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50134B - 用于鞋类物品的地面接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鞋类物品的地面接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50134B
CN107750134B CN201680034293.2A CN201680034293A CN107750134B CN 107750134 B CN107750134 B CN 107750134B CN 201680034293 A CN201680034293 A CN 201680034293A CN 107750134 B CN107750134 B CN 1077501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nd
engaging component
open cells
open
component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42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50134A (zh
Inventor
迈克尔·S·阿莫斯
赖山德尔·福莱特
托马斯·佛克森
约翰·赫德
沙恩·S·科哈楚
特洛伊·C·林德纳
乔纳森·拉斯卡
安德里亚·维奈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ke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k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e Inc filed Critical Nike Inc
Priority to CN20221056737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47581A/zh
Priority to CN202110071460.3A priority patent/CN1126173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50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501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50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501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00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0009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de at least partially of alveolar or honeycomb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02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3/12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 A43B13/122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sole or external lay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1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sole
    • A43B13/186Differential cushioning region, e.g. cushioning located under the ball of the foo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22Soles made slip-preventing or wear-resisting, e.g. by impregnation or spreading a wear-resisting layer
    • A43B13/223Profiled so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5/00Footwear for sporting purposes
    • A43B5/02Football boots or shoes, i.e. for soccer, football or rugby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5/00Footwear for sporting purposes
    • A43B5/06Running shoes; Track sho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15/00Non-skid devices or attach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15/00Non-skid devices or attachments
    • A43C15/005Nails, p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15/00Non-skid devices or attachments
    • A43C15/02Non-skid devices or attachments attached to the so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15/00Non-skid devices or attachments
    • A43C15/16Studs or cleats for football or like boots
    • A43C15/161Studs or cleats for football or like boo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ttachment to the sol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用于鞋类物的地面接合部件品,包括:(a)外周界缘,其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外周边;其中,所述外周界缘至少在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开放空间;和(b)基础结构,其至少在所述前足支撑区域至少部分地延伸跨过所述开放空间,以至少在所述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具有在所述开放空间中的多个开放单元的开放单元构造。开放单元构造中的多个这些开放单元具有的开口具有曲形周边且无明显拐角。本发明的另外的方面涉及非常轻质但非常硬的地面接合部件,特别是在前足支撑区域中。地面接合部件的两个或更多个尺寸可设置有大致恒定的前足硬度(可选地在尺码段上大致恒定)。

Description

用于鞋类物品的地面接合结构
对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2/165,708(其名称为“用于鞋类物品的地面接合结构”,于2015年5月22日提交)的优先权。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2/165,708以其全文在此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鞋类领域。更特别地,本发明各方面涉及运动鞋类物品和/或用于鞋类物品的地面接合结构,例如用于田径赛事和/或全速跑或其它相对较短和快速跑步运动(例如用于40码/m,100m,200m,400m,等等)中。
背景技术
术语/通用信息
首先,提供一些通用术语和信息,将有助于理解本说明书的各个部分和如在本文中所述的本发明方案。如前所述,本发明涉及鞋类领域。“鞋类”是指任何类型的足用穿着服饰,此用语包括但不限于:所有类型的鞋、靴、便鞋、凉鞋、夹趾拖鞋(thongs)、人字拖鞋、无跟拖鞋(mules)、平底拖鞋(scuffs)、凉拖(slippers)、运动专用鞋(例如,跑鞋、高尔夫鞋、网球鞋、棒球鞋、足球或橄榄球鞋、滑雪靴、篮球鞋、多功能训练鞋,等等),和类似物。
图1还提供了可用于解释和理解本说明书和/或本发明各方面的信息。更具体地,图1提供鞋类部件100的示意图,在此例示性示例中构成鞋类物品鞋底结构的一部分。下述中相同的通用定义和术语可适用于通常鞋类和/或适用于其它鞋类部件或其部分,例如鞋面、中底部件、外底部件、地面接合部件,等等。
首先,如图1中所示,除非另行从上下文说明或澄清,在此使用的用词“向前”或者“向前方向”是指:朝向鞋类结构或部件100的最前趾(FT)区域或沿朝向FT区域的方向。除非另行通过上下文说明或澄清,在此使用的用词“向后”或者“向后方向”是指:朝向鞋类结构或部件100的最后跟区域(RH)或沿朝向RH的方向。除非另行通过上下文说明或澄清,在此使用的用词“侧方”或者“旁侧”是指:鞋类结构或部件100的外侧或“小趾”侧。除非另行通过上下文说明或澄清,在此使用的用词“内里”或“内里侧”是指:鞋类结构或部件100的内侧或“大趾”侧。
而且,本发明的各种示例特征和方面可在此参照“纵向方向”和/或相对于鞋类部件100(例如鞋类鞋底结构)的“纵向长度”而公开或阐释。如图1中所示,“纵向方向”被确定为:从所关注鞋类部件100(在所示此示例中为鞋底结构或足支撑构件)的最后跟位置(图1中的RH)向最前趾位置(图1中的FT)延伸的线的方向。“纵向长度”L是从最后跟位置RH到最前趾位置FT测量的长度尺度。最后跟位置RH和最前趾位置FT可通过以下方式定位:当部件100(在所示此示例中例如为鞋底结构或足支撑构件,可选地作为鞋类物品或足接纳装置的一部分)在无载条件下(例如,除了可能的与部件100接合的鞋部件的重量/力之外,没有重量或力施加于部件100)在水平支撑表面S上取向时,确定相对于前、后平行竖直平面VP的后跟和前趾切点。如果特定鞋类部件100的最前和/或最后位置构成线段(而非切点),则最前趾位置和/或最后跟位置构成对应线段的中点。如果特定鞋类部件100的最前和/或最后位置构成两个或更多个分立的点或线段,则最前趾位置和/或最后跟位置构成连接于最远分开和分离点的线段的中点和/或线段的最远分开和分离端点(而无论中点本身是否处于部件100结构上)。如果最前和/或最后位置构成一个或多个区域,则最前趾位置和/或最后跟位置构成所述区域或组合区域的地理中心(而无论地理中心本身是否处于部件100结构上)。
一旦部件或结构100的纵向方向已确定(其中,部件100在无载条件下在水平支撑表面S上取向),则平面可垂直于此纵向方向取向(例如平面延伸进出图1的纸面)。这些垂直平面的位置可基于其沿纵向长度L的位置而规定,其中,垂直平面在最后跟位置RH与最前趾位置FT之间交叉于纵向方向。在这种图1所示示例中,最后跟位置RH被认为是测量原点(或0L位置),最前趾位置FT被认为是此部件的纵向长度的末端(或1.0L位置)。平面位置可基于其沿纵向长度L的位置而规定(在0L至1.0L之间),在此示例中从最后跟RH位置向前测量。图1显示出垂直于纵向方向(沿横向方向取向)的各个平面的位置,且所述平面沿纵向长度L定位在位置0.25L、0.4L、0.5L、0.55L、0.6L、0.8L(从最后跟位置RH沿向前方向测量)。这些平面在图1中所示的视图中可延伸进出纸面,且相似的平面可沿纵向长度L以任意其它所希望的位置取向。虽然这些平面可以平行于用于确定最后跟RH与最前趾FT位置的平行的竖直平面VP,不过这不是必需的。相反,沿纵向长度L的垂直平面的取向将取决于纵向方向的取向,其在图1中所示的布置/取向中可平行于或不平行于水平表面S。
而且,以下鞋类尺寸信息可用于下文中描述的鞋类结构:
男士/男孩鞋尺寸表
美国尺寸 欧洲尺寸 英国尺寸 长度(英寸) 长度(cm)
4.5 36 3.5 9 22.9
5 37 4 9.125 23.2
5.5 37 4.5 9.25 23.5
6 39 5.5 9.25 23.5
6.5 39 6 9.5 24.1
7 40 6.5 9.625 24.4
7.5 40-41 7 9.75 24.8
8 41 7.5 9.938 25.2
8.5 41-42 8 10.125 25.7
9 42 8.5 10.25 26
9.5 42-43 9 10.438 26.5
10 43 9.5 10.563 26.8
10.5 43-44 10 10.75 27.3
11 44 10.5 10.938 27.8
11.5 44-45 11 11.125 28.3
12 45 11.5 11.25 28.6
13 46 12.5 11.563 29.4
14 47 13.5 11.875 30.2
15 48 14.5 12.188 31
16 49 15.5 12.5 31.8
女士/女孩鞋尺寸表
美国尺寸 欧洲尺寸 英国尺寸 长度(英寸) 长度(cm)
4 35 2 8.188 20.8
4.5 35 2.5 8.375 21.3
5 35-36 3 8.5 21.6
5.5 36 3.5 8.75 22.2
6 36-37 4 8.875 22.5
6.5 37 4.5 9.063 23
7 37-38 5 9.25 23.5
7.5 38 5.5 9.375 23.8
8 38-39 6 9.5 24.1
8.5 39 6.5 9.688 24.6
9 39-40 7 9.875 25.1
9.5 40 7.5 10 25.4
10 40-41 8 10.188 25.9
10.5 41 8.5 10.313 26.2
11 41-42 9 10.5 26.7
11.5 42 9.5 10.688 27.1
12 42-43 10 10.875 27.6
发明内容
提供此发明内容以通过简化形式引入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些构思,在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此发明内容并非用于标示本发明的关键特征或基本特征。
虽然可能用于任意所希望类型或风格的鞋,不过本发明各方面可特别关注运动鞋,包括用于全速跑和/或其它相对较快的短跑运动(例如40码/m,100mi,200m,400m,等等)的跑鞋或鞋。
本发明的一些方面涉及地面接合部件,例如鞋底板,用于鞋类物品,包括:(a)外周界缘(例如至少3mm宽(0.12英寸)或6mm宽(0.24英寸)),其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的外周边(外周界缘可沿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的外周边的至少80%或者至少90%设置),其中,所述外周界缘限定朝上表面和与所述朝上表面反向的朝地表面,其中,所述外周界缘至少在所述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的前足支撑区域(且可选地还在弓部支撑区域和/或跟支撑区域上)限定开放空间,其中外周界缘可设置尺寸和形状可设置为用以支撑穿鞋者足部的整个足底表面;和(b)基础结构(在此也称为支撑结构),其从所述外周界缘(例如从朝地表面和/或朝上表面)延伸,并至少在所述前足支撑区域至少部分地跨过所述开放空间,以至少在所述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具有跨过所述开放空间的多个开放单元的开放单元构造,其中,所述开放单元构造中的多个(例如,至少大多数(在一些示例中为至少55%、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或甚至至少95%))所述开放单元具有的开口具有曲形周边且无明显拐角(例如圆形、椭圆形、和/或卵形的开口)。
在根据本发明各方面的至少一些示例结构中,基础结构进一步可限定位于开放空间内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开放单元、和/或一个或多个封闭单元(例如,在外周界缘的朝地表面处和/或其下定位的单元)。开放空间和/或基础结构可延伸到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在其外周界缘之内的所有区域(例如,从前趾区域到后跟区域、从内里侧边缘到旁侧边缘,等等)。
另外地或可替代地,如果希望,则基础结构可以限定一个或多个防滑支撑区域以接合或支撑主抓地元件,例如尖钉或其它防滑元件(例如,永久固定的防滑体或尖钉,可移除的防滑体或尖钉,集成形成的防滑体或尖钉等等)。防滑支撑区域可以位于:(a)外周界缘内(例如在其朝地表面上),(b)至少部分地在外周界缘内(例如至少部分地在其朝地表面内),(c)在开放空间内,(d)从外周界缘延伸到开放空间中和/或跨过开放空间,和/或(e)在外周界缘的旁侧与外周界缘的内里侧之间。
基础结构进一步可以在各种位置限定多个辅助抓地元件,例如沿任意存在的防滑支撑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分散;在基础结构的开放单元、部分开放单元和/或封闭单元之间;在外周界缘处;在基础结构的“拐角”处,等等。作为一些更特别的示例,所述基础结构可限定:至少四个辅助抓地元件,它们沿所述开放单元构造的至少一些独立的开放和/或部分开放单元分散,且可选地,六个辅助抓地元件可沿所述开放单元构造的至少一些独立的开放和/或部分开放单元设置(例如,采取基本六角形的辅助抓地元件布置)。所述多个独立的开放单元中的至少一些(包括沿其分散的辅助抓地元件)可位于:地面接合部件的内里前足支撑区域、中央前足支撑区域、侧方前足支撑区域、第一趾骨头支撑区域、前趾支撑区域、和/或跟区域。在一些更具体的示例中,开放单元构造的至少30%的独立的开放和/或部分开放单元(在一些示例中,至少40%、至少50%、或甚至至少60%的的独立开放和/或部分开放单元)均将包括沿所述独立的开放和/或部分开放单元的周边分散的多个辅助抓地元件。这样的单元可包括沿它们布置的至少四个辅助抓地元件或甚至六个(或至少六个)辅助抓地元件(例如沿独立单元以基本六角形布置方式布置)
虽然主抓地元件可设置在根据本发明的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上任何所希望位置,不过在一些示例结构中,用于主抓地元件的防滑支撑区域将至少设置在以下的两个或更多个位置:(a)第一防滑支撑区域(可选地具有相关联的主抓地元件),其处于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的旁侧处或其附近、或者至少部分地处于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的旁侧中;(b)第二防滑支撑区域(可选地具有相关联的主抓地元件),其在外周界缘的朝地表面的旁侧与外周界缘的朝地表面的内里侧之间;(c)第三防滑支撑区域(可选地具有相关联的主抓地元件),其在第二防滑支撑区域与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的内里侧之间;和/或(d)第四防滑支撑区域(可选地具有相关联的主抓地元件),其处于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的内里侧处或其附近、或者至少部分地处于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的内里侧中。虽然根据本发明一些方面的一些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可仅包括这四个防滑支撑区域(和相关联的主抓地元件),不过如果希望则可提供更多或更少的防滑支撑区域(和与其相关联的主抓地元件)。而且,如果希望,则基础结构的开放单元可位于相邻的防滑安装区域之间(例如,使得基础结构在防滑安装区域的至少一些周围连续延伸或在其间延伸)。
任意一个或多个防滑支撑区域可包括防滑安装区域用于接合主抓地元件,例如尖钉或其它防滑体。如果希望,则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些示例,防滑支撑区域和/或至少一些防滑支撑区域(例如前述的第一、第二、第三防滑支撑区域)的防滑安装区域可实质对准或甚至极度实质对准。作为另一更特别的示例,在包括实质对准或甚至极度实质对准的第一、第二、第三防滑支撑区域和/或第一、第二、第三防滑安装区域的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中,这些部件可以在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的前足支撑区域中沿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的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或甚至极度实质对准。若存在,则前述的第四防滑支撑区域(和/或随其包括的用于接合主抓地元件的任何防滑安装区域)可位于第一、第二、第三防滑支撑区域(和/或其相关联的防滑安装区域)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所沿的线之后。另外地或可替代地,如果希望,则前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防滑支撑区域(和/或任何相关联的防滑安装区域)可大致沿延伸跨过前足支撑区域的平滑曲线安置。如果所关注对象的地理中心(例如主抓地元件的中心或尖点)位于直线上和/或在与直线相距10mm(0.39英寸)的范围内,则这些类型的部件(例如防滑安装区域和/或防滑支撑区域)被认为是“实质对准”,如该用词在本文中在此应用环境中所用。“极度实质对准”的对象均使其地理中心(例如主抓地元件的中心或尖点)位于直线上和/或位于与直线相距5mm(0.2英寸)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些示例的基础结构可包括至少一组开放和/或部分开放单元,其中此第一组的“至少部分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单元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用词“至少部分开放单元”是指:一个或多个部分开放单元和/或开放单元,此用语将在下文中更详细阐释)。可选地,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组的单元的至少三个单元(在一些示例中至少四个或甚至至少六个单元)的地理中心(例如开口中心)将在前足支撑区域中沿从可包含其在内的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和/或鞋类物品的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定位。如果每个所关注单元的地理中心(例如开口中心)位于直线上和/或位于与直线相距10mm(0.39英寸)的范围内,则开放或部分开放单元被认为被认为实质对准,如该用词在本文中在此应用环境中所用。每个极度实质对准单元均使其地理中心(例如开口中心)位于直线上和/或位于与直线相距5mm(0.2英寸)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些示例的基础结构也可包括两组或更多组的开放和/或部分开放单元,其中相应组内的至少三个单元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于针对所述组的直线(且可选地,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于从地面接合部件和/或鞋底结构的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直线)。根据本发明的此方面的一些基础结构可以包括:2~20组实质对准的单元和/或极度实质对准的单元、或甚至3~15组实质对准的单元和/或极度实质对准的单元。当多组实质对准单元和/或极度实质对准单元存在于基础结构中时,对准或极度对准的组的单元可沿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和/或鞋底结构的前到后方向和/或纵向方向相互分开。
作为一些甚至更特别的示例,基础结构进一步可限定成一组开放和/或部分开放单元,其紧邻位于前述第一、第二、第三防滑支撑区域和/或防滑安装区域之后和/或之前。任意或两个这些组的开放和/或部分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和/或部分开放单元的地理中心(例如开口中心)可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可选地沿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的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对准。一个或多个额外的组的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开放单元和/或部分开放单元可沿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结构以其它位置和/或其它取向设置(其中,每“组”包括:至少三个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开放单元和/或部分开放单元)。作为一些甚至更特别的示例,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些示例的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可以进一步包括:(a)1~8个额外组的三个或更多个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开放单元和/或部分开放单元,处于前述第一、第二、第三防滑支撑区域/或防滑安装区域之后;和/或(b)1~8个额外组的三个或更多个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开放单元和/或部分开放单元,处于前述第一、第二、第三防滑支撑区域/或防滑安装区域之前。可选地,如果希望,则任意一个或多个这些组的开放和/或部分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和/或部分开放单元的地理中心(例如开口中心)可沿从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的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
如前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些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中的基础结构将限定辅助抓地元件,例如在由基础结构限定的拐角处。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中,基础结构将限定:至少一群的至少十个辅助抓地元件,其位于35mm直径的圆内,在一些示例中在30mm直径的圆内或者甚至在25mm直径的圆内。这些群可位于鞋底结构中的不同位置以在所述区域增大抓地和/或可能增大局部硬度(因为辅助抓地元件增大了所述基础在局部区域处的z高度(厚度),这种增大的z高度还可增大该局部区域处的硬度)。作为一些更特别的示例,如前所述的一个或多个群的至少10个辅助抓地元件可以设置在沿所述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的内里侧的位置,处于所述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的第一跖骨头支撑区域之后(例如在最后内里侧主抓地元件之后)且处于所述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的跟支撑区域之前。另外地或可替代地,这种类型的群也可设置在内里侧前足支撑区域中,例如在两个内里侧主抓地元件之间、和/或在弓部支撑区域中。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用于鞋类物品的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包括:(a)外周界缘,其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的外周边,其中,所述外周界缘限定朝上表面、和与所述朝上表面反向的朝地表面,其中,所述外周界缘至少在所述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的前足支撑区域处限定开放空间;(b)基础结构,其从所述外周界缘延伸(例如从朝地表面延伸(可选地与朝地表面集成形成)和/或从朝上表面延伸(可选地与朝上表面集成形成)),并延伸而至少在所述前足支撑区域至少部分地跨过所述开放空间,以至少在所述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具有跨过所述开放空间的多个开放单元的开放单元构造。这些示例性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可进一步包括以下性能组中的至少一者:
Figure BDA0001503954200000091
Figure BDA0001503954200000101
此表中的所述“尺寸范围”对应于所述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的纵向长度L;所述“重量”仅对应于所述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的所述外周界缘和基础结构的重量,而任何分立接合的防滑体、钉或其它主抓地元件排除在外;所述“尺寸/重量比”对应于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纵向长度(以英寸为单位)与所述重量(以克为单位)之比。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延伸以支撑穿鞋者足部的整个足底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此方面的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可具有前述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特征,所包括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特征涉及:外周界缘,防滑支撑区域,防滑安装区域,主抓地元件,辅助抓地元件,开放单元和/或部分开放单元结构,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特征,等等。
