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58664A - 一种垃圾填埋气二氧化碳捕集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填埋气二氧化碳捕集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58664A
CN107758664A CN201711055664.8A CN201711055664A CN107758664A CN 107758664 A CN107758664 A CN 107758664A CN 201711055664 A CN201711055664 A CN 201711055664A CN 107758664 A CN107758664 A CN 1077586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link
oxygen
membrane module
enrich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556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正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105566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58664A/zh
Publication of CN107758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586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J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R SEPARATION OF GASES OR GASEOUS OR LIQUEFIED GASEOUS MIXTURES BY PRESSURE AND COLD TREATMENT OR BY BRINGING THEM INTO THE SUPERCRITICAL STATE
    • F25J3/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the constituents of gaseous or liquefied gaseous mixtures involving the use of liquefaction or solidification
    • F25J3/08Separating gaseous impurities from gases or gaseous mixtures or from liquefied gases or liquefied gaseous mix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7/00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 F23G7/06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of waste gases or noxious gases, e.g. exhaust ga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2209/00Specific waste
    • F23G2209/14Gaseous waste or fum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J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R SEPARATION OF GASES OR GASEOUS OR LIQUEFIED GASEOUS MIXTURES BY PRESSURE AND COLD TREATMENT OR BY BRINGING THEM INTO THE SUPERCRITICAL STATE
    • F25J2210/00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r other details of the feed stream
    • F25J2210/66Landfill or fermentation off-gas, e.g. "Bio-ga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J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R SEPARATION OF GASES OR GASEOUS OR LIQUEFIED GASEOUS MIXTURES BY PRESSURE AND COLD TREATMENT OR BY BRINGING THEM INTO THE SUPERCRITICAL STATE
