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86308A - 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86308A
CN107786308A CN201710880095.4A CN201710880095A CN107786308A CN 107786308 A CN107786308 A CN 107786308A CN 201710880095 A CN201710880095 A CN 201710880095A CN 107786308 A CN107786308 A CN 1077863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uploaded
business datum
complete
ident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8009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86308B (zh
Inventor
田正伟
冯超
薛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8009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86308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77247 priority patent/WO2019062007A1/zh
Priority to SG11201809741WA priority patent/SG11201809741WA/en
Priority to US16/088,807 priority patent/US11146571B2/en
Publication of CN1077863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863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863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863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2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 H04L63/123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received data contents, e.g. message integ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01Market modelling; Market analysis; Collecting market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1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na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机构发送的待上传业务数据;分别审核上述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完整;获取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中携带的业务标识;根据业务标识,对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进行第一次分组;确定待上传业务数据的大小,获得第一次分组后每一个分组的数据大小;根据第一次分组后每一个分组的数据大小和预设一组数据传输大小,对第一次分组后的分组结果进行第二次分组;按照第二次分组的分组结果,将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上传系统,可以快速完成数据上传,解决现有通过串行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及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也得到飞速的发展,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互联网企业在伴随其业务飞速发展的同时,各个机构需求也越来越复杂且多变,需要传输的数据越来越大。以系统月结制证为例,各个机构需要将需要制证的数据上传到系统,现有数据传输方式为串行通信,即一个机构传输完数据后,下一个机构才能上传数据,如果遇到某个机构传输数据量大,排在该机构后面的其他机构只能排队等候,数据传输效率低,制证周期长,无法满足机构业务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以解决现有通过串行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机构发送的待上传业务数据;
分别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完整;
获取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中携带的业务标识;
根据获取的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业务标识,对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进行第一次分组;
确定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的大小;
根据确定的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的大小,获得第一次分组后每一个分组的数据大小;
根据第一次分组后每一个分组的数据大小和预设一组数据传输大小,对第一次分组后的分组结果进行第二次分组;
按照第二次分组的分组结果,将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上传系统。
可选的,上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接收多个机构发送的登录请求,所述登录请求携带有机构的身份标识;
在预存的机构的身份标识中查找是否有多个机构发送的登录请求中携带的身份标识;
若在预存的机构的身份标识查找到多个机构的身份标识,则执行所述获取多个机构发送的待上传业务数据的步骤;
若在预存的机构的身份标识没有查找到待登录机构的身份标识,则拒绝所述待登录机构登录,发送登录失败信息给所述待登录机构,所述待登录机构为发送登录请求的多个机构中的任意一个机构。
可选的,上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向各个机构发送一个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正确的提示;
若接收到各个机构返回的确认待上传业务数据正确的信息,则执行所述分别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完整的步骤;
若接收到待审核机构返回的确认待上传业务数据错误的信息,则向所述待审核机构发送业务数据获取请求,接收所述待审核机构发送的新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执行所述分别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完整的步骤,所述待审核机构为发送待上传业务数据的多个机构中的任意一个机构。
可选的,上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系统返回的数据上传结果;
若所述数据上传结果为数据上传成功,则向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发送数据上传成功信息;
若所述数据上传结果为数据上传失败,则经过预设时间间隔重新执行所述按照第二次分组的分组结果,将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上传系统的步骤。
可选的,所述分别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完整包括:
分别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携带预设关键字,且分别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的格式是否符合预设格式要求。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获取多个机构发送的待上传业务数据;
分别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完整;
获取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中携带的业务标识;