本发明的另外的方面涉及不同尺寸的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的组,例如具有任意前述结构和/或特征。这些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的组将包括:至少两个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其具有彼此相差至少±两个标准尺寸的标准尺寸。这些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的基础结构彼此不同,并相对于其相应的外周界缘构建和布置,使得所述组的两个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所具有的前足硬度将会在彼此的±10%以内(例如,当在相同/相当的测量条件下测量时)。
所述“组”进一步可包括:第三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其具有的标准尺寸与其它两个标准尺寸相差至少±两个标准尺寸,其中,第三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的基础结构与其它两个不同,并相对于第三部件/板的外周界缘构建和布置,使得第三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所具有的前足硬度将在前述第一和/或第二部件/板的前足硬度的±10%以内(例如,当在相同/相当的测量条件下测量时)。一个或多个具有不同基础结构的另外的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可设置在所述组中(可选地与所述组的其它部件/板相差至少两个标准尺寸),其中这些另外的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的基础结构可以相对于其相应的外周界缘构建和布置,使得所述另外的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所具有的前足硬度将在所述组中至少一个其它的(可选地为全部)部件/板的前足硬度的±10%以内(例如,当在相同/相当的测量条件下测量时)。以此方式,所述组的所有的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可具有与所述组中其它板大致相同的前足硬度特征(例如,相互在±10%以内,和/或在所述组的至少一个板的±10%以内)。
如前所述,在本发明的此方面,与所述组的其它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相差至少两个标准尺寸的所述组的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将具有不同基础结构。不过,如果希望,则所述组可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组中另一部件/板相差±一个标准尺寸的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在尺寸上与所述组中另一部件/板相差±一个标准尺寸的部件/板可具有的基础结构和/或界缘结构是从所述组中的另一个板的比例放大或比例缩小的形式。作为甚至更特别的示例,尺寸7的板可为尺寸8的板的比例缩小形式,或者其可为尺寸6的板的比例放大形式。
作为另一可选/示例特征,一个板尺寸可用于多于一种标准鞋尺寸。例如,1/2尺寸的鞋可使用与在其前后的对应整数尺寸之一相同的板尺寸。作为更特别的示例,5 1/2尺寸的鞋可使用尺寸5或尺寸6的鞋所用的板(尺寸5的板可为尺寸6的板的比例缩小形式,例如具有相同的整体基础结构(除了比例不同))。所述组中的±一个标准尺寸板和/或1/2尺寸板可具有与所述组中的其它板大致相同的前足硬度特征(例如,相互在±10%以内,和/或在所述组的至少一个其它板的±10%以内)。
本发明的另外的方面涉及鞋类物品,其包括:鞋面;和与所述鞋面接合的鞋底结构。所述鞋底结构将包括:具有任意一个或多个前述特征和/或任意前述特征组合的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鞋面可通过任何希望的鞋面材料和/或鞋面构造制成,包括如在鞋类领域中传统公知和使用的鞋面材料和/或鞋面构造(例如,特别是在跑鞋或者用于全速跑或其它相对较短的快跑运动(例如40码/m、100m、200m,400m,等等)的鞋中使用的鞋面材料和/或构造)。作为一些更具体的示例,所述鞋面的至少一部分(或甚至主要部分、全部或大致全部)可包括纺织织物部件和/或针织织物部件(和/或其它轻质构造)。
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些示例的鞋类物品将不包括外部中底部件(例如位于鞋面之外)。相反地,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些示例中,鞋底结构将主要由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构成,鞋类物品将主要由鞋面(及其一个或多个部件部分,包括任何系带或其它紧固系统部件和/或内部内底或鞋垫部件)和与其接合的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构成。根据本发明的一些鞋类物品将包括:直接接合于鞋面(例如接合于鞋面的底表面和/或士多宝)的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的朝上表面。可选地,鞋面的底表面(例如士多宝)可包括一部件以具有拟通过基础结构的开放单元显示的所希望的颜色或图形。
如果希望,则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些示例,鞋面的底表面的至少一些部分(例如士多宝)可在鞋结构的外部处露出和/或可见。作为一些更具体的示例,鞋面的底表面可在以下位置露出和/或可见:(a)在地面接合部件/鞋底板的开放空间中(例如至少在前足支撑区域中,其穿过任何已有基础结构中的开放单元和/或部分开放单元,等等);(b)在鞋底结构的弓部支撑区域中(例如穿过任何已有基础结构中的开放单元和/或部分开放单元,等等);和/或(c)在鞋底结构的跟支撑区域中(例如穿过任何已有基础结构中的开放单元和/或部分开放单元,等等)。
本发明的另外的方面涉及形成地面接合支撑部件/鞋底板的方法、鞋底结构、和/或各种类型和结构的鞋类物品,如前所述。
附图说明
以上的发明内容以及以下的详细描述在结合附图阅读时将被更好地理解,在附图中,相同/相似的附图标记在附图标记出现的所有各图中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提供图1以利于例示和阐释背景和定义信息,用于理解本发明的特定术语和各方面;
图2A-2D分别提供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些方面的鞋类物品的侧向侧视图、仰视图、沿防滑安装区域的放大仰视图、和沿防滑安装区域的放大立体图;
图3提供类似于图2B的仰视图,用于例示根据本发明一些示例的地面接合部件的额外的可能特征;
图4A至4H提供的各视图例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些示例特征的地面接合部件的支撑结构的额外特征。
图5A-10C提供根据本发明一些方面的一组不同尺寸的地面接合部件的各视图;和
图11A-11E提供的各视图涉及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地面接合部件的硬度和能量恢复检测。
阅读者应理解,附图不必按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根据本发明的鞋类结构和部件的各种示例的描述中参照附图,附图形成本文的一部分,其中通过例示显示出本发明的各方面可施行其中的各种示例结构和环境。应理解,可采用其它结构和环境,在不背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基于具体描述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结构和功能的修改。此外,用词“地面接合部件”和“鞋底板”在此申请中始终使用并且可互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此使用的“鞋底板”是一种类型的用于鞋类物品的地面接合部件。除非另行提出或者不适用于应用环境,否则关于“地面接合部件”所述的任何特征或其它信息也可用于或适用于“鞋底板”,和/或关于“鞋底板”所述的任何特征或其它信息也可用于或适用于其它“地面接合部件”。
图2A和2B分别提供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些方面的鞋类物品200的侧向侧视图和仰视图。此示例性鞋类物品200是跑鞋,更具体地是目标用于全速跑或者其它相对较短距离跑的跑鞋,例如用于40码/m,100m,200m,400m等等。不过,本发明的各方面也可用于其它距离跑和/或其它类型用途或体育活动的鞋。鞋类物品200包括鞋面202和与鞋面202接合的鞋底结构204。鞋面202和鞋底结构204可以按任意所希望的方式接合到一起,包括采用在鞋类领域中传统已知和使用的方式(例如,通过粘接剂或胶合剂,通过缝合或缝制,通过机械连接件,等等)。
本示例的鞋面202包括足接纳开口206以提供进入内腔,穿鞋者足部插入内腔中。鞋面202进一步可包括:舌构件208,舌构件208位于足背区域上并定位以缓和封闭系统210(其在此例示性示例中构成系带类型的封闭系统)的感受。
如前所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情况下,鞋面202可通过任何所希望的材料和/或以任何所希望的构造和/或方式制成。作为一些更具体的示例,鞋面202的至少一部分(可选地为鞋面202的大部分、全部、或大致全部)可形成为纺织织物部件和/或针织织物部件。用于鞋面202的织物部件可具有类似于
Figure BDA0001503954200000141
牌鞋类中提供的和/或通过俄勒冈州比弗顿的NIKE公司的产品中可用的FLYWEAVETM技术提供的结构和/或构造。
另外地或可替代地,如果希望,则鞋面202构造可包括:具有例如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文献No.2013/0104423(该公开文献通过引用全文并入本文)中所述类型的具有足紧固和接合结构(例如“动态”和/或“适应性配合”结构)的鞋面。在一些额外示例中,如果希望,则根据本发明的鞋面和鞋类物品可包括可来自俄勒冈州比弗顿的NIKE公司的
Figure BDA0001503954200000142
牌鞋类中所用类型的足紧固和接合结构。另外地或可替代地,如果希望,则根据本发明的鞋面和鞋类物品可以包括鞋面材料的熔融层,例如在NIKE“FUSE”鞋类产品线中包括的类型的鞋面。作为进一步的额外示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情况下,可使用美国专利7,347,011和/或8,429,835中所述类型的鞋面(美国专利7,347,011和8,429,835均通过引用全文并入本文)。
204现在将更详细描述此示例性鞋类物品200的鞋底结构。如图2A和2B中所示,此示例的鞋底结构204包括一个主要部件,即,地面接合部件或鞋底板240,其可选地与底表面220S(例如士多宝构件)和/或鞋面202的侧表面通过粘接剂或胶合剂、机械固紧件、缝合或缝制等接合。此示例的地面接合部件240具有的其最后延伸范围242R位于后跟支撑区域处。此示例的地面接合部件240延伸以支撑穿鞋者足部的整个足底表面。
特别地,在此例示性示例中,未设置外部中底或内部中底部件(例如泡沫材料、流体填充囊等)。以此方式,鞋/鞋底板将几乎不从赛跑中的用户吸收能量,跑者施加于鞋的绝大多数力将传递到接触表面(例如跑道或地面)。如果希望,则可设置内部内底部件(或鞋垫)以增强鞋的舒适性。可替代地,如果希望,则中底部件可设置并位于(a)鞋面202的底表面202S(例如士多宝(strobel)构件)与(b)地面接合部件240之间。优选地,中底部件(若存在)将会为薄的轻质部件,例如为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一个或多个泡沫材料部分、一个或多个流体填充囊,一个或多个机械缓冲部件,等等。
在此例示性的示例中,鞋面202的底表面220S在鞋底结构204的外部处大致通过鞋底结构204的底部露出和/或可见(可在鞋底结构204的大于30%、大于40%、大于50%、大于60%、甚至大于75%的底表面区域上露出)。如图2B中所示,鞋面202的底表面220S在以下部位露出:前足支撑区域、弓部支撑区域、和/或跟支撑区域处(通过在下文中更详细描述的地面接合部件240的开放单元252和/或任意部分开放单元254(在此也称为开放空间244))。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鞋底结构204/鞋类物品200的示例地面接合部件240现在将参照图2A至2C更详细描述。如图所示,这些示例性地面接合部件240包括:外周界缘242O,例如,其可至少3mm(0.12英寸)宽(在一些示例中至少4mm(0.16英寸)宽、至少6mm(0.24英寸)宽、或甚至至少8mm(0.32英寸)宽)。这种“宽度”WO被定义为:从外周界缘242O的一个边缘(例如外边缘)经开放空间244到其相反边缘(例如内边缘)的直接最短距离,如图2B中所示。虽然图2B显示出此外周界缘242O沿地面接合部件240的外周边完全且连续地延伸并限定100%的外周边,不过其它选择也是可行的。例如,如果希望,则可在地面接合部件240的外周边处的外周界缘242O中存在一个或多个断口,使得外周界缘242O仅沿地面接合部件240的外周边的至少75%、至少80%、至少90%、或甚至至少95%而存在。外周界缘242O可在其周边的沿线上具有恒定或变化的宽度WO
图2B进一步显示出地面接合部件240的外周界缘242O至少在地面接合部件240的前足支撑区域处限定开放空间244,在此例示性示例中,开放空间244延伸进入且穿过地面接合部件240的弓部支撑区域和跟支撑区域中。这些示例的外周界缘242O的最后延伸范围242R位于跟支撑区域内,可选地在地面接合部件240的后跟支撑区域和/或最后跟RH位置处。地面接合部件240可装配和固定到鞋面202的底表面220S和/或侧表面,例如通过胶合剂或粘接剂、通过机械连接件、通过缝合等实现。
这种示例的地面接合部件240成形为从旁侧到内里侧延伸完全跨过鞋底结构204的前足支撑区域。以此方式,外周界缘242O至少在前足内里和前足旁侧且沿前趾区域形成鞋底结构204的内里和旁侧边缘。地面接合部件240也可在鞋底结构204的其它区域从旁侧边缘到内里侧边缘延伸完全跨过鞋底结构204,包括鞋底结构204的整个纵向长度。以此方式,如果希望,则外周界缘242O可在整个鞋底结构204形成鞋底结构204的底部的内里和旁侧边缘。
这种例示性示例地面接合部件240的外周界缘242O限定朝上表面248U(例如见图2A)、和与朝上表面248U反向的朝地表面248G(例如见图2B-2C)。朝上表面248U提供一表面以支撑穿鞋者足部和/或接合鞋面202(和/或可选地,接合任何存在的中底部件220)。外周界缘242O可以提供相对较大的表面积用于可靠支撑穿鞋者足部的足底表面。进一步,外周界缘242O可提供相对较大的表面积用于可靠接合另一鞋类部件(例如鞋面202的底表面202S),例如,用于通过粘接剂或胶合剂而结合、用于支撑线缝或针缝、用于支撑机械固紧件、等等的表面。
图2B、2C进一步例示出此示例性鞋底结构204的地面接合部件240包括:支撑结构250,支撑结构250从外周界缘242O延伸到开放空间244中并至少部分地跨过(且可选地完全跨过)开放空间244。这种示例性支撑结构250在开放空间244内的位置处的顶表面齐平于和/或平滑过渡到外周界缘242O中,以提供朝上表面248U的一部分(且可用于如前所述的朝上表面248U的目的)。
这些示例的支撑结构250从外周界缘242O的朝地表面248G延伸以限定地面接合部件240的朝地表面248G的至少一部分。在图2A-2C所示的示例中,支撑结构250包括基础结构(在此也标记为250),基础结构从外周界缘242O的朝地表面248G延伸,并且进入、部分跨过或完全跨过开放空间244,以限定单元构造。所示的基础结构250限定以下中的至少一种:(a)位于开放空间244内的一个或多个开放的单元,(b)位于开放空间244内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开放的单元,和/或(c)一个或多个封闭单元,例如位于外周界缘242O下。“开放的单元”构成的单元中,单元开口的周边完全由基础结构250限定(例如可见图2B中的单元252)。“部分开放的单元”构成的单元中,单元开口的周边的一个或多个部分由基础结构250在开放空间244内限定,而单元开口的周边的一个或多个其它部分由另一结构限定,所述另一结构例如为外周界缘242O。“封闭单元”可具有外基础结构250,但无开口(例如,其可形成为使得:将限定单元开口的基础250的部分位于外周界缘242O之下)。如图2B(以及在下文中更详细描述的其它图)中所示,在所示的示例基础结构250中,开放单元构造的至少50%(可选地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或甚至至少95%)的开放单元252所具有的开口具有曲形周边,且没有明显拐角(例如当至少从朝上表面248U观察时为圆形、椭圆形和/或卵形开口)。开放空间244和/或基础结构250可以延伸到外周界缘242O内的地面接合部件240的所有区域。
如图2B-2D(以及下述其它图)中进一步所示,基础结构250进一步限定一个或多个主抓地元件或防滑支撑区域260。八个分立的防滑支撑区域260显示在图2A-2C的示例中,其中:(a)三个主防滑支撑区域260在地面接合部件240的内里侧上(一个处于地面接合部件240的内里前足支撑区域或内里足中支撑区域之处或其附近,第二个处于内里前足支撑区域中在这一个之前,第三个处于内里趾支撑区域处在这一个之前);(b)三个主防滑支撑区域260在地面接合部件240的旁侧上(一个处于地面接合部件240的侧方前足支撑区域或侧方足中支撑区域之处或其附近,第二个处于侧方前足支撑区域中在这一个之前,第三个处于侧方趾支撑区域处的这一个之前);和(c)两个主防滑支撑区域260在中央前足区域中(例如处于最后旁侧防滑支撑区域260与最后内里侧防滑支撑区域260之间)。主抓地元件,例如尖钉262或其它防滑体,可接合于或者集成形成于防滑支撑区域260处的地面接合部件240(例如每个防滑支撑区域260设置一个防滑体或尖钉262)。防滑体或尖钉262(在此也称为主抓地元件)可永久地固定到其相关联的防滑支撑区域260中的防滑安装区域,例如通过当形成基础结构250(例如通过模制成形实现)时将防滑体或尖钉262注入模制到防滑支撑区域260中而实现。在这样的结构中,防滑体或尖钉262可包括:盘或外周边构件,其在模制过程中嵌入防滑支撑区域260的材料中。作为另一可替代方案,防滑体或尖钉262可在防滑按照区域处被可移除地安装到地面接合部件240,例如通过螺纹类型连接件、螺丝扣类型连接件、或在鞋类领域中公知和使用的其它可移除的防滑/钉结构实现。用于安装可移除的防滑体的硬件或其它结构可以集成形成到防滑支撑区域260中或者另外接合到防滑支撑区域260中(例如通过注入模制、粘接剂、或机械连接件实现)。
防滑支撑区域260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情况下采取各种结构。在所示的示例中,防滑支撑区域260由基础结构250限定并作为基础结构250的一部分,作为基础材料增厚部分位于外周界缘242O内或部分地位于外周界缘242O内和/或位于开放空间244内。作为不同的选项,如果希望,则一个或多个防滑支撑区域260可在一个或多个以下区域中限定:(a)仅在外周界缘242O中,(b)部分在外周界缘242O中且部分在开放空间244中,和/或(c)完全在开放空间244内(可选地位于外周界缘242O之处或其相邻处)。当多个防滑支撑区域260存在于单一地面接合部件240中时,所有的防滑支撑区域260不需具有相同的尺寸、构造、和/或相对于外周界缘242O和/或开放空间244的取向(不过如果希望,则它们可均具有相同的尺寸、构造和/或取向)。
虽然其它构造也是可行的,不过在此例示性示例中(例如参见图2B-2D),防滑支撑区域260形成为更厚材料的基本六角形区域,防滑体/钉262和/或安装硬件的至少一部分将固定到或以其他方式接合到基本六角形区域之中或之处。防滑支撑区域260在此例示性示例中集成形成为基础结构250的一部分。所示的示例进一步显示出:基础结构250限定沿第一防滑支撑区域260分散的多个辅助抓地元件264。虽然辅助抓地元件264的其它的选项和数量也是可行的,不过,在此例示性示例中,辅助抓地元件264设置在构成防滑支撑区域260的基本六角形结构的六个拐角中的每个之处(使每个防滑支撑区域260具有沿其分散的六个辅助抓地元件264)。此示例的辅助抓地元件264是由基础250材料形成的突起尖角或金字塔类型结构,突起高于基本六角形防滑支撑区域260的基表面266。主抓地元件262的自由端延伸超过辅助抓地元件264的自由端(沿防滑体延伸方向和/或当鞋200位于平坦表面上时),并被设计以首先接合地面。参见图2D。如果主抓地元件262以足够深度沉入接触表面(例如跑道、地面,等等)中,则辅助抓地元件264可然后接合于接触表面并对穿鞋者提供额外抓地。在沿单一主抓地元件262的单独防滑安装区域260中,紧邻包围辅助抓地元件264(其包围主抓地元件262)的尖点部位或峰可位于在所述安装区域260中所包围的主抓地元件262的峰或尖点部位的1.5英寸(3.8cm)内(在一些示例中,在1英寸(2.5cm)内或甚至在0.75英寸(1.9cm)内)。
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些示例中,外周界缘242O以及延伸到第一开放空间244中或跨过第一开放空间244的支撑结构250可构成单个一体式构造。所述一体式构造可通过聚合物材料形成,例如
Figure BDA0001503954200000191
牌的聚合物材料或热塑性聚氨酯材料。作为另一示例,如果希望,则地面接合部件240可被制成为多部分(例如在最前趾区域分开、沿前到后方向分开、和/或其它区域分开或分离),其中每个部分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外周界缘242O的至少一部分,支撑结构250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另一选项,如果希望,则不采用单个一体式构造,而外周界缘242O和支撑结构250中的一个或多个可独立地通过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制成。基础结构250和地面接合部件240的材料通常可相对较硬、坚硬、和/或具有弹性,使得当地面接合部件240在使用时(例如当全速跑时)弯曲时,当力被去除或足够松弛时(例如在步循环过程中当足部抬离地面时发生),所述材料易于使部件240回到或朝向其原始形状和结构返回(例如弹回)。
提供图3以例示出可存在于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些方面的地面接合部件240和/或鞋类物品200中的额外特征。图3的视图类似于图2B,其中,标示出鞋底结构204的后跟RH和前趾FT位置,且标示出纵向长度L和方向。显示出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各平面(进出纸面),不同鞋类200和/或地面接合部件240的特征部的位置相对于这些平面描述。例如,图3例示出地面接合部件240的最后延伸范围242R位于0L处。不过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地面接合部件240的此最后延伸范围242R可位于0L~0.12L的范围内,在一些示例中在0L~0.1L或者甚至0L~0.075L的范围内(基于总体鞋底结构204和/或总体鞋类200的纵向长度L)。
图3进一步显示出对于不同主抓地元件262的可能的主抓地元件附接位置及其安装区域260。例如,图3例示出:最后的主抓地元件安装区域260(例如在前文描述且在图2B和3中显示的最后四个安装区域260中的安装区域260)可位于0.6L和0.76L处的平面之间。如果希望,则两个或更多个(例如4~6个)主抓地元件262的中心位置(或尖点)可位于这个0.6L至0.76L的范围内。图3进一步显示出中心对的主抓地元件安装区域260(一个在旁侧上,一个在内里侧上)可定位在位于0.76L和0.87L处的平面之间。如果希望,则两个(或更多个,例如4~6个)主抓地元件262的中心位置(或尖点)可位于这个0.76L至0.87L的范围内。此外,图3显示出最前对的主抓地元件安装区域260(一个在旁侧上,一个在内里侧上)可定位在位于0.9L和1.0L处的平面之间。如果希望,则两个(或更多个,例如4~6个)主抓地元件262的中心位置(或尖点)可位于这个0.9L至1.0L的范围内。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情况下,可在各种所述位置和范围和/或其它位置设置更多或更少的安装区域260和/或主抓地元件262。所有这些平面位置基于鞋底结构204和/或鞋类结构200的总的纵向长度L而言。
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些示例中,所有主抓地元件262(或者至少所有前足主抓地元件262)的中心或尖点可位于0.5L处定位的平面之前,在一些示例中,在0.55L或甚至0.6L处定位的平面之前(基于鞋底结构204和/或鞋类结构200的总的纵向长度L)。
图3进一步例示出:外周界缘242O的最前延伸范围位于1.0L处(在鞋底结构204的最前趾位置FT处)。不过,外周界缘242O的这种最前延伸范围如果希望则可定位在其它位置,例如在0.90L~1.0L的范围内,在一些示例中在0.92L~1.0L的范围内(基于鞋底结构204和/或鞋类结构200的总的纵向长度L)。
提供图4A至4H有助于例示出基础结构250和前述各个单元的可能特征。图4A提供的放大俯视图显示出:朝上表面248U处于沿基础结构250所限定的开放单元252的区域处(开放空间以244显示)。图4B显示出基础结构250的此相同区域的放大仰视图(显示出朝地表面248G)。图4C显示出在基础结构250的一个腿502处的侧视图,图4D显示出此相同腿502的区域的截面局部立体图。如这些图中所示,基础结构250提供平滑的顶(向上)表面248U、但更成角度的朝地表面248G。更特别地,在朝地表面248G处,基础结构250沿开放单元252限定基本六角形隆起504,六角形隆起504的各拐角504C位于按照大致三角形布置的三个相邻单元之间的汇合区域处(在此所示的示例中为开放单元252和两个相邻单元252J的汇合,这些单元可为开放、部分开放、和/或封闭的单元)。一些单元(开放、部分开放或封闭的)将具有与其相邻并围绕其布置的六个其它单元(例如,采用基本三角形布置的相邻单元,如前所述)。若可绘制一直线以连接两个单元而不使该直线穿过另一单元的开放空间或穿过两个其它相邻单元之间,和/或若所述单元共享一壁或侧,则一个单元“相邻于”另一单元:。“相邻单元”也可相互接近定位(例如,使得各单元的开口之间的直线距离小于1英寸长(且在一些示例中小于0.5英寸长)。
如这些图以及图4E(其显示沿图4B的线4E-4E的剖视图)中进一步所示,在单元周边244P处的朝上表面248U与朝地表面248G之间的侧壁506是倾斜的,在此示例终止于隆起504处。这样,整体基础结构250(至少在基本六角形隆起504拐角504C之间的一些位置处)可具有三角形或基本三角形形状的截面(例如参见图4D和4E)。另外,如图4C和4D中所示,基本六角形隆起504可从一个拐角504C向相邻拐角504C倾斜或弯曲(例如局部最大点P位于相邻拐角504C之间)。侧壁506可具有平面形表面(例如类似于图4H中所示)、部分平面形表面(例如沿其高度/厚度维度Z一部分呈平面形)、曲形表面(例如凹形表面,如图4E中所示),部分曲形表面(例如沿其高度维度Z的一部分呈曲形),或其它所希望的形状。
在此所示的示例性地面接合部件240中的基本六角形隆起504的突起拐角504C可形成为尖峰,尖峰在沿地面接合部件240的所希望位置可用作辅助抓地元件。从这些图中显见且如前所述,基本六角形隆起504和来自三个相邻单元(例如252和两个252J单元)的侧壁506在单一(可选地为突起的)拐角504C区域相遇,并因而可形成大致金字塔类型的结构(例如,具有在点504C相遇的三个侧壁252F、506的金字塔)。这种大致金字塔类型的结构可具有尖点(例如,依赖于壁252F、506的斜度),尖点在使用中当接触地面时可用作辅助抓地元件。通过基础250形成的这种相同类型的金字塔结构也可以用于在防滑支撑区域260处形成辅助抓地元件264。
地面接合部件240中不是每个单元(开放的、部分开放的、或封闭的)都需要具有这种类型的辅助抓地元件结构(例如,在基本六角形隆起504拐角504C处具有突起的锐利的金字塔),实际上不是每个围绕单一单元252的基本六角形隆起504拐角504C都需要具有突起的辅助抓地元件结构。给定单元252的一个或多个隆起部件504可具有沿朝地表面248G的基本直线结构和/或可选地具有从一个拐角504C向相邻拐角504C移动时移动更接近于朝上表面248U的线形或曲形结构。通过这种方式,辅助抓地元件可安置在沿地面接合元件240结构的所希望位置且在其它所希望位置不作考虑(例如,沿z方向具有平滑的拐角504C和/或边缘)。另外地或可替代地,如果希望,则突起尖点和/或其它辅助抓地元件可设置在基础结构250上的其它位置,例如沿隆起504的任意位置或者在相邻的单元之间。作为一些更特别的示例,弓部支撑区域的一部分(例如图3中的区域410)可不具有或者具有更少的明显辅助抓地元件(例如更平滑的基础250壁),而其它区域(例如跟支撑区域,前足区域(例如包括前趾区域、侧方前足侧支撑区域、内里前足侧支撑区域、和/或中央前足支撑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在趾骨头支撑区域的至少一些下的区域)可包括辅助抓地元件(或更多明显的辅助抓地元件结构)。
特别地,在此示例性构造中,基础结构250限定至少一些单元252(和252J),使沿朝上表面248U通往单元开口252的入口的周边(例如由卵形开口的周边244P限定)小于沿朝地表面248G通往单元开口252的入口的周边(例如由基本六角形周边隆起504限定)。换言之,从朝上表面248U通往单元开口252的入口的面积(例如在卵形开口的周边244P内限定的面积)小于从朝地表面248G通往单元开口252的入口的面积(例如基本六角形周边隆起504内的面积)。基本六角形周边隆起504在至少一些单元中完全包围周边244P。这种入口面积和尺寸上的差别是由于从朝上表面248U到朝地表面248G的倾斜/曲形侧壁506所致。
图4F至4H显示的视图类似于图4A、4B、4E中所示,不过显示有源于外周界缘242O中的基础结构250的一部分(因而单元是部分开放单元254)。如图4G中所示,在此所示的示例中,基础结构250从外周界缘242O的朝地表面248G向外且向下变形。这可以例如通过将基础结构250与外周界缘构件242O模制为单个一件式部件而实现。可替代地,基础结构250可形成为固定到外周界缘构件242O的单独的部件,,例如通过胶合剂或粘接剂、通过机械连接件等固定。作为另一选项,基础结构250可通过快速制造技术与外周界缘构件242O制成为单个一件式部件,所述快速制造技术包括快速制造加式制作技术(例如三维打印、激光烧结,等等)或者快速制造减式制作技术(例如激光烧蚀,等等)。图4F-4H中所示结构和各个部分可具有图4A-4E中所示的相似结构和部分的各种特性、选项、和/或特征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这些图中相同/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其它图中所用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的额外特征将结合图5A至10C描述如下。这些图显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些示例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提供地面接合部件组用于鞋尺寸范围,其中用于所有尺寸的地面接合部件具有大致相同的前足硬度特性(例如,所有部件具有的前足硬度在另一部件的±10%以内,和/或所述组中的每个部件具有的前足硬度在所述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其它部件的前足硬度的±10%以内)。在这些例示性的示例中,图5A-5C显示出尺寸6地面接合部件240,图6A-6B显示出尺寸5地面接合部件240,图7A-7B显示出尺寸7地面接合部件240,图8A-8C显示出尺寸8地面接合部件240,图9A-9C显示出尺寸10地面接合部件240,图10A-10C显示出尺寸12地面接合部件240。上述“尺寸”是美国男士尺寸(或者其在其它鞋类尺寸系统中的等同物)。
