经识别出另一设备比正好与移动终端器具连接的设备明显更近的时候。
在另一有利情况中,服务器、尤其是设备制造商服务器具有至少一个外部数据接口。因此,由设备传输到移动终端器具上的数据能够由移动终端器具进一步传输到制造商服务器上,以便在那里分析处理。反之,由制造商服务器来的数据能够传输到移动终端器具上,用于继续传输到至少一个设备上。因此,数据能够在从未在一个网络中共同连接的设备制造商和设备之间借助移动终端器具来传输。
优选地,移动终端器具的当前位置数据和/或当前时间数据传输到至少一个设备上。为此,移动终端器具查询其位置,例如,通过GPS卫星和/或最近的无线电杆,并且通过与互联网连接获知其位于哪个国家。然后,如果移动终端器具与设备连接,那么该移动终端器具能够告诉该设备,该设备位于哪里,使得该设备能够进行国家特定的设置(例如时间、语言、国家特定的标准和规定)。在设备已被二手转售并且设备制造商因此对其设立位置没有影响时,那么这是尤其有帮助的。因此能够更好地运行组件并且减少手动配置麻烦。当前位置和时间数据的传输尤其具有以下优点:
-不需要用户输入;
-该设备不需要在客户网络中连接网络并且也不需要访问互联网;
-通过自动化机制更难有错误配置;
-设备自动地识别地点变化;
-设备上的服务针对当前位置自主地本地化;
-始终正确地设定国家设置。
替代于为了在设备上验证(例如用于用户级别切换)的密码,所述密码通常引起显著的管理麻烦,尤其如果设备没有(不能够)定期联系中央服务器以便由此更新内部的权限数据库的时候。在硬件(例如射频识别芯片,RFID-Chips)的情况下,向所有用户分配所述射频识别芯片是逻辑上的问题。根据本发明,尤其在设备缺少或被限制网络或互联网访问权时能够由移动终端器具传输用于认证移动终端器具的访问数据到设备上。
优选地,在移动终端器具进入到通信装置的接收区域中之后,所述至少一个设备自动地建立设备与移动终端器具之间的点对点连接。在建立点对点连接之后,能够在至少一个设备与移动终端器具之间自动地传输数据。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尤其是用于加载到移动终端器具上的应用程序,所述移动终端器具具有下述代码:当程序在移动终端器具上运行时,所述代码被匹配用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主题的其它优点和有利构型由说明书、权利要求和附图给出。同样,前述的和还进一步列举的特征能够单独地应用或多个地以任意组合的方式应用。所示出的和所说明的实施例不理解为限定性列举,而更多地是用于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特征。
其示出了:
图1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与没有衔接(外部)网络的激光设备或机床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系统;和
图2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在两个激光设备或机床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系统,所述两个激光设备或机床设备没有通过共同的网络相互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所示的系统1用于通过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4在设备(例如激光器或机床)2与移动终端器具(例如智能手机)3之间传输数据,所述设备自身被隔离并且没有衔接到(外部)网络(互联网)上。为了建立所述点对点连接4,设备2和移动终端器具3分别具有通信装置5、6,所述通信装置具有相应的发送/接收单元,如通过天线7示意性地表示。
设备2包括:(在这里仅示例性地作为设备2的机器控制装置8的部分示出的)数据源9,所述数据源生成当前数据,例如错误报告、情况监视数据、状态报告、MDE/BDE数据等等;数据存储器10,在该数据存储器中储存这些数据;和与该数据存储器10连接的数据传输控制装置11,以便通过通信装置5给移动终端器具3发送在数据存储器10中储存的数据,或由移动终端器具3接收数据。移动终端器具3同样包括与数据存储器12连接的数据传输控制装置13,以便通过通信装置6给设备2发送在数据存储器12中储存的数据,或接收设备2的数据。通信装置5和数据传输控制装置11总体称为数据接口14。
一旦在设备2的数据存储器10中存在数据,设备2的数据传输控制装置11就激活通信装置5,以便搜索移动终端器具3。如果移动终端器具3处于设备2的接收区域中,则在其通信装置5、6之间建立点对点连接4。然后,在数据存储器10中储存的数据通过该点对点连接4由设备2传输到移动终端器具3上,并且在那里缓存在数据存储器12中。传输的数据能够在移动终端器具3本身上显示并且由软件组件分析处理,或在点对点连接4a结束时,即时间错位地由移动终端器具3通过互联网连接15进一步传输到设备制造商或运营商的服务器17的外部数据接口16上,以便在那里分析处理。附加地,分析处理装置提供下述可行性:显示关于通知的详细信息、当前设备状态、历史等等。
一旦在移动终端器具3的数据存储器12中缓存有用于一个或多个设备2的数据,例如由设备制造商或运营商的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连接15传输到数据存储器12中的数据,那么移动终端器具3的数据传输控制装置13就激活通信装置6,以便搜索相应的设备2。如果设备2处于移动终端器具3的接收区域中,则在通信装置5、6之间建立点对点连接4。然后,在数据存储器12中缓存的数据由移动终端器具3通过该点对点连接4传输到设备控制装置8上。在数据存储器12中储存的数据能够例如涉及通过电子邮件到达的数控数据(NC-Daten),以及涉及所述数控数据应当提供给哪个设备的信息。
在设备2和移动终端器具3之间存在点对点连接4的情况下也能够基于事件传输数据。因此,一个通信装置不必主动地在另一通信装置请求数据,而是如果有新数据,则自动获得该新数据。
在没有衔接到网络的设备2与移动终端器具3之间的这种数据交换例如具有以下优点:
-在最小结构的情况下的明显的数据保护,因为在数据汇总时不需要互联网通信;
-从一个设备起到n个设备的可扩展结构;
-不需要配置;
-不会由于在设备运营商网络中的错误而产生问题。
作为通信协议,例如能够使用蓝牙LE,由此提供在设备2的和移动终端器具3的通信装置5、6之间简单地建立联系。在设备2上能够激活Windows服务(通知管理器),所述Windows服务等待与通知源(例如情况监视管理器)的本地连接。通知管理器收集通知并且将所述通知发到设备2的通信装置5的蓝牙LE硬件上。一旦通知源被连接,该通知管理器就激活蓝牙广告并且宣传其数据。
设备制造商的通知应用程序能够安装在移动终端器具3上。所述通知应用程序在第一次启动时激活移动终端器具3的通信装置6的蓝牙LE硬件。一旦该蓝牙LE硬件发现带有设备制造商的UUID的外围设备,应用程序就记录事件。如果移动终端器具3保留在设备2的蓝牙接收区域内并且由此接收广告,则该应用程序在后台被激活,然后该应用程序连接到设备2。然后,通知能够(例如通过iOS通知中心)示出为本地通知。该应用程序提供用于设置应当接收哪些通知的可能性,并且必要时提供用于向设备2授权的可能性。
