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51118A - 一种桑蚕结茧工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桑蚕结茧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51118A
CN107751118A CN201610702071.5A CN201610702071A CN107751118A CN 107751118 A CN107751118 A CN 107751118A CN 201610702071 A CN201610702071 A CN 201610702071A CN 107751118 A CN107751118 A CN 1077511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n cocoons
straw
silkworm
piece
bar sha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0207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侍双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70207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51118A/zh
Publication of CN107751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511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 A01K67/04Silkwor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桑蚕结茧工具,具有若干个结茧空间(5),经注塑成型。桑蚕结茧工具是由上下两部分组成,蔟具上部分由网状顶面(2)和上蔟片条形筋(4)以及上支撑柱(3)组成,上蔟片条形筋(4)和上支撑柱(3)间隔出上格子孔(6)。蔟具下部分由下蔟片条形筋(8)和下支撑(7)组成,间隔出下格子孔(6)。上格子孔(6)和下格子孔(6)组成结茧空间(5)。结茧空间(5)的四周的实施例可以是任意多边形形状。结茧空间(5)为蚕结茧提供了合适的环境,空间结构为敞开式的,四面通风透气,能够提高蚕茧子品质。本发明结构合理,蚕能够自动上蔟结茧,采茧子方便快捷,消毒简单彻底,而且使用时间长,成本低廉。

Description

一种桑蚕结茧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蚕桑业的蚕用具,特别是一种通过注塑加工而成的桑蚕吐丝结茧工具。
背景技术
桑蚕吐丝结茧的工具种类繁多,目前在市面上被蚕农使用的具有较好效果的桑蚕吐丝结茧工具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塑料折蔟”。该蔟具使用方法简单,消毒很方便,采茧子也比较容易。但也有不足之处,因为塑料折蔟使用时候需要一直平铺放置在蚕座上,塑料折蔟本身就是属于不定型的结构,不能在结茧过程中有移动之类的动作,而且蚕在空间上有上下位置,当上面的蚕排尿时会把下面已经结好茧的给污染了,所以使其结的茧子“黄斑茧”较多。而且空间位置不固定,空间也比较大,所以“双宫茧”较多。这样就会造成茧子的上车率和解舒率都不高。这样看来“塑料折蔟”对于提高茧子的质量起不到好的作用。
另一种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纸质的“方格蔟”。该蔟结茧的质量比“塑料折蔟”要好,“双宫茧”也较“塑料折蔟”少,上车率和解舒率也较高。但是因为该种蔟具是纸质的,所以其使用过程中会有如下问题:
1.因为纸质“方格蔟”的孔是四边封闭的,所以不能平铺着自动上蔟,需要收集老蚕,采用“室外预挂,室内上蔟”的办法上蔟结茧,这样就会增加蚕农的劳动量。
2.纸质的容易变形,造成不能机械式的采茧子,只能靠人工一个个的采摘。
3.纸质的消毒不方便,需要用火烤,且容易把蔟具损坏,此工序很费工。
4.使用时间短,纸质的容易受潮腐烂,一般使用2-3年。