通常,地面接合部件240的组将包括:至少两个地面接合部件240,它们彼此相差至少两个标准尺寸,其中,所述组的地面接合部件240的基础结构250相互不同,并相对于其相应外周界缘242O构建和布置,使得所述组的每个地面接合部件240所具有的前足硬度相互在±10%以内,和/或所述组的至少一个其它构件的±10%以内,如前所述。
在此例示性的示例组中,偶数尺寸(尺寸6、8、10、12)通过不同的基础结构、材料、尺度等进行设计,使得最终的地面接合部件产品240将具有前述硬度特征。这样,如从附图5A-5C、8A-8C、9A-9C、10A-10C中可见,基础结构250在所示板240上(例如在开口的样式/数量上)不同。在此组中,奇数尺寸(尺寸5、7、9(未示出)、11(未示出))是相邻较大的偶数尺寸的比例缩小形式。这通过比较图5A-5B(尺寸6)与图6A-6B(尺寸5)或者通过比较图7A-7B(尺寸7)与图8A-8B(尺寸8)可见。可替代地,如果希望,则不需比例缩小而获得系列中的相邻较小整体尺寸,奇数尺寸可通过从相邻较小偶数尺寸比例放大而形成(例如,尺寸7可为尺寸6的比例放大形式,尺寸9可为尺寸8的比例放大形式,等等)。作为另一选项,如果希望,则所述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设计:使用奇数尺寸作为独立形成的基准设计,偶数尺寸可为奇数的基准设计的比例放大/比例缩小形式。作为另一选项,如果希望,则每个尺寸可单独设计以提供所希望的硬度特性(而不是对于一些尺寸进行比例放大或比例缩小)。
对于此示例组中的半尺寸,如果存在,则相同尺寸的板240可如用于整数尺寸那样使用,鞋面可简单地进行尺寸调节以适应略微不同尺寸的足部。因此,以此方式,尺寸5 1/2的鞋可使用尺寸5的鞋(或尺寸6的鞋)的地面接合部件,鞋面可构建得略大(或略小)以更好地匹配于略微不同尺寸的足部尺度。
现在将结合图5A-10C更详细描述通用于此示例组的所有尺寸的一些特征。首先,如前文中结合图2A-4H整体所述,地面接合部件240包括:外周界缘242O,其至少部分地限定地面接合部件240的外周边,其中,外周界缘242O限定朝上表面248U和与朝上表面248U反向的朝地表面248G。外周界缘242O至少在部件240的前足支撑区域(在一些示例中在至少一个跟支撑区域中和/或在弓部支撑区域中)限定开放空间244。地面接合部件240进一步包括:基础结构250,其从外周界缘(例如,在此示例中,从外周界缘242O的朝地表面248G)延伸并至少在前足支撑区域至少部分地跨过开放空间244。这样,地面接合部件240至少在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具有多个开放单元252在开放空间244中的开放单元构造。如这些图中所示,开放单元构造的开放单元252的至少一些开口可具有曲形周边且无明显拐角,例如为圆形、椭圆形和/或卵形的开口(可选地,开放单元252的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或至少95%、或甚至100%的开口可具有曲形周边且无明显拐角)。此组的地面接合部件240可具有在前文中结合图2A-4H所描述的任何特征和/或特征组合(例如,主抓地部件特征、防滑安装区域特征、防滑支撑区域特征、辅助抓地元件特征、基础结构特征、对准特征,等等)。
特别地,此例示组的地面接合部件240包括:八个防滑安装区域260和主抓地元件262(例如尖钉),如在前文中结合图2A-2D所述。更特别地,此组的每个地面接合部件240包括最后组的四个防滑支撑区域260,其从内里侧到旁侧延伸跨过部件240。这些防滑支撑区域260包括用于接合主抓地元件262的防滑安装区域(例如在主抓地元件262固定之处)。另外,如图5A-10C中通过线600所示,防滑支撑区域260的中心和/或至少所述三个最侧方防滑支撑区域260的防滑安装区域(例如钉262的中心点)和/或此最后的组的防滑安装区域(以钉262为中心)“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如前所述。此外,如这些图中所示,此最后的组的至少所述三个最侧方防滑支撑区域260和/或防滑安装区域(以钉262为中心)在鞋底板240的前足支撑区域中沿从鞋底板240的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600“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另外,如图所示,最后的内里侧边缘前足防滑支撑区域260和/或其相关联的主抓地元件262的地理中心位于所述三个最侧方支撑区域260和/或防滑安装区域(以钉262为中心)“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线600之后。
图5A-10C中所示的地面接合部件240的组还具有其它通用的共同特征。更特别地,最佳地如图5C、8C、9C、10C中所示,基础结构250的至少一些单元基本上沿着各线形成,延伸跨过地面接合部件240和鞋底结构204。在此应用环境中使用的用词“单元”通常用于表示采取任意数量或组合的开放单元252、部分开放单元254、和/或封闭单元(例如完全由基础结构250形成并在外周界缘242O内彻底封闭的单元)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在根据本发明的此方面的一些示例性结构240中,3~20条“线”的单元(在一些示例中为相邻单元的4~16条线或者甚至这种类型的相邻单元的6~12条线)可形成在地面接合元件结构240中。相邻单元的基本上沿内里到旁侧方向的每条“线”可包含2~16个单元,在一些示例中包含3~12个单元或3~8个单元。
更特别地,首先参见图5C(其为图5A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地面接合部件240的朝地表面248G显示具有额外的线以凸显出在此部件240中特定对准的单元的特征。在这种尺寸6地面接合部件结构240中,基础结构250形成处于实质对准的组的主抓地元件(以线600显示)之后的三个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组的开放单元(以线602A、602B、602C标示)。进一步地,在此地面接合部件结构240中,基础结构250形成处于实质对准的组的主抓地元件(以线600显示)之前的五个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组的开放单元(以线604A、604B、604C、604D、604E标示)。虽然图5A-5C中所显示的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组的单元是开放单元252,不过另外地或可替代地,如果希望,则对准的单元可以包括部分开放单元/或封闭单元。为了形成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单元的“线”,如前所述,三个或更多个单元的地理中心(例如单元开口的中心)将在与单一直线相距预定距离内定位。
特别地,虽然不是任意或所有“组”的三个或更多个对准单元的必需条件,不过在图5C的例示性示例中所示的“对准线”602A-602C和至少604A、604B从地面接合部件240和/或鞋底结构204的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而不沿完全横向方向)延伸。如果希望,则任意一个或多个组的单元可沿从地面接合部件240和/或鞋底结构204的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对准。这些组的“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单元可以有助于足部更自然地弯曲和运动,例如当人在步循环过程中体重从跟和/或足中到趾向前滚动时。例如,沿线602A-602C、604A-604E的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开放空间244提供且有助于限定从旁侧到内里侧方向延伸而至少部分跨过鞋底结构204和/或地面接合部件240的弯曲线,并且当穿鞋者使其足部向前滚动以进行步循环的趾离阶段时有助于地面接合部件240随足部弯曲。沿线602A-602C、604A-604E的单元可包含3~10个单元或甚至3~8个单元。“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单元可沿所述线彼此相邻,不过,这在根据本发明的所有结构中不是必需的(例如,如果希望,则一个或多个非对准的单元可设置在一些对准单元之间)。
图5A进一步显示出沿线606定位的一组相邻的单元,线606基本沿前到后的方向在跟支撑区域和弓部支撑区域中延伸。如果希望,则沿线606的单元可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并且可包含4~18个单元或甚至5~12个单元。所述单元(可为开放和/或部分开放的)的这种线606也可有助于足部更自然地弯曲和运动,例如当人在步循环过程中体重从跟到趾和从旁侧到内里侧向前滚动时。例如,沿线606的相邻的开放空间244提供且有助于限定沿足部从后向前方向延伸的弯曲线,并当穿鞋者使其足部从旁侧向内里侧滚动以进行步循环的趾离阶段时有助于地面接合部件240沿前到后的线或曲线随足部弯曲。
图6A和6B例示出用于此示例组的尺寸5的地面接合部件240。如前所述,此示例的尺寸5的地面接合部件240是尺寸6的部件240的比例缩小形式,因此,图6A和6B相应地非常类似于图5A和5B。因此,相同/相似附图标记用于例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并省略重复性描述。
图7A-8C显示出此组的随后的更大尺寸的地面接合部件240(图7A和7B中的尺寸7,图8A-8C中的尺寸8)。虽然图7A-8C的部件240基本类似于图5A-6B所示,不过基础结构250不同。更特别地,由于图7A-8C中的板240的尺寸比图5A-6B中所示板240的尺寸增大,因而基础结构250改变以允许图7A-8C的板240具有与图5A-6B中所示板240大致相同的所希望的硬度/弯曲轮廓(例如,彼此的前足硬度在±10%内)。在此例示性示例中,图8A-8C的部件240单独设计(例如具有所希望的硬度特性),图7A-7B的尺寸7的部件240是尺寸8的部件240的比例缩小形式。
参见图8C(其为图8A一部分的放大图),地面接合部件240的朝上表面248U显示具有额外的线以凸显出在此部件240中特定的对准的单元的特征。在这种尺寸8的地面接合部件结构240中,基础结构250形成处于实质对准的组的主抓地元件(以线600显示)之后的四个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组的开放单元(以线602A、602B、602C、602D标示)。进一步地,在此地面接合部件结构240中,基础结构250形成处于实质对准组的主抓地元件(以线600显示)之前的七个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组的开放单元(以线604A、604B、604C、604D、604E、604F、604G标示)。虽然图8A-8C中所显示的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组的单元是开放单元252,不过另外地或可替代地,如果希望,则对准的单元可以包括部分开放单元/或封闭单元。为了形成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单元的“线”,如前所述,三个或更多个单元的地理中心(例如单元开口的中心)将在与单一直线相距预定距离内定位。此外,如通过线604C、604D所示,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单元的一些线可跨过彼此,和/或,独立单元可出现在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单元的多于一条线中。
特别地,虽然不是任意或所有“组”的三个或更多个对准单元的必需条件,不过在图8C的例示性示例中所示的“对准线”602A-602D和至少604A-604C和604E从地面接合部件240和/或鞋底结构204的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而不沿完全横向方向)延伸。如果希望,则任意一个或多个组的单元可以沿从地面接合部件240和/或鞋底结构204的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对准。这些组的“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单元可有助于足部更自然地弯曲和运动,例如当人在步循环过程中体重从跟和/或足中到趾向前滚动时。例如,沿线602A-602D、604A-604G的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开放空间244提供且有助于限定从旁侧到内里侧方向延伸而至少部分跨过鞋底结构204和/或地面接合部件240的弯曲线,并且当穿鞋者使其足部向前滚动以进行步循环的趾离阶段时有助于地面接合部件240随足部弯曲。沿线602A-602D、604A-604G的单元可以包含3~10个单元或甚至3~8个单元。“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单元可沿所述线彼此相邻,不过,这在根据本发明的所有结构中不是必需的(例如,如果希望,则一个或多个非对准的单元可以设置在一些对准单元之间)。
图7A和8A进一步显示出沿线606A、606B定位的两组相邻的单元,线606A、606B基本沿前到后的方向在跟支撑区域中延伸(可选地进入弓部支撑区域)。如果希望,则沿线606A和/或606B的单元可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并包括包含3~12个单元或甚至4~10个单元。线606A-606B可整体上沿内里侧到旁侧的方向分开。单元(可为开放和/或部分开放单元)的这些线606A和/或606B也可有助于使足部更自然地弯曲和运动,例如当人在步循环过程中体重从跟到趾和从旁侧到内里侧向前滚动时。例如,沿线606A和/或606B的相邻的开放空间244提供且有助于限定沿足部从后向前方向延伸的弯曲线,并当穿鞋者使其足部从旁侧向内里侧滚动以进行步循环的趾离阶段时有助于地面接合部件240沿前到后的线或曲线随足部弯曲。
图9A-9C显示出此组的随后的更大尺寸的地面接合部件240(尺寸10)。虽然图9A-9C的部件240基本类似于图5A-8C所示,不过基础结构250不同。更特别地,由于图9A-9C中的板240的尺寸比图5A-8C中所示板240的尺寸增大,因而基础结构250改变,以允许图9A-9C的板240具有与图5A-8C中所示板240大致相同的所希望的硬度/弯曲轮廓(例如,在前述组中任意其它板的±10%内的前足硬度)。在此例示性示例中,图9A-9C的部件240单独设计(例如具有所希望的硬度特性),且用于所述组的尺寸9的鞋的对应部件(若存在,在图中未示出)为图9A-9C的尺寸10部件240的比例缩小形式。
参见图9C(其为图9A一部分的放大图),地面接合部件240的朝上表面248U显示具有额外的线以凸显出在此部件240中特定的对准的单元的特征。在这种尺寸10的地面接合部件结构240中,基础结构250形成处于实质对准的组的主抓地元件(以线600显示)之后的三个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组的开放单元(以线602A、602B、602C标示)。进一步地,在这种地面接合部件结构240中,基础结构250形成处于实质对准组的主抓地元件(以线600显示)之前的七个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组的开放单元(以线604A、604B、604C、604D、604E、604F、604G标示)。虽然图9A-9C中所显示的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组的单元是开放单元252,不过另外地或可替代地,如果希望,则对准的单元可以包括部分开放单元/或封闭单元。为了形成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单元的“线”,如前所述,三个或更多个单元的地理中心(例如单元开口的中心)将在与单一直线相距预定距离内定位。此外,如通过线604C、604D所示,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单元的一些线可跨过彼此,和/或,独立单元可出现在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单元的多于一条线中。
特别地,虽然不是任意或所有“组”的三个或更多个对准单元的必需条件,不过在图9C的例示性示例中所示的“对准线”602A-602C和至少604A-604C和604E从地面接合部件240和/或鞋底结构204的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而不沿完全横向方向)延伸。如果希望,则任意一个或多个组的单元可以沿从地面接合部件240和/或鞋底结构204的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对准。这些组的“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单元可有助于足部更自然地弯曲和运动,例如当人在步循环过程中体重从跟和/或足中到趾向前滚动时。例如,沿线602A-602C、604A-604G的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开放空间244提供且有助于限定从旁侧到内里侧方向延伸而至少部分跨过鞋底结构204和/或地面接合部件240的弯曲线,并且当穿鞋者使其足部向前滚动以进行步循环的趾离阶段时有助于地面接合部件240随足部弯曲。沿线602A-602C、604A-604G的单元可以包含3~10个单元或甚至3~8个单元。而且,“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单元可沿所述线彼此相邻,不过,这在根据本发明的所有结构中不是必需的(例如,如果希望,则一个或多个非对准的单元可以设置在一些对准单元之间)。
图9A进一步显示出沿着线606A、606B、606C定位的三组相邻的单元,线606A、606B、606C基本沿前到后的方向在跟支撑区域中延伸。线606A-606C可整体上沿内里侧到旁侧的方向分开。如果希望,则沿线606A、606B和/或606C的单元可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并包括包含3~12个单元或甚至4~8个单元。单元(可为开放和/或部分开放单元)的这些线606A-606C也可有助于足部更自然地弯曲和运动,例如当人在步循环过程中体重从跟到趾和从旁侧到内里侧向前滚动时。例如,沿线606A-606C的相邻的开放空间244提供且有助于限定沿足部从后向前方向延伸的弯曲线,并当穿鞋者使其足部从旁侧向内里侧滚动以进行步循环的趾离阶段时有助于地面接合部件240沿前到后的线或曲线随足部弯曲。特别地,如与此组的一些其它板240相比,此示例板240的每个弓部支撑区域290比图5A-8C的板中的弓部支撑区域更彻底封闭。这种特征以及在该区域中相对高密度(且小的单元尺寸)的基础结构250增大了此示例板部件240的弓部支撑区域290的硬度,如图9B所示,其中该区域中具有两个含有小且密排单元的群292。在此示例中的每个所示的“群”292包含至少六个完整的开放单元(和/或可选地为至少六个开放、部分开放和/或封闭单元),其处于35mm直径的圆内(或甚至在30mm直径的圆或25mm直径的圆内)。
图10A-10C显示出此组的随后的更大尺寸的地面接合部件240(尺寸12)。虽然图10A-10C的部件240基本类似于图5A-9C所示,但基础结构250不同。更特别地,由于图10A-10C中的板240的尺寸比图5A-9C中所示的板240的尺寸增大,因而基础结构250改变,以允许图10A-10C的板240具有与图5A-9C中所示板240大致相同的所希望的硬度/弯曲轮廓(例如,在前述组中任意一个或多个其它板240的±10%内的前足硬度)。在此例示性示例中,图10A-10C的部件240单独设计(例如具有所希望的硬度特性),且用于所述组的尺寸11的鞋的对应部件(若存在,在图中未示出)为图10A-10C的尺寸12部件240的比例缩小形式。
参见图10C(其为图10A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地面接合部件240的朝上表面248U显示具有额外的线以凸显出在此部件240中特定的对准单元的特征。在这种尺寸12的地面接合部件结构240中,基础结构250形成处于实质对准的组的主抓地元件(以线600显示)之后的六个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组的开放单元(以线602A、602B、602C、602D、602E、602F标示)。进一步地,在这种地面接合部件结构240中,基础结构250形成处于实质对准的组的主抓地元件(以线600显示)之前的六个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组的开放单元(以线604A、604B、604C、604D、604E、604F标示)。虽然图10A-10C中所显示的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组的单元是开放单元252,不过另外地或可替代地,如果希望,则对准的单元可包括部分开放单元/或封闭单元。为了形成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单元的“线”,如前所述,三个或更多个单元的地理中心(例如单元开口的中心)将在与单一直线相距预定距离内定位。
特别地,虽然不是任意或所有“组”的三个或更多个对准单元的必需条件,不过在图10C的例示性示例中所示的“对准线”602A-602F和604A-604F从地面接合部件240和/或鞋底结构204的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而不沿完全横向方向)延伸。如果希望,则任意一个或多个组的单元可沿从地面接合部件240和/或鞋底结构204的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对准。这些组的“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单元可有助于足部更自然地弯曲和运动,例如当人在步循环过程中体重从跟和/或足中到趾向前滚动时。例如,沿线602A-602F、604A-604F的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开放空间244提供而且有助于限定从旁侧到内里侧方向延伸而至少部分跨过鞋底结构204和/或地面接合部件240的弯曲线,并且当穿鞋者使其足部向前滚动以进行步循环的趾离阶段时有助于地面接合部件240随足部弯曲。沿线602A-602F、604A-604F的单元可以包含3~10个单元或甚至3~8个单元。而且,“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的单元可沿所述线彼此相邻,不过,这在根据本发明的所有结构中不是必需的(例如,如果希望,则一个或多个非对准的单元可设置在一些对准单元之间)。
图10A进一步显示出沿着线606A、606B、606C定位的三组相邻的单元,线606A、606B、606C基本沿前到后的方向在跟支撑区域中延伸。线606A-606C可整体上沿内里侧到旁侧的方向分开。如果希望,则沿线606A、606B和/或606C的单元可实质对准或极度实质对准,并包括包含3~12个单元或甚至4~8个单元。单元(可为开放和/或部分开放单元)的这些线606A-606C也可有助于足部更自然地弯曲和运动,例如当人在步循环过程中体重从跟到趾和从旁侧到内里侧向前滚动时。例如,沿线606A-606C的相邻的开放空间244提供且有助于限定沿足部从后向前方向延伸的弯曲线,并当穿鞋者使其足部从旁侧向内里侧滚动以进行步循环的趾离阶段时有助于地面接合部件240沿前到后的线或曲线随足部弯曲。在弓部支撑区域290(具有多个封闭单元)中的相对较高密度(小单元尺寸)的基础结构250增大了此示例板部件240的弓部支撑区域290的硬度,如图10B所示,其中在弓部支撑区域290中具有两个含有小且密排单元的群292。在此示例中的每个所示的“群”292包含至少六个完整的开放单元(和/或可选地为至少六个开放、部分开放和/或封闭单元),其处于35mm直径的圆内(或甚至在30mm直径的圆或25mm直径的圆内)。
如前文中结合图4A-4H所提及和描述,图5A-10C的地面接合部件240的基础结构250可限定辅助抓地元件,例如在基础结构250的拐角504C、沿朝地表面248G的单元252、254由基本六角形隆起504限定(例如,其中,辅助抓地元件264可形成为三侧面金字塔)。而且,如图5B、6B、7B、8B、9B、10B中所示,每个这些地面接合部件240的基础结构250可在基础结构250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在拐角504C限定一个含有至少十个辅助抓地元件的群294(在一些示例中为在拐角504C的至少12个辅助抓地元件),其位于35mm直径的圆内(在一些示例中在30mm直径的圆内或甚至在25mm直径的圆内)。上述“圆”可包含基础结构250的3~9个单元(开放单元、部分开放单元和/或封闭单元)。图5B、6B、7B、8B、9B、10B例示出这样的群294,其沿地面接合部件240的内里侧定位,并处于地面接合部件240的第一跖骨头支撑区域之后和跟支撑区域之前(例如,接近最后的内里主防滑体262)。如果希望,则额外的这样的群可设置在其它位置。这些群294限定相对较小且较密的单元布置,这在这些局部区域增大硬度并提供支撑和增强的抓地力。在所示的示例中,一个这样的群294恰位于最后的内里主防滑体262之后,并在鞋底结构204的大趾和/或第一趾骨头支撑区域下提供额外的支撑、硬度和抓地(例如,以提供另外的支撑而用于步循环的推和趾离阶段)。
在前述中,基础结构250的变化,特别是单元尺寸、布置、和取向的变化被描述并用于控制鞋底板240的硬度构形和/或在一组多种不同尺寸的板240中提供±10%的大致恒定的前足硬度。另外地或可替代地,地面接合部件240的其它特征可改变以影响部件240的硬度,例如包括:单元密度(例如单元/单位区域的数量);单元形状(圆形、长形、卵形、椭圆形、更“角度化”或多边形,等等);沿朝地表面248G到朝上表面248U方向的单元厚度(或z高度);基础250材料;基础250材料的玻璃、碳、或其它增强纤维成分;单元宽度(例如相邻单元之间的距离);外周界缘242O尺寸(例如宽度);外周界缘242O厚度;外周界缘242O沿外周边的延伸量;等等。
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些示例的地面接合部件将具有非常轻质而高硬度的构造(包括前足硬度)。作为一些更特别的示例,前述类型的地面接合部件240可以包括:(a)外周界缘242O,其至少部分地限定地面接合部件240的外周边,其中,外周界缘242O限定朝上表面248U和与朝上表面248U反向的朝地表面248G,其中,外周界缘242O至少在地面接合部件240的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开放空间244;和(b)基础结构250,其从外周界缘(例如从朝地表面248G和/或朝上表面248U)延伸并至少在前足支撑区域至少部分地跨过开放空间244,以至少在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具有多个至少部分开放单元252跨过开放空间244的开放单元构造。此地面接合部件240可包括以下性能组中的至少一者:
性能组 尺寸范围(英寸) 重量(克)
A 9~9.25 小于60克
B 9.25~9.5 小于62克
C 9.5~9.75 小于64克
D 9.75~10.125 小于68克
E 10.125~10.438 小于71克
F 10.438~10.75 小于75克
G 10.75~11.125 小于78克
H 11.125~11.41 小于82克
I 11.41~11.72 小于88克
J 11.72~12.03 小于94克
其中,所述“尺寸范围”对应于地面接合部件240的纵向长度L;其中,所述“重量”仅对应于地面接合部件240的外周界缘242O和所接合的基础结构250的重量,任何分立接合的防滑体、钉或其它主抓地元件排除在外。具有任何一种或多种这些性能的地面接合部件240可延伸以支撑穿鞋者足部的整个足底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示例的地面接合部件240也可包括以下性能组中的至少一者:
性能组 尺寸范围(英寸) 重量(克)
A 9~9.25 小于50克
B 9.25~9.5 小于52克
C 9.5~9.75 小于54克
D 9.75~10.125 小于58克
E 10.125~10.438 小于63克
F 10.438~10.75 小于68克
G 10.75~11.125 小于72克
H 11.125~11.41 小于76克
I 11.41~11.72 小于82克
J 11.72~12.03 小于88克
其中,所述“尺寸范围”和“重量”具有前述定义。作为又一示例,根据本发明一些示例的地面接合部件240可包括以下性能组中的至少一者:
性能组 尺寸范围(英寸) 重量(克)
A 9~9.25 小于45克
B 9.25~9.5 小于48克
C 9.5~9.75 小于51克
D 9.75~10.125 小于55克
E 10.125~10.438 小于60克
F 10.438~10.75 小于62克
G 10.75~11.125 小于66克
H 11.125~11.41 小于72克
I 11.41~11.72 小于78克
J 11.72~12.03 小于84克
其中,所述“尺寸范围”和“重量”具有前述定义。
作为一些进一步的可能的性能,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些示例的地面接合部件240也可包括以下性能组中的至少一者:
性能组 尺寸范围(英寸) 尺寸/重量比(英寸/克)
A 9~9.25 至少0.145
B 9.25~9.5 至少0.145
C 9.5~9.75 至少0.145
D 9.75~10.125 至少0.14
E 10.125~10.438 至少0.14
F 10.438~10.75 至少0.135
G 10.75~11.125 至少0.135
H 11.125~11.41 至少0.13
I 11.41~11.72 至少0.125
