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86982A - 用于下行链路频域复用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下行链路频域复用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86982A
CN107786982A CN201711022909.7A CN201711022909A CN107786982A CN 107786982 A CN107786982 A CN 107786982A CN 201711022909 A CN201711022909 A CN 201711022909A CN 107786982 A CN107786982 A CN 1077869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frequency channel
channel
packet
st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229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萨姆帕斯
B·田
R·坦达拉
G·D·巴里克
Y·周
S·韦玛尼
S·莫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786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869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10Dynamic resource part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04W74/0841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 H04W74/085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文描述了用于传送数据的系统、方法和设备。在一些方面,一种方法包括生成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可包括第一站到第一频率信道的分配和第二站到第二频率信道的分配。该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第一频率信道和第二频率信道传送第一消息。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传输第一消息之后,使用第一频率信道将第二消息传送给第一站。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传输第一消息之后,使用第二频率信道将第三消息传送给第二站。

Description

用于下行链路频域复用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US2014/036422,国际申请日为2014 年5月1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为201480024565.1,名称为“用于下 行链路频域复用传输的系统和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一般涉及无线通信,尤其涉及用于无线网络中的下行链路频域复用 的系统、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许多电信系统中,通信网络被用于在若干个空间上分开的交互设备之间 交换消息。网络可根据地理范围来分类,该地理范围可以例如是城市区域、局 部区域、或者个人区域。此类网络可分别被指定为广域网(WAN)、城域网 (MAN)、局域网(LAN)、无线局域网(WLAN)、或个域网(PAN)。网 络还根据用于互连各种网络节点和设备的交换/路由技术(例如,电路交换相对 于分组交换)、用于传输的物理介质的类型(例如,有线相对于无线)、和所 使用的通信协议集(例如,网际协议套集、SONET(同步光学联网)、以太网 等)而有所不同。
当网络元件是移动的并由此具有动态连通性需求时,或者在网络架构以自 组织(ad hoc)拓扑结构而非固定拓扑结构来形成的情况下,无线网络往往是 优选的。无线网络使用无线电、微波、红外、光等频带中的电磁波以非制导传 播模式来采用无形的物理介质。在与固定的有线网络相比较时,无线网络有利 地促成用户移动性和快速的现场部署。
然而,多个无线网络可存在于同一建筑物内、邻近建筑物内和/或同一室外 区域内。多个无线网络的普遍存在可导致干扰、降低的吞吐量(例如,因为每 个无线网络都在同一区域和/或频谱内操作)和/或阻碍特定设备进行通信。因 此,用于在无线网络密布时进行通信的改进型系统、方法和设备是期望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系统、方法和设备各自具有若干方面,其中并非仅靠任何单一方 面来负责其期望属性。在不限制如由所附权利要求所表达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 况下,现在将简要地讨论一些特征。在考虑此讨论后,并且尤其是在阅读题为 “详细描述”的章节之后,将理解本发明的特征是如何提供包括无线网络中的接 入点和站之间的改进的通信在内的优点的。
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传送数据方法。该方法包括生成第一消 息。第一消息可包括第一站到第一频率信道的分配和第二站到第二频率信道的 分配。该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第一频率信道和第二频率信道传送第一消息。该 方法进一步包括在传输第一消息之后,使用第一频率信道将第二消息传送给第 一站。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传输第一消息之后,使用第二频率信道将第三消息 传送给第二站。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传送数据的设备。该设备包括用于生成 第一消息的装置。第一消息可包括第一站到第一频率信道的分配和第二站到第 二频率信道的分配。该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通过第一频率信道和第二频率信道 传送第一消息的装置。该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在传输第一消息之后,使用第一 频率信道将第二消息传送给第一站的装置。该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在传输第一 消息之后,使用第二频率信道将第三消息传送给第二站的装置。
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包括代码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该代码在 被执行时使一装置生成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可包括第一站到第一频率信道的分 配和第二站到第二频率信道的分配。该介质进一步包括在被执行时使装置执行 以下操作的代码:通过第一频率信道和第二频率信道传送第一消息。该介质进 一步包括在被执行时使装置执行以下操作的代码:在传输第一消息之后,使用 第一频率信道将第二消息传送给第一站。该介质进一步包括在被执行时使装置 执行以下操作的代码:在传输第一消息之后,使用第二频率信道将第三消息传 送给第二站。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传送数据的装置。该装置包括配置成生 成第一消息的处理器。第一消息可包括第一站到第一频率信道的分配和第二站 到第二频率信道的分配。该装置进一步包括发射机,其配置成通过第一频率信 道和第二频率信道传送第一消息。发射机可进一步配置成在传输第一消息之 后,使用第一频率信道将第二消息传送给第一站。发射机可进一步配置成在传 输第一消息之后,使用第二频率信道将第三消息传送给第二站。
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传送数据方法。该方法包括生成第一分 组以通过主频率信道传输给第一站。该方法包括生成第二分组。第二分组可包 括物理层前置码。物理层前置码可包括第二站到副频率信道的分配和第三站到 第三频率信道的分配。该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主频率信道将第一分组传送给第 一站。第一站可不被配置成通过副频率信道或第三频率信道来通信。该方法进 一步包括通过副频率信道和第三频率信道来传送第二分组。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传输第二分组之后,使用副频率信道将第三分组传送给第二站。该方法进一 步包括在传输第二分组之后,使用第三频率信道将第四分组传送给第三站。
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传送数据的设备。该设备包括用于生成 第一分组以通过主频率信道传输给第一站的装置。该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生成 第二分组的装置。第二分组可包括物理层前置码。物理层前置码可包括第二站 到副频率信道的分配和第三站到第三频率信道的分配。该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 通过主频率信道将第一分组传送给第一站的装置。第一站可不被配置成通过副 频率信道或第三频率信道来通信。该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通过副频率信道和第 三频率信道来传送第二分组的装置。该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在传输第二分组之 后,使用副频率信道将第三分组传送给第二站的装置。该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 在传输第二分组之后,使用第三频率信道将第四分组传送给第三站的装置。
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包括代码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该代码在 被执行时使一装置生成第一分组以通过主频率信道传输给第一站。该介质进一 步包括在被执行时使装置生成第二分组的代码。第二分组可包括物理层前置 码。物理层前置码可包括第二站到副频率信道的分配和第三站到第三频率信道 的分配。该介质进一步包括在被执行时使装置执行以下操作的代码:通过主频 率信道将第一分组传送给第一站。第一站可不被配置成通过副频率信道或第三 频率信道来通信。该介质进一步包括在被执行时使装置执行以下操作的代码: 通过副频率信道和第三频率信道来传送第二分组。该介质进一步包括在被执行 时使装置执行以下操作的代码:在传输第二分组之后,使用副频率信道将第三分组传送给第二站。该介质进一步包括在被执行时使装置执行以下操作的代 码:在传输第二分组之后,使用第三频率信道将第四分组传送给第三站。
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传送数据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 其配置成生成第一分组以通过主频率信道传输给第一站。处理器可进一步配置 成生成第二分组。第二分组可包括物理层前置码。物理层前置码可包括第二站 到副频率信道的分配和第三站到第三频率信道的分配。该装置进一步包括发射 机,其配置成通过主频率信道将第一分组传送给第一站。第一站可不被配置成 通过副频率信道或第三频率信道来通信。发射机可进一步配置成通过副频率信 道和第三频率信道来传送第二分组。发射机可进一步配置成在传输第二分组之 后,使用副频率信道将第三分组传送给第二站。发射机可进一步配置成在传输 第二分组之后,使用第三频率信道将第四分组传送给第三站。
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传送数据方法。该方法包括操作与主频 率信道相关联的随机退避计数器。该方法包括在随机退避计数器期满之后通过 主频率信道将第一数据分组传送给第一站。该方法包括在该随机退避计数器期 满之后,确定副频率信道是否在该随机退避计数器期满的时间之前已空闲达基 于一时间区间的历时。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如果副频率信道在该随机退避计数器 期满的时间之前已空闲达基于该时间区间的历时,则通过副频率信道将第二数 据分组传送给第二站。
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传送数据的设备。该设备包括用于操作 与主频率信道相关联的随机退避计数器的装置。该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在随机 退避计数器期满之后通过主频率信道将第一数据分组传送给第一站的装置。该 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在随机退避计数器期满之后确定副频率信道是否在该随 机退避计数器期满的时间之前已空闲达基于一时间区间的历时的装置。该设备 进一步包括用于如果副频率信道在该随机退避计数器期满的时间之前已空闲 达基于该时间区间的历时,则通过副频率信道将第二数据分组传送给第二站的 装置。
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包括代码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该代码在 被执行时使一装置操作与主频率信道相关联的随机退避计数器。该介质进一步 包括在被执行时使装置执行以下操作的代码:在随机退避计数器期满之后通过 主频率信道将第一数据分组传送给第一站。该介质进一步包括在被执行时使装 置执行以下操作的代码:在随机退避计数器期满之后,确定副频率信道是否在 该随机退避计数器期满的时间之前已空闲达基于一时间区间的历时。该介质进 一步包括在被执行时使装置执行以下操作的代码:如果副频率信道在该随机退 避计数器期满的时间之前已空闲达基于该时间区间的历时,则通过副频率信道 将第二数据分组传送给第二站。
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传送数据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 其配置成操作与主频率信道相关联的随机退避计数器。该装置进一步包括发射 机,其配置成在随机退避计数器期满之后通过主频率信道将第一数据分组传送 给第一站。该装置进一步包括信号检测器,其配置成在随机退避计数器期满之 后,确定副频率信道是否在该随机退避计数器期满的时间之前已空闲达基于一 时间区间的历时。发射机可进一步配置成如果副频率信道在该随机退避计数器 期满的时间之前已空闲达基于该时间区间的历时,则通过副频率信道将第二数 据分组传送给第二站。
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传送数据方法。该方法包括向第一站和 第二站传送请求发送消息。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从第一站或第二站中的至少一者 接收至少一个允许发送消息。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通过主频率信道从第一 站接收到允许发送消息,通过主频率信道将第一数据分组传送给第一站。该方 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通过副频率信道从第二站接收到允许发送消息,通过副频 率信道将第二数据分组传送给第二站。
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传送数据的设备。该设备包括用于向第 一站和第二站传送请求发送消息的装置。该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从第一站或第 二站中的至少一者接收至少一个允许发送消息的装置。该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 响应于通过主频率信道从第一站接收到允许发送消息,通过主频率信道将第一 数据分组传送给第一站的装置。该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响应于通过副频率信道 从第二站接收到允许发送消息,通过副频率信道将第二数据分组传送给第二站 的装置。
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包括代码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该代码在 被执行时使一装置向第一站和第二站传送请求发送消息。该介质进一步包括在 被执行时使装置执行以下操作的代码:从第一站或第二站中的至少一者接收至 少一个允许发送消息。该介质进一步包括在被执行时使装置执行以下操作的代 码:响应于通过主频率信道从第一站接收到允许发送消息,通过主频率信道将 第一数据分组传送给第一站。该介质进一步包括在被执行时使装置执行以下操 作的代码:响应于通过副频率信道从第二站接收到允许发送消息,通过副频率 信道将第二数据分组传送给第二站。
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传送数据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发射机, 其配置成向第一站和第二站传送请求发送消息。该设备进一步包括接收机,其 配置成从第一站或第二站中的至少一者接收至少一个允许发送消息。发射机可 进一步配置成响应于通过主频率信道从第一站接收到允许发送消息,通过主频 率信道将第一数据分组传送给第一站。发射机可进一步配置成响应于通过副频 率信道从第二站接收到允许发送消息,通过副频率信道将第二数据分组传送给 第二站。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其中可采用本公开的各方面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
图2A示出了其中存在多个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2B示出了其中存在多个无线通信网络的另一无线通信系统。
图3示出了可以在图1和2B的无线通信系统内采用的频率复用技术。
图4示出了可在图1、2B和3的无线通信系统内采用的示例性无线设备的 功能框图。
图5A示出了其中可采用本公开的各方面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5B-C示出了其中可采用本公开的各方面的时序图。
图5D-E示出了其中可采用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另一时序图。
图5F-G示出了其中可采用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又一时序图。
图6A-B示出了其中可采用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又一时序图。
图6C-D示出了其中可采用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又一时序图。
图7示出了其中可采用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又一时序图。