5.蚕在结茧过程中在蔟具上到处爬动,在随机入孔期间会吐浮丝,有的甚至是真丝,每次的养蚕数量巨大,这样就浪费了大量的蚕丝。
6.蚕在结茧过程中还需要上下翻动蔟具两到三次,来保证结茧的结茧率和结茧质量。
由于这两种使用较为广泛的蔟具自身原因给蚕农造成使用上的负担,生产效率低下,用工成本较高,这样就会影响蚕农养蚕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影响了蚕农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两种使用较为广泛的桑蚕吐丝结茧蔟具所存在的缺陷,本发明集中了“塑料折蔟”和“纸板方格蔟”两者的优势,提供一种能得到无“黄斑茧”,“双宫茧”较少且茧子质量更好的桑蚕结茧工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桑蚕结茧工具,具有若干个结茧空间(5),注塑成型,桑蚕结茧工具是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和下部分是通过上蔟片连接插座(10)与下蔟片连接插头(9)相互连接在一起,蔟具上部分由网状顶面(2)和上蔟片条形筋(4)以及上支撑柱(3)组成,网状顶面(2)是由纵横交错的网格孔筋(1)组成,在网格孔筋(1)的下端边缘向下方向设置上蔟片条形筋(4),上蔟片条形筋(4)下端设支承柱3,上蔟片条形筋(4)和上支承柱(3),间隔出若干个上格子孔(6),蔟具下部分由下蔟片条形筋(8)和下支撑(7)组成,下蔟片条形筋(8)上端边缘向上方向设下支承柱(7),下蔟片条形筋(8)和下支撑(7)间隔出若干个下格子孔(6),上蔟片支撑柱(3)与下蔟片支撑柱(7)在数量上和形状上是相同的,在位置上也是对应一致的, 蔟片中相邻上下格子孔(6)共用了相重合的条形筋(4),支承柱(3)和条形筋(8)、支撑柱(7),上格子孔(6)和下格子孔(6)组成结茧空间(5)。在上蔟片两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挂钩(12)。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结茧空间11的上半部分是由网状顶面2和上蔟片条形筋4以及上支撑柱3组成。设网格孔筋1的结构,可以交叉形成网状顶面2,网状顶面2的网格孔小且密,它能够阻止蚕向外逃出,减少了蚕上蔟时候的劳动量,也不需要翻动蔟具,而且透气性能好,使得蔟具的上顶面通风透气。上支撑柱3和由上蔟片条形筋4间隔出的若干个多边形格子孔5共同组合形成了结茧空间11的上半部分。设下蔟片条形筋8的结构,能够间隔出多个多边形格子孔6。由下蔟片条形筋8所组成多边形格子孔6的横截面为任意边数的多边形,此多边形的内切圆直径的尺寸大于椭圆形蚕茧的短方向直径尺寸。无论多边行的边数为任何数值,下蔟片的支撑柱7都均匀地分布在多边行的内切圆的四个象限点位置上。当多边形边数近似无限多的时候,该多边形的形状就接近为圆形或者椭圆形,此时下蔟片的支撑柱7则均匀地分布在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四个象限点位置上。设定格子孔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则能够保证蚕吐丝营成的椭圆形茧短直径方向的横截面形状为近似为圆形,当多边形边数越多时,蚕吐丝的着丝面也就越多,这时蚕所结的椭圆形茧子短直径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就越接近圆形,这样就能够杜绝产生异形茧,使得蚕结茧形状为规则的椭圆形,这样就能够提高所结茧子的质量。设置由上下蔟片条形筋所组成的多边形格子孔能够让蚕快速找到吐丝结茧的位置,条形筋又能够成为蚕吐丝时候的着丝面,同时上下支撑柱可以作为蚕吐丝时候的着丝柱。下蔟片中相邻多边形格子孔6共用了相重合的条形筋8和条形筋8上的支撑柱7。下支撑柱7和由下蔟片条形筋8间隔出的若干个格子孔6共同组合形成了结茧空间11的下半部分。 上蔟片条形筋4组成多边形格子孔5和下蔟片条形筋8组成的多边形格子孔6在数量上和横截面形状上都是相同的,并且在位置是相互对应一致的。上蔟片支撑柱3与下蔟片支撑柱7在数量上和形状上是相同的,在位置上也是相互对应一致的, 上下支撑柱之间是接触性的连接。上下蔟片的支撑柱和蔟片的条形筋组成了开阔式的多边形格子孔结构,该结构所形成的空间就是熟蚕结茧的空间,该结茧空间高度尺寸大于椭圆形蚕茧的长方向直径尺寸,开阔式的结构保证了结茧空间的透气性。