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82602A - 试样调制装置、检查套件及试样调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试样调制装置、检查套件及试样调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782602A CN107782602A CN201710142605.8A CN201710142605A CN107782602A CN 107782602 A CN107782602 A CN 107782602A CN 201710142605 A CN201710142605 A CN 201710142605A CN 107782602 A CN107782602 A CN 10778260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sample
- cylinder portion
- fixed part
- cylin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2—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02—Burettes; Pipettes
- B01L3/021—Pipettes, i.e. with only one conduit for withdrawing and redistributing liquids
- B01L3/0217—Pipettes, i.e. with only one conduit for withdrawing and redistributing liquids of the plunger pump ty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6—Fluid handling related problems
- B01L2200/0689—Seal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4—Closures and closing means
- B01L2300/041—Connecting closures to device or container
- B01L2300/042—Caps; Plu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6—Auxiliary integrated devices, integrated components
- B01L2300/0681—Fil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6—Auxiliary integrated devices, integrated components
- B01L2300/069—Absorbents; Gels to retain a flui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8—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 B01L2300/0832—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cylindrical, tube shaped
- B01L2300/0838—Capillar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8—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 B01L2300/0861—Configur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and/or chambers in a single devices
- B01L2300/0867—Multiple inlets and one sample wells, e.g. mixing, dilu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12—Specific details about materials
- B01L2300/123—Flexible; Elastomeric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400/00—Moving or stopping fluids
- B01L2400/04—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 B01L2400/0475—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specific mechanical means and fluid pressure
- B01L2400/0478—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specific mechanical means and fluid pressure pist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01N1/38—Diluting, dispersing or mixing sampl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试样调制装置、检查套件及试样调制方法,能够使试样与试样处理液均匀地混合,并使试样和试样处理液的混合液与第一试剂均匀地混合。试样调制装置具备第一缸部、盖部及调制容器。第一缸部在内部保持将液体封入两者之间的第一芯棒及第二芯棒,具有第一被固定部和第二被固定部。盖部设置为能够收容上述第一缸部,具有将上述第二芯棒压入的柱塞部、以及通过将上述第一被固定部进行固定来限制上述柱塞部对上述第二芯棒的压入的第一固定部。调制容器设置为能够收容上述第一缸部及上述盖部,具备内部空间被上述第一缸部压入的第二缸部、以及通过将上述第二被固定部进行固定来限制上述第一缸部的压入的第二固定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试样调制装置、检查套件及试样调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出有使用具备试样调制装置和检查筒的检查套件来判断在血液中有无被检物质的检查。以往的试样调制装置从人体采集例如全血来作为试样。试样调制装置被从外部施加规定的力时,使预先蓄积在内部的规定量的试样处理液在与采集到的试样混合的同时向检查筒注入。检查筒例如具有:过滤器,吸附有与试样处理液和试样的混合液进行反应的第一试剂;以及条带,吸附有与混合液和第一试剂反应后的反应液进行反应的第二试剂。当向检查筒注入混合液时,混合液流经检查筒中设置的过滤器。由此,第一试剂溶出到混合液中。然后,混合液和第一试剂反应后的反应液通过毛细管现象进入条带。由此,第二试剂溶出到反应液中。
然而,在上述那样的构成中,从试样调制装置注入的混合液中含有的试样的浓度在注入初期和末期不是一定的。即,在注入初期较多的试样溶出到试样处理液中,因此试样的浓度在注入初期较高,随着注入接近末期而变低。此外,在检查筒中,溶出到混合液中的第一试样的量为,在混合液流经过滤器的初期较多,随着流经接近末期而减少。如此,在混合液未被均匀地混合、且第一试剂未均匀地溶出到混合液中的情况下,有可能得不到正确的检查结果。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5-5238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试样调制装置,能够使试样与试样处理液均匀地混合,并使试样和试样处理液的混合液与第一试剂均匀地混合。
根据实施方式,试样调制装置具备第一缸部、盖部及调制容器。第一缸部在内部保持将液体封入在两者之间的第一芯棒及第二芯棒,并具有第一被固定部和第二被固定部。盖部设置为能够收容上述第一缸部,具有将上述第二芯棒压入的柱塞部、以及通过对上述第一被固定部进行固定来限制上述柱塞部对上述第二芯棒的压入的第一固定部。调制容器设置为能够收容上述第一缸部及上述盖部,具有内部空间被上述第一缸部压入的第二刚不、以及通过对上述第二被固定部进行固定来限制上述第一缸部的压入的第二固定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试样调制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试样调制装置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盖部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第一缸部的构成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第一缸部的前端部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4所示的第一缸部的第一被固定部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2所示的试样采集部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4所示的第一缸部的第二被固定部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2所示的调制容器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与图1所示的试样调制装置一起形成检查套件的检查筒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检查筒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12是通过试样采集部采集试样时的图。