    • F25J2210/00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r other details of the feed stream
    • F25J2210/70Flue or combustion exhaust ga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Separation By Low-Temperature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填埋气二氧化碳捕集工艺,所述工艺组合了气体膜分离、低温液化等技术,将填埋气脱碳富氧版块和填埋气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版块有效整合在一起;液化天然气为系统分阶段降温后作为填埋气燃烧过程中的燃料,提升填埋气甲烷组分浓度和热值;使用富氧空气作为填埋气脱碳富氧膜组件的吹扫气,提升了二氧化碳捕集回流环节截留气和第三级膜组件渗透气混合后气体中氧气含量,可以有效降低填埋气燃烧后烟气中氮气组分,降低填埋气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版块的能耗;膜组件富氧环节通过利用两个版块中压缩透平膨胀机提供的能量提升进料气的压强;通过换热器有效整合了工艺中各环节对热量与冷能量的需求,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垃圾填埋气二氧化碳捕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捕集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填埋气二氧化碳捕集工艺。
背景技术
工业革命以来,大量的化石燃料燃烧,导致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导致全球变暖,温室效应日益加剧。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在温室气体的总增温效应中,二氧化碳贡献约占63%,甲烷贡献约占18%,其中每吨甲烷的二氧化碳当量是25。甲烷近年来排放急剧增长,已接近国际公认的最严重状况,控制甲烷排放是避免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加重的关键,甲烷是快速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二氧化碳影响比较长远长远,甲烷影响更快,人为因素造成的甲烷排放占全球甲烷排放的60%,其中农业生产造成的甲烷排放占人为甲烷排放的约三分之一,化石燃料造成的甲烷排放次之。由于甲烷的存在生命周期这意味着通过控制甲烷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垃圾填埋气是垃圾填埋场有机物分解的天然副产物,垃圾填埋气是由大约50%的甲烷和大约50%二氧化碳和少量的非甲烷有机化合物组成,其中城市固体废物填埋场是美国人为甲烷排放量的第三大来源,约占2015年排放量的15.4%。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速度加快,城市的生活垃圾量逐渐增加,很多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危险,虽然垃圾焚烧可以大量的减少垃圾的容量,但是伴随产生二噁英等污染物,对空气产生危害。如果通过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厌氧发酵产生的垃圾填埋气进行有效控制并加以利用的话,将可以在消解垃圾有机成分同时利用甲烷制备压缩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或者进行燃烧发电,不仅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当量。
生物能源与碳捕获和储存技术(BECCS)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该技术结合了碳捕获和储存(CCS)和生物量的使用,它能够创造负碳排放。由于垃圾填埋气含量中的甲烷组分高于40%时才具有可燃性,当填埋场接近寿命或者关闭后产生的填埋气中的甲烷组分含量可能会低于20%,此时通过对填埋气中二氧化碳的捕集提高甲烷组分浓度实现填埋气燃烧发电或作为天然气制备源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减少该阶段将填埋气直接排放到大气对温室效应的贡献。
