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70232A -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70232A
CN107770232A CN201610706001.7A CN201610706001A CN107770232A CN 107770232 A CN107770232 A CN 107770232A CN 201610706001 A CN201610706001 A CN 201610706001A CN 107770232 A CN107770232 A CN 1077702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request
synchronization request
data synchronization
termina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060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ZTE New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ZTE New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ZTE New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70600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70232A/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94103 priority patent/WO2018036327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770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702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在同步系统侧执行的步骤包括:记录注册到同步网络的各个终端系统的系统信息形成注册列表;接收某个终端系统发送的数据同步请求;根据注册列表,向其他终端系统转发数据同步请求。该方法在终端系统侧执行的步骤包括:将本终端系统的系统信息发送给同步系统完成同步网络注册;将本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发送给同步系统,通过同步系统将数据同步请求转发给同步网络中的其他终端系统;接收同步系统转发的来自同步网络中其他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本发明每个终端系统都可以发起数据同步请求,该数据同步请求由同步系统负责在全网范围内转发,进而实现数据在全网范围内的同步。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异构系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庞大,且接口越来越多。目前,由于各个异构系统所使用的基础开发技术不同,造成每个异构系统通常都有自己的数据管理模块和数据格式。
由于各个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管理接口没有实现集中管理,所以每个异构系统的数据都是信息孤岛,这样只能在每个异构系统中才能对其管理的数据进行操作,给用户带来了不便。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在异构系统之间进行数据同步,以实现对各个异构系统中的用户数据的统一管理。
为了实现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同步,目前的做法是将异构系统作为下级系统,并为多个下级系统设置一个上级系统,如图1所示,在上级系统进行数据的增加、删除和修改操作,并由上级系统负责向所有下级系统同步增加、删除和修改的数据。在此过程中,同步的数据单向的从上级系统向下级系统流动,下级系统只能被动地接受数据同步,而无法主动发起数据同步请求。因此,现有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同步方法在使用时不够灵活方便,而且局限性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和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只能由异构系统的上级系统向各个异构系统同步数据,而各个异构系统只能被动接受数据同步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在同步系统侧执行的步骤包括:记录注册到同步网络的各个终端系统的系统信息,形成注册列表;接收某个终端系统发送的数据同步请求;根据所述注册列表,向除了发送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之外的其他终端系统转发所述数据同步请求,以在所述同步网络范围内进行数据同步。
其中,在所述向除了发送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之外的其他终端系统转发所述数据同步请求之前,还包括:根据所述注册列表,判断发送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是否合法注册;如果合法注册,则根据所述注册列表,向除了发送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之外的其他终端系统转发所述数据同步请求。
其中,在所述向除了发送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之外的其他终端系统转发所述数据同步请求之前,还包括:将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所述其他终端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格式。
其中,所述数据同步请求是在发送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中触发数据的增加、删除或修改操作而形成的请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在终端系统侧执行的步骤包括:将本终端系统的系统信息发送给同步系统,完成同步网络注册;将本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发送给所述同步系统,通过所述同步系统将所述数据同步请求转发给所述同步网络中的其他终端系统;以及,接收所述同步系统转发的来自所述同步网络中其他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
其中,在所述将本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发送给所述同步系统之前,还包括:将本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所述同步网络中其他终端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格式。