图13是将试样采集部收容到试样调制部中时的图。
图14是第一缸部的第一被固定部与调制容器的第三开口部接触时的图。
图15是第一缸部的第二被固定部由调制容器的第三引导部固定时的图。
图16是将图15所示的第二被固定部及第三引导部放大的图。
图17是在第一缸部中流路被开放时的图。
图18是保持于第一缸部的第一及第二芯棒抵接时的图。
图19是第一芯棒与第一缸部的内侧端面抵接时的图。
图20是第一缸部的第二被固定部从基于调制容器的第三引导部的固定释放时的图。
图21是第一缸部的外侧端面与第二缸部的内侧端面抵接时的图。
图22是将图21所示的第二被固定部及第三引导部放大的图。
图23是将由图21所示的试样调制装置生成的反应液向检查筒注入时的图。
图24是表示图9所示的膜的其他安装例的截面图。
图25是表示图9所示的膜的其他安装例的截面图。
图26是表示图9所示的膜的其他安装例的截面图。
图27是表示图4所示的旁通部的其他例子的立体图。
图28是表示具有图27所示的旁通部的试样调制部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29是表示图17所示的试样调制部的构成的截面图。
符号的说明
1…试样调制装置,11…试样采集部,12…试样调制部,13…盖部,14…第一缸部,15…调制容器,16…喷嘴头,17…检查筒,21…外廓部,21a…第一开口部,21b…第一引导部,21c…第二引导部,21d…第一狭缝部,21e…第一固定部,21f…第二狭缝部,21g…第三狭缝部,21h…第四狭缝部,22…柱塞部,22a…第一槽部,22b…第二槽部,22c…芯部,23…台座部,23a…第一平面部,23b…第二平面部,31…前端部,31a…毛细管部,31b…密封部件,31c…第一密封部,31d…第二密封部,31e…窗部,31f…旁通部,31g…第一孔部,31h…第二孔部,31i…旁通密封部,31j…狭缝状孔部,32…后端部,33…第一角部,34…第一芯棒,34a…第三密封部,34b…第四密封部,34c…圆柱突起部,35…第二芯棒,35a…第五密封部,35b…第六密封部,35c…第一孔部,41…第一被固定部,41a…第一梁部,41b…第一圆柱部,41c…第一被引导部,42…第二被固定部,42a…第二梁部,42b…第二圆柱部,42c…第二被引导部,43…第二开口部,51…第二缸部,51a…第二孔部,51b…第三孔部,51c…被连接口,51d…第一边缘部,51e…凹部,51f…第一把持部,52…第一收纳部,52a…第三开口部,52b…锥形部,52c…第三引导部,52d…第五狭缝部,52e…第六狭缝部,52f…末端固定部,52g…第二把持部,53…第二角部,54…膜,61…贮存部,62…排出部,62a…排出口,62b…第二密封材料,63…多孔质过滤器,64…第一试剂片,71…连接口,71a…第二边缘部,71b…突起部,71c…圆环突起部,72…抵接部,73…第四孔部,74…第一密封材料,81…透明部件,82…反应室,83…接纳口,83a…接纳狭缝部,83b…突出部,83c…分隔部,83d…液体接纳部,84…第五孔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试样调制装置1的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试样调制装置1的构成的截面图,图3是表示试样调制装置1的试样采集部11所使用的盖部13的构成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试样采集部11所使用的第一缸部14的构成的主视图,图5是表示第一缸部14的前端部31的构成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第一缸部14的第一被固定部41的构成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试样采集部11的构成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第一缸部14的第二被固定部42的构成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试样调制装置1的试样调制部12所使用的调制容器15的构成的立体图。
如图1及图2所示,试样调制装置1具有试样采集部11及试样调制部12。试样采集部11的前端形成为能够从被检者采集试样。作为试样,例如假定为全血等体液。如图1所示,试样调制部12从试样采集部11的前端侧进行覆盖,在内部收容试样采集部11。
如图1及图2所示,试样采集部11具备:第一缸部14,存放用于与所采集的试样混合的试样处理液;以及盖部13,起到相对于第一缸部14而言的柱塞的作用。试样处理液例如为缓冲液等。盖部13及第一缸部14使用热固化性树脂材料,例如聚丙烯(PP)、聚苯硫醚(PPS)、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苯乙烯(PS)、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甲醛(POM)、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酯(PET)、聚碳酸酯(PC)或者聚醚醚酮(PEEK)等。
如图2及图3所示,盖部13具备圆筒状的外廓部21、沿着外廓部21的轴心方向形成的柱塞部22、以及与外廓部21的一端及柱塞部22的一端一体地形成的台座部23。
外廓部21形成为能够从第一开口部21a收容第一缸部14的后端部32。具体地说,外廓部21的内径与后端部32的外径相比形成为稍微大径。此外,外廓部21形成为,能够限制第一缸部14向外廓部21的轴心方向的移动且第一缸部14能够沿着外廓部21的轴心方向移动。
外廓部21具有第一引导部21b和第二引导部21c。第一引导部21b是沿着外廓部21的轴心方向延伸设置的狭缝。第一引导部21b具有面向第一开口部21a开口的第一狭缝部21d、第一固定部21e、以及第二狭缝部21f。第一狭缝部21d形成为,使第一缸部14的后端部32的第一被固定部41所具备的第一被引导部41c能够沿着外廓部21的轴心方向滑动。具体地说,第一狭缝部21d的宽度形成为比第一被引导部41c的宽度稍大。
第一固定部21e形成为能够对第一缸部14的后端部32的第一被固定部41进行固定。具体地说,第一固定部21e是与第一狭缝部21d连通而向台座部23侧设置的、具有比第一被固定部41的第一圆柱部41b的直径稍大的直径的圆形的孔。通过使第一固定部21e成为圆形的孔,由此与第一圆柱部41b的接触面积增大,能够防止盖部13的柱塞部22将第一缸部14的第一芯棒34及第二芯棒35向前端部31侧压入。第一固定部21e所形成的位置基于第一缸部14中保持的第二芯棒35的位置来决定。
第二狭缝部21f形成为,使第一缸部14的后端部32的第一被固定部41所具备的第一被引导部41c能够沿着外廓部21的轴心方向滑动。具体地说,第二狭缝部21f与第一固定部21e连通而向台座部23侧延伸设置。第二狭缝部21f的宽度形成为比第一被引导部41c的宽度稍大。第二狭缝部21f的端部的位置基于能够将柱塞部22相对于第一缸部14压入的位置来决定。
第二引导部21c是在隔着外廓部21的轴心而与第一引导部21b对置的位置沿着轴心方向延伸设置的狭缝。第二引导部21c具有面向第一开口部21a开口的第三狭缝部21g、以及与第三狭缝部21g连通而向台座部23侧延伸设置的第四狭缝部21h。第三狭缝部21g形成为,使第一缸部14的后端部32的第二被固定部42所具备的第二被引导部42c能够沿着轴心方向滑动。具体地说,第三狭缝部21g的宽度形成为比第二被引导部42c的宽度稍大。
第四狭缝部21h形成为,能够限制第一缸部14的后端部32的第二被固定部42所具备的第二圆柱部42b向第三狭缝部21g进入且能够使第二圆柱部42b沿轴心方向滑动。具体地说,第四狭缝部21h与第三狭缝部21g的连通部形成为直径比第二圆柱部42b的直径稍大的大致半圆形状。此外,第四狭缝部21h的宽度形成为比第二圆柱部42b的直径稍大。第四狭缝部21h的半圆形状的位置形成在比第一固定部21e更靠近第一开口部21a侧规定距离的位置。此外,第四狭缝部21h的台座部23侧的端部的位置形成在比第二狭缝部21f的台座部23侧的端部的位置更靠近第一开口部21a侧规定距离的位置。
柱塞部22形成为能够向第一缸部14的第二开口部43插入。柱塞部22形成为具有第一槽部22a和第二槽部22b的圆柱形状。柱塞部22的外径形成为比第一缸部14的后端部32的内径稍小。
第一槽部22a在与第一引导部21b对置的位置沿柱塞部22的轴心方向延伸。第一槽部22a形成为,使得在第一缸部14的后端部32的第一被固定部41所具备的第一梁部41a向中心方向弯曲的情况下第一被固定部41能够沿柱塞部22的轴心方向移动。具体地说,第一槽部22a的宽度形成为比第一梁部41a的宽度稍大,并且,其深度形成为比第一被引导部41c沿中心方向被压入的距离稍大。
第二槽部22b在与第二引导部21c对置的位置沿柱塞部22的轴心方向延伸。第二槽部22b形成为,使得在第一缸部14的后端部32的第二被固定部42所具备的第二梁部42a向中心方向弯曲的情况下第二被固定部42能够沿柱塞部22的轴心方向移动。具体地说,第二槽部22b的宽度形成为比第二梁部42a的宽度稍大,其深度形成为比第二被引导部42c沿中心方向被压入的距离稍大。
柱塞部22在与第二芯棒35抵接侧的端部具有芯部22c。芯部22c形成为能够与设置于第二芯棒35的第一孔部35c嵌合。具体地说,芯部22c的外径形成为与第一孔部35c的内径大致相同。
台座部23与外廓部21及柱塞部22一体地形成。台座部23形成为能够使盖部13直立。具体地说,台座部23在与形成有外廓部21及柱塞部22的端部相反侧的另一端部,具有沿与外廓部21的轴心垂直的方向形成的第一平面部23a。台座部23具有在与第一引导部21b所形成的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上沿着外廓部21的轴心形成的第二平面部23b。通过第二平面部23b,即使在试样调制装置1倾倒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倾倒后防止试样调制装置1旋转。