多边形格子孔的结构与纸板“方格蔟”的隔片相类似,此结构能够减少产品的重量,降低了生产成本。设上下蔟片的连接装置,起到连接上蔟片和下蔟片的作用,使两部分装配组成一个完整的结茧蔟具。在蔟具上设置挂钩的结构,能够使得当蔟具中的蚕有大部分吐丝营茧时,就可以把蔟具挂起来,这样保证了蔟具能够通风透气,设置挂钩就方便了蚕农的操作,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挂起蔟具使蔟具通风透气,有益效果就是提高了茧子的质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1是蚕结茧蔟具下蔟片的单个格子孔的示意图;
附图2是蚕结茧蔟具上蔟片的单个格子孔的示意图;
附图3是蚕结茧蔟具上蔟片和下蔟片组合后的单个格子孔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蔟片网格孔筋 2、网格状顶面 3、上支撑柱 4、上蔟片条形筋 5、上蔟片格子孔 6、下蔟片格子孔 7、下支撑柱 8、下蔟片条形筋 9、下蔟片连接插头 10、上蔟片连接插座 12、上蔟片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蚕结茧蔟具的下蔟片主要部件有:7、支撑柱 8、下蔟片的条形筋下蔟片的部件之间的的构成形式是:在下蔟片的底面有四条条形筋8组成的封闭式的四边形格子孔6,在条形筋8的上面设置若干个柱状的支撑柱7。
参照附图2,蚕结茧蔟具的上蔟片主要部件有: 1、网格孔筋 3、上支撑柱 4、上蔟片的条形筋上蔟片的部件之间的的构成形式是:在上蔟片的最上面是由若干个网格孔筋1纵横交叉组成的网状顶面2,在网格孔筋1的下端边缘向下方向上设置上蔟片条形筋4,上蔟片有四条条形筋4组成的封闭式的四边形格子孔5,在条形筋4的下面设置若干个柱状的支撑柱3。
参照附图3,单个蚕室完整的结构。上蔟片支撑柱3与下蔟片支撑柱7在数量上和形状上是相同的,在位置上是对应一致的, 上下支撑柱之间是接触性的连接。上蔟片中的网格状顶面能够起到防止蚕向外逃出的作用,支撑柱和格子孔共同组合形成蚕结茧空间11。蚕结茧空间11四周的实施例可以是多边形形状。
参照附图4,蚕结茧蔟具的上蔟片和下蔟片通过连接插座10和连接插头9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结茧蔟具。上蔟片支撑柱3与下蔟片支撑柱7在数量上和形状上是相同的,在位置上是对应一致的, 上下支撑柱之间是接触性的连接。上蔟片中相邻多边形格子孔5共用了相重合的条形筋4和条形筋4上的支撑柱3。下蔟片中相邻多边形格子孔6共用了相重合的条形筋8和条形筋8上的支撑柱7。上下蔟片中的支撑柱和格子孔共同组合形成了完整的蚕结茧蚕室。当蔟具中的蚕大部分已经吐丝营茧时,通过挂钩12将蔟具挂起通风透气。
具体实施时步骤如下:
当蚕有一部分成熟时候,通过喂食带有喷洒过蜕皮激素的桑叶,在蚕座低的地方多撒些桑叶,高的地方少撒些桑叶,来将蚕座整理平整,从而保证了蔟具在蚕座上的平整度,使得蚕不能在蔟具底部做成茧子。
在蚕几次休眠后的扩大蚕座匀蚕的过程中,调整蚕的单位面积数量,最终控制在每平方米800头左右。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保证了蚕上蔟正常合理的入孔率,同时也达到减少双宫茧的目的。
然后在蚕座上平铺一层带孔的塑料编织网,孔直径要保证蚕能钻出编织网。编织网起到将蔟具与桑叶,蚕粪,蚕尿等污染物隔离的作用,杜绝了污染物对蚕茧的污染。
再将本发明所阐述的蔟具平铺放置在塑料编织网上,蔟具之间相互紧靠着。这样在蚕结茧过程中蔟具始终是通风透气的,而且蔟具不会受到蚕座上污染物的污染,从该蔟具的多次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因为蔟具的高度方向尺寸大于椭圆形蚕茧的长直径尺寸,而且蚕结茧的位置是靠近上蔟片的网格孔顶面,所以结的茧子不会是受蚕座污染的茧子。因为该蔟具为一层结茧结构,且蔟具上方无熟蚕爬动排尿,所以不会因蚕尿造成“黄斑茧”。
过8-12小时,将蔟具通过上蔟片前端中部的挂钩挂在铁丝上,使蔟具能够通风透气,进而提高茧子的品质。
再过5-7天,蚕化蛹后将蔟具的上下蔟片分开,把下蔟片通过连接插头9前端的小圆柱与采茧器上的定位孔定位,就能够准确地定位蔟具的位置,通过采茧器来采茧子,这样操作就能够为规模化养殖的蚕农节省时间,减少用工量,进而提高蚕农效益。