其中,在所述接收所述同步系统转发的来自所述同步网络中其他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之后,还包括:将接收的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本终端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格式。
其中,所述本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是在本终端系统中触发数据的增加、删除或修改操作而形成的请求;所述其他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是在其他终端系统中触发数据的增加、删除或修改操作而形成的请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装置,设置在同步系统侧,包括:记录模块,用于记录注册到同步网络的各个终端系统的系统信息,形成注册列表;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某个终端系统发送的数据同步请求;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注册列表,向除了发送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之外的其他终端系统转发所述数据同步请求,以在所述同步网络范围内进行数据同步。
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向除了发送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之外的其他终端系统转发所述数据同步请求之前,根据所述注册列表,判断发送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是否合法注册;如果合法注册,则根据所述注册列表,向除了发送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之外的其他终端系统转发所述数据同步请求。
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向除了发送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之外的其他终端系统转发所述数据同步请求之前,将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所述其他终端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格式。
其中,所述数据同步请求是在发送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中触发数据的增加、删除或修改操作而形成的请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装置,设置在终端系统侧,包括:注册模块,用于将本终端系统的系统信息发送给同步系统,完成同步网络注册;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本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发送给所述同步系统,通过所述同步系统将所述数据同步请求转发给所述同步网络中的其他终端系统;以及,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同步系统转发的来自所述同步网络中其他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
其中,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将本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发送给所述同步系统之前,将本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所述同步网络中其他终端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格式。
其中,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接收所述同步系统转发的来自所述同步网络中其他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之后,将接收的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本终端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格式。
其中,所述本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是在本终端系统中触发数据的增加、删除或修改操作而形成的请求;所述其他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是其他终端系统中触发数据的增加、删除或修改操作而形成的请求。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各个终端系统分别连接同步系统;各个终端系统对等,每个终端系统都可以发起数据同步请求,该数据同步请求由同步系统负责在全网范围内转发,接收到该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执行该数据同步请求,进而通过在全网范围内转发数据同步请求的方式,实现数据在全网范围内的同步。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在异构系统之间进行数据同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同步网络系统的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终端系统侧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同步系统侧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同步网络注册的步骤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增加用户数据的步骤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增加用户数据的时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发起数据同步请求的异构系统的用户管理界面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接收数据同步请求的异构系统的用户管理界面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用户数据修改的步骤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用户数据删除的步骤流程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终端系统侧的数据同步装置的结构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同步系统侧的数据同步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步网络系统。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同步网络系统的结构图。