J 11.72~12.03 至少0.12
其中,所述“尺寸范围”对应于地面接合部件240的纵向长度L;其中,所述“尺寸/重量比”对应于地面接合部件的纵向长度(以英寸为单位)与地面接合部件240的仅外周界缘242O和所接合基础结构250的组合的重量(以克为单位)(任何分立接合的防滑体、钉或其它主抓地元件排除在外)之比。具有任何一种或多种这些性能的地面接合部件240可延伸以支撑穿鞋者足部的整个足底表面。
根据本发明一些示例的地面接合部件240可包括以下性能组中的至少一者:
性能组 尺寸范围(英寸) 尺寸/重量比(英寸/克)
A 9~9.25 至少0.175
B 9.25~9.5 至少0.175
C 9.5~9.75 至少0.17
D 9.75~10.125 至少0.165
E 10.125~10.438 至少0.16
F 10.438~10.75 至少0.15
G 10.75~11.125 至少0.145
H 11.125~11.41 至少0.145
I 11.41~11.72 至少0.135
J 11.72~12.03 至少0.13
其中,所述“尺寸范围”和“尺寸/重量比”具有前述定义。作为额外示例,根据本发明一些示例的地面接合部件240可包括以下性能组中的至少一者:
性能组 尺寸范围(英寸) 尺寸/重量比(英寸/克)
A 9~9.25 至少0.2
B 9.25~9.5 至少0.19
C 9.5~9.75 至少0.185
D 9.75~10.125 至少0.175
E 10.125~10.438 至少0.165
F 10.438~10.75 至少0.165
G 10.75~11.125 至少0.16
H 11.125~11.41 至少0.15
I 11.41~11.72 至少0.145
J 11.72~12.03 至少0.135
其中,所述“尺寸范围”和“尺寸/重量比”具有前述定义。
如前所述,本发明的至少一些方面涉及生产用于鞋类物品的地面接合部件,其在鞋类尺寸范围内具有大致相同的前足硬度/硬度构形。进行硬度检测,以将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些示例的样本鞋底板240(例如在图5A-10C中所示类型)的各种硬度和能量恢复特征与图11A中所示类型的公知鞋底板进行比较。根据本发明的示例的检测样本鞋底板240包括:
示例1:图5A-10C中所示类型的板240,由
Figure BDA0001503954200000361
牌80R53塑料材料制成,可购自Arkema公司Renew线;
示例2:图5A-10C中所示类型的板240,由
Figure BDA0001503954200000362
牌80R53塑料材料制成,可购自Arkema公司Rilsan线,其中添加7%的玻璃纤维;
示例3:图5A-10C中所示类型的板240,由
Figure BDA0001503954200000363
牌80R53塑料材料制成,可购自Arkema公司Rilsan线,其中添加8%的玻璃纤维。
使用悬臂弯曲检测在不同的产品取向情况下检测硬度、柔性、和能量恢复。图11B显示出用于检测前足柔性和能量恢复的检测设施。地面接合部件240被夹入台钳1000中,使得地面接合部件240的拟检测部分悬置在台钳100之外。将力施加于地面接合部件240的悬置部分,例如通过杆臂1002施加,使部件240的悬置部分向下偏转、旋转和弯曲。测量使地面接合部件240的悬置部分移位特定距离(以mm为单位)所需的力或者载荷(以牛顿为单位)。这种力和移位信息以及杆臂长度允许确定部件240的扭矩(Nm)和弯曲角度,结果得到的数据能够确定前足弯曲旋转硬度(以Nm/弧度为单位)。图11C和11D显示出相似的设施,用于测量沿支撑方向的跟旋转硬度(图11C)和沿弯曲方向的跟旋转硬度(图11D)。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情况下,可使用其它方式在部件240的各种所希望区域中测量弯曲性和/或硬度。
而且,图11B-11D的试验设施允许确定在所施加地面接合部件240的检测取向情况下的能量恢复(例如,前足弯曲能量恢复,跟支撑能量恢复,跟弯曲能量恢复)。如图11E所示,使用“卸载”阶段中的“能量流出”(当来自杆臂1002的力松开而且部件由于其弹性而返回其初始取向时)与“加载”阶段中的“能量流入”(当通过杆臂1002将力施加于部件使部件240的悬置端移位时)之比计算能量恢复。图11E中在“加载”曲线与“卸载”曲线之间的区域1010表示在加载/卸载循环过程中损失的能量,因此,各曲线之间的区域1010越小,则部件240的能量恢复越大。换言之,在“加载”曲线下方的区域表示在加载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而在“卸载”曲线下方的区域表示随着部件返回到其初始构造而恢复的能量。各曲线之间的区域1010表示能量损失。
表1显示出对于如前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样本和公知样本测量的前足弯曲旋转硬度:
表1:悬臂前足弯曲旋转硬度(图11B)
Figure BDA0001503954200000371
通过此数据中显见,根据本发明的示例的地面接合部件240显示出比公知板显著更高的前足弯曲旋转硬度。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示例的地面接合部件240显示出在男士的尺寸5~12范围内的大致恒定的前足弯曲旋转硬度(所有示例彼此在±10%内)。根据本发明的地面接合部件240能够使用极轻质的板产品240实现这些结果。
表2显示出对于如前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样本和公知样本测量的前足弯曲能量恢复:
表2:悬臂前足弯曲能量恢复(图11B)
Figure BDA0001503954200000381
通过此数据中显见,根据本发明的示例的地面接合部件240在被检测尺寸范围内具有相对恒定的能量恢复性能(例如,对于给定的材料,所有尺寸具有大致相同的能量恢复性能)和与公知板相当的能量恢复。这些结果仍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极轻质的地面接合部件240实现。
对于如前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样本和公知样本,表3显示出测量到的跟支撑旋转硬度,表4显示出测量到的跟支撑能量恢复:
表3:悬臂跟支撑旋转硬度(图11C)
Figure BDA0001503954200000382
表4:悬臂跟支撑能量恢复(图11C)
Figure BDA0001503954200000391
这些表显示出:对于根据本发明的各个部件240,跟支撑旋转硬度(表3)在男士的尺寸5~8范围内相对恒定,而对于10和12尺寸的产品则较高(相对恒定)。对于根据本发明的各部件240,能量恢复(表4)在整个5~12的尺寸范围内保持大致恒定。
对于如前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样本和公知样本,表5显示出测量到的跟弯曲旋转硬度,表6显示出测量到的跟弯曲能量恢复:
表5:悬臂跟弯曲旋转硬度(图11D)
Figure BDA0001503954200000392
表6:悬臂跟弯曲能量恢复(图11D)
Figure BDA0001503954200000401
这些表显示出:对于根据本发明的各个部件240,跟弯曲旋转硬度(表5)在男士的尺寸5~8范围内相对恒定,而对于尺寸10和12的产品则较高(相对恒定)。对于根据本发明的各部件240,能量恢复(表6)在整个尺寸5~12的范围内保持大致恒定。特别地,对于所有板和检测取向而言,这种跟弯曲检测取向提供最大量的能量恢复。
II.结论
本发明在上文中和在附图中参照各种实施例和/或选项进行公开。不过,所公开内容的目的在于: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各种特征和构思的示例,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对于上述的本发明特征,在不背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多种变化和修改。
为了避免不确定性,本申请包括在以下数字段落(被称为“段落”或“段”)中描述的主题:
[段落1].一种用于鞋类物品的地面接合部件,包括:
外周界缘,所述外周界缘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外周边;其中,所述外周界缘限定:朝上表面和与所述朝上表面反向的朝地表面,且其中,所述外周界缘至少在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开放空间;
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从所述外周界缘延伸并至少在所述前足支撑区域至少部分地跨过所述开放空间,以至少在所述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具有在所述开放空间中的多个开放单元的开放单元构造,其中,所述开放单元构造的多个所述开放单元具有的开口具有曲形周边且无明显拐角。
[段落2].根据段落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第一防滑支撑区域,所述第一防滑支撑区域在所述外周界缘的旁侧与所述外周界缘的内里侧之间。
[段落3].根据段落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在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处的第一防滑支撑区域。
[段落4].根据段落2或3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进一步包括:
与所述基础结构在所述第一防滑支撑区域处接合的尖钉。
[段落5].根据段落2、3、或4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沿所述第一防滑支撑区域分散的多个辅助抓地元件。
[段落6].根据段落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
第一防滑支撑区域,所述第一防滑支撑区域在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的旁侧处或附近;
第二防滑支撑区域,所述第二防滑支撑区域在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的所述旁侧与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的内里侧之间;
第三防滑支撑区域,所述第三防滑支撑区域在所述第二防滑支撑区域与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的所述内里侧之间;
第四防滑支撑区域,所述第四防滑支撑区域在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的所述内里侧处或附近。
[段落7].根据段落6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进一步包括:
接合于所述第一防滑支撑区域处的第一尖钉;
接合于所述第二防滑支撑区域处的第二尖钉;
接合于所述第三防滑支撑区域处的第三尖钉;
接合于所述第四防滑支撑区域处的第四尖钉。
[段落8].根据段落6或7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防滑支撑区域、所述第二防滑支撑区域、所述第三防滑支撑区域中的每一者包括:用于接合主抓地元件的防滑安装区域,其中至少所述第一防滑支撑区域、所述第二防滑支撑区域、和所述第三防滑支撑区域的所述防滑安装区域实质对准。
[段落9].根据段落6或7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防滑支撑区域、所述第二防滑支撑区域、所述第三防滑支撑区域中的每一者包括:用于接合主抓地元件的防滑安装区域,其中至少所述第一防滑支撑区域、所述第二防滑支撑区域、和所述第三防滑支撑区域的所述防滑安装区域在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中沿着从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段落10].根据段落6-9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第四防滑支撑区域包括:用于接合主抓地元件的防滑安装区域,其中,所述第四防滑支撑区域的所述防滑安装区域定位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防滑支撑区域沿着实质对准的线之后。
[段落11].根据段落6-10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紧邻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防滑支撑区域之后的第一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中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
且其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中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段落12].根据段落6-10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紧邻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防滑支撑区域之前的第一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
且其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段落13].根据段落6-10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
紧邻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防滑支撑区域之后的第一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且其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及
紧邻位于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之后的第二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且其中可选地,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段落14].根据段落6-10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
紧邻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防滑支撑区域之前的第一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且其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紧邻位于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之前的第二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且其中可选地,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段落15].根据段落6-10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
紧邻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防滑支撑区域之后的第一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且其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紧邻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防滑支撑区域之后的第二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且其中可选地,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段落16].根据段落15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紧邻位于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之后的第三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三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且其中可选地,所述第三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和/或
紧邻位于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之前的第四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四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且其中可选地,所述第四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段落17].根据段落16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紧邻位于所述第三组开放单元之后的第五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五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且其中可选地,所述第五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和/或
紧邻位于所述第四组开放单元之前的第六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六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且其中可选地,所述第六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段落18].根据段落6-10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
紧邻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防滑支撑区域之后的第一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且其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紧邻位于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之后的第二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其中可选地,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和
紧邻位于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之后的第三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三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且其中可选地,所述第三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段落19].根据段落18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
紧邻位于所述第三组开放单元之后的第四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四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且其中可选地,所述第四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段落20].根据段落19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
紧邻位于所述第四组开放单元之后的第五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五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且其中可选地,所述第五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段落21].根据段落20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
紧邻位于所述第五组开放单元之后的第六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六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且其中可选地,所述第六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段落22].根据段落6-10或段落18-21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
紧邻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防滑支撑区域之前的第一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且其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紧邻位于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之前的第二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且其中可选地,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和
紧邻位于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之前的第三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三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其中可选地,所述第三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段落23].根据段落22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
紧邻位于所述第三组开放单元之前的第四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四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且其中可选地,所述第四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段落24].根据段落23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
紧邻位于所述第四组开放单元之前的第五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五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且其中可选地,所述第五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段落25].根据段落24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
紧邻位于所述第五组开放单元之前的第六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六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且其中可选地,所述第六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段落26].根据段落6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防滑支撑区域、所述第二防滑支撑区域、所述第三防滑支撑区域、和所述第四防滑支撑区域的防滑安装区域位于与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纵向方向垂直的平面之前,并位于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后跟位置之前距离0.6L处,其中L是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纵向长度。
[段落27].根据任一前述段落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基础结构在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下另外形成多个封闭单元和/或多个部分封闭单元。
[段落28].根据段落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开放单元构造的至少40%的独立开放单元均包括沿所述独立开放单元的周边分散的多个辅助抓地元件。
[段落29].根据段落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开放单元构造的至少40%的独立开放单元均包括沿所述独立开放单元的周边分散的至少四个辅助抓地元件。
[段落30].根据段落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开放单元构造的至少40%的独立开放单元均包括沿所述独立开放单元的周边分散的六个辅助抓地元件。
[段落31].根据段落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基础结构限定:在30mm直径的圆中的一群至少十个辅助抓地元件,所述至少十个辅助抓地元件处于沿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内里侧的位置,在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第一跖骨头支撑区域之后且在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跟支撑区域之前。
[段落32].根据任一前述段落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具有至少6mm的宽度尺度。
[段落33].根据任一前述段落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沿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边的至少80%设置。
[段落34].根据任一前述段落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开放单元构造的至少60%的所述开放单元具有的开口具有曲形周边且无明显拐角。
[段落35].一种用于鞋类物品的地面接合部件,包括:
外周界缘,所述外周界缘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外周边;其中,所述外周界缘限定:朝上表面和与所述朝上表面反向的朝地表面,且其中,所述外周界缘至少在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开放空间;及
基础结构,所基础结构从所述外周界缘延伸并至少在所述前足支撑区域至少部分地跨过所述开放空间,以至少在所述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具有跨过所述开放空间的多个开放单元的开放单元构造,
其中,所述地面接合部件包括以下组的性能中的至少一者:
Figure BDA0001503954200000481
Figure BDA0001503954200000491
其中,所述“尺寸范围”对应于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纵向长度,
其中,所述“重量”仅对应于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和所接合的基础结构的重量,任何分立接合的防滑体、钉或其它主抓地元件排除在外;
且其中,所述“尺寸/重量比”对应于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纵向长度(以英寸为单位)与所述重量(以克为单位)之比。
[段落36].根据段落35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地面接合部件延伸以支撑穿鞋者足部的整个足底表面。
[段落37].根据段落35或36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在所述外周界缘的旁侧与所述外周界缘的内里侧之间的第一防滑支撑区域。
[段落38].根据段落35或36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在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处的第一防滑支撑区域。
[段落39].根据段落37或38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进一步包括:
与所述基础结构在所述第一防滑支撑区域处接合的尖钉。
[段落40].根据段落37、38或39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沿所述第一防滑支撑区域分散的多个辅助抓地元件。
[段落41].根据段落35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多个防滑支撑区域,所述多个防滑支撑区域位于以下位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处:(a)在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处或附近,(b)至少部分地处于所述开放空间内,或(c)完全处于所述开放空间内。