如图2及图4所示,第一缸部14是在同轴上以不同的直径形成且在一端具有端面的圆筒状部件,形成为能够向试样调制部12的调制容器15插入且能够收容于盖部13。具体地说,第一缸部14从其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而具备前端部31及后端部32。
前端部31在试样调制部12的调制容器15所设置的第二缸部51侧的端面,具有形成为圆筒状的毛细管部31a。如图5所示,毛细管部31a形成于从第一缸部14的轴心偏心的位置、换言之形成在从第一缸部14的轴心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由此,采集试样时的毛细管部31a的前端的视觉辨认性提高,试样位置与毛细管部31a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得容易识别。此外,毛细管部31a形成在中心比后述的第一芯棒34所具有的圆柱突起部34c的外周面更从第一缸部14的轴心远离的位置。即,从第一缸部14的轴心到毛细管部31a的中心为止的距离,大于从第一缸部14的轴心到圆柱突起部34c的外周面为止的距离。
毛细管部31a的内径及长度能够根据要采集的试样的量来调整。毛细管部31a可以由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材料形成。通过由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材料形成,由此能够提高对血液等带有颜色的试样进行采集时的视觉辨认性,能够可靠地采集一定量的试样。
前端部31形成为相对于在试样调制部12的调制容器15设置的第二缸部51能够起到活塞的作用。具体地说,前端部31的外径形成得小于第二缸部51的内径。此外,前端部31具备设置于其外周面、与调制容器15的第二缸部51的内周面抵接的密封部件31b。密封部件31b使用能够弹性变形的树脂材料,例如,乙丙橡胶(EPTE、PDM)、丁晴橡胶(NBR)、氟橡胶(FKM)、苯乙烯一丁二烯橡胶(SBR)、硅酮橡胶(VMQ)或者CR(CR)等橡胶系的树脂材料,或者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氯乙烯(PVC)、尼龙(PA)、PU(PU)或者特氟龙(注册商标)等合成树脂系的树脂材料。
密封部件31b通过二次成型来形成。密封部件31b具备:第一密封部31c,设置于前端部31侧的端部;以及第二密封部31d,设置于后端部32侧的端部。第一密封部31c为设置于密封部件31b的圆环状的突起。第一密封部31c在第一缸部14插入到调制容器15的第二缸部51的情况下,一部分进行弹性变形,由此对前端部31的外周面与第二缸部51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进行封闭。第二密封部31d为设置于密封部件31b的圆环状的突起。第二密封部31d在第一缸部14插入到调制容器15的第二缸部51的情况下,一部分进行弹性变形,由此对前端部31的外周面与第二缸部51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进行封闭。
密封部件31b在与设置于后端部32的第二被固定部42的形成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上具有窗部31e。通过窗部31e使前端部31的外周面露出。
前端部31在通过窗部31e露出的外周面上具有旁通部31f。旁通部31f具有在第一缸部14的轴心方向上排列形成的第一孔部31g和第二孔部31h。第一孔部31g形成在第一密封部31c侧。第二孔部31h形成在第二密封部31d侧。第一孔部31g及第二孔部31h形成为在其之间能够收容第一芯棒34所具有的第三密封部34a及第四密封部34b。密封部件31b以包围旁通部31f的方式具备旁通密封部31i。旁通密封部31i为圆环状的突起,在第一缸部14插入到调制容器15的第二缸部51的情况下,一部分进行弹性变形,由此对前端部31的外周面与第二缸部51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进行封闭。
后端部32经由设置为圆环状的倒角部即第一角部33与前端部31一体地形成。后端部32的外径形成为比前端部31的外径稍大。此外,后端部32的内径形成为与前端部31的内径相同。
后端部32形成为能够收容于盖部13。具体地说,后端部32的外径形成得小于外廓部21的内径,并且,其内径形成得大于柱塞部22的外径。此外,后端部32形成为,从后端部32的第二开口部43到第一角部33的后端部32侧的端部为止的长度,与从外廓部21的第一开口部21a到台座部23的外廓部21侧的主面为止的长度大致相同。
后端部32在隔着第一缸部14的轴心而对置的方向上具有第一被固定部41和第二被固定部42。第一被固定部41形成为能够固定于盖部13的第一固定部21e。具体地说,如图6所示,第一被固定部41具有第一梁部41a、第一圆柱部41b、以及第一被引导部41c。
第一梁部41a是从前端部31侧向后端部32方向、沿着第一缸部14的轴心延伸的悬臂梁。第一圆柱部41b是在第一梁部41a的前端形成的圆柱状的突起。第一圆柱部41b形成为,从第一梁部41a表面起的高度比盖部13的外廓部21的厚度稍大。第一圆柱部41b的形成位置基于第一缸部14中保持的第二芯棒35的位置来决定。
第一被引导部41c是在第一圆柱部41b的顶部形成的突起。第一被引导部41c形成为,在后端部32的圆周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宽度。此外,第一被引导部41c形成为,第一圆柱部41b的轴心方向的高度从前端部31侧朝向后端部32侧逐渐增加。此外,第一被引导部41c形成为,高度的增加坡度随着从前端部31侧朝向后端部32侧而变得缓慢。换言之,第一被引导部41c是其顶部、即从后述的调制容器15的内壁接受应力的部位带有圆弧的形状。由此,在试样采集部11被收容于试样调制部12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第一被引导部41c钩挂调制容器15的内壁。在第一缸部14被收容于盖部13、第一圆柱部41b由第一固定部21e固定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第一被引导部41c从外廓部21的表面突出。
第二被固定部42形成为能够固定于在试样调制部12的调制容器15的第一收纳部52设置的第五狭缝部52d的端部、以及末端固定部52f。具体地说,如图8所示,第二被固定部42具有第二梁部42a、第二圆柱部42b、以及第二被引导部42c。
第二梁部42a是从后端部32侧向前端部31方向沿着第一缸部14的轴心延伸的悬臂梁。第二圆柱部42b是在第二梁部42a的前端形成的圆柱状的突起。第二圆柱部42b形成为,从第二梁部42a表面起的高度比盖部13的外廓部21的厚度与调制容器15的第一收纳部52的厚度之和稍大。第二圆柱部42b的位置形成在比第一被固定部41的第一圆柱部41b更靠近前端部31侧规定距离的位置。
第二被引导部42c是在第二圆柱部42b的顶部形成的突起。第二被引导部42c形成为在后端部32的圆周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宽度。此外,第二被引导部42c形成为,第二圆柱部42b的轴心方向的高度从前端部31侧朝向后端部32侧逐渐增加。
第一缸部14在内部具有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树脂材料形成的第一芯棒34和第二芯棒35。第一芯棒34配置在前端部31侧,第二芯棒35配置在后端部32侧。第一芯棒34及第二芯棒35形成为,能够对收容于第一缸部14内的试样处理液进行密封。具体地说,第一芯棒34具备设置于前端部31侧的第三密封部34a及设置于后端部32侧的第四密封部34b。第三密封部34a及第四密封部34b是设置于第一芯棒34的圆环状的突起。第三密封部34a及第四密封部34b通过与第一缸部14的内周面抵接、且一部分进行弹性变形,由此对第一缸部14的内周面与第一芯棒34之间的间隙进行封闭。此外,第一芯棒34在第一缸部14的前端侧的端面具备圆柱状的圆柱突起部34c。
第二芯棒35具备设置于前端部31侧的第五密封部35a、以及设置于后端部32侧的第六密封部35b。第五密封部35a及第六密封部35b是设置于第二芯棒35的圆环状的突起。第五密封部35a及第六密封部35b通过与第一缸部14的内周面抵接、且一部分进行弹性变形,由此对第一缸部14的内周面与第二芯棒35之间的间隙进行封闭。第一缸部14在由其内周面、第一芯棒34及第二芯棒35形成的封闭空间中封入试样处理液。第一芯棒34的位置及第二芯棒35的位置基于试样与试样处理液的混合比率(稀释倍率)来决定。
第二芯棒35在后端部32侧的端面上具有能够供柱塞部22的芯部22c插入的第一孔部35c。通过在第二芯棒35的内部插入刚性较高的芯部22c,由此能够防止第二芯棒35的压弯。由此,向前端部31的内周面的压力增加,能够防止第一芯棒34与第二芯棒35之间所存放的试样处理液漏出。
如图1及图2所示,试样调制部12具备对由试样采集部11采集到的试样进行调制的调制容器15、以及将所调制的溶液排出的喷嘴头16。调制容器15及喷嘴头16使用热固化性树脂材料。
调制容器15形成为其内部能够收纳试样采集部11。调制容器15如图2所示,第二缸部51与第一收纳部52一体地形成。调制容器15在第二缸部51与第一收纳部52之间具备第二角部53。第二角部53是在调制容器15的内周面上设置为圆环状的倒角部。
第二缸部51是在一端具有端面的圆筒状的部件,其形成为在其内部能够插入第一缸部14。具体地说,第二缸部51形成为,其内径比第一缸部14的外径稍大。第二缸部51的内周面与第一缸部14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由密封部件31b的第一密封部31c及第二密封部31d封闭。