根据获取的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业务标识,对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进行第一次分组;
确定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的大小;
根据确定的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的大小,获得第一次分组后每一个分组的数据大小;
根据第一次分组后每一个分组的数据大小和预设一组数据传输大小,对第一次分组后的分组结果进行第二次分组;
按照第二次分组的分组结果,将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上传系统。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如下步骤:
接收多个机构发送的登录请求,所述登录请求携带有机构的身份标识;
在预存的机构的身份标识中查找是否有多个机构发送的登录请求中携带的身份标识;
若在预存的机构的身份标识查找到多个机构的身份标识,则执行所述获取多个机构发送的待上传业务数据的步骤;
若在预存的机构的身份标识没有查找到待登录机构的身份标识,则拒绝所述待登录机构登录,发送登录失败信息给所述待登录机构,所述待登录机构为发送登录请求的多个机构中的任意一个机构。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如下步骤:
向各个机构发送一个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正确的提示;
若接收到各个机构返回的确认待上传业务数据正确的信息,则执行所述分别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完整的步骤;
若接收到待审核机构返回的确认待上传业务数据错误的信息,则向所述待审核机构发送业务数据获取请求,接收所述待审核机构发送的新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执行所述分别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完整的步骤,所述待审核机构为发送待上传业务数据的多个机构中的任意一个机构。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如下步骤:
接收所述系统返回的数据上传结果;
若所述数据上传结果为数据上传成功,则向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发送数据上传成功信息;
若所述数据上传结果为数据上传失败,则经过预设时间间隔重新执行所述按照第二次分组的分组结果,将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上传系统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多个机构发送的待上传业务数据,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完整,获取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中携带的业务标识,根据获取的标识对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进行第一次分组,然后再确定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的大小,进一步确定第一次分组后每一个分组的数据大小,根据第一次分组后每一个分组的数据大小和预设一组数据传输大小,对第一次分组后的分组结果进行第二次分组,按照第二次分组的分组结果,将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上传系统,可以快速完成数据上传,解决现有通过串行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效率低的问题,同时由于数据分组,降低对数据上传的要求,适合实际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程序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在该实施例中,是以终端的角度触发为例进行说明,这里,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如图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终端的处理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多个机构发送的待上传业务数据。
这里,在获取多个机构发送的待上传业务数据之前,还可以包括:检测与各个机构的连接是否正常,在检测连接正常时,接收各个机构发送的待上传业务数据,在检测连接不正常时,停止处理,直到检测连接正常时才开始接收各个机构发送的待上传业务数据。
在获取多个机构发送的待上传业务数据之后,还可以包括:根据预设的业务数据要求审核各个机构发送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符合要求,若审核各个机构发送的待上传业务数据符合要求,执行步骤S102,否则,向审核不符合要求的机构发送再次获取数据的请求,接收审核不符合要求的机构再次发送的数据。
S102:分别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完整。
具体地,审核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完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例如审核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非空,是否满足长度限制和格式限制等。
这里,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完整即分别审核每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完整,以接收到机构A发送的数据A和机构B发送的数据B为例,审核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完整为审核机构A发送的数据A是否完整,并且审核机构B发送的数据B是否完整。
S103:获取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中携带的业务标识。
具体地,待上传业务数据中携带的业务标识可以为业务的名称、业务的标号等,例如机构A的待上传业务数据中携带的业务标识为业务1,机构B的待上传业务数据中携带的业务标识为业务2等。
S104:根据获取的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业务标识,对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进行第一次分组。
这里,在获取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业务标识后,可以对各个业务标识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对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进行第一次分组,以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为机构A、机构B、机构C和机构D为例,机构A待上传业务数据中携带的业务标识为业务1,机构B待上传业务数据中携带的业务标识为业务2,机构C待上传业务数据中携带的业务标识为业务1,机构D待上传业务数据中携带的业务标识为业务4,对上述四个机构的业务标识进行分类,业务1为一类,业务2为一类,根据该分类结果,将机构A待上传业务数据与机构C待上传业务数据分为一组,将机构B待上传业务数据与机构D待上传业务数据分为一组。
S105:确定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的大小。
具体地,在确定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的大小后,对各个数据大小进行记录,可以按照数据大小对各个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待上传业务数据进行排序,方便后续进行数据分组。
S106:根据确定的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的大小,获得第一次分组后每一个分组的数据大小。
这里,还是以上述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为机构A、机构B、机构C和机构D为例,步骤S105中确定机构A、机构B、机构C和机构D的待上传业务数据的大小,例如机构A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50兆,机构B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30兆,机构C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60兆,机构D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40兆,如果四个机构的第一次分组结果为步骤S104所述,机构A待上传业务数据与机构C待上传业务数据分为一组,该组的数据大小是110兆,将机构B待上传业务数据与机构D待上传业务数据分为一组,该组的数据大小是70兆。