目前二氧化碳捕集的技术中主要有溶剂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低温深冷分离法等,虽然醇胺吸收法应用最广泛,但是存在吸收剂再生温度较高,所需能耗较大,化学吸收剂的泄露或挥发等会造成环境污染。膜分离法以其占地面积小、能耗低、无相变、操作简便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混合捕集技术通过将不同捕集技术进行组合,提升资源和能量的综合利用,能够有效弥补单项技术的不足,有利于促进生物能源与碳捕获和储存技术(BECCS)的发展。因此,研究一种混合捕集技术来捕集填埋气中二氧化碳,降低工艺的能耗和捕集难度,提升填埋气中甲烷组分浓度和热值,改善将近或已经关闭状态的垃圾填埋场的填埋气的利用价值,提高填埋场的使用周期,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是十分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填埋气二氧化碳捕集工艺,通过将气体膜分离、低温液化技术进行组合,将填埋气脱碳富氧版块和填埋气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版块有效的整合在一起,提高温室气体减排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垃圾填埋气二氧化碳捕集工艺,步骤如下:在填埋气脱碳富氧版块,垃圾填埋气经过净化处理后通过逆流膜组件进行脱碳富氧,使垃圾填埋气中甲烷等效浓度提高,用于燃烧发电;填埋气脱碳富氧逆流膜组件吹扫气由空气或富氧空气提供;渗透气从渗透气侧排出逆流膜组件后,先经过压缩机压缩再进行分阶段降温,然后通过三级膜分离环节实现二氧化碳与其它气体组分的分离,第一、二级膜组件的渗透气与来自低温深冷分离后的膜组件渗透气混合,混合均匀后一起进入低温深冷分离环节,第三级膜组件的渗透气与低温深冷分离后的膜组件截留气混合后一起作为填埋气燃烧过程中的氧气源之一,第二、三级膜组件分别捕集第一、二级膜组件的截留气,第三级膜组件截留气能量回收后排放;在低温深冷分离环节先经过多级压缩机压缩后使用分阶段降温,然后通过分子筛脱水干燥后利用液化天然气冷能量实现二氧化碳的第一次液化,气液分离后的气体组分经过加压降温后,进行第二次液化分离,两次液化的得到的二氧化碳液体混合后通到低温液体泵中,将压力提升到商业用途所需压力,并通过利用自身低温能量通过换热器为系统降温;在填埋气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版块中,燃烧后的烟气先经过压缩,进行两阶段降温后,进行气液分离初步脱水干燥,气体组分经过膜组件分离后,截留气能量回收后排放,渗透气与低温深冷后的膜组件中渗透气混合均匀后一起进入低温深冷分离环节,经过多级压缩机加压后,先经过两阶段降温之后通过分子筛进一步脱水干燥,之后利用液化天然气的冷能量实现二氧化碳的液化,气液分离后,二氧化碳液体通过低温液体泵中,气体组分经过膜组件进一步捕集二氧化碳,截留气能量回收后排放;在填埋气脱碳富氧环节和填埋气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版块利用完冷能量的天然气作为填埋气中甲烷的补充成分与填埋气一起燃烧。
填埋气脱碳富氧版块可以分为膜组件脱碳富氧环节、三级膜分离环节、两步低温深冷分离环节、二氧化碳捕集回流环节、膜组件富氧环节;在膜组件脱碳富氧环节,填埋气必须先经过净化装置,吹扫气利用膜组件富氧环节的富氧空气,根据实际的气体组分情况,当富氧空气不够时,可直接将空气通过鼓风机吹入膜组件吹扫气入口,当富氧空气剩余时为填埋气燃烧环节提供氧源,同时可以可通过调节压缩透平膨胀机压缩机端口的压力值范围来控制富氧空气的量;在三级膜分离环节,第一、二级膜组件使用二氧化碳分离系数较大的膜材料,第三级膜组件使用商用的空气分离膜,氧气与氮气分离系数较大的膜材料,第二、三膜材料分别对一、二级膜组件截留气进行捕集,第三级膜组件截留气通过膨胀机能量回收后,为压缩机机第二级降温提供低温能量,之后可以通过换热器继续为系统循环水降温或者直接排放;在两步低温深冷分离环节,液化天然气通过LNG换热器提供冷能量,混合均匀后为三级膜分离环节中第一级膜组件渗透气降温,然后继续为压缩机第一阶段降温提供低温能量,之后作为填埋气燃烧环节的提供燃料,提高填埋气中甲烷组分浓度;在两步低温深冷分离环节,利用二氧化碳液体的低温能量先为第二步低温深冷分离过程加压升温后的烟气降温之后为第一步低温深冷分离过程的第二阶段降温过程提供低温能量,最后为三步膜分离环节中的第二级膜组件的渗透气提供低温能量;膜组件富氧环节,通过使用压缩透平膨胀机压缩机端加压后的空气与来自填埋气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版块中加压后的空气混合均匀后经过换热后通过使用空气分离膜,氧气与氮气分离系数较大的膜材料的膜组件在渗透气中得到富氧空气,截留气经过膨胀降温后可以为系统循环水或高温气体提供低温能量。
填埋气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版块,可分为加压降温脱水环节、膜分离环节、低温深冷分离环节、二氧化碳捕集回流环节;低温深冷分离环节利用完液化天然气冷能量后得到较低温天然气气体,充分利用该气体的低温能量为加压降温脱水环节压缩机降温或为该压缩机降温后的循环水降温;膜分离环节截留气膨胀降温后为加压降温脱水环节压缩机第二阶段降温提供低温能量,之后为膜分离环节真空泵后的换热器降温后的二氧化碳液体降温;二氧化碳捕集回流环节膜组件的截留气先经过压缩透平膨胀机为压缩机端提供动力,之后在进行一步膨胀降温,为低温深冷分离环节第二阶段降温提供低温能量,之后通过换热器可以为循环水或高温气体降温。