最后将采好茧子的蔟具放在含有漂白粉的水中浸泡,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再次把上下蔟片通过连接插头连接好,悬挂在室内存放,等待下次使用。
参照附图5,蚕结茧蔟具的上蔟片和下蔟片通过连接插座10和连接插头9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结茧蔟具。上蔟片中相邻格子孔5共用了相重合的条形筋4和条形筋4上的支撑柱3,下蔟片中相邻格子孔6共用了相重合的条形筋8和条形筋8上的支撑柱7。本实施例的蔟具中,在位于下蔟片格子孔横截面内切圆的象限方向的其中一个方向上的支撑柱7长度要短于其他下蔟片的支撑柱5-10毫米,与该位置上的支撑柱7对应的上蔟片支撑柱3的长度则保持不变。与上蔟片中长度保持不变的支撑柱3相对应的象限方向的另外一个方向上的支撑柱3长度要短于其他上蔟片的支撑柱5-10毫米,与该位置上的支撑柱3对应的下蔟片支撑柱7的长度则保持不变。上下蔟片中的支撑柱和格子孔共同组合形成了完整的蚕结茧蚕室。当蔟具中的蚕大部分已经吐丝营茧时,通过挂钩12将蔟具挂起通风透气。
具体实施时步骤如下:
当蚕有一部分成熟时候,通过喂食带有喷洒过蜕皮激素的桑叶,在蚕座低的地方多撒些桑叶,高的地方少撒些桑叶,来将蚕座整理平整,从而保证了蔟具在蚕座上的平整度,使得蚕不能在蔟具底部做成茧子。
在蚕几次休眠后的扩大蚕座匀蚕的过程中,调整蚕的单位面积数量,最终控制在每平方米800头左右。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保证了蚕上蔟正常合理的入孔率,同时也达到减少双宫茧的目的。
然后在蚕座上平铺一层带孔的塑料编织网,孔直径要保证蚕能钻出编织网。编织网起到将蔟具与桑叶,蚕粪,蚕尿等污染物隔离的作用,杜绝了污染物对蚕茧的污染。
再将本实施例所阐述的蔟具平铺放置在塑料编织网上,蔟具之间相互紧靠着。这样在蚕结茧过程中蔟具始终是通风透气的,而且蔟具不会受到蚕座上污染物的污染,从该蔟具的多次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因为蔟具的高度方向尺寸大于椭圆形蚕茧的长直径尺寸,而且蚕结茧的位置是靠近上蔟片的网格孔顶面,所以结的茧子不会是受蚕座污染的茧子。因为该蔟具为一层结茧结构,且蔟具上方无熟蚕爬动排尿,所以不会造成“黄斑茧”。
过8-12小时,将蔟具通过上蔟片前端中部的挂钩挂在铁丝上,使蔟具能够通风透气,进而提高茧子的品质。
再过5-7天,蚕化蛹后将蔟具的上下蔟片分开,就本实施例阐述的蔟具而言,因为拆开后的单个蔟片中各自都具有在一个象限方向上的支撑柱是短于其他支撑柱的,所以茧子不是被相同高度的支撑柱包围,而是比较明显地有一个方向显露在蔟具中,这样就很容易徒手采摘茧子,省去了配备一个价格较高的采茧器,适合饲养蚕种张数较少的蚕农使用,为蚕农节省成本。最后将采好茧子的蔟具放在含有漂白粉的水中浸泡,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再次把上下蔟片通过连接插头连接好,悬挂在室内存储放,等待下次使用。

Claims (2)

1.一种桑蚕结茧工具,具有若干个结茧空间(5),注塑成型,桑蚕结茧工具是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和下部分是通过上蔟片连接插座(10)与下蔟片连接插头(9)相互连接在一起,其特征是,蔟具上部分由网状顶面(2)和上蔟片条形筋(4)以及上支撑柱(3)组成,网状顶面(2)是由纵横交错的网格孔筋(1)组成,在网格孔筋(1)的下端边缘向下方向设置上蔟片条形筋(4),上蔟片条形筋(4)下端设支承柱3,上蔟片条形筋(4)和上支承柱(3),间隔出若干个上格子孔(6),蔟具下部分由下蔟片条形筋(8)和下支撑(7)组成,下蔟片条形筋(8)上端边缘向上方向设下支承柱(7),下蔟片条形筋(8)和下支撑(7)间隔出若干个下格子孔(6),上蔟片支撑柱(3)与下蔟片支撑柱(7)在数量上和形状上是相同的,在位置上也是对应一致的,蔟片中相邻上下格子孔(6)共用了相重合的条形筋(4),支承柱(3)和条形筋(8)、支撑柱(7),上格子孔(6)和下格子孔(6)组成结茧空间(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蚕结茧工具,其特征是,在上蔟片两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挂钩(12)。