第二缸部51在与第一缸部14的毛细管部31a对置的位置,具有能够收容毛细管部31a的第二孔部51a。具体地说,第二孔部51a形成为,其内径比毛细管部31a的外径稍大。此外,第二孔部51a形成为,其深度比从第一缸部14的端面到毛细管部31a的前端为止的长度稍长。第二缸部51在形成有第二孔部51a的端面上具有第三孔部51b。第三孔部51b是形成在隔着第一缸部14的轴心而与毛细管部31a对置的位置处的狭缝状的孔部。第三孔部51b成为使试样与试样处理液混合而得到的试样混合液从调制容器15向喷嘴头16流入的流路。
第二缸部51在喷嘴头16侧的端部具备被连接口51c。被连接口51c形成为能够与喷嘴头16的连接口71嵌合。具体地说,如图9所示那样,被连接口51c具备以圆环状突出的第一边缘部51d、以及凹部51e。凹部51e形成为,其内径与设置于连接口71的突起部71b的外径大致相同。凹部51e与连接口71的突起部71b嵌合。第一边缘部51d的主面与设置于连接口71的第二边缘部71a的主面使用超声波熔敷等方法进行粘合。由此,能够防止流体从调制容器15与喷嘴头16的连接部漏出。
第二缸部51在凹部51e以覆盖第三孔部51b的方式具有膜54。具体地说,膜54形成为,其直径与凹部51e的内径大致相同。膜54使用能够弹性变形的树脂材料。在膜54的边缘部以圆环状涂敷有粘合剂,通过涂覆有粘合剂的边缘部粘合于凹部51e。此外,在有可能由于粘合剂对反应系统产生影响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膜54配置于凹部51e的表面,将膜54的边缘部以圆环状超声波熔敷于凹部51e。膜54在除了粘合于凹部51e的边缘部以外的规定位置,具有极小孔。
第二缸部51在外周面的一部分具有第一把持部51f。第二缸部51形成为,其外径比第一收纳部52的外径小。第一把持部51f形成为,朝向第一收纳部52而第二缸部51的外径增加到第一收纳部52的外径的大小,且外径的增加坡度随着朝向第一收纳部52而增加。
第一收纳部52形成为,能够从第三开口部52a收容盖部13的外廓部21。具体地说,第一收纳部52形成为,其内径比外廓部21的外径大。此外,第一收纳部52形成为,从第三开口部52a到第二角部53的第一收纳部52侧端面为止的长度与从外廓部21的第一开口部21a到台座部23的外廓部21侧的主面为止的长度大致相同。
第一收纳部52在第三开口部52a的内面侧的边缘部具有锥形部52b。锥形部52b在第三开口部52a的内面侧的边缘部形成为圆环状。此外,锥形部52b也可以是在隔着调制容器15的轴心而与边缘部的一部分、例如第一收纳部52的第三引导部52c对置的位置具有规定的宽度地形成。
第一收纳部52形成为,能够对试样采集部11向调制容器15的轴心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且能够使试样采集部11沿着调制容器15的轴心方向移动。具体地说,第一收纳部52具备第三引导部52c。第三引导部52c是沿着调制容器15的轴心方向延伸设置的狭缝。第三引导部52c具有面向第三开口部52a开口的第五狭缝部52d、第六狭缝部52e及末端固定部52f。
第五狭缝部52d形成为,能够使第一缸部14的后端部32的第二被固定部42所具备的第二圆柱部42b沿着轴心方向滑动,且能够对第二圆柱部42b向第六狭缝部52e的进入进行限制。具体地说,第五狭缝部52d形成为,其宽度比第二圆柱部42b的直径稍大。此外,第五狭缝部52d与第六狭缝部52e的连通部形成为直径比第二圆柱部42b的直径稍大的大致半圆形状。
第六狭缝部52e形成为,能够使第一缸部14的后端部32的第二被固定部42所具备的第二被引导部42c沿着轴心方向滑动。具体地说,第六狭缝部52e与第五狭缝部52d连通而向第二缸部51侧延伸设置。第六狭缝部52e形成为,其宽度比第二被引导部42c的宽度稍大。
末端固定部52f形成为,能够对第一缸部14的后端部32的第二被固定部42进行固定。具体地说,末端固定部52f为与第六狭缝部52e连通而向第二缸部51侧设置的、具有比第二被固定部42的第二圆柱部42b的直径稍大的直径的圆形的孔。第一被固定部41的第一圆柱部41b、第二被固定部42的第二圆柱部42b、以及第三引导部52c的第五狭缝部52d的端部的相对位置,伴随着第一芯棒34的位置及第二芯棒35的位置的决定而被决定。
在第一收纳部52的外周面形成有第二把持部52g。
喷嘴头16是在同轴上以不同的多个内径来形成的圆筒状部件,一端被粘合于调制容器15并且另一端释放。喷嘴头16从与调制容器15粘合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而具备贮存部61及排出部62。
贮存部61形成为,在内部能够贮存流经多孔质过滤器63及第一试剂片64而生成的反应液。具体地说,贮存部61形成为,其内径从多孔质过滤器63侧朝向排出部62侧逐渐变小。
贮存部61在调制容器15侧的端部具备连接口71。连接口71形成为能够与第二缸部51的被连接口51c嵌合。具体地说,连接口71具备形成为圆环状的第二边缘部71a、以及突起部71b。突起部71b形成为,其外径与在第二缸部51的被连接口51c设置的凹部51e的内径大致相同。
贮存部61在连接口71侧的端部的内周面,具备与多孔质过滤器63抵接的抵接部72。抵接部72是通过将内周面形成为与贮存部61的其他内周面相比为更大径而构成的、贮存部61的大径部。
贮存部61在壁部的一部分具备向外部露出的第四孔部73。第四孔部73形成为位于比在使排出部62朝向下侧时从贮存部61向排出部62移动来的溶液的溶液面靠上方的位置。此外,第四孔部73形成为位于比在使排出部62朝向上侧时贮存部61的内部所贮存的反应液的液面靠上方的位置。第四孔部73通过不使水分透过而仅使空气透过的第一密封材料74而被密封。由此,在使排出部62朝向下侧时,能够高效地防止喷嘴头16的内压降低,能够从喷嘴头16将反应液迅速地排出。此外,在使排出部62朝向上侧时,通过使空气从第四孔部73逃逸,由此能够降低伴随着第一缸部14及第二缸部51内部的体积减少而产生的、第一缸部14及第二缸部51的内压上升。此外,第四孔部73也可以设置有多个。
排出部62具有排出口62a。排出口62a形成为,其内径与在检查筒17的接纳口83设置的突出部83b的外径大致相同。此外,排出口62a形成为,其外径比在接纳口83设置的分隔部83c的内径小。此外,排出口62a形成为能够插入到与设置于接纳口83的液体接纳部83d抵接为止。排出口62a通过不使水分透过而仅使空气透过的第二密封材料62b而被密封。
多孔质过滤器63形成为能够收纳于抵接部72。具体地说,多孔质过滤器63为圆柱状,其外径与抵接部72的内径相比形成为大径。多孔质过滤器63使用热固化性树脂。多孔质过滤器63被向抵接部72压入,并与抵接部72的内周面抵接。此外,多孔质过滤器63经由第一试剂片64而与抵接部72的主面抵接。
第一试剂片64是固定有干燥的第一试剂的片状的部件。第一试剂片64形成为其外径与多孔质过滤器63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圆形状。第一试剂片64与多孔质过滤器63重叠。多孔质过滤器63以第一试剂片64面向排出部62侧的方式被收纳于抵接部72。
此外,试样调制装置1的死体积(dead volume)也可以根据流入的反应液的容量、以及试样与试样处理液的混合比率来调节。
图10是表示与本实施方式的试样调制装置1一起形成检查套件的检查筒17的构成的俯视图,图11是表示检查筒17的构成的截面图。
检查筒17与试样调制装置1一起构成检查套件。检查筒17为,在检查筒17内如由图10的虚线所示的那样具备反应室82。反应室82形成为,在检查筒17的宽度方向上具有长边,在检查筒17的进深方向上具有短边。反应室82的底部由透明部件81形成。在透明部件81的反应室82侧的表面上涂敷有第二试剂。在检查筒17中,第二试剂与向反应室82流入的反应液进行反应。该反应的状态基于向透明部件81入射的光的反射状态来评价。检查筒17在上表面具备:接纳口83,供从试样调制装置1排出的反应液向反应室82流入;以及多个第五孔部84,供从接纳口83流入的反应液量的空气从反应室82排出。第五孔部84例如相对于设置于接纳口83的接纳狭缝部83a以左右对称的方式设置于反应室82的上表面的4角。
接纳口83形成为能够与试样调制装置1的排出口62a嵌合。接纳口83具备接纳狭缝部83a、突出部83b、分隔部83c、以及液体接纳部83d。接纳狭缝部83a以在相对于长边为中央的位置、且相对于短边为中央的位置具有中心的方式,沿着短边方向延伸设置地形成。接纳狭缝部83a形成为,其长度不超过反应室82的短边的长度。更具体地说,接纳狭缝部83a形成为,其长度与沿着反应室82的短边配置的第五孔部84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此外,接纳狭缝部83a的宽度形成为,适合于产生毛细管现象的大小。在接纳狭缝部83a的宽度过窄的情况下,反应液不会向接纳口83流入。此外,在接纳狭缝部83a的宽度过大的情况下,反应室82所贮存的反应液有可能从接纳狭缝部83a漏出。
突出部83b形成为,能够使对试样调制装置1的排出口62a进行密封的第二密封材料62b裂开、且能够使从被穿破了第二密封材料62b的排出口62a流出的反应液向反应室82流入。具体地说,突出部83b为其中央部被接纳狭缝部83a隔开的半圆锥状的2个突起。突出部83b形成为,突出部83b与接纳狭缝部83a合计后的宽度在液体接纳部83d的主面上与试样调制装置1的排出口62a的内径大致相同。此外,突出部83b也可以是其中央部被接纳狭缝部83a隔开的半圆柱状的2个突起。
分隔部83c形成为,能够防止从试样调制装置1的排出口62a流出的反应液向接纳口83之外流出。具体地说,分隔部83c形成为,相对于液体接纳部83d具有规定的高度,并包围接纳狭缝部83a和突出部83b。
液体接纳部83d在突出部83b的周围具有规定的宽度地形成。在从试样调制装置1流入反应液时,液体接纳部83d与在喷嘴头16的排出部62设置的排出口62a抵接。
接下来,使用图12至图23来说明通过如此构成的试样调制装置1来调制反应液并使所调制的反应液向检查筒17流入的方法。