在同步网络系统中包括:一个同步系统节点和多个终端系统节点。多个终端系统节点分别连接同步系统节点。多个终端系统节点可以是异构系统,基于本实施例可以实现在异构系统之间进行数据同步。
在本实施例中,同步系统节点和多个终端系统节点之间通过EMB(EnterpriseMedia Bus,企业媒体总线)连接。
同步系统节点Switcher,用于接收任一终端系统节点发起的数据同步请求,将数据同步请求进行全网(同步网络范围内)转发。数据同步请求中携带需要同步的数据,从而根据全网转发的数据同步请求,可以实现全网数据同步。该数据同步请求包括:数据增加、删除和修改请求。
每个终端系统节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功能:
一个方面,终端系统节点用于将本端生成的数据同步请求发送到Switcher,由Switcher负责将该数据同步请求转发给同步网络中其余的终端系统节点。
另一方面,终端系统节点用于接收Switcher转发的数据同步请求,并根据该数据同步请求在本端执行数据同步操作。
由于各个终端系统节点的开发基础可能是不同的,尤其在异构系统组成的同步网络中,各个异构系统采用的命令格式不同,这导致各个终端系统节点的数据同步请求的数据格式不同,为了实现数据同步,本实施例预先配置数据同步请求的标准格式,使各个终端系统节点都能够将该标准格式转换为各自能够识别的数据格式,以及将各自能够识别的数据格式转换成标准格式。数据格式的转换操作可以在Switcher中执行,也可以在各个终端系统节点中执行。
一种方式,Switcher可以在接收到终端系统节点发送的数据同步请求之后,在转发数据同步请求之前,将该数据同步请求转换为具有标准格式的数据同步请求;各个终端系统节点接收到Switcher转发的数据同步请求之后,将该数据同步请求的标准格式转换为本地能够识别的数据格式。
另一种方式,终端系统节点在向Switcher发送数据同步请求之前,将该数据同步请求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标准格式;终端系统节点在接收到Switcher转发的数据同步请求之后,将该数据同步请求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本地能够识别的数据格式。这种方式可以降低Switcher的处理压力。
具体的,每个终端系统节点都包括:顺次连接的适配器、服务端和用户管理客户端,以及连接服务器的数据库。数据库用于存储用户数据。用户管理客户端主要负责生成数据同步请求。服务器负责对数据库中的用户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以及在用户管理客户端和适配器之间转发数据同步请求。适配器主要负责数据同步请求的格式转换。由于在终端系统中并不是所有设备和模块都可以正确识别出标准格式,所以需要适配器对数据同步请求进行格式转换。
本实施例可以在全网任一终端系统节点发起数据同步请求,在每个终端系统节点实现对全网数据的统一管理;本实施例不需要在某个集中节点进行管理,而是可以在全网每一个节点分别进行管理,这样既实现了全网数据的同步,方便用户使用,又提高了数据管理操作的易用性。
实施例二
基于上述同步网络系统,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终端系统侧执行的数据同步方法。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终端系统侧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步骤S310,将本终端系统的系统信息发送给同步系统,完成同步网络注册。
本终端系统是指本端的终端系统。终端系统可以是异构系统。终端系统即是图2中的终端系统节点。
系统信息包括:终端系统的IP(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互联网协议地址)地址、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和端口号。
在终端系统启动过程中向同步系统发送注册请求,在该注册请求中携带终端系统的系统信息;同步系统根据终端系统发送的注册请求,完成该终端系统的注册,注册完成,终端系统接入同步网络。
步骤S320,将本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发送给同步系统,通过同步系统将数据同步请求转发给同步网络中的其他终端系统。
本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是在本终端系统中触发数据的增加、删除或修改操作而形成的请求。数据同步请求用于控制终端系统增加、删除或修改数据。数据同步请求包括:终端系统的系统信息,以及增加、删除或修改的数据。该数据可以是用户数据。数据同步请求的种类包括:数据增加请求、数据删除请求和数据修改请求。
由于接入同步网络的各个终端系统的开发基础不同,所以各个终端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格式可能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在将本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发送给同步系统之前,还包括:将本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的数据格式转换为同步网络中其他终端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格式。
其他终端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格式可以是标准格式。同步网络中任意终端系统可以将本地格式转换为标准格式,将标准格式转换为本地格式。本地格式是指本端的终端系统所采用的数据格式,终端系统中的各个设备和模块都可以正确识别出本地格式。进一步地,可以在终端系统中配置命令配置文件。该命令配置文件提供增加、删除和修改数据使用的命令,每种命令的本地格式和标准格式,以及命令接口。命令是指数据同步请求。命令接口指向同步系统,即图2中的Switcher。
步骤S330,接收同步系统转发的来自同步网络中其他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
其他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是在其他终端系统中触发数据的增加、删除或修改操作而形成的请求。该其他终端系统已经在同步系统完成注册。
在接收同步系统转发的来自同步网络中其他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之后,还包括:将接收的数据同步请求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本终端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格式。进一步地,接收到的数据同步请求的数据格式为标准格式,终端系统需要将该标准格式转换为本地格式,使终端系统中的各个设备和模块都可以识别出数据同步请求。