图8A-C示出了其中可采用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又一时序图。
图9A-E示出了其中可采用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又一时序图。
图10是用于高效无线频分复用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1是用于传送数据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2是用于传送数据的过程的另一流程图。
图13是用于传送数据的过程的又一流程图。
图14是用于传送数据的过程的又一流程图。
图15是用于传送数据的过程的又一流程图。
图16是用于传送数据的过程的又一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新颖系统、装置和方法的各种方面。然而, 本公开可用许多不同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解释为被限定于本公开通篇给出的 任何具体结构或功能。确切而言,提供这些方面是为了使本公开将是透彻和完 整的,并且其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传达本公开的范围。基于本文中的教导,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领会到,本公开的范围旨在覆盖本文中公开的这些新颖的系 统、装置和方法的任何方面,不论其是独立实现的还是与本发明的任何其他方 面组合实现的。例如,可以使用本文所阐述的任何数目的方面来实现装置或实 践方法。另外,本发明的范围旨在覆盖使用作为本文中所阐述的本发明各种方 面的补充或者与之不同的其他结构、功能性、或者结构及功能性来实践的装置 或方法。应当理解,本文披露的任何方面可以由权利要求的一个或多个要素来 实施。
尽管本文描述了特定方面,但这些方面的众多变体和置换落在本公开的范 围之内。尽管提到了优选方面的一些益处和优点,但本公开的范围并非旨在被 限定于特定益处、用途或目标。相反,本公开的各方面旨在宽泛地适用于不同 的无线技术、系统配置、网络、和传输协议,其中一些藉由示例在附图和以下 对优选方面的描述中解说。详细描述和附图仅仅解说本公开而非限定本公开, 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技术方案来定义。
流行的无线网络技术可包括各种类型的无线局域网(WLAN)。WLAN可 被用于采用广泛使用的联网协议来将近旁设备互连在一起。本文中所描述的各 个方面可应用于任何通信标准,诸如无线协议。
在一些方面,可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直接序列扩频(DSSS)通 信、OFDM与DSSS通信的组合、或其他方案来根据高效率802.11协议传送无 线信号。高效率802.11协议的实现可用于因特网接入、传感器、计量、智能电 网或其它无线应用。有利地,使用此处所公开的技术来实现高效率802.11协议 的特定设备的各方面可包括允许在同一区域内增加的对等服务(例如, Miracast、WiFi Direct服务、社交WiFi等)、支持增加的每用户最低吞吐量要 求、支持更多用户、提供改善的室外覆盖和稳定性、和/或消耗比实现其它无线 协议的设备更少的功率。
在一些实现中,WLAN包括作为接入无线网络的组件的各种设备。例如, 可以有两种类型的设备:接入点(“AP”)和客户端(亦称为站,或“STA”)。 一般而言,AP可用作WLAN的中枢或基站,而STA用作WLAN的用户。例 如,STA可以是膝上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电话等。在一示 例中,STA经由遵循WiFi(例如,IEEE 802.11协议)的无线链路连接到AP 以获得到因特网或到其它广域网的一般连通性。在一些实现中,STA也可被用 作AP。
接入点(“AP”)还可包括、被实现为或被称为B节点、无线电网络控制器 (“RNC”)、演进型B节点、基站控制器(“BSC”)、基收发机站(“BTS”)、 基站(“BS”)、收发机功能(“TF”)、无线电路由器、无线电收发机或其他某 个术语。
站(“STA”)还可包括、被实现为、或被称为接入终端(“AT”)、订户站、 订户单元、移动站、远程站、远程终端、用户终端、用户代理、用户设备、用 户装备或其他某个术语。在一些实现中,接入终端可包括蜂窝电话、无绳电话、 会话发起协议(“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DA”)、 具有无线连接能力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至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某种合适的 处理设备。因此,本文所教导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可被纳入到电话(例如,蜂窝 电话或智能电话)、计算机(例如,膝上型设备)、便携式通信设备、手持机、便携式计算设备(例如,个人数据助理)、娱乐设备(例如,音乐或视频设备、 或卫星无线电)、游戏设备或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设备、或被配置成经由无线 介质通信的任何其他合适的设备中。
如以上所讨论的,本文中所描述的某些设备可实现例如高效率802.11标 准。此类设备(无论是用作STA还是AP还是其他设备)可被用于智能计量或 者用在智能电网中。此类设备可提供传感器应用或者用在家庭自动化中。这些 设备可取而代之或者附加地用在健康护理环境中,例如用于个人健康护理。这 些设备也可被用于监督以启用扩展范围的因特网连通性(例如,供与热点联 用)、或者实现机器对机器通信。
图1示出了其中可采用本公开的各方面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100。无线 通信系统100可按照无线标准(例如高效率802.11标准)来操作。无线通信系 统100可包括与STA106通信的AP 104。
可以将各种过程和方法用于无线通信系统100中在AP 104与STA 106之 间的传输。例如,可以根据OFDM/OFDMA技术在AP 104与STA 106之间发 送和接收信号。如果是这种情形,则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被称为 OFDM/OFDMA系统。替换地,可以根据码分多址(CDMA)技术在AP 104 与STA 106之间发送和接收信号。如果是这种情形,则无线通信系统100可被称为CDMA系统。
促成从AP 104至一个或多个STA 106的传输的通信链路可被称为下行链 路(DL)108,而促成从一个或多个STA 106至AP 104的传输的通信链路可 被称为上行链路(UL)110。替换地,下行链路108可被称为前向链路或前向 信道,而上行链路110可被称为反向链路或反向信道。
AP 104可充当基站并提供基本服务区域(BSA)102中的无线通信覆盖。 AP 104连同与该AP 104相关联并使用该AP 104来通信的诸STA 106一起可被 称为基本服务集(BSS)。应注意,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不具有中央AP 104, 而是可以作为STA 106之间的对等网络起作用。相应地,本文中所描述的AP 104的功能可替换地由一个或多个STA 106来执行。
在一些方面,STA 106可能被要求与AP 104进行关联以向该AP 104发送 通信和/或从该AP 104接收通信。在一个方面,用于关联的信息被包括在由AP 104作出的广播中。为了接收此种广播,例如,STA 106可在覆盖区划上执行 宽覆盖搜索。举例而言,搜索还可由STA 106通过以灯塔方式扫过覆盖区划来 执行。在接收到用于关联的信息之后,STA 106可向AP 104传送参考信号,诸 如关联探测或请求。在一些方面,AP 104可使用回程服务例如以与更大的网络 (诸如因特网或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通信。
在一实施例中,AP 104包括AP高效率无线组件(HEWC)154。AP HEWC 154可执行本文描述的操作中的部分或全部以使得能够使用高效率802.11协议 来在AP 104和STA 106之间进行通信。AP HEWC 154的功能性以下参考图2B、 3、4、5A-G、6A-D、7、8A-C、9A-E和10-16来更详细地描述。
替换地或补充地,STA 106可包括STA HEWC 156。STA HEWC 156可执 行本文描述的操作中的一些或全部以使得能够使用高频率802.11协议来在 STA 106和AP 104之间进行通信。STA HEWC 156的功能性以下参考图2B、3、 4和5A来更详细地描述。
在某些环境中,一BSA可位于其他BSA附近。例如,图2A示出了其中 存在多个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通信系统200。如图2A所示,BSA 202A、202B 和202C可以物理地彼此邻近。尽管BSA 202A-C紧邻,但是AP 204A-C和/或 STA 206A-H可以各自使用相同的频谱来通信。因此,如果BSA 202C中的设 备(例如,AP 204C)正在传送数据,则在BSA 202C以外的设备(例如,AP 204A-B或STA 206A-F)可以侦听到介质上的通信。
一般而言,使用常规802.11协议(例如,802.11a、802.11b、802.11g、802.11n 等)的无线网络在用于介质接入的载波侦听多址(CSMA)机制下操作。根据 CSMA,设备侦听介质并且只在介质被侦听到为空闲时进行传送。因此,如果 AP 204A-C和/或STA 206A-H根据CSMA机制来操作并且BSA 202C中的设备 (例如,AP 204C)正在传送数据,则在BSA 202C以外的AP 204A-B和/或STA 206A-F不可在介质上进行传输,即使这些AP和/或STA是不同BSA的一部分。
图2A示出了这一情形。如图2A所示,AP 204C正在介质上进行传输。该 传输被与AP204C在相同BSA 202C中的STA 206G侦听到、并被与AP 204C 在不同的BSA中的STA 206A侦听到。虽然该传输可被定址到STA 206G和/ 或仅仅BSA 202C中的STA,但STA 206A却可能直到AP 204C(以及任何其 他设备)不再在介质上进行传送才能够传送或接收通信(例如,去往或来自AP 204A)。尽管未示出,但同样情况也可适用于BSA 202B中的STA 206D-F和/ 或BSA 202A中的STA 206B-C(例如,如果AP 204C进行的传输更强以使得 其他STA能够侦听到介质上的该传输)。
于是对CSMA机制的使用造成低效,因为在一BSA以外的一些AP或STA 可能能够在不干扰由该BSA中的AP或STA进行的传输的情况下传送数据。 随着活跃无线设备的数量持续增长,这类低效可能开始显著地影响网络等待时 间和吞吐量。例如,显著的网络等待时间问题可能出现在公寓楼内,其中每个 公寓单元都可包括接入点及相关联的站。事实上,每个公寓单元都可包括多个 接入点,因为住户可拥有无线路由器、具有无线媒体中心能力的视频游戏控制 台、具有无线媒体中心能力的电视机、能够像个人热点那样工作的蜂窝电话、 和/或类似物。于是纠正CSMA机制的此类低效对于避免等待时间和吞吐量问 题和总体用户不满而言会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等待时间和吞吐量问题甚至可能不限于居住区域。例如,多个接入点 可位于机场、地铁站、和/或其他人群密集的公共空间。当前,可以在这些公共 空间中提供WiFi接入,但要收费。如果不纠正由CSMA机制造成的此类低效, 则无线网络的运营商可能由于收费和较低的服务质量开始超过任何益处而失 去客户。
因此,本文描述的高效率802.11协议可允许设备在使这些低效得以最小化 并增加网络吞吐量的经修改的机制下操作。这一机制以下参考图2B、3和4来 描述。高效率802.11协议的附加方面以下参考图5A-16来描述。
图2B示出了其中存在多个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通信系统250。不像图2A 的无线通信系统200,无线通信系统250可以按照本文讨论的高效率802.11标 准来操作。无线通信系统250可包括AP 254A、AP 254B和AP 254C。AP 254A 可以与STA 256A-C进行通信,AP 254B可以与STA 256D-F进行通信,而AP 254C可以与STA 256G-H进行通信。
可以将各种过程和方法用于无线通信系统250中在AP 254A-C与STA 256A-H之间的传输。例如,可以根据OFDM/OFDMA技术或CDMA技术来在 AP 254A-C和STA 256A-H之间发送和接收信号。
AP 254A可充当基站并提供BSA 252A中的无线通信覆盖。AP 254B可充 当基站并提供BSA 252B中的无线通信覆盖。AP 254C可充当基站并提供BSA 252C中的无线通信覆盖。应当注意,每个BSA 252A、252B和/或252C可以不 具有中央AP 254A、254B或254C,而是可允许STA 256A-H中的一个或多个 之间的对等通信。因此,本文中所描述的AP 254A-C的功能可替换地由STA 256A-H中的一个或多个来执行。
在一实施例中,AP 254A-C和/或STA 256A-H包括高效率无线组件。如此 处所描述的,高效率无线组件可使得能够使用高效率802.11协议来在AP和 STA之间进行通信。具体而言,高效率无线组件可使得AP 254A-C和/或STA 256A-H能够使用使CSMA机制的低效得以最小化的经修改的机制(例如,使 得能够在不会发生干扰的情况下在介质上进行并发通信)。高效率无线组件以 下参考图4来更详细地描述。
如图2B所示,BSA 252A-C物理地彼此邻近。当例如AP 254A和STA 256B 正在彼此通信时,该通信可被BSA 252B-C中的其它设备侦听到。然而,该通 信可能只干扰某些设备,诸如STA 256F和/或STA 256G。在CSMA下,AP 254B 不会被允许与STA 256E进行通信,即使这种通信不会干扰AP 254A和STA 256B之间的通信。由此,高效率802.11协议在经修改的机制下操作,该经修 改的机制在能够并发地通信的设备和不能并发地通信的设备之间进行区分。这 一设备归类可由AP 254A-C和/或STA 256A-H中的高效率无线组件来执行。例 如,AP 254A-C可以将STA 256A-H指派为特定分类(例如,AP 254A-C可以 基于STA 256A-H的带宽能力将STA 256A-H指派为特定分类)。作为另一示 例,STA 256A-H可以选择分类并通知适当的AP 254A-C。作为又一示例,STA 256A-H可以向适当的AP 254A-C提交对特定分类的请求。
在一实施例中,对设备是否能够与其它设备并发地通信的确定基于该设备 的位置。例如,位于BSA边缘附近的STA可能处在使得该STA无法与其他设 备并发地通信的状态或状况中。如图2B所示,STA 206A、206F和206G可以 是处在其中它们无法与其它设备并发地通信的状态或状况的设备。同样,位于 BSA中心附近的STA可能处在使得该STA能够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的状态或 状况中。如图2中所解说的,STA 206B、206C、206D、206E和206H可以是 处在其中它们能够与其他设备并发地通信的状态或状况中的设备。
在各实施例中,影响靠近BSA的中心或靠近BSA的边缘的STA的分类的 性能(例如,RF)特性可包括以下一者或多者: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RF几何形状、收到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值、 干扰水平、信号电平、传输能力,等等。在各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物理和RF 特性可与一个或多个阈值水平相比较。该比较可被加权和/或组合。在各实施例 中,设备可被确定为处于以下条件:这些设备能或不能基于单独的、经加权的、 和/或经组合的物理和RF特性以及相关联的阈值来并发地通信。
注意,设备分类不是永久的。设备可以在处在使其能够并发地通信的状态 或状况与处在使其不能够并发地通信的状态或状况之间转变(例如,设备可以 在运动中时、在与新AP进行关联时、在解除关联时等改变状态或状况)。
此外,设备可被配置成基于它们是否是处在与其他设备并发地通信的状态 或状况中的设备而有不同的行为。例如,处在使其能够并发地通信的状态或状 况中的设备可以在相同的频谱内通信。然而,处在使其不能并发地通信的状态 或状况中的设备可采用某些技术(诸如空间复用或频域复用)来在该介质上通 信。对设备行为的控制可由AP 254A-C和/或STA 256A-H中的高效率无线组件 来执行。
在一实施例中,处在使其不能并发地通信的状态或状况的设备使用空间复 用技术来在介质上通信。例如,功率和/或其它信息可以嵌入在由另一设备传送 的分组的前置码内。当在介质上侦听到分组时,处在使其不能并发地通信的状 态或状况的设备可以分析前置码,并基于一组规则来决定是否要进行传输。
在另一实施例中,处在使其不能并发地通信的状态或状况的设备使用频域 复用技术来在介质上通信。图3示出了可以在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100和图2B 的无线通信系统250内采用的频率复用技术。如图3所示,在无线通信系统300 内可以存在AP 304A、304B、304C和304D。AP 304A、304B、304C和304D 中的每一个都可以与不同的BSA相关联并且包括本文描述的高效率无线组件。
作为示例,通信介质的带宽可以是80MHz。在常规802.11协议下,AP 304A、304B、304C和304D中的每一个AP以及与每一个相应AP相关联的STA 尝试使用整个带宽来进行通信,这可减少吞吐量。然而,在使用频域复用的高 效率802.11协议下,带宽可被分成区段308、310、312和314(例如,信道), 如图3所示。信道可以是其中允许IEEE 802.11操作的任何频谱部分。一般而 言,信道在传统操作中具有20MHz带宽,但本文描述的信道或区段可以是任 何带宽,诸如5MHz、10MHz、20MHz,等等。本文描述的信道或区段还可包 括BSS的带宽内的非毗邻频调的子集。此外,本文解说的信道或区段被描绘成 毗连频谱块的一部分(例如,每一信道或区段覆盖连贯和相邻的频率范围); 然而,本文描述的信道或区段可以是毗连或非毗连频谱块的一部分。信道或区 段也可以是频谱内的其他信道或区段的子集。如图3所示,AP 304A可以与区 段308相关联,AP 304B可以与区段310相关联,AP 304C可以与区段312相 关联,而AP 304D可以与区段314相关联。
在一实施例中,当AP 304A-D以及处在能够与其它设备并发地通信的状态 或状况的STA(例如,在BSA的中心附近的STA)正在彼此通信时,每一个 AP 304A-D以及这些STA中的每一个STA都可使用80MHz介质中的一部分或 全部来进行通信。然而,当AP 304A-D以及处在不能与其它设备并发地通信的 状态或状况的STA(例如,在BSA的边缘附近的STA)正在彼此通信时,AP 304A 及其STA使用20MHz区段308来进行通信,AP 304B及其STA使用20MHz区段310来进行通信,AP 304C及其STA使用20MHz区段312来进行通信, 而AP 304D及其STA使用20MHz区段314来进行通信。AP 304A-D可以彼此 通信(例如,通过传送和/或接收协调消息)以确定哪些AP和STA通过哪些区 段308、310、312和314进行通信。因为区段308、310、312和314是通信介 质的不同部分,所以使用第一区段的第一传输不会干扰使用第二区段的第二传 输。
因此,AP和/或STA,甚至处在不能与其他设备并发地通信的状态或状况 中的那些AP和/或STA,包括可与其他AP和STA在无干扰的情况下并发地通 信(例如,偶然并发地或者基于由AP或STA调度的时间并发地通信)的高效 率无线组件。因此,无线通信系统300的吞吐量可以增加。在公寓楼或人群密 集的公共空间的情况下,使用高效率无线组件的AP和/或STA甚至可以在活跃 无线设备的数量增加时经历减少的等待时间和增加的网络吞吐量,由此改善用 户体验。