填埋气燃烧环节,普通的空气与填埋气脱碳富氧版块中被利用完低温能量的液化天然气和三级膜分离环节第三级膜组件渗透气和二氧化碳捕集回流环节截留气及部分膜组件富氧环节的富氧空气,填埋气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版块中利用完低温能量的液化天然气,按照一定空气过剩系数进行配比;填埋气混合气燃烧发电完成后排放的烟气先经过烟气脱硝处理,然后通过利用循环水或系统内低温气体为烟气进行降温,最后通入填埋气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版块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垃圾填埋气脱碳富养版块示意图。
图2为垃圾填埋气燃烧环节示意图图。
图3为垃圾填埋气燃烧后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版块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
1、垃圾成填埋气净化装置;2、逆流式膜组件;3、19、38、压缩机;4、5、8、11、14、15、20、23、27、33、36、39、40、45、48、49、53、58、64、换热器;6、9、24、31、34、42、54、膜组件;7、10、43、真空泵;12、27、37、46、59、60、气体混合器;13、47、多级压缩机; 16、50、3A分子筛干燥装置;17、21、51、LNG换热器;18、22、41、52、气液分离器;25、55、压缩透平膨胀机;26、32、35、44、61、膨胀机;28、57、液化天然气储存罐;29、液体混合器;30、56、低温液体泵;62、填埋气混合气燃烧发电装置;63、烟气净化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垃圾填埋气二氧化碳捕集工艺包括填埋气脱碳富氧版块、垃圾填埋气燃烧环节、垃圾填埋气燃烧后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版块;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现有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现有技术方案描述中所需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发明的填埋气脱碳富氧版块:可以分为膜组件脱碳富氧环节、三级膜分离环节、两步低温深冷分离环节、二氧化碳捕集回流环节、膜组件富氧环节。
填埋气从S1进入捕集系统中,先经过垃圾成填埋气净化装置1净化后通S2与逆流式膜组件2进料气侧相连;在逆流式膜组件2中,进料气中高浓度二氧化碳通过膜组件渗透到渗透气中,与吹扫气侧相连的是来自膜组件34渗透气侧富氧空气或者普通空气,富氧空气可以通过S80与S4相连输送到膜组件2中,由于进料气中几乎不含氧气组分,含有少量的氮气组分,因此富氧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组分将会通过膜组件2渗透到进料气侧通道中最终通过S3从截留气侧排出,富氧空气中只含有微量二氧化碳,进料气侧二氧化碳渗透到渗透气侧的通道最终从渗透侧排出,并通过S5进入到膜分离环节。
烟气组分通过S5与压缩机3相连,烟气被压缩后、依次通过S6和S7在换热器4、换热器5中降低温度;换热器4中的低温气源来自于已经被换热器8升温过的低温天然气气体,经过换热器4升温后从S78排出输送到填埋气燃烧发电环节;换热器5的低温能量来源于膨胀机32中的气体通过S19与换热器相连后提供;烟气经过换热器5降温后通S8与膜组件6相连;膜组件6截留气侧通过S12与膜组件9相连,渗透气侧通过S9与真空泵7相连,通过膜组件6二氧化碳在渗透气侧浓度得到提升,渗透气经过真空泵7抽吸作用后恢复大气压强,之后经过S10与换热器8相连;在换热器8中烟气温度被提升,之后经过S11通入到气体混合器12中;膜组件9的渗透气侧通过S13与真空泵10相连,截留气侧通过S16与膜组件31相连;来自于膜组件6的截留气通过S12到达模组件9之后,二氧化碳在渗透气中被富集,通过S13到达真空泵10,压力恢复到大气压强后通过S14与换热器11相连;在换热器14中,低温能量来源于被换热器升温后的二氧化碳低温液体,通过换热后,二氧化碳液体通过S79输送到商业应用的下一阶段;来自于膜组件9的渗透气经过换热器11降温后经过S15通到气体混合器12中;膜组件31渗透气通过S17与气体混合器37相连,截留气通过S18与膨胀机32相连,截留气经过膨胀机32膨胀降温后通过S19为换热器5提供低温能量;气体混合器12一共由三种气源混合而成,另外的一组气源由膜组件24的渗透气通过S47提供;气体混合均匀后通过S20进入低温深冷分离环节。