在接收到其他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之后,执行该数据同步请求,根据数据同步请求中携带的数据,完成数据的增加、删除或修改,实现其他终端系统的数据在本端的同步。
本实施例通过在同步网络中交互标准格式的数据同步请求,可以使其他终端系统接收到该数据同步请求之后,都可以将数据同步请求的标准格式转换为自身可识别的数据格式,然后执行数据的增加、删除或修改操作,进而实现了数据在同步网络范围内的同步。
在本实施例中,各个终端系统是对等的,没有上下级关系,可以在每个终端系统处发起数据同步请求,也可以在每个终端系统上进行全网用户管理。
实施例三
基于上述同步网络系统,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同步系统侧执行的数据同步方法。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同步系统侧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步骤S410,记录注册到同步网络的各个终端系统的系统信息形成注册列表。
注册列表中记录了接入同步网络的各个终端系统的信息。
在接收到终端系统发送的注册请求之后,从注册请求中提取出终端系统的系统信息,将该终端系统的系统信息更新到注册列表中,完成该终端系统的网络注册。进一步地,根据终端系统的系统信息,为该终端系统生成唯一的注册号并记录在注册列表中。
步骤S420,接收某个终端系统发送的数据同步请求。
步骤S430,根据注册列表,向除了发送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之外的其他终端系统转发该数据同步请求,以在同步网络范围内进行数据同步。
注册列表记录了接入同步网络的各个终端系统的系统信息,遍历该注册列表,获取除了发送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之外的其余终端系统的系统信息,分别根据其余终端系统的系统信息进行寻址,向其余终端系统转发该数据同步请求,以便其余的终端系统在接收到该数据同步请求之后,执行该数据同步请求,进行数据的增加、删除或修改,进而实现数据在同步网络范围内的同步。
在向除了发送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之外的其他终端系统转发数据同步请求之前,还包括:根据注册列表,判断发送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是否合法注册;如果合法注册,则根据注册列表,向除了发送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之外的其他终端系统转发数据同步请求,如果没有注册,则舍弃该数据同步请求。进一步地,如果注册列表中包括发送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的系统信息,则判定该终端系统已经合法注册。
在向除了发送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之外的其他终端系统转发数据同步请求之前,还包括:将数据同步请求的数据格式转换为其他终端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格式。进一步地,将数据同步请求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标准格式,使其他终端可以将标准格式转换为自身可识别的本地格式。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420和步骤S430先后顺次不做限定,也可为并列步骤。
通过本实施例,可以实时地对接入同步网络中的异构系统进行用户数据同步,在全网范围内实现用户数据的一致。通过在同步网络中设置同步系统,使各个终端系统成为对等节点,每个终端系统都可以发起数据同步请求,将增加、删除或修改的数据通过同步系统同步到全网范围内的各个终端系统。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对异构系统进行同步网络注册的步骤进行进一步地描述,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同步网络注册的步骤流程图。
步骤S510,在各个异构系统中配置Switcher配置文件。
Switcher配置文件用于向Switcher发起网络注册。
在Switcher配置文件中包括:Switcher的地址信息。该地址信息包括但不限于:Switcher的IP地址、Mac地址和端口号。在每个需要接入同步网络的异构系统中配置switcher配置文件,使异构系统指向Switcher。
步骤S520,申请注册的异构系统在启动过程中,根据Switcher配置文件向Switcher发送注册请求。
在注册请求中包括:异构系统的IP地址、Mac地址、端口号等系统信息。
在同步网络中,先启动Switcher,再依次启动各异构系统。在异构系统向Switcher发送注册请求时,如果Switcher尚未启动完毕,则异构系统请求会抛出异常,异构系统在捕获(catch)异常后进行异常处理,之后定时向Switcher发送注册请求,直至注册请求被Switcher受理为止。
步骤S530,Switcher接收注册请求,将注册请求中携带的异构系统的系统信息更新到注册列表中。
Switcher根据注册请求中携带的异构系统的IP地址、Mac地址和端口号生成注册号。该注册号具有唯一性。
Switcher在其内存中维护注册列表。Switcher将异构系统的IP地址、Mac地址和端口号、以及该异构系统的注册号更新到注册列表中。如果同一异构系统重复注册,则Switcher忽略该异构系统的注册请求。
步骤S540,在注册完成后,Switcher向申请注册的异构系统反馈注册结果。
注册结果为注册成功或注册失败。如果异构系统进行了重复注册可以发送重复注册的提示信息。
Switcher根据注册请求中携带的系统信息反馈注册结果。
步骤S550,申请注册的异构系统在接收到注册结果之后结束注册流程。
由于异构系统在Switcher完成注册才能成功接入同步网络,所以Switcher可以知道当前成功接入同步网络的各个异构系统的信息,Switcher在转发数据同步请求时,可以根据维护的注册列表完成异构系统的寻址。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对增加用户数据的过程进行进一步地描述,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增加用户数据的步骤流程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增加用户数据的时序图。由于接收数据同步请求的异构系统所执行的步骤基本相同,因此图7中仅示意性的给出了一个接收数据同步请求的异构系统n,n大于1。
步骤S610,异构系统的用户管理客户端获取增加的用户数据,形成用户数据增加请求。
用户数据包括:用户名、密码、联系方式、地址等。
用户数据增加请求包括:异构系统的系统信息以及增加的用户信息。
在每个异构系统中都设有用户管理客户端,在用户管理客户端中可以填写增加、删除和修改用户数据;点击相应的增加、删除或修改按钮可以触发增加、删除或修改操作;增加、删除或修改操作被触发后,用户管理客户端根据用户请求增加、删除或修改的用户数据形成数据同步请求并提交异构系统的服务端。
在异构系统的数据库中存储用户数据;用户管理客户端可以提供用户管理界面,在该用户管理界面中进行用户数据的添加、删除和修改并形成相应的数据同步请求。