首先,使用者把持试样采集部11。此时,试样采集部11成为如下状态:第一缸部14的一部分被收容于盖部13,在第一缸部14的第一被固定部41设置的第一圆柱部41b被在外廓部21的第一引导部21b设置的第一固定部e固定。此外,成为如下状态:在第一缸部14的第二被固定部42设置的第二圆柱部42b被固定于在外廓部21的第二引导部21c设置的第五狭缝部52d的端部。接着,如图12所示,使用者使毛细管部31a与全血等体液S接触。第一缸部14内部的压力通过第一及第二孔部31g、31h而与大气压平衡。因此,体液S通过毛细管现象被毛细管部31a作为试样进行采集。
使用者在采集试样后使在试样采集部11的盖部13设置的第一平面部23a与例如桌子等的平坦面抵接。由此,试样采集部11以使毛细管部31a朝向上方的状态自立。使用者以试样采集部11的第二被固定部42能够沿着试样调制部12的第三引导部52c移动的方式,使试样采集部11的第二被固定部42的朝向与试样调制部12的第三引导部52c的朝向对齐。使用者从使毛细管部31a朝向上方而自立的试样采集部11的上方如图13所示那样覆盖试样调制部12。
使用者把持试样调制部12的第二把持部52g,将试样调制部12朝向试样采集部11压入。此时,试样调制部12在将试样采集部11的第二被固定部42的第二圆柱部42b收纳于试样调制部12的第三引导部52c的第五狭缝部52d的同时被向试样采集部11压入。
试样调制部12被朝向试样采集部11压入后,试样调制部12的第二缸部51中插入有试样采集部11的第一缸部14。具体地说,首先,密封部件31b的第一密封部31c与第二缸部51的内周面抵接。第二缸部51在内周面上抵接着密封部件31b的第一密封部31c的同时被朝向试样采集部11压入。接着,密封部件31b的第二密封部31d与第二缸部51的内周面抵接。第二缸部51在内周面上抵接着第一密封部31c及第二密封部31d的同时被朝向试样采集部11压入。
随着试样调制部12被朝向试样采集部11压入,如图14所示,试样调制部12的锥形部52b与试样采集部11的第一被固定部41的第一被引导部41c接触。使用者把持试样调制部12的第二把持部52g,将试样调制部12朝向试样采集部11进一步压入。于是,第一被引导部41c从锥形部52b受到朝向试样采集部11的中心方向的应力,试样采集部11的第一被固定部41的第一梁部41a向中心方向弯曲。由此,第一缸部14的第一被固定部41的第一圆柱部41b被从外廓部21的第一引导部21b的第一固定部21e释放。
接着,随着试样调制部12被朝向试样采集部11压入,如图15所示,试样采集部11的第二被固定部42的第二圆柱部42b与试样调制部12的第三引导部52c的第五狭缝部52d的端部接触。此时,如图16所示,第二圆柱部42b与第三引导部52c的第五狭缝部52d的端部、以及第二引导部21c的第四狭缝部21h的端部接触。通过第二圆柱部42b与第三引导部52c的第五狭缝部52d的端部接触,由此限制了将试样调制部12相对于试样采集部11的第一缸部14压入。
在第二圆柱部42b与第三引导部52c的第五狭缝部52d的端部接触的状态下,若试样调制部12被朝向试样采集部11压入,则从第一引导部21b的第一固定部21e释放的第一被固定部41的第一被引导部41c被收纳于第二狭缝部21f。然后,若试样调制部12被朝向试样采集部11进一步压入,则随着试样调制部12向试样采集部11侧的移动,第一被引导部41c沿着第二狭缝部21f向盖部13侧移动。此时,第二被固定部42的第二圆柱部42b也沿着第二引导部21c的第四狭缝部21h向盖部13侧移动。
在第二圆柱部42b与第三引导部52c的第五狭缝部52d的端部接触的状态下,若试样调制部12被朝向试样采集部11压入,则第一缸部14内收容的第二芯棒35被试样采集部11的盖部13的柱塞部22向第一缸部14的前端方向压入。若第二芯棒35被向第一缸部14的前端方向压入,则通过由第一缸部14的内周面、第一芯棒34及第二芯棒35封入的压缩性较低的试样处理液,使得第一芯棒34被向第一缸部14的前端方向压入。
随着试样调制部12被朝向试样采集部11压入,如图17所示,第一芯棒34的第三密封部34a及第四密封部34b到达被收纳在第一缸部14的前端部31所设置的第一孔部31g与第二孔部31h之间的位置。此时,由第一孔部31g、隔着密封部件31b的窗部31e对置的第一缸部14的外周面与第二缸部51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孔部31h形成的流路F被开放。流路F如图29所示。
在流路F开放的状态下,若试样调制部12被朝向试样采集部11压入,则第二芯棒35被试样采集部11的柱塞部22向第一缸部14的前端方向压入。由此,由第一芯棒34和第二芯棒35封入的试样处理液,经由流路F向第一缸部14的内侧端面与第一芯棒34的第一缸部14的前端侧端面之间的空间R1流入。试样处理液向空间R1的流入持续到如如图18所示那样第二芯棒35与第一芯棒34接触、第一孔部31g及第二孔部31h被第一芯棒34及第二芯棒35封闭为止。
在第一芯棒34与第二芯棒35接触的状态下,若试样调制部12被朝向试样采集部11压入,则成为一连串的第一芯棒34及第二芯棒35被试样采集部11的柱塞部22向第一缸部14的前端方向压入。由此,空间R1的体积减少。随着空间R1的体积的减少,如图19所示,空间R1所贮存的试样处理液达到毛细管部31a,对采集到的试样由毛细管部31a进行冲洗的同时向第二缸部51的内侧端面与第一缸部14的外侧端面之间的空间R2喷入。此时,毛细管部31a的中心比第一芯棒34所具有的圆柱突起部34c的外周面更从第一缸部14的轴心远离,因此即使第一缸部14的内侧端面与第一芯棒34接触,第一芯棒34也不会堵塞毛细管部31a。
第三孔部51b形成于经由第一缸部14的轴心而与毛细管部31a对置的位置,因此即使在从毛细管部31a向空间R2喷入试样处理液的情况下,所喷入的试样处理液也不会与喷嘴头16所收容的多孔质过滤器63直接接触。即,多孔质过滤器63不会被向空间R2喷入的试样处理液润湿。此外,从毛细管部31a喷入的试样处理液向第一缸部14的外侧端面落下,由此产生紊流。通过该紊流,试样处理液、与被试样处理液从毛细管部31a冲洗出的试样均匀地混合,试样处理液与试样的反应进展。将试样与试样处理液混合而成的液体称为试样混合液。
此外,在相对于试样混合液的容量而空间R2的容量足够大的情况下,与空间R2的容量相匹配,对第二被固定部42的第二圆柱部42b的位置、以及在第一缸部14形成的第一孔部31g及第二孔部31h的位置进行调整即可。即,空间R2的容量不依存于试样混合液的容量。试样混合液的容量根据与试样的混合比率(稀释倍率)来决定。
试样调制部12被朝向试样采集部11压入,直到第一缸部14的内侧端面与第一芯棒34的第一缸部14的前端侧端面抵接。若第一缸部14的内侧端面与第一芯棒34的第一缸部14的前端侧端面抵接,那么使用者不能够将试样调制部12进一步朝向试样采集部11压入。若第一缸部14的内侧端面与第一芯棒34的第一缸部14的前端侧端面抵接,则第一被固定部41的第一被引导部41c与第一引导部21b的第二狭缝部21f的台座部23侧端部接触。此外,第二被固定部42的第二圆柱部42b与第二引导部21c的第四狭缝部21h的台座部23侧端部接触。在该状态下,只要不是使用者有意图地进行将第二被固定部42的第二圆柱部42b的限制释放、将试样调制部12向试样采集部11压入的动作的话,就不会产生试样混合液与第一试剂的混合。此外,在试样处理液与试样的反应需要时间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该阶段放置一段时间,等待,直到反应充分地进行。
接着,如图20所示,使用者把持第一收纳部52的第二把持部52g的同时将第二被固定部42的第二被引导部42c向中心方向压入。通过由使用者施加的中心方向的推力,使得试样采集部11的第二被固定部42的第二梁部42a向中心方向弯曲。由此,第二被固定部42的第二圆柱部42b被从调制容器15的第一收纳部52的第五狭缝部52d的端部释放。第二被固定部42的第二圆柱部42b被释放后,使用者把持第二把持部52g的同时再次将试样调制部12朝向试样采集部11压入。
在第二被固定部42的第二圆柱部42b被释放的状态下,若试样调制部12被朝向试样采集部11压入,则被释放的第二被固定部42的第二被引导部42c被收纳于第六狭缝部52e。然后,若试样调制部12被进一步朝向试样采集部11压入,则随着试样调制部12向试样采集部11侧的移动,第二被引导部42c沿着第六狭缝部52e移动。第二被固定部42的第二圆柱部42b到达调制容器15的第一收纳部52的末端固定部52f,并如图22所示,被末端固定部52f固定。若第二被固定部42的第二圆柱部42b到达第一收纳部52的末端固定部52f,则如图21所示,调制容器15的第三开口部52a到达盖部13的台座部23的主面附近。
第二被固定部42的第二被引导部42c沿着第六狭缝部52e移动,随着第二圆柱部42b到达第一收纳部52的末端固定部52f时的试样调制部12的移动,空间R2所贮存的试样混合液从在调制容器15的第二缸部51设置的第三孔部51b流出。试样混合液经由在覆盖于第二缸部51的膜54上开设的孔,向喷嘴头16的贮存部61流入。
向贮存部61流入的试样混合液与贮存部61的抵接部72所保持的多孔质过滤器63接触,将多孔质过滤器63浸润。将多孔质过滤器63浸润后的试样混合液与固定有第一试剂的第一试剂片64接触。固定于第一试剂片64的第一试剂在试样混合液流经第一试剂片64时向试样混合液中溶出。将溶出有第一试剂的试样混合液称为反应液。如图21所示,反应液贮存于贮存部61。反应液暂时贮存于贮存部61,由此第一试剂与试样混合液均匀地混合。此时,对第四孔部73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材料74、以及对排出口62a进行密封的第二密封材料62b向外部放出空气。由此,即使喷嘴头16及第二缸部51的体积减少,喷嘴头16的内压与大气压也平衡,能够抑制内压的上升。
接着,使用者使试样调制装置1的喷嘴头16的排出部62朝向下方,如图23所示那样使排出部62的排出口62a刺向在检查筒17的接纳口83设置的突出部83b。如此,通过使试样调制装置1倒置,能够进一步促进反应液中的试样混合液与第一试剂的反应。对排出口62a进行密封的第二密封材料62b通过突出部83b而裂开。使用者将试样调制装置1朝向检查筒17压入,直到排出口62a与接纳口83的液体接纳部83d抵接。由此,试样调制装置1的排出口62a与检查筒17的接纳口83嵌合。喷嘴头16的贮存部61所贮存的反应液经由裂开的第二密封材料62b从排出口62a流出。此时,对第四孔部73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材料74从外部取入空气。由此,能够抑制喷嘴头16的内压降低,持续进行反应液的排出,直到喷嘴头16所贮存的全部反应液被排出为止。