[段落42].根据段落4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进一步包括:
与所述多个防滑支撑区域接合的多个尖钉,使得每个防滑支撑区域支撑单个钉。
[段落43].一种地面接合部件组,用于不同鞋类尺寸的鞋类物品,包括:
(a)具有第一标准尺寸第一地面接合部件,包括:(i)外周界缘,所述外周界缘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外周边;其中,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限定:朝上表面和与所述朝上表面反向的朝地表面,且其中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至少在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开放空间;和(ii)基础结构,其从所述外周界缘延伸并至少在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至少部分地跨过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开放空间以至少在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具有跨过所述开放空间的多个开放单元的开放单元构造;
(b)具有第二标准尺寸的第二地面接合部件,包括:(i)外周界缘,所述外周界缘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外周边;其中,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限定:朝上表面和与所述朝上表面反向的朝地表面,且其中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至少在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开放空间;和(ii)基础结构,其从所述外周界缘延伸并至少在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至少部分地跨过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开放空间以至少在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具有跨过所述开放空间的多个开放单元的开放单元构造;
其中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第二标准尺寸不同于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第一标准尺寸至少±两个标准尺寸,且其中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和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彼此不同,并且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和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构建和布置,使得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所具有的前足硬度在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硬度的±10%以内。
[段落44].根据段落43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组,其中,
所述第二标准尺寸不同于所述第一标准尺寸±两个标准尺寸。
[段落45].根据段落43或44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组,进一步包括:
具有第三标准尺寸的第三地面接合部件,包括:(i)外周界缘,所述外周界缘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外周边;其中,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限定:朝上表面和与所述朝上表面反向的朝地表面,其中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至少在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开放空间;和(ii)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从所述外周界缘延伸并至少在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至少部分地跨过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开放空间以至少在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具有跨过所述开放空间的多个开放单元的开放单元构造;
其中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第三标准尺寸不同于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第一标准尺寸±一个标准尺寸,且其中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和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和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构建和布置,使得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所具有的前足硬度在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硬度的±10%以内。
[段落46].根据段落45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组,其中,
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是以下中的一种: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比例缩小形式,或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比例放大形式。
[段落47].根据段落45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组,其中,
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基础结构是以下中的一种: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的比例缩小形式,或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的比例放大形式。
[段落48].根据段落43或44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组,进一步包括:
(a)具有第三标准尺寸的第三地面接合部件,包括:(i)外周界缘,所述外周界缘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外周边;其中,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限定:朝上表面和与所述朝上表面反向的朝地表面,其中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至少在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开放空间;和(ii)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从所述外周界缘延伸并至少在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至少部分地跨过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开放空间以至少在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具有跨过所述开放空间的多个开放单元的开放单元构造;其中,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第三标准尺寸不同于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第一标准尺寸±一个标准尺寸,且其中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和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和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构建和布置,使得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所具有的前足硬度在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硬度的±10%以内;
(b)具有第四标准尺寸的第四地面接合部件,包括:(i)外周界缘,所述外周界缘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外周边;其中,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限定:朝上表面和与所述朝上表面反向的朝地表面,其中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至少在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开放空间;和(ii)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从所述外周界缘延伸并至少在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至少部分地跨过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开放空间以至少在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具有多个跨过所述开放空间的开放单元的开放单元构造;其中,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第四标准尺寸不同于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第二标准尺寸之差±一个标准尺寸,其中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和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和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构建和布置,使得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所具有的前足硬度在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硬度的±10%以内。
[段落49].根据段落48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组,其中,
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是以下中的一种: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比例缩小形式,或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比例放大形式;其中,
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是以下的一种: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比例缩小形式,或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比例放大形式。
[段落50].根据段落48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组,其中,
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基础结构是以下中的一种: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的比例缩小形式,或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的比例放大形式;且其中,
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基础结构是以下的一种: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的比例缩小形式,或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的比例放大形式。
[段落51].根据段落43或44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组,其中,
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比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大两个标准尺寸,
其中,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组进一步包括:
具有第三标准尺寸的第三地面接合部件,所述第三标准尺寸比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第二标准尺寸大两个标准尺寸,其中,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包括:(i)外周界缘,所述外周界缘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外周边;其中,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限定:朝上表面和与所述朝上表面反向的朝地表面,其中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至少在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开放空间;和(ii)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从所述外周界缘延伸并至少在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至少部分地跨过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开放空间以至少在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具有跨过所述开放空间的多个开放单元的开放单元构造;
其中,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不同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且其中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和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和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构建和布置,使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所具有的前足硬度在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硬度的±10%以内。
[段落52].根据段落5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组,进一步包括:
具有第四标准尺寸的第四地面接合部件,所述第四标准尺寸比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标准尺寸大两个标准尺寸,其中,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包括:(i)外周界缘,所述外周界缘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外周边;其中,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限定:朝上表面和与所述朝上表面反向的朝地表面,其中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至少在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开放空间;和(ii)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从所述外周界缘延伸并至少在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至少部分地跨过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开放空间以至少在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具有跨过所述开放空间的多个开放单元的开放单元构造;
其中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不同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且其中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和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和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构建和布置,使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所具有的前足硬度在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硬度的±10%以内。
[段落53].根据段落43或44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组,其中,
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比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大至少两个标准尺寸,
且其中,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组进一步包括:
具有第三标准尺寸的第三地面接合部件,所述第三标准尺寸比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第二标准尺寸大至少两个标准尺寸,其中,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包括:(i)外周界缘,所述外周界缘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外周边;其中,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限定:朝上表面和与所述朝上表面反向的朝地表面,其中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至少在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开放空间;和(ii)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从所述外周界缘延伸并至少在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至少部分地跨过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开放空间以至少在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具有跨过所述开放空间的多个开放单元的开放单元构造;
其中,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不同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且其中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和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和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构建和布置,使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所具有的前足硬度在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硬度的±10%以内。
[段落54].根据段落53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组,进一步包括:
具有第四标准尺寸的第四地面接合部件,所述第四标准尺寸比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标准尺寸大至少两个标准尺寸,其中,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包括:(i)外周界缘,所述外周界缘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外周边;其中,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限定:朝上表面和与所述朝上表面反向的朝地表面,其中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至少在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开放空间;和(ii)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从所述外周界缘延伸并至少在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至少部分地跨过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开放空间以至少在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具有跨过所述开放空间的多个开放单元的开放单元构造;
其中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不同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其中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和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和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构建和布置,使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所具有的前足硬度在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硬度的±10%以内。

Claims (154)

1.一种用于鞋类物品的地面接合部件,包括:
外周界缘,所述外周界缘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外周边;其中,所述外周界缘限定:朝上表面和与所述朝上表面反向的朝地表面,且其中,所述外周界缘至少在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开放空间;
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从所述外周界缘延伸并至少在所述前足支撑区域至少部分地跨过所述开放空间,以至少在所述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具有在所述开放空间中的多个开放单元的开放单元构造,其中,所述基础结构限定一个或多个防滑支撑区域以接合或支撑主抓地元件,其中,所述开放单元构造的多个所述开放单元具有的开口具有曲形周边且无明显拐角,其中由所述基础结构限定的所述开放单元构造的至少一些独立的开放单元均包括围绕所述独立的开放单元分散的至少四个辅助抓地元件,并且其中围绕所述独立的开放单元的至少一些分散的所述至少四个辅助抓地元件均形成为位于限定所述独立的开放单元的所述基础结构的拐角处的金字塔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由所述基础结构限定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防滑支撑区域包括第一防滑支撑区域,所述第一防滑支撑区域在所述外周界缘的旁侧与所述外周界缘的内里侧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由所述基础结构限定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防滑支撑区域包括在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处的第一防滑支撑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进一步包括:
与所述基础结构在所述第一防滑支撑区域处接合的尖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进一步包括:
与所述基础结构在所述第一防滑支撑区域处接合的尖钉。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沿所述第一防滑支撑区域分散的多个辅助抓地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由所述基础结构限定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防滑支撑区域包括:
第一防滑支撑区域,所述第一防滑支撑区域在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的旁侧处或附近;
第二防滑支撑区域,所述第二防滑支撑区域在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的所述旁侧与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的内里侧之间;
第三防滑支撑区域,所述第三防滑支撑区域在所述第二防滑支撑区域与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的所述内里侧之间;
第四防滑支撑区域,所述第四防滑支撑区域在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的所述内里侧处或附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进一步包括:
接合于所述第一防滑支撑区域处的第一尖钉;
接合于所述第二防滑支撑区域处的第二尖钉;
接合于所述第三防滑支撑区域处的第三尖钉;
接合于所述第四防滑支撑区域处的第四尖钉。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防滑支撑区域、所述第二防滑支撑区域、所述第三防滑支撑区域中的每一者包括:用于接合主抓地元件的防滑安装区域,其中至少所述第一防滑支撑区域、所述第二防滑支撑区域、和所述第三防滑支撑区域的所述防滑安装区域实质对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防滑支撑区域、所述第二防滑支撑区域、所述第三防滑支撑区域中的每一者包括:用于接合主抓地元件的防滑安装区域,其中至少所述第一防滑支撑区域、所述第二防滑支撑区域、和所述第三防滑支撑区域的所述防滑安装区域实质对准。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防滑支撑区域、所述第二防滑支撑区域、所述第三防滑支撑区域中的每一者包括:用于接合主抓地元件的防滑安装区域,其中至少所述第一防滑支撑区域、所述第二防滑支撑区域、和所述第三防滑支撑区域的所述防滑安装区域在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中沿着从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防滑支撑区域、所述第二防滑支撑区域、所述第三防滑支撑区域中的每一者包括:用于接合主抓地元件的防滑安装区域,其中至少所述第一防滑支撑区域、所述第二防滑支撑区域、和所述第三防滑支撑区域的所述防滑安装区域在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中沿着从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第四防滑支撑区域包括:用于接合主抓地元件的防滑安装区域,其中,所述第四防滑支撑区域的所述防滑安装区域定位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防滑支撑区域沿着实质对准的线之后。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第四防滑支撑区域包括:用于接合主抓地元件的防滑安装区域,其中,所述第四防滑支撑区域的所述防滑安装区域定位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防滑支撑区域沿着实质对准的线之后。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第四防滑支撑区域包括:用于接合主抓地元件的防滑安装区域,其中,所述第四防滑支撑区域的所述防滑安装区域定位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防滑支撑区域沿着实质对准的线之后。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第四防滑支撑区域包括:用于接合主抓地元件的防滑安装区域,其中,所述第四防滑支撑区域的所述防滑安装区域定位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防滑支撑区域沿着实质对准的线之后。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第四防滑支撑区域包括:用于接合主抓地元件的防滑安装区域,其中,所述第四防滑支撑区域的所述防滑安装区域定位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防滑支撑区域沿着实质对准的线之后。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第四防滑支撑区域包括:用于接合主抓地元件的防滑安装区域,其中,所述第四防滑支撑区域的所述防滑安装区域定位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防滑支撑区域沿着实质对准的线之后。