用户管理界面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用户管理客户端获取用户在用户管理界面中新增加的用户数据,根据该增加的用户数据形成用户数据增加请求并提交给异构系统的服务端。
步骤S620,该异构系统的服务端接收用户管理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数据增加请求,并将该用户增加请求转发给适配器。
在每个异构系统中设有服务端和适配器。
服务端用于处理用户数据。服务端在接收到用户数据增加请求后,根据该用户数据增加请求中携带的用户数据,执行用户数据增加处理,将该用户数据插入到数据库中。
适配器用于对数据同步请求进行数据格式转换。
步骤S630,该异构系统的适配器将该用户数据增加请求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标准格式。
各个异构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所采用的数据格式不同,用户管理客户端最初形成的用户数据增加请求只有本端能够识别,为了使同步网络中的其他异构系统也能够识别出该用户数据增加请求,适配器将该用户数据增加请求的数据格式转换为预先配置的标准格式,而该标识格式是所有异构系统都能够识别的数据格式。
步骤S640,该异构系统的适配器将格式转换后的用户数据增加请求发送给Switcher。
步骤S650,Switcher接收到该用户数据增加请求,在确定发送该用户数据增加请求的异构系统为合法注册的异构系统后,将该用户数据增加请求转发给同步网络中的其余异构系统。
Switcher从该用户数据增加请求中获取异构系统的系统信息,根据维护的注册列表,判断该异构系统是否为合法注册的异构系统,如果是,则转发该用户数据增加请求,如果否,则舍弃该用户数据增加请求。
具体的,Switcher解析接收到的用户数据增加请求,获取用户数据增加请求中的系统信息,查询注册列表中是否存在该系统信息,如果存在,则判定发送该用户数据增加请求的异构系统为合法注册的异构系统,反之,则判定发送该用户数据增加请求的异构系统为没有注册的异构系统。在判定异构系统为合法注册的异构系统之后,遍历注册列表,从注册列表中获取除了该异构系统之外的其余异构系统的系统信息,根据其余异构系统的系统信息进行寻址,转发该用户数据增加请求。
例如:Switcher维护的注册列表中包括系统信息a、b、c、d和e;异构系统A向Switcher发送用户数据增加请求;Switcher解析该用户数据增加请求,获取该用户数据增加请求中的系统信息为a,经过查询注册列表,发现注册列表中包含a,则确定异构系统A为合法注册的异构系统,之后遍历注册列表,获取除a之外的其余系统信息b、c、d和e;Switcher根据系统信息b、c、d和e进行寻址,以便转发该用户数据增加请求。
步骤S660,其余异构系统接收到该用户数据增加请求之后,在各自的适配器中对该用户数据增加请求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并由各自的服务端根据格式转换后的用户数据增加请求执行用户数据增加处理。
在除了发送该用户数据增加请求的异构系统之外的其余异构系统中,每个异构系统的适配器对用户数据增加请求进行解析,将用户数据增加请求的标准格式转换为本地可识别的数据格式,适配器将格式转换后的用户数据增加请求转发给服务端,服务端提取出增加的用户数据,在数据库中完成用户数据的增加,进而实现了增加的用户数据在同步网络中的同步。
进一步地,由于异构系统的服务端可以将用户数据增加请求中携带的用户数据传递给用户管理客户端,以在用户管理界面中进行显示,如图9所示。
服务端在增加用户数据时,如果发现数据库中已经存在该用户数据,则使用新接收的用户数据覆盖数据库中已经存在的用户数据。
步骤S670,其余异构系统分别将处理结果反馈Switcher,Switcher将所有异构系统的处理结果返回发起用户数据增加请求的异构系统。
处理结果为用户数据增加成功或者用户数据增加失败。如果使用新接收的用户数据覆盖本地已经存在的用户数据,则处理结果为用户数据增加成功。
发起用户数据增加请求的异构系统在接收到Switcher反馈的各个异构系统的处理结果之后,可以在用户管理客户端中显示各个异构系统的处理结果。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对修改用户数据的过程进行进一步地描述,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用户数据修改的步骤流程图。
步骤S1010,异构系统的用户管理客户端获取修改后的用户数据,形成用户数据修改请求。
用户数据修改请求包括:异构系统的系统信息以及修改后的用户信息。
在异构系统的数据库中存储有用户数据,用户可以在异构系统的用户管理客户端中修改用户数据;异构系统的用户管理客户端获取用户在用户管理界面中修改后的用户数据,根据该修改后的用户数据形成用户数据修改请求并提交异构系统的服务端。
步骤S1020,该异构系统的服务端接收用户管理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数据修改请求,并将该用户数据修改请求转发给适配器。
服务端在接收到该用户数据修改请求后,根据该用户数据修改请求中携带的用户数据,执行用户数据修改处理,修改数据库中对应的用户数据。
步骤S1030,该异构系统的适配器将该用户数据修改请求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标准格式。
步骤S1040,该异构系统的适配器将格式转换后的用户数据修改请求发送给Switcher。
步骤S1050,Switcher接收到该用户数据修改请求,在确定发送该用户数据修改请求的异构系统为合法注册的异构系统后,将该用户数据修改请求转发给同步网络中的其余异构系统。
步骤S1060,其余异构系统接收到该用户数据修改请求之后,在各自的适配器中对该用户数据修改请求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并由各自的服务端根据格式转换后的用户数据修改请求执行用户数据修改处理。
各个异构系统的服务端在执行用户数据修改处理时,如果发现数据库中不存在请求修改的用户数据,则将用户数据修改请求中携带的用户数据作为新的用户数据插入到数据库中。
步骤S1070,其余异构系统分别将处理结果反馈Switcher,Switcher将所有异构系统的处理结果返回发起用户数据修改请求的异构系统。
处理结果为用户数据修改成功或者用户数据修改失败。如果将用户数据作为新的用户数据插入到数据库中,则处理结果为用户数据修改成功。
发起用户数据修改请求的异构系统在接收到Switcher反馈的各个异构系统的处理结果之后,可以在用户管理客户端中显示各个异构系统的处理结果。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对删除用户数据的过程进行进一步地描述。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用户数据删除的步骤流程图。
步骤S1110,异构系统的用户管理客户端获取删除的用户数据,形成用户数据删除请求。
用户数据删除请求中包括异构系统的系统信息以及需要删除的用户数据。
用户在用户管理客户端中填写需要删除的用户数据,用户管理客户端根据需要删除的用户数据生成用户数据删除请求,并将该用户数据删除请求发送给服务端。
步骤S1120,该异构系统的服务端接收用户管理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数据删除请求,并将该用户数据删除请求转发给适配器。