混合均匀的气体通过S20与多级压缩机13相连,烟气经过加压后分别经过换热器14、15分阶段降温后通过S23与3A分子筛干燥装置16相连;在换热器14中S21中的高温气体与循环水发生热交换,烟气被初步降温后经过S22在换热器15进一步降温;换热器15的低温能量来源于换热器20中被升温后的液体二氧化碳,烟气被第二次降温后通过S23与3A分子筛干燥装置16相连;烟气被干燥后经过S24与LNG换热器12相连;LNG换热器12低温能量来源于液化天然气储罐中液化天然气通过S27与换热器相连后提供,液化天然气在LNG换热器17中升温后通过S25与气体混合器59相连,烟气降温后通过S26与气液分离器18相连;在气液分离器18中液态二氧化碳与气体组分发生分离,其中液态二氧化碳通过S29与液体混合器相连,气体组分经过S28与压缩机19相连;气体组分经过压缩机19加压后,进行2步降温操作;先通过S30与换热器20相连,利用来自低温液体泵30中的二氧化碳液体的低温能量,并将升温后低温液体输送到换热器15中,为换热器15提供低温能量;经过换热器20初步降温的气体组分经过S31与LNG换热器21相连;在LNG换热器21中,液化天然气储存罐28中的液化天然气通过S32为换热器提供低温能量,升温后经过S33排出后与气体混合器59相连;在气体混合器59中,来源于S25和S33中天然气混合均匀后为换热器8继续提供低温能量;气体组分经过LNG换热器21第二次降温后通过S34到达气液分离器22中发生气液分离;在气液分离器22中,液态组分通过S39与液体混合器29相连,气体组分通过S35进入二氧化碳膜组件捕集回流环节;S39和S29中的二氧化碳液体在液体混合器29中混合均匀,通过S40到达低温液体泵30中;气液分离器22分离的气体组分通过S35与换热器23相连,先经过换热器23升温后通过S36与膜组件24进料气侧相连,进入二氧化碳捕集回流环节;在换热器23中,气体组分为系统内的循环水降温提供低温能量。
膜组件24渗透气侧与S37相连,截留气侧与S38相连;膜组件24中的截留气通过S38到达压缩透平膨胀机25的膨胀机侧进口,经过初步膨胀为压缩机侧提供动能;空气通过S46进入压缩透平膨胀机25压缩机侧入口,空气被压缩后从压缩机侧出口排出,通过S47与来自填埋气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版块被压缩后的S81中空气在气体混合器60中混合均匀后通过S82与换热器33相连;经过换热器33降温后通过S48与富氧膜组件34进料气侧相连;膜组件34的渗透气侧通过S4与膜组件2吹扫气侧相连,截留气侧通过S49与膨胀机35相连;来源于膜组件34中截留气经过膨胀后的经过S50与换热器36相连为系统提供低温能量,最终通过S51排放;膜组件24中截留气经过压缩透平膨胀机25初步膨胀降压后通过S42与膨胀机26相连,之后经过S43到达换热器27,为系统提供低温能量,之后通过S44与气体混合器37相连;来源于S44和S17中的气体在气体混合器37中被混合均匀,通过S45被输送到燃烧环节。
参照图1,在图2中,本发明的垃圾填埋气燃烧环节包括:S45中气体来自填埋气脱碳富氧版块气体混合器37的气体,S78为填埋气脱碳富氧版块利用完低温能量的天然气,S69中气体为垃圾填埋气燃烧后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版块利用完低温能量的天然气,S3为填埋气脱碳富氧版块逆流膜组件2脱碳富氧后的填埋气,S84为普通空气,S85为富氧空气,在满足填埋气脱碳富氧版块需求后再作为填埋气燃烧过程的氧气源,上述六种气体按照一定空气过剩系数进行配比,在填埋气混合气燃烧发电装置62中充分燃烧;填埋气混合器燃烧后的烟气先通过S86与烟气净化装置63相连;烟气净化后通过S87与换热器64相连,通过利用系统中循环水或者低温气体为烟气降温,最后通过S77进入垃圾填埋气燃烧后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版块。
参照图1和图2,在图3中,本发明的垃圾填埋气燃烧后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版块包括:加压降温脱水环节、膜分离环节、低温深冷分离环节、二氧化碳捕集回流环节。
经过净化的烟气经过S77与压缩机38相连,烟气经过加压后分别通过S52、S53与换热器39、40相连进行分阶段降温;在换热器39中,低温能量由LNG换热器51中升温后的低温天然气通S67与换热器39相连后提供;在换热器40中,经过膨胀机44膨胀降温后的烟气通过S59与换热器相连,为换热器提供低温能量;烟气经过降温后通过S54到达气液分离器41中,在气液分离器41发生气液分离,冷凝的水通过S58进入系统的水循环中,得到初步干燥的气体组分经过S55与膜组件42进料气侧相连,进入膜分离环节。
膜组件42渗透气侧通过S56与真空泵43相连,截留气侧通过S57与膨胀机44相连;通过膜组件42,二氧化碳在渗透气中被富集,经过真空泵43抽吸作用恢复大气压强后,经过S60到达换热器45中;换热器45通过为二氧化碳液体升温过程实现降温,经过降温后通过S61与气体混合器46相连;在气体混合器46中,来源于S61和S72中的气体混合均匀后通过S62与多级压缩机47相连,进入低温深冷分离环节。