移动终端器具3一般能够通过互联网访问本地的时间和其当前的位置。作为地点信息,能够使用借助GSM、WLAN网络或GPS的大概位置。如果设备2不能自主地确定其当前位置和当前时间,则这些数据能够在存在点对点连接4的情况下由移动终端器具3传输和接受到设备2上。如果存在多个移动终端器具3的这些信息,则能够例如借助多数决定找到最好的时间或最好的定位。由此,设备能够始终以正确的国家特定的设置(例如以允许的WLAN通道、可选的安全设置)运行。
移动终端器具3也能够用于验证。为此,该移动终端器具通过网络(电子邮件、互联网)由具有用户管理权的中央服务器获得递交的证书,该移动终端器具能够借助该证书向设备2证明自己。
移动终端器具3具有用于更新证书的软件组件,该软件组件建立到中央软件组件的连接,用于证书签发装置。用于证书签发装置的访问数据保存在移动终端器具3上或者说由用户查询。移动终端器具3加密地发送对软件组件和移动终端器具3独特的访问数据和ID到证书签发装置上。证书签发装置相对授权数据库审查访问数据,如果用户具有权限,则接下来创建证书。该证书包含用户数据、独特的ID、权限和失效日期。该证书借助私钥以密码的方式签名。现在,该证书被加密地传输返回到移动终端器具3上并且在那里储存在证书存储器中,用于以后的使用。
在设备2中,在密钥存储器中储存有公钥,该公钥与之前使用的在中央服务器中的私钥一起构成密钥对。此外存在检查组件,该检查组件能够检查由证书签发装置创建的证书的真实性并且能够基于权限给予解锁。通过建立的点对点连接4,由移动终端器具3传输证书到设备2上。此后,所述检查组件检查,具有私钥的签名是否已经匹配于其公钥地创建,是否还没有超过失效日期,并且权限是否能够在设备2上应用。如果是这种情况,则给移动终端器具3发出信号并且也告诉给该移动终端器具提供的权限。移动终端器具3能够通过相同的通信路径告诉设备2应当设定的、所希望的权限。
移动终端器具3在没有衔接到网络的设备2上的这种验证例如具有以下优点:
-该解决方案不需要分散的用户管理;
-设备不必连接网络,以便维护权限;
-为此能够使用存在的移动终端器具;
-需要服务权限的技术人员为此仅需要设备制造商的用户帐户;
-也能够给设备运营商提供系统用于使用。
在图2中示出两个设备2a、2b之间的数据交换,所述设备没有通过共同的网络相互连接。
一旦在一个第一设备2a的数据存储器10中存在数据(所述数据应当传输给另一第二设备2b),第一设备2a的数据传输控制装置11就激活通信装置5,以便搜索移动终端器具3。如果移动终端器具3处于第一设备2a的接收区域中,则在其通信装置5、6之间建立第一点对点连接4a。然后,在数据存储器10中储存的数据由第一设备2通过第一点对点连接4a传输到移动终端器具3上并且在那里缓存在数据存储器12中。在结束第一点对点连接4a之后,缓存的数据由移动终端器具3通过第二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4b传输到第二设备2b上或者说到用于第一设备2a的外部数据接口14上。
为了能够自动地分离和重新建立点对点连接4a、4b,例如,如果已经识别,另一设备比正好与移动终端器具连接的设备明显更近,则两个设备2a、2b能够分别发出无线信号,该无线信号用于建立无线点对点连接4a、4b。然后能够根据在移动终端器具3上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强度在所述设备2a、2b中的一个与移动终端器具3之间建立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4a、4b中的至少一个。在此优选地,与接收的信号最强的那个设备2a、2b建立连接,或者与下述那个设备2a、2b建立连接,所述设备基于通过检测至少两个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而确定位置离移动终端器具3最近。第二变型能够涉及所谓的室内定位系统(IPS),在该室内定位系统中绘制空间图并且通过检测具有已知位置的发射装置的信号强度来确定在空间中的位置。

Claims (14)

1.用于在至少两个激光或机床设备(2a、2b)之间传输数据的系统(1),包括:
至少两个激光或机床设备(2a、2b),所述激光或机床设备分别具有包括通信装置(5)的数据接口(14),所述通信装置用于建立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和
能够分别与所述数据接口(14)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的至少一个移动终端器具(3),所述移动终端器具具有数据存储器(12)和用于建立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的通信装置(6),其中,第一设备(2a、2b)构造用于:通过第一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4a)传输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数据接口(14)的数据到所述移动终端器具(3)上并且所述移动终端器具(3)构造用于将所传输的数据缓存在所述数据存储器(12)中,通过第二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4b)传输到第二设备的数据接口(14)上,或反之亦然,
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器具(3)构造用于在所述第一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4a)结束之后,然后,一旦所述移动终端器具(3)与第二设备建立新的第二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4b),则将所缓存的数据通过所述第二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4b)传输到所述第二设备的数据接口(14)上,或反之亦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2a、2b)的和所述至少一个移动终端器具(3)的通信装置(5、6)构造为用于建立蓝牙连接的蓝牙接口或者构造为用于建立WLAN连接的WLAN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2a、2b)分别具有一个数据存储器(10),用于储存要传输到所述至少一个移动终端器具(3)上的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传输的数据包括通知数据和更新数据。