S107:根据第一次分组后每一个分组的数据大小和预设一组数据传输大小,对第一次分组后的分组结果进行第二次分组。
具体地,预设一组数据传输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例如预设一组数据传输大小为100兆,还是以上述机构A、机构B、机构C和机构D为例,机构A待上传业务数据与机构C待上传业务数据分为一组,该组的数据大小是110兆,将机构B待上传业务数据与机构D待上传业务数据分为一组,该组的数据大小是70兆,机构A待上传业务数据与机构C待上传业务数据分组的数据大小超过100兆,可以将机构C待上传业务数据与机构B待上传业务数据互换一下,即不同分组之间的数据互换调整一下,调整后机构A待上传业务数据与机构B待上传业务数据分为一组,该组的数据大小是80兆,将机构C待上传业务数据与机构D待上传业务数据分为一组,该组的数据大小是100兆,两组数据的大小均未超过100兆,符合要求,停止调整。
S108:按照第二次分组的分组结果,将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上传系统。
这里,按照分组结果一次性将各个机构待上传业务数据上传至系统,提高数据上传效率。在将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上传系统之前,还可以包括:检测与系统的连接是否正常,在检测连接正常时,按照对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的分组结果,将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上传系统,在检测连接不正常时,停止处理,直到检测连接正常时才开始将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上传系统。
从以上描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快速完成数据上传,解决现有通过串行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效率低的问题,同时由于数据分组,降低对数据上传的要求,适合实际应用。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流程图。本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S201~S204,其中S205~S211与上一实施例中的S102~S108相同,具体请参阅上述实施例中S102~S108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本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
S201:接收多个机构发送的登录请求,所述登录请求携带有机构的身份标识。
这里,机构的身份标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可以为机构的名称、机构的ID(identification,身份标识号)等。
S202:在预存的机构的身份标识中查找是否有多个机构发送的登录请求中携带的身份标识。
具体地,预先存储可以接入的机构的身份标识,在预先存储的机构的身份标识中查找是否有上述机构的身份标识。
S203:若在预存的机构的身份标识查找到多个机构的身份标识,则执行所述获取多个机构发送的待上传业务数据的步骤。
这里,若在预存的机构的身份标识查找到上述机构的身份标识,说明各个机构是允许接入的机构,在接入完成后,获取各个机构发送的待上传业务数据。
S204:若在预存的机构的身份标识没有查找到待登录机构的身份标识,则拒绝所述待登录机构登录,发送登录失败信息给所述待登录机构,所述待登录机构为发送登录请求的多个机构中的任意一个机构。
具体地,若在预存的机构的身份标识没有查找到待登录机构的身份标识,说明待登录机构是不允许接入的机构,停止处理,不与待登录机构建立连接。
这里,通过预先对各个机构的登录请求进行验证,只有允许接入的机构才能接入,避免未经允许的机构接入造成信息泄露,保证后续处理正常进行。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流程图。本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S301~S304,其中S305~S310与上一实施例中的S103~S108相同,具体请参阅上述实施例中S103~S108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本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
S301:获取多个机构发送的待上传业务数据。
S302:向各个机构发送一个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正确的提示。
这里,向各个机构发送一个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正确的提示,该提示携带相应的待上传业务数据,以机构A为例,向机构A发送一个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正确的提示,该提示携带机构A发送的待上传业务数据。
S303:若接收到各个机构返回的确认待上传业务数据正确的信息,则执行所述分别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完整的步骤。
具体地,在接收到各个机构返回的确认待上传业务数据正确的信息后,分别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完整,保证后续处理正常进行。
S304:若接收到待审核机构返回的确认待上传业务数据错误的信息,则向所述待审核机构发送业务数据获取请求,接收所述待审核机构发送的新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执行所述分别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完整的步骤,所述待审核机构为发送待上传业务数据的多个机构中的任意一个机构。
这里,若待审核机构返回的确认待上传业务数据错误的信息,则接收待审核机构发送的新的待上传业务数据,在接收到发送确认待上传业务数据错误的信息的机构重新发送的待上传业务数据后,分别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完整。
这里,在获取多个机构发送的待上传业务数据后,将待上传业务数据发送给相应的机构进行确认,如果有误,重新获取待上传业务数据,避免后续传输的数据出错。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流程图。本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S409~S411,其中S401~S408与上一实施例中的S101~S108相同,具体请参阅上述实施例中S101~S108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本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
S409:接收所述系统返回的数据上传结果。
S410:若所述数据上传结果为数据上传成功,则向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发送数据上传成功信息。
S411:若所述数据上传结果为数据上传失败,则经过预设时间间隔重新执行所述按照第二次分组的分组结果,将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上传系统的步骤。
具体地,在系统接收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后,接收系统返回的数据上传结果,若该数据上传结果为数据上传成功,发送上传成功信息至各个机构,否则,发送上传失败信息至各个机构,经过预设时间间隔重新按照对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的分组结果,将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上传系统,保证在系统接收数据失败的情况下,再次发送数据上传系统,满足多种应用场景需要。这里,预设时间间隔根据需要设置,可以为5秒、10秒等。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流程图。与图1对应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分别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完整可以为S502。其中S501与上一实施例中的S101相同,S503~S508与上一实施例中的S103~S108相同,具体请参阅上述实施例中S101和S103~S108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