图4示出了可在图1、2B和3的无线通信系统100、250和/或300内采用 的无线设备402的示例性功能框图。无线设备402是可被配置成实现本文描述 的各种方法的设备的示例。例如,无线设备402可包括AP 104、STA 106之一、 AP 254之一、STA 256之一和/或AP304之一。
无线设备402可包括控制无线设备402的操作的处理器404。处理器404 也可被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PU)。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 储器(RAM)两者的存储器406可以向处理器404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 406的一部分还可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处理器404通常 基于存储器406内存储的程序指令来执行逻辑和算术运算。存储器406中的指 令可以是可执行的以实现本文描述的方法。
处理器404可包括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的处理系统或者可以是其组 件。这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用通用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LD)、控制器、 状态机、选通逻辑、分立硬件组件、专用硬件有限状态机、或能够对信息执行 演算或其他操纵的任何其他合适实体的任何组合来实现。
处理系统还可包括用于存储软件的机器可读介质。软件应当被宽泛地解释 成意指任何类型的指令,无论其被称作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 述语言、或是其他。指令可包括代码(例如,呈源代码格式、二进制代码格式、 可执行代码格式、或任何其他合适的代码格式)。这些指令在由该一个或多个 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系统执行本文描述的各种功能。
无线设备402还可包括外壳408,该外壳408可包括发射机410和/或接收 机412以允许在无线设备402与远程位置之间进行数据的传送和接收。发射机 410和接收机412可被组合成收发机414。天线416可被附连至外壳408并且 电耦合至收发机414。无线设备402还可包括(未示出)多个发射机、多个接 收机、多个收发机、和/或多个天线。
无线设备402还可包括可被用于力图检测和量化由收发机414接收到的信 号电平的信号检测器418。信号检测器418可检测诸如总能量、每副载波每码 元能量、功率谱密度之类的信号以及其它信号。无线设备402还可包括用于处 理信号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420。DSP 420可被配置成生成分组以供传输。 在一些方面,分组可包括物理层数据单元(PPDU)。
在一些方面,无线设备402可进一步包括用户接口422。用户接口422可 包括按键板、话筒、扬声器、和/或显示器。用户接口422可包括向无线设备 402的用户传达信息和/或从该用户接收输入的任何元件或组件。
在某些方面,无线设备402可进一步包括高效率无线组件424。高效率无 线组件424可包括分类器单元428和传送控制单元430。如此处所描述的,高 效率无线组件424可使得AP和/或STA能够使用使CSMA机制的低效得以最 小化的经修改的机制(例如,使得能够在不会发生干扰的情况下在介质上进行 并发通信)。
经修改机制可由分类器单元428和传送控制单元430来实现。在一实施例 中,分类器单元428确定哪些设备处在使得它们能够与其他设备并发地通信的 状态或状况中、以及哪些设备处在使得它们不能与其他设备并发地通信的状态 或状况中。在一实施例中,传送控制单元430控制设备的行为。例如,传送控 制单元430可允许某些设备在相同介质上并发地传送,并且允许其他设备使用 空间复用或频域复用技术来传送。传送控制单元430可基于由分类器单元428 做出的确定来控制设备的行为。
无线设备402的各种组件可由总线系统426耦合在一起。总线系统426可 包括例如数据总线,以及除了数据总线之外还有电源总线、控制信号总线、和 状态信号总线。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无线设备402的各组件可耦合在一起 或者使用某种其他机制来接受或提供彼此的输入。
尽管图4中解说了数个分开的组件,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这些组 件中的一个或多个组件可被组合或者共同地实现。例如,处理器404可被用于 不仅实现以上关于处理器404描述的功能性,而且还实现以上关于信号检测器 418和/或DSP 420描述的功能性。另外,图4中解说的每个组件可使用多个分 开的元件来实现。
无线设备402可包括AP 104、STA 106、AP 254、STA 256和/或AP 304, 并且可用于传送和/或接收通信。即,AP 104、STA 106、AP 254、STA 256或 AP 304可用作发射机或接收机设备。某些方面构想了信号检测器418由在存储 器406和处理器404上运行的软件用来检测发射机或接收机的存在。
如上所述,网络吞吐量和等待时间可能是无线网络中在使用CSMA机制时 的主要关注问题。例如,与一个无线网络相关联的无线设备可能定位成紧邻与 其他无线网络相关联的其他无线设备。一个网络的无线设备可侦听到由另一网 络的另一无线设备作出的传输,并由此制止在该介质上传送,即使在不会发生 干扰时亦然。因此,可在高效802.11协议中使用经修改机制以减轻这些问题中 的一些问题。
在经修改机制中,可根据无线设备的状态或状况来分类无线设备。例如, 无线设备可处在其中该无线设备能够与其他无线设备并发地通信的状态或状 况中(例如,由于该无线设备远离BSA边缘且由此不会引起干扰)。作为另一 示例,无线设备可处在其中该无线设备不能与其他无线设备并发地通信的状态 或状况中(例如,由于该无线设备靠近BSA边缘且由此会引起干扰)。
为了改进网络吞吐量并减少等待时间,一些技术可被采用来允许无线设备 并发地通信,即使它们靠近BSA的边缘或以其他方式不能在当前协议下并发地 通信。一种这样的技术是频域复用,这参考图3在上文描述。具体而言,协议 可被开发并实现以允许AP使用频域复用技术将消息传送给STA(例如,DL 通信)。如下所述,AP可以使用基于STA被如何分类所确定的频率信道来将 消息传送给STA。
图5A示出了其中可采用本公开的各方面的无线通信系统500。如图5A所 示,无线通信系统500包括BSA 502。BSA 502可包括AP 504和STA 506A-E。 在一实施例中,AP 504和STA 506A-D各自包括上述高效率无线组件。然而, STA 506E不包括高效率无线组件。因而,STA 506A-D被称为高效STA,而 STA 506E被称为传统STA(例如,因为它兼容常规IEEE802.11协议,诸如IEEE 802.11n、IEEE 802.11ac,等等)。
如上所述,AP 504可以将高效STA和传统STA分类成处于或不处于其中 相应STA能与其他无线设备并发地通信的状态或状况中。AP 504可以基于STA 的相应带宽能力来作出这样的分类。
AP 504可以将数据经由DL通信510传送给STA 506A,经由DL通信512 传送给STA506B,经由DL通信514传送给STA 506C,经由DL通信516传 送给STA 506D,以及经由DL通信518传送给STA 506E。如图5A所示,STA 506A-C可被定位成比STA 506D-E更靠近AP 504。DL通信510、512、514、 516和518可由AP 504根据本文描述的下行链路频域复用(DL FDM)协议作 出。
DL FDM协议可包括三个数据交换状态:(1)数据传输;(2)保护;以 及(3)确收。保护阶段可以在数据传输阶段之前且确收阶段可以在数据传输 阶段之后。在保护阶段中,各技术可被采用以防止干扰。在数据传输阶段中, 针对一个或多个STA的数据可被传送给相应的STA。在确收阶段中,AP可以 确认相应STA接收到适当的数据。这些阶段中的每一者可以根据本文讨论的频 域复用原理并发地发生在不同信道上。另外,DL FDM协议可包括与由AP 504 进行的传输的开始的定时相关的规则。
数据传输阶段
在一实施例中,若干数据传输选项在数据传输阶段期间是可用的。具体而 言,若干选项可供用于将STA分配在不同信道上,使得各STA可并发地通信。 这些选项还可允许传统STA和高效STA两者并发地通信。因而,本文描述的 改进网络吞吐量并减少等待时间的技术可在兼容高效STA并且向后兼容现有 传统STA的设备中实现。例如,常规IEEE 802.11协议的现有PHY层(例如, 802.11n、802.11ac等等PHY层)可与新的媒体接入控制(MAC)机制相耦合 以将各STA分配在不同信道上。作为另一示例,新的PHY层前置码可针对高 效802.11协议被创建以将各STA分配在不同信道上。作为又一示例,常规IEEE 802.11协议的现有PHY层和新PHY层前置码可被用来将各STA分配在不同信 道上。
图5B-C示出了其中可采用本公开的各方面的时序图。具体而言,图5B-C 示出可根据常规IEEE 802.11协议的现有PHY层和新MAC机制来使用的时序 图。如图5B-C所示,存在四个信道:信道520、信道522、信道524和信道526。 如本文所使用的,信道526被称为主信道且信道520、522和524被称为副信 道。主信道是由在常规IEEE 802.11协议上操作的STA使用的默认信道。传统 STA可以使用副信道来接收或传送数据,但去往或来自传统STA的传输必须 包括主信道(例如,针对传统STA的分组总是包括主信道)。另一方面,高效STA可以使用主信道来接收或传送数据,或者可以只使用副信道来接收或传送 数据(例如,只要去往或来自高效STA的传输包括高效STA已知的至少一个 信道)。信道520、522、524和526可以是毗连的(例如,每一信道520、522、 524和526覆盖连贯的20MHz频率范围,诸如从1000MHz到1080MHz)或非 毗连的(例如,信道520、522、524和526中的一者或多者之间存在频率间隙)。
在一实施例中,主信道(以及可能的附加副信道,如在传统IEEE 802.11n 操作、传统802.11ac操作等中)被用于从AP 504到传统STA(例如,STA 506E) 的通信,且副信道被用于从AP 504到高效STA(例如,STA 506A-D)的通信。
AP 504可以传送将STA 506A-E与各信道进行关联的MAC消息,从而指 示AP 504计划使用哪个信道来与相应STA 506A-E进行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 AP 504默认在主信道上与STA 506E通信,因为STA 506E是传统STA。因而, AP 504可以不向STA 506E传送MAC消息。相反,AP 504可以只向高效STA 传送MAC消息。在其他实施例中,AP 504将MAC消息传送给每一STA 506A-E。MAC消息可以是由AP 504传送给STA 506A-E的管理帧。管理帧可 指示STA506A-E中的一者或多者的所分配的信道。MAC消息在下文参考图7 更详细地描述。
如图5B-C所示,MAC消息将STA 506E分配给信道526、将STA 506A 分配给信道524、将STA 506B分配给信道522、以及将STA 506C分配给信道 520。从AP 504到相应STA 506A-C和506E的传输可同时开始(例如,参见 图5B)或在不同的时刻开始(例如,参见图5C)。如果来自AP 504的传输在 不同的时刻开始,则传送给不同STA 506A-E的OFDM码元可仍然被对齐以帮 助接收机处理。同样,来自AP 504的传输可以同时结束(未示出)或在不同 的时刻结束(例如,参见图5B-C)。
STA 506A-E可以使用特殊过滤能力和/或过采样FFT来接收MAC消息和/ 或实际数据传输。传统STA 506E和/或BSA 502中的任何其他传统STA可包 括低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值(例如,四或五)以最小化来自毗邻信道的潜 在信道干扰。
因此,使用现有PHY层和新MAC机制允许AP 504并发或近乎并发地复 用至传统STA和高效STA的传输。
图5D-E示出了其中可采用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另一时序图。具体而言,图 5D-E示出了可根据新PHY层前置码使用的时序图。因为新PHY层前置码被定 义,所以图5D-E可只应用于高效STA。
在一实施例中,新PHY层前置码包括与每一STA 506A-D相关联的MCS、 AP 504将向每一相应STA 506A-D进行传送的历时、AP 504将向每一相应STA 506A-D进行传送的字节数、与每一相应STA 506A-D相关联的信道的标识以及 该信道的带宽、传统STA将在主信道上推迟传输的历时、关于AP 504在向每 一相应STA 506A-D传送消息时将使用的传输节点的附加指示(例如,编码模 式、导频位置模式,等等)、和/或任何其他物理层传输参数。如果新PHY层 前置码不包括任何上述信息,则这样的信息可被包括在先前传送给STA 506A-D的MAC消息中。
对于每一STA 506A-D而言,信道带宽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如图5D 所示,STA506A-D被指派单独的信道520、522、524、526,其中每一信道具 有相同的带宽。作为另一示例,如图5E所示,STA 506A和506C被指派单独 的信道522或526,其中每一信道具有相同的带宽并且其中带宽是图5D中的带 宽的两倍。作为未示出的又一示例,STA 506A和506C被指派单独的信道522 或526,其中信道522的带宽不同于信道526的带宽(例如,信道522的带宽是信道526的带宽的两倍)。
如图5D-E所示,PHY层前置码528由AP 504通过信道520、522、524 和526传送。在一些实施例中,PHY层前置码528包括每一信道上的所有STA 506A-D的信息。这可允许STA506A-D在任何一个信道上监听并接收信道分配 信息。在其他实施例中,PHY层前置码528包括不同信道中的不同STA 506A-D 的信息。在此,STA 506A-D可经由附加MAC消息来被预先通知STA 506A-D 应当监听的信道。STA 506A-D中的每一者可以在单独的信道上监听消息。以 此方式,STA 506A-D中的每一者可以接收PHY层前置码528。在接收到PHY 层前置码528之后,STA 506A-D可以接收DL通信510、512、514或516。STA 506A-D可以使用PHY层前置码528中提供的信息来正确地接收来自AP 504 的DL通信和/或向AP 504正确地传送UL通信。因此,AP 504可能能够使用 新PHY层前置码528在多个信道上向多个STA 506A-D传送数据。注意,传输 在每一信道上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历时。
图5F-G示出了其中可采用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又一时序图。具体而言,图 5D-E示出可根据常规IEEE 802.11协议中的现有PHY层和新PHY层前置码来 使用的时序图。
如以上参考图5B-C描述的,主信道(例如,信道526)和/或一个或多个 副信道(例如,信道520、522和/或524)可被用于至传统STA(例如,STA 506E) 的传输,且副信道可被用于至高效STA(例如,STA 506A-D)的传输。因为 新PHY层前置码528兼容高效STA,所以PHY层前置码528可以在副信道上 传送,使得只有高效STA接收到PHY层前置码528,如图5F-G所示。
在一实施例中,如上所述,信道带宽中的每一者可以是相同大小或不同大 小。在一实施例中,信道520、522、524和/或526可以或可以不是毗连的。在 一些实施例中,主信道总是被使用且与至少一个STA 506A-E相关联。在其他 实施例中,主信道未被使用且不与STA 506A-E中的任一者相关联。
因此,使用现有PHY层和新PHY层前置码528允许AP 504并发地或近 乎并发地复用至传统STA和高效STA的传输。对于正确地指令STA 506A-E 在适当的信道上监听消息而言,新MAC机制可能是不必要的;然而,新MAC 机制可结合现有PHY层和新PHY层前置码528来使用。
在一实施例中,主信道上的(传统)传输可包括MAC消息或可在MAC 消息之后,其中MAC消息包括对副信道中的一者或多者中的附加高效传输的 存在的指示。这可允许高效STA只监听主信道并且被通知副信道上可能寻址到 高效STA中的一者或多者的附加分组的存在。高效STA随后可切换到第二信 道并检测前置码,其中该前置码包含用于解码传输的附加信息。
开始传输的定时
在一实施例中,传输的开始的定时可以基于以下规则:该规则基于随机退 避计数器和点协调功能帧间间距(PIFS)和/或由AP 504和/或STA 506A-E所 设置的时间表。
图6A-B示出了其中可采用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又一时序图。如上所述,主 信道(例如,信道526)和/或一个或多个副信道(例如,信道520、522和/或524)可被用于至传统STA的传输,且副信道可被用于至高效STA的传输。信 道520、522、524和/或526可以或可以不是毗连的。在一实施例中,随机退避 计数器可以与主信道相关联,如由IEEE 802.11的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 (EDCA)规程所定义的。在随机退避计数器期满时,AP 504可开始准备DL 通信518以供传输到STA 506E。如果信道520自随机退避计数器期满的时间 之前的时段602以来是空闲的,则AP 504可以在与向STA 506E进行传输的时 间相同或近乎相同的时间向STA506C传送PHY层前置码528和/或DL通信 514。同样,如果信道522自随机退避计数器期满的时间之前的时段602以来 是空闲的,则AP 504可以在与向STA 506E进行传输的时间相同或近乎相同的 时间向STA 506B传送PHY层前置码528和/或DL通信512。此外,如果信道 524自随机退避计数器期满的时间之前的时段602以来是空闲的,则AP 504可 以在与向STA 506E进行传输的时间相同或近乎相同的时间向STA 506A传送 PHY层前置码528和/或DL通信510。
因此,一旦随机退避计数器期满,则至少一个传输是在主信道上作出的。 并发地,传输可以在副信道中的一者或多者上作出,如果该副信道空闲的话。 在一实施例中,时段602可以基于PIFS时间。PIFS时间可以由AP 504和/或 STA 506A-E来选择。
图6C-D示出了其中可采用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又一时序图。如上所述,主 信道(例如,信道526)可被保留用于传统STA,且副信道(例如,信道520、 522和524)可被保留用于高效STA。信道520、522、524和/或526可以或可 以不是毗连的。在一实施例中,随机退避计数器可以与主信道相关联,且一个 或多个随机退避计数器可以与副信道中的一者或多者相关联。例如,单独的随 机退避计数器可以与副信道中的每一者相关联。
在一实施例中,在与主信道或副信道之一相关联的随机退避计数器期满 时,AP504开始准备在与已期满随机退避计数器相关联的信道上进行传送(例 如,PHY层前置码528或DL通信510、512、514或518)。例如,如果与信 道524相关联的随机退避计数器首先期满,则AP 504可以开始准备向STA 506A传送PHY 528和/或DL通信510。如果与尚未期满的随机退避计数器相 关联的信道中的任一者自第一随机退避计数器期满的时间之前的时段602以来 是空闲的,则AP 504可以向与该空闲信道相关联的STA 506A-E传送PHY层 前置码528和/或适当的DL通信。PHY层前置码528和/或适当的DL通信可以 在与至关联于首先期满的随机退避计数器的STA 506A-E的传输相同或近乎相 同的时间被传送。