服务端接收该用户数据删除请求,将需要删除的用户数据在数据库中删除,并将用户数据删除请求转发给适配器。
步骤S1130,该异构系统的适配器将该用户数据删除请求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标准格式。
步骤S1140,该异构系统的适配器将格式转换后的用户数据删除请求发送给Switcher。
步骤S1150,Switcher接收到该用户数据删除请求,在确定发送该用户数据删除请求的异构系统为合法注册的异构系统后,将该用户数据删除请求转发给同步网络中的其余异构系统。
步骤S1160,其余异构系统接收到该用户数据删除请求之后,在各自的适配器中对该用户数据删除请求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并由各自的服务端根据格式转换后的用户数据删除请求执行用户数据删除处理。
其余的各个异构系统在执行用户数据删除处理时,如果发现数据库中不存在该用户数据,则可以忽略该用户数据删除请求。
步骤S1170,其余异构系统分别将处理结果反馈Switcher,Switcher将所有异构系统的处理结果返回发起用户数据删除请求的异构系统。
处理结果为用户数据删除成功或用户数据删除失败。如果数据库中不存在该用户数据,则处理结果为用户数据删除成功。
发起用户数据删除请求的异构系统在接收到Switcher反馈的各个异构系统的处理结果之后,可以在用户管理客户端中进行显示。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置在终端系统侧的数据同步装置,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终端系统侧的数据同步装置的结构图。
终端系统侧的数据同步装置,包括:
注册模块1210,用于将本终端系统的系统信息发送给同步系统,完成同步网络注册。
第二发送模块1220,用于将本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发送给所述同步系统,通过所述同步系统将所述数据同步请求转发给所述同步网络中的其他终端系统。本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是在本终端系统中触发数据的增加、删除或修改操作而形成的请求。
第二接收模块1230,用于接收所述同步系统转发的来自所述同步网络中其他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其他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是其他终端系统中触发数据的增加、删除或修改操作而形成的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发送模块1220,还用于:在所述将本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发送给所述同步系统之前,将本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所述同步网络中其他终端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格式。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接收模块1230,还用于:在所述接收所述同步系统转发的来自所述同步网络中其他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之后,将接收的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本终端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格式。
本实施例所述的装置的功能已经在图2~图11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进行了描述,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置在同步系统侧的数据同步装置,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同步系统侧的数据同步装置的结构图。
同步系统侧的数据同步装置,包括:
记录模块1310,用于记录注册到同步网络的各个终端系统的系统信息,形成注册列表。
第一接收模块1320,用于接收某个终端系统发送的数据同步请求。该数据同步请求是在发送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中触发数据的增加、删除或修改操作而形成的请求。
第一发送模块1330,用于根据所述注册列表,向除了发送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之外的其他终端系统转发所述数据同步请求,以在所述同步网络范围内进行数据同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发送模块1330,还用于:在所述向除了发送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之外的其他终端系统转发所述数据同步请求之前,根据所述注册列表,判断发送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是否合法注册;如果合法注册,则根据所述注册列表,向除了发送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之外的其他终端系统转发所述数据同步请求。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发送模块1330,还用于:在所述向除了发送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之外的其他终端系统转发所述数据同步请求之前,将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所述其他终端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格式。
本实施例所述的装置的功能已经在图2~图11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进行了描述,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各种改进、增加和取代也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当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Claims (16)

1.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同步系统侧执行的步骤包括:
记录注册到同步网络的各个终端系统的系统信息,形成注册列表;
接收某个终端系统发送的数据同步请求;
根据所述注册列表,向除了发送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之外的其他终端系统转发所述数据同步请求,以在所述同步网络范围内进行数据同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除了发送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之外的其他终端系统转发所述数据同步请求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注册列表,判断发送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是否合法注册;