S502:分别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携带预设关键字,且分别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的格式是否符合预设格式要求。
这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预先设置关键字和格式要求,校验各个机构待上传业务数据中是否携带有该关键字,各个机构待上传业务数据的格式是否符合预设格式要求,例如,各个机构上传的数据是用于系统制证,可以设置关键字包括:身份标识、数据名称等。设置格式要求包括:上传的数据要携带名称字段和标识字段等。
若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携带预设关键字,且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的格式符合预设格式要求,则执行所述获取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中携带的业务标识的步骤。
这里,通过设置关键字和格式,校验各个机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符合后续系统数据处理要求,在校验通过后才进行后续处理,保证后续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适合应用。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程序的运行环境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数据传输程序600安装并运行于终端设备60中。该终端设备60可以是移动终端、掌上电脑、服务器等。该终端设备60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存储器601、处理器602及显示器603。图6仅示出了具有组件601-603的终端设备6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的实施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
所述存储器60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60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该终端设备60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60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60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设备60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60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设备60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601用于存储安装于所述终端设备60的应用软件及各类数据,例如所述数据传输程序600的程序代码等。所述存储器60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述处理器60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一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微处理器或其他数据处理芯片,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601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或处理数据,例如执行所述数据传输程序600等。
所述显示器60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LED显示器、液晶显示器、触控式液晶显示器以及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摸器等。所述显示器603用于显示在所述终端设备60中处理的信息以及用于显示可视化的用户界面,例如应用菜单界面、应用图标界面等。所述终端设备60的部件601-603通过系统总线相互通信。
请参阅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程序600的功能模块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数据传输程序600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被存储于所述存储器601中,并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本实施例为所述处理器602)所执行,以完成本发明。例如,在图7中,所述的数据传输程序600可以被分割成数据获取单元701、完整审核单元702、标识获取单元703、第一分组单元704、大小确定单元705、分组数据大小确定单元706、第二分组单元707和数据上传单元708。本发明所称的模块是指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比程序更适合于描述所述数据传输程序600在所述终端设备60中的执行过程。以下描述将具体介绍所述模块701-708的功能。
其中,数据获取单元701,用于获取多个机构发送的待上传业务数据。完整审核单元702,用于分别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完整。标识获取单元703,用于获取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中携带的业务标识。第一分组单元704,用于根据获取的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业务标识,对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进行第一次分组。大小确定单元705,用于确定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的大小。分组数据大小确定单元706,用于根据确定的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的大小,获得第一次分组后每一个分组的数据大小。第二分组单元707,用于根据第一次分组后每一个分组的数据大小和预设一组数据传输大小,对第一次分组后的分组结果进行第二次分组。数据上传单元708,用于按照第二次分组的分组结果,将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上传系统。
可选的,所述的数据传输程序600还可以被分割成登录请求接收单元709、身份标识查找单元710和失败信息发送单元711。
其中,登录请求接收单元709,用于接收多个机构发送的登录请求,所述登录请求携带有机构的身份标识。身份标识查找单元710,用于在预存的机构的身份标识中查找是否有多个机构发送的登录请求中携带的身份标识。数据获取单元701,用于若在预存的机构的身份标识查找到多个机构的身份标识,则执行所述获取多个机构发送的待上传业务数据的步骤。失败信息发送单元711,用于若在预存的机构的身份标识没有查找到待登录机构的身份标识,则拒绝所述待登录机构登录,发送登录失败信息给所述待登录机构,所述待登录机构为发送登录请求的多个机构中的任意一个机构。
可选的,所述的数据传输程序600还可以被分割成提示发送单元712和请求发送单元713。
其中,提示发送单元712,用于向各个机构发送一个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正确的提示。完整审核单元702,用于若接收到各个机构返回的确认待上传业务数据正确的信息,则执行所述分别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完整的步骤。请求发送单元713,用于若接收到待审核机构返回的确认待上传业务数据错误的信息,则向所述待审核机构发送业务数据获取请求,接收所述待审核机构发送的新的待上传业务数据,完整审核单元702执行所述分别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完整的步骤,所述待审核机构为发送待上传业务数据的多个机构中的任意一个机构。
可选的,所述的数据传输程序600还可以被分割成结果接收单元714和成功信息发送单元715。
其中,结果接收单元714,用于接收所述系统返回的数据上传结果。成功信息发送单元715,用于若所述数据上传结果为数据上传成功,则向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发送数据上传成功信息。数据上传单元708,用于若所述数据上传结果为数据上传失败,则经过预设时间间隔重新执行所述按照第二次分组的分组结果,将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上传系统的步骤。