CN201610702071.5A 2016-08-21 2016-08-21 一种桑蚕结茧工具 Pending CN1077511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02071.5A CN107751118A (zh) 2016-08-21 2016-08-21 一种桑蚕结茧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02071.5A CN107751118A (zh) 2016-08-21 2016-08-21 一种桑蚕结茧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51118A true CN107751118A (zh) 2018-03-06

Family

ID=61263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02071.5A Pending CN107751118A (zh) 2016-08-21 2016-08-21 一种桑蚕结茧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5111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5151A (zh) * 2022-08-25 2022-10-28 湖州中江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桑蚕结茧用具以及养殖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5151A (zh) * 2022-08-25 2022-10-28 湖州中江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桑蚕结茧用具以及养殖装置
CN115245151B (zh) * 2022-08-25 2023-08-04 湖州中江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桑蚕结茧用具以及养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40010708B1 (ko) 상자형의 누에섶
CN106070095A (zh) 自动化大蚕养殖营茧平台
CN106234320A (zh) 自动化大蚕养殖营茧装置
CN107751118A (zh) 一种桑蚕结茧工具
CN104396836B (zh) 一种河川沙塘鳢定向交配及家系培育的方法
CN105123587A (zh) 一种带鱼巢的鱼苗孵化、培育池
CN205431668U (zh) 一种蚕结茧蔟具
CN206728910U (zh) 双层人工鱼巢
KR101378929B1 (ko) 전복 양식용 쉘터설치대
CN205052504U (zh) 一种带鱼巢的鱼苗孵化、培育池
CN106942084A (zh) 一种畜牧业自动循环饮水装置
KR200415851Y1 (ko) 수하식 사상체 배양장치
KR101346505B1 (ko) 해조류 수평면 양식 장치
CN205052506U (zh) 一种松针状新型鱼巢
CN202059874U (zh) 一种蜂王产卵诱导装置
CN106234321A (zh) 自动化大蚕养殖营茧方法
CN207639372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畜牧防护栏
CN208113779U (zh) 深水立体养殖子母网
CN208016728U (zh) 智能养蚕自动上蔟组件
CN207505759U (zh) 捕鱼网
CN219478915U (zh) 一种海参养殖网箱
CN201418319Y (zh) 贝类仿生态培育及催产的孔架装置
KR200189410Y1 (ko) 전복 양식용 쉘터
CN203538143U (zh) 一种可倾斜的平面茧床
CN219100913U (zh) 一种方便拆装的湿地用围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