如果合法注册,则根据所述注册列表,向除了发送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之外的其他终端系统转发所述数据同步请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除了发送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之外的其他终端系统转发所述数据同步请求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所述其他终端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格式。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同步请求是在发送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中触发数据的增加、删除或修改操作而形成的请求。
5.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终端系统侧执行的步骤包括:
将本终端系统的系统信息发送给同步系统,完成同步网络注册;
将本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发送给所述同步系统,通过所述同步系统将所述数据同步请求转发给所述同步网络中的其他终端系统;以及,
接收所述同步系统转发的来自所述同步网络中其他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本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发送给所述同步系统之前,还包括:
将本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所述同步网络中其他终端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格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所述同步系统转发的来自所述同步网络中其他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之后,还包括:
将接收的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本终端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格式。
8.如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是在本终端系统中触发数据的增加、删除或修改操作而形成的请求;
所述其他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是在其他终端系统中触发数据的增加、删除或修改操作而形成的请求。
9.一种数据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同步系统侧,包括:
记录模块,用于记录注册到同步网络的各个终端系统的系统信息,形成注册列表;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某个终端系统发送的数据同步请求;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注册列表,向除了发送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之外的其他终端系统转发所述数据同步请求,以在所述同步网络范围内进行数据同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向除了发送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之外的其他终端系统转发所述数据同步请求之前,根据所述注册列表,判断发送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是否合法注册;如果合法注册,则根据所述注册列表,向除了发送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之外的其他终端系统转发所述数据同步请求。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向除了发送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之外的其他终端系统转发所述数据同步请求之前,将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所述其他终端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格式。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同步请求是在发送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终端系统中触发数据的增加、删除或修改操作而形成的请求。
13.一种数据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终端系统侧,包括:
注册模块,用于将本终端系统的系统信息发送给同步系统,完成同步网络注册;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本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发送给所述同步系统,通过所述同步系统将所述数据同步请求转发给所述同步网络中的其他终端系统;以及,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同步系统转发的来自所述同步网络中其他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将本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发送给所述同步系统之前,将本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所述同步网络中其他终端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格式。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接收所述同步系统转发的来自所述同步网络中其他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之后,将接收的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本终端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格式。
16.如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是在本终端系统中触发数据的增加、删除或修改操作而形成的请求;