可选的,完整审核单元702,用于分别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携带预设关键字,且分别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的格式是否符合预设格式要求。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多个机构发送的待上传业务数据;
分别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完整;
获取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中携带的业务标识;
根据获取的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业务标识,对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进行第一次分组;
确定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的大小;
根据确定的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的大小,获得第一次分组后每一个分组的数据大小;
根据第一次分组后每一个分组的数据大小和预设一组数据传输大小,对第一次分组后的分组结果进行第二次分组;
按照第二次分组的分组结果,将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上传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多个机构发送的登录请求,所述登录请求携带有机构的身份标识;
在预存的机构的身份标识中查找是否有多个机构发送的登录请求中携带的身份标识;
若在预存的机构的身份标识查找到多个机构的身份标识,则执行所述获取多个机构发送的待上传业务数据的步骤;
若在预存的机构的身份标识没有查找到待登录机构的身份标识,则拒绝所述待登录机构登录,发送登录失败信息给所述待登录机构,所述待登录机构为发送登录请求的多个机构中的任意一个机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各个机构发送一个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正确的提示;
若接收到各个机构返回的确认待上传业务数据正确的信息,则执行所述分别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完整的步骤;
若接收到待审核机构返回的确认待上传业务数据错误的信息,则向所述待审核机构发送业务数据获取请求,接收所述待审核机构发送的新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执行所述分别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完整的步骤,所述待审核机构为发送待上传业务数据的多个机构中的任意一个机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系统返回的数据上传结果;
若所述数据上传结果为数据上传成功,则向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发送数据上传成功信息;
若所述数据上传结果为数据上传失败,则经过预设时间间隔重新执行所述按照第二次分组的分组结果,将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上传系统的步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完整包括:
分别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携带预设关键字,且分别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的格式是否符合预设格式要求。
6.一种数据传输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获取多个机构发送的待上传业务数据;
分别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完整;
获取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中携带的业务标识;
根据获取的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业务标识,对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进行第一次分组;
确定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的大小;
根据确定的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的大小,获得第一次分组后每一个分组的数据大小;
根据第一次分组后每一个分组的数据大小和预设一组数据传输大小,对第一次分组后的分组结果进行第二次分组;
按照第二次分组的分组结果,将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上传系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如下步骤:
接收多个机构发送的登录请求,所述登录请求携带有机构的身份标识;
在预存的机构的身份标识中查找是否有多个机构发送的登录请求中携带的身份标识;
若在预存的机构的身份标识查找到多个机构的身份标识,则执行所述获取多个机构发送的待上传业务数据的步骤;
若在预存的机构的身份标识没有查找到待登录机构的身份标识,则拒绝所述待登录机构登录,发送登录失败信息给所述待登录机构,所述待登录机构为发送登录请求的多个机构中的任意一个机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如下步骤:
向各个机构发送一个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正确的提示;
若接收到各个机构返回的确认待上传业务数据正确的信息,则执行所述分别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完整的步骤;
若接收到待审核机构返回的确认待上传业务数据错误的信息,则向所述待审核机构发送业务数据获取请求,接收所述待审核机构发送的新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执行所述分别审核各个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是否完整的步骤,所述待审核机构为发送待上传业务数据的多个机构中的任意一个机构。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如下步骤:
接收所述系统返回的数据上传结果;
若所述数据上传结果为数据上传成功,则向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发送数据上传成功信息;
若所述数据上传结果为数据上传失败,则经过预设时间间隔重新执行所述按照第二次分组的分组结果,将各个机构中审核数据完整的机构的待上传业务数据上传系统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CN201710880095.4A 2017-09-26 2017-09-26 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077863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80095.4A CN107786308B (zh) 2017-09-26 2017-09-26 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PCT/CN2018/077247 WO2019062007A1 (zh) 2017-09-26 2018-02-26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SG11201809741WA SG11201809741WA (en) 2017-09-26 2018-02-26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terminal device, and medium
US16/088,807 US11146571B2 (en) 2017-09-26 2018-02-26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terminal device, and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80095.4A CN107786308B (zh) 2017-09-26 2017-09-26 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86308A true CN107786308A (zh) 2018-03-09