从排出口62a流出的反应液利用毛细管现象从接纳口83的接纳狭缝部83a向反应室82流入。此外,从排出口62a流出的反应液被接纳口83的分隔部83c阻挡了向接纳口83外的流出,并且被液体接纳部83d收集,从接纳狭缝部83a向反应室82流入。在反应室82中,与流入的反应液相当的量的空气从第五孔部84排出。由此,能够避免随着反应室82内的空气的体积被压缩而产生反应室82的内压上升。因此,流入持续到反应液填满反应室82为止。即,反应液均匀地流入反应室82。反应液向反应室82流入后,反应液与透明部件81的反应室82侧的表面接触,反应液与第二试剂产生反应。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试样调制装置1具备试样采集部11及试样调制部12。使用者对采集了试样的试样采集部11覆盖试样调制部12,将试样调制部12朝向试样采集部11压入。通过将在试样采集部11的第一缸部14设置的第一被固定部41固定于在试样采集部11的盖部13设置的第一固定部21e,从而试样采集部11内所保持的第一及第二芯棒34、35的移动被限制。通过试样调制部12的调制容器15的第三开口部52a对第一被固定部41进行按压,从而第一被固定部41的固定被释放。通过使在调制容器15的第一收纳部52设置的第五狭缝部52d的端部成为第二固定部,并对在第一缸部14设置的第二被固定部42进行固定,从而第一缸部14相对于调制容器15的第二缸部51的移动被限制。在第二芯棒35与第一芯棒34抵接、且第一芯棒34与第一缸部14的内侧端面抵接之后,使用者对第二被固定部42进行按压,从而第二被固定部42的固定被释放。由此,试样调制装置1能够使试样的反应阶段性地进行。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试样调制装置1,能够使试样与试样处理液均匀地混合,能够使试样和试样处理液的混合液与第一试剂均匀地混合。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试样调制部12被压入试样采集部11时,第一缸部14以设置于第一缸部14的第一被固定部41沿着设置于盖部13的第一引导部21b、且设置于第一缸部14的第二被固定部42沿着设置于盖部13的第二引导部21c的方式被向盖部13侧压入。此外,在调制容器15的第一收纳部52设置的第五狭缝部52d对第二被固定部42的固定被释放之后,试样调制部12被压入试样采集部11时,第二缸部51沿着设置于第一收纳部52的第六狭缝部52e被向盖部13侧压入。由此,试样调制装置1通过试样调制部12被压入试样采集部11,能够生成反应液。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喷嘴头16的排出部62设置的排出口62a由第二密封材料62b密封。反应液被贮存于喷嘴头16的贮存部61后,试样调制装置1的喷嘴头16的排出口62a朝向下方,排出口62a与检查筒17的接纳口83嵌合。对排出口62a进行密封的第二密封材料通过接纳口83的突出部83b而裂开。然后,喷嘴头16所贮存的反应液从裂开的第二密封材料62b经由接纳狭缝部83a向反应室82流入。
在以往的试样调制装置中,使用者在将采集了试样的试样调制装置与检查筒连接之后,用一只手把持试样调制装置的把手,用另一只手把持连接于检查筒的试样调制装置的下端。然后,使用者通过使试样调制装置的把手旋转来从试样调制装置将试样和试样处理液向检查筒注入。然而,由于试样调制装置较小,因此使用者难以用双手把持试样调制装置。在本实施方式的试样调制装置1中,能够用单手将试样调制装置1与检查筒17连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试样调制装置1中,仅通过将试样调制装置1刺向检查筒17的接纳口83,就能够向检查筒17注入反应液。即,不进行把手的旋转等追加的操作,就能够将反应液不漏出地向检查筒17注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试样调制部12的调制容器15设置的第二缸部51的第三孔部51b,形成在隔着第一缸部14的轴心而与毛细管部31a对置的位置。通过第一芯棒34和第二芯棒35封入在第一缸部14内的试样处理液含有表面活性剂。因此,在试样处理液与多孔质过滤器63接触而浸透之后,若空气经过多孔质过滤器63则会产生气泡。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试样调制装置1,即使在从毛细管部31a喷出试样处理液的情况下,喷出的试样处理液也不会与多孔质过滤器63直接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多孔质过滤器63中产生气泡。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试样采集部11的盖部13的台座部23设置的第二平面部23b形成在与毛细管部31a从第一缸部14的轴心远离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由此,即使试样调制装置1倾倒时,也能够通过第二平面部23b止转,能够防止试样处理液与多孔质过滤器63接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试样调制部12的调制容器15进行覆盖的膜54在除了粘合到凹部51e上的边缘部以外的规定位置具有极小孔。通过膜54的弹性而使空气先从极小孔流过,因此能够抑制在空气到达多孔质过滤器63之前,试样与试样处理液的试样混合液到达多孔质过滤器63。由此,能够防止多孔质过滤器63中产生气泡。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在试样采集部11的盖部13设置的第一平面部23a与桌子等的平坦面抵接的情况下的试样调制装置1的使用法。然而,不限定于此。使用者也可以是以不将试样采集部11放置在平面上的方式将试样调制部12相对于试样采集部11压入。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使用粘合剂或者超声波熔敷将膜54固定到在调制容器15的第二缸部51的被连接口51c设置的凹部51e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不限定于此。膜54也可以以被调制容器15及喷嘴头16机械式地夹入的方式而被固定。图24至图26是表示膜54被调制容器15及喷嘴头16机械式地而被固定的情况下的试样调制装置1的例子的截面图。
在图24中,在喷嘴头16的连接口71设置的突起部71b形成为,从在连接口71设置的第二边缘部71a的主面起到突起部71b的主面为止的距离,比从在凹部51e配置的膜54的主面起到在被连接口51c设置的第一边缘部51d的主面为止的距离稍大。在第一边缘部51d的主面与第二边缘部71a的主面抵接时,膜54被突起部71b向凹部51e方向压入。由此,膜54被凹部51e和突起部71b夹入而被固定。
在图25中,喷嘴头16的连接口71在突起部71b的主面上,具备具有规定的宽度且形成为圆环状的圆环突起部71c。圆环突起部71c形成为,从第二边缘部71a的主面起到圆环突起部71c的主面为止的距离,比从放置于凹部51e的膜54的主面起到第一边缘部51d的主面为止的距离稍大。在第一边缘部51d的主面与第二边缘部71a的主面抵接时,膜54被圆环突起部71c向凹部51e方向压入。由此,膜54被凹部51e和圆环突起部71c夹入而被固定。
在图26中,突起部71b形成为,其外径比凹部51e的内径稍小。换言之,在突起部71b的外周面与凹部51e的内周面之间存在间隙。在该情况下,膜54的直径形成为比凹部51e的内径稍大。膜54被夹入突起部71b的外周面与凹部51e的内周面之间而被固定。通过如图24至图26所示那样固定膜54,由此能够将第一边缘部51d的主面与第二边缘部71a的主面通过超声波熔敷进行粘合并将膜54机械式地固定于调制容器15及喷嘴头16。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设置于前端部31的旁通部31f具有第一孔部31g和第二孔部31h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不限定于此。如图27所示,旁通部31f也可以具有沿着第一缸部14的轴心方向延伸设置的狭缝状孔部31j。图28是表示旁通部31f具有狭缝状孔部31j时的试样调制部12的构成的截面图。如图28所示,狭缝状孔部31j形成为,轴心方向的长度大于从第一芯棒34所具有的第三密封部34a的上端起到第四密封部34b的下端为止的长度。
通过形成为狭缝状孔部31j的长度大于从第三密封部34a的上端起到第四密封部34b的下端为止的长度,由此当如图28所示,随着试样调制部12被朝向试样采集部11压入,第三密封部34a及第四密封部34b到达被收纳于狭缝状孔部31j的位置。此时,由狭缝状孔部31j、以及隔着密封部件31b的窗部31e而对置的第一缸部14的外周面与第二缸部51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形成的流路F’被开放。在流路F’开放的状态下,试样调制部12被朝向试样采集部11压入时,第二芯棒35被试样采集部11的柱塞部22向第一缸部14的前端方向压入。由此,由第一芯棒34和第二芯棒35封入的试样处理液,经由流路F’向第一缸部14的内侧端面与第一芯棒34的第一缸部14的前端侧端面之间的空间R1流入。试样处理液向空间R1的流入持续到第二芯棒35与第一芯棒34接触、狭缝状孔部31j被第一芯棒34和第二芯棒35封闭为止。