在另一实施例中,对信道的接入可以仅基于主信道上的随机退避计数器的 期满。仅在对应的副信道上的随机退避计数器已期满的情况下,该副信道才可 被使用。注意,在这种情况下,副信道上的随机退避计数器的期满可不触发传 输。相反,一旦主信道上的随机退避计数器也期满,则副信道上的随机退避计 数器的期满就可以允许触发传输。以此方式,可达成在接入副信道时的更严格 的公平性。
因而,一旦一个随机退避计数器期满,则至少一个传输就在与该已期满的 随机退避计数器相关联的信道上作出。并发地,传输可以在其他信道中的一者 或多者上作出,如果这些信道中的任一者空闲的话。
在另一实施例中,AP 504可以指定副信道之一作为高效主信道。例如,信 道524可被指定为高效主信道。高效主信道可以与随机退避计数器相关联(例 如,与主信道一样)。在与高效主信道相关联的随机退避计数器期满时,AP 504 可以在高效主信道上进行传送。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其他副信道自随机退避 计数器期满的时间之前的基于PIFS定时的时段以来是空闲的,则AP 504可以 在其他副信道上并发地传送。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其他副信道自随机退避计 数器期满的时间之前的基于仲裁帧间间隔(AIFS)定时的时段以来是空闲的, 则AP 504可以在其他副信道上并发地传送。
在又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如果其他副信道自随机退避计数器期满的时间之 前的基于AIFS定时的时段以来是空闲的,其中与相应副信道相关联的随机退 避计数器的至少一部分已期满,则AP 504可以并发地在其他副信道上传送。 例如,如果信道520自与信道524相关联的随机退避计数器期满的时间之前的 基于AIFS定时的时段以来是空闲的并且如果与信道520相关联的随机退避计 数器已期满,则AP 504可以在信道520上并发地传送。
在上述模式中的任一模式中,不同信道中的退避过程可以遵循不同的倒计 数参数。例如,每一退避过程可依赖于将在信道上递送的话务的接入类别。每 一信道中的退避过程可以遵循IEEE 802.11中定义的EDCA过程。
STA进行的分组检测
高效STA可以能够确定传入的传输包括高效分量(OFDMA)且可包括旨 在给高效STA的信息。如上所述,传统STA可在主信道(也被称为传统主信 道)上监听来自AP 504的分组。在一实施例中,高效STA被指派给一信道(例 如,副信道)以监听来自AP 504的分组。在另一实施例中,高效STA检测AP 504所使用的每一信道(例如,BSS中使用的每一信道)上的分组。在又一实 施例中,AP 504定义一个或多个高效主信道。在一实施例中,每一高效STA可以检测传统主信道和高效主信道上的分组。在另一实施例中,每一高效STA 可以检测高效主信道中的一者或多者上的分组。在另一实施例中,每一高效 STA可只检测传统主信道上的分组。在以上实施例中的任一者中,对传入的高 效传输的检测可以基于对消息的接收。例如,对传入的高效传输的检测可以基 于对包括与当前信道和/或其他信道上的高效传输有关的信息的具有新PHY层 前置码528(例如,高效PHY层前置码)的PPDU的接收。作为另一示例,对 传入的高效传输的检测可以基于对MAC消息(例如在传统或高效PPDU中发 送的MAC消息)的接收,该MAC消息可广告在该MAC消息之后的所确定的 时刻开始的高效传输和/或对应参数,如本文所描述的。作为另一示例,对传入 的高效传输的检测可以基于对传统PHY层前置码的接收,该传统PHY层前置 码还经由不包括前置码的传统性质的STF字段、LTF字段和/或SIG字段中的 信令来标识副信道上的高效传输的存在。
在其他实施例中,调度机制被用来定义STA应当预期来自AP 504的分组 的时间。例如,一种调度机制可以基于目标唤醒时间(TWT)定时,这在IEEE 802.11ah协议中定义。TWT定时可以是其中STA被调度唤醒的时间。作为另 一示例,另一调度机制可以基于受限接入窗口(RAW)定时,这在IEEE 802.11ah 协议中定义。RAW定时可以是其中对介质的接入受限于一群STA的时间区间。 AP 504可进一步在用来设置所调度的时间的管理消息(例如,RAW的RPS信 息元素、TWT的TWT设置消息,等等)中包括出于STA的利益所进行的信道 分配的指示。在另一实施例中,AP 504在这样的消息中指示的分配可以响应于STA传送给AP 504的请求使用特定信道或简单地请求信道分配的消息。该消 息可被包括在管理帧中。
来自AP 504的传输可以在根据TWT定时或RAW定时来调度的时刻开始。 在一实施例中,随机退避计数器、PIFS定时、和/或AIFS定时可如本文所述地 用来确定信道是否已空闲达适当的时间量。基于TWT定时或RAW定时来调度 传输时间的益处可以是AP 504随后知晓STA 506A-E何时将是苏醒的。在另一 实施例中,AP 504可不使用随机退避计数器、RIFS定时、和/或AIFS定时。 在又一实施例中,AP 504可不在副信道上使用PIFS定时和/或AIFS定时。
信道分配
图7示出了其中可采用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另一时序图。如图7所示,AP 504 分别在信道520、522、524和526中的每一者上传送信道分配消息702、704、 706和708。信道分配消息702、704、706和708可以向STA 506A-E提供与哪 一信道被分配给哪一STA有关的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信道分配消息702、 704、706和/或708可以是上述MAC消息。
MAC消息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者或多者:第三方STA的推迟时间、作 为DL-FDMA的接收者的STA的标识符(由AP 504预先定义的地址列表或群 标识符的形式)、和/或要被使用的信道和带宽的指示。MAC消息还可包括通 过使用UL-FDMA来发送确收所需的信息,如下所述。这样的信息可包括要使 用的功率的指示和/或从STA的标称发射功率的退避的指示,这可由STA更早 地指示。如果这样的信息没有在参考信号中传达,则AP 504和STA可通过在 每一STA和AP 504之间交换管理消息来预先就这样的信息达成一致。
MAC消息可以是常规的允许发送(CTS)消息或扩展的CTS消息。扩展 的CTS消息可保留在类型控制的帧中未使用的位的组合以指示这是特殊CTS 消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特殊”可意指CTS消息包括附加信息,但传统STA 仍然可以能够将该CTS消息解读为传统或常规CTS消息。例如,特殊CTS消 息可以使用控制包装帧来指示HTC字段的存在。HTC字段可以提供可被用来 嵌入目标STA的标识符的四个字节。作为另一示例,特殊CTS消息可在FCS字段之后包括附加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MAC消息可以在在数据传输开始之前的短帧间间隔 (SIFS)、PIFS或AIFS的时间传送。在另一实施例中,MAC消息可以在比 SIFS、PIFS、或AIFS更长的时间传送,其中该时间可以是允许STA完成切换 信道的时间。该时间可由STA传达给AP 504。AP504可以使用由各预期接收 者STA接收到的各时间中的最长时间。如果该时间长于PIFS,则AP 504可以 在发送该传输的数据部分之前执行新的退避过程。
在一实施例中,如果新PHY层前置码528是可用的,则PHY层前置码528 包括与该群中的STA的信道分配相对应的群标识字段。
在一实施例中,信道可以是预分配的、由STA 506A-E选择的、和/或由 AP 506A-E选择的,且经由信道分配消息702、704、706、和/或708来显式地 用消息通知。消息可通过在数据传输之前发送的管理帧或控制帧来传达(例如, 这些帧可能不基于上述SIFS或PIFS来传送)。如果信道是预分频的,并且如 果STA的数量高于阈值且来自STA的话务请求是相似的,则随机静态分配可 被使用(例如,每一STA被半静态地分配到一信道)。AP 504可以向STA 506A-E 指示哪一站被分配给哪一信道(例如,经由信道分配消息702、704、706和/ 或708)。如果信道由STA 506A-E选择,则STA 506A-E可以选择相应STA 50-A-E优选的信道并在该信道上等待。STA 506A-E可以显式地或隐式地(例 如,经由任何传输)向AP 504通知它们在相应信道上的存在。如果分配是显 式地用消息通知的,则信道分配消息702、740、706和/或708可以在每一个信 道上发送或只在主信道上发送。注意,因为STA 506A-E可能正在一个信道上 监听且需要切换到另一信道来从AP 504接收DL通信,所以AP 504可以在传 送了信道分配消息702、704、706和/或708之后推迟发送DL通信510、512、 514和/或518达某一时段以允许STA 506A-E切换到适当的信道。如果STA 506A-E隐式地向AP 504通知它们的存在,则AP 504可基于接收到由STA 506A-E传送的用于常规操作的任何数据帧、控制帧、和/或管理帧来知晓STA 506A-E位置。换言之,数据帧、控制帧和/或管理帧可能不必被设计成用于信 道指示。
保护阶段
在一实施例中,请求发送(RTS)和CTS消息由AP 504和STA 506A-E 用来确保给定信道是空闲的。图8A-C示出了其中可采用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又 一时序图。具体而言,图8A-C解说了RTS和CTS消息的使用。
在一实施例中,AP 504在主信道(例如,信道526)中执行退避过程,并 且一旦退避期满,AP 504就确定信道520、522、524和/或526是否空闲(例 如,使用PIFS定时,如上所述)。如果信道是空闲的,则AP 504可以在该空 闲信道上向与该空闲信道相关联的STA506A-E传送RTS消息802。在一实施 例中,RTS消息802可以定向到单个STA 506A-E并简单地跨各传输信道来复 制(例如,如在IEEE 802.11ac中)。在这种情况下,接收者STA 506A-E可以 在主信道上和/或在副信道中的一者或多者上用CTS消息进行响应。高效数据 传输随后可以跟随在CTS消息之后。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信道上传送的每一 RTS消息802可被寻址到不同的STA 506A-E。具体而言,每一RTS消息802 可被寻址到作为将跟随在该信道上的数据传输的预期接收者的STA 506A-E。 在这种情况下,STA 506A-E可能已经预先被分配到该信道。在其他实施例中, 在信道上传送的每一RTS消息802可完全或近乎完全相同。例如,如图8A所 示,AP 504在信道520空闲的情况下在信道520上将RTS消息802A传送给 STA 506C,在信道522空闲的情况下在信道522上将RTS消息802B传送给 STA 506B,在信道524空闲的情况下在信道524上将RTS消息802C传送给 STA 506A,和/或在信道526空闲的情况下在信道526上将RTS消息802D传 送给STA 506E。如果STA 506A-E只能够检测分配给相应STA 506A-E的信道 上的消息,则AP 504可以传送多个RTS消息。
或者,RTS消息802E可由AP 504只在主信道(例如,信道526)上传送, 如图8B所示。如果STA 506A-E能够检测到主信道上的消息,则AP 504可以 传送RTS消息802E。RTS消息802E可被寻址到DL频分多址(FDMA)中涉 及的STA群,诸如STA 506A-E。STA群可由先前指派给特定STA群的多播 MAC接收机地址来标识,和/或可通过添加到RTS消息802的附加信令来标识。 管理交换可能发生以将多播地址与特定STA群相关联。在一实施例中,RTS 消息802可具有与IEEE 802.11规范中相同的格式。在另一实施例中,RTS消 息802可具有包括可被包括在MAC消息中的信息中的一者或多者的新控制帧 格式和/或管理帧格式,如上所述。
如果STA 506A-E可用于接受来自AP 504的分组,则STA 506A-E可以用 CTS消息804来对RTS消息802进行响应。STA 506A-E可以在可用信道上(例 如,STA 506A-E希望或预期AP 504会用来传送DL通信的信道、RTS消息802 中指示的信道、AP 504和/或STA 506A-E预先知晓的信道,等等)对RTS消 息802进行响应。例如,如果STA 506C可用,则STA 506C可被分配给信道 520并在信道520上向AP 504传送CTS 804A。同样,如果STA 506B可用, 则STA 506B可被分配给信道522并在信道522上向AP 504传送CTS 804B; 如果STA 506C可用,则STA 506A可被分配给信道524并在信道524上向AP 504传送CTS 804C;和/或如果STA506E可用,则STA 506E可被分配给信道 526并在信道526上向AP 504传送CTS 804D。
在一实施例中,CTS消息804A-D可被同时传送给AP 504(例如,如果 AP 504和/或STA 506A-E支持UL FDMA或UL空分地址(SDMA)),如图 8A-B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CTS消息804A-D可按交错的方式被传送给AP 504,使得没有CTS消息804A-D同时被传送(例如,如果AP 504和/或STA 506A-E不支持UL FDMA或UL SDMA),如图8C所示。CTS消息804A-D 可以基于RTS消息802A-D中提供的调度和/或基于先前消息中提供的调度来传 送。
DL通信510、512、514和/或518可只在相应信道上接收到CTS消息的情 况下由AP504传送。在一实施例中,在随机退避计数器期满时,AP 504可以 在主信道上和/或副信道中的一者或多者上(例如,在检测为空闲达PIFS时间 的副信道上)发送CTS消息,并且在CTS消息之后跟随高效DL-OFDMA传输。 CTS消息可以是自我CTS消息(例如,包括发送者AP 504的MAC地址)或 可寻址到一个或多个STA。CTS消息可以跨多个信道是相同的或可以跨各信道 是不同的(例如,具有不同的MAC地址)。CTS消息可以在主信道上发送且 可包括标识高效传输的开始的信息。该信息可以是不损害帧的传统格式的格式 (例如,在PHY层前置码中或在MAC有效载荷中)。
确收阶段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对分组的历时施加约束。在一些实施例中,AP 504 的传输具有不同的长度。在其他实施例中,AP 504的传输具有相同的长度。
跟随在DL通信510、512、514和/或518之后,STA 506A-E可以用对接 收到的DL通信进行确收的块确收(BA)来响应。STA 506A-E可以按自己的 意志用BA来响应或可以由AP504来提示(例如,经由块确收请求(BAR))。
图9A-E示出了其中可采用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又一时序图。具体而言,图 9A-E解说了BA和BAR的使用,如本文所描述的。在一实施例中,如果AP 504 和/或STA 506A-E不能处理同时的UL通信(例如,不能使用UL FDMA操作), 则STA 506A-E之一在DL通信完成之后用BA来立即进行响应。其余STA 506A-E随后在接收到BAR之后用BA进行响应。BAR可以在其上传送DL通 信的信道、主信道、和/或高效主信道上传送。
例如,如图9A所示,STA 506C可以在DL通信514完成之后用BA 904A 进行响应。在BA 904A被传送给AP 504之后,AP 504可以在信道522上将 BAR 902B传送给STA 506B,信道522是STA 506B接收到DL通信512的信 道。一旦STA 506B接收到BAR 902B,STA 506B就可用BA 904B进行响应。 BAR和BA循环随后针对其余STA(例如,STA 506A和STA 506E)继续。 AP504可以设置传送给多个STA 506A-E的数据的确收策略,使得不超过一个 STA 506A-E用立即确收或BA进行响应。接收到立即确收请求或BAR的STA 506A-E可以在接收到数据的同一信道和/或主信道上传送确收或BA。附加BAR 可由AP 504在主信道上和/或在副信道中的一者或多者上发送给其他STA 506A-E,诸如在其上将数据传送给对应STA 506A-E的同一信道上。在这种情 况下,STA 506A-E可以在其上接收到BAR的同一信道上和/或在主信道上传送确收或BA。
在一实施例中,如果AP 504和/或STA 506A-E可以处理同时的UL通信 (例如,确实使用UL FDMA操作),则所有STA 506A-E可以在DL通信完 成之后用BA进行响应(例如,传输的结束是所有STA 506A-E发送BA的触 发)。BA可以在与在其上接收到DL通信的信道相同的信道上传送。例如,如 图9B所示,STA 506A-C和506E各自在DL通信510、512、514和518完成之后立即用BA 904A-D进行响应。BA 904A-D可被并发地传送。
在一实施例中,AP 504将BAR 902A-D传送给STA 506A-C和506E以触 发BA 904A-D的传输。例如,如图9C所示,BAR 902A-D可各自同时在单独 的信道上传送。BAR 902A-D可以在最长DL通信(例如,图9C中的DL通信 512)的传输的结束之后传送。STA 506A-C和506E随后可以使用在其上接收 到相应BAR 902A-D的信道、用BA 904A-D来对BAR 902A-D进行响应。
在一实施例中,AP 504将单个BAR 902E广播给STA 506A-C和506E以 触发BA904A-D的传输。单个BAR 902E可以在主信道上传送。例如,如图 9D所示,BAR 902E由AP 504在信道526上在最长DL通信(DL通信512) 的传输的结束之后传送。BAR 902E由STA 506A-C和506E接收。STA 506A-C 和506E随后在其上接收到DL通信的信道上用BA 904A-D进行响应。
在一实施例中,UL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被用来按并行的方 式将BA递送给AP 504。例如,如图9E所示,STA 506A-C和506E中的每一 者可以同时在同一频率(例如,主频率)上传送BA。这样的Ul通信被表示为 BA 904E,它包括由STA 506A-C和506E中的每一者传送的BA。
注意,在以上实施例中的任一者或全部中,BAR和/或BA可以按传统或 高效PPDU格式来传送。在BAR和/或BA按高效PPDU格式传送时,带宽可 小于20MHz。不同BAR和/或BA可具有不同历时,这可取决于用于传输的带 宽(未示出)。
使用情形
在一实施例中,本文关于图5A-9E描述的DL FDM协议在若干应用中实现。 例如,BSA可包括传统STA和高效STA。DL FDM协议可以通过将STA中的 一些指派给通信介质中原本未使用的带宽的一部分来使用该原本未使用的带 宽。这可允许传统STA和/或高效STA并发地通信。如果无线网络的BSS范围 被限于高速率用户,则这可以是有益的。
作为另一示例,DL FDM协议可以允许在具有不同功率分配的不同范围处 复用各STA。例如,AP 504可具有可用于传送分组的有限的功率量。一些STA, 诸如STA 506D和STA506E,与其他STA相比可能远离AP 504。因而,可能 需要更多功率来传送到这些远离的STA。然而,用来向远离的STA进行传送 的功率可稍微降低(例如,足以不损害连接性)以实现至位于AP 504附近的 STA(例如,STA 506A-C)的低功率传输如果AP 504具有20dB的总功率分配 来用于传输,则代替20dB,19dB可被分配来用于将分组传送到STA 506E。剩 余1dB可被拆分成三部分,使得AP 504随后还可以将分组传送给STA 506A-C (它们较接近AP 504)。这一机制可能需要从STA 506E到AP 504的信令, 该信令指示STA 506E可容许的功率降低的“余量”是多少。
作为另一示例,如果PHY层使用频调交织方法,则频率分集可被达成。 有了频率分集,需要最小干扰协调的跳频系统被创建。频调可被分成两个或更 多个子集。第一STA可以经由第一子集中的频调来传送和/或接收数据,且第 二STA可以经由第二子集中的频调来传送和/或接收数据。只要第一子集和第 二子集不重叠,则干扰就可被避免。
流程图