19.根据权利要求7-18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紧邻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防滑支撑区域之后的第一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中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中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21.根据权利要求7-18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紧邻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防滑支撑区域之前的第一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23.根据权利要求7-18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
紧邻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防滑支撑区域之后的第一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及
紧邻位于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之后的第二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且其中,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25.根据权利要求7-18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
紧邻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防滑支撑区域之前的第一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
紧邻位于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之前的第二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且其中,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27.根据权利要求7-18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
紧邻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防滑支撑区域之后的第一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
紧邻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防滑支撑区域之后的第二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且其中,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紧邻位于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之后的第三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三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和/或
紧邻位于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之前的第四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四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紧邻位于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之后的第三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三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和/或
紧邻位于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之前的第四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四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第三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和/或其中,所述第四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第三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和/或其中,所述第四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33.根据权利要求29-32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紧邻位于所述第三组开放单元之后的第五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五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和/或
紧邻位于所述第四组开放单元之前的第六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六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第五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和/或其中,所述第六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35.根据权利要求7-18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
紧邻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防滑支撑区域之后的第一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准;
紧邻位于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之后的第二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和
紧邻位于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之后的第三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三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其中,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且其中,所述第三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
紧邻位于所述第三组开放单元之后的第四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四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
紧邻位于所述第三组开放单元之后的第四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四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第四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第四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41.根据权利要求37-40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
紧邻位于所述第四组开放单元之后的第五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五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第五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
紧邻位于所述第五组开放单元之后的第六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六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
44.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
紧邻位于所述第五组开放单元之后的第六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六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第六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46.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第六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47.根据权利要求7-18、36-40和42-46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
紧邻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防滑支撑区域之前的第一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
紧邻位于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之前的第二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和
紧邻位于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之前的第三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三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
4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
紧邻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防滑支撑区域之前的第一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
紧邻位于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之前的第二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和
紧邻位于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之前的第三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三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
49.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
紧邻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防滑支撑区域之前的第一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
紧邻位于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之前的第二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和
紧邻位于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之前的第三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三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
50.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其中,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和其中,所述第三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51.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其中,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和其中,所述第三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52.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第一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其中,所述第二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和其中,所述第三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53.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
紧邻位于所述第三组开放单元之前的第四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四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
54.根据权利要求48-52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
紧邻位于所述第三组开放单元之前的第四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四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
55.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第四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56.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第四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57.根据权利要求53、55或56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
紧邻位于所述第四组开放单元之前的第五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五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
58.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
紧邻位于所述第四组开放单元之前的第五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五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
59.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第五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60.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第五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61.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
紧邻位于所述第五组开放单元之前的第六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六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
62.根据权利要求58-60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
紧邻位于所述第五组开放单元之前的第六组开放单元,其中,所述第六组开放单元的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开口的地理中心实质对准。
63.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第六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64.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第六组开放单元的所述至少三个开放单元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地理中心沿从后侧方方向朝向前内里方向延伸的线实质对准。
6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防滑支撑区域、所述第二防滑支撑区域、所述第三防滑支撑区域、和所述第四防滑支撑区域的防滑安装区域位于与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纵向方向垂直的平面之前,并位于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后跟位置之前距离0.6L处,其中L是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纵向长度。
66.根据权利要求1-5、7-18、20、22、24、26、28-32、34、36-40、42-46、48-53、55-56、58-61和63-65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基础结构在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下另外形成多个封闭单元和/或多个部分封闭单元。
6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基础结构在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下另外形成多个封闭单元和/或多个部分封闭单元。
68.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基础结构在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下另外形成多个封闭单元和/或多个部分封闭单元。
6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基础结构在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下另外形成多个封闭单元和/或多个部分封闭单元。
7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基础结构在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下另外形成多个封闭单元和/或多个部分封闭单元。
71.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基础结构在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下另外形成多个封闭单元和/或多个部分封闭单元。
72.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基础结构在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下另外形成多个封闭单元和/或多个部分封闭单元。
73.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基础结构在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下另外形成多个封闭单元和/或多个部分封闭单元。
74.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基础结构在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下另外形成多个封闭单元和/或多个部分封闭单元。
75.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基础结构在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下另外形成多个封闭单元和/或多个部分封闭单元。
76.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基础结构在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下另外形成多个封闭单元和/或多个部分封闭单元。
77.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基础结构在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下另外形成多个封闭单元和/或多个部分封闭单元。
7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基础结构在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下另外形成多个封闭单元和/或多个部分封闭单元。
79.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基础结构在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下另外形成多个封闭单元和/或多个部分封闭单元。
8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开放单元构造的至少40%的独立开放单元均包括沿所述独立开放单元的周边分散的多个辅助抓地元件。
8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开放单元构造的至少40%的独立开放单元均包括沿所述独立开放单元的周边分散的所述至少四个辅助抓地元件。
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开放单元构造的至少40%的独立开放单元均包括沿所述独立开放单元的周边分散的六个辅助抓地元件。
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基础结构限定:在30mm直径的圆中的一群至少十个辅助抓地元件,所述至少十个辅助抓地元件处于沿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内里侧的位置,在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第一跖骨头支撑区域之后且在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跟支撑区域之前。
84.根据权利要求1-5、7-18、20、22、24、26、28-32、34、36-40、42-46、48-53、55-56、58-61、63-65和67-83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具有至少6mm的宽度尺度。
8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具有至少6mm的宽度尺度。
8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具有至少6mm的宽度尺度。
8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具有至少6mm的宽度尺度。
8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具有至少6mm的宽度尺度。
8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具有至少6mm的宽度尺度。
9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具有至少6mm的宽度尺度。
91.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具有至少6mm的宽度尺度。
92.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具有至少6mm的宽度尺度。
9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具有至少6mm的宽度尺度。
94.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具有至少6mm的宽度尺度。
9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具有至少6mm的宽度尺度。
96.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具有至少6mm的宽度尺度。
97.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具有至少6mm的宽度尺度。
98.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具有至少6mm的宽度尺度。
99.根据权利要求1-5、7-18、20、22、24、26、28-32、34、36-40、42-46、48-53、55-56、58-61、63-65、67-83和85-98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沿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边的至少80%设置。
10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沿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边的至少80%设置。
10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沿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边的至少80%设置。
10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沿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边的至少80%设置。
103.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沿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边的至少80%设置。
104.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沿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边的至少80%设置。
105.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沿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边的至少80%设置。
10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沿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边的至少80%设置。
10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沿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边的至少80%设置。
108.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沿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边的至少80%设置。