此外,由于旁通部31f具有狭缝状孔部31j,因此混入到试样处理液的空气经由狭缝状孔部31j向由第三密封部34a和第四密封部34b围起的部分分离。由此,能够防止混入到试样处理液的空气向上部输送。此外,狭缝状孔部31j也可以形成为,在第一缸部14的内侧端面与第一芯棒34的圆柱突起部34c接触时,第三密封部34a和第四密封部34b被收纳于狭缝状孔部31j。由此,试样调制装置1的死体积最小化。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喷嘴头16中保持多孔质过滤器63及第一试剂片64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代替多孔质过滤器63及第一试剂片64,而将液体试剂封入到膜等能够裂开的袋中,并将封入袋保持到喷嘴头16的贮存部61。在该情况下,对在试样调制部12的调制容器15的第二缸部51设置的第二孔部51a,设置用于使贮存部61所保持的封入袋裂开的可动针。试样调制部12被向试样采集部11压入、在第一缸部14的前端部31设置的毛细管部31a被收容于第二孔部51a时,可动针的下端被毛细管部31a的前端抬起。可动针的下端被抬起时,在可动针的前端设置的针达到封入袋,使封入袋裂开。封入袋裂开后,液体试剂从封入袋向贮存部61流出,在贮存部61中,从第三孔部51b流入的试样混合液与液体试剂被混合。
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示的,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主旨,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试样调制装置,具备:
第一缸部,在内部保持将液体封入两者之间的第一芯棒和第二芯棒,并具有第一被固定部和第二被固定部;
盖部,设置为能够收容上述第一缸部,具有将上述第二芯棒压入的柱塞部、以及通过将上述第一被固定部进行固定来限制上述柱塞部对上述第二芯棒的压入的第一固定部;以及
调制容器,设置为能够收容上述第一缸部及上述盖部,具有内部空间被上述第一缸部压入的第二缸部、以及通过将上述第二被固定部进行固定来限制上述第一缸部的压入的第二固定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样调制装置,其中,
上述调制容器具有接触部,在上述第一缸部被向上述第二缸部压入时,该接触部与上述固定的上述第一被固定部接触,
上述第一被固定部通过从上述接触部受到的应力而从上述第一固定部被释放,
上述第二被固定部通过外力而从上述第二固定部被释放。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样调制装置,其中,
上述第一被固定部的受到上述应力的部位形成为带有弧度的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样调制装置,其中,
上述第一被固定部相对于上述第二被固定部更靠上述第一缸部的开口端侧地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样调制装置,其中,
上述第一缸部在前端的端面的、从上述第一缸部的轴心远离规定距离的位置具有采集试样的毛细管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试样调制装置,其中,
上述第一芯棒在与上述第一缸部的内侧端面对置的位置具有圆柱突起部,
上述毛细管部的中心比上述圆柱突起部的外周面更从上述第一缸部的轴心远离。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试样调制装置,其中,
还具备喷嘴头,该喷嘴头粘合于上述调制容器的前端的端面,
上述调制容器在与上述喷嘴头粘合的端面上具有孔部,
上述孔部形成在隔着上述第一缸部的轴心而与上述毛细管部对置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试样调制装置,其中,
上述调制容器的上述孔部被形成有孔的膜覆盖。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试样调制装置,其中,
上述喷嘴头的排出口由不使水分透过而使空气透过的密封材料密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样调制装置,其中,
上述盖部的上述柱塞部具有向上述第二芯棒的内部插入的芯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样调制装置,其中,
上述盖部具有沿着上述盖部的轴心形成的平面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试样调制装置,其中,
上述第一缸部在前端的端面的、从上述第一缸部的轴心远离规定距离的位置具有采集试样的毛细管部,
上述盖部在与上述毛细管部从上述第一缸部的轴心远离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具有上述平面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样调制装置,其中,
上述第一芯棒具有与上述第一缸部的内周面抵接、且将第一缸部的内周面与上述第一芯棒之间的间隙进行封闭的第一密封部及第二密封部,
上述第一缸部具有沿着轴心方向延伸设置的狭缝状孔部,
上述狭缝状孔部的长度大于上述第一密封部及第二密封部的外侧端面之间的距离。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样调制装置,其中,
上述第一缸部在前端的端面具有采集试样的毛细管部,
上述盖部具有:第一引导部,对基于上述第一固定部的固定被释放后的上述第一被固定部的移动进行引导;以及第二引导部,对上述第二被固定部的移动进行引导,上述盖部通过上述柱塞部将上述第二芯棒压入,直至上述第一被固定部达到上述第一引导部的端部、且上述第二被固定部达到上述第二引导部的端部为止,
上述调制容器具有:开口端,上述第一缸部被向上述第二缸部压入时,与被上述第一固定部固定的上述第一被固定部接触,对上述第一被固定部赋予用于使其从基于上述第一固定部的固定释放的应力;上述内部空间,对通过上述柱塞部将上述第二芯棒压入而从上述毛细管部流出的上述试样及作为上述液体的试样处理液进行混合;第三引导部,对基于上述第二固定部的固定被释放后的上述第二被固定部的移动进行引导;以及孔部,通过上述第二被固定部被上述第三引导部进行了引导的上述第一缸部,使得在上述内部空间混合的上述试样及上述试样处理液作为试样混合液被从该孔部压出,
该试样调制装置还具备喷嘴头,该喷嘴头粘合于上述调制容器的前端的端面,具有在内部填装第一试剂、使从上述孔部压出的上述试样混合液与上述第一试剂混合而生成反应液的贮存部,该喷嘴头的用于排出上述反应液的排出口由不使水分透过而使空气透过的密封材料密封。
15.一种检查套件,具备:
权利要求14所述的试样调制装置;和
检查筒,被注入从上述试样调制装置排出的反应液,
上述检查筒具有:
接纳狭缝部,使上述反应液向内部流入;以及
突出部,利用被上述接纳狭缝部隔开的突起使对上述排出口进行密封的上述密封材料裂开,使经由上述裂开的上述密封材料从上述排出口流出的上述反应液向上述接纳狭缝部流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检查套件,其中,
上述接纳狭缝部为适合于产生毛细管现象的大小。
17.一种试样调制方法,其中,
从第一缸部的前端采集试样,
在盖部被连接到上述第一缸部的状态下将调制容器向上述第一缸部进行覆盖,该盖部具有将上述第一缸部所保持的可动芯棒压入的柱塞部,该调制容器具有内部空间被上述第一缸部压入的第二缸部,
通过由上述柱塞部将上述可动芯棒压入,从而将上述第一缸部所封入的试样处理液与上述采集到的试样在上述第二缸部的上述内部空间进行混合,
通过上述第一缸部被向上述第二缸部压入,从而将在上述第二缸部混合的试样混合液向填装有第一试剂的喷嘴头压出,在上述喷嘴头内的贮存部中,上述试样混合液与上述第一试剂混合而生成反应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5/253,328 US10159973B2 (en) | 2016-08-31 | 2016-08-31 | Sample liquid preparing apparatus, test kit, and sample liquid preparing method |
US15/253,328 | 2016-08-3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782602A true CN107782602A (zh) | 2018-03-09 |
CN107782602B CN107782602B (zh) | 2020-10-27 |
Family
ID=61241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142605.8A Active CN107782602B (zh) | 2016-08-31 | 2017-03-10 | 试样调制装置、检查套件及试样调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159973B2 (zh) |
JP (1) | JP6853043B2 (zh) |
CN (1) | CN107782602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41930A1 (zh) * | 2020-12-29 | 2022-07-07 | 苏州鼎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采样加样的便携式注射装置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49569A (en) * | 1994-02-15 | 1996-08-27 | Lawrence A. Lynn | Ex vivo blood isolation system |
JP2003135435A (ja) * | 2001-08-22 | 2003-05-13 | Kyowa Medex Co Ltd | 採血用具、これを用いた定量用溶液調製方法、定量用溶液調製器具及びその使用方法並びに定量用溶液を用いた定量方法 |