图10是高效无线频分复用的过程1000的流程图。在一实施例中,过程1000 可由AP(诸如AP 504)执行。在框1002,过程1000确定第一BSS中的每一 无线设备的性能特性。在一实施例中,性能特性可包括物理和/或RF特性,诸 如例如SINR、RF几何形状、RSSI、MCS值、干扰水平、信号电平、传输能力, 等等。
在框1004,过程1000基于性能特性将第一BSS中的每一无线设备分类到 无线设备的第一子集或无线设备的第二子集。在框1006,过程1000使用主频 率信道将分组传送给无线设备的第一子集。在框1008,过程1000使用副频率 信道将分组传送给无线设备的第二子集。
在框1010,过程1000将协调分组传送给第二BSS中的AP,该协调分组 指示副频率信道被用于与无线设备的第二子集进行通信。在一实施例中,响应 于接收到协调分组,第二BSS中的AP使用主频率信道将分组传送给第二BSS 中的无线设备的第一集合并使用第三频率信道将分组传送给第二BSS中的无 线设备的第二集合。在框1010后,过程1000结束。
图11是用于传送数据的过程1100的流程图。在一实施例中,过程1100 可由AP(诸如AP 504)执行。在框1102,过程1100生成第一分组。在一实 施例中,第一分组包括物理层和MAC层。在另一实施例中,MAC层将第一 STA分配到主频率信道且将第二STA分配到副频率信道。在框1104,过程1100 将第一分组传送给第一STA和第二STA。在框1106,过程1100使用主频率信 道将第二分组传送给第一STA。在框1108,过程1100使用副频率信道将第三 分组传送给第二STA。在框1108后,过程1100结束。
图12是用于传送数据的过程1200的流程图。在一实施例中,过程1200 可由AP(诸如AP 504)执行。在框1202,过程1200生成第一分组。在一实 施例中,第一分组包括物理层前置码。在另一实施例中,物理层前置码包括第 一STA到主频率信道的分配和第二STA到副频率信道的分配。在框1204,过 程1200通过主频率信道和副频率信道来传送第一分组。在框1206,过程1200 使用主频率信道将第二分组传送给第一STA。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分组在第一 分组之后被传送。在框1208,过程1200使用副频率信道将第三分组传送给第二 STA。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分组在第一分组之后被传送。在框1208后,过程1200 结束。
图13是用于传送数据的过程1300的流程图。在一实施例中,过程1300 可由AP(诸如AP 504)执行。在框1302,过程1300生成第一分组以通过主 频率信道传输给第一STA。在框1304,过程1300生成第二分组。在一实施例 中,第二分组包括物理层前置码。在另一实施例中,物理层前置码包括第二STA 到副频率信道的分配和第三STA到第三频率信道的分配。在框1306,过程1300 通过主频率信道将第一分组传送给第一STA。在一实施例中,第一STA未被 配置成通过副频率信道或第三频率信道来通信。在框1308,过程1300通过副 频率信道和第三频率信道来传送第二分组。
在框1310,过程1300使用副频率信道将第三分组传送给第二STA。在一 实施例中,第三分组在第二分组之后被传送。在框1312,过程1300使用第三频 率信道将第四分组传送给第三STA。在一实施例中,第四分组在第二分组之后 被传送。在框1312后,过程1300结束。
图14是用于传送数据的过程1400的流程图。在一实施例中,过程1400 可由AP(诸如AP 504)执行。在框1402,过程1400操作与主频率信道相关 联的随机退避计数器。在框1404,过程1400在随机退避计数器期满之后通过 主频率信道来传送第一数据分组。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数据分组被传送给第一 STA。
在框1406,过程1400在随机退避计数器期满之后确定副频率信道是否在 随机退避计数器期满的时间之前已空闲达基于点协调功能帧间间距(PIFS)的 历时。在框1408,如果副频率信道在随机退避计数器期满的时间之前已空闲达 基于PIFS的历时,则过程1400通过副频率信道传送第二数据分组。在一实施 例中,第二数据分组被传送给第二站。在框1408后,过程1400结束。
图15是用于传送数据的过程1500的流程图。在一实施例中,过程1500 可由AP(诸如AP 504)执行。在框1502,过程1500操作与主频率信道相关 联的第一随机退避计数器和与副频率信道相关联的第二随机退避计数器。在框 1504,过程1500通过与首先期满的随机退避计数器相关联的频率信道来传送 第一数据分组。在一实施例中,如果第一随机退避计数器在第二随机退避计数 器之前期满,则第一数据分组通过主频率信道被传送给第一站。在另一实施例 中,如果第二随机退避计数器在第一随机退避计数器之前期满,则第二数据分 组通过副频率信道被传送给第二站。
在框1506,过程1500在第一随机退避计数器或第二随机退避计数器中的 第一者期满之后,确定与尚未期满的随机退避计数器相关联的频率信道是否在 相应随机退避计数器期满的时间之前已空闲达基于点协调功能帧间间距 (PIFS)的历时。在框1508,如果与尚未期满的随机退避计数器相关联的频率 信道在相应随机退避计数器期满的时间之前已空闲达基于PIFS的历时,则过 程1500通过与相应随机退避计数器相关联的频率信道来传送第二数据分组。 在框1508后,过程1500结束。
图16是用于传送数据的过程1600的流程图。在一实施例中,过程1600 可由AP(诸如AP 504)执行。在框1602,过程1600将发送消息的请求传送 给第一站和第二站。在框1604,过程1600从第一站或第二站中的至少一者接 收至少一个允许发送消息。
在框1606,过程1600响应于通过主频率信道从第一站接收到允许发送消 息,通过主频率信道将第一数据分组传送给第一站。在框1608,过程1600响 应于通过副频率信道从第二站接收到允许发送消息,通过副频率信道将第二数 据分组传送给第二站。在框1608后,过程1600结束。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确定”涵盖各种各样的动作。例如,“确定”可包括 演算、计算、处理、推导、研究、查找(例如,在表、数据库或其他数据结构 中查找)、探知及诸如此类。而且,“确定”可包括接收(例如,接收信息)、 访问(例如,访问存储器中的数据)及诸如此类。而且,“确定”还可包括解析、 选择、选取、确立及类似动作。另外,如本文中所使用的“信道宽度”可在某些 方面涵盖或者还可称为带宽。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引述一列项目中的“至少一个”的短语是指这些项目的 任何组合,包括单个成员。作为示例,“a、b或c中的至少一个”旨在涵盖:a、 b、c、a-b、a-c、b-c、以及a-b-c。
上面描述的方法的各种操作可由能够执行这些操作的任何合适的装置来 执行,诸如各种硬件和/或软件组件、电路、和/或模块。一般而言,在附图中 所解说的任何操作可由能够执行这些操作的相对应的功能性装置来执行。
结合本公开所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框、模块、以及电路可用设计成执行 本文所描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信号(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分立的门或 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或执行。通用处理器可以是 微处理器,但在替换方案中,该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市售的处理器、控制器、微 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 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协同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任何其 它此类配置。
在一个或多个方面中,所描述的功能可在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 中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则各功能可以作为一条或多条指令或代码存储在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藉其进行传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 信介质两者,包括促成计算机程序从一地向另一地转移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 可以是能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这样的计算机可 读介质可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 或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能被用来携带或存储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程序代 码且能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介质。任何连接也被正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 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订户线(DSL)、 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web网站、服务器、或其它 远程源传送而来,则该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 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就被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之中。如本文中所使用 的盘和碟包括压缩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碟(DVD)、软盘和 蓝光碟,其中盘(disk)往往以磁的方式再现数据而碟(disc)利用激光以光学 方式再现数据。因此,在一些方面,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非暂态计算机可读 介质(例如,有形介质)。另外,在一些方面,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暂态计 算机可读介质(例如,信号)。上述的组合应当也被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 范围内。
因此,一些方面可包括用于执行本文中给出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例 如,此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包括其上存储(和/或编码)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 质,这些指令能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以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操作。对于一 些方面,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包括包装材料。
本文所公开的方法包括用于实现所描述的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或动作。 这些方法步骤和/或动作可以彼此互换而不会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换言之,除 非指定了步骤或动作的特定次序,否则具体步骤和/或动作的次序和/或使用可 以改动而不会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
软件或指令还可以在传输介质上传送。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 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订户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等 无线技术从web站点、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送而来的,则该同轴电缆、光纤 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等无线技术就被包括在传 输介质的定义里。
此外,应当领会,用于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和技术的模块和/或其它恰 适装置能由用户终端和/或基站在适用的场合下载和/或以其他方式获得。例如, 此类设备能被耦合至服务器以促成用于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的装置的转 移。替换地,本文所述的各种方法能经由存储装置(例如,RAM、ROM、诸 如压缩碟(CD)或软盘等物理存储介质等)来提供,以使得一旦将该存储装置 耦合至或提供给用户终端和/或基站,该设备就能获得各种方法。此外,可利用 适于向设备提供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和技术的任何其他合适的技术。
将理解,权利要求并不被限定于以上所解说的精确配置和组件。可在以上 所描述的方法和设备的布局、操作和细节上作出各种改动、更换和变形而不会 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
尽管上述内容针对本公开的各方面,然而可设计出本公开的其他和进一步 的方面而不会脱离其基本范围,且其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来确定的。

Claims (74)

1.一种用于传送数据的方法,包括:
生成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将第一站分配到第一频率信道并且将第二站分配到第二频率信道,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物理层前置码,所述物理层前置码包括与所述第一站相关联的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值以及与所述第二站相关联的第二MCS值;
通过所述第一频率信道和所述第二频率信道传送所述第一消息;
在传送所述第一消息之后,使用所述第一频率信道将第二消息传送给所述第一站;以及
在传送所述第一消息之后,使用所述第二频率信道将第三消息传送给所述第二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前置码将所述第一站分配到所述第一频率信道并且将所述第二站分配到所述第二频率信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进一步包括针对所述第一站的第一数据和针对所述第二站的第二数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前置码进一步包括以下至少一者:接入点将向所述第一站进行传送的历时、所述接入点将向所述第一站传送的字节数、所述接入点将向所述第二站进行传送的历时、所述接入点将向所述第二站传送的字节数、与所述第一频率信道相关联并被用于至所述第一站的传输的第一信道带宽、与所述第二频率信道相关联并被用于至所述第二站的传输的第二信道带宽、未被配置成通过所述第二频率信道进行通信的站应当推迟所述第一频率信道上的传输的历时、所述第二频率信道上使用的发射功率、或第三频率信道上使用的发射功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前置码进一步包括对所述第一站的传输模式的指示和对所述第二站的传输模式的指示,所述第一站的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站的传输模式包括编码模式或导频位置模式中的至少一者。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前置码进一步包括将所述第一站分配到所述第一频率信道且将所述第二站分配到所述第二频率信道的群标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物理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AC)层,所述MAC层将所述第一站分配到所述第一频率信道且将所述第二站分配到所述第二频率信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将所述第一频率信道的信道带宽设置成比所述第二频率信道的信道带宽的值更大的值。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传送第二消息和传送第三消息包括并发地将所述第二消息传送给所述第一站以及将所述第三消息传送给所述第二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传送第二消息包括在第一时间传送所述第二消息,并且传送第三消息包括在所述第一时间之后的第二时间传送所述第三消息。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率信道和所述第二频率信道在工作带宽上是毗连的。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率信道和所述第二频率信道在工作带宽上不是毗连的。
13.一种用于传送数据的装备,包括:
用于生成第一消息的装置,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将第一站分配到第一频率信道并且将第二站分配到第二频率信道,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物理层前置码,所述物理层前置码包括与所述第一站相关联的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值以及与所述第二站相关联的第二MCS值;
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频率信道和所述第二频率信道来传送所述第一消息的装置;
用于在传送所述第一消息之后,使用所述第一频率信道将第二消息传送给所述第一站的装置;以及