所述其他终端系统的数据同步请求是其他终端系统中触发数据的增加、删除或修改操作而形成的请求。
CN201610706001.7A 2016-08-22 2016-08-22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77702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06001.7A CN107770232A (zh) 2016-08-22 2016-08-22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和装置
PCT/CN2017/094103 WO2018036327A1 (zh) 2016-08-22 2017-07-24 数据同步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06001.7A CN107770232A (zh) 2016-08-22 2016-08-22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70232A true CN107770232A (zh) 2018-03-06

Family

ID=61246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06001.7A Pending CN107770232A (zh) 2016-08-22 2016-08-22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70232A (zh)
WO (1) WO201803632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50944A1 (zh) * 2019-01-24 2020-07-30 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88271B2 (ja) * 2001-09-18 2010-11-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データ同期システム、データ同期方法、データセンタ及びクライアント端末
CN102118719B (zh) * 2009-12-30 2013-12-18 北京邮电大学 移动智能信息服务系统、适配转换装置及方法
CN103916409B (zh) * 2012-12-30 2017-11-2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数据同步的方法、终端与系统
CN104092740B (zh) * 2014-06-25 2016-05-0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应用数据同步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50944A1 (zh) * 2019-01-24 2020-07-30 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36327A1 (zh) 2018-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5938B (zh) 测试网络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03780715B (zh) 域名解析实现方法、客户端和云服务器
CN107656981A (zh) 一种基于标识技术的数据共享和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1098248B (zh) 一种基于配置描述文件实现通用网络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US7305010B2 (en) Multicast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634988B (zh) 一种监控轮询方法和装置
US20010014917A1 (en) Position identifier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mobile computer, and position identifier processing method
WO2020135574A1 (zh)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控制面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3248724A (zh) 一种基于sdn控制器的dhcp广播处理方法
WO2014063550A1 (zh) 一种微博资源分享的方法及系统
WO2010139238A1 (zh) 实现强制mac转发功能的方法和装置
WO2022062025A1 (zh) 一种面向全联网的标识解析方法及装置
CN103929507A (zh) 一种实现可离线化dns服务的方法及装置
CN102594885B (zh) 传感器网络解析互通平台、传感器网络互通方法及系统
CN109729183A (zh) 请求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818268A (zh) 大数据平台的访问控制方法及服务器
US20120297075A1 (en) Device interconnection and service discovery via a communication cloud
CN103685584A (zh) 一种基于隧道技术的反域名劫持方法和系统
CN111585786A (zh) 一种大数据集群免密搭建方法的实现
JPH1063598A (ja) マルチキャスト通信方法及びマルチキャスト通信システムと、マルチキャスト通信用サーバ
US7848258B2 (en) Dynamically transitioning static network addresses
CN102739446B (zh) 选择网络时间协议服务器的方法和装置
CN107645339A (zh) 一种光纤直放站自动实现拓扑结构的方法及装置
CN101552802A (zh) 信息处理方法、网关及网络系统
WO2015100628A1 (zh) 网元数据访问方法、装置以及网络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27

Address after: 518057 five floor, block A, ZTE communication tower,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ZTE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210000 No. 68, Bauhinia Road, Ningnan street, Yuhuatai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Applicant before: Nanjing Zhongxing Software Co., Ltd.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