5.用于数据交换的方法,所述数据交换借助移动终端器具(3)在至少两个激光或机床设备(2a、2b)之间进行,所述设备没有通过共同的网络相互连接并且分别具有一个包括通信装置(5)的数据接口,所述通信装置用于建立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其中,由一个第一设备(2a)到另一个第二设备(2b)上的数据交换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在所述第一设备(2a)与所述移动终端器具(3)之间建立第一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4a),通过所建立的第一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4a)传输来自所述第一设备(2a)的数据接口(14)的数据到所述移动终端器具(3)上,并且在所述移动终端器具(3)中缓存所传输的数据,并且
-在所述第二设备(2b)与所述移动终端器具(3)之间建立第二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4b)并且通过所建立的第二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4b)由所述移动终端器具(3)传输在所述移动终端器具(3)中缓存的数据到所述第二设备(2b)的数据接口(14)上并且结束所述第二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4b),
在结束所述第一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4a)之后才建立所述第二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4b),并且在所述移动终端器具(3)中缓存的数据通过所建立的第二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4b)由所述移动终端器具(3)传输到所述第二设备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2a、2b)中的至少一个发出无线信号,所述无线信号用于建立相应的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4a、4b),并且根据在所述移动终端器具(3)上接收的所述无线信号的强度在所述设备(2a、2b)与所述移动终端器具(3)之间建立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4a、4b)中的至少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接收的信号最强的那个设备(2a、2b)建立所述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或与下述那个设备(2a、2b)建立所述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所述设备基于通过检测至少两个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而确定位置离所述移动终端器具(3)最近。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4a、4b)传输所述设备(2a、2b)的通知数据到所述移动终端器具(3)上并且传输所述移动终端器具(3)的更新数据到所述设备(2a、2b)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移动终端器具(3)的当前位置数据和/或当前时间数据传输到至少一个设备(2a、2b)上。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移动终端器具(3)传输用于认证所述移动终端器具(3)的访问数据到至少一个设备(2a、2b)上。
11.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器具(3)进入一个设备(2a、2b)的接收区域中之后,自动地在所述设备(2a、2b)与所述移动终端器具(3)之间建立所述本地无线点对点连接(4a、4b)。
12.根据权利要求5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立所述点对点连接(4a、4b)之后,在所述至少一个设备(2a、2b)与所述移动终端器具(3)之间自动地传输所述数据。
13.一种存储器装置,所述存储器装置具有包括下述代码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产品在移动终端器具(3)上运行时,所述代码被匹配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5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存储器装置,所述存储器装置具有用于加载到移动终端器具(3)上的应用程序,其中所述应用程序具有下述代码,当所述应用程序在所述移动终端器具(3)上运行时,所述代码被匹配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5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680036832.6A 2015-06-29 2016-06-24 用于与激光器或机床数据交换的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077875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5212074.0 2015-06-29
DE102015212074.0A DE102015212074A1 (de) 2015-06-29 2015-06-29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Datenaustausch mit einem Laser oder einer Werkzeugmaschine
PCT/EP2016/064658 WO2017001295A1 (de) 2015-06-29 2016-06-24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datenaustausch mit einem laser oder einer werkzeugmasch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87579A CN107787579A (zh) 2018-03-09
CN107787579B true CN107787579B (zh) 2021-05-04

Family