用于在传送所述第一消息之后,使用所述第二频率信道将第三消息传送给所述第二站的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前置码将所述第一站分配到所述第一频率信道并且将所述第二站分配到所述第二频率信道。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进一步包括针对所述第一站的第一数据和针对所述第二站的第二数据。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前置码进一步包括以下至少一者:接入点将向所述第一站进行传送的历时、所述接入点将向所述第一站传送的字节数、所述接入点将向所述第二站进行传送的历时、所述接入点将向所述第二站传送的字节数、与所述第一频率信道相关联并被用于至所述第一站的传输的第一信道带宽、与所述第二频率信道相关联并被用于至所述第二站的传输的第二信道带宽、未被配置成通过所述第二频率信道进行通信的站应当推迟所述第一频率信道上的传输的历时、所述第二频率信道上使用的发射功率、或第三频率信道上使用的发射功率。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前置码进一步包括对所述第一站的传输模式的指示和对所述第二站的传输模式的指示,所述第一站的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站的传输模式包括编码模式或导频位置模式中的至少一者。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前置码进一步包括将所述第一站分配到所述第一频率信道且将所述第二站分配到所述第二频率信道的群标识。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物理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AC)层,所述MAC层将所述第一站分配到所述第一频率信道且将所述第二站分配到所述第二频率信道。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生成所述第一消息的装置包括处理器,且所述用于传送所述第一消息的装置、所述用于传送所述第二消息的装置、以及所述用于传送所述第三消息的装置包括发射机。
21.一种包括代码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代码在被执行时使装置:
生成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将第一站分配到第一频率信道并且将第二站分配到第二频率信道,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物理层前置码,所述物理层前置码包括与所述第一站相关联的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值以及与所述第二站相关联的第二MCS值;
通过所述第一频率信道和所述第二频率信道来传送所述第一消息;
在传送所述第一消息之后,使用所述第一频率信道将第二消息传送给所述第一站;以及
在传输第一消息之后,使用第二频率信道将第三消息传送给第二站。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前置码将所述第一站分配到所述第一频率信道并且将所述第二站分配到所述第二频率信道。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进一步包括针对所述第一站的第一数据和针对所述第二站的第二数据。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前置码进一步包括以下至少一者:接入点将向所述第一站进行传送的历时、所述接入点将向所述第一站传送的字节数、所述接入点将向所述第二站进行传送的历时、所述接入点将向所述第二站传送的字节数、与所述第一频率信道相关联并被用于至所述第一站的传输的第一信道带宽、与所述第二频率信道相关联并被用于至所述第二站的传输的第二信道带宽、未被配置成通过所述第二频率信道进行通信的站应当推迟所述第一频率信道上的传输的历时、所述第二频率信道上使用的发射功率、或第三频率信道上使用的发射功率。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前置码进一步包括对所述第一站的传输模式的指示和对所述第二站的传输模式的指示,其中所述第一站的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站的传输模式包括编码模式或导频位置模式中的至少一者。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前置码进一步包括将所述第一站分配到所述第一频率信道且将所述第二站分配到所述第二频率信道的群标识。
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物理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AC)层,所述MAC层将所述第一站分配到所述第一频率信道且将所述第二站分配到所述第二频率信道。
28.一种用于传送数据的装置,包括: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配置成生成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将第一站分配到第一频率信道并且将第二站分配到第二频率信道,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物理层前置码,所述物理层前置码包括与所述第一站相关联的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值以及与所述第二站相关联的第二MCS值;
发射机,所述发射机配置成通过所述第一频率信道和所述第二频率信道来传送所述第一消息,所述发射机进一步配置成在传送所述第一消息之后使用所述第一频率信道将第二消息传送给所述第一站,并且所述发射机进一步配置成在传送所述第一消息之后使用所述第二频率信道将第三消息传送给所述第二站。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前置码将所述第一站分配到所述第一频率信道并且将所述第二站分配到所述第二频率信道。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进一步包括针对所述第一站的第一数据和针对所述第二站的第二数据。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前置码进一步包括以下至少一者:接入点将向所述第一站进行传送的历时、所述接入点将向所述第一站传送的字节数、所述接入点将向所述第二站进行传送的历时、所述接入点将向所述第二站传送的字节数、与所述第一频率信道相关联并被用于至所述第一站的传输的第一信道带宽、与所述第二频率信道相关联并被用于至所述第二站的传输的第二信道带宽、未被配置成通过所述第二频率信道进行通信的站应当推迟所述第一频率信道上的传输的历时、所述第二频率信道上使用的发射功率、或第三频率信道上使用的发射功率。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前置码进一步包括对所述第一站的传输模式的指示和对所述第二站的传输模式的指示,所述第一站的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站的传输模式包括编码模式或导频位置模式中的至少一者。
33.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前置码进一步包括将所述第一站分配到所述第一频率信道且将所述第二站分配到所述第二频率信道的群标识。
34.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物理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AC)层,所述MAC层将所述第一站分配到所述第一频率信道且将所述第二站分配到所述第二频率信道。
35.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传送控制单元,所述传送控制单元配置成将所述第一频率信道的信道带宽设置成比所述第二频率信道的信道带宽的值更大的值。
36.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机进一步配置成并发地将所述第二消息传送给所述第一站以及将所述第三消息传送给所述第二站。
37.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机被进一步配置成:
在第一时间传送所述第二消息;以及
在所述第一时间之后的第二时间传送所述第三消息。
38.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率信道和所述第二频率信道在工作带宽上是毗连的。
3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率信道和所述第二频率信道在工作带宽上不是毗连的。
40.一种用于传送数据的方法,包括:
生成第一分组以通过主频率信道传送给第一站;
生成第二分组,所述第二分组包括物理层前置码,所述物理层前置码包括将第二站分配到副频率信道并且将第三站分配到第三频率信道,并且所述物理层前置码包括与所述第一站相关联的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值和与所述第二站相关联的第二MCS值;
通过所述主频率信道将所述第一分组传送给所述第一站,所述第一站未被配置成通过所述副频率信道或所述第三频率信道进行通信;
通过所述副频率信道和所述第三频率信道来传送所述第二分组;
在传送所述第二分组之后,使用所述副频率信道将第三分组传送给所述第二站;以及
在传送所述第二分组之后,使用所述第三频率信道将第四分组传送给所述第三站。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组进一步包括针对所述第二站的第一数据和针对所述第三站的第二数据。
42.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前置码进一步包括以下至少一者:接入点将向所述第二站进行传送的历时、所述接入点将向所述第二站传送的字节数、所述接入点将向所述第三站进行传送的历时、所述接入点将向所述第三站传送的字节数、与所述副频率信道相关联并被用于至所述第二站的传输的第一信道带宽、与所述第三频率信道相关联并被用于至所述第三站的传输的第二信道带宽、所述副频率信道上使用的发射功率、或所述第三频率信道上使用的发射功率。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前置码进一步包括对所述第二站的传输模式的指示和对所述第三站的传输模式的指示,所述第二站的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三站的传输模式包括编码模式或导频位置模式中的至少一者。
44.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将所述主频率信道的信道带宽设置成比所述副频率信道的信道带宽的值更大的值。
45.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传送所述第一分组和传送所述第二分组包括并发地将所述第一分组传送给所述第一站以及通过所述副频率信道和所述第三频率信道来传送所述第二分组。
46.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传送所述第一分组包括在第一时间传送所述第一分组,并且传送所述第二分组包括在所述第一时间之后的第二时间传送所述第二分组。
47.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传送第三分组和传送第四分组包括并发地将所述第三分组传送给所述第二站和将所述第四分组传送给所述第三站。
48.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传送第三分组包括在第一时间传送所述第三分组,并且传送第四分组包括在所述第一时间之后的第二时间传送所述第四分组。
49.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频率信道、所述副频率信道以及所述第三频率信道在工作带宽上是毗连的。
50.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频率信道、所述副频率信道以及所述第三频率信道在工作带宽上不是毗连的。
5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前置码进一步包括将所述第二站分配到所述副频率信道且将所述第三站分配到所述第三频率信道的群标识。
52.一种用于传送数据的装备,包括:
用于生成第一分组以通过主频率信道传送给第一站的装置;
用于生成第二分组的装置,所述第二分组包括物理层前置码,所述物理层前置码包括将第二站分配到副频率信道并且将第三站分配到第三频率信道,并且所述物理层前置码包括与所述第一站相关联的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值和与所述第二站相关联的第二MCS值;
用于通过所述主频率信道将所述第一分组传送给所述第一站的装置,所述第一站未被配置成通过所述副频率信道或所述第三频率信道进行通信;
用于通过所述副频率信道和所述第三频率信道来传送所述第二分组的装置;
用于在传送所述第二分组之后,使用所述副频率信道将第三分组传送给所述第二站的装置;以及
用于在传送所述第二分组之后,使用所述第三频率信道将第四分组传送给所述第三站的装置。
53.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组进一步包括针对所述第二站的第一数据和针对所述第三站的第二数据。
54.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装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将所述主频率信道的信道带宽设置成比所述副频率信道的信道带宽的值更大的值的装置。
55.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频率信道、所述副频率信道以及所述第三频率信道在工作带宽上是毗连的。
56.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频率信道、所述副频率信道以及所述第三频率信道在工作带宽上不是毗连的。
57.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生成所述第一分组的装置和所述用于生成所述第二分组的装置包括处理器,并且所述用于传送所述第一分组的装置、所述用于传送所述第二分组的装置、所述用于传送所述第三分组的装置、以及所述用于传送所述第四分组的装置包括发射机。
58.一种包括代码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代码在被执行时使装置:
生成第一分组以通过主频率信道传送给第一站;
生成第二分组,所述第二分组包括物理层前置码,所述物理层前置码包括将第二站分配到副频率信道并且将第三站分配到第三频率信道,并且所述物理层前置码包括与所述第一站相关联的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值和与所述第二站相关联的第二MCS值;
通过所述主频率信道将所述第一分组传送给所述第一站,所述第一站未被配置成通过所述副频率信道或所述第三频率信道进行通信;
通过所述副频率信道和所述第三频率信道来传送所述第二分组;
在传送所述第二分组之后,使用所述副频率信道将第三分组传送给所述第二站;以及
在传送所述第二分组之后,使用所述第三频率信道将第四分组传送给所述第三站。
59.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组进一步包括针对所述第二站的第一数据和针对所述第三站的第二数据。
60.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介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被执行时使一装置执行以下操作的代码:将所述主频率信道的信道带宽设置成比所述副频率信道的信道带宽的值更大的值。
61.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频率信道、所述副频率信道以及所述第三频率信道在工作带宽上是毗连的。
62.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频率信道、所述副频率信道以及所述第三频率信道在工作带宽上不是毗连的。
63.一种用于传送数据的装置,包括: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配置成生成第一分组以通过主频率信道传送给第一站,所述处理器进一步配置成生成第二分组,所述第二分组包括物理层前置码,所述物理层前置码包括将第二站分配到副频率信道并且将第三站分配到第三频率信道,并且所述物理层前置码包括与所述第一站相关联的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值和与所述第二站相关联的第二MCS值;以及
发射机,所述发射机配置成通过所述主频率信道将所述第一分组传送给所述第一站,所述第一站未被配置成通过所述副频率信道或所述第三频率信道进行通信,所述发射机进一步配置成通过所述副频率信道和所述第三频率信道来传送所述第二分组,所述发射机进一步配置成在传送所述第二分组之后使用所述副频率信道将第三分组传送给所述第二站,并且所述发射机进一步配置成在传送所述第二分组之后使用所述第三频率信道将第四分组传送给所述第三站。
64.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组进一步包括针对所述第二站的第一数据和针对所述第三站的第二数据。
65.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前置码进一步包括以下至少一者:接入点将向所述第二站进行传送的历时、所述接入点将向所述第二站传送的字节数、所述接入点将向所述第三站进行传送的历时、所述接入点将向所述第三站传送的字节数、与所述副频率信道相关联并被用于至所述第二站的传输的第一信道带宽、与所述第三频率信道相关联并被用于至所述第三站的传输的第二信道带宽、所述副频率信道上使用的发射功率、或所述第三频率信道上使用的发射功率。
66.如权利要求6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前置码进一步包括对所述第二站的传输模式的指示和对所述第三站的传输模式的指示,所述第二站的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三站的传输模式包括编码模式或导频位置模式中的至少一者。
67.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传送控制单元,所述传送控制单元配置成将所述主频率信道的信道带宽设置成比所述副频率信道的信道带宽的值更大的值。
68.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机进一步配置成并发地将所述第一分组传送给所述第一站以及通过所述副频率信道和所述第三频率信道传送所述第二分组。
69.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机被进一步配置成:
在第一时间传送所述第一分组;以及
在所述第一时间之后的第二时间传送所述第二分组。
70.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机进一步配置成并发地将所述第三分组传送给所述第二站以及将所述第四分组传送给所述第三站。
71.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机被进一步配置成:
在第一时间传送所述第三分组;以及
在所述第一时间之后的第二时间传送所述第四分组。
72.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频率信道、所述副频率信道以及所述第三频率信道在工作带宽上是毗连的。
73.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频率信道、所述副频率信道以及所述第三频率信道在工作带宽上不是毗连的。
74.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前置码进一步包括将所述第二站分配到所述副频率信道且将所述第三站分配到所述第三频率信道的群标识。