S62中烟气经过多级压缩机压缩后,通过换热器48、49进行分阶段降温;多级压缩机47中的高温气体通过S63与在换热器48相连后,使用系统中的循环水进行初步降温,降温后通过S64与换热器49相连;换热器49的低温能量由膨胀机55膨胀降温后的气体通过S74提供;烟气经过分阶段降温后通过S65与3A分子筛干燥装置50相连,经过干燥的气体经过S66通入LNG换热器51中;LNG换热器低温能量由液化天然气储罐57中的液化天然气通过S69与LNG换热器51相连后提供;干燥后气体经过LNG换热器51降温后通过68与气液分离器52相连;在气液分离器52中,液态二氧化碳通过S75与低温液体泵56相连,经过S76与换热器45相连,先为换热器45提供低温能量,之后与换热器58相连,为来源于膨胀机44并经过换热器40升温后的气体提供热量,二氧化碳液体温度降低到31摄氏度左右,得到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在气液分离器52中分离的气体组分经过S70与换热器53相连,换热器53为系统内部循环水提供低温能量,经过换热器53升温后,通过S71与膜组件54进料气侧相连,进入二氧化碳捕集回流环节。
膜组件54的渗透气侧与S72相连,截留气侧通过S73与压缩透平膨胀机55相连,气体经过初步膨胀降压后通过S74与膨胀机61相连,进一步膨胀降温后通过S84为换热器49提供低温能量;压缩机透平膨胀机的压缩机端口的进口与S83相连,出口与S81相连,空气经过压缩机端加压后通过S81进入填埋气脱碳富氧版块的膜组件富氧环节。

Claims (4)

1.一种垃圾填埋气二氧化碳捕集工艺,其特征在于:组合了气体膜分离、低温液化等技术,将填埋气脱碳富氧版块和填埋气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版块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在填埋气脱碳富氧版块,垃圾填埋气经过净化处理后通过逆流膜组件进行脱碳富氧,得到甲烷等效浓度较高的填埋气,用于燃烧发电,吹扫气由空气或富氧空气提供;渗透气从渗透气侧排出逆流膜组件后先经过压缩机压缩之后进行分阶段降温之后通过三级膜分离环节实现二氧化碳与其它气体组分的分离,一、二级膜组件渗透气与低温深冷分离后的膜组件渗透气混合后一起通入低温深冷分离环节,三级膜组件渗透气与低温深冷分离后的膜组件截留气混合后一起作为填埋气燃烧过程中的氧气源之一,二、三级膜组件分别捕集一、二级膜组件的截留气,第三级膜组件截留气能量回收后排放,在低温深冷分离环节先经过多级压缩机压缩后使用分阶段降温,然后通过分子筛脱水干燥后利用液化天然气冷能量实现二氧化碳的第一次液化,气液分离后的气体组分经过加压降温后,进行第二次液化分离,两次液化的得到的二氧化碳液体混合后通到低温液体泵中,将压力提升到商业用途所需压力,并通过利用自身低温能量通过换热器为系统降温;填埋气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版块,燃烧后的烟气先经过压缩,进行两阶段降温后,进行气液分离初步脱水干燥,气体组分经过膜组件分离后,截留气能量回收后排放,渗透气与低温深冷后的膜组件中渗透气混合均匀后一起进入低温深冷分离环节,经过多级压缩机加压后,先经过两阶段降温之后通过分子筛进一步脱水干燥,之后利用液化天然气的冷能量实现二氧化碳的液化,气液分离后,二氧化碳液体通过低温液体泵中,气体组分经过膜组件进一步捕集二氧化碳,截留气能量回收后排放;在填埋气脱碳富氧环节和填埋气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版块利用完冷能量的天然气作为填埋气中甲烷的补充成分与填埋气一起燃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填埋气二氧化碳捕集工艺,其特征在于:填埋气脱碳富氧版块可以分为膜组件脱碳富氧环节、三级膜分离环节、两步低温深冷分离环节、二氧化碳捕集回流环节、膜组件富氧环节;在膜组件脱碳富氧环节,填埋气必须先经过净化装置,吹扫气利用膜组件富氧环节的富氧空气,根据实际的气体组分情况,当富氧空气不够时,可直接将空气通过鼓风机吹入膜组件吹扫气入口,当富氧空气剩余时为填埋气燃烧环节提供氧源,同时可以可通过调节压缩透平膨胀机压缩机端口的压力值范围来控制富氧空气的量;在三级膜分离环节,第一、二级膜组件使用二氧化碳分离系数较大的膜材料,第三级膜组件使用商用的空气分离膜,氧气与氮气分离系数较大的膜材料,第二、三膜材料分别对一、二级膜组件截留气进行捕集,第三级膜组件截留气通过膨胀机能量回收后,为压缩机机第二级降温提供低温能量,之后可以通过换热器继续为系统循环水降温或者直接排放;在两步低温深冷分离环节,液化天然气通过LNG换热器提供冷能量,混合均匀后为三级膜分离环节中第一级膜组件渗透气降温,然后继续为压缩机第一阶段降温提供低温能量,之后作为填埋气燃烧环节的提供燃料,提高填埋气中甲烷组分浓度;在两步低温深冷分离环节,利用二氧化碳液体的低温能量先为第二步低温深冷分离过程加压升温后的烟气降温之后为第一步低温深冷分离过程的第二阶段降温过程提供低温能量,最后为三步膜分离环节中的第二级膜组件的渗透气提供低温能量;膜组件富氧环节,通过使用压缩透平膨胀机压缩机端加压后的空气与来自填埋气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版块中加压后的空气混合均匀后经过换热后通过使用空气分离膜,氧气与氮气分离系数较大的膜材料的膜组件在渗透气中得到富氧空气,截留气经过膨胀降温后可以为系统循环水或高温气体提供低温能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填埋气二氧化碳捕集工艺,其特征在于:
填埋气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版块,可分为加压降温脱水环节、膜分离环节、低温深冷分离环节、二氧化碳捕集回流环节;低温深冷分离环节利用完液化天然气冷能量后得到较低温天然气气体,充分利用该气体的低温能量为加压降温脱水环节压缩机降温或为该压缩机降温后的循环水降温;膜分离环节截留气膨胀降温后为加压降温脱水环节压缩机第二阶段降温提供低温能量,之后为膜分离环节真空泵后的换热器降温后的二氧化碳液体降温;二氧化碳捕集回流环节膜组件的截留气先经过压缩透平膨胀机为压缩机端提供动力,之后在进行一步膨胀降温,为低温深冷分离环节第二阶段降温提供低温能量,之后通过换热器可以为循环水或高温气体降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填埋气二氧化碳捕集工艺,其特征在于:
填埋气燃烧环节,普通的空气与填埋气脱碳富氧版块中被利用完低温能量的液化天然气和三级膜分离环节第三级膜组件渗透气和二氧化碳捕集回流环节截留气及部分膜组件富氧环节的富氧空气,填埋气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版块中利用完低温能量的液化天然气,按照一定空气过剩系数进行配比;填埋气混合气燃烧发电完成后排放的烟气先经过烟气脱硝处理,然后通过利用循环水或系统内低温气体为烟气进行降温,最后通入填埋气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版块中。
CN201711055664.8A 2017-11-01 2017-11-01 一种垃圾填埋气二氧化碳捕集工艺 Pending CN1077586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55664.8A CN107758664A (zh) 2017-11-01 2017-11-01 一种垃圾填埋气二氧化碳捕集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55664.8A CN107758664A (zh) 2017-11-01 2017-11-01 一种垃圾填埋气二氧化碳捕集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58664A true CN107758664A (zh) 2018-03-06

Family

ID=61272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55664.8A Pending CN107758664A (zh) 2017-11-01 2017-11-01 一种垃圾填埋气二氧化碳捕集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5866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6701A (zh) * 2018-04-13 2018-07-06 重庆交通大学 基于ipcc-sd模型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甲烷减排路径优化方法
CN110080843A (zh) * 2019-05-28 2019-08-02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工质净化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3209A (zh) * 2009-07-14 2010-02-10 北京健坤伟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从垃圾填埋气中提纯回收二氧化碳的方法及其装置
US7909911B2 (en) * 2007-10-18 2011-03-22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Carbon dioxide permeable membrane
CN106554838A (zh) * 2017-01-22 2017-04-05 甘焱生 一种复合型垃圾填埋气纯化装置系统
CN107081045A (zh) * 2017-04-14 2017-08-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捕集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09911B2 (en) * 2007-10-18 2011-03-22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Carbon dioxide permeable membrane