ID=56511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6832.6A Active CN107787579B (zh) 2015-06-29 2016-06-24 用于与激光器或机床数据交换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58739B2 (zh)
EP (1) EP3314868B1 (zh)
CN (1) CN107787579B (zh)
DE (1) DE102015212074A1 (zh)
WO (1) WO20170012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212074A1 (de) 2015-06-29 2016-12-29 Trumpf Werkzeugmaschinen Gmbh + Co. Kg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Datenaustausch mit einem Laser oder einer Werkzeugmaschine
DE102017204851A1 (de) * 2017-03-22 2018-09-27 Frankl & Kirchner GmbH & Co KG Fabrik für Elektromotoren u. elektrische Apparate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Daten zwischen einer Maschinensteuerung und einem externen Computer
DE102018222464A1 (de) * 2018-12-20 2020-06-25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r Kommunikation von Werkzeugmaschinen in einem Netzwerk
EP3684031A1 (de) * 2019-01-16 2020-07-2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übertragen von daten aus einer vielzahl von geräten in einer weit verteilten anlage an eine zentrale einrichtung
WO2024053107A1 (ja) * 2022-09-09 2024-03-14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ロボット制御システム、制御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制御ソフトウェアの更新処理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55056A1 (de) * 2002-11-25 2004-06-03 Grob-Werke Burkhart Grob E.K. Station mit Bedienfeld
WO2006105567A2 (de) * 2005-04-08 2006-10-12 Keba Ag Verfahren sowie vorrichtung zur sicheren, verwechslungsfreien und ausschliesslichen zuordnung der befehlsgewalt einer bedienperson zu einer steuerbaren technischen einrichtung
DE102006006803A1 (de) * 2006-02-14 2007-08-23 Siemens Ag Mobiles Gerät,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drahtlosen Kommunikation
EP2137879A1 (en) * 2007-02-23 2009-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create multicast groups based on proximity
DE102011089499A1 (de) * 2011-12-21 2013-06-27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und Verwendung einer 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16372B2 (en) * 2001-02-28 2006-03-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in AD hoc wireless piconets
US7184423B2 (en) * 2002-04-23 2007-02-27 Machine Talker Inc. Self coordinated machine network
US9041556B2 (en) * 2011-10-20 2015-05-26 Apple Inc. Method for locating a vehicle
DE102012200819A1 (de) * 2012-01-20 2013-07-25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mit einer Handwerkzeugmaschine und einem mobilen Computer
US9342980B2 (en) * 2012-09-12 2016-05-1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hich communicates with an external terminal,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hich communicates with an external terminal, program, and server
CN202929470U (zh) * 2012-12-11 2013-05-08 西南大学 一种工业设备远程数据传输系统
DE102012112835A1 (de) * 2012-12-21 2014-06-26 Robert Bosch Gmbh System mit einer zentralen Lizenzverwaltungseinheit und einer Werkzeugvorrichtung
CN203191729U (zh) * 2013-04-22 2013-09-11 深圳大学 一种智能远程工业控制系统
DE102013220865A1 (de) * 2013-10-15 2015-04-16 Trumpf Werkzeugmaschinen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System zum Fernbedienen einer Werkzeugmaschine mittels eines mobilen Kommunikationsgeräts