CN201711022909.7A 2013-05-03 2014-05-01 用于下行链路频域复用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077869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819109P 2013-05-03 2013-05-03
US61/819,109 2013-05-03
US14/266,751 US9516634B2 (en) 2013-05-03 2014-04-30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ownlink frequency domain multiplexing transmissions
US14/266,751 2014-04-30
CN201480024565.1A CN105165088B (zh) 2013-05-03 2014-05-01 用于下行链路频域复用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4565.1A Division CN105165088B (zh) 2013-05-03 2014-05-01 用于下行链路频域复用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86982A true CN107786982A (zh) 2018-03-09

Family

ID=5184138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4689.XA Pending CN105191380A (zh) 2013-05-03 2014-05-01 用于下行链路频域复用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CN201711022909.7A Pending CN107786982A (zh) 2013-05-03 2014-05-01 用于下行链路频域复用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CN201480024565.1A Active CN105165088B (zh) 2013-05-03 2014-05-01 用于下行链路频域复用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4689.XA Pending CN105191380A (zh) 2013-05-03 2014-05-01 用于下行链路频域复用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4565.1A Active CN105165088B (zh) 2013-05-03 2014-05-01 用于下行链路频域复用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5) US9398579B2 (zh)
EP (4) EP2992720A1 (zh)
JP (4) JP6246902B2 (zh)
KR (3) KR101730479B1 (zh)
CN (3) CN105191380A (zh)
BR (1) BR112015027422A2 (zh)
WO (2) WO201417957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52785B2 (en) 2017-05-02 2022-02-15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12231B2 (en) * 2013-04-15 2017-07-18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Multiple narrow bandwidth channel access and MAC operation with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398579B2 (en) 2013-05-03 2016-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ownlink frequency domain multiplexing transmissions
WO2015070230A1 (en) 2013-11-11 2015-05-14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Medium access control for multi-channel ofdm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10743289B2 (en) * 2014-05-26 2020-08-11 Wilus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broadband link configuration
US10038543B2 (en) * 2014-07-01 2018-07-31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any to one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WO2016004881A1 (en) * 2014-07-08 2016-01-14 Mediatek Inc. Methods for providing concurrent communications among multip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s
US9780926B2 (en) 2014-07-08 2017-10-03 Mediatek Inc. Burst OFDMA supporting MU-MIMO
US10560891B2 (en) * 2014-09-09 2020-02-11 Blackberry Limited Medium Access Control in LTE-U
US11218196B2 (en) * 2014-09-12 2022-01-0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ommunication of high efficiency (HE) long training fields (LTFS)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US9949293B2 (en) * 2014-10-28 2018-04-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ention resolution techniques in frequency and spatial domains
US10581582B2 (en) 2014-10-29 2020-03-03 Wilus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configuring broadband link
US9451627B1 (en) 2014-12-16 2016-09-20 Silvus Technologies, Inc. Single transceiver-DSA via MAC-underlay sensing and signaling
CN106162906B (zh) * 2015-03-31 2019-0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调度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16159849A1 (en) * 2015-04-02 2016-10-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network node, a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enabling channel estimations in a wireless commmunications network
WO2016163639A1 (ko) * 2015-04-08 2016-10-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에서 매체 보호 방법 및 장치
US10142985B2 (en) * 2015-04-21 2018-11-27 Apple Inc. Opportunistic secondary channel access
US10327203B2 (en) * 2015-04-29 2019-06-18 Lg Electronics Inc. UL MU Transmission method of STA operating in power save mode,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method
US9949259B2 (en) * 2015-05-07 2018-04-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payload in WB SC, aggregate SC, duplicate SC, OFDM transmission frames
EP3308587B1 (en) 2015-06-11 2019-08-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nabling time-overlapping communication using csma/ca and ofdma
EP3322216B1 (en) * 2015-07-07 2020-12-02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AU2015401995C1 (en) * 2015-07-16 2019-05-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ccess point and station
CN108353440B (zh) * 2015-11-06 2022-03-0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接入点、无线站点以及其中用于多用户清除发送传输的方法
US10455350B2 (en) 2016-07-10 2019-10-22 ZaiNar,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radiolocation asset tracking via a mesh network
GB2552497B (en) * 2016-07-25 2020-12-02 Canon Kk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trigger frame by a 802.11ax access-point
WO2018027795A1 (en) * 2016-08-11 2018-02-1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7896235B (zh) * 2016-09-29 2021-01-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网络接入设备、终端及社交服务器
JP6920872B2 (ja) 2017-04-24 2021-08-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838037B2 (en) * 2017-08-23 2020-11-17 Locix,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ecise radio frequency localization using non-contiguous or discontinuous channels
CN108055671B (zh) * 2017-12-13 2021-11-09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多设备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22033369A (ja) * 2018-12-18 2022-03-01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20220295546A1 (en) * 2019-04-30 2022-09-15 Hyundai Motor Company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frame through extended channel in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1317305B2 (en) 2019-09-03 2022-04-26 Silvus Technologies, Inc. User interface for MIMO networks
EP4226570A4 (en) * 2020-10-12 2024-03-27 Goat Software Lt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ADAPTER AND METHOD
CN113079578B (zh) * 2021-03-29 2022-06-14 成都飞鱼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屏无线投屏数据的优先传输方法及系统
EP4351243A1 (en) * 2021-05-28 2024-04-1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7812725A (zh) * 2022-09-30 2024-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6690A (zh) * 2009-02-18 2012-02-15 Lg电子株式会社 共存信道接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28852A1 (en) 1999-04-08 2004-11-18 Max-Planck-Gesellschaft Zur Forderung Der Wissenschaften E.V Use of increased molecular-weight hirudin as an anticoagulant in extracorporeal kidney replace therapy
EP1338125A2 (en) * 2000-11-03 2003-08-27 AT & T Corp. Tiered contention multiple access (tcma): a method for priority-based shared channel access
US7046651B2 (en) 2003-04-04 2006-05-16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topologies for optimum capacity transmission ove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8059607B1 (en) * 2003-06-26 2011-11-15 Cirrus Logic,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mplementing transmit diversity over a wireless medium and networks using the same
US7826438B1 (en) 2004-04-26 2010-11-02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Circuits, architectures, systems, methods, algorithms and software for reducing contention and/or handling channel access in a network
US20060009229A1 (en) * 2004-07-10 2006-01-12 Yuan Yuan Sequential coordinated channel acces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7474676B2 (en) * 2004-09-10 2009-01-06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Frame aggreg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7650151B2 (en) 2005-02-04 2010-01-19 Toshiba America Research, Inc. Channel partitioning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O2008038652A1 (fr) 2006-09-28 2008-04-03 Kyocera Corporation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communication radio
US8169957B2 (en) 2007-02-05 2012-05-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exible DTX and DRX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417937B1 (ko) * 2007-02-06 2014-08-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이의 데이터 전송방법
EP2127441A2 (en) 2007-03-23 2009-12-02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semi-dynamic persistent allocation
NO2648356T3 (zh) 2007-06-18 2018-09-01
EP3024294B1 (en) 2007-08-22 2018-06-06 LG Electronics, Inc. Allocating radio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455982B1 (ko) 2007-09-13 2014-1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통신 방법
US8739013B2 (en) 2007-09-28 2014-05-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tec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086657A1 (en) 2007-10-01 2009-04-02 Comsys Communication & Signal Processing Lt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buffer flushing mechanism