109.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沿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边的至少80%设置。
110.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沿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边的至少80%设置。
111.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沿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边的至少80%设置。
112.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沿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边的至少80%设置。
113.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沿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边的至少80%设置。
114.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外周界缘沿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边的至少80%设置。
115.根据权利要求1-5、7-18、20、22、24、26、28-32、34、36-40、42-46、48-53、55-56、58-61、63-65、67-83、85-98和100-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开放单元构造的至少60%的所述开放单元具有的开口具有曲形周边且无明显拐角。
1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开放单元构造的至少60%的所述开放单元具有的开口具有曲形周边且无明显拐角。
117.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开放单元构造的至少60%的所述开放单元具有的开口具有曲形周边且无明显拐角。
11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开放单元构造的至少60%的所述开放单元具有的开口具有曲形周边且无明显拐角。
11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开放单元构造的至少60%的所述开放单元具有的开口具有曲形周边且无明显拐角。
12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开放单元构造的至少60%的所述开放单元具有的开口具有曲形周边且无明显拐角。
12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开放单元构造的至少60%的所述开放单元具有的开口具有曲形周边且无明显拐角。
122.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开放单元构造的至少60%的所述开放单元具有的开口具有曲形周边且无明显拐角。
123.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开放单元构造的至少60%的所述开放单元具有的开口具有曲形周边且无明显拐角。
124.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开放单元构造的至少60%的所述开放单元具有的开口具有曲形周边且无明显拐角。
125.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开放单元构造的至少60%的所述开放单元具有的开口具有曲形周边且无明显拐角。
126.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开放单元构造的至少60%的所述开放单元具有的开口具有曲形周边且无明显拐角。
127.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开放单元构造的至少60%的所述开放单元具有的开口具有曲形周边且无明显拐角。
128.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开放单元构造的至少60%的所述开放单元具有的开口具有曲形周边且无明显拐角。
129.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开放单元构造的至少60%的所述开放单元具有的开口具有曲形周边且无明显拐角。
130.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开放单元构造的至少60%的所述开放单元具有的开口具有曲形周边且无明显拐角。
131.根据权利要求99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开放单元构造的至少60%的所述开放单元具有的开口具有曲形周边且无明显拐角。
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地面接合部件包括以下组的性能中的至少一者:
性能组 尺寸范围(英寸) 重量(克) A 9~9.25 小于60克 B 9.25~9.5 小于62克 C 9.5~9.75 小于64克 D 9.75~10.125 小于68克 E 10.125~10.438 小于71克 F 10.438~10.75 小于75克 G 10.75~11.125 小于78克 H 11.125~11.41 小于82克 I 11.41~11.72 小于88克 J 11.72~12.03 小于94克 尺寸/重量比(英寸/克) K 9~9.25 至少0.145 L 9.25~9.5 至少0.145 M 9.5~9.75 至少0.145 N 9.75~10.125 至少0.14 O 10.125~10.438 至少0.14 P 10.438~10.75 至少0.135 Q 10.75~11.125 至少0.135 R 11.125~11.41 至少0.13 S 11.41~11.72 至少0.125 T 11.72~12.03 至少0.12
其中,所述“尺寸范围”对应于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纵向长度,
其中,所述“重量”仅对应于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和所接合的基础结构的重量,任何分立接合的防滑体、钉或其它主抓地元件排除在外;
且其中,所述“尺寸/重量比”对应于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纵向长度(以英寸为单位)与所述重量(以克为单位)之比。
133.根据权利要求132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地面接合部件延伸以支撑穿鞋者足部的整个足底表面。
134.根据权利要求132或133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由所述基础结构限定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防滑支撑区域包括在所述外周界缘的旁侧与所述外周界缘的内里侧之间的第一防滑支撑区域。
135.根据权利要求132或133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由所述基础结构限定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防滑支撑区域包括在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处的第一防滑支撑区域。
136.根据权利要求134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进一步包括:
与所述基础结构在所述第一防滑支撑区域处接合的尖钉。
137.根据权利要求135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进一步包括:
与所述基础结构在所述第一防滑支撑区域处接合的尖钉。
138.根据权利要求134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沿所述第一防滑支撑区域分散的多个辅助抓地元件。
139.根据权利要求135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沿所述第一防滑支撑区域分散的多个辅助抓地元件。
140.根据权利要求136或137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所述基础结构进一步限定:沿所述第一防滑支撑区域分散的多个辅助抓地元件。
141.根据权利要求132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其中,
由所述基础结构限定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防滑支撑区域包括多个防滑支撑区域,所述多个防滑支撑区域位于以下位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处:(a)在所述外周界缘的所述朝地表面处或附近,(b)至少部分地处于所述开放空间内,或(c)完全处于所述开放空间内。
142.根据权利要求14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进一步包括:
与所述多个防滑支撑区域接合的多个尖钉,使得每个防滑支撑区域支撑单个钉。
143.一种地面接合部件组,用于不同鞋类尺寸的鞋类物品,包括:
(a)具有第一标准尺寸第一地面接合部件,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42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
(b)具有第二标准尺寸的第二地面接合部件,包括:(i)外周界缘,所述外周界缘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外周边;其中,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限定:朝上表面和与所述朝上表面反向的朝地表面,且其中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至少在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开放空间;和(ii)基础结构,其从所述外周界缘延伸并至少在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至少部分地跨过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开放空间以至少在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具有跨过所述开放空间的多个开放单元的开放单元构造;
其中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第二标准尺寸不同于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第一标准尺寸至少±两个标准尺寸,且其中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和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彼此不同,并且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和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构建和布置,使得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所具有的前足硬度在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硬度的±10%以内。
144.根据权利要求143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组,其中,
所述第二标准尺寸不同于所述第一标准尺寸±两个标准尺寸。
145.根据权利要求143或144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组,进一步包括:
具有第三标准尺寸的第三地面接合部件,包括:(i)外周界缘,所述外周界缘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外周边;其中,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限定:朝上表面和与所述朝上表面反向的朝地表面,其中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至少在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开放空间;和(ii)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从所述外周界缘延伸并至少在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至少部分地跨过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开放空间以至少在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具有跨过所述开放空间的多个开放单元的开放单元构造;
其中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第三标准尺寸不同于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第一标准尺寸±一个标准尺寸,且其中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和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和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构建和布置,使得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所具有的前足硬度在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硬度的±10%以内。
146.根据权利要求145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组,其中,
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是以下中的一种: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比例缩小形式,或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比例放大形式。
147.根据权利要求145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组,其中,
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基础结构是以下中的一种: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的比例缩小形式,或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的比例放大形式。
148.根据权利要求143或144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组,进一步包括:
(a)具有第三标准尺寸的第三地面接合部件,包括:(i)外周界缘,所述外周界缘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外周边;其中,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限定:朝上表面和与所述朝上表面反向的朝地表面,其中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至少在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开放空间;和(ii)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从所述外周界缘延伸并至少在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至少部分地跨过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开放空间以至少在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具有跨过所述开放空间的多个开放单元的开放单元构造;其中,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第三标准尺寸不同于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第一标准尺寸±一个标准尺寸,且其中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和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和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构建和布置,使得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所具有的前足硬度在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硬度的±10%以内;
(b)具有第四标准尺寸的第四地面接合部件,包括:(i)外周界缘,所述外周界缘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外周边;其中,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限定:朝上表面和与所述朝上表面反向的朝地表面,其中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至少在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开放空间;和(ii)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从所述外周界缘延伸并至少在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至少部分地跨过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开放空间以至少在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具有多个跨过所述开放空间的开放单元的开放单元构造;其中,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第四标准尺寸不同于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第二标准尺寸之差±一个标准尺寸,其中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和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和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构建和布置,使得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所具有的前足硬度在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硬度的±10%以内。
149.根据权利要求148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组,其中,
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是以下中的一种: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比例缩小形式,或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比例放大形式;其中,
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是以下的一种: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比例缩小形式,或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比例放大形式。
150.根据权利要求148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组,其中,
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基础结构是以下中的一种: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的比例缩小形式,或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的比例放大形式;且其中,
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基础结构是以下的一种: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的比例缩小形式,或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的比例放大形式。
151.根据权利要求143或144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组,其中,
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比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大两个标准尺寸,
其中,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组进一步包括:
具有第三标准尺寸的第三地面接合部件,所述第三标准尺寸比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第二标准尺寸大两个标准尺寸,其中,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包括:(i)外周界缘,所述外周界缘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外周边;其中,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限定:朝上表面和与所述朝上表面反向的朝地表面,其中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至少在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开放空间;和(ii)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从所述外周界缘延伸并至少在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至少部分地跨过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开放空间以至少在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具有跨过所述开放空间的多个开放单元的开放单元构造;
其中,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不同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且其中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和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和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构建和布置,使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所具有的前足硬度在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硬度的±10%以内。
152.根据权利要求151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组,进一步包括:
具有第四标准尺寸的第四地面接合部件,所述第四标准尺寸比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标准尺寸大两个标准尺寸,其中,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包括:(i)外周界缘,所述外周界缘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外周边;其中,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限定:朝上表面和与所述朝上表面反向的朝地表面,其中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至少在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开放空间;和(ii)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从所述外周界缘延伸并至少在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至少部分地跨过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开放空间以至少在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具有跨过所述开放空间的多个开放单元的开放单元构造;
其中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不同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且其中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和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和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构建和布置,使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所具有的前足硬度在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硬度的±10%以内。
153.根据权利要求143或144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组,其中,
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比所述第一地面接合部件大至少两个标准尺寸,
且其中,所述地面接合部件组进一步包括:
具有第三标准尺寸的第三地面接合部件,所述第三标准尺寸比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第二标准尺寸大至少两个标准尺寸,其中,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包括:(i)外周界缘,所述外周界缘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外周边;其中,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限定:朝上表面和与所述朝上表面反向的朝地表面,其中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至少在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开放空间;和(ii)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从所述外周界缘延伸并至少在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至少部分地跨过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开放空间以至少在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具有跨过所述开放空间的多个开放单元的开放单元构造;
其中,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不同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且其中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和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和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构建和布置,使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所具有的前足硬度在所述第二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硬度的±10%以内。
154.根据权利要求153所述的地面接合部件组,进一步包括:
具有第四标准尺寸的第四地面接合部件,所述第四标准尺寸比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标准尺寸大至少两个标准尺寸,其中,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包括:(i)外周界缘,所述外周界缘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外周边;其中,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限定:朝上表面和与所述朝上表面反向的朝地表面,其中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至少在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开放空间;和(ii)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从所述外周界缘延伸并至少在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至少部分地跨过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开放空间以至少在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前足支撑区域限定具有跨过所述开放空间的多个开放单元的开放单元构造;
其中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不同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其中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和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基础结构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和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的所述外周界缘构建和布置,使所述第四地面接合部件所具有的前足硬度在所述第三地面接合部件的前足硬度的±10%以内。
CN201680034293.2A 2015-05-22 2016-05-20 用于鞋类物品的地面接合结构 Active CN1077501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67376.5A CN114847581A (zh) 2015-05-22 2016-05-20 用于鞋类物品的地面接合结构
CN202110071460.3A CN112617346B (zh) 2015-05-22 2016-05-20 用于鞋类物品的地面接合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165708P 2015-05-22 2015-05-22
US62/165,708 2015-05-22
PCT/US2016/033502 WO2016191269A1 (en) 2015-05-22 2016-05-20 Ground-engaging structures for articles of footwear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67376.5A Division CN114847581A (zh) 2015-05-22 2016-05-20 用于鞋类物品的地面接合结构
CN202110071460.3A Division CN112617346B (zh) 2015-05-22 2016-05-20 用于鞋类物品的地面接合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50134A CN107750134A (zh) 2018-03-02
CN107750134B true CN107750134B (zh) 2021-01-19

Family

ID=56097329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4293.2A Active CN107750134B (zh) 2015-05-22 2016-05-20 用于鞋类物品的地面接合结构
CN202110071460.3A Active CN112617346B (zh) 2015-05-22 2016-05-20 用于鞋类物品的地面接合结构
CN202210567376.5A Pending CN114847581A (zh) 2015-05-22 2016-05-20 用于鞋类物品的地面接合结构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71460.3A Active CN112617346B (zh) 2015-05-22 2016-05-20 用于鞋类物品的地面接合结构
CN202210567376.5A Pending CN114847581A (zh) 2015-05-22 2016-05-20 用于鞋类物品的地面接合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10750816B2 (zh)
EP (2) EP3297482B1 (zh)
CN (3) CN107750134B (zh)
WO (1) WO20161912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97482B1 (en) * 2015-05-22 2021-10-13 Nike Innovate C.V. Ground-engaging structures for articles of footwear
WO2017035586A1 (en) * 2015-08-31 2017-03-09 Schumann Ronald Frederick Shoe sole
US11206890B2 (en) 2015-11-20 2021-12-28 Nike, Inc. Ground-engaging structures for articles of footwear
USD862051S1 (en) * 2016-07-18 2019-10-08 Adidas Ag Sole
USD821717S1 (en) * 2016-09-12 2018-07-03 Under Armour, Inc. Sole structure
USD852476S1 (en) 2016-12-16 2019-07-02 Puma SE Shoe sole element
USD874099S1 (en) * 2018-02-27 2020-02-04 Puma SE Shoe
USD880822S1 (en) * 2018-02-27 2020-04-14 Puma SE Shoe
USD873545S1 (en) * 2018-02-23 2020-01-28 Puma SE Shoe
USD874801S1 (en) * 2018-02-23 2020-02-11 Puma SE Shoe
USD878025S1 (en) * 2018-03-07 2020-03-17 Puma SE Shoe
USD869833S1 (en) 2018-03-09 2019-12-17 Puma SE Shoe sole
USD870433S1 (en) * 2018-03-09 2019-12-24 Puma SE Shoe
USD887112S1 (en) 2018-04-04 2020-06-16 Puma SE Shoe
USD880827S1 (en) * 2018-05-15 2020-04-14 Wolverine Outdoors, Inc. Footwear sole
USD882922S1 (en) * 2018-05-15 2020-05-05 Wolverine Outdoors, Inc. Footwear sole
USD881537S1 (en) * 2018-05-15 2020-04-21 Wolverine Outdoors, Inc. Footwear sole
USD907903S1 (en) 2018-08-23 2021-01-19 Puma SE Shoe
USD882222S1 (en) 2018-08-23 2020-04-28 Puma SE Shoe
USD893855S1 (en) 2018-08-24 2020-08-25 Puma SE Shoe
USD883620S1 (en) 2018-08-24 2020-05-12 Puma SE Shoe
USD876791S1 (en) 2018-08-24 2020-03-03 Puma SE Shoe
USD878016S1 (en) * 2019-01-04 2020-03-17 Nike, Inc. Shoe
USD876056S1 (en) * 2019-01-04 2020-02-25 Nike, Inc. Shoe
USD873546S1 (en) * 2019-01-04 2020-01-28 Nike, Inc. Shoe
USD891054S1 (en) 2019-01-25 2020-07-28 Puma SE Shoe
USD891053S1 (en) 2019-01-25 2020-07-28 Puma SE Shoe
USD890496S1 (en) 2019-02-14 2020-07-21 Puma SE Shoe
USD893838S1 (en) 2019-02-14 2020-08-25 Puma SE Shoe
USD885722S1 (en) 2019-02-14 2020-06-02 Puma SE Shoe
USD890497S1 (en) 2019-02-21 2020-07-21 Puma SE Shoe
USD875360S1 (en) 2019-02-21 2020-02-18 Puma SE Shoe
USD889798S1 (en) 2019-02-22 2020-07-14 Puma SE Shoe
USD890488S1 (en) 2019-02-22 2020-07-21 Puma SE Shoe
JP1652801S (zh) 2019-05-14 2020-02-17
USD936347S1 (en) * 2020-03-23 2021-11-23 Wolverine Outdoors, Inc. Footwear sole
US20210315321A1 (en) * 2020-04-10 2021-10-14 Hernandez Cortez Evans Anti-slip shoe straps
USD958508S1 (en) * 2020-05-13 2022-07-26 Wolverine Outdoors, Inc. Footwear sole
USD1001437S1 (en) * 2020-09-24 2023-10-17 Wolverine Outdoors, Inc. Footwear sole
USD1019094S1 (en) * 2020-10-09 2024-03-26 Wolverine Outdoors, Inc. Footwear sole
USD1019093S1 (en) * 2020-10-09 2024-03-26 Wolverine Outdoors, Inc. Footwear sole
USD991648S1 (en) * 2020-12-10 2023-07-11 Under Armour, Inc. Sole structur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49915A (en) * 1973-01-31 1974-11-26 Onitsuka Co Ltd Sport shoe
CN204032509U (zh) * 2014-07-01 2014-12-24 福建省晋江市恒人鞋业有限公司 防滑高弹超轻运动鞋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4127A (en) * 1872-02-27 Improvement in soles and heels for boots and shoes
US921452A (en) * 1906-06-30 1909-05-11 George L Pierce Shoe for athletes.
US1137159A (en) * 1913-02-27 1915-04-27 Leroy E Meyer Sole for shoes.
US1918639A (en) * 1932-04-18 1933-07-18 Irving S Greentree Antislip attachment for shoes
US2185762A (en) * 1939-02-02 1940-01-02 Raymond F Anderson Footwear
US2902780A (en) * 1957-03-12 1959-09-08 Bernard A Bellew Sport shoe
US3383782A (en) * 1964-11-05 1968-05-21 Mrs Day S Ideal Baby Shoe Comp Articles of footwear
US20020088140A1 (en) * 1970-03-10 2002-07-11 Jui-Te Wang Water drainable sole for footwear
US3605292A (en) * 1970-05-18 1971-09-20 Lillian Goldblatt Safety footwear
US3918181A (en) * 1973-01-31 1975-11-11 Onitsuka Co Ltd Sport shoe
DE3233792A1 (de) * 1982-09-11 1984-03-15 Puma-Sportschuhfabriken Rudolf Dassler Kg, 8522 Herzogenaurach Sportschuh fuer die leichtathletik
US4559724A (en) 1983-11-08 1985-12-24 Nike, Inc. Track shoe with a improved sole
ITPD20020246A1 (it) * 2002-09-24 2004-03-25 Geox Spa Struttura di suola impermeabile e traspirante per calzature e calzatura realizzata con detta suola.
IT1232798B (it) * 1989-02-17 1992-03-05 Pol Scarpe Sportive Srl Struttura di suola traspirante/impermeabile per calzature.
JPH084523B2 (ja) * 1992-05-13 1996-01-24 株式会社アシックス 陸上競技用スパイクシューズの硬質板
DE29601932U1 (de) * 1996-02-08 1996-07-25 Gore W L & Ass Gmbh Atmungsaktive Schuhsohle
US20020043008A1 (en) * 2000-09-12 2002-04-18 Favreau Christopher D. Multi-terrain outsole
ES2273989T3 (es) * 2002-04-19 2007-05-16 Ciscal S.P.A Procedimiento para graduar una serie de cortes de zapato distribuidos en una serie de tamaños a partir de un corte base y un corte de zapato asi obtenido.
US6951066B2 (en) 2003-07-01 2005-10-04 The Rockport Company, Llc Cushioning sole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ITPD20030312A1 (it) * 2003-12-30 2005-06-30 Geox Spa Suola traspirante ed impermeabile per calzature
DE202004000307U1 (de) * 2004-01-09 2004-10-14 Tendenza Schuhhandelsgesellschaft Mbh & Co. Kg Schuh mit atmungsaktiver Sohle, atmungsaktive Einheit hierfür sowie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r atmungsaktiven Sohle
US20050172513A1 (en) * 2004-02-10 2005-08-11 Celgard Inc. Breathable sole structure for footwear
US7347011B2 (en) 2004-03-03 2008-03-25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textile upper
JP4612327B2 (ja) * 2004-04-20 2011-01-12 株式会社アシックス 靴のフレーム装置
US8474155B2 (en) * 2004-06-04 2013-07-02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outsole web and midsole protrusions
ITPD20040208A1 (it) * 2004-07-30 2004-10-30 Geox Spa Suola impermeabile e traspirante per calzature
US7730635B2 (en) 2004-09-27 2010-06-08 Nike, Inc. Impact-attenuation members and products containing such members
US7236166B2 (en) 2005-01-18 2007-06-26 Stratasys, Inc. High-resolution rapid manufacturing
US7313876B2 (en) * 2005-04-12 2008-01-01 Wolverine World Wide, Inc. Footwear outso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20070130801A1 (en) * 2005-12-08 2007-06-14 Kun-Ho Wu Combination outsole and friction sheet
US7650707B2 (en) * 2006-02-24 2010-01-26 Nike, Inc. Flexible and/or laterally stable foot-support structures and products containing such support structures
DE102006010007A1 (de) * 2006-03-03 2007-09-06 W.L. Gore & Associates Gmbh Schuhsohlenverbund und damit aufgebautes Schuhwerk
CA2856051C (en) * 2006-03-03 2018-01-16 W.L. Gore & Associates Gmbh Composite shoe sole, footwear constructed thereof,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ITTV20060104A1 (it) * 2006-06-14 2007-12-15 Geox Spa Suola per calzature, del tipo impermeabile all'acqua e permeabile al vapore acqueo e calzatura realizzata con detta suola
CN101472493B (zh) * 2006-06-20 2012-06-27 健乐士股份公司 透湿元件、设有该透湿元件的鞋底和设有该鞋底的鞋子
ITPD20060274A1 (it) * 2006-07-06 2008-01-07 Geox Spa Calzatura, del tipo impermeabile all'acqua e permeabile al vapore acqueo
EP3476238B1 (en) * 2007-02-28 2022-12-28 NIKE Innovate C.V.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polygon lug sole pattern
US7658018B2 (en) * 2007-05-31 2010-02-09 Chao-Yung Chan Insole with ventilation
US7954258B2 (en) 2007-10-17 2011-06-07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walled cleat system
DE102008029296A1 (de) * 2008-06-20 2009-12-24 W. L. Gore & Associates Gmbh Sohleneinheit für Schuhwerk
ITPD20080196A1 (it) * 2008-06-30 2010-01-01 Geox Spa Inserto per suole, particolarmente per suole forate in materiale polimerico comprendenti una membrana impermeabile all?acqua e permeabile al vapore acqueo, suola comprendente detto inserto
EP2298101B1 (en) * 2009-08-28 2014-09-10 Geox S.p.A. Insert for vapor-permeable and waterproof soles
PT2298099E (pt) * 2009-08-28 2014-11-04 Geox Spa Inserto para solas permeáveis ao vapor e impermeáveis à água
US8429835B2 (en) 2009-10-21 2013-04-30 Nike, Inc. Composite shoe uppe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8375604B2 (en) * 2010-04-07 2013-02-19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multiple cleat systems
US9210967B2 (en) * 2010-08-13 2015-12-15 Nike, Inc. Sole structure with traction elements
US8869435B2 (en) 2011-08-02 2014-10-28 Nike, Inc. Golf shoe with natural motion structures
US20130118036A1 (en) * 2011-11-10 2013-05-16 Deckers Outdoor Corporation Footwear outsole inlcuding gripping tread
US9119438B2 (en) * 2011-12-05 2015-09-01 Nike, Inc. Sole member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US9839255B2 (en) * 2012-06-20 2017-12-12 Nike, Inc. Sole structure for article of footwear
KR102137742B1 (ko) * 2012-12-19 2020-07-24 뉴우바란스아스레틱스인코포레이팃드 사용자 맞춤형 신발, 및 그 설계와 제조 방법
CN104936476B (zh) * 2013-01-22 2018-03-23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有楔的鞋类
US9402439B2 (en) * 2013-09-18 2016-08-02 Nike, Inc. Auxetic structures and footwear with soles having auxetic structures
US9549590B2 (en) * 2013-09-18 2017-01-24 Nike, Inc. Auxetic structures and footwear with soles having auxetic structures
US9456656B2 (en) * 2013-09-18 2016-10-04 Nike, Inc. Midsole component and outer sole members with auxetic structure
US9538811B2 (en) * 2013-09-18 2017-01-10 Nike, Inc. Sole structure with holes arranged in auxetic configuration
EP3056103B1 (en) 2013-10-10 2019-12-25 ASICS Corporation Shoe sole
US9648924B2 (en) * 2013-11-12 2017-05-16 Nike, Inc. Articulated sole structure with sipes forming hexagonal sole elements
EP3476236B1 (en) * 2015-01-29 2020-06-03 NIKE Innovate C.V.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n auxetic structure
CN107771042B (zh) * 2015-05-22 2021-02-12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用于鞋类物品的地面接合结构
US11129439B2 (en) * 2015-05-22 2021-09-28 Nike, Inc. Ground-engaging structures for articles of footwear
US10709196B2 (en) * 2015-05-22 2020-07-14 Nike, Inc. Ground-engaging structures for article foot footwear
EP3297476B1 (en) * 2015-05-22 2021-05-05 Nike Innovate C.V. Ground-engaging structures for articles of footwear
EP3297482B1 (en) * 2015-05-22 2021-10-13 Nike Innovate C.V. Ground-engaging structures for articles of footwear
CN107920624B (zh) * 2015-08-25 2020-11-20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载体和框架的鞋类鞋底结构
USD821074S1 (en) * 2015-09-02 2018-06-26 Nike, Inc. Shoe outsole
US11206890B2 (en) * 2015-11-20 2021-12-28 Nike, Inc. Ground-engaging structures for articles of footwear
US20170224053A1 (en) * 2016-02-05 2017-08-10 Ecco Sko A/S Outer sole for spikeless footwear
US11206897B2 (en) * 2016-02-23 2021-12-28 Nike, Inc. Ground-engaging structures for articles of footwear
US11019874B2 (en) * 2018-09-07 2021-06-01 Acushnet Company Golf shoe having outsole with all-surface traction zones
SE543806C2 (en) * 2018-12-10 2021-07-27 Ejendals Ab Material for vibration damping and protective article comprising such a material
WO2021146689A1 (en) * 2020-01-16 2021-07-22 Nike Innovate C.V. Cleat structure for article of footwea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49915A (en) * 1973-01-31 1974-11-26 Onitsuka Co Ltd Sport shoe
CN204032509U (zh) * 2014-07-01 2014-12-24 福建省晋江市恒人鞋业有限公司 防滑高弹超轻运动鞋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47581A (zh) 2022-08-05
US20200359739A1 (en) 2020-11-19
WO2016191269A1 (en) 2016-12-01
EP3297482A1 (en) 2018-03-28
EP3949787A2 (en) 2022-02-09
EP3297482B1 (en) 2021-10-13
CN112617346B (zh) 2022-05-17
US10750816B2 (en) 2020-08-25
US11457692B2 (en) 2022-10-04
EP3949787A3 (en) 2022-06-08
US20220395054A1 (en) 2022-12-15
CN112617346A (zh) 2021-04-09
US11864622B2 (en) 2024-01-09
CN107750134A (zh) 2018-03-02
US20180206590A1 (en) 2018-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50134B (zh) 用于鞋类物品的地面接合结构
CN107750133B (zh) 用于鞋类物品的地面接合结构
US20220095738A1 (en) Ground-engaging structures for articles of footwear
US11147341B2 (en) Sole structures with regionally applied auxetic openings and siping
CN107708465B (zh) 用于鞋类物品的地面接合结构
CN112971270B (zh) 用于鞋类物品的地面接合结构
CN108778027B (zh) 用于鞋类制品的地面接合结构
CN107771042B (zh) 用于鞋类物品的地面接合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