DE102015212074A1 (de) 2015-06-29 2016-12-29 Trumpf Werkzeugmaschinen Gmbh + Co. Kg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Datenaustausch mit einem Laser oder einer Werkzeugmaschin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55056A1 (de) * 2002-11-25 2004-06-03 Grob-Werke Burkhart Grob E.K. Station mit Bedienfeld
EP1429217A2 (de) * 2002-11-25 2004-06-16 GROB-Werke Burkhart Grob e.K. Station mit Bedienfeld
WO2006105567A2 (de) * 2005-04-08 2006-10-12 Keba Ag Verfahren sowie vorrichtung zur sicheren, verwechslungsfreien und ausschliesslichen zuordnung der befehlsgewalt einer bedienperson zu einer steuerbaren technischen einrichtung
DE102006006803A1 (de) * 2006-02-14 2007-08-23 Siemens Ag Mobiles Gerät,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drahtlosen Kommunikation
EP2137879A1 (en) * 2007-02-23 2009-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create multicast groups based on proximity
DE102011089499A1 (de) * 2011-12-21 2013-06-27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und Verwendung einer 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5212074A1 (de) 2016-12-29
EP3314868A1 (de) 2018-05-02
CN107787579A (zh) 2018-03-09
US10158739B2 (en) 2018-12-18
US20180124200A1 (en) 2018-05-03
EP3314868B1 (de) 2023-05-03
WO2017001295A1 (de) 2017-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87579B (zh) 用于与激光器或机床数据交换的系统和方法
EP3314977B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configure embedded devices
KR101118524B1 (ko) 센서노드의 인증관리와 Subscription 기능을 가진 시스템과, 그 시스템의 운용 방법
US2014002843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cking device management
US10826889B2 (en) Techniques for onboarding devices based on 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
KR20120072557A (ko) 이동 단말기, 서버 및 이를 이용한 정보 제공 방법
US20190159031A1 (en) Network Access Control
US9504075B2 (en) Field devic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of a field device apparatus with an evaluation device
JP2015518327A (ja) デバイス発見方法、デバイス、およびシステム
WO2017097129A1 (zh) 建立短距离无线通道的方法及装置
JP6682541B2 (ja) オブジェクトをユーザと関連付けるための方法、デバイス、オブジェクト、及び対応する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製品
CN106385399B (zh) 将车辆用户登记到服务器的方法和系统
US10939532B2 (en) Secure commissioning of wireless enabled lighting devices
US10455625B2 (en) Configuration of connectivity before getting into a vehicle
EP3692746B1 (en) Method, apparatuses and arrangement for establishing a wireless connection between a vehicle and a vehicle accessory
CN105553675A (zh) 登录路由器的方法及装置
US11824641B2 (en) Access to a service
KR20120063976A (ko) 건설중장비 차량의 정보 전송 방법
CN110999354B (zh) 到由主机设备托管的本地网络的设备的部署
KR101676432B1 (ko) 무선 와이파이 환경에서 사물인터넷 보드와 응용 서버의 탐색 및 접속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US12009979B2 (en) Secure and adaptive mechanism to provision zero- touch network devices
US20230344715A1 (en) Secure and adaptive mechanism to provision zero-touch network devices
JP2016165061A (ja) 携帯端末キーシステム
CN111479260A (zh) 具有移动无线通信设备的用于协作通信的通信系统
JP2020201856A (ja) 認証システム及び認証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