EP2213034B1 (en) 2007-10-02 2014-08-27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Improved ack/nack dtx detection and signalling of not receiving a downlink allocation grant message
CN101933301B (zh) 2007-12-04 2015-04-22 蔚蓝公司 小区间干扰抑制
US8448037B2 (en) 2007-12-20 2013-05-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rescheduled retransmission for initial establishment
AU2008341208B2 (en) 2007-12-21 2013-07-1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WO2009088496A1 (en) 2008-01-04 2009-07-1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 half duplex transceiver operation in a packet-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637338A1 (en) 2008-01-11 2013-09-11 Unwired Planet, LLC A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block information in a cellular radio system
KR101531419B1 (ko) 2008-02-01 2015-06-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시간동기 타이머의 만료 시 상향링크 harq의 동작 방법
KR101459147B1 (ko) 2008-02-04 2014-11-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 파워 제어 명령 전송 방법
US20090196366A1 (en) 2008-02-04 2009-08-06 Zukang Shen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with Data in Wireless Networks
EP2238704B1 (en) 2008-02-04 2011-08-3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in which an acknowledgment message is fed back for a bundle of frames
EP2238794A4 (en) 2008-02-05 2014-01-0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TRANSFER OF LINE-RELATED DATA OVER HSPA
US8045574B2 (en) 2008-02-27 2011-10-25 Bae Systems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ntegration Inc. Contention protocols for wireless medium access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WO2009108010A2 (ko) 2008-02-27 2009-09-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채널 할당방법
CN102067500B (zh) 2008-03-20 2014-01-15 诺基亚公司 通信系统中的用于持久分配的分组的新数据指示符
US7990919B2 (en) 2008-03-20 2011-08-02 Apple Inc. Techniques for reducing communication error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913473B1 (ko) 2008-03-20 2009-08-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pdcch 모니터링 방법
WO2009116837A1 (en) 2008-03-21 2009-09-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data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10141878A1 (en) 2008-03-25 2011-06-16 Nokia Corporation Ack/nack transmission on pucch in lte-atdd with nxpdcch structure
EP2107709B8 (en) 2008-04-01 2014-08-20 Innovative Sonic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bundling management
KR101682034B1 (ko) * 2008-08-18 2016-1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밴드를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브밴드의 선택적 사용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20110173519A1 (en) 2008-09-12 2011-07-14 Panasoni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error detection result feedback method
CN102239717A (zh) * 2008-10-28 2011-11-09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优化带宽分配的方法
US8582485B2 (en) 2009-06-05 2013-11-12 Broadcom Corporation Scheduled clear to send (CTS) for multiple user, multiple access, and/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1925130A (zh) * 2009-06-16 2010-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载波配置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辅载波分配方法
KR20110027533A (ko) 2009-09-09 2011-03-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EP2499860A1 (en) * 2009-11-12 2012-09-1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very high throughput operation and capability signal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2656941B (zh) * 2009-11-13 2015-03-25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多信道无线通信
CN102598745A (zh) * 2009-11-13 2012-07-18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为无线局域网提供vht频率再用的方法和设备
US8472383B1 (en) * 2009-11-24 2013-06-25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Group management in multiuser communications
KR101710395B1 (ko) 2010-02-01 2017-02-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채널 운영 방법 및 장치
KR101621103B1 (ko) * 2010-02-26 2016-05-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전송 채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JP5644028B2 (ja) 2010-05-27 2014-12-24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910948B2 (ja) * 2010-08-26 2016-04-27 マーベル ワールド トレード リミテッド 一次アクセスカテゴリおよび二次アクセスカテゴリを有する無線通信
EP3125637A1 (en) 2010-11-12 2017-02-0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hannel aggregation and medium access control retransmission
WO2012144839A2 (ko) * 2011-04-20 2012-10-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장치 대 장치의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989102B2 (en) * 2011-04-26 2015-03-24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low power wireless networks
JP6238139B2 (ja) * 2011-08-15 2017-11-29 マーベル ワールド トレード リミテッド 長距離無線lanデータユニットフォーマット
US9049155B2 (en) * 2011-09-06 2015-06-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Dual interpretation of a length field of a signal unit
US9750018B2 (en) * 2011-12-16 2017-08-2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 channel bandwidth modes coexistence
US8817756B1 (en) * 2012-01-11 2014-08-26 Cisco Technology, Inc. Channel assignment and scheduling for centralized clustering in 60 GHz Wireless Networks
EP3425839B1 (en) * 2012-04-30 2024-05-0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coordinated orthogonal block-based resource allocation (cobra) operations
US9374736B2 (en) * 2012-05-08 2016-06-2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indicating bandwidth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521694B2 (en) * 2012-06-18 2016-12-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l access distribution over wireless LAN
US20140071959A1 (en) * 2012-09-07 2014-03-1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oexistence of wireless networks
US9743399B2 (en) * 2012-09-07 2017-08-22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to signal short interframe spaces
US9559810B2 (en) * 2012-09-10 2017-01-31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a check sequence
WO2014042595A1 (en) * 2012-09-12 2014-03-20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20140269628A1 (en) 2013-03-13 2014-09-18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overlapping bss coordination of macro/pico wi-fi networks
US9398579B2 (en) 2013-05-03 2016-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ownlink frequency domain multiplexing transmission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6690A (zh) * 2009-02-18 2012-02-15 Lg电子株式会社 共存信道接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52785B2 (en) 2017-05-02 2022-02-15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60003149A (ko) 2016-01-08
WO2014179606A1 (en) 2014-11-06
US20160316476A1 (en) 2016-10-27
EP2992700A1 (en) 2016-03-09
KR102117117B1 (ko) 2020-05-29
EP2992720A1 (en) 2016-03-09
JP2016524837A (ja) 2016-08-18
US9839025B2 (en) 2017-12-05
CN105191380A (zh) 2015-12-23
EP3169126A1 (en) 2017-05-17
BR112015027422A2 (pt) 2017-08-29
JP6696030B2 (ja) 2020-05-20
CN105165088B (zh) 2019-07-05
US9839024B2 (en) 2017-12-05
JP6250791B2 (ja) 2017-12-20
US20140328265A1 (en) 2014-11-06
JP6573950B2 (ja) 2019-09-11
JP2016523035A (ja) 2016-08-04
KR20170125416A (ko) 2017-11-14
KR20160003147A (ko) 2016-01-08
EP3169127A1 (en) 2017-05-17
US20180063823A1 (en) 2018-03-01
KR101730479B1 (ko) 2017-04-26
US20160295591A1 (en) 2016-10-06
JP6246902B2 (ja) 2017-12-13
CN105165088A (zh) 2015-12-16
KR101831232B1 (ko) 2018-02-22
JP2019169965A (ja) 2019-10-03
WO2014179579A1 (en) 2014-11-06
US10321451B2 (en) 2019-06-11
US9516634B2 (en) 2016-12-06
JP2018074595A (ja) 2018-05-10
US9398579B2 (en) 2016-07-19
US20140328195A1 (en) 2014-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65088B (zh) 用于下行链路频域复用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CN105164939B (zh) 用于密集无线环境中的频分复用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5556909B (zh) 用于无线网络上的全双工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03891357B (zh) 用于快速初始网络链路设立的系统和方法
CN105827372B (zh) 响应移动电子设备共址并存请求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03918310B (zh) 用于快速初始网络链路设立的系统和方法
CN107241171B (zh) 用于无线系统的控制信令的方法
CN103891358B (zh) 用于快速初始网络链路设立的系统和方法
CN103918311B (zh) 用于快速初始网络链路设立的系统和方法
CN107211373A (zh) 触发式目标苏醒时间操作
CN103907378B (zh) 用于快速初始网络链路设立的系统和方法
CN105557054A (zh) 基于bssid信息的退让
CN105165106A (zh) 用于对等和ap话务复用的系统和方法
CN108476518A (zh) 用于为不同站选择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参数的方法和装置
CN103460777B (zh) 用于分配资源以便在wwan中调度对等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8353416A (zh) 用于多用户上行链路的方法和装置
CN105191381A (zh) 用于使用高效率wifi来进行协调消息收发的系统和方法
CN104025662B (zh) 用于快速初始网络链路设立的系统和方法
CN105557048A (zh) 用于wi-fi的交错的主信道
CN109121202A (zh) 组播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706517A (zh) 用于保护高效率无线网络中的低速率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05530712A (zh) 直连链路调度方法、接入点和终端设备
CN105376859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5493601B (zh) 用于高效无线网络中的改善的通信效率的系统和方法
Balkonis WIFI evolution “beyond WIFI 6”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