CN101643209A (zh) * 2009-07-14 2010-02-10 北京健坤伟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从垃圾填埋气中提纯回收二氧化碳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6554838A (zh) * 2017-01-22 2017-04-05 甘焱生 一种复合型垃圾填埋气纯化装置系统
CN107081045A (zh) * 2017-04-14 2017-08-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捕集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满昌,等: "城市生活垃圾沼气的净化技术进展", 《现代化工》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6701A (zh) * 2018-04-13 2018-07-06 重庆交通大学 基于ipcc-sd模型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甲烷减排路径优化方法
CN108256701B (zh) * 2018-04-13 2021-07-27 重庆交通大学 基于ipcc-sd模型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甲烷减排路径优化方法
CN110080843A (zh) * 2019-05-28 2019-08-02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工质净化系统及方法
CN110080843B (zh) * 2019-05-28 2023-11-10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工质净化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6702B (zh) 利用膜及渗透吹扫从燃烧气体中除去二氧化碳的气体分离工艺
EP2089139B1 (en) Improved absorbent regeneration
CA2670395C (en) Improved absorbent regeneration
CN101235752B (zh) 用燃气涡轮机发电的动力设备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
US8641994B2 (en) Method and plant for CO2 capturing
CN110022963A (zh) 气体分离-轮机中整合的co2捕获方法
WO2006043820A1 (en) Method for removing and recovering co2 from an exhaust gas
NO336193B1 (no) Forbedret fremgangsmåte ved regenerering av absorbent
CN107148398A (zh) 从气态混合物中分离产物气体的方法
CN107899375A (zh) 一种燃煤电厂烟道气二氧化碳混合捕集耦合微藻固碳工艺
CN107899376A (zh) 烟气中二氧化碳和氮气的联合捕集回收装置及方法
CN108266964A (zh) 一种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耦合空气压缩储能工艺
CN207805334U (zh) 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捕集回收装置
CN107899377A (zh) 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捕集回收装置及方法
CN207562639U (zh) 烟气中二氧化碳捕集回收装置
CN107758664A (zh) 一种垃圾填埋气二氧化碳捕集工艺
CN108926964A (zh) 一种热力发电厂分时二氧化碳捕集存储系统
CN103626177A (zh) 用于处理温室气体的系统和方法
CN107569981A (zh) 一种燃煤电厂烟道气二氧化碳捕集耦合生物炭制备工艺
CN207628185U (zh) 烟气中二氧化碳和氮气的联合捕集回收装置
CN215176163U (zh) 一种低氮浓碳燃烧系统
CN116196734A (zh) 一种水泥全氧燃烧耦合烟气二氧化碳捕集提纯装置
CN108568192A (zh) 一种二氧化碳优化捕集工艺
CN107927346A (zh) 一种垃圾填埋气二氧化碳捕集耦合微藻固碳工艺
CN206695129U (zh) 一种煤矿低瓦斯提纯及回收燃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0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