CN1727868A (zh) * | 2003-12-12 | 2006-02-01 | 泊灵格英格尔海姆微部件有限责任公司 | 取样装置和用于检测试样液体的系统 |
CN102215965A (zh) * | 2008-11-13 | 2011-10-12 | 布勒医药股份公司 | 一次性盒子和在血液分析器上用于血液分析的使用方法 |
CN202010158U (zh) * | 2011-02-23 | 2011-10-19 | 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 一种血液定量采集、转移和稀释的一体化装置 |
WO2012074308A2 (ko) * | 2010-12-03 | 2012-06-07 | 주식회사 나노엔텍 | 샘플러 |
CN103776660A (zh) * | 2012-10-24 | 2014-05-07 | 艾博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 | 一种装置 |
CN104582571A (zh) * | 2012-06-20 | 2015-04-29 | 菲伯普鲁斯有限公司 | 快速测试装置和方法 |
CN105510109A (zh) * | 2015-11-30 | 2016-04-20 | 武汉璟泓万方堂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血液样本采样预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81985A (ja) * | 1992-09-18 | 1994-07-05 | Takeda Chem Ind Ltd | プレフィルドシリンジ |
JP3982855B2 (ja) * | 1995-10-06 | 2007-09-26 | 株式会社大協精工 | 2室を結合した注射器 |
US6468474B2 (en) * | 2000-07-06 | 2002-10-22 | Varian, Inc. | Saliva testing and confirmation device |
US7544324B2 (en) * | 2003-11-14 | 2009-06-09 | Oakville Hong Kong Company Limited | Rapid sample analysis storage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e |
US7588724B2 (en) * | 2004-03-05 | 2009-09-15 | Bayer Healthcare Llc | Mechanical device for mixing a fluid sample with a treatment solution |
US9821118B2 (en) * | 2011-09-02 | 2017-11-21 | Unl Holdings Llc | Automatic reconstitution for dual chamber syringe |
AU2014274972B2 (en) * | 2013-06-04 | 2019-08-08 | Unl Holdings Llc | Actuation mechanisms for dual chamber mixing syringes |
JP2016136852A (ja) * | 2015-01-26 | 2016-08-0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生体関連物質精製カートリッジセット |
-
2016
- 2016-08-31 US US15/253,328 patent/US10159973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1-10 JP JP2017002002A patent/JP6853043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3-10 CN CN201710142605.8A patent/CN10778260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49569A (en) * | 1994-02-15 | 1996-08-27 | Lawrence A. Lynn | Ex vivo blood isolation system |
JP2003135435A (ja) * | 2001-08-22 | 2003-05-13 | Kyowa Medex Co Ltd | 採血用具、これを用いた定量用溶液調製方法、定量用溶液調製器具及びその使用方法並びに定量用溶液を用いた定量方法 |
CN1727868A (zh) * | 2003-12-12 | 2006-02-01 | 泊灵格英格尔海姆微部件有限责任公司 | 取样装置和用于检测试样液体的系统 |
CN102215965A (zh) * | 2008-11-13 | 2011-10-12 | 布勒医药股份公司 | 一次性盒子和在血液分析器上用于血液分析的使用方法 |
WO2012074308A2 (ko) * | 2010-12-03 | 2012-06-07 | 주식회사 나노엔텍 | 샘플러 |
CN202010158U (zh) * | 2011-02-23 | 2011-10-19 | 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 一种血液定量采集、转移和稀释的一体化装置 |
CN104582571A (zh) * | 2012-06-20 | 2015-04-29 | 菲伯普鲁斯有限公司 | 快速测试装置和方法 |
US20150182156A1 (en) * | 2012-06-20 | 2015-07-02 | Fabpulous B.V. | Quick test device and method |
CN103776660A (zh) * | 2012-10-24 | 2014-05-07 | 艾博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 | 一种装置 |
CN105510109A (zh) * | 2015-11-30 | 2016-04-20 | 武汉璟泓万方堂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血液样本采样预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41930A1 (zh) * | 2020-12-29 | 2022-07-07 | 苏州鼎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采样加样的便携式注射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159973B2 (en) | 2018-12-25 |
JP6853043B2 (ja) | 2021-03-31 |
CN107782602B (zh) | 2020-10-27 |
US20180056289A1 (en) | 2018-03-01 |
JP2018036243A (ja) | 2018-03-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77074B (zh) | 具有两种内容物的化妆品容器 | |
US7934626B2 (en) | Airless dispensing pump container with an airtight push down type nozzle head | |
US6024138A (en) | Dispensing device for dispensing small quantities of fluid | |
CN106998871A (zh) | 设有具有上下密封橡胶的气密封件和连接张紧突起的粉盒容器 | |
KR101694148B1 (ko) | 주름관이 형성된 이액 혼합 용기 | |
JPH0114780B2 (zh) | ||
JP2011050733A5 (zh) | ||
CN102118998A (zh) | 毛细管作用采集装置和容器组件 | |
JP2011218795A (ja) | 塗布具 | |
CN207655166U (zh) | 微定量吸滴管 | |
CN107533077A (zh) | 液体密封盒体、样本分析装置以及样本分析方法 | |
CN107782602A (zh) | 试样调制装置、检查套件及试样调制方法 | |
JP2012529036A (ja) | バイオセンサー | |
KR20230050350A (ko) | 측방 유동 기반 생물학적 샘플 수집 및 진단용 장치와 그 사용 방법 | |
KR101165904B1 (ko) | 플립 캡 타입 이중격실 튜브용기 | |
CN212100205U (zh) | 混合容器 | |
CN109416303A (zh) | 标本收集尖端、标本制备容器和标本制备套件 | |
KR20090000905A (ko) | 소형 수동식 펌프 | |
CN208232642U (zh) | 一种多孔体 | |
US20010015338A1 (en) | Instrument and method for blood separation | |
CN109907467A (zh) | 化妆品容器 | |
JP4844703B1 (ja) | 二剤混合容器 | |
US11051602B2 (en) | Powder discharging container | |
CN210960808U (zh) | 一种液体眼线笔 | |
JP3199678U (ja) | 化粧用ペ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