CN107786308B CN107786308B (zh) 2019-05-07

Family

ID=61433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80095.4A Active CN107786308B (zh) 2017-09-26 2017-09-26 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46571B2 (zh)
CN (1) CN107786308B (zh)
SG (1) SG11201809741WA (zh)
WO (1) WO201906200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7046A (zh) * 2020-03-26 2020-07-24 广州市百果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2158B (zh) * 2021-10-08 2022-08-30 亿次网联(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掉电保护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40167A1 (en) * 2005-12-16 2007-06-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map channel overhead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31881A (zh) * 2009-06-22 201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内容同步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532909A (zh) * 2012-07-04 2014-01-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流业务并发传输方法、子系统、系统及多接口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46995B2 (ja) * 2013-10-29 2019-01-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US9642157B2 (en) * 2014-06-27 2017-05-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support of variable bit rate voice traffic on long term evolution uplink
CN105430035A (zh) * 2014-09-18 2016-03-23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上传网络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9898497B2 (en) * 2015-03-31 2018-02-20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Validating coherency between multiple data sets between database transfers
CN107087280A (zh) * 2016-02-16 2017-08-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40167A1 (en) * 2005-12-16 2007-06-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map channel overhead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31881A (zh) * 2009-06-22 201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内容同步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532909A (zh) * 2012-07-04 2014-01-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流业务并发传输方法、子系统、系统及多接口终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7046A (zh) * 2020-03-26 2020-07-24 广州市百果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447046B (zh) * 2020-03-26 2023-04-25 广州市百果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86308B (zh) 2019-05-07
US11146571B2 (en) 2021-10-12
SG11201809741WA (en) 2019-04-29
WO2019062007A1 (zh) 2019-04-04
US20200314110A1 (en) 2020-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71940A (zh) 软件包加解密方法、服务器、用户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483485A (zh) 授权码的生成方法、授权方法、相关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0391906A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电子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255602A (zh) 任务组合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7730775A (zh) 自助交易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7358439A (zh) 应用支付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8038195A (zh) 一种智能终端搜题的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465687A (zh) 一种权限配置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819743A (zh) 资源访问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7528912A (zh) 一种自动实现分布式事务处理的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N108924258A (zh) 后台信息推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255936A (zh) 一种网页的编辑方法、系统及编辑器
CN108965324A (zh) 一种短信验证码防刷方法、终端、服务器、设备及介质
CN107786308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191252A (zh) 一种智能卡操作系统加解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7766313A (zh) 一种数据列表的导入方法及其终端
CN107610367B (zh) 一种票据处理装置、方法及自助金融设备、终端设备
CN110349263A (zh) 一种智能的物品包装方法和装置
CN107229853A (zh) 执法信息上传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464334A (zh) 纸币的识别方法、识别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4917720A (zh) 密码重置的方法及装置
CN110348988A (zh) 仲裁处理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509179A (zh) 获取本机手机号码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4216986A (zh) 以数据更新周期进行预操作提高数据查询效率的装置及方法
CN105592032B (zh) 基于互联网的安全性信息交互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5043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